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个人健康指导方案范文

个人健康指导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人健康指导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个人健康指导方案

第1篇:个人健康指导方案范文

一、目标与原则

(一)任务与目标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和监测网络报告,提高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能力。加强部门间协调,及时沟通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控制非典疫情蔓延,防止人禽流感疫情的发生和流感大流行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二)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管理,科学防治。

二、监测与报告

(一)病例诊断及报告

1、各驻街单位、社区居委会要按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疗方案》要求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的非典病例,按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规定的报告内容、方式、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2、各驻街单位、社区居委会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人禽流感诊疗方案(试行)》发现疑似或实验室确诊的人禽流感病例,按照《人禽流感疫情报告管理方案》规定的报告内容、方式、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3、各驻街单位、社区居委会发现流行性感冒病例或暴发疫情,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的报告内容、方式、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4、二级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非典预警病例和人禽流感预警病例监测病例定义的,按照卫生部的《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规定的报告内容、方式、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二)监测

1、各驻街单位、社区居委会发现疑似或确认的动物禽流感疫情时,要及时报告,按照规定对病、死禽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并对有禽类接触史的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监测。

2、各驻街单位、社区居委会、学校、托幼机构、建筑工地等单位一旦发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人异常增加时,要及时报告区疾病控制中心。

三、预防与控制

(一)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

各驻街单位、社区居委会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对SARS、流感和禽流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加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鼓励群众自觉报告疾病、举报疫情和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疫点消毒处理

驻街单位、社区居委会要及时对非典和人禽流感疫点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工作参照《非典防治消毒技术指导原则》和《禽流感消毒技术方案》执行。

(三)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

捕杀、处理病、死禽的人员,在动物禽流感疫区进行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和疾病预防控制等职业暴露人员,应严格按照《禽流感职业暴露人员防护指导原则》进行个人防护。

从事非典、人禽流感病例和非典、人禽流感预警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的疾病控制专业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四)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

按照卫生部的《中国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根据流感流行的高峰季节或对疫情监测结果的分析预测,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遵循自愿的原则,推荐重点人群,例如65岁及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养老院、老年人护理中心的工作人员等接种流感疫苗,以减少此类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和感染流感后发生并发症的机会,降低流感相关住院率、死亡率。

对动物禽流感疫情地的病、死禽密切接触者及现场处理疫情的工作人员,可应急接种本流行季节的流感疫苗,也可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下,预防性服用抗病毒药物,包括金刚乙胺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五)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防治工作

各驻街单位、社区居委会要加强对果子狸等野生动物和家禽暴露人群的防治工作,加大对居民健康教育的宣传,禁止宰杀、烹饪、销售果子狸等野生动物和病禽,提倡文明的饮食习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不良的环境卫生状况。同时加强对饲养、贩卖果子狸等野生动物和禽流感患病动物暴露人群的健康状况监测。

六、保障措施与应急准备

(一)分析疫情趋势,制定工作方案

各驻街单位、社区居委会要认真总结非典和今年年初动物禽流感防治工作经验和教训,对今冬明春的疫情趋势作出预测,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对策建议;充分论证,调整、制定、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防治工作方案。

第2篇:个人健康指导方案范文

在中心就诊的房颤患者纳入房颤管理窗口管理,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内容包括:①个人信息等一般情况;②症状、病史、体症、相关诊断(房颤分类、欧洲心律学会EHRA分级、心功能分级等);③相关心脑血管事件的发作(快速房颤发作、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周围血管病、急性冠脉综合症等);④实验室检查(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肝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INR值等);⑤药物应用。对患者进行评估、卒中危险因素CHADS2评分,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诊断、治疗、转诊、随访和健康教育,实施综合治疗管理方案。制作患者健康教育手册,内容包括房颤防治相关知识、房颤管理窗口服务信息、疾病情况和自我管理方案、疾病自我管理记录、患者紧急情况处置办法。

2制定个体化综合健康教育方案

①进行房颤患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和可接受形式调查;②告知患者疾病评估结果、房颤相关知识和综合治疗管理方案,对于部分患者要求家属必须全程参与方案实施;③制定患者或家属协助的自我管理方案,帮助他们掌握治疗方案、自测脉率、症状和体征变化判断、房颤并发症相关知识;④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要求患者做疾病管理记录,公开房颤管理窗口热线服务电话;⑤对于应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强化抗凝相关知识和INR监测随访知识;⑥1~6w随访一次,包括疾病和健康状况变化,饮食指导、生活行为方式的指导,改善可控制指标;⑦3个月开展一次健康教育讲座;⑧对存在角色强化的焦虑患者或依从性差、角色缺如者,制定心理疏导或强化交流措施;⑨管理前后患者对疾病认知、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调查。

