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预评价审查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安全预评价 管理 质量
安全预评价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科学性、公正性是对安全预评价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机构、从业人员应该遵循的基本规范。在此基础上,努力使安全预评价质量持续改进及不断提高则是安全预评价从业人员应该追求的目标,也,是安全预评价工作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笔者结合建设项目劳动安全预评价的工作实践,分析了安全预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安全预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开展劳动安全预评价工作,对有效地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降低事故率、提高安全投资效益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这项工作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成熟的经验不多,加之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致使这项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使其未充分发挥潜力。归纳起来,安全预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法律法规标准的引用不当
安全预评价主要是依据法律、法规及标准,分析、预测该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及其严重程度,对法律、法规、标准的引用不当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对法律法规标准的适用范围不清,二是引用过时的法律法规标准。
2、评价的针对性不强
一般来说,安全预评价的方法是通用的,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编写也是有一定规范的。但安全预评价的对象则是因项目而异,每一个项目都有其特殊性,即使同一行业、同一类型的项目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安全预评价一定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审阅一些单位的安全预评价报告时常常发现,同一类型项目的安全预评价报告大同小异,雷同照搬。共性的东西谈得过多,个性的东西谈得过少,甚至对个体性差异视而不见,导致安全预评价缺少针对性和指导性。
3、评价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评价人员素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理论素养。安全科学是研究人、技术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这三者的平衡共生态,达到保护劳动者身心安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跨门类、综合性的横断科学。所以,要作好安全预评价工作,评价人员必须在安全哲学、安全学、安全技术学、安全工程技术方面有较高的理论素养。
(2)实践经验。安全科学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评价人员必须经常深入生产实际,了解生产工艺,虚心向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安全技术人员学习、请教,不断丰富实践经验,才能不断提高安全预评价的质量。
(3)敬业精神。科学的态度、公正的原则、吃苦的精神、对安全生产事业的热爱,是安全评价人员敬业精神的具体要求和体现。
有些评价人员素质偏低,难以担当安全预评价的重任,这些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4、评价中存在的不正当竞争
安全预评价是由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取得国家资质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来承担的,国家有关部门也规定了安全预评价的收费标准。但有些评价机构为了占领市场,采用压价等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导致评价质量下降,扰乱了安全评价市场。
5、评价中的弄虚作假
实践中,一些安全预评价机构不负责任,随意出具有关证明和报告,有的甚至和委托单位相互勾结,故意出具虚假不实的证明和报告。例如,某化工集团欲投资建设一家生产剧毒磷化物的工厂,委托某安全评价中心对其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评价人员在对项目进行考察时发现了不能保障安全的几个问题,但筹建项目负责人以利相诱,提高了评价报酬,授意出具虚假证明。安全评价中心明知该项目有问题,但不愿意失去这个机会,便按照集团公司的意思,出具了筹建项目符合要求的安全预评价报告。这些违法的行为对安全生产造成了直接威胁。对这种职业道德败坏的行为,要由国家主管部门加强对安全评价中介机构的严格管理加以解决。
二、如何提高安全预评价质量的工作实践
我国第一批取得国家资质的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机构坚持“为政府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原则,视质量为生命,在实践中不断探求提高安全预评价质量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努力,总结出了一套安全预评价质量保证的体系和机制,完成了几十项安全预评价项目,以其高质量的评价、完善而周到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好评。归纳起来,成功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学习和研究
为了不断提高评价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劳动安全卫生评价中心采用自学、集体学习、参加各种培训班、聘请外部专家做报告等形式,学习和研究法律法规标准、安全基本理论、安全评价理论和方法等内容。通过经常化、制度化的学习,使评价人员的水平不断提高。
2、定期交流和研讨
安全预评价工作是一个有组织的集体活动,评价人员的经常流和研讨对提高评价质量至关重要。评价中心采用学术轮讲的形式,每月组织一次安全预评价工作的交流和研讨,每半年对安全评价质量工作进行专门总结,每年年底用两天的时间召开安全评价工作总结大会。
3、建立项目负责人招聘制度
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质量起关键性的作用,为了充分调动评价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项目负责人的确定更公开、公平、公正,评价中心建立了项目负责人招聘制度,在一些项目中公开招聘项目负责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以信誉和质量开拓市场
几年来,评价中心以信誉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在评价工作过程中,不论遇到什么问题,人们始终把信誉和质量放在第一位。有些评价项目比较小,费用很少,评价中心不因此而不接这样的小项目,更不会降低评价标准;对有些评价项目,评价中心聘请一些外部专家参与项目的评价,提高了评价质量;对所有的项目,在深入现场勘察中,绝不放过一个不清楚、有疑问的问题,对有些项目,要多次去现场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保证了评价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5、建立质量保证机制
建立一个长效的质量保证机制是保证安全预评价质量的根本途径。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立了专门的质量控制室,建立了质量手册,并且大致每年对质量手册的版本进行一次更新。这为评价质量的控制和持续提高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上的保证。
6、加强安全预评价的政府监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定期或不定期对安全预评价机构进行检查,审查其安全预评价项目数量、质量、收费、内部管理等情况;可定期或不定期访问进行了安全预评价的单位,征求他们对安全预评价机构的意见;建立健全对安全预评价的投诉渠道,建立安全预评价机构的质量、信誉档案,定期向社会公布。这样可进一步规范安全预评价的市场行为,逐步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安全预评价的监管’模式和市场行为规范。
Abstract: Fundamentally, the safety assessment ways and the acceptance management system software of wind farm project is consist of three subsystems, it realizes the safety assessment from three aspects of online applying acceptance, semi-automatic prepare evaluation report and evaluation information database management. The system matches the market basic pattern, makes it easier for safety evaluation of wind power project construction of China, and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it excellently norms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power plant project.
关键词: 风电场工程;安全评价;策略方法;验收管理系统;研究
Key words: wind farm project;safety evaluation;strategy method;acceptance management system;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M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069-02
0 引言
从客观角度进行论述,我国存在着极为丰富的风能资源,对于风能发电若能利用得当将能够极大的缓解城市用电荒,达到风电的规模化发展。在市场前景相对广阔的前提下,对于风电场工程的安全管理所提出的要求愈发之高。因此有效就其展开规范化的安全管理评价,通过强有力的管理监督,最大化的预防降低安全事故的产生,达到保障项目工程健康发展的目标实现尤为必要。
1 风电场工程的安全评价研究
1.1 对安全评价的具体内容分析 针对风电场的工程层面所展开的安全评价,具体能够分化为两个部分“预评”及“验收评价”,此两个阶段主要于工程可行性调研阶段及竣工验收阶段前而展开。在预评阶段主要是针对于电厂的选址以及整体的布局、建筑生产厂房、设备事故、生产场地危险源等各环节文献因素做出分析及评价,并针对性予以有关的方法举措杜绝。而“验收评价”具体则是项目的建设进入到生产试运行的正常阶段之后。通过全面展开对项目设备设施及相关装置的现实运行状况和管理情况的整体安全评价,进一步的了解把握项目工程在投产之后所存在的危害因素层次范围及种类,并制定出科学合理且具备高度可行性的措施建议。
1.2 安全评价工作开展的程序 此环节具体也被分化为两个层面,即预评工作程序和验评工作程序。
1.2.1 预评工作程序 预评工作层面的程序共分为三点。首先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其要求了工程建设单位良性就评价计划予以制定,同时展开现场的勘察调研,通过与相关工程的比较分析,全面就工程资料进行收集。
其次为预评报告的有效编制:在工程资料收集整理完成之后,就评价的各个单元进行确定,进一步选择出评价的方法,并做出定量定性的评价,对工程各环节的危险等级予以确定,提出精准的措施对策,以此得出预评报告。
最后为预评报告送审及备案工作:工程建设单位良性做出安全预评报告后,应及时的向有关审查部门进行报告的送审提交。经过国家安全主管机构的预审通过后,再由审议部门进行组织专家就预评报告做出评审工作。经过修改完善之后,最终形成预评备案报告,经由审计机关进行审核完成后,上报至国家生产安全部门进行备案。
1.2.2 验评工作程序 此环节首先需理清验收所应满足的条件,确保工程建设完成且已使用,主体工程已做出专项验收工作,机电等设备的运行投入期限达到了两个月之上。已作出消防和并网验收工作,并经由安全评议机构对安全报告审议通过,验收资料文件一应俱全。
其次为验评报告编制工作:在项目工程投入生产之后会存在相关危险因素,因此必须要就该类因素种类及层次做出评价分析,通过科学化的措施建议杜绝和预防。
再者为验收评价报告评审及验收备案工作:建设部门应向审查单位进行竣工验收申请资料的提交,经审查通过后由审查单位组织做好验收工作,并于现场提出初步的验收评审工作意见。建设主体单位在依据评议意见做出整合修改之后,进行书面报告的修缮,形成新的工程验收安全评价报告,送递审查部门审议。在审核通过之后,经由审查机关进行报告审阅意见的正式印发,且通过安全竣工验收会议的组织召开,进行验收鉴定书的讨论通过。在验收工作完成后,将验收鉴定书进行国家安全生产部门的上报备案。
最后是对安全设施的竣工验收资料归档工作:工程建设单位在竣工工作完成之后的1个月内,需要把全部的资料一式两份递交审查单位进行存档。
2 风电场工程安全评价验收管理系统分析
2.1 系统整体结构分析 系统是依据三层体系结构所做出的具体构建,第一层为数据中心,其是对系统数据整体的访问予以支持,提供数据层面的服务备份,为系统基础层。第二层为系统支撑平台,此平台主要包括系统安全、工作流程、应用服务器和数据交换四大平台。第三层为应用平台,应用系统层面纳含了在线申报系统及数据库子管理系统与安全报告编制系统三个板块。
2.2 系统整体的工作流程分析 风电场工程安全评价验收管理系统,是由上节所述的三大子系统板块予以组成,工程建设单位能够依据管理系统和在线申报系统来委任评议单位进行安全评议报告的编制。评议机构在进行委托接纳之后,能够运用报告编制系统进行报告的良性完成。工程评议单位及建设单位与审查单位,能够依据管理的子系统及在线申报系统,进行展开安全报告的申报与评审工作,进一步优化安全竣工验收及鉴定工作流程。在系统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尽数的保存下来全部的安全评议信息,通过数据库子管理系统,支持后期工程项目对于安全验收评议信息的便捷化查询。
3 风电场工程安全评价验收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
3.1 在线申报管理系统分析 这一子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对工程安全性能评议工作的聚焦管理,进一步就评价的流程予以规范,并就重要的环节作出根本管控。良性实现建设主体单位对于评议单位方面的在线委托工作,达到评议报告的网络在线申报、评议、审核、备案,以此完成工程竣工的安全鉴定工作。同时该系统还能够有效的形成在线管理信息化数据库,向国家生产安全管理单位进行备查资料及监管依据的全面提供,同时为相关建设主体单位,提供安全评议报告编制的实际参考依据。
3.2 报告编制子系统分析 此系统具体是向用户方面进行安全预评及验评报告模板的提供,同时还能够为用户提供定量的具体的安全评议模型。模板范畴具体涵括了报告格式规范及常见评议方法图表、文字提示、格式化分等等。常见的评议方法涵括了,危险预先分析方法、SCL法、工程建设类比法、类型分析法等等,安全评议人员可以依据此类方法直观的展开工作,避免制表工作流程的繁琐化。定量安全评议模型层面囊括了:爆炸、火灾指数评议方法和蒙德法等具体模型,依据模型用户能够定量的获取评价的结果,以便于合理的做出风险分析。
3.3 数据库子管理系统分析 对项目工程做出安全评议的环节后,全部提交完成的在线信息及报告资料均会在数据库之中进行存储,由审查部门作标准化统一管理。当别的单位用户要进行这些信息的了解时,皆能够自审查部门处获得。此子管理系统可以自风电场安全管理数据信息库之中进行工程数据文献导出,良性满足不同需求用户的现实所需,并就所导出任务展开维护管理。其次将所导出工程数据,通过文件安装形式同数据库子管理系统同时交付用户,用户既能够依据子系统进行评议信息的浏览借鉴。
参考文献:
[1]谭东宁,于立友.关于在风电场安全评价中增加信息安全评价内容的建议[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7(7):151-154.
