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垃圾治理措施范文

农村垃圾治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垃圾治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垃圾治理措施

第1篇:农村垃圾治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农村环境现状;农村环境保护;南陵县;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 in Nanling County, such as drinking water, garbage, sewag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blem, summarize the reasons for the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s to protect the rural environment in Nanling County.

Keywords: rural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anling County;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总体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经济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环境污染加剧,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态环境也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农村环境的恶化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影响了农民的利益。因此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

一、南陵县农村环境现状

当前南陵县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相互叠加,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饮用水源方面

一是供水设施不足,目前南陵县农村人口49.46万人,占南陵县总人口的90%,现有自来水厂21家,日供水总量约为8万吨,供应人口达30万人。其中地表水15家,地下水6家,通过近几年的整治,个别仍然存在着水质差和污染隐患等问题。二是随着工业强县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半山半圩地理、地质条件等影响,水资源缺乏和利用率不高仍是南陵县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制约因素。三是农村饮用水不安全问题突出,局部山丘人畜饮用水比较困难。由于降雨分布极不均匀、工程措施缺乏、集中式供水设施少、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农业生产、生活及工业污染等因素,南陵县农村饮用水安全有待进一步改善。

2、生活垃圾方面

一是南陵县8个镇均无标准化垃圾堆放和处理实施,垃圾分散,未能进行统一管理和集中处理。二是农村生活垃圾,垃圾填埋场存在规模小、选址不合理、大部分未采取卫生深埋、无害化处理,且防渗隔渗措施不到位。三是由于资金原因,县垃圾压缩性中转站至今未完成,县垃圾卫生填埋场需重新选址建设。

3、生活污水方面

一是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住房不断增多和人口的增加,农村生活污水排污量将增大,污染隐患增多。二是未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群众生活污水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存在到处乱倒、乱泼、乱排等现象,对水源构成一定污染隐患。

4、农业面源污染方面

一是农业发展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够,普便存在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污染了水源,也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二是在水源附近从事农作物耕作,设置露天蓄粪池,有的粪满外溢,严重影响环境卫生。三是农村白色污染较为严重。四是南陵县养殖业发展比较快,带来污染后果也非常严重,大量的养殖,严重污染了水体。

5、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方面

一是由于经济发展,农村企业不断增多,且存在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现象,因此南陵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和防治工作非常艰巨。二是南陵县各镇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污染比较严重、污染治理设备不完善,不能完全达到环保要求,更不适应国家产业发展趋势。三是各镇环保结构不健全,不能及时进行环境监督与管理。

二、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

1、重视程度不够,污染问题加重

长期以来,县级政府策重于办企业,抓工业发展,忽略了环境保护,因此使农村环保工作薄弱,没有深刻认识到现代工业发展对农村环境的巨大破坏性、不可恢复性:工业优先增长和依托工业的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农村的产业结构从自然和谐型转变成胁迫危害型,农村原具有的强大环境自净力的自然循环被破坏,居民的集中,使原本可以自然降解的生活污染物,因超出环境的自净力而形成污染。建立在工业污染防治上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没有将农村污染和城市污染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造成农村环境管理明显滞后于城市环境管理,不利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农业技术的推广、选择,没有重视环境保护,缺乏环境政策制约机制,一些农技推广人员对指导农民提高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效率缺乏积极性,导致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的情况一直在加剧,甚至个别地区的剧毒农药仍在使用。由于没有配套的收集管理系统,农用薄膜技术在大力推广的同时,造成大量的塑料薄膜散落在农村土地上,构成新的环境污染。

2、措施不力、资金缺乏,农村污染治理的机制难以建立

国家对城市和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如排污费返还使用,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还可以申请用财政资金贷款贴息等。对农村小型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治理,由于贷款风险大,却难以得到扶持。有些地区还没有建立乡镇一级的环境保护机构、设立人员编制,对农村面源污染更是缺少资金。农村的环境管理,主要依靠县级环保部门,而县级环保部门存在人员编制少、配置不合理,要加大对农村的环境管理却往往力不从心。由于农村污染治理的资金缺乏,农民收入低,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长期以来,污染治理资金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农村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的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资金。农村环境保护公益性很强、没有经济回报或回报率较小,因此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政府也没有发挥主导投资作用。由于农村聚居点和小城镇单体市场规模小,其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难以进行市场化运作,因而必须依赖财政资金。而乡镇和村一级行政组织普遍财源不够,难以建设污染治理基础设施,这就造成了农村聚居点的污染日趋严重。

三、南陵农村环境保护建议

1、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加大农村环保投入,各镇根据工作实际,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机构(成立环境监理站、确定专职环境助理员),实施有效监督与管理。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坚决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在我县农村地区死灰复燃,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严防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

第2篇:农村垃圾治理措施范文

1)水污染严重。 

部分农村小规模工厂和作坊生产不够规范,缺乏相应的环保意识,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将工厂废水随意排向河流湖泊。此外,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和垃圾,过量的农药,大量的粪便都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将原本清澈的河流变得浑浊不堪。严重的水污染使农村居民的饮用水的安全受到了直接的威胁,影响了农村居民和经济动物的健康,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 

2)垃圾随处堆放。 

相比起城市,农村的垃圾处理系统存在很大的缺陷。部分农村居民也缺乏相应的垃圾整理和分类的习惯,将平时生活中用的垃圾随处排放,农村居民的住房内、道路边、田地中,都有很多的生活垃圾。这些垃圾不仅影响了农村道路的整洁和美观,还影响了田地农作物的健康,其中的有害气体还造成了环境污染,最终都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3)秸秆等废料处理不当。 

农村地区每年产生的秸秆数量是十分巨大的,怎样处理这些秸秆是一个大问题。在目前的情况看来,大部分秸秆被随意焚烧,产生的气体污染了当地的空气,还造成了很大的火灾隐患,有时甚至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有时我们能见到关于焚烧秸秆致人死亡、焚烧秸秆引发火灾的新闻。有些选择将秸秆堆放在道路旁,逐渐成为了垃圾,阻碍道路的通顺。有些选择将秸秆倾倒河流,污染了水源,严重时还会造成水流不顺畅,阻碍了田地用水的灌溉。 

4)养殖污染严重。 

部分农村家庭养殖规模较小,没能形成系统有效的清理措施,经济动物的粪便等对于农村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对于农村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虽然部分养殖实现了集中管理,但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和相应的治理知识,产生的众多污染物对于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不仅影响了土壤的质量,还造成了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5)乡镇工业企业污染严重。 

相比起城市企业来说,国家对农村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乡镇企业缺乏端正的环保意识。此外,部分企业受到成本和技术的制约,无法保证对于环境治理的投入也没有良好的治理能力和技术。乡镇企业由于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直接污染了农田里的农作物。 

2 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在一次全国污染的调查结果中,调查结果显示,导致全国污染问题的来源中农村污染占了很大的比重。解决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提上日程,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加强环保意识,采取相应的监管和治理措施。导致农村环境问题的因素有很多。 

1)农民不具有足够的环保意识。 

由于农民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对于环保也缺乏相应的意识。在平时的生活中将垃圾废品随意乱扔乱放,将秸秆随意焚烧。对于平时生活中用过的塑料袋不进行收集,反而随意丢弃,对于剩余农药也不能正确处理。种种错误行为导致了农村的严重污染。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的提升只能循序渐进,通过加大对于环保的宣传等,逐步树立起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2)农业生产的问題。 

部分农民为了追求利润,有时会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等,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化肥过量使用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影响水质的质量也影响水里的鱼类的生长。水质的污染和土壤的污染导致农作物有害物质超标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的卫生。 

3)监管体系不健全。 

尽管农村环境问题比较严重,但是对于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监管力度却不到位。例如,目前的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存在监管漏洞,让许多企业通过漏洞来为自己企业谋取利益。目前的监管措施仍以修复为主,对于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不到位,这样加大了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4)乡镇规划不合理。 

