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生物防治范文

农业生物防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生物防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生物防治

第1篇:农业生物防治范文

关键字:生态体系;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

生态体系下,为了有效开展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和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出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的有效措施是当前急需探索的课题。文章分析了目前影响病虫害防治的不利因素,提出农作物种植田间布局、引进新生物技术、复合生物综合防治的新途径,以创造优良的生态体系,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一、采取生态微系统,把控多种农作物合理布局

农作物的害虫、昆虫、天敌等往往需要不同的生境类型,它们需要不同的食物、栖息地等,因此,在现代农业多样性种植品种上就要打破传统的不考虑品种间相互联系,盲目种植的弊端,采取把控多种农作物合理布局的有效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市场经济下,农作物品种多样,种植方式多种多样,如农作物接茬复种、套作复种现象很多,在提高复种指数、减少农耗期的同时,应考虑技术上防治病虫害,首先,选择适宜搭配种植的农作物组合,利于抑制病虫害的繁衍条件、天敌防治等方式,例如玉米和豆类组合,短期粮食作物和蔬菜组合等;其次,有效考虑不同作物种植的面积、廊道间距等,合理布局以把控害虫、病菌的迁移、传播,从布局上采取微系统的生态把控;最后,田间增加植被覆盖利于系统缓冲力的提高,增加整个田间生态系统防治病虫害的能力,采取多种微生态系统并存的措施,如因地制宜挖池塘增加蛙的数量,有效捕食农作害虫、增加益鸟的数量,减少农作物害虫数量等。以上是通过把控多种布局,维持生态微系统的方式。

二、多品种混种或间套种植,促进农业生态稳定

农作物多种品种混种、间作、套作的种植方式,不仅起到农作物增产增收,而且有利于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防止,促进农业生态的稳定性。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生态体系下,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前提下,合理制定农作物混种、间作、套作的技术指标,首先,同一田地上分行或分带种植两种以上农作物,考虑农作物播种、收获期、虫害繁衍、相互传染等,皆不增计复种面积,如以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为主,蔬菜种植为辅;其次,为了增产增收,在前季农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中播种后季农作物,是有效利用生态空间的集约方式,同时考虑农作物松散、高低搭配及不同农作物存在的主要虫害、昆虫、寄生虫、天敌制约病虫害繁育的因素,科学的依据为指导,药剂防治病虫害时把握化学调控的技术,把控高层农作物生长,促进低层农作物发展,以上是多种农作物采取生态手段种植,促进农业生态稳定的有效措施。

三、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屏障,增设生态防治新途径

生态体系下,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生物防治,除了上述品种间有益生物防治、田间生态环境的调节,这些生态自然保护措施外,还有利于现代农业的生物技术工程,增设生态防治的新途径。

农业生物工程技术,为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生态措施,是将来农业发展的趋势。例如,生物技术的遗传工程,采用将杀虫基因移植到蔬菜、粮食等农作物的原生质体中,以获得具有抗虫基因的新型农作物,是一种天然的防治病虫害的生态屏障;杂草生物防治,是利用植物病原微生物调节害虫侵害农作物,通过植物病原菌防治农作物害虫、昆虫的生物方式,开辟了植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新领域。以上这种生物工程防治主要是在技术上采用抗病基因、杀菌活性、提高生物农药的杀性、生物遗传工程、微生物等非化学农药措施,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增设生态体系屏障。

四、综合复合生物防治技术,优化多样性生态体系

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不仅仅单一受到环境、温度、病菌、害虫等的影响,还需控制农作物生存条件,如植株品种、植株健康状况、肥料、水等因素,因此综合复合生物防治,以优化多样性的生态体系。

全方位考虑病虫害产生原因,综合复合生物防治技术,以改善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如赖以生存的土壤,采取消灭作物残渣、翻埋肥料改善土壤耕层结构等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有利土壤环境,以防治病虫害发生;根据地形采用分层种植,如平坦土地混种并配合稻间养鱼,采取提升生物多样性的生物防治,坡地种植一些旱地作物,如玉米和豆类,空闲地带可以种植辣椒、西红柿等,边缘区域可以栽植高粱、芝麻等,形成了多样性的生态体系,不仅使农田得到有效利用,优化了种植体系,更是实现了生物群落的平衡,限制有害生物爆发,综合掌控了复合生物防治技术,有效进行了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保护生态体系平衡。

五、结束语

我国农业迅速发展,但是各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农作物化学药剂大量使用、长期残留等现象不可避免的时有发生,由此带来的资源浪费、生态系统失衡不容忽视,因此新形势生态体系下,有效利用生物资源进行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尤为重要。文章从农作物布局种植、开展生物工程技术防治、综合复合生物技术等方面,提出科学生物防治相应优化措施,为实现高效、持续、增产增益的农业新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参考文献

[1]李庆祥.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现状与未来[J].甘肃科技,2014(6):20-21.

