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环保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语文教学 环保教育 自我监督 多媒体
在语文教学中对同学们渗透环保教育,使同学们感知现今社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养成环保的良好习惯,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我们来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采取做法。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多,色彩鲜艳,逼真形象,富有吸引力。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可利用教材的优势,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渗透环保教育。
如《秋天》一课,在教学时可先让同学们观察课文插图:天那么高,那么蓝,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蓝天白云,色彩多么美丽!令人多么舒服!我补充: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让同学们了解到天空是蓝色的原因。再让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为什么现在我们已经很少能见到这么蓝的天空?原因是什么呢?--是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而引起的。所以,我们小朋友也要行动起来,从身边的事做起,比如叫父母不必要时少使用私人汽车、冷气机等,保护环境,减少大气污染,保护大气层,让天空永远都那么蓝,那么美。
又如第四册课本第七课绍八种树:高大秀拔的杨树、葱绿苍翠的松柏、枝叶如盖的榕树、红叶如彩霞的枫树……教师让同学们看图读词语,图文对照,树木的形状与名称。再看图自读儿歌,了解这几种树木不同的特点。然后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常说植树造林,造福人类?让同学们知道我们根据树木生长的特点,在不同的地方种植不同的树木,可以提供氧气、除尘、防风沙、美化环境等。并告诉同学们,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进行植树活动,我们也要加入到队列中,绿化番禺,美化祖国。这样,对学生进行了植树造林的教育,增强了环保意识。
二、仔细品味小学语文课文,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小学课本中有许多琅琅上口,语句优美,富有童趣,描写大自然美丽风光的诗歌与短文。优美的文字中蕴含了不少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思想和知识,它们为教师进行渗透环保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材料。
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在讲解此课时,可让同学们反复品味古诗,想象诗句的意境,令人仿佛听到春鸟婉转的叫声,啾啁起落,远近应和,多么活泼的春色。此时教师适时点拨:人类要保护环境,爱护鸟类,才会使大自然变得更美丽。
又如学习《四季的脚步》,可鼓励同学们反复朗读,边朗读边想象,在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四季美景中:春天来了,溪水流淌,绿草如茵,鲜花盛开;春去夏来,金蝉在树上欢叫;秋天来临,秋风吹得落叶满地,像黄蝶飞舞;冬天到了,雪花飞舞,大地穿上银装,四季的景色是多么的迷人!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小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并不发达,他们认识事物,认识问题需要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运用多媒体教学,生动活泼,具体直观,形象鲜明,印象深刻,感染力强。它可以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体验周围环境问题,体验人类在活动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能最大限度激发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学习《清清的溪水》时,教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在黑板画画,一边对同学们说:"大自然有许多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美景。大家看,清清的溪水慢慢地流淌,鱼儿在水里快活地游戏,真美!但是,如果不注意保护环境,这样的美景就会遭到破坏。大家读了《清清的溪水》这篇课文就知道了。"接着,播放录象演示大自然美丽风光,让同学们感受溪水又清又甜的美境。再让同学们通过反复朗诵第一段课文加深对美丽环境的向往。等到同学们对语言环境有一定的感悟后,再播放录象,演示大自然美丽风光受到破坏,河水变得浑浊。这时,同学们脸上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皱了起来。教师让同学们阅读第二段课文,带出问题:为什么一场雨过后,溪水变黄了,这是什么回事呢?然后让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课文。原来是大象和野猪比赛谁的力气大,拔掉了小溪上游的树,雨水把泥土冲进小溪,使清清的小溪变浑了。同学们明白了溪水变黄的原因后,教师让同学们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为什么市桥长堤的河水变浊变臭是什么原因?同学们发言中谈到:由于人们乱排污水,使河道变得黑黑的,臭气熏天,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教师再用电脑演示课前收集的网上信息材料,如人们砍掉树木,造成空气不再清新,噪音加重,风沙大;黄河水土流失等。接着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我们怎样做才能恢复美丽的自然环境?这时,学们争着举手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植树造林。""马路两旁、河边多种花草树木。""?大家爱护花草树木,不去攀、折、砍树木。""在空中设置监督眼,对破坏环境的进行监控。""在河道养殖'清道夫'吸掉垃圾,保持河水清洁。"……。
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体验周围环境问题,增强了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懂得保护树木的重要性。
四、引导小学生课外自我监督,终生树立环保意识。
关键词:教学 渗透 环保教育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生活习惯和技能,3岁前形成50%,6岁时形成30%,其余20%是在20岁前形成的。少年儿童精力旺盛,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从小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并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长大后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工作,自觉调整自身环保行为的意识就强一些。因此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每个人自身存在的需要,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许多国家在中小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保教育活动,以期培养出懂得环保知识、具有环保意识、能采取适当行为保护环境的未来公民。我国义务教育大纲中也明确提出要重视环境教育。我国实施环保教育的主模式,是在学校各科教学中融进环境教育。中小学的各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不同的学科内容与环境教育主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涉及各地的风景名胜、珍奇动植物等,目的是让学生对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产生喜爱之情,从而能自觉地对造成这些破坏或伤害的人和行为加以防范和抵制,以保护环境和美化环境为己任。
