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教学方法范文

新媒体教学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教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教学方法

第1篇:新媒体教学方法范文

1 新媒体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势 

1.1 形成丰富独特多元的教学情景 

新媒体特征鲜明、兼容性强。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等都可以在新媒体软件上应用,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情景,同时也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中资料单一的问题。在新媒体大数据背景下,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选取所需要的资料,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英语课堂讲授图文并茂,既丰富了教学情景,也扩大了教学内容。 

1.2 利于学生形成实际英语经验 

大学英语学习的难度主要是应用的场景和机会少,没有完善的学习规律,那么平时学到的知识就很难得到提升。新媒体的出现使英语学习变得更方便,首先,一些影视作品、音乐等以新媒体为载体,可以使学生全面熟悉标准的英语发音特点。其次,新媒体更便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方便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来指导学生,促进学生在实际情境和实践活动中学到更多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1.3 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英语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决定讲授内容,掌控课堂节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由主导者变成辅导者和引导者,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内容,教师起到的作用是推荐而不是控制。学生在新媒体帮助下进行学习时,遇到问题可以提问,教师进行回答和指导,这与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相反,也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2 新媒体大数据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研究 

2.1 利用新媒体课件构建全新授课模式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建立真实的语言环境,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还是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不利于学生对英语语言的使用和理解。而新媒体的利用可以改变传统的不足。首先,新媒体使得英语授课形式多样,信息的表达方式多样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新媒体所传达的信息更加丰富,能较好地满足众多学生的要求,使交流形式变得生动形象,提高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再次,新媒体的应用可以满足学生对社会其他领域知识的关注和好奇,减少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此外,新媒体可以将网络上学生关注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声音、图像、文字等制作成课件,以辅助学生获取知识,如在单词的讲解中可以适当加入新闻报道,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例如,在讲授“Let down”(失望)这个词组时,为了让学生加深该词组与disappoint的区别,教师可以播放美国的一个玩具公司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向中国用户道歉的新闻视频,在这个视频里“Let down”出现有7次之多,然后教师再进行详细讲解,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Let down”的用法,还在原音视频的观看中学习了标准发音。 

2.2 利用新媒体开放特征形成互动型的交流模式 

大学英语由于受课堂时间和地点的影响,很难形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新媒体应用后,在课堂学习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通过师生交流、学生之间交流、教师之间交流,使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观点,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首先,教师借助校园网围绕英语教学内容开展网上授课学习,要根据时展和学生反馈及时补充来自各种媒体的素材,整合后给学生使用。其次,教师通过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以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个性和共性问题,对于共性问题,及时改进课堂及网上授课内容和进度,对于个性问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完成英語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改进教学,形成英语教学的良性循环。再次,新媒体参与到英语学习的管理之中,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管理效率。在新媒体教学系统中,管理模块是不可少的,通过管理模块,教师可以全程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学生帮助。此外,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可以制作更具体的学习计划,使互动过程更加严谨和科学。 

2.3 利用新媒体移动阅读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移动阅读是基于新媒体条件下的全新阅读方式,这种新的阅读方式正在改变现代学生的学习和阅读习惯。在新媒体时代,移动阅读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参与英语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动性。移动阅读的信息来源于数字化的图像、声音等数据,通过互联网和无线通信获取数据,运行机器涵盖了电子书、电脑、手机等智能设备。移动阅读出现后就获得了大学生的普遍支持和喜爱,因为目前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电脑和手机,通过客户端可以随时在线学习英语知识或下载英语知识。而且通过移动阅读,教师可以随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并能实现在线互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2.4 建立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模式 

首先,在课堂讲授中语言还是占主体地位,教师要运用多模态话语方式,并提供英语知识的有效输入途径,使自己的语言输入模式直接成为学生英语知识的来源。例如,在讲授“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时,教师可以先用“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导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要利用口语模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然后将学生的问题总结出来。在导入阶段教师使用口语模态,那么在讲授时可以使用声音模态和文字模态相结合,将英语学习成功与失败的案例都总结出来,最后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关键点,并进行互动交流。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成功地应用语言模态、图片模态和声音模态后,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接收效果。其次,教师要设置情景以增加学生多模态学习实践。新媒体使得一些针对语言学习的软件应运而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一方面是英语中有许多连读和略读现象,如next的音素组成是/nekst/,而/t/经常被省略;另外一方面是听力材料的发音标准问题影响学生的听力效果。这时就需要教师引进多模态学习方法来帮助学生克服听力障碍。教师在选择听力资料时要从长度和难度双向入手,同时通过配备图片给学生一定的提示,等学生大概听懂意思后就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述文章内容,最后是进行原文对照,查漏补缺。再次,教师在授课中要加强对多模态的评估。对于英语口语的学习,需要用到最多的是语言模态,同时辅助声音图片等模态;对于英语阅读板块,主要以语言模态为主要评估标准;对于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的评估,主要是教师要对自己的模块应用进行反思,反思新媒体辅助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否利于学生掌握。教师要把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促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5 构建课堂整体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媒体为辅助的三位一体的生态教学关系。在新媒体大数据背景下,这种三位一体的生态教学关系可以实现课堂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能充分发挥英语课堂的育人功能。首先,师生平等主体地位的确定使学生作为教学整体中的独立因子,达到了在人格上与教师平等的地位。师生关系融洽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能维持课堂系统平衡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要充分考虑教学中各种因素的应用,以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以小组为学习形式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因为小组学习可以形成安全的心理环境,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使学生自信、自由地投入到学习中。其次,教师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应该是最活跃的一部分,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激活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后,可以让学生释放出更多的潜能和活力。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交往环境,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探索,将英语课堂变成学生发表见解的空间。最后,教师要构建和谐的生态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是知识交流,还是心灵沟通。在新媒体背景下,教师要着力营造一个民主、自由的课堂环境,尊重并信任学生的能力,以增加學生的信心。 

