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运营策略范文

新媒体运营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运营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运营策略

第1篇:新媒体运营策略范文

在新媒体时代,媒体融合成为广告媒体组合策略的方向标,企业都会组合多种媒介形式和调用多种方式进行传播,社会化营销策略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企业也在摸索着将其运用于营销之中。在社会化营销策略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借鉴和研究其发展策略,并提出创新之道,才能更好地争取和实现社会化营销策略给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新媒体;社会化营销;融合

1社会化营销策略的基础

1.1“更消费者时代”的要求“更消费者时代”是营销和广告活动中的概念,是营销和广告定位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不断得到提高,他们在消费中的个性化需求日益突出,消费主体地位也不断得到提升,成为消费的核心,也为广告传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广告既要细致的了解目标受众的个人爱好、生活方式以及媒体接触习惯,等等,还要了解不同媒体的传播特性和目标消费者的特征,才能更好地实现对接。

1.2生态传播理念的提升在新媒体时代,媒体样式纷繁复杂,各类广告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广告想要博得受众眼球、吸引受众注意,难度越来越大。为了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打破传统广告的硬性营销,提出了生态传播的理念,就是充分考虑到广告效果所带来的社会整体利益,一方面保证广告作品产品诉求的质量,另一方面注重社会文化传播的力量。在合适的时间,选择恰当的方式,将信息准确的传播给适宜的受众,这既为企业节省了资源,也满足了消费者的视听感受,更好地达到了广告传播效果。

1.3行动化趋势的加剧广告的行动化趋势来源于竞争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是广告公司基于广告活动的基础上,将企业广告宣传和社会公益主题结合在一起,在进行公益文化宣传的同时,将产品自身的内涵主题结合在一起。在传达企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又能直抵受众内心深处,调动受众的情感。同时也利于企业形象的完善和美誉度的提升,进而达到品牌传播的最高境界。

2社会化营销策略的特征

2.1精准性社会化营销是针对某些特定的消费者进行创意传播活动,比如可口可乐的暖心营销,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人们不同的需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纪实传播。比如,可口可乐在菲律宾所做的一次社会化营销活动,把目光对准了无数海外务工人员,可口可乐用摄像机记录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菲律宾打工人员,为了节省更多的钱寄给老人、孩子糊口,已经有好几年没回家,于是可口可乐帮他们买了机票,帮他们回家,全家团聚。针对过年期间很多人大包小包带回家,飞机行李就难免超重,于是可口可乐就在机场为大家送去超重,这样大家就不用担心行李的问题。

2.2互动性互动性特点可以帮助企业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受众既是产品的诉求对象,又是社会化营销活动的主角,在产品诉求点和传播载体之间找到契合点,以新颖独特的、新鲜的创意来吸引消费者注意。如金霸王2015年推出的公交站台互动传播广告:在寒冷冬季暴风雪的袭击下,人们一起站在公交站台下,按照广告的提示,手牵手,让人体成导体,公交站顶部上就会吹来暖风,为候车的人带来温暖,广告语“温暖来自你我”。受众为人们营造了温馨的画面,也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有着受众的互动参与,既是活动也是广告。

2.3大数据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也改变了广告的传播方式,广告主能更好地掌握受众的个人信息,受众能够更好地将评价信息反馈给广告主,双方信息对称。企业通过对社交平台大量数据的分析利用,深入挖掘出用户的兴趣及真实需求,更准确地去攻克产品的设计研发,使社会化营销策略的广告活动得到深入的广泛传播和议论,扩大广告效果。

2.4低成本高收益社会化营销为企业带来了低成本的组织力量。社会化营销的广告以记录的方式,将创意活动记录下来,并通过微博、微信和相关新媒体渠道进行播出,广告媒体成本较低,但是播出之后,人们相互转发传播的口碑力量却是巨大的,往往企业以同一核心概念连续推出几个这样的广告活动,就可以用很低的成本组建一个庞大的粉丝宣传团队,其力量不可估量,只要合理利用就会带来丰厚的回报。比如,可口可乐公司现在已经拥有了数量庞大的粉丝团队,并在可口可乐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每当可口可乐有线下活动或者出饮料新品,这些粉丝就会起到大力宣传的作用,将宣传效果最大化,而这些收益几乎是不需要成本的。

3社会化营销策略的创新应用

3.1满足受众的体验要求企业不仅要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还要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要。社会化营销完成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体验,提升了品牌与受众之间的黏性。比如,一则牛仔裤的广告,当消费者走进试衣间穿好牛仔裤,试衣间的地突然像传送带一样运动起来,消费者也随着运动,速度不断加快,运动姿势难度也不断加大,对于牛仔裤的消费者,就是感受运动时的舒适性,通过此次体验,能够更好地感知到牛仔裤是否舒适。

3.2发挥受众的口碑传播口碑传播是指受众在相关群体之间进行的对企业和产品相关信息的传递。在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中,口碑传播越来越重要。可以是体验者的传播,也可以是看过社会化营销活动视频的传播,通过了解企业在新媒体上的口碑,容易感染受众的内心,进而改变对企业品牌的态度,即使消费者暂时不需要这些产品,他们有需要的时候也会第一时间想到。

3.3挖掘产品与文化价值观的融合点以产品诉求为核心的营销时代已经过去,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营销时代也逐渐改变为价值驱动为核心营销时代,消费者的观念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变化,他们更希望获得的是一份触及心灵的体验。广告人员应该注意把企业的品牌理念通过移动媒体平台清晰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加深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拉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形成有效的沟通、互动。

3.4合理运用新媒体平台企业要科学合理地配备新媒体资源,增加新媒体的运用和开发。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有效地运用新媒体的高科技,才能达到理想的营销效果,及时创新开发,才会出现新的互动方式,才能在互动中增添企业的活力。所以企业要努力运用高端科技,不断开发新媒体,为社会化营销提供更多元化的互动平台。

参考文献:

[1]李震.基于AISAS模式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04):393-394.

[2]薛雯雯.浅议社会化媒体营销创新[J].商业营销,2011,(02):149-150.

第2篇:新媒体运营策略范文

媒体营销大变革

随着web2.0的到来,移动通讯技术、互联网和媒体的技术融合,特别是微博带来的社会化媒体的爆发,多对多的互动传播成为混媒时代的特色。与此同时,消费者市场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从传统的大众市场到细分市场,进而关注目标市场,顾客导向的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沟通市场,现在更是跨媒体多渠道的互动口碑的个性化市场。

反观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其媒介生态也演化,以及大众消费市场的改变,必然带来媒体和广告市场营销的变革。

过去媒介和广告人只能凭借主观经验和直觉给出媒介策略和创意,不能从多视角、全方位洞察消费者需求,策略的制定缺少了广告和品牌管理的专业性和严谨性,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可持续性品牌资产的数据评估体系。传统的消费者数据往往来自第三方调研机构的专项或专案分析,广告公司购买的第三方客户数据。但又往往缺乏有效的融合管理手段,无法形成有效的媒体与广告、销售与品牌、策划与创意等跨部门营销人员协同作战的数据业务平台支撑。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媒体、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化产品,以及当今集成媒体、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微博、微信、LBS等社会化媒体出现后的营销变革,媒体、广告和企业都面临快速调整策略,快速适应变化的新阶段;也面临着在整合营销的基础上如何融入新媒体特性,把握消费者数据,发挥数据库营销威力,形成互动式整合营销模式。

该怎么办

第一,建立广告数字化运营体系。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整合媒体和传播渠道,将营销重心转移到围绕消费者不同阶段的消费体验而定制化的“整合互动营销”理念上,应侧重于收集消费者信息、建立消费者数据库、洞察数据能力和动态品牌管理,扑捉消费者媒介接触行为,创造更多的媒介接触点,采用全新的营销模式,让广告能数字化运营。

第二,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建立广告数字化运营体系下的整合互动营销,要求营销策划企业能够:

依靠数字化技术,通过多渠道连续收集客户信息,探究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各种变量,建立数学统计模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求哪些不能靠直觉发现的商业机会,挖掘分析模型和商业规则。

使营销策划人员根据消费者的信息、细分群体的特征和消费心理变量,去追踪消费者个体体验的可持续性。与客户产生持续性对话,提供更个性化的传播信息,寻找在不同时间地点的最佳媒介接触点和媒介组合。

广告数字化运营的变革根本在于新营销、新传播理念的提升,最终落实在品牌管理流程的变革。

才能在整个营销的不同阶段获得消费者的“统一视图”,界定目标消费者,洞察消费行为,挖掘数据价值;

才能确定品牌沟通策略和定位,整合媒介接触点,优化媒介组合和投放;

第3篇:新媒体运营策略范文

【关键词】IP化运营;媒体内容;融合发展

内容融合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从内容的外在呈现形态到背后的组织方式、运营思维、生产机制在融合发展当中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打破传统的生产模式,按照媒体融合发展规律的要求进行重新组合。这是一个从稳定的生产机制走向混沌,再从混沌当中寻找新的运营规律与模式从而重新趋向稳定的过程。从稳定再到稳定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其中需要经历媒体运营逻辑、思维的再造。当下从业者、研究者已经能够对未来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与方向做出比较准确和全面的把握,但是对如何从深度融合的混沌状态中挖掘出能够应用于实践层面,得到不同媒体类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一致认可的发展路径,依然是传媒界需要努力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具体到内容融合发展的层面,在当下的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围绕内容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传统生产模式亟待改善和发展、新兴生产方式的合规化管理、多渠道传播过程中的版权保护、形成有效的基于原创内容及运营的盈利模式等,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媒体内容的优化,同样也是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能够对渠道融合、产业融合等诸多环节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立足未来传媒竞争格局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层面,来审视当下内容环节的格局,从具有引领性的战略布局出发提炼创新路径,带动内容融合过程的碎化与整合,使处于混沌状态的多媒体类型的重复式、同质化生产在聚合中形成新的运营模式,进而在经过传媒市场的检验之后予以完善和系统化。IP(Intellectual Property)化\营是最早出现于游戏产业的表述方式,近年逐步得到整个传媒界的认可,尤其给掌握大量优质IP资源的传统媒体以更大的信心去应对融合趋势,也给新兴媒体部署自身的未来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IP化运营并非媒体内容融合的系统化、终极化的解决方案,但是能够在当下的媒体融合格局中形成一个可以为多种媒体形态所共同接受的运营路径,跳出媒体形态的固有格局去思考如何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本文立足媒体内容融合发展的现状与目标,以IP化运营为切入点,探讨能够适应未来传媒生态变化要求的内容融合发展路径。

一、媒体内容融合发展创新的重要基点:从版权向IP化的转换

媒体内容融合的推进需要立足几个重要的基点,比如政策推动、技术创新等,这些基点的创新形成了融合发展的驱动因素与动力,如果融合发展的方式、策略能够建立在把握以上基点因素的基础上,便能够在实践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媒体内容融合进程更具效率。“随着文化产业各个行业门类实践的更加深入,‘知识产权(IP)’的概念正在替代‘版权’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动力表述,这也是产品经营意识和全版权运营意识深入人心的一种体现”[1]。单纯从版权这一内容生产领域的核心基点来看,也在传媒生态变化的背景下发生了转换,从原有的角度来审视版权的保护与开发是必要的,但已经不能成为激发媒体内容生产潜能的基点。也就是说,如果不能更新对内容版权的传统认识,那以此为原点所思考和探索出的创新运营路径反而会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限制因素,使媒体融合发展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能。IP指的是知识产权,IP化运营是基于知识产权进行深度开发,在聚合资本、市场、渠道等多方面优势力量的基础上使IP内容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并且使所有参与到IP化运营过程的主体得到相应的回报,在多方共赢中打造出可持续开发的IP生态链。经过概括,可见当下媒体内容融合发展环节的重要基点之一正在从版权向IP化运营转换,这一转换能够为媒体内容融合带来更广阔的空间。

媒体内容融合发展基点从版权向IP化运营的转换已经在很多案例中得到体现,比如开辟中国电视综艺“大片”时代的《中国新歌声》(原《中国好声音》)便充分运用了IP化运营的思路和方式(如图1),

版权持有方、购买方、制作公司、卫视播出平台、新媒体播出平台等多个主体共同介入,在版权购买、节目制作、节目播出、衍生品开发等多个环节贯穿始终,使品牌IP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当下这一运营思维与方式已经成为传媒界的共识,并且随着IP化运营价值的体现以及版权保护环境的逐步优化,极大地鼓舞了优质媒体内容原创者的积极性。通过对近期诸多IP化运营案例的概括以及同传统版权思维的比较,在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媒体内容融合发展基点从版权向IP化运营转换的特征做简要分析。

第一,从静态生产到动态运营的转换。在IP化运营方式得到行业认同之后,诸多传统媒体纷纷反思自身已经拥有了大量的优质内容IP,但是这些资源长期以来基本上都处于静止的“封存状态”,在生产出来经过单次传播之后便被保存在各种媒体的资源库中。因为在传统的媒体运营思维当中,很多内容的生产在形态上只是为了填补大量的版面、时段,面对受众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以及内容创新的压力,很多优质内容便在不断“求新”的追求下成为“历史资料”。这是一种面向渠道的静态媒体内容生产,而IP化运营则打破了这一局限,在生产之初便要思考媒体内容在不同的传播渠道、平台甚至是其他媒体的原创内容中的价值,而媒体内容生产的完成、自身渠道单一传播的结束也并不意味着这一内容生命周期的完结,反而是其IP化运营的起点,由此将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内容纳入到媒体融合发展、创新运营的整体构架当中。

第二,从内容编辑思维到产业整合思维的转换。传统媒体生产的对象是“内容”,其面向的客体是受众;而新兴媒体生产的对象除了传统意义的内容之外,还有带有强烈互联网风格的“产品”,其面对的客体是用户。从内容到产品的跨越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互动与维护工作,从受众到用户的转换意味着依赖性的增强,传统的媒体内容生产、编辑思维与互联网背景下的产品经营思维有着明显差别,而IP化运营便是从产品开发、推广、维护的角度出发审视媒体内容生产。这首先意味着对传统内容生产编辑思维的超越,更重要的是,融合视野下互联网产品开发的最终指向是多重资源的整合,形成以内容产品为中心向不断辐射的整合态势,按照打造产业链的要求调动各种资源,形成基于IP中心的生态圈,真正实现从价值生产走向价值实现。

第三,从单一形态到综合形态的转换。传统的媒体内容大多是以单一形态存在的,这主要是受制于传统媒体形态之间的固有界限,不同的媒体类型即使在实现了数字化之后也难以做到充分地全媒体开发;此外,还受制于不同细分产业之间的相互区隔,使优质的IP内容难以实现综合形态的运营,比如广电、出版、音乐、门户网站等不同的媒体形态之间有着各自的运营逻辑和要求,导致诸多优质内容在运营过程中都处于单一形态。IP化运营则需要充分发挥内容资源在不同传播渠道、平台上的影响力,会投入大量的工作实现IP内容的多媒体形态衍生,甚至常常会超越媒体形态的范畴。由此,从外在的存在样式上来看,IP化运营使优质原创内容实现了从单一形态到综合形态的转换。

