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学科活动方案范文

化学学科活动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学科活动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学科活动方案

第1篇:化学学科活动方案范文

一、活动目的

1、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面向全体学生,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注重探究,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活动形式

综合性系列活动方式实施,最终展出获奖作品。

三、活动主题

热爱科学,创造未来

四、活动准备

学校经校领导批准,以科学老师研究、布置(科技节)相关事项,班主任等多方配合。

五、活动内容

1、科学幻想画比赛。

2、科技小制作比赛。

3、拼装机器人展览。

4、Scratch编程创意赛。

六、奖励方法

分项目按年级组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一、二、三名,

并对入选作品最多的六班颁发证书并奖励。每班经过各班初选后,选送3件作品至科学办公室。

七、具体安排

a科技幻想画比赛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富于想象,热爱科学的意识。

二、评比规则

1、科技幻想画内容以科技为主,健康向上,可与同学合作完成,也可与家长完成。内容要求生动活泼,能反映我们未来的科技应用情境。

2、整体视觉丰富美观,富于想象。

b科技小制作比赛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比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从小树立“我能行”的思想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2、教育学生相信科学、热爱科学,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通过活动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

二、参赛办法与评选标准:

1、竞赛要求:本次活动以“环境保护”为主题。参赛作品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用废弃的物品,如:包装材料(包装纸、瓶、盒、罐、箱……)、装潢废弃物、废弃的生活用品等,可制成玩具、工具、文具、教材、装潢品、生活用品……(但禁用有害人体安全与健康的材料)。

2、评选要求。讲究实用性与艺术性,按制作难度及如何合理使用废弃物品材料的程度打分。除了合理利用废弃物品材料外,还要体现作品的创新意识,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

c、机器人拼装作品展。

要求:作品需要有一定的观赏性和科技感,结构稳固,零件不易脱落。作品需注明班级和姓名。

d、Scratch编程创意赛。

1、作品形式:绘本故事编程,游戏编程,应用程序编程。

2、要求:编程作品要有一定的创意性,界面有一定的美感,游戏作品功能需突出趣味性,绘本故事需突出情节性,应用程序需突出实用性,并提交作品的录屏介绍,解说内容需包含故事情境,算法思路,功能介绍。

科技幻想画

科技小制作

机器人作品

Scratch编程

参赛年级

3--6

3--6

1--6

3--6

举办周次

注:评选时体现三自原则:

a、自己选题:以学生自己发现为主。

b、自己设计:以学生自己构想为主。

第2篇:化学学科活动方案范文

为积极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二十一世纪的技能,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实验技术熟练的基础上,体现交流沟通、团队合作及责任心,人际关系与协作,问题的识别表述与解决,好奇心创新与思维能力等方面有长足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特长,重点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科学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力求对综合实践课程有所突破和创新,使综合实践活动在内容、形式上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基于这些认识,我们以科学教育理念为支撑,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依托,以信息技术、机器人、航模等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进行探索和实践。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目标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需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其《综合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以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为前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过程,为此,结合我校机器人、航模、学生电脑作品制作、集邮等特色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研究适合我校的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校本教材为我校重点开发的资源和课题实施的有效载体,能力生根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研究为我校探索研究的目标。

在课题研究、探索过程中,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 、行 、创、 根”的思维品质和综合实践的能力植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之中为目标,通过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与实验,探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下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途径。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目标与要求,通过校本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实践运用,总结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题成果,逐步建立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法,为我校和兵团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方法。

课题的开发、研究、探索和实施是以: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 、行 、创、 根”的思维品质为核心理念;以综合实践的能力植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之中为目标;以兴趣和好奇心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践体验,探究性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来开展。

三、研究内容与操作要点

(一)研究内容:按照实践研究的操作程序,分步骤从以下四方面进行研究。

1、围绕我校的办学特色:航模、机器人创新实验、学生电脑作品制作、集邮、科技小制作,采取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平台,信息技术、机器人和航模为载体,把各特色相关学科有效的进行整合,融合为一个大的平台,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长短结合、化零为整,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学生的信息、科学和创新素养开展研究。

2、把信息技术、机器人、航模以模块化的形式纳入综合实践课活动课程体系,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

3、在大量实践基础上,形成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的活动案例。

4、以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小学六年级、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走班形式的探索实践。

(二)操作要点:

1、运用新视角。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前沿科技发展的趋势,以活动实践操作的角度切入进行课题研究和课程的开发实践。

2、注重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好奇心是创新的源泉;注重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注重“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通过设计、制作和试验等活动获得技术实践体验。

3、立足于活动实践,以信息技术、机器人、航模教育为平台培养青少年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最终实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校本教材的编写、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要紧密围绕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 、行 、创、 根”的思维品质来进行,并将其能力植根于一生的成长之中为目标

