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技术运用范文

新媒体技术运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技术运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技术运用

第1篇:新媒体技术运用范文

关键词:改变学习方式;活力;激发学习兴趣;媒体优势;创新空间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85-02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单调性,对一些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有效地解决这点问题将直接影响这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形式和内容,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使枯燥的东西变得趣味化,使静止的东西变得动态化,使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这些对于创新数学课程有着重要的作用。我是一名数学教师,现在就我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的经验,谈谈我自己的看法,希望和老师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

一、改变知识的呈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而多媒体走进课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困难。我们平时上数学课的时候,用的主要工具就是黑板和粉笔,老师讲、学生听,整个课堂气氛有点枯燥无味,中学生这个阶段,学生都是比较好动的,对数学比较敏感,兴趣比较大的同学,也许会听得津津有味,但是也有同学学不进去,听课的时候出神,导致后面知识越来越听不懂,以至于对数学慢慢失去了兴趣。如果在讲课的过程中,添加一些动画影音效果,表现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气氛,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使枯燥的东西变得趣味化,只要同学们集中精神,再加上多媒体本身演示出来的详细生动的数学推算,并且附和老师的不断讲解,这样同学们就可以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到知识,课堂效果也逐步提高了。例如在讲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讲述古代印度国王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西塔的故事引入。可如果采用多媒体播放这个故事片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后,教师提问:国王能满足西塔的要求吗?正当学生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时,展示多媒体课件画面:国际象棋棋盘,并用鼠标扫过棋盘(此时,棋盘上显示出此格的格数),问:按西塔的要求摆上的麦粒数依次是多少?按下鼠标,则每个格子皆显示出所放的麦粒数目:1、2、22、23、24、263。然后引出问题:1+2+22+23+24+…+263=?(学生试图解决,教师板书课题)片刻后,告诉学生棋盘中的麦粒超过了7000亿吨,可让全世界60亿人口吃5000年。学生惊奇地睁大眼睛说:“啊!”,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探求欲望。利用这样的多媒体故事引入具有形象性、趣味性,能让学生体会到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充分挖掘了学生情、意、智的内在潜能,使他们乐于学数学,主动学数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

数学课堂上,有很多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尤其是一些立体结构的图形,只听老师讲解,很多学生难以想象真正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有不少同学在听课过程中学起来比较枯燥。但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老师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形式和内容,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使枯燥的东西变得趣味化,使静止的东西变得动态化,使复杂的数学问题也会变得简单化。在播放某个公式或者图形演变时,可以把每个细节表现得特别详细,心里面也会越来越清楚,从而也进一步加强同学们的求知欲望,只要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内涵”,挖掘出他们的“数学细胞”,那数学这门课将不再是一道难题,而是同学们加强自身知识的武器。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时,推导过程复杂,难以理解。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演示,把一个圆两等分,用黑白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八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一个地从圆中“飞出来”,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用同样方法加倍分割,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原本复杂的演变过程逐步清晰简单,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了。

三、利用多媒体,能有效地抓住重点

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无论老师多么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多媒体教学形象的演示和操作,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利用图像生动形象地体现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有效地突破重点。

四、利用多媒体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现在的教育表明,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学而不练是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的。而解决这一问题,势必要通过大量的习题来练习,一般来说,数学课必须要有一定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显然与减负是不相符的。平心而论,难道数学老师给学生批改大量作业是一种享受么?其实,数学作业无非是巩固课堂知识的内容,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情况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由于数学知识形象直观了,课堂信息量大,抽象的知识容易理解了,教学内容及时巩固了,学生学会内容了,课下功课少了,学生的负担也相对减轻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形象生动地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原理,不但激发了学生兴趣,抓住课堂重点,还在一定程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培养了学生的四维空间和创新性。总之,所有的这一切,都很好地开发了数学教学课堂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S].人教版数学教材《圆面积公式、圆柱体积公式》.部分内容.

[2]蒋华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20.

[3]侯贺敏.新课改数学教学中的媒体优势[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9):15.

第2篇:新媒体技术运用范文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图文声像并茂,充分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给课堂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它那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从而使用权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课件:先出示长方形,让学生说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出示图1,提问:怎样求它的面积呢?借助电脑的展示,引导学生通过平移割补,可把它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快速求出它的面积。再出现平行四边形,如图2,启发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图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通过平移割补,顺利解决了新问题。在这一教学中,教师仅仅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以旧引新,“创造”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提供表象,丰富想象,发展创新能力

想象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只有积极启发学生思维,才能使学生想象出新的形象,而多媒体教学的直观形象,易为小学生所接纳。

