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划生育的功与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新的挑战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329-01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人口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我国人口在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巨变。在计划生育工作过程中,作为计划生育“三为主”方针中首要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实践证明,在计划生育实施的30多年间,宣传教育工作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各项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都是在宣传教育工作的推动下顺利实现的,因此,宣传教育工作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虽然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我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还很尖锐。在目前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上升,人口基数过大与劳动力缺乏,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等问题出现的情况下,计划生育工作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等方面,需要继续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的低生育水平的实现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实现的,中东部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婚育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生育反弹情况可能随时会出现。因此,更加要注重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对人民群众的计划生育观念的宣传教育,把宣传教育工作放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导向,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关心支持计划生育工作,自觉履行计划生育义务。
1我国计划生育教育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1.1计划生育工作部门对于新形势下的宣传教育工作认识不足,放松警惕。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推进,在人口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家对于计划生育工作的监控力度有所放松。但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又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一些计划生育工作部门对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形势估计不足,以为人口形势已经没有以前那么严峻了,对于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也就放松警惕。另外,一些领导干部在进行计划生育工作的时候,过于强调和习惯使用行政强制性手段,而不重视对宣传教育手段的使用,往往在计划生育的工作中激起与人民群众较大的矛盾,造成社会的不安定,不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1.2宣传教育工作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很难发挥真正的效果。随着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的普及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子女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优生优育的意识增强,同时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知识的需求迅速增长,并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特征。但是,很多地方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一直是沿用以往的那一套,没有注重新形势的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宣传教育工作往往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很难发挥真正的效果。
1.3宣传教育工作的手段和形式需要创新,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进入低生育水平之前,人口与计生工作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在计划经济运行机制下,依靠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控制人口快速增长。在进入低生育水平之后,人口与计生工作的主要任务已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表现为:在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下,综合治理人口,以人为本,依法行政,稳定低生育水平。由于主要任务和工作总体要求发生变化,原有的宣传教育模式也必然发生变化。宣传教育的对象不再是被管理者,而是计划生育的主人即接受服务的广大育龄群众;宣传教育的内容将以人口与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科普知识为主;宣传教育的形式是满足群众需求的多样式和灵活性;宣传教育的效果强调宣传寓服务之中,转变人们的婚育观念。因此,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新时期人口与计生工作主要任务及工作目标要求的变化。
2如何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以应对新挑战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一定要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紧紧围绕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思路,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对计划生育教育工作进行创新和改革。要注重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不断的对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容进行深化,对宣传教育形式予以创新,加强基层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使宣传教育工作能够真正的发挥其教育的作用,使优生优育等理念能够深入人心。另外,在目前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性别比例不协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应该转变其侧重点,根据新形势和新环境的要求适时的针对这些情况进行宣传教育,以满足时代和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高科技园区以其独特的究竟布局形态、运行管理机制和社会文化环境,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模式和主流形态,成为新型lT业化的重要载体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最佳载体(刘敬伟,2004)。据科技部统计,目前我国各类开发区150多个,到2007年底,我国高科技园区的工业总产值已达到52840亿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1%:出口创汇1661亿美元,从业人员521.1万人,上缴税金2452亿元,净利润达2599亿元,充分显示了我国高科技同区发展的可喜局面。
