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国防教育课题研究范文

小学国防教育课题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国防教育课题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国防教育课题研究

第1篇:小学国防教育课题研究范文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和教培研中心2009年度工作计划要点精神,以深化教学“六认真”管理为重点,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为抓手,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核心,继续强化教学规范管理,抓实教学常规、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重要工作,促进教师、学生多元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工作重点】:

1、执行《管理规范》,加强教学管理

2、抓好“实践活动”,开展特色创建

3、抓好“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发展

4、抓好“艺体课程”,提高学生素质

【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使教学管理走向规范。

各学科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教师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考核与评定的要求,积极引导教师由教学“六认真”向教学“六有效”的观念转变,开展有效教学。

1.严把“备课、上课、练习、辅导”四个关。

有效备课:一是在规范的基础上,重抓备课的有效性,在备课的检查中,做到点面结合,将随堂课同单课时备课相结合;二是加强年级组内的集体备课,除周五大组教研外,确定年级组、学科组集体备课的时间和地点。发挥年级组集体智慧,团队合作,共同研讨确定课时安排、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作业设计(一备);在集体备课和基础上,每个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不同学情,撰写规范有效的个性化教案(二备);课后对执教过程用彩色笔作出反思评价与修正(三备)。

抓活课堂:确立有效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对每堂课要精心设计,精心准备,减少课堂教学的低效率和无效劳动。课堂检点是:查目标的适合度和达成度;查目标、过程、作业的匹配情况。本学期将以“随堂课”“研讨课”为根本抓手,教导处将加大检测日常教学效果力度,以教师上课娴熟程度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为标准进行评价,切实提高40分钟效率。

少练高效:作业布置要精心合理,作业格式要规范、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作业批改及时正确,反馈纠错即时显效。作业设计坚持两个原则:一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二要结合教学实际,即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又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丰富、拓展。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练习应做到精选。避免练习题、习题册的简单使用,本学期重点检查课堂练习本作业的设计。

抓勤辅导:重视“两头”学生,提高优秀率、合格率,提倡全体教师随时随地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对各班学困生要适当降低要求,弥补知识的缺陷,耐心地引导他们入门,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同时要重视对学有余力学生的兴趣调动和指导。

2.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与分析。

提高全体教师的质量意识,尤其是向课堂要质量。各年级组对学生的单元评价要加强协作,共同研讨命题,做到统一内容、统一时间。教导处将组织对各学科定期与随机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调研,做好学生学习质量的跟踪管理,并进行后续相关的研讨分析活动,提高教学质量调研的功效。跟踪调研分析薄弱学科、薄弱班级的教学质量,迎接上级对部分年级、部分学科的质量调研。

3.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新课程的标准开齐、上好每一堂课。教师要认真执行“课表”,不得随意占课、挤课和调课。

4.其它教学管理工作。

①做好课外活动的校兴趣小组的辅导和记录工作;

②合理有效使用教室多媒体,并做好各专用教室的使用情况登记工作;

③规范单元测试成绩评定和记载;

④抓好毕业班的管理工作,处理好毕业班辅导中出现的问题。

二、深入开展与学科课程相衔接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特色学校的创建活动。

1.抓好每周一次的国防教育晨会。

三~六年级班主任都列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利用周三晨会课时间,在校本教材《国防教育》中,根据年级学生特点,选择性地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本学期内,三~六年级班主任上交四个一,即一份国防教育课时计划,一份国防教育详案,一份国防教育案例和一份国防教育的反思或心得。(案例反思同原要求上交的材料结合)

2.开展“国防教育”研究性学习。

三~六年级研究学科教师,根据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制订年级组研究性学习主题方案,正常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

3.结合课外活动,开展“少年军校训练周”活动。具体活动另行安排。

4.结合“六一”庆祝活动,进行一次少年军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展示。

5.做好研究性学习与校课题研究的结合,开展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三、切实加强校本研修和教研制度建设,促进教师发展。

1.做好教师管理制度建设。

制定校本研修的相关制度和骨干教师评选、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青蓝工程”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奖励。规范《岗位考核实施细则》的考核程序,增强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充分体现按劳分配、优绩优酬。

