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生观论文范文

人生观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生观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生观论文

第1篇:人生观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四步教学法

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始终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大量的经验和研究表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效果多年来一直不尽如人意,这其中存在着很多原因,而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方法问题,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众多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在方法上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体悟和实践不足。第二,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衔接不紧密,各自为战。第三,辅导员、心理咨询等工作跟进不主动、不及时。从这几个问题中我们不难发现,作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主要载体的课堂教学,并不具备能够吸引学生的创新性方法,这可能是制约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效果的最大瓶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总结出了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的“四步教学法”,初步教学实践表明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四步教学法”在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中的基本结构

根据数年来的教学经验,结合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我们认为,要提升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实用性,首先要深入了解及准确把握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着的思想和行为层面的问题和困惑;然后,将这些问题和困惑与人生观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对比,寻找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接下来,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将人生观教育中的主要内容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模块化,以最大程度地适应学生对问题解决的需要;最后,按照新的内容结构,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完成学生对人生观教育实用性的需求。具体如图1所示。

(一)提出问题

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把握了大学新生普遍具有的思想和行为问题。这些主要的问题包括:缺乏方向感、无聊、人际交往障碍、对未来就业形势的恐惧、情绪起伏大、爱情观不稳定,等等。重要的是,这些问题具有相当强的跨年龄稳定性,也就是每一届大学新生几乎都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因此,大学新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的实际问题是相当多的,而且的确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这就为我们的人生观教育的介入和科学干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内容联系

将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的这些思想和行为问题与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中人生观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发现其中其实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例如,第一章“理想”这一部分的内容,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则可以用来解决大学生缺乏方向感和无聊等问题;第三章“人生目的和态度”这一部分的内容,由于主要教给大学生正确的“观”,即看待事物的正确看法和态度,因此,可以用来解决大学生由于认知错误而导致的消极情绪问题,并可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第四章“道德”这一部分的内容,则可以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等方面的问题;第五章“品德”这一部分的内容,则可以解决大学生对未来就业形势的恐惧、爱情观不稳定等问题。可见,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中关于人生观的内容,实际上与大学新生存在的很多思想和行为问题都可以产生紧密的联系,关键在于究竟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使这种联系显化,并变成大学生普遍可以接受的教学内容,在人生观教育课程中传授给大学生。这就是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工作。

(三)结构调整

根据教学经验发现,在大多数大学新生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中,最为突出的是缺乏方向感。因此,将“把自己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切入点和主题,使整个教学体系的内容围绕这个中心服务,是非常合适的,最容易引起大学新生的共鸣。我们通过对大学新生存在的思想和行为问题进行了解,再细致联系思想道德修养教材,将教材的内容系统化、条理化、模块化为三个部分:树立明确的目标、培养做人的智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把自己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使学生充分明确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主题是什么,以及究竟应该如何去做。其中“,树立明确目标”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中“绪论”和“理想”部分为基础“;培养做人的智慧”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中“爱国”“信念”和“人生目的和态度”部分作为基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中“道德”和“品德”部分作为基础。

(四)教学落实

根据第三步中制定的计划,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便可以按照这三个模块进行系统教学。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都要以大学新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的实际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出这一模块中的教学内容,并以充分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最终目标。例如,在“树立明确的目标”模块中,我们首先向学生提出最近是否有这样的问题:每天似乎都很忙碌,但却不知道自己都忙了什么;学不进去,即使在宿舍待着也时常感觉到无聊;面对学业、社团、学生会工作和兼职四种发展方向,不知道如何科学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等等。这些问题通常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我们阐明,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那么,如何帮助自己树立起科学的目标和理想、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从而彻底摆脱迷茫感和空虚感,就是我们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们不仅会对整个学习过程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而且也会真正从中学会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最终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的状态。

二“、四步教学法”的创新性

“四步教学法”基于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原理,以当下前沿的跨学科视角认识和把握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在保证其理论性和原则性的前提下,使原本结构零散,缺乏明显内在联系的各部分教学内容具有了高度的统一性和逻辑性,同时,使抽象的课程原理变得更为立体,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实用性。这不仅极大丰富了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理论体系,同时也从根本上拓展了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教学视野,对传统人生观教育教学方法理论中所存在的固有问题做出了重要突破。

作者:杨金桥 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胡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若干心理学方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20-22.

第2篇:人生观论文范文

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紧张的人际关系无外乎有以下几个典型的原因:

1.1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学生性格的偏差。家庭对孩子过分疼爱,使他们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封闭式的住房、日趋生疏的人际关系又使他们内心世界封闭,不易接受别人。这样的学生性格既固执又脆弱,稍微有一点冲突便容易激化。另一方面,学生存在厌学情绪。由于学习基础差,学习跟不上,常遭挫折,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学生,由于成绩不理想,自尊心得不到满足,于是以抵触乃至抵抗行为来引人注意等等。

1.2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否认,教师自身讲课精彩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持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面对不懂事的甚至是不懂道理的学生,教师常常产生激怒的情绪,严厉惩处,简单或者缺乏艺术性的处理方式是学生厌恶老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坦白地讲,还是爱的程度不够、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强造成的。

1.3外部环境的影响问题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看起来矛盾的双方涉及的只是教师和学生,但是真的仅此而已吗?在一个没有浓郁的尊师爱教的氛围里,单靠制度去强硬地实施管理行为,其效果是难以保证的。更何况教学不是制造业,教学除了标准化要求外,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带着激情的创造性的劳动和爱的无私付出。能想象一个经常性受批评、指责的人,会有一个健康阳光的心理?又怎能要求他们将微笑与爱心发自肺腑自然地流出呢?