如:在教“圆柱体的体积”后,可以安排这样一道题:有一个高10米,底面直径为5米的圆柱体,把它横截2次,它们的表面积的和比原来圆柱体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展开联想,在脑海里创设出题目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信息,然后又通过电脑,先演示“把它横截2次”的过程,让学生通过画面的形象展示联系实际生活了解这句话的含义――把它横截成了3段,接着再运行圆柱体被截成3段过程的画面,在演示过程中,计算机画面又不断显示、闪烁截成3段后增加的4个底面积,使学生清楚地看出圆柱体增加的表面积就是圆柱体的4个底面积之和。通过这有效的教学手段,不失时机地沟通了学生脑海中已产生的新表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创新能力。

三、提倡民主教学,启发质疑,发展创新思维

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创新往往从怀疑开始,怀疑是思维批判性的表现。发展创新思维,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而要使学生勇于质疑问难,大胆发表独立见解,作为前提条件,一定要讲究民主教学,否则,教师讲学生听的沉闷格局是难以突破的,而借助多媒体手段往往更能收到好的效果。

如:在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有意识地下错误结语:“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个别学生不在意,但是有的就质疑:“等积的两个三角形并不都能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如……”这是,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用电脑尝试剪拼的各种方法,通过电脑的动态演示,可以直观地驳斥这一结语,而引起同学们重视,强调必须是“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3篇:新媒体技术运用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历史新课程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186-01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见,新课程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围绕学生的情况作出适度的调整。

1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1.1直观性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历史知识的特点是一度性即一去不复返,借助多媒体直观教学,努力再现过去历史的生动情景,为学生直接观察和认识过去塑造了有价值的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历史知识。

1.2图文声像并茂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情境复现法是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历史教学中,采用各种手段,运用各种历史资料复现情境,或者创设情境,将学生置于某种特定的历史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教学效果。在这方面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势,多媒体功能齐全强大,采用某种多媒体软件把历史图片、照片、地图、文物、电影和录像等制成历史教学软件,可以复现或再现历史情境。

1.3大信息量、大容量性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多媒体容量大,可以存放大量的信息数据;兼容性强,它可以把照片、各种图片、动画、VCD、电影和录象带等转换为计算机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硬件里,特别是Windows软件能够同时执行多项任务。

2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历史记录的是过去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场景,远离现在,因而与现实有隔离感,使得传统的历史课堂无法摆脱抽象乏味的历史说教”,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积极性,给老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带来相当的困难。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手段,从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主动性等几个方面着手,都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2.1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兴趣能激发一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促进个性发展,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的不竭的动力、源泉。多媒体课件就是利用它的视听互动功能,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声音、影视资料等素材,“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的’或‘近似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因为这些素材以具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就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从而激发兴趣创设一种与课堂内容相适应的气氛,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上《》一课时,先给学生放映电影《我的一九一九》,通过影片的讲述,不仅把学生带进过去的时空,亲自感受那段内忧外患的历史,加深了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爆发的认识,同时还可以感受到以顾维均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外交上的努力,由此改变了学生认为北洋政府的腐败的传统看法。通过历史现象的动态再现实现了学生对历史信息由知向情、意、行发展的认知效果。

2.2进行知识整合突出教学重难点由于历史学科固有的过去性、客观性、复杂性和意识性的特点,使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如果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如我在讲授《新航路的开辟》的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记清楚。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用flash效果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这样能给学生形成欧亚非的地理空间概念,从而加深学生对新航路开辟过程及意义的理解。

2.3把历史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历史就是历史,与社会现实没有多大的关系,与学生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相差很远,使学生感觉历史和他们的“生活情趣,生活经验以及关注点有很大距离”。但把多媒体运用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时,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上课时,可以把一些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与历史联系起来,“恰当地再现历史情景,创造历史氛围”,“让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这样使学生感觉历史不是那么远不可及。例如,我在讲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历史情境:假如你是生活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英国人,你想出门去旅游,你能选择哪些交通工具?(展示各种交通工具);沿途中你想和家人朋友联系,你会选择哪些方式?(展示各种联系方式);夜晚的时候,你怎样度过漫漫黑夜?(展示各种照明工具及娱乐方式)。学生马上进入激烈的讨论,大家众说纷纭,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我通过学生的回答,逐一进行判断,从而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再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有哪些新的发明,学生印象就非常深刻。

3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应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确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方面,我们常常发现一个通病:将多媒体简单、生硬嵌入课堂教学,它的动画效果、声音效果没有目的地随处使用。这些处理方式带给教学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效应。要想真正发挥出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我们在历史课件制作和使用方面就应该重视以下的几个基本问题。

2.1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新课标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在教学过程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去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实际在使用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繁杂、教师只顾自己去讲解,而学生只顾紧张的抄笔记,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这实际是老师在讲台上一个劲地点击课件,甚至不离开讲台半步,成为课件的操作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导者。能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这样的课堂显然是不成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喧宾夺主了。

