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信息时代的看法范文

对信息时代的看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信息时代的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信息时代的看法

第1篇:对信息时代的看法范文

21世界的教育将是一个从观念、思想到方法、行动都不同于20世纪的全新教育,这个全新的教育将以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为手段而实现。信息时代的全新特征以及支撑于背后的全新观念与思想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教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为教育的腾飞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

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而社会不能脱离时代而存在,因而深入地了解时代特征并树立正确的时代观念是实现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只有观念先行才会产生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目前整个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大量信息以最快捷的方式广泛传播,由此导致各种不连续、不可测、波动性和跳跃性的事件随时随地都在发生,这就是与工业文明迥异的信息时代的特征。如果我们的教育观念仍处在工业文明时代,以培养适应大工业生产中各种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为目的,教学活动表现为以学校为主场所、以教师传授为主要形式,通过特定教师对特定学生的教学使学生接受既定不变的简介知识的过程,那么这种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必然是程式化的:有相同专业背景,有相似的技能,而个人的兴趣、爱好却在程式化的教育模式中淹没了。显然,这种在工业文明中产生的教育观念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必然引起一场变革。

教育观念变革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育者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单纯是手段的更新,更主要的是由认识时代特征而产生的观念上的认可。事实说明,教育者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这是教育观念变革的第一步。二是教育指导思想的变革。传统教育思想包括对教育要素、教育结构、教育模式的看法开始退出历史舞台,反映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正在形成。信息时代由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带来的信息交流,要求每个人都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在大量信息之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加以利用的能力,实质上是一个如何学习的问题。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培养人才的实施教育显然无法承担这种重任,因而时代对人才提出新要求的结果必然会引发传统教育观念的变革,即向素质教育转变。

教育观念的变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所在,它必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教育在较短的时期内发生彻底的变化,甚至可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这种赶超成为可能。在指导思想和原则层次上,信息技术将使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将使传统小规模的教育扩大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形成蔚为壮观的大教育形式。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都有必要学习新兴的信息技术,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为新世纪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2篇:对信息时代的看法范文

一.吃透新课程标准,确定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目标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外阅读是最经常的,最需要的语文课外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的阅读量有这样的规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这就是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目标。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效凭借信息时代的多样化信息呈现方式――图音影像等,使学生养成扎实的阅读习惯,早日达成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

二.利用电子信息平台,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是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基本保证。信息时代里的电子阅读平台已成为现实,例如,起点、新浪读书频道等。海量的电子图书资源,让你免费欣赏品读,电子图书及音像图书资源的立体化呈现方式是传统书籍望尘莫及的,构建出更绿色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1.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积极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争取家长支持,确保配置电脑,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提倡亲子阅读,这对保持学生的持续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2.营造良好的校内读书氛围。教室内布置读书角。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或分享电子阅读平台信息, 提高读物利用率和广泛性。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营造出浓浓的书香氛围,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多彩的图书信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之乐读

信息时代里,很多图书都制作成Flas或视频,各种多媒体为载体的图书数不胜数,声像极大丰富了图书内涵,深化了图书主题,更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之乐读。

例如,小羊喝水的故事,小学生最爱听有趣动人的故事。声情并茂、娓娓讲来,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MP3格式的广播故事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如果适时再播放声像并茂的flas或视频,从听觉转化成各种感观协调合作,在头脑勾画出更立体丰富的故事画面。从而使学生的被动读变为“乐读”、主动读,当读书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时,潜移默化间课外阅读能力就逐渐养成了。

四.传授学生课外阅读的各种方法,使之会读

1、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使学生具有明确的阅读目标。积累性阅读。指导学生摘录文章中的好词佳句,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在以后的习作中会应用所积累的知识及素材。理解性阅读。虽然小学阶段开设了自然、社会等课程向学生介绍一些社会、科学知识,但仅在课堂中学习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应在课外阅读中指导学生阅读知识性和科学性较强的书籍,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消遣性阅读。这种阅读主要是作为一种休息方式,调节精神生活。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2、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观后感。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文章中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每看完一本图书后,还要让学生写观后感,交流心得,并向周围的同学介绍图书,分享图书,从而再一步回顾图书主题,深化图书信息。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查询这本图书的相关观后感以及专家的评论,与自己的读书体验融合,增强感性画面,加深理性理解。

3、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读书活动。为了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巩固课外阅读的成果,教师应组织一些课外阅读活动。如,读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朗诵比赛、故事会、办手抄报等,让学生学以致用。尤其,可以利用信息平台,如论坛、留言薄等,可以开展实时在线读书交流活动,即时性信息互通给学生更多的参与空间和思维拓展训练,为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扎实有效的土壤。

第3篇:对信息时代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 信息时代; 组织沟通; 有效沟通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4. 049

[中图分类号] C93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4- 0081- 02

1 概 述

信息技术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技术工具和共享流平台,导致沟通日益信息化、全球化,引起沟通从内容到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1.1 信息时代沟通的典型特征

信息传播媒体主要是个人电脑、丰富的联机数据库和可视化交互设备等现代化通讯工具。凭借这些先进的传播媒体,在沟通的过程中可以远距离获取所需信息,并进行数据实时处理。便捷、信息量大、速度快、范围广,是信息时代的主要表现,显示出一系列全新的特征[1]:

(1) 开放性和共享性:互联网为沟通过程中信息的充分共享创造了便利的条件,提供了新的交流方式,人们只要打开网络,就可以获得和行政信息, 可以摆脱封闭的传统媒体的束缚,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信息的开放与共享是网络环境下沟通的最本质特征。

(2) 沟通媒介更多,互动性更强:电子邮件、视频会议、微薄、微信、QQ等媒介大大方便了信息的流通,以互联网为媒体的沟通突破了传统媒体沟通的单向性模式,实现双向的互动式沟通。

(3) 信息量巨大:因特网使得信息的采集、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空前的水平,实现了全球的信息共享与交互。与之俱来的“副作用”是:信息的爆炸增长使人无所适从,从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迅速而准确地获取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变得非常困难。

(4) 语言和文化差异:现代通信和传播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克服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障碍,将世界更进一步地联结为一体。同时同一组织中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人员的沟通日益频繁,沟通的难度也在显著增加。

1.2 拟研究的问题

针对信息时代沟通的特征,研究沟通的新变化,并提出提高组织沟通有效性的方法和措施就是本文要研究的中心课题。

2 信息时代组织沟通的新变化、新问题

2.1 新的沟通陷阱

信息技术给编码、沟通渠道、解码提供更多的方法和途径;但也形成了更多的沟通陷阱。编码时未能将全部必须信息进行编码,如信息发送者的姿态、示范、停顿、语气等;传输阶段时渠道增多,导致接收者就同一事件接受到不同渠道的多种“声音”,浪费了宝贵的精力去辨别,甚至无从辨别;信息量的爆炸增长给接收者解码信息构成了新的障碍。

2.2 全球化环境下文化和语言差异

全球化导致不同国家人们的商业交往更加频繁,如果沟通发生在来自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沟通故障就会经常发生。跨文化传播带来的问题主要是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所产生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焦虑与适应、理解与误读、塑形与抵抗等,这些问题关涉到日常生活层面跨文化沟通的智慧与技巧[2]。

2.3 电子媒介作为一种重要的沟通渠道

管理者不仅用计算机收集、分发定量的数据,而且通过电子邮件和他人“谈话”。在决策时可以共享文件、交流观点和共同合作。可以远程召开电话会议、视频会议。

电子沟通的优点有:更多的信息共享;更快的信息传递速度和效率;更少的旅行、复印和说话时间,且成本低廉。它的缺点是难以解决那些需要面对面交流的复杂问题;不能采集沟通人员思考或发出的微妙的、非语言的线索。

2.4 虚拟办公室

很多小企业家在互联网上做生意;与此同时,许多大公司也在大量削减办公空间,并向员工提供功能强大的个人电脑、通讯软件、语言信箱和其他沟通渠道,以便他们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工作。基于管理应该侧重于人们做什么而不是在哪里做这样一个哲学,虚拟办公室成为信息时代的流行。

