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范文

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

第1篇: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不稳定性 对策

一、大学生村官出现的时代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民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重点表现在农村传统观念落后及对现代观念的无知和抵制。一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播和推广,大学生村官应运而生。另一方面,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直线上升,当前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此外,面对我国目前城市人才资源过剩,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的现状,急需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和正确导向,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

二、大学生村官队伍的不稳定因素

1.大学生村官的出路不畅

大学生“村官”期满有五种出路可选择:可担任村干部;可参加公务员考试;可自主创业;可另行择业;可继续学习深造。大学生村官这五种出路是国家政策性安排,但众多原因使大学生村官的出路依然面临困境和隐忧。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干部难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委有户籍限制,没有法律保障,二是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委会面临利益博弈。大学生村官续聘农村面临困境:首先,编制数量和逢进必考制限制进入公务员队伍;其次,逢进必考制和一考定胜负的机制挫伤了部分村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大学生村官没有资格参加面向优秀村干部的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难:自主创业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而大学生村官主要从事文案工作。大学生村官主要能力错位和内心诉求导致大学生村官另行择业难;就业形势和生活压力削弱继续深造的信心。

2.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不适应性

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为心理不适应、生活不适应和工作不适应。心理适应上的困难:大学生村官从象牙塔直接到农村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巨大挑战,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环境突然到一个相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在心理上存在很大落差。如果缺少应有的心理准备,就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一些眼高手低的村官会觉得基层工作太琐碎,自己所学无用武之地,因此产生一些抵触情绪;生活适应上的困难:一方面语言沟通上有障碍,另一方面某些偏远地方生活条件艰苦;工作适应上的困难:专业理论知识上有所欠缺和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

3.村官身份职责不明确

角色的认同对于一个人在新环境中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斯特克瑞认为,“为了能够以一种有序的,内部一致的方式行动,一个人必须定义环境,即谁是环境中的他人,谁是环境中的自我”。大学生村官身份困境对其角色认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自我认同度低。大学生村官对于自身的身份认同处于漂移之间,认同基础模糊不定,导致了行动取向呈现多样性。其次,村民认同度不高。“当好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员、村级工作的助理员、村务管理的信息员、农村工作的调研员、科技知识的传播员、农民群众的服务员等”都是政府和村民对大学生村官期望的形象描述。最后,乡镇干部认同度有限。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大学生村官被借调到乡镇。

三、对策研究

1.规划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

要做好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要了解村官的具体工作政策和内容。学校在宣传大学生村官政策时,要进一步宣传村官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能力需求,同时开设与村官对口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辅导,帮助他们做好工作定位与规划,更快适应角色转换,服务新农村建设,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价值。高等学校是大学生村官的娘家,为大学生村官成才提供智力支持和后援力量,但是在解决大学生村官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难题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2.严格村官选拔程序

建立严格的村官选拔程序,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采取统一组织考试、面试和考察。根据大学生村官工作特点,建立一套详细的考核指标体系,量化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任职的素质要求,有利于选拔更加适合这个岗位的人选,同时有利于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考核时要侧重考察大学生服务农村的动机和热情、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村官岗位的设置,要求有关部门进行实地调查,因地制宜,按需分配。大学生村官上任前,要进行系统培训,可以试行导师制。

3.构建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实行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在缓解毕业生就业、改进农村人才结构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促进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为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村官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首先,完善大学生村官培训体系,针对具体工作,开展特定的培训课程。培训的教师可以是各级领导干部,也可以是大学生村官自己。培训方式可以灵活处理,根据工作中的难点,开展特色工作交流,创新工作方法。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村官培训,村官自己也要积极参与,形成合力,为完善村官培训体系共同努力。其次,建立正常的村官流动体制。正常的村官流动体制有利于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把更多的优秀人才留住,发挥他们的知识优势,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聪明才智。党和政府要通过基层调查研究,积极探讨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为建立正常的流动体制提供政策性支持。最后,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长效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实现角色合法。加强政策导向,解除后顾之忧。

第2篇: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范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对策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国家着眼于加强三农工作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对于缓冲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强新农村建设和巩固基层政权,起到了双赢的效果。2001年以来,全国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进行了大学生村官实践探索。国家于2008年开始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计划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2010年6月,国家将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列入重大人才工程,计划到2020年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高校作为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核心环节,其工作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

调研基本情况

2013年12月,课题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高校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现状调查研究,主要的调研对象是各高校就业服务中心村官选聘工作负责同志。根据大学生村官政策在高校层面所涉及的基本面,课题组重点从高校的政策认识、工作评价、执行状况、政策配套、项目比较和满意度测评等6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组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55份,回收有效率96.8%,在155个高校样本中,涵盖了一本、二本、三本和专科等类型,在地域分布上,从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广东等11个省份抽选了81所高校,占样本总量的52.3%;从中部地区的山西、河南、湖北等6个省份抽选了41所高校,占样本总量的26.5%;从西部地区的四川、广西、等8个省份抽选了33所高校,占样本总量的21.3%。(见表1)

高校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现状

60%的受访高校开设有农业相关、或者基层管理服务相关专业。89.7%的高校对“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十

表1 样本高校抽样情况

地区 抽样个数 比例(%) 省份 抽样个数 比例(%)

东部 81 52.3 北京 20 12.9

辽宁 7 4.5

福建 4 2.6

浙江 3 2.6

山东 10 1.9

河北 8 9.7

广东 3 6.5

江苏 9 5.2

上海 10 3.2

天津 4 1.9

海南 3 5.8

中部 41 26.5 山西 15 1.9

吉林 5 6.5

江西 4 2.6

河南 4 2.6

黑龙江 8 2.6

湖北 5 2.6

西部 33 21.3 重庆 4 4.5

广西 3 3.2

陕西 4 1.9

甘肃 7 1.9

四川 5 5.2

内蒙古 3 1.9

新疆 3 2.6

云南 4 3.2

分重视或比较重视。78.1%的高校对国家和各地区的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认识程度高;在对政策了解程度较低的二次调查中,受访者希望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省市层面和任职单位层面政策的解读。

2.大学生村官政策吸引力调查

调查显示,大部分高校认为现行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吸引力比较好(42.6%)或者一般(40%);认为现行政策“非常吸引人,能够对大学生起到引导和鼓励作用”的仅有13.5%。高校认为,大学生关注“大学生村官”项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到基层锻炼自我”(72.9%)、“考研、考公务员等相关优惠政策”(66.5%)和“工作不好找”(45.2%),说明目前大学生村官政策对于大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引导和激励作用不突出。大学生之所以选择到农村任村官,更多的是出于“就业的压力”及“任职期满后的优惠政策”。大学生村官选聘受地缘因素影响较大,大部分学生选择“家乡所在地”(63.2%)从事大学生村官工作,偏远地区存在“选人难、留人难”的现象。

3.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评价

在高校对大学生村官面临主要问题的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自身定位不明确”,占61.9%,说明高校判断大学生对于村官角色认同感偏弱。“后续发展乏力”,排在第二位,占60.6%;“工作保障机制不健全”排在第三位,占56.8%。这表明经过几年的政策实践,大学生在选择应聘村官的过程中趋于理性,更加注重在实际工作中角色定位及村官职业的后期发展方向,并对于现行的大学生村官工作保障机制政策评价不高。超过半数的高校认为大学生村官政策应该在工作考核、工资待遇、法律保障、社会宣传、培养培训、监督落实等方面尽快完善实施。

4.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执行情况

在受访高校中,每年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数量多在50人以下,仅13所高校每年村官人数超过100人。目前而言,60.6%的高校仅承担1个~2个省份的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同时承担7个以上省份村官选聘工作的仅为11.6%,且集中在“985工程”“211工程”等重点高校。接近半数高校大学生村官的报名比例占毕业生人数的5%以下,仅有9所高校报名比例能够超过20%。81.9%的高校认为,参与大学生村官项目的毕业生整体素质要高于同届整体水平。

高校认为,开展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主要困难是“专业设置与农村基层实际需求有差距”(56.1%)、“政策吸引力有限”(49.7%)、“学生参与热情不高”(49.7%)。78.7%的高校认为,大学生不愿参与大学生村官项目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的保障力度不够,村官的再次就业存在问题”;41.9%的高校认为“选聘时间太晚,错过了就业黄金期”。(见图1)

图1:高校认为开展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主要困难

在政策配套方面,21.9%的高校制定了本校大学生村官选聘的工作制度;在后续跟踪与服务方面,有43.9%的高校落实较好,主要涉及“村官间的交流”“培训讲座”等方面。

