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镇生态环保总结范文

乡镇生态环保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镇生态环保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镇生态环保总结

第1篇:乡镇生态环保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县为目标,标本兼治、堵疏结合、多管齐下,高标准、高质量做好秸秆禁烧工作。达到全县“不着一起火、不冒一股烟、不烧一棵树”的目标,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维护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和交通安全。

二、工作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6月10日至6月14日,各乡镇办通过出动宣传车、散发传单、村级喇叭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大力宣传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的重大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秸秆禁烧实施阶段。6月15日至6月30日,各乡镇办要组织专门队伍,扎实开展秸秆禁烧巡查工作,做到不留死角、无缝隙、全覆盖。县环保局要开展现场执法监察,实行分片管理,开展巡查和督察。现场监察人员要24小时开机,保持通讯畅通。

(三)总结考核阶段。夏季禁烧工作结束后,各乡镇办及时对禁烧工作进行总结,工作总结书面报县环保局。县环保局将对各乡镇、办事处的秸秆禁烧工作进行考核,并作为乡镇环保考核和生态县建设责任书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加强对秸秆禁烧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秸秆禁烧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负责对全县各乡镇办秸秆禁烧工作的督导检查。各乡镇办也要成立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把秸秆禁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秸秆禁烧工作方案,切实落实各项禁烧措施,确保完成禁烧任务。

(二)科学引导,综合利用。各级各单位要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搞好实地指导,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沤肥、气化和食用菌种植等技术,提高广大群众综合利用秸秆的积极性,让群众在秸秆综合利用中见到效益、得到实惠。

第2篇:乡镇生态环保总结范文

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导致农村环境污染的因素很多,但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共服务及环卫设施配套不全。农村环卫设施配套不全,居住区公共绿地面积偏少,传统街巷空间与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治污、防污、截污、去污设施不完善甚至处于空白状态。二是居住区及周边环境污染整治投资不足。经费困难是制约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因素。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战线长、对象分散、条件艰苦、费用大,而投资经费少对队伍的稳定、工作的有效开展影响很大。三是尚未形成全民环保氛围,群众环保意识相对滞后。由于人力和财力方面的投入不足,没有形成全民环保的舆论氛围与社会环境,群众的环保意识相对滞后,环境法制观念和环保依法维权意识不强,对生产及生活污染的环境危害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保指导。四是环保监管和环保执法能力不足。农村环保监管能力的基础薄弱,基层环保机构和队伍基本处于空白,农村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开展。

综合整治措施

切实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进一步深化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数据库,完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对不适合继续作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逐步取代,对确定的水源地实施保护,确保农村饮水安全。进一步提高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实施质量按照《宁夏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九项制度》有关要求,监督指导永宁县各乡镇实施好2011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作到规范、高效管理,用好专项资金,建设成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发挥示范作用。狠抓目标责任考核,推动试点工作深入开展按照自治区政府与永宁县人民政府签订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责任书》,组织实施好目标责任制各项工作,确保考核指标全面完成。在调查摸底基础上,制定《2012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各乡镇签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年度任务书,定期开展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推动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加快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与特色小城镇建设结合、与中心村建设结合起来,继续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对已创建成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的,巩固创建成果,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册等载体,举办农村环境保护培训班,对永宁县乡镇村干部进行培训,提高社会各界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小康环保行动工作的支持和帮助。组织乡镇干部到外省、市进行观摩、调研,开阔眼界,学习先进经验,继续开展农村环保科普“三进”活动,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

第3篇:乡镇生态环保总结范文

__县政府办口党委

__县环保局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立足当前工作,结合环保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积极主动、认真扎实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认识上水平、工作出特色、践行见实效”的阶段性成果,全局各项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展示了新活力,开创了新局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3月28日,县委召开了全县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后,__县环保局行动快、安排早、抓得实,3月30日前就相继召开了党组会、局务会和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办公室、综合服务组、督查协调组、宣传报道组等工作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学习计划》,建立了领导分片包干联系制度,编发了学习资料和辅导报告,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检查地顺利开展,掀起了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服务的热潮。从干部职工的心得体会、班子成员的调研报告和专题讨论的意见建议中,集中体现了全局上下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深入的理解。一是科学发展观是做好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情况,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外国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其精神实质就是要把我国发展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环保工作扮演着主要的角色,肩负历史的使命,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环保事业才能健康的全面进步,只有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工作的始终,环保工作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环保工作者应该成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衡量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实现这一目标,环保工作被推上了发展的前沿和时代的舞台,赋予了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使命。环保工作者更应该当仁不让、做识时务、顾大局,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带头人,更应该尽职尽责、活学活用,勇当推动科学发展的促进派。三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对互相制约,又相互促进的矛盾共同体,环保部门要用科学发展观的金钥匙来处理它们的关系,既要在围绕“发展第一要务”的服务上做文章,也要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又好又快发展上下功夫,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同向和同赢。

二、讲求工作方法,丰富活动内容

县环保局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学习实践活动的安排要求,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做到了履行程序到位,方法灵活机动,内容特色突出。一是学科学理论与学业务知识相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县环保局在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上确保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科学地将每周的业务知识学习与学习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环保业务知识的集中学习融入到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的行动中去,加深了干部职工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通俗易懂地理解,同时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作指导,促进干部职工对环保业务知识的深刻领会与掌握,使学习实践活动达到了两融合、两促进、两提高的效果。二是专题调研与综合调研相结合。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县环保局结合工作实际,具体确定了“加强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推动我县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强化环保监管职能,实现我县节能减排目标;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加快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优化服务,促进我县经济发展”等四个课题,每个局领导严格按照责任分工,带着调研课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积极开展了“力促污染减排,改善环境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专题调研活动,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对促进我县环保工作和学习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经过专题调研成果交流、相互探讨后,对事关我县环保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又深入展开了综合调研。综合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大坪、三星、延寿、马桥、外沙等23个乡镇,走访了大坪镇五桂村,三星镇西黄村、秀溪村,延寿乡留观村,马桥乡金宝村、石泉村,外沙乡外沙村等20余个乡村,调查走访人员达100余人,走访人员有乡镇党政领导、村支两委成员、县乡人

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农民代表、企业主等,形成了《我县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的调研论文,为推动我县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三是把握重点内容与紧贴工作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是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内容,县环保局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同时又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环保工作的各个方面,将综合治理矿山污染,推进污染减排、促进机关作风建设和优化环保执法等作为讨论主题,同时活跃讨论的形式,如召开了干部职工集中讨论大会,召集了部分乡镇领导、企业主进行讨论,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讨论,广泛收集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增强了分析检查的针对性。三、把握总体要求,注重工作实效

第4篇:乡镇生态环保总结范文

一、生态市建设工作情况

(一)不断完善生态市建设工作体系

3月2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环境保护暨生态市建设大会,对生态市建设第一阶段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部署了第二阶段建设任务,原市长张秋波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2006-2007年度生态市建设县(市、区)长目标责任书》,新一轮责任书在总局制定的生态县指标体系上增加了辐射环境安全、环境应急系统的建立健全、河流水质出境断面考核、燃煤电厂脱硫等内容,使责任书内容更加的完善和具有可操作性。市政府在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加快生态市建设列入要着力抓好的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制定下发了《生态市建设县(市、区)长目标责任书年度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了生态市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奖惩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认真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