第2篇:农业生物防治范文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化肥;污染;防治

1生态农业与化肥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1.1农业化肥污染防治体系不完善,缺乏健全的法律制度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推进生态农业体系的构建与转型升级,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仍在沿袭,生态农业与化肥污染所形成的环境问题,日益成为构建生态农业发展体系的重要阻碍。一方面,我国当前的环境政策,在农业化肥污染控制领域鲜有涉及,这也是农业化肥污染防治工作紧迫性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我国农业活动尚未完全纳入环境控制之中,在农业化肥污染防治上缺乏防控政策体系的建立。并且,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治建设相对比较滞后,突出表现为法律制度不完善,有关农业化肥防治的独立法律法规尚无。

1.2监测方法尚无统一,在农业化肥防治中难以发挥效力

随着生态农业建设的不断推进,环保事业的不断前行,我国在农业环境污染等领域,逐步建立起了相应的环境监测,为生态农业建设夯实了基础。但是,我国在农业化肥环境污染的监测中,尚未建立标准的监测方法,无论是在监测工作的开展,还是在监测方法的构建上,均处于尚未成熟的发展阶段。在监测网络体系、质量控制等方面,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架构,以至于无法与生态农业发展形成有效对接,难以在农业化肥污染防治中发挥效力。

1.3农业化肥污染防治技术不足,难以适应不同地区的防治要求

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出多区域性,不同区域的农业化肥污染现状不同、生态农业的构建进程不同,这就强调农业化肥污染防治应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以寻求生态农业发展下可持续农业的不断推进。当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化肥污染所形成的类型及数量差异较大,农业化肥污染防治技术不足,且缺乏针对性的技术模式,这也是导致化肥污染防治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我国农业化肥污染防治意识淡薄,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生态农业的认识不足,农业化肥污染所带来的环境问题鲜有正确对待,这也是当前化肥污染防治步入死胡同的关键因素。

2生态农业下我国农业化肥污染的防治策略

2.1建立健全农业化肥污染防治体系,依托法律制度强化化肥污染防治

生态农业建设是一个统筹发展、协调配合的过程,生态农业的化肥污染防治,最重要的着力点在于建立健全农业化肥污染防治体系,为防治工作的开展夯实内外条件。首先,我国应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逐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农业化肥污染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创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防治环境;其次,在无公害产品施肥等领域,要进一步规范相关技术,让农业化肥污染防治从源头抓起,从本质上夯实生态农业的发展基础;再次,为全面推进农业化肥污染等防治工作,应建立专门的农业环境保护机构,从组织机构上确保防治工作的开展,以及相关具体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强化生态农业发展的农业化肥污染防治工作。

2.2建立完备的农业化肥监测网络,形成完整的防治控制体系

农业化肥污染防治是一个长期工作,建立完备的农业化肥监测网络,是推进防治工作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现代型生态农业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在农业化肥污染的防治中,应注重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无论是在监测技术的保障上,还是在监测网络的构建上,都要确保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且,强化对当前监测网络的整合,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完整的防治控制体系,让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抓住防治工作的重点。农业化肥污染防治的难点在于农村,应尽快弄清农业化肥污染源,逐步完善污染源的基础数据建设,这既是农业化肥污染科学防治的现实要求,也是进一步开展农业化肥污染防治新要点的重要步骤。

2.3实现生态农业发展视域下的新型生产模式,强化农业环境保护教育

生态农业建设的要义在于如何构建现代化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传统单一、落后的生产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因此,要逐步建立并实现生态农业发展的新型生产模式,将化肥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与生态农业的建设紧密相连,形成更加完备的发展体系,有助于生态农业建设发力。此外,我国农业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在环保意识中缺乏农业化肥污染的概念。于是,强化农业环境保护教育,是当前农业化肥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从教育入手、从防治着手、从大局思考,全面部署、统筹规划。

参考文献

[1]赵连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选择——基于浙江农户化肥投入意愿的分析.浙江工商大学,2010

[2]李红霞,杨慧.农业生产中的化肥污染与防治.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05)

[3]方玉媚.农业自身化肥农药污染与治理——对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的调查.今日科苑,2009,(04)

第3篇:农业生物防治范文

一、工作目标要求

通过专项排查,摸清全乡污水排放情况底数,进一步健全建立台账,全面掌握各排放口污水流量、水质来源、流向等基本情况。进一步加强水污染防治设施监管,规范污水收集处理、拉运、排放情况。全面解决当前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我乡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二、重点排查范围

1.全乡涉水工业企业污水处理情况;2.农村社区生活污水排放情况;3.辖区内旅游景点、农家乐等人员集中区污水处理情况;4.辖区内养殖场(小区)污水处理情况。

三、排查整治时限

(一)自查阶段:

各村及相关职能站所自查。

(二)市、区抽查阶段:

根据乡政府上报情况,市、区相关部门开展随机抽查。

四、重点工作任务

(一)工业企业废水排查整治

排查整治内容:各村组织专项排查整治,开展涉水企业专项检查,重点对企业废水排放是否达标,排污口是否规范,排放去向、是否超排放总量排放,是否私设暗管或利用渗井、渗坑、罐车拉运排放、倾倒工业废水的企业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发现工业企业是否存在废水未经处理直排、偷排等违法行为。

整治措施:结合“双随机”抽查、违法案件查处、污染源在线监测、环境污染投诉举报等情况,对全乡工业企业水污染源达标排放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全面排查工业污染源水污染物超标排放、偷排偷放等问题,切实掌握超标排放企业清单及存在问题,对违法行为责令其限期整改,并依法立即对其进行立案查处。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各村、乡环保站

(二)农村生活污水排查整治

排查整治内容:乡集镇办对集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排放情况特别是直接排入河道或水体的排污口、污水排放量、水质、来源、流向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排查。

整治措施:各村生活污水应严格按照环评批复要求,对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坚决杜绝污水排入河道或形成渗坑,对排查中发现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偷排、渗坑排放等问题严惩不贷,责令其限期改正,并依法对其进行立案查处。对因职责履行不到位或整改措施不落实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具体责任人的责任。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各村、乡集镇办