5.大学生村官政策与其他基层就业项目的比较

调查显示,除大学生村官项目外,在基层就业项目中,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的高校最多,约为27%;三支一扶项目位列第二,约为24%;各省市的选调生项目位列第三,约为19%。基层就业项目的比较中,高校认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是选调生项目,其次是大学生村官项目,第三位的是西部计划项目,最后是社区工作者项目和农村中小学“特岗计划”项目。这表明,同是基层就业项目,具备稳定就业机遇和后续发展渠道且拥有“国家干部”身份的选调生项目更受大学生的欢迎。在国家政策宣传和配套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大学生村官政策成为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

6.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满意度评价

高校对大学生村官政策非常满意的仅占1.9%,多数高校选择比较满意(62.6%)和一般(27.1%)。这一情况与在岗大学生群体对工作状况的满意度评价基本吻合。在对大学生村官培训的建议上,41%的高校认为,应加强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训;30%的高校认为,应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20%的高校认为,文字写作能力在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多,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培训。

对策与建议

1.因地制宜是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关键所在,应建立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

大部分高校认为,大学生村官政策对毕业生的吸引力有限,报名比例不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关注、选择村官是因为就业困难。调查同时显示,多数高校只承担1省~2省的村官选拔工作,且大学生通常会选择家乡所在地、或者高校所在地从事村官工作。因而,各高校应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开展政策宣讲和就业引导,与各市、县、乡等服务地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实现有效对接;与省、市组织、人事部门进行政策对接,共同选拔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大学生村官;与当地村官办建立协同培养和培训的长效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

2.高校的配套政策和跟踪服务亟待加强,应建立健全培训和引导制度

调查表明,大学生村官政策已经在各级各类高校得到了良好的贯彻执行,每年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工作顺利开展,村官素质高于同届毕业生整体水平。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多数高校没有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未形成自身的工作制度和实施细则。在对本校大学生村官的跟踪服务上,高校的主动性不高,且多局限在村官交流和培训讲座方面,不能充分依托学校的学科、人才等优势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提供足够的保障,没有形成“扶上马,再送一程”的工作局面。针对多数大学生直接从校园到农村,缺少农村生产劳动经历,对农村的政策法规和民俗村情知之甚少的状况,建议各高校对大学生村官做好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工作。应建立县、乡、村三级“帮带引导”制度,结对培养;三级领导为大学生村官传授经验、现场指导,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实际工作中尽快实现心态和角色适应。建议将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干部培训计划,统筹安排,强化培训,将培训教育情况作为考核指标计入大学生村官的考核评价档案,作为大学生村官保障政策兑现的重要依据之一。

3.选聘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

调查中,多数高校对大学生村官的整体评价不高,认为目前本校大学生村官群体的工作状况一般,不是毕业生就业的最佳选项。应尝试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价体系,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强化工作纪律,实现规范管理。应推动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量化管理,建立服务村民和工作业绩档案,督促大学生村官进入角色,努力工作,敬业奉献。在生活和工作中,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能够安心、放心、舒心地工作,消除由于生活上的不习惯、不适应产生的消极情绪;建立相应的激励和表彰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长期扎根农村工作的持久性和创造性。

4.高校对大学生村官政策存有疑虑,需逐步健全大学生村官保障机制

调查表明,绝大部分高校对村官选聘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视,且对大学生村官的选聘业务熟练。高校期望,能够加强对大学生村官二、三级政策的宣传和解读。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存有疑虑,认为目前大学生村官面临着自身定位不明确、保障不健全、发展后续乏力等问题,亟待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工作体制机制,需要在岗位定性、工资待遇、后续发展等政策优惠上加快落实并实施。高校在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阻力,专业的不对口、政策的不完善、选聘节点的不适宜等不仅影响了毕业生的选择,而且也影响了工作的顺利推进。其中,政策的保障力度、村官的再就业问题、选聘时间的调整成为高校十分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建立完善大学生选聘的保障制度可以从财政投入支持、引导创业激情、提升政治地位、优惠政策兑现四方面着手。要加大各级财政投入支持力度,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及补贴实行年度递增的政策;参照事业单位有关规定,参照公务员标准,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从政策上保证大学生村官福利待遇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支持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创新创业,为他们提供空间和支持,让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施展抱负,体现自我价值;各省组织部门应出台规范性文件,制定灵活的人才发现、培养和使用机制,对于部分政治素质高、工作业绩好、群众公认的大学生村官实行破格提拔,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发展潜能和内在动力。

5.探讨“定向大学生村官”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调查显示,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逐步拓宽,呈现多元蓬勃发展的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村官能否通过政策扶植和完善实现其预期目标和工作初衷,成为高校关心的问题。高校就业负责同志认为,就受欢迎程度而言,相较于大学生村官,选调生项目凭借其政策优势、待遇优势和就业身份的优势,得到了更多毕业生的青睐。为保证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有效实施及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性,可考虑在广大偏远农村招收定向村官,通过高考加分政策培育一批新农村建设者,并针对定向大学生村官开设专门课程,从而解决大学生在校专业设置与农村基层实际需求有差距的根本矛盾,使学生学以致用,在农村的实际工作中找准定位,实现人生价值。

第3篇: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基层就业;心理困扰;心理调适;策略

一、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心理特征

(一)自傲心理:当光环变成枷锁

自傲心理是缺乏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表现。择业时往往好高骛远,期望值过高,容易脱离实际,以幻想代替现实,使择业目标和现实产生极大的反差。八十年代初开始的生育高峰、九十年代末掀起的高校扩招、突如其来的全球经济危机、愈演愈烈的求职招聘战……尽管大学生事实上早已失去了天之骄子的光环,但天之骄子的自傲心理仍成为大学生就业择业的枷锁。首先,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引下,考取大学成为学生读书的目标,继而体面就业又成为上大学的目标。特别是来自基层的学生,上大学、上好大学就是为了逃脱基层的困苦,期望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第二,虽然扩招了,很多学生体验了扩招的喜悦,但仍然是抱着接受精英教育的理想来读书,特别受精英就业观念影响较深,就业期望较高。第三,我国的高等教育,虽然走到了大众化阶段,但精英教育的理念,精英教育的模式仍然存在。大学校园处处影英教育的模式,大众化教育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专业和学科的设置不符合基层需要,到教育过程中强烈的“体面就业”导向等,使得毕业生就业期望离基层越来越远。

(二)从众心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从众心理是指大学生未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择业过程中盲目地从众与趋新,缺乏全盘考虑,没有切合自己能力与兴趣的职业追求,往往在择业时会经受不必要的失传折,延误或丧失就业机会。相较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社会热潮,“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社会舆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受社会舆论宣传、 总体就业趋势和周围同学就业去向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明显能表现出从众心理、盲目攀比。随着传媒对社会精英,特别是 “数字精英”、“管理精英”大加宣传,对“经济价值体现”衡量“个人价值”持过分积极评价时,容易导致大学生忽视自身的个体特异性与自我的创造性, 形成个人价不值取向的从众心理。 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职业目标、 需要、 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的认识,盲目听从或跟随别人的意见,盲目寻求热门职业,脱离自己的实际状况,不会扬长避短。

(三)忧虑心理:一入农门深似海

城乡差距大,城乡转换成本较大,毕业生担心到基层下去容易、上来难。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促进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和措施,对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是一种新鲜事物,政策的科学性和落实政策的彻底性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学生担心一旦下去了,想上来就很难。譬如,现在从城市到农村去创业,只要克服心理和舆论障碍就行,但要从农村重新返回城市,遇到的障碍相对就多了。目前的鼓励和支持政策,一是力度还不够大,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不足以克服学生的后顾之忧;二是有些政策还没有很好的落实,已经下去的学生传回很多诱导大家不要下去的信息。阻碍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核心是城乡差距大,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及其与日俱来的弊端,使得毕业生从内心里排斥到基层就业。所以,毕业生树立到基层就业的观念将和城乡一体化一样是一是长期过程。

二、大学生基层就业心理特征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因素

1、相关保障和激励制度不能落实到位

宁波市相关研究表明[4],大学生村官处于一种“非官、非民”模糊性身份,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相当尴尬,一般安排担任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等副职,若想干到正职,其选举程序则与《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相悖,有关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这类非本村户籍人员的被选举权利;由于现有的激励制度不奏效,待遇低、提拔难、扶持少等原因,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人员流动性大;缺乏健全的大学生村官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现有的考评政策往往操作性不强,奖惩力度不够。

2、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缺乏可操作性

现有的基层就业扶持政策仅仅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和要求,缺乏明确界定,因此,如何解读、如何执行则全盘交付地方政府。如2010年起开始的“硕师计划”规定“在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和中小城市社区己连续工作2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时,录取高校要根据其在基层的工作年限,初试成绩给予适当加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但是,加分基于总分加,还是基于比例加,以及加多少,缺乏相应的细则。优先录取的“同等条件”的标准是什么。这种不明细的政策存在执行偏差的可能性,影响政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大大降低了政策的吸引力,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3、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缺乏长效性

