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环保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城市建设包含着生态文明的理念,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曾提到:“如果城市总是充斥着雾霾、交通拥堵严重,这样的城市不能称之为‘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石,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通过“智慧能源”实现的节能减排经济效益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绿色ICT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智慧能源的本质是能源优化、管理和服务,其中包含节能减排和节能服务,对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具有巨大的推进意义。智慧能源旨在利用ICT技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即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用能智能化,达到能源的经济性、高效性、环保性。
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和地区早已经认识到ICT节能的重要性并大规模应用部署,这也是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将ICT应用于能源的生产、储运、应用、再生等各个环节,可以实现能源网络的互联互通,通过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能源的可管、可控。ICT与能源技术深度融合,可实现信息与能源的双向流动,达到规模化、体系化。
下一代能源的综合管理将通过以互联网为中心的ICT技术承载,这种趋势一般被称为绿色ICT。但是在绿色ICT的实际普及推广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问题:
首先,不同设备或能源管理产品,拥有独立的数据库,由各个企业独立开发,很难与其他企业的产品无缝兼容。
其次,能源管理已经逐步扩展到建筑群、社区、校园等更大范围,不同设施往往使用各种不同的工业总线设备,无法实现采用统一便捷的方法实现基于互联网的在线能源管理。
面对ICT促进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中国电信意识到“绿色发展、标准先行”,展开绿色发展征途 ,同步启动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
企业标准是指节能减排商务服务标准,包括应用服务标准、泛在网关及其管理控制协议、管理支撑单元要求、感知和现场控制层接入规范;行业标准是指通信网支撑泛在物联应用、绿色社区、总体业务能力要求;国家标准指社区智能节电技术应用指南;国际标准是指IEEE 1888。
此外,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国电信提出电信级可运营的绿色节能服务体系,提出融合传感网和IP网的多协议自适应泛在网关,构建广泛兼容的泛在绿色社区体系架构,规定标准化的绿色节能远程控制协议和数据交互格式,促成低成本、大规模的耗能设施互联互通。
自主创新绿色节能国际标准
传统的节能减排领域通常基于工业总线系统,工业控制系统非IP、封闭、垂直,不能达到设备的互联互通,扩展性很差。IEEE 1888标准将ICT、互联网的概念切入节能减排领域,彻底改变了传统工业控制现场总线的封闭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创新性地构建了与IPv6、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深度融合的标准化、开放式技术体系和系统架构,形成了传感器、控制器、网关、存储及应用平台、终端设备等贯穿下游、中游、上游,涵盖多领域、跨行业、庞大的、完整的产业链。
由中国发起的IEEE 1888标准是获得全球电子信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之一――IEEE及欧、美、日方面认可的绿色ICT标准,是IEEE在绿色节能和物联网领域具有标志性的全球标准。
目前,围绕着IEEE 1888标准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绿色节能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泛在绿色控制领域,利用ICT促进节能减排。实现数字化绿色城市能源网络监测和控制,提出统一的绿色节能控制协议,兼容目前众多的智能楼宇协议,应用于绿色节能产业。
目前,IEEE 1888标准技术主要应用于绿色园区、城市供水、市政供暖、绿色数据中心及通信机房等领域。
绿色园区是针对空调、照明、路灯、供水、供暖、电梯、数据中心等设备进行节能管理。IEEE 1888泛在绿色控制应用开发实现园区/社区内能耗设备的统一管控和能耗监测、管理及告警等功能。泛在绿色社区系统主要包括:空调节能、供暖节能、照明节能、环境监测、电梯节能、环境监测、设备监测、绿灯节能、数据分析、供水节能、决策预测。
绿色城市供水是借助压力传感器、摄像头等各种自动化/信息化远程监控、视频监控和远程调度手段实现市政供水的可视化控制和管理,以提高供水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
应用IEEE 1888泛在绿色通用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绿色供水的控制过程。绿色供水系统主要包括:绿色供水监控应用平台、智能前端分布式交互管控平台、智能前端设备、站点泵房自动控制系统集成。
区域性网络化检测与监控信息平台,是实时采集、监测、评价和控制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数据的信息平台。
