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时代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信息化;国有企业;文秘工作;特点;技能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039-02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国有企业对秘书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能快速通过传统方式进行信息处理,亦要求其能通过博客、微博等新型渠道获得所需信息。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秘书在工作的过程中,要紧抓文秘工作特点,以培养自身迅速处理信息和应急能力,并着重自身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以架设好上级领导部门和普通员工之间的沟通桥梁,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信息化背景下国企文秘工作特点分析
秘书是国有企业领导进行决策管理和领导的重要参谋和助手,其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领导工作的开展以及决策、管理等,尤其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21世纪,秘书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不仅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亦具有自身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一)国企文秘工作的服务性
国企文秘工作的服务性特点不仅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国企文秘工作最显著的特点,亦是国有企业文秘工作的基本属性,具体是指,国有企业秘书工作的本质是为领导提供服务,主要取决于领导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也即指,在国有企业秘书工作的过程中,无论是处理日常事务,如整理会议笔记、文档归类等,还是上级领导要求的临时授意事项,如组织和安排临时会议等,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上级领导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所做的前期服务性工作。
(二)国企文秘工作的综合性
综合性亦是国企文秘工作的显著性特征,归根结底是因为,文秘工作本就是一项较为烦琐的工作,其在正常工作的过程中,不仅扮演着办事员、计划员以及接待员等方面的角色,亦扮演着参谋员等多种角色,以为企业领导提供更加全面、周到的服务,如小到接打电话、草拟稿件等,大道组织活动等,在领导的日常工作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系着领导与下级、其它企业之间的良好互动性。
(三)国企文明工作的高效性
高效性是信息化时代背景对国企文秘工作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信息迅猛发展的21世纪,谁率先掌握了信息,谁就首先获得了商机;此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逐步完善,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其决策质量和效率则直接关系着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国有企业文秘工作必须要保持高效率性,以协助领导者做好决策和领导工作,掌握商业先机,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四)国企文秘工作的辅
辅是国有企业文秘工作的基础特点,究其原因在于,国有企业文秘工作的主要工作作用之一就是为领导决策和管理提供相应的辅助和参谋,以协助领导做出更加理性、全面的决策,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秘书在参谋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是,切勿擅离职守,逾越职权,要在自身的权限内为领导者提出合理的建议或者是意见。
二、国企文秘工作特点要求下所需的工作技能
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国企文秘工作特点的分析,为满足现代化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国有企业秘书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以下文秘工作技能:
(一)良好的语言表述能力,以起到良好的桥梁沟通作用
国企文秘工作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推动企业上下级以及企业之间的良好沟通交流。因此,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秘书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便于其在实际的日常工作过程中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应用自身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要点总结和提炼,以保障文稿内容的流畅性和重点的突出性,确保企业内部上下级以及企业之间在正常的沟通交流过程中能实现纤细的对称性,双方各自的意图都能得到明确的表达,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友好交流,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
(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以起到良好的纽带作用
国有企业秘书在处理日常事务的过程中,作为企业领导的辅助者,其不可避免的要组织一些会议或者是传达一些指示。因此,国有企业秘书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以便于起到较好的纽带性作用,既要保障企业管理层的相关决策能够及时、准确、全面的传入各职能能部门中,亦要确保各职能部门对企业发展的相关建议以及工作效果、执行力等相关信息能及时反馈到管理和领导层,并协助领导者处理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以便于保障企业正常运转过程中各项工作进行的高效性。
(三)熟练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以做好日常事务工作
国有企业秘书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较多的会议文稿整理、发言稿拟写以及统计等相关文字性工作,会不可避免的接触到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技术。因此,国有企业秘书必须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如熟练掌握Word、Excel等办公软件以及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以保障其各项日常业务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辅助和服务企业领导者。
(四)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以维持企业良好的秩序
国有企业秘书在工作的过程中,除了有必要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外,有时还必须及时处理一些突发性事件,如组织临时会议、接待临时重要人物等。因此,国有企业秘书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以便于在发生突发事故时,能够在现场第一时间内准备相关材料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领导提供及时的参考建议;此外,国有企业秘书还必须具备较为到位的事务处理能力,以便于在处理各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谨慎高效以及精益求精,更好的为企业领导者服务,真正彰显参谋职能。
(五)较高的信息管理能力,以实现对高度密集信息的有效识别
信息的高速发展和高度密集是21世纪社会最显著的特征。因此,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秘书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管理能力,以便于其在日常事务处理的过程中能够对信息进行有效的识别、加工和利用,并整理得出自己所需的信息,为上级领导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为实现信息化时代国有企业对相关信息的满足和需求,国有企业秘书在日常业务处理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要不断强化自身敏锐的现代信息意识,提高自身信息管理能力,以便于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从广泛的企业现象中捕捉到本企业所需的专业信息,为领导提供全面、真实可靠的信息;二是加强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选择、预测、处理以及应用五方面的能力,以更好的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提高文秘工作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国企文秘工作具有服务性、综合性、高效性以及辅等方面的特点。因此,在国企文秘工作的特点要求下,国有企业秘书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要积极培养自身的各项工作技能,以保障各项事务处理和问题解决的高效性,积极履行其各项工作职能,为企业领导者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服务和辅助,促进企业各项决策的理性化和合理化。
参考文献:
[1]陈红.信息化发展时代国有企业文秘工作特点及技能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22).
