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高效课堂范文

初中高效课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高效课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高效课堂

第1篇:初中高效课堂范文

一、课题研究情况的简要介绍

本课题自开展以来,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本校相关教科研管理制度,并且根据本次课题研究的工作实际,制定了《大沟中学“农村初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课题小组管理制度》,从组织领导、课题管理、考核工作、教科研常规制度等方面做了明确要求;课题相关资料准备齐全,及时归档,专人管理。课题组各位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各项管理措施积极有效落实。校方对本课题研究高度重视,从人力、设备、经费等各方面提供大力支持。课题负责人王琥田老师自课题开展以来,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教科研水平,在工作过程中发扬创新精神,虚心听取各种关于课题研究的意见;全面负责该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人员合理分工、课题科学管理及课题经费的合理使用;对课题研究的质量全面负责和把关,带领课题组人员在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创新意义、推广价值等方面下工夫,精益求精;带头端正科研动机,协调好课题组内部及课题组与组外人员的关系;积极开展各种学习交流活动,宣传、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同时,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及时解决研究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并且深入课题研究,发表课题研究相关论文,撰写心得体会、教学反思。

课题小组人员分工安排科学合理,课题负责人王琥田老师负责教研课、教育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研究报告、实践研究的撰写、指导课题开展及督导等各项工作;胡鹏老师负责组织对本课题的实施进行评价;邢连旺、徐仰真老师负责收集有关信息、相关资料。史振中、王旭红、宿涛老师负责管理教学日志及实践研究。成员按照各自分工搞好各项工作,注重各项工作之间的协调配合,课题研究进展顺利。

二、课题组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我们课题组坚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要思想为指导,针对农村学校教学实际,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着力构建高效课堂模式。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大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状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认为科学的方法是保证科研成功的基本要求,课题组统筹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问卷调查法。调查的主要内容是:①学生对各科课堂教学的喜欢情况;②结对子后,对尖子生能力的提高及后进生转变问题。2.案例法。3.文献法。4.行动研究法。合理的研究方法让本次课题研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题组对阻碍农村初中高效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效课堂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题组紧抓高效课堂的这个基本内涵,根据本校作为农村初级中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影响农村初中高效课堂教学的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理念落后。长期以来,农村教师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形成了“灌输式”教学思维模式,忽视了教师要“尊重、平等、宽容的对待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和主人”这一教育新理念。2.与城市学生相比,有的农村学生见识相对较少,思维活跃程度相对较低,表达与诉求能力相对较低等,农村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抓住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按实际情况做好农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不能一味照搬一些城市的经验。3.部分家长落后的观念是阻碍高效课堂发展的因素之一。一些农村家长认为学生就要苦学,成绩高才是硬道理,不积极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引导家长的思想和观念转变对推动高效课堂尤为重要。

四、课题组研究活动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的作用与贡献

本课题是关于农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我们深入一线,组织听课、评课,对不同学科进行资源整合。纵观整个操作过程,应该说要求明确、措施得力、反馈及时、教师和学生均反映良好。通过研究,增长教师的教育智慧,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同时尝试创新教育,力图寻求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在教学质量上有新的突破。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教师已经改善了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从成功的欢乐中品味到了学习的兴趣,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成了独立的学习者。

第2篇:初中高效课堂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秩序;新课标;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146-02

新课标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改变各种模式,来适应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对此也非常乐意接受。学生们在培养活跃的课堂气氛、合作精神、创新能力以及高效的学习效率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他们全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不足是存在的,这也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2]。

一、以偏概全

每当学生们团坐在一起讨论问题的时候,表面看是非常热闹的,其实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发言和表达意见的总是那么几个学生。所以这就成了好学生的一言堂,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重视,那么必然会对正常教学形成很坏的影响。因为这样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非常不公平,他们没有表达自己的机会,而且在成员讨论过程中如果表达自己的建议,很可能被其他同学嘲笑,甚至是忽视。这样,长此以往,必然会打击很多同学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讨论团体自然会瓦解。例如讨论某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在讨论过程中,好学生一直阐述着自己的观点,虽然这些观点不一定都正确。而学困生大部分只是安静的听,偶尔一个学困生的大脑中产生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在他鼓足勇气提出之后,不会被大家注意,亦或者是被好学生打断,然后思想被其他人阐述出来。这种现象非常多,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选择逃避讨论,主要也是因为这方面造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合理引导学生在讨论问题时候的态度,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学困生的这种心理,可能会带到他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因为这些言行对他的心理打击太大,所以选择回避是一种对自己内心的保护[3,4]。

