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情感小文章范文

情感小文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情感小文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情感小文章

第1篇:情感小文章范文

一、自学作业

(一)自学作业设计的依据

“争学、针教、真练”模式下的自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学课文完成,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教材,解决基础性、知识性的问题,即主要达成三维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因此教师设置学生自学作业需以课标为依据,立足教材,围绕三维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和重点进行设计。

(二)自学作业的效度分析

本课的知识点其实是挺多的,而且有许多需要通过读图分析,但从完成作业的抽样调查情况看,自学作业还是高效的。自学作业学习目标明确,目的性强。学生通过自学,三维目标中的认知目标,大都能得以达成,容易给学生带来完成任务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持续学习的动力。而且这种任务导向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任务本身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去完成类似的任务。

二、当堂训练

(一)当堂训练设计的依据

当堂训练不同于自学作业,通过当堂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双基”,而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体现对三维目标的考查。因此,当堂训练的设计主要围绕三维目标展开。因为自学作业着重解决了基础性、知识性的问题,知识目标已基本达成(只要在当堂训练中抓住重点,以达到检测和巩固重点知识的目的即可),所以当堂训练设计的重心应放在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查上,即考查难点是否真正突破。

(二)当堂训练的效度分析

在课堂上,由于教师的监控和指导,学生注意力集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因此在保证教学进度的情况下,设置当堂训练,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上述当堂训练,学生完成的时间10分钟左右,且正确率达到90%以上,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而且,在课堂上,学生互助批改,反馈订正的时间为5分钟左右。这样通过当堂检测,查漏补缺,当堂巩固,不仅切实减轻了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真正做到了“轻负高效”。

(三)设计当堂训练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当堂训练的难度要有明显的梯度,一般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编排:

2 当堂训练的题型应多样化,―般为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材料(或读图)分析题等;

3 当堂训练选用的素材不应局限于教材,可选择时政、故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

4 当堂训练的题量应适中,一般以6-8题为宜,其中材料分析题设计一题(一般为二至三个富有层次性的设问)即可。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

三、课后作业

(一)课后作业设计的依据

“争学、针教、真练”模式下经过自学作业与当堂训练,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效果较好,因此,课后布置知识性的作业,已不再成为“必须”。但是,《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后布置适当的、少量的探究性、实践性的作业,能激发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后作业的效度分析

课后作业一般是探究性、拓展性、实践性的作业,重视课堂教学后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实践性,强调学生的探究、体验、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可独立完成,也可同伴互助完成,或在老师的指导、父母的帮助下完成。完成后的作业一般以小文章、研究性报告或照片、声像资料等呈现出来,属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评价的方式可采用打等级、评比竞赛等。由于课后探究性、实践性作业题量少,表现方式灵活多样,设置的题目一般都比较有趣,而且没有硬性规定,主要依靠激励机制,促使学生去完成。因此,很受学生欢迎。

(三)设计课后作业需要注意的问题

1 课后作业不是要求每节课都要布置,应视情况而定,如教材内容是否需要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否较重等。

2 课后作业一般是探究性、拓展性、实践性的作业,切忌布置抄抄写写的作业,也切勿布置没有多大探究价值的作业;

3 课后作业的成果一般以小文章、研究性报告或照片、声像资料等呈现出来,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即一定要给予适当的评价。

第2篇:情感小文章范文

一、系列性

目前中学语文的教材版本较多,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语文教学强调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语文单元教学的特点,对语文作文要整体策划、精心思考、高度整合、分步实施。用系统论来指导,设计系列性的作文。例如在学习事物说明文单元时,可以设计以下具有系列性的作文。

1.知识要点的梳理。教材各个单元都介绍了哪些事物,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的,各有什么特点。自己可采用列提纲的方式整理在课堂记录本上。这样就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学习方法的总结。课文在说明事物时,在说明结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等各个方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梳理,学生就很好的培养了学生查缺补漏的好习惯。而且,这对于良好分析思维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3.写作说明小文章。学习如何介绍一种事物,可以介绍小到钢笔大到建筑园林的事物。由小汇集成大,集纳成篇。

二、层次性

大班额目前很突出的弊端就是因材施教难,一个班80人左右,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为让语文作文具有实效性,必须实行分层作文,可以把作文分为达标要求和培优要求,达标要求是人人必须达到的要求,培优要求是鼓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争取达到的要求,这就给很多学生提供一个发展平台,学生会怀着好胜心完成各种作文,力争达到培优的要求。