我认为,在中小学各学科中渗透环保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家园被污染的严重性。
现代工业文明造就了人类辉煌的物质现实,但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环保意识的淡薄、对大自然过度的
开发和利用,造成了一系列问题,诸如水和大气污染,土地沙化,沙尘暴频繁,温室效应加剧,世界各大城市酸雨日益增多,珍稀动物数量减少,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质恶化并长期断流,长江下游江面上漂浮物长达几公里,生态已经严重失衡。面对如此多的恶化现象,有识之士在高声呐喊:“我们的眼泪将是地球上最后一滴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还我一片洁净的蓝天!”“把绿色还给大地!”这是当代社会对于眼前生态现实的深切关注。面对此情此景,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如何使生态环保教育由口头上的道理转化为生活中的实践,如何使被动性知识转化为主动性的意识,实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其次,在中小学各学科中要渗透环保教育。
1.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环保教育。
目前小学的语文教材编进了不少有关环保题材的课文,有赞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古代山水田园诗,如《山行》、《绝句》《游园不值》等,那和煦的阳光、清新的空气,那峻峭的山峰、激流的江水,无一不流动着人与自然和谐的旋律。还有现景散文如《北大荒的秋天》、《九寨沟》等,人与自然组成了一幅和谐完美的画卷,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优美的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能改变人的思想,进一步说,能改变人的行动。换个角度讲,这正是语文课程的实用功能的体现。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渗透环保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吸引学生参与环境教育活动,思考环境问题。根据学生所在地的实际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教育。
2. 在思想品德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
如在小学五年级思想品德教育中就有《长江,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内容。教师可收集资料,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施为学生讲述有关环保方面的内容,先让学生欣赏《长江之歌》和《黄河颂》,进入美的意境,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然后出示一幅幅黄河长江被污染的图片,设疑置问,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讨论,得出长江黄河被污染的原因。最后分组让学生讨论治理污染的措施,从而增强环保责任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自然,明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树立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在其它学科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中小学的各门学科中都有有关环保教育的内容,教师要对各学科(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类,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张。精心设计教案,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接受环保教育。树立环保意识,达到渗透环保教育的目的。
最后,学校要因地制宜,营造校园的环保氛围。
1. 利用《学生守则》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通过对《中小学生守则》背诵等形式,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校园里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爱护花草树木,研究节水措施,自觉抵制不爱护花草树木的行为,自觉地回收垃圾,并鼓励学生出谋献策,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行全员参与,做好环保工作。
2. 利用主题节日,开展环保教育。
>> 诗意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思想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尝试 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实施策略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施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教育游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探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在小学科学课中如何渗透 教育游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之浅见 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分析 在中小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教学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06-20
[3] 甄月玲.小学科学课如何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J].陕西教育,2007(3):35.
[4] 任文章.小学科学教育对学生环保教育意识的影响[J].教育革新,2009(8):20.
[5] 杨凤霄.把环保教育渗透于生物教学中[J].现在阅读,2011(9):111.
[6] 梁毅.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环保教育[J].教育科学,2011(10):57.
[7] 薛菊香,吴江洲.论环保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9):232.
[8] 闵艳林,龙斌.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环保教育问题浅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27.6):76-77.
[9] 张勇.物理课堂中的环境保护教育[J].学科大众・科学教育,2011(12):8.
