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划经济的优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概述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含义
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指的是,在农业分配、生产、消费以及交换的环节,都能进行合理的信息管理,切实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高效性与科学性。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可以合理调动、组织各种物力资源与人力资源,使其能够配合好农业生产,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多的农副产品。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技术就是灵活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促使农业信息可以在不同的环节中实现便捷的流动,最大程度提高整个农业的管理水平与生产效率。在农业经营管理以及生产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改造陳旧、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使农业向着向着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构建出一个全新的农业产业。
2、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要想加快我国农业的发展,使农业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那么就需要实现农业的专业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如今,我国的社会市场制度日渐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也需要紧随时展的步伐,改变计划经济的模式,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资源配置,开展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经营。在发展农业经济时,出现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信息、技术以及服务。因此,必须要重视信息技术的融入,让所有人都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市场发生的变化,共享各类资源与信息,从而保证农业资源的调配能够更加合理,农产品的流通和生产更加科学,避免农业的生产与经营出现自发性与盲目性,最终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实现农业的增产。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1、未能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在农业的发展进程中,无论是在农业的管理,还是在农业的生产方面,我国政府都未能给予过多的关注。通常情况下,都是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安排中职的品质,这就导致农民不够了解当地的市场信息和现状,直接进行农业工作。在收成的季节,农产品的销量不够理想,甚至会出现滞销的问题,无法保证所有的农民都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在一些农村地区,当地政府未能真正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够了解其工作内容,无法顺利建设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无法制定出系统且完善的农业信息化经济管理制度。在某些农村地区,部分年轻人对信息化建设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但是缺少专业的培训,无法掌握充足的基础知识。通过自学的方式,无法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这就使得很多地区的年轻人无法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
2、缺少充足的基础设施
要想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那么就需要重视相关设备的采购。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地区未能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也就未能针对此方面给予充足的资金帮助,导致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缺少充足的专业设备和基础设备。在一些较为偏选的地区,网络仍旧未能普及。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中,网络属于基础条件,网络的缺失导致信息化建设无法顺利构建。
3、缺少充足的专业人才
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开展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时,需要拥有充足的专业性人才,这样才能使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开展。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信息化建设缺少充足的人才,管理人员不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未能掌握大量的专业能,无法胜任该工作。农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到非常多的方面和领域,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能够丰富且完善的知识体系。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条件相对较为艰苦,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回到艰苦的生活中,无法在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与措施
1、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让所有的人员都能够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而需要国家和政府能够大力宣传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和作用,从而逐渐改善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农村地区,国家和政府需要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改变其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错误认知,真正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2、重视基础设施的保障
在资金投入方面,有些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低,无法凭借自身的水平配置相关的基础设备。针对此类情况,就需要政府能够向国家申请资金补助,将这些资金真正运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基础设备使其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但是与之配套的软件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硬件设施属于基础所在,软件系统则属于核心。因此,在完成各类硬件和软件的采购后,就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搭建出一个符合实际需求的信息管理平台。同时还需要进行统一的管理与运行,最大程度提高整个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在通讯方面,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信息传播方式。如,一些网络不够普及的地区,就可以利用电视、广播等方式,使农民能够了解市场当前的情况。
关 键 词:体育法;正当化事由;证明责任;被害人承诺;体育竞技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4)02-0047-05
体育竞技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通过竞技运动为手段来促进人的身心和精神的协调发展、创造优异成绩、夺取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活动。竞技体育具有游戏性、竞争性、规则性、危险性等特征,因而,在体育规则之内的合理而不可避免的伤害或致死情况时有发生,这些行为是合法的,并未造成社会危害结果,也不是故意为之的危害行为,对此刑法不能予以惩处。易言之,这些行为背后存在正当化事由,目前看来,被害人承诺则作为常见的免责情形可担当此重任,但需要严格把握承诺主题、承诺时间、承诺主体、承诺真实性、承诺表示和认识等方面。此外,如何在刑事司法过程中确证正当化事由的证明问题也是一个司法认定的难点,需要紧密集合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围绕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等予以展开。
