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工程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工业工程 服务业 生产效率
一、引言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已成为发达国家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成功的重要因素,被喻为“企业管理的点金术”。它是一门技术与管理的集成学科。工作研究是工业工程最经典的内容,在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最广泛的应用。工作研究由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两部分组成,首先通过方法研究,消除开发系统中不合理、不均衡、不经济的因素,寻求开发者最经济、最有效并令人愉快的操作方法,制定出标准方法然后,通过时间研究得到标准时间,作为经营管理、进度控制的依据。工作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保证企业人才、物资等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二、工作研究进行服务流程优化的方法
工作研究应用于服务业改进问题的研究思路是通过程序分析使服务流程中的每一项活动显性化,进一步应用“5W1H”是一种询问考查方法,如对每一道服务程序都是从原因、对象、地点、时间、人员、方法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考查;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原业务流程中的问题,然后再运用 “取消(Eliminate)、合并(Combine)、重排 (Rearrange)、简化(Simplify)”四大原则对工作进行具体优化。通过上述过程使服务流程简化,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达到最佳的服务效果。
三、工作研究优化超市工作流程分析
超市购物的特点是方便、快捷;但一般消费者都有排长队等候交款的不愉快经历,如何优化收款作业流程,提高收款作业效率是每个超市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下面是对桂林市某大型超市的收银服务流程进行观察分析,该超市优化前的收银服务流程程序图如下表1所示。
表1 收银流程改进前的程序图
经过改进的收银服务流程程序如表按照改良前基本作业程序对记录的事实采用提问技术逐项提问。
对第一个操作――步骤2进行提问:
问:完成了什么?
答:扫描商品。
问: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因为要将商品登入POS机,并且把未扫描的商品和已经扫描的商品区分开来。
问:如何做?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答:如果将已经扫描的商品直接放到已经准备好的购物袋,则可以取消后面捡取商品再入袋工序。
问:在何处做?有没有更合适的地方?
答:在收银台。没有
问:何时做?
答:顾客把商品放到收银台上时。
问:由谁做?有没有更合适的?
答:由收银员做,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因为一般一个收银台就只得一个收银员。
通过依次对其余各个工序进行提问。根据提问、归结、整理,应用程序分析的四大原则,总结出以下意见:
1.借助购物袋支架,可以预先把购物袋撑开准备好,扫描完的商品,直接放进购物袋,取消原来先把扫描过的商品放一旁,然后再逐一放进购物袋的方法。
表2 收银流程改进后的程序图
2.在等待顾客付款或其它空闲时间把放在辅助工具上的购物袋撑开,以获得更高的服务效率。
改进后的收银服务流程程序如表3.2所示(改良方法),经过改进操作次数减少3次,等待次数减少2次,改进后缩短作业程序,提高了收银作业的效率。
四、结束语
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达国家已进入服务型社会,如在2003年,美国的服务业收益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5%。因而可以预见,服务业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亚于制造业。我国服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因此,将工业工程的管理和技术应用于服务业领域对提高服务业领域的效率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字:流水作业法;水利工程施工;流程;工程实例
水利工程施工往往会受到地质及水文气象的影响,当前我国采用的施工方法多是以实践经验为基础,采用的数理及定量理论较少,设计手段多停留在初等数理阶段, 这样设计出的建筑往往与工程实践相差较大,造成了较好的设计工程无法正常运作的现象,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时就应采取一些先进的数理理论作为施工的指导,流水作业法就是一种基于高等数理理论的工程组织管理方法,它可以保持不同的施工班组在若干个施工段依次连续进行施工,减少工程机械及人员的空闲率,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的节约了工程工期及提高了工程的经济效益。下面本文就对流水作业法的组织原则及流程进行介绍,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流水作业法应用要点进行说明。
1 流水作业法施工的组织原则及流程
1.1 流水作业法施工的组织原则
在一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组织管理者可以采取顺序施工、平行施工及流水施工三种方式,与前两种施工方法相比,流水作业施工法将项目工程划分为若干子单位工程的划分,各个子单位工程同时开工,大大缩短了工程工期。首先,流水作业将工程工艺划分为不同的施工过程,其次又将工程划分为施工段及施工层,在不同的施工段及施工层处投入不同的专业施工班组,这样一方面提高了专业队伍的技术熟练度,另一方面减小了施工队伍的空闲率,提高了工程的施工效率。为保障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在运用流水作业法组织工程施工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不同的时间段内应保证工程区段仅有一个施工班组在进行施工。(2)在同一时间段内某个施工专业班组仅能在同一个工程区段内进行施工。(3)要从整体上保证各个施工班组的连续作业及整个工程的持续施工。
1.2 流水施工法的作业流程
水利工程流水施工作业法的流程如下:(1)明确水利工程施工的工程工序,准确核算各个工序的施工任务量,并确定各个工序大致的作业时间。(2)将工程从平面上划分为不同的施工区段,尽量与建筑物的设计缝隙相重合,划分施工段的目的也在为满足不同施工班组可以在不同的施工段同时进行施工的原则,在划分施工段时应注意其划分数目的多少,施工区段数应保证满足工序施工班组数,另外施工段的划分必须考虑工程所具备的人员、机械数量,以免造成施工区
段冷却的发生。(3)组建各专业施工班组,根据各施工段的具体情况确定各个施工班组的人数,满足各个施工班组具务可发挥成员最大效率的施作空间。(4)准确计算出各段工程的作业时间,合理安排流水施工工序,将各段工程的施工时间相衔接,保证工程的连续施工,确定流水节拍时,应尽量将流水节拍确定为班组的整倍数,这样就可以杜绝施工班组转移而造成施工时间的浪费。(5)计算流水步距,使各施工班组合理的顺序投入施工,保证工程的流水施工作业,不同流水线之间要相互协调,各个施工班组在不同的施工段上保证有一定的施作工作面,各个施工班组之间要尽早交插,避免交插不及影响工期,构成整个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交将整体的施工进度计划作为指导,不断的督促各个阶段的工程施工。
2 水利工程流水作业法施工实例
2.1 大坝加固工程实例
某工程为水库大坝加固工程中的粘土斜墙填筑工程,其工程量较大,故为了在规定工期内完成工程,拟采用流水作业施工法,该工程施工的工序依次为:刨毛、湿水、卸料、平土以及压实。根据建筑物自身特点及工程量的多少将粘土斜墙填筑工程划分为七个施工区段,核算出各个工序在各工程区段所花费的作业时间如表1 所示。
表1 各层填筑工程工序作业时间表
根据表1 利用累加数列错位差法求解,可得出各个工序施工班组之间的流水步距,如求出刨毛与湿水工序间隔K1:
1,2,3,4,5,6,7
- 1,2,3,4,5,6,7
= 1,1,1,1,1,1,1,-7
故K1=max{1,1,1,1,1,1,1,-7}=1(h).同理可求得湿水与卸料班组间的开工间隔K2=max{1,-1,-4,-7,-10,-13,-16,-28}=1(h),卸料与平土班组间的开工间隔K3=max{3,5,7,8,9,10,12,-20}=12(h),平土与压实班组间的开工间隔K4=max{2,2,3,4,5,6,8,-14}=8(h).