2疏缓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建议

教师与学生之间,实际上不存在实质性的利益冲突,所以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并非不可调和,通过适当的方法还是可以疏缓乃至达到和谐。

2.1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和教师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使校园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幸福乐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能够充分体现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在这样一个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氛围里,师生员工相互关心、相互尊重,自然而然地达到感染人、熏陶和塑造人的良性循环的教学目的。

2.2以爱为本,对学生多一点尊重、信任和欣赏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而信其道才能好其道乃至行其道。“亲师”,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老师教育的前提,只有拥有这个前提,教师才享有威信,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你的教育。充分尊重学生,对于他们的行为给予一定的理解与宽容。当然,教师的爱决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味迁就,而是爱中有严,严而有度。被人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欣赏别人更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是一种沙里淘金、发现绿洲的快乐。教师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

2.3以人为本,对教师实行柔性管理提高教师的工作的能动性,减少由于某些管理制度实施不当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对教师实行柔性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非强制性。它是依靠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氛围进行的一种人格化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实行“柔性管理”并不意味摒弃“刚性的制度管理”。对于可以量化的行为实行“刚性管理”,可以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效,诸如课时量计算等,然而学校毕竟不同于流水线的工厂,可以量化的是教师的职业行为,而我们难以量化的则是教师的教育成效。

第3篇:人生观论文范文

1.相互补充,形成合力

学生兼职班主任的加入,在很大程度上让辅导员从繁杂的学生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进行研究和工作,真正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学生兼职班主任和所管理的学生之间在专业、年龄、经历甚至兴趣爱好等方面有相当多的共同体会,他们更容易与学生交流,学生更愿意把心里话讲给他们听。而班主任自身的成长也是其他学生学习的现实榜样,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由辅导员的说教加上学生兼职班主任的双向渗透、相互补充,可增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有效性。

2.岗位育人,共同成长

优秀学生担任学生兼职班主任工作,有利于他们自身的成长成才。他们在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都有大幅提高。据统计,担任过学生兼职班主任的毕业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就业率明显高于普通学生,多数被大火箭、空客320总装线、博世力士乐等多家知名企业录用。

3.以身作则,示范引领

学生兼职班主任的实施,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育人理念与个人成长工作实践相结合,是对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具体化和实践化。学生兼职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发挥明显,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成为四项制度的引领者、组织者和督促者;迎新服务、军训组织中成为班主任工作的第一站,在服务中传递着爱的力量,成为新同学的信赖者和依靠者;在班集体建设中,发扬民主,凝聚力量,成为学生们的指导者和实践者;在各层面的经验交流和日常事务的协调中,他们又是学习者和组织者。学生工作的正常运转及各项学生活动顺利开展,都见证了这支队伍的成长。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为了摸清在学生兼职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选取了50名班主任、50名普通学生、20名辅导员老师进行了抽样调查。

1.动机不纯,责任心较差。

有部分学生应聘学生兼职班主任为的是每月的津贴和这个职务的光环,并没有把这个岗位当成煅练自己的平台。因此责任心较差,发挥作用不明显。

2.年龄偏小,工作经验少。

由于学生兼职班主任也是学生,受其年龄的影响,他们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对新生出现的复杂问题不能从容面对,处理方法简单,不够成熟。

3.管理考核,奖罚不分明。

在学生兼职班主任的管理考核中,虽然有明确的奖罚措施,但二级学院在管理这支队伍上用力较少,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重管理、轻考核的现象,导致学生兼职班主任工作靠自觉,影响了积极性的发挥。

三、学生兼职班主任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1.完善学生班主任的选拔机制,确保队伍质量

在学生兼职班主任选拔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要把关口前移至毎年5月份,严格选拔程序,按着公布信息、申请报名、资格审查、竞聘答辩、拟定人选、聘任六个步骤。学生处审批后,各二级学院(直属系)签署聘用意见,颁发聘书。做到公开竞聘,保证学生兼职班主任队伍的质量。

2.健全完善学生兼职班主任的培训机制,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制定完善的学生兼职班主任岗前培训及培养方案是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工作能力,保证这支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在培训内容上要涵盖业务知识、工作方法、职责任务、活动组织、班会开展、突发事件应对等。系统培训对丰富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知识结构,提升这支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工作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在工作中,着力培养学生兼职班主任的组织协调能力,即能服从学校安排,协调组织各项活动,逐步建立起学校、学院、辅导员、兼职班主任共同组成的四级育人的管理网络;培养他们的个别教育能力,依据不同的特点施教群体,发挥朋辈优势,锻炼提高他们与学生个别谈话的水平;培养他们的激励能力,能时时处处正面教育引导学生,探讨表扬激励艺术,适时放开,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3.完善班主任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发挥激励导向功能