5、做好专任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素养。

6、规范课题管理。课题实验是一项科学、严肃、认真的事,要有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具体的实施过程和措施,要有科学地检验和总结。建好实验队伍、合理分工,责任到人。在实验过程中抓规范管理,做到有要求、有落实;及时了解新信息、吸纳新经验;定期研讨、总结实验情况,确保实验按程序进展。

7、选择和高校及国内外知名相关企业合作,为课题的开展实施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8、重视学生活动成果。学生的每个活动成果必须用电子成长档案袋的形式进行保存,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第3篇:化学学科活动方案范文

一、化学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也称发现学习,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观察发现问题,然后依据问题设计一些可能性的假设,进而设计实验,搜集数据,获得一定的科学结论,并进行交流、评价与拓展。探究性学习是化学学科的主要学习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一般有六个步骤:观察与问题、假设与结论、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这就是让学生根据已经拥有的知识构建主动学习知识的意义,主动搜集有关信息和资料,对所学知识提出假设并努力验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同已知事物相联系并认真思考,从而完成知识的丰富和创造。

化学学科有其独有的特征:以实验为基础;内容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以科学的态度探究物质世界的奥妙;全面体现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教师带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接受自然,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水质调查”活动中,教师指导就张掖水质现状开展调查活动,请学生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学生竞相讨论,提出了如下问题:1.张掖水质现状怎么样?2.自来水和黑河水的酸碱度一样吗?3.自来水中有哪些主要离子?4.城北面流淌的水为什么是褐色的……教师要求学生分组就以上问题进行调查与探究,学生们群情激奋,自觉分组,克服困难,积极探究。一个星期以后总结,学生高兴地阐述了探究的过程、遇到的疑问、采取的方法。每一个问题都有了一定的结论。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探究和应用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化学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体现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内化、演绎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没有充分的知识基础,较高的思想认识,较好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是无法创新的。化学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运动中思维,实践中理解,将所学知识、思维和理解生活化,不断积累、对比、应用,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学生将各种化学知识应用得淋漓尽致,设计出了自动升温水杯底座、自动降温水杯底座(清一夏)、咀嚼式牙膏、节水型冲水牙刷、自动洗筷机、电子洗头帽等作品。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些作品均在省级竞赛中获奖。

三、化学课外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分享能力

合作与共享是学生成长中一种优秀的品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课堂教学中,学生彼此之间没有太多的利益,互相之间充满着竞争,因此合作不是很多。许多学生没有合作的意识,彼此之间缺少信息交流,个别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也只是一种形式。化学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之间需要交流、讨论、分析,从而设计合理的活动方案。活动中要携带实验用品和食物,需要共同克服困难,自然而然地就会形成一种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共享学习成果,共享学习的乐趣。如在火电厂、农药厂、气象站的参观活动中,学生带着渴望走访,带着喜悦回归,没有辛苦的疲倦,有问题七嘴八舌的讨论,有争议但很快就可以达成一致,平时不说话的学生也能够交换思想,谈谈心得,学生放开了心情,交换了思想,分享了快乐,平时学习中不明白的有些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四、化学课外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要走向社会,没有与人交往的能力是不行的。没有交往,就无法完成任务,无法获得成功。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了课堂,走向社会,亲近自然,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交往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如在“张掖本地烟花爆竹的现状与调查”活动中,学生分别访问了同学、大街上店铺开业时路边走过的行人、店铺旁的邻居、社区的居民、市场烟花爆竹店的老板……从这些访问和调查中,学生向访问的对象提出了一些问题,同时还要做一些解释。开始时一些学生不敢说话,有些说话时语无伦次。经过多次活动与实践,可以主动、大方、智慧地与人交往和交流,交往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五、化学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化学课外实践活动中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活动中学生收集资料、交流、总结、成果汇报都要借助信息技术。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全部学会了上网、PPT制作、拍照,半数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DV制作……这样,将信息技术与实践活动有效整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六、化学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化学课外实践活动不是单一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性活动,是建立在综合实践活动基础上,以化学学科内容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如在“爱我家乡,保护环境”张掖湿地考察活动中就涉及了化学知识、物理学知识、生物学知识、地理学生知识等的综合应用,使学生各方面的知识都得到了强化与应用。

化学课外实践活动课是在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引领下的一种实践性课程,其主旨是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坚守着心中的自信走过成长的历程。在活动中认真计划,科学组织,适时激励,培养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情感,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养和能力。

第4篇:化学学科活动方案范文

关键词:化学;教学;科学素质;培养;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化学教学如何适应这一要求,根据学科特点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呢?本人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一、要注重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变化

