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土地承包法全文范文

新土地承包法全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土地承包法全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土地承包法全文

第1篇:新土地承包法全文范文

关键词 耕地撂荒;原因;对策;福建龙岩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并实施各种支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土地产出率有所提高,农民自觉珍惜和保护耕地的意识有所提高,但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对耕地的依赖程度有所减轻,从而在部分地区,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耕地撂荒现象。耕地撂荒的现实无疑为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敲响了警钟。

1撂荒基本情况

全市耕地面积13.19万公顷,撂荒面积722.3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0.55%。其中:新罗80.5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0.53%;永定94.00hm2,占0.47%;上杭233.33hm2,占0.96%;武平70.00hm2,占0.31%;长汀76.60hm2,占0.36%;连城63.87hm2,占0.38%;漳平104.00hm2,占0.88%。

通过对各县(市、区)每个乡村人口以及每个劳动力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或有效灌溉面积的多少,特色产业发展状况以及评价一个区域经济发达程度等一系列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撂荒程度与区域经济发达程度成正相关,与特色产业(如一村一品)成负相关,也就是说区域经济越发达撂荒越严重,特色产业越突出(如一村一品)撂荒越少。

首先,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看,经济发达地区一般二、三产业相对发达,非农就业机会较多,农民从事非农产业比种地收益好,必然导致土地撂荒。因此,发达地区一般比欠发达地区土地撂荒现象严重,这是一种区域内比较效益作用下的资源重组。其次,特色产业突出的区域比没有特色产业的区域土地撂荒要少。这是因为特色产业突出的地方,如永定仙师发展六月芋、永福中国杜鹃花之乡、新罗龙门洋柑桔专业村等,种地收益较高,土地自然较少出现撂荒现象。

2撂荒主要原因

2.1种植业比较效益低

近几年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而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的价格持续上涨,种粮的成本居高不下,虽然国家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机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以及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但在很大程度上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所抵消。种植业比较效益低下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在调查中,农民算了一笔账:种植一季水稻,化肥、农药、种子等直接农资生产成本需3 600~3 750元/hm2,按平均单产6 000kg/hm2、稻谷市场价1.6元/kg计,一季产值9 600元/hm2,种植水稻需工日270个/hm2,扣除直接生产成本每个工日收入22元左右。况且农业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投入了大量的劳力、种子、化肥、农药,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就可能颗粒无收,所有付出都将成为泡影。而有的地方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在煤矿或水泥厂打工收入比在家种田收入高出好几倍,就是没有这些资源,一个外出务工劳力,除了吃住,收入也比种田高,在城市就连搞家政服务的保洁工人,每天也有40~50元的收入,而且又不受风吹雨淋之苦。因此,有些农民宁愿举家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在家种田。归根结底就是种植业比较效益低,这也是造成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

2.2农民大批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匮乏

农民大批外出务工造成劳动力匮乏,有的地方一个村的壮劳力人口外出务工达8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唱起了“空城计”,偌大一个村子就只剩下妇女老人和儿童,几乎看不见青壮年男人们的身影,甚至不见青壮年的妇女和儿童的身影。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市农村劳动力有125.41万人,目前已有76.35万农民实现了转移就业。由于缺乏农村劳动力,他们就专挑好的土地和离家近的土地去耕种,而相对瘦弱的土地和离家远的土地就只好弃而不耕,自己一家人够吃就行了。再加上农业税免除后,农民依赖土地生存有所降低,由于不要交公粮,有些农户自己不想种,也不愿让别人种,担心别人对土地掠夺式经营,造成地力下降,因此宁愿让土地撂荒。

2.3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陈旧

原有水利设施大多数是20世纪70~80年代所建,老化失修,再加上近年的洪灾,造成水毁严重。目前很多水利设施病险问题突出,早已不堪重负,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同时,新建水利工程设施又面临资金投入匮乏的难题。旧的不能用,新的建不起来,许多地方农民只能靠天吃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

2.4户口外迁

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不断增多。据统计年鉴数字表明:2000年年末全市农业人口为234.24万人,2005年为201.83万人,5年间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了32.41万人,而这32.41万人在第二轮土地延包时基本上都分到耕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后,这些耕地部分进行了合理流转,部分耕地却形成了撂荒。另一方面,由于自然村受地质灾害以及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影响,1994年开始政府每年都在抓“造福工程”,把这些群众安置在离乡镇(街道)较近或交通便利的地方居住,至目前为止,已有2万多人搬离原居住地,而原有的耕地离安置点较远,耕作不便造成撂荒。如漳平市溪南镇大山村真山自然村受地质灾害影响,全村55户全部搬迁到菁城街道欧坑灾后重建安置点,返回原村所在地耕作不方便而撂荒。

