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工程概念范文

工业工程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工程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工程概念

第1篇:工业工程概念范文

1978年以前,由于受交通、能源等历史条件的制约,我县经济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属于工业经济成分的仅有一些手工作坊和小型的机械修造厂。在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指引下,经过30年的开拓进取和艰苦奋斗,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调整、提高等阶段,工业企业的规模从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行业从零散到集中,经济结构发展到国有、集体、私营、外资及股份制应有尽有,工业经济基本形成了以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生产体系格局。

30年的改革成就,改变了我县工业经济底子薄弱的尴尬境况,工业经济由此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速轨道,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和地方财政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彩30年:三十载改革开放 **工业阔步向前

1991年,我县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资华源铝箔制品有限公司诞生。同年,我县第一家中外合作企业中外合作申尔佳制衣有限公司宣告成立。XX年,我县引进了全县第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东骏激光有限公司”。

1994年至1998年,全县国有、集体企业相继实行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

1997年底,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工业兴县”的奋斗目标,制定了“三区四带”经济发展战略。XX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县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XX年—2020年)》。XX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两区五镇一线一基地”经济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壮大生物医药、饮料食品等支柱产业。2009年初,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建设以休闲食品、轻工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工业发展战略。

1997年3月,我县确定建设鹤山商贸经济发展区。1999年10月,鹤山商贸区与县工业区合并,组建了**县工业商贸区。XX年10 月工业商贸区更名为“**县生态工业区”。XX年,生态工业区被市委、市政府定位为“**工业集中发展区”。XX年,县委、县政府又在寿安镇规划建起了“寿安镇工业集中发展点”。

讲述30年

人物档案:梁治明

1971年—1980年,国家建委第二工程局第三工程公司工作;

1981年—1982年,**县肥皂厂工作;

1982年—1983年,任**县工业局主管会计;

1983年—1997年,任**县经济委员会主办科员、企业管理科副科长、副主任科员、企业管理科科长;

1997年—XX年,任**县计划和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XX年—XX年,任**县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XX年—XX年,任**县经济发展局副局级调研员;

XX年—XX年年,任**县经济和发展改革局副局级调研员;

2009年至今,任**县发展改革局副局级调研员。

工业经济步入改革发展快车道

艰难起步

从梁治明的工作经历可以看出,他与**工业经济的改革发展有着不解之缘。

“**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是从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起步的。”回忆起改革开放开始时那段岁月,梁治明陷入了沉思。那个时候,全县只有一些小型机械修造厂和手工作坊,工业底子非常薄弱。“底子薄,工作条件也很艰苦。县上主管工业的部门连一台小汽车都没有,我们都只能骑自行车到企业了解生产情况,为企业解决困难。”他告诉记者,当时为了尽快发展工业,每天,工业局机关只留下两位同志,一位守办公室,一位统计收集起来的数据,其他人员全都泡在企业上。“县上对工业发展也给予了全力支持,除了挤出大量的资金进行投入,开展其他活动也从不抽调工业战线上的人员。凭着这股闯劲,到90年代初,我们**很快发展了大量的企业,建成了4个国家级中型企业,并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

坚定改革

改革就要创新,创新就要除旧,除旧就会给人们带来思想上的震动。上个世纪90年代,为了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全国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工业经济也不例外地投身到这一改革浪潮之中,全县工业企业进入了调整时期。

“经济体制改革,给我们这代人带来的影响异常深刻。感情上,我们割舍不下过去取得的成绩;工作中,充满了对未来发展的担忧。”梁治明坦诚地说,即使这样,他们对党和国家加快改革步伐的决策也从来没有动摇过。

通过学习政策、解放思想,全县不遗余力地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工业在改革浪潮中站稳了脚跟。不仅基本完成了经济体制改革,还逐步完成了产业调整和空间布局调整。“体制改革,打破了企业铁饭碗,让企业走上了规范、自主的发展道路。同时,民营企业的引入和培育,大大增强了工业发展动力。虽然出现了下岗工人,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为新一轮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2篇:工业工程概念范文

关键词:成功素质教育;非专业素质教育;评析

“成功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有明确和具体的素质培养目标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成功素质教育”这一词条,其内涵有诸多说法,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就是成功地获得了2009年度国家级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的作品的见解,即由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校长赵作斌教授的《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专著(以下称《赵著》)的见解。该作品在公开出版后就受到高教界一些知名专家,如周满生、周文斌、陈金明、陶梅生等教授的好评,他们的评议共同特点就是指出了《赵著》成功素质教育中“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性质和作用。诸项评价关键词就在于《赵著》中提出和强调了“非专业素质教育”这一概念,从而使其成为得到较大成功的教学成果。

“非专业素质教育”是相对于“专业素质教育”而言的,因为大学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作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的“四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成长”、“成人”的德、智、体、美等基础素质,而大学教育则是在此基础之上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这里“高级”和“高素质”的人才必定具有特定的“专门性”素质,既是“专门”的,则其教育的特性尤其是在社会高度分工的条件下必须具有高度的“专业”特点;又因为是“高级”的人才,其教育性质是具有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特点,所以,其培养目标是在“成长”、“成人”的基础上具有更高层次的“成才”、“成功”的要求,这就要同时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以外的综合素质即“非专业素质”才能适应时代、社会和市场的需要。由此可见,“专业素质是指人们为追求成功所必备的具有专业特性的优秀素质”,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方法以及在专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专业品格和专业观念等。而“非专业素质”是指不具备专业特性,但对人的成功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有时甚至是起到决定作用的素质。它是对专业素质以外诸多综合素质的提法,包括五大体系即观念(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拼搏、创新等特征)、品格(志向、胆识、心态、意志、性格等)、知识(专业知识以外的各种知识)、能力(如思维、创新、预见、适应、应变、沟通、协调等能力)、方法(主要指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在这五大素质体系中,观念是核心,品格是关键,知识是基础,能力和方法是重要方面。这五项素质相辅相成,形成一个非专业素质体系,又与专业素质相辅相成综合构成为一个具有更高层次性的成功素质体系。这两大类素质结构的教育活动,就是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对这两者予以同等重视、同步推进,就构成《赵著》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的特色内容。

