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常识范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常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常识

第1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常识范文

一、学生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

1.思想品德教育受到挑战

在市场经济与多元价值观念、多元文化的冲击影响下,学生人生价值观出现“迷茫”现象,价值定位不清晰,对社会主义制度尚存在模糊认识,亟待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给予正确引导。这说明当今学生在基本政治观点与价值观上表现出不少困惑与矛盾,值得关注。

学生道德发展中出现了虚拟化、时尚化倾向。以英雄、模范为榜样主导学生道德发展的格局被打破,“偶像崇拜”“流行文化”“娱乐化倾向”等对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强。

网络在给学生成长带来许多益处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影响。“网络就像海洋,只要一打开网络,我马上就觉得自己像一个水手,就想到处冒险。”这是一位中学生上网的感受。部分学生中开始出现网络沉溺现象,危害性日益显现出来。

部分学生在道德行为养成方面,知行分离现象依然明显。虽然道德认知水平随着年级增长在不断提高,但这并不必然会带来道德行为规范水平的提高。

2.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面临成人社会不断施加给他们的高期望、高要求,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并且与其它方面问题交织在一起,对他们的成长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据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系一份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初中学生“强迫症状”、“焦虑”、“偏执”三项不良心理反应列于前三位,高中学生“强迫症状”“焦虑”“偏执”“敌对”和“人际关系敏感”五项不良心理反应人数最多,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高达24.9%;对自杀意念报告率进行统计,初中男、女生分别为22.6%和20.7%,高中男、女生分别为22.6%和39.0%。调查指出,中学生的人格特征易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这一阶段也是心理卫生问题容易出现的时期。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是伴随着成长过程而来的,同样,如果不加重视,又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近年来,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这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学校教育受到应试机制的严重干扰,常常无奈地做出违背教育规律的举措。家庭教育与社会文化也往往带给中小学生以无形的、巨大的压力。

有一学生其父无家庭观念长期滞留福州,不养家。其母一人辛苦抚养,并因此脾气暴躁,常把其当出气筒。其幼年物资条件极其缺乏且无家庭温暖。7岁时其母负气出走从此再未归,父也再未归至今。其后寄居伯父家,自诉:常有寄人篱下之感。吃饭时其伯母常斜眼瞧他,倍感不自在。伯母在日常对其颇有微词,责备他是累赘。小学5年级开始出现逆反迹象,偶尔不归家,但教育后能及时改正。初中后,更加叛逆。具体表现为:常偷家里的钱,连伯母放在桌上的手机也偷去卖掉,与他感情甚笃的堂弟放在枕头下的私房钱也被其拿走,并常到其年近八旬的祖父母处骗钱,甚至将同学放在抽屉里的课本当垃圾卖……问其原因,或沉默或说不想回家吃饭。渐渐的开始与一帮同党混在一块。打群架、敲诈勒索、调戏女孩、聚众抽烟赌博、夜不归宿、泡网吧、上课睡觉要么旷课……骗来的钱很快挥霍一空,继而再骗。伯父无法,将其锁在家中但其很快逃脱,后数天不归又混迹天涯,变本加厉,家人寻找,故意躲避。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学生缺乏家庭监督、家庭温暖、情感交流,以致于产生厌学、逃学、弃学等现象,导致学生偷盗、勒索、抽烟、泡吧、打架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有的学生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努力增强学校德育的针对性、主动性与实效性。建立健全学校学生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学生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对策

1.发挥家长学校的教育功能,转变家教观念

(1)学校可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教育功能,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科学讲座、座谈等活动,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讲座内容可涉及:“如何引导孩子学习”、“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尊重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孩子不应该被溺爱”等。

(2)教会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的结构、气氛、文化、经济背景等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例如,父母离异,学生的情绪与人格上受到的伤害,都会使学生变得孤僻、自卑,甚至产生反抗、敌对的情绪。因此,家长应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社会活动、心理活动等情况,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多观察、多交流、多沟通、创造出良好的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氛围。

(3)帮助家长改变重智轻德,子女私有的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更好地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增强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妥善处理孩子某一阶段发展所面临的某些特定问题。尤其让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他们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应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教育方式方法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心理规律。

2.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精心创设心理情境,发挥心育活动课教育功能

学校应创造条件安排心育活动课,由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授课。心育活动课教学不同于学科教学,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好每一堂心理活动课,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活动”,重视“体验”这两个最核心要素。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富有启发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以达到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彼此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2)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注重学科教学渗透

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靠一个心理老师,需要每个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针对自己任教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制定相应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目标,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进行渗透,使之达到互相促进的一个良性循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学校可通过广播站、宣传窗、手抄报、学生刊物等宣传媒体平台,宣传报道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可举办主题班会、让学生写心情日记、心灵感言等形式,让学生传递白己的心声,倾听同伴的声音。让学生学习传授心理小常识,学会训练调节自己心态的小技能,学会化解同学间心中的小疙瘩。

(4)加强留守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体系,为学生排忧解愁。学校应建立心理辅导站,对一些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诊断和鉴别。疏导、调整和矫正他们的认识、情绪、意志行为等心理障碍。对学生常见的心理疾患进行必要的治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条件好的学校,可建立心理热线和“心语”信箱,心理教师以“知心姐姐”的身份认真回复学生的信件,通过咨询形式,实施心理辅导,为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惑,架起了通往心灵深处的桥梁。学校应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针对学生心理的特点和实际遇到的问题,定期为学生举办相应的心理专题讲座,如:“怎样戒除网瘾”、“青春期性保健知识”、“考前心理辅导”、“人际交往的技巧”等,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成长中所面临的心理困惑,使学生能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第2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常识范文