《*生态市建设规划》于2005年6月通过了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的专家论证。该规划主要分为启动和推进阶段、发展和提高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安排了工业结构调整,生态工业工程,生态农业工程等9大类、152个、总投资为315.65亿元的生态市重点建设工程。确保在2018年前,把*基本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态市和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商贸流通、交通枢纽为一体的现代化中国江北水城。围绕这一规划目标,我们对各项重点工程的进展开展了督查工作,有关责任单位也都采取有力措施,制订工程实施计划,倒排工期,加班加点,力争按期竣工。

(三)狠抓污染防治,完善环境污染应急反应机制

为改善环境质量,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点源治理为重点,组织编制实施了《四河一湖碧水行动计划》,努力抓好水污染防治。二是组织对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治污情况进行了检查,要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必须经消毒和生化处理达标后排放。三是对各电厂完成脱硫任务作了计划安排,督促各火力发(热)电厂加快安装烟气在线监测装置,对进度慢的电厂下达了限期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四是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化学品的监督管理,修改完善了《*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和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建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反应机制。

(四)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遏制污染反弹

通过采取110环保联动、12369环保举报热线电话、在重点污染源和污水处理厂安装在线监测装置等多种形式的执法活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认真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和“三同时”制度,对建设项目认真论证,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环保要求和城市规划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审批。深入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大力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对擅自停运环保设施、超标排污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有效地遏制了污染反弹,保障了环保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五)“创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以来,我市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深入宣传发动,从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城市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全面完成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各项工作任务。创模的基本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质量、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等28项指标已达到了国家考核标准,10月31日通过了省环保局组织的“创模”技术核查,12月12日,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创模”技术核查,目前我们正按照国家技术核查组反馈的意见进行认真整改,迎接国家环保总局的最终验收。

(六)生态系列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全市深入开展了生态系列创建工作,有力的促进了生态市建设。一是建成了*、东昌府区、东阿县等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冠县、临清、高唐、茌平、阳谷等5个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的创建工作进展顺利。二是高唐县被列为全省第一批生态县建设试点,阳谷县和东阿县也积极开展了全省生态县建设示范县的创建工作。三是建成了东昌湖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了6处森林公园、2处风景名胜区,受保护国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率达8.42%。四是*凤凰新城、中通时代豪园、高唐怡园小区、大田小区等4个住宅小区开展了省级生态居住小区创建工作。五是冠县梨园、马颊河度假村、东昌府区姜堤乐园、阳谷县景阳冈等4个风景区开展了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七)生态林业建设成绩显著

围绕市委、市政府做出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的决定》,全市上下不断加大投入,大力推进平原绿化工程,构建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网、带、片相结合的高标准平原绿化体系,不断完善提高绿色通道工程,努力优化树种结构,着重抓好黄河故道、引黄沉沙池等重点区域的防沙治沙工程,通过各项工程的实施,使林业生态防护能力不断提高,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日益显著。截至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已达到260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了26.13%。

(八)生态农业建设全面推进

全市不断加大农村可再生能源推广力度,重点抓了10个农村生态家园示范村建设,启动了畜牧场中、小型沼气示范工程建设。全市新建沼气池7500余户,是去年的3.5倍,累计建池可达23000户,全年我市共争取财政资金支持1225万元,目前已到位765万元,专款专用补贴给农民,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沼气生态家园新建2000户,是去年的3.3倍,累计可达8000户。新建“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温室200余处,累计达2700处,建成了东昌府区大屯生态家园新村、东阿县大成“四位一体”生态示范园、东庙沼气示范村。

(九)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取得突破

目前,全市共有9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在工作中,全市各级环保部门始终将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工作当作生态市建设的基础工程和细胞工程来抓,通过努力,今年全市共有27个乡镇提出了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申请,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较大突破。另外,我们还开展了市级生态示范乡镇、村创建工作,4年来,全市共批准三批90个市级生态示范乡镇、村建设试点,其中有37个通过了生态示范乡镇、村的验收。有力的促进了我市生态建设工作在农村的深入开展。

(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全面铺开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和省环保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市开展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9月初,各县(市、区)通过大量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完成了土壤调点区域的摸底调查工作,对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和省环保局的有关要求,对75个重点调查区域进行了认真审核。10月份,我们又按照《土壤污染状况调点区域选择原则和布点要求》对75个重点调查区域进行了认真核查,确定了66个重点调查区域和约17000个监测点位,从而为做好下一步调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年来,生态市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还一定程度的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型产业占较大比重;个别企业法制观念淡薄,偷排偷放超标污水现象时有发生;生态居住小区、绿色社区等创建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基地规模太小。今后,我们继续突出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和循环经济三大重点,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近期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为生态市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生态市建设宣传教育,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和保护生态的法治意识,积极引导社会和公众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和消费方式,倡导绿色消费和现代文明生活方式,逐步建立起符合生态文明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构建现代生态文化体系。

(二)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坚持资源的减量利用、循环使用和合理开发。搞好结构调整,推行清洁生产,彻底摒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的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系统推进企业、行业、社会三个层面上的循环经济试点。

(三)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按照各项指标要求,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制,加强对水污染、大气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船舶污染、生态及面源污染的治理等工作,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环境。力争春节前通过国家“创模”验收。

(四)以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为重点,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围绕实施“四河一湖”碧水行动计划、南水北调工程和饮用水源地建设,加强污染治理和防控措施落实,切实提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中水利用率。重点抓好燃煤电厂脱硫工作,运用高新技术加快造纸、化工、电解铝、水泥、印染等重污染行业的提升改造,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五)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把好建设项目审批验收关。继续开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健康”等环保专项活动,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重点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抓好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严禁超标排污或不按许可证规定超总量排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努力做到增产增效不增污。

第5篇:乡镇生态环保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综合整治

中图分类号:TU 43;O344 文献标识码:A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围绕“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能源”的建设目标,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为主要任务,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快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生态乡镇(场)”、“环境优美乡镇(场)”、“园林镇(场)”“生态村”创建活动,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加大投入,促进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把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以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起来,切实抓好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着力推进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1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宁夏永宁县建设发展迅速,各乡镇农村生活垃圾以及农业生产生活废水产生量逐年增加,加之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环保意识不强,农村环境脏、乱、差成因复杂等诸多因素,造成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同时也破坏了水源地的水质和结构,给无自来水,直接饮用地下水的居民带来极大的威胁。

1.1 饮用水水源地

受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和农田径流等方面的污染,农村地表水的水质大都呈恶化趋势,不能作为农村饮用水源。以打井方式使用浅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较为普遍,由于受地表水水质的影响,浅层地下水水质不佳,简易自来水又基本无消毒处理,直接威胁了农民的饮水安全。特别是在春节前夕,处处杀猪宰牛、家家洗涤衣服的高峰期,村里的排水沟里血水、污水、牲畜的粪便处处可见,没有经过任何处理便大量排放到河流、渗入地下,严重地污染了地下水源。地下水源的污染,不仅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而且会危害到农民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据调查,永宁县在胜利乡烽火村的第三水源地已遭受污染。

1.2 生活垃圾

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随着财政的投入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永宁县农村人居环境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但是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例如杨和镇纳家户村和李俊镇丰登村生活垃圾污染严重:生活垃圾无收集清运设施,导致生活垃圾四溢,整体环境质量不高,严重影响到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环境治理迫在眉睫。