要制定和完善学生兼职班主任的考核评价内容和标准,合理量化指标,把“四项制度”成效、学生出勤、学风建设作为考核重点,考核要做到三结合:一是采取月考核与学期考核相结合;二是采取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三是采取本人自评与所在学院(系)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考核合格者发放当月津贴,对不合格的进行警告、诫勉谈话,月考核连续两次不合格者,解聘其兼职班主任职务,收回聘书。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年可评选“十大班主任标兵”,树立正面典型,激励学生兼职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格的考核制度与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对激发学生兼职班主任这支队伍活力提供强大动力。

四、结语

第4篇:人生观论文范文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价值

人文关怀是把人作为一切理论的目标,是对其身处的生活环境好坏的一种关怀,是一种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举措。把人文关怀的理念加入大学生思想教育课程中,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观的体现。作为即将步入社会,成为未来国家建设人才的大学生,其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好坏决定了今后的发展,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关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思想教育中贯穿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增加也是对我国“以德树人”方针响应的举措。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

人文关怀的缺失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弊端。首先是在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下,学生已经习惯了对所有合理的安排,不发表任何属于自己的看法,过分尊重别人的看法,把自己的自主选择权抛之脑后,缺少了自己的个性。再者现代教育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其人文关怀严重缺失的原因,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在传统理念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和看法,这也造成了在实际的教学中两种情况的出现;一是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自由,任何事情学生都可以自作主张,他们的张扬个性也被尊重放大,不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此类老师的存在可有可无;一种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对自己权威性的运用,喜欢把自己的想法或决定强加给学生,对学生进行刻板的管理、束缚,导致学生的个性被压制。虽然现代社会考核人才标准和理念,已经从单一的成绩单变成了对全方位的考量,可是现实教育理念在现代管理过程中推行的缓慢程度,也还是其不可忽略的情况。

二、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一)创新思想教育精神

对于高校来说,工作的内容和对象几乎以学生为主。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下把把人文关怀作为出发点,学生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同时更要考虑工作方法的创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推进工作质量的提高和观念的创新。教育者在特定条件下鼓励学生,丰富学生自我精神家园才是高校教育人文情怀创新的本质,而不是把空洞的说教和抽象的概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接触什么事物都会激发其好奇心理,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深刻理会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精髓,把目标知识运用到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及内容中,解决他们的疑问,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力。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在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全体发展的需要,也要尊重个性区别化发展的要求,真正做到全体和个体两手抓,全面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即将步入社会,可是由于接触的事物相对来说比较少,缺少了面对压力问题的经验,因此在面临人际关系、学习、就业等现实问题的时候,倘若处理不当容易给其带来消极心里,诱发心理疾病。因此在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中加入人文关怀来帮助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及时处理他们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解决自身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三)促进和谐校园建成

在提倡创造和谐人际,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下,如何建设和谐校园也成了学校工作重心,而广大师生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主要力量,人文关怀对其提倡发表个人思想,尊重学生个性,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校园环境中,因为思想和理解的不同,大学生中会出现这样那样不同声音,对于这些声音,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其归为不和谐因素而强加压制。而是应该通过途径找到问题的所在并用人性化的方式去看待,尊重学生意见,通过民主交流的方式去把我们所要传达的内容和学生想听到的信息相结合,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平等交流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对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真正让学生领悟到自己的主人翁意识。

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对策

(一)增强大学生人文素养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下,学生被养成了对灌输的有关规章制度或思想全部欣然接受,把自己的行动和思想寄托予规定,按照规定去做或者不做,把自己固定在被选择的一方,丧失了属于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素养,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从潜意识里真正把自己看作主人翁。如何把学生的思想观念从被选择转变成自主选择这是教育者要思考的关键,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多样性,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唤醒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再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上的个体差异,注重教育的层次性,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个性优势,做到全面健康发展。

(二)更新教育者教育观念

人文关怀的本质在于: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加强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使师生的关系建立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也是教育者人文素养的表现。所以作为教育者应该具备博大的胸怀,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可以交流沟通的对象。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对于有目标,想法独特的学生更要给予支持。把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方面的灌输教育变成师生之间双向的认识与了解。教育者还要转变学生自我发现的特性,在沟通中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长处,积极引导其按自己的个性特点去正确的学习和努力,减少学生迷茫的发生。

(三)健全有关的人文环境

首先,在管理上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管理建设工作,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力量,培养学生干部队伍,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其次,在人际上,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都对校园的和谐与安定起到直接影响,所以作为人文关怀的传播者的导师,应该发挥其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主动接触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充分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爱。最后,在服务上,学校各级部门应该通过实行人性化的管理以及高质量的服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深化教育理论的研究

在人文关怀还不是很成熟的大学生教育体制里,高校所能做的就是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注重对问题的发现、分析以及解决,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刻研究,加入更多的人文把空洞的教育内容变成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符合精神需要的内容。同时,在加强理论应用实践的同时还要深入学生生活调研,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从而才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进行有效的指导。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应该在反映时代要求的同时立足于学生实际生活。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要着眼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以新的思维和视角出发,系统且多方面,多角度、立体化的进行研究。最后,在制度方面可以探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真正做到老师对学生的全方位关心和了解。

(五)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首先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因此作为老师特别是思想教育的传播者首先要做到的是自爱、正己再者才能律人。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言传身教的去教育学生,才会对学生有所影响。其次,作为不断接受新学生,新事物的教育者,要求老师也要不断学习和探究,并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理念符合学生的需求。最后,在学校教学资源方面,为了学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应该不定时给老师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让教师队伍的水平得以不断提高。