二、任务分配不清

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作为组织者和规则制定者,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存在的问题就在于教师在布置任务是,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的分工,太过信任这些学生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由于没有一个合理的布置,学生合作技能的不足,导致不能够讨论不围绕主题展开。导致出现,你说你的,我表达我的,谁也不服谁。这种现象尤其明显的表现在成绩水平差不多的同学之间,他们在虚荣心的影响下,不顾全局发展,导致讨论成为了几个人的争吵。让其他同学反感,很多同学自动退出了这种组织。所以教师在给学生自由讨论的前提是给他们明确的分工,并制定合理的章程,不能成为甩手掌柜。这是一种不负责的教学态度,更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极度浪费。例如,奥数题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但是解决起来苦难重重的问题。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没有讲清楚具体每个人负责哪一部分。那么学生的工作就很有可能会出现重复,这样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和教学资源。学生以解决奥数问题作为一种荣耀,但是如果学生一旦被这种问题难住,他们就不会有心思去学习其他内容了。例如很多学生在历史、政治以及其他科目学习中,心里想的是数学题。更有甚者,在其他课堂上,学生还手里拿着数学题。这样的结果就不是新课标想要的了,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教师的作用不能忽视[5]。

三、问题难度没有分析清楚

教师有时候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不论题目的价值、难易程度,都统统交给学生去讨论。有的问题太过简单,学生们根本就没有兴趣去讨论;而有的问题又过于困难,让学生们无法解答。他们会变得沉默和无精打采,这样的效果不是新课标所预料的。新课标本身是没什么问题的,重点是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执行者的素质水平和学生群体的特殊性,都有可能导致教学秩序的混乱。所以,教师应该在给学生布置任务之前,认真思考问题的适应性。努力把问题设置的更科学,让学生们更有兴趣,而同时又可以很好的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6,7]。例如讨论中很多问题,教师觉得繁杂,会通过学生表态来选择是否需要讲解这些问题。学生时代都要面子,当教师问某一道题有谁不会时,基本不会有人举手。所以整个卷子问下来,学生们都没有动静,教师也就默认学生们都掌握了这些知识。其实,这种隐患是非常大的,知识的负担不断压到学生身上,终究有一天会出现崩溃的现象。

四、缺乏合理的引导

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面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在学生讨论没有一个正确的结果的时候,要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引导。有时在教学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是他们的团体无法解决的,但是老师认为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所以他们就放任学生去讨论。学生知识的局限性,导致他们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时,他们就会选择索性放弃,不解决了。而教师如果发现不了这种现象,就必然会导致教学无法正常进行。所以,教育是离不开教师的,教师永远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合理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引导,使他们的思维跟着题的思路走,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中学生没有很强的心理素质,所以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如果努力还是解决不了,就会严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甚至是出现厌学的现象。初中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水平的表现。全面考虑学生整体素质水平,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够称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郭凤云.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24).

[2]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相和,李保臻.农村中学数学课堂讨论的有效策略探讨[J].数学教育研究,2011,(02).

[4]王增良,蒋玉梅.新课程下的几个课堂合作学习案例的反思[J].数学教学研究,2007,(06).

[5]徐学福.探究学习就是创新学习[J].人民教育,2002.

第3篇:初中高效课堂范文

初中生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在头脑中一般都具有自己的理想,好动,感性知识容易接受,想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有表现自我的愿望。但一般没有恒心,容易放弃。在物理学习中开始兴趣十足,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就会出现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就学不会了,虽然感觉物理有趣但慢慢的也感到没意思了不爱学了。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感到物理容易学,兴趣保持呢。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是必然的途径即实现高效课堂,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能力培养,使得课堂更有效益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样实现高效课堂呢,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NationalTraining Laboratories)所发展出来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值得我们学习,学习金字塔理论揭示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记得的学习内容,会因为不同的学习方式而有很大的差异。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学生动手实践”,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下面结合本门物理学科谈谈几点感悟。