2.2 电排站出水涵工程实例
某电排站出水涵工程由穿堤涵、防洪闸、消力池及翼墙等组成,工程工序为底板模板及钢筋安装、浇筑底板混凝土、侧顶板模板及钢筋安装、浇筑侧顶板混凝土,首先根据工序内容将工程分为四个施工过程,再结合工程的自身特点及工程量的大小将工程分为四个施工段,以施工段具体工程量的多少,结合计划施工的情况计算出施工段流水节拍如表2所示:
表2电排站出水涵分部工程流水节拍
在底板模板混凝土浇筑之后,需要对混凝土养护三天,此时间可用作技术、管理及材料等的间隙时间,因本工程各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各不相同,故而在施工组织设计时,可考虑使相邻施工班组进行搭接,以最大限度保障流水作业的形成,此种非节奏流水施工也称为流水作业,其流水步距可由Ki,i+1=max{Kj=Σδtj+tj}求行,该式左端Ki,i+1 为第i工序与第j+1工序施工组的流水步距,δtj 为i 段与i+1 段间的段时差,tj 为施工组i 的流水节拍,Kj 即为j 段与j+1 段的假定段步距。求得流水步距后,即可由式T=Σ(ki,i+1)+ Σtj+Σ(Zi,i+1)+ Σ
(Gi,i+1)+Σ(Ci,i+1)求得施工总工期T。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水利建筑事业竞争的不断加剧,水利工程建筑的设计及施工,已不能再以实践的经验作为唯一的依据,在设计时融入科学的数理理论,科学的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精心安排施工计划,已成为当今水利工程施工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流水作业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法,可以合理的安排人力、财力及物力,降低设备及人员空闲率,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程工期,为工程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已成为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流水作业法已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效及理论成果,但如何不断改进流水作业法,使之能够更好的为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服务,对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程晔,胡卫东.流水施工组织方法探析[J].岳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
[2] 姚玉玲,周往莲.基于流水作业的施工段排序方法[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7(3).
[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规范编委会.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规范实用全书[M]. 北京: 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1.
关键词:平面专业 设计 工程造价
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设计成果的好坏对控制工程造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采取的措施是以设计优化为龙头,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并贯穿于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全部过程,最后结果体现在各阶段设计的技术经济分析中。平面专业在各阶段工作内容深度的优劣,尤其是前期工作深度如何,对控制造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要在可能出现疏漏的任何环节做好防范。平面专业控制工程造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执行港口工程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合现行的设计规程
目前,国家和交通部不断出版和完善综合性、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规程和规范,以及许多现行的行业标准和法规,他们都是我们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法令和法规,也是设计人员实现控制工程造价的依据。这些法令法规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任何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都必须严格无条件地执行。
同时,必须切实执行节约用海、用地的基本国策。港口建设中在确保生产和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合理地节约建设用海、用地是每个设计人员的职责,也是每个建设单位的职责。土地是无法再生的资源,更是主要的社会生产要素,在可持续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应把节约用地列入控制造价的首位。
2重视技术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综合设计水平和协调能力
平面专业是综合性专业,在港口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几乎与所有专业协调配合(如:水文、地质、装卸工艺、水工结构、道路堆场、土建、供电照明、控制、信息与通信、给水排水、暖通机修和供油、消防环保、安全、劳动卫生、节能施工条件、概预算、经济效益分析等二十几个专业),这就要求每个平面专业设计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还要熟悉和掌握港口的工艺流程,以及每个相关专业设计人员的意图,全面系统地分析和判断设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必要时,根据总布置条件,对有关专业提出参考意见和要求,真正做到在横向上控制各项工程量,避免无谓地提高工程造价。
除此之外,还应重视撰写工程技术总结,深入研究每个工程的技术总结,借鉴以往工程的成功经验,与同类工程进行比较,科学地分析有关工程量和技术经济指标,以便咱工程设计中学习和参考,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在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利用参考设计和通用设计,因为它们是对工程设计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工程设计人员集体的智慧的结晶,同事也可以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之一。
3重视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前期阶段
在计划经济形势下,港口工程造价管理主要重视工程建设的实施阶段,特别是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而忽视了设计阶段,没能在设计阶段通过优化设计来有效地控制造价。国内外实践证明(它揭示的关系和我国情况大致吻合),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75%~95%;至施工图阶段结束,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35%~75%;至施工开始,通过技术组织措施节约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10%。从中可以看出,影响工程造价的最大的阶段是设计工作的前期,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只在施工图阶段投入主要精力,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导致的最直接结果是不得不一次次地调整概算。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重视前期阶段的工作深度,从被动地反映设计转变为主动地影响设计和优化设计。控制工程造价要贯穿于项目设计的全过程,要抓住重点,就是要抓住前期工作,主要有以下两方面:①要充分详细地收集各方面设计基础资料,树立从可行性开始,就要控制工程造价的观念。随着港口工程设计的日趋规范化,法制化,收集设计基础资料工作也应规范化。通过细致全面地收集资料工作,为具体设计提供良好的依据,避免设计的盲目性。②设计优化要贯穿于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始终。前期工作的方案分析和论证,厂址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由于工程项目涉及面广,相关制约因素也非常多,外部条件也相当复杂,对提出的方案,都应结合具体条件进行优化和技术经济比较,这样才能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4满足各阶段设计内容规定,严格控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工业化演变中的金融作用