1 竞技体育伤害行为的刑事责任归责与被害人承诺的正当化
1.1 我国当前规制体育竞技伤害行为宜秉承刑法谦抑精神
体育竞技冲突对公平竞争产生了严重破坏性,不仅包括体育竞技主体对体育规则的违反,甚至会导致竞技主体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和伤害。事实上,在体育竞技活动中发生伤亡的事故屡见不鲜,特别是在对抗性竞技体育活动中。然而,由于体育竞技领域素来有“行业自治”的传统,也即体育界行规的排斥和传统观念的限制[1],使得对该领域的法律介入,特别是刑事法律的介入存在很大的困难。一般而言,体育竞技中的恶意伤害行为,是指违反体育道德,超越体育内涵的故意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的行为[2]。所以,体育竞技中的故意型伤害犯罪最为常见,如体育竞技比赛中,运动员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是可以构成犯罪的。但在竞技比赛中,过失型竞技伤害犯罪也客观存在[3],一般也仅限于重大过失的情形才作犯罪归责,轻微过失不纳入法律规制的范围。
在体育竞技伤害问题上,之所以法律难以有效介入,特别是将伤害行为入罪,是因为竞技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高度危险的行为,参与竞技活动的运动员都是明知的。而且,在对抗型的竞技活动中,参与人员往往无法做到绝对有效的自我控制,误伤、正常的竞技伤害等时常发生。如果刑法统统加以规制,显然会阻碍体育竞技活动的长远发展,而对运动员的惩罚也不是公正的。所以,刑法应秉持谦抑精神[4],并不是所有的违法行为都是刑法规制的对象,刑罚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加以适用,否则刑罚的公正性荡然无存。但是,关于体育竞技伤害行为的正当化问题,刑法学界的关注并不多,与国外相比更是有差距,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正当化事由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还没有很好地确立一种可将体育竞技伤害行为予以正当化的依据。
1.2 对域内外规制体育竞技伤害行为理论的思考
在大陆法系的阶层式犯罪论体系中,对于体育竞技活动中所涉及的暴行、伤害等行为的正当化问题,有的观点放在推定承诺中加以探讨[5]。所谓“推定承诺”,是指虽然没有得到被害人现实的同意,但推定只要被害者知悉实情就能够得到同意而实施的行为。作为一种独立的阻却违法事由,其正当性根据通常有法益衡量说、社会的相当性说、被允许的危险说和紧急避险说。但是,也有将体育运动中发生的暴行、伤害的正当化问题作为一种正当业务行为看待[6]。所谓“正当业务行为”,一般是指即使没有法律上的根据,但在社会上被认为是正当的业务上的行为。在刑法理论中,正当业务行为往往基于被害者承诺说、社会相当性说和被允许的危险说等理论而被正当化。其中,被害人承诺说更为流行。应该说,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相关研究成果具有相当的启发意义。但是,刑法是一个地方性知识[7],在探究体育竞技活动的正当化问题时,更需要立足本国国情,结合本国的刑法理论加以分析,适当参考和借鉴域外理论。
在我国,对于体育竞技伤害行为的正当化根据问题,有学者认为,体育竞技中的正当行为的理论基础是社会相当性理论[8]。还有论者认为,对抗性竞技轻伤行为,可因被害人承诺而阻却构成要件该当性;非对抗性竞技伤亡行为,可因自赴风险而阻却构成要件该当性;对抗性竞技(重)伤亡行为,若未犯规,可因正当业务行为而阻却违法性;若犯规,仍可能因欠缺责任能力、故意过失或期待可能性而阻却、减轻责任[9]。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大陆法系的相关学说有着理论“近亲”关系,客观地讲均有其可取之处,但也未必完全合理。一般来说,对抗型的体育竞技活动是双方自愿参加的,即使竞技过程中出现了危险或威胁,只要在竞赛规则的允许范围内,都是合理且合法的行为,不具备实施正当防卫的各种前提条件。紧急避险往往针对第三方的合法利益,而体育竞技活动中的对抗双方才是利益关联主体,也往往缺乏启动紧急避险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司法人员还可以考虑运用诸如社会主义道德、公序良俗、社会危害性理论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非法定的正当化根据[10]。但是,这些正当化依据毕竟缺乏一个事先法定的基本特征,而且可操作性、唯一性、统一性上均有不足,容易成为司法恣意和放纵犯罪的隐患。
1.3 被害人承诺理论是体育竞技伤害行为正当化的根据
一方面,将职业运动员的竞技行为视为正当业务行为是妥当的,但是,这同时也可能将非职业运动员排除在外,不利于全面保护体育竞技活动的安全。而且,对正当业务无行为进行无限制的扩张解释,也很可能违背罪刑法定原则。所以,正当业务行为不是最佳的选择。其实,在德日刑法理论中,针对体育竞技伤害行为,被害人承诺理论的接受度比较高,其缘由在于被害人承诺理论的逻辑构成很符合体育竞技伤害行为的产生背景,即放弃权益与行为合法化的关联性问题。在我国,体育竞技伤害行为与被害人承诺理论之间有着天然的亲缘性,而被害人承诺理论也在我国的犯罪构成中存在一席之位。凡是自愿参加体育竞技活动的个体,都对经济行为可能导致的风险与伤害等有着明确的主观认识,对于合理、合法范围内的彼此之间的竞技伤害结果,其实都是行业和法律之内默认和接受的常态现象。如果不符合主观罪过的基本条件,就不符合犯罪构成,也就可能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在此基础上,由于推定的承诺一般归属于被害人承诺,是被害人承诺的一种特定情形,所以,单凭推定的承诺还不足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毕竟推定的承诺在适用范围上存在局限性。然而,这同时也折射出被害人承诺理论用于阐释体育竞技伤害行为正当化的优势。最后,还需要区分一般正当化事由和具体正当化事由的正当化根据。如社会相当性学说认为,在历史形成的社会伦理秩序的范围内,被这种秩序所允许的行为(社会相当)就是正当的。但是,社会相当性说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这种具有普适性的理论亦不宜作为体育竞技活动的正当化根据,而宜作为整体意义上的正当化事由一般的理论基础。总之,从社会文化、理论认可度和司法实务的可操作性等方面看,被害人承诺理论是较为理想的选择,更能诠释体育竞技伤害行为的正当化机理,而且不会打破现存刑法理论的基本框架。
而一旦锁定了被害人承诺理论是讨论体育竞技伤害行为的免责依据时,则应围绕承诺主题、承诺真实性、表示与认识、主体与时间而展开,具体而言:(1)体育竞技活动应加以广义理解。一般来说,体育竞技活动要具有正当性,就必须是没有违背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序良俗的合法竞技活动。否则,非法的、地下的体育竞技活动,诸如“黑拳”、“地下赛车”等都不在此列。因此,这是适用被害人承诺的基本前提,因为刑法所保护的对象是合法的利益与正当的权益。那么,比赛是否必须经过国家或者有关体育组织确认的比赛项目,并且比赛必须是由有关体育机构或者有关机关正式组织的比赛呢?[11]从实际看,这种极端的要求又是不妥当的,容易导致刑事政策“疏而不严”。所以,比赛项目的认定标准是“体育竞技”而非“官方批准”,且不限于官方组织的体育竞技,民间自发组织或民间传统的体育竞技均在此列。(2)承诺的真实性。诚然,被害人承诺,就是作为法益主体的被害人同意他人侵犯自己法益的情况,所以,经承诺的行为不违法。故此,承诺必须是出于承诺者内心自由的意思决定,没有受到任何强制、胁迫,否则,承诺是无效的。也就是说,承诺必须具有任意性。如果在体育竞技活动中,参加者是在受到人身威胁或恐吓的情况下参与竞技活动,则不能使用被害人承诺问题。而且,承诺必须是承诺者真实的意思,绝无戏言、玩笑、反悔等情形,否则,承诺也是无效的。这就是承诺的真实性问题,如果参加者仅仅是调侃戏言,或者说故意激怒其他参与者,也不能说具备真实性。而且,如果存在欺骗的情形而导致承诺者做出承诺,特别是在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危害结果的情况,一般也是无效的承诺。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当存在分歧时,承诺的真实性需要通过相关证据加以证明。(3)承诺的表示与认识。一般而言,承诺者应该通过明示的方式向另一方运动员表示,以此表达承诺的真实性。但如果是体育竞技的常识、常情等共识性做法时,则可以通过默认的方式表示。因此,一般的承诺意思必须公开表示,而不能仅仅内存于行为人的意识中。而且,这种默认的表示方式符合社会一般常识、常情,否则,承诺也不能成立。与此同时,既然承诺是一种公开或默认的方式表示出来的,另一方运动员也就对明示的承诺是有所认识,这种认识一般是明知的,但是,也可以是应当知道的。这是因为,此时如果不存在对承诺的认识,则意味着缺乏主观上的正当化要素。而且,对于默认的承诺则可以没有明确的认识,但需要概况的认识。所谓概况的认识,就是对承诺的内容、性质和结果,具备行业内的通常竞技人员的风险认识。(4)承诺主体。一般而言,参赛运动员之外的人在赛场实施的伤害行为应排除在外。所以,只有运动员才是承诺者或加害人。当然,如果是由各自的经纪人或所在单位负责赛事,则经纪人和单位在获得运动员的同意下也可代为承诺。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形,因为当前的体育竞技活动更加市场化、商业化,但这也容易导致新的分歧,特别是利益冲突时。所以,往往还是要事先通过书面方式予以确认。而对于未成年运动员,经纪人或者监护人拥有相应的承诺权,但严重违背未成年运动员利益和危害生命健康的承诺无效。承诺一般是比较好理解的,但出于为未成年人“谋利”,却导致了事与愿违的风险。此时,目的正当性能否排除承诺上的瑕疵呢?对此,应该是有效的,毕竟对于任一方而言,基于第三人的公信力,不应承担承诺瑕疵上的责任,所以,承诺是有效的。(5)承诺时间。一般仅限于体育竞技活动之前,而且事前的承诺必须延伸到竞技活动开始之际。所以,事后的承诺无效。这是因为,事后的承诺无法割断侵害行为的法律性质。而且,由于承诺的具体情形是个别的,所以承诺的内容往往是概括的,无法做到绝对的明确。比如,竞技者的点头行为、竞技习俗中的邀约与承诺规则等,都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承诺。
