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观察动物日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观察类
观察类日记是以记录自己的观察内容和观察结果为主的日记,这是学生写得最多的一类。不管观察的对象是动物、植物、人物或者其他的对象,都要写得具体、细致。在观察人、事、景、物时,最好是每次截取一个侧面进行观察,表现一个中心。观察类日记,具体可归类为几个类型的日志:
①人物志 让学生选取一个人物作为观察对象,连续观察他(她)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细节,写下三五篇,归纳整理就形成了一个人物志。如果选取的是几个人,就同时观察他们的语言、动作,然后进行对比、分析,抓住人物的精、气、神,从而得出有特点的人物语言或是行为动作,塑造出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②动物志 以动物为题材的日记,一般要选取自己养的或与自己接触多的动物,进行观察写日记。针对一种动物进行多次观察,可以分为外形品性观察,饮食睡眠观察,昼夜活动观察,繁衍生息观察等等,连续写日记,记出动物一个个生活片段,从而看出动物的习性特点、活动规律,最后归纳总结为动物的科普知识篇。
③植物志 可以记录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的形、色、味和生长过程。然后得出植物的特点,并且从中体验借助植物所表现的精神品格和志趣情怀。因为植物的品种繁多,生长环境、生长特点、生长期等等差距大,可以采用隔日记、每周记、四季记等方式,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观察能力。
④事件志 如果事件在短时间内发生和结束的,可以简要记下当时的心情感受,写成随笔,或是把回忆过后的得失,灵机一动的火花写成反思及其启示录。当事件发生时,心理感受和面部表情是最直观的自然反应,或悲天悯人或怒不可遏或喜不自禁或声泪俱下,不求详详细细的铺垫叙述,只求轰轰烈烈的昙花一现。
⑤景物志 记录景物的时令特征、颜色主调和自己的主观感受等。
二.学习类
学习类指的是把在课堂上、课本上、课外书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里学到的知识,感受最深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要引导学生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感悟。或者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各类好词佳句、名人名言以及优秀片段摘录下来,以供自己阅读和写作之用。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喜欢把自己摘抄的短篇、诗词句等写成方,圆,心,扇等等形状,不仅增添了内容的趣味性,还给形式以新鲜活泼之感,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让学生和教师们乐此不疲。
三.剪画类
有许多时候,孩子们的思想、观点、情感和想象已经大大的超越了他的文字表达能力,而他们语言文字的“建筑材料”则相对贫乏,严重滞后,且驾驭文字的能力也相对稚嫩,然而孩子思维之活跃,想象之丰富,却是我们无法估量的。让学生把自己所想到的人和事,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然后让学生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画,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再写写图画的意思。或者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图片、邮票、照片等剪成不同的形状,贴在日记本上,然后根据自己的意图写一段话加以说明,形式种种,方法多多。那么,日记简直就成了“创意百花园”了。
四.研究类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研究实验,如种花、养鱼,搞小发明、小实验等,把研究的实验经过和观察结果记录下来,这不仅能够增加写作的乐趣,还能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或者写写研究活动过程中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事情。例如布置学生利用节假日考察周围环保情况。有的学生考察了水泥厂排放的废气,认为这是造成周围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的学生观察了垃圾箱,发现有些人将垃圾倒在箱外,造成了生活区的污染;更有的学生提出自己留意周围生活的人,听到有人满嘴秽语,认为语言污染甚于环境污染,人的素质低下是造成污染的根源……
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如能发掘学生喜闻乐见的习作资源,这对增强学生的言语表达技能、习作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学段,我们曾分门别类地推荐学生阅读经典绘本,这些绘本对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现阶段,学生要学习书面表达了,我们从创作的高度重审绘本,可以以此为载体,从中开掘出练笔资源。现以几本典型的绘本为例,谈谈我对开掘资源,帮助学生学习习作而进行的实践。
一、聚焦画面,观察补白
绘本的形式多为图文相互交织在一起讲述故事,绝非简单的文加图或文配图。一些世界级的优秀绘本往往图文出自一人之手,其图和文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能完美地表现绘著者的情感内涵,形成故事中含故事的独特形式。
