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运动医学科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我保健医学是以现代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行为科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研究人类生命活动及与其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益寿延年的自我保健规律与方法的科学。自我保健医学的基本特点是,它的研究对象覆盖了所有人群,并涉及到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一切领域。自我保健医学尤其重视被医学长期忽视的极大多数非病人群的健康保护与促进问题,并且强调人们要更多地担负起自身健康的责任;要求医护人员注重医学科学技术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结合,病人在医疗中应与医护人员共同处于主动地位而不是听命者。因此,自我保健医学是主动医学,它是当今医学必要和有力的补充。自我保健医学既能创造卫生资源,又能合理、节约使用卫生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学意义。自我保健医学能把维护健康的钥匙交到人们自已的手中,使人人都能成为改变健康状况的动力,从而使人们的健康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掘,使人们更易适应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健康素质的提高能使人群的发病、患病和就诊人数下降,人均寿命延长,生活质量提高和有效工作时间增加,最终带来社会财富增长和人民生活幸福。
医学科普是自我保健医学的基础工程
所谓医学科普,就是把医学知识,医疗技术以及先进的医学研究成果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普遍地传播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让广大群众了解医药卫生保健知识,从而保障和促进人民的健康。由此可见,医学科普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以便更好地防治疾病和增进健康,这与自我保健医学的宗旨是一致的。
医学科普是创建自我保健医学的先导。虽然创建自我保健医学仅仅是近几年的事,但自我保健活动却历史悠久,自古有之。医学的产生,最初是从自我保健经验的积累开始的。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习惯于依赖被动型医疗预防技术服务来防治疾病,形成了医学技术服务的高度发展与自我保健观念淡化的巨大反差。70年代后,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和新的健康观的提出,自我保健逐渐被人们所重视。80年代以来,自我保健自发兴盛起来,作为向广大群众普及医药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医学科普事业也随着人们自我保健需求的增长而得到了蓬勃发展。全国不仅卫生科普报刊林立,而且每年出版的卫生科普书籍、制作和播放的卫生科普电影、电视、广播节目更多。一些非卫生专业性报刊也增设了卫生保健知识栏目,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自我保健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医学科普事业的发展,为自我保健医学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对创建自我保健医学起到了先导作用。
医学科普是实施自我保健的重要途经自我保健医学的任务,除研究自我保健综合理论和技术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理论和技术,方法应用于不同人群的自我保健实践。当前,自我保健的技术,方法和商品众多,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心理特点、疾病易感程度、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所患不同病种的人来说,其自我保健的需求也各异。因此,必须向他们传授有针对性的自我保健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通过医学科普工作来实现。最好的自我保健方法和技术,如果束之高阁,不被人们所接受,也就失去了它自身的价值。当有些人由于无知而自损健康时,如果能及时得到医学科普的正确引导,变成能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达到自身负责、自我防护和自我保健。因此,医学科普是实行自我保健的重要途径。
医学科普在三级自我保健实施中的作用自我保健可分未病期自我保健、病期自我保健和病后期自我保健三级。一级自我保健针对的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未病人群。为了落实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和各项措施,就必须向他们普及自我预防和增进健康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如坚持做到不吸烟、不酗洒、合理膳食、经常运动、控制情绪、生活规律等,就能预防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二级自我保健是病期自我保健。当人患病后,不仅需要得到医疗技术的服务,而且实施自我诊断,自我护理、自我治疗在促进疾病早日痊愈方面也相当重要。医学科普的功能之一,就是向病人传播早期发现病情、早期就医治疗和如何配合医生医治疾病的医学保健知识和方法,充分发挥病人的自我主动性,促使病程缩短和早日痊愈。三级自我保健是病后自我保健。当病人治愈或好转后,仍需进行定期复诊、随访和调养。这时就必须利用医学科普对他们进行病后康复教育,防止病情复发,有利于缩短恢复期,使病人尽早回归社会。总之,医学科普在三级自我保健实施中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展自我保健医学,促进医学科普事业
当前,创建自我保健医学体系,发展其理论和实践虽然还在起步阶段,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已得到国内许多著名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深入研究并不断完善自我保健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也将大大促进医学科普事业的发展。自我保健医学的发展增加了人们对医学科普的需求有人预言:“自我保健医学是21世纪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自我保健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自我保健知识和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许多自我保健的新理论、新方法也急需向广大群众传播,以及早取得应有的社会效益。由此可见,自我保健医学的发展必须会导致人们对医学科普的进一步重视。医学科普作为自我保健的重要资源,也将向多媒体、广覆盖、投入少、效益高的方向发展。
放弃机会,毅然回国
1988年10月,胡教授开始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Dr Degroot内分泌研究室进修。随后的六年时间,又在美国加州大学尔凡分校任博士后、助研。当时很多留学的中国人,在美国有好的机会和项目,选择了留在美国。胡教授因为各方面成绩都比较优异,也符合一些项目比较苛刻的条件,在内分泌领域内,优先在美国申请到研究课题和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机会。
1996年,国内内分泌学科权威专家陈家伦教授跟他说:“现在国内内分泌领域缺少人才。”胡教授毫不犹豫,便放弃了自己正在美国进行的科研项目,毅然回国。很长一段时间,胡教授都是美国、上海两地奔波,请人一起帮忙完成了美国的科研项目并发表了论文时,科研资金都还没有用完。
胡教授的家人现在都在美国,除了胡教授去美国开会的机会,一般只有圣诞和春节才能家人回来团聚。记者问到“想不想念家人”时,胡教授腼腆地笑了,说:“有时候忙得没空想念。”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年底,家人就要回国了。”妻子将工作辞掉了,回国来定居,胡教授终于可以跟家人团聚了。
专业医疗,业余科研
胡仁明教授每天忙碌于门诊、查房、疾病讨论、会议等,不仅周一到周五的时间忙碌着,即便到了周末,也忙碌于科研工作,基本上晚上十点之前不会在家里。胡教授自己调侃说:“因为家人都在美国,所以自己的时间比较自由,成为了工作的有利条件。”
胡教授一直以医疗工作为主,他对病人非常负责。门诊当天限号20个,他仔细看诊,希望给病人最好的治疗,要求自己不能有误差,所以与病人交流在时间上都尽量充足。有时候,有外地的病人慕名过来,胡教授考虑到外地的病人来一次不容易,不愿意人家多等一天多花销,所以照顾一下,会加号。即使加号,每天也最多加到25个号。有的病人情况比较复杂,胡教授把病人的身体治疗好了,在他看来虽然不是很大的成果,但他也会感到非常开心。
胡教授的科研工作主要安排在晚上和周末。目前为止他指导的硕士博士生及博士后50余人,一到周末,便将在研人员召集起来开研讨会。胡教授认为糖尿病主要是一种代谢性炎症,慢性低度炎症,这也是他目前所做的科研项目之一。他大声疾呼,大家要注意这个代谢性炎症,控制这个炎症!