1 研读课标,深挖教材,建构知识

“课上十分钟,课下十年功”,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我们应研读课标,深入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整合教材。课标是物理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途径,不能完全死搬硬套。在备课时总是先熟读课标,由课标出发将课本详细、仔细的阅读、理解、消化,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并且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以重点、难点来带动全面,系统科学地整理安排教学的内容,熟练把握自己的课堂设计,以求做到游刃有余。一句成语说得好,“深入浅出”。把教材钻得越深,悟出来的道理就越透彻,备出来的课也就越好,这样上起课来就收放自如,也能够讲在点子上。那种照抄书本或只摘录知识要点、照搬他人现成教案或沿用自己旧教案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

2 控制教师的“讲”,让学生充分地练习和巩固,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化整体化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别剥夺孩子的权力,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一节课要实现高效,老师必须讲的少讲的精,一节课老师最多只能讲20分钟,课前新授15分钟,练习之后的5分钟方法指导,让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巩固和交流。教师主要讲的是物理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质疑、解疑中提高的。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由学习金字塔理论,让学生学习后马上应用学习效率可以大大提高,所以一节课的成功很大程度要看他题目做的怎样。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灵活使用上下功夫。精选课堂练习可以极大程度的提升学生作业的质量,并且减少学生因为作业多而产生的对物理学科的厌烦。课堂练习这一环节处理得好,就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物理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课堂练习题的提前设计和课堂上的灵活使用,能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及时进行矫正教学等。这对确保物理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十分必要。是实现物理课堂教学高效率的有力保证。设计和选择习题时要有梯度,开始时可以是知识的获取过程的再现和概念和规律的基本应用,再是知识在情景中的应用,最后是知识和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这样会使所有学生能学会物理的学习。

在开课时教师的“讲”表现为利用合理的情景引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要利用物理实验来展示和生成物理知识,教师在实施中要体现物理学方法。在学生练习和巩固时,教师的“讲”表现为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和思考,在小结时教师的“讲”表现为引导学生逐渐建构和完善物理知识联系的网络和框架。使学生的知识更具有整体性,便于学生的掌握和运用。

3 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

3.1 妙用“多媒体及展台”,给高效课堂插上翅膀。

利用课件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物理过程,化理性的教学为感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打破时空的限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课件可以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提高教学质量。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利用多媒体精心设置情景,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使学生进入想学、爱学的良好境界。

当然课件的使用要恰到好处,要有助于课堂的高效性,但切忌过于依赖课件,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而要讲求“精”和“恰到好处”,言不在多,贵在精当;语不在长,贵在适时;要语不烦,达意则灵。 否则,学生一节课下来,好象看了场电影一样,没有什么实质性及持久性的收获。哪多媒体就变成了“倒霉体”了。

3.2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第4篇:初中高效课堂范文

关键词:农村教育;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满堂灌”,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取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引导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高效课堂构建的重中之重。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精心准备教学设计

要想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师必须指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有一个详尽、清晰的教学设计。教师要想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最大的发展,就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来制订出合适的教学目标,以此来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语文素养等各个方面得到应有的发展。

其次,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要注意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切勿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而又面面不精通,要做到有重点、有突出。另外,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合理地利用好课堂时间,拖堂是教学的一大忌,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简约的课堂设计能够很好地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重点和方向。

二、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合理的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语文教材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学生才会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才会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相比于城市教学设施,农村地区的教学设施都比较陈旧、落后,但是基本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已得到基本的普及,因此在创设初中语文教学情境的时候,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文教材的无穷魅力。比如,在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文章的录音,让学生跟随着录音机的播放来想象桃花源的美景,体会作者陶渊明当时的心境。然后根据学生的作答,教师再利用多媒体的图片播放功能向学生呈现桃花源的美景,穿插介绍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力,又巩固了课本知识,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教师还可以灵活掌握教学方式,组织适当的课堂活动,只有学生切实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感受到语文的无穷魅力,才会真真正正地产生语文学习的内在需求。比如,举办每节课之前的三分钟演讲活动。每个学生为了自己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都会积极地去搜集材料、组织材料、反复练习,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样,对于其他学生而言,他们也乐于知道自己同伴的演讲内容,学习积极性会极大地被调动起来。

总之,构建高效的农村初中语文高效教学课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积极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只有这样,师生互动,积极参与,交流发展,高效的农村教学课堂才会得以构建。

第5篇:初中高效课堂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相互交流和讨论在现代社会也尤为重要。英语作为一门现代教育和社会发展实践内的重要语言,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一、落实初中课堂基本,保证英语语法真正落实

英语学习既是一门语言学习,就需从语言所属的基本学习,掌握语言的基本发音、技巧才能真正学会和学好语言。语法作为英语学习的基本发音技巧,教师在现代初中英语的教学课堂上就需不断重视和关注,不断加强英语语法教学,实现现代教育教学的高效和合理。

例如,以初中英语二年级Unit 3“I am more out going than My sister”一节为例,

“Do you like Zhou Libo’s talk show?”