3.2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便在网上下载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就是资源共享,大家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但这并等于照搬别人的课件和教案,更不是课前不备课,不写教案,临上课前在网上下载别人的劳动成果。下载别人的课件,不加任何修改,不作调整补充,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呢?学生能否接受、消化,教学效果又怎么样?我想这么做,不是“资源共享”,而是教学投机取巧,根本不可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这对学生不利,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对教师本人也没有丝毫的好处,不钻研教材,不了解学生,更谈不上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体会,教学水平当然也就无法提高。

3.3多媒体教学不宜过分地加大容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确实可有效地解决教学内容繁多和课时不足的矛盾。通过短暂的影视片、简单的动画演示、宏观的缩小、微观的放大,给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氛围,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节约教师语言描述的时间。对于因提高了教学效率而多余的时间,我们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支配,一部分好的同学可在课堂所学内容上继续深入,而一些学困生则用这段时间来巩固消化,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可多设计一些反馈性练习,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练习。多媒体的各种特性的发挥,不应以花样翻新或计算机技术的难度来评定优劣,不能认为多媒体教材做的越复杂,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好,应重在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制作出简而优的多媒体课件。

3.4不根据学科内容特点,滥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可以承载丰富的教学内容,展示教学图片、视频等教学信息。但这并不是所有内容、任何时候使用多媒体都能达到好的的效果。因为有的内容更注重技巧和方法,着重强调讲解分析的过程,因此不可以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我在上《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课时,就考虑到这节课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接受,尤其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难点问题的处理。因此,我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着重讲解分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学生听得明白,记得清楚。所以在教学中,哪种教学手段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去灵活使用,没必要每节课非用多媒体教学。

第4篇:新媒体技术运用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博物馆;文化传播;情感传达;影响

之所以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存在一个“新”字,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如传播原理、方式、途径等)。具体来说,传统媒体主要指广播、电视、报纸以及杂志等媒介,而新媒体则是充分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媒介(如数字电视、触摸媒体、多媒体短信以及桌面视窗等)。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更具多样性特征,并且在呈现方式上也更多样性,不仅可以调动人们以多方面感官来接受信息,同时还能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截止到目前,新媒体存在于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对于博物馆来说,通过对新媒体的运用有效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为博物馆这一传统领域注入了新活力。

1 新媒体展示下的博物馆文化传播

(一)扩大了博物馆对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播广度

例如,在徽县博物馆的陈展形式设计中,即设置了电子触摸屏的互动体验,这即是新媒体展示的一个充分体现。具体来说,这个电子触摸屏提前录入了博物馆所藏文物的相关信息,对博物馆的展品进行了信息化处理。通过触摸电子屏幕,参观者即可对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进行选择。与此同时,针对平时手机、IPAD不离身的参观者,还特意设计了电子考古小游戏,以此来让参观者在博物馆内也能找到新鲜感,并且还会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毫无疑问,通过对新媒体的充分应用,使得徽县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有着很多不同,传统博物馆仅凭展板、文字的展示方式俨然过于乏味,无法吸引参观者,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媒体展示环境下,文物的介绍基本上都有相应的声画、互动,这不但可以给前来参观者留下深刻影响,同时其创意性、科技性特点也间接促进了博物馆文化传播广度的无限扩大。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能力十分强大,能够让接受者在多方面感官上来感受信息,这在让接受者感受震撼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接受者接受信息的能力[1]。毫无疑问,通过对自身技术特点的利用,新媒体可以向外展示博物馆的文化内涵,这在丰富博物馆宣传手段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博物馆对传统历史文化传播的广度。

(二)提高了博物馆文化的接受度

针对博物馆文物所展现出的庞大文化信息而言,并不是每一位参观者都能够体会、感受到的,甚至有部分文物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到、感受到,普通参观者往往只能够认识、了解到最表面、最基础的信息。然而在新媒体展示环境下,各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展示方式无疑能够对参观者就起到良好的提示与点拨作用。

比如在徽县博物馆唐宋文物菁华展陈展形式设计中,多媒体展示屏随处可见,这些多媒体展示屏不仅对唐宋文物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也明确指出了文物的内在文化价值,并且给出了相应的链接,参观者点击链接后即可以通过网页浏览来对文物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以古道文化展厅为例,通过点击不同时期的古道文化脉络,参观者可以对古道在不同时期的走向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再结合动画演示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元稹在徽县期间写作诗词《木皮岭》、《白沙渡》、《水会渡》、《蜀道难》、《青云驿》等诗词的场景,加深观众对徽县木皮古道、秦蜀古道、青泥古道等津关古道文化的理解。再结合3D演示吴d抗金、仙人关大捷等战争场面,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拓展观众对徽县宋代历史文化的认知度。在新媒体展示环境下,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对信息的接受度将更高,可以吸取并掌握更多的文化启示。毫无疑问,新媒体的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参观者听觉、视觉以及触觉等多个感官的共同参与,使参观者接收更多瞬时信息,并且部分瞬时信息会转化成永久性记忆,让文化因素被参观者完全接受。

