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带鸡的成语范文

带鸡的成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带鸡的成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带鸡的成语

第1篇:带鸡的成语范文

2、铭记于心:牢记在心中,时刻铭记。

3,.记问之学: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 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4、铭记不忘:比喻牢记在心,永远不忘。

第2篇:带鸡的成语范文

在过去的30年,中国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直至2011年,我国的城镇人口更首次超越农村人口,达到6.9亿人。我国城镇化率依然大幅落后于欧美成熟国家,其城镇化率均在80%左右,而我国仅为51.27%。

近年由于工资不断上涨,加上日趋完善的雇员福利,如五金一险、社保等,再加上原材料价格上升,已有不少低技术生产从中国转移往东南亚或一些非洲国家。中央不得不找一些项目来填补因出口减少而造成的经济影响,而城镇化正可以解决这一损失。如果未来1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比重上升至2/3,平均社会消费可从现在10万亿元增加到20万亿元。

要实现城镇化,首先要造好交通基建,让小城镇能与外界沟通。数据显示,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所需要投入的新增投资额平均为6.6万亿元,足够取代10万亿元的出口,同时每1%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便可以提升消费总额0.19%~0.24%,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额增加1200亿元。这个数字较为保守,原因是中国居民除了房屋或汽车等较大额消费外,一般都习惯以现金付款。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不少家电、智能手机、计算机等准大额消费需求急速上升,一些银行开始与商户合作推出分期付款的购买模式,无形中对一些行业带来极大的增长潜力。

城镇化把土地创造出财富效应后,也致使其衍生服务受惠不少。中国不少服务业远低于世界水平,有的更低至国际水平的50%,如医疗和保险。随着人均收入提升,除了对日常生活用品需求增加外,也将对医疗、保险等的需求逐步增加。特别是保险行业,大部分保险产品都可以每月供款方式进行,等同分期付款。

事实上,今年高铁里程或将达到2万公里,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高铁系统,并将全国形成8小时经济圈。随着农民由农村聚居到城镇,增加一些软硬配套设施的需要,如兴建住房、建立水电、通风、排污,教育、饮食等因城镇化而带来商机。除了相关行业将会受惠于城镇化发展外,地点同样是考虑因素。笔者指出全国十大城镇给大家参考,顺序为:虎门镇(广东东莞市)、玉门镇(江苏昆山市)、长安镇(广东东莞市)、娄葑镇(江苏苏州园区)、塘厦镇(广东东莞市)、花木镇(上海浦东新区)、小榄镇(广东中山市)、杨含镇(江苏张家港市)和金桥镇(上海浦东新区)。这十大城镇中,广东占去4个,而上海及江苏分别占3个。

第3篇:带鸡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城域网;技术;组网

中图分类号:TP39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2-0000-02

Broadband MAN Technology Study

Liu Changyu

(China Tietong Tonghua Branch,Tonghua134002,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broadband metropolitan area status,introduced the Broadband Network business positioning,new technology and broadb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backbone layer and access layer of network equipment selection and other related knowledge,while Broadb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agement and network security to be described.

Keywords:MAN;Technology;Network

一、前言

宽带业务的兴起,城域范围内的用户和信息流的独立,运营收入的主要来源的原因已使城域网从计算机的领域里无足轻重的地位发展到当前网络建设的热点,城域网是城市的信息基础,城域网的目的是高速有效的将各种媒体信息送到用户身边。

城域网是由计算机网络演化而来,是指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在城市及郊区范围内实现信息传输与交换的一种网络。城域网是适用于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是国家高速信息公路与城市广大用户的中间环节,建造城域网的目的是:提供单一的通用的和公共的网络框架,用以高速有效传输数据、语音、图像和视频等信息,满足用户日新月异的需求。城域网的范围大概在80km内,一般局间中继距离大约在5-7公里。宽带城域网是一个以IP和ATM电信技术为基础,集数据、语音、视频服务于一体的高宽带、多功能、多业务接入的可发展和开放的多媒体通信网络。

在技术上宽带城域网有两个特点。一是采用IP为核心技术。由于IP业务已成为新一代网络的主导业务,IP已无可置疑地成为通信网演进的主流技术,IP广域网技术和接入网技术都已有突破性进展,因此技术取向自然是建设宽带IP城域网。二是技术的多样性。因为城域网必须充分考虑具体业务特点、接入用户需求、已有设施条件和网络分布环境,采用最为经济有效的结构和组网技术。

二、城域网建设分析

(一)城域网建设的目标

以最少的资金建设一个先进的、满足综合业务的城域网平台。能为用户提供各种基本业务以及增值业务,并能迅速获得理想的回报,一步一步扩大市场的占有和提供市场的竞争力。

(二)网络承载商可以提供的业务

一是传统的TDM业务;二是ATM业务;三是IP业务。

(三)网络运营商可以提供的业务

一类是QOS要求较高的互连业务和实时视频业务:基于IP的话音业务(VoIP)、电子商务、虚拟专网(VPN)、远程教育、协同设计、协同实验、数字图书馆、电视会议、可视电话、视频广播、视频点播(VOD)、新闻、广告等短节目、虚拟现实(VR)、交互式电子游戏、远端操作科学仪器和远程医疗、宽带因特网接入、宽带网站智能社区服务等多种。

一类是Qos要求较低的Internet上网业务:有E-mail,FTP和Telnet等。

(四)城域网主要大用户

(1)政府上网;(2)大集团用户;(3)高校;(4)智能小区。

三、城域网结构、技术和方案

(一)城域网的网络构成

一个城域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综合: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信息。包括数据交换设备、城域网传输设备、接入设备和业务平台设备。城域网的基础设施有主干网络和接入网组成,提供一条覆盖整个城市范围的城市信息高速公路。

(二)城域网的网络分层结构

在城域网络设计中,可分为三层设计,分别为核心层、分布层以及接入层,各个层次的功能分别如下:

核心骨干层是一个高速的交换主干,为应用提供尽可能高的包交换速度,因此,在这一层上仅可能简化数据的处理。

网络分布层的功能是提供核心层和接入层的分界,其主要提供以下几个功能:多个域的聚合、广播或多播域的控制、各个网段的路由、传输媒体之间的转换、安全控制、流量限制及流量分类,为主干提供带宽管理。

接入层的功能就是最终用户接入网络的能力,这一层可以使用访问控制过滤和优化用户的需要,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共享的带宽分配、交换的带宽分配、第二层的过滤、多域的微段化、多种接入方式的实现。