[2]梁爽.浅论信息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文秘工作特点[J].企业研究, 2013(06).
[关键词]现代机械设计;传统机械设计;特点;创新
中图分类号:TN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336-01
我国现代化的发展与计算机的使用密切相关,计算机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普及,在各个领域中,都开始将计算机融入到管理和设计中,现代机械设计也不例外。计算机的使用,为我国现代化机械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而要想使得技术的要求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相适应,就需要对现代化机械设计的特点和创新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使得现代化机械设计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传统的机械设计中有着明显的缺陷,这些缺陷使得我国的机械设计的发展受到了阻碍,而要想使得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得到大发展,就需要加强创新意识,不断加强对现代化机械设计的创新力度。
1 特点比较
1.1 传统机械设计特点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机械设计也在不断的创新,在社会发展的几百年时间里,机械设计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发展至今,我国的机械设计已经较为成熟,而且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较为完善的设计体系,在目前社会中的各个领域,机械设计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应用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我国传统的机械设计受社会发展速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对机械设计进行发展的过程中,指能够依据长期的经验来推动机械设计的发展,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国传统机械设计的发展速度相对比较缓慢。而在机械设计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想要保障机械设计的质量,却只是依据相关工作人员的设计经验来对机械设计进行改进,而这一种状况的存在,也使得机械设计没有任何的创新性,这样就严重阻碍了机械设计的发展。在传统的机械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机械设计在正式的投产过程中,所能够收到的汇报却很少,甚至达到了入不敷出的水平。而且在传统机械设计中,工程的施工效率被严重降低,在机械的操作上也相对较为复杂,机械操作的过程也相对繁琐,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困难度增加,在施工上会给施工人员带来难度。
1.2 分析现代机械以及现代化机械设计的特点
1.2.1 现代机械的特点介绍
首先,现代机械具有较高的性能,在设计结构上也相对简单。一般而言,传统机械多采用装置与设备进行改变的方法来对机械的功能进行改变,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单一,而且其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并不适宜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而现代机械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创新,很多的机械设备在功能的改变上相对比较灵活,通过综合技术的使用,使得机械设备的功能得到增加,同时也可以通过在其他方面的创新来对机械功能进行改进。就现代机械来说,其在结构上能够有效满足科学化的特点,使得现代机械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其次,现代机械的工作效率高,而设计成本相对较低。传统机械在操作上具有复杂性,因此所需的工作时间也相对较长,而与传统机械相比,现代机械在操作上相对比较简单,这样就使得机械工作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且现代机械的工作成果能够直接看到,不需要通过任何途径就可以对工作的成果进行了解,同时现代机械所产出的产品在质量上也有保障,所产出的产品质量都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最后,相比较传统机械来说,现代机械功能多,柔性高。现代机械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涉及对象也较为广泛,且机械方式也较为多元,例如在进行机械操作的过程中,合理应用电子通讯技术就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操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
1.2.2 现代机械设计的特点介绍
对比以往的机械设计而言,现代机械设计的思路与理念都较为新颖独特,由于现代机械设计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其本身所涉及到的学科也非常多,并且关系到许多的行业,涵盖了很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如思维科学、智能科学、哲学以及心理学等,不只局限于机械专业的技术和理论知识。现代物理学与应用数学等基础科学的重要理论都包含于现代机械设计之中,另外机械电子学与检测技术等相关技术在自动化领域的研究成果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现代机械设计提供了有利依据。而对于现代机械设计创新而言,更加富有特色,这是传统机械设计所无法相比的。
2 机械设计创新思维的特点介绍
“新”是创新思维最能体现出主体的一个字,其含义是要求人'fr]富有创造力并保持活跃的思想。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创新思维,它被人们广泛的接受并且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推崇。创新思维亦是思维的创新,其特点在于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推理性以及创造性等特性,将传统的陈旧模式改变,使其自身具有创造性的价值。可是在创新过程中有一点必须注意,创新不是光靠想象力就可以完成的,它要求设计人员必须掌握许多的知识以及工作经验,在进行实际操作时,机械设计人员必须利用已有的工作经验以及设计理论,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地调整,最后应用到创新中去,并且在创新的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应该多角度全方位的来进行思考,最终构造出合理的机械设计理念,设计出全面的设计方案。
3 以创新思维完成机械设计的意义
在进行机械设计的过程中,创新思维有多种工作的手段。如果将这些手段与方法合理应用在现实的生产当中,则会收到巨大的回报。对于机械的创新设计而言,能够有效地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最终能够快速确定自己的设计目标,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此外,在进行机械设计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探索,能够有效拓展设计人员的创新思维,提高其设计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技术创新理念,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
4 完成现代化机械设计的措施
4.1 对数据库进行认真管理
当前,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种类非常多,并且做好数据库管理的工作对机械设计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眼前的设计形式,需要一个能够储存大量数据并且管理方便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所以对数据库的管理进行不断创新显得极其重要,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应该按照机械设计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设计,最终创建出理想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4.2 合理运用CAD软件
在进行机械设计的过程中,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因为在设计的过程中,其中多数步骤都需要由计算机的制图软件来完成。CAD软件具有很多种功能,它能够较为快捷的完成计算、设计以及画图等方面的内容。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合理的应用CDA软件会有效提高机械设计的精准度与设计的效率,最终设计出理想的作品。
5 结语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在这种新形势下加强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与特点研究显得至关重要,不仅影响着企业的自身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对于创新而言,它是现代化机械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创新能够有效地提高机械性能。所以我们必须着眼于现在与未来的发展,找到当前机械设计的不足,加以创新与完善,拓展工作人员的思维,最终提高了机械设计的发展速度,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玉新.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方法研究[J].装备制造,2009,5(01).