虽然我国的科技园区已初具规模,但总的来看,成就与困难并存。同国外一些成功的高科技园区相比,我国的高科技园区总体上还处于初创期,存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如同区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知识溢出效应不显著,技术人才和研发投入不足等。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园区(如美国的硅谷和128公路、英国的剑桥科学园、日本的筑波科学城等)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傍依高教园区(大学城),能够充分地认识高科技园区与高等教育的内在关系和互动效应,使高科技园区和高教同区能够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中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在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这就需要把更多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入高科技企业。而高教同区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运行模式,是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进程中,以集约化的方式味解决高等教育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的一种可行途径。它可以整合园区内各类教育资源,为高科技园区定向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技术及管理人员,为高科技企业提供跨学科的研究开发和培训服务、咨询服务。因此,在高科技园区和高教同区之间建立共生关系,促进双方优势互补,是提升高教园区竞争力,促进高科技园区和高教园区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高科技园区与高教园区共生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科技园区大多建没在一线城市,其所处区域的高等教育亦发达,不少高科技园区毗邻高教园区。如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毗邻的海淀高教集聚区,就汇集了北大、清华为代表的39所高等院校。上海张江高科技同区毗邻的杨浦大学城集聚了以复旦大学为核心的17所高校、150家科研院所和20余个国家级重点学利,或重点实验室。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毗邻的武昌高教集聚区集中了包括武汉大学在内的75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100多万。然而,国内许多大学密集区并没有在高科技广:业发展方面取得相应成功(高新发,2002),高科技园区与高教园区的共生意识不强,共生关系强度不明显。高科技园区与高教园区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数高科技园区内的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渠道来自自主研发和国外引进,或直接仿制国外同类产品。即使一些高科技企业的技术研发委托高校进行,其合作模式也仅为点共生模式,合作生命周期短暂。高教园区内高校的专业建设与高科技产业的需求严重脱节,专业与高科技企业合作的紧密度不高、针对性不强,单一性的人才培养难以满足高科技园区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使得一方面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不能充分就业。由于高教园区与高科技园区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较少,高等院校不愿进入常规技术服务领域,职业院校又受到轻视,使得高教园区社会辐射能力不强。高教园区内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协调(郑亚娟,2004),知识溢出效应较差。
三、促进我国高科技园区与高教园区共生发展的对策
(一)制定高科技园区与高教园区共生发展的战略规划
高科技园区与高教园区之间要建立双方认同的战略规划,明确合作双方近期及远期发展目标、合作方式、合作领域、影响合作的因素、合作风险等,为其共生发展奠定基础。战略规划在制定前要充分了解合作所处的形势,详细调研园区内各个经营主体的需求,准确定位双方合作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设定要确保切实可行,要设定目标实现的优先次序:战略规划的制定还要经过专家评估,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二)构建高科技园区与高教园区共生发展的组织架构
共生关系的形成必须依赖组织的保障,对共生主体进行合理分工、确定主体的角色和作用,合理分工。可以考虑组建由上级主管部门、高科技园区和高教园区所在区域的地方政府、两个园区管理委员会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由两个园区管理委员会、若干核心企业、高校组成。在领导小组的统筹下,建立工作定期磋商机制和工作会商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并破解园区协同发展中所遇到的突出问题。
(三)建立对称互惠的高科技园区与高教园区共生模式
对称互惠的共生模式是指在一个有序整体中寻求双方或多方的共存共享和互惠互赢,获得任何一方无法达到的高水平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共生关系需要在给定的时空条件下,有资源整合的载体与媒介。对称互惠是理想运作模式,因为对称互惠共生状态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同时也是最佳激励兼容状态或最佳资源配置状态,可以有效延长同区之间的合作生命周期。
(四)优化高科技园区与高教园区共生发展的政策环境
高科技区区与高教园区共生发展需要一个高科技人才健康成长的政策环境,高科技园区与高教园区要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度,制定吸引国内外科技专家、企业家等参与科研、生产和创业的优惠政策,特别是要利用好高教园区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知名大学的现有关-,系,对一些已退休的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在健康允许的条件下,放宽其来华的工作条件。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对于各组织企业个人的创新成果提供良好的保护,完善相关领域的产权保护体系:要制定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的政策。地方政府要以产业优惠为主,突出人才为本,注重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相配合,对于立足于国家新兴战略产业的高技术企业,在其与高校在人才培养、合作研发等方面的合作项目给予政策支持。特别是在针对国家新兴战略产业急需的关键技术的研发方面,要积极配套适用政策,适时调整和改革相应的财政税收、金融、进出口管理制度,优化企业科技创新环境。对于在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高校,要在办学经费、重点实验室、示范专业的拨付、申报和建设上给予倾斜。
(五)完善高科技园区与高教园区共生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
建立市场引导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在一些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技术创新活动上,政府在资金、政策、配套设施上给予直接支持,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进行科技创新,以提高国家在该领域的领先性,此外应不断健全市场引导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应积极培育和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和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建立高科技投资公司,采用控股、参股等方式投资高科技产业化项目。设立政府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并联合社会力量,积极发展风险投资行业,尽快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和市场。政府、企业、高校要高度重视与科技中介组织的合作,扶持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和科技评估机构等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积极探索高科技园区、高教园区与科技中介机构的协同创新机制。充分发挥科技中介组织在共生创新网络中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优势,逐步形成齐心共进的良好发展环境。
(六)创设有利于高科技园区与高教园区共生发展的文化氛围
一、加强学习,宣传到位是做好国有企业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一是学理论,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要认真学习和领会科学发展的深刻内涵,学习时事政治等政治理论。通过学习,提高计生干部的理论素养,满足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要求。二是学习党和国家人口政策。积极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二、注重实践,情理沟通,深入做好国有企业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
