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防治的应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蔬菜病虫害;发生情况;防治情况;生物防治技术;应用;注意问题
近年来,随着蔬菜种植业的发展,蔬菜种类、生产管理条件不断变化,导致蔬菜病虫害种类增多,蔬菜的损失程度逐年提高。国家有关部门的资料显示,病虫害导致的损失已经占到损失量的18%,给人类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来自河北省农业科学院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蔬菜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 000万hm2,全国大棚蔬菜和设施园艺超过134万hm2,由于蔬菜温室栽培技术发展很快,重茬、连作问题多,为病虫害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1]。
1蔬菜病虫害发生情况
蔬菜病虫害包括病害和虫害两大类。病害主要是指传染性病害,有几百种之多,这类病害主要特点是传播迅速,面积大,难以防治,毁坏严重,主要有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疫病、病毒病等,引起这些病害的主要原因是真菌感染所致,西红柿、黄瓜、茄子、大白菜等蔬菜容易得这种病[2]。而蔬菜的虫害主要有烟粉虱、各种蚜虫、菜青虫、地老虎、蛴螬、蝼蛄、棉铃虫、白粉虱等各种害虫已达300余种之多,特别是近几年来,温室大棚发展迅速,给温室白粉虱的发生提供了“温床”,温室白虱1年可以发生10代以上,世代重叠严重,这种害虫寄主的蔬菜范围很广,最喜欢的寄主是黄瓜和西红柿。
当前常发的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灰霉病、炭疽病、疫病、枯萎病等,虫害有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美洲斑潜蝇等。它们的为害有以下特点:病毒病、美洲斑潜蝇、夜蛾科害虫、土传害虫、细菌性和生理性害虫等新病虫上升,为害加重且难以防治;灰霉病、霜霉病、炭疽病、疫病及小菜蛾、螨类等长年为害的老病虫发生面积大,抗性强;保护地面积的迅速扩大为高湿、低温病害和小虫类虫害越冬提供了条件,使其发展快。
造成蔬菜病虫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一是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蔬菜生产迅速发展,导致白粉虱等适宜害虫在温室中危害日趋猖獗;二是气候变暖,使原来许多越冬性害虫,一年四季不断生长繁殖,世代增多,危害较大;三是对害虫的防治办法单一,防不胜防,主要靠农药除害,但是一些害虫的抗性增强,繁殖力提高,农药防治效果在减弱;四是蔬菜分散经营,不便于统一管理和用药,导致害虫异地生存现象严重,繁殖能力增强。
2蔬菜病虫害防治情况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分析,近几年来蔬菜病虫害防治面积逐年递增,虫害的防治面积和挽回损失均大于病害,这从另一个角度再次说明病害是蔬菜病虫防治工作方面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需要加强对病害防治的重视。
当前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病虫害抗性问题突出。据统计,小菜蛾对溴氰菊酯的抗性高达10 000倍,对氰戊菊酯和马拉硫磷的抗性达3 000倍,对氯氰菊酯的抗性也接近1 000倍,菜蚜对抗蚜威的抗性高达6 000倍,对氰戊菊酯的抗性超过500倍,对溴氰菊酯和马拉硫磷的抗性达400倍,对乐果、乙酰甲胺磷和敌敌畏的抗性达500倍,对氧化乐果的抗性达20倍。二是菜田滥用化学农药严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菜田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每个生长季节平均用药超过20次,其中杀虫剂比重超过50%。三是菜农素质和自我决策能力亟待提高,迫切需要开展培训工作[3]。
3生物防治技术在蔬菜病虫害中的应用
据有关报道,经过50多年的开发应用,我国的蔬菜天敌工厂化生产技术已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如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承担的“蔬菜主要的害虫天敌工厂化生产技术及应用”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该项技术实现了甘蓝夜蛾赤眼蜂、丽蚜小蜂和食蚜瘿蚊等3种天敌的工厂化生产,年产能力达15亿头,形成了适合自身生产条件的质量控制技术以及生产中所需中间寄主的繁殖保存技术,研究提出了3种天敌释放应用技术体系,可在害虫综合防治、恢复生态平衡、无公害蔬菜生产等生产领域广泛应用[4]。
我国天敌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强有力的开发应用的物质基础,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传统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从国外成功引进了澳洲瓢虫、微孢子虫、线虫等天敌。60年代以来大量应用七星瓢虫、赤眼蜂、金小蜂、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等天敌防治害虫,均取得良好成效。70年代开展了全国主要害虫天敌调查,着重于天敌的保护利用研究。80年代以后生物防治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研制出利用柞蚕卵、米蛾卵繁殖赤眼蜂的技术与工艺流程,并成功建立了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线,先后获得“草蛉大量饲养繁殖技术研究”、“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研究”、“赤眼蜂的应用基础、工厂化生产”等多项科研成果,为天敌昆虫商品化生产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1年,我国就开始系统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试验,20世纪70年代利用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玉米螟获得成功。80年代利用人工寄主卵大量繁殖技术已达到国家先进。目前在我国利用自然寄主(白粉虱)繁殖丽蚜小蜂,利用米蛾卵和粉螨饲养捕食性天敌昆虫的技术流程已经初步形成,利用粘虫饲养侧构茧蜂,利用自然寄主饲养食蚜瘿蚊等繁殖技术业已形成。实现了赤眼蜂、平腹小蜂、草蛉、七星瓢虫、丽蚜小蜂、食蚜瘿蚊、小花蝽、智利小植绥螨、西方育走螨、侧构茧蜂螨等捕食性和寄主性天敌昆虫的成功饲养,赤眼蜂和平腹小蜂已投入大规模工厂化的生产阶段,在南方建立了繁殖基地应用面积达100万hm2。
4利用天敌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我国天敌资源很丰富,同时人工饲养的蔬菜天敌昆虫也多达10个品种,但目前进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的只有赤眼蜂和平腹小蜂2个品种,无论天敌的种类,还是天敌的生产规模都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精品化、无公害化等趋势的需要。因此,要充分利用和保护天敌。利用天敌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护天敌并促使天敌自然种群增长,加大对害虫自然控制能力,保护方法很多,如用寄生蜂保护器,保护三化螟的卵寄生蜂;用草把收集蜘蛛,防治稻飞虱和叶蝉,用巢箱招引大山雀、灰椋鸟等益鸟。二是天敌大量繁殖释放地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不足时,尤其在害虫发生前期,通过人工大量繁殖和释放天敌,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可以大量繁殖释放到田间或温室的天敌昆虫有赤眼蜂、平腹小蜂、金小蜂、丽蚜小蜂、草蛉、食虫瓢虫及捕食螨、农田蜘蛛等。三是引进天敌。可就近引进,也可引进国内的或国外的,引进对生态条件适应力较强的或食性较专化的天敌,也可以考虑引进多种天敌防治1~2种害虫,较易成功;引进来自原产地同种或近缘种或相近属害虫的天敌,或来自害虫种群密度低的群落中的优势种天敌较为有效;引进天敌防治经济树木、药用植物或生长期作物上的害虫或固定性害虫,尤其是蚧壳虫或外来新害虫易成功。
5参考文献
[1] 高艳卫.蔬菜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5):136.
[2] 胡久义,樊春艳,蒋兴华.日光温室蔬菜病虫害的无害化防治对策[J].种业导刊,2007(2):34-35.