综上所述,刑法需要在适当的场合介入体育竞技活动,即使在对抗型竞技活动中出现了伤亡,也不能一味定罪处罚,而被害人承诺理论是较为理想的正当化根据。在实际操作中,不仅要严格把握被害人承诺的适用条件,而且,将来的刑事立法应加以明确的规定,以此确保罪刑法定原则得以落实。同时,被害人承诺作为一种正当化事由,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程序予以证明,方能发挥实质的作用。
2 体育竞技中正当化事由的刑事诉讼证明
正当化事由的出罪价值始终要落在诉讼程序上,从立案到审判整个诉讼阶段,尤其是审判环节,均是正当化事由发挥出罪作用的重要环节。所以,体育竞技活动的正当化事由诉讼证明问题是以被害人承诺为坐标,并以围绕被害人承诺事由的证明责任和证明责任而展开的。而且,由于正当化事由是一个整体性概念,所以,在讨论体育竞技活动中的被害人承诺的诉讼证明问题时,可以参用正当化事由诉讼证明的一般原理。
2.1 体育竞技中正当化事由的证明责任
证明责任是证据法的核心问题,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49条的规定,在公诉案件中,均由控诉方承担证明责任。在自诉案件中,由自诉人承担证明责任。犯罪构成理论是犯罪认定的认知模型,无罪推定原则要求控方承担证明有罪的责任。辩护人有辩护的权利,但是,却没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证明有罪的责任始终由控方承担[12]。然而,证明责任分配并不完全取决于实体法规定,它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诸如程序正义、诉讼经济、刑事政策、实体法规范的建构方式[13]220-237。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即使新刑事诉讼法没有加以明文规定,但基于各种综合因素的考虑,可将部分或者局部的证明责任分配给被告人一方,以求刑事案件“一边倒”的证明责任分配模式得以纠偏而均衡化。然而,由主张正当化事由的辩方承担举证责任不意味着要承担自证无罪的责任,反而是承担提供证据(线索)的举证责任。这里,不宜混淆举证责任和证明责任两个不同的概念。行为责任说认为,证明责任就是指提供证据这种行为的责任;结果责任说认为,证明责任是在案件事实不清的情况下,由负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的责任[14]。目前,“双重含义说”在我国刑事诉讼学界更被认同,理论界也基本上区分举证责任和证明责任,新刑事诉讼法第49条的规定应当是指证明责任,也即是一种需要达到证明标准的举证责任,否则便要承担相应的败诉风险,而且这种风险往往是由控方承担的。
在此基础上,检察机关应始终承担证明有罪的责任,也即不存在正当化事由(被害人承诺)。如果控方无法否定辩方所提出的辩护事由——被害人承诺,则法官要从内心确信被告人是有正当理由的,故此,也就不存在刑事归责的必要性[15]。详言之,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49条的规定,接受承诺的一方不承担自证无罪的责任。第50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据此,公诉案件的证明责任仅由控方承担,而“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新规定,从反面有力地印证了辩方不承担证明有罪的责任。在公诉案件中,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根据法律规定,可提出相应的辩护事由,并主张无罪或者减轻刑罚。从刑事司法实践看,正当化事由是主要的抗辩理由之一,是刑事证明对象的一种具体形式,直接影响定罪的结果。正当化事由作为一种典型的实体性事实[16],是诉讼证明环节需要认识的对象,是一种可以导致无罪和不承担刑事责任的消极事实,与控方积极有罪的证明相对抗。因此,当被告人提出正当化事由时,其所承担的是举证责任,而不是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不承担案件败诉的风险。而在自诉案件中,自诉人独立提讼,相当于控方当事人,扮演控诉职能,因而也就要承担证明责任,而不单是举证责任。如果自诉人无法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或有价值的证据线索,或者消极地履行提供证明责任,其诉讼主张不仅难以得到实现,而且还将面临败诉的风险。当然,被告人仅承担举证责任。其中,被告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提起反诉,反诉适用自诉的规定。此时,自诉和反诉也基本可以说成是一种公诉案件中的控辩关系,如正当化事由就是一种反诉理由。但是,由于自诉案件的反诉在本质上是被告人就自诉人控告的案件向人民法院提起对自诉人的特别诉讼程序。
2.2 体育竞技中正当化事由的证明标准
通常而言,正当化事由作为一种实体性的积极抗辩[17],是刑事证明对象之一,它通常是由辩方提出的,但控方基于控诉职能而必然予以反驳。但是,由不同的证明主体提出正当化事由时,应设定不同的证明标准,这才有助于发挥正当化事由的出罪作用。同样,对于体育竞技活动中的被害人承诺问题,控辩双方所需要达到的证明标准也是有所差异的,这主要是由诉讼构造、控辩职能以及诉讼证明规律等所共同决定的。具体而言,一方面辩方承担举证责任时的证明标准。根据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收集的客观全面原则,公安司法人员在取证时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新刑事诉讼法第50条明确要求公检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客观全面地收集证据,必须防止先入为主的观念和片面性。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不能只注意收集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和重罪的证据,而不注意收集证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无罪和罪轻的证据[18]。但由于控辩职能的天生对抗性,使得侦查机关或侦查部门收集和运用无罪证据的概率不高,因而,被告人往往会主动提出诸如正当化事由等无罪证据。目前,司法实践中一般都由被告人承担举证责任。当辩方提出正当化事由时,应采取盖然性的证明标准。一方面,我国被告人举证能力很有限,律师调查取证的作用也不够明显。在对抗性不足的刑事诉讼环境下,为了确保司法公正,应首先将被告人提出正当化事由看成是一种提供线索的活动,而不是证明无罪。另一方面,如果要求辩护方承担“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这将事实上导致辩方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证明责任。不仅违背了无罪推定原则,而且辩方客观上往往难以做到,进而可能导致正当化事由的辩护往往流于形式或被束之高阁了。但是,有研究者认为,被告人以正当化事由为辩护理由时,这些积极辩护的证明责任与控方对犯罪构成要件的证明责任相对立,此时应当由辩方承担举证责任和说服责任[13]370-373。这种说法不可取。正当化事由是被告方针对检察机关的指控提出的辩说,是基于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辩护权而产生的,它的目的在于削弱检控方的证明,从而动摇因控方证明在法官心中形成的对案件事实的心证,使得法官认定控方没有完成证明责任,做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判决。基于此,辩方提出正当化事由时应采取盖然性标准即可,这样更有利于激活正当化事由的辩护职能和出罪功能,否则,就削弱了辩方的力量。另一方面,控方反驳正当化事由时的证明标准。辩方提出正当化事由,控方一般应该会出于控诉职能加以反驳,并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正当化事由属于定罪事实,发挥着消极的出罪作用。此时,针对法官的自由心证而言,控方承担的是一种举证和说服责任,也即控方必须通过提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具有可信度,以此否定辩方提出的正当化事由。否则,控方将承担其主张无法成立的刑事败诉风险。与此同时,新刑事诉讼法第49条也明确规定,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因而,无论如何,控方都始终承担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明责任,所以,说服法官确信案件不存在正当化事由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被告人有罪,而法官则根据控方在庭审的举证、质证等活动最终确实是否有罪。因此,控方的证明标准应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定罪标准,这样才能彰显出保障人权机能的同等武装理念。
参考文献:
[1] 莫洪宪,郭玉川. 体育竞技伤害行为入罪问题研究[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4):70-76.