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

4结果

4.1患者情况被纳入房颤管理窗口有效管理的房颤患者105例,平均随访11.2个月,失防3例,管理率97.2%。阵发性房颤26例(24.8%),到目前为止进展为持续性房颤0例;持续性房颤79例(75.2%)。EHRA症状分级:EHRAⅠ级12例(11.4%),EHRAⅡ级60例(57.1%),EHRAⅢ级20例(17.1%),ⅡEHRA级Ⅳ13例(12.4%)。转诊协作医院11例,转诊后管理9例,射频消融3例,药物转律1例。CHADS2评分≥2分者79例(75.2%)。服用华法林13例(1例出血后停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3例(2.9%),新发卒中4例(3.8%),急性心力衰竭发作5人次,出血患者3例(2.9.%),死亡9例。随访980人次,除随访以外的健康教育425人次。

4.2患者对不同健康教育形式接受情况调查患者对健康教育手册、房颤管理窗口管理、普通门诊宣教、热线电话、短信平台、健康讲座等健康教育形式接受人数超过50%,其中对健康教育手册、房颤管理窗口管理接受人员达100%,见表1。

4.3管理前后患者对房颤相关知识认知情况比较医师结合患者病情和可接受的健康教育形式制定患者健康教育方案,并良好实施,使患者或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4.4管理前后患者服用华法林、合理转诊、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情况房颤患者纳入管理后,房颤管理小组医师对每位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和健康教育方案实施,对症状不能缓解者或严重心功能不全、TIA和新发脑卒中等情况及时合理转诊11例;患者对抗凝、抗栓知识认知提高,CHADS2评分≥2分者79例(75.2%),目前华法林使用12例(15.2%),INR达标10人(83.3%),规范治疗率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提高,见表3。

5讨论

本研究探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房颤规范的综合治疗管理模式,制定、实施优化、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疾病防治,教育先行。患者和家属只有对疾病相关知识有较充分的了解,接受疾病防治的正确观念,才能配合医师的综合治疗管理方案,做到知、信、行,知行合一。管理小组医生要全面掌握治疗指南和管理流程,给患者制定合理、规范的治疗管理方案;要充分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形式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制定有效和依从性较高的健康教育方案。通过房颤管理窗口对疾病系统化管理,改善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诊治房颤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建立患者详细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相关资料档案,可对患者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随着本研究项目推进,我们将进一步建立房颤管理窗口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对接的信息系统,扩大房颤患者管理人群,提高管理效率。对患者有效管理的前提是要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信任的医患关系,以便于各项工作深入推进。通过对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情况和形式的探讨,发现既往多数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医务人员对患者健康教育欠缺。患者对各种教育形式喜好与年龄、对自身疾病重视程度和与外界沟通能力相关。多次集中教育给患者带来麻烦,部分患者难以配合。电话随访具有便捷优势,脱失率低,对部分患者要加强与家属沟通,以得到家属的合作和管理,所以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的实施很有必要。患者对健康教育手册、房颤管理窗口、普通门诊咨询和建议普遍接受度高,上述方式针对性强,医师给予专业的、及时的、多次的、耐心的解释和指导,明显提高了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对治疗管理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第3篇:个人健康指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参与 全民健身 方案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58-01

大学生的参与是全民健身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对体育健身的认识是指学生在了解与认识健身活动现象,获取健身知识过程中所产生的意识,是形成体育知识的基础,大学生在经过小学和初中后已经对体育健身有了初步的认知,以及对体育对未来生活产生的影响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与认识。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安康学院公共体育学生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综述法

2 大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特点

大学时代相对于初中高中时代来说无论是心里还是生理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心里上:大学生接触的知识、阅历等方面都有所增长,对健身的认识相对更深刻,认为它是有必要的、可行的,所以在心里上会或多或少的主动去参与健身活动。

2.1可参与健身活动的多样性

大学生身体发育已日趋成熟, 身体机能水平显著提高,已具备丰富的健身知识, 健身的技能也较中小学时期有了较大进步。因此, 大学生在对健身项目的选择上范围较大,从相关文献中对大学生余暇健身项目的调查来看, 男生开展的项目既有运动量、运动强度大的足球、篮球、游泳,也有女生乐于开展的健美操、游泳等, 就这些项目而言,在中小学学生中开展难度就很大。