2 新媒体展示下的博物馆情感传达

存在于博物馆的新媒体,即是一系列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装置,这些装置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的功能,即是与参观者的互动。在新媒体的辅助下参观博物馆,参观者不仅会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小游戏,如陶器的制作、宋代砖雕的雕刻等,这增强了参观的趣味性。与此同时,通过新媒体的展示,博物馆能够进一步实现情感传达的功能,这种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递情感。在传统展示模式下,参观者对于文物的参观始终都保持在一定的距离,然而新媒体的运用则能够缩短参观者与文物之间的距离。比如,博物馆通过对触媒媒体的运用,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让参观者通过这些游戏来了解相应文物的详细情况,并且让参观者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这也是各种情感(如满足、实现、自豪等)的充分体现[2];二是体现人文关怀。除了传递情感之外,这些新媒体的运用还能够充分体现博物馆对人这个本体的关怀,互动中充分考虑了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在设计的细节处将这种关怀完美的诠释了出来。比如在徽县博物馆展区内设置无线WIFI,参观者可以连接WIFI,利用微博、微视频等来与网友以及自己的“朋友圈”分享此时在博物馆内的所见所闻,这无疑都体现了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应用始终保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充分考虑到了参观者的情感。

3 新媒体展示下博物馆文化传播与情感传达的融合

众所周知,参观者是博物馆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条件,只有让更多的参观者前来参观,博物^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那么,如何让参观者愿意停留在博物馆中,则是博物馆展示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项功能。然而,存在于新媒体展示环境下的互动装置(指融合多种媒体形式与观众实现双向互动的计算机互动的展示装置),其不仅是指物质层面上的一种互动方式,其中还包含了参观者与相关文物之间在精神层面上的一种交流,也就是所谓的情感互动。

比如在国立故宫博物院与资策会联手策划的“乾隆潮新媒体艺术展”中,即大量应用了互动装置,尤其是在第三部分――“乾隆的春晓庆典”环节中,透过像素艺术来对《汉宫春晓图》重新进行了绘制,形成了以“乾隆的春晓庆典”为主题的独特动漫装置,以像素艺术来将原画独特的透视完美诠释出来,并且充分融合了脸部侦测技术,让参观者有一种“走入”了画中的感觉,最终通过新媒体手法(如大型显示器、拼接投影等)来将古老的《汉宫春晓图》转变为现代艺术风格。在整个互动过程中,参观者穿上古装“进入”漫画,穿越时空,成为春晓庆典的参与者[3]。毫无疑问,这样的过程不仅满足了参观者对新媒体互动技术的好奇,同时也能够吸引参观者真正将自身的情感投入到其中。其实在设计互动装置的过程中,我们强调的重点并不是技术的先进性,真正需要重视的中观众的参与性,这种参与并不单单人的行为参与到其中,更多需要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与此同时,在整个展示的过程中,参观者还可以参与创作过程,以此来让参观者切身体会到原创作者在设计展示中所融入的情感因素,由此让参观者从中获得满足、愉悦,而这也正是互动装置应用于博物馆展示中理应有的效果。

4 结语

总之,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新媒体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对于博物馆来说,新媒体的作用可以使其本身就具有的文化价值得到更有实效性的展示以及进一步的放大,相应的文化传播力也会随之而增强,使其所蕴含的情感能够感染到更多人。

参考文献

[1]潘登.历史类博物馆影像展示中的情感传达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

第5篇:新媒体技术运用范文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多媒体信息技术;词汇教学;教学案例

一、新课程标准对英语词汇教学的新要求

学英语最难的是什么?无疑是背单词,这是学英语的一大难关。“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的,人类的思想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构成的句子来实现的。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

词汇教学是最基本的初中英语教学,记忆并熟练掌握运用大量词汇是检验和衡量英语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志。根据2000年开始在全国各地中学实施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初中生毕业时应学习和掌握3000个左右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这样的要求与过去相比有较大提升。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却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也牵制了英语各方面技能的提高。

这一情况既反映了英语词汇在英语学习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又对我们的英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二、新课程标准下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在新课改的带动下,多媒体信息技术已走进了我们的英语课堂,以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特别为英语词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辅助词汇教学,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很好地解决了传统词汇教学中存在的孤立、单调、缺乏互动性的弊端,有利于优化词汇学习效果,促进传统词汇教学向全新、高效、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要攻克英语词汇教学这一难关,多媒体信息技术是最理想而有效的辅助工具。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案例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和教学原则,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以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多媒体辅助词汇教学的方法,大幅度提升了词汇教学效果。

1.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有机结合,全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提高学习效率