1.3 生活污水

在新农村建设中,有限的财力主要集中于道路、房屋、供电等方面的建设,诸如排水和污水集中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多数没有起步,严重落后于村镇建设规模。随着农村人口集中和乡镇企业的增加,污染物排放量在迅速增加。调查发现,望远镇东位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进入地表水体后,造成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污水排放区域蚊蝇滋生、臭气逸散、黑水横流,对当地地下水及下游村庄造成直接污染。垃圾乱倒,废物填塘,废水直接排入河渠,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正在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1.4 畜禽养殖粪便污染

长期以来,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农村环保工作较滞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及投入严重不足,环保监管和环保执法能力也较薄弱。永宁县许多养殖场没有污染治理设施,畜禽粪污未经任何处理就地排放,使得居住区及周边环境状况恶化,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畜禽养殖场排放的粪渣、污水及恶臭气将对水体、土壤、大气、动物与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系统造成直接影响。

1.5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永宁县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直至七十年代初,都是以施氮肥为主,且量较少。七十年代中期化肥施用量开始增加。在氮素过量供给下,土壤中的其他养分消耗必然增加,从而对土壤肥力和性状产生不良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农业生产对化肥的依赖。农民为了增加产量,不得不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形成了恶性循环。

2 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导致农村环境污染的因素很多,但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共服务及环卫设施配套不全。农村环卫设施配套不全,居住区公共绿地面积偏少,传统街巷空间与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治污、防污、截污、去污设施不完善甚至处于空白状态。二是居住区及周边环境污染整治投资不足。经费困难是制约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因素。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战线长、对象分散、条件艰苦、费用大,而投资经费少对队伍的稳定、工作的有效开展影响很大。三是尚未形成全民环保氛围,群众环保意识相对滞后。由于人力和财力方面的投入不足,没有形成全民环保的舆论氛围与社会环境,群众的环保意识相对滞后,环境法制观念和环保依法维权意识不强,对生产及生活污染的环境危害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保指导。 四是环保监管和环保执法能力不足。农村环保监管能力的基础薄弱,基层环保机构和队伍基本处于空白,农村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开展。

3 综合整治措施

3.1 切实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

进一步深化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数据库,完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对不适合继续作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逐步取代,对确定的水源地实施保护,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3.2 进一步提高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实施质量

按照《宁夏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九项制度》有关要求,监督指导永宁县各乡镇实施好2011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作到规范、高效管理,用好专项资金,建设成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发挥示范作用。

3.3 狠抓目标责任考核,推动试点工作深入开展

按照自治区政府与永宁县人民政府签订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责任书》,组织实施好目标责任制各项工作,确保考核指标全面完成。在调查摸底基础上,制定《2012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各乡镇签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年度任务书,定期开展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推动试点工作深入开展。

3.4 加快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

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与特色小城镇建设结合、与中心村建设结合起来,继续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对已创建成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的,巩固创建成果,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3.5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册等载体,举办农村环境保护培训班,对永宁县乡镇村干部进行培训,提高社会各界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小康环保行动工作的支持和帮助。组织乡镇干部到外省、市进行观摩、调研,开阔眼界,学习先进经验,继续开展农村环保科普“三进”活动,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

4 综合整治成效评价

4.1 项目示范效应评价

4.1.1 在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上起到了示范作用 项目建设选取了范围适当、受益人口集中、能够发挥示范效应的村庄,以突出环境问题为整治内容,在项目组织、项目管理、资金管理、整治技术、长效机制等关键环节上,对同类地区起到了示范效应。

4.1.2 在创新农村环保体制机制上起到了示范作用 此次评估的永宁县四个项目区,能积极探索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效模式,加强农村基层环保机构队伍建设,落实乡镇党委、政府环保职责,明确专人分片分管,落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农村环保长效机制,为同类地区创新长效机制起到了示范作用。

4.1.3 在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上起到了示范作用 项目的实施已初见成效,设施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环境成效,为促进生态、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4.2 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初见成效

在实施生活垃圾整治的项目区,从没有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到建成方便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体系,对于村民而言,其效益是长期的、可持续的。在实施生活污水整治的项目区,根本上改变了农村污水横流、脏乱差的现象,有效降低了生活污水向黄河的排放量,并使项目区域内水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在实施水源地保护的项目区,水源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群众饮用水水质得到保障。

在实地走访调研过程中,受益群众的反馈信息十分集中,即,都对项目实施感到满意,饮用水水质得到保证,而且以前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的现象几乎见不到了,村庄干净整洁、空气清新,垃圾随风飘扬的现象不复存在,虽然个别地方也存在卫生死角,但从整体情况看,项目的实施已初见成效,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设施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环境成效。为促进生态、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建设奠定了有利的环境基础。此外,更重要的是,通过项目实施,在广大群众中形成了人人爱护环境、人人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和卫生习惯,群众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农民群众身心健康得到了保障,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4.3 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污染物减排能力

永宁县杨和镇纳家户村、胜利乡烽火村、李俊镇丰登村、望远镇东位村4个村庄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设施运行以来,每年共形成40970吨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即每年减少40970吨生活垃圾进入环境。其中四个村每年收集处理生活垃圾情况如下表:

此外,胜利乡烽火村的水源地保护项目,使得永宁县22万人口受益。因本次评估未采用农村面源污染检测手段进行实地监测,但从同类地区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估算,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置,可避免氨氮、重金属、有机物、有毒物质等垃圾中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体,其综合环境效益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实施生活污水整治工程的望远镇东位村, 污水管道接入望远镇污水处理系统,可纳入污染物减排核算中,每年可减少33960吨生活污水进入环境,预期每年削减CODcr约7.8吨、氨氮约0.8吨、总磷约0.2吨。

4.4 项目实施改善了村庄环境,推动了新农村全面建设

经过综合治理的村庄初步改变了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垃圾遍地的“脏、乱、差”现象,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村庄变得整洁卫生,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提升了农村精神风貌,推动了生态文明的建设。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公共卫生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显著提高,村民的集体荣誉感、自豪感明显增强,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农村生态文明之风在不断传播和发扬。

5 结论

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的和谐稳定。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思路,准确把握国家、自治区支持的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切实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我们一定要提防环保问题上的“运动式”现象,要摒弃“一劳永逸”观念。农村环保问题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需要我们把它当作经常性任务来抓,以确保新农村建设成果不至于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消蚀。

参考文献:

[1] 王宏燕,王大庆.生态安全与新农村建设循环经济模式探讨.生态经济,2008,(1):22-26

[2] 乐小芳.我国农村生活方式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分析.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4):42-45

[3] 董海燕,侯纯标.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中国科技信息,2009,(20):29

[4] 叶全胜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机制研究.农村环境与发展,2007,(6):15-17

第6篇:乡镇生态环保总结范文

一、实施范围

全县各镇(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及纳入卫生长效管理范围的所有村。

二、职责分工

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按统一领导、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分级考核,县管乡镇、乡镇管村。

县委、县政府成立县农村卫生长效管理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环保局(生态办)、督查局、文明办、农办、财政局、卫生局(爱卫办)、建设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生态办)。