2.认真组织教师的培训和把握学科能力测试工作。

结合教培研的培训和测试工作,有计划地开展教师把握学科能力的专题培训,组织和督促教师主动并认真地参与全员培训。切实增强教师适应岗位的能力,使教师的执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3.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各教研组要独立地开创性地工作,围绕相关课题加强教学研讨活动。各教研组要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每次活动要定时间,定主题、定内容,定上课老师,并且做好活动记载。此外,各教研组可以通过集体备课、案例分析等活动,逐步形成教研组的特色。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各教研组要确定培养对象和帮扶对象,促进交流与合作;继续发挥好骨干的作用,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提升专业素养。本学期教研课安排为两个层面,一是示范课,二是考核课。具体安排见教研组工作计划。

4.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能力。

各教师要积级参与到校课题研究中,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意识和资料积累工作,并通过校级课题研究,开展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四、抓好体艺工作,丰富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方面要加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工作,开足开全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加强对体育组的领导和管理;做好“冬季长跑活动”的后续工作;认真组织好市级体育项目的训练参赛工作;有计划地开展校“阳光体育”活动。具体活动安排见《体育组工作计划》。

艺术方面首先要保证艺术课的教学质量,着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平时要抓好艺术类兴趣组的辅导活动,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文艺活动。艺术组教研组要在原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争取再出佳绩。

五、分月份工作安排:

二月份:

1.正常教学秩序,制订条线、学科计划。

2.课处活动计划,开展随堂听课和单项抽查工作。

3.完成校级兴趣小组和校运动队的组建,并正常开展活动。

4.参加市绳毽赛。(体育组)

5.参加市数学青年教师说课竞赛,将此项列入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的重点。

三月份:

1.参加市数学青年教师评优课。

2.参加太仓市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竞赛,此项列入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中的重点。

3.组织参加省金钥匙科技竞赛。

4.开展校内公开教学活动(申报太仓公开课教师)。

四月份:

1.组织校内综合调研和期中质量抽查。

2.组织校内评优课(十年以上二十年经下教龄教师)。

五月份:

1.组织参加校综合实践训练活动和展示活动。

2.组织校内评优课(十年以内教龄教师)。

3.校案例评比。

4.组织参加市小学生乒乓赛。

六月份:

1.做好新教师有关考核工作。

2.组织参加市小学生篮球赛。

3.组织好毕业考试和期终测试工作。

七月份:

1.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考核。

第2篇:小学国防教育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班;教学行为;改善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8-0051-02

一、教学理念改善:确立 “六要实”小班教学理念

十五、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无锡市峰影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分别承担了江苏省教研课题《小学生实践感悟教育研究》、《小学生体育艺术2+1的行动研究》、无锡市规划课题《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这一系列课题的研究为我校“实践教育”办学思想的提炼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能性分析,更为我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随着学校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学生数量的减少,为了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我校选择了“小班研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新的突破口。

十二五课题申报前,课题组教师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小班化、教学行为、课例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校领导、教师外出“取经”、专家到校“传道”基础上,课题组教师认为小班化课堂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拟定教学计划,进而改善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小班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有效,不能单看教师在课堂上的个人表现,还应该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参照物。小班化教学,应该关注“全人”发展,要营造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发挥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更多地要关注中差生的课堂表现,让他们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在学校实践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初步建立了“六要实”的小班化教学理念,即学生的学习态度要踏实,学生的学习情感要真实,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求实,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充实,学生的学习人格要诚实,学生的学习知识要扎实。

二、教学环境改善:创设“个性化”育人环境

小班具有人少、活动空间大的优势,由此使小班文化环境的创设与我校文化、小班化教育理念的融合成为了可能。每个小班教室就是学生成长的快乐的“实践乐园”,它的格局、造型和色彩,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兴趣,能力提升和习惯养成。目前,我校走出了一条以“实践教育为特色”的小班班级文化布置之路。具体表现在:

1.注重“实践乐园”的整体性。在小班班级文化布置中,教师把班级文化与实践教育理念交融,将教室分成了四个区,即“学习区(书籍、网络)、材料区、操作区、展示区”,让学生在操作中能循序渐进地经历“理论的学习、工具的准备、实体的操作、成果的展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实践链”。

