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垃圾处理解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城 生态建筑 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TU-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537(2012)02-0174-04
2011年8月,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的建筑师们怀着对绿色建筑知识的渴望来到有着“森林王国,欧洲绿色首都”美称的国家――瑞典进行专业培训和实地参观考察。瑞典这个自由、古老的国度凭借坚持不懈的发明创新和超乎想象的辛勤劳动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从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化福利制国家,更成为全世界人均寿命和生活标准最高,公众收入和福利分配最平均的国家之一。具有78.3万人的斯德哥尔摩城市,是一个由海洋、湖泊和广袤的空间组成的城市。人们对环境的钟爱、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城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有先进的理念,而且有先进的技术和有序完善的管理方法,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图1)。
瑞典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城市可持续发展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广,涉及到城市规划、城市交通、生态学、能源应用、环境技术等学科及领域。政府部门、投资商、建筑设计公司、建筑工程公司、大学、建筑研究机构和建筑材料、设备制造商都参与其中。
瑞典的可持续发展的努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环境科技、经济能力和社会文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反过来也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提供很多机会。可持续城市设计被细分为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一体化、绿色建筑、生态环境技术系统、社会与基础设施的治理几个方面。
1 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性
在瑞典,生态城的良性循环,带动了周边区域经济的全面提升和发展,为社会创造效益。有关可持续发展、环境达标问题政府非常支持,政策与此保持和谐默契。这是规划和实践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创业者和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成功有这样的和谐默契(图3)。可持续城市规划成功的关键在于各个利益方的协调统一,远景的实现归功于广泛的公共参与以及城市各界间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2 可持续发展需要技术支持
(1)“隐形”垃圾处理系统
瑞典的“隐形”垃圾处理系统是一项改变全球垃圾管理方式的创新技术,利用地下空间收集垃圾,是现今最环保的解决方案(图2)。隐形垃圾处理可应用于居住区、历史城区、新城规划区、写字楼、医院、机场等场所。
垃圾处理系统带来很多便利:①节约空间: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有助于释放更多公共空间,加强城市吸引力;②资源循环利用:采用垃圾自动收集系统分两类(焚烧垃圾和其它垃圾)来收集。这种循环理念将垃圾变废为宝,成为宝贵的资源;③环境保护:由于减少了车辆行驶,有效地降低交通压力、减少噪音和废气排放;④垃圾减量:通过用户识别卡技术对每户的使用次数进行记录,实现分单计费,有利于用户自觉减量;⑤源头分类:更加洁净、合理的分类设施,方便用户使用;⑥工作环境:大大改善环卫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不再有交叉传染和身体损伤的危险,杜绝人与垃圾的二次接触j⑦清洁卫生:创造更加洁净、更具魅力的城市、居住和工作场所:⑨经济收益:运行成本的降低带来长期回报,足以充抵相对较高的初期投入。节约的地表空间产生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⑨使用便捷:用户365天、24小时都可以使用:⑩用户满意度:与传统垃圾收集相比,用户满意度大大提高。
(2)水资源利用
瑞典的水资源利用体现在节水和废水处理两个方面。
节水: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加剧是当前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科学合理地使用水资源,可以减少用水浪费。例如,采用节水器具和节水设备、设施,通过减少用水量、梯级用水、循环用水、雨水利用等措施能够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废水处理:将使用过的废水经过再生净化得以回用。从生活污水中提取有机物,制成沼气用于生活燃气,沼气渣运往农村做化肥。使用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