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县环保局(生态办)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负责全县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督促、考评计奖,同时按职能做好污染物超标排放事件的查处工作,配合各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县督查局负责抓好全县重大活动期间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督查;县文明办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县广电台、新闻传媒中心等新闻单位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大舆论宣传、监督和曝光力度;县财政局负责做好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经费的预算安排和审核拨付;县农办着重抓好“秀美乡村”创建村和“整治村”的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县建设局负责做好县城街道、文溪主河道保洁,确保县级环卫设施正常运行、维护周围环境整洁,组织中转站至垃圾填埋场的垃圾运输,并做好对乡(镇)、村、基层环卫所等环境卫生工作的技术指导;县水务局牵头做好涉河采(制)沙场整治、监管工作,抓好全县较大水库的保洁,督促和指导各小水电开发企业抓好水库水面保洁;县交通局负责抓好全县公路及其红线控制范围内(含绿化地块)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县卫生局(爱卫办)负责指导开展农村卫生改厕,组织督促各医疗机构做好医疗废物废水处置工作;县国土局做好涉矿采(制)沙场整治、监管工作;县规划局、国土局配合有关乡镇做好违章建筑、乱搭乱建的治理工作;县农业局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抓好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县经贸局负责抓好县直企业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县旅游局抓好各景点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业园区、新城区、云山旅游度假区抓好开发区块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县教育局督促指导全县各乡镇中小学校抓好环境卫生工作;团县委、妇联组织全县团员青年和广大妇女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农村环境卫生宣传和整治活动。

各乡镇党委、政府职责:全面负责本辖区内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健全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做好环境卫生宣传,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抓好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抓好辖区内的垃圾收集、清运等保洁机制的建立和正常运行,确保乡道、村道沿线视线可及范围内和集镇街道、村内主要道路、池塘、河道、沟渠、菜园、山塘水库、垃圾中转站及其周围,以及省道、县道、高速公路连接线控制红线以外等区域整洁干净,无乱丢乱扔现象、无卫生死角,督促各村及时清运垃圾、封闭转运垃圾到指定地点;要设立“卫生保洁日”,在每月15日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专项行动;要按照《乡镇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考核评分细则》(见附件1)明确的标准要求认真开展工作,每月对所有长效保洁村保洁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检查结果在公开栏公开,作为年终补助经费发放的主要依据;负责本辖区内各村奖励资金的确定和发放。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镇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下,按照《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考核评分细则》(见附件2)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做好本村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特别是要配足配好保洁设施和保洁员,并建立对村保洁员工作的考核机制,确保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三、督查考评

(一)督查制度

1、乡镇每月自查制度。各乡镇每月对本辖区保洁村进行检查和考核,每月月底将检查结果报送县环保局(生态办)。

2、部门联合抽查制度。县环保局(生态办)会同县文明办、农办、卫生局(爱卫办)、建设局、广电台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按照《乡镇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考核评分细则》和《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考核评分细则》,对各乡镇农村环境卫生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全年不少于6次。检查方法可以是随机抽查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实效(每次抽查乡2-3个村、镇3-5个村,按抽查村平均得分确定乡镇当月平均得分),听取各乡镇情况汇报,查看工作档案资料等。乡镇得分为各村抽查得分的平均值。每次抽查结果在县电视台《生态家园》栏目播出,并在《今日》上公布。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发出“督查整改通知书”,整改期限最长为7天。整改到期后进行回访巡查,如没有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将下发“督查通报”。

3、乡镇互查制度。每年组织一次由各乡镇分管领导参加的工作互查,检查结果纳入县对乡镇考核计分。

4、重大活动检查。县里组织重大活动时,如因相关村环境卫生未达到要求被批评的,对所在乡镇扣卫生长效管理年度考核分10-20分,影响恶劣或整改不力的加重扣分。

(二)年终考评

1、各乡镇对照《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考评细则》和《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考评细则》,进行年终自查考评,并于每年12月15日前向县生态办上报工作总结和自评表。

2、县环保局(生态办)会同县有关部门组成考核组,对平时督查情况进行汇总,以百分制计算考核结果,年度得分=县对乡镇每次抽查考核得分总和÷抽查次数。

四、奖惩办法

(一)奖惩措施

1、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纳入年度乡镇工作目标综合考核内容。各乡镇环卫长效管理年度得分在90分以上的在年度工作目标综合考核中不扣分,70-89分的按比例扣分,70分以下的不得分。

2、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纳入乡镇生态县建设年度考核内容,在省市生态、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建设检查、考核时,受到省、市、县领导批评的,每次分别扣30分、25分、20分。

3、县财政每年安排约400万元资金,对各乡镇、村的卫生长效管理工作进行以奖代补。

4、各村环境卫生的考评结果,作为生态村、秀美村、文明村创建的主要依据之一。

(二)以奖代补标准及资金管理办法

1、奖补标准:

(1)村级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奖补。村保洁员基本工资奖补标准:200户以上的村(3名保洁员)10800元;100-199户的村(2名保洁员)7200元;99户以下的村(1名保洁员)3600元。村考核奖标准:基数为每户20元,奖励金额=户数×20元×年终得分/100。采取“三就地”模式处理垃圾的村,根据村庄大小给予补助,每年补助基数为:70户以下的800元,70-100户的1200元,100户以上的1600元。

(2)乡镇卫生长效管理工作奖补。每个乡镇基础奖为0.5万元。考核奖按照乡镇年度平均考核得分排名分三等奖励:乡镇排名第1位的为一等奖,第2-3位的为二等奖,第4-6位的为三等奖;乡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0.5万元,镇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乡排名后4位、镇排名后3位不予奖励。

(3)鼓励新城区、工业园区、建制镇建立基层环卫所。经县有关部门同意设立的基层环卫所,视服务人口的多少和环卫设施配备情况,给予一次性10-20万元的奖励。

2、资金拨付办法:年终由县环保局(生态办)按考核结果提出意见,经县农办、财政局、县分管领导审定后一次性拨给乡镇,再由各乡镇根据本乡镇平时检查情况确定各村奖补金额,并及时将奖补资金下拨给各村。乡镇确定各村奖补资金时,要结合县乡抽查情况、体现重奖重罚的原则。

第7篇:乡镇生态环保总结范文

今天的会议是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省、市环保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工作,部署安排2012年工作,进一步夯实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刚才,同志对全县2011年环保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回顾,对2012年环保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符合我县实际,符合全县工作的总体要求,我完全同意,请全力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1年环保工作成效显著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我县环保工作充满挑战的一年。挑战来自于巢湖流域可能再次被限批、流域内企业被挂牌督办的压力;挑战来自于庐南区域众多矿山企业污染排放的压力;挑战来自于极少数群众不能理智地对待环保工作,到京、到省上访的压力;挑战来自于推进全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压力。刚刚过去的2011年,也是我县环保工作站在新起点、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开创新局面的重要一年。在全县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我县环保工作成效显著。一是较好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全县上下狠抓污染减排措施的落实,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污染减排指标任务,为全县经济发展腾出环境容量,为完成“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庐南环保行”专项行动成效显著。4月份,县政府决定开展了“庐南环保行”专项行动,整顿区域内环境污染的采选矿企业,依法对17家违反环保规定的小选矿企业实施断电停产,石门尾砂库内的7家非法浮选尾砂企业生产设施;依法责令黄屯河流域内3家重点排污企业停产整治,督促3企业投资1300多万元建设完善废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达标排污;建成黄屯河雨季环保应急工程并投入使用。“庐南环保行”专项行动的开展,规范了矿山企业环境行为,改善了黄屯河、砖桥河水质,黄屯河水质PH值已从过去的2左右上升到5-6。三是维护了环境安全。始终把保护生活饮用水源等环境敏感区作为工作重点,加强执法检查,遏止违法排污,保证敏感区域环境质量,防止发生饮用水源、渔业水域受污染,全年没有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四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2011年,郭河镇、柯坦镇分别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市级环境优美乡镇”,双福粮油被评为首届“省环境友好型企业”。五是高质量开展污染源普查。扎实有序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目前已较好完成清查、入户调查、表格填报、数据审核、录入和汇总等阶段工作,并代表全省通过国家污染源普查办核查验收,并得到高度肯定。六是关心支持环保工作的氛围更加浓厚。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环保工作,主要负责任人多次听取汇报,亲自深入基层督促检查,县人大、政协把环保工作纳入重点监督、调研和视察,各镇、县直各部门积极参与环保工作,全民环保意识明显增强,人人支持、关心、参与环保的局面初步形成。