目前引导和鼓励高职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主要方式以政府吸纳为主,但往往很多基层政府没有很好地考虑如何发挥大学生在服务基层中的作用,而更多地让他们成为乡镇各行政管理部门的补充人力,未能真正起到到基层锻炼、为基层服务的作用,这种运行机制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也影响了在基层就业的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同时,虽然各地基层政府出台了许多吸引大学生的优惠政策,但是缺乏如何留住以及如何培养锻炼大学生能力的相关政策。此外,由于地方政府资金不足、人力缺乏等原因,为了完成上级指派的高职学生基层就业任务。

(二)学校因素

1、高校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是以适应城市工作岗位作为准则设计和实施的,这种体制导致大学生对基层及农村缺乏了解,对到基层就业缺乏信心。因此,必须要加强就业指导,端正学生的就业态度,树立到基层就业的信心。然而,目前高校就业教育的内容集中在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两大体系上。由于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还跟不上学生的需求,课程开发大多缺乏本土化的课程体系,课程实际效果不太明显,学生没有真正的受益。课程中没有很好地将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和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人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价值观等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教育。所以大部分毕业生在择业时还主要停留在就业层面上,个人功利主义色彩明显,没有真正思考自己的价值观,普遍缺乏将实现个人理想置身于祖国和社会发展的浪潮中的意识,对到基层就业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

2、高校基层就业政策宣传解读不足

在基层就业的政策解读方面,高校缺乏深入的宣讲和解读,以致于很多大学生对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了解不多,认识不到位。例如,不少学校只是通过学校网页及通知的形式下发相关文件,很少组织专场讲座解读国家相关优惠政策,也没有做好组织动员工作, 致使毕业生对到基层就业的路径和前景了解不清晰。甚至一些本来有意愿去基层就业的毕业生由于信息不畅通而未能如愿以偿。

3、就业心理辅导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多数未对学生开展专门的就业心理辅导。高职院校较少关注学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 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缺乏就业心理辅导,没有很好地指导学生克服就 业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也加大了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

三、个体因素

(一)克服环境客观因素能力缺乏

基层是锻炼人磨砺人的地方,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的地方,更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地方。基层就业要求大学生去祖国需要的地方,环境当然不如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优越,更有可能是艰苦;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大学生大多处于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没吃过苦,没受过挫折,缺乏客服困难、抗压能力。这也是基层就业难以使广大大学生响应的原因。

(二)就业价值取向失衡

部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社会价值观薄弱,更多是看重职业的个人价值。注重经济价值、功利主义思想较为突出。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通常把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名声等因素放在首要位置,而对专业知识能否得到发挥、自身能力能否得到提高、对社会贡献大小、对自己整体职业生涯发展是否有利等却不甚看重。《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明确要求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帮助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5]。基层就业是实现社会价值的选择,而相悖于经济价值取向,这也使得大学生对基层就业的兴趣大大减低。

(三)思想落后,就业观念陈旧

与严峻就业形势相对应的是,仍有许多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出身城市的大学生担心下基层容易回城市难、 晋升更难, 使他们到基层就业望而却步;而农村籍的大学生也不愿到基层,希望能留在大城市,或成为国家公务员和干部,为家庭带来荣耀和庇护。很多毕业生仍存在“找个终身制工作”“到机关事业部门就业”“到城市、待遇好的地方就业”等陈旧观念,致使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难以全面展开

三、 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心理调适策略

(一)完善大学生基层就业相关政策

1、落实相关保障和激励制度

国家和政府应健全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服务体系,维护其合法权益,明确其社会地位与身份;完善激励制度,提高待遇、扶持,以提高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罗列奖惩明细;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各方面优惠;落实户口迁移和完善人事服务等方面规定;提供学习深造、公务员录用等优惠待遇和去留自由的保护政策;在生活保障金和创业风险基金、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上给基层自主创业大学生开通绿色通道。提高政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使政策达到预期效果。

2、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在招收大学生入职的同时,制定锻炼其能力的相关政策,完善其各方面能力,并提供活动性的创业机会,让大学生有益处的新思想得到发挥与实现;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官和社工队伍的新陈代谢,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优配置的实际需要,有利于保持大学生村官和社工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依法加大对用人单位在签订合同,兑现劳动薪资和缴纳“ 五险一金”的监督和检查。能确保及时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基层的配套设施也应大幅度的提高,增加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兴趣和积极性。

3、加强政策引导,营造浓厚的基层就业氛围

全社会也要唱响大学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大力宣传各项优惠政策和毕业生扎根基层的模范事迹和先进典型,使大学生对基层就业有新的认识,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基层就业观念,使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安心基层,服务基层,进而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到基层。

(二)完善高等院校的教育培养

各大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基层就业教育与指导,对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制定长远措施,高校应根据基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合理设置相关专业,根据大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意向,分层次、分类别教学,让有到基层工作意向的大学生能够提前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毕业生能及早熟悉与适应基层工作。加强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教育与引导,把到基层就业、创业内容纳入就业指导课程中,注重大学生正确基层就业观念的树立和适应能力培养,让学生及早接触基层就业的思想与近况发展,同时让其明白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肩负的使命,使正确的基层就业观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从而避免了基层心理困扰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基层就业观,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只顾及个人利益,与短期的经济效应,而应以实现自我价值为目标、为建设国家为理想努力奋斗;其次,大学生应做好充足的心理调适,从心理上对于基层就业要正确对待和接纳,逐渐了解当前的基层就业形势,如国家目前正在推进的大学生村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特设岗位教师等面向基层的就业计划,树立正确的基层就业观,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再者,大学更是吸收新知识新技术的阶段,认知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学会自我规划,不断从各方面完善自我,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为以后就业基层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社会角色;角色扮演

一、问题的提出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江苏等省市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在全国率先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开启了实行中国大学生“村官”的第一步。此后其他省市纷纷仿效,大学生“村官”在全国得到了全面推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不仅可以为新农村建设输入一大批年轻人才队伍,而且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现已正式转入国家主导的工程建设阶段,被舆论热评为“新时期的上山下乡运动”。

在我国特有的二元制结构社会下,农村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过渡时期,大学生“村官”在转型中如何适应这一变化?如何定位自己在农村的角色?他们对自己角色的定位与村民和村干部对其定位有什么差异?如何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给自己明确定位?这是本次研究关注的重点。

二、研究设计

(一)个案概况

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大学生“村官”为个案进行研究。六合区,地处南京市北部,人口约915845人,土地面积1485.5平方公里,是南京市11个市辖区之一。南京市从1999年首次面向社会招聘大专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前往农村村级组织中工作。近年来,2009年江苏省省市联动招聘大学生村官710名,其中六合区271名。2010年省市联动选聘大学生“村官”共511名,其中六合区270名。2011年省市联动选聘大学生“村官”共140名,其中六合区40名。2013年,六合区共有在职大学生“村官”一百余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二)研究方法的选取

笔者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大学生“村官”政策进行解读,以中央颁布的相关政策及南京市的具体法规为重点来分析国家对这一群体的规定和期待。然后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南京市11个市辖区中抽取了六合区作为研究对象。最后运用滚雪球的方法从六合区在职的一百余名大学生“村官”中选取了15位大学生“村官”,笔者也访谈了大学生“村官”所服务农村的17位当地村民、5位村干部。本次调研主要从大学生“村官”在工作前期的准备情况、日常的工作内容、人际关系、社会适应度、自我认识及他人对大学生“村官”的评价等方面进行大学生“村官”的自我角色定位。

(三)资料的整理

本文以英文CASE的第一个字母C表示个案,以数字表示序号,如个案C1,个案C2,以此类推对个案进行简单编码。

三、大学生“村官”角色分析

随着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基层的不断推进,大学生“村官”所扮演的角色呈现多样性。从对文献及访谈资料的分析中,笔者发现大学生“村官”本身应该扮演的角色在不同群体中呈现差异性。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本文将从政府视域、村干部、村民及大学生“村官”本身四个角度来呈现大学生“村官”角色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大学生“村官”的自我角色定位。

(一)政府视域下大学生“村官”的角色

从国家推行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目的来看,实行大学生“村官”计划具有满足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同时对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国家要求大学生“村官”真正的深入农村,更深一步地了解国情,发挥自己优势,协助当地村委科技兴农;有效地灌输和传播先进的技术和科学民主的发展观念,影响并带动农村干部及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农村新型农民。同时在农民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大学生“村官”要努力引导农民合法合理的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缓和农村矛盾、维护农村稳定,有效地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2]综合看来,从政府视域下大学生“村官”所扮演的角色是:政府政策的宣传员、科技推广员、基层普法员等多重角色。