此外,边远山区山垄田、望天田较多,耕地质量差,再加上零星分散,并且常遭受野猪、鼠雀等动物的糟蹋,造成农作物基本没有收成;溪河两岸低洼地带,遇上洪灾,颗粒无收;个别乡镇工业集中区周边的耕地“征而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矿山开采,耕地受重金属污染,同时,地下水位下降,无法耕种;企业废气、废水的危害,如硫酸厂排出的二氧化硫等废气遇雨形成“酸雨”,造成对农作物的危害,造纸厂排放的氯气,禾苗易被烧焦等。

3解决耕地撂荒的对策与措施

3.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爱惜耕地的自觉性

耕地撂荒,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发展中新情况和新问题的直接反映,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各级政府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充分认识解决农村耕地撂荒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把解决农村耕地撂荒问题摆在当前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要加大《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组织干部下基层宣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编印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张贴到村到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农民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真正认识到恢复撂荒地耕种是应尽的义务,做到耕地不抛荒。

3.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对因贫困无钱购买种子等生产资料或因缺乏劳动力而无力耕种产生的撂荒地,要发动群众开展生产互助,农业、供销、农村金融等部门要组织好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供应,提供小额信贷,全力支持其尽快恢复耕种。对因旱涝等自然灾害造成撂荒的,要尽快帮助受灾农户抗旱除渍排涝,恢复耕作条件。对因耕作条件差而撂荒的,应结合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支持承包方改水,提高地力,恢复耕作。对属基本农田的撂荒地,必须立即组织发包方和承包方适时恢复耕种,不得荒芜或改作非农业用途。因弃农经商或长期外出务工无法耕种而长期撂荒的耕地,发包方要组织代耕,并采取办法通知撂荒农户,限期(下一季)恢复耕种,到期仍不能履行耕种义务的,要动员撂荒农户自愿流转承包地。要加强检查督促,对因工作不力出现大面积耕地撂荒的地方,必须予以纠正并追究县、乡主要领导的责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3依法推进土地流转,遏制耕地撂荒现象

在坚持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试点,规范土地资源配置,遏制土地撂荒现象,引导土地逐步向专业大户、种养能手、农业企业集中,发展规模经营。对于撂荒的农户,应积极引导其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无力耕种但又不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发包方要引导其采取转包、出租或入股的方式流转。对因地处偏僻、耕作条件差、野兽、鸟类毁损严重而撂荒的耕地,发包方要督促、协助承包农户改善耕作条件恢复生产,或引导承包农户改种其他经济作物,防止耕地撂荒,或将撂荒地采取互换、转包等形式,流转给有能力耕作的其他农户经营。

3.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建立县、乡、村三级农田水利建设公积金制度。随着国家对农民减负增效和取消“两工”的政策落实,乡、村对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和维修的调控能力减弱,国家虽然用了很大财力,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但投向主要用在重点工程和急需建设的大工程上,而中小工程和配套工程主要由市县乡村投入。因此,建议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农田水利建设公积金制度。市县乡村每年从年度预算中拿一定比例预算资金作为农田水利建设基金。建立基金专户和群众民主理财小组、基金使用监督小组,保证现有水利设施的维修管护和永续使用。

以往土地治理项目,不论是农综项目,还是国土部门的土地整理、烟草部门的烟基工程,都是在平原田实施的,建议适当对山区冷水田和易旱田的综合治理和改造。通过山区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同时适当修建机耕便道,为农民远距离耕作创造便利条件。

3.5发展特色产业,建设一村一品

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一村一品”的建设,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解决土地撂荒的重要手段。要大力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连城地瓜干、龙岩花生、仙师六月芋、西元苦瓜等特色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抢占市场的制高点,增加农民经营土地的收益。要通过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等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整合起来,实行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提升土地的产出效益。要逐步建立农民参与流通和加工领域内的利益分配机制,使企业和农民在生产经营中成为利益共同体,从而提高和稳定土地的收益。

3.6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土地规模经营

(1)对承租20hm2以上的连片地块,优先申报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农田示范片建设、土地治理、烟基工程等项目,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对其重点扶持。