2.凸显“实践乐园”的独特性。因为教师的艺术修养、人格魅力、教学风格等各不相同,使得班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兴趣趋向各异。各班的实践流程尽管一样,但是各个区域的名称迥然不同,如我校有的班级以国防教育见长,各功能区的名称分别命名为:“兵书馆(学习区)、兵器库(材料区)、实战阵地(操作区)、战利品展览馆(展示区)”。

3.强调“实践乐园”的动态性。在教室文化环境的布置上,教师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用了开放、动态、有延续、有生命力、可更换的布置方式。像低年级教室的文化布置,教师主张“朴实无华、具有真情实感”,既要防止学生分散注意力,又要想方设法“用心灵来呼唤心灵”。像中、高年级的教室布置(包括课堂上学生的座位组合等),就彰显“厚重笃实”的风格。

三、校本培训改善:开展“驱动式”课例研究

我校以“课例”为载体,灵活采用了“驱动式”研究,来提升教研品质和改进课堂教学,具体细化为:第一,捕捉主要问题性教学行为。子课题组围绕《2011版新课程标准》、学校校本特色和小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学科编制问卷,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了教师主要在方法指导、教学设计、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等行为上需要与时俱进,重点改进。第二,确定主题性教学课堂。课题组围绕“快乐教学百分百、指导方法百分百、端正态度百分百、养成习惯百分百、知识获得百分百”中的一个主题,逐个进行深化研究,构建了“每一个有快乐的课堂”、“每一个有方法的课堂”、“每一个有态度的课堂”、“每一个有习惯的课堂”、“每一个有知识的课堂”。第三,形成持续性研究过程。课题组按照“学习理论(听取讲座、阅读书籍、撰写心得)――第一次集体备课――上课、集体反思――第二次集体备课――第二次上课、第二次反思、录像――撰写课例――修改、评选课例”的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了课例研修。第四,展示实效性研究成果。利用“区教育科学研究网站”,学校创建了小班化课题网页,将每位课题组的优秀课例挂在网上,供教师互相欣赏、分享他人的研究结论。除此之外,分上、中、下三册编辑《小班化课例集锦》,形成“智慧锦囊”,以便向外推广。

这样的课题研究方式,体现了“开放式讨论、保留式改进、集约性研究、条理化行文”的特点,实现了以教学改进为导向,以教学实践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重点,以任务驱动为抓手,以专业发展为目标。

四、教育评价体系的改善:定制“私人化”评价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和谐发展。”在践行这种新的教育评价上,我校小班化教育教学做了积极的尝试:

1.编制《学生成长手册》。我们通过使用《小班学生成长手册》,构建了小班教育条件下学生学业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注重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手册全名《梦・践行・渐远》,蕴含着我校实践教育的理念,结合“中国梦、教育梦”的精神,勉励学生们从小就树立远大理想,从峰影出发,走得更远、更好!整个手册采用活页设计,方便家长与孩子们不定期装订整理材料。手册内容囊括了学生的奖励、荣誉、成长中的闪亮瞬间等。教科处给每位家长发放了《?T小班学生成长手册?U使用说明》,指导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精心扮靓学生的这本“风采录”。

第3篇:小学国防教育课题研究范文

1 以学校为主导,形成学校德育体系

1.1 根据年龄特点,提出不同德育目标任务。初一年级,过好“三关”,即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规章制度关,迈好中学生第一步;初二年级,进一步落实《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合格中学生;初三年级,提高落实《守则》和《规范》的水平,成为优秀中学生;初四年级,以优异的成绩接受挑选,成为合格公民。

1.2 结合德育特点,开展不同内容教育活动。

1.2.1 根据教育内容需要,收集编写了《遵守一日常规,做合格中学生》、《培育民族精神,升华爱国情操》、《塑造美好心灵,让环境更美好》、《珍爱生命,健康成长》、《激励斗志,勇往直前》、《面对生活,快乐阳光》、《以诚实为本,夯实人生基础》、《学好人,做好人》、《学法守法,与法同行》、《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了解生活,学会理财》、《学会感恩,勇于担当》等12本校本教材,涵盖了心理、安全、理财、爱国、环保、法制等教育内容,教师以班会或心理辅导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教师在调查中发现,35%的学生“最烦恼的事情”是不能很好地与父母沟通,孩子与家长的代沟严重,主要表现: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另一方面,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想摆脱家长的控制,容易出现抵触情绪。

