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创新安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中央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央企业的安全状况,代表了国家形象,代表了我国现阶段安全生产所能够达到的最好水平。中央企业具有资金雄厚、设备先进的优势,并拥有强大的技术力量和高素质的人才,在人、财、物、技术及管理等各方面具有极为有利的优越条件,最具安全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实力。中央企业率先提高安全技术创新能力在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方面,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对于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笔者首先分析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现状,指出目前中央企业安全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列举中石油、中石化、杜邦等世界500强企业安全技术创新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中央企业提高安全技术创新能力的4点建议。
1引言
在我国能源、冶金、石油、石化、机械制造、军工、航运、海运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和领域,中央企业历来占据着主体地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中央企业原油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7.5%,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占全国的82.9%,水运货物周转量占全国的86.3%,发电量占全国的40.8%,汽车产量占全国的30.2%,钢产量占全国的20.4%。
近年来,中央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发、研究和生产出了不少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上半年,16户中央科研企业申请专利215项,授权专利111项,中央企业的科研创新取得重大成果。
在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布局中,在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历史进程中,中央企业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上,中央企业也具有示范作用。如何提高中央企业的安全技术创新能力,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2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现状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好于国内企业的一般水平,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央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在安全生产工作上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在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过程中,一些单位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生产与改革发展的关系,强调了效益优先,忽略了安全生产;在企业兼并重组、优化结构和改制、改革过程中,一些单位削减了安全工作力量,甚至撤销了内部安全机构;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子公司、分公司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一些单位安全管理出现了“高位截瘫、层层衰减”现象,越到基层安全工作越薄弱。
中央企业生产集中度高,设备功率大,生产经营活动涉及面宽,一旦发生事故,往往损失惨重。根据国家局调度数据,2003年中央企业发生伤亡事故303起,死亡535人,受伤162人。2004年上半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68起,死亡142人,受伤93人。近年来,中央企业相继发生了一些重特大矿山事故、油田井喷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等等,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2001年以来在国内外影响严重的3起一次死亡百人以上事故,全部发生在大型、特大型企业,其中两起发生在中央企业。此外,因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停产、停运、停供等事故相当频繁,经济损失巨大。
分析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深层次原因正是由于中央企业缺乏安全科技创新能力。《安全生产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强调:“要加大政府投入,扶持大中型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技术改造;要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
中央企业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中,提出“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本质安全,建立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安全健康水平。”中央企业在安全工作制度中,也提出“安全生产与企业改革发展‘三同步’制度,强调要把安全生产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整体布局,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安全投人和‘三同时’制度,企业要保障安全投人,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要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提高安全技术创新能力,走“科技兴安”之路。
3中央企业安全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而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中央企业加快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尤为重要。安全科技创新属于科技创新的一部分,安全科技创新能力必然依赖于企业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目前,中央企业进行安全科技创新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3.1企业安全技术创新的环境不够完善
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和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期,市场经济体系不够完善,部分企业尤其是部分国有企业依赖政府的思想依然存在,技术创新的意识不强。安全技术创考新则更缺乏动力。从企业内部环境看,企业还没有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尤其是研发激励机制和研发经费。目前,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企业仅占30%,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仅占25%。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仍处于一种松散状态,缺少必要的积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很难提高。
3.2企业安全技术创新投入明显不足
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重要指标。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0.75%,仅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1.5%水平的1/2,而发达国家大企业一般在3%以上。与之相比,我国存在明显的差距。而安全技术创新的投入则更是微乎其微。虽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但忽视安全生产、忽略安全投入的现象仍十分严重。中央企业具有资金雄厚、设备先进的优势,并拥有强大的技术力量和高素质的人才,最具安全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实力。中央企业能否率先提高安全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国内外优秀企业技术创新经验借鉴
目内外优秀企业,以世界500强最具代表性。世界500强大致可分为两类企业:
一是高新技术企业,这类企业通常改变了行业游戏规则,甚至创造了一个新兴行业;
另一类是在传统行业里不断开拓创新,使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并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世界500强企业产值的70%—80%是科技和文化创造的(而我国这一指标仅为30%左右)。世界500强企业始终不断地在现代技术领域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实现设施的现代化,使用最先进的设备和质量上乘的操作系统,保证最快的加工过程,生产最好的产品,掌握最新的最先进的通信手段等等。它们往往拿出企业资金的6%—7%或更多,用于外出调研、设备和系统的更新及发展新产品。安全技术的创新则紧密融合于企业的登体技术创新工作之中。
4.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中油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转变观念搞勘探,解放思想求发现”,以“创新管理和问题管理”为管理切人点,总结了“勘探开发一体化”、“岩性油气藏精细勘探”等19项创新成果,取得勘探开发一系列重大突破,仅2003年就新发现5个亿吨级油气田和12个5000万吨级油气区块,石油控制和预测储量创近年来新高,确保了国内原油产量稳中有升。在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建设中,依靠科技进步,弘扬铁人精神,把西气东输工程建设成为高科技工程、绿色工程、优质工程、阳光工程。
4.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治理隐患,努力创造安全文明的生产环境
中国石化对已建成的装置、设施和公用工程开展风险评价,积极进行隐患治理,按照分级管理、分步实施的原则,从隐患的检查评估、制定方案、立项审批直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实施规范化、程序化管理。2003年隐患治理项目557项,投资10亿元,一批隐患得到治理,有力地保证了装置的安全生产。
重点加强对关键生产装置、要害生产部位的安全监督管理,有针对性地制定重大事故防范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开展事故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安全评价方法,对在役装置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并消除生产装置存在的缺陷和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中国石化注重节能、降耗、节水、减污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积极推行清洁生产。2003年中国石化对系统内首批4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进行了评估、审核和验收,示范企业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建立了开展清洁生产的正常秩序,其总体环境状况、环保管理水平、资源利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清洁生产过程中,评定了4项具有推广价值的清洁生产实用技术。加强工业用水工作的管理,强化用水考核,注重水的回用和串级使用,在生产负荷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2003年工业用新鲜水量比上年下降了1%。