美国佩特·哈群斯的作品《母鸡萝丝去散步》,全书只有短短的几行文字,叙述了母鸡散步途经的地方。如果仅是这些,学生定然看得索然无味。作者使学生在翻看此书时先提心吊胆,而后哈哈直笑,最高明的是,作者在母鸡昂首阔步的图画旁,配上了一只在其身后穷追不舍却处处受挫的狐狸,一切波澜尽在不言中。这一张张作者着力细描,但不予细说的画面,很自然地为三年级学生的练笔留下了一个绝好的空白。老师引导学生慢慢观察狐狸的动作、神情,细细琢磨其心理,很快一个波澜起伏的配图故事诞生于笔端了。
这样的练笔优于一般性的看图编故事。因为看图编故事,学生完全是为了进行一次创编故事的训练而孤立地观察三四幅小图,习作心理被动,缺乏表达的内驱力。而为绘本补充故事空白,则是发端于浓厚的阅读兴趣,为作者高明的绘著所折服后产生的表达欲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学生一旦被画面吸引,乐于表达了,那么很快便会盘活原本积蓄的语言信息,轻松畅快地用于此时的表述。
二、聚焦表达,模仿语言
绘本中不乏一些充满温情、表达活泼独特、贴近儿童语言特色的作品。如彭懿先生翻译并推荐的《逃家小兔》:“这个故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简单到了只剩下几段对话,但就是这几段对话让世界上的人都为之着魔。”引领学生看图品读,并聚焦充满母爱,令人着魔的对话,学生能很快提炼出绘本是用了简单、相同的句式“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将故事串讲下来的。那么小兔还会逃到哪里?兔妈妈又是怎么说、怎么追的?老师可以顺势引领学生继续想象。如何激发学生具有独特个性的言语?引导学生沟通生活外延,融入自身的情感体验,将父母对自己如影随形的爱转化为童话般活泼俏皮的言说形式至关重要。于是学生从小到大所体悟的父母之爱在这样的诗情画意中再现了:
“我要逃走了。我要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
“我就变成鸟巢,等你飞回家。”
“我要变成花草,躲在花园里。”
“我就变成园丁,给你施肥浇水。”
学生一旦破译了绘本的语言组织形式的密码,就不觉得行文难了。对于蕴含在绘本深处的情感逻辑,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咀嚼,因为那是令人百读不厌的“情感源”。学生唯有从“情感源”发散思维,充满情味和个性的语言才能打动他们,深入内心。
三、聚焦形式,迁移实践
绘本以其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画面生动为学生悦纳。日本一位著名的动物学家永田爷爷,用有趣的画面和简单的语句将自己对大自然和动物的热爱传递给了孩子们。
课堂上,读懂这套《永田爷爷的动物观察日记》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相当轻松,于是我将学生的目光导向了“原来动物观察日记可以这样写”,引导学生从绘本的内容和形式细细关注并思索:“你觉得要写好动物观察日记,可以向永田爷爷学些什么?”这套小册子就是一本本鲜活的范例。学生很快从书中归纳出一些共性:观察这种动物的原因,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那“怎么写”的问题,学生又可以从书中得到启发,即图文结合,以图代文或以文代图。学生有了多元选择的自由,便不会觉得动物观察日记有多么艰深了,他们能在观察了解自己喜爱的动物后,很快完成具有个性特色的习作《××的动物观察日记》。
关于“怎么写”的形式,许多贴近学生认知,充满童真童趣的绘本都能成为学生学习参考的范例。学生的练笔有了这样一个载体,就不再觉得无从模仿,而是找到了一个最贴心的习作伙伴,伴随自己经历习作起步阶段的得失成败。
一、让童话带动低年级学生作文起步
(一) 通过大量的阅读,打好作文的基础。童话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对儿童来说,再没有比儿童故事更吸引人的了。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接触的各种动画片、连环画以及故事,大都是童话,所以在课余时间我鼓励他们多读童话,并把自己喜欢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记录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每周五全班交流自己的作品。同学们兴趣特别高,逐渐在班里形成了看童话、讲故事的热潮。这样一来,既增加了他们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的语言和思维都有了发展,为他们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二) 发挥想象,看图作文。利用图画来写童话方法很多,可以根据一幅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看图作文,也可以是多幅画连续编故事,训练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不拘泥于图画以外的东西,使情节在合理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和精彩。平时,注意对那些语言生动或想象力丰富的文章在班内范读,使小朋友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写童话的积极性不知不觉就增强了。
(三) 巧用语言,激活思维。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在作文训练中,让学生试着编故事。如:让学生用“小花狗乐乐”,“春光明媚”,“湿淋淋”这几个词语让学生编故事。学生们看完这些词语后,没有讨论就开始写了,有的写小狗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去春游,结果下雨了,把身上弄得湿淋淋的:有的写小狗为了救他的好朋友小花猫才把身上弄得湿淋淋的……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了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真是不简单啊!