“非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之所以能成为成功素质教育理念的“本质要义”和作为实践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这可以从大学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予以认识。

第3篇:工业工程概念范文

关键词:煤矿;地下开采;空间概念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1)01010504

收稿日期:20100820

基金项目:2009年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教研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成云海,(1970-),男,山东新泰人,副教授,硕导,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层运动与矿山压力控制。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patial concept of

underground mining for mining engineering students

CHENG Yun-hai1,2,BAO Ming1,2

(1. School of Mining and Safety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232001, China;

2. The MOE Key Laboratory of Coalmine Safety and High Efficiency Mining,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232001,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adequacies in the cultivation models of coalmine mining engineering students. It introduces a series of cultivation models: the promotion of the joint effects of school, college (department), teachers, students and mines; the improvement of each link of spatial concept of underground mining in the combined teaching methods of experimental classes, theoretic classes and internship. With the emphases of improvement laid on the links of internship and experiment, we are to develop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ies, internship bases and production & learning & research bases, to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methods of on-the-spot internship, and to perfect teaching methods and cultivation models so as to bring students closer to the reality at the scene.

Key words: coal mine; underground mining; spatial concept; cultivation

一、概述

煤矿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地下空间概念是采矿设计的前提,该概念指煤矿井下复杂的采场、巷道、硐室与地质构造的立体相互关系,该空间的运转,为实现矿井采煤掘进、提升运输、供电供水、一通三防等诸多功能提供安全高效服务。

现行培养方法是,通过课堂讲解(辅以PowerPoint、专题短片等演示)-实验室模型观摩

-现场实习-设计应用的四级培养过程。其注重的是学生的采矿理论、采矿生产知识,尤其注重采矿理论如何应用于矿井生产。其知识点较多,涉及通风学、采矿学、提升运输、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采矿机械等,是横向的培养。将各知识点融会应用,即在现场生产的实际应用则是纵向培养,体现在教学方面,主要是采区设计和矿井开拓设计。对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生产实践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矿井空间概念,进行工程素质的基本训练等起着重要作用,其效果好坏将直接影响上述课

程的学习。由于学生缺乏矿井空间概念,使设计质量不高,与现场实际应用相去甚远,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难点。

因此,大部分学生缺乏宏观与微观统筹的煤矿地下开采空间概念,不能深刻领悟教材,做不出高水平的采区设计和开拓设计,毕业后在生产单位不能迅速适应现场工作,需要2-3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培养地下空间概念[1-5]。

如何引导学生培养地下开采的空间概念,迅速适应工作,是采矿教学亟待研究和现场急需落实的重要教研课题。为解决上面问题,形成有效的培养方式尤其重要[6-9]。

二、地下开采空间概念培养存在问题与改进

矿井空间概念的培养,体现在学校、学院(系)、教师、学生、煤矿五位一体的合力作用,体现在实验课、理论课、实习三大教学环节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改进的着力点也主要从存在问题的实习、实验环节入手。

(一) 实验存在问题与改进

1. 存在问题

(1)实践证明,利用采矿实验模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空间概念的重要方法。

但由于模型是缩小了的现场布置,因此难以让学生培养真正的现场空间感觉,实物同比例模仿现场有一定难度,这也是采矿实验模型教学不足之处。

(2)目前学生上实验观摩课,教育部要求每批学生不超过15人,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量(实验室听课时间和观摩时间)与质(学生观察的细致性、全面性及思考空间布置的依据等)难以保证,由于时间紧凑,工作量大,因而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如清理斜巷和竖井井底到达水平后,还要向下延续20m的竖井,大部分的学生在毕业设计时,都不能理解,重复向教师提问这样的问题。

(3)目前在相关高校都有较为齐备的实验室模型,如焦作的现代化矿井模型,但用过几年后,系统就不能正常运转了,影响教学质量。

2. 改进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利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资助等,进行了如下改进。

(1)建设等比例仿真多功能巷道

2009年,安徽理工大学在地面建设了矿井巷道与生产系统实物模型,如图1所示。

图2为巷道功能设计模块图,包括四个模块,即系统安装、断面形状、

监测系统、支护方式等,还含有交叉点(牛鼻子)、炮眼布置断面、轨道(含车场)等,使巷道断面设计、爆破设计、支护设计及巷道设备设施布置、观测系统等于一体。建立矿山压力地面实时监测系统,将煤矿井下各类巷道在地面建造,并安装机电设备和各种监测信号,形成一个大型实验环境,能完成十几项实验项目。

图2 巷道功能设计

以上对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生产实践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矿井空间概念、进行工程基本素质的提高等起着重要作用。

(2)加强实验观摩实习的量与质的过程控制

以实验观摩“现代化矿井模型演示系统”为例,按图3对系统进行全面细致的讲解,注重矿井生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合关系。

图3

(3)现有实验室模型完好率的管理完善

及时与厂家联系,对失修损坏模型进行维修;同时积极引进厂家提供的更稳定可靠的模型。

(二)现场实习存在问题与改进

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针对以往存在问题,采取下列措施进行了改进。

1.存在问题

(1)学校方面实习经费不足,在矿上实习时间不足,完不成下井次数;

(2)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相对稳定,但带队年轻实习教师缺乏现场经验,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地下开采空间概念;

(3)实纲已经趋于合理,但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不到位,仅对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等书面资料做检查,过程细节不便落实,不能有效考核实习效果;

(4)接受实习的单位方面由于安全和生产压力巨大,很难积极配合和协助落实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安排尽量少的下井次数,即使下井也是快速通过,现场讲解少,更谈不上盯班;如果实习地点是普采面,那么综采采煤工艺就得不到实习;

(5)联系实习地点困难,难以安排住宿,甚至将住宿安排在村镇小宾馆,冬天冷,夏天热甚至蚊虫叮咬,学生到了就想返校,影响实习效果;