建议糖友,多多运动
胡教授在美国进修学习又研究内分泌科,花了整整8年时间。对中美之间在糖尿病领域的差距是深有体会的。
美国的糖尿病发病率比中国低,稍微多于4%,与几年前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差不多。2009年11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学术会议上,杨文英教授宣布出来的结果:我国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发病率已达9.7%,把中美的糖尿病发病率的差距拉开了。
胡仁明教授认为,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瞬间增长的原因,与现在生活环境的改善有很大关系,具体说来,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升了,饮食结构改变了,活动量减少了。以前上下楼都走楼梯,现在楼梯少走了,都是坐电梯,即使去健身中心健身,人们也要用电梯上楼。
当然,老年人的运动项目,不大建议登山等运动方式。胡教授认为,运动锻炼应持之以恒,但是运动强度要有一定限制,既不能盲目大量运动,也不能运动量过小而起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运动锻炼可以用心率确定适合的运动强度。最大安全运动心率=220-年龄,一般要求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安全运动心率的60%~70%左右为宜(即170-年龄),如果情况良好,可逐渐增加,一切以身体能否耐受、有无不良反应、达到健康锻炼目的为度。
提醒病友,自我管理
低血糖一直是糖尿病人一个很危险的急性并发症。胡教授对待病人的低血糖情况,比较认真谨慎。在他们的科室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任何一位糖尿病人的主管医生,在给病人诊治的时候,如果自己的病人出现了低血糖现象,且病人血糖低于2.8mmol/L,那这位主管医生就将受到处罚。
胡教授提醒糖友们,一定要注意,防止出现低血糖现象。他对我们的糖尿病读者朋友们有几句寄语:“糖尿病病人的病情掌握在自己手上,医生虽然也很重要,但是总归只能作为一个辅助,只能提醒病人需要做什么,生活中要注意什么。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会紧跟随病人的日常生活,病人不能完全依赖医生,医生没有那么多时间照顾每一个病人。每个病人情况不一样,需要自己在生活中总结生活经验,只有自己才能管理好自己的血糖!”
科普宣传,成为编导
胡教授开玩笑说:“我不务正业,目前在投入一项重点工作――拍电视!”原来,胡教授正在拍摄一部糖尿病科普知识的故事片,主题为《抗击糖尿病》,利用视觉效果反映科普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计划在今年十月份完工。这部电视片主要由上海市卫生局和复旦大学内分泌糖尿病研究所合作拍摄。
胡教授给记者们看了片头,其中男主角的外婆戏里戏外都是真实的糖尿病病人。他骄傲地说:“我是编导之一。”这部宣传糖尿病科普教育知识的电视片,让人充满期待。
专家简介
以病患为责 坚定道路
李教授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就养成了她知书达礼、谦逊好学、细心敏锐的性格。她说儿时的愿望是长大后做个记者或者教师、医生。1978年后的首次高考,她以高分被浙江医科大学录取,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学医成材之路。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由于性格的原因她选择了内科。内敛、敏锐细心、逻辑思维强的她,被当时兼任大内科副主任的内分泌学前辈相中,建议她往内分泌科发展。当时内分泌还是一个新兴的、不起眼的学科,但李教授感到,这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学科,因为根据许多国家的发展趋势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代谢相关疾病的病人群体会迅速增加,但是相关专业的医生却很少,专科医生匮乏将会是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患者求治过程中面临的的最大问题。微生物学奠基人路易・巴德斯的名言:“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分析了学科现状,李教授决定做一个有心人,她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确清晰,正因为如此,李教授坚定了研究内分泌代谢病的这条道路。
予民众知识 重视科普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疾病中的典型,作为群体越来越大的一种终身疾病,民众甚至患者对它的相关信息却知之甚少。多年前李教授曾遇到一位对她触动很深的患者,那位患1型糖尿病的26岁的患者,因为知识缺乏,盲目相信可以治愈糖尿病的广告,不吃药不打针一心想通过练功来治愈糖尿病,最后却因为酮症酸中毒而死。对疾病的无知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个病例让她认识到糖尿病知识宣教的重要性,从那时起,李教授把糖尿病宣教也列为了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她所在的科室在浙江省最早成立糖尿病中心和开展免费糖尿病教育。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她的糖尿病教育团队通过在电视和广播电台上作系列糖尿病教育节目、在报纸和杂志上撰写科普文章及出版科普书籍、在医院开办免费糖尿病知识教育班及下社区宣传糖尿病知识等方式对糖尿病患者及广大民众进行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教,希望以此提高民众对糖尿病的认识,科学地管理和治疗疾病,推进糖尿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和治疗达标,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负担。
李教授带领的团队定期面向社会义诊,举办糖尿病知识讲座;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更加系统、完善,从门诊开始到住院出院,均有营养师和医生、糖尿病专科护士专门一对一宣教营养、运动和疾病管理等相关知识,让患者学会能自己管理好自己,像正常人一样健康积极的生活是李教授的目的。
重学科建设 尽力而为
李教授说,糖尿病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除了内分泌科,其他许多科室如心内科,神经内科及外科等科室的患者中也有许多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和管理的问题日益显要。但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作为科主任,她带领团队秉承医院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制定了《糖尿病临床路径》、《糖尿病围手术期血糖管理路径》,多学科积极合作(包括内分泌科医生、糖尿病高级专科护士、营养师、康复科医生、护士及相关专科的医生)对全院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规范的管理和治疗。
在李教授及其同事们的努力下,医院在省内乃至全国率先建立了全院血糖网络化管理平台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心,将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特殊应激状态下的糖尿病患者等纳入规范化降糖治疗和管理,有效地减少了专科并发症风险,缩短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医疗费用,许多糖尿病患者因此受益。这种血糖管理模式被国内多家医院推崇和学习。
