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技术指导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全市玉米振兴计划,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引导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大对先进适用玉米生产机械的投入力度;以组织农机技术人员、生产厂家及经销商培训为手段,大力开展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提高机手操作技能;以示范项目建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为依托,以开展农机化科技促进年活动为契机,加强技术示范,扩大宣传效果,大力推广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玉米免耕贴茬机播、机械化收获等新技术;积极培育玉米机耕、机播和机收作业市场,加快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切实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
二、主要目标
2012年,全市计划新增玉米专用播种机、多功能旋耕施肥播种机1000台,新增玉米收割机400台,用于补贴玉米收割机的中央和地方资金投入2000万以上,全市玉米机播率达到90%以上,机收率达到45%以上。
三、技术措施
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首先要掌握其技术路线及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具有本地特色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
我市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为:
(一)小麦联合收获—秸秆粉碎地表覆盖—深松—免耕施肥机播—(机械植保)—玉米联合收获;
(二)小麦联合收获—秸秆打捆(清除)—免耕施肥机播—(机械植保)—玉米联合收获;
(三)小麦联合收获—(秸秆处理)—(人工播种)——(机械植保)—玉米联合收获.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今年,我市三县一区均被省局确定为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县,这是省局对我市玉米生产机械化工作的肯定和支持。各县区农机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围绕市政府玉米振兴计划,精心谋划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同时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努力把玉米生产机械化列入政府重点工作。要进一步摸清玉米生产现状,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明确今后几年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目标,以及重点发展的机型种类、数量等。制订完善的工作计划和方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强化指导监督,把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这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落实政策,加大投入。各县区农机部门要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玉米生产机具的补贴力度,在安排购机补贴资金时,应优先保证对秸秆粉碎还田机、播种行距60厘米的玉米免耕播种机、玉米联合收获机的补贴。广泛宣传玉米机械化的作用和效益,正确引导各基层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及广大农民群众,进一步加大对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投入力度。有条件的县区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对玉米收获机械适当累加补贴,积极探索对小麦秸秆粉碎覆盖、玉米免耕播种和机收实施作业补贴;对从事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给予优先扶持,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提供社会化服务,扩大玉米机收作业规模。同时,要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科技、农业综合开发、金融等部门在计划、资金安排、项目立项、购机贷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集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资金,加快全市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步伐。
(三)强化培训,加强机艺融合。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提高农机技术人员、农机操作人员的业务技能是关键。各县区要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等,提前开展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培训。同时,加强政企联动,积极引导生产企业做好农机手的培训工作,确保农机合作组织的农机手和新购机农户全部接受培训。特别是在玉米播种、收获时节,各县区要组织重点培训,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地开展技术指导,帮助广大农民和农机手掌握和应用好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要通过现场会、庙会赶集、送科技下乡、电视广播讲座等形式、多角度介绍宣传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组织农机企业开展巡回机具作业演示,使广大农民真真切切地看到机械作业的实际效果,比较和选择机具。
各县区农机部门要加强与农业部门的沟通协调,大力推广以良种为基础,以机播为手段,以壮苗为目标的机播一体化壮苗技术,统筹解决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推进玉米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因地制宜确定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和适宜机型。大力推广麦茬玉米免耕施肥播种等机械化新技术,以精量播种取代常量播种、以等行距播种取代不等行距播种,为机械收获创造条件。围绕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融合,以提高机械作业适应性为重点,推动玉米栽培方式的改进和玉米品种的选育,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机农艺相适应的技术体系。
(四)示范带动,扎实推进。各县区农机部门要切实做好部、省级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实施工作,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在示范点的选择上要以农机大户、种粮大户为基础,在优化升级老示范点的基础上,不断培育新的示范点,进一步增强辐射能力。各示范县至少建设3个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点,每个示范点面积不小于1000亩,带动所在乡镇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突破80%。各县区农机部门要把保护性耕作与玉米生产机械化、秸秆还田结合起来,大力推行小麦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玉米免耕精量播种和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小麦精量播种两个“一条龙”作业模式,优化配置农机资源,提高机械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
各县区农机部门要及早准备,借鉴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经验,加强玉米机收市场信息调研和与外地的联系,落实跨区作业协议,积极组织外地机械来我市作业,派出我市机械到外地开展跨区作业,加快秋收秋种进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抓手,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在全市范围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一企一项”百项示范工程,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地位,促使我市企业技术进步上一个新台阶,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
(一)主要任务
每年在全市范围内优选40项技术创新、60项“专、精、
特、新”技术改造项目,建立市、县区和开发区及企业“三位一体”的项目推进机制,加强指导、协调与服务,加快项目实施,并以“一企一项”工程的示范作用,推进我市中小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任务是:
1、引导已认定和拟申报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以及市级技术中心企业,加大中心研发场所、检测分析仪器(设备)、试验设备(装置)的投入,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硬件条件建设,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搭建自主创新的基础平台;引导企业以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研发为主体,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机结合,通过产业化项目的实施,把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缩短与世界先进发达国家产品技术的差距。
2、引导“专、精、特、新”和行业排头兵企业利用高新
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对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的改造,提升产品水平和质量,加速产品更新换代,优化结构,扩大规模,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在产业中的地位,通过横向扩张,纵向延伸,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三年的“一企一项”示范工程项目实施,到“十一
五”末,国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企业要达到100家,其研发硬件投入要占销售收入的4%以上;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要占总销售收入的30%以上。培育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20家以上,产值过1亿元的企业超过50家以上。
三、组织实施
1、组织申报。年初由各县区组织企业申报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通过材料审核、项目实施进度的核实和专家评审,筛选出“一企一项”示范工程项目。具体申报条件是:
(1)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产品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申报对象必须是已认定或拟申报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技术中心企业,总投资不低于200万元。
(3)创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是企业当年拟实施或正在实施的新产品、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其技术要达到国内先进及其以上水平,总投资不低于300万元。
(4)技术改造项目是“专、精、特、新”和行业派头兵企业当年新建或续建的项目,总投资不低于800万元。
2、项目推进。各县区、开发区为项目责任单位,要明确项目责任人,落实具体任务。要建立市、县区和开发区及企业“三位一体”的项目推进机制。把项目和资金落实到位,把形象进度推进到位。
3、定期调度。项目实行分级管理、分层调度制度。各县区和开发区要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切实把握项目建设的资金、进度和责任制落实三个关键环节,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加以协调解决,协调解决不了的要向市经委反映,并提出解决方案。市经委每季召开一次项目调度会,了解和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4、跟踪服务。本着深入基层、快速反应、高效服务的原则,市经委将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水、电、气、资金等建设要素进行协调,推行跟踪服务制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对市经委协调解决不了的问题,将提出解决方案和意见,报市工业经济领导小组研究。
数控技术应用。
二、入学要求与学制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装备制造类行业企业,培养从事数控设备操作等工作的生产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四、职业面向、职业资格与继续学习专业
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
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一)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1)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意识,遵守操作规程;
(2)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流能力;
(3)具有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掌握机械识图的一般知识;
(2)掌握机械制造相关知识;
(4)初步掌握机床数控技术的基本常识;
(5)了解常用数控机床的种类及工艺范围;
(6)掌握数控设备维护保养的相关知识;
(7)初步掌握产品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知识;
(8)具备识读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图样和运用一种CAD软件绘制中等复杂程度机械图样的能力;
(9)具备选用数控机床的初步能力;
(10)具备操作和使用常用普通机床(车床、铣床)的初步能力;
(11)具备对机械制造类企业生产一线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分析的初步能力。
(二)专业(技能)方向
1.数控车削加工
(1)具备操作使用常用数控车床的初步能力;
(2)掌握数控车削加工的工艺分析与编程技术,达到数控车工中级工技能等级标准,通过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初步具备数控车床维护保养的能力。
2.数控铣削加工(加工中心加工)
(1)具备操作使用常用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初步能力;
(2)掌握数控铣削加工(加工中心加工)的工艺分析与编程技术,达到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工技能等级标准,通过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掌握一种CAD/CAM软件的使用技巧,具备熟练运用一种自动编程软件的能力;
(4)初步具备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维护保养的能力。
3.数控装调与维护
(1)掌握机械测量和电气测量的基本知识;
(2)掌握数控设备装调的相关知识;
(3)能进行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
(4)会操作常用数控设备,能进行数控设备的精度检测;
(5)能进行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机械维护维修、电气的维护维修,达到该工种中级工技能等级标准,通过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六、教学安排建议
说明:
1.本方案是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三年制教学安排的参考方案,课程开设顺序与周课时安排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2.本方案中,总学时3278学时,总计191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总计1028学时,65学分,约占31.36%;专业核心课总计818学时,48学分,约占24.95%;专业(技能)方向课总计490课时,23学分,约占14.95%;认知实习、顶岗实计600学时,38学分,约占18.30%;选修课分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总计342学时,21学分,约占10.43%。学校制订的教学实施方案,应保持各部分现有比例基本不变。
3.本方案中:军训安排在第一学期开学初集中进行;入学教育安排在第1学期开学后利用业余时间集中进行;社会实践1到4学期每学期安排一次;就业指导安排在第4学期业余时间集中进行。
4.本方案中,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选修课内容多选自课程大纲中规定的选学模块,其中数理类选修建议课程:物理、专业数学(可含三角计算及应用、坐标变换与参数方程、复数及应用、逻辑代数初步等模块);人文类选修建议课程:心理健康、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职场英语口语、阅读与欣赏、口语与交际、应用文写作等。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此方案调整执行。
5.钳工工艺与实训、车工实训、铣工实训、数控车削技术训练、数控铣削(加工中心)技术训练、机械拆装实训、数控加工技术训练、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技术训练等均为理实一体化课程。有条件的学校,CAD/CAM技术应用、设备控制技术、精密测量技术等课程也可采用理实一体化形式开设。