(6)煤矿技术管理人员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给予充分的协助培养,水平高的工程师工作繁忙,不能给学生讲课,而其他的工程师讲课达不到理想效果,备课不充分,学校和矿方没有给现场讲课的工程师应有的讲课费,靠的是思想觉悟,致使达不到现场实习的预期效果;

(7)有些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实习时间正是补考时间,学生还要忙着补考,或者忙着考公务员、研究生,影响了实习效果。

2. 改进方法

近年来,安徽理工大学以适应煤炭工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针对上述存在的七项问题,进行了如下改进:

(1)学校充分认识到了在现场实习培养空间概念的重要性,优先保障学生实习经费,增加实习补助,2010年增加40%,全部报销路费,改变原来仅在安徽省实习的惯例,可以到省外实习,派出部分学生到波兰交流实习;让学生到地表岩土工程与非煤矿山实习;

同时联系条件好的企业解决学生住宿,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弥补了经费不足的困难;

(2)采矿工程系青年教师轮岗,制定了下实验室计划安排表,提高对矿井相关模型的熟悉程度;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其内容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新教师,迅速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水平;采矿工程系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去矿参加生产实习,每年安排1~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到国外做访问学者1年,数名年轻教师到矿挂职锻炼1年;

(3)学院建立实习检查制度,增加对实习的效果、安全等的管理;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每个教师带10名学生,并定期评选实习、毕业设计先进指导教师。

鼓励本科生学习现场技术,参与科学研究,对发表相关论文的学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奖励1 000元,报销版面费;

(4)对现场企业配合不够到位等难题(问题的4~6条),做法如下: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构建系统的实习教学及管理体系。目前,采矿工程专业已与淮南、淮北、皖北、新集、徐州、大屯、兖州等矿业集团18个生产矿井签订了学生实习相关事宜,建立了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基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地的实习管理制度、考评制度、实习课程设置、实习规范等,构建系统的实习教学及管理体系,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完善和发展采矿工程学科课外实践教学模式,促进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建立产学研基地,一方面,在产学研合作育人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煤炭企业所具备的实习基地资源和设备资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另一方面,可从实习单位选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对学生实习、实验的指导,并及时向学校提供学生实习、实践的综合情况。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结合煤矿生产的实际问题进行。毕业设计由相关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校的教师共同指导,充分发挥高校外部的教育资源,为提高采矿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环境。

(5)针对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采取的做法是:

在现场工程师上课时,保证学生的听课质量。要求带记录本,对重要的图进行手工绘制,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和积累系统资料的习惯;

由学生来制定下井的具体目标,落实到每一次下井,自己确定下井观察内容;

每个学生分头收集不同的专业资料,形成压力传递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要独立考虑、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

每次下井前提出不少于20个问题,提前查资料,在下井前的晚上回答问题,有利于学生下井将书本知识与现场实际生产设计相联系;

按标准评学生作业,实习成绩按优良中差合理分配,认真考核实习质量,使学生自我加压;

实习时让学生总结矿上技术材料,这是学生普遍缺少的技能,同时也正是一项需要培养的重要技能。

(三) 理论教学的完善

理论教学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是空间想象能力不足。为此近年来通过积极建设精品课程和核心课程的纸质、电子教材、讲义、多媒体课件等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注重课堂讲解,以实际工程案例引发学生兴趣,逐步培养了学生从空间角度处理问题的习惯。

另外,加强设计指导,经常与学生探讨一些相关问题,使指导具有针对性。

三、小结

通过完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加快实验室、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基地建设,有许多学生在省级、国家级刊物发表了高水平的专业文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使学生培养更接近了现场,缩短了学生成才的时间。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地下开采空间概念培养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下一步的工作是:开放模型实验室,反复强化学生的矿井立体概念;建设大型液压加载模拟实验架,提高学生对岩层结构与岩层运动的空间认识;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巷道、采场三维设计技术的发展,进行煤矿井下的立体仿真设计(含动画演示);利用三维数字电影、四维数字电影演示采矿立体系统等让学生对井下实景有真实感受[10,11]。

参考文献:

[1] 桑玉军.煤炭行业紧缺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1):135-137.

[2] 魏希三,熊伟,加雄伟.矿山安全生产培训系统设计[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0,30(2):98-101.

[3] 汪理全,梁学勤,张吉雄. 采矿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1999(1):43-46.

[4] 郭保华.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及改革措施[J].陕西煤炭,2007(5):25-27.

[5] 姜福兴.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矿业,2003,12(3):64-65.

[6] 李学华,万志军,朱清.国际性采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09,27(4):67-68.

[7] 邵登陆,岳宗洪.采矿系统工程的发展现状与新趋势[J]. 中国矿业, 2008,17(9):99-102.

[8] 王磊.高校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煤炭经济研究,2010,30(2):92-94.

[9] 何廷峻,汪佑武.高校矿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 (1):103-105.

[10] 夏艳华,白世伟.层状地质体与地下工程开挖三维可视化[J].岩土力学,2004,25(12):76-80.

第4篇:工业工程概念范文

关键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264-02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培育新兴战略产业步伐加速,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地位将愈加突出[1]。新能源领域的人才培养日益受到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目前,我国高校在新能源专业设置和新能源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落后于发达国家[2]。

我国工程教育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不是人才培养强国,人才质量难以满足需求。在瑞士洛桑的世界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合格工程师的数量和总体质量在参加排名的55个国家中仅列第48位[3]。为加快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教育部联合其他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随着国家“卓越计划”的提出,在实践教学培养方面,对新能源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作为传统能源特色高校的长沙理工大学,新能源学科和专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由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调整转变过来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诸多现实和复杂的问题,实践教学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得以及时解决。

本文首先分析当前我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育状况,然后以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以下简称能动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为例,结合近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和效果,探讨了改革的具体思路和措施,提出该专业的实践培养方案改革。