关键词:施工项目,信息管理,特点,依据
信息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所需要的建设工程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处理、存储、传递、应用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建设工程信息是进行目标控制的基础,是进行合同管理的依据,也是协调各参建主体之间关系的纽带。项目信息管理的目的旨在通过有效的项目信息传输的组织和控制,为项目建设的增值服务,为预测未来和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
1施工项目中的信息
信息是指用口头方式、书面方式或电子方式传输(传达、传递)的知识、新闻、情报,在施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律产生、转换、变化和被使用,并被传送到必须的单位。形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流。尽管施工项目中的信息很多。但它可被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反映项目基本情况的信息。这主要在各种合同、计划文件、设计文件之中。(2)项目进展中的信息。如实际成本、质量、进度信息等,它主要在项目月报、重大事件报告、质量报告等各种报告之中。(3)各种指令、决策方面的信息。(4)其他信息。如市场情况、气候变化情况、外汇波动、社会动态等。施工项目中的信息要符合项目管理的需要,不能造成信息泛滥和信息污染。
它一般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专业对口。不同的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和项目参与者,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事件有不同的信息要求。(2)反映实际情况。施工项目管理是对项目实施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在其中产生和使用的信息,一定要能反映项目的实际情况,这是进行正确、有效管理的前提。(3)及时提供。信息如果过时,则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会使决策失去时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只有及时地提供信息,管理者才能及时地控制项目的实施过程。(4)简单、便于理解。信息要方便使用者了解情况、分析问题。
2施工项目信息管理
施工项目信息管理(Proje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指对项目信息进行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置、储存和使用等活动。
2.1项目信息管理的意义
项目管理过程总是伴随着信息处理过程。信息是各级管理人员决策、计划和进行过程控制的依据。一个项目的相关信息量非常巨大,项目信息管理的效率和成本直接影响其他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成本。因此,如何有效、有序、有组织地对项目全过程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信息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项目,特别是大型项目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2.2项目信息管理的特点
项目的特点决定了项目信息管理与企业信息管理相比有如下特点:(1)项目信息源的多样性。(2)项目信息获取的艰难性。(3)信息的及时性要求高。(4)由于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因此蹲信息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项目信息管理的困难性和复杂性更大。
3信息化时代施工项目信息管理的对策
3.1明确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信息流程
信息流程反映了施工项目上各有关单位及人员之间的关系。为了保证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使信息在施工管理的上下级之间、有关单位之间和外部环境之间流动。在施工项目管理中,通常接触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流。
(1)管理系统的纵向信息流。包括由上层下达到基层,或由基层反映到上层的各种信息。既可以是命令、指示和通知,也可以是报表、原始记录数据、统计资料和情况报告等。
(2)管理系统的横向信息流。包括同一层次、各工作部门之间的信息关系。有了横向信息,各部门之间就能做到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目标。
(3)外部系统的信息流。包括同施工项目上其他有关单位及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关系。
上述3种信息应有明晰的流线,并且要保持通畅。否则,施工管理人员将无法及时和准确地得到信息,就会失去控制的基础、决策的依据和协调的媒介。
3.2制定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信息收集制度
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信息收集,是指收集施工项目上与管理有关的各种原始信息,是一项很重要的基础工作。施工项目信息管理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始资料的全面性和可靠性。一般而言,信息收集制度中应包括信息来源、要收集的信息的内容、标准、时间要求、传递途径、反馈的范围、责任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等有关内容。需要收集的信息的内容由施工项目管理的客观需要确定,通常包括工程实际状况、文档资料和环境变化等有关信息和资料。
3.3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信息处理
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并经过收集和整理的信息、资料的内容和数量相当多。而在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随时需要使用其中的某些资料,为了便于管理,必须对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处理。
(1)信息处理的要求。要使信息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在处理过程中就必须做到及时、准确、适用和经济。
(2)信息处理的内容。信息的处理一般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存储、检索和输出。
(3)信息处理的方式。信息处理的方式一般有3种,即手工处理方式、机械处理方式和计算机处理方式。
机械处理方式是利用机械或简单的电动机械、工具进行数据加工和信息处理的方式。例如,用条码识别仪器对进场的建筑材料和构配件的有关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利用可编程的计算器进行数据加工,用中英文打字机进行报表和文件的打印等。机械处理方式比手工处理方式速度快,但是并没有真正改变信息处理的过程。计算机处理方式是利用计算机存储量大、运算速度快的特点来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方式。人们可以利用事先编制好的程序和软件来自动、快速和准确的处理信息,进行信息的深度处理和综合加工,并可以输出满足不同管理层系需要的处理结果,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对信息进行快速的检索和传输。
参考文献
[1]刘心萍主编. 建筑企业管理[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
[2]唐孝政,卞正军主编.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6.