(2)对相对连片承包6.67hm2以上耕地发展种植业,并经营期在3a以上的,建议市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1 500元/hm2,补助资金分3a领取;各县要根据各自的财力进行配套补助。同时,金融部门要优先提供信贷服务,农业部门要提供各种适用的先进技术。

第2篇:新土地承包法全文范文

一年来,我村班子始终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增强农村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年初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系列讲话精神及惠农政策,通过切实有效的学习,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努力提升服务农村,服务群众的水平。

(一)切实做好我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切实解决雨天村民生产生活不便的问题,村两委积极与上级部门协调,通过一事一议项目,硬化十六社道路0.8公里;为切实改善我村村委会楼后脏乱差的局面,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拆除楼后危旧房300平方米,修建241平方米的互助老人幸福院,1200平方米的文化健身广场,并配备相应的文体设施,使我村村民有了休闲、娱乐、交流为一体的活动场所。

(三)切实做好三农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村班子高度重视,通过张贴标语、发放传单等形式做好宣传工作,积极调动我村村民的积极性,在督导组的指导下,按照《__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实施方案》成立村级工作小组及各社五人工作小组,恢复各社1998年土地台账,积极化解矛盾,确权颁证工作在我村有序展开。我村五个社与制种公司签订合同,1000多亩土地种植玉米制种,订单农业的发展增加了我村村民的经济收入;今年共流转土地800多亩,种植洋葱、娃娃菜等。在整体养殖业下滑的情况下,我村积极宣传,引导村民发展养殖业,新建高标准暖棚羊舍47座。

(四)认真做好民生工作。以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做好2015年度低保扩面工作,对提交低保申请的12户家庭逐一入户调查,经过综合测评,村级评议,乡镇审核等环节,最终确定扩面低保户10户,共24人,并将评定结果及时在各社张贴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好我村五保户工作,今年将符合条件的章作成纳入五保户,同时做好我村优抚军人、残疾人及80岁以上老龄人工作,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及时有效解决困难。

(五)切实做好我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按照镇道路交通安全文件精神,成立__村交管室,通过张贴标语、发放传单及召开交通法规宣讲会等形式,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使每一个村民认识到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通过摸排调查,为我村50辆机动车及63位机动车驾驶人建立台账,并与各驾驶员签订交通安全文明行车承诺书;摸排调查无证、无牌摩托车127个,并建立台账,督促未入户摩托车做好入户考证工作。

(六)切实做好社会综治维稳工作。班子高度重视综治维稳工作,在全村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增强村民法制意识;与镇司法所、

派出所积极配合,对我村参加等人员进行定期回访、教育;对矛盾纠纷及时排查、调解,将矛盾化解在最基层,今年共调处矛盾纠纷17起,对待上访事件,不回避、不搪塞,及时有效予以解决。(七)积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班子成员积极策划,成功举办我村元宵节曲艺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妇女参加镇举办的“三八”妇女节文艺汇演,并表彰我村好婆婆__、好媳妇__;参加庆“五一”迎“五四”系列活动,表彰我村创业致富好青年__,传播了社会正能量。

第3篇:新土地承包法全文范文

第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契税。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是指下列行为: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二)土地使用权转让,包括出售、赠与和交换;

(三)房屋买卖;

(四)房屋赠与;

(五)房屋交换。

前款第二项土地使用权转让,不包括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移。

第三条 契税税率为35%。

契税的适用税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前款规定的幅度内按照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第四条 契税的计税依据: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为成交价格;

(二)土地使用权赠与、房屋赠与,由征收机关参照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的市场价格核定;

(三)土地使用权交换、房屋交换,为所交换的土地使用权、房屋的价格的差额。

前款成交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并且无正当理由的,或者所交换土地使用权、房屋的价格的差额明显不合理并且无正当理由的,由征收机关参照市场价格核定。

第五条 契税应纳税额,依照本条例第三条规定的税率和第四条规定的计税依据计算征收。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

应纳税额以人民币计算。转移土地、房屋权属以外汇结算的,按照纳税义务发生之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率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计算。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减征或者免征契税:

(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事单位承受土地、房屋用于办公、教学、医疗、科研和军事设施的,免征;

(二)城镇职工按规定第一次购买公有住房的,免征;

(三)因不可抗力灭失住房而重新购买住房的,酌情准予减征或者免征;

