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范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课堂教育

第1篇: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范文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和尊重。但是赏识教育并不是单纯地夸奖,而是看到孩子的闪光点,真正欣赏孩子,让孩子内心感觉自己能行。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这要求教师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学会批评,树立赏识教育理念,提高语文教育的成功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赏识教育

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这是人性的本性。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之前的三四倍。因此,赏识教育是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心灵相对于初高中学生而言比较脆弱,他们就像刚刚钻出土地的一棵棵嫩芽,更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同时,语文是小学生最重要的一门课程,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自然而然地欣赏,真正从内心欣赏学生,提高孩子能量,让孩子内心感觉自己能行。教师要正确认识赏识教育,树立赏识教育理念,提高语文教育的成功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何为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就是大拇指教育,即关注学生的优点,对学生予以鼓励和赏识,这种教育可以给学生以力量。教育学生最简单之道,就是赏识教育,教育学家曾说:“赏识教育是一种正确的爱,关注孩子优点,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和赏识,传统教育大多是指责、批评、压制孩子,而这样教育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赏识教育可以让学生自信、拥有正能量、有主见、有活力。”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积极调动学生的能量状态,让学生在学习这件事里找到快乐,从而不疲惫。但赏识教育不是不停地夸奖学生,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它是指理解学生和鼓励学生。过多的无谓的夸奖只会使学生骄傲自满,而且听惯了夸大其辞的赞扬后,在步入社会后他们很可能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二、如何正确进行赏识教育

(一)要信任学生

要充分给予学生信任的眼光、信任的手势、信任的语言和信任的力量。信任在学生表现出优点时容易做到,而当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时,教师往往感到失望,失去信任的原动力。其实,这时学生更需要教师的支持,让学生看见教师就像看见大山,浑身充满力量。小学生的感觉非常敏感,信任就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通道,教师把赏识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学生,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赏识并内化成成长的动力。教师一定要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我。小学生在刚接触语文,难免接受得会比较慢,因此教师要多一些耐心。

(二)要尊重学生

尊重是赏识教育的核心,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看得起,也就是在人格上尊重学生。而现实中学生的地位是低下的,教师总认为学生什么都不懂,不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认真倾听学生说话是尊重学生的重要标志之一,当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无论学生说得对或错,教师都一定要耐心听学生的回答。倾听是尊重学生效果奇佳的方法。通过倾听,你了解学生;通过倾听,学生锻炼了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也培养了豁达坦诚的品格。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必须明确学生需要什么。不是教师自己怎么想就怎么教。向孩子请教这个方法,最能体现互动的教育规律。向孩子请教,就是研究学生是怎么想的,研究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法是什么,取得学生的积极配合。

(三)要激励学生

赏识教育认为“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激励是把眼光集中在学生的优点上,这会强化、巩固学生的好行为,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最好的激励不是表扬,更不是物质奖励,而是分享。学生若能感受到教师因他快乐而快乐,则会受到很大的激励。教师应当把学生看做一座亟待开采的金矿,及时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有一双善于捕捉学生身上闪光点的“火眼金睛”,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地赞赏,反复地激励,使学生有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

(四)要学会批评

赏识教育并不是单纯地夸奖,当学生有不良的行为表现后,给予学生适当的提醒作为补充,让学生有一定的心理体验,产生自我改正的意识。要求教师做到“学会批评”,批评学生的原则是: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给足面子”的前提下有多种批评的方法,如:故事性批评,通过讲一个故事的方法,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对错,自觉克服身上的缺点。幽默性批评:在说笑话的过程中达到提醒学生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构赏识课程、打造赏识课堂、探索赏识评价、营造赏识文化等途径,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自信,让每一位教师都获得机会,让每一间教室都充满温馨,让每一种潜能都得到挖掘,用赏识的力量改变学生、成就师生。以“赏识”为引领,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突破,用赏识唤醒学生的自信,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灯,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1]夏小朋.重庆市J区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2]傅丽.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赏识教育的学理及实施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3]吕剑茹.小学语文课堂中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切性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4]庞光辉,秦锡纯.识读结合识写一体———新编小学语文第一册《影子》教学述评[J].黑龙江教育,2000(09).