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率的研究发现:“学习同样的材料,如果单靠听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忆获知的70%,3天后将为10%;单靠视觉,3小时后记忆中留存72%,3天后降为20%;而如果听觉和视觉同时使用,则3小时后保存记忆85%,3天后留存记忆65%。”由此可见,记忆词汇要靠眼看、耳听、口读、手写等综合运用才能达到最高的记忆效率。光背不说、光背不写、光背而不用心看,这样都达不到良好的效果。而多媒体却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教师教授词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把词汇加上声音、图像、动画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等多种感官,培养学生运用音、形、义三个方面的综合,利用多种感官的协同来识记单词,自然能达到快速高效记忆词汇的效果。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中有关各学科的词汇时,我先在幻灯片中展现不同学科课堂的照片,并配上单词标准读音,使学生既听到单词的读音,又看到直观的画面,记忆起单词自然就更快更准,而且兴致也更高了。

2.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不便带入课堂的实物以图像方式直观地呈现出来介绍词汇

通过展示实物来教单词一向是英语词汇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广泛且有效的词汇教学法之一。但很多实物是不方便带入课堂的,而多媒体就以其便捷的独特优势,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中各种动物的词汇时,我将要学的各种动物的词汇都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在多媒体课件中呈现出来,并让学生根据每幅图回答“What is this?/What are these?”学生通过直观地观看图片,既获取了词汇的知识信息,又深刻体会了词汇的意义,从而达到快速高效识记单词的目的。

3.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只有让学生本身对英语词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使整个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而容易。学生兴趣的提高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学素材,多媒体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优点,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是营造一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耳目一新。“只要学生对这些鲜活的图画、照片等发生兴趣,就能极大地提高高效记忆外语单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在短期内记忆大量的外语单词。”一旦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学起词汇也就轻而易举了。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中有关天气的词汇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印象,我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了天气变化的全过程。在课堂上我只要点击鼠标,风声四起、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等一系列情景就都“声像并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都立刻被调动起来,对这些词汇自然印象深刻。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对词汇进行巩固、复习与检测

“学得快,忘得快”,这是所有外语学习者在词汇学习过程中的通病,因此,和遗忘作斗争是词汇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反复重现学过的词汇才有利于巩固,词汇的记忆效率正取决于学生接触词汇的频率。有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师可以科学合理地利用课件,有计划地安排词汇的重现再认,及时巩固,最大限度地提高记忆效果,预防“今天记明天忘”的现象。例如,我常常将平时积累的大量图片逐一呈现,让学生根据图片说出相应的词汇,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5.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游戏和竞赛,增强词汇教学的趣味性

游戏竞赛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词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设计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和竞赛活动,可以使机械枯燥的词汇教学变成学生积极参与并乐在其中的学习过程,而传统的黑板是永远无法实现这种效果的。例如,在学习了八年级下册各种服装的词汇之后,我让学生做了个记忆游戏,我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在幻灯片中快速呈现了十几张服装图片并进行计时,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记下所看到的服装并说出相应的英文单词,同时回答跟图片内容有关的问题。结果学生们都表现得非常踊跃,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氛围中,就连一些原本较难掌握的词汇也变得容易多了,大家都很有成就感。

总之,在新课程下,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改革是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信息技术以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众多优势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这一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活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恰当、合理、有效地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我们的英语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若能如此,必能彻底改变目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学生怕、困难大、效果差的局面,大幅度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邓志伟.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第6篇:新媒体技术运用范文

一、多媒体运用激发学生兴趣,让美术欣赏课直观生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上好美术欣赏课,就要精心设计好一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过去上好美术欣赏课,教师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幻灯片或录像带,并且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但事倍功半,使本来应该非常生动直观的美术欣赏课,变的非常乏味,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现在,借助电脑多媒体信息技术,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就很容易了。而且,美术欣赏课借助电脑多媒体,教学更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有机结合,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当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背景资料就会出现在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空的界限,跨越古今,驰骋中外,在艺术的长廊漫步,在想象的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二、多媒体运用帮助学生学精,让绘画设计快捷方便

小学美术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因此工艺课、设计课在教材中的比重增大了,这也是美术教材中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在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的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达成对事物深刻理解,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理解效果。

比如在工艺与设计基础教育中,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学生要做大量的练习,由于这类教学内容的图形非常规范,严格,填色技巧很讲究,因此范画的制作或作业的完成都非常耗时费力。电脑软件中提供了许多的绘图工具和编辑命令,学生在电脑中可以进行各种几何图形的组合、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非常方便、快捷地完成作业。比如:小学五年级的《形的重复》一课中,学生可以在网络中查寻基本图形,然后利用画图中的复制、剪切、粘贴等命令,很轻松、简练地设计出自己喜欢的重复构成图形,并可以自由换取颜色,甚至可以利用绘图工具使基本图形任意旋转角度,学生可以很快的看到自己设计的作品。这就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并使学生开扩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多媒体运用巩固学生新知,让绘画教学丰富多样