2.2健身方案有多种选择性

大学生的健身方案是锻炼者自己制定的, 可选择性较大, 它是锻炼者从自身的锻炼基础出发, 结合自身兴趣,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自主调整健身内容,而且参与的途径更多样,比如:社团联合会、学生会、体育课、班级体育兴趣小组等,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来选择自己的健身方案,相对中小学学生来说, 健身方案比较稳定, 针对性强, 可选择空间较大。

3 余暇健身方案构建的理论依据

3.1健康信念模式

个人不会采取健康行为, 但如果个体认为自己可能会患严重的疾病或者有潜在的健康问题, 并且认识到参与健身的利益和认为完成健身并不难, 造成采取行动的一面就会压倒反对一面, 个体就可能会采取健康的行为( 如参加健身) 。

3.2 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将主观标准的观念和与合理行为理论相似的态度结合在一起。然而, 计划行为理论中增加了一个行为控制感的变量, 即人们对自身实施行为能力的感觉, 认为它也会影响行为结果。研究者对女大学生的研究表明, 有氧练习中行为控制感和增加显著地有对健身意向的预测效果。

4 健身方案的构建

健身方案的制定一定要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下 制定的健身方案才是合理的;其次要注重个人的兴趣爱好,根据个人的爱好参加不同的体育活动,这样就会产生运动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健身方案要有全面性;根据自身的生理特点,自身的身体素质来制定不同的健身方案,力量训练、爆发力训练、耐力训练、灵敏训练、柔韧训练、有氧训练相结合,合理安排时间、数量、组数。性别项目形式具体内容:男生走跑类项目:散步; 跑步; 足球; 篮球徒手类项目:游泳; 气功; 太极拳; 健身操器械类项目:乒乓球; 羽毛球; 网球; 软排女生走跑类项目:散步; 跑步; 软排有氧类项目:健美操; 游泳; 乒乓球; 羽毛球保健类项目:太极拳; 棋类运动。

5 健身方案的执行和管理

(1)学校要大力倡导学生进行健身活动, 并对健身所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 建立切实有效的管理机构。(2)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体现连贯性、阶段性, 要把健身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当作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之一。(3)广泛开展健身活动, 学校为学生体育健身开辟空间, 并且确保健身的时间。(4)健身教练和体育教师要对学生的健身进行指导, 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帮助。

6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1)男女生在健身意识上有较大的差距,男生健身意识较强,并且有持久性,相对于男生,女生的健身意识薄弱,而且依赖性强。

(2)健身方案的制定有利于学生们更科学合理的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有利于大学生的锻炼健身意识习惯的培养,使得健身训练更有持久性。

(3)合理的健身有利于我们大学生活的多样性,使得大学生活更加精彩,有利于学生的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6.2 建议

(1)提高大学生的健身意识,让学生了解健身的必要性,从而从思想上改变以往的理念,接受新的健身理念和知识。

(2)要科学合理的健身,所有的健身方式要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来完成,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训练,发展自己强项,提高自己的薄弱点。

(3)教练、体育老师能够热情的指导学生制定和执行健身方案,学校领导老师、学生会创造条件来支持学生们合理的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张俊英.影响大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2,24(1):47-481.

[2]王则珊.对学生体育健身方案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2,18(2):24-261.

[3]大学生余暇健身方案的构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

[4]全民健身大视野[G}.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第4篇:个人健康指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 农村 健康管理

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患病人数众多,其心脑肾并发症,特别是脑卒中,致残及致死甚高,危害甚大。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35岁以后增高速度较快[1]。在农村开展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是目前高血压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结合管理方法和工作经验,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指导,跟踪随访,有效控制了血压、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资料与方法

2010~2011年通过日常门诊、健康体检和入户摸底调查,对辖区12个行政村的3840户15376名农村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共纳入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841例,占辖区>35岁人数的9.7%,其中男323例,女518例,年龄35~78岁。均为各级医疗机构依据高血压诊断标准确诊病例,平时有血压增高、头痛、头晕、心悸、乏力、四肢麻木等症状体征。

方法:由包村医生和责任医生负责,对纳入健康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每年≥4次的跟踪随访。主要服务内容:

健康评估:一般检查、行为调查、用药情况、心电图等。

健康教育:①高血压的基础防治知识,其发病原因、诊断治疗措施、诱发原因、预防等知识,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认知能力,取得积极配合,有利治疗。②行为教育:告知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合理生活习惯对血压影响,如盐、烟、酒、脂、体重、性格情绪等对血压的不良影响。合理膳食,限制体重,适当运动,避免劳累对血压的益处。教育患者及其家属定期监测血压,教会他们测血压的方法及血压的正常范围值等。

健康干预指导:根据随访结果调整治疗方案。①生活方式指导:戒烟,限酒,控盐,低脂,限制体重,合理膳食,适当运动,避免劳累,稳定情绪。②药物治疗指导: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对不同患者选择不同治疗方案,根据年龄、基础合并疾病、往常服用药物的依存性等有针对性的调整方案,提高疗效。注意利尿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等5类降压药的选择搭配合理使用,尽力选择有效、长效、经济的药物,防止忘服,减轻经济负担。③指导患者按医嘱正规服药:不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指导服药时间,据血压变化调整用药的品种和剂量。即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也应与医生保持联系,不能擅自停药,避免停药后血压突然升高,加重靶器官损害,甚至出现高血压急症。④准确识别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如利尿剂双克的低钾、高尿酸血症。钙离子拮抗剂的面部潮红、心跳加快、下肢水肿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β受体阻滞剂的心动过缓、乏力、四肢发冷[2]。

预约随访:监测上次健康指导后效果,预约下次随访时间,不适随诊,

结 果

纳入健康管理的841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理想。血压稳定控制在140/90mmHg805例(95.7%),血压控制有波动但未引发高血压急症28例(3.3%),发生脑血管意外转上级医院,治疗稳定后康复治疗8例(0.95%)。

讨 论

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很多,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000多万人。1998年,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2位,在农村居首位。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约500万~600万,其中>75%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同时,血压升高还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如:会增加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患病率高,并发症多,危害大,防控过程漫长,耗费精力和资金大。一旦确诊就应长期规律不间断服药和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等综合治疗。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卫生服务机构的网底作用,系统的开展健康管理就能有效防控高血压,是高血压三级预防中的关键环节。农村居民高血压健康管理的几个要点:①健康教育:通过日常门诊、入户、黑板报、讲座、宣传资料等方式,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宣传透彻,提高知晓率,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树立战胜疾病信心。②健康干预指导:干预指导不合理生活方式,定期测血压,有条件的自测血压,掌握测血压的方法,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让患者及家属自觉或监督指导方案的实施。③跟踪随访:每年≥4次,记录目前健康状况,调整治疗方案,监测上次指导后

效果。通过健康管理使高血压患者达到一、二级预防,造成严重并发症的得到康复指导。有效降低和减少高血压的发生和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因此,系统有效的健康管理是高血压防控的最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第5篇:个人健康指导方案范文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体检医疗质量,确保体检质量标准化,体检流程规范化、体检服务精细化,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成立健康体检医疗质量管理中心

成立由院长任主任,其他院领导及医务部、护理部、基层医疗服务部、健康管理中心、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为成员的医院健康体检医疗质量管理中心。

二、体检质量管理要求

1、临床体检质量: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查体,保证体检的科学性、严谨性,避免遗漏、误诊;坚持三查(检前、检中、检后)、五核对(姓名、性别、年龄、单位、检查项目),防止差错发生;检查结论规范,描述准确;重大阳性结论24小时内告知客户。

2、医技报告质量:操作规范;报告准确;数据采集、录入无误,无遗漏、误诊。

3、体检报告质量:录入及时、核对准确,描述规范、无漏项,有健康建议、有签名及公章,体检报告制作整洁、装订整齐、无错漏页,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体检报告。

三、体检质量管理措施

1、医务部牵头每季度召开一次体检质量分析会,对体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要阳性检查结果、服务投诉以及差错进行讨论。

2、根据需求,医务部派出高年资专家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宣教及体检答疑(专家回访劳务费,100元/次/人)。

3、开设健康管理中心专家门诊,提供健康指导及咨询。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4:30—17:30,医务部负责安排一名中级以上职称医师到体检中心坐诊。