―Yes. his talk show is very funny.It always makes people

( )

此处应该填laugh一词,教师可以向学生解答:make后面接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其结构为:make+宾语+动词原形。

二、发挥英语课堂自身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要想学好和学精英语,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应用英语语言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课堂上大胆说、有效讲,在英语课堂上用英语交流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真正的知识。做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真正

落实。

三、利用现代多媒体应用丰富课堂教学

好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的不仅是课本上的书面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了解学习内容的深奥和奇妙。教师需要不断创新出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应用于现代初中课堂教学实践中,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参与有意义的成长和发展,实现课堂积极有效的践行和实践教学方法的有效落实。

第6篇:初中高效课堂范文

关键词:课堂文化 高效 构建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阵地,同时也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创新的结果,最终一定要实践在课堂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是学校教育创新成败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课堂教学模式属于一种传统的静态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这种教与学的行为习惯的扭曲,导致了教师教法单一、学生学法僵化、课堂教学枯燥、效率低下的不良效果;同时也使师生从开始时对课堂的满怀希望与憧憬,演变为对课堂的失望与厌倦。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加强课堂文化的研究与实践,构建高效的课堂文化,成为从根本上实现学校教育创新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关键。

构建高效课堂,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对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注

思想品德课是一种素质教育和德育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更多地给予学生以人文关怀,因此,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同时也可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在我国,很多教师只关注学习好的少部分学生而忽略了大部分学生,这样会使那些不受关注的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思想品德课程相对而言可能趣味性方面会比较弱,学生本身对本课程的兴趣不是很高,因此,作为教师,更应当对学生给予普遍关注,真诚地鼓励、夸奖他们,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二、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1.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丰富直观。针对相对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课程而言,应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多找一些有故事情节的案例,以图片甚至音频形式展现,实现动画、视频与文字的结合,辅以教师生动的讲解,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多样性。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构建现代课堂模式,让课堂变得积极主动。要把思想品德课上活,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独自主讲式、学生则单向静听式的课堂模式,而应代之以多向立体式现代课堂模式。传统的单向静听式模式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填鸭式、注入式,教师积极性高,学生主动性差,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是低下的。而多向立体式模式的教学方式方法是现代启发式,多数情况下是学生自学,老师则进行针对性的精讲,师生之间互相提出问题,共同探寻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身体力行,有助于促进知识的有效学习。从这一层面看,教师的主要精力由过去的填鸭式讲学变为引导式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上,课堂教学活而不空、实而不死。

3.实行分层次教学,让课堂变得合理有效。普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彻底摒弃“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实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教学。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因人而异分层制订出不同的教与学的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辅导手段,采取不同的训练内容,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好的开发、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能够最大限度地提供给教师因层施导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直接结果是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三、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营造能够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学生都能实施自我管理,都能感到要对自己负责。如果总是觉得自己被控制着,也是没有学习效率可言的。

2.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的氛围。学生间彼此聆听,彼此认同,互相讨论,互相尊重,让每一个人都融入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互动中,这样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果,亦可修养其人格品质。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构建高效课堂文化,提高课堂及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必须牢牢抓住教师这一高效课堂建构的关键,或充实、或改造、或重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符合当今时展潮流的现代性思想品德课堂文化,以实现人文教育、创新教育,使青少年个体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高素质、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刚 学校教育创新与课堂文化构建[J]. 中国教育学刊,2008(06)。

第7篇:初中高效课堂范文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确实,正在成长中的初中学生,一方面,对物理学科充满好奇和希冀;另一方面,随着物理教学内容的加深和理论、公式定理的增加变难使得不少同学由开初的好奇、兴趣变得麻木、乏味。然而,当今的科技社会却无时不刻地撞击着孩子们的心灵。若能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运用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定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其今后的科学素养的提升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学习即生活,生活即物理”的物理课堂

