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经济概述范文

数字经济概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经济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经济概述

第1篇:数字经济概述范文

【关键词】资源经济学;方法论;分支;发展方向

一、资源技术经济学的相关概述

(一)资源技术经济学的定义

资源技术经济学主要是研究资源技术和经济之间辩证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事从技术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评价并规划人类特定资源系统,并采用各种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的一门科学。资源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经济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主要是研究资源开发利用中技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领另外也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学科。资源技术经济学研究具有系统性、综合性、预测性、统一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对于解决日益复杂的问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资源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资源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在资源开发利用的生产实践中,通过经济和技术的最佳结合而采取最佳的技术方案,从而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果和社会综合效益的全面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会进行经济技术方面的规划、计算、分析和决策等。总的来说,资源技术经济学就是研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生查理技术因素发展和运用经济效果的规律性。

(三)资源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根据我国当前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情况,资源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经济研究、资源规划技术经济研究、加强资源技术经济宏观和微观方面的研究、加强资源技术经济应用方面的研究、深入进行资源技术经济基本概念、指标体系和基本数据的研究以及资源技术经济政策和保护的研究这六大方面的内容。

二、资源技术经济方法论

资源技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应当既具有定性分析,又具有定量分析的特点,其中政策模拟、价值分析和政治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分析属于定性分析,而系统分析方法、优化规划法、投入产出法和数学模型等方法都属于定量分析方法。资源技术经济学方法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为:基础方法和基本方法,下面是对二者的详细介绍。

(一)资源技术经济学的基础方法

到目前为止,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有上百种,但是对这些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主要有效益评价法、系统综合法和方案选优法这三种。这三种方法都比较直接简练,而且主体比较明确。对资源技术经济进行分析主要是为了估计和评价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也是为了获得资源开发利用能够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的途径。

(二)资源技术经济学的方法体系

资源技术经济学的方法不是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方法,而是为了分析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经济问题,通过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服务妓院技术研究和开发项目的建设。资源技术经济学的方法体系主要有状况调查法、未来推断法、方案创优法、效益评价法、方案选优法、不确定分析法、因素分离法和系统综合法这类,每种方法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各不相同,而且各自具有自身的优缺点,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资源评价法、敏感性分析法以及ABC分析法等,在使用中应当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选择最适用的方法。

三、资源技术经济学的学科分支

资源技术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相当广泛,由于研究对象、方法和内容不同,使资源技术经济学产生了很多分支学科,例如社会资源技术经济学、经济资源技术经济学和自然资源技术经济学等属于资源系统构成所分的学科,而水资源技术经济学、生物资源技术经济学、气候资源技术经济学和土地资源技术经济学等则是按照自然资源系统的构成进行划分的。每种资源根据其构成情况还能够分为很多技术经济问题,例如生物资源技术经济学可以分为水生物资源技术经济、家禽家畜资源技术经济、野生动物资源技术分析、森林资源技术经济以及微生物资源技术经济等多类技术经济问题;谁资源技术经济学又可以分为地表水资源技术经济和抵消水资源技术经济这两大类技术经济问题。由此可见,资源技术经济学的学科分支众多。

四、资源技术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一)研究解决资源开发利用实践提出的课题

在今后,随着知识的进步,资源经济学会研究解决资源开发利用实践提出的客体,例如资源开发利用的资金投入规模问题、速度和效益问题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等多方面的课题,从而更好解决资源开采利用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加强学科基本理论的研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今后资源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会日益系统化,对方法论的研究会更加深入,可以借鉴国外的研究理论来丰富学科的基本理论研究。对于具体的方法,要善于运用数学模型来分析研究对象;对于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在今后还要进一步拓宽,并研究资源保护的技术性和经济性、技术进步和产业政策的协调、资源技术进步的度量、方向、途径以及应用等各方面的问题。

(三)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资源技术经济学

我国的资源技术经济学理论是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中产生并发扎起来的,是我国自己创立的经济学的一门新的学科分支,在今后应当加强与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不断吸收信息论、控制论、现代工程技术和经济方法等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不断建立其具有我国特色的资源技术经济学体系,为我国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作出更多贡献。

五、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今后会加大对资源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力度,研究的内容会日益丰富,研究方法会日益多样化,从而更好解决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各种难题,同时有利于进行科学决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的提高,进而更好指导实践活动,促进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一致发展。

第2篇:数字经济概述范文

高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析胡茗南昌工学院江西南昌330108由行业专家组织的“大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使命“,头脑风暴”的工作,项目,任务和职业能力是卓有成效的。通过“任务型会议的分析,建立了“装配“,组装”到“,“检测”,“调试”“,检查”五,类型,明确的元件形成,查排名,15个任务,并列举了具体的职业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核心课程的教学项目的开发,是一家专业的培训是重要保障“适销对路”,以满足工业的重要专业绩效与企业需求。专业结构和电子技术越来越复杂,制造,电子产品,电子产品,专业的应用,修复和电子等行业的销售,尤其是专业能力是一个复杂的。专业的发展,我们必须确定核心技能,是基本的核心专业技能的延伸,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普遍发展或盲目自由发展。因此,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核心是非常迫切的。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在电子技术应用的核心技术是:检测技术组成,电路图的阅读技巧,电子产品的调试技术,仪器技术。专业核心技能,专业发展应用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必须把握电子制造业及相关行业,不仅提高专业建设水平,调整专业设置,专业和步骤的优化,布局和结构,拓展专业方向

二、参与核心课程体系的建构和课程标准的编写

1.依据核心技能,确定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不同专业的职业能力,在一般课程的专业方向(或核心技能)为设计基础。虽然核心能力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理论,但真正形成一个核心课程,理解和爱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的教师是一个挑战。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在这里和你讨论。