(四)财政部规定的其他减征、免征契税的项目。

第七条 经批准减征、免征契税的纳税人改变有关土地、房屋的用途,不再属于本条例第六条规定的减征、免征契税范围的,应当补缴已经减征、免征的税款。

第八条 契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签订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的当天,或者纳税人取得其他具有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性质凭证的当天。

第九条 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向土地、房屋所在地的契税征收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在契税征收机关核定的期限内缴纳税款。

第十条 纳税人办理纳税事宜后,契税征收机关应当向纳税人开具契税完税凭证。

第十一条 纳税人应当持契税完税凭证和其他规定的文件材料,依法向土地管理

部门、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有关土地、房屋的权属变更登记手续。纳税人未出具契税完税凭证的,土地管理部门、房产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有关土地、房屋的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 契税征收机关为土地、房屋所在地的财政机关或者地方税务机关。具体征收机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土地管理部门、房产管理部门应当向契税征收机关提供有关资料,并协助契税征收机关依法征收契税。

第十三条 契税的征收管理,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4篇:新土地承包法全文范文

关键词:绿橙;发展;探讨

中图分类号:S666.1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9-0009-04

1 海南绿橙简介

海南绿橙属于柑桔甜橙类的一个品种,其前身是由广东湛江地区红江农场在大田发现的一个甜橙变异品种经培育而成,故取名为红江橙,又因其果肉红色,又得名为红橙。位于海南琼中县的国营加钗农场率先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广东引进种植,后经过在琼中乌石农场10多年的栽培改良,加上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其果皮还是绿色时,果肉已经鲜红成熟,已经有别于原来的红江橙,故改称绿橙。

海南绿橙的主要种植地在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占整个海南绿橙种植的90%以上。琼中县的绿橙又主要种植在乌石农场及其所在地湾岭镇境内,而且绿橙的品质也以乌石地区的为最佳。琼中县位于海南中部,是典型的内陆山区县,年均温22.8℃,最低月均温16.6℃,最高月均温26.6℃。年均日照1 743.1h,年均降雨量2 444mm,干湿季明显,全年降雨量多集中于夏秋季,全县有宜植地约13.33万hm2,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是发展种植绿橙的理想之地。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3 000多户农户和20多家公司开发种植琼中绿橙,创办绿橙基地150多个,绿橙种植面积达2666.7hm2,产量3万多t。

2 国营乌石农场绿橙产业概况

2.1国营乌石农场绿橙发展历史

2.1.1 第一阶段(1986~1997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引种和试种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位于琼中县境内的国营加钗农场开始种植柑桔近千亩。主要栽培种植品种为新会甜橙、焦柑、枫柑等,另外还少量栽培试验种植红江橙等10多个品种。1986年,乌石农场在38队开始发展种植柑桔约20hm2,种植品种为新会甜橙、焦柑和枫柑。在新会甜橙果园中掺杂有少量红江橙。1988年开始,个体户戴老板、农场19队职工陈创遂等分别在农场11队和19队种植绿橙。

2.1.2第二阶段(1998~1999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小规模发展种植阶段。1998年开始,农场部分职工开始在农场38队等单位发展种植绿橙。

2.1.3第三阶段(2000年以后)

这一阶段主要是大规模发展种植阶段。2000年以后,农场职工开始在农场11队、13队、28队、9队等单位大规模发展种植绿橙。

2.2 国营乌石农场绿橙发展现状

2.2.1基本情况

(1)种植面积。到2009年,全场共种植绿橙2540hm2,其中投产面积173.3hm2。产量4 000多t。

(2)种植区域。全场共有35个单位,345户职工种植绿橙。主要分布在11队90hm2、13队76hm2、28队222hm2、12队158hm2、22队155hm2、9队124hm2、38队123hm2、15队90hm2、23队76hm2等9个单位。

2.2.2 绿橙标准化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乌石农场建立11队、28队2个界限明确、集中成片的绿橙标准化核心示范区,面积57.5hm2,占总面积的22.6%。并重点加强田间管理工作,建立农户生产书面档案和电子档案,记录面积、产量、使用化肥农药名称、时间、用量等,对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全程记录,实行跟踪指导,严格遵守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的使用规定,按照绿橙标准化进行管理,并组织全场的绿橙种植户在核心示范区召开现场会,参观学习取经,增强绿橙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全面推广绿橙标准化打下基础。