配合单位:乡环保站

(三)旅游景点、农家乐等人员集中区污水排查整治

排查整治内容:各村排查辖区范围内的旅游景点、农家乐等人员集中区是否存在经营场所生活垃圾无固定堆放点,生活污水无集中收集处理设施、是否存在利用渗井、渗坑或私设暗管直接排入河道和水体、是否存在河道两侧红线范围内居民厕所及生活污水排污口的问题。

整治措施:各村及乡环保站对存在的问题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对排查出的问题限期整改。规范建设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专用设施,签订污水处理协议,建立垃圾、污水清运处理台账记录;依法查处利用渗井、渗坑、私设暗管直接排入河道或水体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河道两侧红线范围内居民厕所及生活污水排污口,居民厕所、封堵生活污水排污口。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各村、乡文化站

配合单位:乡环保站、乡食药所

(四)养殖场(小区)污水排查整治

排查整治内容:各村排查辖区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是否配套建设永久性化粪池、固定堆粪场和相关的雨污分流管网;是否采取防渗、防溢、封闭措施,实施粪污无害化处理;畜禽粪便是否存在露天随意堆放,采取渗井、渗坑随意存贮或外溢流入沟渠或排入河道的违法行为。

整治措施:各村要严格按照农牧部门规模化畜禽养殖规范化管理的要求认真进行排查。对无永久性化粪池随意倾倒,利用渗井、渗坑存贮或外排污水;对无固定防渗漏堆粪场的养殖场(小区)随意露天堆放,造成污染周边居民环境的违法行为,责令限期整改,并视其情节依法查处;要严格按照禁养区划定方案要求,实施关闭或搬迁措施;对需要整改的严格按照规范化标准要求,建成雨污分流污染防治设施,签订粪便处理、拉运协议,建立台账;对限期内拒不整改或排查整治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具体责任人和相关单位的责任。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各村、乡畜牧兽医站

配合单位:乡环保站

五、保障机制

(一)强化责任落实。乡上成立专项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人和整治时限,确保按时完成排查整治任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治,对需要主管部门整治的问题,要以书面函告,并报送区水污染防治办公室。

(二)强化督查调度。各责任单位要切实加大排查力度,立即开展排查整治工作,组织全覆盖、地毯式排查,切实查清我乡范围内排污源和污染物,确保无死角、无盲区、无遗漏,对不能按时完成整治任务的或已完成整治后出现反弹的,严格对照《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实施限期整治、停产整改、罚款等处罚措施。

第4篇:农业生物防治范文

山西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总站督导检查 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工作

为加快推进我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项目实施,贯彻落实省站《关于开展我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项目督导工作的通知》(晋农生态发[2012]26号)要求,省站派出督导小组于11月29日~30日前往长治市和晋城市,12月4日前往晋中市,分别对三个市的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抽查了长治市襄垣县、长治郊区,晋城市泽州本文由收集整理县,晋中市榆社县。省督导小组成员包括省站资源环保科赵少婷、阎宏毅及大同市农业环保监测站马军,三个市农业环保站负责人、主要技术人员也参加了督导检查工作。

在长治市,督查组首先听取了长治市农业环保站的工作汇报,了解了全市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随后来到长治市襄垣县夏店镇范岭村,听取了襄垣县农委工作汇报后实地查看了工作人员土样采集过程,同时针对采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场给采样工作人员进行了讲解示范。接下来督导组来到长治市郊区西柏兔乡中村,检查了土壤采集工具等准备情况,在田间实地演示了土样采集整个过程,要求县农业环保站一定要认真规范采样。督察组连夜赶往晋城市,听取了晋城市环保站的工作汇报。第二日督查小组抽查了晋城市任务最大的泽州县,采样任务为1483个。督导小组前往晋城市泽州县周村镇查看了土壤样品风干场所并提出了改进意见。随后来到泽州县夏村镇,现场查看了工作人员土样采集过程,查看了现场填写表格并纠正了表格填写不规范的地方。泽州县土壤样品采集过程比较规范,并有好的经验做法值得全省学习借鉴,同时任务完成进度较快,检查当日已全部完成野外采样任务。

在晋中市,督导小组前往榆社县农委听取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榆社县采样任务498个,是晋中市最多的县,目前已完成样品野外采集工作。通过现场检查土样风干场所及风干方式,发现技术人员土样风干规范操作方面存在误区,部分样品在风干过程中有交叉混淆,督导小组要求立即进行整改,重新采样,重新风干。榆社县农委表示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在一周内完成重新采样及重新风干工作。

在三个市,督查组还分别要求市、县农业部门要做好文件、数据、信息等资料的保密工作,档案及电脑管理做到专人负责,专业电脑不能联接互联网等。

第5篇:农业生物防治范文

关键词烟蚜;生物防治;湖南省

中图分类号S476;S43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205-01

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主要包括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或治病三大类,因其具有的发展潜力而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以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代表的烟草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湖南烟区烟蚜发生较重,实施生物防治,对提高湖南省烟叶的质量和促进湖南省烟草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1生物防治的由来

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很早就被人们在农业活动时发现,并利用其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19世纪后期天敌引种的成功,以及生态学的发展,促进了这一技术的迅速发展,但20世纪中期兴起的集约化化学防治,严重地干扰了生物防治的研究和发展,直至化学农药的3R问题(Resistance― 有害生物抗药性、Resurgence―有害生物再猖獗和Residue―农药残留)明显出现以后,生物防治的环保性使其再度受到重视[1]。

