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移动支付的应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移动支付;计划行为理论;移动终端;产业价值链;应用模式
0引言
移动支付对于国人已不是一个新概念了,早在2000年初便得到移动运营商的大力推广。但当时技术、政策、商业模式都处在萌芽阶段,并没有条件投入大规模商用,只是尝试性的测试,小范围内试运行,且也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几年过去了,国内的移动支付依然是不温不火地发展。而欧美,特别是日韩的移动支付已发展地如火如荼。移动支付是否能推广关键在消费者手里。因此研究消费者如何评价这几年的国内移动支付技术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很重要。
1潜在的巨大国内市场
1.1巨大的手机用户群体
gsm协会于2008年4月16日在网上的最新调查报告称,全球已有超过30亿的手机用户数量。
gsm协会指出全球最大的gsm市场在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己达5亿9000万,并且每月增加700多万新用户,对这第3个10亿的贡献为14%,毫无疑问2008年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必将突破6亿。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1.2巨大的银行卡持有量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地方金融十一次论坛上,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介绍,到2007年9月底,中国银行卡发卡量超过13亿张,发卡机构达到183家。可见银行卡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而手机与银行卡合二为一也成为一个大趋势。
2引进计划行为理论剖析移动支付遇到的瓶颈
2.1计划行为理论(tpb)
根据tpb理论,人的行为模式受到3项内在因素影响:
(1)个人行为态度:个人对自己行为可能出现的结果的一种看法和观点。
(2)主观规范:对他人的标准化行为模式的主观性感知。
(3)知觉行为控制:对于促进或阻碍行为效果的相关因素的认知。计划行为理论模式图如图1所示。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决定行为意向的3个主要变量,态度越积极、重要他人支持越大、知觉行为控制越强,行为意向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2.2建立移动支付tpb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是从信息加工的理论、以期望价值理论为出发点解释个体行为一般决策过程的理论。由于移动支付是一种个体理性行为,它不但受到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与外界的客观环境等条件相关。所以本论文根据tpb理论,从个人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来分析影响移动支付的行为,如图2所示。
2.2.1影响移动支付的内部因素分析
tpb认为个人的行为意向是预测行为的最佳变量。在实际控制条件充分的情况下,行为意向直接决定行为。对于移动支付而言,个人想要使用移动支付的意向越强,代表他越可能从事该行为。
(1)移动支付的态度倾向
个人进行移动支付的态度倾向是个体对执行该特定行为喜爱或不喜爱程度的评估。例如,用户在面对新的支付方式时,首先要先主观判断要不要更换手机,安全性如何,支付程序是否复杂,若不使用以后消费是否会不方便。这就涉及到移动支付中消费者比较关心的安全问题和成本问题。
安全是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因素。资金安全永远是银行考虑的第一要素,也是影响消费者体验的首要障碍。目前,我国手机支付实现技术主要有基于短信、wap、brew等技术,由技术原因造成的数据传输中的加密性和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不够,使得支付面临安全隐患。手机由于携带的随身性,其丢失和损坏造成个人信息泄密的概率较高,这也是手机支付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forresterresearch调查公司做过一份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认为信用卡安全是最大的问题。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手机支付的成本过高,支付程序繁琐。这也是消费者比较关心的一方面。成本包括直接交易成本和使用支付服务的固定成本,还有技术上基础设施的成本(例如用户可能需要购买新的移动电话)。而新的支付系统需要新的硬件设备来支持这是必需的。
支付程序繁琐一方面是由移动支付的产业链分工不明确,产业链效率低造成的。手机支付是个复杂的产业链,涉及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手机终端厂商、手机支付平台提供商、商业机构、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用户等多个环节,需要各个环节的联合启动推进产业发展。从而造成产业链协作效率低下。无论对于运营商还是银行来讲,做手机支付都需要重新对自有的网络进行技术改造,并提供相应的额外服务。而对于银联来讲,受制于自身的体制限制,业务创新和市场反应能力也相对较差。
(2)移动支付的主观规范
移动支付的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在决策是否使用该服务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它反映的是重要他人或团体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
移动支付的一方:年轻人喜欢追求时尚,易于接受新事物,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移动运营商应该注重推广用户体验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
移动支付的另一方:商家。如果商家不支持移动支付方式,当客户要求使用移动支付时,商家也会面对社会压力和需求压力。
(3)移动支付的知觉行为控制
移动支付的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执行移动支付难易程度,它反映的是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知觉。个人认为自己承担起移动支付带来的成本压力,或者是移动支付的资源或机会越多时,则他对执行该行为的控制知觉越强。移动支付的资源是指移动支付工具越来越电子化和移动化。移动电话、网络、信息技术通常会加速移动支付的发展。使用移动支付的机会有很多,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坐公交车刷卡,在商场买东西刷信用卡等。越来越多的场合都会用到移动支付。而此时消费者就会比较容易接受移动支付。
2.2.2影响移动支付的外部因素分析
影响移动支付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人自身的因素和政策环境的因素。本节以tpb理论的外部变量为基础,来分析影响移动支付的主要外部因素。具体包括:
(1)用户年龄:据中国信息产业部于2008年1月28日的最新统计显示,截止2007年末,中国手机普及率已达41.6%。而据“2007中国首届城市移动信息化创新论坛”上公布的数据,目前我过城市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3%。而在年轻人当中这一数据更高。所以移动支付的用户群还是集中在20—30岁之间的年轻人,他们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2)受教育程度:由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调查报告称,受教育时间越长的人,获得就业和高薪的可能性越大脚。而这也直接关系到他们接受和使用移动支付的程度。
(3)使用手机或网络的技巧: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多功能手机,包括听音乐,手机上网,拍照等。而老年人只局限在打电话或发短信等简单的功能。