2.2.3 绿橙产品初加工基地初步建成

2005年,乌石农场在海榆中线123km处建了一个容量600t,日加工130t的水果冷冻加工厂。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绿橙的保鲜问题,延长了绿橙的保质期,另一方面通过清洗、抛光、打蜡、筛选、分级、包装等加工手段,打造“乌石红”绿橙品牌,利用品牌效应提高了绿橙的附加值,对外打开了销路,扩大了市场;对内吸纳果源,激发农民种植绿橙的积极性,加工的范围也从乌石扩大到了周边乡镇的水果生产基地。

2.2.4 绿橙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初步建立

2008年开始,农场以标准化核心示范区为重点,建立健全 “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绿橙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通过实施绿橙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了果农的质量安全意识,督促果农按照绿橙标准化的要求进行规范生产,确保绿橙产品的质量安全,实现绿橙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3 国营乌石农场绿橙产业存在的问题

3.1绿橙产业发展起步晚、基础差

由于农场绿橙产业发展起步晚,农场老果园大多数建在荒山上,果园立地条件差,土壤瘠薄,地形复杂,规模不大,集约化程度不高。新建果园标准低,投入不足,土壤改良质量不高,抵御自然灾害特别是抗干旱的能力差,从而影响了果园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影响了绿橙产业基地建设规模的扩大和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导致绿橙种植效益低,影响了果农的种植开发积极性。

3.2土地缺乏制约了绿橙产业的发展

由于乌石农场是以橡胶生产为主的国有企业,土地都是属于国有的,绿橙生产只是职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自营经济。职工要发展种植绿橙必须要承包租赁农场的土地。目前农场现有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大部分都用于种植橡胶,未开垦利用的土地都是地处边远且坡度很大,不适宜种植绿橙的土地。

3.3苗木繁育体系建设不健全

随着农场绿橙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苗木繁育体系尚未建立和完善。没有固定的母本采穗园,接穗质量和数量无法保证。同时苗木市场不规范,没有正规的苗木繁育基地,造成市场较乱,良莠不分,未建立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致使部分投产果园不同程度地发生病虫害,威胁绿橙产业的发展。

3.4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农场多数绿橙果园水系、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尤为突出的是水利设施不配套。大多数果园“靠天吃饭”,一无水源保障,二无蓄水和灌溉设施,果园缺水严重。虽然年降雨量较大,但雨量分布不均,时有冬春干旱,一旦发生程度较重的干旱,对于果园、农户来说只能是望旱兴叹,束手无策。同时绿橙基地交通条件差, 目前许多果园的连接公路、园内道路等级不高,路况差,对果园建设、生产管理和果品运输影响较大。

3.5 管理粗放,资金投入不足

(1)受计划经济时代的束缚和影响,果农多以自主经营为主,生产观念守旧,管理技术落后,“广种薄收”思想严重,对绿橙产业开发的认识不足,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因而没有进行栽后的有效管理和投入,在建园和管理过程中缺乏质量标准意识,大部分沿袭传统的种植方式,重栽轻管。特别是在苗木抚育上,投入不足、管不好、甚至不去管的问题比较突出。

(2)绿橙建园和管理成本高,见效慢, 资金缺乏成为生产发展的一道难题。据测算在绿橙建园和3年苗木抚育期,平均每亩需投入资金3500元左右,因此,发展绿橙产业需要较大的的投入,但农场经济发展水平和职工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职工难以成为投入的主体。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6 生产技术落后,品质不高

由于农场受传统种植模式的限制,发展滞后,加之收入甚微,致使农场大量人员外出打工。出现劳动力缺乏、科技素质较低、不懂技术、生产管理技术落后、品质不高等问题。

3.7绿橙产业化程度低

(1)绿橙商品化处理程度低。产品不上档次,缺乏竞争能力,附加值低,产业链短。据统计,全场绿橙的商品率已达98%以上,但全场真正进行过商品化处理的绿橙不到20%,乌石场大部分柑桔仍不通过商品化处理而直接进入市场,产品的价值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同时也影响了农场绿橙产品的整体形象,橙汁加工的绿橙就更少,几乎没有。

(2)标准化和规模化程度不高,绿橙产品缺乏市场影响力。在市场销售中所占份额很少,只有样品没有产品;基本是在低端市场销售,没有进超市和商场,缺乏竞争能力,效益难以体现。