[3]苟伯让,李寓编著. 工程项目管理[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7.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咨询;用户需求;人才培养
近年来,网络迅速发展,并且逐渐运用到各个领域。图书馆信息咨询也需要适应网络环境,不断更新信息咨询用户的需求,根据不同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完善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系统,让图书馆信息与网络接轨,更好地为传播知识而服务。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咨询的用户需求特点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渠道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图书馆信息咨询手段多元化。以往的图书馆,仅仅是陈列大量书籍,等待读者自行根据需求去寻找,读者需要亲自去图书馆。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很少有人会有大量闲暇时间亲自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因此,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应该结合网络特点,开通多渠道信息咨询手段,方便不同需求的读者。例如,可以为读者提供多种检索方式,可以是文字检索,也可以是内容检索,信息可以通过邮件、微信等方式反馈给读者,让咨询方式由面对面的交谈变成一种网络交互的方式,完善信息咨询手段和渠道。
2.图书馆信息咨询对象扩大。目前,图书馆已经越来越普及。现在的图书馆,已经不再是高层科研人员的专属场所,不同层次的人都可以通过图书馆获取信息。如此一来,图书馆信息咨询的对象需要扩大,信息咨询服务要考虑到社会各个阶层和不同领域的用户。
3.图书馆信息咨询内容要系统化。网络信息检索,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范围已经大大超出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检索的内容信息分布广,不仅包含国内的信息资源,同时还包括国外的信息资源。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导致信息的时间和内容随机性很大,对用户使用上造成一定的阻碍和不便。因此,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咨询,需要将咨询内容系统化,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管理。对于一些更新较快的信息,要随时同步更新,提升检索信息的质量,降低信息的随机性和多变性,为用户提供一个稳定的信息咨询系统,完善信息咨询服务。
4.图书馆信息咨询方式要灵活多变。由于图书馆信息咨询的对象范围广,层次多,信息内容繁多,在进行信息咨询服务时,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最省心的服务。传统的信息咨询服务往往是一种被动等待的方式,即信息咨询服务人员坐在图书馆等待用户前来询问。如今,网络环境下,用户直接去图书馆进行信息咨询的现象越来越少。因此,应该改变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服务方式,要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信息咨询服务,通过互联网、邮件等方式主动与用户联系,提供给用户贴心方便的服务,随时了解用户需求,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咨询的人才培养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咨询出现了很多新的需求。要应对新的需求,就需要有一批新的人才。以往的图书馆信息咨询,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不高,甚至有一些图书馆的信息咨询人员为退休或残障人士,这些人的专业技能不是特别深厚,当前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咨询,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因此,需要培养出一批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咨询人才,来服务于图书馆信息咨询。
1.培养信息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目前,各个学科的科学研究日新月异,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再罕见。因此,就需要咨询人员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以及对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要培养咨询服务人员组织信息、加工信息和检索信息的能力,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扩大咨询服务人员的知识面,使他们能够在信息咨询服务的时候,提供准确充分的信息。培养图书馆信息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是保障信息咨询服务的基本前提,因此要加强对信息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
2.培养信息咨询人员的英语水平。图书馆信息咨询人员的英语水平也非常重要。一方面,因为网络环境下,很多信息资源共享,国内外文化交融,国外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信息。所以,作为信息咨询人员,要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能看懂这些信息,并对这些国外的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计算机非常普及,在图书馆信息咨询中,计算机的应用也非常普遍,很多地方都要用到英语,这也需要服务人员提高英语水平。因此,在对图书馆信息咨询人员培养时,要将英语水平的培养作为重点来进行。
图书馆是知识与信息传播的重要场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也面对着不同的用户需求,用户的范围扩大了,层次多样了,用户对信息咨询的内容要求更广了,因此图书馆应该开展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注重培养信息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信息咨询人员的信息整理、加工和整合能力,提升英语水平,建立一个高水平的信息咨询队伍,为用户提供高效科学的信息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程殷季.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应大力发展信息咨询有偿服务[J].
图书馆,2001,(04).
[2]梁焕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咨询工作[J].河北科技图
苑,2001,(06).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时代;先进生产力;知R经济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032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01
1 信息时代的概念与特点
按照托夫勒的观点,大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第三次浪潮即为信息革命的时代,以计算机的诞生为显著标志,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主体,重点是创造和开发知识。信息时代是利用信息创造价值的时代,是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代表社会先进的生产力。信息化时代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1 以信息技术为标志
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迅猛发展,业已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信息是社会经济运行中的管理、决策等活动的关键,科学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等也都以产业的形式体现出来,并且导致知识商品化的能力大大提高。
1.2 以智力投入为依托
信息化时代不同于以体力投入为主的农业和工业经济时代,以智力投入为特点。智力本身作为一种资源,它的投入可以直接创造财富,体力劳动和资源投入的比例日渐减小,脑力活动群体将成为决定力量。
1.3 以网络为社会活动的平台
信息网络作为基础设施,构成社会活动的基本平台。信息化从根本上说就是实现社会的网络化,信息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实现网络经济、网络社会的过程。