为向社会提供更加清洁的燃料,中国石化相继开发了降低汽油烯烃的催化剂、助剂和汽油清净剂及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等多项技术。中国石化于2003年7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的汽油国家标准,向社会提供清洁产品。
4.3杜邦以“零”为目标
200多年前,杜邦公司仅是一家生产黑色火药的制造作坊,而今发展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多元化的跨国科技企业之一。杜邦是全球工业安全的标准,其他公司均以杜邦为参照衡量自己;同时,杜邦在全世界也以环保著称。杜邦安全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它所坚持的十大安全信念:1)凡是工业意外均可避免;
(2)管理层必须对发生的意外负责;
(3)尽一切所能控制容易引起危险的工序;
(4)保持安全的工作环境,杜邦员工人人有责;
(5)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工业安全训练;
(6)管理层必须时常检查安全设施及系统;
(7)发现任何疏漏,必须立即纠正;
(8)员工无论在工作时还是在下班后都要注意安全;
(9)安全动作产生经营效益;
(10)安全系统以人为本。
此外,永远从“零”开始是杜邦的信条。
4.4产品技术的转化需要高额投入,但也会带来丰厚的利润
荷兰菲利浦电器公司过去几年技术老化,产品更新缓慢,经营失去活力,一度出现高额亏损。近几年来,该公司制定和贯彻技术革命方针,依靠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不仅改变了高达20多亿元内亏的状态,而且使公司在未来5—10年内可实现250亿美元的巨额利润,从而使该公司成为西欧最富竞争力、也最有发展前途的大公司之一。
4.5加快新技术转化
发达国家之所以走在世界的前列,除了注重研究开发新技术外,还在于能够及时推行技术转化,使新技术很快转化成生产力,从而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先进的技术固然是竞争的资本,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抓住时间和效率比利用技术本身更重要。时间的缩短,为企业争得了更多的市场机遇,取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获得更大的安全保障。
西门子公司的管理专家曾做过精确计算:产品开发的时间每缩短一天,便可增加0.3%的商业利润,缩短5天可增加1.6%,缩短10天便可增加3.5%。据说,西门子公司仅缩短产品开发时间一项,每年便可获取近6亿美元纯利润。而这种
利润却不花费任何代价,只是时间利用得比别人更充分。
企业安全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总体提高。向技术要利润、向技术要安全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共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中央企业的经济效益已得到明显改观,使得中央企业在人、财、物、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具备了安全技术创新的有利条件。
另外,做好中央企业的安全技术创新工作,也是企业生存发展、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的需要。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多户进人中国,187户中央企业驻外机构和境外企业已多达2278个。中央企业要跻身于全球大企业之林,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生存和发展,必须提高安全技术创新能力。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要首先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效益好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以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
的不断加快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加快建立安全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安全技术创新能力是中央企业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5提高中央企业安全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
我国的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目标为:到2010年,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安全科技发展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建成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提高安全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安全科技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为实现我国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目标,必须率先提高中央企业的安全技术创新能力。
5.1安全科技创新与企业改革发展同步进行
实现安全生产工作与企业的各项工作总体推进,把安全生产纳入企业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使安全科技创新工作融人企业的整体技术创新工作之中。增强技术创新意识,努力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宽松的
环境。针对目前我国中央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优惠力度,制定相应的信贷政策,鼓励并引导企业自主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5.2加大安全投入,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
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包括中央企业在内的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和效益状况,普遍得到改善。应进一步加大安全费用提取和投入力度,完善安全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开发的主体地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国家有关的优惠政策,建立并完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5.3中央企业应发挥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的示范作用
建立中央企业的自主创新机制,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效益好的大企业。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利益主体、风险主体、研究开发主体和决策主体,逐步建立起“企业主动、政府推动、科技服务体系联动”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形成一批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效益好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中央企业应及时淘汰危及安全的落后设备和落后工艺,率先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以大公司、大集团为依托,探索建立产、研、学一体的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基地。
5.4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以企业为主体
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进行科技成果推广我国围绕着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已经制定出台了安全费用提取、安全技术改造等政策措施,为提高中央企业的安全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政策支持。据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在我国1万余家科研行业单位中,有3000家为企业单位,占33%,企业比重不高。表明除国家办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单位外,还有部分科技机构游离于市场之外。
笔者认为,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确保基础研究得到加强的同时,促使更多的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或与企业联合。对于一些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国家应统一引进,然后组织产、学、研进行联合消化吸收,最后再转移到企业。
实现中央企业安全工作思想观念、体制和机制、方法途径、科学技术和安全文化“五个创新”。开展重要工业领域安全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共性、关键性、公益性技术难题的科学研究,促进重大安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安全科技示范工程。对于能够明显改善安全生产状况、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大的科技成果,采用召开推广会、成果展览、科技成果信息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推广。
6结束语
笔者通过对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及安全科技创新能力的分析和研究,特别强调,中央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命脉,
(1)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工业文明的需要;
(2)体现了珍惜生命、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
(3)世界500强的成功经验,企业生存发展之道;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 专业建设 科技创新 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094-03
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现状