我们首先要明白,课本上的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高度抽象概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以,在物理教学课堂中千万不能照本宣科,就理论讲理论,必须循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条主线,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不脱离生活“纸上谈兵”。面对知识积累还不够深厚的初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应注意感性认识的培养,在讲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能直奔主题,应先用大量的相关生活现象作铺垫,使学生有了足够的感性认识之后,再潜移默化地使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迈进。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将生活化教学思想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不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而且也消除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恐惧心态。例如,在教学热量这课时,我在上课开始向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这时食物为什么还会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对此,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我叫他们先不忙看答案,先看书后再小组讨论,最后派代表发言。教师公布参考答案: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这样,教师再讲“热传导”等内容时,学生就感觉物理不再复杂,反而感觉有趣,现实性强。

又如,在讲有关压强知识时,我们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在雷雨之前人们常会出现胸闷、头昏和情绪烦躁等症状?为什么在外部强大的大气压下我们抬起腿走路不觉得费力,而行走自如呢?在学生认真思考、讨论之后,老师引导学生用有关压强的知识来解决上述问题。这时,学生会感觉物理和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并非抽象难懂。

再如,在讲到运动惯性这一节时,提问学生:在体育比赛中,跳远的运动员选择较长的助跑距离,而跳高运动员的助跑距离则要短得多。如果选择较长的助跑距离,是否就跳不高呢?学生对此非常热烈的进行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惯性的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物理的息息相连。

因此,教师要通过物理课堂教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物理就在生活中”――不难,有趣!“生活中处处是物理”――简单,刺激!这就是“学习即生活,生活即物理”。

三、如何从“生活”到“物理”――化具体为抽象

生活,多姿多彩,但实在。每时每刻我们在生活,在接触物理,在运用物理规律,可惜我们很多人却不知。如何培养初中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身边的物理现象,分析生活中的物理规律,从客观的生活中感悟、领会甚至找到抽象的物理理论?这就是从“生活”到“物理”――化具体为抽象。同学在学习电学知识时,老师的引导下,联想力学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并找出了一些相类似的规律。如水管中的水,向一定方向流动形成“水流”,相类似地,导体中的电也是朝一定方向移动,这就形成了电流。再如,对抽象的“水压”“电压”等概念可这样类比说:抽水机是提供水压的装置;类似的,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抽水机工作时消耗水能;类似的,电灯发光时消耗电能。水流通过涡轮时,消耗水能转化为涡轮的动能:类似的,电流通过电灯时,消耗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等等。

通过类比,用大家熟悉的水流、水压的直观认识,使得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电流、电压等知识跃然纸面,栩栩如生。

四、如何从“物理”到“生活”――化抽象为具体

物理,是一门学科,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智慧的化身,抽象的集合,思维的纽带。如何让初中生喜欢,一听就懂,一看就明,那就是化归其原始的本性:生活。如学习完运动快慢后,可布置家庭作业,课后自己3~5人一小组,各组自制一辆“小赛车”并在第三天下午活动课时在学校进行公开比赛,对获胜者将分别授予“冠军、亚军、季军”等荣誉称号。比赛要求所有参赛“小赛车”分别按抽签顺序从同一斜面冲下并经过一段距离。这段距离事先已经用卷尺测量出来,当“小赛车”通过该段距离时用秒表记录其所用的时间。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小赛车”通过该路段的平均速度,通过比较不同“小赛车”通过同一路段的不同速度大小,可知不同“小赛车”的运动快慢,从而评选出“小赛车”比赛的“冠军、亚军、季军”等。

教师利用青少年学生的好胜心、求知欲布置、组织了这场学生喜欢又联系生活实际的“小赛车比赛”活动,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知识,让学生在高兴、愉快的氛围中学好了物理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和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探究能力以及社会竞争等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8篇:初中高效课堂范文

 

历史课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很重要的,有助于学生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如今的初中学生却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这个事实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历史教师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教学多年,深刻体会到:优秀的历史老师既要懂得教育学,也要懂得心理学,将这两者融入在历史教学中,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实现更有效的历史教学。

 

一、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温馨课堂

 

心理学早已证明,课堂上学生的认知态度和情感,直接关系着他的认知速度和质量。中国最早的一部系统的教育专著——《学记》中记载“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在心理学上称为“心灵的连接”,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

 