“《安全生产法》已经由过去经济法的范畴提高到社会管理法的范畴,安全生产工作也已提升到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位置。《安全生产法》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在谈到《安全生产法》修正的原因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法司副司长邬燕云如是说。
谈到《安全生产法》修正要达到哪些目的,邬燕云概括说,就是要对原法律中比较原则的规定进行细化,增加可操作性,对难以执行的地方进行补充完善,同时将近年来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些好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以及方针政策等进行制度化、法定化,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和规范,使各级政府、企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都有法可依。
《安全生产法》修正原因和目的都已讲清楚,具体细节在《安全生产法》中如何体现的呢?邬燕云对照《安全生产法》修正案的征求意见稿,着重讲解了一些重要条款的修正依据和作用。
高危行业趋完善
“这次《安全生产法》修正案的征求意见稿中,将冶金、轨道交通运营、危化品运输企业纳入高危企业的范畴,要求这些企业同矿山、建筑施工、危化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一样,设立安全生产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这一条款是根据近几年来安全生产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补充完善的。”邬燕云说,“这是对高危企业加强安全管理提出明确要求,补充一点重要信息是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可以委托注册安全工程师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当然,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共同制定。”
为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等要求,制定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邬燕云分析说,这次《安全生产法》修正案的征求意见稿中,对“三同时”制度做了进一步完善,不仅是矿山、冶金、危化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其他安全风险较大的建设项目,也需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并且经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机构进行的安全预评价才有效。除矿山、冶金等高危企业的建设项目继续执行现行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外,同时在安全风险较大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竣工验收环节,增加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部门进行抽查的条款,加大安全督察的力度。从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到安全设施的设计、施工、竣工,相当于形成“四道关口”,提升“三同时”制度的法律效力。
邬燕云还指出,根据近几年安全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的事故倾向,《安全生产法》修正案的征求意见稿中将危险作业的范围由过去的爆破、吊装扩展到地下挖掘、临近高压输电线路或油气管道作业和其他类别,其他危险作业通过目录形式加以规定,具体目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既增加可操作性,又便于及时调整补充。对于危险作业,企业要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此外,将近几年国家推进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有效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手段在《安全生产法》修正案中加以明确,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
热点问题有规范
“安全生产费用”在《安全生产法》修正案的征求意见稿中首次被明确提出,邬燕云介绍说,这是从法律层面强调企业要重视安全生产投入,让企业有章可循。《安全生产法》对安全投入作出原则性的规范,具体实施办法可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2年2月出台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里面详细规定了企业应该如何提取、使用安全费用,解决很多企业保障安全生产投入的问题。
《安全生产法》修正案的征求意见稿中新增一条关于“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规定。对此,邬燕云解释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倡导在高危行业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以用于赔偿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第三方伤害、死亡事故,如外来人员、穿过人员,或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援、事故调查等。因为本单位的员工若出事故,有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系统按程序解决,而第三方人员就比较麻烦,让企业参加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则可降低这方面的风险。邬燕云还举例说,河南、湖南有一些小的烟花爆竹企业,往往一出事故,整个企业没人承担救援、抢险、事故处理等工作,需要政府垫资处理,如果造成周围群众的伤亡,更无法承担相应赔偿。如果参加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风险就容易控制些。就好比财产保险一样,若家里着火什么都没有了,之前加入财产保险,就会有保险机构给赔偿。邬燕云又说,对这个问题还存在不同看法,专家之间有争议,有的认为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属于商业险,不宜纳入法律强制实行,有的认为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仅在局部地区试点,不宜法律明确,但是从降低高危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的角度考虑,这项制度还是很好的,最起码可以朝这个方向引导。
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在近些年越来越普遍,许多企业为节约用工成本纷纷采用这一形式,随之而出现一些高危行业岗位劳务派遣工人的工伤或其他事故。邬燕云说,抛开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单从安全角度讲,很多从事风险岗位的劳务派遣工人没有经过基本的安全培训,不懂安全知识,不熟悉操作技能,用工企业没有进行安全培训,劳务派遣公司也没有能力进行安全培训,就容易发生事故。针对这些情况,《安全生产法》修正案的征求意见稿中也做出相应规定,即被派遣劳动者享有和从业人员同样的权利、义务。《安全生产法》作为基础法,对劳务派遣用工作出原则性规范,也便于与地方安全生产条例相衔接。邬燕云认为,《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对劳务派遣用工作了较好的规定,要求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对劳务派遣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用工单位应当对劳务派遣人员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这样明确派遣公司和用工企业双方的职责,有利于保障劳务派遣人员的安全。
Abstract: Occupational health is fundamental to the survival of people, safety production concerns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concerns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elaborates the goal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occupational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features of occupational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occupational hazardous factor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measures of occupational health safety, aiming at strengthening occupational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for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关键词: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081-02
0 引言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是指影响工作场所内的人们群众的健康安全的调价和因素,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目的
1.1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目的 职业检查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在生产活动中,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管理活动,经行对影响生产的具体因素的状态控制,使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且不引发事故,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1.2 建设工程环境管理的目的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环境管理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使社会的经济发展与人类的生存环境相协调。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环境保护主要是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企业应当遵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和企业自身要求,采取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并且要注意对资源的节约和避免资源浪费。
2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特点
2.1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特点 依据建设工程产品的特性,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有以下特点。①复杂性。建设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涉及大量的露天作业,受到气候条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地理条件和地域资源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较大。②多变性。一方面是项目建设现场材料、设备和工具的流动性大;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进步,项目不断引人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这都加大了相应的管理难度。③协调性。项目建设涉及的工种甚多,包括大量的高空作业、地下作业、用电作业、爆破作业、施工机械、起重作业等较危险的工程,并且各工种经常需要交叉或平行作业。④持续性。项目建设一般具有建设周期长的特点,从设计、实施直至投产阶段,诸多工序环环相扣。前一道工序的隐患,可能在后续的工序中暴露,酿成安全事故。⑤经济性。产品的时代性、社会性与多样性决定环境管理的经济性。
2.2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要求
2.2.1 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 建设单位应按照有关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办理各种有关安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审批手续。对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或安全预评价的建设工程项目,应组织或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安全预评价。
2.2.2 工程设计阶段 设计单位应按照有关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进行环境保护设施和安全设施的设计,防止应考虑不周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或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设计单位应考虑施工安全和防护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分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应进行注明,并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
2.2.3 工程施工阶段 建设单位在申请领用施工许可证时,应当提供建设工程有关安全生产施工措施的资料。
对于依法批准开工报告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自开工报告批准之日15日内,将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对于应当拆除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拆除工程施工15日前,将拆除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明,拟拆建筑物、构筑物及可能涉及毗邻建筑的说明,拆除施工组织方案,堆放、清除废弃物的措施的资料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2.2.4 项目验收试运行阶段 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向审批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对环保设施进行竣工验收。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申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生产和使用。
3 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①主要物料(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理化性能指标。②建设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③建设项目的安全条件。④主要技术、工艺或者方式和装置、设备、设施及其安全可靠性。⑤建设项目的重大危险源分析。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规定确定拟建项目的重大危险源。
4 职业安全卫生健康对策与措施
4.1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①选择先进、经济、节能、高效的安全技术、材料、工艺和设备,保证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②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监控,重大事故隐患得到有效治理。③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和手段,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装备水平和执法能力。④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⑤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⑥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和设施,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学品生产装置和设施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建设项目设立(审批、核准、备案)前的安全审查,并获得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部门通过安全审查的文件。⑦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2 职业卫生健康对策与措施 ①建设项目的工作场所,应当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②建立和完善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机制,配备必要的专业监督与检查装备。③研究、开发、推广先进的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采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等先进的管理方法,促进企业职业卫生状况的改善。④落实有关规章制度和职业危害防治与改善措施。⑤加强从业人员的劳动保护,有效防止职业危害。⑥强化对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腐蚀性物质等检测工作的监察。⑦可能产生职业并危害的建设项目需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做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⑧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5 结束语
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受关注。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安全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我们必须加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参考文献:
[1]赵柯.水污染流域管理的立法思考[J].上海环境科学,1999(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生产密切相关的安全、环境与健康问题受到人们普遍关注,