1.4 以高科技为发展支撑
信息时代下,传统的制造业等支柱产业的作用和地位逐步衰退,产业结构发展根本性变革,知识密集型产业不断涌现,高科技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2 当前经济管理人才的现状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发展的难得机遇, 同时又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当前,企业经济管理中尚存在一些问题,经济管理人才的素质还有待于提高。目前,经济管理人才经过专业的学习培训,有自身存在的优点,但也有一些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2.1 富有正能量
大多数的经济管理人员都积极上进,思维活跃,工作中不会受条框的束缚,而且向企业、向个人传达的是一种向上的正能量,有助于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建立,引领企业员工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与企业共同进步与成长。
2.2 极具社会性
社会性这一属性,使经济管理人员更愿意走进社会实践,愿意与他人沟通,与人为善。他们不愿停留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能迅速走入社会,适应社会,与人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对他们开展好工作大有裨益。
2.3 专业能力强
受过专业学习的经济管理类人员,一般都能达到专业对口,显示出高度的专业归属感。而且在就业后,仍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对企业管理工作表现出很大的热情。
2.4 创新意识弱
创新是信息社会发展的核心,是知识经济存在的基础。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利用是信息技术为媒介,以创新为核心。但目前部分经管人才创新意识和能力弱,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 信息时代提高经济管理人才素质的路径
信息时代下培育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也是增强国力的重要内容。
3.1 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是发展的生命线,是发展的灵魂所在。任何一个国家经济、技术的发展都不可能只靠外力来推动,关键在于自身要不断创新。只有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才能抢占知识经济发展的最高点。为此,首先要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养成崇尚创新,追求创新,创新光荣的意识。其次要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有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的勇气。最后要培养管理人才的创造能力,使他们与时俱进,拥有渊博的知识,广阔的视野,具备敢于探索、敢于怀疑、敢于批判的精神。
3.2 锻炼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力度。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管理人员要善于利用内部和外部的大量信息,直接快捷地开展学习培训、技能锻炼、形象打造等工作,使信息技术手段成为自身与外部之间双向交流的有力工具,永远站在信息时代的前沿。
3.3 强化团结协作等综合能力
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经济管理人才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团结协作能力便是其一。较强的团结协作能力表现为: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正确地开展社会交往,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的社会适应能力;掌握具体操作程序和工作方法,能够独立并熟练开展工作的业务工作能力;系统、有效地完成重大任务、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探索、研究、创造、运用新的技术手段、管理方法和业务途径的科研技术能力;适应自身发展和工作需要所必备的较高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使自己在工作中得心应手,遇到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教师面对的培养对象有了较大的变化,如何把握信息时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信息接受习惯,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思路,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关键词】
信息时代;大学教育;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在大学校园,却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那就是虽然学生已从“70后”“80后”变到了“90后”,但一些课程的内容和讲授方式却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乃至七八十年代。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模糊管理”和“模糊教育”,并不适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目前已普遍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高校也即将迎来“00后”。了解信息时代大学生的行为特点,探索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息时代大学生的信息接受特征
伴随着信息化成长的“90后”,他们的媒介接触习惯、信息接受与处理习惯和以往的“70后”、“80后”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信息化程度高
“90后”成长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大量的新事物和海量的信息使他们的眼界更为开阔,更有自己的见解,更善于表达。“90后”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使用率和占有率明显较高,绝大多数大学生都配有手机,几乎人手一机,信息化程度非常高。随着网络和计算机的普及,大部分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学生上网条件也有很大改善,宿舍都配有网线。有很多学生拥有MP3和数码相机,能够用现代化的方式获取讲义等信息。在信息获取、人际交往的方式上,他们更愿意通过网络来进行,例如QQ、E-mail、MSN等。他们遇到了问题,往往首先求助于网络,他们的口头语是“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二)标新立异,思想自由,热爱互动
大部分的“90后”学生喜欢表现自我,他们敢于宣称“给我阳光,我就灿烂;给我空间,我就成长。”他们经常提出问题并大胆质疑,敢于挑战书本上的权威,思想不受约束,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模仿学习能力很强。他们崇尚创新与探索,反对因循守旧。因此,宽松的学术和教学环境能够给他们提供自由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不会轻信盲从,能够学会更加辩证、全面地思考问题。在课堂上,“90后”显得更加活泼、开朗、大胆。“90后”往往渴望证明自己,总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体现出个性张扬、叛逆等特点①。
(三)思维的直觉化、形象化、碎片化
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学生的思维有直觉化、形象化、碎片化的特点。这群伴随着手机、MP4等移动媒体成长的一代,对信息的接受和处理有着独特的模式。“90后”的大学生对网络、手机媒体接触较多,而对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接触较少,他们的媒体接触习惯直接导致了他们思维的直觉化、形象化、碎片化。宣称“我每天可以吃得有限、穿得有限、花得有限,但是开心必须无限”的“90后”,是娱乐能力超强的一代。在他们眼中,娱乐是天性的释放,是让自己更开心的生活方式。相比此前任何一代人,他们都更加希望“在娱乐中生活,也在娱乐中学习和成长”。②因此,“90后”更希望以快乐的方式学习,在娱乐和游戏中掌握知识。
(四)浮躁心理与依赖心理并行