(3)研究能源物质的流通
瑞典在制定环境规划后,进行生态环境评估体系的评估,进而研究能源物质的流通,使物质材料、能源的利用和流通本地化。一些城区能源站利用加工剩余的木屑作为燃料给水加热,作为热能提供区域供热,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图4~图6)。
3 既有建筑的保护
瑞典从艺术、空间和社会角度保留有价值的建筑。拆除建筑需要对其社会、环境、经济资源进行研究评估,尽量减少资源浪费。每拆1万m2的旧建筑,要产生500t~600t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瑞典慎待历史建筑,注重文物保护。瑞典城市的形象是历史性的,有半数以上的建筑物都有50年的历史。历史留下的建筑物给人们带来很不同的归属感。对历史建筑的维护增加了建筑物的感情价值,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建筑成为旅游观光的主要看点,体现了城市历史发展的连续性。新城区的建筑形式也认真借鉴古城的风格,提炼并运用了古建筑的元素,不是简单的照搬模仿,而是从艺术风格和内涵上体现了历史的传承,使新城和古城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既有建筑的保护途径有
对保留建筑或居住区进行勘察,通过增设建筑保温、更换设备管线、改善小区环境、增加公共设施等途径提高居住区质量。
4 可持续性发展的措施和方法
(1)增强全民意识
瑞典可持续发展强调公众参与,广泛征询市民的意见,使每个公民都是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参与者。为市民提供适当的机会亲身参与到土地使用的决策中来,使可持续发展成为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使工程的完成更加有效,以真诚的服务去实现城市的整体规划(图7)。
(2)提高人们对生态区的认知度、信任度
瑞典的生态居住区房价很高,但使用成本低,性价比高。污水及垃圾处理虽然增加一些收费,但利益是可以回收的、是良性循环的,居住区建筑造型新颖、环境优美、舒适,居民的综合利益并没有减少。
哈默比湖城在小区信息中心联合举办垃圾处理技术和能源应用的展览,展示哈默比湖城采用的新型环保技术,比如,他们从居民中及工作人员中培训“节能大使”,讲解房子的节能效果、清理用洗涤液的选用、垃圾分类的益处等,使得开发商和购房者实实在在的看到自己的利益。
他们用科技手段为居民生活提供方便,让居民和其他人都能感到正确运用科技是很容易的事。比如,利用电子指示牌给人们展示下一辆公交车什么时候发车,指示停车场的停车等。
(3)可持续发展须长期规划。公众参与、有序进行
长期以来,瑞典的城市规划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城市规划也是社会规划,是一个可持续的社会性规划。城市规划具有前瞻性,强调以人为本、保护环境、保护历史建筑风貌;强调公众参与,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强调规划的严肃性,一经批准,不得随意改动。
瑞典政府对“哈默比湖城”规划提出了一个新理念,根本含义就是将交通、能源、水、废弃物管理等系统的解决办法与城市规划开发、园林和房屋建设直接结合起来,使城市开发与环境科研和谐发展,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在这样的城市里,出行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所有的住宅都建在距地铁500m的范围内。鼓励使用自行车限制私家车,发展城市交通:轻轨、地铁(图8)。
这个理念和成果来自瑞典过去几十年取得的经验。有较高要求的项目除了设计任务书外都同时附有一个环境标准任务书。
(4)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政府的激励机制
瑞典政府在决定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政府制定“绿色社会”的目标,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建筑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引导绿色建筑的市场机制;不仅通过市场机制驱动开发商,而且采取措施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的、低能耗住房。
在北美、欧洲一些国家,在建设绿色建筑方面政府都有一些激励措施:①鼓励骑自行车上班;②鼓励使用风能、太阳能。如果建筑物使用太阳能、使用低能热泵,就能得到补偿;③消费者购买绿色的、低能耗住房,到了年尾的时候有退税奖励政策:④使用生物沼气的汽车实行减免税收,价格远远低于使用燃油的汽车的价格;⑤政府在对开发商投资项目提出建设“生态城”的政策要求的同时,对开发商奖给一块位置好、价格优的用地。“生态城”建成后,政府对开发的地块小区进行评估,如果没有按政府的要求规定建设,政府对开发商进行处罚或勒令重建或者改造等,奖惩分明。
5 瑞典可持续性发展实例
瑞典人素以热爱自然、亲近自然、重视环境保护而闻名。哈默比湖城、皇家海港、瓦林拜城、马耳默城等生态城向世人展示了瑞典可持续发展的辉煌成就。
(1)哈默比湖城