乡镇建设不够合理,在规划时不够长远,乡镇的布局混乱,也没有考虑到相应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因素。此外,农村环保机构也不够健全,相应的职能也就有所丧失,不能很好履行其宣传教育等职能。 

5)投资不足。 

农村用于环境治理的资金有限,根本上制约着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减缓了治理的进程。 

3 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措施 

1)对农村环境综合规划。 

要加强对于农村环保问题的治理就要首先成立专项小组,深入细致了解当前农村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各类污染问题分类调查,通过相应的调查数据来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具体措施,保证后期环境保护项目的顺利开展。 

2)加强监管体系的建设。 

解决环保问题最理想的措施是要在源头上控制,尽量减少污染的扩散,减少污染所带来的损害。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条款规定的内容来对相关企业进行监管,不能放宽条件。对于出现环保问题的企业要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责令整改、停业整治等,对于多次发现环保问题的企业要采取重罚,对于环境整治较为良好的企业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才能让企业重视环保问题,加大对于环保的投入。 

3)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 

要加强治理能力,首先要加强对于环保项目的资金投入,还要加强环境保护中对于新技术的应用。设立多个污水处理点和垃圾处理点,宣传相应的环保理念,让农村居民养成定点处理垃圾的习惯。此外,要加强水体的自动恢复能力,加强相应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环境的整体形象。 

4)加强对于农村养殖业的整治。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于农村养殖业的监管,对于农村区域进行实地考察,选出养殖专用区域对于散户养殖要进行合理整合,通过加大对于农村养殖户环保专用资金的补贴来提高养殖户对于养殖区域的环保整治并定期安排人员进行监督检查防止专项款不合理运用。此外,可以加强对于养殖户的环保技术的扶持,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5)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力度。 

要定期开展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宣传活动,通过科教片、大学生演讲等形式来加强环保知识在农村的普及。通过相应的村规的制定和奖励措施的实行来形成良好的重视环境保护的氛围此外,要加大对于农村中小学对环保知识的学习,真正实现环保从小做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农村环保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 

第3篇:农村垃圾治理措施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为核心,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推进美丽清洁乡村建设,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二、工作目标

按照“五有、十无、十三个达标”的总要求,以覆盖全镇15个行政村(社区)为目标,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体系,实现所有村居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全覆盖,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和保洁服务组织;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保障机制,落实长效管理制度,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扔现象基本得到清除。

三、主要内容及措施

按照工作目标,完成“九大”工作任务。

(一)组建专业保洁队伍。每个行政村组建一支保洁队伍,各行政村的保洁员配备原则上一村一名,保洁员由村委会聘用,优先在建卡贫困户、低保户中选聘。

(二)完善设施设备。按照“车车对接、流动转运”模式,农村垃圾前端收集采取密闭垃圾车+240L垃圾桶的方式,由镇保洁队伍负责垃圾的运输。各村配置前端保洁收集设施:手推车、扫把、铁铲等工具,实现保洁人员人手一套。各村结合实际情况配备垃圾桶。

(三)规范垃圾处理。按照“达到环境保护排放标准”的原则,采用二种处理方式。一是焚烧发电处理。各村的垃圾全部运到重庆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二是简易填埋处理。修建填埋池,对道路条件差,存在运输安全隐患或散居村民的垃圾实行圈围防渗简易填埋。

(四)清理存量垃圾。按照全面清理、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标本兼治的原则,重点对居民聚居点、景区周边及田野、村头、道路沿线、村内空地等区域的存量垃圾进行彻底清理。

(五)实施垃圾源头减量。实施垃圾分类,推行有机垃圾还田工程,由农户对瓜皮果壳、秸杆杂草、剩菜剩饭、人畜粪便等有机垃圾,采取堆肥发酵后作为肥料再次施入庄稼地。原则上以户为单位就近建设堆肥池,从源头减少垃圾清运量。

(六)建立农村废旧物资回收点。以村为单位,建立农村废旧物资回收点,创新开办“垃圾银行”,采取积分制,由农户在家中进行垃圾分类后,将塑胶、玻璃、纸质、金属等可回收垃圾收集送回收点收购,兑换物品,实现资源化利用。

(七)制定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全体村民会议,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卫生保洁管理制度》、《保洁人员工作制度》、《门前三包责任制》、《卫生评比制度》,明确村民、保洁员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中责任和义务,由村委会与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签订率达到100%。

(八)开展宣传工作。按照简明扼要、图文并茂的原则,由各村编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手册和宣传画,每户一册一图,创办宣传栏,使农村垃圾治理方法、标准和要求家喻户晓。

(九)实施考核奖惩。制定考核办法,实行半年考核,

以村为单位,对达标的给予奖励,不达标的不予奖励,并纳入年终考核,给予一定处罚。

四、验收标准

2018年6月底前,按照“五有、十无、十三个达标”的总要求,对各个村(社区)进行验收。

五有:有完备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有长效的资金保障。

十无:无陈年积存垃圾;无临时性垃圾堆放点;无水域漂浮垃圾;无随意倾倒垃圾现象;无直接焚烧现象;无垃圾倾倒于河、沟、塘现象;无生化成分堆肥;无非法的垃圾处理设施;无其他非法处理方式;无拖欠保洁员工资现象。

十三个达标:编制了实施方案;明确区政府、部门、镇乡各级职责;农村垃圾治理纳入各级年度重点工作;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收运设施设备充足;有规范的处理设施并满足需要;建立废旧物资回收点;组建保洁收集作业队伍;开展垃圾治理技术培训;经常性开展宣传工作;开展“整洁庭院”评比活动;制定村民自治公约;建立各级检查考核制度。

五、经费保障

按照“输血与造血”并重的原则,以“市、区、镇、村、民”五方筹资的办法,逐步实现长效资金保障机制。鼓励村民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按常住人口每人每月1元筹集(五保户、低保户、建卡贫困户免收),充分调动农村居民参与环境治理、保护环境的意识,筹集资金由村上统一管理,镇监管,定期公布资金使用明细。财政投入按照“科学测算、以奖代补、包干使用”的原则,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所需人、财、物进行科学测算后,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初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包干使用。

六、组织保障及责任分工

强力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成立以镇人大主席为组长,镇各办公室及站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挥、协调农村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镇环保所,负责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日常事务,办公室主任由环保所所长兼任。

镇:以“五有、十无、十三个达标”为目标,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区域处理”模式,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明确镇、所、村三级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职责,落实治理经费,加强宣传工作。负责本辖区存量垃圾治理,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和垃圾减量化工作;负责对各村检查考核,开展“整洁庭院”评比活动;负责组织本辖区农村有机垃圾还田工程、废旧物资回收站点设置工作;负责按照国家、市级验收标准和审计要求收集各村农村垃圾治理资料,每月整理组卷统计归档各村治理内容、人员、设施设备、资金凭证、工作文件、照片等证明材料。

第4篇:农村垃圾治理措施范文

近年来,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不断加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饮用水源保护得到高度重视。一是狠抓了合格(规范)饮用水源创建。共有55个饮用水源地通过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验收,12个饮用水源地通过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验收,全面完成建制乡镇以上合格饮用水源创建工作。二是加强了对饮用水源水质的监测。各级环境监测部门长期坚持对全市35个乡镇以上重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例行常规水质监测。针对去年7月以来,姚江梅林水厂上游、慈溪梅湖水库、东钱湖、肖镇取水口及部分内河出现藻类快速繁殖等异常情况,建立了饮用水源生物监测网络,对全市39个主要饮用水源地实施藻类监控监测和污染预警。三是加大了饮用水源地的环保执法力度。全面排查饮用水源地90多个,共取缔了26个位于水源地附近的违法排污口,搬迁了9家有环境污染隐患的排污企业,关闭了27家位于饮用水源地附近的畜禽养殖场。奉化市取缔了横山水库内嫩竹造纸料塘565只和155家造纸作坊;鄞州区分别关闭了横溪水库上游10家排污企业、皎口水库上游2家水煮笋企业。以生态市建设为抓手,督促解决了一批水源地环境难点问题。去年,江北区英雄水库养猪场搬迁工作被列入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通过市人大政协督办,市领导实地视察,已取得实质性成效。今年,又将北渡取水口附近区域的工业企业污染整治列入鄞州区生态市建设工作重点任务,并作为评优的否决指标。