二、抓住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入门教学,往往是从观察起步的,而根据我的教学体验,开始对小学生进行观察训练时,切莫要求学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要尽可能把观察范围缩小,引导学生集中观察一个事物,尽量做到观察透彻,作文时才能有话可写,有感可发。
(一) 平时有意识地调动各种感官细致地观察事物,强化学生的观察体验。观察,就是仔细地看。人认识外界的事物,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触摸,用脑袋记忆,分析和联想。在寻找写作素材时,我先教给孩子们观察的方法和途径。我将人的感官形象称为作文好帮手,我告诉学生我们写作文的时候离不开六个好帮手,那就是眼、耳、口、鼻、手、脑。观察的时候要让所有的帮手都派上用场,他们会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写作素材。为了让孩子们有意识的调动各种感官细致的观察事物,我设计了以强化训练观察能力为目的的小作文训练。
(二) 通过观察,插上想象的翅膀。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选用既直观又充满童趣的图画,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引导学生通过图画描写自己喜欢的事物。展开合理的想象,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写作前,组织学生画出或拼剪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仔细观察这些小动物的同时,结合平时对小动物的了解,展开自己的想象,编一个精彩的小故事,先用自己的语言讲,然后用笔写下来。同学们兴趣盎然,一个个跃跃欲试,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也就出现了。
三、拓展空间。激发写作的灵感
(一) 懂得了怎样观察,还需要给学生提供可观察的生活资源。一个人想要倾诉的时候,必是感受非常深刻的时候。看到了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受到了老师嘉奖,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学生有了新鲜的、激动的、愉悦的体验,他们往往有倾诉的意愿。教师和家长应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说出来。说完后,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所感所想。生活中,时时处处皆语文。语文老师除了把握好四十分钟之外,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
(二)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坚持写日记。孩子的童年天真烂漫。丰富多彩,教会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并坚持天天写日记。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人、事、物结合自己的感受书写下来,形成一个个独立的片段,便成了写作素材。在今后习作过程中,会在不经意间自然地运用。日记内容可写观察日记、生活日记、看图日记、影视日记、读书日记等,教师不再人为地设计内容,从少到多,从一句话到几句话,从片段到整篇作文,鼓励其大胆地写,天天坚持,形成习惯。教师做恰当的指导、评比,不断激发其写作兴趣。
四、积极阅读。积累写作的素材
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语文的学习更强调积累、内化。而阅读是最好的积累。课改提倡的新课程观强调!现行语文教材内容仅仅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例子而已,它不是也不可能是学生语文学习内容的全部。那么,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应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我认为,在探索如何有效训练低年级作文时,作为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习惯,进而激发他们的阅读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并最终达到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因为识字不多,阅读的能力有限。我也摸索了一些有益的做法。在学生学习拼音时。开展亲子阅读。要求家长和学生一起读课外书,在学生遇到拼读、理解障碍时,家长适时点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感受阅读的快乐。随着拼读能力的提高。识字量的增加,学生基本能独立阅读了,教师可指定一些学生喜欢的读物,例如童话故事书,像《安徒生童话》、《365夜故事》等。同时注意评价监督,让学生体会阅读的快乐,为写作提供语言素材。
(二) 强化背诵,勤写多练。古人读书十分重视背诵,背诵能为思维和写作积累语言材料。学生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写作时构思行文、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表达方法、修辞方法最直接最原始的素材。在多读多背的同时。勤练笔。由量变引起质变。学生练习作文除了教材中每单元设置的若干作文题外,天天坚持写日记,为学生练笔提供了广泛的创作空间。
一、趣味入手,真实表达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里指出:“写作文的前提是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叶圣陶先生道出了作文教学的真谛。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训练中应该训练学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成为一个真正的、高尚的人。小学低年级的写话训练贵在以趣引真。
实物引趣。实物引趣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再有实物对照,学生们叙述起来真实、生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抒发出真实深厚的情思来。”