去年我县的环保工作得到省、市充分认可,在今年省、市环保工作会议上,我县被命名为首届“省十佳环境优美县”,双福集团被命名为首届“省环境友好型企业”,县环保局被省环保局、省人事厅授予先进集体,我县获全市污染减排工作一等奖,县环保局获全市环保工作一等奖,县污染源普查办获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一等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重点企业、各镇、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协力推进的结果,是全县环保系统干部职工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把握形势,突出重点,全面做好2012年环境保护工作

2012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发展遇到困难最大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程度持续加重。反映在环境保护方面,企业由于谨慎心理,趋利心态更为严重,停运治污设施和偷排漏排的现象将会增多,一些已列入计划的排污治理项目可能延缓或停止实施,这都会对环保监管工作和长效机制的建立提出挑战。当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特别是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节能减排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将在城市环保设施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生态环境建设、循环经济、农村环保等方面加大投入,为环保事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今年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政策机遇,狠抓重点污染治理项目,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服务发展,保障民生,全面完成“一个目标”,突出抓好“五个重点”,努力促进全县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全面完成“一个目标”。

“一个目标”就是全面完成市政府环境保护责任书目标。今年的责任书是我代表县政府与市政府签的,责任书分5大块共19条,内容涵盖了我县全年环保工作的所有重点领域,对加强环保工作领导、加大环保资金投入、环境保护主要约束性指标、生态文明建设、环保服务保障能力建设等主要工作目标都做了详细规定。不仅提出了各项工作的具体衡量性指标,更重要的是明确了承担的责任。今天与各镇政府签订的责任书,是通过进一步分解和分担,落实责任。各镇要对照环保目标责任各项内容,分解落实,责任到人。要加强调度协调,严格考核监管,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特别是污染减排工作要作为责任书的重中之重,落实到领导、落实到企业,落实到个人,全力实施,确保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二)突出抓好五个重点

1、全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污染减排是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和今后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要依靠重点项目减排。治污设施是污染减排的基本保障措施。今年要下大力气抓好县益民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工程和泥河镇、汤池镇的1万吨/日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减排项目的建设。二要督促重点企业实现减排。切实抓好双福粮油公司、跃华绿色食品公司、海神黄酒集团、宝祥食品公司、同鑫水产公司生产废水深度治理和纸业公司生产废水循环利用等重点减排项目;关闭大江公司3条水泥机立窑熟料生产线、龙磁科技公司的4条煤窑;关闭金太阳啤酒公司。各重点企业和企业所在镇要切实履行治污义务,积极采取措施,克服困难,筹措资金,加快进度,确保污染减排项目按期建成,尽快发挥减排效益。三要实施结构减排。有关部门要紧紧抓住扩大内需的机遇,帮助企业加快污染减排关键技术创新,建设一批示范工程,推动一批企业技术升级,实现科技减排。同时,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设备。强化对已关停取缔的“十五小、”“新五小”及小选矿企业的监管,防止“死灰复燃”。今年市政府SO2减排项目中要求我县关闭16家实心粘土砖轮窑厂(城西、许桥乡一厂、石桥、邓湖、罗埠、光明、东风、铺岗、富民、章冲、陈仓、黄屯、金湾、白湖村、青帘村、站岗)。四要强化管理减排。要抓紧完善污染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强化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经济制约和监督,确保减排措施落实到位。加快实施污染源在线监控、执法监督、监督性监测、信息传输与统计、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等重点项目,加强对减排企业的监管;加快污染治理设施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步伐,加大环保设施和在线监控设施的运行监督,加大现场检查频次和力度,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

2、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一是连续第六年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专项行动。继续巩固“庐南环保行”专项行动整治成果,建成规范的尾矿、废石堆场,庐南矿区废水基本实现达标排放,生态破坏得到修复,地表水体水质有所改善。坚持铁腕治污,定期检查与突击抽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提高现场执法的快速反应能力,严厉查处环境违法案件,切实保护庐南矿区环境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良好的生活环境。二是抓好重点流域污染治理。要切实加强对巢湖流域的污染防治工作;其中杭埠河、白石天河、兆河入湖河口断面、西河出境断面、罗埠河断面、黄陂湖断面水质要求达到三类标准。三是强化监管,加大对城区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整治力度,积极创建“安静小区”,营造优美舒适、安静祥和的人居环境。四是继续做好污染源普查。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已进入总结阶段。县普查办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搞好污染源普查总结验收,全面完成污染源普查任务。

3、狠抓环保基础项目建设。一要完善要件,认真做好扩大内需项目前期工作。要紧紧抓住国家在扩大内需中对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农村环保等方面加大投资的重大机遇,抓好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城镇环保基础设施、环保能力建设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列入国家投资计划。重点要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等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力争一批环保项目列入国家、省、市投资计划。二要积极行动,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度。县益民污水处理厂今年要完成配套管网建设23.95公里以上,在城西、城东新区建设中,必须将雨、污分流管网同时建设,提高收集处理率,确保稳定达标运行。县垃圾填埋场要正常运营,建成渗滤液处理站,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泥河镇、汤池镇污水处理厂今年要建设完成投入运营。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我县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也是矿产资源大县,县域经济的发展暂时仍以矿产资源为依托,走以资源、能源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之路。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的压力也很大,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县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一要立足县情,狠抓节能减排和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坚持以资源综合利用和废弃物“吃干榨尽”为目标,打造工艺相互依存、物料近距离转运、“三废”集中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要形成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和区域大循环的格局。二要坚持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加强对循环经济和绿色消费的宣传力度,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使循环经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三要优化工业园和镇工业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延伸产业链、产品链,引导培育企业、产业集聚,努力实现集约化、集群化发展。

5.努力推进农村环保工作。一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积极争取国家2012年“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示范工程,加快争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二要治理面源污染,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有机、绿色农业,发展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抓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三要大力开展国家级和省、市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2012年度要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以上绿色学校1所,分别创建2个以上省级生态村和绿色社区,3个以上市级环境优美乡镇,5个以上市级生态村。

三、强化举措,形成合力,全面提升环境保护水平

同志们,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是检验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准。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要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会议部署,在推进科学发展上下功夫,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加强科学监管,强化工作合力,努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行动、长效推动的工作格局。