(三)城域网数据传输技术

骨干网有六种城域网组网方案:传统的SDH、千兆比特以太网、POS、WDM、ATM和弹性分组环(RPR)。六种城域网组网方案各有其优缺点,面对发展迅速的城域网市场,每种方案都有适用的环境和条件,需要各城域网运营商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时期来确定究竟采用哪种组网方案。需要指出的是,在城域网中,应用决定技术,现有的SDH肯定不能满足未来宽带IP城域网的需求。骨干网通常是基于光纤的,能实现大范围(在城市之间和国家之间)的数据流传送。建议建网初期市内骨干节点采用光纤直连的方案,距离较远的节点可采用POS技术组网。

(四)城域网的接入技术

宽带接入网提供通常说的最后一公里的连接――即用户和骨干网络之间的连接。在接入网方面,目前国际上主流并且比较成熟的技术包括xDSL技术、Home PNA技术、光纤接入技术、Cable技术以及无线宽带接入网技术等。这些技术基于的硬件环境不同,各自的性能特点也有较大差异。

xDSL中的“x”代表了各种数字用户环路技术,包括ADSL、RADSL、HDSL和VDSL等等。xDSL技术允许多种格式的数据、话音和视频信号通过铜线从局端传给远端用户,可以支持高速nternet/Intranet访问、在线业务、视频点播、电视信号传送、交互式娱乐等,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小公司、家庭、消费市场和校园等

Cable接入技术可以使有线电视公司利用现有的HFC(光纤同轴混合网)网络提供宽带业务。有线接入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FTTC(光纤到路边)与HFC融合,进而向FTTC发展。最近,接入网又提出了一种新的组网方案:FTTC+HFC。Cable接入的另一个选择是利用现有的有线网络――CATV。

无线接入技术就是利用无线技术作为传输媒介向用户提供宽带接入服务。除了传统的无线局域网络接入外,近来卫星宽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用户通过计算机的调制解调器和卫星配合接入互联网,从而获得高速互联网传输、定向发送数据、网站广播等服务。

光纤用户网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的接入网。用户网光纤化有很多方案,有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小区(FTTZ)、光纤到办公室(FTTO)、光纤到楼面(FTTF)、光纤到家庭(FTTH)等。

(五)城域网网络设备的选型

1.核心交换机

核心网络骨干交换机是宽带网的核心,应具备:

(1)高性能,高速第二、三层交换能力;把路由选择速度变为交换速度;

(2)可扩展性,采用槽式机箱或具有堆叠能力;

(3)可升级和扩展,可配置高密度端口和大吞吐量扩展卡;

(4)高可靠性,冗余设计,部件易于更换;

(5)强大的网络控制能力,提供QoS和网络安全,支持RADIUS、TACACS+等认证机制;

(6)良好的可管理性,支持通用网管协议,如SNMP、RMON、RMON2等。

2.接入层交换机

网络边缘交换机构成用户接入网络,应具备:

(1)灵活性,提供多种固定端口数量搭配供组网选择,可堆叠、易扩展;

(2)支持千兆/百兆高速上连、高性能;

(3)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即插即用、配置简单;

(4)具备一定的网络服务质量和控制能力。

(5)支持VPN标准协议、端到端的QoS、支持多级别管理权限。

四、宽带城域网网络管理

宽带IP城域网网络管理要求与因特网网络管理要求是一样的,如支持基于WEB、TELNET、CLI的网络管理方式,支持SNMP、RMON等网络管理协议,支持带内和带外管理信息通道等等。但也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IP城域网中集中了多个厂商的设备,并直接面向各种不同类型的用户,因此其网络管理系统能够也应该支持这种特殊性,即支持与其它网络管理系统的集成,以方便实现多个厂商设备的统一管理;支持按时长、按流量、包月制等多种计费方式或者针对不同策略进行计费的功能,以满足城域网不同用户的需求。

五、城域网安全问题以及解决技术手段

信息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胁来自以下方面:操作系统的安全性,防火墙的安全性,来自内部网用户的安全威胁,缺乏有效的手段监视、评估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采用TCP/IP协议族软件,本身缺乏安全性,电子邮件夹带的病毒及WEB浏览可能存在的Java/ActiveX控件进行有效控制。

网络安全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有成熟的方案来对付来自各方面的安全威胁。信息技术的安全体系必须集成多种安全技术实现。如虚拟网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监控技术、安全漏洞扫描技术、加密技术、认证和数字签名技术等。

参考文献:

[1]陈运清,毛东峰,徐向辉.城域网组网技术与业务运营[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张民,潘勇,徐荣.宽带城域网[M].邮电学院出版社,2003

[3]韦乐平.接入网[M].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

[4]纪越峰.综合业务接入技术[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

第4篇:带鸡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承运人;实际承运人;连带责任;追偿

我国海商法基本上继承了《汉堡规则》有关实际承运人的规定。将承运人分为“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两种,强调实际承运人系接受承运人的委托,实际从事货物运输的人,并于第60条至第65条明确了实际承运人的法律地位以及其与承运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的识别

在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相分离的情形下,准确识别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显得非常重要。一方面对于货主来说,该准确识别决定了其应当向谁主张责任,而另一方面对于船舶所有人来说,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为实际承运人才能准确了解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义务和可以主张的抗辩。

1.承运人的识别

我国海商法第42条第1款明确规定:“承运人是指本人或委托他人以本人名义与托运人订立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人”。

(1)提单正面关于承运人的记载。即就提单表面来认定承运人,如提单的抬头,以谁的名义签发提单,提单签发人的署名,使用了谁的格式等等,该方法是最为直接,简便易行的识别手段。

(2)定期租船合同下承运人的认定。定期租船中,船舶所有人,船东以及承租人均有权利签发提单,依据雇佣关系原理与船长的职权,其签发的提单,应视为代表船舶所有人签发,船舶所有人应受提单条款的约束。而承租人签发提单的情形较为复杂,一般认为,承租人若以自己名义签发提单,承租人为承运人。承租人若以船舶所有人的名义签发提单,如果承租人获得了船舶所有人的授权,那么船舶所有人是承运人,如果承租人未取得授权或者超越授权,承租人是承运人。

(3)承运人识别条款与光船租赁条款。有些提单上规定,如提单上记载的签发人不是船舶所有人或光船出租人,签发人并非当事人,仍由船舶所有人或光船出租人承担责任,类似条款表面上有利于承运人的识别,实际上却为承租人推卸责任的手段,以此使承租人免受提单条款约束,由于其有减轻承运人责任之嫌,我国《海商法》一般认定该条款无效。