总之,新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加英语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英语学习过程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而新媒体只是辅助工具。因此,教师要在充分把握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知识容量和业务能力,充分挖掘新媒体的优越性,将新媒体合理地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之中,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篇:新媒体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 新形势; 小学; 美术; 欣赏教学;

美术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然而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部分教师依然不太重视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进行创新,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对于美术欣赏课程的兴趣,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在新形势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与艺术修养,将美术欣赏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加强师生互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继而保证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综合的发展。

一、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一种自发的探究欲望,并且使其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观察美术作品,同时保持一种感官的敏锐性,最终让学生学会感知和欣赏艺术。学生通过观赏出类拔萃的美术杰作而展开思索、联想、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并内化优秀美术作品中的构图、色彩、创作方式等,从而丰盈和充实了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完善和强化了学生的艺术感觉,提升了他们的艺术审美与综合素质。此外,美术欣赏还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艺术眼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

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很多美术教师对小学美术欣赏课程的认识尚不全面,认为开展美术欣赏教学就是简单地播放一些美术作品的图片让学生观看,没有深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究,只是讲授其中涉及的绘画手法和技巧,或是对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不利于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程收获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该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拓展美术相关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欣赏热忱,以此来丰富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

然而在实际的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却忽略了学生的喜好,按照主观意识挑选了学生认知和理解范围之外的美术作品以及相关知识,致使课堂氛围沉闷,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容易触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另外,部分教师习惯采用较为固定的单一教学形式进行欣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单向输出教师本人的美术欣赏理念,没有起到开启学生发散思维与自主思考的引导作用,虽然给学生留出了一定时间进行思索和赏析,然而由于师生互动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一)在欣赏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展开思索和探究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创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教学方式涵盖了问题提出、分析与探究、实践创新等几个发展过程。具体的实现形式是:教师根据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和制作一个视频短片或是课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探寻并开启交流,继而解得出结论。教师主要是以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欣赏活动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索,从直观的感性认识逐步升华到较为客观理性的方法的感悟中,经过一系列的观察与比对,在热烈的讨论中分享美术欣赏的感受,并通过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从而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完成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品鉴。这种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以学生为主导,能够切实地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防止教师输出观点式欣赏课程的弊端。

(二)师生互动

教师可以在美术欣赏课程中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在不同的思想碰撞中深入欣赏,通过在讨论中听取其他学生的见解来完善自己的赏析,教师可以在每个谈论小组内驻足倾听,适机地给予一些提示和引导,有利于学生从不同方面,如美术作品的主题、构图形式、色彩处理等多角度展开讨论,同时,还可以分析美术作品的表现技法,以及画面的布局与关系等。最后还可以深入到探究美术作品的风格,以及作者创作时的背景和心情,换言之,就是美术作品所隐藏的寓意。另外,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在美术欣赏课结束后,保持敏锐的感官习惯,继续欣赏身边的艺术作品,保持思考与表达,让这一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得以延续,切实提升艺术审美能力。

(三)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

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美术的踪迹,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活动时,可以尽量地将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引入教学活动,如此一来既贴合学生的心理探索欲,还能锻炼学生的审美敏感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将美术欣赏活动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突破课堂这一界限,让美学的欣赏情境更加广阔。对于校园中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师也可以突破课本的局限,通过欣赏分布在校园之中的建筑,分析和思索建筑的布局与外观形态,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一个自己最喜爱的建筑进行全面的观赏,学生通过探寻其美学意义,可以从熟悉的场景中,收获全新的视角和思想。同时,教师也可以将美术欣赏课堂的范围扩大,到美术馆、图书馆、公园等当地的特色公共场所去,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不同建筑的外观特色,探寻设计理念,领会其中深层次的人文魅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将美术欣赏课堂设置在大自然之中,欣赏自然景观之美,区分人工风景与自然风景的差异与相似之处,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悟美,提升美术欣赏的思想层次,认识并理解人类改造客观世界而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教师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从学生的平日生活场景中提取学生熟悉的景致、事物等作为美术欣赏对象,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完成美术欣赏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如配置服装、制作新年贺卡、布置房间环境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任务,让学生在实践的审美应用中消化理论知识,收获更加生动鲜活的审美认知,并且通过不断累积的审美经验,来实现感悟美术审美价值的实践。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在美术欣赏课上教授学生应用发散的艺术感知能力去品析世界级艺术家的优秀作品。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强化学生的艺术感知力,以更加直接形象的画面和强烈的视觉效果来加深学生的艺术感受。例如,在进行《中国画欣赏》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国画大家的人物短视频来呈现画家的创作过程,而后再让学生赏析美术作品,同时让学生在探讨中结合了画家的生平、性格等背景,会让学生对美术画作产生一些独特的见解,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既能够不断拓宽学生的眼界,还可以使学生探寻到作品中所隐含的人文背景与艺术内涵。