音乐及图画引趣。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直观现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优美的音响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是指导学生有意观察事物,进行说写训练的最佳手段。
二、创设情景,以境激情
1.创编故事写话。如在系统学习了几篇介绍科学知识的童话体课文后,我安排了一次说话、写话训练,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再写几句话。根据孩子们喜欢童话世界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一幅由青山、绿树、房舍、溪流组成的农庄图,运用多媒体、音乐等手段,把孩子们带入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让孩子们与小动物们同欢共舞。再以到小动物家作客的生活情境,引导孩子描述自己与最喜欢的动物交往的情况。孩子们兴趣盎然,语言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2.实地观察写话。实地观察是带领学生到观察地点,先进行现场观察指导,然后进行写话。实地观察的内容很多,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游览;可以到大自然中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可以带学生观察某一处景物或某一生动场景等。例如把学生带到室外观察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等,有意引导他们看一看,说一说,最后把观察所得到的情况写下来。可启发学生:这里有什么?你对什么感兴趣?颜色怎样?形状如何?你喜欢吗?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大部分都能把观察到的情况写下来。
3.动手操作写话。一般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小制作、小实验、游戏,然后介绍制作、实验、游戏过程,或描述小制作的外形,游戏时的欢乐情景,然后把这些都写下来。
4.开展活动写话。喜爱活动是学生的天性。因此,我们可以顺应儿童这一心理特点,配合时令、节日和少先队中心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富有教育意义、生动有趣、对儿童有吸引力的班队活动,如:“艺术节”、“我戴上红领巾了”、“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学校运动会”、“跳绳比赛”等,开阔学生的视野,写话训练则相机安排在活动中,使语言训练成为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三、激发想象,以想促写
1.引导学生说好、写好一句话
低年级学生在说、写一句话的时候,往往受老师或教材的影响,在某一方面形成思维定势。这时,教师就要适时引导,启迪他们想象,从不同角度、不同着眼点来拓展思路。
2.看图写话是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上具体形象的内容进行想象写话。这种训练,可以由看一幅图写一句话或一段话,到看几幅图写一段或几段通顺完整连贯的话。
3.续编故事的结尾。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故事、寓言无不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每位学生。稍做研究,我们即可发现这些童话、寓言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幻想,能激励孩子们自由、大胆地去想象,并创造出一个新奇的“世界”。教师完全可利用这些身边的材料,提炼加工,让学生续编课文的结尾,通过续编童话故事,让学生生活在童话里,想象在童话里,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或者提供故事的起因,让学生推断故事的经过和结果,等等。这些材料的取得并不困难,这种方法实施起来也很方便,能在启发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由学生为课文加上一个个自想的合理的结尾,效果甚好。
4.改写课文。抓住课文中心内容,巧妙设计疑问,让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成为教学质量的催化剂。
四、坚持不懈写话——日记训练
日记训练的作用早已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但要把说话、写话向日记过渡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关键词:活动性;探究性;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197-01
周末活动性作业指充分利用周末时间,有效地挖掘活动中蕴藏着的大量的语文练习内容,对学生进行语文训练的作业。笔者从本土文化与社会实践两方面入手对小学高段语文的周末活动性作业设计进行了探索,获得了一些成功的做法,与大家共同分享与交流。
一、趣味盎然的本土文化专题
浙江临海,是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名胜古迹众多,地方特产、风味美食丰富多彩。我们充分挖掘临海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见识,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家乡的教育。
1.观风景名胜
临海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江南长城,集具江南特色的公园――东湖公园,古色古香的紫阳街,历史源远流长的孔庙,千年古刹龙兴寺等,都成为我们周末进行本土文化专题研究最好的素材。如对江南长城的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观赏研究江南长城迷人的自然景观;二是研究江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三是研究江南长城的发展历程。学生根据不同名胜古迹的不同特点,分组进行调查研究,对调查的过程和结果及时记录、筛选,记录时可以采用写日记的方式,可附带拍照、画图等进行记录,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研究报告。因为学生分工合理,搜集的资料全面而有价值,因而写出的研究报告也全面详实。可以推荐学生将研究报告发送到旅游网或是旅游报纸、杂志去发表,增强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成功体验。
2.品地方特产