以理服人是常人之理,做计生工作就是靠的说服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证明,通过群众通俗易懂、漫画知识版块、文艺节目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才能使人民群众了解计划生育的有关方针政策,提高觉悟,逐步转变生育观念。要把计生政策、法律法规和执行计划生育的好处和道理讲给群众,要算政治账、经济负担账、社会负担账、家庭负担、个人负担账,使育龄群众从思想上确立“只生一个好”。
做好育龄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情感人,要注重工作方法,主动与他(她)们沟通交流,用感情来打动他(她)们的心,为他(她)们办实事、做好事,使计生工作对象与计生干部同心,计生工作就能方便开展。因此,要想使人民群众做到实行计划生育,靠讲空话、大话不行,说一些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假话更不行,只有讲实情、摆实理,才能使他们易于接受。由于每个育龄群众的思想、性格、文化素养及社会经历各不相同,致使同一个道理,有的人可以接受,有的人就不易接受。这就需要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分析、有区别,因人而异地讲道理、做工作。要做群众的“贴心人”,以自己的行动把党的关怀化作一颗温暖的心去满足群众心理上对“爱”的需求。
建立和谐计生、诚信计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方法,思想工作与优质服务结合起来做,以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一手抓思想工作,一手抓服务管理。通过对个别政策外生育对象进行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处理一个人教育一大片,以法律手段加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人口计生工作走法制化道路。对于国家出台的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各种奖励政策,如独生子女父母的奖励,符合条件不再生育的奖励,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的扶助奖励等,要及时兑现落实好政策,真正让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得到实惠;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要严格落实征收社会抚养费及相关处理,奖罚分明。
三、思想政治工作已在国有企业计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依法管理、入情入理、以理服人,通过真情相助、热情服务,能极大地调动广大育龄妇女主动执行计生政策的积极性,其中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某企业一名女职工申报二胎准生证,为了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和信息的准确性,计生工作人员专门前往外地其配偶所在单位进行情况了解、核实,从而保证了该职工申报依法,按规定得以顺利进行。
为了切实做好季度查综合服务工作,不少计生部门一边坚持用科学手段检查、检测,一方面积极宣传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等知识。在季度查服务中,不仅对涉及计生方面的问题非常重视,同时对查出的其他疾病也同样非常关心。
四、注重创新,进一步提高做好国有企业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形势发展,与时俱进。不能满足于过去的老方法、老套套,要与形势的发展相适应,要用新的思想教育人、新的理念灌输人、新的思维启发人,顺应时代的潮流,正确引导群众少生优生和自觉执行基本国策。
要针对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新特点,着力在服务方法上创新,带动管理工作到位,推动整体水平提升,形成新的特色和亮点。做思想政治工作一定不能飘浮,要做到深、细、实。既行之有效又满足群众需求,以良好的工作作风赢得群众的支持与配合。计生干部切忌说空话、不办事或办事慢,与群众说话、办事要雷厉风行,要高效率、快节奏,让群众感受到我们计生干部是真心服务、诚心服务,推动工作效能的提高。
要增强工作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目标绩效制度、工作包保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把计生工作的目标细化分解到人,把工作任务包保到人,把工作责任明确到人,使计生干部肩上有担子、工作有责任、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有劲头。对计生干部工作实绩要进行严格的责任考核,工作实绩与报酬、奖金挂钩,平时工作、阶段性工作和全年工作进行分别考核、兑现奖惩,切忌流于形式、订在纸上、说在嘴上,不考核或者只考核不兑现,要严格考核兑现、取信于民、不打和牌、体现严肃性。
关键词: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模块化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国内大专院校企业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此课程站位于企业经营的角度上,是研究制造业生产体系管理和服务业运作管理的一门应用型课程。由于它的强应用性和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成为培养学生现代经营理念、实际动手能力和现代生产控制和管理方法的核心课程之一。经调研,国内大专院校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普遍出现教学内容脱离企业实际,学生对制造业不了解,缺少工科基础,计算和图表使学生失去兴趣等教学效果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着重解决基于工作过程重新构建课程模块体系。
一、课程模块化建设的思路
第一,开展校外专家座谈会,明确《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在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并根据专家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进厂深入调研计划;
第二,课程组通过对制造业企业的深入调研,现有的生产相关的职业岗位具体有:生产统计员,班长,线/组长,生产工艺经理,生产改善经理,生产计划经理,调度员,质检员,库房管理员,维修组长,设备工程师,工装工程师,模具工程师,精益生产经理在,物料主任等;
第三,课程组对上述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认真分析,结合企业管理类专业《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开设的目的――使学生系统地理解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确立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理念,掌握基本的生产运作管理的方法,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企业生产运作管理中基本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管理实践提供技能储备和理论指导。将《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分为生产战略、生产设计、生产计划、现场管理等四个模块。
二、课程对应的职业工作任务分析
(一)典型工作任务
1.执行生产战略
2.优化工厂现有空间布局设计和生产时间调度
3.制定、优化生产计划
4.现场管理
(二)职业能力
1.符合企业组织结构要求,能够从职能层的角度制定生产战略、战术并执行。
2.根据企业选址,总平面布置,能够分析现有工厂空间布局中不足之处,优化工厂布置,车间布置和设备布置,实现“一个流”; 通过生产调度,能够按时完成订单。
3.依据企业愿景,竞争战略,结合企业硬件设施,通过项目计划法制定企业生产计划,确定工期,并能够解决工期优化、费用优化和环境优化等问题;计算出生产能力,为采购、接订单服务。
4.运用5s,定置管理、目视管理等方法,在车间里解决工艺、工装、设备等日常生产及突发生产状况;其中设备管理中制定设备维护制度,确定制度有效工作时间,保障交货期。研究运用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如精益生产,JIT优化生产管理工作。
三、课程模块化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思路,《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分为生产战略、生产设计、生产计划、现场管理等四个模块,14个项目,具体课程模块构建如下:
(一)模块一:生产战略
生产战略模块通过制造业和服务业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生产战略作为执行层战略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如何开展,认识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生产运作战略的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制定企业生产运作战略的能力。