2生物防治原理

在自然界,各种生物通过食物链和生活环境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复杂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其中任何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改变,均会导致不同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2]。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由于创造条件以确保作物的绝对优势,使农田生物群落大大简化,削弱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能力,常常导致直接以作物为取食寄主的有害生物暴发危害。生物防治就是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通过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输引外地天敌、繁殖释放天敌和应用生物农药防治有害生物,可以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符合自然发展的规律,从而使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控制,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相融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统一性。

3湖南烟区烟蚜防治现状

3.1烟蚜的发生情况

烟蚜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蚜虫之一,可危害包括烟草在内的400多种植物,其个体小,繁殖速度快,终年繁殖,无明显的越冬滞育现象。在湖南烟区,每年3―6月(湘南湘中3―4月,湖南西北5―6月),大田烟株生产旺盛之时,正是烟蚜猖獗期。从近几年测报点调查所得数据来看,烟蚜发生高峰期,湘西龙山、凤凰2个测报点从2005―2011年百株蚜量都在2.3万头以上,湘南宁远、江华、郴州等测报点从2006―2011年百株蚜量都在2万头以上。由此可以看出,湖南省近几年烟蚜为中等发生年,但是被烟蚜大量吸食过汁液后的烟株,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直接影响烟叶的产量;同时烟蚜还传播和诱发多种烟叶病害,导致烟叶品质下降。因此,实施生物防治烟蚜,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实践无公害烟叶工程,提高烟叶安全性具有必要性。

3.2烟蚜防治现状及生物防治的必要性

湖南烟区烟蚜的防治工作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时间滞后,往往是发生危害成灾后才开始治理;二是技术低下,表现为到位率低,落实难,轻防重治,特别是湘西北地区;三是注重药剂防治而忽视农业防治及生物防治,在农药防治上也存在盲目性,不注意防治时期和防治指标,出现见虫打药、农药品种单一、注重农药的高效性、忽视安全性、单项技术的接受率和实施率低、大量存在使用管理规定之外的农药品种、禁用药剂品种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生物防治是最好的防治方法之一。首先,生物防治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影响极小,尤其是利用活体生物防治病、虫、草害。其次,活体生物防治对有害生物可以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而且不易产生抗性问题。加拿大利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云杉叶蜂,法国利用人工接种弱致病菌株控制栗疫病都收到“一劳永逸”的控制效果。再次,生物防治的自然资源丰富,易于开发。开展生物防治烟蚜研究,对生产无公害烟叶,提升烟叶品质,促进卷烟上水平,同时改善土壤生态条件,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全系统烟草的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从有害生物治理和农业生产的角度看,生物防治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尚无法满足农业生产和有害生物治理的需要,表现在生物防治的作用效果慢,受气候和地域生态环境的限制,防治效果不稳定。

4烟蚜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及应用

我国烟田发现的烟草害虫天敌有140多种。其中天敌昆虫有大草蛉、异色瓢虫、食蚜蝇、七星瓢虫、草间小黑蛛等,主要捕食烟蚜、烟草粉虱、烟青虫卵、初孵幼虫、烟盲蝽等的若虫。烟蚜茧蜂、拟澳赤眼蜂等对烟蚜、烟青虫的卵和幼虫寄生。烟草害虫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蚜虫疫霉等,对烟蚜、烟青虫、斜纹夜蛾寄生。

4.1烟蚜捕食性天敌利用

烟蚜主要的捕食性天敌有草间小黑蛛、食蚜蝇、隐翅虫、广腹螳螂、瓢虫、草蛉、花蝽、华姬蝽及环斑猛猎蝽等种类[3]。其中草间小黑蛛、黄足蚁形隐翅虫与烟蚜的相关系数(下转第207页)

(上接第205页)

为0.874 4和0.749 7,达到极显著水平。瓢虫和草蛉属于后期的天敌种群,能对烟蚜的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

德国Hassan等1985年报道,普通草蛉是烟蚜的主要天敌,曾利用不同的蛉蚜比在6个温室中作捕食试验,每个试验持续4~5个月。按蛉(第2龄幼虫早期)蚜比1∶5、1∶10、1∶20和1∶40释放草蛉幼虫,均取得较好的烟蚜防治效果。异色瓢虫对烟蚜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其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它们个体间干扰作用也较强,其捕食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4.2烟蚜寄生性天敌利用

寄生烟蚜的天敌主要是食蚜异绒螨和蚜茧蜂。蚜茧蜂又分为桃瘤蚜茧蜂、烟蚜茧蜂、燕麦蚜茧蜂和翼蚜外茧蜂4种。早在1982年,Hofsvang等在温室中用蚜茧蜂作防治辣椒烟蚜的试验,烟蚜密度低时接种少量蚜茧蜂,就可以全年控制蚜害。其还是田间的优势种群,寄生率9.0%~17.7%,最高达87.3%,峰期比烟蚜滞后5~15 d,呈现明显的跟随现象。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应该首先考虑其在烟田早期的保护助增,在烟田前期采取措施抑制烟蚜种群数量对后期利用天敌控制烟蚜十分重要。据李明福等[4]研究发现,烟蚜茧蜂对烟蚜的防效可高达89.3%,吴兴富等[5]研究表明烟蚜茧峰对烟蚜的防效可高达93%。

5结语

我国烟叶的质量水平同美国、巴西等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差距是制约我国烟草农业发展和烟叶生产的因素之一[6]。病虫害的危害,导致烟叶调制和卷烟制品产量和品质的下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有效开展生物防治,对提高烟叶的质量和促进烟草产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6参考文献

[1] 周子方,任伟,周翼衡,等.规模化应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主要技术障碍及应对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659-9661.