世界上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自己在安全、环境与健康方面的表现和形象,并期望以一套系统化的方法来推行其管理活动,以满足法律和自身方针的要求,实现企业的可持
续发展。9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的石油公司率先开展了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活动。
为消除和减轻石油石化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危害,保护员工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使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与国际接轨,并在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上创国际一流的业绩,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表述了建立、实施和保持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必需的要素。
本标准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为保证自身和相关方(客户、承包商、合作者等)实现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目标而制定。本标准是支持而不是取代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现存的健全、可行和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体系。
本标准提出了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各直属企业及托管企业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应以此为准则,结合自身特点实施。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IS0/CD14690《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和BP公司HSE的管理层指导手册,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苹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翟齐李俊荣李正钰卜淑君闫进贾如伟
辛平朱欣荣牟善军陈建设
目次
前言
1范围……………………………………………………………………………………(1)
2定义……………………………………………………………………………………(1)
2.1要素………………………………………………………………………………(1)
2.2事故………………………………………………………………………………(1)
2.3危害…………………………………………………………………………………(1)
2.险…………………………………………………………………………………(1)
2.5风险评价……………………………………………………………………………(1)
2.6审核………………………………………………………………………………(1)
2.7评审………………………………………………………………………………(1)
2.8资源………………………………………………………………………………(1)
2.9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1)
2.10不符合……………………………………………………………………………(1)
2.11管理者代表………………………………………………………………………(2)
3HSE管理体系要素……………………………………………………………………(2)
3.1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3)
3.2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3)
3.3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8)
3.4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8)
3.5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9)
3.6运行和维修………………………………………………………………………(10)
3.7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10)
3.8检查和监督………………………………………………………………………(12)
3.9事故处理和预防…………………………………………………………………(13)
3.10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13)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HS0001.1--200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
Safety,environmentandhealthmanagementsystemOf
ChinaPetrochemicalCorp.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要素
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中的关键因素。
2.2事故
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事件。
2.3危害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2.险
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以及发生事件结果的严重性。
2.5风险评价
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对危害分析结果做出判断的过程。
2.6审核
判别管理活动和有关过程是否符合计划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并系统地验证企业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方针和战略目标的过程。
2.7评审
高层管理者对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及其
2.8资源
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所需的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技术和方法等。
2.9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
指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以下简称HSE)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而构成的整体。
2.10不符合
任何能够直接或间接造成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的事件;违背作业标准、规程、规章的行为;与管理体系要求产生的偏差。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01-02-08批准2001-03-01实施
2.11管理者代表
由公司或直属企业最高管理者任命,在公司或直属企业内代表最高管理者履行HSE管理职能的人员。
3HSE管理体系要素
HSE管理体系由十项要素构成:
1.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
2.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3.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4.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5.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
6.运行和维修
7.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8.检查和监督
9.事故处理和预防
10.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这十项要素之间紧密相关,相互渗透,以确保体系的系统性、统一性和规范性。
公司应建立遵守国家有关HSE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程序。
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应是现行有效的版本,应将其具体要求传达给公司全体员工和相关方。
企业是公司HSE管理体系实施的主体,经理(局长、厂长)是HSE的最高管理者,按照本标准要求,应设立管理者代表和HSE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组建HSK管理委员会及HSE管理部门,明确责任并落实HSE责任。在开展HSE现状调查分析基础上编制出简捷明确、通俗适用的HSE管理体系实施程序,重点制定HSE目标、HSE职责、HSE表现、HSE业绩考核和奖惩制度,认真开展各层次的HSE培训。该程序应及时经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并正式投入运行,实行年度HSE业绩报告制度,通过审核、评审、实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HSE管理水平。
3.1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
3.1.1总则
公司在HSE管理上应有明确的承诺和形成文件的方针目标,高层管理者通过提供资源,通过考核和审核,不断改善公司的HSE业绩。
3.1.2领导承诺
公司高层管理者应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自上而下的承诺,并建立HSE保障体系。公司承诺应以实际行动表明对HSE的重视。
a)各级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是HSE的第一责任人,对HSE应有形成文件的承诺,并确保承诺转变为人、财、物的支持。
b)直属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向公司、本企业员工和社会做出保证,本单位建立的HSE管理程序行之有效。
c)各级管理者应及时收集全体员工、承包商、供应商和其他有关人员的信息反馈,使其积极参与到HSE不断改进的过程中。
3.1.3方针目标
方针目标是公司在HSE管理方面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实现良好的HSE业绩的保证。公司的HSE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改善环境,保护健康;科学管理,持续发展”。HSE目标是“追求最大限度的不发生事故、不损害人身健康、不破坏环境,创国际一流的HSE业绩”。
公司的方针目标体现了以下原则,下属企业在制定本企业的HSE方针目标时应遵照执行:
a)公司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应满足HSE管理的各项要求;
b)与公司其他方针保持一致,并具有同等重要性;
c)能够得到各级组织的贯彻和实施;
d)公众易于获得;
e)符合或高于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要求;
f)当法律和法规没有相关规定时,可选用公司内部合适的企业标准;
g)尽可能有效地减少公司的业务活动对HSE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h)通过定期审核和评审,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1.4责任
公司和直属企业应建立HSE管理体系,组织落实,实现安全、环境、健康一体化管理。
a)各级企业的管理者通过自身的HSE表率,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不断强化和奖励正确的HSE行为;
b)各级管理部门应为HSE管理的具体行动提供支持,应定期对HSE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编制年度HSE管理报告,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总结取得的进展并规划将采取的措施;
c)各级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建立明确的HSE目标、标准、职责和HSE业绩考核办法,并配置相应的资源;
d)直属企业最高管理者对HSE管理应从设计抓起,认真落实并考核设计部门高层管理者HSE责任。
3.2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3.2.1总则
公司和直属企业应建立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合理配置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广泛开展培训.以提高全体员工的HSE意识和专业技能。
建立培训记录,按要求不断完善培训计划,制定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
应有效地控制HSE管理文件,为实施HSE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3.2.2组织机构
公司设立HSE管理委员会。公司和直属企业应建立相应的HSE管理机构,并对其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
3.2.3职责
a)公司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HSE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及HSE管理部门的职责,并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HSE管理委员会是公司HSE事务的决策机构,HSE管理部门负责HSE事务的组织与监督。
b)公司和直属企业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科研、设计、生产计划、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生产调度、公安消防、设备动力、质量管理、工程建设、供应、销售、财务、人事劳资教育、行政管理、医疗卫生、工会等相关职能部门的HSE职责,配置必要的资源。各职能部门应按规定编制HSE实施计划书。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贯彻执行公司HSE管理体系的规定和要求,做好与HSE相关的工作,确保HSE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c)公司应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提出制定企业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层其他成员、职能部门、各级管理者直至车间(装置、基层队、站库)负责人、班(组)长、员工等各级人员HSE职责要求。
d)公司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员工应落实HSE职责。公司的每位员工都负有HSE责任,无论身处何地,都应把HSE事务做好。通过审查考核,不断提高公司的HSE业绩。,:
1)定期检查,确保各项职责全面落实。以此为依据,确定部门、个人业绩目标。部门、个人业绩的实现情况应记录存档并反馈。
2)公司及直属企业应建立HSE业绩考核程序,各级管理层在同级部门和下属单位意见反馈的基础上,对照本年度的HSE目标对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管理层其他成员的HSE业绩进行考核,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
3.2.4培训
公司对岗位人员应认真选拔,确认其称职程度,进行系统培训,并建立对其技能和能力进行评估的程序。
3.2.5资金
公司应优先安排用于HSE管理方面的资金,确保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3.2.6物力
公司和直属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为HSE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检测仪器、防护用品、应急医疗用品、通信器材和交通工具等。
3.2.7文件控制
3.2。7.1范围
——公司概况;
——组织机构与职责;
——HSE方针、目标;
——HSE风险评价记录;
——年度HSE工作计划与年度报告;
——HSE工作考核与奖惩实施办法和考核记录;
——作业实体的HSE实施程序;
——HSE管理体系的审核和评审报告;
——应急预案;
——变更审批实施文件;
——政府法律、法规;
——与公司有关的标准、规范;
——培训考核记录;
——新装置开车前审核记录;
——装置停产检修、改造投产前检查记录;
——所有经过批准实施的作业许可证档案材料;
——检查监督报告;。
——关键装置监控要求与检查报告;
——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报告;
——对承包商、供应商的评估材料;
——各类报表等。
3.2.7.2控制
公司应控制HSE管理文件,以确保:
a)与公司的活动相适应;
b)定期评审,必要时进行修订,前经授权人批准;
c)需要时现行版本随时可得;
d)失效时能及时从颁发处和使用处收回。
3.2.7.3修订
建立文件修订制度,使公司员工、承包商、政府机构等随时获得文件的现行有效版本。
3.3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3.3.1总则
风险评价是一个不问断的过程,是所有HSE要素的基础。直属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影响和隐患,并对它们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
3.3.2风险评价
主管领导应直接负责并制定风险评价管理程序,每隔一定时间或发生重大变更时,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程序见图2。
3.3.2.1明确评价对象、选择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和程序
评价对象确定后,直属企业应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定科学的评价方法和程序,进行风险预评价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
3.3.2.2危害和影响的确定
a)直属企业应系统地确定生产经营活动、产品运输及售后服务中危害和影响的全过程。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非常规的工作环境及操作条件。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包括来自: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缺陷;
——设备失效;
——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违反生产操作规程;
——违反安全规程;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HSE管理体系要求。
4)在敏感地区水域活动作业因物料泄漏导致重大污染的事故。
5)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理。
6)以往活动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
明确评价对象。选择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和程序
危害和影响的确定
选择相应的判别准则
评价危害和影响
记录重要危害和影响
建立详细目标和量化指标
确定和评价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报告
实施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
图2风险评价程序