(一)注重化学课程目标体系的变化。

以往的化学课程过分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忽视了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课程要求的“统一性”掩盖了学生的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难以获得良好的发展。新的化学新课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课程目标,更好地体现了对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对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化学课程结构的变化。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是高中化学课程的明显标志,它为志趣和潜能不同的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化学课程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三)注重化学课程内容的变化。

高中化学从课程内容上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人文性。传统的化学课程内容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严谨性”,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学生的学习与未来需要分离。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四)注重化学课程学习方式的变化。

与传统高中化学课程的“接受”式学习相比,新课程积极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内容标准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咨询、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结合有关的线索做出假设和猜想,自主设计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方案,借助模型、图表、反应式和定量方法等描述化学变化过程,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二、要了解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观念滞后。

目前,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想、内容体系缺乏深入的了解,仍然在以往课程的框架下进行思维,难以避免以往知识系统、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对新课程的不利影响。依赖教材、教参和教辅资料的现象仍然还比较严重,缺乏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的能力,忽视身边生动的、有价值的其他教学资源,难以引导学生去领悟化学新课程的内涵。因此,必须体现在有理论指导下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之中。

(二)评价方式应存在误导问题。

考试作为评价的重要形式,在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起着调控教学的作用。由于各地高考方案的不确定,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部分教师这样一种观念:只要过去考过的或以后有可能考的内容,必须要教给学生。因此,课程设计的思路、学生学习的方式、学生学习的时间主要集中在验证“考”的假设上,教学中出现了“一步到位”的现象,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混合使用,各类习题和测试的标准偏离了正常“轨道”。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课程按必修、选修设置,充分考虑到目前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别差异,循序渐进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化学选修课程的基础。然而,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将新课程必修的基础要求与传统课程相提并论,不仅加大教学容量,教学方法上也沿袭过去“重复演练”的做法。学生难以走出传统的课堂,自主实验、结合社会调查等方式学习化学离现实还有一定距离。教学资源缺乏,特别是实验条件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影响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种状况任其发展,影响化学知识的学习。

三、新课改必须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一)课时与容量的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前提下,新教材涉及的化学知识不少,但课时却大大缩减了,怎样处理教学内容与课时的关系呢?教师必须摆脱传统的观念,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深、广度,确定教学的重点。

(二)知识学习与探究活动的关系。

根据模块课程要求编写的高中新教材对知识呈现方式作了较大的改革,容易直接感受到教材对探究活动的重视,其中有一些结论没有直接说明,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和推理过程自己归纳总结。对于陈述性知识固然可以“系统地”教给学生,但学生通过假设、观察、实验、交流、推理、归纳等过程所获得的知识更富有“含金量”。

(三)必修教学与选修教学的关系。

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体系中,必修和选修课程是有序展开并互相依存的,必修、选修内容随意穿插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在必修阶段,循序渐进,给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爱化学,对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化学选修课程是极为有利的。在必修基础上,学生必须选修至少一个课程模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选修课程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衔接教学的内容,既不能对必要的知识“置之不理”,也不能随意地延伸。

(四)“教教科书”与“用教科书教”的关系。

第5篇:化学学科活动方案范文

初三学生经常会这样的感觉――刚开始做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感觉很好奇,因此很有兴趣,而自己上手做实验后,很快会就失去了兴趣,尤其是对实验的结果都已经知道了,更觉得挺没劲的。

长期以来,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往往是理论知识的“副产品”,照方抓药,以验证为主。由此招致不少的批评,许多人主张应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或研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研究性实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发挥它们的功效。应当承认,验证性实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实验方法,在中学化学中引入验证性实验,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认识到科学理论或发现都必须经过验证才能被确认;并且,学生在完成验证性实验的同时还可体会得到结果的乐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所以说验证性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在初中,由于受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限制,通过简单现象来验证结果、对于过程和方法“照方抓药”的验证性实验过多,没有真正发挥验证性实验的作用,容易造成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不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会主动去思考换一种方法实验,更加可能因此而打消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不相适应。因此,改进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索、研究性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实验的探索性和研究性,把实验过程作为探究活动的一种活动形式,配合思考与分析,以达到探究的目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相比,加强了实验教学,把以前很多的演示实验和全部学生实验改为“活动与探究”实验,并增添了许多家庭小实验,其目的是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新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要求学生能结合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自主设计实验或有关的活动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处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善于与他人合作,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和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同时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们认为对初中化学”活动与探究“教学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二、理论构想