四、小结

第5篇:人生观论文范文

人性化管理是管理模式的一种,最早应用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人性化管理核心在于“人”,要以人为本,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使人的工作热情和欲望被调动起来。传统管理中的指令一般是强制性的,而在人性化管理中,会充分考虑被管理者的需求及实际情况,用最好的状态来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人性化管理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和个性,满足他们自然性、社会性的双重属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校管理者通过洞悉学生的心理、需求、价值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制定可以促进个性发展的方法,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高校实现人性化管理的意义

对于学生的管理是高校日常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这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学校的未来发展,从目前来看,高校的学生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以下从两方面来阐述高校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例如:很多高校更重视学校制度、财产、事物方面的管理,而对学生的个人状况却莫不关心,这样,相应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就形成了“两张皮”。落后的管理思想在两方面是比较欠缺的,一是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漠视学生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一)学生主体的变化现阶段管理的对象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大学生,这个年龄有其特殊的心理、生理特点。思想情绪在不断变化发展,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有待完善,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客观环境的干扰,具有可塑性和波动性。在我们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容易被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限制,以至于不能很好跟上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步伐。所以,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人性化的管理方案,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人性化管理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他们作为服务的对象,这样来看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均有了一致的目标,其共同点被扩大,有利于管理目标的高效率实现。

(二)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存在矛盾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依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现在学生的管理工作,把学生作为管理对象,更多的是训导,较少的有情感上的平等交流。其实际管理比重较大,服务的比重小。权限不清楚,学生与管理人员的权利义务混淆,经常使学生的权利得不到保障。这样的管理方法就使得学生非常反感,对学习、工作的积极性较低,不愿意配合学校工作的开展。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比较复杂,从管理工作的层面来看,学生和管理工作人员的矛盾,问题更多的在管理方法的落后上。从本质上看,所有的管理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却可以更好的解决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因为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尊严,把维护尊严和价值作为管理的目标,看中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有一些具体的目标,这些目标都朝向一个具体的根本目标,有一个共同的价值中心,那就是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人性化管理的措施

(一)工作理念的转变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要求培养大学生四种能力,认知能力、做事能力和生活能力以及发展能力。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要引导学生,培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精神,促进身心、社会责任感、智力和精神价值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的树立,可以更好的尊重、理解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被尊重、被关心、被爱护,从而营造出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设计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制度是管理的先行者,在制度设计的时候就要有人性化理念的体现。高校的管理制度要合法,但更要合理。现有的高校管理体系在根本内容上都在国家法律框架内,其合法性并无异议,其合理性的体现让每个学校都有不一样的做法。学校要充分吸收学生也就是管理的客体去参与制度条例的制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增大学生意见的比例,可以采取听证会等形式,这样可以使管理工作更加程序化、民主化。

(三)注重管理对象的个性特点不可否认,学生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有鲜明个人特点的个体。人性化管理要重视学生独特性。传统的管理理念是追求统一,而新时代的理念却是要张扬个性,采取多元的态度,不能把学生都变成统一的单面人。努力增强对学生的服务意识,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工作,把教育、服务、管理和指导进行有效的结合,打造出符合学生良好发展的环境。但是需要大家注意的一点是,在培养学生个性的同时还要加以约束,不能突破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底线。作为大学生,要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义务和权利,解决好与管理者的矛盾关系,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并与学校共同进步和成长。

四、结语

第6篇:人生观论文范文

(一)酒店在实习生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对实习生的培训缺乏系统性,实习生工作缺乏挑战性和成就感

由于实习期不长,酒店实习生通常从事比较基础、边缘的工作,所以酒店往往缺乏对实习生的系统培训,轮岗机会也不多,实习生得到的是劳动技能的锻炼机会,而不是酒店管理方面的锻炼机会。调查中,大多数实习生的实习反馈是学不到有价值东西,像在打杂。酒店大多是利用实习生的劳动力,真正能去开发、利用实习生的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少之又少。 整个实习期都从事这种简单、重复的劳动,实习生会觉得实习枯燥,乏味,酒店工作缺乏挑战性,没有专业成就感,从而容易否定工作中的自我价值。

2.同工不同酬,对实习生缺乏人性化的管理

一般来说,除个别岗位外,酒店工作的技术性不是很强,实习生往往经过一至两个月的培训就能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承担起所在岗位的所有工作。但是,与酒店正式员工不同,实习生由于其“临时性”的身份,与常规的工资福利和升职机会无缘。实习生工作量与所得不对等,他们往往难以接受这种不公平待遇。调查中,有84%的实习生对实习工资不满意。实习生仍是学生的身份,他们去酒店实习,是一种实践学习,是为了提升职业能力和素质。但酒店往往将实习生视作正式员工,对实习生要求过高,过度使用实习生,老员工欺生的言行等都会使实习生生理和心理上无法承受,过早产生职业倦怠感。