明确了“渗透”之理,我们就不会“跑偏”,当然也不会将环保“淡忘”,小语教学时就会游刃有余。如《特殊的葬礼》教学片断:⑴《特殊的葬礼》“特殊”在哪里?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学生开始是茫然的,通读全文后,他们是明白的,特殊在哪?有的说,葬礼是为死人举行的,而文中是为“瀑布之死”举行的;还有的说,这个葬礼是大人物———总统来主持的。⑵死是生的终结,那么这个大瀑布“生”的时候是什么样儿的呢?教师引读写塞特凯达斯瀑布壮观雄伟的句子。⑶“瀑布之死”死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状态?从文中圈出相关的词句。⑷渗透环保教育:假如你是游览人或曾砍过树木的人或是巴西总统面对“瀑布之死”你想说些什么?⑸针对人们环保意识淡薄,你能设计一条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吗?环保教育在小语教学中的渗透,贵在不越位,不缺位,在《特殊的葬礼》的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与感悟,感悟“等待着最后的消亡”的前因后果,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同时又不忘渗透,将语文学习与环保实践紧密结合,说的是环保,练的还是语言。
二、加强实践,强化活动、习作的圆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周都有一、两节语文活动实践课,两节习作课,这些课的安排是可以和环保这一主题紧密结合的,因为,语文课本上有关环保的习作要求是很多,有关环保的阅读单元也是有的。我们可以把握住这些契机去强化甚至单独作环保主题训练的。
先看笔者班上陈同学的习作《井底之蛙后传》吧。自从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整天就坐在井底沉思:“外面的世界难道真的这么美好吗?”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好奇心在青蛙的心中渐渐地强烈,从此,青蛙每晚都难已人睡,心想:“我天天在这狭窄的井中生活,我的一生不就糟蹋了。”于是,它决定出井观天,可是怎样才能跳出井口呢?终于有一天,天空中下起了倾盆大雨,青蛙顿时心中一喜,心想:“我可以借这次雨跳出井外呀!”青蛙说办就办,当雨水涨到离井口不远的时候,它用力一跳,蹦到了井外,这样,青蛙就开始它的旅程。青蛙走着走着,忽然迎面一团刺鼻的怪味,它抬头一看,只见天空乌云密布,原来它走到了—家工厂,工厂正在排放毒烟,青蛙自言自语地说“:这家工厂竟然乱排毒烟,我可得赶快离开。”青蛙走了一天,肚子便叫了起来,它慢慢地来到农田中,想饱餐一顿,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农田中,没有活虫子,只有一些被农药杀死的虫子尸体,青蛙又无奈地离去了,它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到小河边,心中大喜,它刚要喝水,只见河水中死鱼死虾成群,原来是那家工厂搞的鬼。青蛙不禁长叹一声“:唉,这个世界虽然大,但是被污染的面积也大呀!”青蛙便无精打采地返回井中。之后,青蛙整天又想:“如果这口井也被污染了,我该到哪里去呢?”从此,行人总是看到一只青蛙坐在井口,望着天空发呆。
这篇习作就是活动后的成果,在语文活动实践课上,我事先进行了录像,然后用多媒体形式报道了本地的污染情况。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看了录相,接着让学生说感受,说说如何从自己做起,爱护环境,清理环境,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构思环保类习作的写法,有的说,可以采用宣传报道的形式,直接写出某天某日实地调查后见闻;有的说可以写演讲稿,也可以写成童话故事。我结合《坐进观天》的故事,引发学生创作的欲望,结果陈同学有感而发写出了《井底之蛙后传》小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向我们呼吁要保护环境,发人深思。
关键词:环保视角 小学生 德育工作
一、环保教育的必要性
繁华的街市、衣着光鲜往来匆匆的行人彰显着经济的力量,而另一面在城市的郊区是大量的废弃垃圾以及浓浓的烟雾;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不断刷新速度和高度的记录的同时,工地上刺耳的噪音和尘土飞扬的空气在荼毒着人们的健康。经济繁荣到来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地提高,当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果实的同时,也要承担由此带来了负面影响,那就是环境破坏的问题。人类自诩为最聪明的动物,认为自己能够主宰大自然,成为世界的主宰,殊不知这种行为是自食恶果,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埋下隐患。中国一直在为自身所取得的成果沾沾自喜,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排名第三,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各国不断的向中国输入制造产业,使用的大量工业原料被丢弃,造成多种环境污染。北京的雾霾、内蒙地区的沙尘暴、陕北高原的水土流失……[1]
当前在我国,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已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扭转这一严重态势已到刻不容缓的时候。但要迅速扭转也很不现实,这大约要10年的时间,起码要迅速开始行动。
因此来说,为了我们的子孙万代,为了我们的美好明天,为了回应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清洁生产,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倡导低碳经济、改进生产生活方式,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2]
笔者认为,环保意识应该成为一种全民观念,让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从观念的培养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开始,让环保不再只是意识。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小学生刚刚走入校园,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价值观念,如果老师能够很好的加以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意识的观念,那么对于今后的环境保护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
很遗憾的是目前的大部分学校将教育的重点放到了学习文化知识方面,从小学开始便给学生施加繁重的学习负担,“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了小学教育中的主流思想。今后的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现的综合型人才,“德育”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必须加以重视。小学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从环保角度进行德育工作的措施
1.合理利用课堂进行“德育”教育