(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初见成效。一是全面完成了禁养区关停搬迁。以宁波市《关于开展畜禽养殖禁养区域划分工作的通知》(甬环发〔2003〕17号)和《宁波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技术报告》为依据,各地加快实施了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搬迁关停,并落实相关补偿政策,对拆迁的畜禽舍按建筑结构实施每平方米30-120元不等的补偿,对按时或提前完成关闭拆迁的,再按补偿标准给予10%至25%的奖励。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较好保证了各地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点)搬迁关停。二是积极开展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市政府连续两年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列为实事工程,同时纳入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书。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投入资金近2300万元,全面完成生猪存栏3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工作。各地在规范整治的同时,也相继出台了不少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鼓励扶持政策。如鄞州区对畜禽养殖污染实行零排放处理的规模养殖场投资的设备给予50%的补助。镇海区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费用按实际投入给予70%补助,对实施污水处理并达标排放的区定养殖小区给予每年5万元补助,对养殖场的环境改造及绿化建设给予30%补助;对区内年产商品化有机肥400吨以上的企业,每吨补助100元,农户购买本地区生产的商品有机肥5吨以上,每吨再补助100元。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力促进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摸索出不少好的治理模式。如鄞州区春光牧场无害化零排放综合利用技术,镇海区南洪养殖小区污水生态化处理模式,余姚市康宏畜牧有限公司猪粪厌氧干发酵及沼气发电工程,宁海县海联牧业、青珠农场绿丰生态有机肥生产模式,利丰奶牛场种养结合、自我消纳的循环经济模式等,已成为全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示范工程。

(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逐年推进。一是各地坚持城乡统筹,把农村生活污水纳入区域生活污水处理规划,离城镇较近的村庄,生活污水就近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由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目前,镇海、北仑、鄞州区和余姚、慈溪市已将主要乡镇农村生活污水规划纳入城域污水处理系统。二是对远离城镇的偏远村庄,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这几年,市财政每年列支约450万元用于扶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并出台了《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处理项目立项指南》,截至2008年底,全市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试点项目250多个,建成生态厕所80多座。慈溪市还出台了鼓励城乡污水治理设施投入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方案,推出了厌氧--人工湿地、地埋式有动力污水处理和纳入市域污水处理系统等三种模式,对试点项目工程,经验收合格,财政给予60%补助,有效激发了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试点的积极性。象山县推出了沟渠收集纳池--厌氧处理的低成本建设与运行模式,余姚市推出了黄家埠镇回龙村生活污水厌氧--微氧二级生化处理净化模式,镇海区推出了光明村厌氧-人工湿地生态化处理模式。三是通过建设粪便处理中心对公共厕所粪便及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慈溪、镇海等地先后建设了镇级粪便处理中心,通过专用车辆运输,集中纳入沼气池,沼气用作生活燃料

,沼液施用于农业生产基地,取得了“治污、能源、有机肥”一举三得的好成效。慈溪计划建设18座,已完成11座,在建7座。(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三级管理网络日趋健全。目前,宁波城乡生活垃圾的处理以卫生填埋和焚烧发电方式为主,生化处理为补充,各县(市)区都建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或者卫生填埋场,同时加强了环境基础设施的城乡统筹,较好地保障了城乡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和无害化处置。一是城乡一体化“三级”收集处理网络基本建立。全市各乡镇(街道)都建设了垃圾中转站,配备了垃圾压缩机和清运车,大部分乡镇建立了环卫所,村(小区)收集、镇(乡、街道)清运、县(市、区)处理的生活垃圾三级管理网络已经基本建立。历年来,市排污专项资金中用于农村环境治理、试点建设工程经费补助每年达1000多万元,主要用于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和装备配备。在三级网络建设过程中,各地建设和环保部门也加强了资金配套,试点总结了不少好的做法和模式。如北仑区牌门村,余姚市四明山镇、大岚镇等地的垃圾分类-生态转化-资源回收处理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问题。奉化市江口街道竺家村的门前屋后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的“三包”和定期检查考核模式,西坞街道余家坝村的保洁人员分区包干、群众评议模式,确保了垃圾清理的责任落实。此外,奉化市溪口镇还实施了生活垃圾机械化分类试点,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二是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渐趋完善。市6区共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4座,总处理能力约为每日2900吨左右,其中枫林和镇海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分别为1000吨和600吨,枫林大岙和鄞州野猫岙垃圾填埋场日处理能力分别为500吨和800吨,基本能够满足市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的需要。其他县(市、区)分别都建设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产生的生活垃圾全部采用填埋方式处理,余姚、宁海、奉化3个垃圾填埋场经过省建设厅鉴定,达到了无害化处理要求,象山县正加紧进行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厂建设。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生活垃圾处理需求,余姚、奉化正开展垃圾填埋场的扩容增能工程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论证,慈溪市日处理能力达12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投运。这些设施的建成,可以有效保证城乡生活垃圾的终端无害化处理。

随着我市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正发生着微妙的结构性变化,正处于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而经济实力尚难以支撑污染治理需要的双重困境之中,已经到了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矛盾最尖锐和最敏感的时期,并且伴随产业转移,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加快农村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一)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突出,导致平原河网水质恶化,并呈逐年下降趋势。鄞州、镇海、慈溪和象山河网大多为劣5类水质,属重度污染,完全失去水体使用功能;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下降明显,水库类饮用水源地总氮指标经常超标,部分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取水口附近藻类污染事件时有发生。问题的根源在于:一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供需矛盾突出,投入相对不足,建设严重滞后。一方面,农村“砸缸建厕”后,表面看解决了脏乱差问题,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粪便的出路问题,大多数农村的老房子,没有三格式化粪池,更没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公共厕所的化粪池设计标准低,加上近年外来务工人员增加较快,造成农村公厕超负荷使用。另一方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建设一个300户规模的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约需投入100万元以上,如包括通户管网投入,通常要超过300万元,经费不足已成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道迈不过去的“门槛”。市里虽然出台了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处理项目立项指南,对项目给予一定的补助,经济实力较强的余慈地区响应比较积极,但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南三县,由于资金配套能力不足,试点项目难以安排。这些原因导致粪便和洗涤水等农村生活污水基本未经处理直排河网,污染从表象转入地下与河网,严重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二是水资源开发过度造成质量性缺水。主要河流源头上游都已建库拦蓄,导致许多山溪断流、河网来水不足,水体得不到更换,自净能力下降。市域现有水库供水能力约为23.2亿立方米,按此计算,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经大于33%,其中奉化江流域开发利用程度更高,部分支流已高达45%,大大超过40%的国际警戒线,遇到枯水年份,情况更加严重。如2003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仅为29.31亿立方米,利用18.08亿立方米,开发程度高达61.58%。三是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库区群众保护水源动力不足。水源地内百姓为保护水源,经济上作出了很大牺牲。政府虽然为水源地环境整治项目进行了补助,加强了当地的环境设施,但对当地老百姓因水源保护造成的经济损失,几乎没有实质性补助。为此,在整治取缔一些当地有污染的传统产业时(如横山水库嫩竹造纸取缔、英雄水库养猪场搬迁),老百姓抵触情绪很大,给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此外,还由于乡镇工业布局不当、治理设施不够规范,少数企业违法偷排,导致了局部的工业污染;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粪便还田数量逐年下降,增加了对水体的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支撑不足,缺乏适应农村需要的、成本低廉的污水处理模式,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处理技术也不尽成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污染治理设施建设。