6.学校应在数控车削技术训练、数控铣削(加工中心)技术训练、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技术训练课程完成后,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中级鉴定考核。
7.本专业可选考的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绘图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数控程序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车工国家职业资格五级、铣工国家职业资格五级等。
七、实训实习环境
本专业应配备相应的校内专业实训实习室(每班40人计)。
1.机械测绘室1个。
2.测量实训室1个。
3.普通机加工设备。
(1)钳工设备:台钳等50台套;
(2)6140车床20台套;
(3)砂轮机10台套;
(4)铣床20台套。
4.CAD/CAM机房2个(含CAD软件、数控仿真软件、CAM软件各50个接点;电脑各50台套)。
5.电工实训室1个(50工位)。
6.电子实训室1个(50工位)。
7.数控车床15~20台;配备较完整的工、夹、量、刃具15~20套。
8.数控铣床(加工中心)15~20台,配备较完整的工、夹、量、刃具15~20套。
9.数控机床机械装调与维修实训室(12台/套)1个。
10.数控机床电气装调与维修实训室(12台/套)1个。
八、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注意吸收行业企业参与。坚持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倡导采用表现性的评价方式。
(二)校内校外评价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运用知识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生产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三)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生的特点,对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可做进一步的细化,考核与评价的标准要与教学目标相对应。
九、专业师资
建立适应本专业教学改革发展要求,符合本专业教学要求的“双师”结构专兼职师资队伍。
专业专任教师应具有本专业或相应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获得本专业相关工种中级以上职业资格。专业带头人应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具有高级职称和较高的职业资格,在专业改革发展中起引领作用。教师业务能力要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参加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
聘请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兼职教师,应具有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参与学校授课、讲座等教学活动。
关键词:高地热 隧道 热害防治 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拉日铁路吉沃希嘎隧道位于自治区尼木县雅鲁藏布江左岸,为单线隧道。本隧道起讫里程DK117+520~DK121+494,全长3974m,其中Ⅲ级围岩1300m,IV级围岩1615m,V级围岩1009m,VI级围岩50m。
本隧道洞身地热问题突出,路肩部位的地温(岩温)值在28~48℃之间,测温孔内温度值最高达65.4℃。本隧道为铁道部一级风险管理的高风险隧道。
2 研究的意义
高地温问题发生在隧道工程中,对隧道的施工环境和隧道中用到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及隧道在建成后的运营等,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①环境对施工的影响。在高温环境下,隧道的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会大大降低。也会导致机械设备的工作条件恶化、效率降低、故障增多。环境的恶化不仅增加工程的施工难度,工程进度也会受到拖累。对于高原地区由于高原缺氧等原因还会严重威胁到施工人员的健康和安全。②结构影响。混凝土结构衬砌长期受到高地温产生的附加温度应力,会导致开裂而引发受力的不均,从而结构的安全性及耐久性都会降低。也会影响围岩的稳定性。③施工材料影响。高温环境对材料要求较高,隧道施工所用到的炸药、排水盲管、止水带都需要考虑是否耐高温。因此隧道施工的造价将会提升。④在运营养护管理方面。隧道工程中,由于热辐射或者岩温传导引起的地热问题,在运营过程中会长期存在,在隧道完工之后需要保养和维护,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隧道中使用的装修材料的使用寿命将大大降低,对通行旅客及养护人员均会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将造成隧道养护维修困难,从而导致运营成本大幅度提高。
因此,针对高地热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从施工技术和安全生产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降温、安全防护等措施,保证了隧道在高温环境下施工的正常运行,对类似地质环境下的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极具理论和实践意义。
3 吉沃希嘎隧道通风降温
隧道通风的目的是保证洞内足够的新鲜空气,同时通过冷热空气的交换降低环境温度,从而改善劳动条件,保障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及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3.1 通风方案的选择 根据各洞口担负施工任务采用压入式通风,同时从以往长大隧道的施工通风经验可知,漏风系数和风管直径的选择是影响通风效果的主要原因,风管直径越大,管道阻力系数就越小,所需风机功率就越小,反之则越大。因此本隧道采用1.5m大直径风管,这样风阻相对减小,有利于通风时间的缩短及施工效率的提高。
3.2 通风机的选择及布置 风机选用2台SDF(C)-No12.5型轴流流风机,同时配置带弹簧钢圈φ1500 mm的软质双层隔热高压风筒。
3.3 通风效果 现有通风系统条件下,实测风筒出口最大风速为30.6 m/s,通风240min后,开挖面温度和湿度由原来的54.5℃和60.7%变为31.3℃和40.3%,说明通风状态下对洞内的温度和湿度的改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所以在高温热害严重的区域选择2台2×110kW的通风机,产生的通风速度30m/s能满足温度降到施工要求的限制。
4 吉沃希嘎隧道施工冰块降温
为改善人员在隧洞内的施工环境,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把冰块放置在掌子面附近,通过冰的溶解、水的吸热蒸发进行物理降温。项目部购置2台MB150型(单台产量15T/24h,功率78kW)的制冰机每天在施工现场制作,用来降低环境温度。通过对现场环境温度的实测,隧道内的环境温度有2~3℃的降低。且施工人员在冰块附近能感到凉意。
5 吉沃希嘎隧道炮孔冷却及洒水降温方案
爆破条例规定:“孔内温度超过35℃时禁止装炮。”单纯依靠风筒内风流孔内温度很难降低。
炮孔内温度必须通过对每个炮孔内注入冷水的方法来降低,并且装药需要集中及快速,爆破作业须在温度回升到临界温度前完成,从而保证火工品的使用安全。但是不断升高的隧道地热,孔内温度的回升随着孔内冷却时间越来越长而越来越快,导致安全系数也越来越低。尤其是在高地温或者遇热泉涌出地带等特殊地段,要达到需要的效果通过孔内注入冷水降温的方法难以实现,需要采用炮孔冷却循环系统保证作业安全。炮孔冷却循环系统由抽水输送系统、分散制冷系统及抽水输出系统三部分组成:
①抽水输送系统:在靠近雅江左岸处的进口和横洞洞口各建一个泵房,抽取河内的低温冷水。将两台20kW的离心水泵安装在泵房内。在泵房到主洞掌子面之间铺设直径150mm厚度4.5mm钢管,距离掌子面小于30m,在输水管端部焊接出分水闸阀,利用橡胶软管依次连接到钻孔台车上,其中分水闸阀选用φ50钢管,直径φ60的喷浆胶管用橡胶软管。②分散制冷系统:分散制冷系统则是利用分流来降温。在钻孔台车上安装4个长度为0.8m的分水器,选用直径为φ=150mm钢管加工且在两端用钢板密封。然后焊接22个φ20mm的分水闸阀(球阀)于各个分水器上。然后在每个炮孔内通入连接长度为3m、φ20mm的镀锌钢的长度为10m、φ30mm的橡胶软管。③抽水输出系统:抽水输出系统的目的在于保持洞内的施工环境不受冷却水乱流的影响。将集水坑设置在距离掌子面大约25~40m处,选用15kW的污水水泵并备用一台。然后利用此泵通过直径为φ=150mm的钢管将集水坑中的循环水排出洞外。最后还可以利用炮孔降温系统的抽水系统将雅江低温水引至开挖面,爆破后对碴堆和掌子面洒水降温除尘。
6 个体、设备及结构的防护
6.1 个体防护 隧洞内温度可高达35~54℃,且高原缺氧,高温环境和高原缺氧的双重影响对施工人员是个具大的挑战。故而增加个体防护措施,通过阻止外界与身体的直接对流和辐射传热、冷却服中的介质来吸收人体在劳动中产生的热能来实现降温。个体防护还要做好以下几点:①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时间;②提供保健药品及科学救护;③加强隧道内环境的温度监控;④现场增设低温吸氧室、休息室。
6.2 设备、结构防护
6.2.1 设备保养维护,缩短作业时间。机械设备出现停滞熄火、工作效率降低是高温隧道施工中常见的施工难题,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将之前的一套设备增加至两套,在隧道内施工时两套设备交替使用。在机械闲置的时候及时的维修和保养,尽量保证设备的工作效率。