【关键词】 生物防治技术;园林绿化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也快速发展起来。建设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成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目标。但是,在园林绿化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较为显著的是园林有害生物(虫害、病害等)的出现,园林中的有害生物的出现和增多严重破坏珍贵观赏树木、古树及草坪,损害了绿化成果,阻碍生态城市的建设,然而,使用化学农药进行园林有害生物防治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应加快生物防治技术在园林绿化上的应用研究,巩固绿化成果,促进生态化城市建设。
一、生物防治技术研发的迫切性
生物防治法是一种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谢物去控制和防治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的综合防治手段,在广阔的自然界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链,每种害虫都会有依赖它为生的多种生物天敌,害虫天敌对害虫有显著的抑制性,人们就是利用两者的关系进行生物防治。
二、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1、 绿化结构发生变化,改变了原来有害生物的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增多,国外不同的园林风格流入我国,新的植物种类和种植方式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改变了我国长久的园林布局。然而,这一系列的变化让有害生物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体现在有害生物的种类增多、原来的生物结果产生变化,致使原来的有害生物防治效果减弱。现在园林绿化中的有害生物主要有生态性植干病害、蛀干害虫和五小害虫(蚜、螨、粉虱、蚧、蓟马)。
2、 绿化植物的种植配置不合理是病虫害发生的基础:植物种植所造成的环境在一定程度决定了有害生物的出现的种类和数量。如果绿化植物的种植环境发生变化,有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绿化植物的增多,在种植时胡乱搭配,造成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很大改变,甚至导致新的有害生物出现。这也成了绿化植物病虫害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园林绿化在检验和防疫方面做的不到位:国际间经济和文化交流增多,绿化植物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使绿化植物种类和结构发生变化,带入的新型有害生物。我们在进行绿化时不能及时发现,再加上它们的天敌不能很快的跟踪适应,这使得带入的新型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也来越大。
4、 我国园林绿化在有害生物防治上存在诸多不足:我国园林绿化在有害生物防治上存在最大的欠缺就是现阶段进行有害生物防治的主要手段依然依靠有毒化学农药。这问题主要表现在(1)我们在进行绿化植物防治时没有系统的生态观念。我国在进行有害生物防治上采用的是“重治轻防”,主要着手于眼前救急,重点防治幼虫轻视防治成虫,长期以往的结果就是我们始终处于被迫防治阶段,在防治的过程中,依然造成景观植物受损和生态失衡。(2)我们采用的防治方法依然是长期使用有毒化学农药,导致有害生物体的抗药性增强,防治的效果日益下降,同时也造成有害生物的天敌被大量杀死,使得很多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3)防治方法单一,只是进行简单的淋浴式喷洒,这样不能很好利用药物,使得药物漂移造成更多的环境污染,危害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
三、 面对上述情况,加强生物防治技术在园林绿化上的使用,缓解和进一步解决有害生物的危害
1、 我国生物防治技术已取得很大成效:由于生物防治技术污染小,效果久等优点,我国在较早时期就对生物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如上世纪50年代用赤眼蜂防治蔗螟;湖北省利用大红瓢虫防治柑桔吹绵蚧和用金小峰防治越冬红铃虫;吉林用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虫等,这些都是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取得的辉煌成就。
2、 加大园林绿化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园林绿化的有害生物防治要想得到根本救治,就要根本上给予解决。生物防治的技术的应用就是利用有害生物天敌对有害生物的抑制作用,从而得到有害生物的长久根治。现阶段我国生物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1) 利用周氏啮小峰防治美国白蛾。这就是一种利用有害生物和有害生物天敌之间的关系进行防治,这种方法既不污染环境,也保持了生态平衡,同时安全性高,防治效果持久。美国白蛾主要存在于公园、广场、绿化带的白蜡林、柳树林内,我们曾做过实验,将小峰放于网幕株率1‰和未放小峰的网幕株率9.5‰,防治率高达89.5%。可见效果明显。(2) 利用鸟类防治有害生物。鸟类是松毛虫、花布灯蛾、天牛、小蠢虫等有害生物的天敌,引进适量的鸟类对上述害虫的防治效果显著。鸟类具有食量大、代谢快等优点,加速了害虫的减少。因此,公民要有爱鸟意识。(3) 利用白僵菌防治天牛、木蠢蛾、古丁虫等蛀干害虫的幼虫。白僵菌是世界上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虫生真菌。它由感染白僵菌的幼虫体中得到。在使用时,时间要把握在害虫幼虫未进入树干前,通过带菌虫体进行杀虫。
结语: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我们要加大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为我国园林绿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促进生态化城市的建设。同时也要求我们要树立相应的环保意识,为我们共同的家园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宋玉芝.论构建节约和无公害型园林有害生物防治体系[A].节能环保,和谐发展——2007年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
[2]徐公天.我国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森林病虫,2002,(2):48-51.
[3]阮林,冯爱卿,蔡奕,等.广州市园林害虫防治现状及其生态治理对策[J].园林科技信息,2005,(4):32-36.
[4]陶波尔.农(林、牧)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概述[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3,(3):9-11.
关键词:城市;园林;建设;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针对生物防治来说,它属于一种新兴的学科,主要探究的就是景观生物群落以及与环境条件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的学科,不仅要探究景观结构单元组成以及相关的类型、空间格局和及生态过程之间所具有的相互作用,还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空间上的格局、生态过程和尺度等方面之间的相关作用进行有相应的确定。在城市生态园林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一是斑块一廊道一本底理论;二是景观异质性理论;三是景观连接度;四是连通理论等等。
1.简述城市生态园林
所谓的生态园林主要是以生态学作为基础,并且是融入了景观学、植物生态学以及生物的防治技术等有关城市生态的系统理论作为基础,在对风景园林以及城市的绿化进行研究时可能会影响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生态园林的宗旨就是把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协调、追求和谐以及谋求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也是解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和自然有限供给之间的关系,在保证了社会经济的不断高效发展的过程中,从而更好的促进城市生态的建设以及发展。
2.生物防治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城市的绿化从而形成了城市的生态系统,它能够更好的跟随城市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在城市的园林生态系统当中的昆虫也比较复杂,其主要是表在昆虫群落当中的种群组成以及种群密度之间发生的各种变化。但是,关于化学的防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对于环境的污染也是十分的严重,并且对于人类的身体健康也是十分有影响,同时还对自然界当中的生态平衡遭到一定的破坏。然而生物的防治能够很好的克服这些问题,并且在现阶段已经是被园林植物防治过程中广泛的应用。
2.1生物防治病虫天敌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不仅生物防治的定义得到了相应的扩充,其生物防治的范畴也得到了不断的扩充。针对目前而言,生物防治在进行研究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在一定的程度上引进了天敌的增加,同时也进行散放对害虫进行有效的控制,加强对微生物农药的研制,开发与商品化为主。城市园林植物丰富的种类和充足的蜜源,为害虫天敌在一定的程度上建立稳定种群发挥了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的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一是应注意就是对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补充天敌的食料和寄主,进一步创造有利于天敌越夏、越冬的场所,使天敌种群能够顺利地生存、繁衍。二是,注意协调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这两者之间所存在的一些矛盾,注意选用特异性、选择性农药或生物农药,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对天敌的杀伤。
经对天敌昆虫的引进以及使用,防治害虫上在一定的程度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在对益螨进行研究以及开展的过程中,不仅会涉及到益螨的研究和分析,还会进一步的涉及植绥螨类群、肉食螨类群等等,植绥螨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单一害螨进行捕食,还可以对一些小型的昆虫进行捕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生物学、人工饲养以及释放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对其进行不断的推广以应用。比如:西方盲走螨防治李始叶螨。对于优势种天敌的不断繁殖以及工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对赤眼蜂的繁殖技术研究已经是取得了国际领先的水平,同时也对柞蚕卵繁殖赤眼蜂的技术进行了创新,对于平复小蜂的繁殖以及散放防止松毛虫等大型的娥类效果十分的良好,通过人工的进行饲料防止瓢虫以及对保幼激素促进瓢虫成虫产卵进行结合利用,我国人工饲养的多种小蠢冲重要天敌蚁行郭虫的技术已经是取得十分良好的成绩。管氏肿腿蜂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很好的防治粗鞘双条杉天牛、杨干象以及桃红颈天牛等害虫。