(二)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与污染防治配套严重失衡,畜禽养殖污染依然十分严重。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尿综合利用率虽达80%以上,但大量小规模和散养的畜禽养殖场没有任何治理设施,这些未经处理的畜禽粪尿,通常直排内河,导致周边内河水体发黑发臭,严重影响周围环境,甚至引起群访事件,是导致大气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初步核算,2005年宁波市化学耗氧量排放:工业为3.64万吨,生活为1.59万吨,而我市仅畜禽养殖废水一项所排放的化学耗氧量就达2万吨以上。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禽畜污染治理投资较大,运行费用较高。据调查,通常一个万头养猪场,按标准化的粪便处理模式,设施建设至少需要投入100万元以上,每年的运转费用至少需要25万元,仅运转费用就相当于养殖场年利润的20%左右,依靠养殖企业自身难以承担,尤其是对于小规模的养殖户来说更是如此。二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大,污染治理动力不足。如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沼气企业以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等纷纷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业环境的压力和污染,但由于政策扶持不力,对社会投资的吸引力不大,加上畜禽粪便的施用操作和直观肥效不及化肥,农民对畜禽粪便直接还田的积极性不高,某种程度助长了畜禽养殖污染。三是猪牛肉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刺激了畜牧业的无序发展,畜禽养

殖污染出现反弹趋势。各地反映,去年以来,随着猪牛肉等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作用下,养猪业倍受农户青睐,大量规模以下的缺乏污染治理设施的养猪场快速增加,畜禽粪便通常不加任何处理直排附近河网、田间。这在缓解市场猪肉供应的同时,给农村环境治理带来很大压力,群众投诉也居高不下,民间纠纷不断,造成新的社会问题。四是法律法规不全,导致执法管理难以到位。从法律层面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对环保部门执法对象进行了界定,规定年存栏500头猪,3万羽鸡和100头牛以上规模的养殖场为执法监管对象。然而,从北仑、奉化等地的反映看,新增畜禽养殖污染大多为未经环保审批的小规模养殖场产生,这就导致大量规模以下的养殖场成为执法监管的盲区,造成大部分畜禽养殖废水的无序直排。(三)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对农村环境治理投入不足,农居环境的脏乱差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虽然“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向农村生活垃圾三级处理体制已经基本建立,但实际操作还难以达到全覆盖,河道沟渠垃圾随处倾倒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村容整洁,造成河道水质下降。问题的根源在于:一是垃圾三级收集处置网络的覆盖面、运行效率、清理程度受制于运行成本。通常一般沿海地区农村垃圾收集成本约为每吨30-40元,转运费用在25-50元不等,加起来大多在每吨80元以上(不包括处置费用),一个2000人左右的村庄,按人均日产1.0公斤生活垃圾计算,日运行费用就需要160元,年运行费用约需6万元,但对于大多集体年收入不到10万元的村庄来说,不堪重负。特别是边远山区,运输距离远,转运成本通常要比平原地区高出1倍以上,每吨的收集转运成本约需120元,财力更是难以保障,难免存在卫生死角。二是观念认识比较落后,分类收集难以推广。由于观念、认识和习俗等原因,目前宁波城乡生活垃圾均为混合收运,收集方式主要是人工清扫、机械清扫以及利用居民区垃圾收集点集中收集,各种垃圾混在一起,没有做到分类收集,垃圾中可用资源回收利用率不高。许多有回收价值的报纸、纸板、塑料袋等没有充分回收,废旧电池、药品以及电子废品等有毒有害物质却混入城市生活垃圾,增大了垃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难度。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据测算1吨生活垃圾从热值衡量相当于0.35吨煤,此外,还有大量可供再生利用的塑料、纸张、金属等。由于没有事先分类,无论是垃圾焚烧发电厂,还是垃圾卫生填埋场都难以真正做到资源化利用、减量化处置。未分类的生活垃圾因热值较低,且含有不同比例的不可燃无机物质、不可降减塑料袋等,焚烧发电时需要掺加大量燃煤,而填埋时又要占用大量土地空间,同时浪费可再生资源。三是环保投入存在重城轻农的不公现象。在生活垃圾处理补助政策方面城乡标准不一、差异较大。比如,在宁波老三区,生活垃圾运输处理费用执行的是全额补助政策,街道的压力较小;而农村生活垃圾运输处理费用则由县(市)、乡镇财政分担解决,乡镇负担较重。加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不全,大多数乡镇没有环保机构,基本处于无人、无经费、无装备的“三无”境地,农村环保工作无法按正常渠道落实,也是造成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低的重要原因。四是废弃设施缺乏治理,环境污染依然比较严重。早期建设的填埋场设施简陋、防渗措施简单,其中的大多数简易填埋设施虽已关闭停用,但二次污染依然十分严重,蚊蝇滋生、污水横流、臭气冲天,尤其是少数经济欠发达乡镇还沿袭这种简易填埋方式,严重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并产生生物性污染,甚至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饮水安全。

综合分析农村环境污染的根源,主要在于环境管理重城轻农,环境监管体系缺位;公共投入城乡不均,污染治理能力缺乏;扶持政策措施不力,污染治理市场化难以推进;技术处理模式不当,污染治理效率低下;生态补偿不够到位,治理动力难以激发。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将严重影响农村的改革发展,影响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村环境治理非抓不可。

(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环保管理体制机制。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原因复杂,具有分布范围广,随机性、潜伏性和滞后性强,管理控制难度大等特点,需要从宏观层面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做出科学的筹划,进一步完善农村环保管理体制机制。一是要建立部门分工明确、条块协调联动、多方齐抓共管的政府工作机制。可以从市级各部门抽组成立牵头责任单位,以明确责任和年度任务形式作出业务分工。比如环保部门要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的试点示范工作;农业部门负责农业面源污染和禽畜养殖污染治理控制工作,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部门负责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相关课题的科研攻关与成果推广工作;发改、规划、建设部门和农办分工负责推进村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生活污染源处理“就近、经济、效率”的原则,推进城乡环境污染治理的产业化、市场化运行。慈溪市模式值得借鉴,这几年,为探索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正常长效机制,慈溪市实施了由整规办牵头负责的“人人守望呵护绿色家园”环保专项行动,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实施意见,明确“六整治,两提高”活动内容、工作目标任务及其考核办法,经过近2年的综合治理,城乡环境得到了较大改观。二是要加强农村环保能力建设,建立乡镇环保机构。当前我市农村环境保护能力明显不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严重制约,迫切需要建立完善乡镇环境管理网络。近几年,余姚、慈溪、镇海、宁海、象山等地逐渐在重点乡镇设立环保派出机构,环境监管取得明显成效。下一步应继续予以完善。三是要建立农村生态环境干部考核机制。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率,农业面源污染、禽畜养殖污染治理,“百千工程”、生态公益林、沿海防护林建设等纳入各级政府行政首长目标责任制,作为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要出台有利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长期以来的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公共投入不公现象,环境污染防治的投资几乎全部投入到工业和城市,农村从财政渠道几乎得不到工业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但农村生态环境资源的“公共属性”决定政府在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必须发挥主导投资作用。一是要建立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加大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和补助力度,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村镇,要逐步建立垃圾收费制度,筹集日常运转所必需的经费,要规范和完善对饮用水源保护地、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生态环境保护的正常投入机制,确保日常运转;二是要出台促进有机肥料生产发展和使用的财政补助政策。考虑在地方税收减免、财政补助等方面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给予大力支持,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使用的污染。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并规范用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支出项目,切实解决南三县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绿色农产品生产等方面财政扶持能力不足问题。四是要强化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尤其是对畜禽养殖,要把污染配套治理设施“三同步”建设作为新建、扩建项目的前置条件,重点扶持污染治理设施配套的规模化养殖,限制分散养殖,鼓励企业采用“种养结合、就地消纳”的模式,制订和完善农产品基地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把农产品基地建设、畜禽养殖与粪便污染治理、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机结合起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选址必须充分考虑与农业产业基地相匹配,确保就地消纳畜禽粪便,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三)要加强农村治污项目与技术的试点示范。当前,农村治污工程存在一定的技术经济障碍,急需经济适用的技术,如果简单套用城市污染和规模以上企业污染的治理手段和技术,就可能出现既治不起,也治不净的情况。农办、环保、农林、科技等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农业污染治理和秸秆等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技术服务力度,并把这一工作纳入各部门的职能范围。各级环保科技部门应注重开发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的收集处理,村庄河道沟渠整治,村庄绿化、改水、改厕以及堆肥、沼气等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实用技术,加强试点,典型示范,分步推广。要加快现有成果的转化、推广,特别是针对各种