(1):理论与实践脱节。专业理论课,和专业的培训课程,纯粹实践问题。解决方案:围绕核心能力,优化设计。在传统的教学中“,电子技术”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学生最感兴趣。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尝试项目教学,教学计划,教学的发展任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正是这些珍贵的先行者,集团决定“电子产品装配和调试的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简化了传统教学的范畴,改变职业教育课程为中心的传统方法,基于学科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

(2):忽视专业发展问题。本课程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发展滞后,如何更好的?解决方案:关注的发展趋势,综合课程开发。在这一领域的新知识,突出的新技术,新技术和新方法,以满足电子技术专业的工作要求的应用现状,促进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对核心技能训练和学生群体的认知特点设计,应用“适用于课堂教学”和ProtelPCB生产,“电子技术”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两个,两个软件和硬件,尤其在电子技术生产的“合成中的应用”的核心技能,是一个管道的综合反映,的学生更多的发展潜力。在行业,企业,大学教师和课程专家,许多头脑风暴和可行性研究,达成共识,在电子专业核心课程的应用:元件和电路,组装和调试电路,电子产品装配和调试,Protel应用和PCB板的制作,电子技术及应用。如果核心课程是必要的,那么,专业课是可选的。根据市场的需求,学校和专业,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在各个地区,特殊的课程,反映了当地经济的特点。

2.团队分工协作,编写课程标准。

(1)经验,写作思路清晰。目的建立核心技能训练课程,开发和建设的核心课程,对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主要思想。根据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电子技术专业人员的应用特点,课程改革的经验,与写作课程标准。

(2)资源的整合,团队合作。建议的核心技术,行业专家,目前的教学,基于尊重认知规律,根据行业专家,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任务分析表,构建新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的确定,课程标准。经过反复研究,学校队五分,选择专业的特点,在各个学校的骨干教师,制定完备的课程标准。虽然我们有自己的任务,过程和方向,但思想内容,完整的格式,每个都有自己的风格。当然,有一些分歧和争论,最后作出调整。

3.专家指导,完善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方案。

第3篇:数字经济概述范文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项目化;电子技术;仿真

电子设计竞赛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推动了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不仅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另外,大赛组委会还增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模拟电子系统专题邀请赛,命题以模拟电子系统设计为主题,内容涉及模拟信号获取、处理、转换、产生以及变换技术等方面。由此可以看出模拟电子技术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使得部分学生产生了模拟电子电路不再重要的错误认识。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过分重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重分析轻设计,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少等问题,加上课程学时数的不断减少,使得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效果不尽理想。综上所述,进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在总结学生多年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经验的基础上,利用仿真计算和自制教学设备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建立了以项目化为核心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1以电子竞赛题目为依托,设计项目化教学任务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题目是在广泛开展赛区征题的基础上由专家统一进行命题,具有较高的前瞻性。通过分析大赛命题所包含的知识点,结合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建立项目化教学任务,实现该课程由重理论到重实践的转变[1~3]。电气工程学院师生经过多年的探索,结合电子竞赛中用到的知识点,建立了若干个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实现模块化教学[4~6]。通过这些项目,学生可以很轻松得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里以其中的一个实验项目“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调理电路设计和制作”为例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是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调理电路原理框图。图中正弦波或方波产生电路的功能是产生一定频率的正弦波或方波,用来激励传感器的初级线圈;检波电路的功能是将差动变压器次级线圈输出的电压转换成一个既能反映位移大小,又能反映位移方向的电压信号;放大电路的功能是将检波电路得到的小信号放大成合适的大信号;滤波电路的功能是将放大信号的高频分量滤掉,获得一个纯净的直流电压信号;转换电路的功能是将电压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以便适应信号的远距离传输;直流电源电路的功能是对整个电路进行供电,一般情况下供电电压为24VDC。该电路通常用来检测物件移动的位移量,在电子设计竞赛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同时整个调理电路基本上包含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所有知识点。表1为调理电路包含的单元电路和教学大纲的对应关系。

2仿真计算和自制教学设备相互融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计算在学习和研究工作中的地位日益提高[7~8]。仿真计算已经与理论分析、科学实验成为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在电路板制作之前未能发现设计缺陷可能延迟计划,从而显著增加成本,仿真则有助于这类问题的及时发现。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支持“理论分析仿真计算实验验证”的完整流程。目前,在计算机上搭建仿真计算的平台非常容易,这就为课程教学实现理论和实践结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考查参赛者的一项重要能力就是设计并制作电路板。我校电气工程学院师生结合历年电子设计竞赛的题目,先用PSpice软件进行仿真,然后自行设计制作了多套实验装置,并用于实验教学。其中,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综合测评题要求利用综合测试板上的555芯片和四运放324芯片,设计制作一个频率可变的同时输出脉冲波、锯齿波、正弦波I、正弦波II的波形产生电路。图2是其中一个单元电路即方波和锯齿波产生电路的仿真计算,(a)图为方波和锯齿波产生的电路原理图,(b)图为uo1端输出的方波波形,(c)图为uo2端输出为锯齿波波形。同样,可以利用PSpice软件对其它单元电路进行仿真计算。图3为自制的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综合测评题的PCB图和实物图。

3教学改革的效果

以项目化教学任务为载体,结合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化了模拟电子电路课程的教学内容,并采用最新的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1学生理论基础明显扎实

以前学生在学习模拟电子电路时,很多概念学得不是很扎实,自从课堂教学中使用了仿真计算后,特别是我校电子电气类专业开设了仿真软件学习课程,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生可以利用仿真软件对学习的每一个电路都进行仿真计算,这样可以很好地检验理论学习的效果。

3.2学生竞赛成绩显著提高

自从教学改革以来,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的人数大幅度提高,同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截止到2017年,我校电气工程学院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个,国家级二等奖2个,2014年和2015年蝉联安徽省TI杯,成绩喜人。

4结语

在总结电子竞赛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仿真软件进行项目化教学,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优化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手段,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该体系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最近几年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考试中,学生的不及格率明显下降。同时,教学改革的各项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杨春玲,周祖成,王志功.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2):96~97.