1、初中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在学生初学化学时,过分强调应试知识的掌握和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对学生后继学习化学必将兴趣大减,所以在初中阶段用化学实验作为载体,特别是开发不同类型的”活动与探究“实验的情感功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从中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随着新课程的贯彻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越来越突出,而活动与探究又是中学化学新教材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重要环节,通过活动与探究进行开放式教学尝试。将课堂教学和”活动与探究“、将课堂教学和课后教学连为一体,拓展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参观、实践、收集资料、调查访问、合作交流、体验感悟和反思,形成一种团结、协助、科学创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一种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国内形成师生自己开发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具有探究性的化学实验网站还不多见。将”活动与探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将课内和课外打通,形成一个整体,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让学生养成一个终身学习和探究问题的好习惯。

3、在化学教材中,设置的”活动与探究“实验很多,使更多结论性的知识不是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探究的过程获取知识,以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记的清、记的牢、用的活。

三、研究目标

通过设计”活动和探究“实验,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四、研究内容

1、注重引导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以往一种呆板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观察、实践、收集资料、调查访问、合作交流、体验感悟和反思等活动,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活动与探究“实验与现实生活、社会热点相联系,通过”活动与探究“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应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交流与决策能力。

3、为教师自身发展和创造性教学提供素材。通过指导”活动与探究“实验可以不断完善、丰富并尝试开发本土化、校本化课程,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指导型探究和“开发型探究”,收集优秀素材。

4、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师生共同开发研制的中学创新化学实验网站。

五、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的方法:

1、收集教材中、生活中可创新探究的实验。

2、探讨出一套探究思路,方案设计 评估与反馈的有效方案。

3、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为探究做准备。

4、通过分析、讨论、探究、查阅资料、上网探讨等途经不断使“活动与探究”得到发展。

(二)研究的思路:

1、建立创新化学实验网站。

第6篇:化学学科活动方案范文

1、学校将出台相关的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措施,确定学校教师发展目标和校本培训的重点。出台相关的评估细则和奖励政策。

2、实施校本培训教研组长负责制,每位骨干教师与1—2名青年教师或弱势教师结对帮教,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学科组长的先锋带头作用。

3、扎实开展教研中心推行的新的四个一活动,即每学期每学科每单元每个年级至少要完成高质量的教案、说课稿、评课稿、公开课各一份(级部主任牵头,学科组长具体组织实施)。

4、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研讨、外出学习、经验交流、集体备课等形式,适时地为教师创造学习机会。

5、突出各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和“四课”(备课、说课、听课、评课)三方面的联动式普及化培训。

6、每月至少举行一次理论讲座、教学案例剖析、课堂观摩活动。

7、每位教师每学期要执讲一次剖析课(公开课)。校委会有关领导干部要深入教师工作中去听评课,同时,学校建立干部与师生交流制度,交流次数每位领导干部每学期不少于15次,要求做好谈话记录。

8、切实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本年度按照“学习反思——交流研讨——改进创新”的思路实施,其方式有三,一是自我反省,举行教师教学反思交流会。二是座谈交流,以年级或学科为单位,每月一次。三是开展专题性的剖析和研讨活动。

9、教师要充分利用周六学习日,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教学方法的改进、课堂效益的提高以及学法的指导等内容的反思,研讨解决相关问题的策略,交流读书心得,确保理论学习时间,每位教师每周不少于一课时。

10、完善“三考一评制度。教研中心对此做了如下调整:一是改原来的每学期评估一次为每学年评估一次,上学期完成模拟讲课的评估,下学期完成限时备课、限时命题的评估,删除说课的内容,学年末教研中心进行抽测,二是模拟讲课由教研中心组织评委现场考核,不再进行录像评比;三是备课、讲评、命题的内容为本年级、本学科教材内容,教材教法业务理论知识考试内容为全程教材,且偏重课改年级的新教材知识。

二、探究、摸索、创新课堂教学,营造课改下的“生命课堂”

1、广大教师在工作实践中要以落实常规为前提。认真开展好备课活动,突出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原则,利用周六备课日创造性地实施集体备课,分析新旧教材的异同点,充分挖掘新教材的内涵,吃透吃准课程标准,并对教材进行情境化、生活化、问题化和结构化处理,注重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实现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对接,实行超周备课,全面落实教学常规;积极探索“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抓好“导入——引导自学——组织讨论——精讲解惑——练习应用”这一模式的创造性运用。

2、迎接好教研中心每学年进行一次的优质课的评选和每两学年进行一次的教学能手评选工作,今后威海市优质课和教学能手的参评必须在乳山市优质课和乳山市教学能手中产生。

3、八、九年级教龄在5年以上且上学年度从事本学科、本年级教学的教师,本学年度,可使用上学年度的教案,但必须修改使用,且教案数与上课要相符;六七年级任课教师及八、九年级其余教师必须备详案。备课教案背面要在每节课后认真书写教后记。