3.临时性的员工关系不利于实习生与酒店员工建立良好关系

酒店实习生通常会配有酒店员工作为指导老师,但这种员工关系是临时性的,且酒店一般也不会将这种培训效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因此,正式员工往往会将实习生定位为帮手和打杂的,顺手的时候就使唤,不顺手的时候就晾在一边,没有真正尽到指导的职责。再者,实习生有时也给正式员工带来威胁感,特别是当酒店试图通过招收实习生来培养技术与管理的新生力量时,正式员工的这种抵触情绪更甚。这些都会导致实习生对酒店不满,失望,会觉得酒店行业不适合自己,从而轻易否定自己的专业或职业。可以说,临时性的员工关系是实习生管理中经常被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1.高职教育重技能,轻素养

酒店需要的是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员工,而包括高职生在内的多数求职者的职业素养普遍不高是许多酒店经营者的共同感受。具体表现在:心态浮躁,急功近利;适应能力差;缺乏基本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等。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高职教育普遍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轻职业素养的培养。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类课程或是被精简掉,或是课时被压缩,素养类课程边缘化现象非常严重。学生缺乏职业素养,会使其在步入社会之后,在就业、从业、创业等方面举步惟艰,难以开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如此何谈职业认同呢?

2.高职院校的实习生管理不到位

首先,实习前动员不到位,致使学生对实习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实习中遇到问题后就抱怨不断,消极实习,甚至逃避实习。其次,实习生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通常只指定带队教师,不指定实习指导教师。带队教师往往是学生无事则在学校,学生有事就来酒店,对学生的指导更多的是在出问题时的应急指导,实习生则基本受制于酒店,由此引发许多问题,使学生对酒店充满怨言,对职业失去热情和信心。

(三)高职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受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酒店业常被认为是“伺候人”的行业,很多人片面地认为从事这个行业没面子,没前途。很多在读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专业没兴趣,家长也不支持,因为这个专业并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自主选择酒店专业的学生往往对职业发展前景不清楚,不知道未来的职业道路如何发展。简单来说,职业认同是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的肯定或认可。如果连学生自己都对这个专业都没有学习兴趣,都不了解职业发展的前景,他怎么会有职业认同感呢?现在的酒店高职生多是“90后”,他们个性张扬,敢于挑战,追求人格自尊,但由于在相对较好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他们往往眼高手低,吃不了苦,受不了气。酒店的管理者多是从一线员工做起,起点低,而酒店一线的服务工作大多技术性不强,比较辛苦,起薪不高,工作调节性差,还得忍受一些客人的无礼之举。这样的现实与“90后”高职生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导致实习满意度不高,职业认同感大大降低。

二、提升酒店管理专业高职生职业认同感的策略

(一)酒店应合理开发实习生资源,实行人性化管理

1.对实习生进行系统培训,定期安排轮岗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78%的实习生表示“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就业做好准备”。酒店只有满足他们的实习需求,实习生才会对实习满意,对酒店满意,对职业才有热情。为此,酒店应系统地制定实习生入职培训计划、岗位培训计划、轮岗见习计划等。这样既能够使实习生深入了解酒店组织及运作过程,使他们学到更多的东西,又可以增加实习生的新鲜感和挑战性,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2.阶梯式提高实习生的薪资

近两年高端酒店竞争日益激烈,经营成本上升,效益下滑,使用实习生成为酒店节约成本的常见做法。但是,酒店给予实习生偏低的薪资待遇与其工作强度不成正比,不仅降低了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更面临着酒店失去这些潜在酒店人才的风险。由此,笔者建议酒店可采取阶梯式的方式提高实习生薪资。首先,适度提高实习生的起薪。实习生的起薪一般应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样可以消除实习生因薪资待遇过低造成的心理不满。其次,以3个月为一个实习阶段,根据实习生的表现阶梯式上调实习生薪资。

3.营造良好的实习软环境

高星级酒店为实习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硬环境,但同时酒店更要为实习生营造良好的实习软环境。对于初到酒店的实习生来说,他们一时间很难适应酒店严格的管理制度,酒店管理者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少责罚,多从正面教育引导,让其感受到酒店的关爱,从而使实习生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酒店还应鼓励酒店员工与实习生多沟通交流,形成良好的工作关系,避免老员工“欺生”的现象。调查中,有82%的实习生表示,“酒店的实习指导老师直接影响到实习满意度,对建立职业信心很重要。”因此,酒店给实习生选择的指导教师应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很强的责任心,能够成为实习生的良师益友。酒店对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应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

(二)高职院校应加强职业认同感教育

1.人才培养目标应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能力包含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职业能力不仅强调专业能力,还突出情感性的、社会性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职业能力。它从根本上保证了职业认同形成的理论来源,因此,加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能够极大地促进职业认同感的形成。

2.注重职业特色的专业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将职业文化融入到专业文化的建设中来。通过邀请酒店人员来校作讲座,举办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竞赛活动,定期展出与职业实践和职业发展有关的展板、图片、实物等,让学生经常能接受职业文化的熏陶,提高其职业认同感。

3.加强实习全过程管理

实习前认真动员,使学生对实习形成正确的认识,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实习中密切关注实习生,及时了解他们的身心动态,帮助学生尽快熟悉酒店环境和岗位职责,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实习后认真总结,及时表彰优秀实习生,使其他学生从中得到启发、教育,也为下一次的酒店实习工作做好铺垫。

(三)实习生应摆正心态,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第7篇:人生观论文范文

[关键词]人性化;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

一、目前小区园林景观的现状

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却只有40多年。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看到欧洲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欧陆风、草坪风等风格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随着房地产的蓬勃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在居住小区中盛行,但这些园林景观往往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功能,也没有考虑到小区人性空间和功能性空间。