(4)政策环境因素: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信用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信用作为一个文化问题,它的培养是需要一个很长周期的,需要一个真正完善和深入人心的漫长过程。根据调查显示,国内的手机用户中有超过90%的曾经收到过欺诈短信,更有半数以上的用户对通过手机进行支付的安全性抱有怀疑态度。
3移动支付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根据以上的分析,一下就手机终端的改造,支付的安全问题,支付的程序方面提出3个解决方案:
3.1手机终端的低成本改造方案
移动运营商和手机厂商定制合作是日本手机市场的通行法则。这一模式目前已相继被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运营商所借鉴。目前,主要的移动设备制造商,诺基亚、索尼一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等提出了各自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同时移动支付应用也对移动终端提出了特殊的功能要求。图3就提出了一种移动支付手机终端改造方案。
rf_id(radi0frequencyidentiif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一个显着特点是它可以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此技术已上公交卡业务上广泛应用。
在手机主板上嵌入rfid模块,只需对手机做些小的改动,就可以实现此功能。ic卡嵌在手机背壳上,ic卡是独立的,该卡既可以接受rfid读写模块的操作,又可以接受商户终端的操作。rfid读写模块主要作用是修改ic卡上的金额,比如用户消费或充值时。ic卡的独立性保证了ic卡发行方的利益和积极性。
3.2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安全问题是最大的隐患之一。安全包括数据的完整性、用户身份的认证、验证、数据的保密性、交易的不可抵赖性。具体讲就是消费者认为,数据从手机向销售点读卡机传送过程中,无论其传递途径是移动网络、红外线技术或是蓝牙这类无线网络,都有极大的可能被拦截“。此外,手机被盗或丢失同样也带来安全隐患。我们就其中一个重要的交易环节来说明。手机支付过程如图4所示。
此交易过程有几个关键点:敏感数据从手机向读卡机传送,携带银行账号及支付密码的数据向银行或第三方传送及其返回过程都存在着安全隐患。
解决方案:要制定更高的技术安全规范。我们可以借鉴韩国sk电信公司的monet业务方案,当使用支付业务时,设置个人认证号码(pin)、账户密码和保安卡等,采用三重安全防卫。保安卡的功能类似副卡,一旦手机丢失或被盗就可以使用副卡。而当用户输入密码时,若超过规定次数,就自动锁住,避免用户手机丢失时他人的恶意盗用。
3.3成本、过程繁琐问题及解决方案
造成支付繁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支付产业链涉及众多角色。用户使用支付业务时要通过各方验证,输入各种验证信息,这导致了支付过程的繁杂和效率低下。本论文提出了一种优化的手机支付应用模式。如图5所示。
此种模式是采用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对银行而言,其机会与挑战就在于将其现有的服务连接到移动装置上去。银行拥有以现金、信用卡及支票为基础的支付系统,并在重要的相关服务中占据着垄断性地位。而在中国移动运营商是不可能绕开银行系统而自立门户,主管用户账户的鉴定、清算等敏感业务的。
目前在日韩用卡支付已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移动购物等日益成为流行的消费及购物方式,这导致了传统的银行业务不足以满足消费者对消费自由度、便利以及节约时间的需求。国内的银行应有危机意识,要重视消费者的需求。
对移动网络运营商而言,应尽快开发出能增加消费者使用量及建立忠诚度的业务,而只靠移动运营商来开展移动业务是不会一帆风顺的,而很可能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在这个领域银行拥有移动运营商所缺少的东西:现有支付体系的入口、精确的信用管理技巧以及消费者在进行支付时所信任的品牌名称。
关键词:移动支付;公共交通一卡通;HCE。
0 前言
建设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系统,不断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是不断提高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建设满意交通的重要思路,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率,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也是打造安全、绿色、效率、便捷、经济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的抓手。当前,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深刻影响着我们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笔者多年从事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工作,近年来对京津冀、长三角城市,以及中西部的陕西省、四川省、云南省等多个地市公共交通一卡通现状进行了调研,搜集了大量材料,对一卡通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研究。
1 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发展现状及遇到的问题
政策层面,公共交通领域两套标准让行业保持竞争活力,但也为市场推广埋下了隐患,衍生出来的设备制造、制卡发卡、互联互通、清分结算、管理等诸多问题,对从业者和广大民众都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技术层面,移动支付推行至今,用户量并不是很乐观,主要问题在于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芯片、机具、APP用户界面、市场教育程度等不断考验使用者的耐心。
政策层面的问题,相信政府一定会不断梳理,顺应发展的需要。技术层面,移动支付是一卡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定会在公共交通领域得到应用,下面我们主要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
2 移动支付技术
移动支付领域目前最主要的两种应用是较为广泛流行的二维码支付和NFC近场支付,移动支付的技术路线有以下几种方式。
二维码支付 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支付技术,常见的有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由于公共交通客流量大、高峰期长、快捷性要求高等原因,二维码支付在公共交通领域目前没有推广开。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支付是由 RFID演变而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公共交通领域。NFC支付主要包括基于安全模块(SE)的卡模拟和基于主机的卡模拟两种方式 。
2.1 基于SE的卡模拟
基于SE的卡模拟主要有三种解决方案,分别是NFC全终端方案、ENFC技术方案和NFC-SD技术方案。ENFC(Enhanced NFC)方案是使用SIM/UIM卡作为安全模块,存储用户账户、密钥等敏感数据,运行支付应用,手机中的CLF模块通过SWP协议与SIM/UIM卡之间进行通信。由于SIM/UIM卡是移动用户必不可少的身份识别模块,卡片和应用的发行及服务可以借助运营商的受理渠道,灵活性高,容易进行推广。NFC-SD技术方案是使用移动终端智能SD卡作为安全模块。NFC-SD方案架构的核心部分包括射频天线、非接前端(CLF)、智能SD卡,可以在移动支付设备上实现非接触IC卡功能,目前由于产业链不够健全,使用局限性大。
2.2 HCE(Host-based card emulation)基于主机的卡模拟
在主机卡模式下,不需要提供SE,由手机中运行的一个应用或云端的服务器完成SE的功能,此时NFC芯片接收到的数据由操作系统或发送至手机中的应用,或通过网络发送至云端的服务器来完成交互,这种方式的特点绕过了手机内置的SE的限制。卡模拟模式中的数据可以被路由到手机APP中的HCE服务上,摆脱了SE芯片载体的限制,使得终端安装一个可以调用HCE服务的软件就能够作为SE存在,各种应用的卡密钥被存储在云端服务器(或者放在本地终端内,实现小额脱机支付),当进行交易时,Host CPU从云端调用对应密钥进行确认。国内多个城市的HCE 应用已经在银联的支持下开始试点,比如南昌市的公交系统、北京的地铁系统中,即实现在线即时交易,又可以在无网络时限次脱机交易。