2.2我国微生物农药的发展
我国在微生物农药的研究以及开发都一直十分的活跃,并且在“九五”期间对生物农药的研究更加的深入,并且也已经把生物技术开发生物农药选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关于BT类作为代表的细菌杀虫剂已经是其主导的产品,在投入到城市园林绿化当中的主要有日本金龟子芽抱杆菌对蟒槽发挥杀虫作用以及苏云金芽袍杆菌对鳞翅目的幼虫有较强毒性,之后又发现了该种菌的不同类型菌株对双翅目以及鞘翅目等七个目的的昆虫也有着不同程度的杀虫活性,在当前国际中生产量最大的就是苏云金芽抱杆菌,同时也是在城市园林防治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微生物杀虫剂。
昆虫病毒杀虫剂在一定的程度上为“病毒―微生物复合杀虫剂”中的主要复配剂,结合园林绿化植保报道的过程中为松毛虫细胞质多角体病毒以及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着比较快速作用的BT杀虫剂进行有效的配合,结合相关的林间试验的表明,不仅要比单施BT发病快,还能够让松毛虫在一定的程度上都会保持着低密度。针对昆虫病原真菌杀虫剂而言,其主要是应用的就是球孢白僵菌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规模性的防治松毛虫、开展卵孢白僵菌防治地下害虫。结合相关的一些报道,EB一82灭蚜菌为蚜虫病原真菌毒力虫霉的发酵制剂,其主要的代谢产物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其杀虫组成的成分是一种醋溶性街醇类化合物,不仅击倒蚜虫的速度相对来说比较快,还能够杀害叶螨。转基因以及天敌等方面的生物农药,比如:例如高效方面的研究、新型苏云金芽抱杆菌方面的研究、重组昆虫病毒杀虫剂方面的研究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比较满意的进展,在不久的将来,一会会进入有序的开发。
2.3在园林当中的应用
关于植物源杀虫的物质是在天然产物尤其是植物当中寻找出的杀虫活性的物质,其主要就是次生代谢的物质,同时它也是植物自身防御以及昆虫适应演变一同进化的结果所在,在很多种的次生代谢物对昆虫的变现是在杀毒以及行为干扰等作用。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是比较迅速的,并且对苦皮藤、沙地柏、马桑以及苦参等很多种的杀虫植物进行了研究,从而开发出了百分之零点五的楠素杀虫乳油、百分之二十九的油酸烟碱氯氰乳油以及百分之零点五的羊角扭水剂等。
随着高线技术不断的发展,不仅分子生物学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发展和普遍的应用。给生物防治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转微生物杀虫基因抗虫植物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农药特性,而美国的环保局早已经将其进行了确定,并且列人农药范畴,针对转基因抗虫植物而言,只能够在抗虫农作物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以及应用,BT抗虫基因在一定的程度上成功的被人为的转到落叶松、苹果等相关的树木,还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结束语:在自然的生态系统当中,生物和生物之间是有着相互适应的过程中,通过对植物、害虫以及天敌间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导导致害虫的种群一直都围绕着低平衡的密度进行相应的波动,从而使得某一五中在生物群落当中来维持一定的种群密度,从对于这种密度就称作为平稳的密度,这种现象就称之为自然的控制。然而关于种群维持在平稳密度的过程就叫做自然条件的过程中,同时也是生物密度制约因子的结果。为了能够更好的达到城市园林的生物防治,必须要强调以整个城市原理生态系统当中生物群落每个功能团作为条件单元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本地的有益生物进行保护,来不断的改善以及增强有益生物的因此,从而长期有效的防止有害生物的危害以及暴风,这将是城市园林病虫害生物防治发展的核心所在。
参考文献:
[1]闫淑君,洪伟,吴承祯. 生物防治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的应用[J]. 福建林业科技.2003,12(24):103-106
[2]徐雁南.生态园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优化与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1,12(24):153-155
关键词:森林;有害生物防治 ;营林措施;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087
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林木以及林木幼苗、种子等的正常生长发育有着负面影响,并可能引发严重损失的病、虫、杂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这些生物包括本地生物,也包括许多外来生物。在全球范围内,林业有害生物对于森林资源的破坏极其严重,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需要林业管理部门切实做好预防和治理工作。
1 森林有害生物的危害
森林有害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以我国的山东、河南等地为例,有害生物主要包括松毛虫、白鹅、蛀干害虫等。由于不同的区域,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和分布也各不相同。我国当前全国范围内共有林业有害生物约8000种,经常造成严重危害的生物超过200种,其不仅会造成森林资源的破坏,导致人工林的减产甚至绝收,还可能破坏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有超过733万hm2的森林受到了森林有害生物的破坏,占据全面森林总面积的约8%,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做好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 营林措施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治,主要是基于森林生态系统以及有害生物种群的生态变化规律,通过对森林结构和生态种群的调节和控制,结合相应的营林措施,使得森林内部的生态系统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实现物种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从而减少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明确防治策略
林业有害生物对于森林资源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尽可能将危害消除在萌芽阶段。林业管理部门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引入先进的营林技术,实现由重处理向重预防、由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的转变、由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的转变。在林业生产管理中,应该以预防为主,通过定期的巡检工作,了解林业生态情况的动态变化,始终将其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通过的防治策略的明确和防治方法的转变,能够有效减少林业有害生物的影响和危害,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2.2 完善森林生态系统
在人工造林时,应该采取混交的方式,构建相对完善的生物链,通过更加合理的生物种群,实现对于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例如,在复杂生物链环境下,部分昆虫可能对林木有着一定的危害,但是却是一些寄生天敌的补充寄生,当有害生物减少时,可以保证其天敌的数量,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与单一林相比,混交林复杂的生物链能够有效强化林业生态环境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2.3 建立专业测报机制
要想实现对森林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治,应该建立其合理有效的专业病虫害测报机制,结合相应的技术性措施,对森林资源的发展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掌握森林系统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病虫害爆发的趋势,可以立即采取针对行动额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从而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和破坏。
2.4 推广绿色药剂
如果森林病虫害比较严重,必须使用杀虫剂进行处理,则应该尽可能选择植物药剂和绿色药剂,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从而减少其对于植被和环境的损害。从目前来看,在一些针叶林和阔叶林中,应用植物药剂进行森林有害生物的治理,有着良好的效果,在控制病虫害的同时,也不会对林木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值得营林人员的推广。
2.5 加快队伍建设
林业部门可以与高职院校相互配合,选择优秀的毕业生,扩充营林技术人员队伍;应该适当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增加岗位吸引力,确保能够在留住人才的同时,吸引更多的、综合素质更高的专业技术人员。不仅如此,对于现有的从业人员,应该加大培养力度,不断提升林业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营林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对于林业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
3 结 语
综上所述,林业有害生物对于森林资源的影响和危害是非常巨大的,不仅会造成相应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破坏,需要林业管理部门的重视,采取相应的营林措施,加强对于森林有害生物的预防和治理,确保森林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绿色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穆鑫.营林措施对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9):257.