面对孩子与父母的矛盾冲突,面对父母的无奈。召开了《学会沟通,让沟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好习惯》主题班会,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中的烦恼写出来,在班级中交流,让同学出点子想办法。然后,召开家长会,让成功的家长交流教育子女的方法以及和子女交流心得体会,并将学生写的成长中的烦恼以一封信的形式分发给家长。有的家长看后,立刻嚎啕大哭,觉得对不起孩子,连自己的孩子所思所想都不知道,纷纷表示,以后要经常与孩子交流,架起沟通的桥梁。学生们说:有了与家长心灵上的那座“桥”沟通后,我变得比以前更快乐,感到心中无比地畅快。老师们说:通过这样的活动,搬掉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屏障”,开启学生的心理闭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家长们说:感谢学校创造了这座心灵上的桥梁,我们将鼓励与信任相互传递,让双方都能正确地把握自己,走出一条让孩子健康成长之路。

1.2.2 落实《家访制度》。根据烟台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要求,结合课题实验,确立了我校“教师家访制度”。班主任每学期要对本班全体学生进行一次以上家访。任课教师每学期进行十次以上的家访,以期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1.2.3 形成教育合力。首先,建立了党团、班主任、任课教师为主体的德育队伍,制定并落实《教师育人工作的职责》、《班主任全员育人工作的职责》、《年级组长全员育人工作的职责》、《职员全员育人工作职责》、《级部主任全员育人工作职责》使之责任共担;其次,各类课程有机结合,使活动类、学科类、环境类课程相互补充;最后,因材施教。采用目标激励、行为矫正的主动参与法;伦理谈话、榜样示范的自我管理法;引导评价、心理咨询的主动发展法,使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1.2.4 开展心理教育。调查发现,学生主要存在厌学情绪、交往不良、自卑孤独、品行不良等四方面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设立心理教育处、知心姐姐信箱、心理咨询电话,开通校园网,开设心理教育课,开展班级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研究等,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养成良好品德,促进行为规范。

组织学生先后观看了《花季·雨季》、《青春期探秘》、《青春期品质教育》、《情绪调节与控制》等光盘26盘;听取《青少年心理特征》、《辩证认知,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等讲座46场。

1.2.5优化育人环境。把“学校无小事,事事为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作为教职员工共同的信条,时时刻刻为学生做表率。把领导干部“一日常规要求”、职员“八好九不准”、教师“六好二十不准”落实在日常工作当中。在实验楼和教学楼的走廊里建起了环保、法制、文化、科技、道德、爱国主义教育长廊,师生流连忘返,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 整合家庭教育力量,形成家庭教育体系

2.1 加强舆论宣传,提出家庭教育基本要求。对每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依托家教委员会,结合家长会,加大了宣传力度,在以下方面提出要求并予以指导。

2.1.1 促进子女身心的正常发展。父母要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有了健康的身体,智力、品德、美感等方面的发展才有可靠的物质基础。督促子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保持坐、立、走和看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引导子女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2.1.2 培养子女良好的个性。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父母对子女既不溺爱、放任,也不粗暴、专横,而要采取民主的态度,同时又要严格要求,培养孩子养成独立的个性。善于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合理需要,指导他们交友。

2.1.3 配合学校,关心学生的发展。父母应当积极支持学校,同学校密切配合,启发和督促子女认真接受学校教育,以促进子女健康发展。有条件的家庭还可指导子女学习一些特长。不要不顾子女的发展潜力,盲目给子女加压、加码。

2.2 成立家教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每学期开办2次以上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传递教育信息,提高教育水平。从开题实验到现在,我校举办家长学校32期,报告材料26万余字,并汇编成册《为孩子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汇集优秀家庭教育经验11万字,形成《家教浪花》,印发到家长手中,以促进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2.3 利用网络手段,向家长传递教育信息。学校安排专人从网上下载有关教育信息和感人事迹报道,通知家长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观看。如《感动中国》、《百家讲坛》选粹、青年演讲家邹越《让世界从满爱》等,让家长领略大师的风范,聆听大师的声音,感受大师理念。