6.2.2 高地温结构防护。在高温中搅拌与浇筑混凝土时水分易蒸发,混凝土的强度、抗渗透度和耐久度降低;水泥的水化反应随着高温而加快,使混凝土的凝结速度加快,缩短了施工时间,导致振捣不良;高温增加了养护的难度,混凝土容易发生塑形裂变。针对本隧道混凝土的防裂措施:①对原材料控温。采用低水化热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对于骨料降温,采用雅鲁藏布江的低温水拌制混凝土。②对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进行优化。选择一个合适的水灰比,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利用试拌的方法来确定配合比。③隔热材料设置在混凝土衬砌和防水板之间,可以阻隔岩体向隧道内传递热量,还可以防止混凝土内的温度应力升高。④在衬砌外缘采用φ20mm的镀锌钢管设置环向排水管道,间距1.0m,衬砌后采用雅江低温水降温。⑤加强对施工后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如果表面出现裂缝,应及时对原因进行排查,并作出相应补救措施。
6.3 应对隧道热害的施工措施 针对吉沃希嘎隧道的热害等级,应对高地热,主要的施工措施有:①加强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②增大通风机功率,延长通风时间,将冷风送入施工现场,交换洞内热空气。③增加射流风机,加强隧道内的空气循环流通。④对初期支护表面及掌子面围岩进行洒水降温,降低岩表及支护表面温度。⑤在施工作业面放置冰块,降低环境温度。⑥增加人员的倒班次数,保证施工人员在高温环境下的健康。⑦增加空调房及吸氧室等供施工人员临时休息的场所。⑧加大医疗保障体系。⑨保证现场有两套大型机械设备轮流作业,防止机械因温度过高导致开锅等现象。
7 结束语
通过采取通风、冰块、洒水等降温及个体、设备、隧道结构防护等措施,能有效降低隧道内环境温度,确保了隧道主体施工的质量,也保障了施工人员在高地热隧道施工中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措施有效。
参考文献:
[1]李红阳.高海拔地区高温隧道热害预测与控制技术[J].煤矿安全,2009(08).
[2]白国权,仇,张俊儒.高地温隧道隔热技术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3(02).
关键词:高层建筑 基坑支护 施工技术
一、工程概况
近来,从哈尔滨市火车站到南勋街正在修建一条地道桥,在原开源街路线上进行开挖,荣耀上城小区B、C栋临近开源街,因此,此段地道桥的修建就面临着临近高层建筑地道桥基坑支护的情况,本文就此路基基坑的支护方案与施工技术进行探讨。B、C栋楼按建筑分类属于一类高层,其中主楼地面以上共32层,总高为98.70m,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无裙楼,地面以上2层框架结构,地下1层,基底标高为-5.32 m, 桩基础,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据了解,现在从外表看地基已经下沉,而且楼体有10--15公分的裂缝,由于道路基坑的开挖,外墙散水已经下沉。依照目前的道路施工方案:将要把道路基础延伸到B、C栋下面,现已经开挖的道路基坑与高层住宅间的距离是否满足安全要求?如果高层建筑发生侧向滑移,目前的钢板桩支护能起多大作用?
二、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案的选择
基坑边坡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不同于上部结构。除地基土质类别不同外,地下水位的高低、土的力学特性指标及周边环境等,都直接与支护结构的选型有关。支护结构型式选择合理,就能做到安全可靠、施工顺利、工期缩短,带来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在实际工程建设中,要根据地层土质的变化、基坑周围环境,通过计算采用更为灵活的组合支护方案。
本工程由于施工场地十分狭窄,建筑物位置及周围均有供热、供水、天然气及电缆、光纤通过,这些生产生活设施是临近单位生产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若这些设施一经破坏,将会给公司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失。且邻近均为住宅小区和城市公共设施,因此,本工程不宜采用大开挖方案,必须对深基坑进行支护,严格防范侧壁坍塌,引起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开裂。
现在,国内基坑工程开挖具有以下特点:
1.建筑趋向高层化,基坑趋向大深度;
2.基坑开挖面积大,边坡支撑难度大;
3.在软弱的土层中,基坑的开挖会使周围建筑物产生较大的沉降和位移,并对地下管线产生严重威胁;
4.基坑施工工期长、场地狭窄,降雨、融雪、重物堆放和沉降,对稳定性不利;
5.在相邻场地的施工中,打桩、降水、挖土及基础浇筑混凝土工序相互之间会产生影响;
6.原建筑物基础深度及结构与基坑基础结构不同,会导致基础托换处理,增加施工量和费用;
7.支护结构和型式的多样性,迄今为止多达数十种。
深基坑支护的传统方法是板桩支撑体系或板桩锚拉系统,其优点是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缺点是在基坑开始开挖后进行支撑,施工完毕后在拔出板桩时又会引起土体的进一步变形,目前工程所采用的支护结构型式多样,按其受力性质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即单(多)支点混合结构、悬臂式支护结构、拱式支护结构及重力式挡土结构 [1]。经过对比论证,应该选择钻孔灌注桩支护技术。本设计造价低,施工快,噪声低,安全可靠,并且可充分利用现阶段的技术手段、成功经验和设备。
三、该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主楼段部分钻孔灌注桩支护结构设计内容包括护坡桩设计和锚杆设计两部分。
1.主楼段护坡桩施工
工程实施钻机钻孔之前,应提前做到场地平整,深挖排水沟,准备制作泥浆的泥浆池。做好放线确定桩位及其复核验证等施工前工作。工程实施钻孔时,应当先安装桩架及水泵等基础设备,并在桩位处挖土、埋设孔口保护装置,以起到定位、存储泥浆、保护孔口等作用。待桩架一切就位后,钻机开始钻孔。钻孔时,先在孔中注入大量泥浆,始终保持泥浆液面高于地下水位1米以上,这样会起到保护壁面、携带残渣、钻头、冷却钻头、减少钻进阻力等作用。待钻孔的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清孔工作。清孔完成后,必须马上设置钢筋笼,与此同时进行水下浇筑混凝土。需要注意:①在钢筋笼上设置定位钢筋环后才可进行埋设,以确保保护层达到所要求的厚度;②水下浇注混凝土工程需要采用导管法进行施工。
2.主楼段锚杆的施工
施工中会在地表或者已经开挖一定深度的基坑侧面,或在未开挖的基坑立壁土层中钻孔或掏洞,达到一定设计深度后再扩大孔的底部,使其形成柱状后再在钻孔内放入螺纹钢筋、钢丝束、钢绞线或其他抗拉材料,最后灌入水泥浆或其他浆液,使其与土层结合成为抗拉力较强的锚杆。土锚杆的特点是:它能与周围土体联系在一起,能够承受较强的拉力,从而可以保证基坑侧壁等部位结构的稳定,这就能有效地减少建筑物的变形量;另外,土锚杆施工时所需的孔径很小,基本不会用到大型机械施工;用土锚杆代替钢横撑作侧壁支护,可为工程节省大量钢材,降低成本;土锚杆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地下工程施工提供开阔的工作面。可见,利用土锚杆进行施工的经济效益显著,可节省大量劳力,加快施工进度。
3.主要技术措施
(1)必须保证使用各种参数准确的水泥。其中,水泥掺入比为14%,水灰比为0.46;外加剂中木质素磺酸钙0.21%,三乙醇胺0.06%[2]。根据地下水的侵蚀性,如酸性浓度比较高,属于结晶蚀,故应该采用抗硫酸盐的水泥品种。因支护结构为临时性结构,长期耐久性的要求可以降低,应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以节省工程造价成本。
(2)当基坑内有地下水渗出时,应根据基坑及工程周边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周边环境情况和支护结构等因素,确定地下水控制方法。当场地周围有地表水汇流、排泻或地下水管渗漏时,应及时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
(3)基坑周边承台的土方不能采用机械开挖的方式,否则会过分地消弱被动区用来支撑的土体。而对于净间距小于4米的承台,应该使用交替式施工方式。
四、结语
基坑支护是近十几年来,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发展而逐渐成熟的一门新兴的技术,是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所在。随着工程数量飙升,工程环境的复杂多变,为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相信随着支护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支护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后的基坑工程在实践中将会不断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水稻及蔬菜害虫;防治效果与效益;松溪县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5-80-03