孩子们在学校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小学生们对自己的行为还没有完全正确的认识,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需要老师来进行引导。衡量一位老师是否成功,不在于教出成绩十分优异的高分学生,而是那些能够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构建合理的课堂结构。爱玩是学生们的天性,据相关调查表明,每节课中前30分学生精神最为集中,之后的学习效果逐渐下降,这个时候如果再强行给学生灌输知识,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在课堂最后的时间内可以相应的增加一些德育方面的教育,在高强度的学习之后进行德育教育,既缓解学生疲惫的精神态度增强学习效果,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其次,德育教育可以根据讲课的内容随时穿来。刻意的德育教育往往适得其反,而在潜移默化中效果反而更好。这需要老师在讲课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既不生硬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思想品德课来说,在教导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时,可以让他们观察周围的环境,告诉他们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都应该树立卫生意识,不乱扔垃圾,不破坏花花草草。学生的世界是单纯的,老师的教导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老师加以引导,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当学生表现突出时要进行鼓励,从而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2.举行课外活动增加德育的趣味性
爱好是引导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学习的效果会事半功倍。现在的学校教育多为“填鸭式”的教育,即将只是强硬的灌输给学生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态度。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学习今后的学习。而小学生大多还处于爱玩的阶段,因此对他们的教育教学更要突出趣味性。如果给小学生讲一些所谓的人生大道理,也无法产生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很重要的,可以举办一些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并身体力行的做到保护环境。比如,可以动员学生开动脑筋,将身边的一些废弃物循环利用。举行创意比赛,然后将优秀作品进行展览,教导学生如何变废为宝。
理论上的知识掌握的熟练并不代表在实践中就一定能够加以利用。环保并不在于意识有多先进,关键是在生活中能够用行动表明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决心。所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最重要的,而这也是目前的孩子所最缺少的。通过一系列的课外活动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除了一些环保方面的竞赛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多多搜集相关的信息,例如图片,故事等,做成小册子,同学间互相分享和交流,从而实现德育的目标和价值。[3]
3.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环保的氛围
孟母三迁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所以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现代小学生的世界是简单的,她们到底会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取决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这一重要的时期,老师应该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意识。观念和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虽然不会马上显示其作用,但是不知不觉中能够帮助学生转变态度。基础设施建设并非是一纸空话,需要学校真正的拿出行动。学校呼吁学生要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可是学校的垃圾桶极度缺少,老师教育学生要保持室内卫生、干净,可是缺少扫帚等用品,那么如何能实现环保,加强德育教育呢?所以,相关的基础设施绝对不能少,这是对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培养学生环保观念的保障。其次,在学校的一些显著位置粘贴一些标语,可以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如此一来便可以充分发挥这些静物的熏陶作用,同时也应注意利用静物适当提醒、诠释,无声教育与有声教育结合就会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 张春华;丛湘义.环保教育与德育教育[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1(03)
关键词:环保观念 环保教育 环保实践
在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目前尚未发现其他适合我们人类生存的星球,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今天的地球在展示人类辉煌文明和伟大业绩的同时,其陆地、海洋和天空已经千疮百孔,伤痕累累,环境保护问题成了人类最关注的问题。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确定,足以说明环境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环境保护不仅需要高科技作坚强的后盾,更需要唤起全人类的环保意识,开展环保教育。
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灾难: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沙漠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化学与化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环保教育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1 更新观念,重视环保教育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国许多学校正在采用的STS教育体系强调教育要面向社会,重视教育与学生身边接触的问题相联系,培养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去能动地改造环境和造福人类。初中阶段加强环保教育,有利于教育下一代树立环保意识,了解环保知识,掌握环保方法,将来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