b)公司应鼓励全员参与危害和影响的确定。
c)进行评价和风险管理时,应考虑所评价项目的顺序。
3.3.2.3选择相应的判别准则
a)判别准则表述了与公司或设施有关的目标,对危害及其影响的判断可以依据该准则。判别准则来自法律、法规要求、合同规定、公司方针或标准等。
b)在新装置设计或运行期间,直属企业应确定相关活动的判别准则并评价是否符合标准。若达不到运行判别准则要求,则应强化风险削减措施。任何关于修订判别准则的提议或放宽准则要求的建议,都应得到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批准。
3.3.2.4评价危害和影响
a)在进行风险评价时,考虑对下列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1)人;
2)环境;
3)财产。
b)风险评价:
1)包括活动、产品和服务的影响;
2)强调人与物两方面因素导致的影响和风险;
3)考虑来自与风险区直接有关的人员的意见;
4)由具有资格的、有能力的人员来实施;
5)定期进行。
c)健康与安全的风险和影响评价应考虑到:
1)火灾和爆炸;
2)冲击与撞击;
3)溺水、窒息与触电;
4)暴露于粉尘、化学品、物理因素和生物药剂的环境中;
5)人机工程因素;
6)有害物料的泄漏。
3.3.2.5记录重要危害和影响
a)直属企业应将已确定的HSE的显著危害和影响形成文件,说明削减措施。
b)直属企业应记录适用于其活动、产品、服务的HSE方面的法规、要求和规定,以确保与这些要求和规定相符。
3.3.2.6建立详细目标和量化指标
a)直属企业应建立适当、具体的风险评价目标和量化指标。这些目标与量化指标应根据公司的方针目标、风险管理要求、生产及商业的需要而制定.并且是可验证的、现实的和可实现的。
b)作为风险评价的后续工作,直属企业应制定有关HSE关键性的管理活动和任务的量化指标,这些指标在生产活动中应是具体可行的。公司还应定期评审这些指标的连续性和适用性。
3.3.2.7确定和评价风险控制措施
直属企业应采取措施来削减风险及其影响。风险削减措施应包括预防事故、控制事故、预防急慢性职业病、降低事故长期的和短期的影响等部分。
3.3.2.8风险评价报告
直属企业应定期根据风险评价情况编制出风险评价报告。
3.3.2.9实施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
a)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和随后的工作要求有可行的管理和现场监督规定,并要求操作人员对其理解和掌握。
b)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根据当地的环境和条件、投资和效益分析、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采取必要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3.3.3环境因素评价
直属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环境因素评价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服务中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从中判定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企业在制定环境目标时,应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3.3.3.1环境因素的确定范围
a)生产工艺;
b)维修保养
c)检验、分析、检测设施;
d)原材料、半成品的采购;
e)设备更新;
f)产品运输、贮存、使用和服务等;
g)废弃物的处理、贮存、处置和利用。
3.3.3.2环境因素的变更
在下列情况发生变更时应及时更新确定和评价环境因素:
a)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更;
b)生产工艺发生变更;
c)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
3.3.3.3判定重要环境因素的依据
评价重要环境因素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包括:
a)有关国家、地方及行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b)环境影响的范围;
c)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
d)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
e)社会和公众的关注程度和环境敏感点。
3.3.3.4环境目标、指标的制定
直属企业应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企业在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资金、运行和经营要求,同时要符合公司的HSE管理方针与目标。
3.3.3.5环境目标、指标的实施方案
直属企业应制定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包括有关职能部门在实施环境目标、指标时的职责,实现环境目标、指标的实施方法和时间表。
3.3.4隐患治理
3.3.4.1隐患评估
a)自评:直属企业应实事求是地按照推荐的评估方法对隐患进行评估,评估后的隐患应建立完整、齐全的档案资料,其内容包括:
1)评估报告;
2)评审意见;
3)技术结论;
4)隐患治理方案;
5)整改进度和责任人;
6)资金概预算情况等。
b)复查:直属企业HSE管理部门应根据自评结果进行复查,在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后,编制出年度隐患项目治理计划表并列入年度综合计划。其中重大隐患治理项目需经HSE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报公司的HSE管理部门审查并组织实施。
c)公司的HSE管理部门对上报的隐患治理计划进行初步审查,根据隐患治理情况,组织有关专家对隐患治理计划进行评估,编制出评估报告,提出评估结论。
3.3.4.2隐患治理
直属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对事故隐患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亲自组织隐患治理工作。
3,4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3.4.l总则
承包商和供应商及相关方对公司的HSE业绩十分重要,应评估他们的HSE表现,对供应商的产品和售后服务应进行验证,确保其符合公司的HSE管理规定和要求。
3.4.2承包商管理
3.4.2.1资格预审(预认证)
a)制定预认证计划;
b)建立公司认可的承包商名册;
c)保存所有的承包商的资料和文件;
d)检查承包商预认证表格,确认其是否满足公司的HSE验收指标。
3.4.2.2选择承包商
a)检查承包商是否按业主的要求进行HSE培训,验证其员工是否具备从事岗位工作的技能;
b)检查承包商是否具有与业主相符合的HSE管理准则及标准;
c)检查所有的合同是否满足上级有关部门及公司的HSE要求;
d)参加预投标会议和合同签定前的会议;
e)签定合同。
3.4.2.3开工前的准备
a)向承包商介绍与工艺装置(生产过程)有关的概况和危害,并进行人厂前的HSE培训教育;
b)开工前开HSE会议;
c)参加审查开工前有关HSE活动的计划;
d)依据公司的HSE管理要求及标准监督承包商的HSE管理;
e)参加开工前工作会议和审查承包商作业计划。
3.4.2.4作业过程监督
a)审查、记录承包商HSE表现,并将意见反馈给承包商;
b)协调承包商之间的工作;
c)协助承包商进行事故调查或事件调查;
d)保存所有承包商员工的伤病记录;
e)作业全过程检查承包商HSE计划的执行情况;
f)检查承包商对应急预案的理解及执行情况:
3.4.2.5承包商HSE表现评价
a)审查、记录承包商HSE表现并将意见反馈给承包商;
b)督促和鼓励承包商制定自己的HSE改进计划;
c)组织对承包商的HSE体系的审核。
3.4.3供应商管理
a)对为公司和直属企业提品和售后服务的供应商,应制定资格预审、选用和续用标准。
b)要经常识别、管理与采购有关的危害和风险。
3.5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
3.5。1,总则
新建、改建、扩建装置(设施)时,应按照“三同时”即劳动安全和环境保护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原则,采用国际或国家标准,石油、石化行业标准进行设计、采购、安装和试车,确保装置(设施)在运行寿命期间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3.5.2安全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安全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安全预评价和环境影
响评价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正式进入可行性研究的批复。
3.5.3资质和审核
所有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与控制管理机制及程序应形成文件。项目设计、施工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由取得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劳动安全卫生与环境管理人员应参与项目的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初步设计的安全卫生环保篇应由HSE相关部门会签批复。设计施工图纸应由HSE相关部门审查批准签章,设计人员要具备相应资质。
3.5.4装置(设施)采购与安装
装置(设施)建设中的采购和安装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有关要求,建立文件并保存。
3.5.5阶段风险评估
从装置(设施)设计到试运行的各个阶段,都应进行风险评估,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及对环境的影响。
3.5.6试运行
应制定新建、改建或扩建装置(设施)的试运行审查程序,并形成文件。审查内容包括验证装置(设施)与设计要求是否一致;HSE防范措施是否到位;员工培训是否已完毕;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等,审查过后应形成记录文件。
3.5.7实际偏差
建设(施工)与设计标准发生的偏差必须得到国家主管部门、公司的审核和认可,并建立文件予以保存。
3.6运行和维修
3.6.1,总则
公司应建立运行和维修管理程序,以确保HSE方针、目标的实现。
3.6.2基本要求
a)对所有新安装和改造的设备,应进行开车前、开车后审查,审查情况应记录存档,确认建设(建造)与设计相符,所需的验证试验全部完成并被接受,所有建议(偏差)已有结论并得到指定技术管理部门的批准。
b)满足或优于适用的法规要求。运用明确的操作、维修检验或腐蚀控制体系,保持运行正常和机械完好。
c)设置关键运行参数并定期监测。为保持装置在这些参数范围内运行,员工应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d)编制明确的开车、操作、维修和停车规程,并指定专门的审查批准人员。
e)停车维修和改造的设备再次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和试验,并应记录检查结论和实验结果。
f)制定保护系统试验和维修计划,包括临时解除的管理办法,以保持可靠性和可用性。
g)评估、控制因在运行装置上或其附近同时施工、作业所带来的风险。
h)公司应建立关键生产装置监控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
i)对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并保持控制程序,以确保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运行。
程序的建立应符合下列要求:
——不偏离HSE方针和已制定的环境目标、指标;
——重要环境因素的管理程序应涉及到企业内部与该环境因素有关的任何部门;
——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并与现行的规章和作业实体HSE实施程序相结合;
——程序要文件化。
j)对于使用达到报废期的设备或装置,应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废弃、修补或恢复再用的计划。
k)要有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更换或改造的设备保持完好运行。
3.7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3.7.1,总则
变更管理失控往往会引发事故,应实施严格的变更管理。一旦发生事故时,为确保人身、财产安全,不破坏环境,不损害公司的声誉,应实施应急管理。
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
应急管理是指对生产、储运和服务进行全面、系统、细致地分析和调查研究,识别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3.7.2变更管理
3.7.2.1变更类型
a)工艺、技术变更:如因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原料及介质变更,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等重大变更,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操作规程的变更等。
b)机械设备及设施变更:及设施变更:如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和配件,设备材料代用用变更,临时性的电气设备变更等。
c)管理变更:如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变更,人员和机构的变更,HSE管理体系的变更等。
3.7.2.2变更申请
变更的申请按统一的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由专人进行管理。
3.7.2.3变更审批
《变更申请表》填好后,应逐级上报主管部门,由其组织有关人员按变更原因和实际生产的需要确定是否需要变更。任何变更都需按管理权限报主管领导审批。
3.7.2.4变更实施.
变更批准后,由主管部门负责实施并形成文件。不经过审查和批准,任何临时性的变更都不的超过原批准范围和期限。
3.7.2.5变更验收
变更实施结束后,应由变更主管部门对变更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形成文件,并及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
3.7.3应急管理
a)应急管理应实行分级管理,各级组织建立相应的应急指挥系统,制定应急顶案,
b)应急预案的制定:
1)每一个重大危险设施或装置、要害部位和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场所部应有相应的现场应急预案;
2)应急预案应由企业生产协调部门组织安全、环保、技术、公安、消防、工业卫生、医疗、设备、物资等相关部门制定;
3)应急预案应考虑各种特殊情况下配备足够的人员和设施(设备、用品)以保证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
4)在制定过程中,应听取来自基层自勺意见。
c)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和职责;
2)参与事故处置的部门和人员;
3)紧急服务信息,如报警和内外部联络方式等;
4)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工艺处理措施;
5)应急救援及控制措施,包括抢险和救护等;
6)有害物料的潜在危险及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7)人员的撤离及危险区隔离计划;
8)应急培训计划和演练要求等?
d)直属企业及生产厂应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并做如下准备:
1)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周围地区图;
2)工艺流程图,包括消防系统等;
3)应急照明;
4)应急通信系统;
5)必要的参考资料,如应急预案、需要报告的上级机构一览表、企业有关人员联络的方式、必要的技术和气象资料等;、
6)应急所使用的设备、物资及互救信息等。
e)应急预案的审批和检查。
应急预案制定后,应经HSE管理委员会讨论批准,并报上级应急指挥中心备案。
l)应急预案一经批准,应急管理部门应确保每一个职工和外部应急服务机构的有关人员熟悉和了解。
2)应急管理部门应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的检查,其内容有:在事故期间通信系统是否能正常运行,各种救护设施(用品)是否齐备、有效,撤离步骤是否适宜,事故处置人员能否及时到位等。
f)应急预案的演练、评估与修订:
1)应急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2)应急管理部门应在演练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应急预案应及时通知到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
3.8检查和监督
3.8。1,总则
公司和直属企业应定期对已建立的HSE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建立定期检查和监督制度,形成文件,以保证方针目标的实现和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3.8.2检查和监督依据
a)国家和公司的通知;
b)公司的文件规定。
3.8.3检查的分类和频次
3.8.3.1检查的分类
a)国家、公司安排及要求进行的指令性检查;
b)常规检查。
常规检查分为日常、定期、专业、不定期四种方式。
3.8.3.2检查的频次
a)国家和公司的指令性检查,应按要求立即进行;
b)公司对直属企业组织的检查,直属企业、生产厂、车间(基层队)的检查按公司的规定进行。
3.8.4不符合纠正
a)当发现不符合时,应按规定进行调查,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b)对不符合情况可以通过检查监督、与员工(承包商及相关方)的交流或事故调查来确定。
c)不符合情况发生后,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1)通知责任单位和相关方;
2)确定导致不符合的原因及可能的结果;
3)制定整改计划和改进方案;
4)根据不符合情况,制定并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预防活动的有效性;
5)修改程序以预防不符合情况的再次发生,并通知有关人员,实施修改后的工作程序;
6)对于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严重违章部门和有关人员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d)对检查出的重大隐患和问题,公司和直属企业实施《整改通知书》管理。《整改通知书》的内容有:项目、整改要求、责任人和整改期限。整改结果要在规定时间内反馈到《整改通知书》签发单位。
3.9事故处理和预防
3.9.1总则
公司应建立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程序,所制定的管理程序应保证能及时地调查、确认事故(未遂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根据事故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9.2事故报告、调查、处理
事故的分类,事故的等级和损失计算,事故的报告、调查、责任划分、处理等程序应按国家和公司的有关规定执行。
a)事故发生后,按事故等级和分类逐级上报,环境污染事故按国家有关规定上报。
b)对发生的任何事故都应进行调查、分析,查明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在事故调查处理过程中,应尊重客观事实,听取相关方的意见,确保调查结果准确无误。事故结案时,应将事故调查处理的过程及结论报上级部门。
c)事故处理应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3.9.3事故预防
3.9.3.1制定事故预防措施
根据事故调查所分析的事故原因和责任,应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a)工程技术措施:对设备、设施、工艺、操作等从HSE管理的角度考虑设计、检查和保养等措施,减少和消除不安全因素。