临海地方特产非常丰富,随着临海经济地快速发展,岭景葡萄、涌泉蜜桔、羊岩茶叶、上游杨梅、上盘西兰花等产业脱颖而出。临海特产专题研究就是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对学生接触社会、关注民生、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提高语文能力创设了良好的条件。在临海特产专题研究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制定自己要研究的地方特产名称,再设计调查表,罗列要调查的内容,如特产名称、产地、产品特点、订购方式、广告宣传等,设计好调查表后,根据调查内容进行实地考察,就地品尝,并交将考察结果及独特的感受记录下来,回来后对材料加以整理。调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如通过对羊岩茶叶的调查与研究,学生认识了茶树、茶叶、茶的品种,知道了茶叶的制作过程,懂得品茶及珍藏茶叶的方法,还懂得了鉴赏绿茶茶叶的方法等。在学习中,学生还明白了每一个知名品牌都需要广告的宣传,才有更广阔的推广空间,从而试着写写广告词,供商家参考。对于地方特产存在的问题,如产品包装不精美,订购方式单一等,指导学生给商家提意见,在交往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等。
3.尝风味美食
能享受到美食大餐是人生之幸事。在我们临海,每年都举办风味美食节,各种各样的美食集聚一街,一字儿排开,连外国的朋友也乐得摆上了摊。这吸引着无数的市民、外地游客前来欣赏、品味。美食也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他们常常三五成群地去品尝美食。对于风味美食专题研究,学生兴趣盎然。在对风味美食的研究中,我指导学生先确定要研究的美食名称,根据自己在美食节中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在网络上了解到的,确定研究对象,再引导学生展开深入地调查访问,主要从美食的颜色、香气、味道、制作工序等方面进行。学生们研究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亲自去买美食来观察、品尝,作好记录;有的通过往日的经验来记录。经过学生周末不断地努力,他们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精彩纷呈的社会实践活动
“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语文学习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因此,将学生用周末活动性作业的内容取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既使学生容易获得素材进行研究,又使学生的研究所得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生活,使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这样的活动很多,如“动物饲养”、 “植物栽培”、“今日我当家”、“我是卖报小行家”、“卖花使者”、“走进敬老院”、“小小售货员”等。
1.动物饲养活动
饲养动物对家住城市的学生来说有着许许多多的好处:认识动物,了解动物的外形,知道动物的生活习性,学会撰写观察日记,培养持之以恒地做事的习惯等。在周末活动性作业中,可以引导学生撰写周记。首先引导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动物进行研究,接着引导学生去查阅资料,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的环境及对食物的要求、饲养小动物的注意事项等。做好上述准备工作之后,我再引导学生再去购买小动物及所需的物品,并仔细观察小动物,坚持写观察日记。这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日常写作打好基础。经过观察、实践与写作,学生的观察能力,写观察日记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等在不断地增强。
2.“今日我当家”
生活是个大舞台,今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明天,学生将运用自己的所学去生活,因此,现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平时用习得的知识指导生活,这无疑是一件富有意义的事。“今日我当家”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当家的内容丰富多彩:晨起到早餐店买早点、顺便到菜市场买菜、洗衣、择菜、做一顿丰盛的午饭、带弟弟妹妹等。学生平常最怕作文,经过当家后,学生懂得了生活即是写作的源泉,有了丰富的体验,就不怕写作。同时,也明白了父母当家的辛苦,后来学习时就更努力了。“今日我当家”、“妈妈,您辛苦啦!”、“第一次拖地”、“打扫卫生三步曲”等文章应运而生,学生不再觉得习作那么难。
3.“我是卖报小行家”
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社会生活的运用中不断增强的。因此,我们要主动为学生创设参与社会的机会,使他们有展示才能,与社会人交往的机会。我们可能一向都为口语交际该如何教而发愁,如果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步入社会,就不会再使他们“金口难开”。如周末到了,可以联系《台州晚报》、《临海日报》编辑部,领取报纸进行销售,把学生推向市场。在销售报纸前,我们应该告诉学生报纸销售的方法,地点的选择,人群的选择,卖报后的奖励等。因为学生经验少,一下子不知道从哪里着手。教师可引导学生到报刊亭卖报纸,也可到车站、医院、景点等地销售。通过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不至于觉得卖报太难;通过卖报后的奖励,激励学生要不怕苦,不怕累,圆满完成作业的决心和意志。通过实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在不断加强,对这个社会的认识也更深刻。
小学高段语文的周末活动性作业,以实践活动为主,使学生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观察能力,搜集整理资料能力,加强了动手操作能力,写作能力等,丰富了学生的周末生活,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お
参考文献:
[1]刘先捍.《活动课程教学研究》,南方出版社2002年3月.
[2]吴云驾.《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共性探讨 》2003年5月.
[3]朱建人.《生活作文之研究》 上海教育研究 2004年1月.
[4]艾津.《语文学习方式的选择》小学语文教学2005年6月.