环保e通是针对环保监测监控业务和管理特点,利用中国电信的电话网、移动网、互联网融合优势,为环保部门提供对污染源、环境质量、核辐射点源等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和视频监控,实现监测数据与监控视频的融合应用,固网和移动的融合应用。
智慧能源开始大规模部署
我国政府已经将节能环保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有效结合的IEEE 1888标准在能源监测和控制领域将发挥独特优势。
目前,IEEE 1888标准技术已经在山东、北京、陕西和国外一些主要城市应用,绿色监控站点数量已经达到数万个,累计创造了超过3亿元的节能收益。
清华大学部署IEEE 1888后,使建筑综合能耗降低20%。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应用IEEE 1888后,全年节电约20%,节水10%-20%,CO2排放减少4%,SO2排放减少5%,氮氧化合物排放减少3%,项目投资回报期为2-3年。
青岛市政二次供水应用IEEE 1888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降低了供水电耗和管网漏失率,避免了水资源浪费,保障二次供水居民的安全可靠用水。
——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曹晓兵
城市,是大数据最大的应用环境和平台。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说:“影响21世纪世界发展和走向的两大重大事件,一个是美国的高科技,另一个是中国的城镇化。”目前为止,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城镇化率已经达到70%、80%,甚至90%,而中国的城镇化率还不到60%,有权威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才可能达到70%。由此可见,我们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但也蕴含了巨大的成长空间。2018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已达到8万亿元,而且在“十三五”期间每年以12%的复合增长率快速成长,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智慧城市建设国。
未来,100%的副省级城市、93%的地级以上城市、50%的县级城市是重要发展领域。智慧城市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技术驱动阶段,这一阶段专注于技术研究、产品研究、算法算力研究,通过这些技术实现城市和产业的信息化,解决了效率问题和成本问题。第二个阶段是产业驱动阶段,技术产品和服务与传统产业进行结合,创造了智慧健康、智慧养老、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金融等新兴产业,解决了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问题。当前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场景驱动阶段,通过技术能够100%解决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人的刚需和痛点。
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基于城市物联网、时空、经济发展、环境等各类数据,可以对城市进行分析决策和合理规划。最典型的例子是新加坡,整个国家是线上运行的环境,交通、生活、产业等都可以在线上运行。贵阳市的花果园社区是全亚洲最大的社区,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00万,大量的人口聚集及社会治安问题频发,加剧了政府监管的困难。但是我们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尤其是数字孪生技术,将整个社区全部实现了数字化,每栋楼每一层有多少房间,房间是常驻还是租用,每一层楼有多少消防设施,都能在线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并且我们设计了很多应用场景,比如老人走失、被困电梯,都可以通过App调取人的行动轨迹,将城市真实的事件场景化。
在城市管理和决策方面,管理者更希望从宏观角度了解整个城市运行状况,比如人口、就业、税收、环境污染等,我们将城市的各类数据融合在一个数据平台上,为城市管理者提供一窗式的平台,实现更精准的决策分析和更有效的城市管理。
城市大数据可以应用在精准扶贫、产业分析、旅游文化等众多场景,就环保的应用来讲,过去通过采用车辆限行、工厂停产等行政管理手段换来蓝天白云,现在我们可以基于城市物联网传感器部署,采集扬尘、二氧化硫、PM2.5等环境数据,同时结合气象数据,判断未来的风向、污染源、污染物成分及去向,这样就可以只关闭真正污染环境的企业,限制真正污染环境的车辆,保证其他企业照常开工、其他车辆照常出行。一方面为大家带来生活便利,另一方面降低城市的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这就是大数据的价值。有权威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的物联网接入量将达到250亿,未来一定是物联网、大数据的时代,城市管理将很大程度上依赖物联网。以交通为例,现在是车等灯,灯亮车行,未来一定是灯根据车流和交通情况自动放行,自动调节红绿灯时长,做到物联网自我管理城市。
城市公共安全需要借助视频采集和视频监控技术来维护,过去摄像头只扮演了一双眼睛的角色,随着边缘计算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兴起,未来摄像头可以做到既是眼睛,也是脑袋,可以进行思考。比如曾经有人晚上翻墙进入故宫,需要不断翻看视频来找到这个人,未来智能摄像头可以实现当人靠近宫墙时就开始追踪,当人准备做翻墙动作时,摄像头基于视频行为识别做出判断并马上报警。正是科技,带来了管理方式的变革和颠覆。