第6篇:个人健康指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异位妊娠;电话回访;健康管理 异位妊娠,指受精卵种植并发育在子宫体腔以外的妊娠[1]。妊娠物破裂后,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严重影响育龄女性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患病后再生育能力下降,增加了家庭的心理及经济负担。健康管理, 是对个体和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2]。经研究发现,对有生育需求的初诊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健康管理,能有效控制重复异位妊娠健康危险因素,明显降低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妇科住院的有生育需求的初诊异位妊娠患者50例,年龄18~30岁,平均年龄25.64岁,其中未婚8例,已婚42例,排除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观察的患者和不愿配合临床观察,中途退出的患者。

1.2方法

1.2.1 建立健康管理小组。在患者入院时,向患者发放入院宣教单,介绍病区环境,介绍管床医生和责任护士,便于患者及家属与小组成员的联系。由管床医生和责任护士组成健康管理小组,共同参与健康教育[3]。

1.2.2建立异位妊娠患者疾病档案 在患者入院明确诊断后,为其建立个人疾病管理档案。档案内容:①个人一般情况(姓名、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婚姻状况、生育史、目前健康状况和疾病家族史、生活方式(个人卫生、性生活卫生、避孕措施、流产频数等);②实验室检查:血HCG、血尿常规等;④辅助检查:B超、心电图等检查;⑤心理状态与性格特征;⑥疾病知识及知晓度;⑦再次发生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评估;⑧目前需要干预的影响健康的问题;⑨拟采取的干预方案及实施情况;⑩行为干预效果评价[4]。

1.2.3 住院期间健康教育 加强住院期间患者疾病健康教育,主管医生主要负责诊治方案和效果、手术情况、预后等方面。责任护士除负责常规性治疗护理指导如入院宣教、特殊检查、用药知识、手术前后配合及注意事项外,侧重生殖保健知识如异位妊娠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案;重复异位妊娠发病的危险因素、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案和效果;特殊检查相关知识、手术或用药知识、避孕节育知识、盆腔炎防治、性卫生保健、心理支持等。

1.2.4 随访时机及内容 随访频次:1个月内2次/月;2~3月内1次/2月;4~6月内1次/3月;7~12月内1次/6个月。随访内容:根据患者疾病管理档案,通过电话随访,分阶段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其可控制的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健康教育中,医护共享健康教育反馈信息,适时对教育内容作调整和补充。回访前详细了解患者资料,电话回访时环境要安静,选择适宜的回访时间,避免上午上班忙碌高峰期,避免饭点及休息点,可选择周末,在中午12:30~13:00,晚上19:00~19:30,适当控制每次交谈的时间,控制在15min左右,避免时间过长,引起患者反感。交谈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言表达要简洁,吐字清晰,语气要柔和、有亲和力,交谈时恰当引导患者说话,并及时回应,使患者感受到信任和放松,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合理的建议。回访期间围绕身体康复情况、孕育情况、心理状况,并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反复强调重复异位妊娠的主要病因,积极防治妇科炎症,采取一段时间较为安全的避孕措施,控制炎症后再考虑孕育,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再次异位妊娠发生的机会。

2 结果

电话回访成功50例,无法联系2例,回访成功率96%;患者本人接听电话40例,占83.33%,家属或其他人代述8例,占16.66%;回访时发现9例患者需来院复查,占18.75%,其中宫外孕复发2例,阴道炎4例,稽留流产3例,通过回访提示,均及时来院复诊治疗,均获痊愈。有23例患者确诊宫内怀孕,胎儿存活。

3讨论

3.1 对异位妊娠患者的隐私保护 电话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在病史采集时预留的两个电话号码,都是以患者的号码优先选择,回访时的对象多为患者本人,健康教育时更有针对性。因为是一对一的交流,患者更愿意敞开心扉。接听电话是免费的,增加了电话回访的成功率。

3.2 及时发现出院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 通过定期电话回访,反复强化患者的健康行为,延伸了护理服务,及时发现患者延期出现的健康问题,并使之得到有效的处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本组电话回访时发现9例患者出院后存在影响健康的问题,均给予及时指导,来院复诊后治愈。3例患者确诊宫内怀孕后,提供了相应产前指导。

3.3 提高了患者出院后对疾病复发的自我保护意识 异位妊娠的复发率高,隐蔽性强,根据出院时间的长短,文化程度的不同,适时健康指导,使其注意自我辨别,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3.4 电话回访健康教育使三方受益 医院、护士、患者三方均受益,电话回访是一种低成本,高效能的新型护理服务模式,缩短了患者寻医时间,更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解决了出院患者的后顾之忧,同时也展示了护理人员的知识、才能和人文素质,树立了自身良好的职业形象,提升了护士形象,增强了爱岗敬业的信心。 通过主动联系, 稳固了患者的来源渠道, 从而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4 结论

通过对有生育要求的初诊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健康管理,能有效降低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家庭负担,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望今后能充分发挥现代通讯设备的优势,发挥微信、QQ等通讯工具的作用,适时群组聊天,加深互患之间,患患之间的交流沟通,为更多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54.