第5篇:农村垃圾治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染;沂河源风景名胜区;农村

    农村生活污染是指在农村居民日常生活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和部分与人们生活相关产生的农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不包括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工业活动(如村办企业、农产品加工、集中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物。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生活污染源逐渐增多,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农村生活污染的原因非常复杂,其影响因素众多,综合起来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性。在沂河源风景名胜区农村生活污染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农村生活污染日益加剧的内在原因,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希望能为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提供思路和方法。

    1 农村生活污染的内在原因分析

    沂河源风景名胜区地处鲁中山区,行政区划属山东省沂源县,包括东里镇的唐山景区、石桥乡的圣佛山景区、燕崖乡的牛郎织女景区和中庄镇的翠屏山景区,此次共调查14个村庄,其中牛郎织女景区4个,唐山景区3个,圣佛山景区4个,翠屏山景区3个。采用实地走访调查的方法,详细了解了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和部分与人们生活相关产生的农田固体废弃物的来源、种类、排放量、处理方式,共取样33个,访问当地居民30人(次)以上,获得农村生活污染物影像资料296张。调查区农村生活污染的主要特征包括:受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产业结构影响较大,生活污染物排放强度和排放量随季节变化明显,时空分布范围广,集中治理难度大,生活污染物随意排放,潜在环境影响深远。如果不能找到农村生活污染的治理良策,其后果不堪设想。在对调查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舍弃影响研究区农村生活污染的当地特殊因素,概括农村生活污染的内在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其他地区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概括起来,农村生活污染的内在原因包括以下四点。

    1.1 外部输入型生活污染物日渐增多。外部输入型生活污染物是指来源于非农业的衣食住行的生活用品经农村生活消费后产生的生活污染物。外部输入型生活污染物以生活垃圾中的白色塑料、建筑废弃物和废弃衣物为主,还包括少量纸箱、纸张、金属物、废旧电器、灯管、电池等。经调查发现,建筑废弃物一般单独堆放,成分主要包括废弃石块、破碎砖瓦、混凝土碎块和杂土等。白色塑料和废弃衣物等与其他生活垃圾混杂堆放在一起。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大量的一次性塑料袋、建筑垃圾、废旧衣物、报废家用电器等生活垃圾越来越多,逐渐成为农村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

    1.2 内部自产型生活污染物利用不当。内部自产型生活污染物是指来源于农业的衣食住行的生活用品经农村生活消费后产生的生活污染物。内部自产型生活污染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中的厨余物、人(畜)粪便和与人们生活相关产生的农田固体废弃物。随着社会化分工的细化,农业产业结构趋向于单一化,造成农村生态系统退化,物种单一,物质的循环利用出现障碍。如厨余物中的有机物和农作物的副产物或残余物原本可作为饲养家禽(畜)的饲料,但现在较多农户仅从事单一的林果种植业,不再饲养家禽(畜),造成农村生态系统中生态位缺失,阻碍了物质的有序循环利用。为了追求效率和利益最大化,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丢弃传统的环境友好的农家肥,造成原本可作为资源利用的厨余物、人(畜)粪便及农田固体废弃物成为污染物,加剧了农村生活污染。在其他农村地区这种现象亦普遍存在。

    1.3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环保措施缺位。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所调查的全部村庄都实现了自来水、硬化道路、有线电视、通信等公共设施进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有了较大提高,但农村环保设施未能同步规划建设。没有建设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造成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污染土壤、地下水和附近的地表水。仅建有简易的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池,但数量较少,利用率不高。与此同时,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池的选址存在问题,有的建设在河道附近,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按照新颁布的《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生活垃圾的收集容器应为密封和防渗的,现有的露天堆放池应禁止使用。

    1.4 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和环保知识水平较低。现阶段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虽较以前有明显提高,但仍然较为薄弱,国民环保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受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个人文化素质的影响,广大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知识水平普遍低于国民平均水平。调查中发现,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除了没有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等硬件条件外,居民主观上认为只要不污染自己庭院,不影响自己生活可以随意排放。生活垃圾之所以多选择倾倒在河岸边,主观上有让河水冲走垃圾的想法。生活垃圾在处理过程中没有分类收集,外部输入型生活污染物和内部自产型生活污染物混杂堆放,尤其是有毒有害污染物(如日光灯管、电池等)和一般污染物混杂堆放,潜在环境风险很大。

    2 农村生活污染的控制策略控制

    农村生活污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控制并最终解决农村生活污染,要依靠经济、社会、科技、人才、政策、教育等全面发展与进步。现阶段主要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转变污染控制理念。传统的工业和城市污染控制一般注重污染的末端治理,很少涉及全过程控制,因此以防控工业和城市污染为目标的污染控制理念一般局限于污染的末端治理。随着工业和城市污染的日益加剧,末端治理模式已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人类对传统污染末端治理模式的质疑与思考,应运而生地提出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理念,改末端治理为全过程控制。农村生活污染特征不同于一般工业和城市污染,其产生与存在的原因因地域不同而差别较大。农村与农业生境天然就是一个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生态循环场,更应当引入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理念,从源头上减少外部输入型生活污染物,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通过循环利用减少内部自产型生活污染物,在末端治理环节中强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达到生活污染物的达标、无害排放。

    2.2 制定切实可行的污染控制政策。相比较完善的工业和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政策,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政策基本上处于刚起步阶段。由于城乡环境问题的差异性,现行有效的工业和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政策在农村往往失效。农村环境污染的加剧与农村环境政策的制定滞后、配套政策不足、功能缺失和执行低效,满足不了政府对农村综合整治改善环境质量的迫切要求有关。国家环境保护部2010年2月的《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同年7月颁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74-2010)是现阶段农村生活污染控制的纲领性文件。在制定具体或地方政策时,还需要从农村生活污染产生的内在原因出发,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不仅重视污染治理的环境政策,而且要制定好农村各项发展规划,从源头和过程减少污染。

    2.3 加强适合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研发。农村生活污染的特点决定了不可能采用城市污染治理技术,农村生活污染物成分区域差异大,分布范围广,难以集中治理。因此,必须加强适合特定地域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其特点是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灵活,运行费用低,治理效果明显。当前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技术主要体现在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和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上。生活垃圾一般采用转运填埋或焚烧处理技术,运行费用较高,且转运过程中存在异地垃圾污染的可能性。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研发应建立在垃圾分类收集的基础上,首先研究垃圾的循环利用可能性,其次考虑填埋或焚烧,并且要充分考虑其空间分布状态。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发首先考虑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其次考虑技术和规模效应问题。

    2.4 加强居民环保知识教育。加强居民环保知识教育,增强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改变环境不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防治污染的自觉性,是防治农村生活污染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对农村生活污染产生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到很多污染可通过人的自觉行动来避免。建立一个简单的家庭式“人—畜—沼—田”物质循环链,就能基本避免厨余物、人(畜)粪便和农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的产生。在环保设施不匹配的情况下,不盲目建造水冲式厕所,不盲目硬化地面都可避免大量生活污水的产生。自觉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可减少大量白色垃圾。在农村生活污染控制过程中,当地居民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教育提高居民防治污染的自觉性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小结

    农村生活污染问题是当前环保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要解决农村生活污染问题,必须从其产生的原因入手。解决农村生活污染的策略首先要注重防,通过转变污染控制理念,制定适用性强的政策措施。通过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主动采取减少生活污染物的措施,降低潜在环境风险。其次在于治,加强适合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研发,开发出简单有效的控制技术。

    参考文献:

    [1] HJ574-2010,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S].