[2]王贞,徐淑华,许益峰.校级电子设计竞赛的改革与创新[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S1):168~170.

[3]丁桂芝.CDIO12个标准本土化应用专题之1~背景环境[J].计算机教育,2012,(5):106~109.

[4]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8.

[5]铃木雅臣著,周南生译.晶体管电路设计(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10.

[6]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9.

[7]杨清熙,王庆国,周星,等.基于PSPICE建模仿真方法研究传输线网络时域响应[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6,(4):417~422.

第4篇:数字经济概述范文

关键词 电工电子 教学改革 技工学校

中图分类号:TM343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提出

在技工学校的课程中,《电工电子技术》是理工科专业一门必修的电学基础课,该课程的知识点涵盖广,理论性较强,实践性的科目也较多,有一些内容又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门功课的知识点已经成为了技工学校教师的难题。因此,教师要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出发,从该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方面进行分析,为更好地推动《电工子技术》课程教学路径的探索而不断努力。

2 技工学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

2.1 高度抽象性

由于电是看不见的物理存在的东西,其电学涉及的理论也大都是抽象的,电学本身又和实践紧密衔接,要想从事电相关的工作,首先要掌握电学的特点和一些基本理论,明白电学的一些原理和物理规律,才能确保自身的安全下进行高效的工作。否则,不遵守电学规律或者定理,违规完成操作,其后果不可想象,严重时,还会威胁到生命安全。例如,接电过程中,不懂理论的电工将电路短接,那么就非常容易造成电流击穿而被电击,操作者轻者容易受伤,重者会导致生命受到威胁。

2.2 极强实践性

除了理论性方面,《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因此,加强动手能力的实践性实验是课程的必然采取的措施。由于科技在更新,尤其是电子技术更是进入快速的工业发展通道,进而技工学校所讲授的电工电子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在教学时就必须对革新的内容及时查缺补漏,而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基础课程的综合培养,越累越多的学科在相互交错的交流和互相影响,社会也越来越需要动手能力强的实践者,需要综合型人才,而不是理论上的巨人行为上的矮个子,因此,动手能力是以眼见为实的实践出发点,通过实践性总结,来强化学生自己对知识体系的理解,进而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3 技工学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举措

3.1 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针对电工电子技术的特殊性,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深水区改革,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重构,打破学科间的束缚,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将电工电子所能涉及的科目进行系统的重新编排和重新构造,打造属于该专业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此,对于一些专业设置上可能涉及到电工电子的学科要根据专业的实际应用特点,对这些学科进行分门别类的进行不同的知识点侧重教学。

3.2 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是开启创新课程教学模式的方式之一,这种切近生活的做法可以让学生容易理解新知识,这样既能让知识点变得容易消化,学生理解也更加容易,课堂的气氛也被调动起来,学习的兴趣也在潜移默化的得到了提升。启发式教学也是创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另外一种方式,积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体验获取知识带来的乐趣。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是主体,是主导者,而教师只是参与和引导者,主观上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学也由传统的灌输式变为复合多向的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早已成为了很多老师教学的选择,针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师可适当采取多媒体结合教学,将那些涉及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图形采取多媒体的方式进行趣味性教学,动态演示的过程能集中学生的精力,更好的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开辟了一条教学途径。

3.3 改进实验教学环节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依靠实验来完成教学的课程。通过开展实验和实践,能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强化自己的理论基础,提升分析相关遇到实验性问题带来的问题的思路,进而寻找实验中问题的根由,解决问题的根本。一般教师可以将实验分为验证型、提高型和综合型三种。对于一些基础理论和物理定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相关的仪器仪表的验证型实验来完成对物理理论的验证,而提高型则是老师根据学生的自身表现,定制一些提高他们自身知识水平的实验,可以帮助他们消化原有的知识,并将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是孤立的掌握某一单个理论,也是做好知识延伸的一个有效方式,最后的综合型实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结合其自身专业设置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其对电工电子能力的学习,进而完成培养综合人才的最终目标。

4 结语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能够最大化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该学科进行优化,能够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教师还要对该学科进行分析和研究,不断探索更好的改革路径,做好相应学科的教学提升。

参考文献

[1] 龙海燕,龚雪.《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44-49.

第5篇:数字经济概述范文

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这项事关4000万事业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因牵涉面广,涉及单位类型差异大,牵涉利益分配人数众多,成为当前事业单位改革中争议最大的敏感问题。也正因如此,两年来,一直在审慎推进当中。公共图书馆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工程中,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公共图书馆实行绩效改革之后势必会带来全新的问题,如何做好绩效工作改革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改革工作就成为现阶段我们需要重解决的难题。

一、公共图书馆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1.有利于政府部门对公共图书馆实现科学管理

最近几年,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发展,但财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资金配置不科学,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国家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资金的投入、使用和产出进行科学的评估,在财政资金分配过程中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工作性质进行科学分类,从而指定科学的分配对策,从而最大的程度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效用。在公共图书馆内部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有利于政府更加明确对公共图书馆财政资金的投入、产出和使用的科学性进行评估,在财政资金分配过程中,可以结合各个地区图书馆完成的公益目标、岗位责任落实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出科学有效绩效分配制度,一方面在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用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公共图书馆管理质量和效率

2.有利于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完善内部投入机制

公共图书馆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在上级主管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科学合理的分配程序和制度要求,采用灵活多变的工资分配模式和手段,自主决定公共图书馆内部的工资分配情况。在具体进行工资分配过程中应该按照工作人员的实际业绩和贡献率为主要依据,实行以岗位职责为中心,以绩效考核为核心工资分配制度,将员工的实际工资收入和工作岗位职责大小以及在公共图书馆内部的实际贡献率直接挂钩,并结合岗位需求制定完善岗位变化薪酬变化的绩效考核制。此外,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对强化公共图书馆内部考核,进一步明晰岗位职责,落实好各项任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更好的完善公共图书馆内部员工的管理机制。