做事先做人 严于律己
李教授领导的科室团队氛围很好,每个人都各司其职,积极认真。李教授说这其实并不难,只要以身作则,自己做好了,别人就不会说什么,自然也不敢懈怠。与病人多接触多交流,是李教授一向要求的,她认为,只有了解病人,才能更好地为其治病。曾经有一个主治医师对她感叹:“我们的病人你每天看两次,那我自己得看几次哦!”不知道是对她诉苦还是对她敬佩,李教授也不去多想,但之后这个医师都会经常主动与病人沟通交流了。
对她的学生,李教授希望自己的一言一行能对他们起到引导和启迪作用。她有一个学生毕业后给她寄来一张感谢卡,上面有一句:李老师,我从您这里学到的不仅是学问,还有为人。这句话让李教授久久不忘,也更觉责任重大。外科鼻祖裘法祖院士曾经说过:做医生不难,做好医生很难,永远做好医生就更难。 一个好医生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还要有敬业和人文精神,一种面对患者最宝贵的生命而产生的责任感。“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李教授时刻谨记。
在学生的心目中,李教授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导师,她从未懈怠对教育质量的追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足够的医学知识、临床经验和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学生做的课题,写的文章她都会仔细阅读并给予修正、指导,几乎每篇文章她都会修改3~5遍,精益求精,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做事风格。
忙碌不累心 淡泊名利
结合需求分析,将青少年科普网站分为科普动态、科学探索、科学生活、科学动画、科学图吧、互动平台、系统管理等7个模块,如图1所示。
1.1科普动态板块科普动态及时
针对青少年的科技最新信息,主要包括即时咨讯、科技热词和科技热话题三部分。(1)即时资讯板块主要各类最新的科技信息,内容包括天文、地理、生物、数学、化学、历史等各学科。用户登录之后可以在每篇文章下方发表自己的简介和疑问,用户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此板块内容全面,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满足有不同兴趣爱好的用户的需求。(2)科技热词使用户通过简短的词语了解当前最热门的有关科技的词语,更能引起青少年的兴趣。(3)科技热话题是当前讨论最热的科技话题,用最具有吸引力的事情谈科学,青少年最好奇的方面的内容及各专家在科技方面的争议,使青少年了解当前科技最新内容,以主动汲取知识的态度普及科技信息,同时,青少年也可以自己的看法,用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1.2科学生活板块
科学生活板块主要分为生活百科、科学旅游两方面内容。(1)生活百科主要一些生活小知识和小技巧,包括:健康饮食、运动健身、急救常识、疾病预防、生活小窍门等。同时还有分享功能,用户可以将自己平时积累出的生活小技巧分享给大家,此版块意在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能力,普及生活百科知识。(2)科学旅游又分为三个小版块,分别是:旅游小常识、旅游推荐、旅游分享。用户可以将自己旅游的经验和图片上传到网上,供网友参考。
1.3科学动画、科学图吧版块
此两版块均分为动植物界、天文航天、生命医学、历史地理等四个小版块,采用流媒体点播技术,寓教于乐、直观生动、化复杂为简单,提高青少年的兴趣。网站采用了大量的图片,以轮换方式循环滚动,生动形象的向青少年展示出各类图片信息,引起青少年的关注。当鼠标放到图片轮换区时,图片轮换停止,用户可以仔细观看图片信息,当鼠标移开之后,图片轮换继续进行。青少年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信息更容易理解知识,印象更深刻。
1.4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有知识测试和在线论坛两个功能。(1)知识测试,又名“今天你测试了吗”,主要针对每天的科普动态提取一些热门的信息改编成测试题,检查用户对网站信息的掌握程度。(2)在线论坛,实现了游客浏览的功能,但用户只有进行注册并登录之后,才能发表、评论帖子;用户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个人信息,当用户忘记密码时,可以通过密码提示功能获得密码;用户还可以查修、修改、删除自己发表的帖子和给其他用户写的评论。
2、青少年科普网站的实施
本网站采用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其客户端不需要安装专门的软件,只需要浏览器即可,浏览器通过Web服务器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可以方便的在不同平台下工作,B/S结构简化了客户端的工作,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兴起而产生的,对C/S技术的改进。[7]该结构大大的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并增加了交互性,能进行局部实时刷新。开发语言为C#语言,开发工具为VisualStudio2010,服务器端采用ASP2.0,数据库使用SQLSever2008,脚本语言采用VBScript和Javascript语言,使用JqueryAjax技术完成页面局部更新功能。
3、结束语
(一)中医药在卫生体制改革中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
积极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制订,在实施方案中更多体现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政策措施。积极参与中医医院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研究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投入补偿机制,研究体现中医技术劳务价值的价格形成机制,研究有利于中医“名医”成长的用人机制。在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探索既能鼓励医疗机构提供、又能引导患者选择中医药服务的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制度。在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中,按照中西药并重的原则,探索建立充分体现中药内容、符合中国特色的基本药物目录。在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工作中,探索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服务功能,探索建立有利于引导并稳定中医药人员服务基层的机制。要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中,探索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的途径和方法。
(二)大力推进中医药立法进程,争取2009年通过中医立法
加强与市法制办和市人大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争取《*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通过立法,以解决*经济特区中医药事业有法可依,规范中医药行业的管理,确保人民群众使用中医中药安全有效,维护和增进人体健康;中医立法还要体现公益性质,保障和促进中医药的全面、协调、科学发展,让老百姓享受到中医药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三)认真实施“三名三进”战略,加快“*”期间中医建设项目的进展