初中学生刚进入青春期,他们的年龄特点固定了他们的思维习惯,水平和逻辑都不成熟,理解是片面的,有时候可能因为老师说的某一句话或者做的某一件事,就直接作判断,凭直觉喜欢或不喜欢老师,这种喜欢或不喜欢会很容易迁移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历史老师,学生们不够重视这一学科,我们要从其心理特征入手,打造好师生关系,要向学生传达我要和你做知心朋友这个信号,那么学生会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和尊重,自然而然就会对老师产生信任、友好,愿意亲近老师,愿意学习老师所教的课程,亲其师,信其道。所以对于现代历史教师而言,一个传道者,要求专业素质的同时,创设一个比较宽裕、安全的心理环境,双管齐下才能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积极的课堂氛围与教师的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慢慢地学生越来越喜欢和老师接近,在历史课上也会变得积极好学,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学习是积极快乐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进而“爱其师,乐其道”。

 

二、利用“标签效应”,创设健康心理环境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二战的时候,美国当局因为战争需要,雇佣了社会上一批闲杂人员去前线打仗。这些人因为没有正规训练,到了前线后纪律松散,行动不听指挥。当局实在没办法,只得请来了心理学家。

 

心理学家来到后,和他们逐一谈话,并给他们每个人提了一个要求:每个人每个月都要写一封信给家人。他们都很高兴,不幸的是,他们都不会写信。心理学家说:我会帮你们把信的内容都写好,你们照抄一遍就行了。信的主要内容就是告诉他们的亲人,他们在前线表现得多么勇敢,多么服从指挥并且建立了很多的战功。半年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士兵一个一个的都变了个样子,而且真的像信里写的那样,在前线很勇敢,屡立战功。

 

为什么他们会变好并且朝着心理学家们期望的目标变化呢?这正是“标签”带来的效应,心理学认为,一个人被贴上某种词语标签,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强烈影响到这个人意识上的自我认同,他不自觉的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并产生与标签相一致的行为。故事里心理学家给他们打上了“守纪律”“勇敢”“立战功”等词语标签,这些人就真的变成了心理学家所期望的结果。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好学生与坏学生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历史学科也是多元的、动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人而异,制定合理的期望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找到他的当前位置,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老师巧妙地运用“标签效用”,则事半功倍。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很大,需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贴上积极向上的标签,解开有些学生因被贴上消极标签而禁锢的心理枷锁,帮助每一位学生自由健康地发展。

三、打造体验的学习环境,构建愉悦的学习情绪

 

心理学指出:让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学习,会让他们有一种强烈的内在驱动力。历史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优势,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积极体验的环境,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受深刻、牢固,同时情感上还会体验到满意和愉悦的学习情绪,会主动地去学习。

 

例如在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看完后提问学生“你知道一战时都用到了哪些先进的武器吗?”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课程结束,再向学生提出假想:“如果你是同盟国的总指挥,你会怎么打?”果不其然,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提出了很多设想,再逐一讨论与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初中学生活泼烂漫,对新鲜事物都抱有极大的好奇心。而在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中,跌宕起伏的历史风云,形形的历史人物……有太多的知识和智慧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值得他们去探索。根据这一兴趣特点,历史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知识,选用最鲜活的图片资料、视频等多媒体,使得无声的教材变得色彩缤纷、有动有静,构成一幅美的历史画卷,使学生身临其境,建愉悦的学习情绪。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教师要与时俱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真正的喜欢历史课堂,走进历史课堂,实现心理效应与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打造真正高效的历史课堂。

第9篇:初中高效课堂范文

关键词:数学课堂; 合作探究; 个性教学

这段时间走进了很多的高效课堂:广西南宁三中的三美中学、广西天等县的民族中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等,不管是要素组合式课型,还是平台互动式的课型,或是要素加平台式的课型,每一节课教师都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且让每个学生都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这些课堂都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点:

1.备课充分

每一节课都能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注意到四维目标的整体性与全面性,都能够围绕着四维目标为学生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哪些知识学生自主学习,哪些知识需要同桌讨论,哪些知识需要四人小组交流,哪些知识需要六人小组讨论……每一个教学环节大约需要几分钟,通过什么习题来完成,在每一个环节中学生会有怎样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各个要素组合起来,什么时候需要动与静的转换等等都进行了充分的预设。哪个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的,要通过什么手段帮助学生去理解,要教会学生什么思想方法。如在平方差公式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公式,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拼接图形,通过图形的面积来理解平方差公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思考、探索、交流,最后形成共识.