3.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职能

公共图书馆是文化事业单位,因此应该建立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公共图书馆作为传播文化、教育社会大众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肩负着搜集、整理、分类、加工、研究、利用和传播知识的职责。实行绩效工资管理制度,一方面能够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质量和效果,促进公共图书馆更好的发挥其自身的公益性职能,另一方面在公共图书馆内部实行绩效工资管理制度,能够全面调动起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为读者和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读者服务,促进更好发挥出公共图书馆所肩负的公益性社会职能。

二、实行绩效工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改革途径分析

1.发挥人才作用,确定科学的管理目标

多年来,公共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受到传统模式和办馆环境的影响,很多公共图书馆的人才作用不能真正发挥出来,在实行绩效工资管理制度大背景下,就需要公共图书馆对工作人员旧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革,要及时确定全新的管理目标,实行绩效工资管理之后,就是要改善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消极,没有竞争意识的窘境,促进工作人员竞争性提升。因此,在实行绩效工资管理制度背景下,在改变传统工作方法和手段的前提下,还要充分发挥好每一个人的智慧和才能,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尤其是要实行工作领域方面的创新。同时,还要加大高素质综合性技能型人才的引进,真正做到引进高素质人才,留住人才。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管理制度,能够不断提升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综合素质,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不断进行改革,保证公共图书馆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2.强化重视,体现公共图书馆绩效工资管理制度的特点

公共图书馆工作是一种特殊性的工作,图书馆内部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工作窗口都承担着不同的工作任务,代表着公共图书馆对外的形象,因此,针对不同图书馆考核指标应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考虑,在原有职称和职务工作基础上,或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后的超额工作、学术研究突出成就者和读者服务以及工作创新方面存在突出成就者都应该结合其贡献率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公共图书馆内部树立典范,给所有工作人员以激励,全面体现出绩效工资管理制度在公共图书馆实际工作中独特之处,这样才能切实调动起图书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创新性,为图书馆事业不断贡献自自我力量,促进公共图书馆不断向前发展,做好社会大众文化服务工作。

第6篇:数字经济概述范文

【关键词】 电子设计竞赛;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两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在校大学生开拓视野、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供了平台。该比赛不但为中国电子信息领域的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也为促进电子类学科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如何以电子设计竞赛为锲机,促进电子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电子设计竞赛的特点

1、竞赛试题的内容及要求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试题有电源类、信号源类、无线电技术类、自动控制类、测量及仪器仪表类题目。涵盖了电子技术应用的各个方面,涉及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路、单片机、传感器、可编程逻辑器件等[1]。竞赛要求参赛学生每3人一队分工协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题目要求,包括了电路系统的理论设计、实际制作和调试,最后交出制作的成品控制电路及设计报告。试题有基本要求部分和发挥部分,既考察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也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使学生在电路分析、设计、制作、调试等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也使优秀学生有发挥其优势的余地[2]。

2、新技术、新观念的体现

为鼓励参赛学生使用新电路、新器件和新技术,体现“绿色产品、环保设计”的概念,近年来,一些大的电子器件公司也积极参与竞赛,为竞赛提供器件、设立奖项。例如在2011年大赛中可使用由瑞萨电子公司提供的专用板及瑞萨节能环保元器件,为学生接触新器件和新电路提供了机会。

3、竞赛的积极作用

根据电子设计竞赛的要求,参赛学生需要掌握电子技术中电路的基本分析、设计、制作及调试方法。参赛学生在备赛中都需要经过的一系列培训和磨练,基本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具备这些技能,使他们就业时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由此影响,使得近年来报名参赛的学生人数急剧上升,竞赛规模越来越大、参赛的学校越来越多。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共有1062所高校11002支队伍,参赛学生33006名。但是由于现实客观条件限制,各学校参赛学生只能是各专业选的少数学生,受益面相对较小。

同时,通过几届电子设计大赛,从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方面是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新技术、新器件涉及少等;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学习中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不强、实践应用技能差等[3]。

如何借助电子设计竟赛的训练和培养模式,改革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将其特点与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使广大学生受益,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4],由此给于了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新的启示。

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

电子技术课程包含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基本是以理论为主, 辅之以验证性实验。容易出现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偏重基本原理,理论联系实际不够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侧重基本理论教学,注重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分立元件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介绍,而对元器件的工程应用实例介绍的比较少,使得理论和实践分离。两者在教学内容、考核等方面由不同的教师负责,互动较少。在有限的实验课中基本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较少,学生只能接触到有限几个的器件,了解其简单功能,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电路的机会少。

2、知识的综合应用少

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任课教师不同,实验课内容不同,学生少有机会将两门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在分析简单电路时,学生可能比较顺利, 但要分析复杂电路或设计制作一个电路系统时,常常无从下手,画的电路图不实用,不知怎样合理应用器件,不会调试电路。这些严重制约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阻碍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创新性。

3、新技术、新器件涉及少

当前电子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新器件日新月异。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材内容更新缓慢,跟不上实际生产和技术的变化,加之课时量的限制,教学中常常仅限于基本原理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本身。对如何应用新技术构建电子控制系统的技术和大规模新集成器件,几乎没有涉及。

三、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应该突出基本原理与应用并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及综合应用。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要多样化,特别在实践教学中突出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

1、理论教学的改革

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讲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注重应用实例。例如,在数字电子技术中,大量精简压缩分立元件、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内容;注重器件的外部逻辑功能、特点和重要参数,而对其内部结构不作太多的讲解。如在学习555定时器时,多用实例讲其功能和使用方法,并将在电子设计竞赛中用到的电路及所制作的电路板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这一单元电路有更深刻的了解。

适当的开辟课堂讨论,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5]。在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广开思路,对学生发言中暴露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实践教学的改革