三、趣味性

就目前的语文常规作文看,如果单纯机械的去记忆背诵,学生可能会很痛苦。这就要求教师对语文作文进行智慧的设计使之具有趣味性,形式具有多样化。例如用新情境、新情节、新环境中引入故事。

四、情景性

第3篇:情感小文章范文

一、生物活动课的设置目的

生物活动课是生物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是集知识、思维、能力、与学习的能力为一体的重要过程。生物活动课要服从于生物教育目标,又必须渗透下列各项具体目标: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合作、竞争意识;培养关心集体、团结互助的社会公德意识;培养自学能力及资料检索处理能力;激发学习生物学兴趣,培养学习生物学情感。

二、生物活动课的活动类型

1.参观考察。结合当地的实际,组织学生参观。例如带领学生在校园中观察不同植物的叶,并记录叶的不同。参观考察过程中老师现场讲解,参观后组织学生谈收获、写体会、教师作总结。

2.实验探究。根据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开展一定的实验活动;也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发现有意义的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亲自实践,动手操作,敢于创造。

3.开展讨论。生物活动课上可就有兴趣的问题开展讨论,如在今年2月发生的一种新型的流感H1N1,让学生从认识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生理健康教育,弘扬社会公德等方面讨论,也可就某些重大工程建设展开讨论。

4.撰写小文章。指导学生写小文章也是生物活动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课堂的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布置一些作文题目,或让学生自己选题材,题材可源于学习书本知识的心得、体会,如"根虽然长得丑陋,深藏在地下,但它却是一株植物最重要的一部分,没有它就没有植物伟岸的躯干、娇艳的花朵。

三、生物活动课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发问和探讨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并来一次评判,这样既起到了调动全体同学参与能力训练、动手动脑动口的作用;又可使小部分差生有机会可乘,获得成功感。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此外,活动课评价应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可采取当堂提问、辩论、角色表演,也可以组织竞赛、实验展示等。

2.生物活动课要与课文内容互补,互相调剂,它既帮助学生巩固深化了课本上的知识,又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3.每一次活动要制定明确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课题、内容、目的、要求、时间、参与人数、活动形式等,做到有的放矢、宁缺毋滥。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设计每一个活动方案,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学到知识,运用知识并喜欢上活动课。

4.学生间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生物水平等基础上(可以求助于班主任协助),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化分组,同时明确组员间的分工,确定好每个小组的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员和监督员等(角色可定期更换,以便学生在不同方面得到锻炼),必要时可提前培养小组长,提高小组长的管辖、分工等能力,以便于学生合作活动的有效开展。

5.制定相应的规则。实施课改中,老师与学生可共同制定一些相应的班级纪律、学习规则,并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外在的规则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规则,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取向,学会自我控制。

6.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时,应注重提出问题的方式、方法,注意提出的问题要具体而明确,问题宜小不宜大,做到先易后难,引导学生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进行讨论;巧妙设计问题情境,使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增加学生对问题的亲切感,可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合理营养”时,我先列举班上某一同学的一天饮食情况,分析其合理性,然后提问:你最敬重的人是谁?你能为他(她)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吗?如果能,怎么设计更合理?

7.兴趣是思维活性的触发剂,求知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就会围绕这个问题积极地思考起来。单是单纯的“实验”表面“魅力”所引起的,只是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更深层次内涵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就要善于“创造”种种诱因。比如,从生产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引出实验课题,不断明确实验目的意义,不断提出有趣而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等等。通过这些手段,及时地把学生的直接兴趣发展为间接兴趣。

思维总是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当一个人产生必须排除困难的需要,或要了解某一问题时,思维就活跃起来。实践证明:有意识地创造设计发现问题的情境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好方法,我们要善于利用实验中的观察与思考、讨论等栏目中的问题,在辅导实验的教学中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地引导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第4篇:情感小文章范文

是的,语文本该是一种艺术,十年的课改,利用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将语文教学编排成一个精彩的舞蹈,在课改教育的舞台上优雅地舞动。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就应该是开启智慧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是一个感受美的过程。

也许你会问我,该到哪里去找寻这种美?其实,这种艺术化的美感流淌在语文学习的每个角落里。

走进课本,每篇精彩的小文章虽读来沁人心脾,挖掘起来着实艰难了许多。课改后的课本除了经典老课文以外,更多的是散发着时代气息与艺术气息的“新面孔”,这对语文教师来说,不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若不改变固有的语文教学理念,走出框架教学模式,建构新型课堂教学形式,是很难走进这些文章的灵魂,与作者的心灵进行一次虔诚的对话的。