生产战略模块有三个细分项目分别是:项目1生产与运作战略案例分析、项目2生产与运作管理及生产战略相关概念认知、项目3制定生产战略的要点。
(二)模块二:生产系统设计
生产系统设计模块主要讲授企业生产系统空间组织设计和时间组织设计的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辅助工程选址;能够优化现有工厂布置、车间布置和设备布置;能够计算期量标准。
生产系统设计模块有四个细分项目分别是:项目4选址案例分析、项目5生产系统及生产过程概念、项目6如何选址布置、项目7期量标准。
(三)模块三: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模块讲授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培养学生能够编制成批生产作业计划,绘制网络图并优化。
生产计划模块有三个细分项目分别是:项目8什么是生产计划、项目9如何制定生产作业计划、项目10项目计划。
(四)模块四: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模块讲授生产系统运行和维护,使得学生熟知当前生产管理技术、会进行现场管理、学会精益生产的原理、掌握设备磨损和故障规律,并制定设备保养维修制度等。
现场管理模块有四个细分项目分别是:项目11当代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概述、项目12现场管理及5S、项目13设备管理与TPM、项目14精益生产。
四、课程模块化构建后的教学效果评估
(一)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模块
大学的教育的趋势是向就业导向,一门课程能够延伸出哪些岗位供学生就业抉择,是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首先要想到的问题。本文针对《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贴切制造业的特点,课程组进行了深入企业调研,获得了一手资料,明确了企业在生产管理中的岗位设置之后,再进行了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基于工作过程将《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置为:生产战略、生产系统设计、生产计划、现场管理等四个模块。
(二)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贯穿其中
课程组在进行课程模块化构建时,细分了14个项目,项目的设置是对模块化的补充,且模块中的每个细分项目都符合能力素质的培养过程,每个模块都有案例开始,汇报作业结束,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发学生学习兴趣,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
(三)专业课讲座的形式新颖
课程组在进行模块构建时,安排现场管理模块聘请校外专家进行专业课讲座,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看到生产现场的视频,了解当代先进生产管理技术。专业课的讲座的形式促进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为未来择业提供参考。
(四)形成课程组,优化专业课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 省级图书馆 体制改革 公共文化服务
[分类号]G258
1 研究背景
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的“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及后来的“新公共服务”运动。尽管不同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会相应地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可以肯定的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与满足公民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从事文化创造等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权利。
以满足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由公共部门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构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的体系包括公共文化的服务主体、设施、平台、产品、信息、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服务主体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领导、组织、协调及具体实施的机构,各级各类图书馆与文化馆(站)、文化广场、艺术中心、博物馆、美术馆、影剧院、书店、非营利性电台、电视台、文化信息数字网络等共同构成有机协作的社会体系。
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等文献的数据,我国的国家图书馆拥有居世界第三位的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馆藏近3 000万册(件),省级图书馆平均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馆藏近500万册(件),而市、县级图书馆的相应指标仅为0.22万平方米和13.39万册(件)。如果将国家馆和数量相对较少的省级馆视同金字塔般的整个公共图书馆组织体系的“塔尖”部分,那么,数千所市、县级馆则是“塔基”部分,它们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文献资源而言都处于劣势,却要承担起为更广大的民众服务的社会职能。在业界广泛探讨基层图书馆如何提升服务质量、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国家馆和省级馆的创新型演进开始成为事业发展的关注重点,其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体制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时代要求,也是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2 基于实证的问题分析
正确地认识现状和剖析问题应该建立在对事业发展历程全面审视的基础之上。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图书馆年鉴》、《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等文献中选取统计数据,并结合相关调查的研究结论,在定量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从国家馆到省级馆,再到市、县级馆的整个事业发展历程及现实状况进行回顾与梳理,并探寻问题与症结。
2.1 图书馆发展速度比较
从能够收集齐全数据的1986年开始,至2007年的20余年间,笔者选取馆藏数量、经费支出、建筑面积、流通人次等评价指标,对省、市、县级图书馆的环比发展速度进行横向分析,直观地考察其演进历程中的发展特点。进而利用环比速度联乘积的几何平均数求得总的平均发展速度,以全面反映三级图书馆长时期内的平均变动程度,结果如图1所示:
省级馆平均发展速度最高的指标是经费支出,超过基期16个百分点,而建筑面积和馆藏数量仅保持2至3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高低值之间的差距较大。县级馆同样以经费支出的发展速度为最快,其余三项指标均以3至5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值得注意的是县级馆在经费支出和流通人次指标均低于省级馆的情况下,建筑面积的增长速度较快,表现出政府对其馆舍硬件的投入力度明显大于省级馆;从另一角度来看,省级馆尽管流通人次的发展速度分别领先市级和县级馆1.3和2.7个百分点,但馆藏数量的增长没有任何优势,建筑面积更是瓶颈突显,比县级馆落后2.8个百分点之多,反映出社会需求与服务能力之间的日益加大的差距。就市级馆而言,不仅没有一项指标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在事业经费和馆藏文献等方面的发展速度均滞后于省级馆和县级馆,这种不均衡的事业发展格局必将阻碍公共文化服务的顺利开展。
2.2 图书馆事业现状比较
由于我国县级馆已成为事实上的最低一级图书馆建制,所以在城市与农村的比较研究中,人们更多的是将目光集中在县级馆与省、市级馆的差距之上。图2从总藏书量、阅览座席、购书经费、发证数量、流量人次、外借册次等方面对三类馆进行比重比较,试图从基于行政的视角考察三者在整个公共图书馆事业中的发展态势。
以县级馆为代表的农村图书馆在阅览座席、外借册次、流通人次、建筑面积和发放借书证等项指标上比重均超过50%,清晰地表明其在为最广大的基层民众提供文化服务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相比之下,省级馆尽管拥有近30%的总藏书量(其自身最高的比重指标),但真正体现服务功能发挥状况的流通人次、外借册次和阅览座席等方面的平均值却不足10%,显示出目前省级馆资源与定位之间存在着误区和偏差。市级馆各项指标平均值为30%左右,馆藏资源总量与省级馆相当,而在阅览座席、发证数量、流通人次、外借册次等方面几乎仅占县级馆的一半比重。据统计,截2007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已达44.94%,经济的发展将不断加大这一比例,为城镇用户提供文化服务将成为市级馆愈加艰巨的重任;同时,其较大的上升空间也表现出为市民提供更加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巨大潜力。
