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博物馆藏品管理方法范文

博物馆藏品管理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博物馆藏品管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博物馆藏品管理方法

第1篇:博物馆藏品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 基层博物馆 藏品保护管理 问题思考

基层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截止2015年,我国已有博物馆4510家,其中80%以上为市、县一级的基层博物馆。与省级、国家级等大型博物馆、专题博物馆相比,数量众多、遍布各地的基层博物馆在地方历史文化传承、社会教育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现有的博物馆分级管理投入机制的限制,以及各地重视程度不一,导致很多基层博物馆开放运行投入十分有限。特别是对于藏品的保护管理重视不够、理念落后、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基层博物馆藏品的保护管理水平。

1当前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现状

基层博物馆是区域性的文化教育中心、文物保护中心和文物研究中心,是文物藏品保护和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博物馆事业重视程度的提高,很多基层博物馆都实现了长足的发展,馆舍条件不断改善,藏品保护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一方面,国家对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文物支出累计1404.13亿元,中央财政累计补助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205亿元,极大的改善了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条件。另一方面,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建设投入的增加和保护管理技术的革新,特别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基层博物馆在馆藏文物保护与管理方面,逐渐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专业化。以2014年启动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为例,100%的基层国有博物馆都实现了藏品的网上登记、网上备案,建立网上文物藏品数据库。另一方面,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保护技术的进步,基础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很多基层博物馆在藏品保护管理中,都开始积极探索更广泛的领域,尝试开展文物保护修复、文物藏品研究、文物艺术品开发等相关工作。

2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藏品保护管理观念落后

先进的理念是有效提升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水平的先导。目前,很多国家、地区的博物馆,已经将藏品的保护管理与文物本体研究、文创产业开发、文物修护技术研究等很多方面相结合,全面拓展了藏品保护管理的领域和范围,有力提升了文物藏品保护管理的附加值。但是,也还有很多基层博物馆,包括博物馆管理者、藏品部门负责人、普通工作人员在藏品保护管理方面,观念比较陈旧,还仅仅将藏品保护管理定位在文物的进库出库、登记造册、日常养护等方面,还没有凸显出藏品保护管理的价值。

2.2藏品保护管理制度不健全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做好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的基础。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博物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对藏品保护、登记、鉴定、分类、库房管理等进行了系统的规定。由于各地藏品的内容、特点不同,对藏品保护管理的条件、要求也不同。在规范化保护管理过程中,各省又制定出台了省级的藏品保护管理的条列、制度,很多国家级、省级博物馆也根据自身藏品特点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制度。但是,很多基层博物馆由于条件、能力所限,只能完全采用国家、省级相关制度规定,缺乏针对自身馆藏的管理方法、执行起来难度大。导致其在清理藏品、分库保管、登记建账、分类排架等方面不规范,存在很多问题。

2.3藏品保护管理技术设施落后

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且由于历史久远,文物藏品保护对于环境、技术、设施的要求很高。以先秦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彩陶等文物为例,大多需要恒温、恒湿的环境,对于藏品的库房、设备、技术要求较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器物氧化、褪色、霉变、生虫等问题。有条件的博物馆已经基本实现技术设施的现代化,通过专业的设备、全数字化的管理,可以网上查阅、网上监控,可以自主开展文物保养、修复等工作。但是,由于投入有限,资源有限,目前绝大多数基层博物馆在藏品存放、保护、管理、修复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库房面积狭窄、缺少专业的设备、藏品随意堆放、文物修复技术落后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2.4藏品保护管理人才队伍匮乏

相比博物馆讲解等服务性的工作岗位,藏品保护管理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更高。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文博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基层博物馆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部门人才十分的匮乏。绝大多数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队伍的现状是:一方面是缺乏专业性的人才,很多从事藏品保护管理的人T没有相应的专业背景,工作能力、研究能力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是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突出。很多藏品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都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培养的,即将退居二线,又无法及时补充新进人员,呈现出了青黄不接的局面。

3提升基层博物馆藏品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文认为加强藏品的保护和管理,一是要转变传统的保护管理认识,建立现代藏品保护管理观念。二是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促进藏品保护管理的规范化。三是要加大投入,完善藏品保护管理技术设施。四是要重视人才培养,建立高水平的藏品保护管理工作队伍。

3.1建立现代藏品保护管理观念

正确的理念是发展的先导。基层博物馆在加强藏品保护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打破常规的藏品保护管理路径,探索拓展、创新藏品保护管理的思路。一方面,要真正树立起重视藏品保护管理的意识。藏品是博物馆展览展出、实现社会职能的基础要素。基层博物馆的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以及工作规划、资源分配过程中,要更加重视藏品保护管理,通过加大投入,更新技术,积极开展藏品征集活动,切实丰富藏品资源,推动藏品保护管理工作提档升级。另一方面,要重视藏品保护管理技术的研究应用。藏品的保护管理不仅在于规范的登记、收藏,还在于藏品的日常养护、维修等等,涉及到各种专业的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基层博物馆在藏品保护管理中,要注重保护管理技术的研究,通过保护管理技术的提升,促进藏品保护管理的能力的提升。再一方面,要积极探索藏品保护管理的附加值。文物藏品具有丰富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基层博物馆在加强藏品保护管理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开发藏品的附加值,通过将藏品与现代文创产业相结合,以藏品艺术仿制、文化要素提炼等形式,积极增加文物藏品的附加值,夯实藏品保护管理的基础。例如,基层博物馆可以在藏品保护管理过程中,充分与当地旅游业相结合,通过开发各种具有藏品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提升藏品的价值和效益。