4、科学合理地设置作业。作业要体现“质、量、阅、讲、练、集”六字方针:“质”,就是质量要高,要有针对性,要突出差异性,要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和发展,“量”,就是数量要适宜,按相关学科各年级每天学生作业时间做好科学的分配。“阅”,就是教师要对学生的进行批阅,批阅的方式要全批和抽批(不得少于所任教学生的1/3)相结合,但不可不批。“讲”,就是教师对布置的作业要进行讲评。“练”,就是对面上错误多的问题要进行形成性练习。“集”,就是教师要建立学生作业错题集。本学年度,作业备课仍然继续进行,但要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效率。

5、严格按教学进度教学。依据教研中心搭配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进度不超前或推迟一个周,尤其是初四,绝不可提前结束课程。6、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营造生命课堂,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培养创造性的学生。一是课堂教学中提倡推广启发点拨式、讨论合作式、导学式、发现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教学中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变单向灌输为多向交流。二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自学意识”、“方法意识”、“过程意识”、“实践意识”等。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会学习。三是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探究性、创新性的例题、练习题、作业题、测试题,有效地启迪学生思维。本学年,文科教学教师必须要精讲,突出学法指导,要做到60%—70%以上的学生当堂完成学习任务,科学拟定单元测试题,认真剖析测试结果,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努力做到单元清,要积极开展好学科活动课,对教材中的活动课内容要一个不漏地安排好课时,认真地备课,精心地设计活动方案。史、地、政、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科间的渗透,这四科的教师要制定翔实可行的实施意见协同备课,互相提供素材,要围绕一个素材尽量地挖掘出各科的知识点。理科也要注意学科之间的渗秀。要加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和研究,要分配好讲练的比例。尤其是要把理化生的技能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7、每位教师均要做到听课数量足,每周至少一节,做到经常化;听课课型要全,听课同学科、相近学科的量要多。评课要有针对性,间评、总评要科学,反馈意见要及时,被听课教师教案背面要留有详细记录。本学年,我们要在怎样听评课上下功夫、深研讨,力求在听评课上创出特色型的新路子。

8、创造性地开展“学生成长档案袋”的研究与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学生反思和发展方面的作用。

9、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建立作息时间,作业量课程表审查制度,坚决杜绝随意延长学生学习时间,超量布置作业等违背教学规律的错误做法。

10、突出骨干教师培养,领导及教师听评课、集体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上课与备课相一致等方面的过程管理,要一抓到底,决不松懈。每月15号左右进行一次常规督查工作,平日进行抽查工作,结果及时反馈给广大教师并列入个人业务考核之中。

11、基层领导干部要深入教学一线听评课,坚持每周听评课,努力提高听评课质量,及时向教师反馈合理化建议。

三、进一步以课改为突破口,以科研拉动教学改革

1、建章立制,加强领导

2、确定目标,深入研究

根据市教研中心的工作指示精神,确定本学年我们要完成实验目标。

3、加强科研,带动课改

⑴完善学校科研机构,明细分工,明确职能和职责,科学合理、极富成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⑵理清总体工作思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地落实工作:本学年学校科研工作分四大板块同步进行,同时,加强过程指导和管理,争取多面开花结果。四大板块的具体内容是:

①课题立项研究。学校要立项重点课题,教科室制定出翔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教科室还要组织好各年级、各学科组的镇级课题立项研究工作。争取市成果推广会或科研现场会在我校召开。

②校本课程开发。由教科室制定出翔实的开发计划和开发方案并组织实施,搞活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总体思路:a、学校出台相关的激励措施、开发内容。b、通过竞聘,选择出特长合格的教师。c、学生根据自身爱好选择教师。d、教师选定学生,每位教师所选学生不得多于30人且不得少于20人。e、教师完善备课提纲,教科室负责验收,合格方可实施。f、学校统一规划活动场地,教师组织活动,教科室负责过程督导。g、学期末成果展示及评估,教科室对材料进行归类整理。

③激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学校出台相关的激励措施,指导、鼓励广大教师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资料、片段和经验积累,积极撰写实践经验性论文,勇于向《威海教育》、《山东教育》、《人民教育》等教育刊物投稿。

④加大力度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争取被评为市综合实践优胜学校。

四、进一步做好学校德育常规工作,创出德育新特色

1、在改进中完善优化学校德育工作。

2、搞好德育主题、专题活动,搞好德育教育科研工作。

3、认真学习、领会、实施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4、全面提升学校德育条件、德育过程和德育效果,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市德育工作现场会的召开。