1、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落实“环保一票否决权”。各镇各部门要把环境保护作为优化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各镇政府对本地区环保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县环保局要充分发挥对环保工作的协调、督查、指导作用,强化措施,促进工作落实。县政府督查室、县监察局要加强考核督查,组织专项督查和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考核督查,对环保不达标的,要启动责任追究,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去年,在全县环保工作考评中,有两个乡镇被考评后进,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启动一票否决,今年将进行一步完善考核指标和办法,严格考核,坚决一票否决,对出现严重环境污染事件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环境保护,推进污染减排落实,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对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企业,既要追究企业法人责任,又要连带追究主管部门的责任。

2、夯实基础,增强能力,切实提高环保工作水平。环保工作业务性和综合性强,需要精通的专业人才,精密的仪器设备,必要的工作经费才能正常运转,各镇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环保能力建设,为搞好环保工作积极创造条件。环保部门要把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抓住这次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积极争取,多方衔接,大力加强环境监管和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认真抓好环境监测和执法监管,全面提升环境保护能力。

3、严格执法、提升服务,切实服务全县经济发展大局。环保部门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持现场巡查与联网监控相结合、定期检查与突击抽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强化挂牌督办、专项行动、限期治理等措施,严密防范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查处环境违法案件,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和防范。既要严格监管,也要科学监管,既要无情执法,也要有情服务,多办有利群众、有利企业、有利发展的实事,通过主动服务、有效服务来解决环境问题,推进科学发展。从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帮助整改,把问题消除在基层,确保我县不会出现重点企业被上级停产整治或关闭,不会出现全县被上级区域限批的情况。切实保障企业能够发展、污染得到治理、民生得到改善。把好项目准入关,加强项目审批,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要切实抓好工业园、工业集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的规划环评,特别要对涉及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扩大内需项目,提前介入论证,主动提供环保服务,简化审批程序,加快环评进度,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第8篇:乡镇生态环保总结范文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生态区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

2006年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第一年,是全省“811”污染整治行动的攻坚年,是我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验收年。一年来,我区按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和市区长生态建设环境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化工企业整治、钙产业污染整治和农村畜禽污染综合防治,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验收,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初步实现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在2006年省政府生态考核中衢江区被评为优秀,名列衢州各县(市)、区第一位。过去一年的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环境污染整治进展顺利。一加大衢江经济开发区化工企业整治力度。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意见》,制定《衢江区沈家经济开发区化工企业污染整治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后,按照“一厂一策”的要求,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出台《衢江经济开发区化工企业污染整治搬迁补偿办法》,区财政安排化工企业搬迁补偿资金3400多万,加大化工企业整治搬迁力度,开发区内49家化工企业已关停33家,完成“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年度目标。通过整治,化工(本文:范文大全)企业污水排放量从整治前的5000吨/天下降到400吨/天;COD排放量从6.12吨/天下降到0.13吨/天,年减少排放1911吨左右;氨氮排放量从0.92吨/天下降到0.03吨/天,年减少排放290吨左右,园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群众投诉大为减少。二深化矿产品加工企业污染综合整治,区内所有水泥机立窑按期全部拆除,拆除了部分石灰窑和石灰棚。三提前一年完成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养殖业的整治,削减生猪饲养量1万余头,拆除网箱与围湾养鱼面积2万平方米,圆满完成整治工作任务,有效减少了养殖污染,水库水质保持在Ⅰ-Ⅱ类,确保了全市饮用水安全。

二是顺利创建成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经过全区上下四年多来的共同努力,去年6月、11月我区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国家级的验收,四年多的创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四年多来我区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规划为指导,通过每年乡镇(街道)、部门生态环保责任书的形式,将创建任务、指标分解到乡镇(街道)、部门,并组织实施,各项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完成较好。建设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62.3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2%;新增绿色通道里程72公里;投入897万元完成了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投入30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平方公里,建设清水河道20.5公里;投入1800万元完成农民饮用水工程项目11处,受益人口2.15万人;投资1377万元,新城区基本完成五纵五横地下污水管网工程,城市污水收集率达到58.71%;投入1000万元对老城区振兴中路进行了污水收集、道路硬化、亮化和绿化改造,解决了道路积水、生活排水等问题;实施下山出库异地脱贫工程等等;四年来各项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3.9亿元,生态工程发挥了应有的成效。

三是农村环境进一步得到了改善。实施了11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完成3家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建设。共建厌氧发酵池1950立方米,改建排污管道4623米,新建酸化池9个,氧化深沉池600立方米,并配套消纳土地490亩。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我区被列为全国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县。深入实施“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示范村”建设,完成3个村的生活污水沼气净化工程,全区生活污水沼气示范村达16个;新建户用沼气池1573只,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10座,新增沼气池容积2.33万立方米,户用沼气池投资361万元。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有效途径,引进生活污水生态绿地处理模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完成了灰坪乡外山村、太真乡竹埂底村、湖南镇华家村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试点建设工作。开展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建成3座城郊乡镇垃圾中转站,107个村推行了“户集村收、就地分拣、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建成村级垃圾分拣场107个,配置垃圾收集车182辆,招聘村级保洁员260名,182个村实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50%。

四是产业调整提升步伐加快。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注重存量提升和增量优化相结合,建立项目落地决策咨询联席会议制度,抬高了绿色门槛,全年否决了80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重点发展能耗低、污染小、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强的项目。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高档特种纸利用外资嫁接提升,仙鹤特种纸公司入选《福布斯》2006年度“中国潜力100”榜;建材业全面拆除了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发展了新型干法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生产;钙产业以成功举办科技论坛为契机,加快改造提升步伐,新建、在建新型石灰钙企业40多家,被授予“中国碳酸钙产业基地”;竹炭产业依托技术和品牌优势,吸引了一批外来企业,拓展营销网络。同时,积极推进清洁生产,2006年新增清洁生产企业4家。2家生产能力1万吨以上废纸造纸企业已建成废水生化处理设施,35吨以上燃煤锅炉脱硫率达到61.6%。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农业步伐,生态高效农业得到大力发展,积极实施柑桔品质提升工程,建立市、区级示范点15个;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实施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3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6个,绿色和有机食品3个,无公害特色农产品基地面积3.25万亩。注重以生态山水、“农家乐”为特色,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实现旅游总收入4.48亿元,同比增长34.6%。

五是生态宣传及创建活动得到深化。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开展多形式宣传,营造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在《衢州日报》、《今日衢江》报上多次出专版宣传生态示范区创建4年来的成就;制作了生态宣传的电视专题片,区委宣传部对外发行《衢州清源、秀美衢江》明信片2万张,制作了1000册生态画册,充分展现了我区生态示范区创建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举办企业循环经济与节能降耗讲座,抓好企业管理人员环保业务知识的培训。实施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省级生态乡创建工作,灰坪乡创建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湖南镇、黄坛口乡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市级预验收,新增廿里镇彭家村、湖南镇湖南村等6个市级生态示范村。组织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创建省级绿色饭店1家、省级绿色学校2家、省级绿色家庭2户、省级“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站1个。

六是生态环保能力建设得到了加强。新城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建设得到了加强。乡镇开展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试点建设,以乌溪江源头的湖南镇为试点,实施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由省、市投资我区配合,完成了江山-衢江区、丽水-衢州交界断面的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环境执法能力得到了加强。按照国家、省、市部署,认真开展项环保专项检查和“绿剑”行动,加强污染源监督管理,强化“三同时”巡查、验收制度,提高设施正常运行和污染物达标排放水平。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查处打击力度,全年无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发生。