3 建立育人基地,形成社会教育体系。

3.1 与社区联手,举办讲座。每学期邀请妇联、共青团、老干部协会、派出所的同志到校为学生举办讲座,以其现身说法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健康成长。

3.2 聘请高玉宝为德育校长。邀请高玉宝作为我校德育校长,并将高玉宝“人生价值与成才之路”的报告录制成光盘,经常组织师生观看,学生把崇拜歌星明星转移到了高爷爷身上。高玉宝还经常打来电话或写信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为投身祖国建设奠定基础。组织专人从网上收集有关德育教育方面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让学生的到了很好的教育。

3.3 构建育人阵地。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将烈士陵园、雷神庙遗址、杨子荣展馆、烟台科技馆、农博园、丽鹏公司、安德利公司、电业集团、海德集团、新牟集团等做为我们育人基地,定期开展活动。

3.4 参与社区活动。让学生回家了解老人赡养制度与义务,了解“星级家庭”评比条件,了解社区的奖惩办法,引导学生走入社会,关心他人,体验亲情。

4 活动效果及体会

4.1 学生精神面貌涣然一新。据2010~2011学年度不完全统计,学生收集先烈英勇事迹140万余字;收到表扬信900多封,做好人好事1300余件;拾金不昧620多人次;写社会调查报告1200余篇,达38万字;写环保调查报告926篇。

4.2 教师科研能力大大提高。几年来,举办课题研究讲座280多次,外出参观260人次,180多篇,科研成果20多项。收集编写了国旗下讲话《红旗飘飘》、主题班会精选《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心理活动设计选编《让心灵充满阳光》、学生环境保护调查报告《稚诚的呐喊》等实验成果及校本教材。

第4篇:小学国防教育课题研究范文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时期,在省、市教育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区教育工作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走在全市前列,构建和谐”工作主题,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实施“三名工程”,精心打造教育品牌,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各项指标任务,初步构建了与中心城区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实现了教育跨越式发展。2008、2009、2010年教育工作连续三年荣获全市十三区县综合考评一等奖。2009年被省、市教育、纠风、监察、物价、财政、审计、文体等七部门授予“省教育收费示范区”和“市教育收费示范区”。校园安全工作持续走在省、市前列,实现了“七个率先”,2010年5月在我区召开了市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安全防范工作现场会。

学前教育全区注册登记幼儿园67所,在园儿童18247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学前教育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创建省级示范园9所,市一级幼儿园11所。

义务教育全区小学50所,在校学生43743人,普通初中20所,在校学生22891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保持在99.99%以上,初中升学率达到了95%。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校生达到18214人。完成了枣园小学、中堡子小学、二府庄小学、回民中学等4所薄弱学校治理工作,全面消除了薄弱学校,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生源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2007年通过国家“两基”复查验收,2010年10月以优秀等次被省政府授予“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区”。

普通高中教育全区普通高中学校14所,在校学生12812人,创建标准化高中8所,比2006年增加5所,占辖区高中总量的57.1%。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实践能力,持续推进高中教育内涵式发展,形成了开放型、高质量的普通高中教育集群。

职业教育全区中等职业学校5所,职业教育培训机构27所,其中省级、市级重点职业学校3所,占全区职业高中总数的60%,职业学校在校学生6708人,毕业生安置就业率达到98%,拥有工民建、汽车维修、电子电器、制冷空调、会计电算化、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8个精品示范专业。形成了以职业学校及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为依托,以辖区企业用人单位为载体的职业教育就业培训体系,充分发挥了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作用。

特殊教育通过和枣园启智班实施随班就读为残疾学生提供了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三类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就学能力的残疾儿童和少年都能接受义务教育。

民族教育区是全省最大的回族聚居区,现有民族教育校园9所。“十一五”期间,启动实施了“2142民族教育发展计划”和“民族教育集中改造项目”,计划投入8035万元对市第三保育院、洒金桥小学等民族地区校园实施集中改造和重建,“十一五”末已累计投入1830万元完成了回民中学、实验职专、新建幼儿园等项目,有效提升了民族教育发展水平。历史文化街区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100%,中学巩固率达到99%以上,306名民族学生考上大学。