小学美术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侧重的是素质教育。以绘画技能为中心的旧教学模式是不全面的,让学生了解不同画种的表现技法与艺术特点,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电脑美术的另一个领域是电脑绘画,这是另外一种艺术创作手段,手工绘画和电脑绘画两种形式的结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电脑绘画有很大优势。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运用多媒体,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巡回辅导,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七巧板》一课中,运用电脑编一段由七巧板拼成的动画片给学生们播放,动画片演绎情境,一会儿建一架飞机,一会儿拼成玫瑰花,房子,人等等;随着七巧板的每一块板开始在屏幕上移动,同学们都集中思维在看在想,七巧板到底是如何移动到一块儿,组成了一个七巧板的王国的。电脑绘画中那种近乎游戏的手法,特别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他们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我们的美术教育才真正实现了愉快教育。

由此可见,电脑绘画教学操作灵活多样,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业完成后学生很自然产生成就感。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同时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四、多媒体运用有益总结提高,让美术教学成效倍增

课堂小结、作业展评,是巩固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过程,也是一节课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存在着迫切地想知道结果的心态,总希望自己的作业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比如《剪对称纹样》一课,我结合学生设计的作品,解说设计时要避免的几个错误。我点击鼠标,出示一种错误的设计法,让学生讨论错在哪,如果这样剪,会怎样。并依次出示用此种设计法剪出来的错误图样,学生看了以后,很快掌握了方法。还有一些常见的方法比如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注意。多媒体的应用使原来较难讲清的问题变得简单,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激发学生的信心,巩固提高了学习效果。

第7篇:新媒体技术运用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电子白板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但是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有利也有弊。那么,如何正确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呢?

一 、多媒体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兴趣的培养。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教《丰收的果园》时,我制作了小动物们在果园里收果子的课件,生动的动画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问孩子:“现在你就是果园的主人,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数学问题然后小组合作解答,这样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不但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作用,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大胆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二、合理运用动画,强化感知,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 。

数学概念舍弃了具体形象的支撑而升华为抽象的文字,学生不易接受,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清晰地展示或无法观察到展示过程。而多媒体技术集声、光、色、动等于一体,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内涵。 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时,大屏幕上先出现小棒,两捆和三根怎样减去八根,学生可以先自己操作,试一试怎样减,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确答案,出现画面 :画面上出现两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熊,按照学生摆的方法,知识老人把一捆小棒拆开,然后和三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于十五根小棒。知识老人边做边说,再加上适当音响和音乐。在这个过程,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可以亲眼目睹这个过程,认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关键就是不够减的向前一位借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在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反复操作,抓住重点,从而得到正确结论,学会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环节,借助多媒体的色彩、闪烁、声音、动画演示,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表象,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启发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适时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展示优美的图象、动听的声音、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如何把这个最佳工具的优势在课堂上发挥出作用来,关键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钻研,及对重点和难点的准确把握。比如在数学课中,新课上完后往往有几堂练习课,如果练习课上就让学生做习题,做完了书上的再做练习本上的,这时的学生可想而知,肯定的厌倦的。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更是坐不住的。那么怎样更好地吸引学生呢?在9的加法的练习课上,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上课时播放同学们喜欢看的《西游记》,并讲述孙悟空去西天取经在途中遇到做数学的情境,引出所需做的题目。"你们愿意和孙悟空一起比一比吗?"学生做题的积极性很高,枯燥的练习题也不再让学生讨厌。当学生思维受阻时,问:"聪明的孙悟空想出办法来了,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孙悟空用的是什么办法吗?"学生的好奇心很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这样引导,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效果很好。多媒体适时地参与进课堂教学中,不仅使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有了提高,还不会给学生带来厌恶感。像前面的情境不可能每堂课都创设,大屏幕上的动画一开始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时间一久,这样的形式多了,就很难激起他们深层次的兴趣

四、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要“务实”

在用多媒体课件时,不一定是课件越漂亮越好,场面越壮观越好,关键在务实。但很多老师制作课件,不惜花时间、花精力对课件进行包装,追求“新、奇、特”。过分注重画面绚丽壮观,对知识的涉猎更是面面俱到,整个课堂热闹非凡。在课堂上,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了画面的浏览上,把课堂掌握的重点却抛之脑后。因此,制作多媒体课件要务实,让实用性课件成为多媒体教学的主流,课件要求不必特别美观,涵盖的知识不必很多,只要能使抽象、难懂的内容变的直观、易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内化所学知识就够了。