第2篇: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赏识教育;激励;语言艺术

一、语文课堂中的赏识占据重要地位

我国著名学家魏书生说过:“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赏识教育也是一门艺术手段,好的赏识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还能活跃整个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有效的提升综合水平。

1.赏识教育可以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为灌输法,以教师口述和黑板记录为传教方式。这种方式在刚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力还比较集中,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本就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因此一段时间后大多学生便对本节课失去了兴趣。而赏识教育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赏识,便能使学生勇于在课堂中表现自己,从而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氛围。加强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通过观察学生的语言特点、行为特点判断学生的兴趣方向,吸引学生的注意目光,比如古诗中多有形容景色的诗句,教师引导学生把古诗中的景色与现实生活中的景色进行对比,对学生的思路过程进行回顾,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擅于思考遇到的问题,从而使课堂气氛变得更活跃。

2.赏识教育能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

应试教学下很多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果,却忽略了学生学习成长中的环节,并没关注学生是否在语文课中学到的精髓有多少、吸收量多少、学生的可发挥能力有多少,教师都不了解也并不关心。由此看来,普遍的运用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增加自信心。把握好赏识的利用水准,适当的给予学生有意的赞扬,避免部分学生由于老师过多的赏识变得骄傲。在赏识教育上应积极带领学生形成对语文学习强烈的追求,树立自信心为提高语文学习综合水平而努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上赏识教育的灵活运用

1.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帮助学生融入课堂

在运用赏识教育运用时应考虑从诸多因素,遵循方式方法、因材施教,以保障小学生提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为前提,才能够有效的提升语文水平质量。现阶段,应用赏识教育过程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把生活中相似的点滴作比较,从而对语文知识有自己独特的深刻认识。教师应时刻掌握小学生生活中常出现的例子,对其进行赏识,从而引导学生产生自信心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充满热情。例如,在讲解有关“英雄人物”的课文时,教师先对课文中的主人翁进行赞美和表扬,再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小英雄例子,这一过程学生的表的能力和展现力不仅得到了提高,对课文的中心思想更有了深刻的理解。

2.灵活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多元化

在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应用多媒体先进的教学技术,不仅促使学生拥有了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还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的多重感官进行刺激,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判定,也可把握好时机,不吝啬自己的赞扬,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欲。

3.巧妙拿捏赏识艺术的语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的拿捏也是一门艺术,不仅要讲究准确和巧妙,还应符合学生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应对不一样的状况要有针对性的评价,机智灵活。评价的言语应出自真心和发自肺腑,用丰富感彩的激励语言给予赞扬,富有传染力的语调语声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真心实地的赞赏自己。例如,“这个点子非常好,竟然被你想到了,你真聪明!”“你的回答态精彩了,真让人高兴!”“你分析的非常透彻,看来你的思维能力非常强!”赏识的语言让学生和师生之间能达到心灵上的交流,产生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融通,当学生处于兴奋的状态下智慧和注意力都会所有提升,更不能小觑它的作用性,可带领全班同学学习氛围的活跃性。

三、总结

第3篇: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范文

一、明确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赏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活跃性。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心理和思维尚未发展成熟,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在课堂上表现的不够活跃,学习主动性很低。对此,教师可以应用赏识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一边讲解课堂内容,一边提问学生,并给予学生肯定和赞赏。小学生大多喜欢获得赞赏,教师的称赞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加活跃。第二,赏识教育可以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小学生的年级较小,对教师通常会持有比较严重的敬畏感。这样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惧怕发言,不敢向教师请教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一定的不利影响。应用赏识教育,教师的鼓励和赞赏,会带给学生亲近和温和的感受,从而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让学生更加勇于发言,积极发问。第三,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小学语文教学一方面要教授学生相关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应关注学生的表现。一些学习成绩原本很差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也许成绩依然不理想,但却比过去好一些,教师如果仅根据学生的成绩判断,这些学生属于差生的行列。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心理素质较差,努力却得不到教师的肯定,很容易因此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在赏识教育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但一直在努力进步的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赞赏和肯定,会大大增强自身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落实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第4篇: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范文

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老师应该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进”与“退”的关系呢?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改革实践中有这样的体会:

一、教师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设计要采用不同的、不定的情景,尽可能地想到学生的多种反应,教学过程要融入学生学习流程。课堂中教师首先应当作为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而且应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感、所想、所疑、所悟、所惑。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不应一味地死记硬背,而应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理解比记住死知识更重要。

2.重视实践活动的设计

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为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学生的潜力是各不相同的,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潜力对知识能力与要求做“弹性”处理。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思想

教师可以退出“师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探究求索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提问时间。在合作学习中,不能以答案的准确来论英雄,应该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哪些能力,养成了哪些学习品质。由于在科学探究中失败是常事,只要学生探究过,最终正确的结论印象就会很深刻。

同时,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对同学的评价中来,这样对学生的评价会更公正可信,而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也得到一次自我反省与提升的机会。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最有效的途径。

1.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入语言感悟

我们尽可能以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来引入相关的语文问题,以唤起学生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他们对语文的陌生感。

2.以生活创设语言情境,培养学生应用的意识

以生活实例来分析语文问题,这样既便于学生学习理解,还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意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使学生真正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3.注重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想

将信息技术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改革传统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语文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4.重视探究学习设计,培养探究能力

语文学了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注重历史和现代的有机结合,从中学习科学的方法,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

三、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课堂情景表演兼顾了教学目标中认知领域、情意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三个方面,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它是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强化学生主体活动、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学生可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表演、小组合作、综合表演等形式把文中的词、句、片段等抽象的语言文字变为形象的表情、动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体悟中不断创新。在学生感悟颇深的情境表演中将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教材的重点和知识深处,使语文教学在学生兴致盎然、积极思维的状态中进行。例如:教师在句子教学中,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动态表演,引导他们多向思维,使他们的思维触角伸向更广阔的领域。

1.注意开放性,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

2.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创造条件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一大任务。“改变学习方式”的核心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究者。语文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活动中主动动脑、动手、质疑,进行探究思考,从而解决问题。

3.组织课内外活动,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口语交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课文只是语言的显示,不是语言的展现,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感知语言、模仿语言,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接受语言,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下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使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从而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第5篇: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范文

创新是民族得以延续和发展的灵魂,更是一个国家能够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当成是工作重心,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与有效途径。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为人们的交际做好准备,同时也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我国丰富的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可以这样说,语文的教学关系着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增强,关系着民族兴衰的命运。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给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怎样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从而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影响下,教学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建构主义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地探究学习,让课堂成为学生进行自主活动和合作探究的天地。语文教学要不断融合创新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形式,立体化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上的能力。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笔者认为一定要紧随时展的步伐,探索语文课堂改革方式,进而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笔者认为,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现创新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相信可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的不断发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激发创造兴趣,鼓励创新精神

前苏联知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表明,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教师的一些活动计划和探索才变得有意义。没有求知欲便不存在学习。所以,身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合力擦出学生进行创作的火花。努力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丰富多彩,让学习成为一件换发着吸引力的事情,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学习中。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进步行为给予及时恰当的表扬,不断增进学生的信心,让学生能够在成功的鼓舞下继续学习,从而获取更多的进步。教师在善于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奇妙地设计一些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而活跃起来,使其精神被振奋,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鼓励创新行为,提倡同中求异

在语文学习中,同中求异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求同,是体现在识字、阅读、作文上的一些统一要求上。求异,则表现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作文的构思上。对于统一要求的部分,学生容易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不能体会到独立的快乐,让学生的思维受到相应的束缚。所以,语文教学要注重求异,也就是鼓励不同。比如,学生在理解课文词句和整篇内容的时候、在对文章大意进行概括的时候、在对课后问题进行分析和回答的时候,都不要求学生们的答案统一,而是鼓励多种答案并存,这便是让学生享受创新思维的良好途径。学生在进行语文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的过程中,学生个人的感受和经历对理解程度的影响很大,学生的表达会体现出非常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表明了语文学习的创造性特征。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务必要坚持同中求异的思想,让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4倡导游戏学习,激活发散思维