哈默比新城(图9、图10)是第一个向世界展示生态的新城,无论在瑞典国内还是在世界范围内,哈默比湖城都将是一个生态建筑的示范区。它是斯德哥尔摩近几十年来最大的城市开发项目,项目规划用地1.2万hm2。规划可以追溯到1990年,项目启动于1997年,预计2017年全部完成。“哈默比生态城”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新的理论框架、最佳的做法范例、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有序的进度管理技能和最优的设计方法。居住区的目标远景是具备高水平的环保特性、优良的建筑设计和优越的居住条件。规划部门制定城市设计导则,将可持续发展、共生城市的理念注入到设计规划中。规划部门与设计师共同互动,严格限定老城市中心的街道尺度、街区长度、建筑高度、密度。但在新建区我看到,大进深的建筑、舒展的雨篷、多层的形式、大面积的阳台和露台、大玻璃窗、平屋顶以及面向水面的灰白色立面等,都表明现代建筑语汇已经融入其中。
城市环境规划包含以下方面:①建立生态模型,针对环境问题制定一整套环境规划。其主要理念就是在本地区建立循环经济,将流出本地区以外的环境问题最小化。生态循环最终要达到尽可能当地化水平;②自然资源的消耗要降到最低;③总能量消耗要减少,能量运用要增加;④能源使用再生能源,而且要尽可能基于使用当地来源;⑤净水消耗要减少:⑥废水要用来获取能量,把其中营养盐的含量恢复,用到农田:⑦建筑材料用再生和再循环的材料,使有害健康和环境的物资集聚量降到最低。环境解决方法要适合居住者的需要并有助于参加社交活动和承担生态责任。
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在:①在项目开始启动前就走访公共交通部门进行调研。倡导“汽车共享”,小区80%的人步行和乘坐公共交通;②为居民提供的服务正在逐渐开发完善,如幼儿园、学校、养老院、医疗中心以及商业服务中心也在逐步开发中,居民可以很方便的到达各个区域;③为体育和休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可能性,设有许多小艇的停靠点,还规划有众多室内和户外运动场地:④设有公共图书馆,主要面向儿童和青少年,除了作为教育设施还可举行文化活动,设有社区剧院、音乐厅和文化工作室:⑤设有令人羡慕的优美环境:水、码头、水渠等。设施完善使它远远超过了作为一个居住中心的意义。
生态解决方案主要包括:①先期建设热力站、变电站、垃圾处理、动力站:②土地利用:清理污染土壤,将工业污染地净化,开发为美丽宜人的居住区,建设风景优美的公园开阔空间;③能源循环:采用可再生燃料、沼气和余热回收,提高建筑能源使用效率,④水处理:开发新技术用于节水和污水处理。生产尽可能洁净,使用尽可能高效:⑤垃圾分拣:采用可行的垃圾分类系统,尽可能的循环利用:⑥交通运输:建立快捷公交系统,建设专用道,汽车共享、减少私人小汽车的使用;⑦建筑材料:尽量采用绿色建材和使用干作业。
(2)瓦林拜城
瓦林拜新城项目建设于2001年~2010年,规划用地10万m2。该项目获2006年瑞典建筑师协会规划奖(图11~图12)。传统经典的瓦林拜城中心被开发成瓦林拜新城,怀特公司找出新旧城之间的平衡点,运用一套很有创意的解决方法,把瓦林拜城变成一个独特的环境景区。
瓦林拜城,从1954年落成起就成了瑞典国内外其他城市的追赶目标。半个世纪以来,由于消耗、损害、加之严酷的竞争,急待一个必要的更新,急需对瓦林拜城进行全面的整容。怀特公司是整容规划中的主导力量,承担项目的建筑、城镇规划和景观设计。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解决好国家遗产保护区内原有建筑和新建建筑之间的平衡。怀特公司的设计使原来的街道和小广场成为进一步扩展商业、停车场、住房等设施的基础;要求新的商业、环境与遗产保护区建筑协调一致,进而呈现一个令人向往的整体。
更新大部分建筑,而不只是拆除或新建。不仅在建筑保护上非常有意义,而且从节俭使用资源上更具重要意义。怀特公司自主创建了一个北欧最大的地热设施(在一个百货公司地下打了总长达27km的地热孔)。另外,来自商店和饭店的废弃物可转换成新的能源。
我国城市可持续性发展进程
虽然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较晚,评价标识制度也起步较晚,但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分析与其他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制定符合国情的相关标准,根据自己城市的背景定义自己的生态城市。
多年来,我国强调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增强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我国向全世界做出庄严的承诺:提出2020年单位国内总值00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城市生态标准的提高,必将造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我国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逐步提高,并相继在不同城市开发生态城项目,比如上海罗店、北京观筑、天津万科东丽湖、南京生态岛等。目前有与瑞典在上海的施魏科(Sweco)公司合作唐山曹妃甸生态城、天津汉沽区东坨区项目。
1 唐山曹妃甸生态城
2008年春天,瑞典的共生城市的整体框架技能知识应用到中国唐山地区一个100万人口的新城――曹妃甸生态城的规划中,他们为包含30km2和12km2的行政区和一个中心区的地区制定概念规划。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期望将生态城建成既气候适宜又具魅力的城市。
2 天津汉沽区东坨区