3.2促进藏品保护管理的规范化

基层博物馆在制定和完善藏品保护管理制度、规范的过程中,首先要严格执行国家文物部门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馆实际,建立健全藏品保护管理的技术规范,确保藏品保护管理的制度化、体系化和规范化。同时,要在着重考虑藏品安全的基础上,依托馆内现有的藏品情况和收藏条件,制定出完善的藏品展示、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管理体系,提升藏品的利用水平,实现藏品保护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3.3完善藏品保护管理技术设施

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技术设施落后,其主要原因是投入的不足。经费的匮乏导致基层博物馆不能够很好的对现有的藏品进行定期的维护、检查和保养,也影响了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因此,在完善藏品保护管理技术设施方面,首先要加大对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的经费投入,不断完善藏品的收藏环境、技术设备。其次要加强藏品保护管理的数字化建设,通过完善数字化基础设备、建立数字化标准体系、实行数字化登记管理、探索藏品的数字化应用能力,不断提升藏品保护管理的水平。

3.4重视藏品保护管理人才培养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在加强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通过人才引进等方式,吸收更多的专业性人才进入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队伍,夯实藏品保护管理人才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人才队伍的培养,通过开展培训、交流学习、专业进修等形式,提升现有藏品保护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再一方面,除了自主培养藏品保护管理人才外,基层博物馆还可以积极探索,建立合作保护制度。可以通过与有能力的文博单位合作、依靠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等方式,实现对藏品的科学保护和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 罗怀日.试谈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大众文艺,2012(03).

[2] 冯亚武.试论博物馆藏品的保护与管理[J].黑河学刊,2013(01).

第2篇:博物馆藏品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发展;管理

一、博物馆的定义及其功能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作为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博物馆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的服务。博物馆赋有倡导、研究、阐释、传承、奉行和引领和谐文化的神圣使命。

博物馆是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博物馆的文物是靠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历史与现在人的对话,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的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它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博物馆各个部门职工的工作岗位分散;第二,博物馆职工种类多,层次差异大,博物馆内部工作内容复杂,分工细化,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专业结构等均存在着较大差异;第三,各工作部门工作目标不明确。博物馆很多工作内容都要由各部门自己确定。因此,在加强博物馆管理时,重视博物馆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应提上重要日程。

二、我国博物馆的现状及不足

近几年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人民生活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博物馆事业在取得重要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博物馆得以运行,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下却出现了极大的不适应现象,博物馆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均出现了危机,博物馆管理工作质量差、效率低、消耗高、效益低等突出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博物馆数量稀少,人均占有量少

据统计,我国目前在北京有131个博物馆,平均每10万人有一个博物馆,在上海,目前有100多个博物馆,平均每15万人有一个博物馆,作为一线城市尚且如此,偏远落后地区的博物馆数量屈指可数。全国13亿人口中,每60万人中才有一个博物馆,而在西方国家,全国平均每10—20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我们同西方国家博物馆的数量差距可想而知。

(二)博物馆种类冗杂,缺少特色

目前,我国博物馆大多为综合类和历史文化类两种,博物馆缺少专题性,缺少鲜明的地域性和个性特色。如此雷同的博物馆无法满足观众对于多元文化的需求。我国国内虽有包括综合类、社会历史类、革命史类、军事类、名人类、艺术类、自然类、地矿类、科技类、产业类、民族民俗类等各类型2300多个博物馆,但是博物馆的藏品没有一个专业的记录管理,更有一些博物馆管理混乱,没有记录,许多文物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使得博物馆无人问津,藏品都布上了厚厚的灰尘,甚至有些藏品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

(三)社会功能欠缺

作为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博物馆应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但是我国目前具备社会功能、开放资格的博物馆只有80%左右,而剩余的20%左右的博物馆,基础条件差,无法达到开放的资格。在这80%开放的博物馆之中,对人有极大的教育意义,给人以强烈的精神震撼的博物馆则少之又少。因此,我国目前博物馆普遍社会化功能欠缺,对社会的影响力比较有限。

(四)经费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国家每年投入博物馆的建设资金不足城市建设资金的千分之一,每年拨给各博物馆的事业费不足各博物馆实际需要的百分之五十。因此,在这种资金严重短缺的窘况下,多数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无力及时更新.藏品库房安全隐患严重,科研社敏难以正常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主要体现在设施缺乏和设施陈旧两个方面,有些地方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都没有,有屿建筑年久失修,资源原有价值受到直接影响。