[2] 李晓磊,刘长明.寄主植物对烟蚜药剂敏感性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华东昆虫学报,2009,18(1):46-50.

[3] 陈相,蒙祥旭,王定福,等.烟蚜天敌的利用与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10(2):117-122.

[4] 李明福,张永平,王秀忠.烟蚜茧蜂繁育及对烟蚜的防治效果探索[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2):343-346.

第6篇:农业生物防治范文

论文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特点,对策

 

森林是陆地生态平衡的主体,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保护环境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丰县的林业生产又对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提高农作物产量、发展农村经济起到绝对的作用。为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保证丰县林业发展重要环节,现就丰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谈谈如下意见。

一、丰县林业的现状

丰县属黄泛冲积平原,总面积14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5万亩。林业生产是我县的主要产业有害生物特点,现有有林地87.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38.78%,活立木蓄积量330万立方米。目前有吉林森工林业产业化体系已经形成。林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改善了农业的生态环境,增强了农业的抗灾能力,促进了农业的连年高产稳产。它已发展成为一个新型的绿色产业,也是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但由于我县栽植树种特别是用材林和防护林,品种单一,管理粗放,病虫害发生量、发生率、发生面积有日益加重加大的发展趋势,严重制约了丰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 丰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与防治特点

林业有害生物是林业发展的障碍,它与林业自控能力、社会经济条件、人们对防治的认识程度有十分密切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有害生物特点,必须掌握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特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而且必须兼顾持续增产,人畜安全,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诸多方面。

1. 我县林网及片林皆是人工林,树种单一,自控能力差。

2、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与各种气象因子有密切的关系,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和突发性。

3、随着近几年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员、物资和林产品的交流频繁,有害生物传播的途径增多、速度增快、范围增广有害生物特点,防治难度增大。

4、人们重经济效益轻社会和生态效益的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过来,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重视程度低。

5、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须群防群治。

6、与地方的人力、财力、技术、药物的选择有密切的关系。

三、搞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对策

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成立有害生物领导小组,有主要领导任组长,进行明确分工,强化责任,确保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防治意识。利用电视、报纸等宣传工具,加大宣传力度,增加人们对有害生物的了解有害生物特点,提高全民的防治意识和防治水平,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林业,关心有害生物防治的浓厚氛围。

3、调整林业内部结构,提高抗病能力。发展多林种结合,多树种混交的农田综合防护林体系,大力引进推广抗性树种,发挥林木本身的持续抗性作用,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

4、加强监测,提高有害生物监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预测预报工作是有害生物防治的基础工作,确定监测对象,科学制定测报办法有害生物特点,每镇固定专业人员负责调查,定期上报虫情,准确掌握有害生物发生趋势和动态,及时病虫情报,提高测报的科学性、及时性、准确性,真正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把有害生物防治于萌芽状态。

5、做好林木检疫工作。目前我县林木有害生物都是从外地传入的,如草履蚧、杨尺蠖等其危害面积约1万多亩,如不及时防治,大量的成片林被吃花吃光有害生物特点,有的甚至出现死树现象。严重影响了林木的生长和我县的造林成果。近几年与我县毗邻的山东美国白蛾暴发成灾,我县的西北几个乡镇与之交界,存在很大的危险。所以加强林木检疫工作是当务之急,应严格检疫制度,提高检疫质量,有效地阻止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入侵。

6、成立防治专业队,做好防治示范和推广。为了提过应急能力和防治效果,我们成立了4个20人的防治队伍,主要是做好我县的重点路段的有害生物防治和示范推广作用。主专业队经过培训和长期的操作训练,能够熟练掌握防治技术和方法,是一支拉的动有害生物特点,打的响,反应迅速的专业技术队伍。在我县主要发生的有害生物:草履蚧、杨尺蠖我们主要采取胶带阻隔和喷雾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杨小舟蛾采取喷雾和烟雾防治相结合,采用无公害农药,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有效保护我县生态环境。

总之,林木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要根据有害生物的特点,结合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采取科学、有效、环保的措施积极开展除治,使我县林业得到永续利用和持续发展。

第7篇:农业生物防治范文

关键词:生物防治技术;微生物;天敌

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治理的基础上,降低环境污染,并有效的维护生态平衡,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切实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受到农业生产领域的广泛关注。在此种情况下,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有助于促进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的有效发挥。

1 自然防治法

就自然防治法的实际情况来看,是在对病虫害天敌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引进、释放和保护,促进病虫害天敌的实际控害作用的有效发挥,从而将病虫害控制在有效范围内,最大程度上降低病虫害的危害。就宏观层面来看,病虫害天敌的种类相对比较丰富,比较常见的有玉米害虫天敌、棉花害虫天敌,大多归属于标虫、寄生蝇以及农田蜘蛛等。以下主要列举了几种主要害虫天敌的防治范围和利用方式:

1.1 利用广目赤眼蜂来对棉铃虫、烟青虫以及菜青虫等进行防治。广目赤眼蜂能够寄生害虫卵,那么在棉铃虫、烟青虫以及菜青虫产卵时期放入广目赤眼蜂,并对每亩每次放蜂数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每隔一周左右放一次蜂,大约3-4次便能够有效地缓解棉铃虫、烟青虫以及菜青虫等害虫所带来的危害。