[2] 石泉. 竞技体育活动中恶意伤害行为的刑法评价[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8(2):67-70.
[3] 康均心,谷筝. 体育竞技伤害行为初探[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0(1):115-120.
[4] 孙道萃. 反思刑法保障法[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20(5):86-93.
[5] 马克昌. 外国刑法学总论(大陆法系)[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06.
[6] 陈家林. 外国刑法通论[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332-333.
[7] 克利福德·吉尔兹. 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M]. 王海龙,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1-28.
[8] 黄京平,陈鹏展. 竞技行为正当化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6):27-35.
[9] 潘星丞. 体育竞技致损行为“排除犯罪性”事由[J].体育学刊,2010,17(4):13-18.
[10] 孙道萃. 犯罪构成与正当化事由的体系契合:学说、视角、立场与路径[G]//刑法论丛.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28-31.
[11] 王政勋. 正当行为论[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352.
[12] 刘广三,吴秋元. 论刑事证明责任的性质及其运用[J]. 烟台大学学报,2011,24(4):18-24.
[13] 黄永. 刑事证明责任分配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14] 何家弘,刘品新. 证据法学[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290-291.
[15] 孙道萃. 论刑事责任归责体系的建构——兼及回应“刑事责任独立要件化”界说[J]. 福建法学,2012(2):26-31.
[16] 卞建林. 刑事证明理论[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130-133.
关键词:低碳经济;精益思想;循环取货;快递
1.模型设计
本文建立一种同城快递循环配送路径模型,各区域快递负责人将需要跨区的快递送到绕各环路循环行驶的卡车上,并取下运送到该区的快递并进行配送。该配送模式低碳绿色,同时也节约一定的快递物流成本。
为了建立更加现实的可利用的模型,我们必须做一些关于现实基础的假设或者认定。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大数据信息系统,这样就可以及时知道各物流点及路段的信息。大数据与高科技的结合,信息的及时更新与利用,是我们这个时代乃至未来的主题,因此,这是我们前进的一个方向,也是企业发展方向的必要条件。
第二,目前我国还没有发展到各企业都配备自己的物流阶段,所以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主要依赖于第三方快递服务行业。因此,选择哪家物流服务商企业也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第三,物流配送的路径优化,是对于各企业的重中之重。本文建立循环快递路径模型,实现更经济的物流配送取货。
2.数据平台
大数据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因此数据平台的建立具有非常关键的必要性。
在数据平台方面,我们首先建立好目前的各个取货点、送货点的分配。
其次,结合以往资料或者数据进行权重分配。中国地广物博,在一些发达的、人聚集较多的大城市或者区域,快递的需求量会更大更多一些;而在一些较偏远的地区,则显得略少。因而,合理地根据权重分配,便非常的科学。
假设第i个取货送货点为x\-i,其对应的权重为λ\-i。权重应该满足如下公式:
∑m[]i=1λ\+′\-i=1
式中的n表示,当前区域内一共有n个取货送货点。
第三,数据的更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果只是陈设的数据,那对于企业而言,数据只具有存储功能。但是,当及时地更新数据并应用于下一次的物流配送,便可以减少快递在路上的漫游时间,这可以促使商家为客户提供更快捷的物流配送。
如何更加快速地更新数据并应用,我们可以采取uber、滴滴、顺丰等出租车的算法模式。目前uber等企业的大数据平台及时更新并通知新的站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数据平台的建立是路径优化的重要基础。
3.物流服务商的选择
目前涌现出了中通申通圆通等各家物流服务商,但是对于不能提供物流的企业,如何选择一家更适合自己的物流服务商进行合作就变得尤为重要。
在物流服务商的选择方面,我们可以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主成分分析,对以往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使用SAS软件或者R软件进行编程实现。通过聚类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各行业选择哪一类物流服务商更多一些,然后对本企业进行合理定位。在符合本类型企业的物流服务商里面,我们进行主成分分析,选择出最适合本企业的物流服务商。
4.路径模型
实现循环配送,是为了更加经济地进行物流配送。因此,如何使得路径最短、快递费用更少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因此,我们建立双目标函数,同时考虑路径与快递费用。当两者达到综合最优的时候,便是目标函数在特定条件下的最优解。
本文涉及中的所有变量都具有对应的物理意义,因此每一个变量都满足大于等于0的条件。
5.模型优化
为了使得模型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可以针对邮递员若不按照规定路线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突发意外情况除外)。因此在z\-2目标函数去相应的惩罚数目即可。
由于是双目标函数,可能并没有办法实现两个函数同时实现最优的结果,因此,我们追求相对最优的最理想结果。目前运筹学里面有对应的双目标函数解法,可通过加入算法乘子来实现。
[参考文献]
[1]焦杨.循环取货在快递行业中的应用研究.燕山大学,2014.