2.3 HCE与TEE相结合
HCE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缩短了产业链。但由于缺少了实体SE的保护,公众使用总会有担心,就需要融合其他安全方案才能保证其安全性。基于TEE(TrustedExecution Environments可信执行环境)的HCE移动支付是很有效的一种解决方案,它提供介于系统和SE之间的安全框架,分隔高敏感的应用与通用的软件环境,提供安全访问硬件资源的环境。TEE方案,将客户操作和存储直接转移到TEE侧。安全处理系统先于操作系统启动,通过对设备资源的访问,为授权应用提供存储和安全的运行环境,防止恶意攻击,保护交易的完整性、私密性,也同时保证本地端支付及云端支付的安全性。
2.4 HCE与Token相结合
Token(支付标记化技术)是由国际芯片卡标准化组织EMVCo于2014年的一项新技术,主要是通过支付标记(token)代替银行卡号进行交易验证,从而避免卡号信息泄露带来的风险。支付标记化是使用一个唯一的数值来替代传统的银行卡主账号的过程,同时确保该值的应用被限定在一个特定的应用体系中。支付标记可以运用在银行卡交易的各个环节,与现有基于银行卡号的交易一样,可以跨行使用,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基于Token的支付体系为移动支付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消除了商户和收单机构系统中的敏感数据,同时实现了交易的实时验证。
3 移动支付解决公共交通一卡通的问题思路
思路1 HCE技术加速公共交通一卡通行业发展
HCE是线上线下业务的连接点,使得公共交通发卡机构可以自行发卡,摆脱对实体SE的依赖,将原有的线下业务整合到线上,建立起实时的卡用户交互通道。
思路2 建设开放融合的公共交通一卡通体系
建设开放融合的公共交通一卡通体系。一方面,在一定阶段里,通过搭建互联平台,可以围绕智能终端实现用户各种支付体系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公共交通一卡通要能走出去,在其他支付w系加速扩展应用。
思路3 围绕移动支付建设和运营公共交通一卡通体系
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及普及,从技术和环境条件上,具备了给公共交通一卡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成本降低,应用拓展,用户体验提升等。
在HCE模式下,把IC卡装到手机里,不用增加额外成本,不用更换任何硬件设备和投入,只需要正常下载APP,就可以解决传统公共交通一卡通只能线下应用的瓶颈,一步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应用领域的无限拓展,轻松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
思路4 围绕大数据建设运营公共交通一卡通
结合手机实名制这一国家政策,移动支付可以清晰掌握用户爱好,也就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另一方面,在移动互联网的支持下,通过大数据可以为政府决策、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带来数据支撑。
关键字:基于位置服务;移动商务;实例分析
近几年来,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的发展己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与互联网连接获取信息,移动电话以无线通信方式方便地提供随时随地的交流与沟通。IT技术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给予我们研究的能量,将移动商务的服务发展,推向更具潜力的移动商务运用。
一、传统移动商务服务存在的问题
传统移动商务的应用一般采取的模式为,通过Internet得到的信息,将客户可能需求的服务和信息,通过企业自己的整理之后,投放到客户群当中,至于客户会不会接受,以及接受的程度如何,企业或者因为能力的有限,或者因为财力的不足,都不会对其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因此,其主要的不足之处,体现为几点内容:
1.针对性不强
由于在选取移动商务服务投放对象时,没有经过精心的挑选和定位造成服务消息在送达客户之后,不能确定是否是可接受服务的受众对象。
2.适时性较差
由于PUSH信息的发送时间是随机选择的,因此无法保证适时性,即用户在接收到服务信息时可能对服务中所涉及的产品毫无兴趣,相反却对另一类服务感兴趣,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时间上的错位。
3.生动性欠缺
由于在技术上的不足,以及网络方面宽带的普及不足,造成很多企业在选择服务信息格式时,普遍采用WAP文字广告服务,这样造成无法生动和形象地对服务产品进行展示,当然也无法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了解决以上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的移动商务服务应用模型,它将移动商务的服务由服务端驱动的模式转变为由用户驱动的模式,从而提升了移动商务服务的针对性和适时性。
二、基于位置的视频移动商务服务模型的设计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蓝牙技术、无线Internet、Wi-Fi、GPRS技术日趋成熟,笔者在无线通信环境下,结合移动定位技术、多媒体技术,在移动商务中提供基于位置的视频移动商务服务模型(video and location-based mobile business ,VLMB)。该模型的结构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整个VLMB模型可以分为两个模块,位置管理模块(location management)和视频浏览模块(video browse)。位置管理模块负责定位用户具体的位置;视频浏览模块保证用户在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方便地下载广告视频。
1.位置管理模块
(1)当用户进入某个区域(如某个商店),该区域内存在一个蓝牙传感器,这里可以使用一台支持蓝牙的PC或移动设备。传感器会侦测到用户带蓝牙功能的移动设备,并将蓝牙地址通过Socket传送给广告服务器(Ad Server);
(2)移动商务服务器上存放着一个关于用户信息的数据库,它可以使用蓝牙地址(具有唯一性)在数据库中进行匹配,找出相应的移动账户,并且查看与用户当前位置相关的并且尚未发送过的广告信息,将待发送的信息和移动设备的地址发到推送发起者(push initiator, PI)。
2.视频浏览模块
该模块由3个层次组成,媒体服务器(media server)、基站(base station)、无线设备(wireless device)。无线设备与基站之间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而基站与多媒体服务器之间通过高速的有线网络进行连接,同时基站所属层还包含了WAP网关。
媒体服务器层负责存储和分发视频数据,在本模型中该层采取Web中流行的3层结构,一台服务器作为应用服务器负责处理所有的业务逻辑;另一台服务器作为数据库服务器负责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管理,这样处理是为了能够将目前相对成熟的电子商务应用移植到移动商务中,充分复用资源。多媒体数据服务器中存储所有的多媒体数据文件。由于在移动服务中所涉及的视频流长度都非常短,因此无须对视频文件进行分割,每个服务器中存储的都是完整的视频文件,用户一次下载整个数据文件而不是文件的某个片段。
当用户接收到Push信息后决定收看服务广告,首先向当前所处的基站发送请求,基站通过WAP网关对请求进行处理,WAP网关根据请求所包含的URL地址向相应的媒体服务器发送文件下载请求;媒体服务器按照WAP协议与无线设备建立连接并将文件下载到设备中;最后用户通过移动设备上的视频播放工具浏览视频服务广告。
三、结束语
本文中所设计的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服务模型,是基于移动商务广告针对性和适应性来设计的,这样可以实现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率的移动商务服务的运用,在当前3G时代到了之际,也希望所研究的成果能对移动商务服务的发展,指引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贺松:新一代的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J].计算机应用,2006,(4).