【关键词】阅读教学;汉语教材;课题研究;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1-0087-01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少数民族初中汉语教学致力于从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和汉语素养。汉语的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在初中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现在初中汉语教学中,教师们往往认为阅读课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感悟,习作课就是指导习作,阅读与习作之间却脱节了。因此,当学生阅读了大量由编者精心挑选的课文之后,对他们的习作能力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指导作用。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师发现了读写结合对阅读、习作能力的促进,但文本中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并不都是显性的,不是都能一目了然的。因此,我提出《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研究》这个课题,希望能够结合初中汉语教材,设计出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在阅读和习作教学中寻找一个切入点,以读促写,已读促读。
二、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本课题主要是初中汉语教材为文本,在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新课程课题研究精神的指引下,我们着重研究如何在初中年段汉语阅读教学中设计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以此指导学生将阅读与习作相结合,让读与写相互促进。根据《课标》指出:①关于阅读教学――
1.解读教材,寻找初中汉语教材中读与写结合训练的切入点。研读《汉语课程标准》及初中汉语教材,抓住重点,突出年段特点,发现教材中可以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切入点。
2.围绕切入点,设计读写结合训练的方法与过程。精心设计训练方法,可以采用续写、改写、展开想像、填补文中空白等方法结合阅读教学训练学生阅读与习作的能力。
3.指导学生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精心指导,归纳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读与写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1.以读导写、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读书与写作的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人们已经意识到只有在读中探写、读写拧为一体,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谁都希望孩子们手中有一支神奇的笔,可以描绘出大千世界的千变万化、心灵空间中的奇思妙想。作为教师要启发引导他们准确地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
2.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感悟。布置让学生写日记,每周至少两篇,多则不限,并采用读优秀日记、评改日记方式来激励学生。学生的观察兴趣被调动了起来,有学生说:“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寻找。”让学生达到“为了写出好日记,无论在家里,在路上,在学校,我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和倾听”的境界。
3.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激发写话兴趣。在学习《秋天的图画》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着重理解“梨树挂起金色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枫林举起燃烧的火把”这四句话,让学生感悟梨、苹果、稻田、枫叶在秋天的颜色变化,使学生知道作者是通过植物来描写秋天的,进而启发学生还可以抓住那些景物来描写秋天。学生写出了“高粱涨红了长长的脸颊,玉米露出了黄黄的头顶,稻子低下了高昂的脑袋,大豆结出了饱满的果实”等丰富的语句,而且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4.从儿歌中汲取营养,拓展写话空间。我本人比较喜欢唱歌,在教学过程中,我善于从儿童歌曲和儿歌中生发想像,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素材中学会采撷。如在“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的歌词中仿写出“小金鱼,披黄衣,自由自在游水里”。再如学习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保护动物要牢记”,学生创造出“你拍一,我拍一,讲究卫生要牢记……”的片段。
其实,写话的训练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我们都会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
四、留心周围事物,做到言之有物
低年级的学生因为生活经历少,识字量有限,所以总感觉写话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人、事、景、物着手,去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
1.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现行的人教版语文教材无论从编排体系,还是指导思想都非常明确,一个单元一个训练内容,从单元导读到本单元的语文园地的说话、写话,传承关系非常明显。如小语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爱护动物”,结合这个主题,我边教学边安排学生回家仔细观察自己家饲养的家畜家禽,并及时做好观察日记,带学生学完这一单元号后,专门组织学生从“动物的样子,动物的生活习惯以及人与动物的关系”等方面去引导学生说话写话,大多数学生写出的动物活灵活现。