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2000年以后国家农业部出台了一系列农药安全使用规章,如全面禁止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19种农药,停止使用氟虫腈农药制剂等。与此同时,部分化学农药的频繁使用导致害虫产生了较高的抗药性,如吡虫啉、联苯菊酯、阿维菌素等杀虫剂的防治效果已明显下降。生产上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国内外农药生产企业和农技推广部门通过新农药的研制、试验、示范和推广,先后推出一些替代产品,2008-2009年先后推出的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氯虫苯甲酰胺属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氟虫双酰胺属邻苯二甲酰胺类杀虫剂,二者作用机理相似,都是激活昆虫鱼尼丁受体,不可逆地打开钙离子通道,导致钙离子失控性释放,刺激昆虫肌肉持续收缩,昆虫停止活动和取食,最终僵缩死亡。它们具有高渗透性、高传导性、高化学稳定性、高杀虫活性和导致害虫立刻停止取食等作用特点,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对环境友好,对人畜、鱼类、鸟类低毒,对天敌和有益昆虫影响小,对农作物安全,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蔬菜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高效杀虫剂。
1 两种新农药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情况
1.1 示范推广面积及成效 2010-2012年松溪县水稻播种面积2.59万hm2,水稻二化螟发生面积0.31万hm2次,防治面积0.42万hm2次,稻纵卷叶螟发生0.76万hm2次,防治面积1万多hm2次;蔬菜复种面积1.5万hm2,蔬菜小菜蛾发生0.57万hm2次,防治面积0.86万hm2次。3a中,我县共推广应用新农药氟虫双酰胺220kg、氯虫苯甲酰胺1 210kg,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蔬菜小菜蛾0.65万hm2次,其中推广防治二化螟0.14万hm2、稻纵卷叶螟0.36万hm2、蔬菜小菜蛾0.142万hm2(见表1)。在茶平、河东、旧县、渭田等乡镇建立4个中心示范片,面积0.16万hm2。《松溪县新农药(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在水稻和蔬菜害虫防治上的推广应用》项目获松溪县政府2010-2011年科学技术奖3等奖。
1.2 示范推广措施
1.2.1 加强监测、准确预报 2005年以来,我县安装了新一代智能虫情测报灯,大大提升了水稻、蔬菜害虫的预测预报水平。针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我站2010年发出4期《病虫情报》,2011年和2012年分别发出3期《病虫情报》;针对小菜蛾,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分别发出2期《病虫情报》,及时准确地作出了预测预报,指导农民开展防治工作,有效地防控了水稻、蔬菜害虫的发生与危害。
1.2.2 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工作 近年来水稻害虫发生量大,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为此,我站认真地开展了应用新农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刚一推出,我站于2008-2009年即着手进行该农药使用技术的试验,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以后大面积示范推广打好基础。2010年8月9~24日在河东乡大布村进行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新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大区示范,2011年7月8~28日在旧县乡游墩村进行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新农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大区示范,2010年11月13~25日在茶平乡官路村进行氟虫双酰胺防治小菜蛾试验和示范,2011年5月22日~6月1日在旧县乡下村进行氯虫苯甲酰胺防治蔬菜小菜蛾大区示范。通过这些试验和示范的带动,有力地促进了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1.2.3 进村入户,开展培训,普及新农药使用技术 根据虫情预报,在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蔬菜小菜蛾发生的关键时期,我们都提前深入乡村对农民进行培训,直接将新农药的使用技术交到农民的手中。据统计,2009-2012年共举办农民培训会36场,召开防治现场会6次。此外,我们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宣传普及新农药使用技术,在县有线电视台连续滚动播送稻纵卷叶螟防治信息,利用墙报、续期发放《病虫情报》、宣传单页等,共发放宣传材料6 500多份,广泛宣传病虫害发生与防治信息。与县农资协会一道,深入农资销售网点宣传病虫害防治知识,推广应用新农药使用技术;与县农村科技服务团携手,进村入户发放技术资料,宣传病虫害防治知识。
2 防治效果
2.1 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 2010年8月9日在河东乡大布村中稻上进行20%氟虫双酰胺(商品名垄歌)水分散粒剂和200g/L氯虫苯甲酰胺(商品名康宽)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大区示范。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10g/667m2、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mL/667m2处理防治稻纵卷叶螟,药后7d调查有虫率,防效分别为91.37%、89.12%,药后14d调查卷叶率,保叶效果分别为92.82%、90.52%。对照农药5%锐劲特悬浮剂50mL/667m2和1.8%阿维菌素乳油100mL/667m2处理,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82.47%、82.68%,药后14d的保叶效果分别为75.55%、77.68%(详见表2)。结果表明,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和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优异,显著高于5%锐劲特悬浮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
2.2 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 2011年7月8日,我们在旧县乡游墩村中稻上进行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和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二化螟大区示范。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10g/667m2、200g/L氟虫双酰胺悬浮剂10mL/667m2处理防治水稻二化螟,药后7d调查有虫率,防效分别为91.46%、93.20%,药后14d调查枯心率,保苗效果分别为92.89%、93.45%。对照农药5%锐劲特悬浮剂50mL/667m2和48%毒死蜱乳油100mL/667m2处理,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83.30%、82.51%,药后14d的保叶效果分别为86.53%、83.32%(见表3)。结果显示,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和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优异,显著优于5%锐劲特悬浮剂和48%毒死蜱乳油。
2.3 防治蔬菜小菜蛾效果 2010年11月13日,在松溪县好味食品蔬菜基地官路村结球甘蓝上进行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防治小菜蛾小区试验。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2 000倍、3 000倍、4 000倍液处理,药后3d的防效分别为89.87%、86.60%、75.95%;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97.97%、95.13%、88.46%;药后12d的防效分别为96.21%、93.63%、85.61%。对照药剂150g/L茚虫威乳油(商品名安打)3 750倍液处理,药后3d、7d、12d的防效分别为60.88%、74.29%、84.33%(详见表4)。试验结果表明,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对蔬菜小菜蛾的防效很好,显著高于150g/L茚虫威乳油,而且,持效期达20d。生产上推荐使用浓度为3 000倍液。
3 效益分析
通过对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在水稻和蔬菜害虫防治上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收到了增产、节本的效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是经济效益显著。两种新农药防治效果优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达91.5%以上,平均比对照农药锐劲特高出7.8个百分点,比毒死蜱高出9.8个百分点;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达90.5%以上,平均比对照农药锐劲特高出12.0个百分点,比阿维菌素高出16.8个百分点;对蔬菜小菜蛾的防效显著高于对照农药茚虫威、虫螨腈和甲维盐。