关键词:高职教育;医用化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081-03
5月8日闭幕的2013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未来移动互联网就是互联网,pc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一小部分,移动互联网才是更大的互联网。“移动互联”不仅仅是网络的连接,更是移动互联网产业与全社会各行各业的连接[1]。而早些就有人指出移动智能终端将以用户为中心,向着更加智能化、环保化、云化以及和其他领域融合化方向发展[2]。而从目前本人任教的高职院校来看,这一趋势已成事实:学生基本上人人拥有移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利用移动互联上网更是超过了固定pc上网时长。学生对于这些移动智能终端的兴趣远远大于教师课堂上的讲课,有些自制能力差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也玩起了手机而影响了学习。有的班级课堂纪律看似“安静”,可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个别学生的注意力其实并不在老师的讲课上,只顾低头在抽屉里的手机上,比如用手机玩游戏、发短信、听音乐、看小说,大大地降低了老师的教学效果。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即使不在课堂上玩手机,可是他们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用在手机上了,除了吃饭,几乎是手不离机。
俗话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把兴趣转变成学习的动力,把利用移动互联技术的移动智能终端尽快和高职医用化学教学相结合,把移动智能终端转化为学生如今学习的“利器”、以后工作的“好帮手”,是教师值得探索的一个途径。本文就此阐述本人在高职医用化学教学中应用智能终端辅助教学的尝试和探索。
一、利用移动智能终端激发学生对医用化学的兴趣
医用化学是高职医学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在第一学期开设,它融合了化学与医学两门学科的内在联系,为后续医学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而就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情况看,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更片面地认为化学与今后的医药相关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关系不大,对医用化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上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如果能从教学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为学生对后续的生物化学、药物化学、中药化学、药物分析技术、药理学等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对学生克服学习的畏难情绪会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多种渠道,而普适性的渠道除了集中授课外,人手一只的移动智能终端有着快速、便捷、集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形态于一体的优势。现代多媒体技术改变了化学知识呈现的形式,把移动智能终端纳入教学的辅助工具,尝试在课前、课后及平时用微信、QQ、电子邮件等各种社交媒体发送各种有关医用化学的有趣的音频、视频、问题,可以一对多地激发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譬如,在上第一节医用化学前,把北大校长周其凤的《化学是你,化学是我》的歌发到学生的手机上,上课一放,学生都会会心一笑,马上拉近了学生对此课程的距离。每次上新章节或社会上有新的热点新闻出现时,都尝试着找与课程相关的一些富有趣味、和生话密切相关的音视频、故事发送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展自主学习,把教学真正地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习为中心转变,寓教于乐,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化学走入生活,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身边,感到学有所用。比如,上糖类一章讲到血糖浓度时,可以把现代人常见病之一的糖尿病引入教学,让学生通过网上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糖尿病的成因、症状、饮食、注意事项等,这样把书本枯燥的内容和医学、生活常识有机联系起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补充丰富了书本的知识。再比如,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痛风与饮食、塑化剂和双酚A、甲醛的危害、反式脂肪酸的危害等与生活相关的化学问题,都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查找资料的补充学习内容,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及兴趣紧密结合,增加学生参与化学教学的热情和进一步学好化学的决心,也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对提高个人生活品质的积极作用。
二、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巩固学习成果、答疑解惑
近几年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越来越参差不齐,集中反映为自学能力差、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弱等特点。医用化学又是高职学生一年级的课程,学生尚未从填鸭式被动型学习中摆脱出来。如何在课余时间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有效课余辅导,答疑解惑,以巩固学习成果,在以往是个不小的问题,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正好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各种条件所限,老师不太可能一再重复讲授同样的内容,而移动智能终端的出现使其变成可能。现阶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十分普遍,多媒体的应用使得化学教学中抽象、难以解释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也使得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复杂物质的结构和变化。教师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可以把生动的教学课件浓缩版、学习要求、学习中注意的问题、自测题等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发送至每个学生的移动智能终端,重现教学情境,突破教学时数限制,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学生亦可把不理解的地方向教师发问求解,师生间可以进行有效互动。还可以利用移动智能终端,通过向学生发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式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由于移动智能终端具有移动性、便捷性、个性化、交互性等特点,又迎合了青年学生热爱新技术的特点,这样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之余,能更好地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补充和拓展,达到学习巩固的目的。
三、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习惯,变娱乐设备为学习工作利器
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也越来越快,高职教育不仅要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才能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不断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继续学习提高。而高等职业院校的新生在这一方面基础很薄弱,教师要从第一学年就开始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习惯,开展拓展式的学习对学生大有益处。事实上医用化学在高职医药学生中不但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从事医药领域各种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把他们今后工作中可能用到的资料用文字、视音频等形式整理收集,让学生下载到随身携带的移动智能终端,并且以学生为主让他们自行建立一个开放的web平台,再让已毕业的学生也参与收集整理日常工作中与化学相关的操作技能,并上传至网络平台,进行互动、沟通、交流。譬如消毒液和缓冲溶液的配制、PH值的测定、移液管和滴定管的正确使用等等。学生不但学习到了教科书上的知识,而且还了解到了今后工作岗位对相关知识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许多学生还第一次知道原来手机还可以这么玩,对移动智能终端有了新的认识,达到了变娱乐设备为学习工作利器的目的。
四、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2012年成为用户关注的绝对主流智能机型屏幕为3.6~4.0英寸、4.1~5.0英寸,内存为16GB[3]。因此作为辅助教学要充分考虑其特点和局限,因地制宜地开展辅助应用。
1.在应用时应注意一事一题一议。由于内存、屏幕有限,也出于学生注意力的吸引,不宜用长篇累牍的模式。比如在课前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应提炼出趣味性较高的素材。课后巩固拓展学习,应是在生活工作中最常见的、有针对性的内容。
2.据统计,Facebook用户浏览品牌视频网站的平均时间为1分25秒,Twitter用户为1分18秒,谷歌用户为1分06秒,雅虎为52秒[4]。也就是说如果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内不能吸引学生兴趣,就基本上可以视为无效劳动。所以无论是标题制作,还是文字、视音频的开始,应注意有吸引力的设计。
3.比较适合的课件式资料,必须和课堂教育相结合,作为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不要过于花哨,也不要本末倒置。
4.教师的亲和力是应用中的关键因素。学生是在利用“零碎”的课余时间,自由自在、随时随地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和课堂教育的环境有着本质差别。要能经常性地与学生互动,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亲和力和个人魅力,学生才能亲近你、信任你,并愿意在课堂外与你互动、交流。作为有亲和力的教师,应该真诚地认可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即使对一些学生的失误和不佳表现也能够宽容和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乐趣,快乐的学习体验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造就健康和阳光的性格。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未来云技术的发展和4G网络的普及,移动智能终端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也会在教学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跟得上时代的发展,逐步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逐步转变教学方法和手段,依托现代网络资源和移动智能终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尝试各种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服务于医药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3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闭幕》[EB/OL].2013-05.
http://.
[2]鲁帆.移动智能终端发展趋势研究[J].现代传播,2011,(11):139-140.
[3]王彦恩.2012—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研究报告[R].中关村在线,2013,(01).