2.3 图书馆社会功能调查
一项专门针对省级馆的问卷调查发现,认可“保存文化遗产”这一传统职能的用户仅占29.59%;当前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如维护社会公平,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保障其文化权益的功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等,并未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支持和理解,只有17.35%的人认同这些功能;同时,业界所强调的文化休闲功能也未能引起城市居民的注意,影响力较弱,选择人数仅占23.47%。
省级馆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信息服务由来已久;但有关研究发现,目前尚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服务对象范围狭窄,主要面向政府部门,较少针对公共事业部门、行业;服务方式单一,仅仅停留在剪报、内参等简单的信息整理阶段,缺乏专题咨询、课题综述、文献汇编等高层次的服务方式;服务产品单一。部分省级馆的相关信息成果种类较少,不够全面,等等。
柯平教授主持的国家图书馆重大科研项目“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定位与服务研究”中,有一项针对国家馆读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利用过众多相关文化服务机构的国家馆读者显然尚未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整体意识。有近六成的读者(59.1%)认为国家馆与其他相关部门虽然同属文化机构,但却独立提供各项服务,即两者并未建立实质性的业务联系,加上认为“它们彼此独立,没有什么关系”的调查对象,已有近70%的读者并不认可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仅有不足一成的读者(9.1%)感觉到它们之
间的一些合作,表示“不清楚”相互关系的读者则超过20%。
3 改制方案的提出
3.1
面向系统建制:科学规划重组机构
基于事业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现状的考虑,我国应紧密围绕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宗旨,以全局性的视角打造更为合理的图书馆体系。
首先,本文提出创建一种以服务于政府决策和文献储藏为主要职能的政府图书馆系统。鉴于现行的国家图书馆建制在资源贮藏、服务职能等方面显得过于集中,应该在华东、华南、西南、西北等大的行政区划中设立若干区域级“文献信息贮藏中心”,各有侧重地收藏地方文献,并承担区域内的资源协调职能,形成辐射全国的分布式的文献保障体系。同时,现有的省级馆应转变为政府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面向本地区的党政机关和公共服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信息服务,所藏文献和工作人员作适当的缩减和优化,为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转移至市级馆。
其次,应该构建一种以礴保公众享有平等的知识信息服务为主要职能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原有的市级馆在与省级馆取得协调运作之后,应构建一种以城市中心馆为核心,以城区馆为节点,以社区馆为终端的星形网状服务模式,并在业务指导、资源共建、优势互补等方面向城郊拥有类似结构特征的县级馆和农村馆(室)进行辐射。同时,广大的农村地区应以县级馆为主要节点,串连遍布乡镇、村寨的图书馆(室)、农村书屋,利用文化共享工程的契机,与城市馆一起共同组建以公共图书馆为主要力量,旨在平等、自由地传播知识信息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主体。
第三是主要服务于各系统、机构或特定群体的其他图书馆系统。高校、科研、(中小)学校、工会、企业、部队、私人、宗教等各类型馆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着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动。各类图书馆通过联合办馆、延伸服务、交流合作、资源共享以及虚拟平台构建等形式完善着自身的建设,也承担起图书馆界对于公共文化服务这一社会职能的履行重任。
改制后的整个图书馆体系主要包括以上论及的政府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几大板块,相互之间立足特色资源,探求优化机制,以满足社会文化需求为目标,形成基于实体组合和虚拟平台的行业战略发展联盟,其框架结构如图3所示:
3.2 面向服务宗旨:创新职能区划理念
按本文的构想,首先,省级馆在成为政府图书馆的组成部分之后,主要负责为当地各级政府、直属机关、事业单位及各类公共服务机构提供决策参考服务,其原先承担的地方文献保障功能可转移至区域性的国家图书馆贮藏中心或当地的市级馆,原来面向市民大众的服务职能剥离到同城的市级馆中,经费、人员和设施随各自功能的重新划分而作出相应的改变。其次,城市中的社区馆和农村中的中小学图书室应该承担起更多的提供阅读服务的社会职能,利用丰富的网点布局,便于读者在其主要活动区域就近阅读,减少出行负担,进而激发其阅读兴趣,有效扩大文化宣传的效果。
这样职能应剥离、“中心重构”的改制可体现多重优势:①省级馆的建设规模将大幅缩减,达到政府财政减负的目的;②明确的功能定位将促进省级馆决策支持能力的提升,以免过多兼顾大众文化建设而造成精力分散;③避免省级馆与市级馆形成资源重复配置及争夺读者的局面;④省级馆人员能够以公务员的身份强化责任意识,便于绩效监督;⑤市级馆能够获得更加充足的经费支持,将拥有更大的构建分馆或辐射社区馆的能力;⑥有利于读者更加便捷地利用图书馆,更大范围地享有接受平等服务的文化权利;⑦有利于满足不同行业系统对文化信息的不同需求,在功能定位明确的同时解决服务特色、质量、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差异化问题。
3.3 面向服务对象:明确名称目标定位
纵观《世界图书馆指南》收录的全球各国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很多国家都采取在公共图书馆的全称中加上“公共”(Public)字样的做法。笔者抽样对美国3381个公共图书馆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名称中有“公共”字样的图书馆比例超过61%。如此做法至少能够从名称上明确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从最基本的形象识别上进行服务理念的传递。
鉴于国外图书馆在名称上的鲜明标识所产生的良好效果,我国改制后的省级馆应被命名为“××省政府图书馆”,公共馆则为“××市公共图书馆”、“××县公共图书馆”。从名称上突出图书馆性质的做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包括:①促使省级馆明确提供决策参考的主要职能,准确定位服务宗旨,集中人力、物力开展核心业务;②促进政府机构对政府图书馆的关注与利用,有利于资源的配给、职能的发挥和效益的转化;③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活动主体,突出公共图书馆最为重要的公共性的鲜明特征;④向社会传达公共图书馆真正为公民服务的目标和宗旨,刺激大众的文化需求,唤起更加广泛的使用意识;⑤明确不同社会建制的属性区分,有利于服务职能的明确定位和社会监督;⑥明确不同经费来源的类型区分,有利于不同经济类型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业务开展和用户识别。
3.4 面向内部管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为了更加高效、科学地进行人事管理,作为政府图书馆体系组成部分的省级馆应采取公务员制,而公共图书馆系统则应采取聘用制。在具体做法上,可借鉴、推广深圳等地的成功经验,全面改革现行以党政机关干部管理方式占主导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有别于国家公务员制度和企业员工制的精简高效的职员制。①改革人员管理方式。由身份分类管理转变为职位分类管理,建立以事务为中心的职位管理制度,并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在理顺和完善职能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开展事业单位的职位分类工作。②重建薪金分配制度。实行政府控制工资总额,行业有别、单位自主分配的工资管理模式。取消以等级制为基础的工资分配形式,建立以职位为主的工资分配制度,与职位、效益、贡献挂钩,与行政级别、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脱钩。③完善管理监督机制,扩大事业单位用人自,实行政事分开。图书馆的人员编制应根据馆舍规模、馆藏资源数量和服务范围等因素确定。④改进社会保障体系。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与职员制度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3.5
面向外部环境:优化合作竞争机制
当前的图书馆界从理论到实践领域都在探索与政府信息部门、情报、档案界、信息咨询公司、大众传媒界等组织机构的多元合作,也从生态竞争的视角寻求未来的发展定位,对整个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输入、输出、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以寻求现实的竞争优势,构建合理的发展定位。