    [2] 赵军.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03-15205.

    [3] 邓睿,川页.农村主要环境污染及防治[J].环境保护,2010(20):41-43.

    [4] 张照录,崔继红,张录强,等.农村生活污染特点与快速调查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656-13657.

    [5] 张后虎,张毅敏.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处置技术初探——以太湖流域为例[J].环境卫生工程,2009,17(4):9-11,14.

第6篇:农村垃圾治理措施范文

以我家附近的居民为例,一些生活垃圾如果皮纸屑、包装塑料袋、废弃家电等都没有正确、科学的处理方式。居民处理所有垃圾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找一个荒凉之处把所有的垃圾堆积在那,直到堆不下为止。在乡村,垃圾乱倒的情况并不少见,许多村民喜欢把垃圾倒在自家附近的地方,等垃圾堆到一定程度,村民就挖一个坑,把垃圾放在坑里埋了。很多垃圾随着时间的推移确实能够被腐蚀掉,但是有些垃圾无论过了多少年,它们都难以腐蚀,比如说塑料袋。还有些垃圾对环境有极大的污染,比如说电池。村民们不懂得垃圾乱倒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的道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乡村环境的恶化。我经过走访各个乡村,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有些家庭住户前堆积着垃圾,在水沟里,菜园里,过道里,江湖中随处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垃圾。

二、治理农村垃圾问题的主要措施

治理农村垃圾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1.利用先进的有效的物质技术对农村垃圾进行日常处理

首先,对每天产生的垃圾进行卫生填埋。卫生填埋是农村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在垃圾处理技术中所占比重最大,被认为是必备的首选技术。垃圾卫生填埋的主要优点是速度快、方法简单、技术比较成熟,建设费用和管理费用较低。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选好利于环保的填埋地址;二是注意填埋防渗。填埋场的防渗处理包括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两种方式。水平防渗是指防渗层水平方向布置,防止垃圾渗滤液横向间接渗透污染地下水;垂直防渗是指防渗层竖向布置,防止垃圾渗滤液向下渗透污染地下水。

2.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

垃圾回收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前提。农村垃圾回收应注意如下几点:第一,不仅要回收价值较高的报纸、纸板、金属等物,也要注意回收价值低或没有利用价值的物品,如包装袋、电池、有机垃圾等。第二,建立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和垃圾运输体系,建立垃圾处理系统、废旧物质回收利用系统。第三,垃圾分类收集需要全民参与,要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需要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

3.提高农村居民环境意识

搞好农村垃圾管理工作,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应充分地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农村垃圾卫生安全管理的宣传,同时政府职员应多下乡宣传、普及环保知识。一是让农民尤其是农村基层干部熟悉和掌握一些环境保护常识,并结合垃圾分类和垃圾收费等改革措施,使公众充分地认识理解正确的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方法;二是使农民了解不同性质的污染物会给环境造成不同的危害以及常用的处理方法。

第7篇:农村垃圾治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分类控制

1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念与特征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污染物(沉淀物、营养物、农药、化肥、致病菌等)以低浓度、大范围缓慢地在土壤圈内运动或从土壤圈向水圈扩散,致使土壤、含水层、湖泊、河流、滨岸、大气等生态系统遭到污染的现象。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形成过程随机性大、影响因子多、分布范围广、潜伏周期长、危害大等特点,且具有潜在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目前,许多研究已证实了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了全世界陆地面积的30%~50%。面源污染由于没有固定的污染源,在治理和控制上难度较大。

2我县农业面源污染类型与现状

2.1 化肥用量超出安全极限

目前,我国的化肥使用量已位居世界首位,全国年使用量已突破4124万t,单位播种面积化肥用量高达400 kg·h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远远超出发达国家为防止水体污染所设置的225 kg·hm2的安全上限值。2009年,太和县30个乡镇施用化肥折纯总量为66191t,其中氮肥9144t、磷肥6582t、钾肥8260t、复合肥42205t,单位施用量573.7kg/ hm2,由于盲目超量施肥,致使化肥利用率低。

化肥面源污染主要表现在: (1)矿质肥料中重金属含量高于土壤本底。长期大量使用造成部分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上升; (2)氮磷钾比例不协调,氮肥过量,造成肥料当季利用率不高,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超标,品质下降; (3)设施栽培田块超量施用化肥,加之频繁灌溉,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地下水污染; (4)大量化肥通过农田径流流入江河,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有关试验资料显示,在目前的施肥技术水平下,农田化肥的利用率仅为30%~50%,挥发损失约20%,淋溶损失约10%,反硝化损失约15%,地表径流冲刷损失约15%,总计损失量60%左右。据调查,在化肥损失量中约有15%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水质污染。

2.2 农药用量严重超标

目前,全国每年施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面积约为1.53亿hm2·次,其中90%使用的是高毒、高残农药,低毒的生物农药所占比例仅为2%~3%。太和县使用农药按纯量计算, 2009年1107 t,单位施用量9.6kg/ hm2,高出国家标准6kg/ hm2,病虫害综合防治率70%。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致使害虫抗药性愈来愈强,且大量害虫天敌被杀灭,破坏了农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农药每667 m2平均用量增加,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农药面源污染主要表现在: (1)在蔬菜、果树等农作物使用禁用农药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夏、秋季发生率较高; (2)施药器械和方法落后,大部分药液洒落于土壤表面,形成在土壤中农药残留; (3)用后农药瓶袋弃置于沟渠边、池塘旁或施药后雨水冲洗,部分农药污染水体。

2.3 农膜

太和县2009年使用农膜584t,其中地膜约234 t,平均使用量为5.1 kg/ hm2。据调查测算,太和县农膜回收约500t,年残留量高达84t,残膜率达14%。部分残膜进入农田土壤后,分解产生有毒物质污染土壤,改变土壤理化性质,造成耕地理化性状恶化,通透性变差,阻碍农作物根系吸收水分及根系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

2.4 畜禽粪便造成水体污染

据农业部门统计,我县生猪存栏48万余头,肉牛存栏4.3万头,家禽355万只,畜禽的排泄物基本上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道或露天堆放,由于大多数没有得到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处理,大量畜禽粪便中的氮磷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成为当前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据调查,养殖一头牛产生并排放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养殖一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的废水。

2.5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严重

全国因固体废弃物堆放而被占用和毁坏的农田面积已达13万hm2以上,加之农村环卫设施的缺失或不完善以及公众环保意识不强等原因,农村生产、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垃圾泛滥成灾。据估算,据调查测算,2009年底太和县农村居民为150多万人,其中有粪污无害化处理利用设施的不到20万人,占13%,无粪污无害化处理利用设施的有130多万人,占87%;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基本无处理外排; 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卫生厕所普及率不足15%。生活垃圾严重堵塞和污染江河、沟渠、道路、湖泊等,在影响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同时,还污染耕地、空气。