关键词: 计算机监控系统 SCADA 有功控制 负荷转移
中图分类号:TU271.1 文献标识码:A
0 概述
广州蓄能水电厂(简称广蓄)是我国第一座大容量高水头的抽水蓄能电站,由2个厂房(A,B厂)组成,每个厂房4台额定容量300MW的蓄能机组。1993年第一台机组投产以来,在广东省电网和香港九龙、新界电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A厂的4台机组可同时接受广东中调(GGPC)和香港中华电力(CLP)的调度命令,包括机组开停机和负荷的转移和调节等,因此两调度对A厂计算机监控系统(SCADA)稳定性、可靠性和灵活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全厂机组自动控制功能是电厂SCADA系统一个核心功能,于是在2007年12月,广蓄对A厂的SCADA自动控制功能进行了重新设计优化,引进负荷转移功能,改进了大部分算法,大大提高了电厂运行的稳定可靠。
1 广蓄A厂SCADA电厂自动控制程序Hydroprocess
广蓄A厂对运行于成组控制模式的机组的所有控制功能均由后台运行的过程控制程序Hydroprocess完成,此程序由30个功能独立的程序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实现不同的控制功能,例如成组开机发电,抽水,有功的分配,500KV频率调节,自动发电控制(AGC),自动电压控制(AVC),负荷转移等。
在此次SCADA系统的改造中,广蓄A厂为了满足广东中调和香港中华电力两调度之间日益频繁的机组负荷调节和转移的需要,重新设计并优化了Hydroprocess的有功控制模块和负荷转移模块。
广蓄A厂的有功控制
有功控制功能负责控制处于成组控制模式的机组启停及负荷调节,其计算框图如下:
图1 广蓄A厂SCADA有功控制流程简图
因此,对全厂处于成组控制模式的机组而言,该模块会根据容量设定值控制机组的启停,根据全厂负荷设定值对正在运行的机组进行负荷分配。
1)机组启停:根据可执行的容量设定值计算当前需要启停机组的台数并根据操作员设定的机组优先级启停相应的机组,启动台数由下表列出:
表1 容量设定值与机组启动台数
2)负荷分配:根据调度或电厂操作员设定的全厂有功负荷设定值对正在运行的机组进行负荷分配,分配模式为平均分配,但每台机组有180MW的最小负荷限制。
3负荷转移
3. 1 负荷转移程序的概述
负荷转移模块的主要内容是在蓄能机组处于多调度控制时,对各个调度中心的自动发电控制命令进行综合计算,分配不同调度中心的容量和负荷,同时通过负荷偏差保护逻辑功能,对多个容量、负荷设定值进行最优计算,确保负荷转移计算准确,彻底杜绝因人为操作失误,通讯误差,导致的机组误开、停的情况,解决广蓄A厂在负荷转移时可能发生的四台运行机组同时停机的重大安全隐患,提高多调度联合控制的蓄能电站运行的可靠性。
3. 2负荷转移程序的功能分配
表2负荷转移程序中的相关变量
M1负荷转移模式启动模块:由广东中调(简称“GGPC”)或中华电力(简称“CLP”)一方启动负荷转移模式,设置转移后双方调度的负荷、容量设定值。
M2调度设定值分析判断模块:对调度的设定值进行判断,若满足以下条件之一,退出负荷转移模式,并发报警,值班员可以重新进行负荷转移操作;
a) GGPC负荷设定值QLOG的绝对值大于GGPC容量设定值QCOG的绝对值,或GGPC负荷、容量设定值符号相反;
b) CLP负荷设定值QLOC的绝对值大于CLP容量设定值QCOC的绝对值,或CLP负荷、容量设定值符号相反;
否则继续执行负荷转移。
M3设定值、执行值和容错率计算模块:计算两调度负荷、容量设定值之和与两调度负荷、容量执行值(即负荷转移前的值)之和:
两调度容量设定值之和CAPAO=QCOG+QCOC;
两调度容量执行值之和CAPAE=QCEG+QCEC;
两调度负荷设定值之和LOADO=QLOG+QLOC;
两调度负荷执行值之和LOADE=QLEG+QLEC;
计算容错率(DIFSTM是人工设定的参数):
容量设定值容错率CAPA10=|CAPAE * DIFSTM/100|;
负荷设定值容错率LOAD10=|LOADE * DIFSTM/100|;
M4容错率分析判断模块:计算两调度负荷、容量设定值之和与执行值之和的差值是否大于容错率,差值大于容错率则退出负荷转移模式,并发报警,两调度的负荷、容量设定值维持转移前的值,值班员可以重新进行负荷转移操作。
若差值小于容错率,即在容错范围内,继续负荷转移模式,计算其偏差值DIFF
容量设定值与执行值偏差:DIFF =|CAPAE - CAPAO|< CAPA10
负荷设定值与执行值偏差:DIFF =|LOADE - LOADO|< LOAD10
M5经负荷转移后的设定值计算模块:计算负荷转移后两调度的负荷、容量计算值。
GGPC转移后的容量计算值:QCOG10=QCOG+DIFF*QCOG/(QCOG + QCOC);
GGPC转移后的负荷计算值:QLOG10=QLOG+DIFF*QLOG/(QLOG + QLOC);
CLP转移后的容量计算值:QCOC10=QCOC+DIFF*QCOC/(QCOG + QCOC);
CLP转移后的负荷计算值:QLOC10=QLOC+DIFF*QLOC/(QLOG + QLOC);
M6负荷转移计算出的设定值分析判断模块:对负荷转移程序计算的两调度负荷、容量计算值进行判断,若满足以下条件之一,退出负荷转移模式,并发报警,两调度的负荷、容量设定值维持在转移前的值,值班员可以重新进行负荷转移操作;
a) GGPC负荷计算值QLOG10的绝对值大于GGPC容量计算值QCOG10的绝对值,或GGPC负荷、容量计算值符号相反;
b) CLP负荷计算值QLOC10的绝对值大于CLP容量计算值QCOC10的绝对值,或CLP负荷、容量计算值符号相反;
否则继续执行负荷转移。
M7执行负荷转移计算结果模块:将调度的负荷、容量设定值写入至负荷、容量执行值进行执行。
结束语
作为全国唯一的多调度同时控制的抽水蓄能电厂,广蓄A厂在开发设计负荷转移程序时充分考虑多调度负荷转移时的所有操作可能带来的影响,设计严谨的计算和保护逻辑,确保负荷转移时,能辨识并屏蔽严重的误操作和设定出现较大偏差对机组产生的负面影响。新的负荷转移算法,自动对调度设定的偏差在一定范围内的设定值进行修正,一方面确保负荷转移完成,另一方面确保机组运行不受影响。彻底解决在负荷转移时可能因为操作或通讯偏差导致的机组负荷失控、误启停现象,杜绝了四台机组同时停机的重大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 巩宇.广州蓄能水电厂SCADA自动发电控制功能设计及应用[J].水 电 自 动 化 与大坝监侧,2008,32(6);9-10
【关键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治疗
乙肝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在病情发展过程中队肝脏造成反复损伤,并出现肝纤维化的一个最终结局[1]。本次研究对患有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疾病的患者应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92例患有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9.4±1.2)岁;乙型肝炎病史1-6年,平均病史(2.2±0.5)年;肝硬化发病时间1-10个月,平均发病时间(3.1±0.4)个月;治疗组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39.6±1.1)岁;乙型肝炎病史1-7年,平均病史(2.4±0.6)年;肝硬化发病时间1-11个月,平均发病时间(3.2±0.5)个月。上述四项自然指标两组患者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病例纳入标准[2]
(1) 患者有明确的乙型肝炎疾病史;(2)肝硬化发病时间在一年以内;(3) 患者年龄在18-70岁之间;(4) 排除合并患有其他肝脏疾病的可能;(5)其他主要脏器功能良好;(6) 患者沟通交流能力没有任何异常;(7)愿意加入本次研究。
1.3 病例排除标准
(1) 患者没有明确的乙型肝炎疾病史;(2) 肝硬化发病时间超过一年;(3) 患者年龄不足18岁,或超过70岁;(4) 合并患有其他肝脏疾病;(5) 其他主要脏器功能存在明显异常;(6) 患者沟通交流能力存在明显异常;(7) 不愿意加入本次研究。
2.1 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和用药方案临床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拉米夫定治疗(35.74±4.61)d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恢复正常,用药方案临床共计实施(51.93±5.28)d;治疗组患者应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29.75±4.61)d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恢复正常,用药方案临床共计实施(40.86±3.19)d。两项观察指标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
2.2 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疾病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后,14例乙肝肝硬化病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18例有效,14例无效,该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6%;治疗组患者应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后,18例乙肝肝硬化病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23例有效,5例无效,该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该项观察指标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论
阿德福韦酯是单磷酸腺苷的无环核苷类似物的一种,在细胞激酶的催化作用下,该药物可以发生磷酸化反应生成一种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阿德福韦二磷酸盐,这一产物再与三磷酸脱氧腺苷反应,可以对HBV-DNA聚合酶产生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乙型肝炎疾病采用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位点主要位于rtM204V/I,而阿德福韦酯在最用于人体后的耐药变异位点则主要位于rtA181V和rtN236T两个位置,两种药物在对疾病治疗的过程中的耐药位点不会发生交叉,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耐药基因屏障。
参考文献
[1]林炳亮,黄桂梅,张晓红等.胸腺肽α1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09,18(7):796-797.