长期以来,为了保证果树的高产、稳产,生产上普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但是化学农药存在着污染环境、使害虫产生耐药性等诸多无法克服的弊端。在人们日益重视环境与食品安全的今天,微生物农药以生产工艺较简单、开发费用较低、对人畜安全、无农药残留、害虫不产生抗药性、不污染环境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与应用。因此,近年来国内外都在积极地开发研制各种有效的微生物农药。
微生物农药是生物农药的一类,是能够用来杀虫、灭菌、除草以及调节植物生长等的微生物的活体或代谢产物,包括农用抗生素和活体微生物农药。活体微生物农药是将能使有害生物致病的病原微生物活体通过工业方法大量繁殖,并加工成制剂后作为农药使用。现对活体微生物肥在果树上的应用作一综述与展望,供大家参考。
1、果树上常用的活体微生物农药
1.1 细菌杀虫剂
细菌杀虫剂是利用某些对昆虫有致病或致死作用的细菌及其所含有的活性成分制成。其作用机制是胃毒作用,昆虫摄人该病原细菌制剂后,通过肠细胞吸收,进人体腔和血液,使之得败血症导致全身中毒死亡。
目前筛选的杀虫细菌大约有100多种,其中被普遍开发应用的有苏云金芽孢杆菌、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球形芽孢杆菌和缓病芽孢杆菌等。研究开发最为成功的是苏云金芽孢杆菌,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农作物、森林、粮仓害虫和蚊蝇等的防治。其中苏云金芽孢杆菌是世界上用途最广、产量最大、应用最成功的微生物杀虫剂。该制剂占微生物杀虫剂总量的95%以上,已有多个国家登记了120多个品种,而且用于防治苹果小卷叶蛾、桃小食心虫及刺蛾等鳞翅目果树害虫,效果良好。
1.2 真菌杀虫剂
真菌杀虫剂是一类寄生谱较广的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类触杀性微生物杀虫剂。目前,研究利用的主要种类有白僵菌杀虫剂、绿僵菌杀虫剂、拟青霉杀虫剂及座壳孢菌杀虫剂。迄今为止,全世界记载的杀虫真菌约有100多个属,800多个种。其中研究最多的是白僵菌,其次是绿僵菌。此外还有拟青霉属、赤僵菌、虫生藻菌等;英国、美国等国家还生产出蚧生轮枝菌及汤普森多毛菌的商品制剂。在果树害虫生物防治中常用的是球孢白僵菌、绿僵菌、座壳孢霉、汤普森被毛孢及蚜虫霉。白僵菌孢子同石硫合剂等混喷时防治苹果树靳氏苔螨效果好。利用绿僵菌防治苹果桃小食心虫,在实验室和田间都取得良好效果。
1.3 病毒杀虫剂
病毒杀虫剂是一类以昆虫为寄主的病毒类群,虽研究开发较晚,但以其高度的专一寄生性及持效作用长等优点在近年来得以发展迅速。但使用病毒杀虫剂也有一定缺点,如宿主范围窄,施用效果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
目前,研究较多且应用较为普遍的有核形多角体病毒(npv)、颗粒体病毒(gv)及质形多角体病毒(cpv)。核形多角体病毒主要用于农业和林业等害虫的防治,颗粒体病毒主要用于防治菜青虫、小菜蛾及黄地老虎等。近年来,我国已有20多种病毒杀虫剂进入了大田试验。但目前在果树害虫防治上的昆虫病毒较少。
1.4 微孢子虫杀虫剂
微孢子虫属于原生动物,具有一条极丝和一团孢子原生质。其孢子被昆虫吞食进入肠道,通过外翻极丝而引起感染。从而引起宿主活力丧失、行为变化、减少或卵率降低并致其死亡。目前,普遍用于农林防治的微孢子虫杀虫剂有蝗虫微孢子虫、行军虫微孢子及云杉卷叶蛾微孢子虫。1986年北京农业大学从美国引进的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stae)在防治草原蝗虫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它既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虫口密度,又能引起流行病,达到长期防治的目的。
1.5 线虫杀虫剂
线虫是目前国际上新型的生物杀虫剂。刘新生等报道,夜蛾斯氏线虫对梨象鼻虫幼虫有很高的侵染力。刘奇志等用苹果蠢蛾线虫agriotose品系及mex2kapow品系防治杏园桃红颈天牛,施用1个月的效果达72.2%以上。用苹果蠢蛾线虫防治龟背天牛、荔枝拟木蠢蛾均具有明显防治效果。目前,研究最多且应用最有效的为索科线虫和斯氏线虫科。 2、展望
关键词 生物农药;水稻 病虫害;植物保护;稻米安全;农业生态安全
中图分类号 S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129-03
Application Situ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Biological Pesticides on the Control of Rice Pests and Diseases
JIA Xing-na 1 ZHONG Chun-yan 1 NIE Jin-quan 1 WU Lun-bai 2
(1 Zhaoqing City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in Guangdong Province,Zhaoqing Guangdong 526070; 2 Zhaoqing Dinghu High School in Guangdong Province)
Abstract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pesticides on the control of rice pests and diseases is the key measures to ensure rice safety and maintain the paddy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oncept,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atu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bio-pesticides,and review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biological pesticides on the control of rice pests and diseases at home and abroad.
Key words biological pesticides;rice pests and diseases;plant conservation;rice safety;agro-ecological security
中国是水稻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水稻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0%,全国约有5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我国一直以来把水稻生产列为国家粮食生产的重点之一。近年来,环保和稻米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国家和人民关注的主要话题,农药作为重污染行业,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破坏生态平衡。生物农药的应用不仅能够缓解农药生产和使用产生的环境压力,对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维持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生物农药简介
生物农药来源于生物体,也叫生物源农药,根据FAO,OECD,USA/EPA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的生物农药的定义,生物农药是指用来防治农业病虫草鼠害和卫生害虫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及其生理活性物质,并可以制成商品上市流通的生物源制剂,其包括微生物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天敌生物农药、转基因生物农药四大类[1-3]。
生物农药具有毒性低、选择性强、低残留、持效性好、高效且能迅速分解,不易产生抗药性、产品生命周期长、不影响作物产量等特点,并且应用基因技术开发的生物农药还可以大幅降低研发费用,提高药效。
2 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现状
生物农药的研究始于19世纪50年代,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这些都是生物农药早期的研究基础,当时并没有形成产品。直到20世纪60年代,“农药公害”问题日趋严重,在国际上引起了震动,使农药发展发生了转折,引来生物农药发展应用的第一个,但当时生物技术、手段、水平较低,很难满足生物农药要求的各方面条件,除井冈霉素外,并未形成有影响的产品。直到20世纪90年代,生物农药生产及其应用才获得飞速发展,且销售额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长。目前世界上生物农药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有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占世界总量的44%。欧洲的生物农药使用量占全世界的20%,亚洲占13%,大洋洲占11%,拉美洲和加勒比湾占9%,非洲占3%[4]。统计资料表明,仅在2003年美国环保署(EPA)登记的生物农药有效成分和产品分别达256种和912种。
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良好的生物农药研究和开发条件,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步伐逐年加快,至2015年我国处于有效登记状态的生物农药有效成分达115个,产品约3 000个,年产量12万t。
3 生物农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应用
3.1 生物农药对水稻病虫害防治的效果研究进展
生物农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应用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上海市农药研究所发现了能够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井冈霉素,并且经过研究发现,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较佳,并且残效期长、耐雨水冲刷、对水稻安全以及有增产效应。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结果均表明,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高达85%以上,并且对水稻有显著增产作用[5-6]。拮抗菌Ⅱ号等复配生物农药通过单剂药物之间的互补增效作用,药效略高于井冈霉素,持效期与井冈霉素相仿,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复配剂防治纹枯病的效果是随着井冈霉素比例的提高而越来越明显的[7]。而利用阿维・Bt和井冈霉素混合使用来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比单用井冈霉素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略有增强,增幅在5%左右[8]。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利用复配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害成为水稻病害防治的发展趋势。