第7篇:数字经济概述范文

电视节目覆盖简介

1、传输媒介

电视节目可以通过同轴电缆、卫星、光纤和微波几大媒介进行传输。有线电缆和光纤资金花费与用户密度无关,维护费用低。人为破坏、自然灾害影响小,复杂程度低。在荆门地区用电缆和光缆来进行有线电视的覆盖显然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并且架设电缆和光缆也比较困难。

2、覆盖方式选择

在覆盖方式上,可以采用模拟方式和数字方式进行节目覆盖,而数字电视具有信号清晰、稳定、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同时采用数字传输,便于实现高安全性、高质量加解扰、加解密。是电视网络收费及增值创收的根本解决方案,模拟加解扰收费管理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数字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为广播电视网络带来赢利模式。而且,在一个模拟电视频点中,应用数字方式能传输6-10套标清数字电视,而且可以实现数据广播、电视商务、VOD视频点播、双向互联网等增值业务。所以我们将采用数字方式进行电视节目的覆盖建设。

3、无线覆盖方式比较

目前无线电视覆盖方式有: MMDS,MUDS方式、卫星覆盖、地面无线数字覆盖。

(1) MMDS、MUDS

MMDS英文全名为Multichannel Microwave Distribution System,中文含义叫无线多路微波分配系统; MUDS英文全名为Multichannel UHF Distribution System,中文含义叫无线多路分米波分配系统。他们是通过无线微波传送有线电视信号的一种传送技术,数字MUDS采用分米波470~800MHz传输,电视机高频头接收最高频率为850MHz。MMDS、MUDS方式都是基于DVB-C标准,本质是相同的。它们只适合平原环境,不适合丘陵、森林、高楼环境。纠错性能差,抗干扰能力弱,无法穿透障碍物,不能有效抵抗同频干扰。

(2)无线卫星覆盖

由于技术和安全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国还没有开展卫星电视直播业务。由于卫星大面积覆盖特点决定了他无法传输本地区优秀电视节目。

(3)DVB-T标准

地面数字电视系统是专门针对无线信号覆盖设计的,相对MMDS、MUDS具有绝对优势,目前有DVB-T,ATSC、ISDB-T。ATSC只在美国和加拿大使用,ISDB-T只在日本使用。DVB-T是欧洲数字视频广播(DVB)组织开发,其虽然具有移动较强的数字移动电视运营优势。但其同步速度慢、有效数据传输能力差,频谱利用率低,且该标准蕴藏着高额专利费用。

(4)ADTB-T数字电视无线覆盖

高效的频谱规划和可靠的固定接收是数字电视地面广播需求的核心内容,单载波固有的低功耗、大范围有效覆盖的性能恰好是有利于频谱规划和固定接收的突出优势,ADTB-T攻克了单载波系统无法支持移动和单频组网的世界性技术难题,符合我地区广播电视实际需求的地面广播系统方案。ADTB-T无线覆盖特点:

大范围可靠覆盖,实现弱信号接收; 破解移动接收瓶颈,并已验证可实现高速移动; 抗邻频、同频干扰能力强,节省频谱资源;无需GPS同步组建单频网; 可充分利用现有发射设备资源,建网成本低、启动快;可使用传统模拟发射机传输数字电视信号的方案;广播信息安全性高。

因此,我地区采用无线数字ADTB-T方式进行电视节目覆盖是主要实现方式。

系统建设方案

项目主要包括:采用市中心发射塔和京山县、屈家岭管理区、胡集镇3个县(区、镇)发射塔四点发射。市中心发射塔利用市电视台已有发射塔建一座大功率中心发射站,覆盖半径设计为60km。京山县、屈家岭管理区、胡集镇各建1座直放中继站发射塔,覆盖半径设计为:京山县30km、屈家岭管理区30km、胡集镇30km,发射频率用原有国家批复的频率。各发射塔设计覆盖范围见图1。建成后力求全市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整个工程利用4个频点转播40套节目用于用户的固定接收。系统拟用1个频点传送10套免费电视节目。

系统由四个子系统构成:前端系统,网络管理系统、传输(发射)系统和用户终端系统(图2)。

1、数字前端

主要组成由:卫星接收解调器、视音频矩阵、编码器、网络适配器、复用器、加扰机、用户管理系统、条件接收系统等。

前端系统主要功能是:将来自不同的视音频信号源按有关标准进行音视频信号压缩、编码,复用后加扰等进行各种不同的处理,形成所需要的传输流。传输流送入调制器进行ADTB―T中频调制。通过卫星功分器后的节目信号我们添加视音频矩阵.既防止等不安全因素,也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2、网络管理系统

网络管理系统是由条件接收系统(CAS)、用户管理系统(SMS)组成。为了保证信息安全,为了维护电视台有效控制用户授权的合法利益,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保密的通道,使非授权者不可能窃取篡改他人传输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就是一个安全可控的网络综合管理业务平台。条件接收系统(CAS)、用户管理系统(SMS)主要功能及特点:

(1)管理系统功能

用户管理系统(SMS)为用户建立完整、准确的档案,为用户各项业务的开展提供周到、便利的服务,各项功能齐全,使用方便。主菜单设有:基本数字设置;传统业务管理;数字业务管理;工程派单管理;综合查询统计;系统维护管理;系统信息;退出系统等。子菜单设有:地址代码设置、业务类型设置、工程部门设置、故障类型设置、业务优惠类型、收视费标准设置、收费方法设置、代收人员设置、机顶盒租购方式、复用器设置、授权发送时段、网络信息设置、节目信息扫描、CA节目分类设置、CA套餐设置、自定义消息、其他项目设置等。

条件接收系统(CAS)为网络运营商有效控制用户授权,维护和保障网络运营商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软件采用LSR加密算法,具备良好的保密性能,不易破解,本软件具备快速在线升级能力,确保网络安全运营。