第四,从单一媒体属性到融合媒体属性的转换。在传统的媒体内容生产过程中,虽然有很多通过打造内容品牌实现产业链运营的成功案例,代表性案例有湖南卫视的超女、快男等,但是从媒体属性上来看,还是以单一化的媒体属性为主,其他的运营方式处于辅助与补充的地位。而在IP化运营过程中,不仅要保障原创平台的媒体属性,这是保证内容原创者收益的基础条件;而且更需要面向媒体融合格局,跳出单一媒体运营思维与方式的限制,从而使媒体内容在生产之初便具备融合媒体的属性。综合来看,“版权和IP的区别在哪里?前者更侧重于内容属性,强调作者权益;后者更侧重于商品属性,强调经营开发。而全版权运营就是优质IP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方式”[3]。

二、基于IP化运营的媒体内容融合引领力构建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需要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内容融合又是其中的核心环节,融合路径的探索不仅需要能够推动媒体内容的融合发展,还得带动其他环节,形成媒体融合发展的合力,如果只做到了内容形态的创新或者市场份额的提升,但是对其他环节的融合发展并未起到正面的作用甚至形成负面影响,那就要尽快做出调整。这也说明在融合背景下,媒体内容融合路径的探索需要紧紧立足内容生产环节,但是,不能局限于生产环节,而是要从整个传媒市场变化的格局中思考内容融合在未来传媒生态中的地位和影响,进而在统筹兼顾中寻找内容融合的方向。所以,探索媒w内容融合方式不能只局限于解决当下内容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而是应该通过多元化的创新策略构建一种引领力,通过这种力量的影响来带动与内容相关的多个环节、各方资源围绕同样的战略目标、聚合成融合发展态势。

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可以超越具体传媒形态,表现出资源聚合功能的引领力很早就存在,有来自传媒业内部的突围实验,比如中央电视台以政策优势和新闻优势等构建的传媒矩阵、湖南电视台以品牌为中心打造的电广产业链、SMG以资本为引领构建的传媒帝国等。但存在的问题是:第一,以上三个代表性案例中的引领力如何向新兴媒体平台迁移,并且使中小规模的传媒运营主体同样能够灵活运用;第二,如何在内容层面上形成能够贯穿媒体融合发展多个环节的引领力。“从产业结构演进的历程和未来的趋势看,我国版权产业在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已经彻底改变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封闭式、小作坊式的发展模式。毫无疑问,版权产业转型升级过程既是该产业自身痛苦转型的‘凤凰涅’,又同时需要政策资源、法律资源、人才资源、土地资源、传播管道资源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但也要看到,在一系列动力的作用下,这一转型升级的过程正是版权产业未来赢得发展,取得强大竞争力的关键阶段”[4]。IP化运营是版权产业的核心,是版权产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融合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路径选择,IP化运营能够使优质内容版权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在理论上具备了解决以上两个突出问题、构建媒体内容融合引领力的基础。

在实践层面,IP化运营逐步体现出在媒体创新、融合过程中的作用,“根据传媒业的一般规律,内容资源从源头生成到用户消费的产品生命周期,会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个链条越长,跨越的媒体介质和传播渠道越多,媒体内容产生的边际效益就越高”[5]。这是从媒体经济学的视角对IP化运营的效率做出的分析与解读,也是IP化运营具有形成媒体内容融合引领力潜能的基本原因所在。在未来的媒体融合过程中,更加需要IP化运营方式的推广应用和创新升华,因为传统的版权运营最终实现的效果是不同渠道影响力、市场份额的相加,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IP化运营则可以借助各种具有裂变效果的传播机制实现不同渠道影响力相乘的效应,同样的IP化运营方式,在传统媒体机制下和融合媒体机制下所能实现的效果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加”与“乘”两种效果之间的区别便是基于IP化运营的媒体内容融合发展引领力的外在体现。

三、IP化运营视角下的媒体渠道与内容之辩

以上论述强调了IP化运营在媒体内容融合甚至整个媒体融合过程中的引领性作用,立足优质IP,能够实现对多种传媒渠道、平台中优势力量的重新整合,呈现出“IP(内容)为体、渠道为用”的状态,渠道与内容的辩证成为理清这一问题的关键。诚然,在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渠道对媒体运营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弱化,渠道运营者为了吸引、聚合更大规模的受众、用户群体,开始围绕优质IP内容展开激烈争夺,对于内容生产和运营者来说,其成本已经大幅降低,但是IP化运营并不是对渠道的否定,更不意味着媒体内容融合发展与媒体渠道融合发展之间存在矛盾。在融合发展日益深化、各种媒体形态与边界逐步模糊的当下,面对未来传媒生态的重构,单纯地争论“渠道为王”还是“内容为王”已经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因为渠道和内容已经不再是相互对立的竞争关系,以渠道为主的传媒公司与以内容为主的传媒企业之间也必须通过深度合作才能够在传媒市场竞争中立足,所以说,从宏观的传媒格局变化以及微观的市场竞争主体需求层面都跳出单纯的渠道与内容之争,转而探索能够充分发挥渠道与内容两方面优势的融合路径。

反过来看,如果一定要提炼出一个“为王”的、具有决定性、引领性作用的因素,那就是“传媒价值为王”。这里的传媒价值是一个多维度范畴,包括对用户信息需求满足的价值、传媒社会影响力与网络生态引导能力的价值、传媒产业规模的扩展、传媒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等,而将这种综合价值的实现贯穿在媒体融合各个环节的关键便是优质内容资源,不过也只有当IP化运营体现出应有的引领力的时候,才能够促成以上各种价值的实现。如此又出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IP化运营是否会以其引领力优势使内容在未来的传媒生态中占据比渠道更加重要的地位,如果这个疑问成立,那便再次陷入了“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的争论之中。媒体融合发展的程度越高,渠道的形态会越多元,但是其作用会更加基础化、隐形化,即渠道通过其作用的充分发挥确保媒体融合发展到一定的层次,此时IP内容因为实现了多平台、多形态的无障碍传播而显得更加突出,造成一种IP(内容)为王的现象。其实,这不是因为渠道作用被弱化了,而是渠道变得更加基础化、环境化、普遍化,就像数字技术、互联网一样成为所有运营主体、内容所依赖的基础平台,我们不能以此为标准片面地否定“渠道为王”。

具体到当下的媒体内容融合过程,因为渠道还没有完全实现以上所论及的基础化、环境化、普遍化,所以在IP化运营中还会出现很多内容与渠道博弈的现象。以电影产业内容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创新运营为例,“电影产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背景下,互联网电影企业将对传统电影产业造成创造性破坏,不断推动传统电影产业链优化,进一步增强电影市场活力,为最大限度开发电影价值,互联网电影企业应致力于O2O电影闭环生态圈的打造以及电影全版权运营,以此为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会”[6]。电影产业拥有海量的优质IP,并且在产业链打造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但是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作为渠道方的互联网媒体开始通过资本、技术等手段介入IP内容生产环节,使电影IP运营过程中内容与渠道的辩证关系更为复杂。“2014年,互联网媒体已经摇身一变成为《狼图腾》《露水红颜》以及《黄金时代》等影片的联合出品方;大点评网成为《一步之遥》的联合发行方。BAT集体进军电影产业各个领域;网易电影票、格瓦拉生活网、猫眼电影等涉足电影发行业务;微博、微信已成为电影营销的必争之地。大数据、娱乐宝、众筹、IP产品孵化、在线购票网站、微信支付功能等,新鲜的充满互联网思维的电影项目运作方式层出不穷”[7]。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强势渠道方对IP电影内容的影响,不过从运营模式的层面来看,以BAT为代表的渠道方的“上行”却表现出了对IP化运营方式的认可并且抢先应用,贯穿其中的恰恰是IP化运营所蕴含的引领力。综合以上对媒体渠道与内容关系的辩证分析可见,IP化运营是以优质原创内容版权为核心,以最广阔的渠道、平台为基础来打造产业链、形成媒体融合发展引领力、构建未来传媒生态的。

