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上台竞聘演讲技巧范文

上台竞聘演讲技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上台竞聘演讲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上台竞聘演讲技巧

第1篇:上台竞聘演讲技巧范文

“口才充电” 为自己增值

这是一个越来越注重“说”的时代:竞争职位需要演说,应聘面试需要演讲,推销业务要有说服力……在国外,口才训练是企管界颇为流行的培训项目之一,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内的口才培训也应运而生。改善口才其实也就是在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是在为其职业发展而充电。“投资口才等于投资未来”、“要想成才先练口才”,这已经成为新流行口号。

充电目标:

1.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增强自己的表现能力,改善职场的人际关系。

2.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以利于竞聘新职位。

3.因为晋升到了更高的管理层面,需要学习与上下级更好地交流沟通的技巧。

4.业务员或推销员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竞争力。

5.“老板级”人物为了让自己树立更良好的领导形象。

充电书籍推荐:

这是作者最成功的“演讲”经典,出版后立即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并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几十年来一直在全球持续畅销,许多读者通过阅读并实践书中的各种方法而改写了自己的人生。时至今日,在教导人们追求自我进步和获得成功的书中,本书仍是必读的经典著作。本书的惟一目的就是帮助你解决你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在你的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当你通过本书解决好这一问题之后,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充电个案:

吴先生是国企的中层领导,由于自身的性格问题,在口头表达上总是有些欠缺。在一次单位总结发言上,虽然他准备得极其充分,但一上台却由于紧张过度而完全忘词了,因此丧失了一次升迁的大好机会,为此他后悔不迭。当听说有口才培训班时,他便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老师不仅通过如声音训练、目光训练、肢体语言这些基本功练习课程,让吴先生学会说话技巧,还在心理上给他指导。吴先生还和其他学员一起,通过在各种模拟场景中的演练,如开会,演讲、晚会等,亲临其境,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有效地进行训练。第一次培训老师叫他上台演讲时,吴先生还抱着迫不得已的心态上台,在台上结结巴巴,手足无措。事后,培训老师对他上台的录像进行了评点指正,并对他的演讲心态进行了指导,使他受益匪浅。经过3个月的培训,如今吴先生上台已表现自如许多,他对自己的职业也充满了信心。

修养充电 绽放人生华彩

由于广泛而日益频繁的社会活动,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吃、穿等物质享受,而开始寻找精神生活,更加注意个性和修养。于是,一种新的时尚开始蔓延,学国学,学艺术……白领们正悄悄为自己的修养而充电。修养充电虽然没有像技能充电那么直接,但对个人素质及综合能力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并能从中得到对生活的启迪和乐趣。

充电目标:

1.培养和塑造良好的个人气质和仪态;

2.追求心灵上的完全放松和心境的彻底改变;

3.为自己的职业发展锦上添花。

充电书籍推荐:

这是一部有关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作者丹纳以渊博精深的见解,贯穿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提出了决定文明的三大要素―――种族、环境、时代和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标准―――艺术作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程度。作者驾轻就熟地出入于文学、绘画、建筑、音乐、雕塑和诗歌缪斯殿堂六大分支之间,游刃有余地将几千年的人类艺术成就熔为一炉,读之使人沉醉。

充电个案:

林彩自己也没想到,业余的充电竟使她顺利地迈进了电力局的高门槛。林彩在行政管理学院文秘专业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合资公司做文员。平时下班后回到家中除了看看书外,似乎没什么好做的事。于是从小对声乐有极高兴趣的她,便把精力和寄托转移到唱歌中来,并拿出自己大半个月的薪水请来了某大学的著名歌唱老师做指导。林彩每个周末去老师家上一次课,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林彩从不耽误。通过几个月的学习,林彩渐渐地入了门,成为区合唱团的一员,后来还成了合唱团的领唱。电力局的领导是通过一曲“春天的故事”发现林彩的。电力系统每年的各类文艺比赛非常多,为了在各类比赛中拿奖,几年来已经搜罗了不少人才。当电力局的领导了解到她不但歌唱得好,在文秘方面的业务能力也很强时,表示非常需要她这样一专多能的人才。半年后,林彩顺利地调进了电力局。