1.2 用丽蚜小蜂来对温室白粉虱进行防治。就生物防治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丽蚜小蜂具有良好的应用性,将其寄生于白粉虱的若虫和蛹体内部时,在顺利寄生后,能够促使害虫体变黑,直至死亡。尤其是在番茄种植过程中,每一植株上若有白粉虱1头时,可以释放丽蚜小蜂5头,并对释放时间和次数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连续放蜂3次左右,若虫寄生率可达75%以上,白粉虱能够得以有效的治理。

1.3 对于棉蚜的防治可以采用烟蚜茧蜂。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若在大棚甜椒和黄瓜上发现棉蚜害虫,可以采用烟蚜茧蜂来对其进行防治,具有良好的治理效果。那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每一平方米的棚室甜椒或黄瓜可以释放烟蚜茧蜂寄生的僵蚜12头,在释放方式上,初见蚜虫时即释放僵蚜,并将释放的间隔时间控制在4天,一共释放七次,在释放一个半月后可以发现棚室甜椒的有蚜率已经得到一定的控制,约在3%-15%之间。在释放52天左右可以发现,棚室黄瓜的有蚜率控制在4%以内,可见生物防治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2 微生物防治法

所谓微生物防治法,主要时通过菌类和病毒本身及其提取物来促使有害生物致病,从而切实提高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就当前微生物防治法的实际情况来看,杆状病毒以及菌类植物提取物复合杀虫剂等是比较常用的微生物杀虫剂,以下对其实际防治范围进行简要分析。

2.1 细菌农药BT在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幼虫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菜青虫放入卵盛时期开始喷洒细菌农药BT,并保证每亩喷洒的BT可湿性汾剂或BT乳剂的量适当,满足菜青虫治理的实际需求。待一周后再次喷洒,可以发现菜青虫得到有效的治理,实际防治效果在95%以上。在防治棉铃虫的过程中,可以在2、3代卵盛期开始喷洒细菌农药BT,并每隔4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后,可继续按照防治菜青虫的方式进行喷洒,防治效果在80%以上,可见细菌农药BT在防治菜青虫和棉铃虫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对小菜蛾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可以再幼虫3龄之前,对每亩可湿性汾剂的实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连续喷洒2-3次后,可以发现细菌农药BT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

2.2 在采用BT与病毒复配的复核生物农药来对菜青虫等病虫害进行治理的过程中,每亩用量50克左右,能够取得80%以上的防治效果,从而有效的缓解菜青虫和小菜蛾等对农业的危害。

2.3 在采用座壳孢菌剂来对温室白粉虱进行防治的过程中,白粉虱若虫的寄生率能够达到80%以上。中国科学院所研制的弱毒疫苗能够有效的防治由于烟草花叶病毒侵染所导致的病毒病,尤其是棚室番茄和甜椒极易感染此病毒病。那么在对其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可以在番茄和甜椒的真叶分苗过程中洗去幼苗根部的土,并将弱毒疫苗浸泡于保准浓度的溶液中,浸泡半小时后将幼苗移植,以实现疫苗的接种。该种方式主要应用于番茄和甜椒在定植前与缓苗后喷雾,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4 昆虫病毒制剂。昆虫病毒包括核型多角体病毒(NPV)、颗粒体病毒(GV)是抑制害虫种群的病原性天敌。NPV和GV以鳞翅目害虫为特异性寄主,安全性高、可长期保存、易于生产,并与化学杀虫剂具有相似的施用方法,因而作为优良的生物防治因子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与研究。目前20多种病毒制剂已试用于大田防治,例如应用于蔬菜上的有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颗粒体病毒、斜纹夜蛾多角体病毒等,田间试验的防治效果最低为70%,最高可达90%以上,同时可以在田间自然繁殖,长期保持效果。

2.5 农用抗生素类制剂。我国应用农用抗生素防治病虫害的历史较长,进入20世纪90年代,抗生素的开发和应用又进入一个新的,阿维菌素(虫蟠克)便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其目标害虫主要是斑潜蝇、小菜蛾、菜青虫、白粉虱、蓟马、韭菜蛆、根结线虫、甜菜夜蛾、甘蓝夜蛾、茶黄蟠、菜螟、豆野螟、蚜虫和害蟠等。施药后1d的防效平均可达83.3%,3d的防效为91.7%,5-7d的防效为93.8%,平均持效期7-15d,防治斑潜蝇和部分蟠类持效期长达25-30d,具有防效高、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佳的特点。对抗性害虫,如小菜蛾、菜蛾、斑潜蝇、甜菜夜蛾的防效也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

2.6 微生物除草剂。我国利用植物病原菌防除杂草的研究起步较早,是首先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国家之一。研究人员从1900年开始从稗草病叶上分离得到8种病原真菌,并筛选出对稗草致病性强、对水稻安全的尖角突脐孢,且对该菌的流行学进行了研究,并向商品化发展。某地杂草病原微生物资源调查也已取得初步结果,整理鉴定出19种杂草上病原菌30余种,其中蟋蟀草枯病菌多节长蠕孢致病力强,田间自然抑草率86.4%,这一成果有望得到开发利用。