对于语文的教学不只停留在教材上,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进入到更广阔的学习空间里,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巧妙地将课内学习和课文拓展融为一体。让学生带着生活经历和个人感受走进语文课堂中,再带着语文课堂上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生活当中。由于低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课堂教学时间内很难一直保持着学习状态。要想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维持、保持学生的学习状态,就要通过一些游戏来吸引学生眼球,开拓学生思维。孩子参与游戏当中,实现玩中学,学习效果会更好。举例说明:笔者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将《品德与生活》学科中关于赞美家乡和描绘家乡的部分引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结合与家长、亲友的交谈以及利用网络搜索的方式获取一些关于家乡的信息,包括风景名胜、人文特产、建筑历史等等。然后,鼓励学生将获取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对于学生表述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指导和修改,最后给学生一个汇报展现自我学习成果的机会。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让学生获取到了知识,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感受到了语文学习和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收集和组织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要亲力亲为,要思考如何获取和怎样获取,他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博大精深。学生的学习过程既包含了自主学习,也包括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再以识字教学为例,要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在预习的时候通过查阅字典给生字标音并组词。预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自主的获取一些新知识,能够让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走进课堂,学生的信心得到增强,学习的效果也会得到非常明显的提高。好的学习模式会带来一种良性循环,学生尝到自主学习的甜头后会继续进行预习,渐渐地,学生的学习习惯就慢慢养成,不仅对语言学科的学习有益,也会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高效进行,从而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的学生。

5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创新型人才毫无疑问地成为目前时代需要的人才类型。在各科教学设计中都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思想融入其中,小学语文的教学也不例外。小学语文是重要的基础学科,要在实际教学中践行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保持创新精神,其次要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提倡在学习时同中求异,最后要恰当地引入教育游戏,让学生在一种活跃的思维状态下获取知识。

作者:高艳 单位:辽宁省盖州市太阳升学校

参考文献:

[1]张慧云.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素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07).

第6篇: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012-01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许多专家学者都一致性地认为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在整个家庭素质教育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在这里所说的创新,与传统意义上的发明创造并不具有等同的意义,更多指涉的是学生的一种怀疑性的思维能力,既要有敢问的精神,同时也要有求变态度及综合选择能力。

1 善于启发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

善于启发是教师的一项职责,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做好启发学生心智的工作。所谓启,指的是开其意;所谓发,指的是达其辞。从目的的角度而言,启发的核心点在于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极性,从而创设必要条件,营造出活跃的气氛,能够充分地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包括脑、眼、耳、口、手等多个器官,进而有效地达到实效目的。

具体可以从如下的几个方面加以展开。

1.1 适时启发,强化思考

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应该切实地把握好具体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应尽可能地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并打通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小学语文科目的特点而言,其基础性的特点较明显,可以通过必要的手段来为学生提供机会,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培养学生造句能力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沿着不同的训练思维方向开展。而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语言使得学生的思维进入到正常的思维空间之中。

譬如,学生在运用“灿烂”一词进行造句的时候,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比较倾向于自然界题材的选取,虽然这样也无可厚非,但其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即思路不够开阔。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积极地引导拓展他们的思路:“灿烂的灯光、灿烂的文化、灿烂的花朵、灿烂的笑容”等等,其句式也可以多元化,不但可以采取陈述句的模式,而且还可以采用反问句、感叹句等句式,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而丰富表现的方式。在这样创新性教学方式下,学生创新的理念也能够得到强化与培养,新的灵感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1.2 善于启发,培养发散性思维

实际上,启发是一门教学艺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譬如在《海底世界》教学中,为更好地说明相关话题,可通过让学生们自己制作相关的海底动物图片,且以粘贴的方式来加以展开,同时,教师还可以设问:“假如你是海底动物中的某一类,试着听听你们的同伴跟你说了些什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便充分地打开了,相关的创新意识理念也在不断地拓展,造出的句子也显得丰富多样,譬如:“梭子鱼说它非常厉害,连火车也无法和它相比。”有的贝类说:“你们看我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舒服吧?”还有的说:“我是发光鱼,瞧我游起来特别漂亮?可千万别被我迷惑啊,不然我会吃了你的!”这样的造句,显然比单调乏味的造句显得生动得多了。

2 教给学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

俗话说:“给鲜鱼一筐,不如送一张网;送几只山羊,不如赠一杆猎枪。”这与教学实际是相类似的。上课实际上就相当于给学生们赠与“鱼网、猎枪”这样的物品,同时,也教授学生们打鱼、打猎的技能,学生们将受益匪浅,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包括调动学生的动脑、动手及动口等多项技巧,从而掌握科学的自学方法。