据统计,2010-2012年项目区水稻增产221.03万kg,增加产值552.58万元,蔬菜增产202.35万kg,增加产值303.53万元;项目区农田每667m2减少用药1~1.5次,节约农药及防治用工成本710.10万元,合计增加经济效益1 566.21万元(详见表6)。
说明:稻谷价格2.50元/kg,蔬菜价格1.50元/kg,每667m2农药成本15.00元,每667m2喷药工资45元。
二是社会效益明显。由于有效地控制了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蔬菜小菜蛾,保障了粮食和蔬菜高产稳产,增加了农户的收入。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等高效、低毒、低残留新一代农药在生产上大面积的推广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社会稳定。
关键词:岗位能力;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048-02
1.引言
高职院校之事,以教学为重。而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就是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可以说,它是学生上课的依据,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也是学校体现其办学特色的象征。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以职业技能的提升及职业素质的养成为目标。课程内容主要选择典型工作任务的安装与设计上,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通过经典实用的教学项目,实现项目的知识目标要求和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要求:
1.1 坚持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课程理念,课程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观、以素质为本位的教学观、个性化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观以及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评价观。
1.2 坚持实践教育的课程理念,加强学生实践素质,加强产教合作,课程设计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专业培养目标及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起点。
1.3 坚持人格本位和终身教育的课程理念,以资源最大化利用主线,强化课程设计的开放性与发展性,对学生将来必须面对的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具体描述,同时融入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促进学生人格完满,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2 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2.1 知识和能力结构。适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材是落实"任务驱动、工学交替、项目导向、顶岗实习", 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等是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所在。教学内容、教学体系相对落后,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教学内容、教学体系的调整、更新缺乏合理性,系统性。学生实践能力较差,不能学以致用从学理论到用理论指导实践还有很大差距。如何进行自动化专业人才实践教学,如何制定自动化人才培养计划,如何开设和整合相关课程,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通过是学生在毕业后数年的发展轨迹,通过职业发展,才能最终确定学生的素质水平。从培养目标的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拓展到以技能的传授为主,把能力的培养拓展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导向、职业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关键所在。
2.2 课程体系改革。根据确定的职业岗位群,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依托自动化领域相关企业,采用"1+1"(学校+企业)模式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学校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而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今后工作的就业与生存。社会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在这个大学校中,可使学生的视野开阔,尝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将社会生活中的知识转化为社会生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娱乐中找出一技之长来展示,相互比较,感受到处所学知识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求知欲。老师和学校不可能替学生包打天下,不可能使学生毕业离校时成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博士”,学校的教学只是学生一生学习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更广阔的知识有待于自己独立掌握,更繁难复杂的问题有等于自己研究解决,无限辉煌的业绩要靠自己去奋力创造。而这一切,教师和学校只能为学生做铺垫,色不可能代替学生完成。因此,教师和学校为学生着想的唯一途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克难奋进,养成乐学不倦的兴趣,向科学挺进,去发明创造。
要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只有改革考试制度,由应该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可喜可贺的是我国教育的考试制度正在向这方面转轨。但是,教学内容的遴选应该是当前较普遍应用的技术。同时,必须将一些新器件和新技术的应用整合进教学中来。如人机界面技术融入到PLC应用技术中,触摸屏,组态技术融入到交直流调速系统与应用中等。
3 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构建与实践
3.1 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思路。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需求,明确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依托制造业、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以工作任务为线索,重新设置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依据选择课程内容,以岗位任务为引领构建课程结构,以实际工作为情景实施真实教学。从课程定位、目标、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师资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课程体系设置。
以够用、必需为原则进行课程改革,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按照岗位实际需要进行课程建设。针对岗位基础技能要求、配合理论学习的实验教学体系,并编写工学一体实验指导教材,从高职高专教育目标出发,强化岗位适应性,采用理论模块教学和综合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按知识、能力、素质确立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在这种形势下,为了跟上职业岗位的技术需要,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必须进行全面的内容充实与技术提升。