民办教育全区民办教育异军突起,目前已经建成了外语学校、益新中学、明珠职校、中华世纪城小学、蔚蓝花城幼儿园等48所民办学校和幼儿园,初步形成了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经济、科技和教育有机结合的科学发展格局。我区被教育部授予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称号。

教师队伍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5729人,其中专任教师4538人。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100%100%、97.47%,小学专科以上学历教师93.03%,初中本科学历以上教师89.94%,高中教学研究生学历达到11.43%。建立了“名教师”培养机制。积极开展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及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新一德”培训;与陕师大等高校合作,在中小学教师中开设研究生课程研修,每年举办教师赛教活动,为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培训教师19000人次,评选出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266名,涌现出全国和省、市级各类先进人物43人,带动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教育教学改革“十一五”期间,全区教育系统扎实开展了“教育发展提升年”、“教育科研年”等活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改进考试评价制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坚持以质量为本,抓制度建设、抓常规管理、抓机制创新、抓评价体系改革,增强各校园抓质量的责任感,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狠抓中小学双常规管理,积极推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健全完善了学生成长记录袋,加强了高中模块考试的调研,在全系统推广实施“导学稿”教学模式和网络教研,确保了素质教育有效落实,相继开展了“文明校园”创建、“小手拉大手”、“三讲两实践”等主题活动100余项,与军队、革命旧址、高校联建了16个德育基地,创建省、市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9所,2所学校被授予“省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

教育投入与建设累计投入2.63亿元,完成灾后重建、校舍安全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校舍建设维护、取暖设施、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等133个项目,新建、改扩建校舍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全面落实了“两免一补”和教育资助政策,并于2008年秋季起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学杂费。2010年秋季开学,中、省拨付我区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212.9万元,资助学生3086人;2008年以来,全区财政投入和争取上级资金累计1858万元,用于解决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其中,国家助学金资助中职学生17967人次、贫困高中生1415人次,资助金额1460万元;374名贫困学生享受国家助学贷款,贷款金额224万元;财政补贴农村贫困中职学生960人,补贴金额154万元;社会资助贫困学生100人,资助金额20万元,做到了应免尽免,应补尽补。妥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问题,2008年以来,为42495人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解决了入学问题。2009年秋季起,在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家庭困难学生中全面实施了“蛋奶工程”,10450名学生享受到了一天一包奶和一个鸡蛋的惠民政策。

校园安全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累计投入1003万元进行校园安全建设,实现了“七个率先”,即,在全国率先为学校办理校园责任险,累计投入280万元,为区属学校办理了校园责任险;在全国率先开展“警务进校园”活动,配置了180余名民警进驻各校园,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在全国率先实施校园视频监控工程建设,投入220万元,全区校园监控率达到100%;在全省教育系统率先成立校园安全管理专门机构,2006年成立了校园安全管理办公室,2009年将其列入区教育局正式编制,进一步加强了校园安全管理的组织协调力量;在全市率先成立校园周边安全防范专职群防队,配置108名安全防范专职群防队员入驻校园;在全市率先为校园配置防割手套、强光手电等警用安全防范器械,有效提高了校园应对突况的能力;在全市率先为校园设立“交通安全辅导站”,指导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维护了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全区共有48所区级平安校园,6所市级平安校园,3所省级平安校园。2008年荣获省教育系统稳定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优质化、多样化需求,经费投入依然不足,学前教育有待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优质,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不尽合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教育资源还需进一步整合,教育管理体制有待不断完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待继续深入,教育质量和现代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作为全省最大的民族聚集区和市中心城区,在民族教育发展和教育引领上水平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十二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强化教育服务理念、学生全面发展理念、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打造教育品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建教育强区,为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内涵发展原则。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学生及群众的综合素质。继续深化教育改革与调整,提高教育发展综合水平,确保持续走在全市前列,不断提高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坚持人才强教原则。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行适合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人事制度,积极实施“区管校用”中小学管理模式,强化岗位管理,逐步将“学校人”向“职业人”转变,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大力提高教师与管理者的专业化水平,重视骨干教师与校长的培养,吸引优秀教师和管理者到我区从事教育工作,优化师资结构,整体提高师资水平,加大“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力度。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和专业机构专家、人才的优势,促进教育的科研、教学、教育的创新发展,提高区域教育的持续科学发展能力。