很喜欢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桂文亚的小散文《你一定会听见的》。初读这篇小短文,在整体感知上,个人也一度陷入了彷徨,框架上,它没有《中国石拱桥》的齐整;内容上,它没有《阿长与山海经》的精彩丰富;情感上,它没有《背影》令人潸然泪下。但是,当我们换一种思路去解读这一课时,却发现,它的灵魂伸手便可触及。抛掉传统的分段分层,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习惯思维走向去整体感知,只需要围绕标题发散出一系列的问题,然后提出疑问,譬如:你一定会听到哪些声音?你怎样能听到这些声音?这些有代表性的问题一针见血地击中要害,迅速将作者的写作意图逐层挖掘出来,更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向人文性转变的终极目标。其实,如果我们不将它捆绑在教材的牢笼里,使它沦为一种教学的工具,而是将它当成一件艺术品来细细地品味,品味语言的人文性,品味手法的艺术化,品味思想的深邃性,那么它所有的精彩便如大珠小珠一般散落在玉盘里,发出掷地有声的脆响。

第5篇:情感小文章范文

一、上好开学第一课

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把第一堂课讲得精彩,使学生听得入迷,感到高兴和愉快,认为物理有趣且并不难学,因此产生一种要学好物理的信心,这样就初步建立起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八年级物理第一堂课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些有趣的实验。例如,(1)不加热,浇上冷水后,热水也会沸腾。(2)玩具小人也会跳舞。(3)乒乓球吹不落。(4)纸锅也能烧开水。此外,还可以向学生讲些有趣的自然现象。如(1)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也“出汗”。(2)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了。(3)冬天头发越梳越蓬松。(4)鸟在高压裸线上安然无恙。课后再布置学生写“你所看到的有趣的物理现象”的小文章。通过这一节的教学,让学生感到物理有趣。

二、教学语言要形象幽默,以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

讲究语言艺术,不但会增强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吸收,而且会对难点知识起到缓冲软化作用。语言形象准确,物理研究对象就会更加形象逼真,语言幽默有趣,能使同学们欢畅乐学。所以我们的教学语言应尽量做到生动形象、幽默、准确、亲切、清晰、有趣。这样可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三、教学内容新颖别致,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将有关内容故事化、多媒体化,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原本较枯燥的内容更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多使用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思索而总结出来的。课本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验探究、演示及想想做做,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能力、培养技能,也是塑造学生科学精神和培养良好品德的有效途径。课堂演示实验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先要交代清楚,还要设置悬念,在实验中必须配以主动的讲解、形象的手势,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搞好每一个实验,让学生在直观中获取真知。

五、适当给学生以精神鼓励,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每个人都有被人称赞的虚荣心,而且把别人的称赞当做一种成就。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希望自己获得成功、得到表扬。老师若对中学生微小的进步都及时恰如其分地给以表扬,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诱发对物理学习的内部情感动力,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和积极性。

第6篇:情感小文章范文

一、二年级的学生思维的发展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通过看图和观察,培养学生捕捉事物现象的能力。这个阶段的语言发展,重点是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到了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就进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联想能力;而语言方面则以段的训练为重点。四、五、六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进入理性认识阶段,着重培养发现事物本质和特点的能力;而语言训练则以篇章结构为重点,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相结合。由此可以看出作文教学是一个“流程图”,环环相连,在一、二年级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是作文整体教学的工程的地基之作,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没有良好的开端,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是作文教学的败笔。

作文教学:从兴趣入手,借评价激励

低年级是作文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一是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解决一个"作文难"的问题,二是要充分发展学生连贯语言的能力,让他们把文章写"开",把笔头写"顺",三是引导学生情实感,不抄袭,不假编,不瞎套、不硬挤,一开步就把路子走正。让学生放开胆子去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在作文教学中,我从兴趣入手,引领学生快乐写作,借助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勇于写作。

1.评价的巨大作用

作文教学难,从低年级起步更难,因此评价的激励作用无疑是顺利进行作文教学的最有效的保证。评价的目的主要是:(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养成细心观察、认真习作的好习惯。(2)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教学生说真话,吐真情。(3)使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一段文字都多一些真情实感。