3.2 人才培养方案措施。本专业按照"明确岗位群职业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领域设计学习领域课程"的顺序进行分析,以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为主线,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构建基于"工学结合、能力本位"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企业岗位专业技能需求和毕业生追踪调查,确立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专业能力,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由核心能力确定。根据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设计课程内容;根据专业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来设计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目标;具体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由该专业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决定。在2012级人才培养计划中构建"1.5+2+0.5"改革并实践,强调动手能力提高,实现"发展有后劲、转岗能适应、首岗能胜任"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课程模块对应于综合技能模块、专项技能模块和基本技能模块三步"步骤阶梯",每个课程模块引领相关实践教学环节和核心课程和。基本技能模块、专项核心技能模块和综合技能模块三个层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安排教学,具有阶梯式的职业能力和模块化的技能训练的培养等特点。将学历证书的教学内容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内容互相融合贯通,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双证融通",及时调整工学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通过一体化教学,要求每一学生具有较强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和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获得相应方向职业资格证书。并使学生毕业后发展具有潜力。
4 结论
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突出特点。经过工学模式培养的高技能人才的成长经历来看,职业能力是结合实际工作岗位任务训练出来的,而不是课堂讲出来的,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中的主体指导地位中,做到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建立起学习与工作的直接联系,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使教学模式与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相配套,符合技能培养的规律,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加快提高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学生能在工厂仿真环境下接收职业指导,97%毕业生获得劳动部维修电工(二级级)证书,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98%以上,学生毕业后敢于大胆上岗,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培养质量得到社会认可。
参考文献
[1] 邓唯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7(5):25-27
[2] 斯彩英.高职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J].职业教育研究,2006(2):29-29
[3] 陈冰.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与应用[J].职教论坛,2007(3):16-20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现状;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1-13-02
1 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现状
基础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的目的,是根据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新要求,以满足农民对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成效为检验标准,建立让农民满意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项目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基层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他们通过认真筛选示范户、积极开展农技培训和全程技术指导,有效地解决了农民急需的技术问题,示范户及辐射户科学种田水平及粮食单产均较周边农户提高,示范效果比较明显。
1.1 技术指导员到岗到位 项目开展以来,广大农技人员能够深刻认识项目实施的意义,转变工作思路,快速到岗到位。
1.1.1 认真遴选示范户 按照项目要求,每个技术指导员要联系10个示范户,一般联系1~2个村,每个村遴选3~5个示范户。为了确保示范效应,广大技术指导员首先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所有农户的基本信息,然后再对照项目要求遴选示范户。选出的示范户在本行政村一般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生产设施、种田水平及粮食单产均中等偏上,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1.1.2 建立示范户档案 示范户确定后,对每个示范户建立信息档案。包括示范户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学历、家庭人口、主要劳动力、耕地面积、土壤类型、土壤肥力、种植结构、种植方式、品种选择、肥料使用、单产水平及收入情况等。
1.1.3 制定指导计划 当前影响示范户产量提高的因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二是科学种田水平较差,三是现代农业生产手段缺乏。通过对示范户具体问题的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导计划、方案,进行分类指导,确保指导效果。
1.1.4 开展进村入户技术指导 一是根据农作物生长阶段和示范户的要求认真开展技术培训。一般在示范作物种植前30d左右,对示范户进行面对面技术培训,发放技术明白纸和技术手册,确保培训到户,指导到人;二是开展全程技术指导。一般情况下每月深入示范户指导2次以上,关键农时季节及群众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到户到田,随时开展技术指导,确保技术到田。
1.1.5 填写技术指导员手册 一是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包括工作目标、主要技术措施、时间安排等;二是制定分户指导方案。包括示范户基本信息、生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拟重点指导的内容和指导计划、现场指导记录、指导效果和意见反馈等;三是做好继续教育登记;四是撰写技术指导阶段小结和年度工作总结。
1.1.6 发放物化补贴 根据项目计划,项目资金的15%是用来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户物化技术补助的。技术指导员要把示范县统一采购的农药、化肥等项目补助农资及时发放到示范户手中,并指导示范户按时使用到田,达到追肥和防治病虫草害的目标。
1.2 科技示范户积极配合 技术指导员所遴选的科技示范户在生产实践中大都能积极主动密切配合,接受技术指导,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1.2.1 配合信息采集 技术指导员在进村入户调查示范户及所在行政村农业生产、技术应用等基本情况时,示范户能够主动介绍有关情况,协助查找有关资料,并引导向其他农户介绍技术指导员的工作情况,取得广大群众的支持。
1.2.2 找准主导产业 由于所选的科技示范户具有较好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他们能够及时找准主导产业,合理地安排当年的作物品种、种植面积等,为技术指导员制定工作方案,开展技术指导提供了方便。
1.2.3 按时参加培训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农忙和农闲的特殊性,科技示范户一般在农闲的时候都会出去做一些杂工补贴家用。而技术指导员开展农技培训,一般也会趁农闲,这样就与部分科技示范户的时间冲突。但是,为了学到科学种田知识,有些示范户情愿放弃可观的收入也如期参加技术培训。
1.2.4 积极开展技术示范 科技示范户根据技术指导员确定的种植规划、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认真开展示范种植,从而保证了示范效果,实现了示范目标。 (下转24页)
(上接13页)
1.2.5 努力做好辐射带动 项目要求每个科技示范户选择周边20个农户进行辐射带动。由于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工作扎实,此项工作开展的非常顺利,每个科技示范户都精心挑选了辐射带动户,用自己的种田实践带动辐射户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应用先进适用科学技术,有效地推动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粮食的增产。
1.2.6 填写示范手册 包括示范户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务农人数、示范产业、示范规模、当年产量、技术需要重点、户年总收入、农业收入、人均收入、享受项目补贴情况等基本信息、当年农产品生产资料投入账目表、当年示范农产品销售情况、当年接受技术指导员培训指导记录、当年带动周边农户情况登记表、当年技术指导员入户技术指导项目记载、农产品安全生产记录档案及农事活动与技术操作记事栏等。