工业化的内涵。工业化的主要特征是将资本、劳动、知识等生产要素集中起来,通过使用新技术与新生产方式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工业产业的单位劳动生产率高于农业产业,农业的相对剩余劳动力就会转移到工业,表现为工业规模不断增加,工业产值在整个GDP中占比提高。正如美国的奎奈特教授所说:“没有各种要素在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充分流动,获得人均产出的高增长率是不可能的”。
经济增长下的工业化演变。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其著作《经济进步的条件》中提出了劳动力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将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之后进一步转移到第三产业。1970年后,美国的钱纳里总结了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变化规律。在其《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中,根据人均实际GDP将一国的经济发展分准工业化阶段、工业化进行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三大阶段,或称为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化阶段和发达经济阶段。其中工业化阶段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发达经济阶段又可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具体共表现为六小阶段:一是不发达经济阶段。产业结构是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主,基本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工业体系。
二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以现代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开始过渡。工业产品中则以食品、烟草、采掘、建材等初级产品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
三是是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产业发展由轻工业为主转向重工业,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工业体系中,同时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的重化工业的大规模发展是支持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因素。
四是是工业化高级阶段。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高速增长,并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第三产业是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产业,如金融、信息、广告、公用事业等。
五是阶段是发达经济阶段的初级阶段。制造业内部结构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该时期的特征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
六是阶段是发达经济阶段的高级阶段。第三产业开始分化,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位。(见表1)
工业化进程中金融所扮演的角色。金融体系具有五项功能,即动员储蓄、配置资源、实施公司控制、风险管理及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金融的增长究竟是工业产业发展的一个被动过程,还是以积极姿态参与工业化进程,这依赖于工业发展所处的阶段。
在工业化初期阶段,金融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点对工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虽然金融摆脱了在准工业化阶段人们传统的“面纱论”(金融是覆盖在实体经济的一层面纱,起作用仅仅限于交易与支付职能)看法,但总体来说,早期工业化时期的金融发展仍处于需求跟随地位,金融部门发展是实体部门对金融服务需求的结果,金融将对工业的需求做出反应。正如美国经济学家罗宾逊所言:“企业前行,金融后动”。工业仍然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但是随着工业规模扩大,各项资源日趋紧张,工业的比较成本持续高位运转,生产专业化程度无法提高,使得竞争力降低。伴随着工业向纵深发展,对生产的专业化与进一步分工合作提出内在要求,金融本身作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中间投入的特性开始显现。金融虽然还在以融资的方式发挥自身五项功能,但其实质是通过促进工业内部生产链上专业化分工,优化工业结构内部要素配置效率;促进生产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效率;延长产业链,使得工业生产率大幅提高。因此该阶段金融发展是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工业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中间投入要素――金融的需求。因此随着经济增长,工业与金融彼此密切程度日益加深。
城市化进程与金融聚集
城市化的内涵。美国专业刊物《世界城市》明确指出:城市化是一个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变化,一是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运动,并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二是乡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这包括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第一方面强调人口的密度和经济职能,第二方面强调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依此定义我们不难发现简单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仅仅是城市化的表面现象,其实质是工农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及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化。
城市化发展规律。美国学者诺瑟姆于1975年总结了工业化国家城市化发展经验,并以S型曲线代表,该曲线说明世界城市的发展存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城市化水平小于30%,此时城市人口增加较少,发展缓慢。当一个国家城市化率达到30%时,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此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城市人口迅猛增加,城市化进程相对于第一阶段,大大加快,该趋势一直保持到约70%的城市化水平上。到了第三阶段,城市化水平大于70%,城市发展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期,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工业增长与城市化互动关系中的金融聚集。城市的产生早于工业,恩格斯认为“一个民族内部的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始于18世纪末工业革命后的工业化浪潮则推动了城市的高速发展。这首先表现在工业化初期,城市化水平较低,随着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业,分工和专业化进一步发展,在生产上走向集中的倾向产生,生产规模的扩大产生规模经济,而资本、人口与企业向城市的集中可以引发城市聚集效应。根据经济学一般原理,当从事生产、交易的人们居住在同一个城市时,可以大幅提高交易效率,促进分工深化,而分工形成的网络效应将使得集中交易的效率提高。因此工业的发展将显著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工业生产深化,此时两者之间表现为正相关性。随着工业化进入到中后期,劳动力、金融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资源快速向城市集中,城市的“规模经济”推动城市的快速膨胀。伴随着城市的膨胀,城市在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城市作为商品流通中心,发挥巨大网络效应,刺激服务业产出和就业的增加,尤其是吸引了众多的高级人才的金融业在城市中心开始积聚。一方面它是为满足快速增长的工业对其作为中间投入要素的需求,另一方面作为支撑城市成长的重要产业,已经成为城市整个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求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化水平。