求学充电 定位人生新坐标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知识的折旧远比固定资产快得多,不断学习新知识是让自己处于职场优势的最佳途径。一些高级白领工作了几年,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就想到辞职选择继续读书充电。能这样选择的人,其经济积累必定足已经能够满足生活所需,并还有富余,换句话说,他们是不必为了日常开支而守着一份工作的“自由人”。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一种体现。

充电目标:

1.调整好心态

2.定位人生新坐标,更好地走入新职场

充电书籍推荐:

有钱要看,没有钱的也能从本书中学到不少重要的理念,一辈子受用。

――苏镇国/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国际运营部总经理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个人也有更多的资金需要管理。陈老师的书能把很深的道理用故事描述出来,看过之后,记忆深刻,的确比一般的讲解更好看、易懂、实用!是一辈子都受用的理财之宝。

――王胜利/携程旅行网

理财不只是培养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更是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及态度。陈老师的书很有启发性。钱的确并不代表一切,有时候、健康、家庭愉快及孩子成才更为开心。钱带来自由、但不能带来快乐。

――黄进兴/NoveoNordisk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在中华区财务总监

充电个案:

余敏(40岁,原为某公司销售经理)

第2篇:上台竞聘演讲技巧范文

2012年4月底,61岁的公安部宣传局局长、新闻发言人武和平正式退休。作为曾经的同行,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现任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说,武和平是他最喜欢的新闻发言人之一,因为他“语言丰富,逻辑缜密,表里一致”。王旭明认为,“这样的经历让武和平的发言不空洞、有内容,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词语表达都有其独特的一面。”

武和平在成为新闻发言人之前,经历丰富,有过地方公安局长的职业背景,又有作家的文学素养。武和平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目前,他创作的公安题材小说《预备警官》、《污点》、《掩盖》等还在图书市场上销售。

武和平任开封市公安局长时因指挥侦破“九・一八”大案名震中外,1994年调到公安部宣传局任职,2001年挂职陕西政法委副书记,后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政委、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

2003年,中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把一批新闻发言人推上台前。武和平与新闻发言人结缘,与2003年的“非典”有关,当年8月,国务院新闻办启动全国第一批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工作。首批学员包括武和平、王勇平等66个部委和地方官员100多人。当时的武和平,实际是以“后备力量”身份参加培训的。

2004年,国新办公布了首批62个国务院相关部门的75名新闻发言人名单,其中没有武和平。不过2005年公安部两个发言人的工作发生变动,武和平正式出任部新闻发言人。公安部一位领导问他,公安部的信息可以公开几分时,武和平回答:“二八开吧!说二保八,该保密的打死也不能说。”

这位部领导陡然打断了武和平:“现在要你来当发言人,从明天起,你就大胆给我说,说错了也不用怕,我来给你当后台!”正是这场谈话决定了公安部发言人的基调。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他提到的“让媒体说话,天不会塌下来”。这句话成为媒体标题,被疯狂转载。

2006年,国新办确定公安部、教育部、卫生部为每月例行一次会试点单位,武和平索性更进一步,将会由每月一次改为每周一次。“实践证明,特别是在社会安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发出声音,会大大减少公众的误读,降低社会风险。”武和平说。

“大量事实说明:真话不说,谣言登场;大道不畅,小道必猖。”“政府要坦诚面对媒体,主动接受监督。一个执政为民的政府,没有不可为人言者。”在任期间,武和平用这些言论给自己挣来了敢说话的名声。

在王旭明看来,武和平这一批已离开岗位的新闻发言人有着共性的特征,那就是充满激情。

这一点,记者葛倩深有体会,她说:“和他聊天,诗词典故滔滔不绝,这也是他在新闻发言人生涯中的最大特色。”