二、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从事新能源产业的技术骨干大多数是从其他行业转行过来的,他们普遍缺少新能源方面的专业系统培训和技术学习。具备突出实践创新能力的新能源专业人才尤为短缺,已经影响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业内专家认为,中国新能源专业人才的创新化培养已刻不容缓[5]。《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发》第三章第十二条明确指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可再生能源知识和技术纳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课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新能源产业,是一门涉及机械、流体、材料、电气和控制等多学科的新兴行业。这些人才不但能够将各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而且熟悉新能源应用技术的系统过程,但这些知识能力只有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进行培养积累才能形成[1]。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在高等学校中大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已经倡导多年,各高校通过各类项目资金等对实验室、实习基地等进行了升级,改善了学生实践实习的条件,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然而依然存在如下问题制约着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

1.人才培养方案不明确:在我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较新的专业,开设的学校较少,其规模化人才培养才刚刚起步,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正在探索研究阶段,没有成熟的实践教学方案和模式可以借鉴。

2.实践教学软硬件条件缺乏:近几年,高校青年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培养模式,大部分缺少工程训练背景,制约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由于新能源类课程难度大,在一些专业实验、课程设计上往往缺乏足够硬件条件,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甚至有些关键环节仅停留在“认识层次”,而没有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层次”。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学习和锻炼。

3.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实践教学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学生培养方案只是注重书本知识,而对实际工作中起重要作用的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是较少。显然这种只注重传授学生“纸上知识”的培养方案是不健全的。

4.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不完善:实践创新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活动,其实践内容和时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无法按照十分严格的时间制度进行,这就需要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同时实践教学不仅在校内进行,还时常需要到企业进行实践活动,涉及的管理单位和管理人员较多,需要一个完善的责任制度和安全保障制度。

三、建议与对策

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应体现工程知识、工程素质、工程能力。实践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学校以企业需求为设计主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整合校内与校外资源、改革与发展并重,推进工程实践人才的培养工作。

1.校企联合制订培养计划,共同开发人才资源。在本科生培养计划方案制定或修订过程中,与企业充分沟通,结合实际需求制定详细的培养方案。长沙理工大学在制定培养方案前也对大唐福建漳州六鳌近海风电场、内蒙古华电辉腾锡勒风电场等新能源企业进行了考察和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长沙理工大学具有传统的能源电力行业优势和特色,与大唐湖南分公司、湖南省电力公司等企业联系紧密,在学生实践教学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如毕业课题来自企业的实际问题,学生实施双导师制等。

企业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系统而真实的实践环境,所有实践项目都按生产环节来安排。今后学校、企业和学生可以签订三方协议,企业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考察,承诺优先选用优秀人才,实现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

2.深入实施教师发展工程,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针对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工程能力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引进新教师时,优先考虑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人选;二是大力推进青年教师工程化,学院每年派遣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接受“工程化”培训,为此长沙理工大学将青年教师的工程化纳入职称评定的基本条件;三是通过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研究,提高学校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四是聘请校内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五是从企业中聘请富有教学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充实教师队伍,长沙理工大学能动学院依托湘电风能等企业的资源,聘请了多位高级工程师为本科生讲学。

建设创新实践基地是开展项目学习的硬件支撑和条件保障,可以从多方面加强建设:(1)整合校内资源,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增加实验室建设投入,建立实践教学中心,大力推进开放式教学,教学场地、教学设备、师资均可共享,加大实践教学平台开放力度;(2)利用长沙理工大学在电力行业的影响力,通过吸引社会资源,联合企业单位,以产学研为切入点,共建实践教学基地;(3)利用长沙市麓谷大学生创业园区,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3.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着力推动以基于实践问题、项目为背景、面向企业需求的教学方法,建构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在考核方式上,改进传统的试验报告或笔试考核的评价方式,主要考察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采取现场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考核。

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竞赛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长沙理工大学能动学院积极承办各类竞赛,也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以及学校组织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评比等活动。为此长沙理工大学能动学院还专门成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聘请了经验丰富的老师专门负责,效果显著。

4.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特别是加强行业实践阶段的管理、建立行业实践管理保障机制,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成功的关键。建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将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的实践教学说明书、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教学科研成果等资源全部共享到网络平台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学生进入企业实践,建议签订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议,购买保险。在实习过程中采取“双导师”制,校内由专业教师负责,行业导师由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或专家担任。实施动态和全过程的监控,加强教学过程评价,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及时分析评价信息,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结语

当今社会,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国家提出了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战略思想,这对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必须紧跟时代和企业的需求,不断地改进实践培养方案,不断地升级教学所需的“软件”和“硬件”,不断地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生产力发展需求的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陈学俊.对能源科学与工程发展的若干建议[J].院士与学部,2005,20(6):451-455.

[2]何建军,陈荐.风电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31-33.

[3]徐世军,范伟,黄贤英.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专业课程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3,(13):22-25.

第5篇:工业工程概念范文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voca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to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and the problems, and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in voca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and reform and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CDIO. Based on professional capability training and innovative capability, combined with integration idea, program idea, and active study idea of CDIO, it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capability training progra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xpansion and innovation system based on "innovation training program", and reforms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 at last, puts forward "Double Program"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 based on CDIO idea.