五、继续做好另外几个常规性工作

1、做好语文、外语基本能力及理化生实验技能的测评工作。尝试分层测试,不断完善音、体、美、信息技术的技能抽测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2、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教师的职级达标活动。

3、进一步做好促优转差工作。要求广大教师要及时依据所任教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建立好自己的学困生档案。

4、加大防辍力度,力求杜绝学生辍学,做好辍学边缘上的学生思想工作。

六、继续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提高应用水平。

进一步拓宽思路,解放思想,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在年内顺利通过威海市“电教示范校”的复查工作。重视校园网络和专用教室建设,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力争在市教研中心的检查中达标。

向师生开放校园网、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实验室,做到物尽其用,同时强化管理,充分发挥“乳山教育城域网”等教学资源、教学设施的作用,使其服务于教师,应用于教学。

七、考试安排及评估

1、考试时间及命题

按教研中心的有关规定执行。

2、考试科目

按教研中心的有关规定执行。

3、教学质量评估

按教研中心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后勤工作

①加强对后勤人员艰苦创业、勤俭办学、过紧日子的教育。教育学校设施管理人员充分挖潜,管好用好设备,提高使用效益。

②抓好治安综合治理,确定重点治理方案。继续实施校务、政务公开制度。

③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健全灶团管理制度。使师生伙食有较大改善,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

④搞好校园经济和勤工俭学,为办学提供更大的财力支持,不断提高教师福利。

⑤进一步加强学校设施、财物的管理。层层把关,分兵把口责任到人,立下“责任状”,定期进行勘察,不定期进行检查,做好记录,有计划地进行维修。确保学校安全置于第一要位。

⑥搞好学校绿化、美化工作,优化学校学习、生活环境。

八、教育投入

①整修供暖设施,投资5000元。

②新建微机教室1个,预计投资8000元。

③学校小商店改造计划投资8800元

④购置10台微机,投资35000元

⑤仪器订购投资5000元

⑥购置图书投资2000元

⑦购置数码相机需8000元

第7篇:化学学科活动方案范文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是江苏省如皋市在改革中探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以活动单为媒介,根据学习目标,把教材的内容、要求以及相关教学资源,设计成几个可操作性、目标性和生成性的活动方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地学习。)

活动一:探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1.回顾初中化学氧化反应及还原反应的概念,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2CuO+C2Cu+CO2的反应类型。

2.讨论以下氧化还原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的变化情况,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的化合价升降有何关系?

3.讨论:Fe+2HCl=FeCl2+H2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判断该反应所属类型:

从以上学生对化合价变化的认识得出结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关系:在氧化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在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并重新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设计意图:将以往教师经典的讲解内容转化成学生自己分析,建立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兵教兵,兵练兵,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本环节的设计,不再把课堂的学生活动仅仅视为“学科”“知识”或“教材”,而把实践活动视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所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建构性地获取知识的过程,设计这样的“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凸显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行经验重组的活动。

活动二:探究、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降的原因

1.讨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原子处于稳定状态之间的关系。

2.以NaCl的形成为例分析原子为了达到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的行踪变化。

3.以HCl的形成为例分析原子为了达到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的行踪变化。

4.反馈汇报,看准做得又快又好。

(1)从每小组挑选一人代表某个原子(每人携带若干豆子,每一豆子代表一个核外电子。),在指定的课桌上用豆子摆出核外电子的排列情况,有H,O,Ne,Na,Cl等,然后演示在化学反应中为达到稳定结构电子的行踪,即最外层豆子的得失。

(2)代表Na,Cl两原子的学生演示NaCl的形成过程,并汇报结果中元素的化合价及原因。

(3)代表H,Cl原子的学生再次演示HCl形成过程(要求突出电子的偏移),并汇报结果中所带化合价及原因。

5.总结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的实质。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把抽象思维跟双手的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所以设计学生表演,就是为了更好地激活大脑沉睡的区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将抽象的概念用形象化的表演展示出来。

活动三:用田字格模型探究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中最基本的四种物质: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及它们间的关系

1.讨论理清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四个名词的概念。

2.用田字格模型分析MnO2+HCl(浓)MnCl2+H2O+Cl2反应中四种物质及反应前后化合价变化的关系。

说明:田字格中将位置的高低和化合价的高低相对应,含高价元素物质的化学式填入高位,低价元素物质的化学式填入低位,化合价升高就是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就是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3.学生代表汇报所讨论的结果。

第8篇:化学学科活动方案范文

关键词:优化;学习活动;高效;课堂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7-0040-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7.014

2011版新课标提出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建议,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应从钻研教师的教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上,要在对学生进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科学地、创造性地、艺术化地拟定出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活动方案,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现优质高效课堂。