2.实际承运人的识别

实际承运人的三个构成要件如下:

(1)实际承运人必须是实际从事了海上货物运输的当事人,该“实际从事”包括上述第三种情形下的转委托。

(2)实际承运人、托运人及收货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关系。承运人在接受托运人的委托承诺运输之后,是否选择其他承运人实际承运,以及选择谁作为实际运送者,均无须托运人的事先同意,甚至有些托运人在签订运输合同之后,并不知道还有实际承运人的存在,因此,托运人与实际承托人不存在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

(3)实际承运人实际从事货物运输是基于承运人的委托或转委托关系而进行的,而且转委托可以不止一次。

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的连带责任

1.实际承运人的责任范围

首先,必须明确实际承运人责任范围的法定性,我国《海商法》第61、62条分别规定,“承运人责任的规定,适用于实际承运人”,“承运人承担本章未规定的义务或者放弃本章赋予的权利之任何特别协议。经实际承运人书面明确同意的,才对实际承运人产生效力”。可见,实际承运人的责任来源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实际承运人没有义务承担法律之外约定的有关承运人的任何责任,而且,超出第四章第二节“承运人的责任”以外的内容,只有法条明示适用于实际承运人时方可对实际承担人产生约束力。

其次,关于实际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我国《海商法》关于承运人的责任期间分为两种情形,对于集装箱货物,为从接收到交付处于承运人掌管之下的期间,对于非集装箱货物,为从货物装上至卸下承运人掌管的整个过程,因此实际承运人的责任期间亦应比照适用前述规定。但有三点需要明确:(1)若实际承运人接受全部运输的委托,则其责任期间与承运人完全相同。(2)若实际承运人仅接受部分运输委托,则责任期间仅限于部分区段内,即小于承运人的责任期间。(3)无论实际承运人接受全部或部分委托,对于承托双方达成的“装前卸后”条款,只有实际承运人明确表示接受,才对此区间负责。

第三,关于实际承运人的责任内容,根据《海商海》第61条的规定,实际承运人的责任比照适用承运人的有关规定。因此,本章涉及承运人的权利、责任限制以及义务的规定,适用于实际承运人。

2.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的责任划分

总体上讲,关于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的责任归属,表现在《海商法》第63条“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都负有赔偿责任的,应该在此项责任范围内负连带责任”。关于此项规定,有如下几点需要说明:

(1)连带责任的定性连带责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债务人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以同一债务为共同清偿内容,且任一债务人在被请求清偿全部债务时都必须清偿而不得拒绝。该项债务因一人的全部清偿行为而告消灭。设立连带责任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债权人,使债权的实现不因一个或部分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而受影响。其构成要件有三个:即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债务人;②有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③以同一债务为共同清偿内容。

理论界亦有“不真正连带责任”之说,该理论产生于德国。不真正连带责任是指数个债务人基于不同的原因而对同一债权人产生相同给付内容的债权请求权,债权人可以择任一债务人主张全部债权,而整个债务在一人负责清偿后即告消灭的制度。其特征如下:首先,该相同给付内容的债务基于不同原因产生,即连带债务人之间事先不存在共同目的,其责任的竞合纯属偶然巧合。其次,在一般连带责任中,索赔人可以选择任一债务人为被告提讼,亦可将全体债务人集体告上法庭,但是在不真正连带责任中则不可以。我国《海商法》规定之连带责任为通常意义的连带责任,而非不真正连带责任。

(2)承运人对全部货物运输负责《海商法》第60条第1款明示:“承运人将货物运输或者部分运输委托给实际承运人履行的,承运人仍应依本章规定对全部货物运输负责。”换言之,承运人不得因选定其他债务履行人而企图免除责任,其应为实际承运人,甚至实际承运人之受雇人﹑人在责职范围内的行为负责。

笔者认为,这是对索赔方权益的有效维护。普通民法制度中,存在有关“债务转移”之规定,即债务人在征得债权人明确同意后,可以将债务转让给第三人履行,从而自己退出合同关系,不再受合同约束。“征得债权人同意”,即充分尊重债权人对第三人履约能力的评价,避免不具有履行能力的人介入合同关系,给债权人造成损失。但是承运人对实际承运人之委托,不同于“债务转移”,其委托行为毋庸通知托运人,根本不需要托运人同意,实践中,有许多托运人或收货人甚至根本不知中间实际承运人的存在。此时,必然要求承运人继续对全程负责,否则若赋予承运人任意变更运输合同履约方的权利,不仅给托运人或收货人确定被索赔方造成巨大困难,而且严重侵犯了作为合同当事人一方的托运人对另一履约方的选择权,从而违背合同法意思自治,更使得托运人陷入欲诉无门的尴尬境地。

但是,《海商法》第60条第2款又规定,如果运输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将有实际承运人负担运输,合同亦可同时约定,实际承运人掌管过程中发生的灭失、损坏或迟延,承运人不负赔偿责任。该项规定,类似于上述“债务转移”,即在托运人明知实际承运人负责承运的情况下,允许承运人将全部或部分债务转由实际承运人履行,从而充分体现了合同双方自由约定原则,亦不会给托运人的正当权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如前所述,承运人需要对全程负责,即《海商法》第60条第1款,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承运人既然要对实际承运人或其受雇人﹑人在职责范围内的行为负责,也就是说,实际承运人的责任范围小于或等于承运人的责任范围。赔偿责任一般由承运人和各区段实际承运人共同负担,当然需要排除第60条第2款的规定。因此可以认为,不论承运人是否存在过失,连带责任的成立与否取决于实际承运人对货物灭失、损坏、迟延是否负有赔偿责任,如果是肯定的,连带责任即告成立,反之,连带责任不成立,只由承运人负责赔偿。

(3)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的相互追偿数债务人之间事后的相互追偿是连带责任负担的必然结果。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之间的相互追偿与普通民法上的内部追偿略有不同。

首先,一般认为,民法上的连带债务人之间存在当然的内部分担关系。但是,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之间不存在这种当然的份额关系。他们之间如何追偿、追偿多少完全取决于二者之间的合同中约定的责任,可以是提单证明的运输合同或者租船合同,即追偿是基于二者对合同终局责任的承担。

其次,普通连带债务人之间的追偿具有双向性,即不论哪一债务人承担了责任,只要超出自己份额,均可向其他债务人主张补偿。但是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之间的追偿一般是单向的。因为如果实际承运人承担了赔偿责任,一般情况下,承运人是不存在管货过失的,实际承运人必须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而不可以向无过错的承运人要求分担责任,因而不存在追偿。但此仅为一般情形而言,不可以绝对化,比如,在极少数情况下,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对货主的货损均有过失,此时则会发生相互追偿。

参考文献

[1]张民安主编.海商法[M].第2版.中山大学出 版社,2007.