关键词: 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CDIO理念

Key words: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practice teaching;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CDIO Idea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293-02

0 引言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必要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探索的永恒主题。本文结合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CDIO的一体化、工程、主动学习等理念,从课程内实训、课程群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训等环节的实践教学入手,按照以“能力培养工程”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以“创新培养工程”为主线构建拓展创新体系,对软件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提出借鉴CDIO理念的软件技术专业“双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的观点。

1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1 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教高[2006]16号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的“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等都从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2 实践教学在人才需求方面的重要性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1],《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的“推动职业院校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等都从人才需求方面提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2 借鉴CDIO理念的 “双工程”实践教学探索

2.1 探索改革框架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主要专业能力的要求,以工程为主线,结合CDIO的一体化理念、工程理念、主动学习理念、团队协作理念等,改革实践教学,制修订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实训、课程群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训等实践教学方案,形成由各技能模块课程实训到综合实训的知识培养路线、技能培养路线的“能力培养工程”,和由课程群实训到顶岗实训的的“创新培养工程”的交叉并进的“双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2.2 主要依据

2.2.1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计算机软件开发与测试行业一线需要的,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及编程技术,掌握桌面、网络、移动设备、数据库等编程方面的理论和技能,能从事计算机桌面、网络、移动设备、数据库等软件开发、测试及管理等方面的高端技能型人才[2]。

2.2.2 软件技术专业主要专业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数据库编程能力、软件测试能力、平面与网页设计能力、面向对象编程能力、Web编程能力、移动设备编程能力等。主要能力与实践教学表见表1。

2.2.3 CDIO简介:CDIO—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学习方式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它强调以综合的一体化的模式来培养学生[3]。

2.2.4 实训及其划分: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内实训、课程群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训。

课程内实训:是指配合课程讲授的实训和课程结束时的课内综合实训;

课程群实训:是指围绕主要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群中的课程完成时,利用课外时间(一般在第3-4学期)和课程群的知识和技能开展的实训;

综合实训:是指在所有专业课程完成时(一般在第5学期初),综合运用各主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的实训;

顶岗实训:是指在第5-6学期学生到企业实践锻炼时,提升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实训。

3 借鉴CDIO理念的“双工程”实践教学改革

3.1 筛选工程 广泛调研收集软件技术开发公司、软件服务外包公司、软件委托服务公司等的软件项目和工程。要求:选择的项目或工程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可再开发性、工程性、系统性、团队性等,至少3-5个项目或工程。

代表性:其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要含概软件技术专业所培养的主要专业能力;

典型性:可将其用作课程的典型案例;

可再开发性:可让学生模仿其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即CDIO)新项目;

工程性:需要团队协作,综合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

系统性:可分解成一系列子项目,融入各阶段课程群的教学中。

3.2 分解工程 选取其中2-3个项目用作“能力培养工程”分解。将这些项目彻底分解细化到小模块或代码的知识点、技能点、素质点。要求:由系统分解到各系统功能、由系统功能分解到子功能、由子功能分解到功能模块、由功能模块分解到代码模块、由代码模块分解到代码块或代码,以便“组装”到各实训中。

选取其中1-2个可再开发的项目用作“创新培养工程”分解。将这些项目彻底分解细化到代码块或代码。要求:各系统功能、子功能、功能模块、代码模块、代码块或代码可替换,可再开发。

3.3 组装工程 组装“能力培养工程”的2-3个项目到各培养路线的课程内实训和综合实训上。按照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群分组分解工程的知识、技能、素质,按照知识培养路线“组装”各知识点到各课程中,按照技能培养路线“组装”各技能点到各课程中,按照素质培养路线“组装”各素质点到各课程中。这需要广大教师做大量的工作修订课程标准、教案、课件、实训任务与指导书等。最后在综合实训中通过前期的中小项目完成整个“能力培养工程”的项目。

组装“创新培养工程”的1-2个项目到课程群实训和顶岗实训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需要,将项目分解来的子功能、或功能模块、或代码模块等“组装”到课程群实训中,在学期末或假期完成。而将系统功能、子功能等高一级的开发任务安排到顶岗实训期间让学生完成。

3.4 “双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能力培养工程”和“创新培养工程”在实际分学期分阶段教学示意图,见图1“双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以“能力培养工程”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知识培养路线的各课程内实训、技能培养路线的各课程内实训、素质培养路线的各课程内实训和综合实训组成,贯穿整个校内教学全过程,与知识培养教学、技能培养教学、素质培养教学共同完成专业能力培养。

以“创新培养工程”为主线的拓展创新体系是由课程群实训和顶岗实训组成,课程群实训是在完成各主要专业技能培养时,用来挖掘学生创新能力和拓展专业能力的,并在学校期间由教师指导构思设计,可在学生顶岗实训期间结合企业实践完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0-07-29)[2011-1-10].http:///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第6篇:工业工程概念范文

本文从工业工程的概念起源出发,对于我国制造业工业工程的发展困境做了阐述,并且有着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工业工程和制造业的不断发展。

一、工业工程概念来源阐述

工业工程这个名词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实际的美国,一开始工业工程的主要作用是用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工程开始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和科技成果,形成了解决制造企业整体效益的完整工程技术体系,广泛应用于建筑业、医院、政府、民航、饭店等多种产业的效率、质量和成本改善与竞争力提高,因此后来被称之为现代工业工程。

二、制造业应用工业工程的必要性

我国的工业经济起步较晚,而且和其他国家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缩小和改变这种差距的途径就在于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产品开发的效率、设计的效率、生产的效率等。

在我国,对于工业工程技术的重视较晚,从改革开放和经济政策放开之后,很多的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盈利的最大化,才开始重视工业工程对于制造业的巨大作用,也开始慢慢的对于工业工程的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便于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

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接轨,中国的经济在进一步的面向海外市场的时候,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同时也会面临到更多的挑战,很多来自于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技术作为竞争资本,通过工业工程的技术革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提高竞争优势,在这种环境下,中国的制造业如果想要在国际化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应该要提供工业工程的生产和革新能力,以此来促进我国制造业的良好发展。

三、中国制造业中工业工程的应用现状

中国的工业工程发展历程,要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考察,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的局势,使得我国开始重视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率先成立了工业工程研究会, 这标志着中国工业工程的诞生。到了1992年,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国家教委批准西安交通大学和天津大学首批设立工业工程专业。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国已有 166 所高校设立了工业工程本科专业, 66 所高校设立了工业工程硕士点。另外, 作为正式教育的有益补充, 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大范围的教育格局。截至目前, 我国已有8 届工业工程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毕业, 近万名工业工程硕士在全国各条经济战线上发挥作用。出版了两本高水平的工业工程学术刊物, 一本是由上海交大与德国著名 Spring 出版集团合资出版的《工业工程与管理》, 另一本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与广东工业大学出版的《工业工程》。在学术界的和企业界的共同努力下, 中国工业工程学科体系基本成熟。中国工业工程 建立在数学、运筹学、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工程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上, 并根据中国国情特别是制造企业的实际应用, 已经形成四大理论体系与科学问题,这四类技术并不是独立的, 他们相互关联, 功能相互交叉。如质量也需要进行设计, 组织过程也需要控制等我国制造业实施工业工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制造业工业工程的发展困境