(1)教授学生能够较为娴熟地使用应该掌握的工具书,并养成勤查字、词典的习惯,从而能够形成相应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尤其是将重点词句段落作为突破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对课文内容有深刻理解,规避不应该出现的笑话错误。

(3)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流程,譬如,整体到部分或者部分到整体,避免出现误解、曲解的现象,从而在掌握基本词汇、句子、语段等的基础上,深入地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

(4)对于一些结构相类似的语段,要让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养成自学的学习习惯。譬如,课文《北大荒的秋天》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具有结构相似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可将其中的第二自然段作为切入口来加以分析,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四步走”学习方法:第一步分析文章的词句,第二步分析课文的情感特点,第三步分析课文的特点,第四步分析课文的写法。学习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来继续分析其他的两个相类似的段落。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及其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训练强化。

3 激发质疑是培养创新意识的火种

“主动积极性”可以说是学生学好课文的先决性条件。如果打个比方,教师的启发性教育好似火种一样,可以点燃学生这一捆捆求知若渴的干柴。教师应积极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可以从如下的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形成爱问、敢问的学习习惯;第二,在让学生敢于质疑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质疑的水平。课堂教学效率的评价可以是:如果学生没有提出疑问,那么可以断定的是他们没有真正地掌握课本的知识内容;第三,突破时间的约束条件,充分地让学生拥有足够的时间与机会去开展创新性的教学活动。

譬如,在教学《人类的老师》一课中,提及“人类的‘老师’到底是谁呢?”的时候,学生们的思维都开始活跃起来了。在基于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从课文相应的部分概括出几个典例。有学生认为:“人类的老师是动物。”似乎比较符合课文的原意,但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课文中的鸡蛋是动物吗?根据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苍耳也不是动物啊!”在这时,全班都开始像炸开了锅一样地沸腾起来了,原本并不赞同的一些学生也开始思考起来。在经过探讨之后,学生们都已经清楚,课文中人类的“老师”是一个多义性的涵义,既包括动物在内,同时也涵盖了其他自然界中的生物。于是,原本较为单一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从而强化了质疑的水平。

因此,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积极质疑问题的能力,并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的见解引入到日常化的课堂教学体系之中,让学生具备探索的精神,并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实效。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能够大大地强化学生的创新素养,并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得到极大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探索意识都有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范文

一、注入情感 认真备课

人类的情感是相当丰富的。在课堂如何把语文科的内容通过教师的深度挖掘、制作、加工重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认真通读教材、研究教材中的情感元素,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堂教学需求并注入情感备课。在教学中,我主要是在以下几个环节下工夫:

1. 研读教材的情感定位,了解学生心态,确定情感教育目标

要体会教材的情感定位,“三读教材”是一种很好的做法:“一读”,和作者对话,领会文章主旨;即教材是读物,老师自己是读者,像平时看报、读书那样,读出你的感想、体会及得到的启发。如:读《半截蜡烛》,腾挪跌宕的情节或许吸引你;读《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真挚的情感二读打动或许你;读《三亚落日》,或许优美动人的语言陶醉你……,和编者对话,领会教学意图;以教师的身份读教材,领会本年段的要求和本组课文的语言训练内容,把握编辑意图。要引导学生读懂什么,体悟什么,感受什么,在细嚼慢研中逐渐明晰起来。如教学《长江之歌》,要通过诵吟诗歌语言,分析理解,激起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并熟读成诵。三读,和学生对话,预设学习活动。就是首先了解学生目前现有的知识水平并站在学生现在水平的角度,反复研究学生的阅读过程,感受学生阅读中可能碰到的困难、问题,把训练重点落实,找到切入点并激发学生的情感。如为孩子们写的《三亚落日》,文中的落日融入了一颗少年心,像个快乐、活泼的孩子,有激情有活力。通过朗读课文来引导学生感到自己就是那轮三亚的落日。通过三读教材,确定情感教育目标。