总的来看,过去一年,我区在生态环境建设和污染整治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扎实苦干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基础薄弱,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环境容量十分有限,生态环境还较脆弱,形势不容乐观。对照全省“811”污染整治目标、省级生态区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的要求,我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任务非常艰巨。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区产业结构偏重,经济总量明显偏低,第三产业落后,经济增长后劲乏力,同时单位GDP能耗和排污量居高不下,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明显,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任务十分紧迫。二是环境监管需进一步加强。去年省里对我区开展了4次飞行检查,我区企业的达标率只有45%左右;“绿剑”行动达标率73%。这与市区长生态环保责任书提出的90%要求和环保模范城市100%要求都有很大的距离。三是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水平不高。特别是畜禽污染、村容村貌整治急需加大投入。四是环境压力仍然较大。衢江经济开发区化工企业整治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一项政治任务,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整治,时间紧、任务重,还有很多艰苦、复杂、繁重的工作要做,这是一项硬任务,是衢江区07年生态环保市区长一票否决的一类指标,也是衢州市省市长生态环保一票否决的一类指标,我们必须不折不扣的完成。五是部分现状指标与省级生态区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差距较大。与省级生态区建设指标差距主要是:省级以上生态乡镇要求达到50%以上,我区目前为14%;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万元GDP化学需氧量不超过7千克等,这些我区都存在较大的难度;在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方面主要是万元GDP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等方面与标准有较大的差距。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面对我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坚定信心,把生态建设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切实加大对生态建设工作的倾斜力度,进一步抓好生态区建设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各项工作,确保生态区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二、明确目标,狠抓落实,全面推进生态区建设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

2007年我区生态区建设总体要求是: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第七次全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按照生态省建设、省“811”环境污染整治的总体部署,坚持“工业立区、开放兴区、生态建区、特色强区”四大战略,大力推进“生态建区”战略的实施,大力开展衢江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整治、矿产品加工企业环境综合整治等污染整治,大力实施循环经济和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大力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生态区的创建,改善我区环境质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7年全区环保约束性指标是: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6%。其它主要预期指标:工业和生活氨氮排放总量削减5%,总磷排放总量削减4%;水体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0%,出境水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环境空气质量按功能区要求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声环境按功能区要求达到国家质量标准;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90%以上。具体工作有以下三方面。

(一)着力培育生态经济,加快“生态化”建设。产业是经济的基础,发展生态经济,必须把产业摆在首位,以生态化的理念抓产业发展,推动发展模式从先污染后治理型向生态亲和型转变,增长方式从高消耗、高污染型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型转变,使生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着重抓好三大生态产业:

1、生态农业。充分依托和发展生态资源和环境的优势,改进农业生产方式,采用现代生态农业技术,营造农业新优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全面推行安全、高效、优质的农业标准化生产。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为抓手,建立一大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稳定的生态农业发展基础。重点抓好万头生猪生态养殖园区、万亩柑桔精品园、万亩笋用竹、万亩绿色蔬菜、千亩有机茶基地建设。二是大力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化。按照面上推广与重点示范相结合的原则,推广农药化肥减量增效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积极鼓励使用有机肥和新型肥料。积极推广滴灌、喷灌和农田灌溉水循环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三是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化。注重农产品品牌开发、经营和保护,逐步形成我区绿色、无公害、健康、放心的农产品品牌,以品牌优势启动资源优势,扩大生产优势,创造经济优势,提升农业产业化的水平和档次。四是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合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通过承包、转包、置换、代管等多种方式,将土地适度向懂生产、重技术、善管理的龙头企业、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集中,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2、生态工业。坚持工业经济第一经济不动摇,在增量推进和总量提升并举中,着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快特色产业集群,构建生态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在产业培育上,重点突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按照衢州市410产业规划的分工和布局,重点培育和发展高档特种纸、机械、新型建材、优质碳酸钙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工艺创新、设备更新,促进产业和产品升级换代,横向做粗和纵向拉长产业链。另一方面,要加快开发和发展清洁能源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和竹制品加工业,重点是发展抽水蓄能电站和沼气能源,系列开发以农产品为依托的绿色食品,深度开发竹炭系列产品,努力做强绿色产业。在工作着力点上,注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严格把好项目准入关。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理念,坚持工业项目落地决策咨询制度,突出抓招商选资,提高绿色门槛,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坚决不进不符合产业政策项目、高能耗项目和重污染的项目,优先发展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资源节约型的先进制造业。二是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树立循环经济理念,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推动传统的单程式生产向循环生产转变,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向“减量化”发展转变,传统的废弃物处理向资源再生利用转变。依靠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推动企业做好废气、废水、废渣、废热的综合利用和再利用文章,实现经济效益、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多赢”。三是大力推进清洁化生产。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清洁生产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引导更多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3、生态旅游。要把生态旅游业作为生态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我区的生态优势,积极打造“城中山水、生态衢江”的旅游品牌,建设特色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整合资源,注重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农家乐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旅游经济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推动生态旅游更快更好地发展,努力做大做强三大旅游业。一是生态休闲旅游业。重点抓好双桥黄金海岸休闲度假村、太真养生园、灰坪森林、溶洞探险游、紫微山风景区、九龙湖风景区等生态休闲项目建设,形成贯穿南、北的生态旅游休闲带。二是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经营规模化、操作规范化、服务优质化、竞争特色化的要求,切实抓好大路畲族风情文化旅游村、黄坛口乡农家乐、横路兴隆生态农业观光园等一批农家乐特色村、点建设,使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成为我区旅游的新亮点。三是文化特色旅游业。积极挖掘衢江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重点做好金仙岩文化公园、全旺古官窑等项目的开发建设,把历史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

(二)持续深入推进生态建设,不断提升生态发展水平。

1、开展省级生态区创建工作。省级生态区的创建是国家级生态区创建的前奏,这是我区继创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后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上半年区生态办要完成创建规划的编制,并报请区政府、区人大审议。力争二年内完成10个以上省级生态乡镇的创建任务,今年要争创省级生态乡镇6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个,深化环境友好型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绿色家庭、生态环境教育基地的创建,争取在二年内达到省级生态区建设考核指标的要求,力争在2008年底创建成省级生态区。

2、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一是要做好宣传工作,营造“创模”氛围;二是分解落实创模任务,制订实施方案,做好分解、落实工作;三是强化新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四是继续深入开展生态示范点创建工作。以生态“六个一批”工程为抓手,不断提升创建水平,努力争创出一批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国家级有机食品基地、全国绿色社区、学校、家庭等全国性的先进单位。五是确保完成各类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任务。要切实抓好生态公益林、水土流失治理、万里清水河道、“下山出库异地脱贫生态移民”、“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清山白化”治理、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高速公路和国省道绿色通道、无公害绿色有机农林产品基地、旅游区环境达标等工程建设,并按责任书要求确保全面完成,已完成的要继续扩大覆盖面。

(三)继续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促进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1、深入推进环境污染整治。一是强力推进衢江经济开发区化工企业整治,依据区政府报省政府批准后制定的《衢江区沈家经济开发区化工企业整治规划》的要求,确保2007年9月底前关停和搬迁剩余的16家化工企业,按照省整治办下发的《浙江省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管理细则》,切实注重整治过程中的各类原始资料收集和整理,确保10月底前通过省整治办的验收,摘掉省级环境重点监管区的“帽子”。二是以上方镇为重点,深入开展全区矿产品加工企业污染整治,2007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削减粉尘、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规范化管理的目的,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钙产业的品位、档次。