短期来看虚拟办公室效益显著,更少的办公支出、更有弹性的工作安排。但长远来看,组织可能面临失去太多“人文关怀”因为缺少只有两个人真正在一起时才会发生的真诚接触;一些人不分昼夜地工作,深更半夜发传真、电子邮件和声音邮件,而别人又不得不接收;直接监督和指导的缺失难以有效保证工作的质量。

2.5 信息过载与有效信息不足

电子媒介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沟通的主要手段,很难想象没有它们工作会变成什么样子;但人们也被迅猛增加的信息量所压倒,与此同时,人们开展工作却出现有效信息不足的情况。面对信息过载,关键是如何把重要的信息从大量的常规信息中挑选出来,明确你的目标,把时间优先安排在关乎目标实现的最重要的事情上去。

3 提高组织沟通有效性的方法和措施

根据信息时代沟通的特征、新的变化及出现的新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提高组织沟通的有效性。

3.1 管理、监督信息流通

(1) 建立专门管理沟通的岗位或部门。对沟通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对信息沟通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提出进一步改进沟通效果的对策建议等。通过设立专门的岗位或部门来管理沟通,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沟通不到位、缺位和沟通事务落不到实处的不良现象[3]。

(2) 坚决推行信息标准化制度。在组织内外推行信息标准化,以规定的独特格式编码来实现信息的传递,这样可以减少在信息的编码和解码过程中出现的主观性偏差,也可以降低组织成员在查阅信息时的机会成本,相关组织也易于从信息中辨认和识别。

(3) 建立信息沟通的快速反馈机制。通过快速反馈机制,实现双向沟通,能使整个沟通过程成为一个闭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间传递,即使出现了问题也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因反馈不及时而给信息沟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样信息接受者不但能确认信息被正确理解、接受,还能促进更多的相互沟通。

3.2 按信息重要性、沟通难度将沟通的信息分级管理

信息分级,就是按重要性、沟通难度对信息分等级、分类别地进行过滤的方法,它预先按照一定的分级标准对要沟通的信息进行分级,为选择沟通渠道和沟通过程提供依据。分级一般由发送者根据分级标准自我分级,特殊情况下由第三方来分级。

信息分级是解决沟通问题的优选方法,对过滤无关信息、净化沟通环境将产生较大影响,并可以降低沟通管理成本,简化沟通流程。

3.3 选择恰当的沟通渠道

(1) 媒介传递信息的数量称为媒介丰富度,媒介传递给接收者的信息和线索越多,它就越“丰富”。最丰富的媒体更人性化而不是技术化,提供更快的反馈,允许大量的描述性语言,并传递不同类型的线索。面对面沟通就是最丰富的媒体,电话的媒介丰富度低于面对面沟通,电子邮件次之,备忘录最差。

(2) 根据沟通的信息分级情况合理选择沟通渠道。一般来说,应通过丰富度高的媒介发送难以理解和非日常的信息,通过备忘录这样低丰富度的媒介发送简单和日常的信息。通过多种媒介发送那些你认为重要而且希望人们注意和理解的信息,还应考虑组织中接收者所偏好的媒介、沟通风格和成本等因素。

3.4 提高信息化和全球化环境下的沟通技巧[4]

(1) 把握管理沟通“七要素”:把握目标、分析信息源、组织信息、了解服务听众、分析沟通背景(环境)、优选媒介(渠道)、重视反馈。

(2) 打牢管理沟通的基础:① “善听”,为了使倾听有效,管理者应该有意识地克服倾听障碍。② “能说”,提升面谈水平,要制订面谈计划、确立面谈目的、追求信息共享、安排面谈结构和环境,以增进关系。③ “巧读”,信息时代对传统的阅读方式提出了挑战,面对日渐繁多的信息,我们却没有足够的时间细读我们想接收的每一件事物。因此,要善于略读。略读则跳过某些阅读者完全了解的段落,从而有效利用时间。要主动阅读,越主动地阅读,效果就越好。④ “擅写”,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发挥纸张、传真、电子邮件、电子会议系统的不同作用。二要按受众导向的文字组织原则进行并根据受众特点来组织文字信息。三要提升笔头沟通的语言组织技能。把握笔头沟通的语言逻辑的最高层次、中间层次、基础层次,善于运用演绎、归纳等推理方式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四要重视笔头沟通的写作全过程,包括收集材料、组织观点、提供材料、起草文稿和修改文稿。五要把握写作特点,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言简意赅,并使读者乐在其中;明确写作目的,按不同受众选好风格、渠道偏好及不同的沟通方式;把握好写作的换位思考。

(3) 管理沟通的换位思考:为了优化管理沟通,发展管理沟通的换位思考,有效引进中医的望、闻、问、切,善于从医生对病人的探询、沟通诊断的角度以对受众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了解,深入地、全面地通过对受众的调查、研究、分析,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促进管理沟通更臻完善,是十分有益的。

3.5 建立扁平化组织

沟通所经过的管理层次越少,信息的丢失和失真就越少;扁平化组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由于过滤导致失真的问题较少。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增加了管理者的管理幅度,使得减少管理层次更容易实现。

3.6 管理非正式沟通

组织内的沟通按正式程度来划分,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官方的、组织规定的信息传递过程;非正式沟通是非官方的,如闲谈、抱怨等。基于非正式交流的社会性网络称为“交际藤”;它一方面帮助员工理解组织,使未经正式系统说明清楚的信息得以准确传递;另一方面它也会造成毫无关系的流言、错误的谣言漫延而损害组织利益。管理“交际藤”可有已下3个方法。

(1) 事先防范“谣言”:就重要而又未作说明的事情进行解释;通过提供事实来消除不确定性;建立公开的沟通渠道和长期的信任关系。

(2) 事中调查:发现一个可能失控或对组织有害的传闻,去找相关的主要人物来弄清事实,并询问看法。

(3) 事后处理:一旦谣言产生就要对其进行“中和”。具有来讲,谣言很荒谬就不予理睬;公开评论、并肯定其中正确的部分;有事实依据就否定谣言;保证与该问题相关沟通的一致性;寻找一个具有合适位置和相关知识的发言人。

3.7 构建无边界组织

边界,不是物理上的就是心理上的,存在于不同的组织层次、部门以及组织与外界利益相关者之间。理想的无边界组织就是没有信息传递障碍的组织,它能使观点、信息、决策和行动转向最需要的地方。

构建无边界组织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营造超越边界的对话机制,将人们之间的障碍弱化为可以穿透的薄膜。来自不同部门的人需要学会“如何交谈”、“如何走动”,在整个过程中“对话”至关重要。

4 总 结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方便了信息的传递,但也给组织沟通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先分析了信息时代组织沟通的典型特征,接着研究了信息时代组织沟通的新变化、新问题,最后在前两步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提高组织沟通有效性的方法和措施。并对信息过载、虚拟办公室、“交际藤”、无边界组织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主要参考文献

[1] 覃宪儒. 信息网络化环境下的行政沟通[J]. 广西社会科学,2005(7).

[2] 佘文斌. 交流的无奈:跨文化网络传播的现实困境[J]. 国际新闻界加,2009(10).