一、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活动的误区

1. 重形式轻内容

实施新课程以来,化学课堂中的学生活动是丰富多了,可徒具形式的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也出现了。有些问题学生个体能独立思考,也来合作小组讨论;有些课堂为追求热闹,虚张声势,频繁表扬,动辄鼓掌,浮于表面。不难看出这些学习活动流于形式,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其效果是不理想的。

2. 重数量轻质量

有的课堂为了充分突出学生主体,追求活动的频率,一节课中从头到尾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学生一会儿看屏幕,一会儿做实验,一会儿又讨论,应接不暇,学生始终处于被活动的状态。这样的课堂生态抹杀了教学民主,忽视了学生主体,学生没有充分的倾听、思维、表达机会,不能进行深层互动和思维的碰撞。

二、优化学生学习活动设计的策略

1. 学习活动应充满趣味性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初始阶段,应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让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参加知识获取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巧妙地把教学内容和学生们的兴趣点融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才可能收获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课例一:《溶液的形成》为一节新授课,先创设如何洗去洗衣店一批衣服上污渍的问题情境,然后设计如下探究活动:

活动1:探究氯化钠、碘、高锰酸钾、植物油在水中的溶解。

活动2:探究碘在酒精、植物油在汽油中的溶解。

活动3:探究洗涤剂对植物油溶解的影响。

以上活动把枯燥抽象的概念学习融入到生动有趣的生活世界中,体现了从生活到化学的思想。通过活动1认识溶液与浊液的区别,把握溶液的特征,得出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懂得水洗除去可溶性污渍的原理;通过活动2进一步认识溶质、溶剂的种类影响物质的溶解能力,懂得改变溶剂的种类可洗去水无法洗去的一些污渍;通过活动3认识乳化现象,懂得通常衣服洗涤的原理。三个活动围绕洗衣服的情景,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实现了课堂的高效。

2. 学习活动应凸显实践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有深厚的实践基础,高效课堂的学习活动要体现学科特点,凸显活动的实践性。实验是学生实践的基本形式,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验,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实际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

在上述课例一中,设计三个实验探究活动,变教师演示为小组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凸显学生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探索、发现、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机会,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增进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新课程思想,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科学品质的锻炼,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学习活动应强化目标性

课堂上丰富多彩的活动,其最有效的课堂活动一定是根据教学目标而设定的。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活动形式,都要使每个活动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样才能使目标与活动实现有机的结合,使教学目标在活动中得以完成。

课例二:《金属与金属材料》为一节单元复习课,课堂学习目标预设为:

(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合金组成和性能的关系,认识金属材料的重要作用。

(2)认识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会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置换反应能否进行并设计实验证明金属活动性强弱。

(3)知道铁的冶炼和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形成爱惜资源的意识,培养辩证唯物观点。

围绕课堂学习目标设计以下

动:

活动1:解密钥匙的成分。

活动2:揭穿行骗的伎俩。

活动3:破解脱氧剂之谜。

活动1通过对课后收集的旧钥匙进行分类比较,讨论分析其组成成分,直接感知金属的性质,认识合金性能的改变使金属材料适应更多的用途。活动2通过讨论设计鉴定真假黄金的方案,既复习巩固了金属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又提高了运用化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学会验证金属活动性的强弱的方法。活动3通过合作探究铁粉的脱氧原理复习铁生锈的条件,使学生感到铁生锈也不是有弊无利的,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观点;通过讨论揭开铁粉的身世之谜复习铁的冶炼原理。课堂三个活动直接指向课堂学习目标,与课堂学习目标高度匹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目标的达成度,才能使课堂高效。

4. 学习活动应具有思考性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学生思维的量和深度决定着课堂效率地高低。教师设计活动时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激发师生、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和灵感的生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课堂的高效。

在上述课例二中,设计的三个活动并不是将课本知识简单地重复再现,而是设置了具体的、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思考,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科素养。  5. 学习活动应体现层次性

学习活动要循序渐进,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理解到运用的原则。同时学习活动应兼顾全体、分层要求,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和组织活动,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学有所得,力求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进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实现最优化。

课例三:《化学反应类型》为一节中考复习课,设计如下学习活动:

活动1:基本反应类型是什么?写出生成co2的反应方程式。

活动2:置换反应有几种形式?

[设计]小明欲用铁、氧化铜、稀硫酸来制取少量金属铜,请你帮他设计方案(用方程式表示)。

[归纳]置换反应的几种形式。

[应用]现有铜丝、铁丝、铝丝、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铝溶液,请你设计一种方案得出铁铜铝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活动3:复分解反应有几种形式?