尽管目前我国对于工业工程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并且也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来取得发展,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起步晚、基础弱

美国从20世纪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对工业工程进行研究,日本在1945年以后就开始对进行研究,韩国在1953年就已经来时推行工业工程的大范围应用,但是我国对于工业工程的应用研究在近年才正式开始,发展到现在也只有短短20多年的历史,因此存在着研究基础薄弱的现象,很多的管理人员对于工业工程都认识不够。

(二)工业工程仍然陌生

虽然我国现在有很多的企业已经开始对工业工程进行研究,但是很多的企业对于工业工程的认识还是停留在表层的研究,无法触及更深层次的工业工程内涵,尤其是很多的企业宁愿把投资金额放在企业的生产与运转上,导致了对于工业工程的不够重视。

(三)学科发展有待加强

在我国,对于工业工程的发展还不够,虽然我国各大高校都开设了工业工程的相关学科,但是所使用的教材基本都是沿用其他国家使用过的教材,缺少创新性, 另外,我国的工业工程革新主要还是停留在较为简单的模仿上,缺少自主性。

(四)缺少工业工程人才

对于我国的制造业来说,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一件直观重要的事情,这能决定我国工业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虽然我国目前很多高校在为制造业输送人才方面做出了努力和贡献,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人才创新性意识的培养还不够,导致他们在工作中难以进行创新工作。

五、改善制造业工业工程现状对策

(一)学习经验,自主创新

对于我国来说,工业工程的发展起步较晚,要想在一时之间赶超其他国家是不可能的,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学习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将其他国家的有关于工业工程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拿来为我所用,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对其进行充分的研习,从而加强我国的工业工程创新能力。

(二)加强人才和科研经费投入

在我国的各大高校中,要进一步的对工业工程专业予以重视,要不断的增强工业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工业工程创新积极性,要通过不断的投入科研经费确保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的培育具有足够的发挥空间。

另外,在我国的制造业中,要充分的重视起工业工程对于制造业的作用,要将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作用予以正视,将其提高到与企业生产发展一样的高度上进行审视,只有企业予以重视,才能积极自主的去进行创新和学习,才能不断的推进我国的工业工程技术发展。

(三)形成示范性和标志性成果

以国资委和发改委为领导核心,选择汽车、电子、钢铁、航空、航天、工程建设、石化、家电等7~ 8个行业的典型制造企业,基于企业现状与需求,面向制造效率、成本、质量改善和工程项目控制,实施典型试点工程项目,通过产学研有机结合,以项目管理方式设立工业工程研发与推广实施项目,获得示范性效益和标志性成果,总结成功经验后以后在行业全面推广。

六、总结

工业工程对于我国的制造业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发展要素,对于工业工程的创新和研习,是发展中国制造业的最快方式和途径,在我国目前的工业工程中,由于对其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人才培养还不够到位等等问题,使得我国的工业工程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通过一些方式和手段,还是能够不断的促进工业工程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新胜.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 J].国际经济合作,2006,1: 23-24.

第7篇:工业工程概念范文

关键词:工业工程;人物;发展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4.028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最早起源于美国,现如今在世界各国都被广泛应用。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背后必然有自然以及社会因素的推动,工业工程也不例外。社会生产力的不喾⒄梗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大批量、大规模、流水线式生产的出现,促使着一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改进方法的产生,于是工业工程就开始登上工业历史舞台。对于工业工程的定义,世界上不同的学者、不同的学术团体都有不同的解释,不过大体含义基本一致,即为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来提高效益。

1 工业工程发展历程中的一些重要人物

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被认为是工业工程的鼻祖。因为他拥有当普通工人以及技术工人的经历,所以他对于劳动中的组织问题和管理问题有深刻的认识。他发现了当时生产中的许多问题,并且他认为可以找到一系列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于是他开始潜心钻研,致力于找到提高效率的方法。经过系统的研究,他创立了“时间研究”,时间研究的核心就是标准化。运用时间研究,他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并于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本书的发表被认为是工业工程的开端,而泰勒也被人们称为“工业工程之父”。

吉尔布雷斯(Frank Bunker Gilbreth)也是工业工程的一个开创者,他的主要贡献是“动作研究”。动作研究是将劳动者工作时的动作分解,把无用的动作省去,有用的动作简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他的“砌砖实验”和“影片分析法”也成为了工业工程历史上经典的案例。

甘特(Herry L.Gantt)也是工业工程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开拓者,他的杰出贡献就是发明了“甘特图”。甘特图通过把生产工作以及工期以日历的形式列举出来,可以很好地反应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关系以及工作进度。甘特图是生产中用于制定工作计划、对工作进度进行控制的常用工具。

2 工业工程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被工业工程学者习惯性地称为奠基期。该时期的标志为动作研究、时间研究等方法的出现。在这个时期内,美国福特公司开始使用生产线进行汽车生产,这是一个革命性的飞跃,从此生产线式的生产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而且在该时期,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无论是在战时还是在战后,各方面都需要大量物资,客观上需要工厂进行高效率的生产,促进了工业工程的发展。20世纪初期,泰勒的“管理原理”被更名为“工业工程”,至此,“工业工程”这一概念正式出现。在190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开设了工业工程课程,从此工业工程正式作为一门大学专业进入大学。

第二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被工业工程学者习惯性地称为成长期。在这一时期中,数学和统计学的知识被广泛地应用在工业工程中,于是产生了许多工业工程方法,例如人因工程、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始产生和发展的。继宾夕法尼亚大学之后,更多的美国高校设立了工业工程专业,而且开始出现工业工程师,此时工业工程正式成为了一种职业。在这个时期,工业工程的主体基本形成,并且开始和各种领域的技术相结合,使得工业工程成为了连接管理和技术的工程技术。