关键词:石油化工 催化精馏技术 应用
一、催化精馏技术的主要内容
(一)催化精馏技术的内涵
催化精馏技术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合适的催化剂(一般为固体装填到精馏塔中,以便促进精馏塔中精馏分离以及催化反应的快速进行,从而借此实现强化反应与分离这一目标的一种新型工艺技术。
(二)催化精馏技术的主要优点
1.催化精馏技术具有高生产、高收率的能力。这是因为通过可逆反应的利用这种方式,产物能够得到不断地生产,从而有效增加了反应速率,使反应物的浓度增大,而在这个过程中的原料的转化率还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该技术的生产及收率能力较高。
2.催化精馏技术具有低消耗、低投入的优势。在精馏塔中催化反应与精馏可以共同进行,这样既使流程得到简化,又节省了能量,减少了资金、资源等的投入与消耗。
3.催化精馏技术具有高选择性。这是由于可逆反应大多是平衡移动的,这就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副反应或是逆反应的发生,进而使选择性得到提高。
二、催化精馏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一)催化精馏技术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
乳酸正丁酯在食品、医药、燃料及电子工业等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乳酸正丁酯合成采用间歇反应釜,操作复杂,催化剂分离、净化等工序繁琐。杜海明研究了用Hβ沸石催化剂合成乳酸正丁酯的催化精馏酯化工艺。他们发现,催化精馏技术的引入,不仅减少了设备投资,而且可以进行连续化生产。
(二)催化精馏技术在醚化反应中的应用
迄今,催化精馏技术在MTBE和ETBE的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已比较成熟,其他的过程也逐渐发展起来,如用于异戊烯醚化和二醇醚的生产等。异戊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可用于生产农药和香料。目前,广泛采用甲醇与C5馏分中的粗异戊烯醚化制取甲基叔戊基醚再分解为高纯异戊烯的方法。该工艺的核心是粗异戊烯的醚化。范存良等在外循环固定床反应器、中间取热固定床反应器和催化精馏反应器。
(三)催化精馏技术在加氢反应中的应用
在加氢反应中,应用催化精馏技术可以降低投资费用,提高目的产物的收率,延长催化剂寿命等。目前,催化精馏技术在选择加氢、苯加氢、加氢脱除含硫化合物中都有应用。选择加氢主要用于C4,C5原料的预处理,以除去对某些深加工过程和产品均有负面影响的有害杂质,应用催化精馏技术有利于不需要的烯烃杂质选择加氢,并减少发生连串反应。渠红亮等采用氧化铝粉末制备了镍基拉西环催化剂填料,用于MTBE装置C4原料的催化精馏预处理工艺中。
(四)催化精馏技术在水解反应中的应用
在工业中,乙酸甲酯常以副产物的形式出现,将乙酸甲酯水解成甲醇和乙酸是比较常见的处理方法。传统乙酸甲酯水解工艺系采用固定床水解工艺,其水解率低,回收系统能耗高、流程复杂,而采用催化精馏技术可提高水解率,实现节能降耗。苏文瑞采用催化精馏工艺实现了乙酸甲酯的水解。结果表明,催化精馏工艺的水解率比常用固定床工艺高出一倍以上,处理能力比固定床水解塔大得多,且其反应温度低于固定床工艺,催化剂的结垢现象比固定床少,催化剂的寿命较长,回收能耗比固定床节省27.8%。
(五)催化精馏技术在酯交换反应中的应用
乙酸正丁酯是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近些年,文献报道了酯交换法制备乙酸正丁酯的催化精馏工艺,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甲醇、乙酸正丁酯,且丁醇的转化率有很大地提高。其反应系统主要由再沸器、催化精馏塔、冷凝器、进料泵和回流比控制器组成。其中催化精馏塔有由集液板、升气管、催化剂包、支撑板和底板组成的催化反应段;在集液板下端的升气管的管壁上有溢流孔,其高于催化剂包;在底板上有泪孔;在支撑板上有催化剂包和筛孔;位于支撑板和底板之间的升气管的管壁上有漏液孔;将物质的量比0.5∶5的乙酸甲酯和正丁醇分别从催化反应区的顶部和底部加入到塔内,反应温度50~90℃,回流比0.5~30,常压下进行操作。该工艺提高了乙酸甲酯的转化率,简化了操作步骤,克服了设备腐蚀等问题。
(六)催化精馏技术在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
乙苯是重要的溶剂和中间体,加在汽油中还可以提高抗爆性能。目前,大量生产乙苯仍然是靠在酸催化下苯与乙烯的反应,与固定床反应工艺相比,采用催化精馏技术时,该反应过程的反应温度不受泡点温度制约,避免反应区热点的形成,提高了催化剂的寿命,消除了大量苯的循环,使反应放热得到了有效利用,而且操作压力较低、乙苯选择性高、副产物生成量少。研究表明,采用催化反应精馏技术克服了传统工艺不足,实现了高收率、高质量地合成N-异丙基苯胺。
三、结语
综上所述,催化精馏技术在石油化工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特别是在酯化、醚化、加氢、水解、烷基化、异构化和酯交换等各种平衡反应中的应用尤为普遍。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我国应积极将催化精馏技术投入实际使用中,并通过对催化精馏技术在石油化工中实际应用现状的研究与分析,进一步探讨催化精馏技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进而为发展我国的石油化工行业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京津冀旅游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区域旅游规划中的重点。本文通过构建旅游流强度模型,对京津冀区域内旅游流强度和空间结构进行研究,为政府在区域旅游规划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对于更好地促进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京津冀 区域旅游 旅游流 空间结构
近几年我国的区域旅游发展迅速,对旅游流的研究也随之深入。狭义上的旅游流是指旅游客流,广义上指以旅游客流为主体,涵盖信息流、资金流、物质流、能量流和文化流等多种子流在内的集合(马耀峰等,2001)。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国内游客在区域(京津冀地区)内空间位移的现象。对旅游流的研究关系到旅游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影响到旅游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靳诚等,2009)。
京津冀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无论是国家旅游局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关于“首都都市度假旅游圈(京津冀旅游一体化)规划”,还是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继续推进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并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和“重点推进河北沿海地区”的构想,说明京津冀地区旅游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已是大势所趋。该区域经济相对发达,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天津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河北省环抱京、津两地,是环渤海经济圈和“首都都市度假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域上看,这三个行政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京津冀地区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都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整个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这也是发展区域旅游、实现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客观条件。
(二)发展挑战
京津冀区域旅游业的发展近几年有缓慢下降的趋势,北京作为该区域的中心旅游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已超出负荷,而与北京唇齿相依的河北省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旅游发展仍显缓慢。
旅游流强度模型
L.J.Crampon最早将引力模型应用于旅游研究中,并于1966年提出了旅游引力模型:
公式(1)中T为客源地i与目的地j之间发生旅游客流量的测度,Pi是客源地对目的地产生推力的测度;Ai是目的地对客源地产生吸引力的测度;Dij为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G、b为经验估计系数。
根据旅游引力模型可以看出,影响旅游流强弱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目的地拉力、客源地推力、两者之间的距离。本文拟用目的地人口规模、GDP总量表征目的地的拉力,而用客源地人口规模、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表征客源地的推力,得到如下的旅游流强度模型,即:
公式(2)中T为旅游流强度,Pi和Pj分别为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居民人口数量,Ci为客源地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Gj为目的地的GDP总量。Dij为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空间距离;k、b为经验估计系数(靳诚等,2009)。
京津冀区域旅游流强度研究
本文数据的选取以2010年京津冀区域(以北京、天津、河北省三地)统计年鉴的相关内容(人口数量、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GDP总量)为准,根据各个城市间的实际公路里程数作为距离。旅游流强度模型计算结果反映的是旅游流在各个城市间相互作用的强度,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本文将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将k、b两系数的数值均设定为1。
(一)绝对强度矩阵
利用公式(2),计算京津冀区域13市之间的旅游流强度,共计156个数据(自身的13个数值视为0),得到一个13×13的矩阵Aij,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得到矩阵Bij,处理方法如下:
(二)相对强度矩阵
通过绝对强度矩阵的数据对两城市间旅游不同方向的强度进行计算,以求获得两个城市间的正负相对旅游流强度。两城市间旅游流正相对强度就是两个方向上旅游流强度之和,又可称为总流强度。通过计算,可得到正相对强度矩阵Xij,由于Xij和Xji数值相同,故只显示Xij。同样负相对强度就是两个方向上旅游流强度之差,又可称为净流强度。计算得到负相对强度矩阵Yij。由于Yij和Yji数值上互为相反数,故只显示Yij。
京津冀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旅游空间结构是指旅游经济客体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聚集程度及聚集状态,它体现了旅游活动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它是在长期的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活动和区位选择的积累结果(卞显红,2003)。本文研究的旅游空间结构是基于目的地、客源地和旅游流组成的区域旅游系统这一研究视角展开,主要对旅游目的地、客源地区分和其间的旅游流强度和流向进行分析。
(一)目的地、客源地区分
现实中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区分,因此本文根据旅游流强度计算出各个城市的目的地指数Dk和客源地指数Ok,对目的地和客源地进行划分。计算方法如下:
(j=k=1,2,…,n)
(j=k=1,2,…,n)
其中,n为该区域内的城市数(本文的n=13)。通过对Ok、Dk的计算得出京津冀地区各城市的指数,结果如表1所示。
将Dk和Ok的数值输入SPSS软件分别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将目的地和客源地分别划分为三个等级。
关键词:区域经济升级 具体化 地方化 优势打造
引言
当前,世界经济的格局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大调整,全球产业链重组化步伐深入到各发展区域,经济发达国家工业复兴态势显著增强,新的贸易秩序面临重构。在国内,外贸与投资环境也正发生着改变,制造环节转移,研发、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北上西进态势明显,高新技术与高附加值产业对制度和环境的要求不同以往。2013 年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变化明显,高速发展的步伐放缓,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不足8%,并且此类现象持续了几个季度,说明以数量、规模见长的发展模式面临转型,同时政府也在通过改革的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坚持依靠经济转型和结构优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但仍要看到,我国的城乡差距明显、城镇一体化进程不够理想、改革红利还未惠及到广大民众,科技创新的潜力远未完全释放出来,整体上经济社会的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发展机遇期。
我国区域经济升级的战略意义
区域经济升级意味着兼顾质量与效益、城乡发展和谐共进、产业结构优化,以打造高新技术、富有创新意识、制度与环境良好、社会保障体系到位、经济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打造区域经济升级,关键要注重五个方面:
(一)更加注重内涵发展
经济增长的效益与质量建立在内涵发展的基础上,要从长远审视发展、改革与稳定的关系,统筹兼顾,既要保持发展的速度,又要坚持进中求稳,将发展的速度、改革力度统一起来,做到速度与质量的平衡发展。虽然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但要看到其中的机遇,利用倒逼机制,进行产业的升级和优化,推进一系列的新技术、新模式,走一条既具有经济活力,又能保证生态文明、人民生活环境优裕的发展道路。归根结底,就是要充分拓展内涵发展的优势和意识,形成创新、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二)更加注重融合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融合城乡发展,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城乡共进的新局面。要实现城乡良性互动,以历史的眼光谋划城乡整体发展布局,推进“城乡一体实质化”进程;要将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统一起来,依托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将产业、城市、生态三大要素融合起来,使之协调发展;协调发展的整体优势,要构建以经济区为基础的合作共进机制,并且充分利用区域中的不同特色,构建辐射型的分工格局;要坚持推进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发展,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建立合作互补的经济模式,坚持以大带小、大小共存的分工格局,实现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三)更加注重高端发展
发展高端、高附加值的产业是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我国产业当前处于低端或低附加值的格局比较明显,如何实现跃升,以创新驱动高端产业的发展,是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的基本要求。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由高能耗、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集约型、创新型产业转变,并且要尽力拓宽产业触角,打造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高端企业。此外,还要注意结合本地区的特色,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经济,提升其影响力和竞争力,做到“人有我优”、“人无我有”,着力摸索出一套以创新拉动产业升级、以特色占领先机的区域经济格局。
(四)更加注重开放发展
开放发展必须具有全局眼光,必须认识到区域发展离不开整个国家的发展,也难以独立于全球化浪潮之外。政府要极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既包含生态环境,也包含适合企业发展的政治环境,提升对高新产业的吸引力和承载力,要形成对外开放的有效机制。政府简政放权,创造宽松优化的经济环境,通过简化政府权力来增加企业发展的活力,以开放促进竞争、添活力,坚持开放是经济发展之永不枯竭的“活泉”。
(五)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并不意味着脱离、抛弃现有的经济模式,而是在当前的经济基础之上,循序渐进、优化升级,打造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平的经济格局,发展、拓宽、深化现有的经济。
把握好快与慢的关系,区域经济升级意味着质的提升,但也需要量的支撑,不能将区域经济升级的重任完全放在发展速度这一方面,也不能将二者人为割裂。把握好进与退的关系,一味求进于经济质的提升并无好处,以牺牲环境、浪费能源的发展模式并不可取,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经济所处的阶段,坚持走质量与效益兼顾、环境与发展双赢的道路,就要坚决摒弃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作为地方政府,必须以新的管理思维,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实现区域经济升级的优势发展