[关键词] 移动支付 安全性 前景
一、引言
目前的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以有线的方式进行。客户在网上购物后,必须支付现金或者在指定的机器上进行支付,使用上诸多不便。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支付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支付系统正在从有线走向无线,电子支付也逐步向移动支付过渡。
移动通信技术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载体,提供了更贴近用户需求的支付服务,并从安全性及监管上加以完善,逐步走向成熟。由于业务需求种类繁多,业务量巨大,使移动支付成为极具潜力的巨大产业。
二、移动支付业务概述
1.移动支付的定义
移动支付是指借助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所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
2.移动支付业务分类
按照欧洲银行标准化协会在TR603(European Committee for Banking Standards,“Business and Funtional Requirements for Mobile Payments”)的定义,可按照支付金额的大小和地理位置的远近,对移动支付业务进行分类。
(1)按支付金额划分
微支付:支付金额低于2欧元的情况下,一般划归为微支付类型。
小额支付:支付金额介于2欧元~25欧元之间,称为小额支付。
大额支付:支付金额在25欧元以上,则为大额支付。
(2)按地理位置划分
远程支付:远程支付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约束,以银行账户、手机话费或虚拟预存储账户作为支付账户,以短信、语音、WAP等方式提起业务请求。
本地支付:利用红外线、蓝牙、射频技术,使得手机和自动售货机、POS终端、汽车停放收费表等终端设备之间的本地化通讯成为可能,用手机完成面对面的交易。
3.移动支付相关技术
(1)远程支付
①SMS技术
短信是移动通信里应用最广泛的服务。目前,短信作为移动支付的手段,可以实现诸如“手机钱包”、充值、缴费、买彩票、电影票及手机银行等功能。也是在我国比较成熟,采用较多的移动支付技术。
②WAP技术等
移动通信协议,如WAP、CDMA 1X以及未来的3G等。
WAP2.0模式有利于实现电子商务所需的端到端安全性,可以提供TLS隧道。
3G,能够处理图像、话音、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其高速率、移动性和高安全性等特点,必然会给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带来巨大商机。
(2)JAVA/ BREW技术
两者都是支持无线数据业务开发的技术,在手机中增加软件。
与无线JAVA相比,BREW是更底层的技术。BREW能够更多地调动底层的应用,它的应用效果和对手机终端的支持会更好,应用开发商可以更为方便地开发出表现每个终端特性的应用。
但是无线JAVA是开放的,而BREW则被高通所垄断。这一点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BREW的发展。
目前,联通与高通一起推BREW,而移动则看好JAVA。
(3)近距离非接触技术
目前用于移动支付业务的近距离通信技术有RFID、FeliCaIC等,RFID是一种无接触芯片技术。未来,蓝牙、802.11等也非常有可能应用在移动支付业务中。
在我国,NFC和SIMpass被视为目前国内非接触式移动支付领域最有可能的两大技术标准。二者都在手机中加入了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芯片,用于与支付应用时的收单设备进行近距离的实时通讯,并同SIM卡进行连接,以实现把支付业务捆绑在持有手机的用户上。只是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有所区别。
近距离非接触支付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支付行为完成耗时短。
缺点是:用户要使用移动支付业务必须更换手机,而现在具有此种功能的手机不仅种类少,而且价格昂贵。但可以预计,随着终端问题的解决,近距离非接触技术将成为未来移动支付业务的主流实现方式。
4.移动支付的特点
(1)具有随时随地的特点
(2)用户规模大
目前,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已过4亿,是全球之最。在某种程度上说,以移动电话为载体的移动电子商务不论在用户规模上,还是在用户消费能力上,都优于传统的电子商务。
(3)有较好的身份认证基础
对传统的电子商务而言,用户的消费信用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一大“瓶颈”,而手机号码具有唯一性,手机SIM卡上存贮的用户信息可以确定一个用户的身份。对于移动商务而言,这就有了信用认证的基础。
三、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现状
从全球来看,随着3G商用进程的日益推进,从日韩到欧洲,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步伐在不断加快,成为移动运营商十分看好的业务增长点。在我国,移动运营商也在积极推广移动支付业务。
1.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情况
国内:据百纳年初的《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05年,国内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1560万,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4%,产业规模达到3.4亿元。百纳预测,由于产业链的成熟、用户消费习惯的形成和基础设施的完备,到2008年,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1.39亿,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24%,产业规模达到32.8亿元。
国外:Juniper研究报告指出,2009年~2010年移动支付应用与服务有望被广泛接纳,全球移动支付总规模将达到10亿美元。目前,日韩欧美,移动支付业务都呈快速增长趋势。
2.移动支付的应用业务形式举例
(1)手机钱包
面向六大领域,包括购物、交通支付、票务、公司卡、身份识别、在线金融等。其中也包括买保险、充值卡、买彩票、炒股、缴水电费、订杂志等各种各样的功能
(2)手机银行
目前,各银行的手机银行产品纷纷上线,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理财需求。从功能上说,银行的所有非现金类业务都可以通过手机银行完成,包括查询、缴费、转账、汇款、支付、结算、外汇交易等等。韩国SKT和各大银行还合作推出了NEMO电子货币服务。
(3)分享
“分享”是指使用者能更加方便与朋友交换音乐、图片等信息;
(4)服务
“服务”则是指提供下载服务,移动认证业务服务等。
四、移动支付的风险及监管
1.面临的风险及问题
(1)信用体系风险
无论是网上银行,还是移动银行,都涉及到信用体系,而我国目前的个人征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信用体系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2)技术安全的风险
电子商务交易必须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鉴别性、不可伪造性和不可抵赖性等特性。
无线网络技术也面临着黑客的挑战和木马等网络病毒的威胁,而目前还没有有效抵制手机病毒的防护软件的手段,此外,还要考虑无线数据传输安全性、交易中途打断而没有重新认证的机制,以及无线终端容易丢失和被窃的问题。
(3)产业链成熟度问题
①移动支付产业链构成
移动支付业务产业链由设备制造商、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或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商业机构、SIM卡供应商、手机供应商、用户等多个环节组成。
只有建立并不断完善产业链,各个环节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并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移动支付业务才能获得健康发展,而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才能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②移动支付业务的商业运作模式
目前,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主要有四种,即以运营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运营模式。
由于各国的实际情况不同,产业链主导者也不同,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商业运营模式。
从我国国情来看,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或是以银行为主体单独经营都存在很大的困难。移动运营商有用户资源,但信用度不如银行,银联可以平衡银行间以及银行和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关系,但在业务创新和市场反应能力方面不够。
因此,目前最适合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商业模式是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协助支持的整合商业模式。采用合作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构建良性循环的产业链,促进整个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4)用户习惯及便利性问题
长久以来,绝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使用货币或信用卡消费,对移动支付还比较陌生。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人们对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性心存顾虑。实际上,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但人们仍然不放心将自己的身份信息、信用卡信息等保密信息通过移动网络传输。