b)教育措施:通过不同形式和途径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预防事故的意识和技能,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
c)管理措施:进一步贯彻实施有关法令、标准、规范,制定或修订、完善操作规程。
3.9.3.2事故信息传递
事故发生后,应采取各种方式迅速传递事故信息,重大事故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阐明事故原因,吸取教训,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10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3.10.1总则
公司应按适当的时间间隔对HSE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3.10.2审核
3.10.2.1审核的内容
a)HSE管理体系的要素和活动是否与计划安排相一致.是否被有效实施;
b)在履行HSE方针、实现HSE目标和HSE量化指标过程中,HSE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c)HSE管理体系与有关法规的符合性。
3.10.2.2审核的程序
a)进行审核前的准备;
b)建立审核准则;
c)明确审核重点;
d)确定审核组织和参加审核人员的要求;
e)制定审核方法和步骤;
f)审核记录的管理;
g)审核结果的通报;
h)不符合情况及纠正措施。
3.10.2.3审核的实施
公司HSE管理体系的审核分为:
a)内部审核由直属企业自主组织进行;
b)第三方审核直属企业作为受审方,由取得相应资格的单位进行HSE体系审核。
直属企业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内部审核,每三年进行一次第三方审核,必要时可适当增加审核次数。
3.10.3评审
3.10.3.1评审的内容
评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HSE承诺的实现程度;
b)HSE管理体系文件与实际活动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c)方针和目标及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有无改进的必要;
d)针对事故、重复事故和其他单位事故的分析,来改进HSE管理体系;
e)对HSE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高层管理者是否大力支持和提供;
f)关键过程或装置的风险控制情况;版权所有
g)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3.10.3.2评审程序
HSE评审的程序主要有:
a)评审的准备,如制定评审计划、收集有关文件资料等;
b)评审的实施,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召开评审会议和现场评审两种方式;
c)编制评审报告,其内容主要有评审概况(日期、单位和评审人员等)、评审内容、评审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评审结论、评审后的工作打算和要求等;
d)评审报告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印发给有关单位和人员。
深入贯彻党的全会和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以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以下简称国务院《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府发电〔〕59号,以下简称省政府《实施意见》)为主线,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加强基础建设、加强责任落实、加强依法监管,深化安全生产三项建设、四项行动、四个延伸,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促进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确保“十二五”安全生产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
杜绝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确保不发生较大(3人)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和减少一般安全生产事故,不突破市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控制指标。
三、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以国务院《通知》和省政府《实施意见》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安全责任
1、确保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各乡镇、街道()和区级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通知》和省政府《实施意见》要求,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关口前移,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使监管工作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每一个环节。及时纠正和查处违法、违章、违规行为,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及时责令停产,或者依法予以关闭。切实加强对各类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和指导,对企业安全发展规划、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投入和隐患治理、领导现场带班、班组安全建设等进行全面检查,建立完善“责任落实、基础扎实、投入到位、管理规范”的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着力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
2、确保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切实强化企业法人代表、实际控制人、第一责任者责任。督促企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投入,足额提取、用好安全费用,落实隐患治理资金,帮助企业安全发展。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领导干部现场带班制度,研究解决遇到的突况。以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为载体,各乡镇、街道和经科、商务、交通、国土、工商、公安、质监、安监等行业主管部门要在工矿商贸、交通运输企业、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行业广泛开展以企业达标升级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三必须三自行三加强”,即:必须遵守安全制度、必须健全安全监管网络、必须按规定投入安全经费,自行落实安全制度、自行开展安全工作、自行整改安全隐患,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加强安全培训,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不断强化企业安全基础。
3、确保安全问责制落实到位。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对目标责任制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对问题较多、隐患较重、安全工作成效较差的,责成单位主要领导向区政府述职,并按相关规定处理。对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查处和追究事故责任,对瞒报、谎报、迟报事故的,依法从重、从快查处,对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不合格的责任单位,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二)强化安全生产源头管理
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市场准入制度。各乡镇、街道()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强化源头治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关、建设关、运行关,不具备安全条件不准投入生产和建设。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严格安全生产行政审批程序,对已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危险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建筑等高危企业,要进行跟踪督查,确保生产企业和单位持续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发现已不再具备安全生产相关标准的企业,依法停产整顿或吊销许可证。
2、严格实行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各乡镇、街道()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建设项目设计时,应当依法组织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安全设施设计,并编制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未做到同时设计的,一律不予审批,不得开工建设;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进行施工,未做到同时施工的,责令停止施工;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工业园区已建工程项目未落实安全生产“三同时”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局、园区管委会等主管部门要及时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三同时”审查,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3、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工商部门要牵头组织各乡镇、街道()和行业主管部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打非”专项行动,落实“打非”主体责任,完善综合监管、行业主管和属地乡镇、街道联合执法机制,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继续保持“打非”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企业生产、经营、建设过程中非法违法行为,特别针对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的各类企业、作坊,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对打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切实做到“四个一律”。即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一律关闭取缔;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处罚;对存在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严格追究法律责任。同时,各有关单位应结合行业(属地)特点分别制订安全检查标准,细化、量化安全检查内容、程序和要求,记录检查和处理结果,建立健全安全监管档案,规范监督检查行为,对非法违法企业列入黑名单,向社会公开曝光。
4、狠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继续抓好道路(水上)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地质灾害、民爆物品、文化娱乐、宗教场所、工矿商贸、用电用气、食品卫生、医院、学校、宾馆酒店、十小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继续实行较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各乡镇、街道()和行业主管部门也要继续实行隐患排查治理经常化、制度化,层层实行安全隐患挂牌督办,明确隐患治理第一、二、三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在隐患治理前要及时制定隐患整治方案,治理中要加强安全监管,治理后要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复核、上报区政府及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销号,并随时公告(报送)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情况。其安全隐患涉及市上相关单位的,区级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乡镇、街道、社区要主动衔接、汇报情况,履行好“属地管理”职责,千方百计采取多种方式会同市级相关单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三)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1、夯实乡镇、街道、社区(村)安全基础。按照“抓基层、打基础、重投入、强监管”要求,全面加强乡镇、街道()、社区(村)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工作。总结“安全生产示范乡镇(街道)”和“安全文明社区(村)”建设经验,深入开展乡镇、街道、社区(村)安全生产监管规范化建设,推行乡镇、街道、社区(村)安全生产工作划片包干“网络化”管理。乡镇、街道、社区、乡镇场镇所在村要逐步建立志愿者消防服务队,配备基本消防设施器材,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安全应急处突能力;创建安全文化广场、长廊、安全知识橱窗等,为深入开展安全工作提供活动阵地。教育、卫生、商务、文化、工商等部门要在“十二五”期间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对辖区内所有学校、医院、较大商场市场(娱乐场所、宾馆酒店)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并邀请消防、安监、公安和属地乡镇、街道等单位参加,学校、医院安全应急演练每半年不少于3个单位,通过安全应急演练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经营和人员逃生能力。
2、加强企业车间、班组安全管理。督促企业建立严密、完整、有序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标准,并充分落实到车间或班组生产过程中,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一线从业人员预防生产安全事故能力,推进车间、班组安全基础不断提升。
3、提升安全监管、执法水平。各乡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安全监管职能,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和落实责任,充实安全监管力量,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业务素质,加大安全执法力度,不断提高安全监管监察效能。区法制办要牵头组织建设、国土、交通、公安、工商等有关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公安派出所、工商所等单位加强安全生产委托执法工作,切实作好“三规范一加强”,即:规范执法范围、规范执法程序、规范执法档案、加强执法队伍,对安全生产委托执法人员统一培训,持证上岗,不断提高执法队伍安全监管和执法水平。
(四)强化职业安全健康工作
1、扎实推进重点行业领域职业危害治理。各乡镇、街道()和安监、卫生、工会、人社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切实履行调整后的职责职能,建立监管队伍,做好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管、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职业健康培训和监督检查等工作,狠抓职业危害、作业环境、健康保障等工作。
2、全面落实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主体责任。各乡镇、街道()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的监督管理,积极推进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职业危害申报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督检查制度,对职业危害严重的企业,要设置或指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兼)职专业管理人员,指导企业防范和减少职业危害,改善从业人员生产、生活、工作环境。
(五)严格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监管
1、交通安全。认真贯彻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道路交通“五整顿、三加强”工作力度,从严整治超载、超限、超速和酒后、疲劳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水陆交通安全源头管理,不断完善安全设施,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带”行动、摩托车专项整治行动、水上交通“救生衣、签单发航”行动、“防船舶碰撞、防泄漏”行动、水运企业、渡口、渡船、吸沙船、采石船、工程船、货船、低质量船舶和支小河流通航环境整治,破坏通航安全标志及其设施、砂石开采、岸滩土地开发恶化航道以及在航道内乱挖、乱采、乱堆、乱建、乱占、乱铺渔网“六乱”等专项治理行动。
2、消防安全。深入开展对市场、商场、学校、医院、网吧、歌舞厅等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加大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坚决整改和关闭不符合消防安全基本条件生产经营场所,完善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加强消防宣传“五进”工作,提高全社会消防安全意识;继续落实消防设施建设规划,增添消防设施;强化消防“三基”(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工程建设,重点整治西门市场、文化娱乐场所、大型商场市场等公共场所安全(消防)通道堵塞、私拉乱接电线、燃气管道等消防安全隐患。
3、重点建设项目、建筑施工安全。区发改、经科、建设、园区管委会等部门和重点建设项目牵头单位要加强对工业园区、省(市、区)重点建设项目安全监管,严把施工企业准入关、安全条件审查关、现场安全检查关,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坚决整治,对未落实“三同时”审查的再建(已建)项目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要严格落实“三同时”审查制度。