坚持优质均衡原则。加强教育布局调整,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名学校”,不断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严格实行控辍保学制度,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保障全部学龄儿童、少年受教育机会。

坚持科学创新原则。充分发挥创新对教育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确保和谐稳定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运行模式等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十二五”期间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切实把促进教育公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优质发展作为核心工作,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加强教育布局调整、青少年德育、教师队伍人事改革,推进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民族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校外教育加快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教育强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加强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认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进一步整合区域德育资源,完善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会横向沟通的学校德育体系,促进学校德育与家庭、社会的紧密结合。抓好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科学规划不同学段学生德育的具体内容,紧扣时代主题,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培育民族精神,举办法制、国防、诚信、社会公德、环境保护等专题教育活动,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科研,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培养德育骨干力量,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规范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进一步完善中小学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把减负作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控制作业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严禁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切实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3.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和艺术修养水平。完善学校体育、艺术与卫生教育工作机制,优化整合学校体育、艺术与健康教育资源。加强学校教学管理与指导,切实保证中小学开齐开足体育、艺术和健康教育课。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深入广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到2015年,全区各学校95%的学生达到合格标准,全区新创建贯彻《国家体育工作条例》示范校5所。实施并完善学生营养餐工程,增强学生体质。推进中小学卫生工作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标准化卫生室和标准化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建设。丰富学校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推进传统艺术、高雅艺术进校园,增强学生艺术素养,全区新创建艺术教育示范校5所。积极实施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确保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自主发展一项艺术特长。加强高中学生军训基地管理,深入推进中小学国防教育工作。

(二)继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4.调整优化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依据“大、大教育”理念,按照适度超前、相对集中、就近入学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调整区中小学、幼儿园空间布局和规模。结合“2142民族教育发展计划”、大兴新区建设、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趋势,坚持分步实施原则,以大力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高标准、高水平均衡发展。“十二五”期间在全区新建、改建、扩建30所幼儿园,在大兴新区、历史文化街区、汉城路西侧地区、枣园地区撤销合并6所小学,在汉城路西侧地区和大兴新区建设3所高标准小学,1所初中和1所优质高中。到2015年底,学前教育二级幼儿园达到21所,一级幼儿园达到18所,省级示范园达到12所;义务教育阶段省、市级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达到8所;省级标准化高中达到11所,省级示范高中达到2所,各级各类特色校达到50所以上,形成富有特色品牌,在全市具有影响的“名学校”集群。到201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8%;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保持100%,初中学生辍学率控制在0.5%以下,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8%,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达到15000人左右。

(三)全面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学校岗位管理制度,加强编制管理,推行“区管校用”中小学教师管理模式,强化岗位管理工作,实行全员岗位聘任,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深化教师交流及支教工作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幼儿园专任教师92%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小学专任教师96%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比例达到52%;初中专任教师90%达到本科以上学历,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全部达到大学本科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比例达到14%以上;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全部达到大学本科学历,“双师型”教师达到50%。加强师德建设,广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正确价值取向教育,树立爱岗敬业的师德典范,强化师德在教师考核、晋级、职称评定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师德建设评估工作。深化选拔任用机制改革,建立中小学校长公开招聘遴选机制,推行中小学校长公开招聘制度,实行小学校长任期制,建立科学有效的校长评价机制,逐步建立中小学校长准入制度,积极探索校长专业成长标准。“十二五”期间培养中学“名校长”6名、小学“名校长”10名。

6.加强“名教师”培养。搭建“名教师”发展平台,到2015年在全区培养区级学科带头人100名,骨干教师400名,教学能手700名。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管理,实施骨干教师交流支教制度,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十二五”期间,培养省、市级学科带头人30名、骨干教师120名及教学能手250名。

(四)加快职业、成人、民办和校外教育发展

7.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水平,推行职业教育市场化、集团化运作模式。把发展职业教育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维护稳定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办学,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拓展形式多样的培养模式,进一步扩大公办职业教育资源,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加强精品专业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专业,全力做好招生工作,开展多层次、多区域联合办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职业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参与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到2015年底,建成重点示范专业10个,职业技术实验实习培训基地5个,实现年招生2600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8000人。