(二)村干部眼中的大学生“村官”角色

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的具体定位主要集中在:利用广泛的学识扩展村两委班子事业;利用自身人力资源引进高校科研推动农村科技发展;利用丰富的人脉资源引来资金项目;利用所学知识和专长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四个方面。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虽然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在科技、管理及发展方面有很高的期待,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大部分村干部又觉得刚到村不久的大学生“村官”因为对村民不够了解,在决策方面并不任由他们做主导。

(三)村民眼中的大学生“村官”角色

中国农民自古有“无事不进衙门”的传统,对于大部分村民而言,如果没有什么必要的事情需要找村干部,一般不会去村委会,更不会关心村委会的干部。因此,村民对大学生“村官”并没有很深入的了解。调查发现,大部分村民并不关心大学生“村官”,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在村有无大学生“村官”。此外,部分村民对大学生“村官”与普通村官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区分。当我们解释大学生“村官”是由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担任村干部时,大部分村民表示:在科学技术方面,大学生“村官”应该给村民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帮助他们增加农业产出,在社会服务上,应该多给村民讲解法律及一些社会知识。调查发现,在村民眼中,大学生“村官”更趋近于一个先进传播者角色。

(四)大学生“村官”自身对村官角色的理解

刚从大学走出来大学生“村官”,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和角色抱有很强的期待,大部分大学生“村官”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在定义自己的角色:(1)先进传播者。农村首先是一个很封闭的地方,思想保守,很多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传不到,大学生“村官”可以利用他们自己的特长带给农村一些有用的知识,教给农民一些实用的技术;(2)村干部的一员。大部分大学“村官”表示,作为大学生“村官”,多少具有官的特点,怀有先进思想的他们能够在村两委的决策上有一定的发言权;(3)农村文化活跃者。农村的生活不仅封闭而且单调,大学生“村官”是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他们的到来为农村增添了活力,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四、大学生“村官”自我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学生“村官”尚未形成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社会各界对他们的角色定位还相对模糊。从城市到农村,从大学生到村官,高校毕业生的身份和生活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人们印象中,大学生被称为“象牙塔里的骄子”,而村官大多是由具备一定群众威信和工作能力的农民担任。大学生“村官”与外在主体发生互动,并力图从他人的言行中获得对自己身份的确认与角色的支持。如果外在主体的反应与自己的身份标准不相匹配,大学生“村官”的自我身份确认就可能出现模糊甚至偏差,经受挫败、疏离之感。在此情况下,大学生“村官”则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输出进行调适。“人的‘次级社会化’过程‘否定’了先前社会化的成绩,要求对行为进行彻底重构,继而要求新的技能和知识”。高校毕业生一般对农村工作的复杂性缺乏一定的了解,到村任职后很可能需要进行角色的主体性重构。在角色适应的过程中,自身的诸如素质、追求和心理状态等因素也可能造成角色失调。[3]

角色失调是指个体在扮演自身角色的过程中出现了矛盾或者遇到障碍甚至遭到失败的情况。具体来讲,角色失调主要分为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和角色失败等四种情况。[1]119

(一)角色冲突问题

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所谓的角色集。角色集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多重角色集于一身,这主要是强调一个人内部的关系;一种是一组相互依存的角色,这主要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109角色冲突是指人们在角色的扮演和实施中,在角色内部和角色之间会发生冲突、矛盾、抵触和对立,从而影响了角色的顺利进行。[1]119

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中的一员,避免不了要和他人进行交往和互动,和他联系比较紧密的就是村民以及村干部。在调研中,笔者发现,部分大学生“村官”和村民以及村干部的关系并没有预想的好。

C2:我刚来村里时,由于语言障碍,和当地人沟通很困难,并且有村民认为我在农村呆两年就离开,所以很多事情都不会来找我。此外,村干部对我总是有一些疑虑和担心,所以在带我时积极性很低。

在该个案中,笔者发现大学生“村官”由于不熟悉环境,不熟悉方言,自身比较内向和牵扯多重利益等原因,他们和当地村干部以及村民的关系和预想的有一定的差距。此外,有一部分成家的大学生“村官”对自己兼顾村务和家务,表示压力很大。

C5:我已经结婚两年了,现在有一个1周岁的儿子。我的老公也在六合区政府上班,所以我们两人很少有时间共同陪儿子,儿子出生不久就被送回外婆家,我们夫妻俩只有在周末才会开车回老家陪孩子几个小时。看到儿子慢慢长大,我却不在他身边,心理很内疚。

在此例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大学生“村官”的日常工作很繁琐,每天的工作量比较大,对于工作和家庭,他们只能兼顾其一。作为“村官”,他们比较称职;但作为父母,他们也无能为力。在部分大学生“村官”身上,出现了角色紧张现象。

(二)角色不清问题

角色不清是指社会大众或者角色的承担者,他们对于某一角色或者自己承担的角色没有清楚的认识,不明白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也不知道这一角色是干什么的状况。[1]120调查中笔者发现,角色不清在大学生“村官”中表现明显,部分村官对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并没有一个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C6:在刚来村里的时候,我很迷茫,因为我不知道我应该去做什么,在开始的半年里,村支书几乎没给我安排过什么任务。一开始我做一些文案,下农户进行政策宣传,帮忙解决纠纷等。可是,我自己感觉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和我预想的不一样。其实,对于初来乍到的大学生“村官”来讲,对于自己的职位迷茫很正常,因为还没有完全熟悉和融入到当地。所访谈的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在岗位上的角色就是给村里提供新技术,但是他们自己对于自己的村官具体定位也是不明确的,不知道自己的职责,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地位模糊。

(三)角色中断问题

大学生“村官”出现角色中断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和村官这两种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角色中断指的是人们在自己前后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矛盾的现状,它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承担一种角色之前并没有为这一角色做好准备。[1]120

C12:我刚来这里的时候,我很沮丧,甚至崩溃。因为这里的环境太糟糕了,语言不通,不合群,不被领导和村民理解,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

笔者认为,大学生“村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在于其自身在角色的转变上没有做好充分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准备。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前夕选择大学生“村官”作为其职业发展,大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指导 缺乏专业的辅导和培训,这就需要他们在工作中慢慢学习和适应。然而,高校毕业生在来到村官这个岗位上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角色转变的困难,导致其在村官的工作中出现角色中断的现象。

(四)角色失败问题

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有一些大学生“村官”看似每天按时工作,但从和他们的谈话中,笔者发现他们只是应付生活。角色失败是所有的角色问题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状况,它是指角色扮演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成功扮演好这一角色,不得不选择放弃。[2]121

C15:我不觉得大学生“村官”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只不过每天百无聊赖的去应付各种琐事。我有同事只不过做了一年半就去考公务员了,有很多人劝我也另谋出路。先干着,以后再说。

大学生“村官”角色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出路不明显、大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缺乏。许多大学生选择当村官是由于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并没有把大学生“村官”当成自己的终身职业,仅是一个跳板和过渡期,所以对于期满后的归属他们是非常看重的,国家政府也有考虑但在实际的落实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笔者在分析后认为,出现角色失调的具体原因很多,不外乎个体的内因与环境的外因这两种。一个人要扮演的社会角色,既然不完全就是他本人,那么与之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总会有差异。[1]117 在笔者看来,大学生“村官”出现上述的问题,不管是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还是角色中断与角色失败,都对大学生“村官”本人的心理、工作、新农村的建设有一定的副作用。

五、小结与思考

本文在探讨研究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政府、村干部、村民以及大学生“村官”本身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不同定位。并着重从社会学的学科视角对大学生“村官”在进行角色扮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笔者发现大学生“村官”在进行角色扮演过程中,存在角色冲突,角色不清甚至是角色中断和角色失败现象。究其原因,无外乎自身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方面。笔者认为为了更好的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应该对大学生“村官”的角色进行一些明确和引导。

第一,政府应该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和培养,完善大学生“村官”的权益保障制度,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

第二,村干部与村民层面要积极配合村官工作,要对大学生“村官”充满信心和希望,要不断尝试着去接纳他们,为大学生“村官”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大学生“村官”自身也要进一步去提高个人素质,对自身的身份的转变做好充分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等.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第5篇: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范文

五天的培训,既有专家学者的授课,又有创业者亲身经历的分享,还对阿里巴巴进行了实地考察,严肃活泼的培训氛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使我收获颇丰。