打造区域经济升级以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为追求,必须结合区域实际,善于找到和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找到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和正确的指导方向,在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中形成区域发展新优势。
(一)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
各区域的发展都有其本身的资源禀赋和地理文化条件,区域比较优势强调区域经济中的独特资源或社会条件,如何充分利用区域的有利条件,扬长避短,对于构建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的基点。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区之间比较优势所构成的差别逐渐淡化,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进程中,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的独立性,着力于提升区域的创新能力,形成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机制,是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优化转型经济结构的根本出路,也是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的正确方向。
(二)全力增创区域竞争优势
打造区域经济升级必须以区域优势为基础,着力形成新优势、提升竞争力。围绕国家战略,深刻理解国家战略的内涵,积极从中挖掘潜力和机遇,将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融合起来,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着力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并将区域的比较优势依附到国家战略中来,实现产业的升级。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提升劳动力技能素质成为必然选择,以此为支撑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持续提升对高端产业的吸引力,并以高端产业为中心,带动高端生产要素的集聚;实现价值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有机结合,形成分工专业、协作配套的新优势。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体现长远发展的战略性任务,要利用国家三大战略规划所创造的机遇,加速形成体制机制的新优势,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强度和质量,积极营造政策宽松、发展友好的大环境。
(三)区域经济升级的具体化和地方化建议
区域经济升级打造,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也不是一腔热情的蛮干,必须认识发展的规律,形成发展的共识、凝聚向心力,走科学实干的道路,坚持以制度保发展、以考核促发展、以创新谋发展的理念,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步入实质化进程。
1.形成共识产生的向心力。首先,以开拓创新谋发展,经济发展的触角深入到全球的每个角落,全球化既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融合发展,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经济的竞争,如何在一体化的经济格局中保存竞争力,就必须发展自身的区域经济优势,并且紧紧依靠创新能力,加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利用外部的经济环境,结合自身的优势经济,拓展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
其次,靠务实强干求发展,发展在于实践,实践在于找到一条科学、实效的经济模式,政府要始终坚持真抓实干、力求实绩的行事原则,对不作为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原则,让实干之风渗透到政府的各个部门,为经济发展创造好的环境。
最后,靠正确的战略和策略求发展,站在战略的制高点上,全面谋划发展道路,并以此为指导,积极进取、百折不挠。
2.依靠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突破思维定势,创新先进理念,采用科学方法,加快树立战略思维、创新思维,以客观规律指导现实行为,关键是要做到以下三点:
其一,要进一步认识把握现实发展的规律,更加注重引进技术创新型、高端基地型、服务中心型的企业,以整体升级带动质量优化,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激活内在创新能力并重,重塑发展新优势。
其二,要进一步认识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趋势,推动城乡产业融合互补的经济模式,协调好产业转移与人口转移的关系,完善产业要素集聚与城市功能,通过城市管理创新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统筹产业融合与城乡融合的发展关系,探索符合区域客观环境的城乡发展道路。
其三,要认识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以中心城市为基础,引导和带动中小城市发展,并将其打造为具有支撑性作用的经济群,形成区域城市之间的经济互动、互补机制,充分发挥各地区的资源优势,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3.立足科学有效考核体系。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有利于对发展进行激励与约束,而考核的标准不能单纯以经济增长为指标,必须综合考虑社会与环境因素,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质量与效益的共赢,就要做到如下五点:第一是以实际为出发点,不断创新考核手段,不但要考核干部的实际业绩,还要考核取得业绩的动机、方法,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并从长远出发,杜绝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第二是要加强综合监管平台建设,要改进监管的方式方法,扩大监管的范围,引导民众参与到监督中来,进一步完善督查制度,并要结合问责制度,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第三是积极营造规范的市场秩序和良好的社会生态,加强制度建设;第四是要建立正确的用人机制,干部任用必须立足于为民服务、信念坚定、务实廉洁的原则;第五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以敢担当、肯务实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争取形成一套完整、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干部考核体系。
4.统筹战略内涵政策创新。国家战略赋予区域经济极大的自主发展权力,要深刻理解政策指向,充分利用政策赋予的先试先行的权限,探索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要做到以下三点:其一,充分挖掘国家战略存在的发展机遇,深刻理解国家战略的内涵,并把握机遇、敢于争先;其二,积极制定行之有效的具体举措,必须从整体出发,利用好国家战略潜力,将区域发展的优势细化,制定操作性强、指导性正确的措施;其三,统筹国家战略,各区域的发展都以国家战略为前提,并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但不能割裂各区域的关系,而是要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合理利用各区域的资源,相互协作,对国家战略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付晓东.中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区域经济评论,2013(3)
2.范钦钦.我国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与提升对策[J].商业时代,2013,12(34)
3.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区域经济升级版的内涵与打造路径研究[J].中州学刊,2013,10(202)
正说着,只见施老师拿出一只烧杯,灌了点水,又往水里撒了点土和木屑之类的脏物,轻轻摇晃了几下,那水就变得又黑又脏。
施老师风趣地说:“你们仔细看着,老师开始变魔术了,这魔术的名称叫‘水的净化’,现在开始第一步——‘沉淀’。”施老师把烧杯稳稳当当地放在桌面上。我们不敢有丝毫放松,瞪大眼睛紧盯着烧杯,观察着水的变化。烧杯里的水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悄悄地进行着两极分化,只见泥土之类的脏物向杯底下沉,木屑之类的脏物向水面上浮。大约过了十分钟,脏物完全走向了两极,中间的水变清澈了。这时施老师小心翼翼地把烧杯里的水倒入另一只烧杯。
我嘟哝着:“真可惜,只除掉了沉在下面的脏物,浮在水面上的怎么就除不掉呢?”施老师接着我的话茬说:“这位同学说得对,‘沉淀’不是万能的,它只能除掉那些像泥土之类可以沉在水底的脏物,木屑之类浮在水面的脏物,它就爱莫能助了。请看水的净化第二步——过滤!”