8.采取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充分利用职业、成人、校外教育资源优势,为广大市民提供学历教育、转岗培训、技能培训、在职培训,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网络,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深入推进“人人技能工程”,逐步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培训网络,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求学愿望,每年培训各类技术人才500人次,形成人民群众随时随地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需求的终身教育体系。同时,把职业教育与民族教育结合起来,开设民族职业教育特色班,促进旅游、商贸产业发展。

9.规范和指导民办教育发展。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依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宏观调控民办教育布局结构。统筹规范民办学校师资、教育教学管理。发挥民办教育行业社团组织作用,促进民办教育依法自主办学,促进民办特色学校高水平发展。

10.持续增强校外教育工作力度,促进社会和谐。积极开展以社区教育为主的成人教育,扩大“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成果;继续加强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动,优化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加强校内外艺术交流与学习,拓宽素质教育实施渠道;进一步提升“小天鹅”校外教育品牌的影响力,推进校外教育就业及再就业培训实施。加强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与融合。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职业教育及校外教育网络,促进国民教育、职业培训和其他继续教育的衔接。

(五)全面提高教育管理与科研水平

11.加强绩效考核和质量评估工作。完善与课程改革工作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检查和评估,建立与中心城区相适应的教育质量管理考核体系,注重全员、全面、全过程管理,完善学校绩效评价标准,不断完善教育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实施全员绩效考核。

12.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突出教育科研的管理、科研、服务、培训、应用五大职能,充分发挥区教师进修学校等教师培训机构在教育科研工作中信息中心、培训中心、教研中心作用,引领学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改善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鼓励教科研人员和教职工以问题为切入点,组织实施课题研究,形成引领区域、学校发展的科研核心项目,积极推广“导学稿”、“高效课堂”等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持续开展校本教研、联片教研和教科研成果评比,鼓励学校结合传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完善网络教研运行机制,中小学全面推行网络教研,组织课改成果展评,开展教育教学专家诊断活动。

13.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优化教育网和网络教研平台,丰富学科主题网站教学资源,形成共建共享、具有区域特色的网络资源平台,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六)提升民族教育水平

14.进一步加快民族教育发展步伐。整体规划民族教育工作,以实施“三名工程”为依托,统筹历史文化街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工作,全面实施“2142民族教育发展计划”,建成布局结构合理、优质高效、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具有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民族教育体系;建立并完善符合实际,科学有效的民族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政府全力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局面。到2015年底,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比例达到95%,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达到60%,少数民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人数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四、组织实施

15.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认真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统筹规划和安排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化区级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提高对教育资源的统筹管理力度,完善定期研究教育工作的制度。加强教育督导和监督问责,提高教育督导工作水平。

16.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机制。依法增加教育投入,满足教育发展需求。在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依法确保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并将不少于20%的新增财力用于教育的基础上,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比例,确保教育适度超前发展。运用市场机制进行融资和盘活国有资产,拓宽投入渠道,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通过政府部门或非赢利组织向教育资助和捐赠,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支持民办教育,促进教育投入主体多元化。健全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的监管和评审制度。按照有关预算法规编制、执行教育财务预决算。加强财务审计和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

17.设立专款,优先保障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发展。在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达到33%,并保证逐年增长的基础上,区政府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每年投入职业教育专款不低于100万元,用于重点项目配套、实训基地建设和示范专业建设,每年下达“双师型”教师项目专项经费80万元。2011至2013年期间,每年投入民族学校校舍建设资金600万元,并安排民族教育专项经费200万元,用于改善民族校园基本设施和进行教师培训、教学研究以及对民族学校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

18.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多种所有制共存的办学体制,积极支持社会资本面向全市与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举办高质量、高水平、特色鲜明的民办教育机构,鼓励部分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利用品牌优势,与社会资本合作,进行联合办学。

19.进一步推动教育交流创新。加强区域内外和国际化合作与交流,促进教育对外开放,与国际教育机构建立联系,开展国际间学生、教师以及教育管理队伍的交流与互访,吸引境外优秀人才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推动扩大教育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国际间教育交流与合作,引导教育吸收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和社会的优秀文明成果,增进各国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加大校长、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境外培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