阿维菌素的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近年来主要用于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生物农药之一,对水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等均有较好的防效。研究表明,1.8%阿维菌素乳剂1 500~3 000倍液对水稻二化螟、稻飞虱的防效达86.6%~100%,持效12~18 d[9]。用2%阿维菌素乳油300 mL/hm2和450 mL/hm2后3 d,稻纵卷叶螟的幼虫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5.1%和90.3%;用药后10 d保叶效果分别为94.3%和95.5%[10]。
苏云金芽孢杆菌(Bt)作为我国目前主要应用的生物农药之一,对水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等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9世纪80年代,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就已经在我国有所应用,主要用于水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防治。1992年广西生物制品厂对苏云金杆菌杀虫剂的试产报告指出,纯Bt制剂对低龄虫的杀虫效果达90%~100%,而复合型的Bt杀虫效果也较明显,防效达70%~90%。其他关于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研究也表明,苏云金芽孢杆菌能够有效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害虫,田间防治效果达80%以上[11-13]。
植物源生物农药是生物农药的重要类别之一,主要有效成分有烟碱、苦参碱、印楝素、鱼藤酮等。其中用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主要有印楝制剂、烟碱制剂、鱼藤酮制剂,以及以植物源杀虫物质和化学杀虫剂复配的制剂和植物源活性物质之间混配的制剂。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研究室从1980年开始研究印楝素的杀虫作用,发现印楝素对三化螟有很强的内吸、拒食和毒杀作用。高振兴等研究表明印楝素乳油主要通过拒食、忌避、胃毒、内吸等方式来防治二化螟,0.3%印楝素乳油对水稻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印楝素乳油在用量为937.5、1 875 mL/hm2时,21 d后其防治效果和保苗效果都高达90%左右,且无药害[14-15]。赵国成等研究发现,0.3%印楝素乳油用药量1 350 mL/hm2时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较好,防效达80%以上[16]。陈志清等研究也证明了0.3%印楝素乳油对稻纵卷叶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且用量为1 500 mL/hm2时其杀虫和保叶效果明显优于毒死蜱[17]。除了具有杀虫效果外,许多研究证明印楝素还能促进水稻生长。除印楝素之外,国内对植物源生物农药鱼藤酮的研究也有一定的进展,但主要是用于蔬菜、果树、花卉等虫害的防治上,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应用很少。杨红福等研究证明鱼藤酮(商品名:2.5%欧美德乳油)施药剂量为18.75~37.50 g/hm2时对稻纵卷叶螟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并且保叶效果达90%以上[18]。除了杀虫,鱼藤酮可以通过对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而使作物增产[19]。
3.2 复配型生物农药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研究进展
随着对生物农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单一生物农药的防治虫害效果并不理想,复配型和混配型生物农药应运而生,而有关生物农药的复配及其防治效果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有Bt和杀虫单、鱼藤酮和拟除虫菊酯复配杀虫剂的研究[20-21]。研究结果表明,喷施苏云金杆菌复配剂对三化螟和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比单独使用苏云金杆菌防治效果要好[22]。Bt与杀虫双以1∶1的比例复配对水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杀虫效果最佳[23-24]。大量的研究都表明苏云金杆菌与其他农药复配防治病虫害的效果明显提高。另外,印楝素和鱼藤酮等植物源农药的复配型农药也逐渐被应用和推广。研究表明,印楝素与阿维菌素、印楝素与鱼藤酮、印楝素与Bt都可以组成复配型生物农药,这些复配生物农药不仅能有效防治水稻螟虫、稻飞虱等虫害,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孕穗末期喷施可以延缓叶片衰老,显著提高结实率和产量[25-27]。廖海丰通过对Bt与生物杀虫剂的联合作用的研究得出,Bt与印楝素以50∶3的配比混配其增效较明显[28]。随着复配型生物农药的不断发展,多种农药混配成为可能,贾兴娜等的研究表明印楝素乳油+苏云金杆菌(Bt)+鱼藤酮乳油+井冈霉素混配和印楝素乳油+苏云金杆菌(Bt)+井冈霉素混配药剂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高达90%以上,并且对水稻有明显的增产效果[29]。
3.3 国外关于生物农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
国外关于生物农药的研究始于19世纪50年代,以白僵菌的发现为基础,先后发现了苏云金杆菌、绿僵菌等微生物的杀虫效果,这些是生物农药发展的基础。随着生物农药需求的不断增加,世界各国关于生物农药的研究也不断发展起来。Nwilene F.E.等通过对尼日利亚西南部Ikenne地区传统方式和生物农药对当地旱稻土传虫害白蚁的防治效果的研究发现,印楝素乳油的防治效果与传统的红棕榈乳油等相比明显提高,并且有一定的保产作用[30]。Bhalla.R.S等研究表明,使用用印楝素包裹的尿素不仅可以提高尿素的利用率,而且对水稻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1]。Manju.S等通过大田试验证明,土施印楝素制品处理比常规的单施氮磷钾肥的处理更能减少水稻三化螟的卵数[32]。Nathan SS等研究表明,用印楝素制剂喂养稻纵卷叶螟能显著降低其肠内一些酶的活性,从而降低其对水稻的损害;并且印楝素对稻飞虱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33-34]。Jan Nawrot等对鱼藤酮及其派生物对仓库害虫的拒食作用的研究表明,在所有鱼藤酮的派生物中鱼藤酮的拒食作用最明显[35]。Rejesus B.M.等通过对多种鱼藤酮、鱼藤酮粗提取物和鱼藤提取物制剂对农业害虫的作用的研究表明,这些制剂中的大部分的都对玉米螟、小菜蛾、大菜螟、棉红椿等农业害虫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在致死剂量时,棉红椿和玉米螟对这些物质较敏感[36]。Lal和 Roshan研究发现,Dipel,Delfin,BTK-II and Biolep 4种生物农药在用量为2 000 g/hm2时其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与20%毒死蜱乳油1 250 mL/hm2时的效果相当[37]。 Shahid.A.A等研究发现,真菌白僵菌和细菌Bt混配而成的生物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的田间防治效果显著[38]。Muhammad Sagheer等通过生物杀虫剂混配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研究发现,在单个药液处理中印楝素和Bt的防治效果较好,在所有的组合处理中,混配组合Trichogramma(赤眼蜂)+Bt(Bacillus thuringiensis)+Neem(印楝素)防治效果最好[39]。Rao,N.B.V.C.等在印度新德里对多种化学农药和生物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发现,虽然氟虫脲和氟氯氰菊酯原药的防虫效果最好,但是也对天敌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苏云金杆菌处理中叶片危害率达17.55%,并且对天敌数量并无影响,单个生物药剂处理中印楝素处理的防治效果是最佳的;Bt+氟虫脲、丙溴磷+Bt、三氟氯氰菊酯原药+Bt 3种药剂组合防治效果最好,并且对天敌危害也较低[40]。Venkateswarlu N.C.等研究发现,生物农药和化学杀虫剂交互使用对稻纵卷叶螟的作用比单一农药的防治效果要好[41]。Deepti Sharma和Thrimurty对井冈霉素对稻瘟病的防治作用的研究发现,用井冈霉素处理过的稻杆接种纹枯病菌丝时其感染性较差,以用井冈霉素处理72 h后接种菌丝的处理发病率最低[42]。Daroga Singh V.S.等通过对水稻Pusa Basmati-1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得出,不同剂量的绿木霉菌和不同剂量的井冈霉素混配使用对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不同,其中以绿木霉菌5 kg/hm2+井冈霉素2.0 L/hm2的防治效果最佳,水稻产量最高[43]。
4 生物农药的应用展望
相对于传统化学农药在水稻上的应用而言,生物农药的应用刚刚起步,但是生物农药本身资源极其丰富,世界上发现的可用于防治病、虫、草害等具有农药作用的细菌100余种,真菌500余种,病毒700余种,植物4 000余种,我国保存的30多万种农作物种质资源可以为开发生物农药新产品提供良好的基础,五爪金龙提取物、印楝素、木霉菌等一批新型生物农药正在逐渐崛起。并且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生物农药生产企业与日俱增,截至2015年12月31日,我国生物农药生产厂家超过1 100多家,各种先进技术层出不穷,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工程技术的发展,生物农药的病虫害防治谱会越来越宽,时效性会越来越接近化学农药,其独特的与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契合的优势将会更加明显,未来生物农药的应用将成为新型农业生产的重要植物保护手段[44-46]。
5 参考文献
[1] 胡永军.生物农药及其应用[J].中国西瓜甜瓜,2004(5):55-56.