关键词:学生心理;教学方法;作业布置;课外活动

一、了解学生,对症下药

小学英语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特殊的阶段。因为这一阶段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有着特殊的心理:如,可塑性强、心理副作用小、情感依赖因素简单、自控能力差及思维能力差等因素。这些心理因素有利也有弊。掌握他们的心理对英语教学是很重要的。

1.有利因素

(1)可塑性强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能力、人生观、价值观是最有弹性的阶段,也是最初级的阶段。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对以上因素的发展和培养有重要作用。

(2)心理副作用小

小学生相对于成人而言,敢于开口,害羞度低,胆子比较大,学习的思想负担也轻。这样的心理有利于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3)情感依赖因素简单

小学生对于他自己通过直觉和体验获得的知识更容易接受,贴近生活的学习内容和轻松的教学方法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不利因素

(1)自控自制力差

学生的学习兴趣易培养,也易失去。当学习带来的困难超过他们能负荷与解决的,学生就会失去兴趣。

(2)注意品质的影响

小学生的注意广度、稳定性,分配和转移能力相对差,这就影响到学生上课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3)思维能力差

小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及表达能力都相对很差,其独立学习的能力更差,对老师的依赖性强。

除了要清楚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一个总的心理特征之外,还要注意个别差异。而这些个性差异,来源于个体遗传素质和各自生活环境的差别。因此要注意因材施教和长善救失的原则。

二、丰富课堂,激发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他们对新鲜的事物非常好奇,爱动、爱画、爱表演、爱动手操作。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英语。

1.游戏活动法

游戏,因为它的吸引力强,是一种最有效的,也是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教学手段。

首先,通过游戏学生克服畏惧、害羞的心理障碍,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张大嘴巴说英语,从而听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得到进一步培养,有效地帮助记忆语言材料,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集中精力,闯过思维低谷。据心理学家分析,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一次只能维持20分钟左右,游戏可以调节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学习。游戏可以满足学生享受快乐的心理需要。其次,因为小学生特别好强,通过游戏,特别是竞争性质的游戏,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根据课文内容,让同桌间编一段对话进行表演,比一比谁编得最好,老师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游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可以使用。它是一个拉开课前序幕很好的导入方式,它可以帮助复习旧知识,引导新知识,同时还可以起到新知识的课堂巩固作用。

2.课件、图示或实物展示法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形象识记效果远比文字识记来得更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说: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及注意。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多。通过课件,我们可以将很多学生无法见到的东西,通过电脑展示,比如,在教授一些国名和国家首都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图片将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都一一展示,让学生更容易记住这些国家,同时也对这些国家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当我们教授一些诸如水果等我们平时可以看得到的单词时,我们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法,能更好地便于学生将单词和实物结合起来。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单词找实物的方法巩固所学的新单词。图示作为英语的第二语言,能印证文字内容,使繁琐变简单。图示通过简单的笔画、线条勾勒出事物轮廓,它简单实用,可免去带大量实物教具的麻烦。例如,我们在教in, on, under, beside, near等方位词的时候,可以在黑板上通过图示,很容易地向学生展示出所有的方位。学生就能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图示法同时还可以帮组我们教授一些情绪词,如,smile, cry, angry, sad等等。

3.教学环境的创设改变

教学的方法是使教学的内容得到一个改变,使它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而环境的创设改变,是改变学生学习的状态。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轻松、自在、愉快的学习条件下,才能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并有效地去使用知识。英语的教学课本中有对话教学,比如,要教授学生如何在商场或超市购买东西、如何过圣诞节的计划安排等等时,我们就可以提前把教室布置成超市或过圣诞节的样子。这样我们的学生更容易进入我们教学的主题,达到我们教学的效果。课堂空间的改变,也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更好的课堂教学。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学生座位的排放,来达到我们所需要的教学目的。例如,插秧式的桌椅摆放,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中间黑板那一块的位置,这样有利于我们讲一些英语的语法、句型转换等等需要学生掌握的相对枯燥的知识。而马鞍形或圆形的座位,能达到拉近师生距离的作用,同时也适合进行小组活动与对话教学。不同的座位安排会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4.语言及肢体语言的合理使用

正确合理的语言及肢体语言的使用,能帮助我们调控学生的心理情绪以及课堂的纪律,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教学知识的传授。当我们在进行游戏活动或对话操作的时候,如果遇到有学生开小差,我们就可以通过眼神的传递,或轻轻的一个敲桌子的方式,都可以将那个学生拉回到课堂。而褒贬不一的语言,也可以使学生重振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更好地帮助有效教学。

三、适度作业,合理辅导

根据爱宾浩斯的遗忘规律,一堂课下来,学生并不能百分之百地掌握所教的所有内容,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作业和课外的辅导来起到一个巩固的作用。作业的布置,一定要有针对性。古语说:缺啥补啥。在我们教学中,就要教什么,做什么样的作业,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巩固的作用。同时我们的作业布置还要有差异性。因为不是所有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握能力都相同,总是有好,有差,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更有效地起到巩固作用。课外的辅导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在课外的时间,我们更能有效、有针对性地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进行一个提优补差。当然,课外辅导也要注意它的方法和时效性。

四、创设环境,引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