3 使用生物农药应注意的问题

生物农药是通过生物制剂加工而成的一种杀虫性能高、又不污染环境、不毒害人畜、不伤害天敌、不会诱发产生抗药性的农药,也称“细菌农药”,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但在使用上必须注意下面一些问题:第一关要把住温度。生物农药在喷施时,务必控制在理想的20℃以上。这类农药的活性成分是由蛋白质晶体和有生命的芽孢组成,环境温度过低,芽孢在害虫机体内的繁殖速度十分缓慢,而且蛋白质晶体也很难发挥其作用,往往施后显不出防治效果。据试验,在温度25-30℃下生物农药的杀虫效果比10-15℃高1-2倍。第二关要把住湿度。生物农药对湿度的要求也极为敏锐。据一些研究资料报导,环境湿度越大,喷施生物制剂农药的药效越显著,特别是对粉状生物制剂农药尤为明显。所以在喷撒细菌粉剂时务必选择早晚有露水的时候,这样药剂能很好地粘附在茎叶上,使芽孢很快繁殖,害虫食到叶子即致死。

结束语

当前本地的生物防治正处于起步阶段,实现由传统防治方法向生物防治的转变,生产成本相应较高,应当在农业生产上采取统一组织领导、统一筹措资金、统一宣传培训、统一虫情监测、统一供生物防治药剂、虫源、菌源等有效措施,实现防治行为“政府化”,保证农民真正从生物防治中得到益处。■

参考文献

[1]贺春荣,尹洪根.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

第8篇:农业生物防治范文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12 文献标识码: A

林木生长周期较长,一般都需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很容易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给森林资源带来严重破坏,引起林木的大面积死亡,同时也会因为对有害生物的治理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由此可以看出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性。

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意义

如果森林的有害生物发生面积达到一定的规模,就会加大治理的难度,并且随着我国森林面积的增加,有害生物对森林的危害也随之加剧。所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林业工作中的重点,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成灾有害生物种类繁多

当前,我国的森林成灾有害生物的种类在不断的增加中,并且一些外来的物种也逐步入侵我国的森林中,给我国的森林带来了新的虫害。一些在过去危害比较严重的有害生物如松毛虫、天牛等到现在也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并且在一些地区频繁的发生,给当地的林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每年的有害生物给森林造成的木材减产量非常巨大,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上亿元,不仅给我国的生态系统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也直接影响了我国森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带有严重危险性的有害生物潜在的威胁逐步增加

自80年代以来,国外的多种威胁性的有害生物先后侵入我国森林,给我国的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例如美国白蛾、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生物先后进入我国,虽然对这些危险的有害生物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使损失降到最低,但是其隐含的潜在威胁却也需要得到高度的重视,防止给我国林业造成更大的损失。

3、顽固性有害生物反复发作

对一些顽固性的有害生物虽然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但是由于其顽固的特性,并且具有爆发成灾的特点,几乎每年都会爆发一次,如果对其没有进行系统的检测,无法对有害生物进行有效的监控,不能及时发现有害生物存在的隐患,等到发现的时候有害生物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具有一定的范围,使得防治工作非常被动,给森林资源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二、当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现状

1、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

当前我国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较薄弱,尤其是在一些科技较落后的地区,往往没有建立完善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系统,不能对有害生物进行及时的检测,无法及时和准确的对森林中的有害生物情况进行灾害预报和防治指导。

2、科技手段不够发达

由于当前先进的防治技术无法进行全面的推广,使得一些地区还没有及时的掌握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在防治的时候还采用大面积的农药喷洒方式,使得有害生物的抗药性增强,并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不利于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进行。

3、林业部门内部之间协调性较差

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性和组织性,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各个环节没有进行统一和协调,使得造林的只负责造林,育苗的只负责育苗,各个环节之间没有进行良好的统筹安排,这样分散的工作使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无法在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开展,也没有一定的防治规划,使得有害生物防治的预防机制较差,长期以来有害生物防治的工作都处于被动的局面。

4、监测和检疫工作不到位

长期以来,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检验检疫跟不上,并且没有按照有害生物防治的规划来建立检疫检查站,没有定期对森林进行检测和防疫,使得当地无法有效的对危害性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和处理,影响了当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如何科学的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1、增强有害生物防治意识

由于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可持续发展,这一原则也同样应用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我国林业部门的有关人员要增强有害生物防治的意识,并认识到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科学的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能够有效的降低有害生物的发生几率,大大降低有害生物给我国林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高度认识到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就能积极的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并落实到实处,大大的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

2、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工作

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和预报工作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基础,能够及时的发现有害生物存在的隐患,并且将其尽早的扼杀在萌芽状态中,防止有害生物扩散到更大的范围。各地林业部门必须将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全面的对森林资源中的有害生物进行监测,并且要安排专人对固定地域负责,做到按照指定的方法进行定时的监测,当发现有害生物隐患的时候要及时的进行铲除。要把卫星航片、遥感等高科技手段利用到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中去,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3、提高防治手段中的科技含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新,更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应用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工作中。森林的建设应该遵循生态的原则,要加强对早期有害生物的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使森林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走一条生态、发展的道路。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禁止使用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农药,提倡使用对环境危害小、不会对水源产生污染的微生物农药,防止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给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损害,同时,应引进对森林生长有利、有效消灭危害性生物的物种,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比如1997年至1999年兴隆县利用灭幼脲熏烟防治技术防治油松毛虫51000亩次,从小范围试验到大面积推广,取得明显成效,油松毛虫在该县至今处于有虫不成灾的自然控制之中;2013年兴隆县在三道河乡利用周氏啮小峰防治美国白蛾2000亩,进行生物防治试验,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

4、加强林木检疫

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应该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林木的检疫工作。首先,要对有关的森林检疫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和推广,增强林业人员和其他民众的法律观念,使人们具有检疫的意识,并且自觉地配合检疫工作的开展。其次,对进入林区的车辆进行检疫检查,防止有害物种进入森林中,给森林带来难以防治的物种。最后,要对有害生物的源头进行管理和监督,尤其是一些苗木的产地,更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管理,切断有害生物的传播渠道。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从战略高度重视我国的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并结合实际,不断进行技术层面的探索,同时相关部门要做好相应的本职工作,只要这样,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就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王洪帆 . 闽侯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现代农业科技. 2010(7).