[2]司玉琢.海商法专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7.

[3]郭瑜.论海上货物运输中的实际承运人制度 [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3).

[4]韩立新.国际海上运输中实际承运人及其责 任的认定//司玉琢主编.中国海商法年刊 1997.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8(03).

[5]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债 权篇.

第5篇:带鸡的成语范文

一、关于继承

1、样式的继承

这里所指的传统舞台服装主要是指戏曲服装,传统的戏曲服装表现了典型的“写意性”和“符号性”,其服饰的造型、色彩的寓意,深刻的人物形象刻画,极大地提高了表演艺术的内涵。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总结:一是强调民族性的体现,通过服装的造型、色彩、装饰工艺等各方面,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兴趣与爱好。如:京剧服饰及各地方戏曲服饰等;二是突出独特的符号性语言,有许多戏曲服装的款式、纹饰、图案以及色彩,都具有其深厚的含义,并形成了其独特的形象符号,以京剧服饰为例,如:通过服装的色彩可以辨认出人物的性格和忠奸,也可分辨出官员的官阶;通过服装的造型、款式、色彩、图案可以分辨出生角、旦角、净角、末角、丑角;通过服装的款式、装饰可以辨出青衣、花旦、武旦等;通过服装的图案、装饰可辨出文官与武官等。京剧服装的纹样还多采用双关寓意的手法,这些标志性的符号,是历史的沉淀,也是人们长期以来通过对角色形象、色彩、图案的心理感觉进行综合提炼形成的视觉符号,它的符号语言体现了色彩学、美学、心理学、人类学、民俗学、哲学等内容。三是突出艺术性的典型装饰,如武将的靠、文官的蟒以及水袖等,并运用刺绣、染织、晕染等多种装饰工艺手法,配合表演艺术获得独特的视觉美感。四是色彩的有机搭配,传统的戏曲服装将对比强烈的颜色,有机的装饰在一起,如红、绿、黄、白、黑、紫、粉、蓝、湖、秋香等色在黑、白、灰、金、银的调和下“和谐共处”,色彩浓艳而不失庄重,淡雅而不失娇媚。

在现代舞台服装设计中,有很多的创新元素,但不是每一种舞台服装都可以任意创新的,它取决于表演艺术的要求和表现形式。一些传统戏曲的舞台服装,无论是款式、色彩、图案、调配、使用及审美都是经过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固定下来的“经典样式”,服饰本身除了具备符合观众的观赏习惯和审美标准外,还与戏曲表演的功夫紧密结合,如翎子功、帽翅功、水袖功等,并体现了其美学、符号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哲学等价值。所以在一些传统的历史剧目中依然继承其传统的基本形制,不进行任意改变,它与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中国画、中国书法一样耐人寻味,意蕴悠长。

2、审美观点的继承

传统戏曲服装在戏曲艺术的形式美表现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服装常用一些对比手法来烘托舞台气氛,塑造人物的个性美。一是黑白对比,我国民间流传着“男要俏,一身皂(黑),女要俏,一身孝(白)”的说法。“俏”是指俊美、俏丽。过去如此,现在更是如此,不管流行色怎样变,黑、白两色始终是现代国际性的流行色。京剧《霸王别姬》是一出净、旦为主的折子戏,男主角项羽穿黑甲黑靠旗,高大威猛,女主角虞姬素色绣花衣裙、纤细柔美,从服饰的整体风格上就将人物的性格典型勾勒。二是同调对比,在同一出折子戏中,角色的服饰色彩统一在同一个色调内,形成一定的色彩气氛。京剧《白蛇传》“断桥”一折中,白娘子是白衣白裙,纯洁淡雅,小青是青花打衣裤,英武潇洒;许仙穿湖蓝色褶子,戴鸭尾巾,三人既有各自的色彩倾向,又统一在蓝白色的冷调子内。白娘子和小青虽是素色打扮,但淡而不觉柔弱,雅而不失刚勇。素淡的色调将断桥这一幕中蕴含的“爱、怜、怨、恨、悔、怕”等多种情感交织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幽怨的色彩情感。三是华素对比,华丽与朴素对比的服饰特点,如京剧《铡美案》中秦香莲是一个恪守妇道、清贫淳朴的女子,穿着不加修饰、没有任何花纹图案的青灰褶子,造型端庄素雅,与剧中的陈世美穿华丽的红蟒,戴着花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秦香莲清贫简朴的服饰反衬出陈世美的薄情与卑劣。四是援例对比,在京剧传统戏中有三个异性结拜为生死之交的,有二人关系密不可分的。在这些人物为主的的剧目中,在服饰上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格式,前者称为“桃园例”,后者称为“黑红例”,如《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沉稳庄重,能文能武,与白色吻合;关羽中正耿直,与红色相符;张飞剽悍暴烈,与黑色恰合;“白、红、黑”将人物的性格典型勾勒。五是文武对比,为了深化角色性格,在戏曲中有文官和武官,着不同的服饰,如京剧《长坂坡》中,为了体现曹操的威武气魄和雄才大略,曹操坐大帐点兵,穿红蟒,戴黑相纱,一副文官宰辅的威仪,张辽等八员虎将一律上下五色长靠,全副戎装,衬得他们威武勇猛,全台花团锦簇,气氛热烈。

以上的几种审美观点都是传统戏曲服装设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遵循下来的一些设计法则,尤其在色彩运用方面非常独到。现代的一些服装设计师很怕用色,也很怕舞台“花”,究其原因,是因为对色彩的情感、气氛把握不好,对传统的色彩审美观点理解不透,所以在今天,传统的审美观点对我们现代设计仍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我们去继承与发扬。

二、关于创新

1、观念的创新

第6篇:带鸡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基带成形 滤波器 设计

中图分类号:TN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9-0130-02

最初的脉冲成形滤波器设计是在频域上进行,目前,在时域实现基带脉冲成形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查表法和滤波器法[1]。本文介绍利用MATLAB软件编程仿真,用滤波器法设计一种的基带成形滤波器。