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随着食品国际贸易日益增加,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严重关系到我国农产品、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国际形象。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瘦肉精、假绿色猪肉、劣质奶粉、毒豆芽、回锅油、染色馒头等食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民以食为天”,食品质量与安全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要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离不开具有食品质量与安全知识的专业人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政府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在教育部的批准下,首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增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随后,许多农业院校及原来具有食品相关专业的理工科院校纷纷增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全国已有几十所院校设置了该专业,培养了大量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各院校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因其各自学科背景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由于各高校所依托的学科背景不同,对当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各校在该专业中的课程设置情况,其基本思想均是把食品产品的检验分析和质量控制作为学习的重点,而忽略了食品生产中的安全控制和预防管理。
广东省有众多高校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仅广州市就有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药学院等六所院校设置该专业。因此,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严峻,为此,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迫切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培养创新人才,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二、科技创新与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科学的本质,也是科学的灵魂。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都要求人们不断探索,不断开拓,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正处在攀登科技高峰征途的教育者,更应该发扬创新精神去建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创造性思维是智慧的源泉,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即发现、提出问题,并根据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初步理解与加工,然后广泛地收集各种相关信息或资料。
第二,酝酿阶段,即应用现有的理论与技术去理解新问题,这是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的阶段。
第三,豁朗阶段,这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阶段。即突破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的束缚,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意象,并形成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
第四,检验阶段,即将所产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经过检验、鉴定,确定它的价值。
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的创新
(一)建设具有创新性的高素质教师团队
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离不开具有创新性的高素质教师团队。要定期派一些精英老师到相关国内外知名院校进行研究访问,或者邀请其他高校的优秀人才来校交流。还可以聘请大中型企业的管理者与青年教师进行交流,了解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提高追踪学术前沿的能力。此外,充分发挥学术团队在专业教育中科研、建设和在改革中的作用,组建学术团队、进行内部交流。利用目前我省实施的“省部科技特派员”计划,积极联系青年教师与企业实施对接,派出科技特派员,实现高校与企业的人才对接,推动建立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等多种形式来提高科研能力。
(二)实践性教学要创新发展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实践性教学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还是让学生开拓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提升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实验教学中也要进行改革,将本专业的实验课程分解成食品分析技术、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化学与工艺学综合实验、质量检验技术等四门实验课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平时实验中,采用技能训练型模式,即在教师讲解完实验原理之后,提出实验任务,要求学生自己设定实验方法,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操作步骤,完成任务。实验结束后,老师和学生同时对实验的实验方法和最终的实验结果进行点评。这种模式的教学,不但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面对挫折的心理素质。而且经过这样一番动手和思考之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开设综合实验,而实验内容可以结合当前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有深入的参与感,激发了他们的内在动力,还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与探究的机会,能让学生将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用于实践。这样,不仅能促进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还有利于培养综合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生产实习基地建设出现的问题:首先,积极开拓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要涉及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的监察、检测和认证机构还有食品生产企业ISO、GMP和HACCP体系认证机构等实习基地,多多组织学生到实地进行生产实习和参观,使学生能接触生产实际情况,熟悉并了解从食品原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的过程,从而能更好地从实际出发来面对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
一、从建设节约型、安全型社会出发,把节能增效作为行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建设节约型、安全型社会的根本目标是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落实到驾培行业,我市的主要做法是推广应用模拟教学。在管理部门的倡导下,我市安通、大正、足利驾校率先购置了模拟驾驶系统。以安通驾校为例,该校拥有大型教练车53辆、小型教练车22辆,每年培训学员3300人左右,其中大车培训1700人左右,小车培训1600人左右。应用模拟教学后该校每年在燃油方面节约成本62.6万元,车辆维修方面节约成本11.25万元,两项合计达73.85万元。这一数字对于其它驾校来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通过细算“经济帐”,各驾校的思想观念有了根本性转变,认识到只有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科技水平才是驾培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各个驾校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教学方法,节约成本提高效益,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得到发展。面对驾校思想上的这个可喜转变,我们紧紧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将建设节约型、安全型行业确立为行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将推广应用模拟教学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将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作为各驾校的任务目标,进而在全行业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机制。
二、强力推进模拟驾驶教学,促进驾培行业由高耗低效向低耗高效转变
在推广模拟驾驶教学的过程中,按照政策指导、典型引路、行政驱动的工作思路,我们主要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以主管处长挂帅,成立了推广工作领导小组,把推广模拟教学,建设节约型、安全型驾培行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处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模拟器推广工作,针对推广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组织人员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并取得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二是加大行政驱动力度。在制定驾培行业发展规划时,我们把推广模拟教学列入规划目标,把驾校应用现代化新设备、新技术的情况作为对驾校考核的重要内容。在驾校资质中明确将模拟教学设备、学时监控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列为开业的必要条件。三是抓好典型引导。大力宣传安通、大正等驾校应用模拟教学的经验做法,组织驾校校长进行现场观摩,让他们亲身体会模拟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节能增效等方面带来的好处,起到了示范作用,从而提高了全行业的主动性,加快了推广工作的步伐。四是以模拟组训实践增强说服力。通过组织驾校校长、教员调研讨论,我们制定了模拟加实车的组训方法,使学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驾驶规律,提高了培训效率,降低了培训成本,减少了实车教学阶段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得到了学员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五是大力培养模拟教学专业人才。为配合模拟组训的实施,我们规定每个驾校都要配备相应的专业教员。2005年以来,通过组织培训班、教学大比武等形式,先后培训教员2000人次。
由于措施得力,驾校配合,社会支持,我市建设节约型、安全型驾培行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全市各驾校均配置了模拟驾驶多媒体教室,全市模拟驾驶器达到744套。通过推广模拟教学,我市驾培行业在管理和经济上收到了四个实效:一是提高了教学质量。模拟教学为学员熟悉掌握驾驶的基本技能提供了一个安全的虚拟平台,具有不受天气和环境的影响,安全、灵活的教学特点,缩短了培训周期,为学员参加实车训练奠定了基础。二是节油效果显著。据统计,我市驾校每年培训驾驶员16万人以上,其中大车培训3万人,小车培训13万人。应用模拟教学后,大车培训每年节约燃油189万升,小车培训每年节约燃油403万升,共计节油592万升,减少碳排放1330万公斤。“三是培训成本大大降低。根据前面的计算,每名学员使用大车培训需耗油63升左右,小车需耗油31升左右,按每升燃油6.5元计算,推广模拟教学后仅燃油一项每名学员即可节省202元~410元,再加上节省下来的教练车维修、折旧等费用,每培训一名学员可节约成本304元~512元。四是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通过应用模拟教学,学员在实车培训前就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驾驶技巧,锻炼了心理素质,有效地减少了实车训练阶段事故的发生。