五 、多媒体电子板书要与黑板板书相结合

板书是教师配合讲授和练习的需要在黑板上提纲契领地写出来的讲授提纲或者画出来的图表。在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时,教师要板书课题;在引入概念时,要板书定义;在探究规律、研究性质时,要板书定理推论;在分析解题思路时,要板书主要的思考路径;在证题或解题时,要板书证明或解题的过程;在复习与总结时,要板书知识的结构及其内在的联系,以及主要的结论和注意之处。虽然这些层面有的可以用多媒体代替,不过板书是学生模仿的蓝本,像一些数学符号的书写、图形图像的画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范就不宜一开始就使用多媒体代替。如必须让学生明白函数图像的产生过程:列表—取值—计算—描点—平滑连结之后,才能使用媒体画图像,否则学生对知识的产生过程模糊,在纸上就不能正确地画出函数图像。

六、用多媒体教学要注意节奏,避免走马观花“看电影”。

在使用媒体课件教学时,要根据课堂的需要合理使用课件,课件始终应服务于教学而不是教学围绕着课件。但好多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大,教学进度快,播放画面如走马观花,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接不暇,吃了夹生饭,多媒体教学变成了看电影。所以,在多媒体教学中该使用的时候使用,不该使用时不用,避免教师急于向学生展示自己高超的制作技巧,一下子把课件从头到尾演示给学生,学生因此而倾倒,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感到钦佩,而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

七、对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明确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目的不明确,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自己的教学就先进、教学手段就现代化、学生就能学的好,这样恰恰忽略了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这一特性。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目的要明确,切忌不考虑教学实际,把课件制作的色彩艳丽、变化多端,让人眼花缭乱,各种声音轮番上阵,极大地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的延续性有违多媒体使用的初衷。

八、尽量地让学生参与到课件的制作和操作过程中来

第8篇:新媒体技术运用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信息技术 中小学体育教学 教学研究

《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由于地区的差异性极大,在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可以利用教学挂图、黑板绘制简图等增强教学效果[1]。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各学科都在不同程度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而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对体育教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要怎样运用?优势在哪里?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把信息技术引进体育课堂,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画面、声音,帮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既符合青少年的求知、求新的心理特点,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缩短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改变过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

2.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使体育理论课变得生动兴趣

体育理论课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如果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讲授呼吸系统功能时,通过课件将气体(用红颜色加上一个箭头表示)从进入鼻腔、到咽、喉、气管、支气管,慢慢进入肺的过程按顺序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无疑会使学生记忆犹新。在进行乒乓球理论教学时,可以先播放中外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精彩片段,使学生一下子就被这些精彩的画面所吸引。欣赏比赛之后接着比较中国和外国乒乓球队,赞扬中国队取得的成绩,并讲解乒乓球比赛的基本规则,最后鼓励同学们好好练习,树立为国争光的信心,使体育理论课变得生动有趣。

3.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使技术动作化难为易,加深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

这样也减少了教师的示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信心,培养教师的信息素质。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运动技术不仅结构复杂,而且需要在一瞬间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像田径投掷、跳跃项目的空中动作,武术的组合动作等,都是一些非常态动作。如投掷项目中,掷铁饼的旋转和最后用力环节,掷铅球的最后用力顺序;跳跃项目中,挺身式跳远的空中动作,背越式跳高的起跳和过杆动作;武术的空翻动作等,这些技术动作都是日常生活中不用的动作,给体育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一方面教师的示范动作受各方面的限制,如教师对动作要领的掌握程度,教师的年龄、临场身体状况、心理素质或其他自身条件等。另一方面由于动作转瞬即逝,综合难度较高,学生的观察角度和时机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很难清楚地观察到教师是如何按动作要求做示范的,这必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如今,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动作,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动作、暂停、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教师可以讲解各分解动作的要领,演示整个动作的全过程,进而抓住动作的关键部分,突出重点、难点,更快、更全面地建立起动作表象,提高认知阶段动作学习的教学效率,缩短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信息素质和业务能力,更好地适应飞速发展的教育事业。

4.通过对比,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把各种不同的运动技术的动作要点、重点、难点、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等制作成课件,让学生观看,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比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给出几组背越式跳高的模拟镜头(其中包括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级),让学生开展协作学习,首先分小组观察、比较、分析、交流、讨论,最后得出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等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然后分小组汇报各组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出背越式跳高的动作技术要领。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掌握了学习方法。在进行教学时先请学生们观看课件,并逐步演示成功与失败的对比动作,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同时产生在实践中尝试的欲望。在体育实践课上,教师只需稍加示范和讲解,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对比,便会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5.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可以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如教师在讲授集体项目的战术配合时,特别向学生强调互相配合,发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组织学生观看像奥运会、亚运会等重大的国际比赛时,当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取得胜利,在颁奖仪式上,奏国歌,全体起立,五星红旗在赛场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刻,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综上所述,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使体育理论课变得生动兴趣;使技术动作化难为易,加深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减少教师的示范,提高教学信心,培养教师的信息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第9篇:新媒体技术运用范文