在名院建设方面,以建设市中医院为重点,带动区级中医院与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科的建设。将市中医院发展成为特色专科治疗、中医“治未病”和中医康复“三位一体”的龙头医院。同时,积极筹建市中医院针灸推拿和中医肝病专科医院。宝安区要加大对区中医院的投入,落实规划项目,为创造名院奠定良好的基础,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名科建设方面,加大对各中医院重点学科、特色专科(病)的投入,发挥专科优势,做强做大。重视中医重点学科、特色专科(病)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及技术骨干的引进。针对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建设,注重引进学科带头人的同时,还要引进学科带头人的这支团队,形成起点高,起步快,重点突出,成效显著的业务发展态势。同时,注意已有人才的培养使用,逐步在全市形成国家、省、市三级重点学科与重点专病专科群,营造临床、科研、教学互相促进的工作氛围。市、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加强临床与科研结合,抓好特色专科专病建设,着重提升重点专科特色技术规范和水平,加强建设单位间协作,分析主攻病种中医治疗现状,开展临床诊疗方案验证工作。
在名医建设方面,启动*名中医“师带徒”工作以及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交流工作。今年年底将完成第二批名中医的评选工作。与此同时,加强名中医馆的建设,尤其是第二人民医院的名中医馆的建设要纳入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扩建项目工程,一并投入使用。
大力推进“*”期间中医建设项目的进展。目前,*市针灸推拿医院、*市肝病医院进展缓慢。要加大协调力度,积极推动*市针灸推拿医院、*市肝病医院、龙岗区中医院新建项目、福田区中医院改扩建工程的二期建设、罗湖区中医院新建项目、宝安区中医院的改扩建项目的筹建步伐。
(四)大力推进中医药科普知识进社区、进基层、进家庭
建立以市中医院为龙头,各区中医院为骨干,各级各类综合医院中医科、中医门诊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中医诊所及中医“坐堂医”诊所为网络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发展格局。宝安区卫生局和宝安区中医院要建立健全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体系的试点工作,不断地总结经验,在全市乃至于全省起到示范作用。
加大中医药进社区的工作力度,高度重视中医药社区人才的建设。以中医适宜技术、中医科普知识讲习团进社区为抓手,注重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注重传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理念,做好中医适宜技术和中医科普知识进社区,积极扶持民营资本对中医药进社区的投入。启动示范中医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评估工作。积极构建覆盖社区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和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形成防治结合中医服务体系。
罗湖区中医院提出“办无围墙医院”,成立了“服务联络部”,在社区办起3处中医工作站,每周定期派出中医专家坐诊,免费为患者看病、体检,得到市民普遍赞许,也多次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形成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东省中医药局工作部署和要求,全面铺开中医“坐堂医”试点工作。
(五)大力推进中医师承工作,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
尽快启动名中医的师承工作,强化中医临床诊疗能力,培养成为青年中医药技术骨干。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师承的有关要求遴选出*首批指导老师和中医学术继承人,出台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在*年*市第六届职工技术运动会中医药4个竞赛项目中获奖的中医药人才将作为我市名老中医“师带徒”的重点培养对象。加强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中医管理工作,提高中医临床能力和水平,举办“西医学中医”培训班,“中医四大经典”高级研修班,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
(六)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提高中医医院核心竞争实力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医学的思想理论基础和核心价值内容,中华文化和中医药文化不仅对促进文化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促进人体的和谐、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建设中医医院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让人民群众从价值理念、就诊方式、服务态度、诊疗环境等方面,切实感受到中医国粹的独特魅力。
1中医健康教育主体、对象及方法
1.1中医健康教育主体中医健康教育的发展依托于中医学发展,古代中医治病,医、护、药不分家。所以健康教育一般由医生一人承担;随着中医学的专科化发展,临床上逐渐有医生、护士、中药师、营养师、康复师等多专业参与健康教育,职责有分工有合作。近年来,中医护理学科逐步发展,护理专业职业定位日益明确,护士在临床和社区中医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2中医健康教育对象在古代,医学服务模式主要以居家诊疗为主,故健康教育对象主要为患者及家属。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中医健康教育的对象从医院延伸至家庭、社区,从疾病人群延伸至亚健康、健康人群。
1.3中医健康教育方法
中医护理健康教育方法在古代较为单一,主要为说教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教育方法逐步多样化,目前,主要采用专题讲座、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处方、健康宣传手册、宣传栏、多媒体演示等形式。中医健康教育根据其受众人群、地域、季节、疾病及宣教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健康教育方法。
1.3.1医院中医健康教育
在医院人群相对集中,健康教育内容侧重于专科专病的中医治疗及保健知识,健康教育方法侧重于专题讲座、中医护理技术演示、医护患互动及发放个体化健康宣教手册等。张彦妹等对196位患者按需求开展中医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并配以播放光盘、现场演示、文字宣传等方式,如在给患者讲解常见症状的中医穴位按摩时,教授每位患者正确取穴及按摩的方法,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满意度。