做公安部新闻发言人7年,武和平是中央各部委中资历最深的新闻发言人,他将新闻会视为“演讲”,将记者视为“伙伴”。

不过,武和平为磨炼自己的说话技巧,花了不少时间。2005年8月11日,身着警服、理着寸头、戴着方框眼镜的这名发言人首次亮相。

第一个问题是日本记者问的,是关于当时涉日游行及警方所持的态度。武和平想到了三种应对方式,但最终还是以一种最简单的方式仓促作答:“今天介绍的是治安问题,你的提问我想换一个时间向你说明。”

事后武和思,完全可以回答得更好。之后每次举行会之前,他都仔细准备,进行舆情研判,并进行必要的“猜题”和“彩排”。

2008年4月1日,公安部举行会通报拉萨“3・1”,武和平为了解历史,事先专门请教了文化历史专家苏叔阳和时任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每次会之后他还坚持“复盘”,观看录像,解析效果。

第3篇:上台竞聘演讲技巧范文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94)

摘 要:本文通过人才流动机理分析、人才内部流动不畅原因分析、人才内部流动必要性分析,基于知识型人才管理,通过将人力资源部门打造成为内部人才市场,内部岗位空缺透明化,构建人才内部流动信息链,建立体系化的内部跳槽制度,构建基于人才库的人才盘点体系,丰富人才流动意涵,实现人才管理无边界等五大路径构建内部人才流动机制。

关键词 :知识型人才;内部人才流动机制;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D9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149-03

人才流动是人才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人才内部流动有利于人才的最大投入,即为系统输入大量的能量,再通过系统的发展,这些能量通过更高层次的自组织形式,变成系统内在的有序能量,促进组织发展。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了“知识型员工”的概念,指的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在当今市场化、信息化、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组织应根据知识型人才特点,建立健全人才内部流动机制,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有序、健康流动,实现人才资源集约化配置,最大限度提升人力资源效能。

1.人才流动机理分析

影响人才内部流动的因素主要为个体流动意愿和组织流动决策,构建了内部人才流动组合模型(如图1)。

组合1:组织保持稳定,人才各尽其能,人才个体未产生流动意愿,组织也未做流动决策,处于人才稳定期。

组合2:当组织正常运行一定期限后,由于组织活力下降,人才创造力衰退,人才个体产生流动意愿,而组织却不能提供流动机会,人才在组织内部的流动无法实现,出现组织内流动障碍,个人的需求和组织的需要产生不一致。人才向外部寻求流动机会,最终可能导致对组织具有极大威胁的人才外流行为,当然由于组织内流动障碍的存在,人才也可能选择不流动。这样将出现两种情况:①人才的流动需求被抑制,这表明个体流动的意愿仍然存在,但是由于受组织内流动障碍的阻止未能实现流动,暂时抑制的需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蓄积,可能随时爆发,对组织造成更大的伤害。②需求消退,有的员工可能在打消流动意愿的同时,也失去激发创造力的热情。

组合3:人才个体要求稳定,而组织却做出流动决策,或组织动员个体服从组织的流动决策,或者组织强制人才的流动。这样,也可能导致稳定的人才队伍因组织的调整而出现外流现象。

组合4:组织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流动制度,当知识型人才个体产生流动意愿时,组织能及时做出流动决策,满足人才的流动要求。

组织在知识型人才的管理上,除了建立公平合理的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外,还应该针对其特点建立适当的内部流动机制,以保障其创造力的发挥。为了适应组织环境和完成工作目标,流动间隔至少应大于2年,但不宜超过5年。让知识型人才在不断的开辟新工作领域的活动中,持续地激发和保持其创造力,让其创造力走完一个S型曲线,再走下一个,维持在一个相对高峰的区域。

2.人才内部流动不畅原因分析

人才流动困难的主要原因为管理者人才管理思想不够开放,尚未建立基于人才库的人才盘点体系,尚未形成信息透明、自由竞争、灵活流动的内部人才市场和内部转岗跳槽制度,人才配置不够优化,尚未形成集约化的人才组合模式。