企业的大发展、大项目的建设对于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导致了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确立,表现在:金融产品丰富、融资手段齐全,融资规模巨大,融资效率快捷等。显然当大量金融资本的渴望无法由银行来满足时,就转向依靠现代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予以解决。资本市场的建设与运转只能在一个信息充分发达,交易费用较低的城市中存在。而银行从企业信用中介中转身,开始为日益增多的城市居民提供各种服务。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对金融产品与理财服务有较高需求,这对城市金融业的提升产生巨大原动力。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工业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城市的发展,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面临着大量人口居住的刚性需求。同时,分工也要求工业链中非制造环节尽可能分离出来,以服务外包方式提升工业竞争力,这将大大增加城市服务业中劳动力数量。与此同时,制造业的生产车间搬出城市,公司总部及研发部门留在城市,形成城市企业总部聚集效应。在这种城市转型背景下,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不再以制造业为主,而更多来源于服务业的贡献,尤其是通过金融平台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金融业从最初为企业、居民提供简单的支付、价值储藏、投融资服务,到现在成为工业、城市发展的发动机,走过了漫长的岁月。总的来说,城市的发展与金融的发展呈现共生状态。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行业,金融业在推动工业发展的同时,其内部出现分工与扩展,金融从单一银行分化出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基金公司与信托等金融机构,并在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与信托等原始金融工具基础之上,衍生出许许多多的新兴金融创新产品(如期权、期货、次级贷款)来规避风险,满足融资需求。同时大量金融机构开始在城市中心出现集中,这种聚集效应表现在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支付效率得到更大提高,尤其是在跨地区层面上表现更为突出。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业具有规模报酬递增、外部经济(如知识溢出)等特点在聚集中得到体现。金融聚集的结果是:一方面为它们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如咨询、会计、资产评估、法律等)得到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物流、餐饮、娱乐、通信等传统服务业也得到很好发展机会。这方面典型例子有北京的金融业集中在金融街上,上海的金融业聚集在陆家嘴一带,英国的金融业聚集在伦敦城和内伦敦西区的西敏寺区的商务区,东京的金融业集中在千代田的丸之内。一般来说,我国金融业的聚集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的增加值就会增多70.093亿元;而一般服务业的增长聚集弹性为4.357,即服务业的聚集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的增加值仅仅增多4.357亿元。到了工业化后期,随着服务业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加大,金融业在现代服务业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并起着“基础设施”性作用,将带动服务业促进城市大发展,此时工业在经济增长的比例逐渐降低,就出现了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相背离的情况。
以河北省为例说明金融的作用
河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正相关性检验
国际上衡量工业化程度的众多经济指标之一是人均生产总值,根据钱纳里研究结果可知当人均GDP为3200~6400美元时,工业化处在中级阶段。截至2008年末,河北省共有地级市11个,包括136个县(市)。人口总数为6988.82人,人均3400美元左右,显然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从11个地级市来看,石家庄、唐山两大省域中心城市工业化水平居于领先地位,分别达到4240美元与7050美元,对照表1我们可以发现唐山已经在河北省率先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冀中南地区(不包括石家庄)工业化水平在2100~3600美元之间,显然这些地区工业化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级过渡时期。而冀东地区的秦皇岛工业化发展较快,已经进入中级阶段,而承德刚完成初级阶段。作为环京津城市,张家口与廊坊情况同承德与秦皇岛相类似。为了克服单一指标的不足,我们同时选用工业化率指标来分析,经过比较,“工业化率1”指标较“工业化率2”指标更好说明问题。显然唐山、石家庄、秦皇岛工业化居于河北省领先水平,基本上在90%左右,而衡水、保定、张家口、邢台处于下游水平,平均落后8个百分点左右。
下面我们再来比较各个地区的城市化程度。关于城市化衡量指标的选择,目前应用比较多的还是城市人口占该地区全部人口的比例。在本文当中,限于对各县(市)的城镇人口准确数据搜寻较为困难,采用县(市)总户数减去乡村户数,再乘以户均人数(经过推算确定4.71人/户),最终计算出各地区农村城镇人口数量,然后与城市人口数量相加得出城市总人口(因为城市人口中农业人口目前已经很少,在此忽略并不影响讨论)。最终整理数据见表2。定义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系数等于“城市化率/工业化率-1”,在这里使用该式来计算出河北省各地区的偏差系数,结果也显示于表2中。从中发现,张家口与秦皇岛城市化水平超前于工业化,而其他地区都是滞后于工业化,尤其是冀中南地区(不包括石家庄)这种滞后效应反映较其他地区更大,结合该区域的落后工业化水平指标,验证了本文前面所分析的在工业化初、中期,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存在正相关性问题。
简言之,唐山、石家庄、秦皇岛、廊坊较高的工业化水平促进了这些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其他地区的较低的工业化影响了它们城市进程。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张家口,其在较低的工业水平下快速推进城市化,将可能使得城市的聚集效应带来的正面收益小于拥挤造成的不经济。
河北省各城市金融发展与城市发展分析
鉴于河北省各县(市)金融发展数据资料难于找寻,本文以下着重分析各城市的发展及其金融发展情况,试图从实证角度验证本文前面的分析结果。有关数据经过搜集、整理及计算列于表3中。首先可以发现城市人均GDP远远高于地区人均GDP,说明城市的生产效率较农村高,这验证了城市的聚集效应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其次,通过城市工业化率指标看到石家庄、秦皇岛与廊坊三个城市的工业产值小于其服务业产值,说明其城市发展主要依赖于服务业,用服务业中的金融业产值分别与工业产值比较,其比例分别是17%、8%、14%;石家庄、廊坊金融业产值在服务业所占比重也较其他城市大,这表明工业发展带动金融发展、推动城市扩张,同时金融在城市进程作用越来越重要,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工业作用逐渐让位于服务业,而金融扮演服务业中心角色将呈现出来。借助美国经济学家戈德斯密斯提出的金融发展指标(FIR)我们计算出石家庄与秦皇岛的FIR分别是1.64、1.47,在全省最高,再次说明金融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紧密关系。
基本结论
本文从产业分工的角度阐述了金融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首先论述了工业化演变中的金融作用与效率,指出,在工业化早期阶段,金融实质通过促进工业专业化分工,优化要素配置效率,提高技术效率,来大幅提高工业生产率,因此该阶段金融发展是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次分析了工业增长与城市化互动关系中的金融聚集效应,得出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城市的快速集中将引发城市聚集效应,尤其是金融聚集效应,表现在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支付效率得到更大提高,金融业在现代服务业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并起着“基础设施”性作用,将带动服务业促进城市大发展,随着经济增长,城市与金融彼此密切程度日益加深。在以上理论分析完成之后,通过河北省各地级市2008年实际数据,对以上结论进行实证检验。