2.以学生为主

每一节课都改变了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都以学生为数学学习的主体,每个教师都知道了学习是一个自觉内化的过程,如果学生不愿意学习,即使教师想尽办法灌给学生,学生也不容易理解和记忆。相反学生愿意学了,就会从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就能想办法学好。所以,教师上课开始都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先自主思考,如15.2.1平方差公式的教学中,几个同课异构的教师都给了学生一些平方差形式的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式子,如(a+b)(a-b)、(x+y)(x-y)、(2m-1)(2m+1)、(5y+2)(5y-2),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个别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学们一致通过后以小组交流合作观察四个式子左右两边的特点。在学生充分讨论后,请小组发言人进行发言,最后大家得出共同的结论即平方差公式。又如颜丹娜老师的《同底数幂的除法》一课,从课的开始就大胆的把学习的主动权全部交给了学生,从情景导入到发现问题到小结算理,再到练习巩固到提升练习,一路来都是学生自主学习,或独立完成或小组讨论交流,互教互学,学生学得开心,兴致勃勃,每个人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3.个性教学

个性教学,它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3.1 教师的教

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就有不同的教法。如15.2.1平方差公式三节同课异构课,杨老师、梁老师、庞老师,在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上三个人就有三种教法:庞老师在与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公式后主要通过练习让学生进行强化巩固,而杨老师、梁老师能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式的认识。

杨老师是这样设计问题:你能利用阴影部分面积解释平方差公式吗?然后给每一个六人小组发了如右边这样的一个图形:

经过同学的讨论交流展示,结果有了三种如下的理解:

图一

图二 图三

1.

2.

3.

梁老师是这样设计问题的:请从一个边长为a的大正方形上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如图甲,然后将其拼成如图乙的长方形,你能根据图中的面积说明平方差公式吗?

图甲 图乙

结果在六人小组的合作学习下,同学们很快就能验证了平方差公式:

很显然,杨老师的设计更能解放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2 学生的学

每位教师都特别注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如在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同底数幂相乘法则、同底数幂相除法则后,几个老师都能要求学生写出一到三个符合公式或法则的式子,并把它们展示出来,全班同学以小组的形式去观察,找出你觉得最有特点的式子,并且请学生说说式子的特点。又如在练习的设计上,都能设计几组难易不同的练习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满足了不同学生的要求,帮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独特的学习方法;教师注意培养有个性的,有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愿意表达独特见解的学生。这样,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统一目标而深度不同的个体学习,学生的个性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4.当堂训练

教师都把最主要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内完成,没有布置过多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不仅减轻师生的共同负担,更是为了落实课堂教学的目标,充分发挥学习同伴的作用,利用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异所蕴藏的学习资源,帮助每一位学生解决个性化的学习问题,让每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关爱,树立起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我觉得对相当一部分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当堂训练是最适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策略,是全面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保障。

5.合作学习

每一节课学生都能利用学习同伴的力量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有同桌间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小组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等。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了思考、聆听、评价、讲解、帮助,实现了兵带兵,兵教兵。让更多孩子的学业成绩与生存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改善了后进生在学校里的生存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团结合作的美德。

另外,我觉得教师应当掌握基本的课堂调控艺术,不同问题应有针对性的提问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要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的进步和质疑。教师的语言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如:你如何理解?你能说说为什么?你能告诉同学们为什么这样做吗?这样做的好处有哪些?同时,课堂组织形式要丰富多样,信任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可以采用如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课外学习,课堂成果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还有,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时,教师要把握好尺度,哪些内容可以完全放手,什么时候放手,时间多长合适等等。

一节真正高效的数学课不仅要看每个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是否充分思考,思维活跃,课堂节奏的把控是否合理,环节设计安排是否恰当,是否内容丰富、自然流畅,同时更重要是看学生最终的学习接受效果,以及学习习惯、思维品质、数学兴趣等方面的引导实效。

要上好一节数学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很多的,要使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喜欢的、高效的课堂更加需要我认真的准备,而方法唯有自己不断的反思和学习,积极探索实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努力让学习数学成为学生体验生命快乐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沈龙明.初中数学有效教学.[M].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北京公司.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