(五)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创设适宜的教学场景,为拓宽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创设贴合授课内容的教学场景,有利于教师发掘不同的视角来开启学生的思考,能够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与内化美术相关知识,将美术画面表达的事物场景还原,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他们欣赏美术作品的视角更加全面。

例如,当教师在讲授齐白石作品美术欣赏课程时,便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从齐白石的美术作品中的绘画意境出发,完善学生欣赏中国画的方法和角度;其次,教师可以在课程实践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还原齐白石作品《雏鸡》中的原型,通过播放小鸡成长和活动的视频让学生对于小鸡形成一个动态的直观感受,随后再进入齐白石创作的美术场景中,探究和分析其中栩栩如生的鲜活形象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以此来升华自己对于美术作品欣赏的能力。

(六)小组讨论

教师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的协作讨论中来实现自己对于美术作品的充分感受,并且还应该加入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剖析美术作品,还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艺术审美的习惯。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雕塑作品的时候,就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思考、发言、倾听,来描述自己欣赏雕塑作品的方法和感受,并且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于美术欣赏过程的思考,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评述,将这一过程完善。

例如,教师在进行雕塑欣赏课程的时候,可以播放事先准备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视频和图片,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认真地观察和思考,进而展开欣赏评述。例如,从雕塑的类型开始赏析,强调这个作品采用的是浮雕的手法,而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赏析进行评价总结,肯定并鼓励学生的表述,再详细地解读作品,这时的讲解是点睛之笔,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直观欣赏后,都获得了各方面的艺术感受,再加上最后教师对于相关知识与时代背景的讲述,让学生真正全面地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和角度,开拓了学生的认知范畴,也提高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和艺术综合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而教师必须正确地认识欣赏教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充分激发学生对欣赏教学的喜爱度和探索欲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断提高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认知和理解。

参考文献

[1]崔艳青.谈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11):156.

第3篇:新媒体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导课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083-02

众所周知,所谓引入新课,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如果是一节新课,教师能够选择一种既适合学生学习,又能够发挥教师自身作用的导课方法,会起事半功倍的作用。的确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信息量大,教学方法灵活,其语言、文字、动画与各式各样的界面交错在一起,极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上的错位。数学教师选择好导入的方法,不仅能够使新课导入自然,重要的是能够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几年来,笔者立足小学数学,在积极探索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前提下,对导入新课方法进行研究与探索,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其益。

1 计算机多媒体导入新课的作用与功能

1.1 注意作用不容忽视

小学生不同于高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生理和个性品质的差异,特别是自我意识的淡薄,使得注意力相对较差。个别学生有时听课,不仅注意力不集中,而且表现得相当迟缓。因此,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时,首要的是要采取灵活的导入方法,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学习上来,引导到完成新课程体系下小学数学教学任务上来。

比如在进行小学数学的二进位计算教学时,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精心设计一个小的片头,像动物的出入、动物与植物间的联系、二进位个数的外在表现等,通过这样简单的游戏引导小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序化、数字化和增加第一感性认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1.2 刺激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数学教师能够通过新课导入而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那么小学生对数学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带着情感、欲望和进步进行学习,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完成教学任务。

如在进行计算机多媒体小学数学教学时,对于图形的认知学习是从简单的数动物、打击命中物和卡通视频引进入的,这些游戏与视频的引进,一方面刺激了小学生的感觉器官,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新颖视频的导入,唤起小学生的思考,由思考而进入角色。由角色进入,导入新课,环环相扣,步步新鲜,结果是学习兴趣浓厚,教学变得轻松。

1.3 能够设置多疑的思维空间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数字认知与计算,它是图形、数字、游戏的有机结合,更是一个活的教学载体。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应加强对多疑思维、多疑存在形式、多疑联贯性的教学研究,并寓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中,使生硬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灵活,更具有潜在的知识空间。

如一个简单的钟表读数,既可以通过课件将读数的方法教给学生,也可以通过动画等形式,将钟表的读数方法转变成一个智力游戏,特别是像分、时的读数,也可以将圆变成直线,变成一个动态的表演载体。这样,小学生会在质疑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处理问题的基本方式方法,实现教学的创新理念教学。