关键词:成本 作业成本法 成本会计
一、什么是作业成本法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作业成本计算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而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各车间)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认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在施工企业中的运用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作业成本法旨在弥补传统成本会计的缺陷,努力提供及时、准确、相关的成本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可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促使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业成本的实施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设定作业成本法实施的目标、范围,组成实施小组
(2)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收集相关信息
(3)建立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4)选择/开发作业成本实施工具系统
(5)作业成本运行
(6)分析解释作业成本运行结果
作业成本法出现伊始,主要是解决间接费用分配不合理的问题,而施工企业的间接费用核算一般是不存在分配的问题,因为当我们在使用辅助核算时,每笔费用在发生时就直接计入了它所应该归属的项目之中。另外施工企业,不需要计算单个产品成本,产品只有一个,就是所实施的项目,如果包含几个或者多个单个的建筑物和施工主体,那么他们也是相对独立的,成本在初始分配环节,能够比较容易的区分。比如,一个项目部承接了某高速公路的1标段工程,该标段工程包括一段路基施工、两座桥梁、三个隧道、4个涵洞,合同是单价合同,就是说路基和桥梁等分体工程的都有明确的单价和工程量。这种情况下,项目部的会计核算会要求对路基、桥梁、隧道、涵洞进行分项目的辅助核算,这时会计核算变得较为复杂,间接费用的分配似乎也出现了问题,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施工企业项目上所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施工成本的费用主要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折旧费、租赁费、咨询费、水电费,这些费用之中大部分费用可以根据那个人员去具体办的什么事情划分归属,不能准确区分的归属的费用比例较低,而这些费用与该项目的合同额相比往往是1:10万甚至1:100万和工业企业的特征明显不同。
施工企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它所生产的产品不是能够用于出售的商品,而是特定的建筑物,如房屋、公路、桥梁等。同时施工企业具有合同工期长、施工范围广、地点不固定、受天气等自然条件限制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也有着自身。
三、作业成本法在工程价款结算中的运用
施工企业的工程价款结算一般是按照工程的进度定期进行报验,经过监理和业主的签字后予以拨付。施工企业的项目核算,是企业整体核算体系的末级单位,但却是成本控制的最前沿,引进先进的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如前面所说,虽然采用分项目核算的办法能够基本区分出分体工程的成本,但是这样的核算体系,也仅仅是简单的记录了成本的发生情况,要想把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对比,使其变成有用的信息,并在下一步的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成本控制过程中发挥作用,是做不到的。
作业成本法应用的核心是依据不同的核算对象建立有针对性的成本核算模型,如果把施工企业的每一个独立的分体工程作为核算对象,那么不难看出我们目前采用的的核算只能说是一个简单的流水账,不能算作模型,目前国际上较大的企业所采用的财务核算软件SAP系统,本身就是一个立体的大型成本核算模型,简单举例,某公司的一个业务人员支付了一笔装卸费用,他在自己所属的部门电脑上输入了这一信息,此时财务部门的电脑系统内变自动把这一事项的成本记录在案了,这符合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而如果没有这一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财务部门要等到该业务员拿到报销发票时才能够入账计入成本,这同时也不符合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原则,当然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主要涉及到了我们的财务核算信息化进程的问题和进一步的开发成本实施工具系统的问题,回到建立成本核算模型上来,我们来看,仍然以前面所举的高速公路施工为例,针对桥梁施工这一分体工程,如果建立一个立体的成本核算模型,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间接费的关联因素挂钩,结合它们的“成本动因”会发现它们的必然联系和间接关联因素,这便可以发现当期成本和下期成本间由于那些因素的变化带动了成本的变化,为进一步的控制成本提供必要的基础和依据。
作业成本法用用的手段是“细化”,这里的细化范围较广,前面所所说的建立成本核算模型,其实同样是细化问题的一方面,具体讲,针对桥梁施工建立的成本核算模型可以针对桥梁施工的工作流程进一步按桩基施工、细梁、主梁分为几个小的核算模型,而成本构成因素只有进一步分解才能够将其联系起来,应为表面看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只有果进一步分解,才能发现,简单举例,桩基施工时,需要大量的混凝土进行浇筑,此时是建立一个大型拌和站还是建立多个小型拌和站,投入多少人力和机械设备能够满足施工的要求同时又达到成本的最低化,只有建立了立体的成本核算模型,对每期同样的作业进行实时对比分析才能够得出结论。
四、实施作业成本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较切合现代高新技术生产环境的成本计算方法,纠正了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扭曲产品成本的现象,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较准确地反映产品与其消耗资源之间的关系,接近于真实成本。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环境与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情况下,更能为企业计划、控制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成本信息,也优于管理会计早先提倡的变动成本法。我国施工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1)作业成本法是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部分,其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计算出产品成本,还在于计量各种作业耗用资源的成本,本质上是计量分析资源的流动。
(2)实施作业成本法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任何一个成本系统并不是越准确越好,关键还需考虑其成本。
(3)作业成本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如在作业的确认、成本动因的选择和同质成本库的确认上,不同的会计人员会有不同的结果。这种主观随意性有时会带来与实际较大的偏差。
(4)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新的完全成本制度,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产品成本包括以前不能追溯的期间费用,计算出来的成本指标值与按传统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结果差异很大,实施时应注意与现行成本制度的衔接和融合。
流水作业法是通过科学计算而产生的一种生产模式,它可以把自身具有的优点继续拧完全的转化,和实际工程相互结合应用,产生十分明显的施工效果,因此有着十分广泛的推广应用。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研究,分析流水作业法在水利工程之宗的应用,进而推动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的发展和进步。
1 流水作业方法所具有的意义