2021年6月,在分公司的正确领导下,生产技术部紧紧围绕公司“1256”发展战略,在持续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推进部门各项工作,严把工艺关,全面推进信息、工程、设备深化管理,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力度,提质增效,确保生产技术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效。现将2021年6月份工作情况和下月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监督工艺执行情况,确保检修质量
1. 完成装备公司《关于规范铁路货车铸钢车轮表面缺陷判定标准的通知》文件转发,确保文件及时转化,根据文件要求修订作业指导书,并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文件有效落实。
2.组织对Z2修相关人员进行试修前检修规程、工艺及作业指导书培训,对货修车间开工前探伤设备做好季度性能校验,保证相关人员全面掌握Z2修作业标准及设备性能状态良好。
3.对Z2修计量器具台账及新安装设备压力表进行整理及排查,核对钩缓间更新设备配套的各类仪器仪表72块。整理计量器具台账信息,并下发本月计量器具送检计划,本月共送检计量器具425件,确保计量器具送检及时率达到100%。
4. 完成分公司Z2状态修首辆样车鉴定并整理材料报送质量验收中心,确保C80车型Z2修检修作业标准符合相关规定。
5.持续开展现场开工作业后的技术指导盯控工作,确保新工艺、新规程落实到位,并根据现场作业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作业指导书。
二、加强工装设备管理,保证生产正常组织
1.赴齐齐哈尔车辆段考察调研轴承智能选配系统的使用情况,就轴径自动检测机、轴承内径自动检测机、轴承智能库的使用情况及使用稳定性与齐齐哈尔车辆段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细致沟通,为下一步的轴承智能选配系统的选型奠定良好基础。
2.联系河北省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研究所完成了肃宁北站修所新安装双梁桥式起重机报验流程,于6月17日配合特检所完成了新安装特种设备安装检验工作,目前已取得新装特种设备的监督检验报告,确保特种设备使用满足相应的法令法规。
3.组织完成钩缓间改造项目中74台(套)新购设备、14台(套)利旧回迁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
4.组织完成货修车间6套照明UPS电池的更换工作。
5.组织完成轮对电动转盘、制动阀外部清洗机、制动阀超声波清洗机、轮对喷涂机器人、集控试风系统、轮对自动检测机等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并于6月22日组织使用部门、质检验收中心、验收室、设备维保单位、设备制造厂家完成了设备初验。
6.组织设备大修厂家与设备维保单位共同调试大修完成的18台(套)架车机,并安装了新改造完成的镐头,组织使用部门与维修单位共同试驾了C80车辆,并组织维修单位及时整改试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Z2修顺利开展。
7.根据公司设备工程部组织的“消防系统”询比价结果,编写拟定购销合同,并在SRM系统及OA系统完成合同的流转及审批,在完成合同审批后及时联系中标单位签订购销合同。
8.办理已经签订完毕的“普通车床等设备购销合同”“转向架内腔成像仪购销合同”等8份固资购销合同的预付款手续。
9.编写完成了轮对电动转盘、制动阀外部清洗机、制动阀超声波清洗机、轮对喷涂机器人、集控试风系统、电动脱轨器等设备操作规程并下发使用部门。
三、跟进信息化项目采购,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
1、完成网络线路运维项目招标,目前该项目已推送到OA系统走网上合同签订流程。
2、组织京天威技术人员对货修车间开展Z2修手持机使用培训,有效提升现场作业人员操作水平。
3、持续跟踪机房改造进度。组织召开现场协调会,做好相关部门协调工作,确保施工进度。
4、根据2021年采购计划,组织做好网络专线租赁项目采购工作,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公司采购计划审批。
5、组织完成信息安全咨询和应急维护项目招标文件编写,目前招标文件已提交公司审核。
四、积极部署、合理安排,稳步推进科技创新工作。
1.完成“车钩三态智能试验机”公司级项目三项技术交底书整理工作,包括“一种用于17型车钩下锁销防跳检测装置”“一种新型车钩钩锁检测用托具”“一种具备数据采集传输功能的钩提杆”,并于本月上报公司。
2.完成2018年后公司级科技创新项目电子档案整理工作。本次资料整理包括项目立项阶段、招标阶段、合同签订阶段等8类42项材料整理。
3.针对公司科技发展部对分公司申报的立项材料修订意见,对3个公司级项目立项申报材料进行修改,并上报公司。
4.完成肃宁分公司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等4项制度修订工作,新增铁路装备公司肃宁分公司研发成果后评价管理办法。
五、稳步推进基建工程进度
1.职工生产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工程:修车库通风管路支架安装完成75%,完成房屋检测工作。室外变压器完成基础制作。
2.完成Z1修检修线改造、综合办公楼整修工程结算审核工作。
3.完成组合修车库室外电缆整修工作。
六、下月工作计划
1.组织完成货修车间三季度开工前探伤设备季度性能校验工作。
2.整理计量器具台账信息,下发7月份计量器具送检计划,确保计量器具送检及时率达到100%。
3.对货修车间Z2修现场的作业进行现场盯控,保证现场作业符合相关作业标准。
4.完成状态修车辆油漆标记涂打二季度费用结算。
5.完成2021年第二批科技创新项目专家评审。
6.推进“轴承自动码垛机研发”“制动阀弹簧智能检测分拣系统研究”“车钩三态智能试验机”项目进度,开展中期检查。
7.配合公司完成“车辆运行状态多维智能监测系统研制”实施方案评审。
8.对“货车轴承故障自动检测装置”“25t、30t轴重货车车轮磨耗演化规律分析及列车动力学行为研究”“液压剪板机自动上料技术研究”“车辆空气制动系统泄漏点定位技术研究”开展中期检查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进行验收。
9.组织硬件维护厂家和信息系统维护厂家完成2021年上半年巡检。
10.组织完成3台移动式电动扳机、1套温湿度控制系统、2套滚动轴承诊断仪等新购设备的安装调试工程。
11.组织综合办公室、安全质量部、设备供货单位对消防系统的施工方案进行评审,并组织施工。
12.根据公司设备工程部组织的公开招标结果,编写拟定电动叉车、电动平台搬运车购销合同,并在SRM系统及OA系统完成合同的流转及审批,在完成合同审批后及时联系中标单位签订购销合同。
13.对钩缓间的关键工序、关键设备使用情况等关键节点进行持续跟踪及优化,重点跟进钩尾框抛丸上下料工艺机器人、钩尾框智能库上下料机器人、钩舌3D智能检测设备等智能化设备、配件浸漆烘干等新技术的安装调试,确保钩缓间改造项目中新技术及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效果,进一步通过钩缓间改造来实现降低职工劳动强度,人控向机控转变,达到提高劳产率的目标。
14.完成职工生产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工程通风管路安装。
(一)提升工业化,优化产业结构,巩固发展重点。资源能耗的压力、招工用工的压力、自身发展的压力……迫使我们的企业按照“创工业强镇”的目标,以建设循环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一是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继续坚持招商选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坚持专业招商、以商引商、产业招商,积极参加“德洽会”等各类招商活动,进一步加大主动招商力度,并做好招商与优化奖励政策结合文章,用好用足县委、县政府招商鼓励政策,重点引进适合新安产业发展的大、好、高项目2个以上,全面引导、提升工业经济发展。二是加快项目推进步伐。紧盯工业项目建设,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三个一”项目挂钩责任制推进办法,加大攻坚力度,营造良好环境,全力促进工业项目早落地、早投产,加快金恒数控、深蓝科技、德润重工、浙江新世纪再生资源、围巾市场等15个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三是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认真贯彻落实县《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以打造“块状经济”为目标,努力改造提升铸造业、纺织业等传统产业,鼓励优势企业以品牌、技术、资本为纽带,实行资产重组、做大做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紧紧抢抓新安物流中心规划的契机,把引进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积极扶持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科技创新,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快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步伐,力争金恒数控成功上市、科技完成股份制改造。狠抓节能减排,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四是提升平台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工业集聚区建设,着力拉大孟家山、工业区块框架,进一步改造提升工业区块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打造以工业集聚区为中心、新安大道为轴线的新安工业功能区,并完善商贸、物流、服务等功能,重点扶持好新世纪再生资源等重点物流企业,实现工业、商贸、物流、服务联动,全面提升平台承载能力。
(二)推进城镇化,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按照“优布局、拉框架、强功能”的要求,强力推进重点工程、“和美家园”建设,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着力优化镇村居住环境。一是拉大集镇框架。把城镇化作为发展的战略着力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修编完善城镇总体规划,完成村组的土地征用工作,编制该地块的初步概念设计,切实做好汽车站周边控制性详规。启动派出所、广播电视站等单位的建设,新安北街48米大道和新华路34米道路完成招投标,并启动建设。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美家园建设,加快勾里村、下舍村集镇式农房集聚和舍西村集聚点建设,推进人口向集镇和中心村集聚。以巩固“三星级”城镇创建为基础,按照要求,以创建“四星级”城镇、迎接“市级卫生城镇”复评为抓手,进一步提升集镇“净化、洁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强化城管功能,坚持长效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大力清理乱摆摊点、乱停乱放、出店经营等违规行为,切实改善集镇面貌,努力保持整洁、卫生、和谐的城镇环境。二是加快推进“和美家园”建设。巩固勾里村、下舍村“和美家园”创建成果,积极实施舍西村“和美家园”创建工作,力争再创“精品村”。继续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对舍东村、百富兜村实施村庄整治全覆盖、争创一批“全面小康示范村”,全面提升村庄整治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由点到面整体推进。以“兴绿色水乡”为目标,积极创建省、市级森林城镇,下大力抓好集镇街道、镇村主要干道、塘河沿岸等绿化工作,推进大绿化工程建设。加快农村改路、改水、改厕和治污工作,健全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三是实施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成杨禹公路二期工程建设,实施勾里桥、刘王桥等县、乡公路桥梁和铁点桥、扎米桥等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启动西庙桥村、百富兜村联网工程建设。按时做好京杭运河四改三工程前期政策处理工作,并积极协助做好武新线航道桥梁接坡工作。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对三级管网内的老化管、水泥管进行改造,确保群众饮水质量与安全。