细细品味课堂内外的每一个瞬间,总有一些能直接触动我神经的东西在唤起我的思索。大学生“村官”,这个伴随我将近三年的身份,与自主创业联系在一起,显得熟悉却耐人寻味。培训中,通过农技科普知识的学习,接受创业政策及技能的指导,以及对身边创业案例的分析,使我对大学生村官的自身成长和自我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更清醒的思考。首先,要端正做人处事的态度,克服浮躁心理,脚踏实地,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此基础上,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冷静思考期满后的出路问题,理性地尝试创业。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从基层干部的现身交流和创业者的经验之谈中,不难发现,无论是基层工作,还是自主创业,都要有一种行业危机感和较强的抗压能力,对自己执著的事业,要有攻克难艰的勇气和毅力。此外,要加强学习,开拓自己的视野,冲破思维局限性。

作为年轻的一代,“有梦想、有激情、有社会责任感”,马云的这句话值得自我勉励。

坚定信念,用创业实现梦想(戴佳琴)

有幸参加了此次空前绝后的历时五天的大学生村官培训,收获颇丰。此次培训课程设置全面充实,老师讲课幽默生动,小组讨论广开言路,创业榜样的精彩讲述尤为让我心动。

快三年了,越来越感觉到不安。组织上给我们提供了五条出路,我是个贪心的人,既想考出去,又想闯出去,也想留下来,选进去。选择太多,让我迷失了方向。

此次培训,犹如甘露滋润了我烦躁的心,创业榜样们激扬的言语,让我重新找回了曾经那不甘寂寞的心。曾经,我也是个爱做梦的人,如何,让我安于现状?村官工作繁杂考验人的耐心,工作环境的自由散漫让我也变得懒散失去了激情。也常常跟村官同事们讨论创业大计,但,也仅仅停留在讨论的阶段。我们总是看到许多的困难,迈不出那关键的一步。钟丹成的话一语惊醒梦中人。只有行动起来,才知道下一步该迈向何方。

记得去年宁围镇的商务文化节其中一项活动是知识竞答,而我所在的参赛组口号便是“全名创业,青年争先”。我将重拾参赛口号,勇敢迈出第一步,坚定信念,用创业实现梦想!

坚定信念、勇于追求(李平)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转眼五天的村官培训即将接入尾声。有幸参加了此次市组织部举行的全市大学生村官培训,收获颇丰。此次培训课程设置全面充实,主题明确,形式多样,老师讲课幽默生动,小组讨论广开言路,创业榜样的精彩讲述、阿里巴巴的考察参观尤为让我震惊。

自XX年年担任村官以来,在农村工作我已快三个年头了,聘期马上就要到期,我越来越感觉到不安。组织上给我们提供了五条出路,但是结合现在的自身实际,想法很多,但老实说我很迷茫。

而此次村官培训,犹如大海中的指明灯,帮我指明了方向,感触颇多,特别是几位同龄大学生村官创业榜样们的创业历程,深深地折服了我、感染了我。是啊,在追梦的过程中,一帆风顺固然是好事,但不经历挫折何以见彩虹?虽然我们现在的村官处境,对于充满激情的年轻人而言,偶尔会感觉怀才不遇,但是我们有自身的优势存在,你看现在的许多政策不是很有利于我们成才么?而这几天的培训,使我们更明确地知道创业是一条很好的出路,我们应该坚定信念、克服重重困难、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竭尽所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与同龄的大学生村官创业榜样们相比,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会扬长补短,坚定自己的信念,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自己今后的村官生涯中,尽心尽力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坚定信念 扎根农村(葛佳佳)

五天的培训课程紧凑,活动丰富,我感触颇深。我感谢组织上给我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使我对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村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农村农业工作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大学生在农村创业有了比较的深入的认识。

本次培训安排的课程都是关于农村工作知识与农村创业方面的,内容科学实用。《低碳经济与农业现代化》、《农村科技知识讲座》等课程让我的农村工作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农村工作方法与实用技能》等课程让我对农村工作技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创业理念与技能》、《大学生村官创业在农村交流会》、《农村实用创业项目于技术推介》等课程使我更加坚定了再农村创业的信念;本次培训还组织了村官的学习交流和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最后还去了阿里巴巴公司实地参观考察。

通过这次培训,我看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我浮躁的心态也得到了沉淀。我更加坚定了在农村工作的信念,坚定了开创一番事业,实现自身价值的信心,我要以实际行动回报组织上对我的关心和培养,以实际行动回报村民对我的爱护,以实际行动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挑战自我,勇于创新(钱敏楠)

非常荣幸有机会来到市委党校进行为期五天的学习,通过这次学习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让自己认识了一大批与自己同龄、同工作的朋友。

[1]

更重要的是,这次培训极大地鼓舞了我们,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除了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外,还大力鼓励我们进行自主创业。通过和很多专家教授、创业先进个人的互动交流,使我们的眼界和思维一下子开阔了起来,也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今后,我将在做好村官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找出条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立足农村,勇于创业,实现自我(洪萍)

在短暂的一周中,通过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组织的一系列的课堂讲解、参观学习、互动交流等形式的培训,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农村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也对创业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

《农村科技知识讲座》、《农村工作方法与实用技能》,使我开拓了知识视野,全面了解了农村政策和农村工作方法。通过《低碳经济与农业现代化专题讲座》的培训,帮助我站在另一个高度来解读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方向,也体会到“低碳、环保”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创业理念与技能》、《创业与营销管理》、《农村实用创业项目与技术推介》的专题培训中,不仅使我认识到创业的艰辛与困难,也让我了解到创业所需的技术和技能及坚持和毅力。

在这次培训中,还有互动交流、实地参观的亲身体验。组织的“分组讨论活动”、“大学生村官创业在农村交流会”、“赴阿里巴巴公司参观考察”给了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亲身体验的宝贵机会。

这次培训让我更加系统地掌握了很多促进农村发展的知识,提高了在农村工作的能力,也充实了创业的知识和技能。我要把培训中的所学所获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动力,勇于实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圆梦农村(韩铃铃)

五天的培训即将结束,虽然时间短暂,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理论与思想创新上的洗礼。在充分感受到各级领导对我们村官的重视和关爱的同时我也深刻的认识到自己不仅仅对这个职业要有责任感,更重要的是明白我们肩上担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

培训期间,我们学习了关于加强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政策,《农村科技知识讲座》,《农村工作方法与实用技能》,不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有各位领导、专家精彩的讲授。使我们系统全面的了解了关于农村的各项政策,掌握了很多科技兴农的实例,创新了农村建设的新思路。

本次培训,除了学习农村知识,培训班还特别注重大学生“村官”创业理念和创业技能的培养。不管是几位已经创业的村官同事的经验介绍还是阿里巴巴公司他们的创业团队精神,开放的公司文化,都让我看到了他们年轻的不仅仅是身体,更重要的是精神,对创新事物的激情。而这一点,恰恰是我所缺少的。

培训是结束了,但我想,我们在思想领域的革新之路才刚刚起步,人生更美好的风景等着我们去领略。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赵婷婷)

五天的集中培训很快就过去了,但是我的心久久不能够平静。组织部及各位领导语重心长的教导还萦绕在耳边,村官同事们做出的创业工作还历历在目,结合刚刚培训学习到的知识及村官同事的经验,让我们用知识用科技创造一片属于我们的天地,找寻到本村的致富之路。

一、本次培训内容总结

在短短的一周中,市委组织部精心准备了培训的各个环节,在课程的安排上更是全面的囊括了农村知识,技能及创业理念。更加带领我们参观了阿里巴巴公司参观考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要趁着年轻,要励志创业。通过一周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收获良多。为此,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农村创业的信念,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一定会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大有作为,我将用我的行动换取理想的成绩来回报组织对我的关怀和百姓对我的厚爱。

二、本次培训感想

李源潮部长曾经送给我们大学生村官一句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有经历了艰难的环境,吃得千万辛苦,我们才能最终锻炼自己,取得成功。现在讲到创业,我想这句话也可以很好地指导我们。特别记得杭州盛庄花卉有限公司的张老师,在她诉说的亲身经历中,我不由深深佩服她!在我们创业的过程中,困难挫折在所难免,只要我们能坚持,一丝不苟做事,认认真真做人,在创业的道路上抓住一切锻炼自己的机会,就是一种成功!