我国的土地面积十分的宽广,不同的区域之间的自然环境差异也非常的法,同时枢纽项目样式又众多,建设的工艺也不相同,这就会造成水利项目的差别性十分的显著。开展建设工作时,面临着显著的时节特征,会遭受到外在的条件干扰,这对水利建设的施工技术是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偏僻的区域,建设的状况不是特别好,并且交通比较闭塞,这时就给建设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水利工程的建设涉及到很多的方面,也有很繁琐的各种关系,而流水作业是目前设计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公益,它是制定项目的找遍和投资等材料关键的参考信息,对于选择合理地址,有效布置枢纽,优化规划的内容,积极开展组织设计,缩减是施工工期和减少项目成本,提高利润以及保证项目品质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2 流水作业法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原理和原则
2.1应用原理
流水作业法在水利建设施工应用的原理,主要是因为水利工程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对工程作出合理分配,这就需要在工程承建的过程中间,对工程所涉及到的所有方面,在正式施工之前都要作出合理规划和分配。流水作业法实际的操作中,主要规划的内容是在一个固定的工作层面,并且在这同一个层面不同区域来进行施工,并且要以此工作层来作为流水作业合理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在实际施工的现场,要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对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行施工的地方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对流水作业法进行灵活运用。在水利施工过程中实践流水作业法,要对工程将要施工的具置加以确定,才能够使工作顺利的进行,施工人员也才可以按照实际的情况作出决定,在施工分组与施工时对那些容易产生的问题进行特别的留意,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在利用流水作业法时更加的高效,从而使水利工程能够更加合理地发展。
2.2应用原则
在水利工程中应用流水作业法要遵循一些固定的原则,不然的话就在工程中造成不必要的问题,甚至会导致生命安全的问题。所以,水利施工中的流水作业法的应用原则,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有着十分关键重要的作用。在水利工程中个别需要进行施工的场地,只能允许在同一个时间之内由一个施工队开展施工。不论在什么时候,也不论是多么强大的施工队伍,也只能对一个施工的场地进行服务,一定不可以对多个施工施工段同时进行施工,并且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还要保障施工的过程与流程具有连续性,不可以把施工环节进行分离,不然就会造成在水利施工中流水作业的应用违背原则,对于施工的正常开展十分的不利。
只有按照要求严格开展工作,按照水利工程中流水作业法应用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贯彻,才能保障水利工工程是在安全保障条件之下开展高难度施工工作,保证在最有效率时间之内开展水利工程的施工,使施工人员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要施工的工程量。高度紧凑的时间,可以有效推动施工快速的发展,尤其是流水作业法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有助于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提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节省能源耗损,推动经济和科技发展,使我国水利工程得到较快的发展。
3 流水作业法在水利施工组织中的步骤
3.1确定施工工序
要进行流水作业,就要对流水线当中所包含的工程程序与施工的顺序加以确定,所有的流水线都具有自身的特征,假如把别的流水线直接拿来运用,对于工程施工不但没有什么实质帮助,还有可能会导致更大的问题。在对流水线的工作程序确定之后,之后对每一个工序上需要工程量的大小进行仔细的计算,务必保证计算精确,这是由于流水线要承担很大的工程量,但是绝不能粗糙,确定工程量之后再确定下一步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3.2对施工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对施工区域进行合理互粉,能够有效保证不同施工的区域即使是不同工种也可以一起施工不会造成互相干扰,为流水作业施工在水利工程的应用创造必要的条件。划分施工段,首先要对水利工程整体的质量进行充分保证,使施工的段和段之间衔接的地方尽量设计在建筑本身所处的自然界限上。其次,流水作业法实施的要求要与施工段数量互相适应,也就在流水线中的施工队的数量要小于或等于施工段数量,划分施工段的时候要保证大小和机械运行效率互相适应。
3.3根据专业分工原则
要根据专业分工,来组合每道工序中的专业的施工队伍。一般每个施工队伍所具有的人数要按照最小施工段实际的工作情况来进行确定,这样可以有效保障所有的工人可以在最小工作面发挥出自身最大效能,与此同时,还可以使施工的人数满足施工的要求,充分提升施工单位的效益。
3.4确定施工用时
在明确施工专业人员之后,要对施工队伍在具体建设区域的施工用时进行详细分析,防止专业的施工队伍不能够充分把握施工时间,在确定建设区域施工用时之后,就要对全部建设区域内的施工时间进行详细划分,明确时间能够有效保证施工的持续进行,提高施工效率。
3.5采用数列法来对流水步距进行计算
组织各个施工队伍进行先后插入式的施工,使施工形成一条流水线。也就是把各个施工队伍有效的连接在一起,使专业的施工队伍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插入平行连续的施工,组合成为流水线。首先要保证每个队伍都要自己的工作面,各自在不同施工段进行施工。其次就是要使流水线每个队伍都可以进行连续施工。之后要充分的利用施工队伍所处的工作面,使得处在后面的施工虽无能够尽早的插入到施工中去,合理地缩短施工的期限,这样有效的节省了施工的成本。
3.6合理编制工程施工进度的计划
将所有的流水线进行搭接,编制工程综合的施工进度的计划,让单位工程在施工的总进度计划与签订的合同工期之下,在固定期限可以使建设的工程能够准时完工并且保证工程质量。
4 流水作业法在水利工程中应用的经济成果
4.1有效缩短工程施工工期
因为流水施工本身具有连续性与均衡性的特点,这样使得专业工作之间需要的间隔时间大大减少了,从而使工期缩短,能够尽早使工程完工并交付,最大限度发挥出投资的效益。
4.2提高生产率
流水作业法中,对施工队伍进行有效的组织,其中包括对于专业施工技术进行专业的分配,因为工人具有的能力进行任务的分配施工,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劳动转换的效率,减少无用功的劳动,此外还合理分配机械使用时间,提高总体劳动效率。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传统成本法;制造费用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是为了企业能够更加准确地核算会计成本,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首先是确认和计量制造费用及其资源分配动因,再将各项资源费用归集到相应作业活动上,最后确认和计量作业动因分配率,将作业成本按成本对象进行归集。
1.传统成本法的缺陷
目前,大多数企业按照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将直接成本(原材料采购、直接人工成本)直接归集到产品成本中去,然后再将相关非直接生产部门成本(包括技术支持、维修保养、系统架构等部门)分摊到各生产部门,最后将生产部门的总费用简单分摊到单个产品上,这显然是不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明显不符合产品的实际成本构成,造成产品发展战略制定的失误。
2.作业成本法的产生
作业成本法依据产品的制造流程和其他特点的专有属性,采用多元化的作业分配动因对制造费用进行分摊和归集,依据产品成本结构将制造费用的分摊对象进行了细化,增强了成本分摊的归属性,从客观上降低了成本在产品间转移的误差,也降低了人为导致的产品成本分配不科学的概率,使产品成本的计算更合理、更科学。
二、HE公司背景资料
1.公司基本情况
HE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系驱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HE公司主营业务为白色家电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成立至今始终秉承“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的理念,通过持续战略转型与不断创业、创新取得突出成就。
2.公司近几年的营业额及变动情况
由于市场环境的改变和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HE公司2011年到2015年的营业额由737亿元上升至897亿元,虽然,近几年公司的营业额呈逐步上升趋势,但是,在经营活动过程中进行成本管理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作业成本法的实际应用