四、基于“渠道与内容之辩”看IP化运营引领力的作用机制

上文论述了媒体内容融合发展创新的重要基点从版权向IP化转换,并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从静态生产到动态运营、从内容编辑思维到产业整合思维、从单一形态到综合形态、从单一媒体属性到融合媒体属性转换的特征。之所以IP化运营能够在多个方面实现运营特征的转换,是因为其背后的传播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特征的转换仅仅是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创新发展规律与IP化运营引领力的作用机制变化的结果。在此结合媒体渠道与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对IP化运营如何形成有效引领力的作用机制作简要的分析。

第一,IP即渠道。IP虽然在形态上是优质内容,但是在动态的运营过程中,通过IP化运营已经可以实现内容与渠道的有效融合,呈现出“IP即渠道”的效应,这也成为IP化运营引领力发挥作用的基本机制。“好的IP实际上体现的是粉丝经济、眼球经济,百度指数越高,则IP值越高。游戏领域,IP值的拍卖渐成趋势,一个优质IP拍至一两千万元已是常态。开发商还将IP值与广告利润直接对等”[8]。这里IP值的高低除了取决于基础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依托IP所实现的粉丝、社群等传播效应,把握这一过程的关键不在于如何主动地去整合最大范围、最多形态的渠道资源,而是通过优质IP的影响力使受众注意力在各种渠道中实现聚合。IP不再千方百计地去适应渠道传播的各种要求,而是调动渠道主动寻找、对接、适应优质IP。

第二,IP即整合。IP即渠道体现了IP化运营过程中对媒体渠道与内容辩证关系的深入解读和灵活把握,并从超越二者之“争”的层面实现了双方优势力量的有效组合,这便是IP化运营对原本孤立的媒体渠道与内容所表现出的引领力,而IP化引领力更深一层的作用机制体现为资源的整合。IP化运营引领力体现在对资源的整合,围绕IP衍生的目标,要整合的不仅局限于传媒资源,还有政策资源、技术资源等,当然也包括动态的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跨国境资源的整合。需要强调的是,IP化运营之所以能够形成资源整合引领力,除了IP化运营本身具有强大的整合功能外,还因为各种资源在融合时代已经被激发出了强烈的“被整合”需求,而能够扮演这一角色的恰恰是IP化运营。

第三,IP即生态。如果要寻找IP即资源的深层决定因素,那就要在传媒生态层面进行分析,IP化运营的资源整合引领力在当下的融合背景下之所以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效能,主要是因为传媒业已经出现了结构性调整的内在需求。结构性的调整意味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整合,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自然会成为传媒生态层面的整合。IP化运营能够贯通内容、渠道、衍生等整个信息传播链条,能够连通生产者、受众、参与者等多元主体,能够带动政策、技术、资本等各种要素围绕运营要求进行优化配比,随着传媒生态融合以及整个社会结构调整的深入,IP化运营在生态层面的引领力将得到更大程度的显现。

五、在媒体内容融合过程中,IP化运营引领力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IP化运营在媒体内容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引领力及其作用机制已经比较明晰,但是在目前的传媒环境中,这种引领力的发挥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如市场机制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政策滞后、版权保护环境较差、盈利模式不清晰等等。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也正是这些因素逐步淡化与消除的过程,IP化运营的引领力则是多方博弈当中的关键要素之一,IP化运营引领力与限制性因素作用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所以正确认识媒体内容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尤其是与IP化运营直接相关的各种限制性因素,把握它们发挥作用的原理、机制、规律,对形成科学的IP化运营策略、推进媒体内容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此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对限制性因素及其作用予以概括。

第一,IP资源保护机制亟待健全。IP保护的问题一直是困扰传媒界的难题,是一个影响范围广、作用机制复杂、防控难度大的问题,仅仅依靠加强管制、规范引导、强化教育等难以从根本上解决IP资源保护的难题,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行业、单位等从不同层面做出这么多努力,但侵权问题在很多环节中依然存在的原因。IP资源保护机制健全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版权内容的保护,这是传统意义上版权保护的延续,充分保护原创者的版权权益,才能够为IP化运营的深入发展打下基础;其次是运营动态过程中的保护,媒体融合使IP内容保护面临着诸多传统媒体时代从未有过的新问题,保护机制也要及时作出更新,否则将无法适应动态运营过程中IP保护的需要。

第二,市场机制作用发挥受到限制。以上从理论上分析了IP化运营引领力所能够展现出的巨大潜能,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很多方面依然受到限制,这让IP化运营引领力的效能大打折扣。“数字网络环境下内容的后继开发能力很弱,版权资源缺乏市场化运营手段和变现能力,尚未建立有效的全产业链版权经营开发体系,难以利用新媒体的商业模式实现内容的衍生价值”[9]。IP化运营的引领力转化为实际的商业盈利模式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时间成本对于很多媒体融合中的竞争者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此外,“有些领域的开发经营业务范围交叉,缺乏有效协调,内耗问题严重;急需建立有效的全产业链的版权开发体系,需要进一步提升对版权的开发、使用,在版权交易上实现突破,最终达到精细化运营的目的”[10]。当下的媒体融合现状还处于混沌状态,多种驱动因素作用机制交织在一起,从不同侧面影响到IP化正常运营,这种内耗状态将对IP化运营引领力造成巨大损耗。

第三,IP化运营引领力与传媒生态关系的反向思考。从IP化运营引领力的作用机制来看,“IP即生态”,通过IP化运营有助于探索贯穿传媒生B中各种主体的融合发展策略,但是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却存在诸多的反向效应。比如随着围绕一系列IP化运营而使部分传媒企业、集团在生态中的比重、话语权越来越大,垄断经营与生态稳定之间又形成一对矛盾体;“信息的数字化控制无疑加剧了信息获取与使用的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限制了数字网络时代市场弱势一方参与相关市场发展的机会与质量,产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损害”[11]。IP化运营如果导致传媒生态环境发展趋向限制原创内容生产的方面,即使这种现象仅仅占据较小的比例,也会对IP化运营引领力的正常发挥产生负面影响。

六、基于IP化运营构建媒体内容融合引领力的策略探析

针对当下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多方面问题,从基于IP化运营,以构建媒体内容融合引领力为目标,做出如下策略探讨。

第一,以政策引领、管理方式创新为切入点,构建机制引领力。我国传媒、文化领域的版权保护机制在近几年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优化,但是从整体来看,在制度层面依然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律法规作为基础保障,就难以形成系统性的IP资源保护机制,作为市场运营主体的传媒集团、企业也难以形成适应IP产业链衍生需求的版权流程保护与管理机制。所以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IP化运营之于媒体内容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尽快推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给传媒市场带来良性的示范和引导,充分激发“机制■IP化运营”的潜能。

第二,强化IP内容生产,构建优质原创引领力。优质IP内容是媒体运营过程中珍贵的无形资产,具有难以估量的市场价值,而且生产与运营的成本与诸多行业相比有较大优势。但是这些优势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强大的优质原创内容IP的基础上,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点恰恰是我国传媒界的主要弱点。如果IP内容缺乏或者质量不过关,即使各种渠道再强大、产业链再完善,也难以在媒体内容融合过程中形成有效的引领力。所以,IP化运营引领力构建的核心在于IP内容的原创力,只有抓住了这一核心要素,其他的渠道、资本等配套资源才能体现出更大的价值,否则便会造成传媒资源的极大浪费。

第三,强化互联网思维应用,构建创新模式引领力。“新媒体版权保护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随着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逐渐向前推进的。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法律、行政、技术还是媒体自律的力量,都不是单独地在发挥作用,而是由这四种力量形成的合力,在建构新媒体版权保护体系。舍弃任何一种力量,新媒体版权保护就可能遇到障碍,导致动态的过程停滞不前”[12]。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融合进程的持续推进不断地给IP化运营提出新的要求,考验着已经成熟的IP化运营模式的有效性。在媒体内容融合过程中,需要强化互联网思维的探索和应用,实现IP化运营模式的创新,进而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媒体内容融合过程中保持IP化运营的引领力。