1、基带成形滤波器原理

通过采用合适的滤波器对码流进行滤波生成基带信号的过程又称“基带成形滤波”。升余弦滤波器[2]作为基带成形滤波,频率响应为升余弦响应函数。发送端与接收端的频率响应均采用根升余弦与。

理想的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的传输函数是:

其中,是奈奎斯特采样频率,是调制后的符号周期,为符号速率,为滚降因子。

根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的传输函数的幅度响应为[3]:

2、升余弦滚降基带成形滤波器的软件实现

2.1 R_cosine( )函数

R_cosine( )函数是MATLAB中自带函数。

输入的变量为f、alpha、T,分别对应于其中公式(1)中的输入信号的频率、滚降系数和采样间隔。

输出的F_R即公式中的表示为滤波器的幅频响应。

2.2 RRC( )函数

RRC( )函数为自定义函数,根据公式(3),调用R_cosine( ),得到一个对称线性相位的根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的脉冲响应。

输入端参数为k、N、T、alpha,其中k是每个符号周期内的采样率,一般取得4即可满足奈奎斯特准则;N是为滤波器阶数(奇数),也即是冲激响应序列的长度;T是输入数据符号周期;alpha为滚降系数。

3、基带成形滤波器仿真与分析

3.1 滤波器的波形图仿真与分析

根据滤波器的性能分析方法,设置的参数每符号周期采样K为4个,信号源码元符号周期T为1/1000,对脉冲响应、幅频响应图、相频响应图进行分析。

3.1.1 α=0.25,N=33时脉冲响应图分析

根据图1可以看出,在N=33时,冲激响应的序列长度也为33,抽头系数是设计值(33),脉冲响应的波形图也很近似sinx/x的图形。

3.1.2 α=0.25,N=33时耗损函数曲线分析

从图2得到,在频域上当频率小于0.2rad/s时,幅度衰减很小,可以看作是0;在0.2rad/s时开始明显衰减,从0.2rad/s到0.3rad/s衰减了约19dB;在0.3rad/s时急速衰减,到0.325rad/s时已经衰减了37dB;从0.2rad/s到0.325rad/s。仿真计算得到根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的3dB带宽为0.25rad/s,通带的最大衰减为0.083dB,阻带最小衰减为38dB。通带边界频率为0.195rad/s,阻带边界频率0.318rad/s,过渡带宽为0.123rad/s,波纹幅度为37.917dB。计算得到过渡比约为0.613。

3.1.3 α=0.25,N=65时耗损函数曲线分析

观察图3得到,在频域上当频率小于0.2rad/s时,幅度衰减很小,可以看作是0;在0.2rad/s时开始明显衰减,从0.2rad/s到0.3rad/s衰减了约18dB;在0.3rad/s时急速衰减,到0.32rad/s时已经衰减了37dB。3dB带宽为0.25rad/s,在通带的最大衰减为0.035dB,阻带最小衰减为42dB。通带边界频率为0.192rad/s,阻带边界频率0.316rad/s,过渡带宽为0.123rad/s。波纹幅度为41.965dB。计算得到过渡比约为0.607。

3.1.4 α=0.15,N=65时耗损函数曲线分析

根据图4得到,在频域上当频率小于0.23rad/s时,幅度衰减很小,可以看作是0;在0.23rad/s时开始明显衰减,从0.23rad/s到0.28rad/s衰减了约19dB;在0.28rad/s时急速衰减,到0.31rad/s时已经衰减了43dB。3dB带宽为0.24rad/s,通带的最大衰减为0.041dB,阻带最小衰减为40dB。通带边界频率为0.215rad/s,阻带边界频率0.305rad/s,过渡带宽为0.09rad/s,波纹幅度为39.049dB。计算的到过渡比约为0.705。

3.2 结语

根据以上分析得到表1如下:

由于通带的最大衰减越小越好,阻带最小衰减描述它阻碍该阻碍的波段的能力的高低(理想状态是100%衰减),阻带最小衰减越大,则能力越好。过渡比为通带边界频率比阻带边界频率,越接近1说明过渡带越窄,选择性越好。运用本设计的方案,调整N与,可设计出满足指标要求的余弦响应基带成形滤波器。

参考文献

[1]秦志强,张水莲,孙萍.阶数可变的成形滤波器FPGA实现.通信技术,2009.42:261-265.

第7篇:带鸡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城市空间,高层建筑

1高层建筑与城市的发展

作为城市生活的主要载体,高层建筑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城市空间。城市空间既是指城市内的建筑物、道路、绿地、广场、公共服务设施等实体,以及由这些实体所构成的立体空间,也是指人处在其中能真实、直观感受到的空间。近年来,无数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使城市的传统空间尺度逐渐丧失,城市天际的轮廓线也已经被高耸、聚变式的高层建筑轮廓线取代,城市建筑容积的变化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轨迹,交通线路及其他的基础设施随之改变,最终彻底打破了城市空间的原有格局。

高层建筑热潮的兴起给城市空间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些建筑重视在高度和外观抢眼度等方面的攀比,忽视了规划中容积率、绿化率、建筑密度等的控制,以及建筑设计中地域性及本土文化的研究,城市格局混乱,风貌支离破碎,环境、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品质均难以令人满意,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失去了对城市空间的识别感与归属感,给城市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城市管理和建筑规划的初期开始,对高层建筑的设计给予科学的合理化控制。

2基于现代城市空间的高层建筑控制原则

2.1 外部尺度的控制。为解决目前我国高层建筑追求标新立异导致城市空间生硬、纷乱的现状,设计师应注重对建筑外部尺度的把握,避免建筑体量失衡,带给人们疏离感或压迫感。建筑物的尺度包括其形体的长和宽、局部之间、整体之间、局部与整体以及整体与城市之间的各种比例关系,即不同空间范围内,建筑的整体及各构成元素给人的感受。在这一问题的控制上,应首先考虑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感受,并以其为标尺,结合街道尺度、城市尺度等整体考量。街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临街面的尺度对街道行人的视觉影响。这是高层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临近街道的高层建筑部分的尺度确定,主要应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应向后退,使底层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减少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为保持街道空间的连续性,高层建筑临街面应与沿街的其他建筑相呼应。以新加坡城市改建为例,为了不致造成新区高层和老区低层截然分开的不和谐感,设计者沿新区一侧做了和老区房屋高度相似的裙房,高层稍向后退,形成了新建筑和旧建筑的对话。对城市尺度的考量主要表现在选择合理的建筑高度以控制其对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影响,建筑应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与整个城市的尺度相一致,而不是突出自我,盲目炫耀。