4、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安全。各乡镇、街道()和公安、工商、国土、质监、安监等部门要加强对高危行业(企业)日常监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生产、运输、储存、经营行为,逐步在高危行业(企业)安装安全生产视频监控系统,提高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基础。
5、卫生和学校安全。加强学校、医院食堂卫生及公共食品卫生、安全通道等监督检查,防治群体性中毒事件和踩踏事件发生,医院要加强对易制毒药品安全管理,全面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安全。
6、旅游安全。加大风景区、清泉寺等旅游宗教场所安全管理,完善安全警示标志设置和安全防护设施配置,确保游客和参加宗教活动群众安全。
7、森林防火安全。加大重要林区消防安全整治力度,把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到村社,落实专人看护防守,确保万无一失。
8、地质灾害安全。国土部门和属地政府要认真排查地质隐患,提前制订预案,建立和完善群众监测防御网络,预防地质灾害事故发生。
9、“十小”场所安全。公安、文化、消防等部门以及乡镇、街道()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加强“十小”场所安全监管,加大整治力度,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无事故。
(六)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1、建立安全专项资金保障制度。继续加大政府安全投入力度,按照《区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专项资金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投资总体计划,主要用于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公共安全基础建设、重大隐患治理、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建设等预防性投入。
2、建立安全生产工作备案机制。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对工业园区、矿山、危险物品生产和储存、道路、桥梁、铁路、码头等国、省、市、区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和验收评价,凡未进行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审查和安全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审批部门不得办理行政许可手续。所有建设项目应在立项后1个月内送安监部门备案。
(七)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1、开展多种形式宣传贯彻活动。以“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为主题,组织开展好年“百安活动”、“全国安全生产月”、“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系列宣传活动,各乡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要深入村、社区、企业进行宣讲,推动国务院《通知》和省政府《实施意见》各项政策规定全面贯彻实行。同时,要充采取电视、报纸、网络、广播、宣传车、安全专栏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开展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宣传安全管理先进典型,曝光隐患整治不力等行为。
同志们:
今天,镇委、镇政府决定召开第三季度安委会成员(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上半年全镇安全生产工作,认真分析当前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势,研究部署第三季度安全生产重点任务,进一步动员全镇上下强化措施、扎实工作,确保我镇第三季度及下半年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切实增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以来,各办事处、镇属有关单位认真贯彻市、县、镇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上半年,全镇共发生各类事故60起,死亡9人,受伤162人,直接经济损失39.25万元。其中安全生四项指标均有下降。没有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并呈现好转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落实。根据县政府下达我镇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年度事故控制指标,年初,镇政府分别与办事处、镇属有关单位、56个村(居)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全镇高危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书和一般生产性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书签订率均达100%。每季度都召开安委会,对全镇安全生产事故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同时,建立了镇领导班子成员分片联系、驻村干部和村(居)干部具体负责的安全生产捆绑式责任制,部门领导建立了分片管理制度。
(二)安全生产“铁网三号行动”稳步推进。5月中旬,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铁网三号行动”,重点整治“低、小、散”企业、违法违章建筑、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和居住出租房火灾隐患。各办事处、镇属有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铁网三号行动”动员会议精神,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完成了动员部署和排查摸底两个阶段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现正全面落实整改工作。据统计,全镇共排查中小企业570家,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单位135家,违法违章建筑25605平方米,民居出租房2339户。截止8月上旬,CD类企业共整改6家,转化率19.3%;无证无照生产性单位整治:整治前,无证无照单位为无前置条件的124家,有前置条件的11家,无证无照生产率为12%。整改后,无证无照单位为无前置条件的76家,有前置条件的8家,无证无照生产率8%;违法违章建筑整治:整治前,总面积25605平方米,其中违法用地建筑12565平方米,违法规划建筑13040平方米。整治后,总面积4220,其中违法规划建筑4220,违法违章建筑整治率83.5%;出租房整治:整治前,总户数为2339户,需整治户数1005户。整治后,已整治户数387户,整治率为38.5%。
(三)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工作扎实开展。6月份,围绕“安全发展、国泰民安”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了安全文艺演出、安全图片巡回展览、安全知识读本赠送等系列活动。在去年安全生产“千十百万”培训工作的基础上,以“统一培训教材、学大纲、统一考核试卷、统一培训证件、统一台帐样式”等“五统一”为主要内容,规范了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以“有专门的培训教室、有专职或兼职的培训教师、有专门的电教设备、有一套规范的档案台帐”等“四有”为标准,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示范点建设。目前,全镇共培训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员620人,企业员工12000人。
(四)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加强。结合“铁网三号行动”,对危化品和矿山等高危行业实行分类管理,编印下发危化品和矿山安全管理台帐范本,指导危化品和矿山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开展重大危险源排查和登记建档,实行危化品安全生产分级监管,推行重要事项备案制度。
上半年,我镇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一些行业和领域问题仍然突出,事故高风险依然存在,近期还出现了反弹势头。一是火灾事故频频发生。2月2日,城东办事处白洋村发生一起民房火灾事故,导致2人死亡;2006年4月30日晚上10时许,**县刚平纸品厂发生火灾,幸未造成人员伤亡。2006年7月14日上午,**镇城西办事处后洋殿发生火灾,五间房子烧毁,无人员伤亡。二是道路交通事故依然多发。上半年道路交通事故58起,受伤65人,死亡7人,与去年同期1人多死亡6人。三是工程施工事故开始抬头。7月23日,华夏公司在**城北建筑工地地下室焊接时发生触电事故,造成1人死亡。
二、强化措施,全力抓好第三季度安全生产工作
面对当前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要以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理念贯穿于工作始终,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力抓好第三季度的安全生产工作:
(一)强势推进安全生产“铁网三号行动”。
“铁网三号行动”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能否有效整治各类隐患,直接关系到整个“铁网三号行动”的成败。各办事处、镇属有关单位务必要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要求、更实的措施,狠抓落实,强势推进。一要整合力量。安全生产C、D类企业、无证无照生产经营、违法违章建筑和出租房等四个领域和部位,安全隐患多、危害大、情况复杂,是我镇安全“重症”、“难症”和“顽症”。镇三套班子驻片领导、各办事处、镇属有关单位、驻村干部、村(居)干部要按照《**镇安全生产“铁网三号行动”实施方案》的分工要求,整合力量,加强协调和合作,进村入企,深入一线,加大整改力度,确保在8月25日前C、D类生产性企业的转化率达90%以上,无证无照生产经营率低于5%,存在安全隐患的生产性单位违法违章建筑整治率达90%以上,存在火灾隐患的居住出租房整治率达80%以上。有关单位拒不改正的,各办事处、镇属有关单位要以书面形式上报镇政府,由镇政府按照“铁网三号行动”的有关要求统一协调处置,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该停产整顿的要停产整顿,该停电停水的。二要强化督查。隐患整治阶段的工作,一定要重督重查。镇三套班子领导将适时带队进行督查,以增强督查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镇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安监站)要采取专项检查、明查暗访等形式,深入开展督查。对在“铁网三号行动”中整治成效好的单位,镇委、镇政府将予以表彰奖励;对推诿扯皮、工作不力、整治滞后的单位和个人,将予以通报批评,特别是对因工作不到位、导致任务无法完成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三要建章立制。安全生产隐患整治,长效管理很重要。从“铁网系列行动”来看,前年是大排查,去年是大整治,今年是实现大提高,明年要实行长效管理。为此,这次整治之后,各办事处、镇属有关单位要着重考虑相应的安全管理机制,对整治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实行长效管理。
(二)加强和改进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无小事,我们在全力做好面上各项工作的同时,也要突出工作重点,不断地加强和改进。一要防范各类中毒事件发生。广泛普及各种常见职业危害的预防知识,努力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对职业中毒事故的防范能力。从事污水处理、地下管道、储罐内施工和腌制咸菜等可能产生硫化氢等毒害气体中毒的行业、企业相关操作人员必须配备相应的防护设施,作业场所要保持通风通气,同时应建立健全有毒气体中毒等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避免盲目施救。二要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当前,受利益驱动,非法制造、非法安装、非法使用特种设备等冒险行为在全市各地不同程度的存在。7月30日,鹿城仰义乡发生一起有证有照锅炉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2人重伤、2人轻伤。我们要以此为鉴,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各办事处要立即配合质监部门,组织人员,对辖区内锅炉等特种设备进行一次地毯式安全检查,防止漏登、漏检,重点检查锅炉是否有使用证、司炉工持证、安全附件检验及是否存在“土锅炉”等情况。三要加强道路和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配合公安、交通部门坚决查处非法客运、货运和超载、超限行为,特别是要严厉查处对农村非客运车载人行为。要以长途客车、危化品运输车辆、大型货车为重点,推行道路运输GPS安全监控系统。要加快设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标志,加强对农村道路危险路段的整治,切实将农村道路特别是康庄工程完工后的道路安全管理列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尽快扭转农村道路失管失控现象。同时,要加强雨季、农忙、汛期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四要加强危化品的安全管理。严格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加强对生产、储存、经营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化品单位的管理,特别是对地处沿江沿河、城镇居民人口密集区域内的危化品单位,实行重点监管,一旦发现安全隐患,马上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落实危化品企业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生产和储存设施设备的防护降温措施,加强设备管道维护保养,防止危化品跑、冒、滴、漏,遇水受潮和高温高热诱发火灾、爆炸和泄露事故发生,对于有毒物质和遇水起化学反应的物质,要妥善管理,禁止在潮湿、透水和屋面渗漏的库房储存。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错时专线运输制度,上午9时至下午5时,要停止一切危化品运输行为。严禁高温季节明火作业,禁止闲杂人员自由出入生产车间,切实杜绝违章指挥、违规操作、冒险作业等现象。此外,要抓紧督促危化品企业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救援能力。沿江沿河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都要建设“应急池”,防止发生污染事故。五要加强矿山企业的安全监管。突出抓好对重要场所和重要部位的检查,做好防洪、防雷电、防坍塌等安全工作,遇强降雨或台风等灾害性天气,要立即停止开采,撤离所有人员,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同时,要保证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对抗洪能力低、达不到防洪安全条件的矿山,要及时整改,必要时先予以停产。六要加强用电安全管理。严格高温天气用电安全管理,做好电气设备和安全保护装置的维护、保养和检测工作,落实自备电源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防止发生失火、触电等事故。七要督促落实工程施工的安全防范措施。督促落实土方、模板、脚手架、塔吊拆装及建筑物拆除等重大设施和重点环节的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拆装、粉刷等高处作业的防护措施和安全规定,严防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等事故的发生。八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严格督促建筑、建材、电力、燃气等生产施工企业适当调整高温、露天和高空作业人员的作息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对高温岗位采取通风、隔热和降温措施,配备防暑降温设施,改善作业场所劳动条件,严格控制加班加点,确保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安全。
(三)继续做好各项源头安全管理工作。
要紧紧抓住培训、标准化管理、“三同时”、安全科技以及危险源监控等五个方面,加强安全管理,力求有所突破。一要按比例推进安全生产“千十百万”培训工作。对照年初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方案分解的任务要求,按期按比例推进人员培训工作。按照“四有”标准,在建立镇级培训示范点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办事处、村居和企业安全生产培训示范点。二要深入开展企业安全标准化活动,加快安全科技的应用推广。组织一批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试点建设,试点后全面推开,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结合本地实际,引导、鼓励、支持矿山企业采用破碎头技术,减少矿山二次爆破带来的安全隐患。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有效技术支撑。三要落实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制度。督促企业及项目建设单位加大安全投入,特别要做好对矿山、危化品等高危行业和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三同时”审查工作,严格把好可行性论证、安全预评价、初步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等各道关口。对未经“三同时”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投入生产和使用。四要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突出重大危险源监管地理信息、重大危险源自动辨识、重大危险源自动评价分级、重大事故模拟分析和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等五大功能,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
(四)督促落实好省、市部署的专项整治工作。
今年初,省、市按照季节性安全生产工作特点,针对事故多发领域和行业,部署了十项专项整治:一是开展创建平安畅通县(市、区)活动;二是农机安全专项整治;三是学生接送车辆安全专项整治;四是客运车辆安全专项整治;五是城乡公交安全专项整治;六是渔船捕捞和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七是隧道安全专项整治;八是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九是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十是建筑安全专项整治。这十项专项整治都很重要,整治的对象都是容易发生事故的重要部位和环节,对这些专项整治,全镇要积极参与、配合,确保这十项专项整治工作如期完成。
三、狠抓落实,努力确保安全生产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第三季度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就在于狠抓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各办事处、镇属有关单位必须要强化三种意识。