第四,充分对接资本市场,构建“IP■资本”的引领力。传媒市场的巨大成长空间使其成为优质资本关注的焦点,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加速融合发展的案例也越来越多,按照传媒行业与资本市场的双重逻辑部署运营策略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优质IP内容如果能够与资本市场有效对接,便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实现产业链布局,这种“IP■资本”的双重引领力是媒体内容融合所急需的。当然在融合过程中要科学处理IP化运营、资本、管控之间的三元互动关系,在保证融合发展方向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实现价值最大化,比如“政府设立专项基金,降低投资者的风险,在版权证券化融资模式逐渐发展成熟之后,政府再逐步退出该领域。这样就扶植了一个新的影视剧融资模式,对影视剧产业的发展最终会有很大帮助”[13],这样的尝试便实现了政府管制、IP运营以及传媒与金融市场的多方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媒体内容融合进程的不断深入对运营模式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当下的媒体内容融合战略思维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内容”与“渠道”关系的辩证与处理,因为很多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集团、企业在运营形态上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内容或者渠道属性,所以使这一争论伴随着诸多限制性因素依然困扰着创新者。IP化运营在近期的媒体融合发展实践中表现出了超越固有媒体形态差异、传统盈利模式的优势,通过对这种超脱传统的媒体运营逻辑、体现融合方向与传媒生态进化要求的模式的提炼与概括,可以发现它在媒体内容融合进程中能够形成一种独有的引领力,而且这种引领力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将会成为决定内容融合格局的关键因素。这也提醒传媒工作者,需要紧跟业态发展前沿,跳出传统运营思维,做到从传媒生态发展的层面审视当下诸多要素的博弈,进而探索出符合媒体融合发展规律、引领生态融合进程的创新路径。

[本文为上海市2016年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海派文化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2016EXW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蒲波.从版权到IP值:重视创意内容的商品属性[N].中国艺术报,2014-9-5.

[2]骆正林.“娱乐”让中国电视渐入“大片时代”[J].当代传播,2014(6).

[3]蒲波.从版权到IP值:重视创意内容的商品属性[N].中国艺术报,2014-9-5.

[4]王智源.论我国版权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版权投融资体系建设[J].出版发行研究,2012(5).

[5]贾双林.全媒体时代 如何运营版权资产[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5-7.

[6]王广振.互联网电影企业:产业融合与电影产业链优化[J].东岳论丛,2015(2).

[7]刘扬.互联网化电影发行的现状与发展分析[J].当代电影,2015(1).

[8]蒲波.从版权到IP值:重视创意内容的商品属性[N].中国艺术报,2014-9-5.

[9]筱舟.传统媒体版权管理与保护面临的四大问题[J].中国记者,2014(11).

[10]筱舟.传统媒体版权管理与保护面临的四大问题[J].中国记者,2014(11).

[11]杨涛.版权扩张的负面效应解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5(3).

[12]彭桂兵.新媒体版权保护体系的整体构建[J].编辑学刊,2015(2).

[13]张辉锋,刘庆楠.影视剧产业版权证券化融资模式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5(2).

第4篇:新媒体运营策略范文

打破传统经营理念,注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苹果公司以独具匠心的产品设计创造了巨大的附加值乃至品牌价值。它的成功之道很简单,正如乔布斯所说:“我们正竭尽所能地让用户体验到预想效果。”

苹果公司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给中国运营商一个警示,那就是应该更加注重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感知,这种感知不是宣传上的感知,而是真正能体现在他们的触觉、他们的耳朵、他们的眼睛里。这样一个新的变化以及能够区隔这个市场的差异性,才能够在中国打造出类似于苹果的―个全新的产业价值链。

譬如,在手机新媒体蓬勃发展的现状下,中国联通在门户运营策略上结合中国市场特点,吸取苹果公司的运营经验,打造出与传统运营模式不同的沃门户。它集成互联网资讯、视频、音乐、应用等内容,为用户提供一站式高速快捷的3G冲浪体验。

沃门户以用户的消费感知为出发点,融合新旧媒体模式,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第五媒体效应,结合移动终端分众、定向、及时、互动传播的特点,引入适合手机终端特点的独特业务形态,领域涉及娱乐、资讯、购物、交流互动等多种类型的内容应用。

为了让消费者在每处细节都能体验到完美的感知和舒心的服务。联通沃门户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其汇聚互联网品牌业务,内容实时更新,信息及时,可以让用户一键知天下;其页面展现力求丰富,图片、文字、视频、动画、影音等多媒体应用的全面引入带给用户新鲜体验和全方位的视听感受。

不断寻求创新,在计费模式上实现消费者自

传统手机应用多为SP业务代收费,在收费监管上存在着一些漏洞,个别SP利用监管漏洞,侵犯了消费者利益。大量的资费投诉事件,让消费者捂紧了钱包,在选择服务上不得不谨慎。这种收费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的体验热情,阻碍了手机新媒体畅通发展。

运营商若想赢取消费者的信任,开拓出广阔的市场,必须建立一种全新的计费模式,实现用户的自主消费。“中间账户”便是一种理想的计费模式。中间账户的研发加强了运营商对用户利益的维护,用户可以灵活掌握自己的消费行为,体现出门户真正的吸引力。以联通沃门户为例,门户大部分的内容是免费的,只收取基本流量费,沿袭互联网用户消费习惯。对于用户的个性消费需求,消费者首先要通过注册沃门户开通中间账号,充值成功后自主选择消费产品和服务。沃门户这种计费模式旨在形成让用户先体验后消费的理念,强调用户的深度体验,并充分尊重消费者选择消费的权利。

中间账户的研发突破了传统收费模式,是运营商经营3G业务的成功尝试,它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无限商机,开创了电信运营商收费的新途径,未来一定会成为运营商的主流计费模式。

手机门户应聚集人气,拉动流量

在手机新媒体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刻,运营商最应该做的就是抓住机遇,引导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习惯,将经营策略由传统运营商注重信息费收入向提高和拉动3G流量转变。

根据市场数据,Iphone手机用户流量约是普通3G手机用户流量的4倍左右。Iphone终端目前拥有的应用超过十万个,沃门户只相当于Iphone众多服务和应用中的沧海一粟,但实际上使用Iphone手机登陆沃门户的用户浏览门户内容和应用所产生的流量占到了Iphone手机户均全部流量的20%左右。数据充分说明,沃门户对于用户的黏性以及用户对沃门户的认知。

第5篇:新媒体运营策略范文

招商不象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简单的招商模式与策略等部分因素是不能解决招商的所有问题的,招商既然是系统工程,是讲求整体性,系统性,协作性,和专业性的。系统中的每一个体系部分都折射出营销的智慧与水平。

李旭的“招商运营系统”,将多年招商市场一线的实操经验总结提炼,与大家分享,如对企业和营销人的招商实操有点滴的启发与帮助,便得以庆幸。

一:“招商运营系统”意义解析

“招商运营系统”:是招商型企业全国分销网络构建与实战的集成系统,具有目标明确,运营精细,行为专业,管理规范,协作良好,强力推动的实效型全国招商综合运营体系。

强调:先进性,专业化,务实化为营销思想,细节化和落地化为目标。

笔者将它划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模块化设计

第二阶段:流程化运营

第三阶段:标准化作业

“招商运营系统”构建要点:

1:产品或项目(商机)的优势体系提炼

2:市场与渠道体系

3:政策体系与价格体系

4:招商模式与策略体系

5:商机信息传播体系(商机解读)