3.人才内部流动必要性分析

3.1有助于实现人才组合集约化配置,提高人才保值增值能力。

组织不仅需要各类优质人才资源,还需要科学合理的人才配置结构,集约化的人才配置方式,以适应组织战略和人才发展的双向需求,有效提升人才资源保值增值能力,实现人才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

组织的科技人才、技能人才、管理人才是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但他们的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和发展需求又不一样,因此,难以找到一个既定的标准来组合人才,只有按照优化互补、高效精干的原则,动态配置现有人才资源,使人才配置在最适合的岗位,才能实现人才效能最大化。通过建立并完善内部人才流动机制来达到有效的人才组合,既有利于人才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有利于组织整体绩效的提升。

3.2有助于保留核心人才,防止人才流失。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才需求是多层次的,最高需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很多人力资源部门采用加薪的方式阻止人才外流,但薪酬只是人才需求的一方面,甚至是最低层次的需求,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知识型人才更关注工作丰富化、职业发展前景、和谐的人际关系、工作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由于向外“跳槽”存在机会成本、培训成本、职业生涯不连续等问题,如果员工内部流动可以满足以上诉求,在组织内部改善工作环境,实现自己的目标,人才流失率便会大大降低。建立合理的内部流动机制,实现人才的无障碍流动,是保留核心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堵塞内部流动渠道,只能造成人才向外流动。

3.3有助于激励人才发挥潜质,实现人才效能最大化。

人才需求是多层次的,人才激励方式也应是多元化的。建立合理的内部人才流动机制,也就是建立了“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人才激励机制,为人才提供不断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的机会与条件,员工有机会选择符合自己职业生涯设计的岗位,工作可以为人才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作为追求自主性、个体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的“知识型人才”群体,激励人才的动力更多的来自工作的内在报酬本身。因此,内部流动的激励方式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尤为有效。

4.构建内部人才流动机制路径分析

4.1将人力资源部门打造成为组织内部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本工厂。

内部人才市场是设在组织内部的人才服务机构,主要功能在于提供人才供给需求信息,为组织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供应和优质的人才服务,为人才流动提供咨询、辅导、培训服务,职能设在人力资源部门,接受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运行模式遵循市场化、产业化规律,拥有一套标准化、流程化、操作性强的规则和程序。内部人才市场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内部网络优势,开发出一套管理先进、服务优质、功能齐全的人才服务体系,形成一个人才自由、合理、有序流动的无形人才市场。

腾讯的“活水计划”就类似于一个小型内部招聘会,公司每个月召开“LinkShow”宣讲会,邀请4至5个产品项目团队负责人上台演讲,介绍自己的团队、正在进行的工作和人才需求,脱口秀在公司内网同步展示。内部人才市场可以节约招聘成本、缩短招聘周期、简化程序、不影响工作进度、激发员工潜能等,对组织和个人实现“双赢”。

4.2内部岗位空缺透明化,构造人才流动信息链,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实现人才内部合理流动,公开透明的岗位机制和完整的人才流动信息链是必需的。常用的空缺岗位方式包括向所有员工发送岗位信息邮件、建立公司内部招聘微信群、在公司公告栏张贴岗位空缺信息等。实现岗位信息对称,让员工知道每个部门能够给他带来什么,而不是一味地去强调要员工具备什么能力,需要他们给部门做什么事情。完整的内部人才流动信息链包括“岗位需求-招聘计划-员工招聘-绩效考核-薪酬福利-员工离职”等环节的信息。构造人才流动信息链需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e-HR系统)来实现。利用e-HR系统可以对每个员工进行动态跟踪,将员工信息储存到集中的数据库中,形成员工电子档案,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相关分析,为内部人才调配提供参考。