从学生说出的一句完整话,写出的一个优美词,再到流畅的句子组合,可心的小文章,处处都含有老师口中的“你真棒”,笔下的小红花,整理的小作家文集。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如:①定期进行“优秀作文评选”、“征文竞赛”、等。②发挥学校、班级黑板报、广播的宣传作用,刊登、诵读优秀文章……这一系列的评价方法极大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师的及时批阅,巧评点,多鼓励,使他们热爱写作,快乐写作。在作文的评价中,我还以“我是小小写作家”的形式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写作中来,让家长的鼓励和老师的奖励陪伴在学生的作文当中。

并且,评价机制将始终伴随这一研修内容。促进这一教学研究的顺利进行。评价中的评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它是对课堂教学的反馈。评改作文的形式有多种:集体评改、面批面改、自己修改、互相批改等,这些评改方法会随着作文教学的深层次发展而逐步进行。进一步完善作文教学的评价机制。

2.“说”引领“写”

小学生比较纯真,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更是天真,有什么说什么,教学中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一点,让他们说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为他们创设喜欢的情境,引导他们说,由不自主地随意说向依据要求规范地表述。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

一般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敢说,这是说话训练开始时的要求。在教师语言以及书面奖励的鼓励下小学生大胆地、轻松地、无所顾虑地说话,消除学生在大众面前说话的畏惧心理,以逐步培养他们的说话习惯;第二步说顺,等到学生喜欢讲话以后,就要逐步引导他们把话讲通顺了,讲通顺一般有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是要把话讲得流利连贯,要符合一定的口语规则,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第二个要求是每一句话都要讲得完整,不要讲没头没脑的话。教师要针对这个阶段的要求给予指导;把话说"实"就是要把话说得具体,要言之有物,不要说得空洞,把话说"活"就是把话说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把话说"准",就是在讲得通顺、具体的基础上,还努力要求把话讲得贴切准确,没有差错,正确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

学生的说话激发出来了,把说的记录下来,就会变成作文,依据学生特点和教材安排设计各种活动逐步指导学生由说到写。在二年级我就设计了的口头作文、演讲比赛、我是小小播报员等活动,

3.素描写作教学

所谓素描,乃是以观察实物、实景作为途径,以片断和简单的篇章作为形式,将描写和叙述结合起来(即运用"白描"的手法)反映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训练。

素描以静物、动物、自然景物、房间陈设以及师生日常生活片断的演示作为内容,可以帮助儿童逐步积累生活知识和常用词语。这些内容又反映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把它们引进课堂,可以创设诱人的情境,使儿童有话想说,有情想抒,并且受到思想教育。因此,素描不仅帮助儿童解决文字表达的问题,同时也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和提高思想觉悟。可以分年级分层次进行内容的安排。例如:冬季窗户上的冰花,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们更是喜欢它,时常看见孩子用小手来融化它,议论它们像什么,把这一景象写下来,不是很好吗?可以在低年级安排这一写作。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他们喜欢什么就写些什么,是真实情感的流露。还可以激励他们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植物等。

4.从知识的学习、阅读的感悟中获得写作灵感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提倡学生灵活地积累一些词语,从开始的积累新词、优美词到以后的积累有意义的语句等,也可以进行一些课外的收集积累,可以用图片、抄写等形式进行整理。从低年级开始,整理在“我的小本本”、“我的采蜜集”上,我还为他们设计了“写写画画小作品”,以此提高他们积累的兴趣。在积累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可以拓展文章的内容,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经常阅读,把喜欢的文章当成范文,帮助、指导学生的作文。

并且随着教学的深入进行,还可以利用讲读课,阅读课或独立阅读课等边学边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这样可锻炼写段,又可写篇。使用使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得到写作知识,写作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学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觉观察的习惯,懂得观察的能力。带领学生深入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奥秘,使学生的情感与大自然产生碰撞,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重点与次要、由远到近、由表及里等)。激励语言的表述。创设条件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活动,把过程生动具体写下来,不在“纸上谈兵”。使学生写己所做,写己所想,写己所见。

5.作文教学要注意知识技能的系统性

第7篇:情感小文章范文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认为“知识就是力量”“有了知识就有了能力”,因而只关注如何把知识以学生喜欢的方式传授给他们,觉得这样就算是完成教学任务了。不管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是现如今轰轰烈烈的课改,都存在一定的误区。传统的历史教学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整节课都是教师在台上一个人表演,一讲到底,“满堂灌”,结果学生觉得枯燥无聊、兴趣全无,更别说提高能力了。现在很多的公开课、评优课,甚至赛课基本都是播放几段视频,设计几个讨论环节,演个课堂情景剧、小品就算是走在课改的大道上了,殊不知这只是花架子,有些课堂上讨论环节问题的设置,要么简单得无可救药,要么深奥得无话可讲,好不容易能讲上两句吧时间到了,课后再探讨吧。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一样忙着看、听、演、说,学到的只是一些书本上现成的史实,了解到的只是表象,没有能通过讨论、思考得出一些结论,真正提高历史能力。