[2] 侯秋菊,崔跃勇,马明霞.浅谈生物农药的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5(10):57-58.
[3] 谭衡,刘春来,刘照清,等.中国生物农药的开发应用现状及前景[J].湖南农业科学,2006(3):77-79.
[4] 邱德文.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2008(2):42.
[5] 吴荣发.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的调查[J].江西植保,1983(2)27-29.
[6] HAN XINCAI,YAN YAOLIN.The control effect of 20% Jinggangm-ycin SP against rice shenth blight Rhizoctonia solani[J].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4,23(1):100-102.
[7] 陈以仁,朱学明,胡夏明,等.拮抗菌Ⅱ号复配生物农药对水稻的纹枯病防治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1999(4):48-49.
[8] 张雅东,王长新.阿维・苏与井冈霉素混用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4):719.
[9] 邱立红,张文吉.害虫及螨对阿维菌素(awermectins)的抗药性发展及治理策略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9,4(1):43-48.
[10] 殷召根.2%阿维菌素乳油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127-128.
[11] 吴洪生,刘怀阿,石光辉,等.苏云金杆菌S387防治水稻一代二化螟试验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35):103-104.
[12] 吴洪生,许钟明,赵南海.苏云金杆菌Bt S387菌株防治水稻纵卷叶螟试验[J].上海农业学报,2002,18(4):90-91.
[13] 王东贵,周尚峰,杨爱梅,等.生物农药(BT)苏得利在水稻无害化治理技术中的应用[J].植物医生,2005,18(2):14-15.
[14] 高振兴,金党琴,霍中洋,等.0.3%印楝素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药效试验[J].现代农药,2004,3(3):43-44.
[15] 祝树德,高振兴,金党琴,等.印楝素对水稻二化螟的生物活性及控制作用[J].中国水稻科学,2004,18(6):551-556.
[16] 赵国成,徐宝玉,吴爱国,等.印楝素乳油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05(5):107.
[17] 陈志清,陈育群,仇广灿,等.阿楝SC、印楝素EC防治水稻害虫试验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6(3):122-123.
[18] 杨红福,陈爱大,曲朝喜.植物源农药鱼藤酮对稻纵卷叶螟和合肥市的防治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08(5):114-115.
[19] 徐汉虹.印楝素在中国[J].农药,2001,40(9):47-48.
[20] 韦星船,雷雨.鱼藤酮、拟除虫菊酯复配杀虫剂[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1999,13(4):61-63.
[21] 徐建,苏建坤,徐熙,等.苏云金杆菌与杀虫单混用防治水稻螟虫[J].江苏农业科学,1999(6):42-43.
[22] 顾真荣,马承铸,周爱农,等.苏云金芽孢杆菌液剂与杀虫双混用对稻纵卷叶螟的增效作用[J].生物防治通报,1993,9(4):160-162.
[23] 姜玉红,胡务义,何万娥.B.T.与杀虫双混剂防治水稻三化螟的效果实验[J].农药,1995,34(9):31-33.
[24] 吴洪生,许钟明,赵南海.苏云金杆菌复配剂防治水稻卷叶螟[J].西南农业学报,2002,15(4):79-81.
[25] 邵彩虹.印楝素及其复配剂对水稻螟虫及稻株生长的双向效应研究[J].扬州:扬州大学,2002.
[26] 朱家颖,肖春,柯贤江,等.印楝素与鱼藤酮及其复配剂对斜纹夜蛾的毒效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1(3):315-318.
[27] 宋仲容.鱼藤酮与印楝素对小菜蛾毒力最佳配比的筛选[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8,29(10):40-43.
[28] 廖海丰.B.t.与生物杀虫剂的联合作用及其毒理初探[D].扬州:扬州大学,2003.
[29] 贾兴娜,唐湘如,郑天翔,等.生物农药配施对早季香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J].中国农学通报,2012,26(16):272-276.
[30] NWILENE F E,AGUNBIADE T A,TOGOLA M A.Efficacy of tra-ditional practices and botanicals for the control of termites on rice at Ikenne,southwest Niger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opical In-sect Science,2008,28:37-44.
[31] BHALLA R S,PRASAD K V D.Neem cake-Urea mixed applicati-ons increase growth in paddy[J].Current Science,2008,94(8):1066-1070.
[32] MANJU S,DAVID P M M.Effects of soil and foliar application of neem products on densities of rice yellow stem borer,Scirpophaga incertulas (Walker) egg masses and their parasitism[J].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2004,18(1):41-44.
[33] SENTHIL NATHAN S,KALAIVANI K,MURUGANI K.The toxicity and physiological effect of neem limonoids on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 the rice leaffolder[J].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2005,81:113-122.
[34] SENTHIL NATHAN S,KALAIVANI K,MURUGANI K.Efficacy of neem limonoids on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Lepidoptera:Pyralidae) the rice leaffolder[J].Crop Protection,2005,24:760-763.
[35] JAN N,JURAJ H,IVANKA K.storage pests[J].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1989,17(1):55-27.
[36] REJESUS B M,PUNZALAN E G,INOCENCIO E L.Toxicity of rot-enone,derris crude extracts and its formulations against agricult-ural insect pests[J].Pest management council of the philippinens,1995:85-86.
[37] LAL,ROSHAN.Field evaluation of some biopesticides for manage-ment of rice leaf folder,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 in Har-yana[J].Pesticide Research Journal,2001,13(1):62-65.
[38] SHAHID A A,NASIR I A ZAFAR A U.The use of CAMB biop-esticides to control pests of rice(Oryza sativa)[J].As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2003,2(15-16):1079-1082.
[39] MUHAMMAD S,MUHAMMAD A,MANSOOR-UL-HASAN.Integr-ation of some biopesticides and Trichogramma chilonis for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rice leaf folder,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Lepidoptera:Pyralidae)[J].Pakist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8,45(1):69-74.
[40] RAO N B V C,SINGH V S,SUBHASH C.Studies on efficacy of various insecticides and biopesticides on rice leaf folder,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J].Journal of Entomological Research,2003,27(4):297-303.
[41] VENKATESWARLU N C,SINGH V S,SUBHASH C.Effect of certain insecticides and botanicals against rice leaffolder,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J].Shashpa,2003,10(1):67-73.
[42] DEEPTI S,THRIMURTY V S.Protection and therapeutant ability of validamycin against sheath blight of rice[J].Environment and Ecology,2005,23(4):933-934.
[43] DAROGA S,SINGH V K,GOPAL S,et al.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sheath blight and sheath rot by using Trichoderma viride and validamycin in rice cv[J].Pusa Basmati-1.Progressive Agriculture,2007,7(1/2):181-182.