东坨不仅是一个新商务办公区,还将作为汉沽区行政机构办公区。规划用地10.8km2。预计到2020年,东坨将成为汉沽城区人口的主要容纳地,从现在的12万人增加到25万人。东坨开发的第一步就是把一个产盐区转化为城市环境的新城区。依据可持续发展原则,计划建设一个综合的包含交通枢纽系统、绿地和公共设施的地带,建设一个“创新科技谷”来连接老城区和海滨的旅游开发区。规划中的东坨将为汉沽新城的发展起到创新的龙头作用(图13)。
关键词:村镇规划;城乡结合;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常见问题
一是村庄、集镇的规划与建设、管理相对薄弱,有些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相对于城市规划,村庄、集镇的规划编制与建设管理均较为薄弱。一般村镇编制规划的积极性不高。即使编制了规划,也常常因为农村土地政策的约束、土地调整的困难而难以实施。此外,由于涉农收费逐步取消,村镇管理实际上已实行零收费,目前村镇建设因缺乏必要的硬件和人员已难以管理到位。因此,村庄、集镇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投入不足,与其相关的经济社会体制之间还难以协调配合,严重影响规划意图的贯彻和规划有效实施。村镇规划编制与实施监督管理水平都与城市规划相距甚远,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必须进一步完善村镇规划编制,做好村镇规划的管理工作。
二是由于我省村镇规划起步较晚,群众规划意识还很薄弱,规划宣传工作亟待加强。要加大规划宣传力度,提高村民规划意识,发动村民对规划实施和违章建筑查处工作进行有力监督,进一步健全和强化社会监督机制,从而推动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由粗放、被动管理向依法、主动管理的转变。三是村镇规划建设档次较低。受规划滞后及资金、观念、产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市村镇规划建设的规模档次普遍还是较低。许多乡镇市政基础设施如供水、排水、供暖、镇区道路、垃圾处理等建设严重滞后,村镇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道路,有道路无排水等现象依然存在。许多小城镇仍然走不出二、三层楼和沿路“走廊式”建设的格局,使一些小城镇难以形成较高档次的绿化、美化、亮化,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不高。
二、几点建议
村镇规划是村镇建设的龙头,是村镇建设管理的依据,事关建设的全局,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抓紧抓好,充分发挥规划对村镇建设的调控作用,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引领村镇的建设与发展。
1多方筹措,全面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1.1在村镇规划编制资金上,要实行市、镇、村以及挂钩单位共同筹措的办法解决村庄规划经费问题,采取县、镇、村自筹为主、挂钩单位扶持和省市政府补贴为辅的方式,落实村庄规划编制资金。
1.2在村庄规划工作开展初期,许多村庄积极性不高,规划意识淡薄,个别村庄还有抵触情绪,对规划的实施效果也存在消极的观望态度。应由上级有关部门组成工作督察组和服务组,深入农村进行调研,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了解村民的想法和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换位思考,对村民意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做好相应的解释和宣传工作,并从一些做的较好的村庄入手,努力打开工作的局面,使村镇规划相关工作能尽早到位,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
1.3村镇规划不能死板的执行条规,要通过实地调查,对每个村庄的自然特征、产业特色、历史文脉等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归纳,再结合村民代表的意愿,充分征求乡镇的意
见,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几个轮回的研究,确定规划方向,以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在具体程序上,制定了初步成果村庄汇报—修改—专家评审—修改—成果汇报的编制流程,村镇、国土、建设、文化、农业等部门的广泛参与,保障规划的全面和完整性。
1.4在规划成果上,涵盖了体系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整治、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日常管理的技术规范和农村建房户型指导内容,使村庄规划能在村庄建设和管理上得到充分落实,让村镇规划从专业规范回归到农村建设具体层面上来,让村庄规划得到村民的理解支持和认可,从而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村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村镇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和产业依托、环境等息息相关,在发展上应摆脱框框,重视地方特色与地方资源的规划,发挥村镇本身特有的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多功能多样式的发展模式。切实加强村镇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村镇新农村建设。