[2] 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第1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1.

[3] 邓慧素.个性化健康教育对重复异位妊娠患者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8):84-85.

第7篇:个人健康指导方案范文

1.1对象

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住院的脑梗死、脑出血患者。经筛选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的脑梗死、脑出血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的脑卒中患者;②年龄≤75岁;③意识清楚且病情稳定,病程在6个月以内。共选入140例患者。其中男80例,女60例;年龄29~75岁,平均年龄(57.81±1.58)岁。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例患者,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方法。干预组实行社区健康管理干预,培训成立由专业护理人员所组成的健康管理团队,为脑卒中患者提供无偿的社区健康管理。在患者出院前、出院后的第1、3、6个月,通过自我评定的方式,利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比较干预前后量表得分,分析总结患者的生存质量。(1)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制定社区健康管理方案。出院前、出院后的第1、3、6个月对患者进行整体效果评价,包括饮食用药、睡眠情况、心理状态、测量血压、血糖及血脂等项目,并根据个人健康方案,针对性讲解脑卒中相关疾病指导与自我护理知识。不断建立完善个人健康档案,依据患者个体,按需给予必要的帮助。(2)制定社区健康教育规范:针对脑卒中患者制定健康教育原则,包括高血压的相关知识、糖尿病的饮食与用药规范、高血脂的饮食原则、中医情志护理等。规范内容简单易懂,不可过于复杂或专业化。让患者及其家人真正懂得如何在家中自我护理,促进疾病康复,预防脑卒中的二次发生。(3)实施定期随访:患者在住院期间由经培训的护理人员提供专业的指导与咨询。出院1周后及时电话随访,了解相关健康状况。1个月后社区上门随访,做好健康指导管理工作,并耐心解决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每季度举办1次病友会,请专家做专题讲座,讲授脑卒中的一般知识、自我防治、自我监护、自我康复等知识和技能,普及社区家庭健康护理。(4)心理情感支持:定期为患者做心理情感咨询,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减少患者因情绪异常而丧失康复的信心甚至引起抑郁的发生。鼓励患者尽量多参加社会活动,以分散注意力,减少不良情绪,提高沟通交流能力,使其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与自身价值,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组织患者交流会,请自我保健、自我护理好的患者进行经验介绍,互相交流经验体会等,增进患者与健康管理人员之间的友谊与联系。(5)康复训练指导:根据患者的自理能力,选择力所能及的生活内容进行训练。自理能力较好者,鼓励让其自己完成吃饭、穿衣、洗澡、步行等日常活动。自理能力较差者,家属协助其完成复杂的生活活动,同时应做好肢体功能相关康复训练。

1.3测量工具及评价指标

SF-36生存质量量表是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对身心健康进行综合测量,一种多目的、简明的健康调查量表。其中包括36个问题,8个维度,即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活力(VT)、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3]。量表填写采用自填法,让患者自己进行评价。对文化程度低者或肢体乏力等无法填表者辅以个人访谈。所有患者实施社区健康管理干预前1周进行干预前评定,实施干预后进行评定干预后效果,并将干预前后情况进行评估比较。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析,所有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社区健康管理干预前后SF-36得分比较,见表1、表2。从表1可知,患者出院时两组间SF-36生存质量量表中的8个维度均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具有可比性。从表2可知,两组患者经过干预6个月后SF-36中的8个维度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140例脑卒中患者干预前后SF-36生存质量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中可知,患者实施社区健康管理干预前后相比较,SF-36生存质量量表8个维度的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3.1对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影响