第4篇:对信息时代的看法范文

1.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评估了人对某种信息的认知程度的高低,这种认知水平将直接影响人对信息的优劣程度的判断,呈现出人主观上对信息的看法和理解。人对信息的认知往往基于三个基本方面,首先是信息对于自身的作用,其次是自身需要何种信息,最后是面对可能对自身有用的信息时,能否意识到这种情况。随着人的认知水平的提升,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意识到某信息的重要程度,对信息的价值有极高的敏感程度,并且保持了对形形信息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较强的洞察能力。

1.2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在人挖掘到对自身有用的信息之后,对信息的加工和转化的能力,信息能力能够使人的知识不断扩展和延伸,是与终身学习的理念相一致的,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里最为关键的一环,一旦一个人具备了较强的信息能力,就能依靠信息能力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积累,为后续发展提供基础。研究人员通常将信息能力分为三个不同阶段:首先是接受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如何高效利用各类检索工具,在短时间内获取对自身有益的信息;其次是信息加工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分清主次,把握主要矛盾,对获取的信息进行二次筛选和归纳,使信息更加井井有条,便于使用者参考和借鉴;最后是信息转化能力,这种能力对信息获取者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具有较强的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够提炼出信息的关键点,并依此不附加主观看法地整合信息,使其转化为自身的观点,这是一种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

1.3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对信息获取者起到约束作用,因为如今信息时代获取信息较以往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会出现更多隐患。如果信息使用者信息道德缺失,就会对信息的传递过程造成毁灭性的损坏。一旦信息使用者不具备应有的信息道德,信息活动将会变得极其紊乱,信息在信息源头、信息传播路径和信息使用者之间的良好传递过程依靠信息道德来维持,信息道德是信息时代人们必须具备的道德修养,人自身的信息行为将受信息道德的影响,人人都应该为保护知识产权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

2.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浅析

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的不断更新、传播途径的不断优化都使大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然而信息时代来之匆匆,大学生信息素质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只有对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对症下药,提升大学生利用信息的能力,为祖国的建设提供便利。

2.1信息意识浅薄

信息已经被我国确立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与其有同样重要意义的是能源和人才。如今信息的来源十分广泛: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等。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经济价值,不少企事业单位加强对情报系统的建设,该系统将服务于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工作,工作内容包括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理解转化信息。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信息意识相对浅薄,对信息的理解停留在较低的层次,这种对信息的认知力不足的情况将会导致学生缺乏对有用信息的敏感程度,没有准备的人往往无法抓住机遇,这些机遇往往稍纵即逝,因而大学生很难在风华正茂的年华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白白浪费不少提升自我的机会。

2.2信息能力低下

大学生在校期间信息能力的锻炼机会较少,开设文献检索课程的学校不多,就算开设也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学生几乎不会得到科研机会,因此查询文献的频率也很低。这都导致大学生的信息能力低下,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会手足无措。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专门学习过如何运用馆藏获取对自身有用的信息资源,对检索工具的运用比较生疏,这都是获取信息阶段出现的问题,在后续的二次筛选、归纳和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加棘手的麻烦。学校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的入馆教育远远无法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较强的信息能力,入馆教育效果往往较差。

2.3信息道德有待提高

信息时代的发展带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局势日新月异,信息的传播对经济的影响十分深远。大学生利用如今互联网之便,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然而网络具有开放性极强的特点,网名如果信息道德修养不高,可能会使信息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如今不少高校的大学生借助网络违法盗窃他人隐私资料,或者私自占用学校机房,影响他人使用。因此信息道德的提高势在必行。

3.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构建方略

从上述的分析不难发现,我国大学生的信息素质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为解决这种现状,必须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否则该问题无法得到根治。笔者在下文对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信息素质进行详细阐述。

3.1营造良好信息环境,打造信息化校园

为了使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得到提升,应当从高校自身做出适当的调整,其中一种比较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高校园信息化水平。要坚持将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作为教育计划的重要部分,不断完善发展状况,高校领导层应当对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足够重视和关心,为信息素质的提高制定合理、科学的政策,为信息教育的稳固实施提供保障。高校自身要逐渐规范自身的教学活动,对信息素质的培养要进行适当的考核工作,有必要时要展开专项培训工作,使校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校园,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会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信息素质。只要校园的信息化程度优先于大学生,学生将会自发地提升自身的信息素质。环境对于人的行为有潜移默化的激发作用和指引作用,良好的信息环境能够激发学生提升信息能力的激情,加速信息意识的培养。高校应当积极开展课下的校园信息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信息时代的魅力,在轻松的环境下运用课堂上学得的信息化技术,掌握科学的信息技巧。高校有关部门还可以加大信息素质教育的力度,为大学生开展针对性强的信息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各项信息素质得以提升。

3.2深化文献检索课改革,使学生掌握检索技能

文献检索课是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课程,它的存在与信息化时代相适应,文献检索课的开设为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良好契机,学生和学校都应当重视文献检索课,并不断对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进行改革,使其与时俱进,将最权威、最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具备深厚的文献检索能力。传统的文献检索课与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不匹配,信息内容、传播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期的文献检索课应当从利用传统的手工检索工具中跳出来,利用更加高效的现代信息检索,这是一个拥有多载体,面向更加强大的搜索引擎的检索方式。必须加快文献检索课的改革步伐,坚决对陈旧的方式方法进行彻底的革命,真正理解当今信息传播的理念,对检索工具进行充分的对比,挑选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工具,加强对检索原理的思考,从而真正掌握高效的检索技巧。在课堂之下,要鼓励学生多进行文献检索的实践活动。教学方式上也应当进行适当的更新,学生应当将以往撰写的文献检索实习报告转变为学术论文,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接触检索工具,提升学生自身的科研能力,综合地提高学生的各项信息素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在撰写文献检索学习论文时学生将会面临新时期信息检索的诸多问题,这将是对学生处理信息问题能力的一次锻炼。科研活动中学生不仅仅是对某个专业领域有了更深入更专业的理解,同时也是对自身的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参与科研活动本质上是将理论知识用于时间,使学生学会运用掌握的信息手段面对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高校的导师应当积极支持信息素质教育工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科研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的洞察能力得到锻炼,学生将在该过程中拥有更加敏锐的信息意识,接受信息、反馈信息的效率得到提升,最终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3.3加快网络化教学的推广,用新教学模式适应新时代

如今的信息时代对高校的教学形式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信息技术的独特条件,教学形式在网络运行环境下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加快信息素质教育的网络化教学的进程,优化培养信息化人才的途径。近年来,不少高校拥有了自己的文献检索课程网络课件,这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是相适应的,现在正处于网络化教学的萌芽时期,各项信息化技术正在逐步走向成熟,此时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对文献检索课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并不断丰富如今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的文献检索课程网络课件,为其开发更加适应时代潮流的媒体课件,添加适当的影音文件,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口味。优化教学视频、课件的共享性,逐步实现学生在线观看、下载观看和一边下载一边观看三种形式的统一,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在学生完成某个学时的网络课程学习之后,应当有相应的作业环节,这样可以方便地借助网络对学生进行考核,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使大学生信息素质得到较大的提升。

3.4优化教学团队,提升教师自身信息素质

为了使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得到提升,可以从教育的源头进行优化,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的检索方法也大多从教师口中得来,因此为了加速校园信息化的发展和提高学生信息素质,应当对文献检索教学团队的信息素质进行提示。对于新上岗的教师应当多开展教学观摩活动,旁听拥有深厚教学经历的教师的课堂,从中提炼出优秀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同时具有资深教学经验的教师也应当积极主动地旁听新上岗教师的课堂,为其教学提供建设性的建议。高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国内外拥有丰富信息检索经验的专家进行小型的培训班,利用假期的时间对文献检索教师进行专项的培训,使其教学理念得到完善,获取先进、科学的教学技巧,使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得到提升,专业素质得到发展。高校还应当积极开展学术研讨会,开展定期的学术研讨会可以使信息化精神得到体现,教师能够通过学术研讨会对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行评估,并适当做出改进,不断完善高校的信息化教学过程。最后还应当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让更多教师参与网络上的交流论坛,在业余时间也能进行信息化教学的交流。

3.5加速教师教学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文献检索课堂上,教师一直充当中心讲授者的地位,这样就使得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缺乏充足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教学角色的改变势在必行,必须改变以往注重知识传输的观念,坚持以大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角色,教师应当充当教学指导者的地位,使教学课堂上形成更利于学生发展的民主型师生关系,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自由地提升自身信息素质,使创新能力也得到提升。

4.小结

第5篇:对信息时代的看法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depth development of digital,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the training of traditional library management and personnel have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How to enhance their own professional service, we need to reconsider the role of librarians as an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has for the time the new service model. Therefore, in the education problem of the digital library, it is very important. Many countries have carried out education of digital librarians, though different, but similar issu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of Library under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he, on how to enhance their own professional services offer a few view.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专业服务;专业素质

Key words: digital libraries;professional services;professional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328-02