1.4 与现代教育相对应

随着网络及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经十分普遍,而且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多角度、灵活教学的新技术正在兴起。加强对计算机多媒体新课导入方法的研究与学习,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代化教学的具体体现,因此,进行计算机多媒体导课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应成为教学基本功训练的主体内容之一,纳入教师教学之列。

新颖、独特且具有启发性的导入方法,既是对教学的一种检验,更是对创新教学的一种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教学工作的需要。

2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2.1 直接引入法

直接引入法,即在课件上或者计算机多媒体演示时直接给出所要讲述的问题、制造的悬念或者带有启发性的质疑。直接引入法虽然简单容易,如果把握好时机,其效果也会很好的。直接引入法要特别注意对题要准确,简明扼要,切中要害,特别是对于教学目标、学习主体、掌握的重点与难点,要一针见血,切忌搞得学生眼花缭乱,主次不分,带有其他的错误导向,这样既起不到教育的效果,也会影响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像小学数学中的多位数计算方法,就比较适合于这种导入方法,因为它的导入简捷,学生一看就明,一思就会有果,事半功倍。小学生是直接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二重拥有者,不要通过过多的导入而影响到其数学思维的发展,这也是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2.2 质疑引入法

质疑引入法,即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造成的悬念来引入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新课。质疑引入法用比较积极的形式提出与所要学习课题有关的问题,点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使小学生明确了学习数学的目标,从而调动其思维指向更为集中,积极地期待问题的解决。问题引入法一般用于前后知识相互联系密切的计算机多媒体新授课教学,或本节所研究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新课。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熟知的现象为基础的前提下,提出学生似曾相识,但欲言而又不能的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求知的渴望。如讲两位数的加减法,在制作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时,就不能应用直接引入法,应先从个位数的加减入手,通过数的运算。像“5+6=?”,当学生发现已经走过10的时候,再继续向学生提出或者给定相关知识,通过兴趣、爱好、猜想与对问题的联想,引入两位数的加减计算,从而达到引入问题、解决问题、引导联想、丰富猜想、培养智力的教学目的。

2.3 穿插资料法

穿插资料法,即用各种教学资料(如科学发明发现史,科学家轶事、故事等),或者已有的教学案例,通过教师自身巧妙地编排、选择、筛选与本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而引入新课。这种引入具有真实、可靠、生动、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等特点。通过引入数学史上的有关资料、人物小传或者研究成果,从中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进行做人和品质教育,使小学数学的教学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特色,积极与新课程体系相对应,实现教育的人性原则,将对人的教育放在第一位。

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教育部网站和当地的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的网站,将与小学数学有关的科学发明发现史,科学家轶事、故事等整理成资料片头,定期引入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中,使小学数学教学更贴近于教学实际,更能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小学数学,不同于高年级的数学,其趣味性十分重要,这也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必须注意的新问题。

第4篇:新媒体教学方法范文

近年来,中国传媒行业特别是新媒体领域的飞速前进,对新闻传播类人才的数量要求日益增多,同时对能力的要求也悄然发声转变,传统的“采写编评”人才已经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对于全能型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学校的教学改革显然没有跟上传媒行业的改革步伐,“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观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到无法与就业需求良好对接。因此,实践教学就变成了新闻传播教学的“重中之重”,实践教学不是一句空谈,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全媒体意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将他们打造成与社会接轨的人才。

1 实践教学中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的思路也随之发生了转变,新的新闻传播思路推动着新闻传播的教学改革,面对媒介融合,我们的新闻实践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实验教学条件有限

文科实践教学和理工科相比有其特殊性。理工科实践教学主要依赖精密仪器设备,文科实践教学则依靠于一些基于信息技术的数码设备和编辑软件。例如,数码照相、摄像机、视、音频编辑、网页制作、报纸编辑软件等等。

然而很多高校往往只注重对理工科一些精密仪器设备的投入,却不愿花大力气在文科实验室器材的投入上,尤其是新闻传播专业的数码相机、摄像机等器材的更新换代非常之快,基本四、五年一些机型就淘汰了,学校对设备的资金投入不足造成资源短缺,软件和硬件跟不上时代步伐,学生自然就缺少了很多实践锻炼的机会。

1.2 实践教学体系割裂

新闻实践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新闻的动手能力培养相较于其他学科要好很多,熟不知,“扛机子”、“剪片子”这些技能固然不可或缺,但是实验教学绝不是造就只懂一两项技能却没有感悟能力的“拍摄机器”。电视新闻作品的诞生,需要经过一系列流程,有新闻的策划、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拍摄、后期剪辑、文字编辑、设计、评论等等。这一系列的工作流程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因此各流程之间需要进行很好的衔接,从而保障新闻作品的质量。然而,在新闻实践教学中,大多人都的对新闻作品制作过程并理解,认为不全面,认为实验课程中只包括技术和制作部分即拍摄、编辑等部分。因此,在实验课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重在向学生传授这一部分的知识,譬如电视摄像这门课,老师主要灌输的是电视摄像的方法和技巧,然而,如果缺乏好的新闻策划、新闻采访、相关文字的表达能力,那么前期拍摄、后期制作技能掌握得再好,也很难打造出一个高品质的新闻作品。