2.1应大力扶持区位重要、经济基础较好的重点镇建设。如地处相对偏远,远离中心城区和各村镇的区域中心,现已具备一定的产业优势和经济基础,对周边村庄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此类乡镇在规划建设上应给予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其快速发展。
2.2对于近城区的郊区镇应尽早纳入城区管理。目前虽是建制镇,但已基本与城区相连,此类乡镇不能再按建制镇来相对独立地规划建设,而应及早纳入城区,按城市标准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使之功能定位、设施配套与城区相衔接。特别是对于中心城区与组群之间的村镇建设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今天的村镇就是明天中心城区的一部分,在进一步深化完善全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基础上,应尽快专项编制中心城区与周边组群之间的区间规划,合理引导区间村镇的规划建设,切实避免造成重复建设或影响城区功能布局等现象的发生。
2.3对于中心镇所辖村庄、中心村周边村庄和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镇应适当控制其发展,积极引导其向中心镇、中心村发展。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市农村人口根据其经济实力和社会条件的不同,正不同程度的向中心城镇、城市聚集,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人口出生率逐步下降,村庄人口规模正在逐步减缩。在这种情况下,在加快中心镇建设的同时,对于中心镇所辖村庄、中心村周边村庄和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镇应严格控制其发展,原则上不再编制规划,不再审批规划,适当控制其建设活动。停止镇区居民分散建设住宅,停止地处偏远基础较差村庄的住宅建设。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结合旧村改造进行迁村并点,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住宅向居住小区集中。必须致力于促进乡镇企业向中心城镇集中发展,建立中心城镇发展的主导产业,推进中心城镇经济的全面振兴。
3加强管理,维护村镇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3.1建立健全各级村镇规划管理机构。在增加了村镇规划管理职能后,应相应地增加村镇规划管理的专业人员。要进一步加强乡镇一级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建设,逐步配备专业人员从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录用一定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到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工作。要鼓励专业人才到基层参加管理,针对基层管理的特殊性,在职务晋升等人才政策上要对基层技术人员进行政策倾斜,目前这一政策基本在基层上没体现落实。
3.2加强对村镇规划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尽快制定培训计划并定期定量制度化,分期、分批对乡镇的分管领导、建设助理员、部分技术人员,尤其是中心镇规划建设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加强培训,进一步严格办事程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推进依法行政。目前这一计划在基层无常态化,对提高村镇规划管理水平有一定约束。
3.3切实加强对违法工程的查处力度。各级规划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要及时查处违法建设行为,加强执法力度,切实维护村镇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建议行政执法队伍要延伸到基层重要中心镇,要建立村级协管员管理网络和常态化管理。
三、结语
总之,我国的村镇建设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需要我们去解决的问题,村镇规划工作如果要走入一个更高、更科学的层次,就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理论与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方能指引我国的村镇建设工作走向更高的台阶。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各层次人民的努力下,我国的村镇建设一定能取得全面的胜利。
参考文献
[1]蓝天.浅谈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策略[J].科技资讯,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