此外,移动支付是否便利,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目前许多开通手机钱包业务的移动运营商多采用短信、WAP等远程控制的方式完成支付,过程繁琐,其便利性还不如传统的货币或信用卡。
(5)隐私问题
移动支付,也涉及到个人信息的管理,及如何保护客户隐私的问题。
2.金融监管与标准规范
移动支付是一项新兴的支付业务,到目前为止,国际上没有一家机构和组织能够提供一个为多方所接受的移动支付技术。
此外,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都是比较新的行业,法律法规相对比较少,虽然目前已经颁布了《电子签名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等。但是这些条款还远远不够,面对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还需要更全面的法律条款来约束交易行为,还需要在责任、权利、义务、赔偿、罚款以及信用机制方面细化法律法规。
在业务运营方面,也需要在行业自律、产品价格、增值业务方面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有法可依,那么银行与电子支付公司的合作就更市场化,其共赢共融性就更强。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即将对电子支付服务提供商实行“牌照制”,移动支付的市场秩序将得到规范和整顿。存活下来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将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资金和技术力量,将承担起协调移动运营商和银行之间关系、发展客户的重任。
五、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分析及展望
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对于中国的移动支付业务而言:庞大的移动用户和银行卡用户数量提供了诱人的用户基础,信用卡使用习惯的不足留给移动支付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前景勿庸置疑。
1.巨大的潜在客户群
截至2005年5月,我国手机用户达到4亿户,银行卡发行总量超过8亿张,预计到2008年中国的手机用户将达到5亿户。如此巨大的手机消费群体和银行卡持有者数量,为移动支付业务提供了良好的用户基础和发展空间。
2.利益驱动
对通信运营商来说,在话音业务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移动通信与金融业务的结合,无疑将成为发展移动增值业务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对于银行来说,移动支付则可以有效降低经营成本。链条上的各方,在利益驱使下,会积极推动移动支付。
3.应用需求决定市场
移动支付应用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将加快移动支付的发展步伐。市场最终是由需求决定的。
4.克服问题和障碍
随着技术的完善,制约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因素也正在逐步减少。产业链也日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日趋完善。服务提供者,也会提供更贴近客户需求的服务。
综上,移动支付是电子支付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技术、产业链和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移动支付必将成为电子支付的主流。
参考文献:
[1]A.F. Salam L.Lyer:P. Palvia et al. Trust in e-commerce. Communication of The ACM, 48(2), 2005,73~77
关键词 对称密码体制;移动支付;安全协议;Hash链
中图分类号:TN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9-0142-01
移动支付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移动领域中较为热门的应用方向,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移动支付在欧美国家的发展受到预付费方式的限制而以微支付形式为主。在亚洲的日本国家,移动支付发展水平比较高,其应用的开展程度也相对较深。由于移动支付方便进行随时随地的支付交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因此移动支付交易的规模在国内市场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支付安全协议最大程度的保证了移动支付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在保证高度安全性的基础上,有利于构建统一平台及标准化支付系统。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移动支付安全协议仅采用对称密码算法极大的提高了计算效率。但是在现有的支付模式中,用户在进行注册的时候依旧需要用到不适合移动支付环境的公钥密码体制,因此本文基于手机设备进行研究,考虑采用计算速度较快、资源消耗少的Hash链进行移动支付方案设计。该设计利用广泛应用的3G移动网络安全机制中的相关参数,有利于实现移动支付统一标准的形成。
1 移动支付概述
1.1 移动支付定义
移动支付是指通过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网络实现交易双方支付行为的一种支付方式。其中的移动设备包含有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多种无线设备。手机是最常用的移动终端设备,所以通常所说的手机支付也即是移动支付中的一种。本文所设计的移动支付方案也是基于手机终端设备的。
1.2 移动支付的系统框架
移动支付系统依据不同部分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可分为承载网络、接入平台、安全认证、业务管理平台及应用平台五个层次。
移动支付系统的运行依赖于承载网络的速度、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设计移动支付系统时,要参照支付特点选择恰当的基础网络,以防止因基础网络而产生性能方面的损失。移动支付系统通过综合接入平台为各个基础网络提供接口服务。安全认证体系作为移动支付系统的核心层面,为系统提供了身份验证、通信加密等多项功能,从而保障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安全认证体系涉及了移动支付系统的各个层面,终端设备的使用者通过安全认证体系以确保该用户的合法性,并对通信内容进行加密及是否完整进行确认,防止攻击者的不良行为。业务管理平台主要用于管理支撑及具体业务运营。应用平台主要是为用户和合作者开放的平台。比如向合作伙伴开放系统接口,第三方合作伙伴能够利用该接口获取该支付系统的支持,实现和运营商的合作。
1.3 移动支付业务实现方式
不同地区的移动支付发展进程有所不同,所运用的实现途径也各有特点。移动支付业务的实现需要和当地的基础设施、支付环境相结合。依据实现方式的不同,能够实现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其中实现远程支付需要依靠短信息服务(SMS)服务、交互式语音应答(IVR)技术、无线应用协议(WAP)技术、JAVAME技术和非结构化补充数据(USSD)这五种技术方法。近场支付的实现技术主要包括红外、蓝牙和射频识别技术。
2 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移动支付安全协议设计
2.1 移动支付安全协议的设计方法
与公钥密码体制相比,对称密码体制不涉及证书授权问题,因而不会给移动支付系统增加多余的通信开销。对称密码体制主要包括基于对称密码的加密或解密、消息验证码、Hash函数等,具有高计算效率的优势。
近年来,移动支付安全协议的研究较多,其中W.D.Chen等学者采用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机制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为如果可以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这个统一的平台及标准,就能够方便的管理、实施移动支付安全协议。并能让移动支付的安全协议得到不断地升级和完备以满足各种支付要求。
2.2 Hash链认证技术出错控制
通常移动支付安全协议运行出错时,能够选择中断协议的运行或恢复协议。当前移动支付安全协议的出错控制方面研究没有达到足够深度,文中的支付方案为在3G网络安全机制上采用Hash链认证技术可以对消费者主体进行身份验证。不过,Hash链要求身份验证凭据的待验证结点与根结点在身份认证过程中结点顺便必须依次相接,不允许存在中间结点或者顺序的错误。因此有必要研究此类情况下的出错控制技术以保证整个Hash链的有效性。
如果当前认证中心处的结点验证没有通过,那么认证中心会将错误信息返回。同时,不更替当前结点而将出错计数器Note加1。一旦计数器所记录的出错次数超过上限Limit,认证中心则会通知用户删除该Hash链上所有的结点并启动新的注册过程;否则,在下次验证时,认证中心至多会进行额外的Note次计算与比较运算。
通过纠错方案纠正以后,之后的认证方案会依据正常的验证程序执行,对此后的验证不产生影响。该方案能够防止错误的扩大,并能保证Hash链的安全性。不过,在碰到连续多次的验证不通过时,之后的验证时间会随之增加,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效率。虽然某一次的效率会明显降低,却大大提高了支付系统的安全性,这是非常值得的。
2.3 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移动支付安全协议
本文所设计的基于3G网络组件与Hash链的移动支付安全协议包含有支付协议、注册协议两个部分。消费者采用3G网络安全机制里的共享密钥实现对认证中心的身份验证。认证通过之后,消费者可以将自身的Hash结点送达认证中心从而利用该结点在进行支付交易时对消费者身份进行验证。
3 结束语
对称密码体制适合移动支付环境,上述的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移动支付安全协议利用对称密钥、哈希函数和信息认证码等多项技术完成对支付实体的身份确认及通信保密,实现了移动支付过程中信息的安全传输。
参考文献
[1]张娟,许春香.基于对称密钥的移动支付协议[J].信息技术,2006(02).