而新闻策划、新闻采访这些课程又在课堂上以理论课的形式进行,策划方法和采访技巧都是靠书本和老师口头传授,更别说和后期的节目制作融合在一起了,这种割裂的片段化的教学体系很难让学生把各项知识和能力融会贯通。

1.3 传统的实验教学过于落后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新闻实验教学中已经根深蒂固,理论学习是新闻学习的常见方法,通过理论学习后再进行实践演练,这对于其他学科效果很好,但对于新闻学却不是最好的方法。学生是一群被动接受知识的群体,其主观能动性很难发挥出来,学习成果更是很难检验。然而在全媒体新闻生产过程中,必要的时候,需要一个人掌握所有的职业化技能,同时也隐含着专业分工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有很好的人际协调、统筹调控的能力。

而目前大多数高校新闻传播实践教学的环境与学生未来的媒体工作环境存有很大的差别,对学生之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学生毕业之后,到工作岗位中还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在新环境下进行学习,从而去适应一个新的媒体环境。

2 高校新闻传播实践教学的应用

2.1 专业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据相关统计,国外新闻传播教育人士的媒体工作经历相当丰富,大多由媒体人升华为媒体相关专业教师。根据近些年的调查,全美最佳的五大新闻院校中,很大部分的教授都有十年以上的媒体相关工作经历,所以可见从业经历对于教师的重要性。

我认为,国内新闻教育的一大缺憾就是在很多普通二本院校中,专业教师从业经历严重缺乏。目前,各大院校聘请的新闻专业教师大多都是高学位人士,其基本上是硕士及以上学位,甚至是副教授以上的职称;但真正具备丰富实战经验、媒体从业经历的教师却寥寥无几。也正是因为很多新闻专业教师缺乏从业经历,导致教师在讲授实验课程时使得自身也缺乏足够的底气,因而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事实上,如果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都不好的话,在教学中便便无法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及实践操作进行深层次的指导。因此,各新闻专业教师必须通过种种途径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复合全能型的新闻专业教师。

2.2 建设学生媒体团队

在新闻传播的教学中,可开创实验课程,建设学生媒体团队。通过实验课程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实战性的新闻传播学习平台。在实验课程中,建设学生媒体团队,改变传统的新闻传播的枯燥、固定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变为媒体空间,让班级成为媒体团队,让学生来扮演新闻作品成产过程中的不同角色,体验每个环节的工作。因此,新闻传播实验课程教学可以让学生真正带入到媒体的工作环境中,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成效,实现教学的目的。以纸媒为例,学生可分别承担记者、编辑等角色,记者负责报道新闻;编辑则负责分析与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和制作标题,配置版面的内容。同时,学生组成的媒体人团队内部也按个人能力、经验、专业的不同划分不同级别的职务,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责。

除了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团队以外,也可以成立学生实践活动组织,搭建一个实践平台。如建立以新闻专业为依托的传媒网站,增强新闻学子之间的交流,网站由学生自主管理,内容、管理、运营、推广均由学生自主完成。成立学校的微信宣传平台和微博协会,在学生和社会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边干边学,增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3 为学生提供展示新闻成果的平台

第5篇:新媒体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设计方法 设计技巧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教育部开展信息化教学大赛的目的,是通过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成果的展示,旨在交流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的经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 从而促进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设计理念

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化教学设计这两项已扩大到现在的不限学科和专业,参赛作品可以是德育课程、文化基础课程,以及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目的是旨在通过比赛促进教师应用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理念

多媒体教学软件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是为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教学载体。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应充分考虑学习情境设计,方便学习者进行协作学习,提供方便灵活的人机交互途径,为教和学服务。还应考虑知识结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实验、重难点突破等因素,有效地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发挥其特长,互为补充,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信息手段,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理念。目的旨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师进行教学探究、思考、综合运用、问题解决等能力,并发挥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互动性。

设计原则和方法

设计原则

突出设计的教学性、创新性、扩展性、易用性、交互性、艺术性。

建立专业课程共享平台。

共享平台有利于学科与专业的发展,实现学科建设的统一,并将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同时为课程开放、自由选课奠定基础。也将拓展该专业发展空间,为提升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共享和整合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源,对图片、文本、视频和音频等索材进行处理.最后整合成网络资源。第二,对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管理、及时更新一些新的教学资源和最新的网络使用工具。跟踪教师资源整合过程.对于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及时解决.使信息化教学资源高效地完成整合。第三。对教育技术项目进行管理,做好教育技术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题检查.把教师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教学成果及时加以推广应用.使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的作用得以体现。

展现教师的教学软件和教学设计成果,通过各个环节设计、教学模型、动画等方式展现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