2. 利用多媒体手段,情景交融,强化学生学习情感

在备课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使用情境交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所以在教学中,制作课件利用远程多媒体教学更能够回现常规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情境。例如,六年级口语交际训练《临别赠言》,我用摄像机拍下校园中同学们学习活动的精彩镜头,制作成课件,配上轻快的音乐,让坐在教室中的同学如同亲临其中,学生在回忆中进入难忘小学学习生活的氛围中,从而抒发出临别时的情感,学生在口语训练中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

3. 精心设计充满情感的导入语

好的导入语对学生来说就是一针学习的强心剂,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学习氛围处于良好的状态,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有了一个好的开始,这样学生渴学的心情被点燃,这样的效果正是我们想要的。如在上《五彩池》这篇课文时,我在导入新课时是以五彩池的传奇故事讲给学生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有这么一个池她颜色变化多姿,诡谲奇幻,给人以神奇的感觉,这个池就叫五彩池,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去畅游五彩池……,学生听了以后对“五彩池”特别神往,学生特别想知道后面学的内容。这样充满活力情感的导入语使学生往下的学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这情感教育的最有效途径是课堂教学时注入情感

1. 良好的情感对组织上课起重要作用

“上课”“同学们好”是我们老师进入教室用到的常规语言,在平时进入教室后,老师说这话的时候要富有情感、有表情,在教师良好情绪使学生受感染,产生一种亲切力、信任感,使听课不是一件难事,45分钟在轻松愉快中度过,学习有趣,愉悦的课堂气氛始终贯穿整个课堂。

2. 让情感以良好的教态展现给学生

什么才是得体的教态?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老师、不同的环境也会不相同,我以为,教师上课时如用语亲切、目光深沉,学生会觉得教师既和蔼可亲又严肃,会对老师产生信任和尊敬。这就是得体的教态,另外教师在台上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声音的抑扬顿挫、脚步的坚定有力等都可使学生对教师有信心,可信赖。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应是庄重而不造作,亲和而不冷淡,温柔而不严厉,谦和而不自傲。在这种亲切、融洽、和睦、热爱的气氛中,学生的心情会轻松愉悦,自动打开思维之门,学习兴趣为之大增。良好的教态,放射出爱的光彩辐射给学生,情感共鸣、师生互尊,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良好的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和一种非语言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 真心投入,关注学生在课文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动态

学生的情绪状态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应该关注学生是沉默无语还是激动兴奋,是愁眉苦脸还是兴高采烈,是胆怯自卑还是信心十足,学习态度是消极还是积极等等。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情感和一颗真诚的对待学生的心。教师要想方设法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情绪的感染力,注意以自己积极的情绪、态度来诱发学生良好的情感。

三、在课堂辅导中融入情感,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成绩的提升有很大的益处

第8篇: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主体性不突出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注重的是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知识,按照自己的习惯给学生统一的解说,不管学生是否爱听,是否理解,都是这样进行讲解。这样,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即为全体学生的理解。学生尽可能掌握知识,知识对学生来讲,仍然是外在的,进而使学生只知道让别人来确定自己知识的正误,从而缺乏自主判断需求。因此,教师依然是主体,而学生只是听众。

(二)教学内容时代性不强

当今社会处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然而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简单地将课本视为唯一的教材,教学内容只停留在教材中,不重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查阅与时俱进的资料。不重视学生现代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素质教育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它能精心安排教学步骤,巧妙设计教学内容,适当使用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要设计好一个号的教学设计总体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科学设置课堂教学目标

科学的设置课堂教学目标,就应该做到明确、扎实、具体,既有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的针对性,又体现纵观全面、以点驭面的整体性;既有具体描述、便于检测评定的参照性,又有在教学中付诸实践、谋求达成的可行性。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实现教学目标,有赖于教学过程。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要使教学过程取得最佳效果,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1.以全体学生为主体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就课堂教学而言,这个“人”就是全体学生。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授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的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创设和谐的氛围,采用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愉快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总之人人都要参与到教学课堂活动中。

2.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21世纪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从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看,更是需要这样的人才。语文课是基础课、工具课,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在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勇于探索。针对这一特点,老师要加以指点、引导,让他们学会多元思维去创造丰富的思想。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会激发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如果我们能把学习兴趣培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学生只有对语文学习有了深厚的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四)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现在的学校大多普及电子白板,这是时代的进步及当前教育必备硬件。而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情节之中,全方位地感受故事情节,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悦耳动听的音乐、逼真的音响效果、栩栩如生的影视画面等课件,可大大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五)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设疑提问法