(2)管理系统特点

软件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界面美观大方、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自适应不同用户规模的系统,支持从1个用户到1048576个用户的系统规模;可动态独立寻址,精确控制每一个用户权限;采用LSR加密算法,保密性强,具备良好快速的在线升级能力;采用NBPU压缩算法,平均每个用户只需4比特CA信息;用户权限实时更新;集中计费方便用户管理,实时报表便于统计;具备有分区域管理、分级管理两维授权管理方式;特别针对无线系统频点复杂的特点,具有频点追随功能;具备短信功能,系统可以对全部用户或特定用户短信,实现文字广播等增值服务,满足广告、通知、恭贺、留言、点播等需要。

(3)传输系统

主要组成由:光发射机、光分配器、光放大器、光纤干线、光接收机。

传输系统是将数字前端形成的节目流传送到各个发送点。

3、发射系统

主要由ADTB―T调制器、激励器、数字发射机、馈管、发射天线组成(图5)

暂定使用的3个频道频率。

(1)发射机介绍

发射机采用北京广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成的新一代数字电视专用发射机。其系统结构如图6所示:

调制器:ADTB-T调制器对输入的MPEG标准的TS流信号完成信道编码、成形滤波等功能并将其调制到中频上。我国的中频目前确定为36.15MHz。本方案中调制器采用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专门针对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的ADTB-T调制器,它能有效消除多径干扰,克服地面接收的信道干扰的问题。

IR/RF激励器:将调制器输出的中频信号上变频到所需的射频信号,并且完成射频信号的预放大。

切换分配器:自动完成前端激励器的选择功能和所需的功率分配功能。

功率放大器:采用宽带放大技术设计,能覆盖整个UHF频段,单个输出功率大。

控制器:整个系统的神经中枢,对激励器、功率放大器、分配合成器、电源以及冷却系统进行检测,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电源分配:完成输入380V和220V电源的分配,并且与控制器一起完成冷却系统的控制。

发射机总体特点:发射机专门根据数字电视标准设计,完全改变了传统模拟发射机的设计思路。不但在发射机的自我保护和高稳定性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且在功率放大、功率合成和大功率AC-DC系统上实现了更大的冗余。通过精心的设计,合理减小了发射机的体积,使得风冷系统发射机的体积可以与水冷发射机相媲美。上述发射机整体设计的优势,更适合用户构建大功率多频点邻频固定覆盖播出系统。

4、用户接收

用户接收是由高增益、性能好的接收天线和数字机顶盒组成。我荆门电视台目前已于6月1日正式开播,首批2000套机顶盒已推广到位,我台目前开播两个频点20套节目的透传(无需解密卡),计划于09年元月实现另外两频点20套节目全部开通,用户收看收费节目时还必须持有我台发给的专用卡,在交费后才能收看。

总结

数字电视是一个社会信息化系统工程,也是整个电视产业链条的一次大变革。随着地面数字电视《国标》的颁布(2006年8月18日)与实施(今年8月1日强制执行),模拟电视将按国家数字电视发展规划于2015年前全部关停,地面电视传输全面数字化,必将带来数字电视的快速发展。

第8篇:数字经济概述范文

[关键词] 子宫肌瘤切除术; 改良悬吊式腹腔镜; 微创手术

[中图分类号] R7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5-106-03

Study of Improved Gasless Laparoscopic Technique in Myomectomy

MA Dan XUE Yan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ics and Obstetrics,Dalian Central Hospital,Dalian 11603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feasibility,safety,reliability and postoperative outcomes of myomectomy performed by improved gasless laparoscopy and conventional laparoscopy. MethodsSeventy women with symptomatic uterine myomas were divided into improved gasless laparoscopy group(n=38)and conventional laparoscopy group(n=32). Results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 myomectomy,improved gasless laparoscopy resulted in less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blood loss,shorter operating time and less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pain.However time for body temperature recovery andexsufflation time discharge time had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Eight patients had nine postoperative pregnancies and two of them had cesarean section in late pregnancy. ConclusionImproved gasless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exhibits more advantages than the conventional laparoscopy,and may become the standard mymectomy.

[Key word]Uterine myomectomy; Improved gasless laparoscopy

子宫肌瘤切除术不仅保留了患者的生育能力,更重要的是维持了子宫的生理功能,保持了盆底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患者术后的身心康复。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以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等优势越来越得到医师和患者的认可。但传统腹腔镜手术需要在气腹下进行手术,须全麻且腔镜手术器械使手术成本提高。近年来,国外一些妇科腹腔镜手术专家开展了悬吊式腹腔镜手术(gasless laparoscopic surgery using the abdominal wall lifting,AWL)。悬吊式无需气腹,麻醉时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也基本不受影响,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我院进行改良悬吊式腹腔镜手术结合了气腹与悬吊两者之优点,在低压气腹下快速进入腹腔,简化操作口的处理,在悬吊状态下进行肌瘤切除,手术方法与开腹相似,简便易行。我院于2006年1月~2009年6月共开展改良悬吊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38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切除术病例70例,为浆膜下肌瘤或壁间肌瘤要求保留子宫者。术前经阴道超声确定肌瘤部位、大小、数量,并排除宫颈或宫内膜病变。随机将70例患者分为改良悬吊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组38例,传统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组32例,两组患者年龄、最大肌瘤直径、肌瘤位置及既往手术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2 方法

1.2.1 改良悬吊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手术方法 采用国产悬吊式腹腔镜器械。采用全麻或联阻麻醉。取膀胱截石头低臀高位,留置导尿。(1)如气腹腹腔镜手术操作,于脐上作1.0cm切口行低压人工气腹(20~40mmHg)后置入腹腔镜,镜下观察子宫肌瘤部位大小。(2)将国产悬吊装置固定于术者对侧,选取直径1.2mm克氏钢针于脐下1cm处向下在腹中线皮下潜行约8 ~ 10cm后穿出腹部皮肤,两端套管保护皮肤,用可调节连接杆将克氏针与固定杆连接,向上提拉形成腹腔手术空间。(3)行悬吊操作后停止气腹,在腔镜监控下在下腹两侧适当位置(一般选取左右髂前上棘内)各切开1.5~2cm达皮下,分别用10mm套管针穿剌后,置入拉钩扩大切口并将腹膜缝合于切口皮肤边缘。(4)使用深部手术器械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术:肌瘤假包膜注射缩宫素20U,用于肌瘤表面浆肌层切开一切口,深达肌瘤表面;助手在对侧用组织钳钳夹切口边缘或用四爪钳抓住肌瘤,术者分离肌瘤。用常规可吸收缝线,缝合子宫切口。腔外打结,用右手示指推结入腹腔。子宫缝合完毕后将肌瘤提至切口,逐渐将其切碎取出。助手可随时冲洗吸引,术毕术者以手指探查缝合情况,是否有遗留肌瘤。(5)手术结束时,在悬吊状态下逐层缝合切口。