其实,知识与能力是不能直接等同的,就好像学历和能力不能简单画等号一样。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却只能培养,而且传授知识的高层次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新课标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宁可节奏慢一些,花架子少一些,形式简单一些,也要有意识地关注自己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是否有意识地设置了一些“任务”“关卡”让学生来完成、勇闯,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施教,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努力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阐述的是过去的、不可再生的事物,许多内容单靠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简单乏味的讲述,学生听了枯燥无味,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应利用故事、影片、视频、课件等多种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将学生带进历史的重重画卷里面去,力求将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情境场面,将单调乏味的图像化为栩栩如生、富有特色的历史再现,使学生觉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唐朝对外交往》时,我找了Flas——儿歌《西游记》,还展示了“鉴真六次东渡组图”,然后由学生结合课本描述鉴真六次东渡的艰辛,并借此设问:假如你是鉴真,你遇到这样的困难,你会怎么办?你还会坚持吗?以此来体会、感悟鉴真的坚毅品质,归纳鉴真的历史贡献,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道德情感也因此得到升华。

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的重点在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逻辑思维开始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他们不轻信、不盲从,喜欢质疑、辨析、争论,常常会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见解。不管正确与否,这种精神都是难能可贵的,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积极引导,巧妙地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指导性的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带有新意的问题或答案,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重视史论结合,培养学生撰写历史“小文章”的能力

历史教学更高层次的要求除了能让学生依据史料,通过独立思考,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得出自己的历史结论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通过撰写“历史小论文”、“史迹游记”、“学史一得”、“历史调查报告”等更加全面系统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当然,这样的训练要求不能过高,需要教师长期坚持,利用课堂、课后的点滴时间进行点拨指导,教师也要在整个训练期间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赏,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以便能够更好地坚持这样的实践。

总之,“教育成败,系于老师”。新课改对历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变化与行为的跟进,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种兴趣,我想不仅仅是一些图片、视频或影视作品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思考而获得的一种成功体验,一种由心而生的喜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付出很多的努力,仔细雕琢方能完成。

第8篇:情感小文章范文

关键词:教学改革 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实施原则是必要的。这些原则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起到指导的作用,同时,在课堂教学实践的进行过程中,教师根据自己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总结,对这些实施原则进行着不断的完善和修改,又进一步对自己的初中英语互动式教学起着推动的作用。文章以下主要总结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步骤和方法。

一、做好课前准备

在教师的准备方面,可以让学生提前几天提出问题,或深入到学生中进行调查,在备课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备课。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深入思考与研究。在课堂交流时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师生都忙于准备课堂所需要的背景材料和语言表达,而教师更应走在学生预习课本的前面。老师要根据新课特点、课堂需要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预习作业。学生在预习中学会与课本互动,参与到课本的知识学习研究,为课堂互动做了必要准备。

二、做好课中的实践工作

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只有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培养起来。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质疑、辩论和发表不同意见。对学生的见解,教师不要急于评论。更不要武断否定,对标新立异的见解要尽可能给予鼓励性评价。对学生的偶然失误要持宽容态度,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应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才会有形成的土壤和生长的养分。

1.创设教学情境

不同的课型和教学内容应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让新旧知识有机融合、生动有趣。如(1)利用图片、图像和学生熟知的事物进行导入;(2)利用歌曲游戏或小诗;(3)利用学生角色扮演对话;(4)根据身边环境进行话题导入。例如,我们在学习英语现在词时,为了强化动词或动词词组对学生产生印象,我让学生做游戏。老师发命令,学生做相应动作,并跟老师说:Standup!Sing A B C song!Play basketball!Swimz Draw a circle!Eat ice cream!这种导人让学生在听中吸入信息,用肢体动作输出信息。在说中练习了口语。通过游戏学生加深对动词的理解,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起来,师生的情感交融提升。