3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

3.1 污染水体,危及饮用水安全

当前,我国河流污染由局部发展到整体、由城市发展到农村;地下水污染由点到面,由浅层到深层;湖泊、水库富营养化加剧。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大了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工程和管理措施,解决了一些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但是,饮用水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有的城市饮用水水源污染加重,一些农村饮用水存在苦咸或含有高氟、高砷及血吸虫病原体等问题,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3.2 污染土壤,危及粮食与蔬菜安全

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中的有害、有害物质超出土壤的自净能力,导致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土壤污染源十分复杂,污染种类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病原体污染。主要由人畜的粪尿、生活污水和垃圾等造成,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能传播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二是有毒物质污染。主要由农田施用过量的农药和化肥造成。据调查统计,全国被农药污染的耕地约940 万hm2。卫生部的调查结果显示,2004 年第一季度全国叶菜类蔬菜中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禁用农药超标率仍达10.5%;城市居民餐桌上的食品,90%以上受过直接或间接污染。在2004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会上,中外专家、学者呼吁,中国的农药与化肥用量已到极限,并已成为水环境污染的“元凶”,已到非治不可的地步。

由于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与过量施用,不仅导致肥料的经济效益降低和严重的面源污染,还导致了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下降。在一些地方,由于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肥力持续下降,农民为维持农田生产能力,更加依赖于增施化肥,“饮鸠止渴”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农田土壤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

4主要防治理对策

要加大对环境污染的专项治理,特别是对重要水体、空气和土地的面源污染,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注重源头控制”的策略。

4.1加强面源污染的机理研究

面源污染的产生、迁移过程非常复杂。主要由降雨径流、土壤侵蚀、地表溶质溶出和土壤溶质渗漏 4 个过程组成。国内水污染治理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缺乏对点源和面源污染进行分类控制的意识,而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对面源污染的机理研究尚没有成熟的理论,无法对其形成科学的认识,进而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

4.2 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与农药

推广农田最佳养分管理,杜绝氮、磷肥料的过量施用。提倡科学使用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89),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用的农药。

4.3研究开发易降解的农用薄膜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可降解塑料的研发工作,其应用前景广阔。 尽管目前开发的可降解塑料尚未彻底解决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但它仍然是一条缓解矛盾的有效途径。可降解塑料的出现,不仅扩大了塑料的功能,缓解了人类和环境的关系,而且从合成技术上展示了生物技术的威力和前景,将是21世纪新材料发展的重要领域。

4.4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

4.4.1农村固体废弃物治理

引入城市模式管理农村垃圾,参照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对农户的固体垃圾实行以自然村庄为单位,集中收集处理。建设垃圾填埋场或垃圾焚烧场,配备专门的卫生保洁员和简易清运车,将垃圾收集清运到垃圾填埋场或垃圾焚烧场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农村垃圾管理无序的状况得到大大改观。在垃圾处理中,要结合农村特点,利用科技手段处理农村垃圾,建设垃圾处理与利用集成的新模式,变废为宝,切实做到农村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4.4.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是农户生活洗漱用水。治理方法以能过污水收集管网进入污水处理池,可集中亦可分户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流程:暗管沉淀池厌氧池兼氧池过滤池缓冲区(湿地、农田等)水渠。

4.4.3养殖业污染源治理。这类污染主要是农户畜禽养殖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以及水产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①一般农户人畜禽粪便处理流程:粪便池(禽舍、畜棚、厕所)沼气池农田。②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流程:畜禽粪便干湿粪分离。

4.4.4水产养殖对水体污染的治理

提高饵料和药品利用率,减少投饵和用药量;设置增氧机;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撒播光合细菌,吸收降解和转化水中氮磷和有机污染物;定期清淤,减少鱼病进而减少施药量。

4.4.5种植业污染源治理

种植业污染源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用地膜、作物秸秆等对生态环境和水体的污染。其主要治理措施:①削减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一是通过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体系,实施达标防治,避免盲目用药和乱用药;二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减少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三是实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扩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控害措施,推广“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灯光诱杀虫”“黄板诱杀虫”以及使用防虫网等措施,削减化学合成农药的使用量。②大力推广应用有机肥,削减化肥使用量。一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平衡施肥技术;二是实施化肥深施技术;三是实施增施有机肥措施。③农用残膜的集中回收再利用。农用残膜再利用性能较好,只要集中回收,就可进入再利用循环系统。

4.5.6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一是因地制宜搞好秸秆还田,既可直接粉碎还田,也可粉碎堆沤发酵后还田;二是大力推行秸秆过腹还田,在有条件的饲养小区,积极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微贮等技术,实行过腹还田;三是利用农作物秸秆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

第8篇:农村垃圾治理措施范文

近年来,***镇***村认真贯彻落实了上级各单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目标,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硬任务,突出政策上全面落实,主体上全民参与,空间上全部覆盖,强化领导,细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清洁整洁、一村万树、农村改厕、基础设施提升等专项行动,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一、村情实际

***村地处***川区上游,**水库下游,距县城5.5公里,属省定贫困村。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56户951人,耕地面积3265亩,其中川台地1200亩,山台地2065亩,人均面积3.43亩。全村贫困户101户419人,截止2020年底,剩余贫困人口5户12人全部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降为零。今年以来,***村全面贯彻落实市县镇关于人居环境整治各项要求,立足全村人居环境整治确定的工作任务,精心策划、周密部署、上下齐心、全民行动,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步入了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呈现出村容整洁、环境优美。2021年***村被评为市级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

二、主要做法

1、深入宣传发动,积极动员参与。***村紧紧围绕全域无垃圾全民参与工作思路,在宣传发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上想点子、出实招、求实效,成立以党员干部和群众志愿者为主的2个专门宣传队伍,常态化深入农户、学校和农民种养合作社,通过发放倡议书、悬挂横幅、刷写标语、现场讲解,集中宣讲、播放影视资料、大喇叭宣传和建立微信群坚持定期推送环保知识等方式,扎实开展“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家园”为主题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宣传活动,全面宣传了全域无垃圾工作重要意义、具体措施、任务要求,消除了群众思想顾虑,激发了参与热情,增强了广大群众参与全域无垃圾,建设干净美丽家园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强化顶层设计,靠实工作责任。“村两委”坚持将人居环境整治与推进乡村振兴全面结合,作为全村重点工作研究部署,抓促落实,以村为单位,按照实用、宜居、宜业、生态等原则,打造生农业态型乡村,聘请兰州大学设计院专业人员,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并按照分类施策原则确定实施内容,优先提升基础设施和村庄美化亮化建设,包括村庄主干道路及两旁的创意化美化亮化建设、农户门前屋后硬化及院墙院内修缮等方面、通过顶层设计,推动***村人居环境建设突破提升。同时,成立了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主任、村文书任副组长,各村民小组长为成员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成立了1个人居环境群众志愿保洁队,选聘3名专职保洁员,制定并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和村组干部分组包片责任制,将责任和区域分别靠实分解到村组干部、专职保洁员和群众,并组织农户逐户签订环境卫生保洁责任和承诺书,形成了村、组、户三级齐抓共治网格化治理工作格局。