引起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脑卒中后可导致肢体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受限;②脑卒中后可导致言语不清,患者沟通交流与社交活动受到影响;③脑卒中后患者常伴有心理障碍,引发焦虑及抑郁情绪。针对上述的原因,我们在社区健康管理干预中采取了下列措施。首先全面评估每一位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确定健康管理方案,同时制定社区健康教育规范,为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指导,促进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减少受限程度,并提供脑卒中相关知识,预防二次复发。实施定期的随访,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一方面增加患者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使其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与自身价值,能够愿意主动参加社交活动。另一方面在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同时,可以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减轻焦虑程度,避免抑郁的发生。从表2中可以得知,脑卒中患者在干预后生存质量量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总体健康8个维度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充分说明了社区健康管理有利于改善并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3.2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8篇:个人健康指导方案范文

“中国抗癌协会、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会与上海绿谷(集团)有限公司――全国百名抗癌勇土迎接新世纪第一缕曙光”活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赞誉,鼓舞了上百万肿瘤患者的信心。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抗癌协会、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会与上海绿谷集团合作,会同全国肿瘤领域的著名专家,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巡回开展了历时5年的声势浩大的“中国抗癌万里行”大型公益活动。中国中医研究院、上海绿谷(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集邮总公司三方合作,隆重推出了我国第一张“抗癌之星”明信片,并随明信片赠送价值120万元的绿谷产品。此明信片先后在全国各地推广发行。由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会、中国中医研究院、上海绿谷集团联合发起并举办的“中国癌症康复阳光工程”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标志着让更多肿瘤患者感受社会关爱,接受科学抗肿瘤理念的庞大工程进入实施阶段。

“绿谷之家”――让生命之树常青,享受生命阳光!“绿谷之家”――一个由专业人员组成,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抗肿瘤方案的爱心团体;绿谷集团8年来与众多肿瘤患者共风雨所得的经验积累;一个以“为肿瘤患者提供正确的抗肿方案”为使命的服务组织于2004年3月7日在深圳成立。

它秉承绿谷集团一贯的真诚与爱心,将科学与实践相结合,从患者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出发,为他们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设立专家咨询电话,随时解答疑问;开办肿瘤康复辅导班,普及抗肿瘤知识,免费进行康复指导;举办大型义诊、义务咨询、同病种交流等活动,积极帮助解决康复方面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为患者建立一份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进行个性化的治疗及康复指导;定期享受“绿谷之家”专家的电话回访和上门回访,接受更为专业、个性化的医疗服务,特别关注患者的康复;定期寄送“绿谷之家”会员刊物《绿谷之家会员专刊》及最新抗肿瘤资讯,让患者接受更多有关肿瘤治疗及康复保健常识;购药优惠;举办迎春晚会,为患者新年祈福,让患者充满人生的希望。对肿瘤患者来说,这些人性化的关心是他们康复的必要条件。正是由于绿谷人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科学的指导,使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都把绿谷当成自己的家。

由纯粹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绿谷的“社会医院”把定期的“病人到医院看医生”变成了定期的“医生到病人家中看病人”,或只要一个电话要求回访,即能满足病人的要求。

在8年多的实践中,绿谷“社会医院”创造了为院外肿瘤病人服务的全新纪录:接受并处理了100多万余次的咨询电话,电话回访100多人次;为咨询病人提供了100多万份防癌科普知识材料,现场解答了100多万名肿瘤患者的提问。

第9篇:个人健康指导方案范文

我市共设置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个站,分布在秦都、渭城区,兴平市共14个街道办,覆盖人口78.27万。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卫生厅的精心指导下,在市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先后完成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设备配置和人员转岗培训,全面开展了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医疗,为广大居民提供了健康服务。现已建立了适应广大居民健康服务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连续3年我市被省卫生厅表彰为“城市社区卫生先进单位”。

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建立家庭医生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它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主要内容,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工作职责、服务范围等更加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更趋科学,惠民便民,最终逐步实现“户户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真正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我市2012年6月出台了《咸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服务实施方案》,通过广泛宣传,充分告知,突出重点,自愿签约,循序渐进的模式受到了广大居民的欢迎和社会各届的关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认真调研,制订方案

“十一五”期间,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绝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先后完成了房屋标准化建设、设备配置和人员转岗培训。为了进一步提升为居民服务水平,我们组织秦、渭两区和兴平市卫生局,立足现有良好条件,进行多次调研,力求在全科医生团队服务的基础上转变服务模式,开展家庭签约式服务,让医生进家庭,让居民得实惠。为此,我市制订出台了《咸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服务实施方案》(咸政卫发[2012]193号),方案从工作目标、工作原则、服务内容与要求、监督考核、保障措施等方面予以规范。同时,印发了致居民一封信、协议书、家庭医生服务内容、工作制度、人员职责等。