[44] 任小平.水稻病虫害的适期防治与生物农药的应用[J].农技服务,2009(3):94-95.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应用
生物技术也可以称作是生物工程。以现在化的生命科学为主要基础,综合各种科学技术,科学原理以及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设计对生物体和生物原料的加工为人类生产出具有重要作用的生物技术产品。生物技术是人们对动植物以及微生物本身的物质加工而成,为人们生产数优质的生物技术产品更好的为社会服务。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其中包括现代化生物技术和发酵技术,生物技术来源于相关的学科和生物学发展相融合的产物,其中以重组DNA技术为核心主要的基因工程,这之中还包括有生化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和生物制药等各个领域。生物技术是综合许多种现代科学理论与生命科学研究出来的一种高新技术,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我国制药行业的研究创造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1 发酵工程制药
现代的发酵制药工程。又可以被称作微生物工程,是指采用现代的生物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出有用的产品,工业生产的过程直接运用微生物技术。微生物代谢生产的生物技术就是发酵工程制药。发酵工程制药中含有,抗生素、激素、维生素等相关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的研究对微生物改良和筛选,工艺研究,等处理产品后续的问题。如今DNA重组技术对微生物菌类的改良有着重要的作用。在20世纪70年代中,基因技术和细胞技术融合等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发酵工业进入了现代化的工程阶段,其中生产的产品有酒精类饮料,还有胰岛素、生长激素和抗生素等多种保健药物。发酵工程制药利用微生物生长以及代谢制作中药,此类制作中药方式比一般方式都优越,可以全面的改善药性,降低副作用,橹幸钚猿煞痔峁┬碌姆⒄狗较颍产生新的药物作用,针对各种适应症的治疗,充分保护中药成分,避免中药活性成分遭到破坏,从而做到节约药物资源。
2 基因工程制药
基因工程制药是指分子水平上基因的操作,根据人类的需求所设计的,按照设计方案创建含有新性状的生物新品系,并且能使生物新品系稳定的遗传给下一代。基因工程与工程设计运用了相似的方法,具有明显的理学与工程学的特点。工程制药通过DNA技术将疾病的蛋白质、酶、核酸等基因药物转移到宿主细胞进行表达和繁殖,最终可以获得相应的治疗药物。抗生素通常是人体的活性因子,主要研究基因的鉴定、克隆导体的构建,导入产物分离纯化等问题。基因工程被人们掌握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已经多次的取得了实际性的成果和应用价值,基因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的核心技术,将在制药方面充分的发挥重要作用。
3 细胞工程制药
相关于细胞工程制药的范围还没有确切的说法,细胞工程是根据分子生物学原理,应用了细胞培育技术以及细胞水平进行遗传操作。细胞工程大体可分为细胞质工程和染色体工程。细胞工程的主要关键是运用植物和动物的细胞培养作为药物生产技术。利用细胞技术对动植物的培养可以生产出人类活性因子,以及单克隆等抗体产品。也可以生产出活性因子疫苗等DNA产品。在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的影响下植物细胞代谢产物含量仍然很高。系统正在研究培养,人参、三七等制药用的植物,并对相关的培养条件做出了。分析表明,人参细胞培养物与药理活性都和普通种植的人参没有明显差异。对于某些植物的细胞培养与生产已经达到了商业化作用。除了对细胞大规模的培养之外,毛状根与不定根的培养也很成功。黄氏毛状根的培养效果与价格与药物黄氏相似,希腊毛地黄细胞应在褐藻酸欲的固定情况下培养,可将有毒的毛地黄物质转化成地高辛,运用紫草细胞培养生产紫草宁等根据野生新疆雪莲的抗炎等作用,相关人员等进行了细胞培养物与天然新疆雪莲抗炎、镇痛的药理实验,实验表明新疆雪莲细胞培养物,可以成为野生雪莲的替代品。资源短缺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对于资源短缺完全可以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对犀角等相关药用动物器官进行培养,此方式就能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
4 酶工程制药
酶工程指的是用酶、细胞,等拥有独特的催化功能,借助生物技术手段为人类制造出需要的产品。酶学理论与化工技术结合形成的新技术就是没酶工程。现如今已经有很多国家都运用了固定化的酶和细胞生产药品。没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部分,固定化酶不仅能合成药物分子。还能用于对药物的转化。我国运用微生物的两部转化方法成功的生产出维生素C,酶工程主要研究产药酶,酶细胞固定化相关的操作条件等。酶工程的应用前景一片光明,发酵工业与化学合成工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来源于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现如今已有很多个国家充分的应用固定化细胞与固定化酶进行药物的生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生物技术已经越来越重要,目前生物制药的研究成果数量日益增长,其技术制药研究已经不断的深入各个领域,中药研制新药的环节也在不断的介入在新药研发中生物技术制药形式相对比较重要,使生物技术制药成为了研发主流。生物技术同时还具有对珍稀传统药材的保护同时还能生产出大量的高品质药材和药品活性成分,使药品活性成分的含量有效的提高。合理的应用现代化生物技术,使我国的制药行业不断地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秀婷,王英姿,段飞鹏,等.生物技术在制药行业的应用概况[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剂分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好医生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上)[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剂分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2013:4.
[2]李云静.浅谈生物技术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
2010,34:2.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时期治疗;生物农药;应用
中图分类号:S18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030
1 预测及防治水稻病虫害
1.1 预测纹枯病的方法
笔者对某一块水稻田地进行了调查,发现纹枯病在水稻分蘖期开始病变,因此,就要在此基础上来预测这种病害。应用平行方式来进行取样观察,同时还要保证样本是生长在同一水田地当中的水稻秧苗。当发现水稻患上纹枯病以后,便需要将此水稻田划分成众多区域进行调查,每隔6d对选中的120丛水稻病变情况进行观察1次。
1.2 预测稻瘟病的方法
选择代表性较强的4块水田,然后对这4块水田进行区域划分,选择等量的水稻植株,每6d调查1次,之后计算患病水稻的界定指数及发病概率。此过程必须要一致进行到出穗期,然后将6个区域内120丛来做为调查对象,同时也要选取25块水田,分别在分蘖期、秧苗期及孕穗期与拔节期调查稻瘟病的发病情况,待水稻生长到蜡熟期以后再统计分析患病概率。
1.3 预测稻飞虱的方法
选择4块稻田地,并将它们划分成几个区域,每一个区域内对4丛水稻进行观察,一共应用比较观察56丛。由于稻飞虱有2种,白背飞虱;褐飞虱。所以在具体观察过程中,应该将具有较强辨析度的盆放到水稻丛的根部位置,在稻飞虱还没有飞走前,快速、连续的让它们落在盆中,然后将虫龄记录下来[2]。在实际普查过程中,也要选取35块稻田每个月进行3次调查,连续调查2个月。
1.4 预测水稻螟虫
因为诸多病虫害非常容易过冬,进而对第2年的水稻生长进行危害,所以每年5月份开始就要对水稻螟虫进行调查,此阶段主要调查虫子数量及发育状况。
2 使用生物农药的最佳时期
2.1 防治纹枯病的时期
当纹枯病的发病率已经达到35%时,就需要及时的喷洒1次生物农药进行防治,然后在50d以内再进行3次农药喷洒,进而使防治效果达到最佳。
2.2 防治稻瘟病的时期
此种病害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在病害爆发的严重时期内,要增大农药的使用量。一般情况在8~9月复发率极大,因此应该结合3化螟的发生情况一同进行用药防治,通常在稻叶开始破口后的1~2d进行用药,假如此病再次复发,应该在此后的6~8d内再进行一次农药喷洒[3]。假如是种子与种子互相传播的恶苗病,便应该在还没有大范围传播时,喷洒生物农药来做好预防。
2.3 防治稻飞虱的时期
每年年中是稻飞虱发生的高峰期,此时稻飞虱正处于2~3龄时期,活跃程度极强,所以,此时应该使用3200倍的百虫杀溶液大面积喷洒,以达到防治稻飞虱的目的。
2.4 防治稻螟虫的时期
稻螟虫会对水稻生长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它是危害性极强的一种虫害。其主要包括3种,其中防治3化螟的方法要和稻瘟病防治一同进行。大螟虫的防治一般应在5~6月间进行;而二化螟的防治,应该在虫卵爆发最严重阶段的后3~5d进行喷药防治,就能够起到良好防治效果。
3 结语