启动天然气管线铺装工程建设,逐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三)围绕农业特色,夯实发展基础,实现园区化、集聚化。认真贯彻落实《县新安镇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一是推进“一区四园”建设。按照全县农业工作“两区”(即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要求,以“打造一个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四个省级精品园区”为农业工作的主抓手,重点推进下舍村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县煌茂牌日本鳖渔业精品园、县启航冬枣精品园、县特种水产苗种繁育特色渔业精品园及建福水产特色渔业精品园等的建设,进一步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打响新安特色农业品牌。二是改善农村居住条件。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通过农田整治、村落整治等途径,提高耕地集约利用的效率,将分散居住的农户集聚,提高公共服务的共享率,使农民在一样的土地上过着不一样的更好生活。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河道清淤、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鱼塘改造、外荡水域珍珠养殖污染治理、海防林建设等工作,全面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环境。结合土地流转机制的健全完善,加大新农村集聚、“和美家园”创建的力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空间,为土地综合整治提供保障。三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建立农业产业化鼓励政策,促进种养殖大户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及时、足额发放强农惠农补贴,严格执行粮食收购价和粮食补贴政策,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投保率。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加强农村劳动力创业技能、种养技术培训力度,定期开展农村劳动力岗位对接活动,推动农民就业创业。狠抓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技推广服务,加大农业新机具普及力度。
(四)注重民生改善,激活发展动力,实现和谐化。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民生改善工程,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共建和谐新安。一是积极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平安新安”建设,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工作,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深入推进“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严格落实防范措施,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和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二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继续实施并完成勾里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和下舍中心幼儿园建设,积极争创省级示范成校。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强化一票否决和主要领导亲自抓的意识,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深入开展“欢乐”系列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认真做好镇、村体育设施建设达标工作,争创体育强镇。积极开展市级卫生镇复评,省、市、县三级文明村、县级文明单位创评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面,继续改善医疗条件,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秉承盛世修志传统,启动《新安镇志》的修编。重视和抓好老龄、统战、人武、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促进社会事务工作全面协调发展。三是全力实施民生工程。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参保率。深入实施第二轮农民健康体检工作,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保险工作,确保即征即保。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供养等政策,切实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
各位代表,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年,我们将继续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重点抓好五个方面民生实事项目:
一是深入推进供水一体化及三级管网改造工程。完成所有供水主干管网建设,完成或超额完成本年度主干管网至村及农户的三级管网改造计划任务。
二是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从240元提高到380元,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60%,参保比率达到95%以上,人均受益率进一步扩大。
三是深化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开通新安至武康的直达班车,实现学生接送车“专车专营”,切实保障群众出行方便,学生上下学安全。
四是实施下舍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努力解决下舍农贸市场“旧、破、脏”等问题,按照二星级农贸市场标准实施改造。
五是启动“森林城镇”创建工作。完成申嘉湖(杭)高速主线绿化,改造提升县、乡、村道路沿线绿化12公里。
本刊讯 2013年 11月13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栋梁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并强调全国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创新安全监管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快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安全稳定环境。
杨栋梁强调,安全监管监察系统要紧密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在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在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上见成效。要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认真研究如何着力推进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提高坚守“红线”的能力;如何从安全生产本质规律入手,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监察体制机制;如何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动员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齐抓共管;如何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治理“三违”;如何进一步建立完善隐患排查常态化机制,消除死角盲区;如何坚持依法治理、依法监管,全面提升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科学化水平;如何推进安全科技创新,大力提高安全生产机械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如何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参与安全生产,并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如何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如何进一步推动落实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如何更好地运用国家政策,引导安全生产工作持续发展。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学术年会在福州召开
本刊讯(记者 袁春贤) 10月24日,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以下简称“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在福州召开。今年恰逢协会成立30周年。
30年来,协会在团结、服务于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领域的广大专业工作者、促进科技进步、加强安全生产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在完善社团机制,作为公益性、非盈利性的社会团体的行为规范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经验。特别是近10年来,协会在职业健康、安全社区建设、安全科技创新、教育培训等方面做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张宝明理事长对协会30年来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这次年会的主题是“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安全健康”,与会代表200多人围绕当前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展开深度探讨,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会上还表彰了一批安全生产优秀科技成果,颁发了2013年协会科学技术奖。其中由中国安科究院等单位完成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重大事故控制及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等14个项目荣获一等奖,34个项目获二等奖,54个项目获三等奖。(图 晓讷)
农业部加强应急和安全生产管理培训
本刊讯 2013年11月6-9日,农业部在京举办全国农业应急管理暨安全生产专题培训班。农业部总经济师、办公厅主任、农业部安全生产委员会副主任毕美家在开班式上强调,要围绕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能力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宣传教育和科技应用,加强农业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次专题培训为期4天,通过专家讲座、实地考察、现场演练、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重点培训农业应急预案管理、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农业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与发展展望、农业安全生产监管等内容。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通报安全培训违法违规行为