(五)运营结构不合理,岗位责任不明确

由于政府直接决定博物馆的日常工作,导致博物馆群体在国家统一管理的体制下很难发挥各自的潜力与优势。国家的行政干预直接制约着博物馆的运营结构,最终导致了博物馆运营结构不合理,缺少管理意识,体会不到所应有的压力和动力。部门工作分工之间相互重叠、相瓦制约,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造成分工分家,工作脱节的现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落后,规章制度不健全,基础工作薄弱,岗位责任不明确,严重影响全馆的整体效益。

(六)资源利用率不高

我国因为博物馆场所有限,部分藏品无法正常展出,更有一些因为博物馆安保体系不完善,而导致不敢将藏品轻易展出或者是展出之后出现藏品丢失、损坏、被盗等现象,使得博物馆的资源无法达到共享和有效利用。

(七)缺乏专业人才,职工积极性不够

当前在全国博物馆机构从业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只占4.5%,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只占13%,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都无法满足需求,导致部分博物馆展示和服务水平偏低。目前,博物馆里有大量的不经训练、不加专业考核和严格选择的人员,这些被安置在各业务部门文化知识水平低,专业不对口,本人又不甚努力的人不但占了不少业务人员编制,还影响了博物馆所需人才的正常引进。使得一大批高素质的业务和技术人才无法进入博物馆的大门。博物馆是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机构要实现科学管理,必须完善博物馆的人员结构状况必须有专业的管理人才、业务人才、技术人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博物馆专业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

象。另一方面,长期在博物馆工作的一些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不高,工作不主动、学习不自觉,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是当前博物馆管理中的又一关键问题。

三、博物馆管理改进策略(一)明确博物馆管理内容

博物馆管理包括:藏品管理,场所管理和服务管理。

1、藏品管理。也就是藏品或展品,或寄存(陈)品。一个博物馆的建立,一般是从搜集藏品开始的。藏品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博物馆品质的重要指标。

2、场所管理。贯穿于从博物馆选址、建馆到建后的开放运营和馆舍管理、楼宇管理等整个过程。主要包括“建筑”、“环境”、“安全”、“运营”等诸多环节,

3、服务管理。国际博协曾经提出关于博物馆“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形成,基于三种理念:(1)博物馆是人类参观学习,分享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场所,因此,接受博物馆的服务,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因此,作为博物馆,应从维护公民权的角度做好出发,各项服务都应满足公众共享遗产的需求。(2)博物馆应该采用“主动”和“双向”的方式,尽可能地体现以“人”为本。杜绝“被动”的、“单向”的向公众提供宣传、教育和娱乐(3)博物馆的“服务”要面向大众,更要立足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博物馆的角色具有多样性,一个成熟的博物馆对于改善地区的文化形象,提升知名度,促进旅游业,提高地区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二)培养博物馆管理的专业人才

博物馆是以收藏、宣传、教育等职能于一体的公益性机构,是文博事业发展的核心。作为在博物馆里工作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的文化素质,因此,只有重视人才管理,采用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营造一种和谐工作环境,才能吸引到、留得住、培养好专业人。也只有重视人才的管理,才能使工作人员在思想上爱管敬业、以文物为本、安于奉献。最大限度的致力于藏品管理、研究和开发,更好的为大众服务。

(三)切实抓好博物馆业务

博物馆的主要业务包括:文物征集保护、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在文物征集保护方面,博物馆工作人员要立足于文物征集工作,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渠道多征集符合本馆性质和任务的文物、资料、照片以丰富馆藏。陈列展览是衡量博物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博物馆工作的中心环节,应尽可能的使得陈列展览的内容充实、展品丰富、形式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意义。在宣传教育方面,观众满意程度的高低不但取决于陈列展览质量的高低,而是更多的取决于宣传讲解服务的好坏。关于科学研究方面,博物馆的科学研究是博物馆各项务工作的基础,其主要是联系本馆业务实际为文物保护、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等相关业务进行偏荤于运用的研究。博物馆的专业人员有自身的业务工作从事科学研究应多出科研成果,以提高本馆各项业务工作的水平,从而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四)抓住地方人文资源,突出个性化主题

地域文化特色是一个地区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中反映出来的蕴含浓厚文化意义的带有个性色彩的特质。地域文化特色是当地人文精神的集中反映.是当地民风民俗的浓缩物,是当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高度概括。它也是一个地区区别于另一地区的显著标志。博物馆的展览应着重反映地域文化特色,对于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的地区,想要增强文化竞争力,需要把握当地地域文化特色,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增强博物馆展览的地域文化特色理念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在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一体化特征显著,城市之前的特征趋于雷同。如果博物馆用地域文化特色展览教育市民,可以增强市民对文化的个性意识。进而在城市发展中自觉地提升文化素质。其三.举办地域文化特色展览,可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张扬城市文化个性。其四,地域文化特色是当地独有的文化资源,在当地百姓中有深厚文化根基,办这样的展览会深受百姓的欢迎,进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桂芝.借鉴国际同行成功经验探讨博物馆管理有效途径[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 年06 期.

[2] 马兰英.新形势下加强博物馆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纵横,2011年第3期 166- 1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