施老师那铿锵有力的话语使我们精神为之一振。只见施老师一边拿出一张圆形纸片,一边说:“这可不是一张普通的纸,这是一张滤纸,它神奇得很呢!”听施老师这么一说,我们更不能懈怠了,我擦了擦眼睛像小猫盯着鱼儿似的瞅着老师。只见施老师把滤纸窝成了漏斗形,插入漏斗里并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施老师小心地把烧杯里的水沿着玻璃棒慢慢地倒入漏斗,渗过滤纸流入另一只烧杯的水竟然变得清澈无比。“真的好神奇呀!”我们惊讶不已,这时施老师从漏斗里拿出那张滤纸,原来脏物都被滤纸截住了。
关键词:低碳经济;石油石化行业;关系
低碳经济是针对21世纪以来不断出现的气候污染问题和全球性气温变暖问题而提出来的,它的宗旨就是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破坏。简单的说,就是以减少室内气体的排放为目标,从而构建出一个低能耗。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的目的就是减少空气中碳元素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碳元素寄存体对碳元素的吸收能力,以此来提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进一步维持生态经济的平衡发展。而目前,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就是石油石化行业,所以说,低碳经济的出现,对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它成了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低碳经济是石油石化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已经有2500多个能源项目获得了国家的批复,而这能源项目中,有1700多个项目就是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这个比重占到了70%多。在这些新能源企业中,石油化工行业不但承担了重要的份额和责任,而且也经历的大环境的改变。这些因素促使石油化工行业做出了重大的变革和选择。因此,关于低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石油和天然气不但是石油化工行业所需要的能源,而且还是整个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能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能源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原油进口量已经超过了国家能源总量的50%,氯化钾进口量也超过了国家能源总量的50%,而我们国家的重点行业,如原油加工和烧碱等,我们国家对这些能源的消耗也超出了发达国家的20%左右。结合我国国内资源的发展现状来看,根本就无法长期承受这种高能量的大消耗。因此,我们应该合理的利用能源和资源,减少能源消耗,进一步推进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升级;2.我们的环境已经无法支撑起这种严重的污染情况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每年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所排放出来的污水都达到了40多万吨,所排放出来的废气也不下4万立方米,这些都占了全国工业企业排放总量的五分之一和十分之一,在排名上面也都排在了比较靠前的位置上。这些排放量的超标,严重地污染了我们的水质和空气,因此,石油化工行业所面临的重点话题也就成了保护环境和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源,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低碳是最佳的方案之一。
二、低碳经济是石油石化行业发展的新理念
石油化工行业能够走到今天,是因为经常会有新的理念出现,而这些新的理念给石油化工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低碳一词是在2009年到2010年的时候出现的,出现不久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而关于这个问题,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低碳经济是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自从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石油石化行业的生产总值和销售收入就一直呈现着不断上升的趋势。长期以来,我国的石油石化行业一直都用的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所以这也就导致了能源的用量在不断的增加,污染也就在不断的增加。但是为了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要将低碳、绿色、环保作为产业的发展目标。2.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所以说,从这一点上来看,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也确实在积极的进行节能减排,为达到低碳的目的一直在努力着。3.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加上石油石化行业的高速增长,使我国的全行业能源消费每年都在大幅度的增长在这种环境下,实行低碳经济,从表面上看好像是给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难题,但是从深层意义上理解其实是给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这种现象,对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来说,形成了很好的机制。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对整个石油石化行业来说,不但能够转变企业的发展方式,而且还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观念作出改革。
三、石油石化行业的责任担当就是低碳经济
在我国,石油石化行业都是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因此,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也就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和人们的生活。因此,它应该成为国家低碳经济和减排承诺的领导者,它也应该把走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作为自己的责任。石油石化行业在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上的努力和贡献就是为了能够更好、更快的完成我国低能减排的目标。所以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1.必须脚踏实地的将低能减排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环节中;2.对我国的循环经济进行大力发展,将能源的利用率提上来,促进节能减排的具体实施;3.引进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比较落后的产业进行改造,提高污染处理的水平。另外还要将一些新的产品和新的技术应用到新兴的产业当中;4.每一个石油石化企业都要从自身做起,建立健全的能源环保体系,履行好自身的社会责任;5.石油石化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低碳发展的服务机制,为更多的低碳产业做好服务工作。将可靠的、有效的资源切实的分享给石油石化这个行业。并且组织企业有效的开展低碳减排工作。
四、结语
我国的石油石化行业把低碳节能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个环节当中,这也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须要走的路。因此,各石油石化企业应该将自己所拥有的技术上的优势有效的应用在节能减排上,让我国能够更好的走上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许志明.低碳经济与石油石化行业关系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6(12):134.
[2]安欣.低碳经济与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J].石化技术,2016,23(5):40.
[3]朱晓亮.低碳经济与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标准及发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6(10):70-71.
关键词:网络环境 专业化发展 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0-00-01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直接决定着教育的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的普及,改变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也极大地影响着我们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方式。网络变革了教师们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进行交流、研讨,从而踏上自我学习的专业化发展之路,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而且,随着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发展,学校的办学质量也随之不断地提升。
培养教师们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能力,使每一位教师既可以利用网络获取教学资源,又可以给网络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教学交流和研讨,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形成一个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的网络资源库,从而加快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 加强软硬件环境的建设
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注重教师的环境建设,其中教师自身因素的软环境建设尤为重要。软件环境的建设要注意引进和开发相结合。
(1)用资金购买已经出版的教学资源。现在,我校每学期都购置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案例、课件、视频、图片等,如今,各学科都有与自己学科相对应的教学资源。
(2)利用网络,为教师发展提供现代化条件。教育现代化的利用是现代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要引导教师学会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学会根据需要下载各种教学资源,学会制作和运用教学课件。
(3)鼓励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要加快多媒体课件的自我开发步伐,发动全体教师人人动手,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相应的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课件。
我校自主开发的资源库主要分以下几大类:①电子教案类。各学科教师都将电子教案上传到学校邮箱,由网络管理员统一查收分类再上传至学校网站资源库。②多媒体课件类。网络管理员定期将各科教师们制作的教学课件归类,审核上传到学校网站资源库中,供教师和学生们共同学习和交流。③教学视频类。学校安排专人摄制各学科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并上传到学校网站上,供学生课间教师学习研讨。
2 培养教师网络环境下的专业化发展的能力
在培养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之前,首先要对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教师们的实际需求和各自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及其他因素,使教师感觉到学有所用,那样才能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
2.1 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保障
校本培训,就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围绕教师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的研究。把教师当做教学研究的主体,督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此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达到同发展的目的。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开展校本培训,可以提高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技能的提高,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网络技术的培训范围很大,增强了教师运用网络技术来开展教研活动的能力,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我们学校大多数教师都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在网络上收集各种教育信息和教学资源,具备了开展网络校本教研的基本素养。
2.2 “教师群”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交流载体
在网络环境中,教师们拥有互联网这个快捷、宽广的互动交流载体。通过互联网,教师们可以及时地与其他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快速而便捷地掌握最先进的教学资源。譬如现在很流行的“教师群”。教师们可以利用“教师群”这个交流载体来讨论某个学科的知识点,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一起开展教学研讨,彼此间相互学习教学心得体会。这样做,教师们不但能加深自己对书本上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上的效率,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群”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着很好的催化作用。
2.3 教育论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互动平台
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可以随时在某个地方获取最新的信息,还能互相讨论各种话题,那个地方就是论坛,简称BBS。因为它的交互性强,所以对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在校园网上开辟各学科的论坛和各学科的教学专题研修,在每次研讨前都做好预告,创设研讨氛围,让教师提前准备,促使教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思考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提高自己本学科的教学能力。在网络论坛上,因为不需要面对面,所以研讨的氛围非常轻松,在这里大家都能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研讨氛围非常浓厚,大家互相探讨直至解决问题为止,教学水平明显提高。这种研讨氛围,有助于学校教学效率的提高,更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2.4 教育博客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展示台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利用网络平台把自己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教学案例、课件、教学视频和教学反思等发表出来,搭建了一个以文字和多媒体等方式的个人网站,那就是教育博客。教育博客打破了传统的时空局限性,能随时随地地与网络上的人进行沟通,让所有有需要的人都能够分享自己的教学点滴。它通过网络帮助教师在教学上不断反思、不断探索,是教师们互相学习的好去处,是教师们专业化发展的展示平台。
现如今,网络技术早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影响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们要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不断地进行教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去迎接网络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小学,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