培训的结束也意味着我们要走的路要开始了,许多考验和困难等待着我们,在锻炼和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我们也要向老村官学习经验,勇敢尝试,努力走出属于自己的创业道路,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实现创业富民的目标。

解放思想勇创新(来晓晓)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有幸参加了党校第七期“村官”培训班。在这次学习中,各位老师的精辟解析,独到的见解和大量的旁征博引,让我深受鼓舞和教育。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时间,但组织部和党校对我们的亲切关怀、各位老师的淳淳教诲、各位学员的精彩发言以及其他县市村官好的经验,为我们大学生村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打开了思路。

一、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法生动灵活

这次培训主要围绕如何做好一名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相关知识与技能以及大学生村官创业三个方面进行专题学习。培训采取互动教学和案例教学方式进行,既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政策解读等的理论性知识讲解,也有各类创业人员的实例分析。为了让我们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拓展视野,市委组织部组织我们赴阿里巴巴公司参观考察。这次考察学习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对阿里巴巴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2】

二、深刻领悟谈体会

经过这五天的培训学习,我认为我们大学生村官要及时调整心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作为一名村官,我们要塌塌实实的做一些有用的实际的事情,要配合好村两委开展工作,而不是纸上谈兵,只说不做。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们更要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素质,对今后的人生目标有所规划,为新农村建设真正奉献自己的力量。

交流与思考(王国燕)

为期五天的杭州市大学生“村官”培训即将结束,虽然培训时间短暂,但严谨的组织安排,严肃的纪律制度,全面的培训内容,让我不断成长进步的同时,感觉到的是上级领导对我们大学生“村官”的重视和关爱。通过这次培训,我觉得不只是理论方面,更重要的是在观念上得到了提高。

一、多学多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培训期间,我们学习了关于加强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政策,《农村科技知识讲座》,《农村工作方法与实用技能》,不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有各位领导、专家精彩的言传身教式的讲授。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通过培训,让我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了国家在农村的政策,掌握了很多促进农村发展的知识,提高了农村工作的能力,同时也让我进一步明确了作为一名到村任职的大学生肩上担子的沉重。

二、创新发展,不断加快村居的经济发展。除了学习农村知识,培训班还特别注重大学生“村官”创业理念和创业技能的培养。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是幸运的,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同时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也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已经创业的大学生“村官”经验的交流,我深刻体会到了创业的艰辛,这不仅仅需要我们有着良好的产业知识以及业务素质,还需要我们有坚强的意志去面对困难,去克服困难。有好的想法或项目,就要敢于去做,勇往直前,然而也不能漫无目的,光凭着一股冲动劲是不可取的,要有准备的有计划的去实施。

培训的结束意味着行动的开始,带着我们的激情和梦想,我们起航。

立足农村,尝试创业(李燕)

五天时间的培训,紧凑而又生动,丰富而又活跃,从专家的讲课到企业家的自身创业经验分享,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案例畅谈到阿里巴巴公司的实地参观体验,让我感触非常深刻。

当前各级各部门为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制定了许多优惠便利的政策,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同时降低了我们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成本和风险。如何利用好这个舞台,在农村这片土地上展现我们的能力和风采,这是我五天培训后思索的问题。

五天的培训给我们带来了创业的激情,原本以为创业对我来说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其实不然,在我们身边只要多注意观察多注意整合资源,也许就有许多商机产生。作为大学生村官,如何去实现社会赋予我们的时代意义,成为社会人眼中有理想有方向的青年,我们就不应把自己局限在村官这个岗位上,而是要充分利用好村官这个特殊的身份,创新思路,勇敢地跨出创业的第一步,不管成功与否,只要有希望,都要努力去尝试,哪怕失败,我们也能收获一份可贵的经历。

用三年 磨一剑(王晓东)

在市委党校的这几天中,通过聆听老师们的报告和与同事们的交流,我觉得还是得到了一点启迪,获得了些许收获。

一、扎实基础,务实农村工作

作为村官,首先是一名农村工作者,我们所作的工作,都要紧紧围绕“三农”,做好最基层最基础的工作。也许三年之后,大家都各奔东西,到事业单位的,做公务员的,还有去创业的。无论选择哪一行,它们现在其实都有一个交点,那就是农村与农民群众。如果从事公务员工作,它所需面对交流的,更多的是群众,而在群众中占多数的,是我们的农民。创业也是如此,最需要面对的是广阔的农村市场与农民群众。因此,不管今后我们从事哪一行,都应该首先认真做好村官的本职工作,为以后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准确定位,找准兴趣所在

对我们来讲,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很短。三年之后究竟该何去何从,应该早做打算。在听完村官创业人员的汇报后,我发现他们大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有了兴趣点,就会有努力方向,就有为之奋斗的目标。给我的启迪是,现在就要找准自己真正兴趣所在,趁年轻,多奋斗。

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创业的过程就像走人生路,有平坦也有崎岖,更会有高山大河的阻挡。但在这世上,没有跨不过去的山,没有趟不过去的河。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勇往直前,哪怕头破血流。不管成功或成败,那都将是自己的一笔宝贵财富。

脚踏实地,服务农村(李亚萍)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我们有幸参加了第七期杭州市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学制虽然只有短短五天,但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思想创新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

这五天的课程,学校安排得紧凑实用,全面囊括了农村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比如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教授给我们讲解的“低碳经济与农业现代化”专题,使我们跳出了一个村,一个镇的范围,较全面地了解了农业发展的理论,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和中国农业发展的道路等,使我们对回农村开展农业农村工作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比如杭州市大学生村官创业俱乐部导师张红、创业的部分大学生村官给我们讲解的自身创业历程,使我们对创业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指引了方向。此次培训要求村官在任期内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学习新知识,做好能做的事;能运用相关农村政策和自身优势合理选择项目创业,进而带动群众创业致富的事。 (3)

这五天的培训课程,让我更加系统全面地了解国家的农村政策,掌握更多促进农村发展的知识,提高在农村工作的能力,使我坚定了在农村工作创业的信念。相信在此岗位上,我一定能服务群众,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才智。

兢兢业业,扎身农村(陈良)

为期五天的培训结束了,感谢杭州市委组织部提供这样一个机会给我们,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到目前为止已举办7次,可以说,这个培训课程也较为成熟了。课程有严谨的日程安排,有严格的纪律,有规模的活动组织,有丰富的业余生活。

五天的培训课堂,有省市委领导细心教导,也有创业者的精彩汇报,课堂中经常出现热烈的掌声,可见各位领导的报告深得人心。目前处于工作第一线的大学生村官,需要更多的理论武装和精神食粮。

在这些领导的报告中,我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第一就是如何做一名志向高远的大学生村官,另一点就是如何创业致富,这也是这次培训的两个主题。听过省委组织人才办负责人张斌的报告,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让人揪心的就是前景问题,而他的报告中则详细的罗列出大学生村官的几条出路,在目前的迷茫期,给予了我们一盏明灯,对于未来,我们更有信心了。作为此次培训的另一个主题,创业问题更多的受到了同学们的关心,特别是有几位创业成功者的现身演说,更积极鼓舞了大家的士气。即使以前空有设想,难有作为,可是这次的课程中,让我们学到了更多的创业经验、理念和技能,我相信这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创业中有效的帮助着我们。

第6篇: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范文

时光冉冉,岁月匆匆。回顾自己一年多来的工作历程,有收获也有不足。2019年度在余家坳村任职,我感到自己学到了很多知识,政治立场更加坚定,政策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不断提升。现将一年以来的工作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青年一代越不能懈怠,越到攻坚期越是要加倍努力,要抓住这个“黄金期”,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做到勤学、善思并学以致用。既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既要学习书本里的知识,又要学习书本外的实践技能;既要做到全面广泛,又要做到新颖专长。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成为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这一年的工作和学习中,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下的新要求,统筹做好各项工作,提升政治理论和实践水平。我不断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虚心向村干部、优秀的党员代表请教,立足实践,努力提升服务群众的办事能力。

积极参加县、镇政府组织的各项学习培训活动,认真领会镇党委、政府文件和会议精神。按时完成“青春湖北”微信公众号教育在线学习任务,同时利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加强对各项政策、先进事迹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参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制定集中学习计划,做好工作笔记。

通过努力学习,我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村官,实现了从大学生到村主任助理这个角色的转变。一是重新定位自己,强化学习,增强自己对社会认知程度。二是确立工作奋斗目标,积极主动思考,努力朝目标方向发展。三是主动处理好与同事间的关系。各个岗位都有比自己年龄大的、有经验的同志。我本着尊重、理解的原则,主动向他们请示工作方法,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经常与他们一起交流、想办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加深对他们的了解、增进与他们的感情,为日常工作的正常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一年来工作完成情况

以“责任担当”之初心,做新时代勇立潮头的大学生村官。无论对于任何工作,都要己严于律己、勤学善思、敢于作为、勇于担当,坚决履行自身岗位职责,挑起担子,切实把决策部署转换为抓好各项工作的具体措施。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对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高度负责,尽职尽责,用心谋事,“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做新时代责任担当的大学生村官。理论学习是关键,实践真知才能出成效。在镇组织办跟班学习在经过第一年的学习摸索后,更多是想办法去突破项工作。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们村的村主任,这些工作经验的积累,离不开他在平时工作中的悉心指导。