1.3.2社区中医健康教育
社区中医健康教育注重推广中医健康理念,所以选择的方法多为中医宣传栏、墙报、定期健康教育讲座、中医健康咨询、发放免费宣传材料等。马亚等的研究中提出社区可通过举办中医传统文化讲座、中医文化艺术节,组织编写中医传统预防保健文化的宣传手册等手段,推广中医“治未病”健康理念;举办中医药预防保健科普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等方式,宣传中医药预防保健等知识;定期组织活动向广大居民详细讲解和指导中医技术操作方法。
2中医健康教育内容
2.1古代中医健康教育内容
古代中医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围绕患者生活起居、饮食、情志及用药等展开,在强调整体观念的同时注重个体化特征,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1.1生活起居护理
中医提倡起居有常,劳逸适度,《素问•宣明五气》提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提示人应该按照自身体质情况合理安排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注重整体观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强调“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定;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就是说人们应该按照时序的阴阳消长进行精神调摄、运动养生、祛病疗疾。强调环境对疾病康复的影响,《侍疾要语》中记载“床前与人说话,须有词而无声。”提示应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为了避免寒冬和炎夏的气温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冬月北窗多凉风,须从槅之反面厚糊桑皮纸数层,令风不得乘隙而入。南窗下置火盆以消寒气,但勿近床,恐火气相逼也。夏月宜时置凉水于桶盆,以收暑气,频频易之,但勿置床下,致湿气上蒸”,强调了居住环境要温湿度适宜。
2.1.2饮食护理
中医推崇辨证择食,强调应结合不同季节、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身体素质选择适宜的饮食。同时注意饮食禁忌,如《黄帝内经》中“常食方食,无食他食”指出应让患者吃适宜的食物,不要吃那些不利于疾病的食物;《黄帝内经》中“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向人们揭示了饮食不节,摄食不当,会造成人体的伤害,产生疾患。《素问•脏气法时论》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指谷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肉类和蔬菜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这一饮食模式,是现代平衡膳食金字塔的雏形,对指导中华民族均衡膳食、增进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2.1.3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七情致病,故中医护理注重情志调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各种异常情绪对人体脏腑都有影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侍疾要语》提到“令所爱之人常坐床前,所喜之物恒置枕畔”强调侍疾之人应重视与患者接触的人、事、物对其情绪造成的影响。《素问•痹论篇》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指出修心养性,保持心神宁静,心无杂念,思想清净对于维护健康、避免疾病发生的重要作用。
2.1.4用药护理
在用药护理方面,《侍疾要语》中“古方……然有效不有效,非方之不良,乃药之未善也”,强调药物的选用、炮制、饮用对于药效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服药的时机应遵循古法“热药凉服,寒药热服”。但根据季节的不同,用药的温度也应有所改变,“夏不可过热,冬不可过凉,亦当因时制宜,不可泥古”。《黄帝内经》中也提到不同的疾病服用汤药的温度也不尽相同,“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用不同的温度提高汤药的疗效。
2.2现代中医健康教育内容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知观念也在不断变化,由最初的身体无病转变为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因此,健康教育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养生理论和健康教育的内涵本质一致,故中医健康教育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现代中医健康教育内容遵循中医整体观与辨证施护的理念,在突出中医药特色的同时,结合现代医学发展特点,围绕生活起居、辨证饮食、情志调理、用药教育等方面,开展了专科专病的中医护理健康教育规范的研究及应用,在实施健康教育的同时兼顾不同证型、不同体质、不同症状等个体化特征,体现“同症异护、异症同护”的中医护理理念。
2.2.1注重不同体质、不同证型患者的个性化健康教育
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中,首次将中医护理学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在全国范围先后分2批开展了3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梳理及临床应用,依据不同疾病不同证型,从生活起居、饮食及情志护理等方面规范了中医护理临床健康教育内容,如肺癌患者的饮食护理中,依据不同证型给予患者不同的饮食护理指导;情志护理中,运用中医“五音入五脏”理论,鼓励患者多听五音中的商调音乐,达到调理气血阴阳的作用。金明兰探索性结合中医“治未病”理念,开展辨体养生健康教育及干预模式,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运用中医体质辨识软件,依据不同体质制定个性化健康调护方案,针对生活起居、饮食、情志、运动、药物开展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提高了社区人群健康素质,减轻了患者的症状,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2.2.2不适症状强调“临症施护”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三因制宜,在不同疾病同一症状的护理上具备独特的优势,强调“临症施护、临症施教”,且不同疾病同一症状的护理亦有所区别,如肺癌患者因化疗导致恶心呕吐时,可指导患者进食前先滴姜汁于舌面,缓解症状,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山药、小米、百合等,少食多餐;眩晕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症状时,强调饮食宜细软温热素食。对于不同的症状,可采取相同的中医护理保健方法,如失眠、便秘等症状,均可选择穴位按摩的方法缓解,但穴位按摩手法、部位的选择上有差异。