一、让学生亲近音乐

异域风情、历史事件等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光靠教师的讲解介绍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就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例如二年级上册的艺术教材第十单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一部分是关于新疆的内容。对于新疆,小朋友并不了解甚至很陌生,要唱好新疆歌曲《娃哈哈》,演绎好新疆舞蹈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们“走进新疆”,使学生对新疆的风土人情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这时POWERPOINT幻灯片教学就能轻松完成此项任务。在教室的大屏幕上出现了第一组图片:“新疆风光”――肥沃的土地、辽阔的草原、秀丽的天山……学生们不禁发出“哇,哇”的欢呼声,眼睛里都发射出了光芒。接着是第二组图片:“新疆特产”――诱人的葡萄、甜甜的哈密瓜,还有那喷香的羊肉串……孩子们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最后一组图片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穿着漂亮的新疆民族服饰的男女老少,打起手鼓,欢快地舞蹈,头上戴着四楞小花帽,女孩子们梳着十几条发辫……在整个欣赏图片的过程中一直反复播放着《娃哈哈》这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学生们通过这一系列新疆风情图片的欣赏,对新疆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美丽的景色与服饰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背景音乐的欣赏,他们对《娃哈哈》这首歌曲的节奏、旋律已有所熟悉,对接下来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这种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对新疆的音乐、风情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比起老师用语言描绘新疆更形象、更直观、更有效。

二、让学生理解音乐

学习乐理一直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死记硬背不仅效果不好,还很有可能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来进行演示,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学分音符、四分音符的形状和时值。先出示一个二分音符,配上声音作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音符妈妈,我叫二分音符,我比较长,要唱2拍,请大家跟我一起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接着动画演示二分音符分裂出两个四分音符,这时又出现了一个声音:“音符妈妈生了一对双胞胎,每个音符宝宝各唱1拍,叫四分音符,请大家跟我一起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四分音符。原本学习音符时值的时候,学生们就按照书上所写的硬记,也不会分析,更不会联系起来去记,即使老师讲解后,有很多学生也并不是掌握得很牢固,容易遗忘。但是用动画演示的方式,学生们会觉得很生动很有趣,再加上声音,使这些音符宛如有了生命,就像学生们的朋友一样,很真实很亲切。于是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地听音符朋友的自我介绍,乐理知识在无形中已被学生牢牢地记在了脑海中,真可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让学生感受音乐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器乐欣赏的内容,要准确地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光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的经历是有限的,有许多事情他们不知道不明白,很难引起共鸣,必须融听觉、视觉及感受为一体。投影、录像等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会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五年级欣赏《潜海姑娘》,很多同学没有见过海,没有见过海洋生物,更不懂得潜海。如果只是听几遍录音的话,同学们很难体会到用电吉他所表现出来那潜入深海的意境,这时得请多媒体来帮忙。教师先播放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以及海鸥的叫声,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引导他们想象自己来到大海边;接着用幻灯播放各种海洋生物:海龟、海藻、海星、珊瑚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教师简单地介绍本首曲子是同名记录片的主题曲,并播放记录片《潜海姑娘》。当学生们看到浩瀚蔚蓝的大海,漂浮不定的海藻,憨态可拘的海龟以及美丽可爱的潜海姑娘在大海中灵活、优美的身姿,他们仿佛身临其境,被优美的旋律和新奇的景象所打动。看完录像后,教师出示电吉他图片,让学生了解刚才那优美旋律源于这样的一件乐器。最后,再一次播放录音,音乐响起后,学生们脑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刚才所见的情景……通过这一系列的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学生们一定更全面准确地理解了这首乐曲。

四、化解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信息技术有一很大的特点就是直观。人们看到的比其他方式的接触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据了解,人们获得知识、掌握知识的数据表明:视觉要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这些数据说明: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视觉,其次是听觉。记得曾经观摩过一位年轻教师的艺术课,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教师制作的课件用巧妙的方法把本课的难点轻松而又自然地解决了。教材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的《小孔雀告诉你》。歌曲中有两处附点八分音符加十六分音符,是整首歌曲的难点。用以往传统的方式,念节奏或师唱生模的方法总不能彻底的解决,总有少数学生唱成两个八分音符。而这位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充分考虑到了这个难点。她出示的歌曲中把唱附点八分音符的那个字用红色并且比别的字都大一些,而后面唱十六分音符的那个字就小一些。这个方法真是灵!一年级的小朋友看到字比较大,很自然地就唱得长一些,看到字小一点,就唱短一些,全班同学的声音非常整齐,没有人出错。用不着教师多说,学生很自然地把这难点克服了。怪不得在场所有的听课老师都暗自点头,称赞这方法的巧妙。如果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就需要教师或者提前抄写在黑板上,或者抄写在一张大纸上,费事费力,而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既形象、生动,色彩又鲜艳,还可以配上声音和音乐,学生一下就接受了,更激发了学习的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为教学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人类创造了音乐,多媒体信息技术又为音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