第三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这一阶段被称为成熟期。在此之前,工业工程一直没有理论基础,这个时期运筹学和系统工程出现,改变了工业工程没有理论基础的尴尬局面。运筹学在战时出现,最早是为了在不同的军事方案中进行选择,随着之后的发展,运筹学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已经能够解决各种系统择优问题。由于运筹学的引进,工业工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1948年,美国成立了工业工程师学会,该学会在1955年时给出了工业工程的定义。而且,工业工程不再只是局限于美国,亚太地区也开始引进工业工程的理论。不得不说,引用最为成功的就是日本的丰田公司,丰田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创立了丰田生产方式。正是由于应用了工业工程的理念,韩国、香港、新加坡的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而日本、德国更是实现了从战败国到经济强国的飞跃。

第四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这一阶段被称为创新期。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工业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当然在这一时期计算机、系统工程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它们为工业工程提供了新的方法。效率和质量都是企业获益的关键,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工业工程的重要性,开始引进工业工程的人才。并且,工业工程的理念不仅仅局限于生产制造,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由此可见,工业工程一定会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统观这四个阶段,工业工程由一个单一的理念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再到被全世界广泛关注和应用,这一切离不开社会的推动,如今已是信息化的时代,工业工程将会更好地发展。

3 工业工程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工业工程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较长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中国,工业工程的起步很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只是一味地追求产品的数量,并不重视效率和质量,所以,工业工程在中国一直不被重视。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工业工程对于经济发展能够起到巨大作用,工业部门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并逐步开始了对工业工程的探索。有多种现代的管理方法开始被国家经济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其中包括系统工程、网络计划等,这些管理方法基本上都属于现代工业工程。很多

(下转第45页)

(上接第34页)

企业在应用了这些新的管理方法以后,效率大大增加。例如,北京机床电器公司运用工作研究对生产线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年新增产值达1165万元;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同样应用工作研究改造生产线,将一台电冰箱的生产节拍从原来的48秒变为36秒,极大限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钢铁冶金行业也开始接受工业工程的理念。鞍钢运用工业工程的方法进行了工艺改造后,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企业开始向国际市场迈进,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中国的企业必须拥有较为先进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方法。这就大力促进了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发展。中国的第一次工业工程学术会议于1990年6月在天津召开,在该会议上成立了工业工程研究会。工业工程要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势必需要大量的工业工程人才。为此,1992年9月,天津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率先开设了工业工程专业,开始招收工业工程的本科生,而后又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开设此专业。这些高校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工业工程人才,这也是工业工程在中国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在这几十年间,我国的工业工程发展迅速,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是在不同的企业内,工业工程的应用程度也是参差不齐的,这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原因,最为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同的企业对工业工程的认识不同,对其的重视程度也就不同;二是不同的企业管理水平不同。也正是由于这两个原因,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波折的。我国企业对于工业工程的应用情况在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由于国外的许多企业,尤其是欧美、日本的企业对工业工程的应用较早,所以工业工程在这些企业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这样的企业以合资或外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后,它们的工业工程水平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这些企业都有规范、严格的管理模式,工业工程已经成为它们企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二种是内资企业,工业工程在中国起步较晚,所以相较于合Y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国的内资企业对于工业工程的应用尚处于入门阶段。由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所以这些地区的内资企业要比其他地区的内资企业更早应用工业工程,这些地区的工业工程水平也普遍高于其他地区。

总而言之,由于我国的经济水平、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落后于欧美国家,所以我国的工业工程仍处在发展阶段。好的现象是,工业工程不仅能够在大型企业中得到应用,许多小型企业包括乡镇企业也都开始意识到工业工程的重要性,并开始引入工业工程的理念。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工业工程必将拥有极为光明的前景,以后工业工程不仅能在企业生产中发挥作用,也将为我国的国家建设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易树平,郭伏.基础工业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第8篇:工业工程概念范文

中国工业工程在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企业的运营模式在不断摸索中得到的成果,是自然学科和工业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企业在社会发展中受到本土社会文化的影响,其通过外界环境因素逐渐渗透到企业内部,对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不断的进行渗透,思维和行为媒介传播至企业内部。企业的管理技术决定了企业发展的目标,其组织形式、过程控制办法等影响着企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和输出能力。所以,企业的文化内涵可以从管理技术以及社会文化方面看出,是内部环境和外部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企业在行业、区域、阶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不能建立一个适合所以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个性化的模式存在。所谓的个性化模式是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的实际情况、企业员工、技术等能够正确的反应企业工业工程策略和方法的成果。例如:采用何种技术和产品实际的生产流程等。因此,企业的个性管理模式是企业工业工程和企业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二者缺一不可。其中工业工程包括良好的思维、正确的流程、合理的方法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内部长期以来形成的价值观以及员工的行为规范等。

2能力导向策略实践选择

我国企业在实际的生产中存在工业工程能力继续改进以及信息化技术需要加强的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企业需要清晰的认识到工业工程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更加集成。对于资源、技术、资金相对优越的企业而言,可以采用系统的工业工程技术将推动企业由集成能力向精益能力方面发展,使企业在人员配置、信息传输、资金流动等方面形成更具价值的流程,对于这类企业采用的是IE与IT相结合的策略。而对于资金较为充足、生产过程中自动化能力不足或者生产流程过于简单的企业,需要改进其生产流程使其更加精益生产,并且辅助以相应的信息系统例如:ERP等,会使企业生产更加完善取得更好的产值,因此这类企业是先采用IE,而后在实施IT的办法。对于一些自动化程度较低并且生产环节较多的密集型企业而言,在产品加工过程中会出现极大的浪费情况,因此需要科学、合理的对产品生产流程予以改善,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过程管理,降低浪费发生的概率。基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不适合过快的实行信息化,而应该在基础工业方面进行加强,当生产能力提升到一定的水平时再予以相应的信息化管理。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属于此类,因此在对其进行信息化系统开发时需要坚持实用性和适用性原则,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文化特点有选择性的利用工业技术,将工业工程技术应用到实处,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结语