3中医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3.1中医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中医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能力较薄弱,影响中医健康教育质量。无论是医院还是社区的护士,基本以西医院校毕业生为主,中医药知识依靠毕业后教育,而在护士继续教育中,中医知识的学习不系统、碎片化。
(2)中医医院的护理人力配置不足。在医院里护士既要完成西医的护理,又要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与健康教育,工作内容多,学习任务重,护士对健康教育重视程度较低。
(3)护士开展科普的意识不够,手段、形式单一。护士把科普工作看作是可做可不做的工作,往往是应付检查,没有把此项工作纳入护理工作范畴,思考与研究甚少。
(4)大众对中医药知识的认知途径多样,真假难辨,影响依从性。
1.1医学期刊进入网络时代
自20世纪末以来,在开放存取(OpenAccess,OA)运动的影响下,一种全新的医学论文传播模式大规模兴起,促进了医学期刊的网络化发展,利用互联网以免费的形式为用户提供医学信息。
1.2网络化医学期刊的优势
1.2.1传播更快捷和传统期刊相比,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性。只要接入互联网,即使相隔再远,医学科研人员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医学信息资源;在互联网覆盖的范围内,科研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获得感兴趣的信息,医学期刊网络化后,医学科研人员将不受地域、时间限制,通过互联网选取自己关注的最新科研信息。
1.2.2内容更丰富传统期刊通过单一的模式信息。很多图表受制于版面的局限,往往以文字形式表述。而网络化医学期刊除了包含最基本的文字信息,还可以兼容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表现手法,使期刊内容更加形象生动,为医学科研人员提供了更清晰明了的直观说明,摆脱了单一化的文本信息所带来的枯燥乏味。
1.2.3搜索、检索更高效目前,科研人员可通过搜索引擎,直接搜索万方、维普、外文生物医学期刊全文服务系统、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等各大医学数据库,也可委托信息所专业查新人员进行专业化的搜索检索,跨库检索服务,通过标题、关键词、年份、作者、单位、摘要,以及引言等多种信息路径,从成千上万篇医学期刊中检索出所需要的医学信息,查新人员再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医学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免去了医学科研人员在不同数据库中的重复检索,便于医学科研人员快速获取医学信息,节省了大量时间。
1.2.4刊期更灵活传统医学期刊由于卷期的固定,审稿、编辑、排版、印刷、装订、邮寄等一系列流程的完备,出版发行周期较长;而互联网信息可随时添加、及时更新,医学信息在网络上的发表不必遵循传统的以周、月、季为时间单位的出版模式,弥补了医学期刊时效性长的不足。特别是优秀论文、科研成果网络首发,以单篇的形式上传收录于各大数据库,将改变传统出版物刊期的单一模式。
1.3网络化医学期刊的弱势
1.3.1投入成本的增加医学期刊的读者,阅读网络化医学期刊将比购买传统医学期刊支付更多的费用,除了购买上网所需的硬件设备,还需为接入互联网支付费用;在网络期刊数据库中浏览或者下载全文通常还要另外付费。
1.3.2信息过载“信息过载”指的是媒体中过于丰富的信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它降低了医学科研人员使用互联网的积极性。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科研人员很难从冗余的信息中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很难辨别出各种信息的真伪。在这种环境中,医学科研人员往往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没有找到真正需要的有用信息。
1.3.3习惯性与舒适性长期以来,医学科研人员已经习惯了阅读纸质科研文献。纸质期刊携带方便,读到有用的科研信息可圈可点;阅读网络化医学期刊要利用硬件设备,需要网络环境;网络文献格式一般为PDF和JPG,不方便医学科研人员作标识;因此,传统印刷版医学期刊在科研人员心中仍有稳定的地位。
1.3.4纯网络期刊的权威性网络化医学期刊发表的方便快捷,往往缺乏较严格的审稿制度,导致社会公信力不足,不像印刷版医学期刊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在互联网上,科研人员可以各类医学文献资料,包括未审核的、未被医学期刊社采用的,以及已经被采用但尚未发表的科研论文等,这类信息通常并没有经过同行专家的评议便与读者见面,学术质量参差不齐。
2传统医学期刊面临的挑战
我国医学期刊国际化除了表现在方法和规则方面继续与国际接轨外,还表达了强烈的输出愿望,即要使我国的医学科研成果走向世界,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实现这一愿望,有两个办法:一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期刊走向世界;二是医学论文直接在互联网等新媒体上发表。
3由竞争走向合作
从媒体的发展历史可知,新媒体的产生并不会导致旧媒体的灭亡,电影、电视剧的相互依存,就是一很好的佐证。传统医学期刊虽不及报纸、科普读物那么普及,但其在医学专业界也拥有稳定的读者、作者群。目前,网络版与印刷版医学期刊正共存于期刊界,二者之间不仅仅是竞争,更多的是合作:互联网这一即时交流工具,加强了作者、编者、读者之间的交流,在线审稿系统的开通,既有效地带动了作者、读者、专家的沟通,也赢得了更多的关注,提高了自身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加上互联网的跨时空性,使人们与一些全国的优秀医学期刊密切了联系,传统医学期刊将借助互联网走向更宽广的平台。
4医学期刊的发展趋势
父辈的生活阅历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经历过苦难贫穷和缺衣少吃,根深蒂固地珍惜食物和每一样东西,一句话:穷怕了,也饿怕了。
剩菜剩饭还能吃吗
节约是好习惯,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这个习惯仍然应该继承和发扬,但是在当下,需要正确理解节约的内涵。
这不,我收到姑姑发来这样的短信:
“XX保健品去年10月过期,现在还能吃吗?”
从小姑姑看着我长大,记忆中,每餐饭姑姑总是在最后吃,看看哪个菜已经反复热过多次后,还有剩下的,就把它打扫干净……
我多次向姑姑进行科普,过几天就会发现科普的成效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姑姑患糖尿病多年,还做过颅内肿瘤切除和肠息肉切除,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身体免疫力下降,而免疫力下降,就是长期进食没有营养的剩菜剩饭导致的。
我把电话打过去:“姑姑,在你决定要吃这种保健品之前,我想问问你,为啥要吃啊?”其实我内心很清楚,姑姑一定不甘心扔了,觉得吃了对健康有好处,想让当医生的我给她确认一下。其实很多时候,老年人形成的观念和想法,子女很难改变,道理说破天也没有用。
果不其然,姑姑说,“我看电视上说的,这个保健品可以补充各种维生素,你也知道,姑姑的免疫力不太好,总吃剩饭,肯定缺乏维生素,正好补补,没过期多久,扔掉也怪可惜的……”
我一下子语塞,明明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却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只好先从过期说起。“不管咋样,这个已经过期了。咱们确实不应该浪费,但是最大的浪费就是对身体的不负责任。我记得给你算过一笔账,吃剩饭节约的钱,比将来吃药治病花费的钱,少很多。这两年你注射胰岛素、做手术花的钱,比起你节约那点钱,是不是多很多?”