设疑与提问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推动教学流程向前拓展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来讲,既能集中注意力,又能诱发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还能充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作为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和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比赛游戏法

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恰当运用游戏。这样可以有效的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语文教学变得更生动、丰富,使课堂变得有趣、活泼。比赛设计要突出快速反应、角色扮演和听说训练。总之使学生们能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3.角色扮演法

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或师生共同表演,把表演带进课堂或经常在课堂上的句型、对话、课文编成短句,让学生表演。使学生在合作的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赏识他人和被他人赏识,不再吝啬自己的感情,积极的给学习伙伴以评价、赞美。

第9篇: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赏识教育;综合素质

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与方法的影响,师生之间平等友好的关系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调整。教师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学生对老师存在敬畏心理,致使老师不能较好地了解学生的性格、学习情况等,这将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成绩的提高。因此,赏识教育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要贯彻落实。

一、实施赏识教育的积极意义

1.赏识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语文的教学是一个感性教育的过程,语文也是一门语言,尤其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更是个比较敏感的群体,教师在教课中的语言、动作、眼神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时常保持对学生赏识的眼光,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加大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动力。我自己的真实事例充分认证了赏识的重要性。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一般,老师上课也不怎么关注我,爸爸妈妈在其他家长面前也很少夸我,致使我的学习成绩都是平平稳稳没有进步。直到升入四年级时,我们班主任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说我的字写得很漂亮,让我当语文课代表,从此以后我便更加认真地学习,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格外浓厚,最重要的是在学习成绩上取得了重大进步,并且一直保持下去。由此看出小学语文老师的赏识足以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老师的赏识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它是我们前进的催动力,不断鼓舞我们前进。

2.赏识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素质

语文素养的形成能够彰显出一个人的修养与学识,因此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其做一名优秀文明的好公民奠定基础。学会赏识他人本身就是一种高素质的体现,小学语文老师作为学生的启蒙老师,更应该从自身做起,做好表率。赏识教育可以充分地调动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如主动阅读优秀书籍,看与优秀人物相关的视频等等。这样可以慢慢地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使其逐渐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同时,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得到充分的锻炼。

3.赏识教育有利于建设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当代社会,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办事成功的关键。在教学的过程中恰当友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实现教学目标、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的重要一步。赏识教育的充分运用可以让老师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激励。学生在感受到老师的赏识与鼓励后更愿意向老师打开心房,彼此交流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快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实施赏识教育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提高重视程度,普遍进行赏识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是小学生的启蒙导师,教师的教学方法、教育思想会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赏识教育,提高对赏识教育的重视程度。小学语文老师要学会鼓励学生,对学生在课堂的表现要认真观察,并给予适当的语言、精神方面的激励。小学生处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初级阶段,老师在语言、行为方面的鼓励特别重要。比如,老师在批改家庭作业时,可以在学生的作业上适当地写一些励志的话语,学生看到后会充满学习的动力,更加喜欢老师,热爱学习。

2.为赏识教育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

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总结经验,才能逐步前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程度是进行赏识教育的催化剂。师生之间的融洽舒适的教育环境有利于赏识教育的顺利开展。老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将学生的缺点缩小化,并逐渐引导其改变。老师对学生经常性的鼓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比如,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让人情绪放松的音乐、视频等,让学生保持一颗愉悦的心情来上课,这样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3.在口语教学中贯穿赏识教育

当今社会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口语的锻炼与运用能有效地带动赏识教育的发展。赏识教育也是一门语言表达的艺术,老师对学生的表扬与赏识,换句话说就是老师掌握了语言表达技巧。因此老师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说话的技巧,逐渐地了解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赏识教育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越来越受到关注,被很多教育者所青睐。根据时代的发展,研究与探讨适合学生发展实际的赏识教育方法,找到新的培养专业人才的方式是当今的当务之急。赏识教育不应只应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而应该将其逐渐推广到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去,使其得到普及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马生霞.小学语文赏识教育研究[J].考试周刊,2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