二、了解居住者的需求

当然,设计一个具有人性化空间的居住区首先必须了解居住者的行为需求,生活习惯。居住环境是为人而创造的,是为满足人的需求而设计的。美国心理学会主席A·马斯洛在《动机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等级论,他认为人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由物质到精神,有着不同的层次:生理的需要一安全的需要一归属与爱的需要一自尊的需要一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是指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衣、食、住、行以及人身安全、劳动安全等需要;爱与归属及自尊的需要是指人的心理需要,包话对社会交往、地位、传统、文化的需要;自我实现则是人高层次的发展需要,包括对生命的意义、自我的满足、个性风格的追求等等。当然,不同人需求的层次是不同的,并且这种需求随着时间、地点和场所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表现。在居住环境建设中,必须从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出发,使环境具备一些基本的特征。

(一)安全性

安全是人们生存的首要条件,没有安全性也就谈不到其他各方面的特征。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表现在日常安全系统、防灾系统、防盗系统等方面。

(二)健康性

居住环境健康性指标包括空气、日照、噪声和环境民事行政等与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内容。居住环境空气要保持清新、自然,防止各种有害气体和物质的深度超标。同时,健康性还要求通向健康身心的设施、空间配套齐全,满足居民锻炼身体的需求。

(三)舒适性

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指使用上和视觉上的感受。使用上的舒适,包括各种设施是否以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创造使用的合理,是否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创造满足人们活动的空间;视觉上的舒适,要满足不同地区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和对环境景观特点的认同。

(四)通达性

通达性保障着居住环境各种功能使用的效率和效果,通达的可选择性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实现多样需求的目标。通达空间的层次决定了通路的性质和等级。私密性强的空间,通路的等级低,交通性弱,通达性也小。

(五)识别性

居民是居住环境的主体,居民要求所处的环境具有识别性,让居民分辨出自己的住宅以及自身在空间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方向,进而掌握环境的构成模式和组织规律,以便按不同时间和场合需要,以最佳的方式到达自己想去的位置,参加自己想参加的活动。强化识别性,需要赋予外部空间以视觉上鲜明的个性。

(六)领域性

居住环境不同于一般公共环境,它的领域性要求强烈,层次多样。美国学者斯卡·纽曼提出的这个空间概念认为,人的各种活动都要求相适应的领域范围。他把居住环境归结为由公共性空间、半公共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和私密性空间四个层次组成的空间环境占有与控制的要求,认为领域在空间上是固定的,不随人的移动而移动。

(七)多样性

多样性的要求是基于不同人群的年龄、职业、喜好、修养、文化等要素而产生的,而且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中。空间的创造、设施的设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中国造园艺术谓之“造园无格、借景有因”,说的就是无需固定的格局、法式,要因地制宜地将景观组织起来,各种景色皆可为我所用。

(八)和谐性

多样的外部环境各要素之间做到和谐统一,避免不同形式、风格、色彩的要素产生冲突和对立。同时,环境构成要素作为实体来构成空间,空间才是主角,各要素需要以环境和谐的整体利益限制自身不适宜的夸张表现,使各自的先后、主次、从属分明,共同构筑协调、统一的环境景观。

(九)连续性

在居住环境景观空间中,应注意居民在居住区内不同时间、空间、方位的视角和活动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景观设计,努力创造步移景异、延绵不断的效果,尤其要注重节奏、形式、色彩与空间的协调。

(十)文化性

居住环境的文化性体现在地方性和时代性当中。应当充分考虑传统生活方式的特点,寻找与现代居住空间环境的契合点,以不同的方式,从空间形态、尺度、界面的色彩、细部表达对传统与现代的理解,延续文化脉络。

(十一)生态性

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引入自然界的山、水、绿化,模拟自然风光,也是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具有生态性的居住环境能够唤起居民美好的情感寄托,人与大自然共生共栖,才能体验到永恒的真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美的最高境界。

三、重归人性的场所。找回故事的地方

当满足了环境的一些基本特征后,我们开始考虑何为人性化的居住区。当设计是为了生活、为了人内在的体验,当设计师成为一个内在者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当设计的对象具有功用和意义时,我们方可重归人性的场所,找回那故事的地方。所以,进行景观设计时,作为设计者应做到:

1.认识人性。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独;需要运动,需要坐下休息;人离不开水,人也爱玩火;爱采摘和捕获;需要庇护和荫凉,需要嘹望,看别人而不被别人看到;人需要领地,需要适当尺度的空间;人需要安全,同时人需要挑战;爱走平坦的道路,有时却爱涉水、踏汀步、穿障碍、过桥梁。同时,人要交流、要恋爱、要被人关注、同时喜欢关注别人因此,需要设计的场所能让人性充分发挥。

2.阅读大地。大自然的风、水、雨、雪,植物的繁衍和动物的运动过程,灾害的蔓延过程等等,都刻写在大地上。因此大地会告诉我们什么地方可以有树木,什么地方可以有水渎;大地也告诉我们什么格局和形式是安全与健康的,因而是吉祥的,什么格局是危险和恐怖的,因而是凶煞的。同时,大地景观是一部人文的书:大地上的足迹和道路,门和桥,墙和篱笆,建筑和城市以及大地上的文理和名字,都讲述着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和恨,人类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因此,阅读大地是在认识自然,而更重要的是认识人自己。