从改革开放初期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图书情报“一体化”到1995年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技情报所合并,再到2002年天津泰达图书馆与档案馆合并,越来越多的新型管理模式不断涌现。近年来,业界的“流动
图书馆”、“图书馆之城”、总分馆制、集群图书馆服务网络等举措已摸索出许多延伸服务的新模式。从宏观的事业发展角度来看,首先应该建立一个基于同一服务标准的全国图书馆网络,倡导横向协作,从实体机构整合到虚拟平台创建的多个层面,力求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部门的资源配置最优化。其次,以满足社会需求、促进文化发展为目标,鼓励创建多种形式的跨行业联盟,促进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相关产业的协同合作。
从生物进化和生态协同的角度看,合作是竞争的高级形式。图书馆虽然与相关机构因资源、用户等方面的竞争而导致冲突及至对抗,但更重要的是在共同的文化使命担负中促成合作,在“共赢”理念的指引下形成联盟,有理由也有可能创建深层次的合作,使利益相关者之间单纯的“竞争关系”走向既良性竞争又高效合作的“竞合关系”。
・体制改革的均衡发展。首先,不同地区的图书馆因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积淀等方面存在差异,馆舍建设、软硬件配备、人员素质、文献资源、服务能力等参差不齐,因此,对于本文提出的改制措施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对于发达地区,可以先行改制,市级馆尽早承接来源于省级馆的公共服务项目,为用户提供更全面、更专业、更细致的服务。对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市级馆无力独立为全市用户提供服务的情况下,可以先保持现状,在条件逐步改善的情况下将省级馆的公共服务职能分阶段转移过来,逐步实现全面改制。其次,政府图书馆的决策参考职能不应完全排斥公众文化服务,无论国家馆还是省级馆在面向政府机关的同时也需要适当兼顾社会民众的信息需求,同样,市、县级馆也不排除为当地政府及有关机构提供参考服务的可能。
・体制改革的实施保障。作为事业机构,各级图书馆在长期的行政体制影响下,在等级划分、资源配置、建设规模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深厚的行政色彩。当前实践中矛盾突出的服务网点分布极不均衡、文献利用效率低下、经费分配不尽合理等问题与事业建设中的“行政化倾向”有直接关系。2008年6月和11月分别开始实施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明确打破传统的按行政级别进行财政拨款、设计建筑规模的惯例,规定应以“服务人口数量和相应的人均藏书量、千人阅览座位指标为基本依据”。然而必须注意到,类似的“指标”并没有被纳入国家标准化的体系,不是强制执行的技术或质量标准,仅属于政府规范性文件,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仍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而且“行政化倾向”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并非一纸法令能够彻底根除。
・体制改革的深化落实。人才培养方面,面对当前并不理想的馆员学科结构和能力素养,需要建立一种服务网络内人才交换、流动和互补的管理机制,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竞合环境。高端服务方面,公共文化服务的各类组织,尤其是赢利性机构已在很大程度上对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挑战,图书馆深化绩效改革、提升服务水准势在必行。延伸服务方面,政府图书馆在为公共事业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服务,在联合各级科学图书馆开展专业信息服务等领域尚有可观的拓展空间,城市及农村图书馆在强化青少年阅读、救助弱势群体等领域也有很长的路要走。以体制改革为先导的事业发展需要各个层面的政策保障,更要强调齐心协力地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0
[2]陈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6
[3]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2007).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29
[4]尹静.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势体系中的功能定位研究.天津:南开大学,2008
[5]杨之音,赵闯.省缎公共图书馆公共决策服务现状调查分析.图书馆学研究,2007(7):66―69
[6]Bartz,Bettlna,Helmut Opitz,et al.World guide to libraries.Monchen:K.G.Saur,1991
[7]谭思明。王淑玲,王春玲.面向政府决策的竞争情报服务平台的构建.现代情报,2007(11):6―9
[8]舒文颍,肖文建.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一体化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情报资料工作,2006(4):28―31
[9]樊振佳.我国公共图书馆与信息咨询公司“共生”的设想.图书馆建设,20D5《6);17―19
[10]马艳波.公共图书馆与大众传媒合作开发的探讨.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20―22
[11]赵益民,詹越,柯平.基于生态竞争的公共图书馆定位研究.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4):35―39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培养
0 引言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1998年开始独立招收本科生,2007年被评为广西区优质专业。我校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以及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科背景,掌握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宽厚基础、科学思维方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设计、运行控制、信息处理、产品开发以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然而在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大量的相关工作,其中关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不可或缺的。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航空航天器的研究。信息产业被人们誉为是“朝阳产业”,发展快,人才需求量大,是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所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为信息产业重要的一员,同样有着光辉的前途。
我校2016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下:
(1)国家电网,主要为广西电网公司。学生参加公司的校园招聘,通过简历筛选,参加笔试面试而后确定岗位,提供的岗位主要为电气工程师。
(2)电气公司,如金盘电气与广东新宝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通过校园招聘,一面二面进行筛选后,选出公司满意的人才。主要提供的岗位为电气工程师、销售专员、采购/计划专员、国际市场专员等岗位。
(3)设计院,目前来我校的设计院没有特别明确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但有主要负责电气设计一职的公司来校招聘,例如,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地方机械厂,如桂林某军械厂与黄埔军械修理厂三亚分厂。桂林某军械厂属于保密单位,原预计在我校招1名学生,后在我校招了2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其中1名为女生。黄埔军械修理厂招了1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
(5)电子产品终端生产工厂,如富士康、TCL公司、海信科龙、开明电子等公司。主要提供岗位为工艺工程师、设备工程师、产品工程师、销售等岗位。
(6)航空公司,2016年南方航空广西分公司来我校招聘,录取了几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学生。
(7)另外有部分同学参与2016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与公务员考试。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校状态分析