第9篇:农业生物防治范文

关键词 大豆胞囊线虫病;症状识别;传播途径;发病因素;综合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155-01

商丘市地处黄淮海腹地,是我国夏大豆主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00万hm2左右。近年来,由于大面积推广单一品种以及普遍推广秸秆还田和密植技术等因素,大豆胞囊线虫病不断加重。

大豆胞囊线虫病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1998年大豆胞囊线虫病造成全球大豆约900万t的产量损失,相当于中国大豆总产量的60%左右。近年来,商丘市大豆胞囊线虫病有蔓延的趋势。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识别和防治进行探讨。

1 症状识别

大豆胞囊线虫合适的寄主主要是豆科植物,一般不危害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1]。大豆胞囊线虫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感病后植株明显矮化,叶片瘦弱并褪绿变黄。病株根系不发达,根瘤稀少,形成大量须根[2]。在苗期可造成死苗,若在大豆开花前后侵染,病株生长迟缓,植株矮化、枯黄,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失绿黄化,开花少,结荚率低,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及品质[3]。

2 传播途径

大豆胞囊线虫的传播都是与土壤有关的土传方式[4]。如由天然降水引起的地表径流导致土壤中胞囊将随水流而传播;在地表的胞囊,在较大的风力作用下,传播至其他地块;如没有及时清除播种机、中耕犁、翻耙机等田间作业机械在含有胞囊的地块作业后残留的土壤,当这些机械再到别的地块作业时,便成了胞囊的传播者[5]。

3 发病因素

一是土壤条件。大豆胞囊线虫主要以胞囊在土壤中越冬,黏重土壤氧气不足,线虫死亡率高;通气良好的砂土和沙壤土有利于线虫生长发育[6]。线虫适宜生活在碱性土壤中,在pH值

4 大豆胞囊线虫病综合防治措施

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辅以必要的化学防治。

4.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的根本措施就是进行严格的检疫,防止病原侵入;选用高抗多抗品种,建立无病种子田,种植抗病、耐病品种是最为有效的防止途径;合理轮作是农业防治的有效方法;培育壮苗,深翻晒田,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加强栽培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清洁田园;种植诱捕植物对减少胞囊线虫的数量也有一定的效果,在大豆播种前或收获后种植一茬诱捕植物(如三叶草、苜蓿、蓖麻等),然后翻作绿肥,可以减少田间胞囊量。

4.2 生物防治

利用大豆孢囊线虫的天敌生物控制孢囊线虫的群体数量,降低损失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10]。其天敌生物有食线虫真菌、食线虫细菌、杀线虫植物、捕食性线虫等。利用最多的是食线虫真菌和细菌,其主要试剂,沈阳农业大学研制的豆丰一号,防治效果达到59%~74%;刘杏中等研制的淡紫拟青霉菌剂防治效果在60%以上,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大豆平均增产15%左右;胡江春等研制的海洋放线菌制剂MB-7防治效果在50%以上。

4.3 化学防治

可选用熏蒸剂及非熏蒸剂进行防治[11-12]。其中熏蒸剂可用溴甲烷(压缩气体)100~500 kg/hm2,或棉隆颗粒剂75~90 kg/hm2,或威百亩水溶剂15~25 kg/hm2,兼治土壤真菌、地下害虫及杂草。非熏蒸剂可用有机磷类农药,如益舒宝颗粒剂4~5 kg/hm2,兼治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地下害虫;克线磷颗粒剂3~6 kg/hm2,兼治粉虱、螨类、蓟马;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如滴灭威颗粒剂1.5~2.2 kg/hm2,兼治蚜虫、豆杆蝇;克百威颗粒剂3.5~4.5 kg/hm2,兼治地下害虫。以上药剂均为有效成分剂量。

5 参考文献

[1] 孙玉秋,许艳丽,潘凤娟,等.大豆胞囊线虫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J].大豆通报,2007(2):21-22.

[2] 张新德,谢云清,沈国生,等.大豆根腐病与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试验研究与示范应用[J].现代化农业,1995(8):6-8.

[3] 王险峰,关成宏,辛明运.新编植保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2-3.

[4] 许艳丽,陈伊里,司兆胜,等.不同茬口条件下的根渗出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的影响[J].植物病理学报,2003,34(6):481-486.

[5] 朱知运,包河军,董汉文,等.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病规律及其预防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4):7-8.

[6] 干宝泉,高林.大豆胞囊线虫病发生和防治研究进展[J].大豆科技,2012(3):29-33.

[7] 刘冰.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条件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3):186.

[8] 刘立国,邢绍伟,魏世峰.大豆胞囊线虫病防治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6):37-38.

[9] 袁明.黑龙江省西部大豆胞囊线虫病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5):47-49.

[10] 陈立杰,王媛媛,朱晓峰,等.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1,42(4):393-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