一要强化忧患意识。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目前我镇安全生产形势依旧严峻,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经常有泰山压顶的危机感,慎言成绩,多看问题和差距,在任何时候对安全生产工作都要常抓不懈。尤其是当前,一定要看到潜伏的危机,增强忧患意识,加倍努力地做好隐患治理和安全防范工作。
二要强化实干意识。安全生产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既不能成为“空中楼阁”,也不能“束之高阁”,必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重特大事故的遏制,事故总量的下降,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状况的稳定好转,都要付出艰苦努力,都要靠点滴积累。要大力倡导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安全工作一线,切实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统领,以深入贯彻落实2010年国务院23号、国务院安委办17号、省政府77号、省安监局43号文件精神为核心,以隐患排查治理为主线,以数字化矿山建设为重点,以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为载体,严格市场准入和行政许可,强化外来施工队伍安全管理,深化安全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落实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工作目标
1、控制和减少一般伤亡事故,遏制重特大事故。四项指标严格控制在政府下达的指标之内。
2、地下开采矿山全部安装监测监控、人员定位、无限漏泄通讯三大系统并接入市安监局综合监管系统。尾矿库全部安装在线监测系统。
3、70%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达到安全标准化五级以上水平。地下矿山企业100%达到安全标准化五级以上水平,其中,20%达到安全标准化四级水平,10%达到安全标准化三级水平。
4、露天开采矿山中深孔爆破率达到100%,机械铲装率达到90%以上,液压锤二次破碎率达到70%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全面推进数字化矿山建设
1、安装三大系统。上半年,全市所有地下开采矿山企业要全部安装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通讯联络三大系统,并确保三大系统符合相关标准并有效运行,同时要与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系统兼容,实现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监测监控和人员定位系统安装到位后要及时接入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系统,已安装运行的企业于5月底前接入,其它企业6月底前接入。有条件的企业还要积极探索安装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进一步提升本质安全生产水平。
2、安装在线检测系统。年内全市所有在用尾矿库全部按要求安装在线检测系统,实现对库区水位、降雨量、泄洪量、浸润线、水平和垂直位移等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险情,做到早预报预警、早采取措施,有效防范事故和减少损失。
3、推广应用地压监测监控系统。组织实施地下矿山采空区监测监控安全生产科技示范工程,督促易发生冒顶事故的地下矿山企业在顶板安装岩音报警系统,准确直观反映井下顶板现实动态状况,预防冒顶事故和地压灾害。
市安监局于7月份组织对地下开采矿山三大系统和尾矿库在线检测系统安装运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验收,并把数字化矿山建设情况作为对区县年度考核的量化指标。基建矿山在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前,生产矿山在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前必须安装三大系统并经验收合格,否则不予办理或延期安全生产许可证。
(二)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1、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开采行为。充分发挥综合监管和专业安委会职能,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与国土等部门的配合联动,建立定期通报和联系会议制度等打非治违长效机制,坚决打击超层越界开采、盗采、以建代采等非法违法开采行为。重点打击金岭铁矿周边非法越界开采行为和淄川、博山、沂源等地私采乱挖行为,进一步规范老矿山企业的残采行为,严禁私包滥采,严禁擅自回采保安矿柱。严格落实“四个一律”要求(即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一律关闭取缔;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处罚;对存在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严格追究法律责任),采取对“打非”工作不力的区县予以通报、挂牌督办等方式,推动“打非”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2、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结合国家、省市开展专项治理工作部署,2月底,对春节后恢复生产的地下非煤矿山企业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安全复工。4月份,结合采掘施工队伍备案情况,对采掘施工队资质备案、人员配备、技术力量、教育培训、现场管理等进行检查,对未备案或达不到要求的不予批准在淄从事采掘施工作业。6月份,对汛期来临前防汛物资、防汛设施、防汛措施、应急演练、防排水系统等情况和尾矿库安全运行情况进行检查。9月份,对地下矿山提升系统、通风系统进行专项检查。对通风系统未按规定进行检测、检验、鉴定并合格的,防治水措施不到位的,依法责令停产整顿。9月份,对露天开采矿山企业高陡边坡、伞檐开采,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情况进行检查治理,对长期存在此类情形的依法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
3、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一是开展地下矿山防治水专项治理活动。制定治理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严格组织实施。重点开展老空区防突水、铁矿防透水安全隐患整治,严格落实探放水制度,严防第四系水等地下水危害。二是开展地下矿山采空区专项治理活动。明确采空区治理职责,研究制定采空区治理措施,结合安全生产许可证办理及“三同时”审批,强化采空区的治理,督促矿山企业按照要求对采空区进行及时充填,严防冒顶坍塌事故。三是开展通风系统专项治理。按照省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开展地下矿山通风管理专项整治。督促矿山企业配齐通风管理、测风、测尘人员,配备必要的测风测尘仪器,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通风系统检测、鉴定,严防中毒窒息事故。
(三)强化安全基层基础工作
1、继续开展安全班组建设。在去年开展学习“白国周班组管理法”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地下矿山企业全面进行推广,80%地下矿山企业安全班组建设要通过验收达标,实现“五化”(安全责任全员化、制度建设规范化、现场管理精细化、教育培训常规化)管理,夯实安全基础。5月份召开安全班组建设现场会,从9月份开始按照标准组织专家进行验收,评选优秀安全班组。
2、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务院安委办17号文件要求,确保完成安全标准化三年规划方案确定的阶段目标。今年,70%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达到安全标准化五级以上水平;地下矿山企业100%达到安全标准化五级以上水平,其中,20%达到安全标准化四级水平,10%达到安全标准化三级水平。3月份召开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确定达标企业名单和时间,落实达标升级措施,规范考评标准和考评程序,制定申请评级审查办法,树立典型,全面推进。
3、强化安全教育培训。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培训方式,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一是开展矿山主要负责人安全警示教育。3月份,结合春节后恢复生产时机,对地下矿山企业、采掘施工队伍主要负责人,露天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开展警示教育,聘请安全管理方面的资深专家讲授事故案例,组织到发生事故的外地矿山企业现身体会,提高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意识,吸取别人的教训,抓好自身安全,用事故教训推动安全生产。二是抓好班组长安全教育。结合开展安全班组建设活动,5月份,组织开展地下矿山企业班组长安全素质教育,主要围绕班组长如何履行好职责和班组管理的方式方法等进行专题培训教育,提高班组长的整体安全素质。三是开展相关人员的再教育。适时安排地下矿山企业安全矿长、技术矿长、机电矿长和安全专家知识更新教育,确保矿山企业相关人员及时掌握新的法规、标准和上级的规定、要求,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强化采掘施工企业监管。严格落实《省承包采掘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非煤矿山采掘施工企业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淄安监字〔2010〕2号)要求,落实矿山企业对采掘施工队伍六统一(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培训教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统一奖惩)管理措施,切实把采掘施工队伍纳入到企业的统一管理中。研究制定加强采掘施工队伍管理的具体措施,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明确采掘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与其承包工程费用直接挂钩,强化对采掘施工队伍的管理力度。3月份,对申请登记备案的采掘施工项目部的法人企业进行实地审核,并到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管理机关进行核实,对单纯借用资质的项目部坚决不予登记备案。
5、落实矿领导下井带班和“十项授权”制度。严格落实《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及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4号)、《省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领导下井带班暂行规定》(鲁安监发〔2010〕119号)和《关于授予地下开采非煤矿山调度员(值班员)十项应急处置权的通知》(鲁安监发〔2010〕129号),督促矿山企业认真执行两个规定,坚决防止走形式、变换形式等违反规定的现象。6月份组织一次专项检查,对未按照规定落实领导下井带班和“十项授权”制度的依法给予处罚。区县安监局要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两个规定的具体实施意见,将矿山企业领导下井带班和“十项授权”制度的建立、执行、考核、奖惩等情况纳入日常监管监察的重要内容,加强检查督导,确保制度得到落实。
6、落实安全作业票证制度。今年要把全面推行作业票证制度作为强化非煤矿山企业现场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非煤矿山企业特别是地下开采企业要在严格落实《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操作规程》规定的作业票证管理和安监部门统一制定的八类安全作业票证的前提下,研究确定本矿危险作业种类,全面实施安全作业票证管理,规范危险作业行为。
(四)严格行政许可和市场准入
1、强制淘汰非煤矿山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露天矿山重点淘汰扩壶爆破、使用爆破方式进行二次破碎、人工装载矿岩、没有捕尘装置的干式凿岩、雷电多发地区采用电雷管起爆等。地下矿山重点淘汰局部通风机非阻燃风筒、主要井巷木支护、主提升设备使用带式制动器、凸轮式防坠保险装置、非阻燃电缆和胶带、非矿用局部通风机等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及使用煤矿替换的二手设备、设施。区县安监局要限定淘汰时间,逾期未淘汰的责令限期整改,否则依法予以关闭。
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今天我们把安全生产、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合在一起开。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安全生产方面
(一)20*年工作回顾
第一,强化责任落实,实现三项指标零增长。去年全市各级累计签订各类责任书20200余份,比上年增加50%,基本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794起,同比下降0.5%;死亡103人,同比下降7.2%,占全年控制指标(124人)的83.1%,我市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占控制指标的比例为全绍兴市最低;直接经济损失239.5万元,同比下降12.2%。其中工矿企业事故4起,同比少发生一起,死亡4人,同比少死一人,占全年控制指标(8人)的50%;道路交通事故766起,同比下降0.4%,死亡99人,同比下降6.6%,摘除了省道路交通重点县市帽子;火灾事故24起,无死亡,同比持平。连续第五年实现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的“零增长”,经绍兴市考核,我市被评为优秀等级。
第二,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意识。深入企业,向厂长、经理发送关注农民工安全的公开信,在*电视台开办安全生产宣传专题,在《今日*》开设“安全在我心中”征文专栏,在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组织开展“五办五送五推进”等活动。举办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员培训班19期,培训1382人;举办特种作业培训班22期,培训1575人,办理特种作业复审523人;完成全市再培训8万人的全员安全培训任务,得到了省全员安全培训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的成功做法,还得到了浙江省及绍兴市分管领导的批示肯定。
第三,强化专项整治,着力消除安全隐患。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和危化品行业、黑点路段、道路交通、火灾隐患暨“三合一”企业、人员密集场所、矿山、农机、旅游、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十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共整改事故隐患3000余条。特别是在“破解难题、优化环境”活动中,安监、国土等相关部门与有关乡(镇)、街道重点开展加油站点、油漆市场、非法萤石矿等专项整治,消除了一批多年积累下来的安全隐患。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完成了省、绍兴市挂牌督办的8处道路交通事故黑点整治、1处重大火灾隐患和我市挂牌的5家火灾隐患单位的整改工作。
第四,强化基层基础,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及时调整安全生产工作领导机构,完善乡(镇)、街道安监站工作职能,充实安全管理人员。举办乡(镇)、街道安全监管员取证培训考试,全市已有54名乡(镇)、街道安全监管员取得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证。重点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攻坚月、重大基础设施隐患整改等几项活动。去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各位副市长多次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全年组织全市性各类安全生产大检查20余次,共出动检查5863人次,查出大小各类隐患3932条,其中立即整改3895条,限期整改37条,下发整改指令书109份。同时,以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和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管理为重点,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全年共查处非事故类安全生产违法案件50起,对54名当事人作出了行政处罚。对发生的4起工矿企业事故,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事故结案率达到100%。
第五,强化应急管理,完善应急防范机制。抓好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的落实,总体应急预案、重点应急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乡(镇、街道)预案等逐步建立完善。去年6月份,市安委会组织开展了液化石油天然气泄露事故应急救援拉练,取得了预期效果。
尽管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仍然十分严峻。道路交通方面,到3月25日为止,全市已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02起,死亡23人。今年道路交通这一块死亡人数考核指标比去年大幅度下降,去年控制指标为115人,实际死亡99人,今年要不突破94人,而且较大事故界定由去年的5?9人变为3?9人。工矿商贸企业方面,今年一季度,我市已发生工矿企业事故1起,死亡1人。一些中小企业主安全生产主体意识淡薄,安全投入不足。在消防安全方面,今年已发生火灾事故3起。“三合一”、“多合一”建筑火灾隐患较多,一些公共聚集场所缺乏消防安全设施,外来员工生活用火用电和出租房消防安全方面隐患也不少。
(二)2009年主要目标任务
今年绍兴市下达我市的事故死亡人数控制指标为: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不突破103人,其中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不突破7人(比去年减少1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不突破94人(比去年减少21人,去年实际死亡99人),火灾事故死亡人数不突破1人,水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不突破1人,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不超过0.37,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不大于3.06,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不突破9.3。