引导学生参与网络互动学习。

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创设的网络氛围进行个别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多向互动、多维反馈、多元发展的系列方法和途,创设情境,学生乐于参与。

设计方法

以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例,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评分指标,信息教学设计项目比赛的要点在于考核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或者完成特定教学任务 的能力。因此在教学环 节的设计上要做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 1 ) 教学任务设计。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与能力点的顺序,规范地阐明教学目标。学习任务最好以问题、任务引领或情景的形式呈现。

( 2 ) 教学情境设计。 注意知识内容的特征,考虑学生所具有的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等,以便因材施教。

( 3 ) 教学资源设计。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的选择和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硬件媒体类型的选择、软件资源的选择、设计与开发以及认知工具的支持。因此要确定与解决问题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的内容,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确定学习 资源的组织方式。

( 4 ) 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而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教学策略分普遍性教学策略和具体性教学策略,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突出师生交互活动。

( 5 ) 教学管理设计。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周密的安排和规划,教师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

( 6 ) 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订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实现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评价方式的动态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 7 ) 信息化教学设计。应强调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以“任务驱动”, 和“ 问题解决”等先进教学模式作为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以信息化环境中的团队探究性学习为设计主线,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目标, 采用 自主、交互、探究、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设计技巧

(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精心选材。选取的章节内容 一定要具有学科的代表性,且适合用多媒体来表现 ( 教学设计选一节课最为合适,教学软件选材也不宜过多) 。

(2) 明确比赛重难点。信息化教学软件与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的重点是如何突破传统教学中最难以突破 的难题,关键是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运用,追求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功效最大化,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解决传统教学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

(3) 选好教学策略与模式。提倡创新、科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目前最提倡项目式、 案例式、任务引领式、工作过程式等先进的教学模式。

(4) 理清技术与课程的关系。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 中应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课堂是展示教与学的过程,而不是展示先进技术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体应该是“课程”而不是“信息技术”。

(5) 明晰技术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应该选择最容易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信息技术,选择能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最适宜的技术,而不一定选择最先进的技术。要具备“ 教学效益第一”“有效教学”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观念, 综合运 用各种信息手段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有效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

(6) 做好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结 束后,对本堂课教学目标实现情况的思考和小结,是比赛阶段教师需要陈述的内容。教学反思虽然不是教学设计中的内容,但是对于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7) 注重现场礼仪。选手在赛场上要求着装得体,举止礼貌、大方,普通话标准。讲解富有激情,具有感染力。语气亲切、语态自然、用词准确。同时要摆正心态,调节情绪,沉着应对参赛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一系列问题。

参考文献:

胡小勇祝智庭 教育信息资源的本地化研究

第6篇:新媒体教学方法范文

>> 浅谈内科教学的多媒体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方法在中专体育教学中的效果及存在问题研究 解析多媒体教学方法在电子线路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多媒体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 声乐教学中多媒体的整合应用及教学方法分析 多媒体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Java Applet的多媒体功能教学方法探讨 多媒体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整合 《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改善 基于多媒体的机械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方法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方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探讨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的综合运用 病例分析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在中专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环境下互动式教学方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多媒体辅导教学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优化工程制图的教学方法探讨 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比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9-09-25.

[2]武汉晨报.幻灯片普替板书新生发蒙,教师建议新生快适应./gb/content/2009-10/26/content_1068327.htm,2009-10-26.

[3]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BBS.老师上课是用PIT好还是用板书好?:81/dispbbs.asp?boardID=34&ID=6369&star=-3&page=1,2007-11-21.

[4]张琦.行走在PPT课件与板书之间.济南: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173.

第7篇:新媒体教学方法范文

管恩帅(1981.9-),男,汉,吉林敦化,本科,沈阳工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学工办主任,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摘 要:在当今知识经济竞争的年代,到处充满了挑战,各个高校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在这严峻的挑战面前,高校教育技术工作如何正确的评价自己,给予准确的定位并把握机遇,促进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定位及深入发展,并对高校教育技术对教学方法改革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定位;影响

“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在教育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高校教学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高等院校都在进行教育方法的改革,那么,改革的基础是什么呢?答案就是现代教育技术。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定位及深入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一种有效手段,高等院校必须把教育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在教育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教育技术对教育内容、方法、体系进行改革,作为任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高校教育技术,理应为高等院校的改革与发展服务,提供更多的教育技术支持[1]。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之一,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促进作用。