2 认清环境污染的危害,切入环保教育
我国的环境污染严重。表现之一是大气污染,以烟尘和废气为主,使大气的能见度降低,空气恶浊;之二是噪音污染;之三是水资源污染;之四是土地污染……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是环境日益变化的原因之一。
环境问题带给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行的初中化学教材中首先学习的就是对生命极其重要的空气,此时不失时机地切入环保教育,认清环境污染的危害,使学生明确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扣住教材中的环保内容,加强环保教育
初中化学教材在环保方面有着其突出的特点,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突出教材优势,搞好环保教育。
3.1 空气污染问题。教材中安排了空气污染的类型及空气污染的危害。此时我认为可通过大量的事实和资料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如1952年的伦敦大雾;1955年日本光化学烟雾;我国一些工业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1993年我国城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的统计数据;一些有机化工厂附近居民中毒事例等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他们懂得环境污染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3.2 水污染问题。初中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此时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际例子,谈谈水污染的现象及其原因,归纳出三种污染途径:工业“三废”、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此时可及时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如平时不乱倒垃圾废水;做实验时,尽量节约药品减少污染;发现污染源应及时向环保部门报告;要勇于阻止别人破坏环境的行为,成为环保小卫士。
3.3 煤燃烧产生CO、CO 、SO 污染空气。CO是有毒的气体,当含量超过0.02%时,人会头晕;当含量超过0.08%时,人就会死亡。此时安排一个CO使小老鼠中毒死亡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CO的危害性,从而强调了做实验时要作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空气中的CO 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性的气温升高。任其发展,终有一天,地球上的冰川和两极的冰山将会融化,全球海平面会升高,许多城市和农田将被淹没。SO 大量的排放在空气中,会形成“酸雨”。学生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更加懂得了环保的重要性,此时他们提出了一些治理的办法: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乱伐、控制CO 浓度增大的措施;有的提出了让CO转化为CO ,再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转化;有的提出了对工厂的废气用碱液的建议;有的提出了煤脱硫后再作燃料……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说明环保教育已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了。几年后,参与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将是保护环境的一支生力军。
环保教育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重要教育,任课教师不仅要有雄厚的本学科知识,还要有广博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同时,还要善于阅读报刊、杂志、文摘等,收集数据、实例,在教学中以教材为本,补充与当前环保有关的新知识。在教学中可结合多媒体教学,利用视听等手段向学生全方位的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在实际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水污染、空气污染及污染处理等录象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扩大直观视野,丰富感知材料,使学生有新鲜感、时代感,既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4 开展实践活动,丰富环保教育的内容
环保问题与我们生存的空间息息相关,我们的生产、生活几乎无不涉及到环保问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环保教育的有效手段。
4.1 结合宣传活动开展环保教育。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这两个日子可在校园内张贴宣传画,办环保专栏,请环保工作者到学校作报告,走上街头协助环保部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2 走向社会,参加环保活动。我市有几家大型化工厂,不少同学自发地对厂区周围的水源土壤进行了酸碱度测试,发现酸化现象严重,遂写了一份调查报告,受到了环保部门的表彰,同时也使污染得到了治理;同学们在春游的路上,发现游人随意丢弃的塑料袋,主动把这些垃圾捡起,集中处理。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所学的知识,又增强了环保意识,同时也向社会宣传了环保知识。
4.3 师生合作,搞好科学监测。臭氧是天然大气的重要微量组分,大部分集中在平流层中,在最靠近地面的对流层中臭氧仅占10%左右。平流层中的臭氧存在对于地球生命物质至关重要,因为它阻挡了高能量的紫外线辐射到达地面,已成为地球生命系统的保护层。但当臭氧过多地聚集在地面附近时,臭氧更象是一剂猛烈的毒药。臭氧的强氧化性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作用,过多吸入会引起严重的肺病。但过去我国对近地臭氧污染的认识不够,这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通过用自制的臭氧试纸测量得知:近地臭氧浓度受温度、光照和汽车尾气的影响。温度升高,臭氧浓度加大。光照也会加大臭氧浓度。交通枢纽区域汽车流量大,臭氧浓度较大。臭氧日最高浓度一般出现在下午一点。为了控制臭氧浓度,建议控制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的汽车等;号召大家在臭氧浓度超标时,减少户外活动,对在臭氧超标时必须户外工作的人群建议使用一些抗氧化物质等等。
初中化学教学重视环保教育,使学生成为环保宣传者,环保小卫士,这是我们基础教育的责任,也是时代委以的重任,只要我们加强环保教育,努力保护环境,就能把我们的地球建成一个更加美好的新家园,让人类永远生活在蓝天绿地之中。
一、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提高师生环保意识