2.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教师教学中不应只重视教材内容而忽视教学的具体形式,实际上教学形式对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学生听对话或短文。听单词或短语时,可以让一个学生在听到的单词或短语后,按下暂停键,再由另一学生说出单词。听力训练之后,利用听力材料,学生边听边学习语音知识。教师每逢教授一个句子按下暂停键,便让学生模仿句子的语调或说出此句是升调还是降调,指出哪些单词读得较重,哪些读得较轻,哪些短语读音不同即变音了。老师有时可找同桌或一人模仿句子的读音。让学生与录音机进行对话,录音机问,学生答。再检测学生答的结果,整个过程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效果好。这样,学生的发音得到了纠正,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3.运用提问,引导学生探讨

兴趣调动起来引导学生提问题,让同学们具有问题意识,即一种怀疑精神,一种探索意识,它是创造的起源。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在新课程要求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利用新教材,指导学生积极探讨,培养学生在主动追寻内涵中学会思维。

例如,对照一幅图画提问,听一段对话或针对对话内容进行提问,在阅读小文章时,对文章的主题、内容或某一个句子进行提问,大大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利用学过的句型,对人物进行采访提问,来提高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9篇:情感小文章范文

一、用自信的目光激励学生,以亲切的问语启迪学生

课前两分钟是上课的开始,是上课成功的第一步。在课前2分钟里,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即良性的动力定型,我尝试做了两件事。

1.看看――以自信的目光激励学生。

教的面部表情是一支乐曲的前奏,它将为整首乐曲奠定基调。无论何时何地何因何境何情,我认为,上课伊始,一个优秀的教师都应调整自己的情绪,以满面的自信和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一课。每次走进课堂前,我总是告诉自己:有几十双眼睛正注视着你,有几十颗心灵正期待着你。我一走上讲台,总忘不了第一件事――以自信、镇定的目光环视整个班级。

2.问问――用亲切的问语启迪学生。

环视全班后,再与每个学生完成短暂的情感交流。全班静寂时,我有意地习惯性地问这样两句话:

①“大家准备好了吗?”当大家入教室坐好,多数已进入学习、探究者角色的时候,我看似随意实则有意地问:“大家准备好了吗?”旋即,学生都迅速查检学习用具、教科书、笔记本、工具书是否备妥,希望不在这方面浪费下面的2400秒中的一秒。这一问,同时也是对教师的环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同学的一个提醒。

②“现在我们该想些什么呢?”这句话的提出,目的主要在于促使大家思维启动。这句话明确提醒全体同学:将立刻奏响我们新授课的乐曲了。

短短两分钟的“看看”和“问问”,镇定自信的目光可形成一股推动学生天天向上的巨大的影响力,亲切的对视与问话可让学生感觉春风扑面、和煦宜人,体验细雨无声滋润心田。学生在这种目光和对话的双方交流中,便做好了心理上、物质上和知识上的学习准备,由急躁变为镇定,由分心转向专心,为实现课堂40分钟“秒秒必争”提供了保证,也为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做了准备。

二、开拓视野读读,增长才干说说

曾见《语文学习》的封面上有这样醒目的一句话:“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确实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怎样把课堂“小天地”与生活“大舞台”联系起来,使学生真正悟出语文的外延。我想:充分利用课前的2分钟,以快节奏、高效益为宗旨,以发展学生素质为目标,让学生在两分钟里施展才华、增长才干是一个好办法。为此,我尝试组织了多种活动。

1.读读――开拓视野。

当今小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利用其接受新事物快、富有创新意识等特点,引导学生欣赏美、理解美、体验美、创造美。我利用课前的2分钟开展了“我送美文给大家”的朗诵活动。要求每人可挑选自己认为“美”的小文章,即200――300字的言简意赅的小短文读给大家听。两分钟的朗诵是短暂的,但是为这两分钟所做的准备却是经常的。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为了把真正的美文推荐给大家,必然要多读书报、细心挑选、精心诵读,这一过程本身就加速了学生阅读、理解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2.说说――增长才干。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和能力,他们开始以独特的崭新的视角审视社会和人生。利用两分钟时间,给他们一块创造的天地,让他们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例如,举办“一分钟新闻会”,即每天轮流由两名同学利用课前两分钟向学生播报新闻,新闻内容或是从电视中看到的,或是从电台中听到的,或是从生活中采撷到的。“新闻”活动,密切了学生与生活、与时代的联系,由此而延展的听说活动亦丰富多彩――“大千世界”牵动着少年的梦想;“名言欣赏”激励着心智走向成熟;“时尚看法”显示其独特心灵。为这些活动而组织的定期评比、奖励和方法指导,又使学生从敢说到愿说,从愿说到会说。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