据某权威机构的报告显示,2011年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1.87亿户,较2010年增长26.4%;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742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67.8%。2011年之所以被称为“新元年”,离不开3G网络的日益完善和移动终端的日益平民化。
另外一方面,2011年全球移动支付业务进入了“爆发之年”,主要是因为2010年5月美国Square公司宣布推出一项新的"移动支付"业务,仅1年时间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好评,迅速的风靡美国,而Square的爆发不仅仅影响了远程支付,同时还带动了近场支付的兴起。
2012年的时候,中国的移动支付行业在爆发中“爆发”,随着Square模式引入中国以及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企业越来越多,而2013年中国的“移动支付”更将会处于一个黄金阶段。
被竞相模仿的鼻祖Square模式
作为移动刷卡支付鼻祖的美国移动支付公司Square公司利用Square提供的移动刷卡器,配合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刷卡支付。Square目前每年处理价值40亿美元的支付额。2011年超过100万个商家使用移动支付平台接受信用卡支付,占美国所有支持信用卡支付商家中的八分之一。Square模式的成功让一些大牌电子支付平台公司看到了机会。
2012年3月,Paypal推出移动终端付费解决方案Paypal Here,这也意味着PayPal开始与Square展开正面交锋。Paypal目前拥有800万用户,每天处理的移动支付金额是1000万美元;这和Square在去年11月份公布的日均处理1100万美元的移动支付金额数目相当。不过目前来看,无论是用户基数上还是移动支付的方式上,Paypal相比Square都有着巨大的优势。
介于Square模式的成功,国内的移动支付热潮引起了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崛起。作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宝,虽然没有推出自己的刷卡器,但是庞大的平台能够吸引一些移动支付技术公司,利用互助互利的关系来占领移动支付领域。目前国内已经有像拉卡拉、乐刷、钱方、盛付通mini刷、刷宝、盒子支付、快刷等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到,Square模式并不容易复制,拉卡拉作为较早推出刷卡器的公司,以199元的价格销售刷卡器,这和Square免费发放根本没法相比。尽管拉卡拉是一个在支付领域比较成熟的公司,但涉足移动支付领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NFC移动支付蓄势待发
NFC技术可以说很早就已经存在,移动支付功能是NFC手机中最有前景的一项功能,目前国内外都已经展开了具体的实施项目。Juniper Research研究公司的最新预测报告显示,全球通过NFC手机支付的交易额将于2017年突破1800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7倍之多。其中北美、西欧、远东及中国等主要市场的贡献将占该市场价值总量的90%。
在2004年,全世界第一款NFC产品-诺基亚3220 NFC外壳诞生,虽然只是外壳并没有嵌入到手机芯片中,但是诺基亚已经开始试水移动支付了。随后又推出了第一款内置NFC技术的手机-诺基亚6131 NFC。从那时起NFC技术就开始依托终端来实现。目前来看包括三星、HTC、索尼等众多手机厂家都选择加入其中。例如现在大家熟知的三星GALAXY S III、HTC One X、诺基亚920等都已经搭载了据有NFC功能的相关模块,NFC技术无疑已是主流。
现在移动设备已经在逐步的将NFC功能嵌入其中,大量的含有NFC功能的移动设备虽然出现,但相应的应用服务还是没有跟上。Google推出Google Wallet支持NFC,微软WP8中的Tap + Send也支持NFC,就连苹果的Passbook都有可能支持NFC技术。听起来NFC好像有众多豪门的支持,但其实也存在着有设备无服务的困境。另外NFC移动支付的缓慢发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产业链的碎片化现象,比如Google Wallet只支持MasterCard卡或Google预付卡,VISA拥有自己的支付系统,并不愿意和Google进行合作,从而导致Google Wallet并不全面,失去了VISA的用户。
对于NFC来说,严重的碎片化现象是目前最为影响其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
应用 为商家打开支付大门
在智能手机上使用App应用支付是伴随着以iPhone为代表的只能手机而出现,这主要得益于iPhone开启的App使用习惯。比如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来对商品完成支付,尽管这看起来不比常用的现金或者信用卡支付明显方便,但是与手机的结合,使得整个购物流程更加的移动化、智能化,而不仅仅是支付形式的便利。 现在,随着移动设备的快速崛起,移动应用App也呈现出爆发式发展。仅苹果的iOS平台,App的数量就已经超过了65万。人们在使用移动设备的同时已经不能缺少App应用的使用。苹果Passbook将优惠券和二维码进行整合也预示着应用支付将会越来越普遍。
相关链接
碎片化严重 安全性欠佳
很多技术厂商都试图将支付过程简单化,同时还要让产品赢得消费者的信任。移动支付实际覆盖了一系列的产品和机制,整个价值链也牵涉到包括移动运营商、服务提供商、设备生产商、各大商家、终端用户等多方的利益。移动支付无法将PC端上的电子支付轻松复制,更不能够将国外的移动支付模式复制到中国。
在美国信用卡没有密码的情况下能将风险欺诈率控制到0.2%,而在中国这是不可行的,即使信用卡设有密码仍不能满足用户网购的安全性。在市场上效仿Square模式的移动支付,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安全性,用户需要在商家提供的支付终端上输入消费密码,而根本无法知道商家是否在该终端上装有窃取密码的应用程序,这就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