作为数字时代“原住民”的“90后”们,在3G/4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推动下,上网时间较多,上网频率较高。相较于文字信息,他们更愿意在网络上处理图像信息。网络中变换的色彩、流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等图像信息更为直观、形象、真实,牢牢地抓住了“90后”的心。在这种快餐文化盛行的背景下,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以及社会,都积极推崇高效率、亢奋的工作、学习及生活状态,这种状态使得大多数人不愿、也不能静下心来进行深入阅读,变得更加浮躁与敏感。“90后”最常接触和最信任的媒体都是互联网,他们在网上获取大量信息。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阅读经验,“90后”大学生对网络上充斥着的各种信息泛滥、信息失真、信息污染、舆论秩序失控等问题缺乏辨别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并没有获取真正的信息主动权。对新媒体的过度依赖使得“90后”们缺乏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观能动性和行动力有逐渐丧失的苗头。
二、信息时代的因材施教
(一)构建适合“90后”大学生特点的信息平台
在信息时代的课堂上,往往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已经在讲台下上网搜到了更全面、更具时效性的信息。在信息时代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最主要的信息源,电视、书刊的传播,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系统、微机网络教学系统的发展,使学生可以从多种途径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直接提供信息,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索,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和学生获取信息和资料的平台是一样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教师获取的信息还没有学生丰富。教师的价值在于能将看似碎片化的、无逻辑关系的内容和信息串联起来,从热闹的表象深入到问题的本质,使学生感兴趣的同时又有深度的追踪和思考。要做到这一点,对老师自身也是一个考验。这个考验首先是教师自己所拥有的知识量、思辨能力和视野。很多时候,课堂是热闹的,但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和视野还不足以引导学生在更高的平台探讨和研究问题。
(二)设计适合“90后”大学生特点的教学环节
结合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教案,就是把教学效果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要想学生接收知识快,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愿意学。教师在课堂上要选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的语言形式进行授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重要的知识概念传递给学生。教师对知识点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要专业化、深入化,但在讲解的时候要尽量地通俗化、简单化。许多大学老师认为,从“90后”身上能看到互联网时代赋予他们的特点:他们从小掌握了获取信息的本领,利用网络有时也依赖网络,信息丰富有时也良莠不齐。因此,老师在教学环节要下更多的功夫。要多做比较,多搜集相关案例。
(三)信息时代的“糖衣炮弹”式案例教学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环节,很多教师都注意到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中国传媒大学胡正荣教授就非常重视案例教学,他认为“案例是‘糖衣’,理论是‘炮弹’”。由于“90后”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不习惯阅读长篇文字,喜欢类似于微博这种140个字的短小信息传送,喜欢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等图像信息。因此,教师要用案例这个“糖衣”裹挟着理论的“炮弹”,要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大量图片案例呈现课程的精华,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此相反,如果没有新鲜的案例,教师照本宣科,对理论不加以阐释,最终结果将会是老师认为学生不爱学,学生认为老师不会教。案例的选择要贴近中国本土、贴近当今时代,是本土最新发生的热点事件;要具有生动性和代表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案例的教学引导作用。
三、信息时代大学教师的转变
(一)教师教学视野的开拓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自身的视野往往决定了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对教师而言,除了应该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这样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为了适应当代知识综合化的趋势,教师要开拓知识视野,实现知识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建立高效合理的复合型知识结构。每一个时代人们生活的环境是不同的,为人师者决不能将“90后”学生整天离不开手机或者不喜欢看书籍报刊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代沟”。在任何一种现象背后,都有一定的理由。因此,老师应秉持谦虚的态度,冷静、客观、积极地接触各种新生事物,以便开阔自己的视野。
(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长期以来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因材施教,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却仍然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授课,比如大段的理论、僵化的表达。他们忽略了面对的群体已经发生了变化,或是虽然了解到这种变化,但却一味地让学生去适应他们。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但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的原因之所在。“90后”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老师以及以往的学生都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更注重视觉的冲击和表达的形象、直接、趣味。大多数老师都可以感受到这种变化,但在实践中,有些老师却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而是抱怨现在的学生太浅薄、浮躁,不能静下心来接受深刻的理论知识。这种现象必须加以改变。
(三)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
授课的过程也是教师塑造和展现人格魅力的过程,人格魅力一旦树立起来并被学生认可,教师就能更好地影响学生。塑造人格魅力,一直是老师们想要却不太容易做到的一点。一个有着突出的个人风格的老师、有着巨大的人格魅力的老师,怎么能不受学生的欢迎呢?这样的老师往往都有着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流畅的表达、跳跃的节奏、丰富的面部表情、灵活的体态语。在信息时代,“90后”大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可能更倾向于对老师个人魅力的认可。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教师需要塑造独特的个人魅力。有了这样的人格魅力,相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讲台上,更能赢得学生的赞赏,更能有效地将知识传递给每个青年学子。尼尔•波兹曼曾经指出: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③在信息时代,针对“90后”学生群体,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灵活应对一切变化,教师应想方设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与他们有共同语言。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中与教师产生互动,才会产生快乐学习的体验。
作者:刘前红 单位: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注释:
①于家明:《“90后”青年群体特点及教育对策探析》,《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第1期。