本刊讯 2013年11月6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广东省东莞市安全监管局原局长陈建国等安全培训违法违规行为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指出,从2005年底开始,东莞市安全监管局将不具备相应培训资质的高培学校确定为定点培训机构之一,为其安排各镇区安全监管分局组织的生源。高培学校每向学员颁发一个证件,就向东莞市安全监管局支付20~200元不等的回扣。2013年9月23日,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东莞市安全监管局原局长陈建国、副局长沈善智、党组成员高景荣,因单位、贪污罪、挪用公款等罪名,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至3年6个月不等。
《通报》还指出,此案件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反映出安全监管监察系统极少数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廉洁自律不强、工作作风不扎实,个别地区安全培训工作仍然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等问题。为深刻吸取教训,加强安全培训管理,提出如下工作要求:深刻剖析本单位在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培训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各级安全培训监管机构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严格落实中央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进一步转变安全培训管理方式,切实履行监管责任,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查安全培训违法违规行为;各级考核发证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资格考试与证书管理暂行办法》,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安全生产资格考试,规范安全培训考核和发证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全面推动持证上岗制度落实。
六部门联合开展机动车安全隐患大检查
本刊讯 2013年10月18日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6部局印发《关于开展机动车安全隐患大检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底,在全国联合组织开展机动车安全隐患大检查。
此次6部门开展联合大检查将从机动车生产、销售、改装、检验、登记、维修、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排查清理,重点排查对象包括大中型客车、重中型货车、农村面包车、校车、危险货物运输车5类车辆。通过对机动车生产企业、改装企业、车辆管理所、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开展集中拉网式清查,查处不按规定标准生产机动车,非法改装、拼装机动车,为不符合条件的机动车办理登记和检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机动车零部件,非法回收和倒卖报废汽车等违法行为。
对生产违规机动车、非法改装的企业,将暂停或撤销其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对擅自生产、销售未经许可的机动车型的,将依法没收非法生产、销售的机动车成品及配件,吊销营业执照。对违规办理车辆登记检验牟利的,一律从严查处,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机动车安检机构降低检验标准、减少检验项目,篡改检验数据,伪造检验结果,或者不检验、检验不合格即出具检验合格报告的,依法处罚并撤销检验资格。
各相关部门将曝光查处的违法案例,公布违规企业名单,公布不合格车辆的型号、问题及生产、改装厂家。对发生死亡交通事故的,倒查车辆安全性能及监管责任,对肇事车辆存在安全隐患的,一律追究相关人员和企业的法律责任。
烟花爆竹协会召开
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
本刊讯(通讯员 罗艾民) 2013年10月10日,中国烟花爆竹协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全体会议。
会议讨论通过了加强行业自律的《倡议书》,发出了“贯彻执行《烟花爆竹企业保障生产安全十条规定》;严格遵守GB10631-2013《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规定;严格执行烟花爆竹买卖合同及产品流向登记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烟花爆竹运输管理规定;诚实守信,不冒牌生产、不委托加工,不销售(采购)假冒、伪劣、超标以及包装不合格等产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自觉维护市场经营秩序,主动举报非法违法现象,配合政府部门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运输、燃放烟花爆竹行为。”的六条倡议。与会会长、副会长和常务理事在《倡议书》上签字。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三司司长王浩水在会上指出,当前烟花爆竹行业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挑战。因此,协会工作要与时俱进,积极应对。烟花爆竹常务理事单位要带头遵纪守法,做好行业安全生产的示范作用,要发展新型安全和环保产品,要大力推进机械化生产和专业化生产,为促进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做贡献。
安科院(所)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
本刊讯(记者 晓讷) 2013年10月21日,第全国安科院(所)长联席会议在重庆召开,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吕敬民在会上致辞并宣布安科院(所)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
为进一步深化全国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推进资源共享与整合,联合突破制约安全生产和安全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提升全国科研院所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全国安科院(所)长联席会议各参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全国安科院(所)科技创新战略联盟。联盟本着自愿加入的原则,目前共有32家。
第全国安科院(所)长联席会议的主题是“创新、发展、合作”。会议上,各安科院(所)负责人一致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各单位产学研合作,推进全国安科院(所)资源整合与共享,以加快提升全国安科院(所)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共同努力把科技工作做好,为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会议同期举办了全国安科院(所)科技成果展。
呼吸类特种劳防用品企业抽查结果公布
本刊讯 2013年10月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通报了呼吸类劳动防护用品专项抽查结果:抽检的357个批次中,344个批次合格,13个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为96.4%;抽检的67家企业中,59家的生产条件满足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规定要求,对产品的安全性能和质量控制较好,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的要求,合格率为88.1%。
本次共抽查了辽宁等14个省(直辖市)的67家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生产企业,共抽检了357个批次的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等呼吸类劳动防护产品。按照产品的不同性能要求,对抽检产品的防尘、防毒性能进行了全面检验。
(1)开展动态达标检查。
①为加强过程监督与控制,按照“抓系统、系统抓”的工作思路,每月组织生产、机电等部门人员,对各单位质量标准化的建设工作进行考核,对规划目标的落实和现场质量管理的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动态检查,进一步强化了日常动态达标。
②为使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地反映现场管理真实面貌,由安检部门组织,业务部门参与,每季度检查验收各车间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并将日常动态达标检查纳入季度考核,结合季度规划目标的落实情况,对各单位质量标准化进行考核评比。创新了考核机制,提高了考核的客观性、时效性。全年标准化奖励兑现,共计45万余元。
(2)强化亮点工程建设。为发挥典型引路作用,该厂开展亮点车间创建活动,每季度分别制订1个亮点工程计划。共创建了压滤车间、选煤车间、污水站、机电车间4个亮点车间,其他未列入亮点工程规划的车间在规定时间内也要达到亮点工程要求。通过开展亮点工程创建,该厂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厂容厂貌、作业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二、坚持安全检查,强化隐患排查
治理车集选煤厂把深化安全专项整治与安全检查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定期检查与动态检查相结合,月检查与季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了动态达标。
(1)健全完善隐患排查制度。2012年初,车集选煤厂完善了《车集选煤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与治理规定》,成立了隐患排查治理领导机构和专业排查组,完善了“厂—车间—班组—岗位”四级隐患排查体系,将查出的问题和隐患结果纳入该厂的各类考核体系和考核细则之中。
(2)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活动。各业务部门坚持“系统抓、抓系统”和“管人管事管业务必须同时管安全”的原则,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机电、后勤系统等专项排查,并从技术管理、设备管理、工程质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深入分析隐患根源,提高了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同时,还定期组织开展了三级安全评估、安全大检查、安全督导、季节性和节假日安全检查等,有效控制了隐患的危害程度和产生根源,减少了“三违”现象的发生。
(3)加大薄弱环节整治力度。为实现现场管理“零死角”、检查“零盲区”,车集选煤厂制订了“三盲”(盲时,盲区,盲行为)管理制度,在生产过程中的2个时间段,针对所定4个盲区进行检查,重点查人员的在岗情况、上班期间的工作状态、设备运行等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内容,有效防止了事故发生。
三、推行“五自”管理,构建安全长效机制
车集选煤厂结合生产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充分依靠自身管理资源,对安全、生产、机电、运输等系统化的管理机制进行了优化和改进,构建以治理抓源头、系统抓过程和评价效果为主的专业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进“五自”安全管理。在厂自主、系统自控、车间自治、班组自理、员工自律5个方面,分别制订了具体的抓手和载体,按照考核细则每月对各方面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有效地推动了该厂安全形势的稳定发展,充分树立了“抓系统、系统抓”的安全工作思路,形成了一套适合该厂发展的安全管理体系。
四、强化安全培训,提升员工安全素质