怎样才能写好日记呢?我针对学生往往把它记成流水账、疲于应付的问题,在设置上花了一番心思:注重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拓展学习空间,博览群书,引申课本内容,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下面略谈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写随心日记,养成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习惯
这里的“心”指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随心日记可以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来。就是因为无拘无束,才使学生做到了“我手写我口”“我笔写我心”。
诸如“妈妈”“关爱”“感恩”“生活”“老师,您辛苦了”等都是典型的范例。如唐小翠同学在“妈妈”中写道:“妈妈这个人,说她慈祥吧,还真是,每次我回到家,她都搂着我‘宝贝,宝贝’地叫个不停。可我有时又觉得她挺残忍的,一次杀鸡的时候,吓得我都不敢看,可她一点都不手软,你说生命是真正平等的吗?”李晓蓉在“生活”中这样写:“‘有个谜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这是什么?人们都猜这是镜子!我却认为,这是生活!不是吗?愁眉苦脸地看生活,生活肯定愁眉不展;开朗乐观地看生活,生活肯定阳光灿烂。心中没有阳光的人,势必难以发现阳光的灿烂;心中没有鲜花的人也势必难以发现花朵的鲜艳。以豁达的态度笑对人生吧!”你们看,多么富有哲理啊!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是来自小学生的作品,这真是应了“只要相信他,就没有干不好的事”这句话。
二、让学生写随文日记,养成借鉴和模仿的写作习惯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它们内容不同,方法各异。但不管是在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还是起承转合、过渡衔接、首尾照应、语言表达、修辞运用等方面,都有值得借鉴和模仿之处。在教学中,我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读中悟法,写中用法,凭借教材,让学生以课例信息资源为话题来写日记。
记得我在教完《珍珠鸟》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把全文自始至终贯穿了人性化的语言和笔调,亲近小鸟、亲近自然、亲近生命的博爱之情借鉴过来。有的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虽然没有冯骥才爷爷那样耐心地照料小鸟,但我深深地明白动物与人一样都是有灵性的,只要你对它付出了真情,它也同样会对你友好。记得我家有这样的一只猫……”也有许多同学模仿这篇课文的笔调写出自己与心爱小动物、植物之间的真情实感。还有的同学写出了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再如学了“‘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以后便有了对父母的建议——“把爱搁在高处”。
总之,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教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而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平凡中的不平凡,获得“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素材。
三、让学生写随事日记,养成主动观察周围事物的写作习惯
首先,要求学生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发生在校园里、社会上、家庭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是写日记的好素材。这些素材捕捉的都是身边的亲身经历的小事,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如:王跃同学的“难忘的篮球赛”,他把昨天刚举行的篮球赛,在当晚就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把那个场面写得栩栩如生。还有叶远昌的“‘六一’感触”,唐小鹏的“单元成绩出来后”等等,都是同学们成功的即兴之作。可见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通过日记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了。
其次,适当引导学生留意观察一年四季的自然景物、自然现象和各种动植物。如春、夏、秋、冬,早晨、中午、晚上,星星、月亮、太阳,风雪、雨露等的景象和变化,各类花草、树木的形态特点和各种鸟、兽、鱼、虫的生活习性。如唐文清同学在“油菜”一文中这样写道:“八月,奶奶家的菜园里多了一片绿色,微风吹过,就像一潭此起彼伏的碧水,好鲜好靓!那碧绿的叶子下面有白玉般的茎,把叶片分成好几块,好像人的手掌……”唐燕在“秋晨的田野”中这样写道:“伙伴们,你欣赏过秋天早晨的田野吗?哎呀,那景色美得让你留连忘返。特别是雾气弥漫在大地上,像层薄纱,把金色的田野,沉甸甸的谷穗,远近的小村庄都笼罩起来了……”你们瞧!走出课堂,融入生活,融入大自然,你会让学生感到可写的东西太多了。
最后,倡导学生应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胸襟。为灾区小朋友捐款、抗击甲型流感、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访华之旅、上海世博会等都可以成为学生日记中的内容。
观察周围事物,写好观察日记,培养作文能力。写文前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积累材料。提前一周把作文要求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过程方法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初步观察,以看为主,收集材料,积累表象,然后深入分析,丰富形象,这样写文时才有话可写。