现在是移动互联网的世界,一部手机可以走天下,未来这种趋势向城市管理延伸,政务一体机应运而生。老百姓通过政务一体机进行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身份证识别,在家门口就可以申请和办理学历证明、出生证、死亡证等证件,免去了去政府大厅排队的麻烦。
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城市信息化进程中的前沿理念和探索实践,是我国新一轮城市发展与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2012年,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各地政府工作的重点。年初,已经有26个城市将智慧城市建设列入政府工作报告。
为了梳理智慧城市建设途径;了解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总结智慧城市建设特点;2012年,《中国信息化》深入采访十多座城市,为大家分享他们的建设经验与困惑,探讨智慧城市发展趋势与落地途径。力争为读者呈现出一副2012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智慧蓝图。
在应用方面,宁波作为智慧城市方面的先行者之一,下一步将加强在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贸易、智慧能源、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健康保障、智慧安居服务、智慧文化服务等十大智慧应用系统的建设。而作为智慧城市规划的一部分,扬州市下一步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智慧旅游”。
即2011年武汉市科技局悬赏1000万元在国内公开招标“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之后,目前《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已初步形成,包括智慧市政设施、智慧环保、智慧医疗卫生、智慧水务、智慧文化、智慧教育、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食品药品监管、智慧社区、智慧公共安全、智慧物流等13个方面。
平潭则利用实验区政策及闽台地缘等优势,将打造可以为台湾企业提供计算资源支撑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成都市的智能互联天府新城建设将充分借助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传感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更加智慧的城市发展环境,形成面向未来的全新城市形态。
在促进城市转型升级方面,鄂尔多斯市希望通过信息技术加快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未来鄂尔多斯会增加一个新的标签,那就是“绿色”与“智慧”。
随着2011年年底克拉玛依市无线城市应用平台正式启用,标志着西北地区首个无线城市在克拉玛依诞生,也标志着克拉玛依在向“无线城市智慧油城”不断迈进。
重庆市渝中区的“智能渝中”建设将推动渝中区经济转型升级,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光网络、移动互联等技术手段对公众服务、社会管理、产业运作等活动做出智能响应,面向未来构建的全新城市形态。
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是深圳市量变基础上的跃升,目前“深圳质量”已经成为深圳市践行发展理念,提升城市竞争综合实力,促进甚至建设智慧城市的代名词。
陆益民在致辞中提到,今年以来,中国联通牢牢把握国家战略部署和产业发展趋势,实施以“聚焦、创新、合作”为核心的战略新构想,聚焦重点领域,深化行业合作,强化创新驱动,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以工匠精神打造精品网络,构建面向“万物互联”的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中国联通通过区域性聚焦和网络共建共享,加快4G网络和全光纤网络建设。
截至目前,中国联通4G网络在重点城市基本实现连续覆盖,核心城区覆盖率、信号质量、上下行速率等关键指标均实现行业领先,特别是在上网速率上建立了比较明显的差异化优势。固网宽带端口数达到2亿个,其中光纤宽带端口数1.35亿个,北方基本实现全光网络,努力为广大客户提供高速智能的业务体验,充分满足个人、家庭和企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发挥全网协同效应,积极布局平台类创新型业务。中国联通积极打造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沃家等平台,推进平台能力、资源和数据的聚合与开放,汇聚产业链合作伙伴,拓展发展新空间。
在家庭互联网领域,以视频业务为引领,以智慧沃家为抓手,全面布局家庭智能网关,提供家庭客户全业务、场景化应用解决方案。发起建立4K超清产业联盟,努力为千家万户提供“光宽带+4G+4K”全业务产品。
在物联网领域,聚焦汽车、智能穿戴、环保监测和制造业等重点市场,建设M2M平台,形成了一点接入、全球部署的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包括M2M平台、应用、终端等在内的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
在云计算领域,面向“互联网+”、智慧城市和“双创”等重点市场,聚焦电子政务云、行业云等领域,打造自主、安全、弹性的云网一体Iaas平台,构建“集团级+省级+地市/边缘节点”三级云数据中心体系。
在大数据领域,建设集中云化大数据平台,推广数据能力开放服务,加强政企、高校等外部合作,搭建了大数据应用创新孵化环境,实现数据价值的提升。