目前,各个高校已经进行教育方法的改革,即由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转型为运用启发式教学。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学技术的支持,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网络的支持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说,以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新的教学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为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增强了高校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灵活性,有力地促进了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受到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的制约。当代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新的教学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了高校教学领域,为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注入了新的血液。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校教学媒体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即借助一定的教学媒体[1]。所谓教学媒体,是指以承载、传递和存储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载体或工具。近年来,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学媒体在高校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备受关注。现代教学媒体将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包括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交互媒体、多媒体在内的多种现代教学媒体。类型多样的现代教学媒体的出现,为高校教学方法的使用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都有了更多选择,从而为高校教学方法改革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现代教学媒体的出现为高校教学方法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对高校教学方法改革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类型多样的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应用促进了高校的教学方法趋于多样化。另一方面,各种现代化教学媒体运用于高校教学活动,使高校传统的教学方法得到了改善[2]。如投影仪、电脑、电视、录像、电影不受时间限制,可以将以前不能重现的内容反复播放,尤其机械等专业一些抽象的仪器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已获得视觉上的清晰;法学、经济管理等专业的案例教学也得到了更多的改进和完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应用到高校教学中时,传统的课堂讲授法和讨论法以及个别教学法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远距离交互式教学和更加有效的个别指导。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校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教学手段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用来进行教学活动和作用于教学对象的信息的、精神的、物质形态的总和。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相比,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器材微型化、功能智能化、容量超大化、多媒体化、交互化和网络化等特点。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将笔记本电脑随身携带随地学习,掌上电脑的体积甚至已经小的可以装到衣服口袋里。除携带方便外,现代化教学手段还具有各种智能化功能,计算机人机对话功能、自动纠错功能等都为教师省去了许多操作麻烦,节省了教学时间和教师的精力。

三、现代教育技术增强了高校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一)现代教育技术增强了高校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当前教学方法的改革已不是停留在哪一些或哪一种方法的精益求精上,而是越来越倾向于多种方法多种手段的灵活结合,倾向于综合性方法的完善与运用,倾向于探讨不同情景下不同方法的匹配。在一门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和传统的讲授法、实验法,将教师讲解、计算机演示和学生操作灵活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对于不同课程来说,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的性质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二)现代教育技术增强了高校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1、增强了师生的认识能力 多样化的教学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师生的感知器官得以延伸,起到了加强和完善各种教学方法的作用。过去的教学方法难以或不可能传递和接受的教学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得以顺利传递和接受[2]。例如,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模拟一些危险的教学实验,如爆炸、辐射、原子反应、细菌活动等;还有一些特殊训练,如疑难外科病疫的手术、太空飞行器的操纵等,也能通过计算机和电视模拟教学达到目的;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相互传递信息,甚至在网上进行研讨。

2、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首先,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了深刻变化。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较强的自主训练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工作量,减少了学生对于教师教学的依赖性,学生利用网络或多媒体教育软件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多,其自学能力也会相应增强。其次,由于人工智能技术、模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学到许多过去无法学到的知识如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学生可以不冒任何风险在模拟的飞行舱里学习驾驶飞机和其它飞行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登上月球的情况;把电视和网络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参加远距离学校的辩论会和讨论学习。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目前已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内容将不断更新,其必将注入高校教学方法中。经实践证明,教育技术的改进及多样化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都带来了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明确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定位及影响,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作者单位:1.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2.沈阳工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第8篇:新媒体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

近年来,受到互联网+时代的影响,我国相关学校在探索深化教育改革工作的过程中提出智慧校园的建设思想,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同时受到互联网+环境的影响,多媒体教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学校对多媒体教学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甚至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主要教育模式,对教育工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新时期应该积极探索多媒体教学优化措施,为我国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

1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多媒体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时念是2015年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首次提出的,具体到教育领域,即“互联网+教育”的出现对我国传统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促进传统教育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实现了对传统教育的变革。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下,网络多媒体教学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多种类型的教学方法涌现出来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在新课程改革中翻转课堂教学、慕课教学以及微课教学等逐渐涌现出来,在促进我国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同时在多媒体教学的支撑下,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打破,结合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有效增强了教学活动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并且课堂教学呈现出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特征,教学针对性和系统性更强,多媒体教学彰显出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此外,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打破,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际交互性更强,学生能够参与小组研讨学习,学生的时空限制被日渐弱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并且没有形成对多媒体教学的正确认识,造成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多媒体。所以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教育管理人员和学校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多媒体和使用多媒体,积极探索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方式,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

2互联网+环境下多媒体教学方法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多媒体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与多媒体技术相关的多种教学方法涌现出来,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在线教学、远程教学、慕课教学、微课教学、情境创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合理应用这些教学方法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也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所以为了保证互联网+环境下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教师在探索多媒体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还应该构建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为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提供全面的指导,为多媒体教学作用的发挥提供相应的保障。

2.1确定合理的多媒体教学原则

为了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应用多种多媒体教学方法,在探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多媒体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原则。首先,应该坚持适度性原则。不论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哪一种多媒体教学方法,要想保证教学效果,教师都应该对多媒体教学进行正确定位,在制定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坚持适度性原则,避免过多应用多媒体技术导致喧宾夺主的效果,影响教学质量[2]。其次,应该坚持适用性原则。虽然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教学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一种教学方法都能够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适应。所以在选择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坚持适用性原则,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保证教学效果。其三,开放性原则,多媒体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特征,特别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入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实施开放性教育,有效拓展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