[书写]现有稀盐酸、氧化铁、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这几种物质,将能发生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归纳]复分解反应的几种形式。

[应用]现有三瓶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请设计方案将它们区分出来,并贴上标签。

通过活动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总结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活动1是该专题的基本要求,要求能独立完成。活动2先个人思考后小组交流设计两种制取方案,很自然地得出初中化学置换反应的三种形式,在此基础上应用置换反应的规律在给定条件下完成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要求不断提高,小组的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活动3开始书写化学方程式为总结复分解反应的五种形式打下铺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鉴别三种无色溶液都需要应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把握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三个活动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层次明显,体现了知识的逻辑顺序,也便于课堂的分层要求。

6. 学习活动应力求多样性

新课标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形式多样,生动新颖,如实验、观察、阅读、讨论、辩论、游戏等有机结合,穿行,这样可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获得鲜活的化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在以上课例三中,学生活动有独立思考,有小组合作;有方案设计,有实验操作;有上台板演,有轮流讲演;有书面练习,有投影展示。能够不断变换活动形式,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避免课堂单调泛味使学习效率下降,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活动中主动学习,获得长足的发展。

有效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优化学习活动设计是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思考的过程。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尝试,使学习活动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成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积极锻炼思维、自觉提升思想情感的生命进程,从而达到课堂优质高效

参考文献

第9篇:化学学科活动方案范文

一、开发可行性与丰富性的实践活动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开发和利用生活中各种有利的资源,丰富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进一步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本中的实践活动设计是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情境、途径,教师不能把课本的数学实践内容当作“金科玉律”照搬照抄。实际上,数学的实践活动的主题、方案、计划及具体实施,最好应自始至终由学生自己承担与完成。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受限于课堂,局限于学科,应从更广阔的现实背景中开发实践资源。

如二年级数学“统计”后,正是元旦前夕,班级里准备开展迎新年文娱活动,同学们最喜欢参加哪些项目的活动?希望得哪一种奖品?如果买水果,你认为买哪种水果好?这些与学生活动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很感兴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必须对全班同学最喜欢参加的项目、最希望得到的奖品、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等进行调查统计,再根据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决策,并向班主任老师提出合理的建议。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亲近和热爱。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实践活动资源是交织在一起,并没有特别清晰的界限,而且任何活动的开展也不可能仅仅依靠一种活动资源。因此在开发和利用实践活动资源的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其在数学实践活动中都能发挥出最大效用,成为实施数学实践活动的有利保障。

二、注重自主性与可控性的实践活动过程

数学实践活动是实践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类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做数学”的特点。问题的设置要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和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投入到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中,要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去探索,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努力去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而不能套用老办法、简单的模仿去解决问题。要强调在个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对学生探索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周密考虑,精心预设,使实践探索活动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性。

如“数学与信息”实践活动,课前我让学生去调查、收集一些常用的电话号码,调查、咨询自己学校以及家庭居住地的邮政编码,了解邮政编码的含义和作用,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让学生在亲身调查实践中,感受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上课时,(1)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常用的电话号码?这些用数字组成的电话号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2)看一看:投影出示学生写给老师的一封信的信封,探索邮政编码021406表达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和每一部分数字所代表的信息。(3)比一比:比较自己家庭人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4)做一做:根据你发现的身份证号码的编排规律,试着为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这样在这节课中,学生既自己动手实践,又进行了自主探索,从而学到了知识。

三、呈现开放性与灵活性的实践活动方式

实践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社会及学生的生活实际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和行动自由,广阔的活动空间、灵活的活动方式。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任务的方法,活动呈现的方式,教师不必设框框加以限制,学生可以充分自主、自由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积极创新。活动方式可以是调查统计、设计方案、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课题研究、探索规律,数学日记等,通过看一看、试一试、玩一玩、做一做、量一量、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实践和交流。

如五年级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后,我设计了“校园绿化面积”实践活动,活动过程和方式如下:(1)想想算算:校园里有一块草坪,你能算出它的面积有多大吗?你准备怎么算?先在小组里交流,再算结果。(2)说说议议:校园里还有两块花圃,你能算出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吗?(3)估估量量:每个组在校园里找一块合适的草坪或花圃,先估计一下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再量量计算面积所需的数据,算出结果。(4)画画算算:为了进一步美化学校,学校准备新建一个花圃,你能帮忙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花圃的形状,再算出它的面积吗?

四、加强合作性与引领性的实践活动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这一点在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中更为突出。教师的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主要体现在(1)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活动,学生可以从中作出选择并实施这些活动。(2)教师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活动方案。(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或者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某些情况,提供建议和指导,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尊重信任的学习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提高实践应用活动的有效性。(4)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共同开展实践和应用活动,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索实践,阐述观点,评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