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少种植户开始放弃农业,去城市中进行务工。而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农产品没有一个好的价格,农户一直不能获得良好的收入,且农药的使用还会产生一些不良的现象发生。可是如果可以在当地开展农药使用培训,那么种植户就会发现其实农药的使用并没有什么技术难度,上手还会非常快,并且还会以低成本换来高收入,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种植户愿意返回家乡从事农业生产,进而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的效果。方法:研究选择 2015 年 8 月 -2017 年 8 月间在我院治疗的 84 例骨科手术患者当做研究对象,遵循患者的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 42 例。甲组患者术前、术后均静滴抗生素(足量),而乙组患者只是在术后静滴抗生素(足量),评价甲乙两组术后愈合情况、住院时间、术后感染情况。结果:甲组患者切口的乙级愈合率小于乙组患者切口的乙级愈合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甲组患者切口的甲级愈合率(59.52%)、丙级愈合率(4.76%)、住院时间(15.58±1.41)天、术后感染总发生率(2.38%)均优于乙组患者 [(28.57%)、(23.81%)、(19.73±2.01)天、(16.67%)],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改善术后愈合情况,并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的概率,还缩短了住院时间。
【关键词】无菌手术;骨科;抗生素;感染;防治效果
作者简介
佟丹(1983-),女,大学专科学历。初级实验员。研究方向为护理学,从事的工作为手术学实验室器械护士。
在临床上,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当切口发生感染时,除了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之外,还不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还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1] 。目前,在医学上骨科无菌手术普遍存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现象,通常情况下是术前到切口拆线这段时间全程静脉滴注抗生素,而形成了常规用药,常认为是抗生素的使用量不足,而且对于抗生素过量使用带来后果的认知不足,也不够重视预防感染。为了探讨和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的效果,研究选择 2015年 8 月 -2017 年 8 月间在我院治疗的 84 例骨科手术患者当做研究对象,以下为研究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5 年 8 月 -2017 年 8 月间在我院治疗的 84 例骨科手术患者当做研究对象,遵循患者的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 42 例。甲组中男性患者为 22 例,女性患者为 20 例;患者年龄在 15-65 岁之间,平均为(41.25±2.62)岁;19 例患者是一类手术、19 例患者是二类手术、4 例患者是三类手术。乙组中男性患者为 21 例,女性患者为 21 例;患者年龄在 16-64 岁之间,平均为(41.33±2.58)岁;20 例患者是一类手术、18 例患者是二类手术、4 例患者是三类手术。两组上述资料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常规选择针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生素,同时还要对革兰阴性杆菌兼顾,比如头孢菌素 (第一代) 湖综合氨基糖苷类的抗生素。患者手术时间较长或者深部手术时,给予组织分布浓度大的药物,比如林可胺类药物、哇诺酮类药物等。乙组患者只是在术后静滴静滴抗生素(足量):术后到切口拆线后全程静脉滴注二联抗菌药物,到切口拆线后 7 天停止使用。甲组患者术前、术后均静滴抗生素(足量):在手术麻醉诱导期给予患者抗生素,静脉滴注 1 次,根据手术时间、抗生素半衰期确定手术过程中是否使用抗生素以及确定抗生素的剂量。 在手术后3天给予患者足量的抗生素,静脉摘注。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住院时间、 术后感染情况 (器官感染、深部切口感染、浅表切口感染)、术后愈合情况(甲级愈合、乙级愈合、丙级愈合)进行观察。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术后愈合情况:甲级愈合:患者愈合部位没有化脓或者出现炎症;乙级愈合:患者愈合部位没有化脓但出现炎症;丙级愈合:患者愈合部位化脓。
术后感染情况:器官感染:患者器官或者腔隙发生感染;深部切口感染:患者切口深部的软组织发生感染;浅表切口感染 : 患者浅表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者伴热、痛、肿等症状[2] 。
1.5 统计学分析
spss20.0 软件统计分析此次研究数据, 术后愈合情况、 术后感染情况 (%) 表示,经 X 2 检验,住院时间(x-±s )表示,经 t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时 P<0.05。
2 结果
2.1 总结甲乙两组患者的术后愈合情况
见表 1,甲组患者切口的甲级愈合率大于乙组患者切口的甲级愈合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 2 =8.163,P=0.004)。甲组患者切口的乙级愈合率小于乙组患者切口的乙级愈合率,但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 学 意 义(X 2 =1.225,P=0.269)。 甲 组患者切口的丙级愈合率小于乙组患者切口的丙级愈合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 2 =6.222,P=0.013)。
2.2 总结甲乙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此次研究 42 例甲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是(15.58±1.41)天,此次研究 42 例乙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是 (19.73±2.01) 天。甲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乙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10.954,P=0.000)。
2.3 总结甲乙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
见表 2,乙组患者术后感染的总发生率大于甲组患者术后感染的总发生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 2 =4.974,P=0.026)。
3 讨论
因为骨科手术患者大都需要使用内固定材料, 致使感染的发生几率增加, 同时,切口长时间暴露也可增加创伤表面的细菌数量,污染到切口而发生感染,而且损伤组织受牵拉导致出血,手术对机体存在较大的创伤,患者机体术后的抵抗力弱,导致感染概率增加。所以,医护人员要具有防范意识,进行规范操作,按照无菌操作标准按个执行。为了为了探讨和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的效果,研究选择 2015 年 8 月 -2017 年 8 月间在我院治疗的 84 例骨科手术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此次研究结果是:甲组患者切口的甲级愈合率、丙级愈合率、住院时间、术后感染总发生率均优于乙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说明骨科无菌手术中应用抗生素最合理时,就是术野或者切口污染前最好,细菌入侵到组织时,抗生素已经达到有效的浓度,可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多细菌有效灭杀而避免切口感染。创面长时间的暴露、手术侵袭性操作等污染后使用抗生素时,距离时间越长切口感染预防作用就越低。值得注意的是:避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概率过高,尽管骨科无菌手术部位的感染经抗生素可很好缓解,但这不能当做所有骨科手术的用药指征,基本观察指标是围术期预防性的给药时考虑手术野污染的可能性,而重要依据就是切口分类。 原则上, 一类切口不需要预防性的用药,致使需要医生严格按照无菌操进行,但高龄患者、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患者以及手术时间长患者、创面大患者应预防性给药;合理选择抗生素药物,这是预防性给药重点,所以需要参考抗菌药物抗菌谱、不良反应以及体内过敏来选择针对手术切口可能定植致病菌相应的抗菌药物, 来快速的对定植菌进行灭杀。而手术的类别不同, 其准则用药也会不同,对于切口感染来说,其主要的致病菌是革兰阳性球菌,在切口深部可能存在革兰阴性球菌,所以要给予这类手术患者第二代的头孢菌素,患者头孢过敏时可选择给予克林霉素;给药时机要选择合理,对于预防性给药来说,给药时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给药效果。同时在联合给药时需要具有明确指征,对于单一用药即可达到预防治疗效果者,无需联合给药;在给予患者抗菌药物时需要严格依照剂量给药,避免剂量过大而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增加。
总之,在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改善术后愈合情况,并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的概率, 还缩短了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