这些都是她的亲身经历,必须要让她警醒。
“我们倡导光盘行动,不浪费,这是好事,可不浪费不是说要硬塞进肚里,因为吃剩饭就是对身体的最大浪费。”
“那剩下那么多咋办呢,都倒掉多可惜啊。”姑姑语气很无奈。
一定要转变理念。我决定趁热打铁:“姑姑,这就是我说的,不浪费也要与时俱进。对于吃剩饭来说,不浪费最大的转变在于做少一些,一次都吃完,宁可吃得少一些,不要吃撑了。”
“我在医院这么多年,见到的疾病好些都是因营养过剩造成,所以,少吃一些,才是不浪费,才是对身体的负责。反复加热的菜,早就没有营养了,吃进肚里,胃肠还需要消化,相当于机器在空转,对身体没有产生任何有益的效果。”
“像姑姑你的那些病,一定程度上是和你吃了太多的剩菜剩饭,缺乏营养,免疫力下降脱不了干系的,所以剩饭菜不能吃。”
“我现在好多了,已经基本都吃新鲜的了。”
说到这里,我赶紧接上:“同样的道理,过期的保健品就相当于剩菜。”
“啊,你说的没错,你说的让姑姑有点明白了,但就是觉得心理别扭,东西好好的,扔了真不舍得。”
“姑姑,在咱们老家,蔬菜都是自己种的,那些新鲜的蔬菜,按照现在的流行说法,就是有机蔬菜,这在大城市卖得非常贵。咱自己种的菜富含各种天然维生素,比把其中营养成分提取出来做成的各种营养品、滋补品更容易吸收,更健康。报纸、电视上打的那些营养品的虚假广告,你别信。”
“也是,电视报纸上说的那些,都是他们花钱做的推销。”
姑姑能转过这个弯儿,太好了。“姑姑你有啥健康问题,多给我打电话,很多问题不是吃啥东西能解决的,需要改变生活方式,需要吃啥,我会告诉你的。”
“我这里还有无糖的燕窝粥,还有一个月才过期,你说能不能吃?”
我差点晕了,这又冒出来个要不要进补的问题。不止是姑姑,对于很多现代人,要不要进补是一个必然要探讨的话题。
要不要补 如何补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多人感觉自己身体疲惫,处于亚健康状态,就想服用各类营养品滋补身体。有些人在吃西洋参、红参膏、银耳莲子羹的同时还服用灵芝粉、孢子粉等,这样进补,不但不会找回健康,反而会适得其反。很多人一厢情愿地认为,不同的补品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其实,许多补品都属温性,多种补品同时服用不仅不会产生协同作用,而且还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上火,是最常见的,除此还会出现消化不良等胃肠道问题。像阿胶、桂圆之类滋补气血的补品,对于脾胃、消化不好的老人就不适合,非但不能强身健体,还会影响食欲,中医称为“虚不受补”。有的人吃了人参流鼻血,有的人服用鹿茸后全身燥热,都说明大补大温之品有益也有弊。中医有一句名言,“人参杀人无罪,大黄救人无功”,说的就是许多人大量服用人参,内热耗劫,导致身体虚弱而死亡,大家却一味记得人参的好,不会想到是服食人参而导致死亡;有些身体病毒热邪集聚的患者,已经奄奄一息,经过大黄的排毒泄下,恢复健康,却不相信大黄这样的泻药可以挽救人的性命。
补品或补药,一般是针对虚症的,中医将虚症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两虚等多种类型。相应的,补品也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气血双补几类。其中补阴补阳是一对矛盾关系,如果阳虚的人再服用凉性的西洋参,很容易导致腹泻,因西洋参偏凉性,而人参性温。但西洋参除了能补气外,还能补阴,对内热人群,最合适不过。而阴虚的人进补大辛大热的鹿茸等,势必会出现亢奋、睡不好、易产生饱胀感、吃不下东西等不良反应,甚至有流鼻血的可能。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还有不同的组合,有些人可能两三种虚弱同时出现,只有经过准确的中医辨证才好对证进补。
说到底,很多补品起到的是安慰和心理暗示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按照“对证进补,拒绝乱补,正确选补”的原则确实可以起到作用,转变观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姑姑,燕窝可以养阴润肺,有利健康,可以适当吃一些,是你自己用燕窝做的粥吗?”
“是燕窝粥饮品,易拉罐里面的。”
又一个大喘气,之前不是已经说过这个问题了吗。我有些不耐烦了。
“保质期多长?”