6:地面推广(实地招商)实操体系

7:核心数据库建立

8:商选择标准

9:商培训与考核体系

10:商服务与管理体系

11:招商团队绩效考核与管理体系

12:招商团队培训与激励机制

13:渠道与客户激励机制

14:配销政策体系

15:市场工具与服务体系

16:市场保护体系

17:企业支持系统

18:终端操作与提升实操体系

19:招商流程化实操运营体系

20:“招商运营系统”效果评估,循环提升

二:“招商运营系统”要点解析

1:产品或项目(商机)的优势体系提炼

中小企业前期是以产品经营来带动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决战在市场,市场的基础是产品,自然而然产品便成了所有企业在营销战场的基础武器和常规武器。所以做招商首先要过好产品关。

产品力因素将直接影响并决定招商的成败,在产品品类上是否具有差异化,区隔点,这是商最希望看到的产品,有新意才能抓住人,与众不同的产品品类或形态在招商市场最受欢迎,所以产品力的深挖提炼是招商第一步骤。

产品或项目(商机)优势体系提炼:包括产品内涵和外延两个部分:

产品的配方,原料,科技,工艺,效果等使用价值构成了产品的内涵;

产品的包装,定位体系,概念,宣传口号,机理,表现形态等属于产品的外延等。

优势体系提炼即是一个产品力打造的过程,需要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在商机传播中进行有效市场输出。

一个项目的创新力,前景力,发展力,爆发力,渗透力等都是吸引商机的利器。

2:市场与渠道体系

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商业模式,不同的产品又有着不同的游戏规划和市场特点,因为市场不同,渠道模式也会有天壤之别,所以招商前的市场分析,渠道规划也是重中之重。

通过市场研究来确定战略市场,重点市场,潜在市场,领导型市场,发展培育型市场,细化至地级市,县级市,从而来确定不同的运作推广体系。

渠道规划确定测重点和运作主次,并具备一定的战略意义,渠道战略确定主营渠道,培育型渠道,渗透型渠道,辅助型渠道等。进而根据渠道规划来合理性的进行组织架构和团队的设置。

对战略市场和标杆市场做出分析:

包括市场特点(城市消费能力,通路状态,城市发展规模,市区及外埠特点)

市场份额比重(产品比重,竞品比重,市场容量预估,SWOT分析,品项结构,竞品分析等)

3:政策体系与价格体系

政策体系与价格体系也是吸引商的利器, 其合理化的制定以符合相关市场的游戏规则,招商企业在制定政策与价格体系时要避免独立视角,闭门造车,在参照同类竞品和行业趋势的情况下要更多的考虑到商的利益点设置。

“大而全”的招商热潮已成过去,“精细化”营销运营才是趋势,所以一个优秀的企业要着眼长远,突围升级,为渠道建设提供有益价值,以满足经销商与消费者需求做为市场原点:产品力持续打造,立足经销商价值链和利益点的设计和建设都需要我们努力去做好。

所以:企业在制定招商政策与价格体系时,即要考虑到企业战略体系和目标规划,又要体现经销商关注的共性与个性利益问题。

4:招商模式与策略体系

现行招商企业所采用的模式和策略是组合式的,根据招商项目的商机不同,招商对象不同,企业组织架构和相关资源匹配性不同,从而来采取合理的组合策略,在组合式招商策略的应用中其测重点也大有不同,其合理化,效益最大化是策略组合的基本目的。

广告模式:

(平面报媒,软硬文章,互联网广告等)

展会招商:

企划式手段:

(如:样板式,品牌式,论坛式招商,事件式招商,中心模式,滚动模式等等)

数据库招商:

(电话数据,短信,邮件群发等)

实地设点招商:

大小型招商会:

资源性招商和圈里互荐等等:

5:商机信息传播体系(商机解读)

商机传播要实现针对性,技巧性,实效性 ---

传播立体化,聚焦化,从而产生一体化效应

根据品种特点不同,选择合适的媒体,不仅可以降低费用,同时要与地面执行形成呼应,才可以对招商目标起到有效的传播效果,让更多区域经销商从媒体看到,从地面听到同一个招商的声音。

媒体工具的选择上要有专业性的分析,并实现数据化统计:“广而全”的媒体覆盖不一定能产生理想效应,权威媒体或专业媒体的招商广告在一级市场可能会有效,但针对二三级市场的经销商资源则有可能不会得到有效对位性传播。

在渠道扁平化普及的形式下,“广而全”的高空传播不利于某个区域市场整体精耕,更不容易寻找到门当户对的经销商。

如地面反馈及电话沟通情况良好,区域媒体投放可以低频率并要塑造“商机形象”;如市场反馈及沟通效果一般,可以从小版面多频率的角度来投放; 版面内容不一定求大求全,但一定要有版面内容的创意点与吸引点。

媒体投放时间应选择在地面推进中期或招商前,(当然个别品种要个别对待)可以让高空广告为显性的市场地面推进形成有效协同,同时吸引隐性行业市场客户关注,以争取更多客户对商机传播的关注与支持。

最后要对选择的媒体进行分析,根据传播后的招商效果评估并进行改进调整。

6:地面推广(实地招商)实操体系

地面推广注重实操性与执行力,具体操作最好可实现流程化和标准化。

编制《区域市场招商拓展实操手册》 对整体市场拜访和传播的工作路线和实地拓展操作进行文字型细化与强化指导。

如:招商技巧,区域市场走访路线,拜访流程,信息收集,后期跟踪,随机走访法,逆向调查法,网络信息法,相互介绍法,招商引资法等招商拓展方法为实地招商人员指明工作方向和内容。

7:核心数据库建立

商数据库做为核心数据库建立的重点,将为产品持续导入,市场布局调整,渠道规划,后期管理维护,以及商的培训,考核,激励等提供科学依据。

商信息数据:(数据动态分析,资金实力,配送能力,业务匹配情况,分销网络情况,经营理念,市场行销力,品牌忠诚度,管理体系,考核体系,信用情况,经销品牌数,年销售额,需助销方面)等等。

数据动态分析系统需要企业专人负责,以建立起商运营与管理系统。

8:商选择标准

实力匹配度

(实力:商综合实力与招商项目所需的关联度与实际匹配度)

行销意识与能力

市场能力

管理能力

行业口碑

第6篇:新媒体运营策略范文

【关键词】电信运营商宽带发展策略

一、电信运营商宽带业务概述

当前的宽带接入技术按照传输媒介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基于网络线缆接入的xDSL、HFC技术;基于光纤接入的有源无源技术;基于无线接入的PHS集群通信技术、微波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无线局域网和以太网接入技术等。由于我国的电信运营商在之前的企业发展思路是进行市场扩张,没有注重在现有条件下发展互联网宽带内容,所以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面前无法形成固定的价值链,导致企业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二、宽带业务的发展趋势分析

市场需求的变化带动了宽带业务服务范围的扩大,表现出多方向性的发展趋势,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1)向具有服务质量保证的多媒体业务方向发展。宽带接入服务普及后,电信运营商开始向提升网络速度,改造和升级网络架构等方面努力,以提升用户的网络体验。扩容的带宽使得用户更加容易获取多媒体信息,这种多媒体需求进一步推动了电信运营商的宽带业务范围。具体来说,电信运营商推出了多种视频业务,受终端、内容、带宽等因素的制约,这种业务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大范围的应用。但是这并不表示该业务没有发展前景,反而会推动电信运营商想方设法去消除这些限制因素。(2)向融合业务发展。运营商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若只是单纯的向用户提供单一业务,容易增大用户离网的几率,不利于企业提高营收增强竞争力,因此电信运营商正在逐渐向多业务融合方向发展。具体来说,电信运营商的理想发展方向应该是语音、宽带、视频等业务的三网融合,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的粘滞性。虽然这种融合业务发展方向收到了多方的阻碍,但却是电信运营商的发展方向。(3)向基于服务的业务发展。用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正在向内容方向发展,谁能提供更为优质的内容谁就能留住用户,单一的硬件设施提供已经无法帮助企业获得较高的附加值。只有重视业务开发能力、整合产业价值链、提供优质的服务内容才能获得更广泛的发展空间。(4)向增值业务发展。宽带接入方面已经不存在潜在的利润空间,运营商想获得潜在的利润率必须开展增值业务。统计资料表明,2003年全球的宽带增值业务只占到总收入的12%,但是到2005年这一比例已经提升到30%,可见宽带增值业务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电信运营商宽带业务发展策略