1.3 示范基地带动有力 示范基地在项目建设中起到强有力的带动作用:他们取得成效的经验:一是目标明确。通过制订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实行政策倾斜,利用专项工作资金补贴实现规划目标;二是技术培训。通过对基地农户、周边农户全方位、分季节、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和宣传指导,确保示范基地农户人人学技术、人人懂技术、人人用技术;三是技术集成。在示范基地推广种肥同播、配方施肥、科学用水、病虫防治技术,确保技术落实率达100%。
1.4 项目管理规范有序 项目管理工作:一是做好项目规划,明确指导产业、实施规模和示范目标,明确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二是加强对技术指导员的管理,确保技术指导工作有方案、有行动、有效果;三是抓好基地建设,确保示范基地发挥承上启下、中流砥柱的作用;四是用好项目资金,确保项目资金起到激励技术指导员、扶持示范基地建设、补助科技示范户、促进科技进步和增产增收的作用。
2 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指导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科技示范户产业不同,加之自然灾害及生产条件的限制,实现连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对技术指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观念更新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2.2 科技示范户规模不大 目前科技示范户种植、养殖规模都不大,科技示范户从事农业生产的收益与外出人员务工的收入还有较大差距。
2.3 示范基地特色不够突出 示范基地不仅仅是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的应用基地,也是展示农业特色的基地。目前示范基地在产业规划、设备配置、技术引进、管理程序等方面特色还不突出,有待加强。
2.4 项目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技术指导员能否到岗到位、科技示范户能否主动配合、示范基地是否各具特色、示范效应如何考评等问题需要加强。
3 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示范项目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技术指导员能力培训 技术指导员是农民科技致富的引路人,他们的思路是否清晰、技术水平高不高、能不能与农户同甘共苦,决定了项目工作的成败,因此加强对技术指导员能力培训十分重要。如要他们明白茬口如何安排、使用哪些品种、推广哪些技术、解决哪些问题,等等。
3.2 强化科技示范户应用引导 技术指导员的思路再清晰、技术再先进,最终能否让科学技术转换为生产力,还需要科技示范户的具体实施才能实现。因此,要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技术培训、示范观摩和技术指导,让科技示范户对新品种、新技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变被动应用为主动应用,达到示范带动的效果。
一、实施范围
实施区域为全市十三个乡镇街,重点水源地保护地乡镇倾斜,实施作物为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主要作物。
二、目标任务
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90万亩,取土样2250个,免费为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服务;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和施肥技术指导入户率达到100%;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取样数量及代表面积见附件2)。
三、补助标准及经费使用
全市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及化肥减量增效项目补助资金45万元,主要用于土样采集、化验、田间试验、宣传培训、技术指导、标准实验室创建及采样化验补助等费用。具体如下:
(一)农业技术推广总站31.7万元,主要用于:
(1)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化验费用4万元、委托化验费用22.5万元(包括测土、植株化验等项)。
(2)宣传培训4.2万元。用于制作配方施肥公告栏、印刷施肥技术资料、技术人员参加国家和省级培训及会议的费用。
(3)技术指导0.5万元。用于下乡指导的差旅费,含农户施肥调查等费用。
(4)项目建档材料0.5万元。用于采土原始记录、测土原始数据、补助资金使用、工作方案、技术方案、田间试验方案、田间调查记录、各种图表、手册、施肥卡、工作总结、技术总结等产生的费用。
(二)13个乡镇街农业站共计13.3万元,主要用于:
(1)土样采集9万元。用于采集、处理、报送土样时产生的雇用向导费、雇工费、雇车费、午餐补助、包装费、小型器械购置等费用,每个土样费用平均40元。
(2)田间试验1.7万元。用于试验田整地播种费用、收获脱粒雇工费、以及秋后产量补偿、试验田牌匾费等。
(3)宣传培训费1.3万元。用于培训农民所需的材料印刷费、场租费,每个乡镇0.1万元。
(4)进村入户技术指导费1.3万元。用于下乡指导所产生的交通费,每个乡镇0.1万元。
四、工作要求
工作上要做到三个“突出”。即一是突出主攻方向,突出主要作物、重点区域、关键环节,切实推动化肥减量增效。二是突出服务主体,聚焦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突出示范引领,围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创建,强化土肥技术支撑。
(一)土样采集。按照要求完成2250个土样采集,采土要做到分布均匀、科学、有代表性,土样全部采用GPS定位。
(二)测试项目。主要包括土壤有机质、全氮、pH,速(有)效氮、磷、钾及20%样品的中、微量元素等。
(三)试验、示范。按照方案要求,落实化肥利用率试验、3414试验、配方校验试验,做到试验设计合理、操作规范、记录完整、选址科学。通过田间试验,进一步摸清主要粮食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应,完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四)宣传培训。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现场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培训,积极引导广大农民主动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五)技术研发。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在广泛开展肥效田间试验的基础上,摸清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应,完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实现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六)探索推广服务新模式。协调产、供、销各环节间以及有关部门,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配合、农民参与的原则,建立起稳定的配方肥供应机制,推进测土配方、试验示范、生产供应、施肥指导等环节的有效连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水平。
五、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一)2020年4至10月,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开展肥料试验工作,深入农户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
(二)2020年10月-11月,采集土样,组织化验。
(三)2020年11月-12月,进行工作总结。
(四)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开展对农技人员及农民的技术培训。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为确保工作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标,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农业农村局和财政局长任副组长、农业和财政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根据我市实际土壤分布情况,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同时指导好项目实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做好本辖区的土样采集、培训指导、试验示范及施肥卡发放等工作,确保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顺利实施。
(二)注重舆论宣传,营造气氛。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和条幅、墙报等手段,广泛宣传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作用,转变农民施肥观念,提高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