2.2 体量的控制。高层建筑因其巨大体量对城市空间的改变具有重大影响,因此设计者应从“在城市空间中进行创作”这一高度展开设计思路。由于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其造型往往有追随于结构形式、避免变化的趋势。如何在形体规整的几何体上运用加法、减法等处理手段,设计出既符合城市风貌,有具有明显识别性和代表性的建筑外形,是现今国内外建筑设计师的一大工作重点。

3 高层建筑设计合理化的具体措施

3.1 高层建筑的主体设计。高层建筑的主体设计包括塔楼部分设计、裙房设计、底层设计以及建筑顶部设计等环节。如上所述,高层建筑结构和功能的限制要求使其在造型上变化较少,因此,塔楼的表现形式往往对其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延伸至无限”的设计概念下,塔楼优美的轮廓和生动的线条体现着建筑不同的艺术内涵,错落有致、色彩缤纷的一座座建筑形成的三维空间可以成为城市的名片,高度发达的纽约和弹丸之地的香港都是这方面的优秀设计实例。裙房的设计虽然对城市立体空间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却与街道尺度和行人感受具有密切的关系,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到公众的视线和观感,对其进行人性化的细节设计。底层设计则可以采用入口缩进或底层架空的方式,使其具有鲜明的现代建筑特色。将建筑底部设计为通透、开放的公共空间,并使之与道路、广场及其他建筑相连,使人们从高密度的环境中解放出来,丰富城市空间的层次。此外,特色鲜明的顶部设计对高层建筑的整体形象也具有关键作用,常作为视觉的中心成为城市空间形态的标志。在设计中,除注意控制顶部高度与城市天际轮廓线的融合外,还应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表现建筑顶部形式与整体的关系,而人的活动(速度、角度和视距等)也会影响到高层建筑顶部的设计。另外,由于高层建筑顶部往往会退台,这就需要通过增加高度来进行视觉修正。

3.2 广场的设计与应用。高层建筑常给附近街道一种空间上的压迫感,使身处其中的人们产生不适。因此,当街道两旁存在这样的建筑时,应使其后退并留出广场空间,既起到缓冲空间的作用,也可将其设计为城市的节点,以共享空间降低人口密度和交通压力。如日本建筑大师叽崎新设计的日本筑波中心的下沉式广场,就以人和环境为设计重点,将造型独特的广场空间作为公众的舒适的休闲场所,而且使建筑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

3.3 发展生态设计 优化城市空间 。近年来,高层建筑设计领域出现了“生态型”建筑的概念,如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就引入了生态的概念,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超高层建筑。其建筑平面呈三角形,宛如三叶花瓣夹着一支花茎:花瓣部分是办公空间,花茎部分为中空大厅。中空大厅起自然通风作用,为建筑内部创造了丰富景观的同时,也是一种对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的深化。可见,当前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新要求就是要实现“生态节能型”。

4 结语

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视觉焦点,高层建筑的设计不是排斥其他因素而单独存在的,设计师在规划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城市的环境、历史、人文因素以及城市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找到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平衡点,创造出适宜人们生活的环境与和谐的城市空间。

参考文献:

第8篇:带鸡的成语范文

洪泽湖区域在历史时期是国家水利工程兴建和管理的关键所在,在现代水利事业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未来将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17世纪前最为复杂的

古代水利工程体系

洪泽湖区域位于淮河中下游。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淮扬运河前身),其北端与淮河交汇于今淮安末口。隋代开山阳渎,淮扬运河线路基本形成。隋唐宋时期,淮扬运河与通济渠(汴河,隋唐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淮安古泗州城相通,成为沟通中原与江南地区的关键水道。由于淮河与淮扬运河间存在较大的水位差,宋代为避开淮河运道的风浪之险,自楚州、淮阴沿淮河右岸向上游开沙河、洪泽运河和龟山运河,经泗州入汴河。同时在沙河上建西河闸,实现了运河与淮河水位的平顺衔接。西河闸是中国水利史上有确切记载的最早复闸,具有引潮、蓄水、节水和输水等多重功能。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黄河改道南徙夺泗入淮,元代开会通河后,淮扬运河自今淮安过黄河与会通河连接。清代中运河开通后,淮扬运河自洪泽湖区域过黄河与中运河相接。黄河、淮河和京杭大运河相交于淮安清口。

为解决船只过淮穿黄的艰险,以及黄河泥沙频繁淤积运口等问题,16世纪开始在黄淮运交汇的淮安清口地区修筑高家堰,通过抬高淮河水位实现对黄河泥沙的冲刷,称作“蓄清刷黄”。同时采取避开黄水,引淮河清水刷黄济运的办法,在洪泽湖口开挖张福口、张家庄等引河,增强淮水御黄能力。修建束清坝,调节淮水出清口流量。在运口建惠济、通济和福兴等正越闸六座,调节水量和航深,使船只顺利通过;建控制闸坝,抵御黄水入侵;修建挑黄、御黄、避黄等使黄水远离湖口的建筑物。既为淮水寻找出路,又使黄水不致淤运断航。至清代建成长60多公里、最高坝段高15米的洪泽湖大堤,并形成淮河中游末端具有蓄水、冲沙、泄洪等功能的水库――洪泽湖。清咸丰五年(1 855年),黄河自河南铜瓦厢改道北流自大清河人海,洪泽湖区域不再是确保漕运畅通的关键所在,但仍发挥防洪、灌溉等功能,直至今日。

近700年黄河夺淮及自16世纪开始为“蓄清刷黄”而持续兴建水利工程,使洪泽湖一清口枢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复杂的水利工程体系。清口枢纽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了黄河、淮河和运河三者之间的制约关系,把治黄、治淮与治运结合起来,有效地保障了漕运的畅通,延缓了黄河泥沙在淮河下游的淤积速度。

拦河坝:洪泽湖大堤

洪泽湖大堤位于淮河右岸洪泽湖东部,主要用来拦蓄淮河,抬高淮河水位出清口冲刷黄河泥沙,是“蓄清刷黄”的关键工程。

明万历六年(1578年)开始修筑洪泽湖大堤。此后大堤不断向南北延伸,至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形成南北长约60多公里、最大坝高达15米的石工墙。目前,洪泽湖大堤北至武家墩,南至蒋坝,长67.25公里,主要用来防御淮河洪水。

溢洪道:洪泽湖大堤上的减水坝

洪泽湖形成后,承纳淮河巨流。为防止汛期淮河洪水危及大堤安全,于其上建减水闸坝,各宽六七十丈不等,共宽640米。平时不开放,用于蓄水刷黄和济运。汛期洪泽湖水涨,清口宣泄不及,开启减坝东泄,使其“旱不至于阻运,涝不至于伤堤”。