《报告》指出,2015年,我国经济新常态将带动消费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回落必然导致消费增速回落。与此同时,全面深化改革将进一步降低制度成本缓解供给瓶颈、释放消费潜力,自贸区、“一带一路”等扩大开放的举措又会有利于进口消费,创新驱动和“互联网+”等进一步助推消费升级。
转变方式任重道远
2014年,尽管我国宏观经济增速下滑,但消费占比首次突破50%,成为经济转型的亮点之一。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万亿元,同比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比上年同期分别放缓1.4和0.1个百分点。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增速都有所回落,虽然消费增速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行,但是增长稳健,在三驾马车中拉动力也最为强劲,位居三驾马车之首。
“二季度消费增长仍将朝着平稳向好的方向发展,对经济增长将继续发挥第一拉动力的作用。”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例行会上指出。
沈丹阳指出,这主要是因为三个有力驱动因素将持续发挥作用。一是新技术催生的商品消费新热点还在涌现。比如,4G通讯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消费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通讯产品更新换代的消费需求。二是新理念带动大众化服务消费持续升温。一季度餐饮收入、电影票房等都有明显增长。此外,多方面的数据显示居民消费的意愿在走高。一季度银行卡跨境消费止跌回升。中国经济景气监测数据也显示,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超过前两年的水平。
不过,即使是50%的消费率,与其他国家相比,依然差距很大。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介绍,美国消费率能够达到80%,有些年份甚至接近90%,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主要国家基本上是70%~80%的水平。
和转轨国家相比较,罗马尼亚、俄罗斯的消费率也基本在60%~70%。和文化相像的东亚国家相比,日本、新加坡的消费率也都在70%左右。人口大国且同样是新兴经济体的国家,比如印度,消费率也在60%~65%的水平。
赵萍说:“不论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不论是新兴经济体还是转轨国家,不论是东方文化影响的国家还是人口大国,中国的消费率都是特别低的,而且低很多,虽然我们实现了‘十二五’目标,但离未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真正地转换动力,还任重而道远。”
消费转向城镇化驱动
赵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特点是经过了计划经济的转轨,而计划经济的特点就是集中全国的财力来发展经济,就是支持积累,控制消费,重积累,轻消费,转轨国家在转轨之后也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也开始注重消费与投资协调的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消费增长的动力也在发生变化。《报告》称,我国消费正在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驱动,从传统消费转向新型消费驱动,从城镇消费转向城镇化驱动。
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必然传导到消费,预计2015年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代表的商品消费增速将会进一步下降。但是,服务消费的增速远高于商品消费。其中,居住、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服务消费的增速远远快于食品类和衣着类,占总消费的比重大幅上涨,交通和通信增长更为明显,服务消费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
此外,生活必需品和耐用品消费占比下降。其中,代表食品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平均每年下降近0.5个百分点,中国城乡消费均进入到相对富裕的发展阶段;衣着类消费支出比重下降,每三年下降1个百分点;汽车家电消费维持低增长。但是,新型消费增长强劲。预计全年网上零售额增长仍将保持50%左右,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再提高1个百分点,代表消费结构升级的商品销售明显快于一般消费品。
2015年,我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预计仍将高于城镇1~2个百分点,城镇消费增长速度仍将低于农村,但是城镇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将再提高0.5个百分点。
智生活带来新消费
《报告》指出,智慧生活消费、绿色环保消费、全球时尚消费、文化体育消费将成为今年的主要消费热点。其中,今年消费的最大亮点是智慧生活消费。智能化产品渗透到消费者生活方方面面,我国消费者对智能化生活相关消费愿望强烈。有超过81%的中国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让生活更为便捷的产品和服务。预计今年智能生活产品仍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中可穿戴设备和智能电视的增长最为明显,全年增速均可达到20%以上。