千变万化的大学校园中,学生或因性格理想的不同成就不一样的大学生活。就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为例,同学们的普遍在校状态主要被归纳为以下三个类型。
2.1 主动型
该类型的学生在学习、学科竞赛、学生实践活动等方面都积极主动。一部分学生善于分析,动手能力强,主动与从事科研项目的老师沟通,加入其学生团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钻研学习,经常代表学院学校参加省部级与国家级科技竞赛,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本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班学生在2015年有科技创新比赛经历的学生人数比为6.8%。另一部分学生善于人际交往,喜欢文体活动,有创新想法,喜欢新事物新媒体,在集体成员中有组织能力,并且主动加入学院学校各个部门开展学生工作丰富自己的第二课堂。如本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班学生中有1名学生为本校学生会主席,有1名学生为本校院学生会主席,有1名学生为本校院学生会团委副书记,还有10名以上的学生有过学校学院二级社团学生干部经验,有20名以上学生有过年级以上学生干部经验。
2.2 被动型
该类型学生在学习方面和其他业余活动方面都表现良好,但并不突出。这部分学生也是学生人数居多的一个群体。他们遵守学校纪律,学习成绩中等偏上,但缺乏创新与主动精神,不喜主动与老师交流,有特长却不善于表现自己,对自己的大学生涯有过规划但往往未能付诸于行动。
2.3 散漫型
该类型学生分为两类,一类学生遵守学校纪律,但懒惰,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几乎不能正常毕业。本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班这类型学生比值为1.1%。另一类性格比较有“个性”,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其不能起到约束作用,沉迷游戏,甚至厌学。本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班这类型学生比值为0.3%。
3 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
大学本科阶段与高中阶段的区别在于:高中阶段主要在老师的管束下学习,而大学更多要靠自主学习。大学阶段,老师不会硬性要求学习时间,可调配的自由时间是大学生区别于高中生的客观原因,懂得结合自身兴趣合理安排时间的人成为主动型学生,反之则成为被动型学生,甚至成为了散漫型学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来说,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来培养学生就显得尤其重要。
3.1 合理的给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榜样教育
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往届毕业生案例,制定学生发展培养方案。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学校培养一个学生的最终目的是能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狭义上,培养一个学生也是为了不负每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期盼,帮助每一个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后找到理想并满意的工作。国家与企业需要的人才一方面是科技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是学术研究型人才,故在新生阶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尤为重要。例如,有的学生喜欢钻研,则可以鼓励其进行科技创新。将此类型学生推荐给有科研技术的老师,由其进行指导,参加科技创新项目与科技竞赛。这些对学生的引导都将成为其日后就业择业的长板。有的学生兴趣广泛,则可对其进行学生干部工作的培养,鼓励他/她参与学校的各类型文化比赛。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学生干部经历必将成为其走向心仪工作岗位的敲门砖。对于按部就班学习和生活的学生,则建议其认真读书,鼓励其考研继续深造,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找到真实的自我。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可以将以上三类培养方式的成功例子进行归纳,给新生做榜样教育。这样可以让其尽快找到自我发展方向,缩短迷茫期。
3.2 后进生帮扶
现今很多思想政治教育一线上的辅导员都有着工科背景,大学所学的文化基础知识也都大同小异。与后进生谈话时,可让学生整理课程中的疑点难点,由有工科背景的辅导员给其进行答疑。通常来说后进生并不会主动与任课老师交流,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定期给后进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进行专业答疑,不仅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纠正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同时也能提高辅导员的导学能力。
3.3 正确引导过渡高中与大学
当下中国的应试教育促使学生早已习惯被“看管”的学习状态,由于大学的学习任务没有高中繁重,学习方式也从填鸭式变为自主学习为主,不少学生在高中阶段紧绷的弦到了大学就松弛了。然而,如果在大学阶段没有调整好状态,许多学生容易一蹶不振。学习是需要积累的,大学时代的学习亦然。每天按照学习任务完成课程,上课坐在课堂前排并认真做好笔记,考前根据课堂笔记整理好考试相关知识点,再通过记忆与练习的方法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在不影响学习成绩的情况下,可鼓励其利用课余时间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第二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晓刚,王清,刘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36:131-132+134.
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其他需国务院审批的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陆续上报国务院审批。为使审批工作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应广泛征求同级有关部门的意见,做好协调工作。同级有关部门应包括国务院批准的《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办法》(国土资发〔1998〕257号文件转发)中列出的有关部门的相应部门。
《规划》上报前,各有关部门意见应协调一致,如部门间有不同意见,应请地方人民政府协调、裁定,形成一致意见后再组织上报。
计划生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基本国策,也是一个民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因为它与人口的发展、素质的提升、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所以,各级政府更是将计划生育加上了“一票否决”的砝码。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使计划生育的流通管理增加了无形的困难。为了既便于规范管理,更为了广大群众了解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及办证程序,让大家享有生育权利的同时,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特将计划生育有关政策宣传如下:
1、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程序:凡男满18-55周岁、女满15-49周岁的外出流动人员,外出前必须准备近期一寸的免冠照片到村计生专干处领取并填好申请表,再到乡镇计生服务所参加孕检,落实有效的节育措施。
2、一孩生育证的办理程序:夫妻双方持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及两寸两张合影彩照,到县计生服务站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妻子做孕检妇检。
3、再生育证的申请流程:要求再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应当在怀孕前提出办理生育证的申请,到县计生服务站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妻子做妇检、孕检,县人口计生局通过审核调查,在15个工作日作出是否符合再生育条件的结论。
4、独生子女的申领程序:凡申领独生子女证并符合一胎生育条件的已婚育龄夫妇,在单胞胎第一孩出生后,准备身份证、户口薄的原件及复印件、婚姻状况证明、子女出生证明或者合法收养子女证明,到村(居)委会领取独生子女证申请表一式三份,乡镇计生办签署意见后,发给《独生子女证》。
1、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应是我省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合法夫妻:
(1)、本人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2)、1973年以来,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规定生育。
(3)、只生育了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
(4)、1933年1月1日后出生,年满60周岁。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从2012年起,每人每年不低于960元。
2、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应是我省城镇或农村居民户籍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合法夫妻:
(1)、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女方年满49周岁。
(3)、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
(4)、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标准从2012年起,独生子女伤残的每人每年不低于1320元,独生子女死亡的每人每年不低于1620元。
认真学习《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进一步完善好村民自治章程。大力宣传人口和计生法律法规、政策,引导人民群众不断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和婚育观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狠抓性别比治理。根据《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相关规定,施行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所发生育证作废,并不再安排生育。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利用超生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镇计生办会对近两年持准生证怀孕、生育的对象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孕情无故消失的,要追查到底。对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非法中止妊娠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从严惩处。
近年来,有部分育龄妇女通过买卖使用计划生育假证明,利用假证明逃避孕检和“四术”,以达到违法生育的目的。这种现象严重扰乱了生育秩序,影响了计划生育工作环境。对此,镇计生办决定开展一场打击买卖使用计划生育假证明的专项行动,彻底根治计划生育“假证行为”,净化计划生育工作环境。
关键词:计划生育 宣传教育 研究
对企业来讲,计划生育工作主要以三项工作为主,即:以宣传教育为主、以优生优育优教为主、以经常性工作为主。由此可见,积极探索符合企业实际的宣传教育新思路、新措施,大力开展计划生育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对全面促进企业计划生育事业的长足进步至关重要。
一、做好企业计划生育群众性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企业计划生育工作,既要调控人口数量,又要提升人口素质,还要解决人口结构性问题,内涵十分丰富。抓好企业计划生育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实质上就是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抓经济的持续发展,就是抓企业内部的协调发展。实践证明,没有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化和发展,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就会落后于形势,落后于群众的需求,计划生育工作就会停滞不前。没有宣传教育工作的大加强、大深入,就没有计划生育工作的大提高和大发展。
因此,必须坚持宣传教育为主的方针,必须始终把宣传教育放在首位,必须继续把宣传教育渗透到企业各项工作之中,并做到宣传教育内容要突出、宣传教育主体要突出、宣传教育对象要突出、宣传教育方式要突出,要由表面走向深入,由平面走向立体,由单向走向双向,由说教式向互动式转变,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行为导向作用、舆论引导作用和凝聚人心作用,不断促进人们婚育观念的转变,提高职工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二、加强企业计划生育群众性宣传教育的对策
企业要始终把群众性宣传教育放在首位,并贯穿于计划生育工作全过程。
(一)找准切入点,群众性宣传教育要在“平台、载体”搭建上下功夫
要积极搭建文图音像教育平台。当前,从国家到地方,从企业到基层,都重点围绕生育、生活、生命,以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心理健康、优生优育、家庭和谐等为主题,形成了大量精美的文图音像宣传产品,企业可以此为基础,开设文图宣传栏,建立音像宣传教育活动室,作为企业广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普及生殖健康科学知识、倡导新型生育观念的宣传教育平台。
积极搭建信息网络教育平台。可以发挥企业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企业信息网络,设立计划生育宣传网站,建立计生宣教知识库,使职工群众不出家门,打开网络,就能就近学习掌握所需的计生知识。也可以通过开辟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孕产教育等专题栏目,为不同群体提供专业教育指导,扩大宣传教育传播的覆盖面。
精心打造宣传教育活动平台。企业要重点围绕国家计划生育重点工作、上级安排部署的各类主题活动,结合企业实际,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以及计生政策板报展、计生宣传到基层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从而营造全员关注、支持、理解人口计生工作的良好氛围,人而达到良好的宣传效应。
(二)找准着力点,群众性宣传教育要在“优生、优育”服务环节上作文章。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职工群众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如何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为此,企业讲生宣传教育工作要以此为着力点,把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贯穿“优生优育”服务全过程,通过“四融入”,探索形成一条在为职工群众提供优生优育服务过程中,使宣传教育潜移默化到职工群众内心深处。
把宣传教育融入婚前孕前优生服务环节。利用婚前、孕前查体,举办婚前孕前学习班等时机,组织开展答卷、看录象、送学习书籍、送教育光盘等方式,抓好未婚青年、已婚待孕人员的生理知识和优生优育知识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地强化婚前孕前优生服务,而且也拉近与职工群众的心理距离,使宣传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宣传教育融入孕期优生与保健服务环节。针对组织待孕及孕早期的妇女参加四项病毒及染色体检测,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等环节发现的问题,发挥好企业孕妇学校的作用,聘请有关专家,以讲座、座谈、咨询等形式,讲解孕期注意事项,辅导如何科学安排饮食和活动,指导孕妇开展胎教等宣传教育活动,以满足职工群众孕产知识的需求。如,可以举办孕产期健康教育知识讲座,通过轻松愉快的教学互动方式,教育职工群众如何选择最佳孕育时期,孕期的保健、营养、胎教,哺乳期有哪些注意事项,这样既能巩固职工群众所学的孕产期保健知识,也给育龄家庭带去了更科学、更专业、更实用的孕育知识,从而缓解孕妇的紧张情绪,有利于孕妇健康和胎儿的发育,得于提高职工群众自我预防出生缺陷的意识和能力。
把宣传教育融入产期服务环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职工群众对生育环境有了新的要求。在坚持做到“四个一”(即送上一束鲜花,说上一句温馨的话,教会一套科学育儿法,赠送产妇一盘录有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和计生工作人员对全家祝福的录音)的同时,借走访慰问的有利时机,要重点加强产期母乳喂养宣传指导的宣传教育,让产妇真正感受到了计生工作人员亲人般的关心和服务的真诚。
把宣传教育融入产后服务环节。产妇出院后,要注重跟踪服务,定期上门检查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解答婴儿生长发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婴儿身心的和谐发展提供技术指导。也可以通过编辑制作母婴保健手册,设立妈妈信箱,购买图书、音像制品等方式,在婴儿喂养、预防接种等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从而促进职工群众科学养育子女水平的提高,保证婴幼儿的正常成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