减水坝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时为减水闸,作用不大。清康熙年间,河道总督靳辅创建减水坝六座,至乾隆年间演变为滚水坝五座,即“仁义礼智信”五坝。洪泽湖水涨时,根据具体情况次第开启,在保障大堤安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五减水坝已不再发挥效益。

避黄引淮工程:湖口引河

洪泽湖口引河位于洪泽湖出口处,口门宽度在96~320米之间,用于引湖水外出,增强淮河清水对黄河泥沙的冲刷。

湖口引河开挖于清康熙年间,先是开张福口、帅家庄、裴家场、烂泥浅和三岔口引河五道,后增加太平和天然引河二道。清乾隆中叶后,随着黄河下游河道的日渐淤高,湖口引河屡挑屡淤。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只存太平、张福二引河。今仅存张福引河一道。

避黄引淮工程:束清御黄坝

束清御黄坝位于洪泽湖口,口门宽度一般在60~280米之间。束清坝在御黄坝南,主要通过人工调节口门宽度进而调控洪泽湖水位以冲刷黄沙;御黄坝主要用来抵御黄河泥沙倒灌入湖。

清口未建束水坝前为一敞口,无所关束。淮水高于黄水时,能够顺利实现“蓄清刷黄”的目的;黄水高于淮水时,则倒灌清口,病湖害运。康熙中叶束清御黄坝修建后,开启清口一带人工刷沙之端绪,并改变了以往任由黄水倒灌人湖的无奈局面,从而使清口一带的工程体系更为完善。

丰厚的科技内涵

洪泽湖区域曾经创造了世界最早节制闸工程体系――复闸;创造了17世纪前世界上最长最高的坝工建筑――高家堰(今洪泽湖大堤),形成了具有水量调度功能的洪泽湖一清口枢纽。这里集中了中国传统水利中主要的水工建筑、结构型式;产生了世界最早的水文测量设施――水志桩,以及完整的长达200年的洪泽湖水位测量记录。这里是古代水利工程科技内涵最为丰厚的地区。

洪泽湖区域水利工程体系将古代水利工程的管理与运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洪泽湖区域跨越黄淮运三大流域的水系分布特点,使得治河、导淮、济运三策群萃于此,施工之勤、投资之巨、百姓田庐受灾之频是其他地区所不能比的,尤其清代。因而,在清代,清口一带成为管理最为严格的地区,河道总督府和漕运总督府均驻扎于此;康熙、乾隆每次南巡均至此视察河工,并留下大量御笔碑刻;为求安澜,清人在洪泽湖大堤铸镇水铁牛九尊,这些都衍生出具有显著地区域性和时代性的管理文化。

洪泽湖区域水利工程尤其是洪泽湖――清口枢纽的修建,确保了明清时期漕运的畅通,每年通过京杭运河由江南地区运抵北京的漕粮达400万石,是500年间朝廷命脉所系。洪泽湖大堤还是里下河地区甚至是淮扬地区百姓生命财产的坚实屏障。它所形成的洪泽湖库容为135亿立方米,历史时期具有蓄水、冲沙、泄洪等功能,今日是淮河中游末端的重要控制性工程,至今仍在发挥蓄水、泄洪等作用,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进展,还将承担调蓄水库的功能。而隋唐时期成为交通重镇的泗州城在洪泽湖形成后沉沦湖底,成为隋唐大运河沿线繁

华重镇的有力见证。

明清两代为保漕运,始终维持黄河走南道的格局,使淮河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被迫改道入长江,造就了今日淮河水系的格局;而黄河故道则成为淮河与沂沭泗水系的分水岭,从而迫使沂沭泗脱离淮河成为独立的水系。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在世界其他地区都是罕见的。

挖掘科技价值,实现有效保护

长期以来,由于诸种原因,人们对洪泽湖区域水利遗产的价值认知相对不足,因而未能予以应有的重视,更谈不上相应的保护。目前,该区域的水利遗产部分保存完好,且仍在发挥效益,如洪泽湖、清江大闸等;部分仍在发挥效益,但原形制已发生变化,如洪泽湖大堤局部;部分已不再发挥效益,但原形制基本保存,如洪泽湖大堤上现存减水坝信坝;部分已不再发挥效益,且原形制发生变化或被改建,如宋代龟山运河;有的甚至已经消失,仅存遗址,如清口束清、御黄坝及运口通济、惠济和福兴正越六闸等。如何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价值较高的水利遗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洪泽湖区域仍在发挥效益的古代水利工程大多由水利部门管理,如洪泽湖和洪泽湖大堤等由洪泽湖工程管理处管理;已不再发挥效益的古代水利工程和水利遗产,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由文物、水利、城建等部门管理,如洪泽湖大堤上的部分铁牛、河道总督府衙门主要由水利部门管理,其他大多由文物等部门管理。

洪泽湖区域水利遗产具有文化遗产和在用工程的双重特性。对它们的保护与利用应充分考虑这一特性。

(1)洪泽湖区域在与黄河泥沙抗衡过程中产生了的“束水攻沙”方略至今仍是世界各国治理多泥沙河流的主要措施,实施的“蓄清刷黄”措施则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的跨流域调水调沙规划。深入研究洪泽湖区域古代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工程布置、工程结构等的特点,及其运行机理;研究洪泽湖区域的自然条件和水资源状况,及其水利工程演变与当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相关关系,从而挖掘其科技价值,是文化遗产保护服务现实社会需要的切入点。

第9篇:带鸡的成语范文

题的今天,本文主要探讨一种发展和弘扬庭院文化的新思路。同时通过对菊儿胡

同与住吉的长屋的分析,进一步引起我们对传统庭院文化的思考,以此来研究庭

院的防御及审美功能,并使之在当代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庭院,防御,审美,空间

1.引言

人类围合空间的本能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就要依

靠自己的私密空间来抵御外界的干扰,往往会形成住防合一、因地制宜的、创造

设计出防御性与审美性兼备的庭院空间。中国传统城市从城墙-坊墙-院墙,形成

围合空间是住宅存在的基础,是除住宅内部空间以外与居民关系最密切的空间。

而庭院文化是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核心,我们对庭院空间的重视也由来已久。中

国庭院不再是房屋的附属,它不仅是景观的组成,更是一个院落主人庭院文化的

象征。

在传统居住理念中,庭院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人不可能简单的居住在房子里,而一定要有文化的归属,这几乎是无人抗拒的。传统院落设计往往采用室内的细节,一方面要有宜人的尺度,更重要的是体现文人士大夫的思想境界。而庭院刚好能为“家”提供这样一个文化背景。同时庭院也提供了住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室外活动场所。