3.体验生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当地人的价值观。如果你不到都江堰的江边林下坐上一天,就不明白为什么成都被认为是中国最悠闲的城市;如果你不搭一回北京街上的出租车,就不理解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含义;如果你不到温州街头走走。你就不知道“全民皆商”的意味。只有懂得当地人的生活,才会有符合当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间的设计。

4.聆听故事。故事源于当地人的生活和场所的历史,因此要听未来场所使用者讲述关于足下土地的故事,同时要掘地三尺,阅读关于这块场地的自然及人文历史,不管实物的或是文字的。由此感悟地方精神:一种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及人文过程的内在的力量,是设计形式背后的动力和原因,也是设计所表达和体现的场所的本质属性。这样的设计是属于当地人的,属于当地人的生活,当然也是属于当地自然与历史过程。:

5.寻回童年的记忆。童年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而且大多数人经历过相同的童趣。在设计里融入一些童年记忆的痕迹,让居住者忆起童年时光,这也是体现居住区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的表现。

总而言之,营造人性化居住区景观,要符合自然法则,遵循生态学原则,挖掘和赋予特定居住区特定景观的独特理念和精神,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力求做到“天人合一”。

[参考文献]

第8篇:人生观论文范文

在GMP实施过程中,药品监管部门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且还规范了生产操作流程,虽然药品质量大幅度提高、效果非常的显著,但是具体监检、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制药企业思想观念层面的问题

据调查显示,当前制药企业对GMP实施的认识、重视性认识不足,当认证通过以后,因企业硬件管理方面存在着漏洞,监管不严,加之软件执行缺乏实效性,因此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重认证、轻管理。同时,只要企业对GMP理解不够深刻,尤其是部分制药企业的领导对药品生产质量缺乏重视,一味地追求经济利润,忽略了管理工作和生产操作、人员培训。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多数制药企业而言,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匮乏,企业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竞争,部分企业认证之后因改制或其他原因,导致人员大量流失,难以保持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制药企业为生存和发展,极力争取GMP牌子,然而一旦拿到手,就会出现严重的管理滑坡。

1.2制药企业认证之后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从理论上来讲,制药企业得到认证以后,仍需加强后续工作,尤其是监管人员应当深入企业内部,加强监督、考校以及检查和评估。然而,对于多数制药企业而言,它们的认证缺陷项目基本上都体现在软件管理层面,比如软件的制订实际可操作性较差。甚至有些制药企业没有根据自身的生产实际情况,制订管理文件、制度以及操作规程,相反则是相仿其他制药企业的文件和发展模式,甚至只是更换文件名就拿来当做自己的规范,因此与企业实际情况相脱节,实际可操作性非常的差,而且难以有效指导制药企业生产管理,以致于管理漏洞百出。

1.3制药企业的生产操作不规范,违规操作现象普遍

根据GMP之要求,制药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应当评估物料供应商的资质,制定高效的质量评估制度。然而,实践中却并非如此,一些制药企业虽然也建立了管理制度,但是却没有真正地执行,比如电话询问、审查资料等活动,只是流于形式而已,根本起不到评估作用。比如,齐二药事件即因生产、管理混乱造成的,未严格遵循GMP之要求,检验环节存在着失控和人员培训不到位等问题;“佰益”、“欣弗”等药害事件,皆因不按照生产要求操作,原料偷工减料、用代替敷料生产药品,未严格检验即上市销售,以致于出现了安全问题。

1.4药品监管不利

药品监管不利,缺乏日常管理和跟踪检查,难以全程参与和监控。同时,还存在着法制机制不到位、不健全等问题。比如,与药物风险相关企业责任、赔偿机制等方面的法律法不健全,对药品企业缺乏威慑力,以致于药品企业不惜铤而走险。目前来看,国内药品监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部分监管人员个人知识、专业素养以及实践经验等问题,对认证标准、政策法规以及相关要求和理解等,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此外,还存在着生产管控不严、管理工作不到位等现象。通过GMP认证以后,制药企业为追求即时经济效益而放松了管理,使得GMP监管流于形式而已,以致于管理停滞不前。

2解决问题的建议

基于以上对当前制药企业出现的管理滑坡问题、原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有效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制药企业应当健全和完善

GMP认证之后生产检查制度早在2004年的药品生产监管办法中,就对GMP认证之后的跟踪检查工作进行了简单规定和要求,然而却没有对检查分工、程序和责任追究进行可操作性规定。对于制药企业而言,应当立足实际,结合国家药品生产监管现状和要求,对GMP认证之后的生产过程中加强跟踪检查,划清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并且制定认证之后的有效跟踪检查方法,从而使检查工作有章可循。笔者认为在不违背现代法律规程的基础上,制药企业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GMP年审管理机制,对其实行动态化管理;对存在于企业内部的问题,要求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限期整改,否则将对其进行严肃处理。