――――――――――――

作者简介:勉琳娜(1972-),女,宁夏银川人,馆员,宁夏图书馆馆办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

0 引言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创新,现代化的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管理模式,但是同时对管理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为如何更好的建设图书馆以满足读者的需求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1 信息时代下,数字图书馆的特征及对图书馆员提出的素质要求

1.1 多学科尺度在数字图书馆员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现代化的数字环境中,数字图书馆业务具有跨学科以及多学科的特点。跨学科的第一个最主要的要求就是与计算机知识相关,而我们所说的技术知识除了简单的软件使用技能外还涉及熟悉以及掌握程度的高低。因此,熟悉图书馆的技术背景以及信息科学教育与图书馆教育之间的平衡问题是当前必须面对的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专业文献一直强调专业人员要具有双重背景,这种要求就会带来以下两种结果:第一,熟悉图书馆员成为优秀的技术人员并且能够保证信息系统正确运行,但是专业水平会有所下降;第二,如果任用一个具有领导才能并且又具有丰富技术知识的高水平专业人员将会对改善已有服务和创造新服务带来更多的机会。但是同时应当指出,我们在加强技术方面的同时还要丰富新型专业人员的概念性知识以及技术知识。

1.2 信息时代图书馆的特征 在现代化的信息时代,图书馆不仅仅是信息仓库更是人们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对于人们的生活以及学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未来图书馆的地位将会越来越凸显,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第一,图书馆建筑无形化;第二,文献资源电子化、网络化、虚拟化以及数字化;第三,信息传递网络化和远程化;第四,图书馆以及资源的管理计算机化;第五,图书馆管理员素质“信息化”;第六,读者服务全球化。

1.3 信息时代对图书馆员提出的素质要求 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类正在步入信息化时代,这也会从根本上转变图书馆的工作方式以及服务的形式,而这些转变对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重要,目前在图书馆现代化的建设中有这样的说法,图书馆建筑物占5%,信息资料占20%而图书馆员的素质占75%。由这个比重我们可以看出,在图书馆的建设中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1 图书馆员应成为复合型人才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不仅各学科的门类越分越细而且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而且很多知识之间相互交叉,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广而且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图书馆的工作不仅涉及了多种学科还涉及了多种语言,而且在解决某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涉及几个学科。因此只有将某些信息进行有机的综合分析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1.3.2 图书馆员应具备信息加工和检索技能

①信息筛选、转化以及知识整合的技能。由于现代化的图书馆正在走向信息化、数字化、虚拟化以及网络化,而读者的自我服务能力也逐渐提高,目前一般性的咨询服务已经不能够满足读者需要以及现代化的要求,因此现代的图书馆员需要将具体实用的信息经过加工、转化以及分析研究形成具有竞争性的情报,因此,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具有能够从众多的信息资源中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将其转化整合成为新的知识和情报的能力。

②因特网操作技能。因特网操作技能是图书馆网络服务的基础,图书馆员一定要懂得怎么样顺利的进入因特网同时还要熟悉因特网的功能在网上完成日常的业务工作;同时还要掌握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如用E-mail发邮件,使用BBS、USENTE、ICO等搜索相应的资源信息;最后还要能够借助网络功能拓宽更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如在图书馆上的网上建立参考咨询新闻组,并且利用网上的“stempers”解答读者咨询难题等。

③网上导航技能。对于没有经验的普通读者来讲在网络的信息库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图书馆员除了要懂得网络主页的设计和制作并且能够详细的把图书馆的概括以及服务项目等介绍给读者,同时能够利用主页收集常用的信息节点使读者能够尽快的得到自己所需的信息特别是免费的资料。

④信息检索技能。我们常用的WWW搜索引擎本质来说是一种基于给定的检索词进行检索的程序,它只能根据给定的检索词和相应的程度设定在指定的范围内进行检索,而不具备人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因此这就需要图书馆员掌握各种网上检索工具的特点,掌握网上搜索信息的技巧,才能够更好的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⑤系统维护技能。对于图书馆员来讲维护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安全运行是首要的任务。由于网络系统具有开放性,因此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图书管理系统特别容易受到破坏。因此为了防止信息泄露、丢失以及被非法复制和修改,一定要从软件和硬件方面对系统进行安全维护。

1.3.3 图书馆员应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 据统计,目前用英语进行科学的交流占60%并且几乎所有的国际会议的会议语言都使用英语。此外,在大量的网上信息资源中外文信息占了绝大部分,因此英文信息在信息资源中具有绝对的优势。因此作为信息传播“中介”的图书馆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才能更全面的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2 信息时代提升图书馆员素质途径的分析

数字图书馆界要想寻找并研究出一个从数字图书馆员的转型、变化、创新和提升实质角度的创新观点,就是要全力提升数字图书馆的专业服务素质为主基点,通过设计发展新战略,其服务模式的落脚之处在于数字图书馆员的链接指引全面提升。

2.1 信息时代图书馆员的定位 首先,要想对传统的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进行全面的改革,那么就要提高图书管理员的素质,因此传统的图书管理员的职责就是图书的借借还还,而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是信息的加工者、传递着更是信息技术的管理者和培训者,更深入讲是信息专家,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和开发以及对用户检索能力进行培训是现代化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重点。其次,图书馆员与信息专家从业务角度看也有很大的差异。信息专家不仅仅是具备图书馆学以及情报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透彻的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网络与信息检索技术等,而且操作要得心应手,也就是说图书馆员是电子信息资源海洋中的“导航员”。

2.2 提高专业知识素质

2.2.1 学历继续教育。我国高校图书馆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学历继续交易,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员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自学,不仅查漏补缺更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

2.2.2 进修培训。培训班或者进行以及访问的形式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见效很快,因此应当定期让图书馆员参加进修培训,这种培训一般都是结合科技的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对馆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因此对提高馆员全方面素质来讲见效很快。

2.2.3 开展学术与科研活动。为了更好的使图书馆员了解信息的动态以及发展的趋势,应当积极鼓励高校图书馆员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开阔视野,更能够提高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以撰写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2.2.4 加强岗位培训。实现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并且实现人员的角色定位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但是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需要一个长期执行的过程。

2.3 提高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主要包括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两方面内容,要提高学习图书馆员的信息素质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树立“信息观、网络观”,培养信息意识。可以通过讲座以及宣传栏等形式强化信息氛围,不断的介绍当今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现状以及趋势,向馆员宣传现代化图书馆工作中信息的价值和作用。其次,组织信息管理与利用的理论和方法的培训,充分了解信息,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步骤,能熟练运用信息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系统获取信息;最后,提高图书馆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能力。

2.4 提高管理素质 高校图书馆员也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彻底转变图书馆从藏书改变为用书,各部门的每一个馆员都应当树立责任心保证服务质量,同时图书馆应当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标准,馆员要按照要求规范以及改进本职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校图书馆员只有不断更新观念,调整知识结构、培养创造能力,才能适应时代要求,才能充满信心地去迎接新信息时代社会的到来。作为高校图书馆员,要把努力提高自我综合素质作为图书馆事业的根本,进一步提高办馆质量和工作水平,以崭新的风貌搜集、管理和传播知识,让社会和广大读者受益于高校图书馆这一知识的万有宝库。

参考文献:

[1]张怀涛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M].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2002,85-89.