1.2.2 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麻醉成功后患者膀胱截石头低臀高位,常规消毒铺巾,固定导尿管。常规气腹穿刺,脐上置入10mmTrauca,左、右下腹麦氏点分别置入15mm、5mm Trauca,同法催产素注入,单极电凝或超声刀切开假包膜,分离瘤体,可吸收线镜下缝合,瘤体粉碎取出。

1.2.3 收集相关数据 记录患者体重、最大肌瘤直径、肌瘤数量、部位、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疼痛发生率和排气时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及术中、术后出血量比较

悬吊组均用腹腔镜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气腹组1例因出血过多(>500mL),另1例因盆腔粘连严重中转开腹。悬吊式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较气腹组短,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2.2 术后肠管功能恢复、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术后疼痛情况

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悬吊组所有患者术后无季肋部及肩背部疼痛,其中17例需术后止痛,气腹组29例出现肩背部疼痛,25例需术后止痛,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2.3 术后妊娠率

患者中8例出现共9次术后妊娠,其中2例有生育要求者成功妊娠至晚期行剖宫产手术分娩,其余行人工流产手术。

3 讨论

3.1 改良悬吊式腹腔镜手术操作要点及优点

标准的悬吊式腹腔镜手术是在无气腹条件下造第一切口,根据我们的实践计算平均时间花费在8~10min。而经我们改良的低压气腹造第一穿刺孔,在低压气腹(10~20mmHg)条件下,造第一孔仅需1~2min,明显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第2、3操作孔应在悬吊完毕后建立,在腔镜监控下进行手术不仅安全性增加,而且对操作孔位置的选定有指导意义。操作孔位置的灵活选择可方便手术操作,同样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对于盆腔有粘连、过度肥胖的患者手术中必要时辅以低压气腹(10~20mmHg)操作,可增加盆腹腔暴露范围,完成粘连松解后再放气操作,有利于增加手术适应证、增加手术安全性。短时间气腹压力低,术中、术后患者无明显气腹不适感。悬吊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不必担心漏气,操作孔使用4号丝线全层缝合,不必使用套管(trauca),器械操作角度变大,钳子的转动更容易。较粗的器械或两把钳子可同时插入进行操作,纱布可进入腹腔清理创面、压迫止血。开腹手术时使用的钳子、吸引器都能使用,和通常的气腹相比,既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又降低了住院费用。子宫肌层可用长持针器分层进行精细缝合。打结方法较多,可使用推结器打结,通过操作切口将食指伸入腹腔内打结,或用常规持针器在腹腔内打结,根据经验使用腔外打结,用右手食指推结入腹腔方法较为省时。术者还可经操作孔触摸子宫,及时发现深部肌层肌瘤,避免遗漏。采用气腹法时,电刀产生的烟雾,即使排烟也会影响视野,或者在冲洗时,由于气压的变化,不得不中断手术,而悬吊式腹腔镜无需排烟,即使使用吸引器,也不会影响手术的进程。

3.2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术中出血影响因素

子宫肌瘤的生长部位、大小、数量、肌瘤嵌入子宫肌层的深度以及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经验,是影响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子宫血液供应丰富,按常规方法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时,术中出血较多,影响术中视野暴露。而予子宫动脉栓塞可引起卵巢早衰,并有流产、早产和产后出血的可能性,不推荐用于子宫肌瘤切除。不是所有子宫肌瘤都适于腹腔镜,过大的肌瘤、特殊部位的肌瘤(宫颈、阔韧带)、过度肥胖、多发性肌瘤都可能会有手术出血过多、手术时间过长、附近脏器损伤、肌瘤遗漏和子宫自发破裂的危险。双极电凝、超声刀、等离子刀、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等离子切割系统(PK system)等的应用,都不能达到与缝合相同的效果。据我们经验:气腹腹腔镜适用于肌瘤直径≤8cm、个数≤3个、肌瘤位于浆膜下和肌壁间的患者。因此,气腹腹腔镜的适应证限制其应用范围。悬吊式腹腔镜因无需气腹支持,可以像开腹一样应用止血带,减少了肌瘤切除过程中的出血量,并可进行子宫肌层精细缝合,完全闭合瘤腔,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术中、术后出血量。本文38例悬吊组患者中,6例单个肌瘤直径达10~15cm,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术后无1例输血。由此可见,悬吊法更适合于较大肌瘤切除术。

3.3 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生育问题

腹腔镜下剥出肌瘤,应用于临床已20余年,但至今仍有争议。其优点为微创、恢复快、术后疼痛及粘连减少。但有关生殖预后,特别是术后子宫破裂、术后复发率等看法并不一致。Campo S等对开腹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术前和术后妊娠率研究发现,子宫肌瘤切除术明显提高了浆膜下或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的妊娠率,其原因可能是改变了子宫的收缩性和血液供应。主要影响术后妊娠率的因素是患者的年龄、肌瘤直径和肌瘤的位置、手术的类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M)后子宫破裂仅见于电凝止血者,电凝虽然可以止血,但也阻断了切口的血流,导致肌瘤切除部位愈合不佳,与缝合比较切口裂开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因此电凝、电切不是理想的LM镜下操作方法。缝合质量十分重要,术者需要长时间培训内镜缝合技巧。悬吊法可以保证良好的缝合质量,由于缝合和打结的牢固彻底,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本文术后生育率随访资料有限,仅有两例患者成功妊娠至晚期行剖宫产结束分娩,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妊娠的安全性问题,需更多手术随访资料统计分析后才能进行更客观的评价。

综上所述,因改良悬吊术仍然保留腹腔镜微创的优点,手术时间缩短,减少肌瘤漏切的可能性,缝合质量与开腹手术相同,出血明显减少,减少一次性器械的使用,增加手术适应证,易于掌握,可能会成为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标准术式。

[参考文献]

[1]夏恩兰. 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进展[J]. 实用肿瘤杂志,2004,1(19):9-11.