第9篇:工业工程概念范文

[关键词]工业工程 项目管理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8-0049-02

项目管理是工业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技术基础必修课。怎样理解项目管理课程的性质,如何在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既按教学大纲讲授规定的教学内容,又注重在教学方法上对教学内容及算法进行结构化、程序化的组织,以适应工业工程专业的需要,这是当前对项目管理及类似课程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工业工程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工业工程是一门综合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和知识,以提高各种组织的运作效率,有效地应用各种资源、能源,以便取得最大效益的学科。工业工程与项目管理是目前世界上公认最成功的生产效率提升方法,应用项目管理可提高内部运作过程效率和持续消除浪费,实现内部增值最终向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应用工业工程方法实现精益“一个流”生产、平衡生产线、改善布局等。研究表明,德国、日本、美国的生产技术总是处于高端水平,其成功之道就是努力运用工业工程与项目管理的解决方法。

二、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

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由时间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综合管理等九个领域构成。根据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内容与国际最新发展来划分,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现代项目管理发展。包括现代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发展过程、发展趋势、发展特点以及热点,项目管理学科的发展,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项目管理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等。

2.项目与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与项目相关的一些概念,项目管理的定义、特点以及理念等。

3.项目管理知识框架。包括国内外几种典型的知识框架、项目生命周期过程及其管理内容、项目管理职能要素及其内容、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及其内容等。

4.项目组织与团队。包括项目组织特点,几种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及其特点,项目组织形式的选择,项目经理的责任、权力,合格项目经理的能力与素质要求,项目经理的选拔,项目团队定义、特点,项目团队的发展过程,团队组建与建设,团队成员的激励与考核等。

5.项目论证与评估。包括项目论证的定义、意义以及阶段划分,项目论证的原理与方法,项目论证的内容,项目评估的定义与论证的区别等。

6.项目计划与控制。包括项目计划的概念、层次、内容与方法,项目启动,项目目标,范围计划,进度计划,资源计划,费用计划,质量计划,项目控制的组织、流程、工具、方法,项目采购的方式以及合同的类型等。

7.项目验收与后评价。包括项目验收的概念、意义、内容、方法,项目后评价的定义、特点、目的、内容以及方法工具等。

三、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大力推广从新产品试制到投产的全过程项目管理,在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呈现出了既规范又多样化的发展态势。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目前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课程认识不到位。当前我国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大都设在经管学院,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管理、轻技术、怕理工等课程的现象。而项目管理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其课程内容必然体现“工”、“管”结合的显著特点。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模式,是现代制造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2.工业工程与项目管理课程简单叠加。随着项目管理在制造企业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创新,教材建设问题凸显。近年来,工业工程项目管理教材几乎毫不例外地将工业工程与项目管理知识简单叠加。一般在介绍工业工程之后,就是项目管理的知识。这就使得学生难以将学到的工业工程专业知识和项目管理知识进行很好的综合应用,因此在制造企业提出其项目管理解决方案时无从下手。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由于工业工程专业开设项目管理课程历史较短,很少有实践性教学,并且设置在企业的实践教学基地也寥寥无几。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脱离,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难以更深入理解,培养技能的教学目的也受到影响。

4.案例教学重视不够。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需辅助运用案例分析,过度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就不能很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5.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方法单一。项目管理课程课堂授课,教师较多的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通过板书或PPT授课,期终以试卷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考核。教学和考核方式的单一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一些直观感受,其结果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无法融会贯通,综合分析问题能力、项目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得不到有效地培养和提高。

6.信息技术平台未能充分利用。目前很多专业软件公司开发出了多层次的项目管理应用软件投放社会,项目管理课程由于课时都安排紧张,客观上使得授课教师无暇有效地利用该信息技术平台。

四、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笔者在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中,提出了以下对策,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1.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程。在应对全球化的市场变动中,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笔者认为,增强学生的管理意识,丰富工程技术的管理知识,开展好的项目管理教学十分必要。

2.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和项目实践。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运作,或学校直接与一些项目型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给予教师更多时间或更多的机会走出学校获取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专业技能和自身素质。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项目管理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到制造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并积极创办校外实习基地。引导学生利用暑假等较长节假日到制造企业参加生产活动,使其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项目管理程序、生产制造技术及项目计划与控制等环节工作及内容,以此加深对工业工程和项目管理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实际应用。

4.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市场应用的国外项目管理软件有P3、P3E、P3E/C、P6、OraclePrimavera、OracleP6EPPM、OracleP6PPM等,国内项目管理软件以上海普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PowerPiP和PowerOn为代表。在课程教学中必须尽可能地搭建起信息系统平台,把项目管理软件引入教学过程,以便将理论方法与软件实用操作技巧相结合,使学生具体掌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对项目时间、成本、质量、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计划和控制技术及方法。

5.对课程教学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每次课程教学前后及时安排相对应的案例作情景演练,是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在课程考试方式上,将着重测试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考核成绩分为三个部分:平时到课、课堂发言情况占总成绩的20%,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给出;案例讨论中的项目团队作业占总成绩的50%,根据团队分阶段提交的项目资料和成员汇报表现由项目评估师和任课教师给分;项目管理软件操作占总成绩的30%,通过考核软件操作情况得分。

五、结束语

项目管理能够培养学生结合企业实际运用项目化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来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对项目进度、成本、质量进行有效的计划与控制,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项目管理的教学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教师必须考虑工业工程专业的需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启发式、案例式、实验式等教学方法,采用课件、网络、计算机等各种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不断完善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戚安邦.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2] 赵涛,牛旭东,路琨.我国工业工程专业教育研究[J].工业工程,2004,7(1):61-64.

[3] 马旭晨.对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内容与层次结构的思考[J].项目管理技术,2006,(5):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