第6篇:对信息时代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信息时代 快速消费品 营销模式建设

在21世纪之初,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消费品市场普遍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也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重大改变。随着天猫、京东商城等一大批网络商铺的诞生与发展,信息化时代下的快速消费品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建立与发展,已经成为快速消费品发展的未来走势。因此,如何在信息化时代的大环境下,改进企业的快速消费品营销模式,已经成为了经营快速消费品企业的必修之课。

快速消费品的内涵

快速消费品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快速消耗的商品种类,包括食品、酒水、香烟等。目前,在信息化时代下,快速消费品有了一个新的含义,即快速消费品的概念已经延伸成为一种被包装成一个个独立的小单元来进行销售的产品,信息化时代下的快速消费品更加注重对产品的包装、产品的品牌化效应及产品的大众化普及程度的提升。

快速消费品之所以能够快速消费,就是因为快速消费品是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用品,其销售的主要依据就是消费者对快速消费品的高频率使用,通过对快速消费品的大规模销售来实现并获得经济利益的目的。目前,世界上最典型的快速消费品销售领域包括:人民群众的日化用品领域、人民群众的食品饮品领域、人民群众的烟草酒水领域以及非处方药领域等。快速消费品没有办法像电子科技产品一样,通过不断涌现的科学技术和应用技术的提升来实现本质上的变革。但是,快速消费品在销售的领域,信息化时代下,如何让消费者在快节奏下去购买更多的快速消费品,已经成为快速消费品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快速消费品营销新趋势

(一)消费者对快速消费品的健康需求在逐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了困扰我国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消费者更加关注快速消费品的安全问题,消费者的安全保护意识正不断提升。信息化时代下,随着信息传播的更加方便快捷,消费者总能够在第一时间得知各种各样的快速消费品安全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就产生了消费者关于快速消费品安全质量提升的消费驱动力。截至“十二五”最后一年,主打着健康绿色食品旗号的快速消费品种类总是更加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其品牌影响力也会逐步提升。根据最新数据分析显示,与2012年的中国同期快速消费品比例数据相比较,2013年的健康类食品和饮品的购买比率得到了明显提升。除此之外,那些提出了中草药健康安全概念的日化用品和保健用品的消费比率也在稳步提升。对于快速消费品经销商来说,如何把握住这个机会,利用信息化社会信息传输快捷有效的特点,抓住健康饮食和绿色健康这一概念,是经销商赢得快速消费品市场的巨大机遇。

(二)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细分的要求在逐步提升

进入信息化时代后,消费者可以方便地从互联网上搜寻自己所需求的产品,借助这种便利的手段,消费者也对快速消费品的功能有了更加精确的要求。在信息化时代里,快速消费品经销企业为了保持企业竞争力,需要敏锐地把握住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这样才能建立一套合理的营销模式,把握住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例如:在方便面的销售领域,消费者的具体需要从口味上就出现了细分要求,有需要鲜美的,有需要麻辣的,有需要酸味的,有需要分量的等很多方面,这就需要快速消费品营销企业针对消费者的具体需要制定出不同的营销策略。

(三)消费者对产品文化的接受周期正在不断缩减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消费者的需求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在快速消费品的简单功能上。信息化时代下,随着世界的快节奏发展,我国的消费者,尤其是我国的年轻消费者,关注焦点已经不是快速消费品本身,而是快速消费品背后蕴含的企业消费文化。

比如在饮品行业,可乐已经成为全世界消费者广泛喜爱的快速消费品,消费者去喝可乐已经不再需要找出任何的理由。对于我国的年轻消费者而言,无论是百事可乐还是可口可乐,都代表着全世界广泛普及的可乐文化,这已经成为全世界的一种消费文化,被年轻消费者当作一种潮流,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因此,我国的国产可乐行业在先天上就输给了国际可乐公司。但是,最近几年,我国的饮品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这种饮食文化的重要作用,最近出现的脍炙人口的“怕上火喝王老吉”等企业消费文化,形成了我国饮品企业的优秀快速消费品文化。

“十二五”以来,我国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新时代,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我国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最快、最新的快速消费品文化信息。因此,信息化时代下,我国消费者消费的将不再是快速消费品本身,而是时刻处于变化状态的快速消费品消费文化。基于此,快速消费品经销商在确立企业的信息化营销策略时,不仅要去考虑快速消费品本身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的物质因素,更要进一步考虑企业的快速消费品,如何引领信息化时代的消费文化新潮流,这样才能引领信息化时代下的快速消费品消费市场。

在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我国消费者正在转变自己的消费意识形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购买已经逐步成为快速消费品营销的一种新模式,消费者可以通过强大的网络搜索功能,从网络商铺上面寻找到符合自己消费文化的快速消费品,网络店铺特有的网络评价功能,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来自他人的购买意见及参考。对于快速消费品销售企业来说,如何把握信息化时代下,我国消费者的快节奏网络购买理念,已经成为建立信息时代快速消费品营销模式的重要参考。

信息时代下快速消费品营销模式建设探究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快速消费品的信息传输模式,也使消费者进入到了信息化新时代,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消费者获取快速消费品信息的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根据市场检测机构对快速消费品数据的研究表明,互联网技术近几年来在市场化方面,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互联网快速消费品营销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有效传播模式,给快速消费品的营销模式带来了很多革命性变革。信息化时代下,我国消费者也通过互联网技术享受了更多快速消费品信息的获取。目前,我国消费者已经可以通过网页浏览新闻、手机聊天、手机相关软件的使用来获取快速消费品信息。而且,我国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在这种信息化时代下我国消费者与传统的快速消费品营销模式下的消费者相比,有着两种消费行为的改变:

首先是信息化时代下我国消费者可以通过对网络搜索的应用,实现对快速消费品信息的高频率获取;其次是信息化时代下,消费者通过对互联网的应用可以实现信息共享,消费者可以通过微博、淘宝评论、微信朋友圈等多种方式交流自己对某种快速消费品的看法和意见,这就有效实现了消费者之间关于快速消费品的沟通渠道。

针对这样的情况,在信息化时代里,快速消费品销售企业在建立企业的快速消费品营销模式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互联网快速消费品信息的传播和控制。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不仅仅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快速消费品相关信息,也可以通过快速消费品信息的传输,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例如,在消费者通过报纸、手机软件、电脑互联网冲浪的过程之中,就很有可能接受网络上面的快速消费品营销信息。因此,企业在进行快速消费品营销模式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企业快速消费品品牌信息,在主流网站和信息媒介里面的传播,让消费者可以在浏览网络的时候,快速接受消费品品牌的营销信息,给快速消费品的销售带来更多的新契机。

信息时代下快速消费品创新型营销模式构建

信息化时代下,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消费动机已经和互联网信息的传播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消费者只需要挪动一下鼠标,就可以不断获取快速消费品企业的营销信息,消费者需要做的就是从这些营销信息之中找出自己需要的信息。针对这样的情况,就要求快速消费品销售企业在建立快速消费品营销模式的时候,考虑到目前普遍存在的“鼠标营销”概念,通过营销模式的创新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一)借助网络平台产生稳定有效的品牌效应

信息化时代下,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获取快速消费品信息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快速消费品营销信息。因此,网络信息上的快速消费品营销,不是快速消费品营销企业对消费者的选择,而是消费者对快速消费品营销文化的选择,基于此,快速消费品营销模式的建立应该尽量参考消费者的切实需求,从消费者的需要做起。例如,在我国,天猫是最大的零售类网络销售店铺,许多的小型快速消费品卖家都会在淘宝商城里面进行对自己企业的快速消费品营销,面对淘宝商城的激烈竞争,大部分网络销售商会投入很大一部分资金以建立自己的快速消费品营销体系,淘宝商城数以万计的饮食健康、体型健美类的主题营销文化,这些充满阅读趣味性的文化,可以迅速的吸引消费者目光,可有效的保证消费者对快速消费产品的热衷性,最终帮助快速消费品营销企业建立一种稳定有效的品牌效应,达到品牌宣传的目的。

(二)充分利用网络工具来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

在信息化时代,消费者的日常消费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针对这样的情况,快速消费品营销企业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出互联网功能,满足快速消费品信息的快速有效传播。例如,快速消费品营销企业可以在互联网上随时公布企业的快速消费品品牌网络广告、组织消费者进行相对价廉物美的网络团购活动、向百度等搜索引擎企业购买关键词等方式,不断向消费者传输企业的快速消费品理念,让消费者了解企业的独特文化,最大的范围内让消费者了解企业,提升消费者对于企业快速消费品文化的认同感。