为了实现创建省绿色学校的目标,学校成立了创建省绿色学校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后勤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总务组、校务办、政教务、团委等有关处室的负责人组成,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创建工作,落实创建计划。
二、营造绿色氛围,优化绿色环境,创建绿色校园文化
学校建立了一林:桦树林;二区:健身休闲区、苗木繁育区;三带:红花锦带、金丝垂柳带、樱桃带;四园:草药园、果菜园、示范园、植物园。
三、绿色课程、绿色评价,保障绿色教育的深入开展
学科课程渗透。立足主渠道,注重各学科中绿色教育的内容和知识的渗透。环保教育是绿色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学科教学中所占比重最多。丰富学生环保知识是提高学生环保认识和自觉性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爱护家园的情感是绿色教育成功实施的保障。为此,学校根据各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结合学校提出的各年段绿色教育目标,对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整合,制订了各年级绿色教育计划,在各学科中渗透绿色教学,形成庞大的学科渗透体系。例如:理科学科主要渗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空气污染、安全用火、节约用水、水的消毒、水域污染、食物链、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水土流失、地球、地理知识等。思品与社会课主要渗透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方法、行为和法律法规要求等。语文课渗透环保的情感教育,指导写好环境调查报告、环保征文、种植日记;数学课则在应用题上巧妙渗透环保的教育思想;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更以艺术的形式围绕“绿色教育主题”让学生唱、画、演、做,深受学生的欢迎。各任课教师根据学科渗透目标和要求,进行有机的学科环境教育渗透,全方位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加强了学生的环保行为,大大增强了绿色教育的力度。
校本课程强化。根据我校的特点,我们以热爱家乡、环境教育为主题,自编《家乡在我心中》和《实用种养技术》校本教材,为我校绿色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效措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支撑。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班队课相结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在年级组老师的精心安排下,定期活动,定期展示。活动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寓教于玩,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热情。
四、开展创意活动,倡导绿色实践
创意活动,倡导实践,突出实效,班团队活动为创绿增添精彩。活动是提高绿色教育实效性,增强师生全员参与绿色教育的最有效形式。学校以绿色教育为核心,开展一系列切实有效、令人难忘的活动。
1.植绿护绿行动
学校开辟了劳动实践基地,制定了实践基地轮值表,学生轮流到指定区域进行种植护理等活动,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到蔬菜的栽种技术。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栽树种花,美化校园,还给校园花木都挂上了牌,学校相应发起了“认认我校的植物”等活动,这些活动通过学生亲手种植,亲自参与实践,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品尝到了成功的乐趣,增强了我校绿色教育的实效性。
2.环保活动
在校团委和少先队的精心组织和策划下,全校学生开展了“3・12植树节”“6・5世界环境日活动”等环保系列活动、环保讲座、环保调查、环保填报、环保手抄报等活动。尤其是春秋时节,学校组织学生以标语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不烧秸秆,保护环境,人人参与,激发了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环保的热情,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提高了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3.节约行动
关键字:化学教学有效环保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财富。但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污染物大量排放,导致了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类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有关资料显示,从七八百年前人类开始使用煤产生的空气污染,发展到今天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无不与化学科学密切相关。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环境的治理起步晚,法制上还不很健全,多数人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还有待提高。要使这一现状有所好转,从学生抓起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对而言,化学学科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值得教者探索和研究。
一、充分挖掘课本资源
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中,有的教学内容直接涉及到了环保知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紧扣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探讨课本中环保教育的因素,详细列出中学化学各章节可进行环保教育的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施以环保教育,让学生对环保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再则,应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并在其中强化环保教育。比如许多学生在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不考虑药品的用量,“跟着感觉走”,搞得实验室毒气弥漫。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逐渐在化学实验中树立“定量”意识。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在实验前让学生通过计算,知道大约4克二氧化锰就能制取1升(标准状况下)氯气,那用天平称取4克就是了,不要用药匙一取就是几大匙,这也可称是“见好就收”吧。