2、加大对乌溪江、铜山源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在两流域创建一批国家优美乡镇、省级生态乡镇,建成一批市级生态村,完成流域内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对无法达标排放的企业要依法关停,保护和稳定三大水库的水质,确保市、区邻近县(市)几十万群众的生活饮用水安全,为钱塘江流域下游水质稳定提供保障。

三、建立健全三项工作机制,确保生态区建设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完善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坚持用生态理念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把生态区建设和创模各项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乡镇(街道)、部门,既明确分工、责任包干,又加强配合、齐抓共管,做到“责任全覆盖,管理无空白”,确保生态区建设的顺利推进。制订生态区建设考核办法,要将环保工作纳入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体系,通过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辖区环境质量、环境优美乡镇建设以及循环经济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执行环保法律法规、环境污染总量增减等方面考核,切实强化生态环保工作责任,规范环境管理行为。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社会机制,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公众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3、着力推进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结合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乡镇和生态村为目标,以“五整治一提高”(整治畜禽粪便污染、整治生活污水污染、整治垃圾固废污染、整治化肥农药污染、整治河沟池塘污染、提高农村绿化水平)为重点,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确保覆盖全区20%以上的行政村。要加大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力度,完成34个存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治理任务。要扩大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覆盖面,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70%。因地制宜,积极采取有效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建成湖南镇污水处理站;在乡镇(街道)采用湿地处理等模式,开展农户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新晨

二是严格环境准入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机制。严控排污总量,严格环境准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按照我区环境容量,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把总量控制任务分解到排污企业,对排污总量控制实行动态管理。同时,抬高开发区工业项目的入园门槛,严格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健全项目落地决策联席会议制度,对拟引进的工业项目进行审议,严把项目准入关。

第9篇:乡镇生态环保总结范文

乡镇环保自查报告范文(一)我镇围绕打造“生态”司门前、“旅游”司门前这一发展目标,以强化环保宣传为先导,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水污染防治工作为重点,以加大环保执法为手段,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认真实施环保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种环保违法行为,在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环境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干群认识提高

以“六·五”世界环境日为载体,大张旗鼓地进行了形式多样,环保宣传教育。各社区(村)以横幅、板报、宣传单位等宣传媒体对城镇广大居民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宣传。镇党委专题召开了会议,对全镇的生态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开展了专题环保宣传,向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宣传环保知识和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广大群众环保意识得到增强,给党委、政府开展环保工作提供了不少好的建议,对各种环保违法行为进行积极检举。

二、环保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

在环保专项整治行动中,我们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对环境保护违法行为重拳出击,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开展了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执法检查我镇制订了专项执法方案:组织人力对饮用水源地进行了检查,采取日常监督检查与限期治理等措施,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现有的采矿点进行打击和摧毁。二是开展了对工业企业执行环保情况专项检查。我镇今年对招商引资的三家工业企业,按照县里要求督促其办理环评手续。三是与县国土、矿管、安监等部门积极配合开展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活动。打击非法采砂和非法洗砂的行为,通过整治有效维护了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保证了一都河的河水清亮。四是开展了乱开荒地,破坏生怂环境违法行为整治活动。与国土、公安、等部门成立了联合执法大队,通过电视、广播广泛宣传治理乱开荒地的必要性,公开办事程序和举报电话,使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三、生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能源,在全镇推广使用沼气池这一清洁能源,二是加强镇城区范围内的垃圾处理工作,镇财政增置了1000个垃圾桶放置于城区收集各居民生活垃圾,配置了全市乡镇最先使用的压缩式垃圾运输车,城区管理实行社会化管理,公开招聘,城区管理人员由原来的4人增加5人,环卫清扫人员由原来的4人增加到10人,清扫面积覆盖整个城区,日清运垃圾5吨,并设置了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垃圾堆放场。三是4月下旬开始,由四大家领导带队深入社区将城区划分为四个区域,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召集社区干部和部分群众代表以恳谈会的形式上门征求群众改善环境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镇电视台、宣传车进行了宣传,上门上户发放限期整改通知,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及城镇市容宣传手册1000余份,张贴通告160张。

4月、6月上旬,镇党委、政府组织镇机关及镇属有关部门、村(居)委会干部职工近百人在城区开展了一次全方位的城镇市容集中整治、摊担入市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清运卫生死角垃圾10余吨,规范营运车辆停放30台次,纠正违规车辆80余次,规范摊点摆放300余处。四是大力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为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使“清洁家园,美丽乡村”落到实处,镇党委政府专门组织全镇干部及村(居)固补干部到邵阳XX区寒梅村取经学习,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将全镇41个村(居)划分三个类别,一类村为8000元,二类村5000元,三类村2019元,对所有的村(居)进行季度考核月评比,每季两暗访一明查并将考核的结果在全镇范围内进行张榜公示,通过活动的开展,乡村环境面貌得到了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真正做到了路净水洁。

五是落实了新建项目环评制度。对镇范围内的所有招商引资项目,都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估法的有关要求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估。五是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我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魏源故居、魏午庄故居、魏源温泉,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作“两魏”文章,努力发展旅游经济这一“无烟工业”。

四、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力度进一步增强

今年以来,我们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三同时”制度,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产业政策关,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在新建工业企业中,坚持先通过环评审批,才能实施建设。今年,全镇对招商引资的三家企业按要求督促其办理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没有按要求办理的坚决不予生产。在建设过程中,坚持环保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

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县环保局的指导帮助下,我镇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一是项目建设中存在未批先建或边建边批现象,新建项目主动办理环评率还比较低,事后补办环评手续的现象还是有。二是由于受资金制约,生态建设、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工作进展缓慢。三是全民的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人人关心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的良好社会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

乡镇环保自查报告范文(二)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环保局的业务指导下,乡党委政府认真学习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县委48文件精神,提高环境保护认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探索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新路子,突出重点,严格管理,圆满完成了200x年度环保工作任务。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抓好环境保护工作,我乡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以王素庆乡长为组长、经贸委主任商会民、纪检书记张立法、主管农业副乡长郜金花任副乡长,党政办、企业办等有关人员组成。下设办公室,由商会民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乡环境保护工作。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一是环保宣传教育不断深入。以提高全乡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为主要内容,通过集日发放宣传材料、制做宣传展牌等形式,开展了3次集中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环保宣传教育,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提高了依法保护自身环境权益的能力,保障和扩大了人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监督权。二是重点抓好夏秋两季秸杆禁烧工作。按照“标本兼治,疏堵并举”的原则,坚持秸杆禁烧与建设“文明生态村”相结合,严格管理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全方面防控与重点清查相结合,行政推动与技术服务相结合,扎实推进全乡的秸杆禁烧工作。实现了工作目标:全乡农作物秸杆得到有效利用,对积存在路边、地边、村边、渠边、坑边的农作物秸杆得到全部清理,焚烧隐患得到彻底清除,杜绝焚烧秸杆和烧燎地边、地头杂草现象发生,全乡达到了“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提高了环境保护水平。三是集中整治榆底工业区污染问题。多次专题研究榆底新上企业污染问题,通过上设备消除污染和污染赔偿相结合,抓好污染整治工作。在个别企业没有达标的前提下,配合县环保局,对四家铁厂进行了关闭。

三、建立机制,长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