本次习作要求是写一则日记,从体裁上来看属于应用文的一种。我是这样引导的,在我们多彩的世界里,每天都有精彩发生,每天都有奇迹出现。美丽的花草、可爱的小动物、奇妙无比的大自然、浩瀚神秘的宇宙万物……同学们,你们要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写下来和小伙伴分享。认真地观察周围事物,把自己观察到的过程写下来,遇到问题去找资料,去问师长,那样一定会有收获的。
第一节,先进行口语交际,我先提出问题,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可以自由组合,互相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汇报。
全班进行汇报时,普通存在这样的毛病:语言不连贯、不会用适当的词语,有的只说几句话,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中心也不突出。我想,说得不好,怎么能写好呢?一节课下来没有什么收获,正在我一筹莫展时,一个同学忽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您看,校园里的树叶纷纷飘落下来,只有松树还是那么绿,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提得好,我马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那我们一起去观察吧!”有的同学说:“松树叶的形状像针。”有的顺手摘了一根;有的说:“呀!好扎手呀!”忽然我们班一个最不爱说话的、学习最差的薛宏辉同学说话啦,:同学们,你们看,树底下有落叶呀。此时同学们都惊呆了,一向都特别粗心的孩子,先发现了松树的落叶,同学们的目光都注视着松树下的落叶,有的自言自语地说:“寒风凛冽的冬天松树仍然穿着绿军装,多像一名战士守卫在校园里。这时,我们班的宋明同学高举起手说:“我从‘资料袋’里知道的,松树是落叶的,只不过是落叶后,松树会马上长出新的叶子来。”真是出乎意料,平时粗心的孩子,这节课表现得特别出色。这节课同学们做到了: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找答案,真的了不起。我接着补充说:“松树叶像针一样,水分不容易溜走,很少部分的树叶缺少水分落下来,但松树叶会很快地长出新叶。同学们,你想不想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呢!同学们马上说:“想!”。这次作文写得特别好,结构安排的好,内容具体中心突出。多留心,细观察,勤动手,肯动脑,这样的小朋友一定会有惊人的发现的。
关键词 想像力缺失 任务式想象 张扬个性 感官参与
美术是培养学生想像力的重要学科。但是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味追求画作的逼真与形象,使孩子始终局限在观察与描摹过程中,想像力一直得不到有效发展与释放,阻碍了学生对于美的感受与遐想。
一、反思――儿童画想像力缺失的缘由
镜头一:学生的想象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学生所谓的想象只是按照教师的意志进行单线压迫式地想象,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得到有效释放。
反思:在教学《动物明星》一课时,教师的准备工作异常充分。精彩优美的多煤体课件形象地呈现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活情境与特点。课件播放结束之后,学生开始着手描画自己心目中的动物明星。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所选择的对象几乎全部都是课件中的动物,而且表现的内容也都是课件中所呈现的。学生的思维不但没有因为课件而拓展,反而有所局限。究其原因是教师忽略了儿童特有的观感视角,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感受与生活经历,更没有契合学生特有的心灵体验方式,从而导致课堂在新颖中开始,却在失败中结束。
镜头二:儿童画中显露出学生想像力的程式化现象。学生亦步亦趋,在完全规整的轨迹中小心翼翼地揣摩,不敢超越雷池半步,直接导致了学生想像力的枯竭与个性的缺乏。
反思:《瓜果的想象》一课本身具备非常丰富的想象资源,可现如今,学生想象的瓜果与现实生活中的瓜果形象并无二致,西瓜照样是圆圆的,绿色的,香蕉依然会是弯弯的月亮形。学生其实并不是在有效地想象,而是以记忆原型再现。
镜头三:很多时候,家长与教师急功近利的思想迫使学生进行无序、凭空地想象,这样的想象让学生背负着沉重的任务感与压力感,失去了应有的灵气与童真。
反思:在这个功利主意风行、心态浮躁的时代,各种竞赛与表演充斥着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家长常常借激发学生自信心与兴趣的名义,打着取得好成绩的幌子,越俎代庖式帮助学生完成任务。整个作品满是家长的意愿,而鲜有学生的创意,失却了属于孩子该有的那份纯真。
二、实践――儿童画想像力缺失的出路探寻
其实在最初接触美术绘画时,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为什么在渐渐地接触后却越来越有一种疏离感呢?究其本质,在于学生想像力枯竭。因此,美术教学的核心在于选择合乎学生心理特点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切的想象氛围与空间,从而让学生的想像力得到有效发展。
1.调动多种感官,丰润感知体验。人类所有知识的获取,都是凭借感知获得的。感知的手段越多样,感知的结果也会相应地越丰富、越真切。所以,针对美术而言,教师应引领学生运用心耳眼手等人体多种器官多听一点、多感受一点、多观察一点、多触摸一点,让学生多渠道感受事物,提升学生想象的空间。
在教学《瓜果的想象》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对要描画的水果进行零距离接触,让学生运用自身的多种感官积累对于瓜果的感知储备。在教学开始,让学生谈谈这些瓜果的特点。教师随机创编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充分发挥想象,形成属于“我这一个”独特的瓜果特质。
2.张扬烂漫个性,绽放精彩本色。对于童画中的色彩,学生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如太阳用红色、水面用青色等等,使得画面如同照片一样,缺乏了人为性的创意存在。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讲授有关色彩变化的主要原理,而不要规定具体、定性的要求。在具体作画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身的心情、爱好以及主观感受契合,只要符合自身意向的色彩都可以运用。如此打破色彩与具象之间的平衡,其主要价值在于强化学生主观能动性,弱化概念式的认知,让学生的画作不断充满人文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