一是做好村“两委”的换届选举工作。利用环境不熟悉的优势,全身心投入到换届选举工作中,填写换届选举所需报表、文件以及各种数据录入、走访入户听取群众意见,掌握选举工作的规范操作流程,做好公告公示。配合镇、村领导做好换届选举各项工作,推动余家坳村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关注民生问题。在工作中深入群众,积极配合村“两委”班子做好各项日常工作。与书记等各部门相关人员一起下村调解村民纠纷,做好助手,解决村民的难题,为村民解释一些办事程序及农村相关政策;例如:为村民开具各类证明材料,返岗申请等等。这些不仅拉近了与村民间的距离,更为接下来的农村工作打下群众基础。这使我对农村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农村工作中,基础民生设施建设是很有必要的,也是群众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美丽乡村建设、厕所革命、垃圾分类,但由于村集体经济不够壮大,缺少建设资金。只有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才能更好的进行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工作感想与体会

第7篇: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范文

【关键词】新型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企业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039-01

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新型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新型农民工返乡创业、扩大其就业渠道,各县市也相继出台了相应的引导新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而越来越多的新型农民工也正在走入返乡创业的队伍中。但是,创业有风险,由于新型农民工自身条件的限制使得风险更大。降低新型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成为解决新型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当务之急。

我们通过对山西省原平市部分返乡新型农民工创业企业深入调研和综合考察,发现新型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新型农民工返乡创业者由于市场把握能力差,项目选择不准,盲目投资现象严重

返乡创业的新型农民工中,虽然有不少人经过多年闯荡城市的历练,有敏锐的洞察力,眼界宽,善于发现机会并有强烈的创业动机,并有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不乏创业人才。但总体而言,大多数农民工创业属于生存推动型创业,由于知识和技能有限,对机会发现和把握能力相对不足,只能照搬别人的模式创业,盲目跟风投资;而由于缺乏保障,使他们对创业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具有较低的承受能力,这也使他们在创业过程中趋于保守,缺乏足够的开拓创新能力。

二、新型农民工返乡创业者自身知识水平低,经营现代企业所需要的经营和管理知识和经验有限,则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返乡创业农民年龄基本在30-40岁,其文化程度以初中居多,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不足,由于这些因素限制,部分返乡创业农民开拓市场能力差,创业主要依托热情和经验,项目选择大多没有经过可行性的科学论证,缺乏中长期规划,决策不民主,机制不合理,管理不科学,企业经常处于生产和经营上的困境。

三、“招人难,留人难”,缺乏人才支持

从客观环境来看,新型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在地域上的劣势,由于大部分企业处在农村或城郊,市场化程度不高。与城市地区相比,相对闭塞落后,不具有吸引人才、特别是核心人才的先天优势,因而陷入了“招人难,留人难”的两难境地。从主观方面看,企业也有其自身原因,一是企业受自身规模的影响,人才自我发展空间太小,机会少。二是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缺少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随意性较强。三是管理者观念滞后,忽视员工培训与对事业发展的需求。四是缺乏企业文化的建设。

四、管理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在返乡新型农民创业方面,没有专门机构指导工作,虽然全省为返乡创业农民提供了政策、措施和信息等方面优良服务,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创优了环境,但工作缺乏统一性和完整性,有些部门服意识较差,只讲究短期利益或部门自身利益,全局观念不强,也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

综观新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案例,解决新型农民工创业的成功率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对此我们结合山西省襄汾县新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新型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关注、服务力度。各级县政府要成立新型农民工创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各项政策,在创业场地、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就业扶持、创业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2.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为返乡新型农民工创业提供技能保障。各级政府要重视返乡新型农民工创业技能培训工作,把它作为解决返乡新型农民工创业,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长远工作来抓,在建立完善返乡新型农民工就业培训制度、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成果转化上狠下功夫,使新型农民工创业逐步走向制度化、规模化,增强新型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8篇: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范文

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对我镇创业就业工作十分重视,把创业就业工作与当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发展主导产业等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千方百计激活民资,增强群众的创业和就业能力,努力在全乡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以创业推动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加快致富,以创业促进和谐。现将2013年我镇创业就业情况汇报如下:

为认真贯彻县委关于就业创业工作的有关要求,更好地帮助我镇创业就业,引领广大农村建功立业,充分发挥镇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我镇经济转型跨越发展,__镇以服务成长成才为发展目标,以创业为主题,紧紧抓住观念引导、创业扶持、技能培训、中介服务为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创业,积极促进就业,并积极争取农村信用社的政策和资源优势,探索建立了将农村创业小额贷款和农村就业创业培训紧密结合、共同促进农村就业创业的工作机制,为农村就业创业搭建起了平台,开创了促进农村就业创业工作的新局面。

一、广泛宣传,增强就业创业本领。

为将就业创业工作落到实处,我镇以各个村党支部为依托,通过开辟专栏、村内广播、网络、板报、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宣传就业创业培训信息及相关政策,吸引各类参加就业创业培训。组织大学生村官、志愿者进村入户对就业创业政策进行宣传讲解,让农村人人皆知。由镇牵头,邀请县农业、科技、金融、法律等方面专家到我镇开展了一系列农村实用技术、劳动技能、法律知识、创业政策等方面的主题培训,通过各村党支部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参加,使有创业意愿的提高了创业技能,同时,丰富了农村的知识储备。我镇先后有多人参加了由县委组织的创业培训课程;联系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专家,对我镇农户就农作物的种植、施肥、除害进行讲解;邀请县畜牧局专家,对我镇养殖大户就畜禽的饲养、疫情防止等方面进行培训;通过一系列培训,为农村创业创造条件并奠定基础。同时,镇利用网络媒体等实时开展市场动态、创业信息的,使创业及时、全面了解市场信息,使其不盲目的选择创业项目。

二、项目引路,明确就业创业方向。

我镇与多个相关部门合作加大对创业的创业辅导和创业服务,鼓励并扶持创业,对创业进行了项目选择、资金筹措、市场销售等在内的创业策划,及时为创业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难题,鼓励和扶持创业引进不同形式的项目,创办自己的企业。结合农村创业小额贷款工作,积极与农村信用社联系,宣传农村创业小额贷款政策和流程,让农村团员都能了解。我镇以创业小额贷款为载体,以项目引进和服务方式创新为动力,着力解决农村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搭建起了创业融资“绿色通道”,成为推动全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一支朝气蓬勃的力量。

我镇望儿峧村支书张兵贤同志牵头创办成立的合家欢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全村种植养殖生产销售提供服务,同时带动周边后家庄等6村的养殖、种植业蓬勃发展,转移剩余劳动力200余人,既解决了村民的就业,又增加了附近几村村民的收入。

我镇郎庄村向农花卉蔬菜智能温室大棚基地总投资660万元,占地50亩,建设30栋高标准智能大棚,每天可获利150万元,该项目可促进我镇由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为指导和引导我镇群众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头效应。

我镇大学生村官结合当地实际,施展自己才能,通过创办合作社服务农村、致富群众。望儿峧村大学生村官王路青领办的广志山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50户,社员出资总额208万元。合作社现有厂房、办公场所200平方米,主要经营谷子、小杂粮、苹果等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已完成建设无公害谷子种植基地200亩,产品销售到长治市东明国际大酒店、潞安华信公司等多个企业。六洞村大学生村官李超群领办的超群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养牛16头,其中大牛8头、小牛8头,羊120只,养殖场占地面积约13320m⊃;。合作社将始终秉承创立初衷,预计明年可新发展农户5户,吸收资金10余万元,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幸福庄村大学生村官刘艳行领办的润农农机合作社现有社员6名,旋耕机2台,玉米收割机1台,大小拖拉机3台,农用车2辆,注册资金80万元,以农机服务为主,服务范围有本村和邻近的坑东村、西仵等村,有效带动村民受益。长河村大学生村官李惠敏领办的黎遥养羊专业合作社建养殖场羊舍400平方米,办公用房及饲料仓库100平方 米,有绒山羊、大青羊、绵羊等种羊200余只。

三、创业就业存在的问题

1、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相应的技术。好多群众在外都是从事一些体力活和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工作,而且普遍文化程度在高中、甚至初中程度,这也就直接限制了他们再就业过程中的困难。

2、了解信息比较少。群众就业的方式比较单一,一般都是仅仅通过直接去找公司这种方式来实现就业。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公司一般都会通过网络、人才市场等方式来用人信息,而这些恰恰是群众的“短板”。

3、思维比较固定。他们一心只想找到与自己以前从事行业相同的工作,而不想从事其他的行业。这时就要求他们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可以先从事其他立所能及的行业,实现先就业,然后再慢慢的进行调整,继而实现“后择业”。