[2] Damiani A,Melgrati L,Marziali M,et al. Gasless laparoscopic myomectomy.Indications,surgical technique and advantages of a new procedure for removing uterine leiomyomas[J]. Reprod Med,2003,48(10):792-798.

[3] Sesti F,Melgrati L,Damiani A,et al. Isobaric(gasless)laparoscopic uterine myomectomy. An overview[J].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6, 129(1):9-14.

[4] Palomba S,Zupi E,Falbo A,et al. New tool(Laparotenser)for gasless laparoscopic myomectomy:a multicenter-controlled study[J]. Fertil Steril,2009,28:1-5.

第9篇:数字经济概述范文

21世纪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社会对培养人才的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支持人才培养的高校教育制度和课程体系提出了加快改革进度的新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曾明确指出,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只有提升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才能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课程教学过程以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形成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培养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新型人才。该研究恰是初步探索信息技术发展中提升高校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现实要求,推动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与高校经济类课程教学模式变革的融合,为今后进一步构建高校研究性和协作式教学模式提供借鉴。

1 高校教师提升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现实要求

简单来说,信息技术就是对信息的利用技术[1],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教育的内容、手段、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大力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新型的高校教学模式。由于计算机自我效能对教师技术使用态度有显著影响[2]。而且教师的技术使用态度直接关系课堂中信息技术整合效果[3]。因此,教师有关计算机教学使用的自我效能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教师在课堂中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增强其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成为实现信息技术中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备条件。教学实践中,对高校教师计算机效能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学信息资源丰富性的要求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感官综合刺激,而其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按照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并且在互联网上组织建构的知识库和信息库,成为世界最大的教学信息资源。如果高校教师的计算机自我效能不强,根本不可能对目前教学信息资源实现自由驾驭,也无法完成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1.2 教学结构变革的要求

高校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课程使用的教材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则演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的认识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这种以教师、学生、教材与媒体构成的现代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的四要素,构成了当今教学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也对高校教师的计算机效能提出了明确要求。

1.3 学科教学内容的要求

学科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载体,也是当今高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高校课程教学内容编制逐步向综合使用多元化信息技术的方向拓展,要求教师不断充实现有的教学内容,通过提升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在学科教学内容中体现信息时代的发展变革。

2 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与经济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信息技术发展中,将教师的精力从对“教”的研究转向对学生“学”的研究,要求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摈弃以往教学习惯、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

另一方面,高校经济类课程存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但知易行难的特点。初进高校的大学生由于参与社会经济实践少,对经济生活的感性认识较为缺乏,尤其缺少对经济运行、市场变化的敏感性。如果学生在学习课程的相关经济理论与专业课时感到枯燥、难学、不会深入理解,进而产生学习上的畏难情绪,课堂教学就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也不可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经济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如利用教学信息资源,结合案例教学等方法,把小课堂放到大市场中去,深入浅出地将经济社会中的各种经济行为、市场变化、热点经济问题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帮助学生从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到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逐步提升其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可见,教师技术使用信念对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整合的影响非常重要[4]。即使新教师,也可能因为具备较高水平的技术自我效能,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的整合[5]。

在信息技术发展中,实现高校教师计算机效能与经济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融合,必须要特别重视教学思想理论的学习,把教师计算机效能提升与课程教学模式的融合纳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轨道。同时,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定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在信息技术应用中解决教学困难的实际作用,构建适合于高校经济类课程的教学模式。

2.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内容的融合

经济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环境,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例如,经济类课程中有关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全面反映出来,教师则可利用其计算机自我效能,将信息技术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来,使用各种信息资源,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这样的学习中获得开放性思维训练。

2.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形式的融合

提高教师计算机的自我效能感,推动信息技术在经济类课堂中的运用,将一定程度改变传统教育“填鸭式”特征,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学习主体性得到体现。灌输式的教学过程变成开放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被唤起,一定程度优化了学习过程。

2.3 信息技术与教育资源的融合

任何一种教学媒体都不是万能的,各种教学媒体间虽然很难相互取代,但可以相互补充。信息技术媒体确实对传统的教学媒体带来巨大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信息技术媒体可以取代一切教学媒体。在实际经济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能无论什么课,哪节课都机械地使用信息技术资源,全盘否定了其他教学资源的作用,反而应该在具备一定计算机自我效能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运用各种教学资源的能力。

3 结语

高校经济类课程的教学过程并不是简单地培养学生在网上搜集和运用信息资料,而应该培养学生能够将所有教育资源进行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创造、传递和对信息内容的批评与理解能力。因此,提高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充分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经济事物正确判断、客观分析、综合运用的能力才是最关键的目标。

3.1 进一步开展教学信息资源的改革

推进教学资源信息的建设,有助于教师提高计算机自我效能,帮助其及时把握世界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改革与发展走向,加速教学思想和观念转变。并能从资源库中源源不断地汲取自己所感兴趣的教学科研参考资料和信息,增加课程的开放件和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相长。

3.2 继续推进教学结构设计的改革

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应综合“研究性”教学模式和“协作式”教学模式,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结构。注意不能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仅仅看作辅助教师“教”的演示教具,更应当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教学的理念,使其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贯彻到经济类课程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