(三)借助网民互动的模式激发消费者广泛参与

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快速消费品的营销信息传播有了更多的途径和方法,如各式各样的快速消费品企业APP软件、企业交流论坛等方式。除此之外,快速消费品销售企业还可以组织各式各样的企业营销活动,把消费者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加深消费者对企业快速消费品文化的认同,给企业的快速消费品文化带来新的活力和内涵。例如,可口可乐在活动中,将罐体上印刷上了“文艺青年”、“丝”、“正能量”等流行的网络词语,充分的调动了消费者的积极性,体现了可口可乐的饮品文化。这就需要我国的各种快速消费品营销企业吸取其中的优点,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综上,信息化时代下,快速消费品的营销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改变企业的营销策略,实现信息时代快速消费品营销模式建设,获取更多的消费者成为快速消费品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侯继荣.快速消费品企业的需求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13(5)

2.张圣泉等.营销渠道中的免费搭乘现象[J].企业经济,2013(8)

3.董芳,监文慧.论快速消费品在农村市场的营销策略[J].商业时代,2013,10(29)

第7篇:对信息时代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德育;信息技术;整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实际需求,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受此影响,小学德育工作也积极探索改革创新措施,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出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所以新时期背景下十分有必要对小学德育工作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可以促进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小学德育工作提出的挑战

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小学德育工作环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小学德育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使小学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不得不对工作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支持。对信息时代对小学德育工作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网络中存在大量不安全因素,会对学生的思想成长造成一定的冲击,甚至部分学生过早的接触网络虚拟社会,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形成错误的心理认知和思想状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限制性影响。这给小学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小学德育工作者只有结合信息时代背景对德育工作进行全面改革创新,才能够促进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和德育作用的发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相应的保障。其次,由于学校缺乏对网络信息来源的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网络信息来源可靠性不足,虽然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但是也会导致学生接受大量不良信息,对学生的精神世界造成严重的污染,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应该对小学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索将小学德育工作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的措施,以期能够促进德育工作的全面优化开展,真正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和指导,引导小学生健康成长。

二、小学德育工作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措施

对小学德育工作进行系统的分析,发现德育工作涉及到思想品德课程、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要想促进德育工作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应该尝试对德育工作进行改革创新,探索德育工作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的措施,进而逐步提高小学德育工作质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

1.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只有保证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质量,并促进信息技术教学作用的全面发挥,才能够逐步提高德育工作成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素养培养环境。在具体探索小学德育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过程中,要想促进四星品德课程的信息化发展,就应该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辅助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教学效果。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课程的整合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系统分析。

首先,借助信息技术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设置人机对话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向做出正确的引导,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入学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如在对“诚信”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人机对话教学模式,增强课堂的交互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有关诚信问题的教学案例,并在展示过程中结合内容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结合自身理解和教师的引导对问题进行解答,并对社会上的不诚信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明显提高,小学诚信教育的作用也能实现进一步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其次,情境创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情境创设也是新时期引入的新教学模式,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情境创设教学法,能够辅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对“父母的爱”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短片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关于父母的爱方面的教学素材,让学生能够对父母的爱形成更为直观系统的认识,促进德育教育作用的全面发挥。

2.在校园文化建设和课外实践活动中促进德育和信息技术的整合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想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真正发挥出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还应该注意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德育方面的知识,促进德育作用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在校园网络上,学校应该注意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在其中融入部分德育教育方面的内容,而在社会实践环节,教师也应该注意将德育工作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如在组织学生参观完动物园之后,就可以将其中涉及到的爱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知识向学生在线分享,突出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结语

小学德育教育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全面改善德育教育现状,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创造良好的条件。所以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应该自己探索将德育工作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的措施,促进德育教育现状的改善和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俊丽. 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浅[J]. 教育科W:引文版, 2016(11):00101-00101.

[2]次旦卓嘎. 中小学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1):222-222.

第8篇:对信息时代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信息时代;初中英语;教学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逐步提升视听教学效率

从本质上看,外语的学是能够开启人们对新世界的看法。可是,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英语学习者往往缺乏用英语来交际的情景,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则能够有效地改变这一局面。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利用多种方法来创设相应的英语学习情境,例如,可以充分利用角色演绎、真人发音以及情景对话等方面,将英语知识灵活地展现在课堂上。第一,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课堂上的英文环境,利用幽默的对话来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够使听力材料由简单的现场录音逐渐转变为纯播音的听力,促使初中生更好地听取录音中的内容,逐步增强初中生的信心和动力。第二,可以利用计算机下载一些原版的英语电影,进而能够了解英语网络学习的资源,逐步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

二、注重改变传统英语教学的思维,进而树立科学高效的观念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要能够逐步抛弃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并建立相应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在教学观念上,必须要能够逐步融入信息技术,我们都知道,任何事情的发展进步都需要信息技术。为此,教师就必须要充分掌握好现代的理论知识,同时不断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将信息理论知识有效地融入初中英语教学中去,从而建立更加高效的英语知识课堂。

三、利用信息技术,注重多科知识与英语学习之间的互补性

在现代教育观念下的英语教学中,不仅仅要求教师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能够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培养初中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力,促使初中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这样就必须要将英语教学与多学科之间的融合。

在现代思想教育中,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才能有效提升初中生的自身素养;在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中,一定要注重对初中英语学生习惯的培养。例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一定要深挖教材中的道德因素,以适当的时机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此外,还要能够注重融合音美体等方面的教育知识,从而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增强初中生对初中英语的记忆效果。在英语教学中融入音乐教育中,可以将歌曲注重引入课题中,才能有效地降低英语学习的难度。众所周知,在英语课本中有很多的歌曲,很多教师都对这些歌曲不以为然,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这些歌曲,在歌曲播放过程中逐步掌握英语歌曲中所涉及的单词知识。在与美术教育知识的融合中,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印象,有效地推动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在一些故事情节中,可以进行相应的对话性课文练习,在讲完课之后,可以让学生画几幅图,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同时,在对与体育知识的融合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在动中说,在运动中逐步学会英语,这样就不仅仅能够有效地开发身体智能,还能够有效地学好英语知识。

四、信息技术在学生课后评价中的运用

现阶段,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由于没有在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这样就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的作用。在初中英语新课改的要求下,必须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加有个性地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其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也必然不同,为此,要想更好地推动初中英语学习方面的发展,这就必须要充分构建起初中生英语学习水平的评价体系。

所以,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学生英语水平的评价一定要从“量化”逐渐走向“质化”。但是,要实现这种转变,就必须要求英语教学者必须要逐步寻找相应的教学观念,详细掌握好全新的评价技术,才能寻找到有利于初中学生成长的评价途径。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以评价为依托,在初中英语学习各个环节中进行相应的教学渗透,这样就能提升初中生的学习效率,逐步培养初中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可以利用WPS和Excel等方面的软件来帮助英语教师进行科学评价学生。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借助WPS来评价学生各方面的英语学习情况和作业,对出错的地方可以方便英语小组进行讨论。同时,可以借助Excel来对学生的英语成绩以曲线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可以让初中生清楚地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之处。

总的来说,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情况,就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逐步提升视听教学效率,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知识,注重多科知识和英语学科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帮助初中生加强对英语学习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吴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职业技术教育,2012(10):90-94.

2.吴祥辉.简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2012(22):10-13.