2.2建立健全的多媒体教学制度

任何一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制度规范的支持,在组织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想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就应该结合多媒体教学特点和教学需求构建相对完善的多媒体教学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规范[3]。如学校可以针对实际情况设置多媒体教学奖惩制度,一方面引导学校教师完善教学课件资源体系,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公开课,另一方面也有效约束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行为,避免教师过度使用多媒体或者错误使用多媒体问题的出现,有效增强多媒体教学的规范性和有序性,为互联网+背景下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

2.3打造专业的多媒体教师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在构建多媒体教学方法体系的过程中,将师资建设作为重要的内容,能够为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提供良好的支持。具体来说,各地区学校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然后定期组织本校教师参与多媒体教育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多媒体课件比赛,逐步提升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为多媒体教学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师资保障。同时,在教师培训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保证学校中的教师能够接触到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而在充足教学资源的支持下提升自身多媒体教学质量,为多媒体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条件。唯有如此,借助多媒体教学方法体系的建设,多媒体教学改革才能够实现科学发展,在新时期取得良好发展成效。

第9篇:新媒体教学方法范文

(一)教师多媒体教学情况调查

(1)大部分教师虽然使用了多媒体课件,但是因交通土建课程的实践性和经验性较强,授课内容中包含了较多的工程实例,故教师一般认为采用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为适合。

(2)多媒体课件均为专业课教师结合授课内容自行开发的。由于任课教师除了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外,通常还需进行科研工作,用于课件制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故所开发的课件往往较为简单,形式基本为Power-point课件,内容也以大段文字为主,再辅以工程图片,并未充分体现出本专业的授课特点。

(3)多媒体教学在忽视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影响师生课堂互动以及限制教师的临场发挥等方面存在不足。

(二)学生多媒体教学情况调查

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主要内容见。通过对本校“土木工程材料”、“道路勘测设计”和“路基路面工程”等4门课程共204名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最受欢迎。82.2%的学生赞同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而仅有11.5%的学生赞同单一的多媒体教学方法。

(2)多媒体课件整体水平不太高。不少学生认为课件的文字明显偏多,甚至有些整篇幅都是文字,学生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投影仪屏幕上的大量文字内容,效果不佳。还有学生认为部分课件存在幻灯片画面格式编排不当的问题,如字体大小不合适或背景颜色设置不当。

(3)大部分学生认为交通土建课程中的多媒体教学主要存在两大不足之处。一是教师的讲授速度偏快。虽然多媒体教学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如果教师的讲授速度太快,学生的思维往往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这会影响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感知和理解。二是师生互动减少。在多媒体教学课上,教师受课件限制,与学生的交流相对变少;而学生长时间看投影仪屏幕,也缺乏与教师的直接交流与互动。

二、多媒体教学弊端的规避对策

(一)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各有优势和弊端。虽然多媒体教学更适应于新形势下高校本科教学的要求,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具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教师必须学会将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充分融合、优势互补、综合应用。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课件,必须确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多媒体课件仅起辅助作用,必要时可以对其进行调整。多媒体的技术手段只有在与传统教学方法充分融合时才能起到最佳效果,这也是目前许多多媒体教室将投影仪设在黑板一侧的初衷,这样可以让教师在授课时能很自如地在两种教学方法之间转换,从而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实体照片或录像,可以使学生对工程现场有深刻的印象;而教师生动恰当的讲解则可以帮助学生打破常规思维,令其透过直观表象深入问题的实质;最后教师适时的总结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能力。

(二)加强师生互动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往往会削弱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使师生之间的互动减少,从而大大降低课堂活力,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手段强化师生互动。目前提倡的研讨式教学法就是加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方法,所谓研讨式教学法其实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即教师首先设置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富有吸引力的情境,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之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经过研究、讨论、实践等环节,提出解决办法,从而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3]研讨式教学法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师生充分互动的效果;也可以使教师及时得到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反馈,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适当控制讲课节奏

采用了多媒体课件之后,教师的讲课节奏明显加快,信息量也大为增加,但是学生的思维节奏和接受速度通常并不能同步跟上,造成了新的“满堂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在备课时要有意识地对授课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分类、综合,建立起总体知识框架;教师在授课时则需要适当控制讲课节奏,以这个总体知识框架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主,有的放矢,强化基础理论部分,而对于其他部分内容则可以减少讲授时间,或是要求学生自学,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四)精心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的质量是决定多媒体信息能否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关键一环,因此必须重视课件素材的收集和整理,精心制作教学课件。通过研究交通土建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听课习惯,选择最为恰当的课件内容与表现方式,要求内容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并尽可能地利用图形、图表、流程图等表现手法增加直观性,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在课件制作时也应注意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例如在“路基路面工程”课程中关于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的讲授过程就可以采用多媒体动画或现场录像配合演示,给予学生最直观的印象。当然,想要制作出真正适合教学内容的优质课件并非易事,往往需要耗费教师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学校可以出台一系列奖励措施以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若教学课件准备得不充分就不可勉强采用,避免低质量课件影响教学效果。

三、结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