4、缺少支持农民创业的相关配套政策。虽然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创业工作,出台了支持创业的多项优惠政策,但相应的配套政策没有随之建立健全,相关职责没有明确,操作起来难度很大,农民创业启动资金、优惠政策、教育培训等工作不能很好地全面落实,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创业的积极性。

5、创业意识不强,顾虑较多。对一些创业典型成功事例的宣传方面,力度还是不大。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一部分农民思想保守,观念落后,不是以进取的心态求成功,而是消极的态度怕失败,在创业方面不愿冒太大风险,即使有创业意愿,也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导致最终落空。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农村就业创业工作机制,有序推进就业创业工作,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不断加强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建设,理顺各种关系,抓好机制运行,不断提高机制的运转效率,促进创业就业工作局部有新突破,整体上新台阶。

(一)加强宣传教育,更新就业创业观念。宣传自主择业、自谋职业、自强创业的就业观念,引导群体进一步更新观念,带头破除劳动有高低贵贱之分和端上“铁饭碗”才算就业的陈旧观念。帮助其正确分析就业形势,选择正确的就业创业方向。

(二)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升综合素质。逐步建立健全就业的培训教育体系。加强专题培训,根据的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强的职业培训,提高的就业素质,有效解决结构性失业的问题。

(三)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创业。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服务,进行创业激励。开辟“创业绿色通道”。重点加大对创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最大限度地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励他们积极投身创业实践,使之成为我镇创业者的榜样、带头人。

第9篇: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范文

[论文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关系国家人力资源规划,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但是近几年就业压力趋重的现象,使得大学生发展前景堪忧。文章将针对就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先进地区就业促进的经验,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自身几个方面为大学生就业促进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促进 就业政策 就业服务

一、大学生就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大学生的就业保障并未改善,大学生就业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一)国家政策法制问题

为解决就业问题,国家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但这些政策和法规也并不完善,而且,从实际操作来看,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1.国家政策的不足

(1)现行的大学生就业保障政策仅仅只是达到暂时补救的目的。国家为了解决就业压力实施了对研究生扩招、招收村官制度的政策并给予相对优厚的就业条件,但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所有的这些就业政策也只是暂时延迟了就业的压力而已。

(2)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还不够畅通。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不够健全,信息渠道也不够畅通,就业形势还很单一。再加上就业手续繁琐,就业政策上人为设置的障碍,毕业生就业的环节颇多,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法制不健全

(1)《就业促进法》以及对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支持的政策的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尽管我国新出台的《就业促进法》能够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法律保障,但是,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这部法律的相关规定却过于笼统、原则和抽象,导致它的可操作性不强。政策在实际操作中较弱的强制力会对大学生的创业优惠政策大打折扣,因而,大学生选择创业的大多畏难情绪较重。

(2)大学生就业市场严重缺乏法律规范和约束。高校就业往市场化方向发展,在大学生就业招聘会中,缺乏对用人单位的资格和条件等情况的审查以及对其招聘行为的监督,国家暂时也没有一部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对各种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从而导致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有欠规范。

(二)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对于大学生就业促进中起到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而,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就业的问题,可以从高校教育中查找。

1.高校的专业设置严重脱离市场,人才培养模式较单一,缺乏有效的竞争力。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化把大学生和社会现实联系得更加紧密,它要求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必须与市场对接。但大多数高等学校严重滞后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导致大量的毕业生因所学专业与市场脱轨,而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2.就业指导方向漂移。高校就业指导只是停留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上,而对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就业观念的引导及自我剖析能力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却动力不足。

(三)用人单位问题

用人单位作为人才的最终输入地,其用人需求和用人理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

1.追求“名牌效应”,过分强调高学历,造成人才高消费。许多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思路不够理性,用人配置也不够准确,用人计划明显缺乏针对性,一味追求人的高消费,片面强调高学历,无形当中提高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门槛。

2.用人单位存在就业歧视,造成大学生就业的不公平。用人单位提出的招用条件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歧视,这使得一部分人并不能够享受自主择业、公平竞争的待遇。

(四)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无论是经济体制、国家的政策法规,还是高校教育和用人单位,其对大学生就业促进的影响只起到外部影响作用,促进就业问题的关键还在大学生自己身上。

1.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下滑。随着高校精英式教育向大众教育模式的转变,高校教育也逐渐向通识教育过渡,高校教学的深度不能满足专业化需求。再加上高校行政高于市场的管理理念,高校的师资教育水平也呈现下滑趋势,大学生的素质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轨。

2.大学生就业观念僵化,就业期望值过高。由于用人单位唯高学历是用的用人理念的引导,许多大学生不得不追求更高的学历。而较高的教育投入使一般家庭不堪负重,收回成本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因此大学毕业生只能把收入高低放在择业目标的首位。

3.大学生就业诚信度不高。为满足用人单位的招用条件,一些大学生也会通过造假的方式来骗取用人单位的初步信任,以期得到工作,对大学生整体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往往使其错失了很多好的工作机会。

二、大学生就业促进应对策略

针对大学生就业促进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了先进地区就业的经验,可以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自身这几个方面为大学生就业促进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政府应对策略

政府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导,可以从完善和落实就业政策、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几个方面来促进大学生就业。

1.国家政策

(1)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制定并充分落实就业政策。政府应充分关注大学毕业生独有的特殊情况,不仅要将大学毕业生作为特殊群体列入就业促进政策的范围,还要在实际的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使众多大学毕业生都能享受到政府政策所带来的实惠,让就业促进政策真正变成他们的福音。

(2)完善配套政策与制度。深入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消除大学生就业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同时,建立毕业生未就业登记制度,实施困难毕业生未就业生活补偿政策。

(3)建立覆盖全国的大学生数据库,实施网络化管理。数据库中收录大学生各方面的信息,以就业信息为重点,按照大学生专业设置和就业情况进行分类。另外,还要建立与数据库相衔接的就业帮扶信息系统,实现省、市、县、乡、镇五级联网,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对口帮扶、点线面无遗漏服务。及时更新系统内容,跟踪了解大学生就业状态,并能快速的传递信息和落实措施,社会系统分工、系统相互协作配套,帮助大学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4)构筑失业救助制度体系。由于失业大学生情况特殊,政府应针对失业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建立就业促进和保障制度,在失业保险的基础上,以吸纳社会保险的方式,基金由国家、学校和个人共同按比例承担,使失业保险的功能多元化,这样可以激发失业大学生再就业的积极性,并将失业保险待遇和促进就业措施结合起来,帮助失业大学生尽快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2.法律结构

(1)国家通过立法维护就业公平。国家要在现有的法律基础上,完善相关的法律解释等条文针对就业中存在的各种歧视,明确就业歧视的定义和认定标准,做到有法可依,落到实处。加快起草反就业歧视方面的法律和相关政策,清理有歧视条款的现行法律法规。明确确立就业平等、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原则,并由政府部门履行对就业市场歧视性行为的监管职能。

(2)要针对大学生创业者这一类特殊人群给予保护,用法律强制手段来促进大学生创业,构建更为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法律制度。坚持以创业促进就业,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原则。

(二)高校应对策略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就要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深化体制改革,科学地设置专业方向,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全方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

1.教育主管部门严格把握专业设置方向,提高校教学质量。高校必须改革教育结构,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改革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训练学生自学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严把教学质量关,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就业。

2.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高校应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重要地位,建立集信息、咨询、指导、培训于一体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成才观、就业观教育,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3.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系统,保证就业信息畅通。提高就业工作服务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构建适应新的就业形势需要的就业服务体系。

(三)用人单位应对策略

转变用人单位的观念,遏制用人单位日趋攀高的人才高消费误区,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调控,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位分类制度,根据不同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分配劳动力,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使得人力资本与回报匹配。国家可采用政策引导用人单位聘用应届大学毕业生,以防止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培训成本的转嫁。同时,政府可以设立培训机构,相对减轻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的培训负担。

(四)大学生应对策略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还在大学生自己身上,因而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努力使自己成为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同时也要注意增加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大学毕业生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鉴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与企业需求的不一致,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下功夫,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大学生涯中,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就业能力,充分发掘自己的胜任潜质。抓住任何机会,提高自己的工作经验、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加自己的附加值。还要保持诚信的态度,不能弄虚作假,侵犯用人单位的知情权。

2.转变就业观念,保持合理期望。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用人单位更希望匹配到“性价比”最高的劳动力。因此,毕业生要充分了解和认识自我,转变观念,合理定位,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清醒地看待自己的不利因素,找准位置,扬长避短,寻求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就业,不要只想一步到位,要学会从基层做起,适当放低薪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