抓学习培训提素质,全面推进全员学习,不断改进培训方式,坚持脱产培训与在岗培训相结合、专业培训与综合培训相结合方式,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培训活动,提高职工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2012年,车集选煤厂共开设15个培训班,培训380课时,培训人数达860余人次,培训合格率达到100%。为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还创造性地运用了“全员学习月”、“双一”学习模式和班组长“3+2+1”培训工作法等特色培训模式。利用职工业余自学,并结合自身实际和选煤专业特点,利用自主研发的职工远程教育考试系统组织员工上机考试10场,参与考试430人次,考试成绩均纳入车间“双基”考核中,对职工实施只奖不罚,得到了广大员工好评。深入开展“创业之星”主题活动,强力推动员工队伍素质迅速提升。自开展“创业之星”主题活动以来,活动的六大工种全年共产生星级员工64人,其中包括一星级员工35人、二星级员工15人、三星级员工8人、四星级员工6人。兑现奖励金额共计8500元,激发了员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五、加大投入力度,改善职工作业环境
车集选煤厂加大安全、科技投入,努力实现科技兴安。在设备更新换代上投入近百万元,对现场存在的“安全短板”进行改造,提高装备的完好性、可靠性、安全性,向本质安全迈进。重点针对各车间厂房内存在安全隐患的安全栏杆、楼梯、人行过桥、平台、设备防护等部位进行了改造。为降低煤尘污染,对101#、319#胶带加装双密封复膜扁布袋除尘设备,并更换102#振动筛(1848型),在两侧增加护板,实现全封闭的煤尘治理,极大降低区域内的粉尘量,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
六、结语
为了做好××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以下称《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编制《规划》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国务院确定的“到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目标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期间,全县安全生产总体水平有所提高,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为“十二五”
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当前全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伤亡事故总量偏大,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安全科技创新、应急救援等支撑体系尚不健全。“十二五”时期又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个阶段的安全发展战略、安全发展思路、安全发展目标及安全发展重点,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编制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行动,全面加强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和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责任制落实,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应对能力,推动安全保障型社会建设,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基本形成,安全监管与执法能力明显提高,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培训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得到有效防范。全县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38.28%以上,控制在0.32以内。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20.85%上,控制在6.01以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62.64%以上,控制在1以内。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19.50%以上,控制在4.3以内。到2015年,新发尘肺病病例年均增长率、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及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磷化氢等主要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控制在省、地的控制指标内,主要慢性职业中毒得到有效控制。
(三)基本思路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坚持安全发展,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增强事故预防与应对能力,加快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进程作为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主线,立足于全县安全生产领域发展实际,坚持以科技兴安、安全兴纳、强化监管、协调发展为前提,全面分析新型工业化发展对安全生产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认真研究实现全县安全生产稳定好转和到20根本好转等战略目标对安全发展和安全生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着力解决关系安全与发展的关键问题,着力加快推进安全基层基础“双基”建设工作,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县安全生产领域发展的方针、总体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使之成为指导全县安全生产未来五年安全发展的行动纲领。
(四)编制原则
坚持安全发展。坚持从全县实际出发,遵循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分析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对安全生产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进一步理清安全生产领域的发展思路,创新安全发展模式,抓住重点,突出难点,探索安全管理有效途径和方法,在安全发展前提下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工作重点是防范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着力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工作重心逐步向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转移。既不要带血的gdp,更不能以牺牲人的健康为代价来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安全生产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筹,实现安全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按照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的要求,实现安全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全县实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开拓创新。着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按照科技兴安、科技兴纳、科技创新的要求,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努力推进安全科技“产学研”机制建设,加快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三项建设”,着力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安全管理、安全监管、事故应对和应急救援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注重实效。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坚持做到深入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经验和不足,承前启后。以调查研究为基础,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企业,采取多种方式了解企业和基层情况,多方面、多渠道听取社会各界对安全生产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社会各界的安全发展需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安全生产规划编制工作。
三、规划体系总体架构
××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分三个层次:一是全县安全生产总体规划;二是重点行业领域专项规划(如煤矿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三是各乡镇安全生产规划。
全县安全生产总体规划为指导性规划,深度达到纲要要求,主要作用用于阐述县委、县政府和国家、省、地的战略意图,主要内容是提出全县安全生产的总体思路、总体目标、基本任务、战略重点、政策导向等。是贯彻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家、省、地安全生产规划精神,指导全县安全生产工作的行动纲领。
专项规划和乡镇规划主要以煤矿、道路交通和重点区域特点进行涉及安全生产领域的关键问题、重要环节、重点工作为编制对象编制规划,是总体规划的细化和落实。
四、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
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推进“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以及重大问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员:××(县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县安监局局长、安委办主任)
××(县煤管局局长)
××(县公安局局长)
××(县环保局局长)
××(县交通局副局长)
××(县海事处处长)
××(县国土局局长)
××(县乡企局局长)
××(县建设局局长)
××(县质监局局长)
××(县农机中心负责人)
××(县教育局局长)
××(县经贸局局长)
××(县林业局局长)
××(县水利局局长)
××(县工商局局长)
××(县旅游局局长)
××(县电力公司经理)
××(县交警大队队长)
××(县运管所所长)
××(县消防大队队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安监局,负责规划编制的日常协调工作,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编写小组
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编写小组,承担“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县安监局局长、安委办主任)
××(县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成员:陈中华(政府办)、何健(安监局)、柏云(安监局)、王家华(煤管局)、张先举(公安局)、张腾(交通局)、左祥(国土局)、丰奎(乡企局)、邓云(建设局)、李隆银(质监局)、林波(农机中心)、张锋(公安局交警大队)、杨学松(公安局消防大队)、郭峰(交通局运管所)、王强(交通局海事处)、朱天奇(教育局)、严文芬(经贸局)、刘兴平(林业局)、贾刚(水利局)、赵杰(工商局)、黎勇(旅游局)、罗文(电力公司)。
由县安监局组织协调编写工作。
五、编制要求、工作安排、时间安排
(一)规划编制要求