1.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方面的应用
以HE公司生产A、B两种产品为例,分析作业成本法在公司运营决策方而的应用,同时与传统成本核算相比较说明作业成本法的准确性。HE公司主要生产A、B两种产品,其中A产品具有产量小、生产工艺复杂程度高的特点,同时以公司当前定价形式来看,A产品价位稍低于同行业同类产品价格,故其销售情况较好;B产品具有产量较大和工艺复杂程度较低的特点,以公司当前定价形式来看,B产品价位高于同行业同类产品价格,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弱势。
(1)传统成本法计算产品单位成本。HE公司A、B两种产品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分别为750000元、80000元和4480000元、320000元,生产两种产品所需要归集的制造费用总额为2000000元,表3-1为A、B产品售价和产量信息。
按传统成本法计算A、B产品的单位成本,以直接人工成本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基础,得到传统成本法的分配率:R传统=5,进而得出表3-2 A、B产品单位成本明细表。
(2)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单位成本。按照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方法,将制造费用归类,针对每一类制造费用确定分配动因,将相关的资源按照资源动因分配计入作业并归集。计算制造费用各项目的分配率:R1=70元/单、R2=240元/单、R3=30元/次、R4=25元/时,得出表3-3 A、B产品单位成本明细表。
2.作业成本法在运营决策方面的应用
(1)在成本改善方面的应用。通过对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核算出的产品单位成本进行分析,发现A、B两种产品消耗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不尽相同,还因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方式不同,导致计算出的产品成本存在较大差异。换句话说,进行作业成本核算可以对产品的每一部分进行深入的分析,更好地找出成本改善的方法。
(2)在产品报价方面的应用。进行产品销售价格的制定是企业销售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获利能力,更关系到相关产品的市场定位和营销决策。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下得出的产品单位成本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可知HE公司的产品定价不合理,而且存在较大问题。
(3)在流程优化方面的作用。作业成本法在流程优化方面的改进主要通过作业分析来进行,通过作业分析,从公司战略的角度进行流程优化,注重作业环节的持续改善和精益生产,全面高效地确定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减少非增值作业的时间和资源的投入。
四、小结
作业成本法就是通过作业中心将各类间接成本、辅助成本准确有条理地分配到各个产品和作业中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的迅速提高,间接费用占总成本的比重不断增加,成本的控制管理极为重要,传统的标准成本法受其自身缺点限制,核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不合理现象,所以推广应用作业成本法就显得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许大为.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前景[J].东方企业文化,2012(03):33.
[2]赵红梅.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总会计师,2010(11):12-13.
会展业对于长春城市功能的整合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推动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功能定位和发挥
会展业的发展势必带来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一个城市要举办会展必须具备相关物质基础条件,需要有会展所需要的展馆及其配套设施来容纳参展商、产品和观展人员;需要对城市交通进行铺设或整改,使道路更加畅通,方便人员流动和物资运输;需要加强城市公共场所的卫生清洁工作,为会展、会议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近些年来,长春市以会展经济为契机,投资上百亿元,实施了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生态环境等100多项重点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城市面貌,承载和服务功能上升到另一个高度。2002年,市政府还投入40万元,建成了长春会展网,据说是国内首家由政府投资兴建的会展专业网站。2008年,计划投资10.9亿元。续建6条道路,新建30条道路,总长56.3公里;计划投资2.4亿元,铺设排水管线、配套建设供水、供电、燃气、通信等基础设施。
会展业带动城市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并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突出文化内涵,是长春市组织会展工作所一贯秉持的理念。一个文化建设和发展落后的城市。由于缺乏城市个性和文化底蕴,缺乏文化吸纳功能和文化张力,是没有能力承办会展。更没有魅力吸引各地人员前来参展和观展的。长春本身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会展业的发展为长春的文化建设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并将这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向更广泛的受众进行传达。
大型会展活动期间政府都会安排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全市每年因此增加大型演出大约在5~8场,既活跃了群众的文艺生活,又拓展了会展活动的宽广度,二者相得益彰。又如在第四届东北亚博览会过程中还举办了“同唱一首歌,相约东北亚”、“同唱一首歌,家在东北亚”、“同唱一首歌,青春东北亚”系列文艺演出活动以及国家外企协会会员杯高尔夫球联谊赛、俄中地方领导联谊会等活动,既提升了文体交流活动的品位,也扩大了东北亚博览会的影响力和长春的城市影响力。
会展业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强化公共服务意识。会展业作为一种密集性产业,对于政府职能的要求有更高的标准。会展期间,城市中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将达到最大值,如何协调处理好这些成为考验政府统筹规划和管理能力的现实课题,如对于会展过程中紧急事务的处理可以看出整个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人事调配能力,而信息的传播和沟通问题.大量外地客商的衣食住行问题,都能从某种程度上强化该城市的公共服务职能。
长春市会展办正是随着会展业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的,2001年1月,在原长交办的基础上,组建了长春市会展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全市会展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综合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实施年度工作计划;对全市会展业实施行业归口管理和工作指导;开展全市会展业政策研究工作,提出和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负责市政府指定的展会――汽博会和长交会等重大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
提高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形象,完成城市自我传播
会展业促成城市定位的明晰、突出城市个性的表现。城市定位是一个城市从实际出发,在一系列的经历和经验中,对自身特征有充分认识后所总结归纳而形成的目标方向,会展业促成了城市定位的明晰,并不断利用自身的媒介优势使其强化,而定位的形成则反过来对会展业又有一个宏观的指导,当然,它也加快了城市发展建设的步伐。
长春市未来10年的中心等级是“东北中部中心城市”,综合定位为“汽车、光电子、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
近年来,长春市围绕主导产业打特色牌、办专业展,紧紧围绕汽车、农业、科教、医药等优势产业选择会展主题.重点打造了一批专业化的名牌展和精品展,实现了产业优势与会展优势互为推动。利用汽车行业优势,打造了长春国际汽博会和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的品牌;突出北方农业特点和资源优势。把长春农博会办成主打会展品牌;充分发挥长春市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优势,举办了教育展;发挥长春生物制药、中药经济的优势,举办了药械展;尝试影视合璧的发展新思路,举办了长春电影节;抓住冰雪旅游热的大好机遇,举办了长春净月潭冰雪旅游节,扩大了长春冰雪旅游的影响力。