二、合理利用周边资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由于年纪轻,对问题的认识容易只停留在表面。要使他们的认识更上一层楼,合理利用周边资源对其进行教育是必要的。比如在学习高中化学选修1“垃圾资源化”时,就可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垃圾场调查参观垃圾的处理情况。通过参观学习,学生就会明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和垃圾资源化的意义,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明确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另外,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带领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让学生知道,工业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水的严重污染,水被污染后其危害之大,而要还原到原生态又谈何容易。参观学习后,可让学生思考、讨论如下问题:
1.你可曾对公共水龙头中的细水长流视而不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选用什么样的洗衣粉能减少污染?(无磷洗衣粉)
3.日常生活中怎样节约用水?(用小水洗手;用节水龙头、随时关紧龙头,做到滴水不漏;一水多用,保护水资源等)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班班通”逐步普及,教师建立个人教学网站不再是难事。在这种有利的条件下,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建立专题网页,让学生“大开眼界”。譬如在学习“化学能与电能”时,教师就可设计这样的网页:有大量的关于电池的阅读资料,内嵌收索引擎和链接有关“电池”网站,让学生可搜索和浏览有关电池的最新信息,更加清楚使用电池的利弊,也就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应怎样做才能减少废弃电池对环境的污染。相对而言,网上资源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由学习者自主地访问,这对于学生创造性学习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环保知识。
四、把环保教育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仅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讲世界的环境状况、中国的环境的状况,有时还不能使学生有切肤之感,似乎还是“空对空”。为此,仅依靠理论传授在中学生中搞环保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把环境保护的概念从理论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具体来说,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组织学生到环保部门调查、了解本地环境状况和环保工作开展情况。
2.可指导学生做到不乱扔脏物,不随地吐痰,参加拣塑料袋、拣废纸等活动,改善本地的环境。
3.与学生共同组织、宣传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纸巾等活动。
4.教师应多收集、积累环保信息和先进科技成果,有条件的还可根据本校情况做针对性的课题研究(笔者所在学校在该方面做得相对较好,取得了一定成效),并自然地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自愿、自觉地参与,使自己的教学更生动活泼,更紧密联系实际。当然,在另一方面,教师应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榜样。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职院校;环保教育;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1-0173-02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开始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尤其是最近几年,环保的口号甚是响亮,从党的十七大到十,都多次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要求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与自然和谐发展。然而光有少数的领导阶层和环保人士的大力宣传还远远不够,必须增强全民的环保认识,提升人类的综合素养,才能从整体上保护好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友好相处。
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接班人,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对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高等院校必须做好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工作,起到增强全民环保认识的很好作用。尤其是为企业培育生产一线技能和管理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应充分发挥培育拥有环保意识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良好作用。为掌握现阶段在校高职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教育现状,课题小组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其受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以期为高职院校的环保教育提供实际有效的建议。
1 研究方法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课题组根据相关的调查问卷的题型和工作实际编制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环保意识及教育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从环境知识掌握、环境意识修养、环保知识获取途径和环保建议四个层面调查学生的综合环境意识及其教育现状。
调查对象及实施情况 根据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因调查期间大三学生多数已步入实习单位,所以问卷发放主要针对在校大一和大二的学生,采取校园随机发放和由辅导员指定班级与专业发放,涉及四个系部八个轻工类专业,共计400个学生成为调查对象。
2 实施结果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4年6月,共计发放问卷420份,回收及有效问卷400份,回收率96%,大一和大二各占50%。根据回收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