关键词:信息时代;图书馆;期刊管理;建议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应用于多重领域。期刊是所有科研人员及其相关领域工作者必不可少的资料来源,它具有内容广泛、连续完整、报道及时等特点,对科研工作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期刊作为图书馆资料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图书馆期刊的管理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来加强对期刊的管理工作,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一、信息时代图书馆期刊管理的新特点
信息的传播速度、信息量的增加以及处理速度等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得到了飞速的增长,而处在人类正在向信息化时代过渡的时期,信息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力也快速提高。图书馆的期刊管理工作也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出现了以下新的特点。
(一)管理流程的现代化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大力发展,图书馆期刊的管理工作也越来越现代化,智能化。通过建立网络连接,图书馆管理人员可直接通过网络途径进行期刊的购买等工作;还可以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实现期刊检索、借阅等环节的便利化,通过期刊管理自动化系统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期刊管理的效率,方便读者的借阅。
(二)馆际资源共享化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文献信息以爆炸式的方式席卷全球,人们对知识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图书馆内已有的馆藏以不能及时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加强文献资源的共享迫在眉睫。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各馆之间的通过网络库的建立,使各校的图书馆资源得到共享,丰富借阅内容,让读者可以通过检索的方式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在达到了各馆之间的文献共享,给图书馆节省很大部分购书经费的同时使读者也可以随时随地的依靠网络库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三)期刊载物的电子化
适应信息时代到来所出现的电子产物在现当今时代独占鳌头,传统文献多为纸质文献,具有体积大不便携带等不足,而电子产物则满足了人们对信息资源需求增大、便于携带等要求,其容量大、体积小、易携带、价格低、检索快等优势已成为当代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方向。所以,目前大部分的图书馆都是通过实现期刊的电子化管理,来丰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二、信息时代于存在图书馆期刊管理中的不足
(一)期刊网络建设速度较慢
与传统的期刊管理相比,现代期刊管理的主要标志即为面向社会的期刊信息网络的建立。集成化的期刊管理体系由选材、编目以及检索管理等几个基本模式组成,为期刊加工整理工作高质高效的完成提供了帮助。健全网络系统的建立最大化的将馆藏的期刊文献信息进行了挖掘,达到了资源的共享,为图书馆期刊的充分利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就目前情况来看,期刊网络系统的建立尚不健全,手工操作降低了信息处理的效率,不能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使得信息服务水平受到了直接的限制,不能及时满足读者的需求。
(二)期刊管理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
期刊管理人员中的相当一部分还不能及时做到与时俱进,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流程中,依然停留在一般的借阅服务方面,知识结构单一、方式被动而简单。同时馆内工作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匮乏,操作能力不强,不能及时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
(三)传统期刊的征订与利用脱节,文献电子化程度的提升迫在眉睫
信息时代的到来,期刊的数量及种类的增加,使得传统期刊的管理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期刊价格的增长,图书馆购书经费的匮乏,都要求我们摒弃“藏书楼”的以往观念,要根据读者的需求择书,而非只注重期刊的联系完整,进而忽视了期刊的利用率。
三、加强信息时代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对策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带来了学习运用知识的新模式,人们学习速度的加快、学习方式的改变都要求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创新。
(一)提高期刊的电子化程度
伴随着信息的不断涌入,信息化已经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读者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图书馆在期刊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中并不顺利,尚未满足读者更深层的要求。而信息化的深入也必定引发传统期刊将被电子期刊所取代的结果。因此,图书馆一方面要提高电子期刊所占的比例,以适应时展的、满足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强期刊检索系统、信息数据库系统的规范化、标准化,便于读者的查阅检索。
(二)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强化信息共享力度
在网络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进行网络资源的开发,建立各区域,甚至国际各图书馆之间的网络连接,加强馆际之间的合作,丰富各馆内的文献资源,真正实现互惠互利、资源共享。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馆内期刊管理也向自动化管理的方面发展。因此,馆员计算机知识、技术的加强已成为当务之急。学校可以鼓励馆员去学习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增强学院馆内专业人才的同时,为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提高期刊利用率
在这个时代,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都是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媒体在争取受众“注意力”这种稀缺资源的竞争中,无一例外地以一种争先恐后的姿态宣示自己对于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在受众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冲击着受众的信息承受能力,而电视媒体更是在其中占据了最为主要的位置。
泛信息时代下电视媒体对受众的影响
身处泛信息时代,人们不禁要问:“从什么时候起,信息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泛滥成灾?”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1967年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首次提出“世界村”一词。很多学者认为这就是泛信息时代开始的标志。
1925年,在英国,拜伦成功装配了一个名为电视机的“黑匣子”,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内,这个在当时被称为“破玩意儿”的东西,居然成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影响着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电视的普及发展,是对受众接受信息方式的一个全新挑战,此前,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仅限于纸质媒介和广播。可以说,当电视将信息声情并茂地呈现在受众面前时,受众已经迈进了泛信息时代的门槛。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地球村”的说法风靡一时,人们谈论的话题由抽象的文字和简单的声音,发展到更加有理有据的“亲眼目睹”,可见电视普及发展对受众的影响之深。