二是绿色环保消费。对环境污染的关注继续激发绿色健康消费快速增长。环保防护类产品以及绿色有机食品消费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三是全球时尚消费。从以前的奢侈品到现在的运动、数码、农产品,中国消费者正在更快地融入国际消费市场。由于跨境电商平台数量和可选品类的增长,香奈儿领衔的奢侈品降价潮,高端消费品市场将迎来购买小。
根据新常态下消费的新特点,赵萍表示,要在制度环境和供给方面加大改革力度,除了在收入、社会保障方面仍需不断完善以外,还应该结合今年消费发展趋势,在消费发展较快的领域出台配套措施,以提升消费增长点对总消费的拉动作用。
消费在平稳中转型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9%,比3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继续维持了今年以来的增速下降走势。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2%。
10%,这是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意味着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已经连续4个月回落,与全年12%的增长目标存在差距。
分析人士表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主要是受居住类商品增速回落的影响,从更深层次看,则是受消费市场结构调整的影响。但随着消费市场结构调整加快,如餐饮消费增速回暖、农村消费增长快速等诸多可喜现象也正在凸显。
“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虽略有回落,但仍保持平稳增长。”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高级统计师蔺涛如此表示。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8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9%,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这一增速再次突破2008年以来的低点,五年前4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为18.1%。
蔺涛解释说,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主要受居住类商品零售增速回落影响。数据显示,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速比上月分别回落6.7、3.9和2.5个百分点,这三类商品共拉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约0.5个百分点。“仍然有两位数增长,标志着消费还是十分活跃的。”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贸易经济系主任、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一数据从本质上反映了新常态下,中国消费市场正在转型,结构正在调整,数据有波动是正常的。他说,“不能只看数据,不能把社零总额的增速回落看作消费市场疲软的象征。”
继续加快结构调整
“目前不能只看数据,关键要看消费市场发展的效益和质量。”洪涛表示,消费市场结构的深度调整,比如过剩消费退出、打击假冒伪劣等有利于消费结构调整的因素,一方面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数字的“漂亮度”;另一方面也会使得增长更有效益。他说,“两者相权衡,更应该看重效益,因为这才能保证增长更持久优质。”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业态继续快速发展。”蔺涛表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网上零售继续快速增长,前四月全国网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0.3%,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9.9个百分点;二是消费升级类、文化消费类商品销售情况较好;三是餐饮收入增速继续加快。
值得一提的是餐饮业,受“八项规定”和反腐等因素影响,全国餐饮业收入连续三年下滑。在这个过程中,餐饮业经历了高端餐饮消费连续下滑,大众餐饮消费快速增加的调整。目前,这一调整的成果已经显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餐饮收入2327亿元,同比增长11.7%。前4个月,餐饮收入9785亿元,同比增长11.4%。
研究人士表示,当前正处于消费淡季,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望保持在10%~12%之间。而且,在消费市场结构调整时期,没必要过分强调数字,应当加快推动消费市场结构调整,比如继续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继续推动农村消费,规范网络消费秩序。
结语
最新的这份《报告》指出,今年的发展趋势明显好于投资,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消费的作用现在越来越突出,消费增速结构、热点和动力,都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GDP增速有所放缓,而社会零售总额则同比增长10.2%。可见,在新常态下,消费将成为一种稳健的拉动力量。
关键词:智能楼盘;物联传感器;智能家居;移动物联网;云计算
1、引言