第9篇:对信息时代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国际信息科学峰会;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综述

中图分类号:B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5)06008806

一、会议背景

当今世界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信息业已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不同的学科背景使得学者们对于信息问题各抒己见,因此,为了促进各学科的信息研究能够有效沟通与合作,首届国际信息科学峰会(IS4IS)应运而生。2015年6月3~7日由国际信息科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tudies)和多国机构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国际信息科学峰会在维也纳技术大学举行,其中,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是举办单位之一,此次峰会的总主题是:“处于十字路口的信息社会――信息科学的回应与责任。”此次峰会包括了三个分会:第二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ICPI 2015)、第六届国际信息科学基础大会(FIS 2015)和第五届国际信息通信技术与社会学术研讨会(ICTS 2015)。该峰会吸引了全球300多名信息领域的研究学者参加,我国有涵盖的30多名学者参会,其中邬j教授所带领的信息哲学团队阵容庞大,由邬j本人及其十多名博士生组成。不仅如此,由邬j教授担任主席的“第二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收获颇丰,共收录论文33篇,内容横跨科学、哲学、艺术等多个方面,每一场讨论都十分热烈。邬j教授作为首届国际信息科学峰会主席团成员在峰会开幕式上致辞,并作为“第二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主席在分会上致开幕词和闭幕词。

邬j教授在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指出,在各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国际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已经出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态势。中国的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研究正在走向世界,而世界的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研究也正在走向中国。人类信息社会的发展正在打通世界各国的壁垒,同时,也把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更为广泛地联合了起来。当今世界的哲学、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一个共同的信息范式的转换过程,信息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而且还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发展模式和组织模式。正是信息范式在哲学、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不同层面所呈现出的这种统一性,决定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和发展方式,同时也决定了人类的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正面临着在信息范式基础上的重新融合与统一。

在此次峰会闭幕前夕,相关组织机构还召开了国际信息科学联合会的执委会,邬j教授全票当选为国际信息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同时,执委会公布成立了国际信息科学联合会的第一个分支机构――中国分会,并决定下一届国际信息科学峰会(2017年)由瑞典哥德堡大学承办,届时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仍将是会议承办方之一,第三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也将成为峰会的分会议之一。

二、信息本质与信息转向

邬j教授作了题为《信息哲学与信息科学的互动与融合》的大会特邀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关于存在的哲学是哲学的元理论,哲学的根本性变革应当基于存在领域的分割方式的变革,并依此对哲学的几次重大转向予以了总结。邬j教授认为,最开始存在被分割为三大领域:上帝(客观理念)、物质、个体精神,随着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上帝的存在被证明是虚设的,于是上帝便被剔除在存在领域之外,最终,存在领域的范式被归结为:“存在=物质+精神”。更进一步,邬j教授基于信息科学的最新成果,将存在领域进行了重新划分,并提出了“存在=物质+信息”的新的存在论范式,在此,邬j教授从最抽象的哲学范畴上揭示了一个全新的存在领域――信息,信息包括主观信息和客观信息(精神)两大领域,并认为“存在=物质+信息”这一新的存在论范式还在信息活动的高级形态的意义上重新规定了精神的本质。同时,邬j教授认为,哲学的这一信息转向是在哲学最高范式的层面发生的变革,是根本性的转向,而所谓的认识论、语言学、现象学转向、生存论转向、价值论转向、实践论转向、身体哲学转向等都是非根本性转向,并由此断定,信息哲学给人类哲学带来了第一次根本性的转向。

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弗洛里迪(Luciano Floridi)教授也通过一个公式定义了信息:I=Q+A。他认为,信息就像回答问题一样:人们所知道的东西就是信息(知道问题并知道回答),人们不十分确信他是否知道的东西就是不确定(知道问题但不知道回答),人们甚至连他不知道本身都不知道就是无知(既不知道问题也不知道回答)。他还将信息和权利问题放在一起来讨论,将人类的历史分为史前阶段(没有信息与通信技术)、历史阶段(个人与社会福利与信息与通信技术有关)和超历史阶段(个人与社会福利依赖于信息与通信技术)。并认为,人类在超历史阶段就进入了成熟的信息社会,成熟信息社会的权利不仅仅是与事物有关或者与关于事物的信息有关,也和不确定性有关,在成熟信息社会谁制造不确定性控制问题并塑造答案,谁就能控制现实的人。

华南理工大学吴国林教授在《量子信息的追问》一文中首先梳理了经典信息概念之所以成立的前提条件:一是可以用概率表示的可能事件集;二是信息是不确定的消除。进而对量子信息进行了考察,认为量子信息满足类似如经典信息的两个前提条件:一是量子信息描述微观事物的可能,并且量子信息是波函数的表达;二是量子信息也是通过编码、传递、解码来处理信息,量子信息是量子不确定的消除(量子信息Ⅰ)。他认为,量子信息与经典信息之间的这种家族类似性,使得量子信息可以归属于信息概念。最后,吴国林教授通过一系列的推导得出结论:量子信息是量子状态的显示(量子信息Ⅱ)。

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罗伯特・ K・洛根(Robert K. Logan)教授立足于系统生物学的观点对信息进行了定义。他在《什么是信息?为什么它是相对的?它和物质、意义以及组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一文中首先分析了申农信息理论的局限性,认为依据申农的信息定义,一组结构化的数据比一组随机数据包含的信息要少,并以此推出,随机有机化学物质原汤比结构化生物组织包含更多的信息;活体随着越来越结构化和组织化,所包含的申农信息也就越少;但是,这是违反生物学家直觉的。因此,罗伯特・K・洛根教授认为用申农信息理论来描述生物系统是失效的。他认为,从生物信息的角度来看,机体中的信息等同于约束性组织,它有助于机体从环境中获得能量来促进自身的增长和复制。生物体进行约束性组织的增殖,就是在进行信息构建。约束就是信息,信息就是约束,而这种约束就是生物组织,所以生物组织也是信息,反之亦然。生物信息不是象征性的,不像抽象性的符号信息,它不能和实在之物相分离,是实体化的,内嵌于生物体,作用于生物体。并认为,人类主要处理三种信息:遗传信息、认知信息和概念信息(符号)。

三、信息理论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苗东升教授在《信息研究的中国路径在开拓中》一文中对信息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首先,他对申农、维纳、惠勒以及邬j的信息理论进行了评价,认为申农的信息理论回避了语义信息,为通信技术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但是申农信息论的优点也造就了他理论的局限性,认为申农信息论有待突破。苗教授认为维纳信息理论突破了申农信息论的框架,并指出了突破方向:抛弃机械唯物论,承认宇宙存在既非物质、亦非精神的信息,建立信息时代的唯物论。认为惠勒的信息观也有助于突破机械主义论,但是惠勒信息论是唯信息主义,是唯心论在信息时代的反映。苗教授对邬j教授的信息理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邬j教授既坚持唯物主义立场,又对传统存在领域发出挑战,将存在领域重新划分为物质和信息,并认为邬j教授以这种本体论为核心建构了自己的哲学体系,是对信息时代的哲学回应。此外,苗教授还在文章中以信息概念为核心对辩证法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构建信息时代唯物辩证法的重大课题。文章最后,苗教授对信息研究的中国路径也进行了梳理,指出中国的信息研究起步于1960年代,在1980年代出现研究,并认为此次研究得益于钱学森的推动,即“三论热”中的信息论热。苗教授还认为,钟义信教授、邬j教授、闫学杉教授三人的工作大体代表了当前中国信息研究的学术水平,并认为,在中国只有邬j教授形成了一支信息研究队伍。苗教授也肯定了中国其他一些信息理论研究学者的贡献,认为信息研究的中国路径正在开拓中。

还有一些学者从信息这一词的构词以及词义的流变来研究信息,来自于德国国际信息伦理学中心的拉斐尔・卡普罗(Rafael Capurro)教授从亚里士多德作品中的希腊语νóησιζ到阿拉伯语tas・awwur,再到希伯来语z・iyyur,再到拉丁语(in)formatio,讨论了一系列信息构词以及词义的复杂历史流变过程。卡普罗教授还认为,拉丁语的信息概念已经接近我们现代意义的信息概念,Informatio和 informo在整个中世纪被普遍用于认识论、本体论和教育学等相关文献之中,其中信息概念在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的作品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卡普罗教授还认为,在拉丁语中(in)formatio第一个含义代表着“不可分之物”,第二个含义被用来对名字或符号构成的正确与否进行判断。现代英语所用的information更多地保留了信息这一词的认识论上的含义,信息主要用来表示“告知”、“沟通”、“思想的形成”,20世纪随着信息理论的发展,信息概念开始紧密地和知识、科技等联系在一起。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肖峰教授在《许多信息“主义”》一文中梳理了众多的信息“主义”。肖峰教授认为,信息主义主要是通过“information+ism”的形式来形成的,包括四种:informationalism,informatism,informationism,informatilism。肖教授认为,informationalism最早可以追溯到加拿大学者大卫・莱昂的著作之中,被用来描述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带来的新的社会结构的出现,后来被美国学者曼纽尔・卡斯特尔泛化了,在他的著作中直接用“information”代替“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认为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这个时代,此时“informationizationism”等同于信息时代,周理乾和索伦在文章中用“Paninformationalism”(泛信息主义)来表示一种哲学命题。肖峰教授还认为,“informatism”比“informationalism”一词出现得更早,被用于文艺领域,包括信息艺术、数据艺术、电子艺术等,主要用来描述那些借由电脑、新媒体、网络、数据处理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的艺术形式,“informatism”也应用于哲学,拉斐尔・卡普罗用“dialectical informatism”(辩证信息主义)来评价沃尔夫冈的信息进化论方法,用以区别“dialectical materialism”(辩证唯物主义)。Informationism被理查德・普莱斯用于表述一种新的哲学趋势。中国学者沈新曦单独把“informatilism”当作一种哲学范畴来使用。