“我看一下……哦,18个月。”
“姑姑,保质期长的食品,一般是加有防腐剂,而且里面的营养物质已经被破坏了,咱不如吃点新鲜的东西吧。”
“那这个咋办,也扔了吗?还没过期呢,要不这个吃了吧。”
我内心突然感到一阵心痛和悲哀。在健康方面,什么是珍贵的,什么是不那么重要的,很多人根本就没搞清楚。面对亲人,这些内心的万马奔腾,消弭在医学科普的点滴路上。
从另一个角度说,本来很多自然的东西,都做成了非自然的、化学提取的形式,这是多么大的浪费,如果想节约,意识上的节约才是最重要的。是否健康,不在于是否食用包装精美的保健品和补品,能真正起到保健作用的,是自然的食物、平和的心态以及适度的运动。
细化院线推广细化药品知识营销
这是一种通过向公众普及医药科普知识、向医师介绍医药专业知识来促进药品销售的促销形式。企业在进行药品推销的同时,向社会传播与此药品有关的知识,让患者、医师不但从直接的药品使用中获益,还从中得到文化、知识的熏陶,通过知识服务创造需求。采取药品知识营销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更新药品知识和信息,惟此才能适应医师需求,并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企业和药品的良好形象。
药品知识营销的形式主要有医师教育和公众教育。现在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处方才可购买和使用,事实上医生成了“第一消费者”。药品尤其是创新药品,具有高科技、高知识含量,医师从理解、接受到处方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医生处方习惯的改变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此处方药营销必须精耕细作,进行医师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产品信息才能得到有效的传递。同样的道理,进行公众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重视公众教育、医师教育,并把公众教育、医师教育作为促销的重要形式,需要不遗余力、大张旗鼓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药品知识促销。如针对医师专业知识的需求,默沙东公司为医师编辑出版并赠送《默克诊疗手册》、《默克老年病手册》、《默克索引》等专业书籍;创办了上海默沙东科研资讯服务中心,为中国医药界人士提供免费医药资讯服务;针对公众,推出了《默克家庭诊疗手册》。我国的步长制药公司也编辑了《人活百岁不是梦》、《心脑血管病防治新观点》等赠给医生与患者。
细化组织院内会、科内会
院内会(In-hospital Meeting)是由医药代表组织的,以医院某些科室的医师为主参加的,旨在向医师系统介绍本公司药品知识的会议。开院内会的好处是可以给医药代表提供一个向医师们系统介绍本公司药品的机会,宣传具有针对性。另外,医药代表在院内会上有较充裕的时间就某个问题与参会医师讨论,具有较强的互动性。科内会同院内会形式一样,只是规模更小,人数更少。院内会并不直接产生销量,因此,组织者要承担一定的费用风险,故次数较个人拜访少许多,是处于辅助地位的一种促销形式。
医(药)学会赞助
医(药)学会是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医学管理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依法成立的社团法人。因为是医(药)学专业学会,故它与医院的各科医师都有一定的联系,尤其重要的是医(药)学会的会长、学会负责人多是医药界的名人,他们有能力为制药企业推广新药提供咨询和帮助。医(药)学会开会是医(药)师自己组织的自我学习教育活动,多通过交流学术论文的形式展开,每年要举办多次。对制药企业来讲,赞助参加学术会议可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加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参会人员来自全国,包括无医药代表覆盖的地区,这为打开新市场创造了条件。利用开会的机会,医药代表可获取一些医师的联系方法,甚至可以与平时难以见面的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企业的学术推广活动应联合医(药)学会共同举办,一般应邀请国外或国内这一领域著名的、有影响力的、常用这种药品的专家授课。这些专家不仅有用药经验,而且可以详细说明用药的原因,并对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手术操作提出深刻见解,可以帮助医师纠正处方习惯。同医药代表相比,知名专家的见解显然更具说服力。
利用好医药专业媒体
国家药监局禁止处方药在大众媒体广告,但允许在医药专业媒体广告。药监局至今共批准了包括报纸、期刊和年鉴在内的近400余个处方药广告专业媒体,如《中国处方药》、《中国美容医学》等。医药专业媒体的主要读者群是医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医疗管理人员,对医生用药选择的影响力较大。随着我国医药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一些医药专业媒体也得到迅猛发展,其专业化和系统化的服务已经赢得业界的共识。这些媒体的实际影响力甚至不亚于一些强势大众媒体,因此,加强与专业媒体的合作,有利于处方药销售。同时鼓励医生针对产品做临床研究,然后在专业杂志发表,企业可将这些论文汇编成册在全国派发。
此外,企业还应充分利用医院的资源优势抢占新的广告载体。医院的一些特殊载体,如医院内的灯箱、病房内的招贴,各种挂号单、处方笺的背面,甚至医院里的各种设施等,都可以成为处方药的广告新媒体。这些新媒体既面向目标消费者又针对医务人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个人拜访
个人拜访主要是医药代表单独拜访医师(或药师)的促销行为。个人拜访在促销中占有主导地位,特别在处方药的宣传推广过程中,个人拜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药行业是个封闭的圈,圈内是由医师、药师、护师、医药代表等组成的医药界人士,圈外是患者及其家人。患者要获得健康,必须依赖医师,医师全权代表患者订购药品。在同样一种(类)药品有多种选择时(如阿齐霉素有希舒美(辉瑞)、舒美特(许瓦兹)、维宏(石药)等不同公司的药品,医师选择哪一个,用多少,或者改用替代品红霉素),医师会综合考虑疗效、副作用、价格等一系列因素,可是同事、朋友、甚至促销人员的推荐肯定会对其选择有所影响。通常同事的影响>朋友>促销人员>患者。医药代表对医师来讲,就是促销人员、朋友、同事中的一种,究竟是哪一种,视其与医师相处的关系而定。
笔者认为医药代表的个人拜访在学术上应该全面满足医师个性化的需求和愿望,积极主动地与医师进行即时互动的沟通,及时快捷地整理好药品知识信息,提供给特定的医师。
采用OTC的操作模式做深做透医保定点药店
现在全国每个城市都有医保定点药店,在其销售的品种,只要是在医保目录中,凭借医生处方都是可以刷卡购买的,这对药品销售非常有利,制药企业应加强定点药店的店员推荐、终端POP广告、陈列、驻店促销等工作的力度,促进处方品种的销售。
强力开拓中小医院市场
以二、三级中小医院、企事业单位医院、地段医院、社区门诊、医务室等为突破口,通过订货会、推广会、登门拜访、协助医药公司送货上门等方式,大力开展中小医院的处方药营销。
开展科普教育和义诊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