中国发展至今,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其地位和作用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和重视,伴随着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中国房地产业一路爆发,中国楼市的发展空前活跃,但经历了行业之后,房地产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随着智能家居的兴起,开发商开始注重通过智能家居来提高业主的生活品质。根据业主不同的需求,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业内领先的智能家居设备,实现了让“智慧”服务于人们生活的目标,并通过技术和人性的完美结合,带给家庭舒适、智慧、环保的极致智能家居生活体验。
2、智能家居是楼盘发展的新趋势
2.1、房企的角逐重心从价格战开始向楼盘附加值过渡。
如今的楼市已跨过了单纯打价格战的阶段,诸多开发商开始将目光纷纷聚焦到楼盘的附加价值上,以增强市场竞争力。楼盘的附加值能为开发商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而品牌形象对楼盘的推广和销售也会起到相当大的支撑作用。智能家居与房地产联姻近年来成为业内关注的一个焦点,在房地产市场日益发展的今天,智能家居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2.2、房地产业与智能家居企业的强强合作开创了市场发展的新契机。
曾经在房地产低迷时期,智能家居被房地产商视为楼盘销售的救命稻草,而对于之前走高端路线的智能家居产业而言,与房地产商拉近距离,可以带来更多的实际效益。智能家居产品和方案的不断涌现,用户对智能家居的接收程度不断提升,以及房地产的精装修发展趋势等,都为房地产商与智能家居企业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房地产商与智能家居企业的合作中,开发商通过合作创造漂亮的销售业绩,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而智能家居企业的智能家居也通过给消费者安全、时尚、舒适、便利、健康的快乐生活使自己品牌得到推广。
房地产商与智能家居企业的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智能家居成为楼盘所寻求的一个新的元素和亮点,为房地产的软性价值开发注入了活力。智能家居企业通过与房地产商的合作扩大了自身的品牌优势,对整个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无疑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3、信息智能化的发展为智能家居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智能家居,其实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网络通信以及人工智能(AI)的自动控制、通过音视频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其主要由以下五大系统模块构成:
智能照明系统:作为智慧城市的核心子系统,物联传感的智能照明系统运用物联网ZigBee 无线技术,实现了远程灯光的开关、状态反馈、智能化联动控制、调光、检测等管控功能,为家庭照明、商业照明应用建立了新的模式,同时也开辟了城市照明“管理节能”的新篇章。
智能安防系统:智能安防报警系统是同家庭的各种传感器、功能键、探测器及执行器共同构成家庭的安防体系,是家庭安防体系的"大脑"。物联传感的报警功能包括防火、防盗、煤气泄露报警及紧急求助等功能,报警系统采用先进智能型控制网络技术、由云服务器管理控制,实现对匪情、盗窃、火灾、煤气、紧急求助等意外事故的自动报警。结合物联无线云摄像机,可以做到及时查看险情,及时了解详情,把险情处理时间缩到最短。
智能环境探测系统:物联传感环境监控系统是一个综合利用物联网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新型传感技术等构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监控对象主要是区域内的环境参数(如:空气CO2 浓度、甲醛浓度、PM2.5 含量、风速、温湿度、是否漏水、烟雾、视频、门禁等),并在此基础上和电气控制节点联动,实现自动处理的功能。例如温度过高,空调自动打开;PM2.5 过高,空气净化器自动开始工作,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自动停止,真正实现自动把居住、工作、生活环境调到最适宜的水平的功能。
智能电气控制系统:物联传感的电气控制系统,涵盖丰富的家居生活、生产领域的控制器(例如:电视、空调、热水器、空气净化器、电水壶、电风扇、水阀气阀、浇灌系统、电动窗帘、道闸、车位地锁等),软件提供四大功能:远程控制、定时控制、场景化一键控制、联动控制等,实现了便捷控制和自动化智能控制,在远程监控、远程操控、无人值守操控等领域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智能康护系统:物联传感的智能康护系统,涵盖了无线云体重计、无线云血压计、无线紧急按钮、可穿戴设备等产品,包含了身体参数检测、体质预警提醒、数据上传及统计等功能,为今后远程医疗、国民身体素质监测、构建完善医疗体系提供大数据的支撑。
据悉,安莉芳作为国内内衣企业的领军者,已多次参加深圳国际内衣展,持续地将近40年的高品质内衣理念及独特的品牌内衣时尚健康文化传递给行业和大众。本次展会,安莉芳对“美丽事业”的梦想进行了丰富的诠释,代表了中国品牌内衣发展的方向。
多元展区传递品牌文化
作为中国内衣界的翘楚,安莉芳秉承着内外兼修的品牌理念,孜孜不倦地为满足女性内衣需求做着不懈努力。本次展会安莉芳特别在文化展区展出了以数字标示的集团历程和独有的完美内衣诞生流程,而专利技术、绿色环保知识普及以及慈善公益足迹的展现则让人感受到了安莉芳深厚的企业文化内涵。