一一加强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毕节地区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密切关注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以及确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规划》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要符合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一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采用先进的编制方法,包括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新型工业化所依靠的先进技术,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选择的路径,引领安全生产领域科技发展方向、创新轨迹、环境变化、量变与质变等,既有目标又有实现目标的路径选择,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目标更加清晰,实际与目标结合更加紧密,更加系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一一建立规划咨询与论证机制。根据《规划》的特点,多渠道、多形式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征求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领域有关专家,科研机构的意见。
(二)工作安排
1、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安监局、煤管局、公安局(含交警大队、消防大队)、交通局(含运管所、海事处)、国土局、质监局、乡企局、建设局、农机中心、教育局、经贸局、林业局、水利局、工商局、旅游局、电力公司等单位和部门,要编制安全生产“十二五”专项规划,作为《××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子规划;《××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实施细则的通知》(纳府办通〔2009〕164号)中其他县直有关部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本部门“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在本部门的“十二五”规划中用专节表述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内容。机改革后,撤销或合并的县直有关部门,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任务,由职能划入后的部门负责承担。
2、报请县政府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列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专项或子规划。
3、报请县人民政府、给予编制资金保障,拨出专项资金保障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动员和前期准备阶段。
2010年1月5日前进行“十二五”规划工作动员,下发《××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开始组织规划编制研讨工作、基层调查调研以及考察学习等活动,1月20日编制初步《规划》(草案)上报地区。
第二阶段,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项目、措施)研究阶段。
2010年2月一2010年4月组织开展《规划》的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项目、措施)研究,具体安排为:2010年2月确定“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方案及相关课题,并确定第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和措施。2010年4月前完成前期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项目、措施)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规划编制阶段。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步骤:2010年5月前完成提出“十二五”规划思路,确定基本框架;2010年6—10月起草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草案)。
第四阶段,论证衔接阶段。
2010年1—12月,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进行衔接,组织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及安全生产领域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2010年12月底前修改完成“十二五”规划(草案)并报县委、县政府和地区安监局审查。
第五阶段,规划报审阶段。
2011年1月一2011年4月,根据县委、县政府和地区安监局审查意见,补充论证、修改和完善《规划(草案)》,报经县委、县政府审定后,2011年6月前。
(一)何谓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活动。安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安全为目的,合理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信息等资源,为达到预定的安全防范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二)内涵诸要素
1、核心――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是现代社会语境下最迫切的管理目标。而安全的核心就是人的生命财产和合法利益。成功的安全管理往往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参与和自觉管理。而作为组织的领导者,也会把安全意识融入企业管理所需要的计划、决策和控制当中的。
2、整体特征――系统工程。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安全管理同样具有更为系统化的特征。成功的安全管理需要在掌握这种系统规律基础上整合科技创新、政策法律环境和宏观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通过自身系统框架的运行规范来强化和优化安全系数。
3、基本任务――对风险的识别、预测和防范。风险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系统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机制,要求管理者有风险意识,同时具备风险识别、预测和防范的能力。这些风险来自市场、供应商、竞争对手、政策导向和境外金融压力等。而对于这些风险的集中化、专业化的处理,是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
4、最终归宿――企业安全文化。现代企业管理是一种艺术和文化,因此管理的条条框框最终会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企业文化要发挥“寓教于乐”的功能,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融入到员工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准则和行为习惯之中,自然化作员工潜移默化的工作方式,从而主动形成一种接受安全管理、创新安全管理的文化氛围。
二、知识经济给企业安全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知识经济基本特征
知识经济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简单的说,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作为交易对象的经济形态,它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其本质是以对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以对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交易和消费为最重要形式的经济。
(二)知识经济对安全管理的影响
1、对“安全”意识定位的影响。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经济,是以信息资源为产品的,而信息资源的生产是无形的、不损耗大量物质形态的生产资料的,因此就降低了物质方面的安全要求。但是,信息资源又是现代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在现代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的语境下,知识经济的安全管理意识必须将对知识本身的保护吸纳进来。因为知识资源没有物理形态,因此更容易通过技术手段被窃取,从而造成了经济损失。因此,知识经济对“安全意识”的影响体现在从物质生产安全到知识产权安全的转变。
2、对安全管理方式的影响。知识经济的安全管理,是以系统的安全科学和高新技术的研发为基础,通过教育培训,不断创新,从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不断改进安全管理的模式,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学习型”管理方式。在这种方式引导下,员工不是去被动的遵守,而是主动运用各种高科技、高智能的方法和手段去预测、预报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去解决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知识经济下的安全管理方式是一种创新的管理方式,是鼓励员工以创新的姿态来参与到管理之中。因为知识经济的生产就是一种创新,是对知识的生产,是智力的生产。
3、对管理人才的影响。这一点具有循环意义,因为管理要落实到人才上,而知识经济本身就是以人的智慧为产品的经济形态。因此这一背景下的安全管理更需要专业的人才来实现。一方面,对现有的安全科学和安全技术的突破创新和研究开发,从而使用来指导安全管理的理论指南不断更新,这就有赖于安全管理研发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另一方面,一种从事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的人才,往往具有较之传统工业经济时代下的安全管理人才更明显的超前意识和发展意识。
4、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的管理既然最终要回归和沉淀为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那么安全管理必然会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的亮点所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多层文化,即企业员工通过自己对生产安全和安全意识的阐述来构筑企业文化,同时由于企业所从事的生产就是知识和智力的生产,因此产品和生产过程本身就具有思考和思维创造的属性,这个过程就能够形成独立的企业文化。对这一文化的塑造和强调,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创新主体感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三、知识经济下的安全管理模式的改进方案
(一)在管理概念上注重安全意识塑造
对于知识经济来说,企业的安全意识更多的是信息安全意识,因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信息和智力等资源作为基本的配置对象,而且信息特有的虚拟形态也决定了对它的保护难度更大。对于知识产业来说,信息安全就是企业安全的全部。具体可以通过对信息安全的成本控制、对信息安全所带来的潜在风险的预测、对企业形象和品牌等非货币形态资产的评估和保护等方式来实现。
(二)强化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
强化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支具有极强信息安全意识、发展意识和前沿意识的管理队伍意义重大。因此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包括政府、企业、教育、社会组织多方力量,努力培养人才,重视安全科学领域内的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在知识经济的浪头里锻炼成长,要用新的方式更有效地培养和管理安全管理人才,用新的概念全方位地认识和选拔人才,用新的模式高效率地激励人才,使安全管理的水平跟上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
(三)塑造企业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