环境知识掌握 问卷第2~5题调查学生对时下流行的环境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对世界环境日、PM2.5、大气层破坏的主要成分以及白色污染的了解。根据结果统计,其正确率并不是很高:回答世界环境日正确的占72.7%,对PM2.5术语正确理解的只有54.6%,知道环境污染是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的有83.4%,什么是“白色污染”的正确率为74.3%。整体来说其正确率不是很高,而且还不能排除因查询工具(如手机)的发达,导致真实性的偏差,因为在口头询问个别学生时,能正确回答“世界环境日是哪天”的学生不到30%。
通过数据不难发现,学生对环境知识的实时掌握还很缺乏,关注意识不强,其知识结构还停留在中学层面。如大气的污染主要是导致臭氧层的破坏,这个知识点是中学阶段就已传授的,因此正确率较高,而对于PM2.5这样的新兴流行术语则没有深入了解。
环境意识修养 问卷第6~8题调查了学生对环保的认识,第9~13题则注重调查学生的个人环境修养。
根据第6~8题的结果统计表明,学生对于发生在身边的环境破坏行为认知度很高,如对乱丢生活垃圾、污水排放、乱伐森林等现象都能将其归类于破坏环境的行为,而且85%以上的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迫切性,认为当前环境问题严峻,90%的学生认为环保工作应发挥每一个人的重要作用。由于环境的破坏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所以深处象牙塔的大学生也能察觉到身边的环境破坏现象和行为,并意识到环保工作的迫切性。
然而从个人实际出发,其环保意识和实际行为往往大相径庭,由于自制力的缺乏和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并没有做到从自身出发带头保护好环境。根据第9~13题的结果显示,有30%的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环境破坏行为的态度选择了“虽知道不对,但不敢多管闲事”;32%的学生还只是偶尔参加过环保实践活动;36%的学生对于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选择了“虽然知道不应该用,但为图方便经常用”的答案。显而易见,大学生的个人环境修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环保知识的获取途径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高职院校大学生环保知识的获取来源是多途径的,通过问卷调查,有84%选择电视广播,90%是报纸杂志,92%是网络信息,52%是教师传授,31%是学术报告讲座,60%是校园宣传活动。很显然,社会媒介以及学生课余接触较多的网络信息对于环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传播作用。相比之下,大学生最容易接触到的课堂教学和校园环境教育却没有突显其环保教育的优势地位。尤其是所学专业行业内的环保知识以及节能减排生产技术的获取,有80%的学生表示了解很少;对于专业课程中教师有无提及或传授相关环境知识,大一和大二分别有63%和57%的学生认为较少,这也是导致80%的学生对行业内环保知识了解甚少的原因。
大学生对环保的建议 根据学生个人的环保意识和修养实际现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在参与环保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缺乏足够的环保知识,对环保认识不足;
二是有“搭便车”心理,希望别人多出力;
三是习惯了大量消耗资源所带来的便捷。
在学校是否有必要开设环保教育课的问题上,有6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其有效的举措选项中,增加环境知识相关课程的选取率为27%,通过良好的人文和生态校园环境感化的选择率为60%,选择在专业课堂与实践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的有57%,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教育的选择占62%。通过统计数据以及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了解不难看出,学生的环保自主行为欠缺,学习主动性不够,这一点从“增加环境知识相关课程”的较低选择率便可得知。要想实现较好的环保教育成效,还需要教师的正面引导和周围环境的不断感化,多种途径结合的教育方式为最佳。
3 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查,在环保方面高职院校学生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环保知识的欠缺,尤其是所学专业行业内环保技能缺乏;二是环保行为远远滞后于环保意识。但值得庆幸的是高职院校学生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生一样,对高校普及环保教育都表达了高度的认可。但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在环境素质提升教育中不能简单地同等对待。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低于本科院校学生,这里面有学生个人原因,也不乏社会舆论导致的结果。因此,在唤醒学生环保意识的初期阶段和推动学生步入社会后运用环保知识的后期教育都要投入更多的教育精力,采取更加实际有效的措施。根据问卷调查所反映的问题,对此提出建议:高职学生的环保教育不应采取单纯的必修课形式,应以耳濡目染的方式将环保意识和知识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如观看因人类的破坏导致环境恶化的教育电影,张贴优美自然与污染环境的对比宣传海报,组织学生展开环境污染方面的社会调查等,以达到从内心深处唤醒学生环保意识的目的。只有激发了强烈的环保意识,才会有主动获取环保知识的需求,这也是对于后期环保知识教育的有效保证。
二是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及目标的不同,以及学生的就业层面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区别,决定了环保教育的实施阶段和重点有别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相关教育。对于这一要点,高职院校应将学生的环保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环保意识唤醒阶段;二是环境知识教育阶段;三是环境知识运用实施阶段。
1)环境知识教育阶段强调的是专业教师将环保知识与专业课程的完美结合,突出其行业实用性,以不脱离学生将来的实际工作为前提,让学生理解其必要性。
2)环境知识运用实施阶段强调的是学生的知识运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专业教师应在实习实训中加大行业内环境知识的运用,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植入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中,以期学生在将来工作中能将专业行业内的环保知识运用到生产一线,有助于企业的清洁生产,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巧巧,张红,杨文川.在校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与分析:以宁波大学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