3、全面优化人居环境,实现村庄生态宜居。以***沿川线为重点,深入推进环境整治,整体提升全村乡村面貌。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实施全域无垃圾,以治理整顿环境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突破口,采取有力措施,以点带面,对环境卫生进行了全面整治,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保障。同时,动员各方积极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在全村上下形成了支书、主任亲自抓,村民小组具体抓,户户包抓的工作机制,明确了村环境卫生整治重点区域,做到了任务清楚、工作具体、目标明确,确保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任务落到实处。实行保洁员全天保洁,群众半月集中清洁、红黑榜每月公示、大喇叭定期宣传等措施,形成环境治理制度化常态化推进,全面养成群众良好卫生习惯;结合全镇消除“视觉贫困”专项行动,拆除危房、残垣断壁和乱搭乱建等43处,有效提升了人居环境面貌; 建立村级河长组织体系,经常性的对河道两岸垃圾进行了集中清理,河道周边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大量推广秸秆青贮、揉丝打包等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乱堆乱放特别是玉米秸秆污染等问题,2020年***村秸秆青贮8000多吨,发展产业的同时,促使村庄环境面貌有一个长期的、较大的改观。通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全村卫生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群众卫生意识明显增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实现了村容村貌整洁干净的目标。实施“一村万树”工程,以生态建设为主题,按照生态美的要求,从塑造村庄风貌、发动群众参与等角度出发,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对***村荒山地、边角地、废弃地、道路两旁等公共空间栽植彩色乡土树种和特色经济树种在***村荒山荒坡栽植云杉等1万多棵,在道路树畦种植四季玫瑰和三叶草11000平方米,绿化主干道路2.6公里。用绿色厚植乡村振兴生态底色。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按照“整治提升、美化亮化、干净整洁”的要求,科学规划,周密部署,严格实施。采取争取项目和自筹的办法,先后在***村实施了主干道柏油罩面、入户道路硬化、水渠整修、墙面粉刷、墙体改造、建设文化墙,安装景观亭、景观石,安装菜畦栅栏,修建农民休闲小广场等项目,有力改善了村庄面貌。以村为单位,建设垃圾收集处置点5个,配套垃圾清运车1辆,为农户免费发放家用垃圾箱100多个,实现了运有车、户有箱,使全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坚持每半月1次,组织群众,出动机械,以组为单位逐村户逐地逐河逐路全面清理农村积存垃圾,对道路两侧、学校周边、水源周围、塬边咀梢、河道河岸、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等重点区域长期积存的垃圾堆、柴草堆等垃圾进行了集中清运。并严格落实保洁员定时清扫制度,为群众创造了干净舒适美丽的生活环境。

四、勤督严查抓落实,长效机制出成效。坚持在构建管理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严格落实环境集中整治、网格化管理、督查考核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机制,今年制定完善了《***村人居环境考核实施细则》《保洁员管理制度》《***村垃圾转运制度》等3项制度,并提高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全村重点工作中的比重。由村“两委”负责,严格人居环境整治“旬检查、月评比”督查制度,每月评比排名各村民小组红黑榜公示、每季度现场通报等措施,扎实落实人居环境积分考核和保洁员绩效工资制度,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保洁员进行表彰奖励,督促各村民小组相互学习,扬长补短,有效激发了村组干部和保洁员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热情,在全村实现了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良好局面。

第9篇:农村垃圾治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水质现状;恶化原因;治理对策

【引言】:水环境是大地的管脉系统,河流水质是环境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虽然有了极大的发展,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使得农村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和微小污染所产生的污水排放随意性较大,农村水环境污染导致县域水环境污染日渐严峻。法库县内大小河流共70条,河流面积约10平方公里以上的69条,长573.2公里,其中较大河流有秀水河、拉马河、王河三条。

1水质趋于恶化主要原因:

1.1法库县是农业大县畜牧业发达。由于三条河流流域周边20余家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处理设施或陈旧老化或技术落后导致处理能力不足,导致雨季来临雨量大时,院内道路上的粪便部分随雨水流进河流,形成污染。导致流域水质发生变化。依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在常年存栏量500头的猪、3万羽的鸡、100头的牛规模以下的小型养殖或放养养殖不在环保部门管理范围之内。小型养殖户数量总和大大超过规模化养殖场,其普遍存在环保意识不强,畜禽粪便、尿液随意堆放,且倾倒去向不明,并且排放的污染物大部分未经治理或未彻底、有效治理。

1.2农村田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氮、磷、钾肥是法库农民普便使用的化肥,作为传统农业县,化肥、农业施用量长期居高不下。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使用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使用量1倍多。[2]使用过量同时,利用率却不高。目前我国的化肥利用率不及西方发达国家的50%,平均只有30%-50%,剩余的50%-70%通过各种途径流失。[1]农药污染指农药或其有害代谢物、降解物对环境和生物产生的污染。农药实际有效利用率低,农药产生作用时只有10%-20%附着在农作物上,而80%-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在灌溉和降雨的作用下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2]多余的化肥、农药成分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溪渠河流,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从而造成广泛的县域内河流面源污染。

1.3农村村民生活污染物排放造成污染。近年来,农村人口相对集中的小城镇、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垃圾排放量不容小觑,污染物的来源、类型也不断增多,包括人的粪便、生活垃圾、清洁污水、餐饮污水等,镇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率较低,农村几乎少有接入排污管网和入河前的处理,河道成为了藏污纳垢之地。[3]全县乡(镇)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严重滞后,普遍缺失污水处理设施,即使有幸存在污水处理设施,但受缺乏运行资金、难以配套汇水管网,生活污水依然得不到有效收集,农村多数地区生活污水基本上没有采取任何控制措施就直接排入周围水体,给处理治理带来极大困难,对周边河流造成了污染。

2治理对策

2.1加强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水污染处理设施建设,提倡农村社区污水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我县各乡镇要继续完善废水排放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筹集民间资金为辅,积极鼓励乡镇民营企业大幅增加环保投入标准。要根据“污者付费原则”,通过合理的价格体系征收生活污水处理费,多渠道加大环保投入。要逐渐取代农村无偿用水状况,在经济上激励乡镇节约用水,减轻用水压力和水环境污染状况。同时加大农村社区污水综合利用和资源化程度,建设“污水净化与资源化生态工程系统”,将污水处理生态工程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既降低污水处理费用,又增强土壤肥力,形成一种适合农村社区污水处理的技术。

2.2着力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

2.2.1严把源头关。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已建养殖场未经环保审批的要求限期补办手续,未建污染物治理和综合利用设施的要求限期建设,所有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必须稳定运行,不符合要求的由县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2.2.2从严落实禁养区规划要求。严格禁止在已划定的畜禽养殖场禁养区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对于因历史因素早于禁养区划定前投产的畜禽养殖场和小型养殖户给于土地、资金政策支持予以搬迁。

2.2.3全面整治禁养区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及小型散养户。严禁养殖场将畜禽粪便、尿液、废水直接或不达标排放,严禁私设暗排管,对其污染区域进行清理;严禁利用雨水沟混排污水。对于散养户要因地制宜,加快推广沼气池建设,鼓励散养户种养结合,实行相对集中饲养,污染集中处理,沼气用于农户照明和生活燃料,沼液和沼渣还田用于农户种植。由县农经、畜牧、环保等部门协同组织治理畜禽养殖业污染,推进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2.3着力实施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2.3.1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加强对已建成的法库县污水处理厂、辽河经济区污水处理厂监管,采取定期检查与抽查相结合,确保污水处理设施保持正常运行;确保污水管网覆盖区域内的污水全部纳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确保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

各行政村因陋就简,采取修建沟渠、路边沟、简易汇水管网等措施,将污水汇集一起,用接触氧化、氧化沟、生物塘、人工湿地等方法进行处理;不具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条件的,采用农村户用沼獬亍⒒в没粪池等分散处理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实现废物综合利用。

2.3.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

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填埋场和垃圾中转站建设,按照“就地分拣、综合利用”的原则,逐步推行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将有机垃圾与粪便处理有机结合,综合利用。由县住建部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垃圾中转站建设,减少生活垃圾对水体的污染。

2.3.3开展河道清理。

加强监督管理,严肃查处河岸堆弃和直接往河道倾倒垃圾的行为。定期开展辖区内流域两岸垃圾清理和河道疏浚工作,避免黑臭水体产生。由县水利部门和林业部门负责水资源合理调配,加强河道管理,保证河道的生态用水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