四、信息科学探索

北京邮电大学钟义信教授在《信息转换与智能创生的定律》一文中深入分析了阻碍信息科学发展的原因,钟教授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信息科学研究者学术背景的差异,这些背景包括了图书馆科学界、计算机科学界、通信科学界、信息哲学界、社会信息学界、生物信息学界、艺术学界等,这些不同的学术背景使得相关研究人员对信息科学的理解不甚相同;二是信息科学研究者视角的差异,不同的视角使得研究者对于相同的信息产生了不同看法;三是信息科学研究者的方法论的差异。钟教授认为,方法论上的差异是这些原因中最重要的,传统的“分而治之”的方法论已经不适应于信息科学的研究,而应当将“转而创之”的方法应用于信息科学的研究。钟教授认为,“转而创之”就是“信息转换与智能创生”,具体而言就是通过信息手段来实现智能创生。文章通过一系列的模型和公式推导,研究了“信息转换与智能创生定律”,并认为这一定律是信息科学的核心定律,几乎适用于所有领域,包括人、生物、非生物和人造机器等。

中国科学院大学颜基义教授深入挖掘了申农信息理论中的关键理念,使得申农信息理论的价值重新得到了突显。颜教授认为,从信息去意义化方面来看,正是由于申农信息理论没有考虑信息的意义才使得他的理论和“communication”紧密相联,由此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不确定性方面来看,由于“不确定性”现象的普遍存在,而“不确定性”又是申农信息的基本属性,这就使得信息能够和自然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纷繁现象建立起联系;从冗余度方面看,申农的冗余度概念有利于当今的通信实践和“大数据”工作的发展;从点对点的关系方面来看,申农通信理论中的点对点关系抽象为当今的通信应用留下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从逆向推断过程方面来看,申农信息论中的解码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逆向推断过程,对于许多技术都有所启发,比如机器翻译;从communication方面来看,尽管申农的信息论去意义化了,但是毕竟是一种通信理论,人类社会离不开communication,所以申农信息论从一开始就同时踏入了科技和社会领域。此外,颜教授还认为莫比乌斯带应当是我们的时代图标,在信息时代,人们自由地在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转换着,他还发现此次国际信息科学峰会的图标正是莫比乌斯带。

北京大学闫学杉副教授在《统一信息科学的三种实现方法与三种可能的前景》一文中认为,人们可以通过直接统一法、级进统一法和特别统一法等方法来建立统一信息科学,并认为无论采取哪种方法,统一信息科学的前景都不超过三种:大信息科学、小信息科学、类信息科学。紧接着,闫学杉副教授详细介绍了这三种方法和可能的三种前景:直接统一法就是将各种信息学科的共同信息特性和问题进行直接统一;级进统一法就是首先将性质相近的信息学科进行统一,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再进一步统一,一步步最终达到统一的目的;特别统一法就是采取一套特别的方法对信息学科进行一步到位的统一;大信息科学是指有常规科学性质的科学,包含许多子学科;小信息科学是指有交叉科学和跨科学特点的科学;类信息科学是指包含有若干类的信息学科群。

五、信息哲学和信息科学的互动融合

西安交通大学邬j教授认为,信息哲学和信息科学是互动融合的。首先,人类的普遍理性认识方式是哲学和科学内在融合的根据。哲学是追求普遍理性的活动,但是科学并不是单纯的感性活动,也应当包含普遍理性,哲学和科学在普遍理性的认识方式基础上可以融合。其次,普遍理性的层次性导致了哲学和科学划界的相对性和相互规定性。普遍理性是有层次的,不同学科之间只有普遍理性层次差异,而无有无的区别,并且高层次普遍理性和低层次普遍理性之间存在着双向作用,是彼此规范、融合的,所以哲学离不开科学,哲学也应是一种科学,科学也离不开哲学,科学也应是某种意义上的哲学。此外,哲学和科学之间不仅能够融合,还能实现科学对哲学的改造,哲学对科学的批判,哲学的自我批判。邬j教授将科学对哲学的改造看成是普遍理性的层次跃迁,将哲学对科学的批判看成是低层普遍理性局限性的剔除,哲学的自我批判看成是高层普遍理性结构的改变。邬j教授通过信息维度的引入,改变了传统哲学和科学的范式,并提出了“科学的信息科学化”的看法。

来自法国国际跨学科研究中心的布伦纳(Joseph E. Brenner)教授在《信息哲学与信息科学的融合》一文中,首先对邬j教授的信息哲学理论以及邬j教授所做的努力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认为邬j教授的信息哲学思想对科学和哲学都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对于信息哲学与信息科学相互融合的相关看法,认为信息对科学的影响不应当只被认为是影响到了单一的“科学”学科,而应当有更广范围的影响。他认为科学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硬件”和“软件”的方向上,大约可以分为实验性的科学和概念性的科学;第二,两种不同科学学科的相对独立性。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内在的结合是依据于它们的信息特性。由于信息的多种二重性(物理性和非物理性,动态性和系统性),使得信息无论是在科学上还是哲学上都难以定义,但是信息的特性是科学和哲学都共有的。信息的认识论性质体现了它的科学性,信息作为一种意义的载体体现了它的哲学性。布伦纳教授还指出,跨学科是一种新的理论,这一理论将不同的学科思想融合在一起,不同的学科之间的“交织”有利于更进一步地理解信息和巩固信息科学的基础。并认为,信息哲学作为科学和哲学融合的成果也应当加入到跨学科的进程当中。

来自日本国际教养大学的麻生(Marcin J. Schroeder)教授采用新的范畴来定义信息,将信息看作是哲学和科学的融合点。麻生教授首先分析了亚里士多德、弗朗西斯・培根等人关于科学和哲学的划分依据,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亚里士多德和弗朗西斯・培根的学科划分方法无法解决现代科学中的相关问题。并认为,信息既不能用具体的科学理论,也不能用具体的哲学体系对它进行定义,它是超越科学与哲学的。麻生教授指出,信息的概念涉及到东方哲学中的“一”和“多”这一对范畴,这对范畴超越了一般的科学和哲学的划分原则,通过“一”和“多”来定义信息才能彰显出信息的独特地位:信息是哲学和科学的融合点。麻生教授认为,“多”中选“一”就是信息的选择表现,生成许多的“一”就是给“多”一个限定结构,是信息的结构表现。选择的程度能用作信息的数量特征,结构的程度能被用来描述信息的集成水平,这两种表现可以共存,是信息不同的载体。

六、信息社会

奥地利贝塔朗菲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的沃尔夫冈(Wolfgang Hofkirchner)教授在《全球可持续信息社会的信息――大分岔势在必行》一文中提出,信息科学将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兴旺,并用自己创立的信息理论分析了我们正在经历的全球性挑战中所形成的危机,且提出了相关对策。他首先探讨了进化的路径模型,然后指明了全球可持续信息社会(GSIS)的进化方向,接着分析了全球性、可持续性、信息化等概念及其对于实现全球可持续信息社会的作用,并指出信息是影响全球可持续信息社会实现的重点。沃尔夫冈教授接着借助于自组织系统给出了信息的3C模型,即:认知(cognition)、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operation),并将这一模型用于分析全球可持续信息社会的社会特征,同时指明了人类最终会实现世界主义大同社会。

The Summary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ummi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

WANG Lia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