为开创新局面,运营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调整现有硬件设施和业务模式,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性。首先,在宽带接入层面必须实行成本领先策略。企业应该借鉴国外成熟的、优秀的成本管理方案,建立完善成本控制体系,激励和约束员工自觉降低成本,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充分发挥技术部门的作用,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降低企业成本。此外,在非自主控制的硬件设备采购方面,可以利用与设备供应商结成联盟的方式降低采购费用。其次,在宽带增值业务层面要增强用户的粘滞性。鉴于当前的宽带服务已经成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对用户的相关消费数据进行分析,强调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增值服务,培养或者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维持产业价值链。通过对用户所感兴趣的,愿意付费的业务进行分析,建立和完善规范的SP、CP市场,按照最为合理的利润分成方式进行附加值获取。再次,在宽带应用业务层面应该实行差异化策略。如果仅仅提供分散的、没有特色的服务很难留住用户,企业应该从应用出发,构建基于宽带业务和宽带应用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态系统,简化用户应用或者内容的获取复杂度。同时,对于细分市场,要推出个性化服务,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四、总结

只有充分了解市场的发展方向和用户的使用需求才能够制定最适合电信运营商宽带业务发展的发展策略,才能提高电信运营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推动电信运营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笑飞.电信运营商宽带业务发展策略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08(5)

[2]佘小勇.中国电信无线宽带业务发展策略研究.南京邮电大学,2010(4)

第7篇:新媒体运营策略范文

【关健词】 传统媒体 现状分析 生态环境

这几年,曾经风光无限的传统媒体大多致力于转型,但在PC端少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建树,不过移动互联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本文关注的就是其中的一个切入点――微信公众账号。“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都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1]。截至2014年末,诞生仅4年的微信月活跃账户同比增长41%至5亿。其中,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产品――微信公众平台更为传统媒体提供了转型的契机。这一平台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商业价值吸引着敏锐的媒体和媒体人。本文关注的就是这一现象。

一、传统媒体微信公号的现状分析

1、内容简移: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世界,能吸引大众的不只是资讯本身,更是与自己思想契合的媒体性格。如果仅仅把微信公共号当做自己的新闻客户端,把内容做简单的平移,甚至只是把刊发的稿件或播出的节目直接放进去,显然无法吸引受众订阅。2、维护力度不够,缺乏互联网思维:从实际情况来看,公共号的维护大多是由媒体从业者兼职来做,难免会因为运营者本身精力不足或对互联网思维理解不深刻而导致账号失去生机。3、互动性差:“网络要能持续地发展,必须要有一种超越人与内容关系的新动力。[2]”习惯于进行“一对多”大众传播的传统媒体,如果没有与订阅者产生“一对一”的私密交流,就势必门庭冷落。4、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后劲不足:缺乏成熟的盈利能力是微信公众账号可持续发展的又一瓶颈。如果无法突破商业化困境,仅靠热情和毅力把这个事情坚持下去显然可行性不大。因此,很多传统媒体的微信公共号出现新瓶装老酒的味道。

二、传统媒体发展微信公号需营造的生态环境

1、正确看待微信公共号对传统媒体的意义。“微信是自愿聚合的群体成员之间的窃窃私语之地”[3],相比于微博,需要订阅的微信公共号还是有较强的密闭性,所以,一个微信号的运营,绝对只是媒体转型的一小部分,但这个小的切入点试错成本更低,培养团队的周期更短。传统媒体对待微信公共号既要看到它的重要性,又不能急功近利,要鼓励员工大胆实践。2、要有产品意识。微信是一个平台,但运营公共号需要将其视为产品,而不是宣传渠道,这方面传统媒体可以借鉴小米公司在研发MIUI操作系统时的产品开发模式。只有了解和把握了用户的需求,及时了解用户对公共号体验的意见和感受,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对内容进行调整,公共号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3、为公共号的运营提供资源和支持。传统媒体的微信公共号应该组建专门的团队来维护,定期对员工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就公共号内容筛选与编辑、推广与吸粉、后台数据分析等内容展开介绍与研讨,让大家掌握更多的运营技巧。

三、传统媒体发展微信公号的相关策略

1、多号联动,各领域细分化。每一个蚕茧形成一个中心,从而使互联形成了多个中心、多元中心[4]这一观点也适合传统媒体微信公共号的整体布局。定位自身的母号和各个部门、线下活动及员工个人公号,组建“公号集团”,互相借力推广,多方积累经验。这样能最大限度的动员媒体上下加入到转型实践中,同时,各领域细分的新媒体产品会使管理更加容易,一个轻团队即可推动,而且每个新媒体产品都非常垂直,受众粘度更高。2、精选内容,提升阅读。微信限制每天只能1-3个消息,并支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所以,选什么内容、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十分关键。总之,只有让自己的受众觉得爽,才能吸引主动订阅、朋友圈推荐和长期活跃。3、活动引领,探索盈利模式。通过活动增加粉丝数量,这对传统媒体来说并不陌生,像有奖答题、有奖征文、真人秀等等都是传统媒体熟悉的项目。“基于互动的关系嵌入比单向度的影响力更有解释力”[5]所以,利用微信多维互动行性,策划更有吸引力的活动,增加平台粉丝量,促使用户从接收者转变为传播者,并合理地嵌入商业元素,以服务性和趣味性来探索新的盈利模式。4、数据分析,公号长变常新。微信公众账号具有“深社交、精传播、强关系”的传播特性,一个公号不可能人见人爱,只有深度满足某一特定群体,公号才有价值。除了定位要设计好,在运营过程中通过后台的数据分析,清晰地了解用户的数量、年龄、学历、收入、价值取向等信息,根据他们喜好调整策略、培养信任和忠诚度,这些都会增加微信公号的市场价值。

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差别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一个以领导或者广告主为中心。只有打破这个思维局限,传统媒体在运营微信公共号的时候才不会新瓶装老酒,才能在手机端与用户亲密接触。

参 考 文 献

[1]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0.

第8篇:新媒体运营策略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IPTV 组播 DSLAM 融合

中图分类号:TP311.134.3 文献标识码:TP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05401

前言

目前宽带业务正在高速增长,用户接入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随着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日益与消费家电产品相结合,融合多媒体内容平台、宽带网络平台、数字电视终端平台的全新的宽带服务模式即将成为全球下一个极具前景的产业。基于电话通信网、数据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的应用业务互相渗透及竞争,使得联通业务的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值呈现急剧下降趋势。为促进宽带业务的发展,新的宽带多媒体应用业务呼之欲出,IPTV业务在此背景下出现了。目前IPTV技术已日益成熟,其发展也已进入了一个飞速增长阶段。

一、IPTV概述

IPTV是指通过联通IP城域网,利用多媒体终端,为用户提供内容丰富的的宽带增值类业务。IPTV业务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其关键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或机顶盒+电视完成电视接收、上网等功能。

IPTV是利用联通通信网络,以电视机作为接收端,通过网络协议来提供电视等互动服务。用户能获得高质量(接近DVD水平的)的视频、新闻、上网、收发邮件等多媒体服务。

IPTV主要有组播业务与点播业务。组播业务主要包括BTV(卫星广播电视)和NVOD(高收视率界面的轮流播放)。点播业务:主要包括VOD业务,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多,带宽消耗不断增大,通过现有城域网传送,带宽消耗巨大,不适合规模发展。因此,VOD业务的规模开展,建议采用CDN/VDN(目前山西网通的CDN系统已经建成)传送VOD内容。

二、联通现有网络状况下的IPTV解决方案

整个IPTV解决方案分为三部分组成:

应用层:视频服务器、认证计费服务器群组;

承载层:现有的IP宽带网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

用户驻地层:STB机顶盒、PC、电话等终端设备及相应IPTV播放软件。

IPTV基本工作原理为:从IPTV视频服务器获得预先放置的节目源,经编码成一定格式的数据流,通过IPTV软件系统广播到联通网络中,穿越联通城域网进入DSLAM设备,将数据流送给对应的用户,由用户端设备接收、解码、播放。

2.1 应用层建设

2.1.1媒体平台

包含IPTV系统的视频服务器硬件系统(含服务器硬件本身、磁盘阵列、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媒体软件平台(媒体播放及管理等的应用软件)、媒体源及其版权等内容。

2.1.2用户管理平台

包含管理IPTV应用层客户管理、认证、计费等功能的软硬件系统,用于媒体平台和用户管理平台的联通局域网系统(包括主交换机、四层交换功能交换机等)。

2.2承载层建设

对于网络电视、直播等实时性很强的业务类型,要求IP网络必须支持端到端的组播功能,以降低带宽需求。如果用联通宽带IP网承载IPTV,则开展IPTV业务首先需要对现有接入层设备进行改造。针对目前联通宽带IP网中接入层设备如DSLAM、二层交换机等设备不支持组播的现状,IPTV业务要分两步走。

(1)先开通IPTV点播模式;

(2)建设实验小区,改造DSLAM接入设备,支持组播、受控组播功能,进行IPTV组播模式的实验。接入网提速,在实验小区将现有DSLAM设备上行端口一般为155M或100M,都改为支持1000M。

2.3用户驻地层建设

目前,没有统一的终端编解码规范,各厂商都根据自己的规范开发相应的产品,在通用性上存在差异。

STB设备首先必须支持PPPOE方式连接网络。针对部分ADSL Modem 采用USB 线和电脑连接的情况。则需要 STB设备提供对此类 USB 口的 ADSL有Modem 提供支持。

三、IPTV应用系统的功能模块

3.1节目编制模块

节目编制模块把原始节目源转换成符合标准的编解码格式的流媒体节目源,通常有实时内容和非实时内容模块。

3.2互动节目IPG模块

IPG是用户得到音视频内容及其他服务的平台,它能帮助用户了解音视频内容和其它的服务,包括内容介绍、服务提交的时间等。IPG由WEB服务器、业务数据提取层以及用户界面层组成。IPG向大众提供量身定做的节目导航服务(即用户界面),根据某种用户,自动生成某种界面,是IPTV系统的大门。

3.3客户端(STB+TV)模块

客户端主要提供点播、节目单、遥控器操作、接入与支持、管理与认证、用户的帮助信息等。

3.4业务管理系统模块

主要包括节目编排、客户端(实现对STB的管理、接入控制)、用户认证计费、统计分析等管理。

四、IPTV业务的运营与推广

4.1 IPTV运营模式

IPTV运营模式目前有三种:一是出租模式,联通将自己的IPTV线路或电视节目出租给用户,如内容提供商、广告商等;二是自营模式,联通自己购买电视节目播映权、整合一些电视节目,通过自己的传输线路传送给客户;三是综合模式,由联通和广电变革产生新的运营商,利用自身特点,可以同时经营电视节目和出租线路。但无论如何,IPTV在中国的发展超出了传统的电信运营范畴和广电运营范畴,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变革运营模式。

4.2 IPTV业务推广的困难

从目前情况来看,影响IPTV业务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市场运营方面,二是国家政策影响,三是大量的信息内容的支持。

(1)从市场运营方面来看,IPTV主要对象是宽带用户,目前,宽带用户远比电视用户少,数量相差非常大。如果让电视用户接受并愿意付费使用,必须内容丰富、质量较高、要有吸引力。

(2)国家政策影响,主要是通信运营商与广播电视进入的政策还未明确。现在广播电视对电视内容进行准入限制,IPTV建设管理主体尚不完全明朗。

(3)IPTV业务的关键部分为信息内容提供,内容资源缺少是IPTV最为头痛的问题。IPTV的内容资源是通过广播电视与网络及相关内容提供商。从广播电视获取海量的内容,就现阶段来说,还存在很多困难。

由于以上原因,IPTV业务运营的难度较大,但从此业务前景来看,可以考虑以下三种运营模式:

(1)创新运营模式

设计个性化频道、丰富信息内容。正确定位业务。加强整合内容、加工信息、运营网站、包装品牌等工作,联通通过外包频道,与ICP合作利润分成等模式,发展IPTV业务。

(2)在使用费上做文章

IPTV业务在用户端主要是机顶盒。目前,机顶盒比较贵,为了与其他运营商及广播电视竞争,必须在机顶盒上做文章,通过与机顶盒生产厂商合作、资费套餐、捆绑销售等方式压低接入成本。降低接入IPTV业务的门槛,快速提高IPTV业务占有率。

(3)制定更为有效的运营策略

目前,IPTV业务快速占有是重要的运营策略。联通要通过在业务发展、资费等方面科学分析大众需求,合理制定运营策略。

总之,IPTV业务潜力巨大,谁抢得先机,谁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主动。它将对宽带业务起到推动推动作用,也是联通业务发展的又一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宽带风暴》卢军、马丽编写 清华大学出版社

[2] 《中国联通机顶盒功能规范(暂行)》

[3] 《中国联通集团SCDN业务规范v5》

[4] 《中国联通集团城域网组播部署指导意见》

第9篇:新媒体运营策略范文

在运营商层面来讲,网游产品的市场策略与产品成功与否密切相关,而媒体无疑本身就是市场策略中的一环。本

>> 网游市场策略点评榜Top10 网游市场热门事件点评榜Top10 何去何从:国内网游战略探索 国内网游研发悄然发力 浅议目标市场策略 浅析国内智能手机生产商的市场策略 国内智能手机生产商的市场策略 海外电视抢滩中国内地传媒市场策略 上班族成国内网游主力 网易商城的市场策略分析 10大经典市场策略 “目标市场策略”说课设计 销售与市场策略部 美体小铺市场策略分析 卖报老汉的市场策略 网游热点事件点评榜TOP10 网游行业热点事件点评榜TOP10 技术市场用户行为与市场策略研究 游戏厂商大幅提高研发费用 国内网游行业初现好莱坞模式 国内网游发展坐标:产业升级向上 平台拓展向右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科技 > 本月国内网游市场策略点评榜 本月国内网游市场策略点评榜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榜单说明:

在运营商层面来讲,网游产品的市场策略与产品成功与否密切相关,而媒体无疑本身就是市场策略中的一环。本刊将对网游市场各市场事件进行监控和研究,推出月度网游产品市场策略点评榜,为投资人和消费者提供另一个视角的参考。

知名度和市场评价指标主要反映产品和运营商市场基础和策略效果,基本按照6个等级进行考察。主要来源于专家调查、问卷调查和公开资料分析。点评:

从这份榜单来看,4月中旬到5月中旬国内网游市场有这么几个关键词 虚拟财产、外挂、永恒之塔,魔兽世界。事实上,还有一个关键词是“联合运营”,但这一模式门槛不高,于是迅速泛滥。对于联合运营会给国内网游市场带来什么改变,以及联合运营的市场策略怎么做,只能拭目以待。

外挂是伴随着网络游戏诞生和发展的,在网游市场逐步规范并日渐成为国家文化产业中的支柱时,非法外挂必须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盛大继续使用冻结账号和技术封锁的方式表现其反外挂的立场和决心,而网易在这基础上从法律上推动业界前进了一步,意义非凡。

《梦幻西游》为保障玩家虚拟财产安全,努力为用户提供技术保护,屡次与公安机关配合。这次山东淄博《梦幻西游》虚拟财产被盗案首次以“盗窃罪”判决,从本质上来说,法律承认和保护虚拟财产这种财产利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