2.庭院要素

中国传统庭院基本层次是一个“点”,“线”,“面”系统。边界围合要素发展的较为完善,也是庭院空间形态主要特征的渊源。下面将从院落的主要构成要素来看它的防御及审美空间体现:

墙:四个垂直面所围成的空间,是空间限定作用最强的一种。用墙作为住宅

与城市空间相隔的主要手段,是庭院大小范围的边界,是私人生活空间的屏障,

也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起了很强的保护作用。首先,围墙在城市空间中限定出私密

的庭院空间,也限制了视线和人流。围墙在空间上也制造出一种领域的概念,具

有一定的防御功能。其次,利用墙具有的“含蓄”特点,将墙的造型和空间艺术

发挥到了极致,创造出耐人寻味的空间作品。

门: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门既是作为墙的特殊形态,也是一种特殊的建筑

形式。而且在整体的空间布局中,门承担了主要的角色,极大的丰富了中国建筑

文化的内涵。门虽然可以开启,但具有封闭性而非开敞性,与墙的特征相符,成

为墙的一部分。因此,门作为庭院最为私密的部分,具有较强的防卫功能。

建筑门窗:门窗的开设重在将自然意趣引入室内,更以窗为审美凭借与框架,

通过窗达到人工美与自然美在审美情感上的往复交流。除此之外,建筑门窗作为

附着于建筑活跃的表现因素之一,其大小、形制、装饰往往体现了主人的社会地

位,表达出拥有者的文化精神境界。门窗作为联系内外的节点,其作用不仅仅是

一个突出的形象,更是创造丰富有序的空间境界的亮点,能给人更加深远的视觉

感受和耐人寻味的意蕴。

檐廊,柱廊:檐口与台基、檐廊、门窗隔扇形成了围合庭院的三个垂直面,

由虚向实逐渐变化。除功能作用外,檐廊这一虚构面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庭院

的空间构成,并且形成了从庭院到檐廊,再到室内的空间私密化过程,从而运用

垂直面达到划分三个空间层次的目的。檐廊是自身与自然及周围和谐过度的场所,

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最佳地点。

影壁:影壁是中国庭院构成要素中与其他国家相比独具特色的一种。中国传

统影壁的作用有:院门外,街对面,作为对景;庭院内作为障景,因门的开启所

形成空间外向渗透的趋势为影壁所挡。因此它是庭院内向特征的必然产物。影壁

主要是隔断院内外的视线联系,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在现代意义下的影壁仍具有

广泛的应用价值,往往被赋予多样的文化意义。

3.菊儿胡同与住吉的长屋

庭院文化所表现的是东方人的特点,更是中国人的特点――“含蓄”。传统

是我们祖先经过长期积累的最丰富的经验,若我们轻易将它抛弃,定会饮恨终身。

当都市日渐变成一个为工作和生存而建造的巨型工厂时,那么我们今天又如何去

继承这份遗产呢?

庭院文化在新时代的探索:建筑空间只有和人类的存在规则相一致时才会

被我们当代的文化所感知,才会变得更加生动,尤其是在电子时代,建筑(庭院)

空间所扮演的角色是很重要的精神的庇护所。

3.1菊儿胡同

吴良镛教授主持的菊儿胡同,讨论了“类四合院”的基本形式,全面研究了

北京四合院体系类型及各种组合的可能。建筑利用L形空间体量在竖向辗转叠合,并在其中插入庭院空间,形成多层次的庭院类型。在色彩及材质上,菊儿胡同的第一层采用灰色的砖墙,时刻传统的延续;第二,三层选用白墙灰瓦,与周围的景色能够相互映衬、协调。

菊儿胡同的最大特色是继承了传统城市的空间序列,按照北京旧城区建筑居

住的肌理,在保留原有胡同的基础之上做竖向的扩展,形成立体的空间院落。并

注重在更新中得以保护,坚持改造过程中对地域的整体布局,人文历史景观传承

光大的原则。进而寻求了保护,整治和改造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为以后的旧城改

造提供了有益的,持续发展的范例。

从菊儿胡同的工程可以看出,它从城市的结构和当代生活着手,找到了传统和现代的契合点。菊儿胡同不仅适应当今生活的需要,而且在历史文化环境中,又保持了就有城市的结构与质地。庭院的生命力主要体现了对传统庭院意境的继承和创新。

3.2住吉的长屋

长屋是日本京都大阪的一种比较普遍的住宅形式。安藤认为无论多么小的物

质空间,空间丰富的住宅都应该有其不可代替的自然景色。这座建筑对外没有设

置窗户,从外部看似乎是没有光线的黑盒子,但是进入内部就会发现,因为有庭

院而感到非常明亮。建筑的庭院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基地面积,并布置在建筑中央。

它提供了一种与自然的接触,并揭示出自然的各个方面是住宅生活的中心,也是

一个吸收现代城市日趋消逝的光、风、雨等自然物的一种装置。庭院与日常生活

紧密相连,人们在进进出出之中,重新找回了久违的对自然的体验。

安藤利用自己的建筑哲学,为住吉的长屋创造了一种看似有些严峻的生活方

式,但对于崇尚自然的日本人来说是可以接受的。由于安藤的不断努力,这种居

住形式如今已成为一种时尚。纵览国内外,大多数优秀的庭院建筑在凸显个性的

同时,往往注重地域性、文化性的继承与创新。

4.结语

当下,国内的住宅小区大量涌现,过分强调建筑外观的美,机械的满足规划

的要求、背离传统,形成各地雷同的无地域特色的居住小区,将优秀的传统庭

院的风格丧失殆尽。就现代建筑而言,过分追求传统庭院的形式,不如对庭院意

境的再现上下功夫,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同时通过对生活的象征、文化的表现

来达到表现特定意境的目的。

在庭院渐渐消失的时代我们同样有对土地的眷恋,对传统的庭院文化我们应

该有更多的思考,有责任与义务去继承和发展。在构筑现代庭院时,笔者认为,

围墙的建造既要与周边环境巧妙结合,保持一定量的人和人的交流,充分达到自

然景观与庭院内部的融合,又能体现庭院居住者的私密性。当然,外在的形式总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