今年我市安全生产的目标是:确保事故起数、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继续实现“零增长”,力争有所下降,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确保完成绍兴市下达的各项安全生产指标。具体主要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抓好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安全生产保障水平。一是督促和引导企业特别是对高危行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鼓励企业进行安全设施技术改造,淘汰不安全的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把好行政审批源头关,对未依法实施安全生产“三同时”的项目和企业,一律不予办理安全生产许可手续,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对危化品、矿山等高危行业实施项目安全可行性论证、安全预评价、竣工验收等制度。二是制订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矿山、危化、机械等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扩大安全管理标准化实施面。三是完善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安全监管网络和监管机制,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机构建设,配齐配强人员。四是抓好总体应急预案、重点应急预案、专项预案、乡(镇、街道)和部门预案等的完善与实践检验,提高防御和处置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二,抓好隐患排查治理,提升安全依法监管水平。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层层落实责任制。按照上级关于“隐患排查整治年”的工作部署和我市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层层分解,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各基层单位和重点岗位。二是讲究方法,具体做好“四个结合”:即坚持隐患排查治理与重点行业专项整治相结合。坚持与日常安全监管相结合,严格安全生产许可,加大打“三非”(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治“三超”(生产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运输企业超载、超限、超负荷)的工作力度,对不认真开展隐患排查、不认真落实整改措施的单位,采取严格的行政措施;对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一律采取停产停业限期整改;对个别整改无望的,坚决采取关闭措施;对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单位,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坚持与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和技术进步相结合,强化安全标准化建设和现场管理,加大安全投入,推进安全技术改造。三是抓好建章立制,完善工作机制。完善市安委会成员单位联络员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工作会商、情况通报和联合执法。指导、帮助和督促企业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认真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对考核优秀和良好的单位实行政策奖励,对发生较大以上事故、考核不合格和突破责任书明确的责任目标的实行“一票否决”。
第三,抓好宣传教育培训,提升安全文化建设水平。一是加强安全主体培训,突出抓好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巩固和深化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促进安全培训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在充分利用好新闻媒体、网络、宣传窗等现有宣传资源的同时,探索建立依托学校、实行企业化运作的教育培训模式。三是通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征文、送法五进(进单位、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和“送教下乡、零距离服务企业”等形式,认真开展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各类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和全国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四是积极倡导安全文化,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牢固树立“安全压倒一切、安全重于一切、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把制度规范和行为养成有机结合起来,既敢抓善管、狠抓严管,又强调在规范中做到行为养成,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不断提升。
二、关于节能降耗方面:
(一)20*年工作回顾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推进全民节能。出台了《关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市“十一五”期间降耗减排实施计划》、《切实做好20*年度降耗减排工作的通知》以及《*市节能降耗十佳企业评选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强化了评价考核体系及节能管理。出台了《*市节能降耗百日行动工作方案》,集中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分政府部门、企业、社会三个层面,在全市开展以全民节能、企业节能、节能技术推广、优化产业结构、机关和公共场所节能、节能宣传以及节能降耗考核督查等七项行动为主要内容的“节能降耗百日行动”。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去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为0.56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19%,完成了绍兴市对我市下达的下降4%的考核指标。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去年6月份,市政府成立了由24个部门单位组成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召开节能降耗督查会和专题工作会议,与21个乡(镇)、街道及开发区和7家重点用能单位签订了节能降耗责任状。出台《*市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把节能降耗作为目标任务和责任,具体落实到各乡(镇)、街道和开发区,由市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督查。
三是采用节能技术,优化产业结构。一些先进成熟且节能效果比较明显的节能技术、工艺和设备被积极推广应用。如新投资2000万元把2号抽凝机组改成背压机组,预计投产后2号机组发电煤耗将从400多克降到200克左右;天乐集团通过变频电机的应用,每月节电约3万度。此外,抓好建筑节能、照明节能、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等节能工作,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节能降耗。去年我市又有5家企业通过省清洁生产验收,目前我市共有清洁生产企业11家。新光药业通过省绿色企业验收,我市绿色企业增加到2家。
20*年我市万元GDP能耗仅为0.60吨标准煤,2006年我市万元GDP能耗下降2.48%,20*年下降4.19%,由于我市原本产业结构偏轻、基数偏小,要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20%、今后三年年均下降5%,任务非常重,压力相当大。
(二)2009年主要目标任务
今年的节能降耗目标,要确保万元GDP能耗降低4.2%以上,力争5%。围绕这个目标,下一步主要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进一步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咬定目标,注重分析,落实责任,切实抓好节能降耗工作机构、队伍和考核制度建设,把节能降耗工作纳入到各相关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负责。探索建立一套符合我市实际的考核考评体系,相关部门要加强日常检查督促,分分企业、分行业、分区域,进一步加强对重点耗能单位的监督管理,督促建立能源管理机构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落实能源统计和计量制度,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设立能管员岗位。特别是督促年综合能耗在1000吨标煤及以上的重点能耗企业,编制完善节能规划和实施方案,落实责任。
第二,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效益、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运用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商贸、旅游、生产业和文化产业。严格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采取关、停、转、节等措施,继续推进“三高一低”企业专项整治。加大调控力度,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严格控制“三高一低”项目。对达不到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投资项目,不予核准、备案。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设备,对于不按期淘汰的企业,有关部门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
第三,进一步鼓励企业科技和管理创新。鼓励采用一些先进成熟的节能技术、工艺和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低效电动机、风机、水泵等耗能设备,积极开展印染行业凝结水回收利用、染缸保温、锅炉改造等节能共性技术攻关,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降耗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加强电力需求管理,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科学制订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调整运力结构,发展公共交通与现代物流集约配送,降低运输能耗。加快推行绿色照明工程,在城乡路灯、宾馆、商厦、办公楼等公共设施和居民住宅中推广应用高效节电照明新光源和装置。
第四,进一步加大节能降耗执法监督力度。深入开展调查摸底,把高耗能企业及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情况、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情况,以及产品能效标准和标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等作为调查的重要内容,分析梳理,提出针对性措施。逐步建立健全完整、科学的能源利用统计制度,加强对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统计分析,搞全、搞准、搞及时统计数据,定期公布能耗指标完成情况。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指导和帮助企业合理用能,督促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第五,进一步营造全社会节能氛围。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节能技术和工作交流,组织节能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合理用能的管理水平,促进管理节能。加强节能教育,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节能实践活动,开展节能降耗十佳企业、节能型机关、节能型家庭、节能型学校、节能型社区的评选活动。大力宣传节能降耗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节能降耗先进典型、成功经验。通过设施设备改造,落实办公、用车、采购等制度,大力推进机关的节能降耗工作。
三、关于环境保护方面
(一)20*年工作回顾
去年我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8.3%和13.6%。
一是以狠抓曹娥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为重点,水环境保护明显好转。以嵊新污水处理厂建设为重点,坚持“控新”、“治旧”、“监管”、“调整”多管齐下,做好曹娥江流域*段水污染防治工作,曹娥江水质明显好转。编制完成*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规划,落实保护措施,出台南山水库水源保护专项资金办法。在国家统计局、浙江省城调队对我市环境保护的公众调查中,我市市民对饮用水保护工作普遍感到比较满意。
二是狠抓重点区域整治,绍兴市级重点监管区如期“摘帽”。建设新昌江*段17公里截污干管、38.3公里的污水收集管网、3座提升泵站,建成嵊新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试运行,处理排放达到规定标准,新昌江*段水质得到根本改善。开展各项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2300余人次,检查企业1800多家次,处罚违法企业200余家。20*年11月份,通过了绍兴市污染整治办的验收。
三是狠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以“五整治一提高”为载体,全市20%的行政村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我市被联合国工发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评为绿色产业先进示范区,创建成功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个,国家级绿色学校1所,省级生态乡镇2个。
四是狠抓重点环境问题整改化解,确保全市环境安全。建立重点环境问题责任化解制度,对境内环保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摸排,梳理重点环保隐患,并依据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列出的重点环境问题,以副市级以上领导为责任领导、乡镇为责任单位,着力实施整改化解,确保了全市环境安全工作的扎实推进。
五是狠抓重点企业整治,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制定《*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计划》、《20*年*市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配套出台了《*市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应急预案》。通过限期治理、积极推广中水回用、提高脱硫效率、加快嵊新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等手段,全市主要污染物削减任务超额完成。
六是狠抓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建设,环保监管能力明显提高。建成总投资110万元的*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和投资80万元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子站以及总投资约130万元的浙江省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黄泥桥站,并已投入正常运行,实现了24小时的全市自动实时监测。建成省控新和嵊新污水处理厂的在线监控设施,并已与省和绍兴市联网。全市55家重点企业也实施了在线监测监控建设,市环保监控中心已建成投用。
(二)2009年主要任务
近年来,上级政府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要深入开展“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切实落实减排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纺织、印染、医药、造纸、化工等行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出台促进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修改完善产业导向目录,严格限制新上高污染项目。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坚决淘汰小印染、小化工、小造纸、小制革、小冶炼等落后生产能力,对存在严重违法排污行为并拒不改正的企业,对整改无望的高污染企业,对不按期淘汰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落后技术、装备和产品的企业,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
2.重点推进水污染和工业污染防治。开展曹娥江水域排污口整治,实施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污染企业关停或搬迁,解决嵊新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和进管企业规范排污问题,深入开展热电企业污染整治,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截污管网建设进度,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
3.深入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切实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构建较为完善的固体废弃物处置体系,加强城市大气和噪声污染防治,特别是抓紧制定实施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规划。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方面:开展农业养殖污染整治,削减养殖污染排放量,加快截污纳管建设,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置”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积极推进河沟池塘污染整治,深入开展绿化示范村创建活动。
4.加大环境监管和环保执法力度。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打击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减排的环境违法行为。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不断完善环境隐患排查、化解和环境投诉调处机制。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部门联合执法和重点环保案件移送督办制度,通过挂牌督办、事后督察、责任追究等措施,加大环境执法监察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