4.3建立内部跳槽制度,实现内部流动制度化、体系化管理。

建立内部跳槽制度是破除内部人才流动壁垒的一项重要举措。德勤推出了“大规模职业个性化计划”,员工每年可改变两次工作偏好,包括在公司内的平级调动及旅行时间长短的选择等。维尔福软件公司和Treehouse等公司允许员工自由挑选工作项目和工作伙伴。日本索尼公司每隔两年便让职员调换一次工作,特别是对于精力旺盛、干劲十足的职员,不是让他们被动地等待工作变动,而主动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员工通过内部跳槽制度找到满意的岗位,积极性得到提高;而组织则能够从中及时发现人才、提拔人才,克服埋没人才的弊端,人力资源部门则可以从中发现一些部下频频“外流”的上司们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采取对策进行补救。

内部跳槽制度并非少数人才有机会参与的竞争上岗,而是制度化、体系化的内部人才流动机制。人力资源部门为员工提供建设性的咨询和辅导,香格里拉酒店集团每年举办“职业周”活动,由HR教授员工如何利用内部转岗制度,如何利用面试技巧提高转岗成功率,如何让自己的转岗路径对整个职业生涯更积极。建立新旧岗位过渡的机制,香格里拉酒店集团规定,只有在原岗位工作满12个月,平均绩效考核在3分以上(总分5分)的员工,才有资格申请内部转岗机会,并且有一旦对方酒店或部门确定接收转岗员工,不管原酒店或部门的领导是否同意,60天之后转岗调动自动生效。在腾讯公司,这个强制转岗的时间期限是90天。内部跳槽的程序应尽量简单,并且整个过程为员工保密,员工可以毫无顾虑地陈述“跳槽”理由,如果面试成功,就可以跳到新的部门或新的岗位。即使未成功应聘,还可以再选择其它岗位继续应聘。

4.4构建基于人才库的人才盘点体系,加强人才资源供应链管理。

周期性的人才盘点是指定期对人才资源进行盘点调查,采用评价中心技术,开境模拟工具,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T-BEI访谈、认知能力测验、动机投射测验、小组讨论等测评工具,选拔高潜质、高能力和高绩效的人才,加以重点培养和激励。通过绩效考评、能力评估和人才评价,盘点出员工的绩效成绩、优势及待提高的方面,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动态地对员工进行管理。通过人才盘点建设基于人才库的人才梯队,以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需要为核心,通过全面筛查、长期跟踪、客观评价和动态发展,为组织提供多元化、可持续的人才供应,通过充分挖掘个人潜质和可能的发展方向,长期跟踪、评价、发展,为员工提供多种职业发展通道和各类人才发展计划。同时,人才盘点也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总结和提高,在发展中回顾,在回顾中发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良性循环。

4.5丰富人才流动意涵,实现人才管理无边界。

人才内部流动还包括人才岗位能上能下、人才能进能出及将离职员工内部化管理。完善员工退出机制,规范劳动关系规章制度,结合考核、转岗、培训机制,实现员工能进能出;完善领导干部竞聘上岗、专业岗位管理和人才盘点管理,开发胜任力素质模型,实现岗位能上能下;规范员工离职管理,建立核心人才“回聘”制度,跟踪离职员工职业发展,加强感情融合,消除负面效应,提升雇主品牌,实现人才管理无边界。麦肯锡咨询公司将员工离职视为“毕业离校”,并编写了著名的“麦肯锡校友录”,即离职员工花名册,随着离职咨询师职业生涯发展,将会成为公司潜在客户。贝恩管理咨询公司专门设立了旧雇员员工关系管理主管,跟踪离职员工的职业生涯变化情况,定期向曾在公司效力的前雇员发送内部通讯,邀请他们参加公司的聚会活动。

参考文献:

[1]周均旭,《企业科研人员内部流动必要性浅析》,武汉科技大

学学报,2003年第3期.

[2]王岚、韩践、彭泗清,《学会说“再见”,离职前的组织公平感》,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11年第3期.

[3]雅各布·摩根,《员工的进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15年

第1期.

[4]吴杨盈荟,《想跳槽?先看看公司内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