会展业就像长春城市标签的外衣,通过它,长春的个性和魅力更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会展业提升城市形象,使城市会展朝国际化发展。会晨业是推广城市品牌的重要手段。会展业对外释放城市个性,作为向社会宣告自己、实现自我传播的媒介。它在提高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形象方面有着独树一帜的作用。衡量一个城市能不能跻身于国际知名城市行列,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这个城市召开国际会议和举办国际展览的数量和规模,一次国际会议或展览不仅可以给举办城市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更能带来无法估价的社会效益。
据统计,长春市会展业在自2003年以来的短短5年间,已先后获得52项全国性大奖,其中2007年度独获20项,是历年来获奖最多的一年,也是国内同类城市中获奖最多的城市之一。
可以说,会展赋予了长春强大的文化凝聚能力,是城市自我传播的“活广告”。长春依靠会展业这个信息交流新载体,实现了城市品牌的打造,让更多的人了解长春、认识长春、喜欢长春,从而使城市形象得到有效提升,在受众心目中占据一定位置,最终达到国际化会展城市和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
促进经贸合作,推动城市发展与国际接轨
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展会,除了看重展会本身的功能之外,更是通过展会这个载体,参与或介入其他经贸活动。近几年来,每年都有30多个国家的外交使节和商务组织、100多个国内外兄弟城市和友好城市、上千名中外记者及众多的专家学者、企业界巨头来长春参加展会。长春汽博会目前已被评为“中国领先专业展览会”,并被国际展览协会初步确认通过了UFI认证。成为继上海车展之后,中国第二个获得世界展览界认证的车展;国际光学大会在长春举办过程中,有近500名著名的国外代表参加会议,占全部代表的50%左右。以汽博会和光学大会为代表,几乎所有展会都注重了与国际的接轨,并且成效喜人。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规划的出台、实施,长春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已经占据了宏观环境的优势,它急切需要外部资金的流入来加快现代化和国际化步伐.近年来的城市发展历程表明,会展业正是实现这一需求的最有效途径。
一、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工程,包括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的合理分配,机械设备的检修和监控,造林工程的整体规划和工程进程的掌控等方面,所以建立完善系统的管理体系,对于林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提出几点加强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
1.优化管理制度
林业工程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管理工作是否完善。我国传统意义上的造林技术是没有任何计划和规划的,以一种粗放的方式展开林业工程。所以,在林業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理制度不断地进行优化,做到在能达到指标的基础上,合理的分配资金和人力资源,加强对各部门的监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机械的能耗,从而工程成本。
管理制度的确立不能一味地“想当然”,应当结合林业工程现场的实际实际情况和国际上的先进技术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其次,“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也适用于造林工程,造林建设期间同样离不开造林技术的指导,所以,将技术管理加入到管理制度中还是有必要的。
2.对管理层进行系统培训
管理层的干部手中把握着工程的发展方向,工程的效果如也取决于领导们对于工程资源的分配。所以,管理层的领导们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林业专业知识,精通造林技术。可以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造林业务员对管理层进行授课,最好是林业的业内专家,针对林业工程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的培训;也可以组建一个管理层的探讨小组,对林业工程的下一步发展进行研讨,也可以汲取西方的先进技术对工程管理方式进行优化,从而使工程管理者充分掌握管理技能,对于造林的理论知识能够灵活的运用。
管理者也应该具备在不断地工作探索中,总结经验、吸取经验教训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将工程管理工作做到最好,以保证造林工程的稳定进行
3.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
领导层发号施令,最终工作的执行者还是一线员工,一线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技能高低才是最终决定工程质量的最终因素。然而,据调查,我国员工的工作素质普遍低于工作需要。所以,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对于工程实施是必要的。应该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工作培训,学习先进的造林技术,请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传授工作经验,使一线员工掌握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知识,以保证造林工作的开展,各种设备的使用能全部落实,提高工作效率。
4.眼光要放远
造林工程本就不是一个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程,管理者不要为突出工程效益而只顾眼前的利益,应从长远考虑,将短期和长远利益进行合理协调,不能顾此失彼。
二、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作用
林业工程作为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一环,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作用就是合理整合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造林工作的效率,彻底改变传统的无计划的盲目造林方法和经营方式。为林业工程的发展做好铺垫,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使树木健康良好生长
造林管理者拥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将之运用到造林中去,对树木种植和的生长周期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监督,规划,以科学方式促使树木按照预期的目标生长,以保证林业工程的质量。
2.协调林业工程与其他社会因素之间的联系
林业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在建设期间可能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影响造林工程的正常进行。比如,占地问题,就足以使林业工程处于被动,没有土地又如何造林呢。所以,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就得处理好林业与其他社会因素之间的联系,保证工程正常进行。
3.降低工程造价
在造林工程能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造林管理工作就可以综合考虑如何降低工程造价,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后,对于一些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就可以减少或停止投入,充分结合林业工程指标和造林技术、设备情况,合理的对资金的投入进行控制,降低林业工程造价。
三、结语
林业工程造林深受国家重视,但是我国的传统的造林方式和经营方式的无计划性和无规划性,相当不利于林业工程的健康发展,应转变为集约型造林生产方式,加强对造林工程的管理,有规划性的建设林业工程和经营造林项目,采取正确、合理的管理模式,做到财力、人力物尽其用,最终建立健全林业工程造林管理机制,最大化的提高林业工程的生产效益,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 曹宏宇.论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义[J].防护林科技,2015,(6):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