二、借鉴经验,不断总结

尽管方案相同,但服务方式有异。经过两月试运行,发现同在一个区,不同机构采取不同服务方式,签约协议五花八门。为了少走弯路,加快工作步伐,我们针对目前现状,向局领导建议,将组织“两区一市”卫生局主管局长、科长及部分中心主任到安徽合肥参观学习。大家受益匪浅,信心倍增。考察回来后,我们再次召开主管局长、科长及中心主任座谈会,展示各区(市)资料,明确以区(市)为单位,在资料相对统一的前提下,突出各单位特色。随之,秦都、渭城、兴平卫生局及时着手,统一印制相关资料,全面推开工作。

三、广泛宣传,充分告知

要想让居民认可并积极配合工作,就必须让居民充分了解这项工作并从中获得实惠才行。我们始终坚持遵循居民意愿原则,通过充分告知,达到自愿签约。市(区)卫生局和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利用板报、专刊宣传,向就诊患者或上街发放宣传资料。秦都区卫生局去年9月,在沈家小区组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启动仪式,局长亲自动员,主管区长参加会议,《今日咸阳》、《咸阳日报》分别进行报道。各区(市)通过广泛宣传,使居民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地点、联系方式,服务内容和家庭医生服务概念。在坚持居民自愿的前提下签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书》,开展家庭医生服务。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影响亦随之扩大,去年11月,市电视台先后对渭城区民生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秦都区人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市卫生局进行了专题采访。今年,1月6日卫生厅组织一行4人对我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行调研,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四、规范服务,取信于民

家庭医生服务主要有四类免费服务以及选择个性化服务、约定服务等内容,保障居民健康。免费服务项目包括:一是“健康状况早了解”。提供个人健康评估及规划,根据居民个人健康信息,每年进行1次健康状况评估,并据此制订个性化的健康规划,使居民不仅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同时知道如何自我预防。二是“健康信息早知道”。提供健康“点对点”管理服务,及时将健教材料发放到签约家庭,将健康大课堂和健康教育讲座等健康活动信息和季节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告知签约家庭,每年均不少于2份。三是“分类服务我主动”。提供主动健康咨询和分类指导服务,根据居民不同健康状况和需求,以慢性病患者为首要服务对象,每年不少于4次。四是“贴心服务我上门”。针对空巢或行动不便并有需求的老年人及时提供上门健康咨询和指导。选择个性化服务项目包括:按需求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开展门诊预约服务,签约居民首诊和双向转诊服务;对残疾人制定康复计划,指导和督促康复训练;对空巢和行动不便的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家庭成员进行个性化中医体质辨识,开展个性化中医养生保健;提供家庭健康心理咨询和健康支持。约定服务项目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辖区签约居民有特需服务可通过双方约定提供有偿服务,家庭医生与居民约定有偿服务项目、时间、内容和服务收费。

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服务更为便民。建立家庭医生分片包户制,实施上门服务巡诊制。建立与居民的信息交流平台,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电话诊疗等方式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同时,要根据辖区居民实际户数,一个服务团队一般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卫人员组成,原则上每个团队负责300户最多不超过500户。居民自愿自由选择团队并签约,一个签约周期原则上不少于一年,期满后如需解约需告知服务团队并签字确认,不提出解约视为自动续签。要做到设置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公示牌或宣传栏,标明团队人员姓名、联系电话、投诉电话。宣传海报张贴至楼门院门,家庭医生服务联系卡发放至每一户家庭。做到公示牌深入社区、联系卡深入家庭,家庭医生服务深入人心。要做到统一着装,家庭医生在开展入户服务时,必须统一着装并佩戴胸牌。携带相关物品,在指定服务区域内开展工作。要做到规范转诊,如遇有疑难,危重症或受社区诊疗条件限制,超出收治范围的病例,必须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并履行转诊手续。要做到文明服务,在家庭巡诊、出诊过程中,要发扬团队协作精神,至少两人开展上门服务,注意沟通技巧,文明礼貌用语,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医患沟通制”,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五、全面覆盖,重点突出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际服务能力,以辖区的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慢性病患者为工作重点,优先覆盖,优先签约,优先服务。为了加快工作进度,我们不定期督查,实行月报,掌握工作进度。截至2013年2月底,全市已建立家庭医生团队192个,签约家庭8477个,人数22967人,签约家庭重点人群7774个,2013年我市将对重点人群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