回顾安莉芳的发展足迹,是一部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发展的光辉历程,也是一部中国内衣史的美丽画卷。上世纪70年代安莉芳在香港迈出勇敢的创业足迹,从第一代自制切棉机和模压机创造出来的模压Bra诞生之日起,就奠定了安莉芳日后在内衣领域引领创新发展的思路;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安莉芳进军内地,并在深圳建厂,以创始人郑敏泰先生“早跑20秒”的理念,开业界先河,逐步建立了品牌营销、生产、财务等全面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上世纪90年代,安莉芳进军长三角,成立常州公司,立足东方女性市场需求,让专业的安莉芳品牌内衣专柜专店开遍中国大城市,为中国品牌内衣发展树立了榜样,不断研发创新的内衣以其高度舒适和贴肤隐形被誉为女性的“第二肌肤”;进入21世纪,绿色环保、专利科技、多品牌和现代化发展战略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词,伴着2006年香港主板上市,安莉芳驶入发展的新纪元。
安莉芳专利技术吸引消费者眼球
安莉芳集团拥有强大的研发力量,自主开发40多项专利技术。展区内展示的核心六大技术吸引了不少消费者驻足观看。三维立体钢圈、智慧肩带、超低心位、呼吸罩杯、无钢圈舒挺罩杯、智慧莲花杯六大独创专利,让观众与专利技术零距离接触,体验安莉芳内衣的科技之美。
发掘新生代设计师培养新锐力量
【关键词】“两化融合”;发展趋势;对策
一、“两化融合”的实质
“两化融合”,即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中,“两化融合”是历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其实质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渗透、循环提升,信息化水平不断发展直至赶超工业化水平,信息化和工业化进程由量的不断积累实现质的飞跃,最终达到均衡发展、和谐共生的良好状态。
二、全国“两化融合”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革新带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模式变革
在信息技术革新的背景下,如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也将随之变革。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生产设备之间、生产设备与信息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使大批“无人工厂”成为可能。同时,物联网技术将促使制造业由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移动智能终端将大行其道,成为日常管理和办公工具。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将推进企业IT服务的外包。企业通过支付服务费给云计算服务商从而使用云平台软硬件,代替自行购买。云计算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普及有利于大型企业管控所需数据,同时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门槛。
2.“两化融合”将从单一企业信息化向产业链、产业集群信息化发展
为了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企业不能单一依靠自身资源,还需要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如供应商、厂家、分销商、客户等行成产业链协同。以实现及时生产为例,企业需要及时收集市场需求的动态信息,并完成企业信息系统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信息系统对接,同时要与下游分销商信息系统对接。通过生成的无聊需求表(BOM表),企业可以根据产品销售状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集群发展日益迅速。在产业集群内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等以提升产业集群内企业信息化水平。
3.传统企业将向智慧产业变革
智慧产业是指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程度较高的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传统产业相比,智慧产业属于智力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且具有较高的学习和应变能力,对环境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并提出智能对策。其智能化表现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必须实现生产经营智能化与反应及时化。商业智能系统(BI)等智能化信息系统的广泛运用将是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三、中国推进与深化“两化融合”的对策建议
1.全方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两化融合”
加快构建国家与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推进制度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出台有利于推进两化融合”创新的政策,引导全社会积极创新并形成良好氛围;同时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其实施技术创新和改造,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的智慧创新型企业。企业自身也应加大对“两化融合”创新投入,积极推进技术革新。加大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建立“两化融合”技术创新联盟。高校、科研机构等积极为“两化融合”服务与攻克难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精通信息技术与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推进企业深化“两化融合”。