2.2加强制药企业内部员工的教育培训与自检

对于GMP系统工程而言,片面理解难以掌握其真正的内涵,事实上制药企业GMP实施的目的在于防污染、防人为因素影响和防混淆,以确保生产的产品符合质量规定和要求。比如,清洁卫生、机械设备保养和维护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控污染,明确设备以及生产操作间的标识。对于我们制药企业员工而言,都需接受全面、系统的GMP培训,这样使每一个职工都能全面了解药品生产全过程,理解和认识岗位角色定位的重要性。尤其对于新招的员工、转岗人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组织他们进行培训和考核,对于不达标的需重新培训,否则不准工作。对于认识不深刻、出现问题较多以及曾经出现过事故问题的人员,更应当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培训和教育。为了确保生产管理,制药企业每年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员工自检,一般时间间隔应当控制在3至4个月。实践中,对于以下情况需及时进行调整、适当增减自检次数。

2.3加强原材料质量管理,提高和创新企业管理手段

原材料质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药品的生产质量,因此制药企业应当严把的原材料质量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药品质量的可靠性。尤其对于一些中草药,更应当加强企业管理,药材产地的不同,很可能会导致材料中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发生变化。不同来源的原材料,经过同一个生产工艺生产时其有效的提取率也存在较大差异。药品的原材料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势必会对药品的质量造成很大的波动。因此,变更原材料时必须按照规定通过工艺的验证。工艺验证可按以下的流程进行:少量试产,中量试产,大批量生产。按此流程可以有效避免因返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在验证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具体条件调整工艺参数,直到验证结束。经验证后的结果应及时编订成工艺文件,并安排到相关生产部门。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和创新监管手段和途径,提高技术手段的科学性、实效性。比如,“齐二药”假药事件的发生,给制药企业敲响了警钟。实践中,应当全面开展药品GMP企业监管制度,笔者认为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适应当前市场形势,不断提高制药企业自我监管的科学性和实际可操作性。为此,制药企业员工应当准确掌握现代制药企业生产现状、变化,建立健全档案,以此来完善和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在此过程中,还要对制药企业的生产重点进行及时的调整,尤其要对重点岗位以及关键环节加强监督管理。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相关人员对生产一线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有:生产区域的卫生维护情况;生产过程是否有防尘措施;操作间、容器、设备、物料品种要有明显的状态标识;现场是否有明显的岗位操作规程等。比如,对制药企业的生产质量管控岗位,原料、辅料以及检验岗,需采取重点监管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药企业的药品生产质量。

3结语

第9篇:人生观论文范文

1.1没有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

国内目前的地方院校中,学生管理工作仍然表现出很明显的重管理、轻服务阶段,仍然将管理者看成是整个管理工作中的决定性主导地位;认为学生处于辅助地位,只需要在管理活动中服从管理者的管理;仍然以控制学生,达到学校稳定为管理目标,忽略学生的发展需要。受传统学生管理观念的影响,管理者总是不自觉的认定学生为单纯的工作客体,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管理中强调以经验为管理依据,管理方式以问题式管理为主,不注重事先管理,对学生实施统一标准和要求,限制了个体的个性化,评价时仍在沿用以往的标准,对于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不够重视,降低管理成效。

1.2管理难度增大

新形势下的高校扩招造成了大学生数量的迅猛增长,从而导致了精英化教育朝着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趋势,生源质量很大程度上下降。上学费用造成了更多的学生经济困难;承受来自学习、生活、交际、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学生压力巨大,增加了心理障碍率;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以及后勤社会化改革都加大了管理实践过程中的困难度,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不言而喻。

2、理念的创新

2.1思想观念以人为本

大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自身的情绪变化、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自身特性等。因此管理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真正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者来看待,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站在学生立场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行为,肯定学生的自身价值,信任学生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为其传递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讯息。

2.2方法手段以人为本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灌输方式进行,偏重道德规范、法律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记忆,通常是通过强硬的制度、规定来约束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言行举止,没有做到切实站在学生立场考虑,以学生身心发展为目标,强调学生的思想感情等,过于重视外在的硬性控制。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才能塑造出完整的人。所以,管理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提高管理中对管理方式以及人性化管理的重视。

2.3行政建设以人为本

若不具备完善的组织建设、系统的制度建设、有效的队伍建设做基础,是无法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人本管理的底线是组织规定和法律标准,如果人本管理没有这两项行政性建设做支撑,那么,这种人本管理是毫无原则可循的。由此可见,应在强化相关行政建设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3、提高工作质量的对策

3.1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管理者以学生视角思考问题,全免掌握学生需求,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需求,即使是同一个个体,也会因为时期的不同、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需求。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才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其开展积极正向的引导,消除不合理需求,指引其不断提高自身合理需求你,深层次激发学生的活力与动力。

3.2引导学生参与管理

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自主的想法十分重要。应引导学生共同开展校园管理,为学生提供发挥才能的平台。给予他们更多的自和决策权,提倡学生对校园管理进行建议,赋予他们适合的、相当的决策权。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一个准确的评估,提高自信心,激发学生创造性。

3.3培养竞争意识

强化学生竞争意识,实施竞争激励,刺激学生潜在能力的发挥,最大限度挖掘其聪明智慧,提高激励效果。为了帮助学生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学生的竞争意识非常重要。通过竞争使学生意识到优胜劣汰,能够加大学生的危机感,进而激发起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竞争过程中能够使学生自信、坚毅等良好品质的加强;感受到来自竞争目标的刺激,学生会出现一种正向的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能够刺激其创造性的发挥。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