如今,在风头正盛的新媒体的影响下,传统的电视媒体不但没有被打压下去,而是正在努力打破传统的枷锁,与新媒体一较高下。2013年4月27日,在“首届中国传媒公信力论坛”上,《现代广告》杂志社和北京师范大学传播效果实验室联合了中国传媒公信力数据。在公信力上,传统渠道的电视媒体仍然高居榜首。可见,电视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依然是众多媒体中被谈论最多,却也是最受信任的媒体。正因如此,泛信息时代才更加实至名归,也使受众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当然,电视媒体如果想要真正赢得受众的全力支持,保持自身对受众的影响力,让其所传播的信息为更多的人所接受,还是要有所改进。毕竟,在泛信息时代这个大环境下,受众已是有些眩晕了,所以千万不可弄到“恨铁不成钢”的地步。
受众参与对泛信息时代下电视媒体发展的作用
在泛信息时代的时代特点影响下,电视媒体已从最初的“以传者为本”发展到了现在的“以受众为本”,受众的角色在媒体中逐渐走向中心,受众角色从原来一味的接受者转换成了电视新闻的参与者、改造者、解构者和重建者。受众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例如:央视曾以“你幸福吗”为主题在全国各地街头采访普通百姓,在《新闻联播》中播出后成为热门话题。虽也遭遇褒贬两极评价,但有关“幸福”的讨论却也由此展开。央视《新闻联播》能如实播出一些很“搞笑”的如“我姓曾”等回答,其实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不再板起脸孔说话,变得亲民了。受众参与在泛信息时代下对电视媒体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其实,在我国,有受众参与的各类互动节目早已成为媒体节目中的主导形式,如央视的《焦点访谈》、辽宁电视台的《新北方》,以及丹东广播电视台的《第一传媒》。此类民生新闻的兴起和发展,使大众通过公共媒体充分行使了表达权和话语权。受众通过参与电视新闻,使他们在公共媒体前宣泄情绪成为可能。受众通过电视媒体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的发展,并在新闻事件中起到监督作用。参与让电视成为普通人拥有话语权的方式,也表现出当前在泛信息时代下大众的精神诉求。
【关键词】图书馆 文职人员 任职教育
信息时代,数字图书馆建设、网络信息资源有序化、深层次信息化服务等需要能力更强的信息人才。这就要求图书馆员的任职教育应以高层次教育培训为重点,集中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图书馆员。在军队院校,文职人员已成为图书馆人才队伍的主体和图书馆工作的主力军。因此,文职人员的专业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1.军队文职人员的性质及特点
文职人员具有以下性质和特点:军校图书馆文职人员是由军校图书馆聘用、在军校图书馆供职,但不属于军人身份、不占图书馆军人编制名额,人员性质归属地方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为军队图书馆履行自己应尽的各项工作义务与职责,承担图书馆同类岗位现役军官和文职干部应尽的责任。文职人员具有为军队服务、无军籍、专业技术特长、实行聘用制等特点。大部分馆员所学专业基本上都是非图书馆专业,和图书馆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异,就算是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专业的毕业生仅靠上学时学习到的知识也很难满足信息时代复合图书馆的需要,因此对文职人员的任职教育应运而生。
2.信息时代对图书馆馆员的素质要求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馆员不再仅仅是图书的保管员,而是信息资源的组织者。要达到这种水平并不容易,对图书馆馆员的自身素质要求很高。
首先,作为一名图书馆员要具备最基本的职业精神。这包括对职业的认同,对用户的热情,对业务的钻研。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欢图书馆的工作,才能安心在图书馆馆员这一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其次,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包括信息管理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等。这是干好图书馆工作的基本要求。
最后,要有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发展的能力,包括保持不断学习的习惯,独立承担工作的能力。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
3.信息时代图书馆馆员任职教育的内容
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员的任职教育不同于普通的学历教育。任职教育的这些特点要求它的内容设置不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应更强调学员的任职岗位性需求,更加突出培训教育的特点。
3.1 了解部队,熟悉岗位的岗前培训
文职人员应聘到军队院校正式工作之前应该参加必要的岗前培训,使其了解军队与地方单位的不同之处,这种培训有利于文职人员更快更好地融入军队这一特殊的工作环境。同时,还应当根据馆员的个体岗位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除学习图书馆基础理论外,还应增加图书情报现代化课程、主题标引应用等培训内容。
3.2 管理能力的培养
随着文职人员的进入,我军院校图书馆的军人编制已经逐步减少,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大多数军校图书馆的文职人员数量超过了在编军人。文职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会逐步担任一定的领导责任,必须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才能使其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3.3 知识更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时代的知识更新是非常迅速的,不具备知识更新的能力就会落后于岗位需要,最后被时代淘汰。文职人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技术才能适应不断发展进步的岗位需求。
4.军校图书馆文职人员的任职教育培训的特点
积极开展对文职人员的教育培训旨在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针对文职人员的知识水平,培养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普及性的全体教育,主要围绕各项新技术,如通信、网络、多媒体等技术以及图书情报学知识的获得和更新。二是岗位性的定向教育,主要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的文职人员来设定。三是培养具有创新、科研能力的学者型文职人员,主要把他们培养成为高级信息人员,增强其科研创新能力。
4.1 图书馆员的任职教育要与时俱进
现在,图书馆文职人员已具备了本科以上学历,馆员的教育培训不能仅仅停留在以“补学历”为目的的低层次上,而应该以适应图书馆发展需要为目标。随着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图书馆正实现着馆藏多媒体化、信息化的现代模式,这要求文职人员必须具有计算机操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计算机成为得心应手的工具。信息技术类的文职人员要不断跟踪新的信息技术,以使本馆信息系统能及时升级更新,适应军队院校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信息加工类的文职人员要学习各种新的文献加工标准、信息产品标准以及信息服务标准;信息检索资讯类的文职人员要学习各种新的检索技术,提高咨询水平;行政管理类的文职人员则要学习新的科学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
4.2 图书馆员的任职教育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军校图书馆必将成为军校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军校图书馆事业将越来越多地与地方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文职人员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应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如公共关系学、管理学以及军事类相关学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周雪虹.图书馆论坛.浅议高校图书馆与图书馆员信息素质教育[J],2007,(5):168-169
[2]宋路露.广东工业大学学报.浅谈学院图书资料的科学管理与服务[J],2007,(6):23-24
[3]胥彩霞.西部探矿工程.浅谈如何提高基层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J],2005,(5):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