2.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推动工业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化“两化融合”需把握几个重点。一是在工业各领域和各环节广泛推进信息技术,形成全流程渗透、全行业覆盖、全方位推进的格局。二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如水利、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三是通过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的深化,推进重要业务系统的建设,使跨部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成为可能。四是推进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如教育信息化、医疗信息化、社保信息化、文化信息化等,推动社会进步。
3.深化“两化融合”示范区、示范企业建设,加强区域合作
进一步建设“两化融合”试验区、示范企业,并及时总结经验。继续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影响力大、实施意义显著的项目和企业作为重点示范对象。通过“两化融合”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论坛、推广会等形式,并建立对应网络平台加强沟通交流与协同,相互借鉴成功经验,加快“两化融合”进展。
同时,推进“两化融合”的区域间合作与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要想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前进,走“两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性能全面、操作简单、开放共享的信息化平台,很大程度上降低区域间信息使用成本,推进区域间信息互动和交流。如利用远程教育、新闻网络、数字图书馆等实现区域、政府和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经济一体化。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可为企业产品设计、工艺知道、产品检测、网络化制造等提供帮助,为区域和政府服务。
参考文献:
[1]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杨学山.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展望.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
[3]杜昊,郑建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J].新世纪图书馆,2011(9):3-6
物流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满意通达利用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聚合”的思维,打造新型物流产业生态圈,将会对物流园区转型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许多传统行业的发展格局和行业生态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物流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
1 月18 日, 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全国百家物流园区公益助力计划启动仪式暨满意通达产品战略会”现场,满意通达(北京)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CEO 徐磊认为,互联网凭借其自身丰富的业务形态、创新的服务形式、多样化的参与主体,打造出了一个朝气蓬勃的生态体系,成为优化产业结构的新渠道和新方式。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对物流园区转型升级、中小物流企业革新发展模式、促进新的消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徐磊介绍,满意通达团队蛰伏两年后,全国百家物流园区公益助力计划正式实施。他表示,满意通达旨在连接上下游生产商、经销商、散户、银行、保险以及上下游的物流公司、车队、司机、配送公司、公路港、货运中转站等,充分整合各方资源,让车有货运,提高物流效率和货运服务质量,打造一体化的智慧物流生态圈。园区100、满意达、满意付、移动App、满意宝等是满意通达的主要产品线。
物流资源整合将会是今后中国物流行业提高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必经之路,全国卡车空驶率居高不下,物流园区长期“喂不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物联物流园区专业委员会主任贺登才表示,国内物流园区六大发展趋势值得关注:一是产业集聚、需求细分;二是大小有别、冷热不均;三是连锁复制、品牌集中;四是无中生有、模式创新;五是信息深耕、集约经营;六是规划先行、试点跟进。满意通达从全国挑选出100 家优秀的物流园区,利用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聚合”的思维,打造新型物流产业生态圈。让物流园区之间形成“互通互联”,打破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将会对物流园区转型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