(3)营销体系建设滞后。没有一个完善的销售体系,在“果农――贩销户――批发市场(批发商)――消费者”这样产销链中,农场绿橙营销没有核心与纽带,没有大型果品集散市场,营销队伍组织化程度低,各环节处于游离状态,各自小而全,设施落后,缺乏宣传,缺乏品牌依托,缺乏科学分工与合作,营销成本高,难以做强做大。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品质的参差不齐不能适应大型批发市场和批发商的要求,只能坐等中间商(贩销户)来收购或自产自销,果农基本是游离营销体系之外。

(4)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中介组织不成熟,流通不畅。果品系列化服务不够健全,市场体系建设滞后。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对全场的绿橙产业起强大拉动和辐射作用的、具有较大规模、较强技术和经济实力的龙头企业,龙头拉动作用小。

4 国营乌石农场绿橙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4.1解放思想,加速实现“三大”转变

紧紧围绕把乌石绿橙产业做成海南绿橙第一品牌的战略目标,依靠科技,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扎实推进绿橙产业化发展目标。为此,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按照建立现代农业“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要求,把绿橙作为乌石农场重点产业来抓,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加速实现乌石农场绿橙生产由零星分散种植型向规模集约经营型,由传统粗放生产型向现代规范管理型,由传统量产扩张型向品牌优质高效型的“三大”转变。

4.2实行灵活的土地承包开发政策,促进绿橙产业的发展

鼓励职工利用有限的土地发展绿橙产业,实现绿橙产业发展与脱贫致富协调发展,保证农场绿橙产业全面健康有序的发展。农场规划部分橡胶更新地进行绿橙种植。利用以土地解决在职无岗职工就业的契机发展种植绿橙。租赁承包农民土地扩大发展种植绿橙。

4.3制定激励优惠政策, 争取国家更多投入

鼓励和扶持职工,尤其是科技人员和无岗职工承包种植绿橙,扩大绿橙种植规模。鼓励和扶持果农把绿橙产品送到农场的水果冷冻加工厂进行商品化处理,提高绿橙产品附加值。制定资金扶持政策。为缓解资金困难,争取各方面资金支持,争取国家更多投入。实施好农业部标准化绿橙基地建设补助项目,实施好农业部绿橙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建设项目,绿橙果园节水灌溉项目。

4.4严格技术标准,实施管理科学化

4.4.1 建立绿橙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建立以农场农牧技术服务管理中心为主体,各分场、作业区技术员为辅,绿橙协会为纽带的绿橙技术服务网络。为农场绿橙果园建设和抚育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4.4.2 建立健全规范的绿橙苗木繁育体系。

在苗木繁育上,强化苗木检疫,严格控制种苗的来源与去处,推广无病毒育苗,逐步建立健全规范的绿橙苗木繁育体系。

4.4.3 实施标准化生产,推广无公害栽培

制定《乌石农场无公害绿橙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鲜绿橙标准》以及《乌石农场无公害绿橙农药使用制度》、《乌石农场无公害绿橙肥料使用制度》、《乌石农场无公害绿橙用水制度》、《乌石农场无公害绿橙栽培采收销售制度》、《乌石农场无公害绿橙农药残留检测制度》等制度,并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程以及5项管理制度进行绿橙栽培生产和管理。

4.4.4 建立健全绿橙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以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为重点,建立健全 “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绿橙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制定《乌石农场绿橙产品质量追溯工作制度》、《乌石农场绿橙追溯信息系统运行制度》、《乌石农场追溯设备使用维护制度》、《乌石农场绿橙产品质量控制制度》、《乌石农场绿橙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制度,通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果农的质量安全意识,督促果农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进行规范生产,确保绿橙产品的质量安全达到国家标准,实现绿橙产品质量可追溯。

4.4.5 建立健全绿橙协会和发展股份合作制

绿橙协会在生产和销售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是解决果农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在水果的生产和销售中极不相适应情况下,最有效、最根本、最可行的方法。果农户以果园投资入股,只安心于生产,由专业协会统一销售,经营管理在协会,这种健全的协会模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利益相关的共同体,在美国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合作经营方式。同样,在柑橘产量大于我国的巴西,果农从来不愁卖果难,都是因为有了协会。根据农场实际,探索创建绿橙股份合作公司,实行产前、产中和产后一条龙服务。通过绿橙协会和股份合作公司的建立,把千家万户的果农联合到一起,建立利益共同体。通过股份合作公司,把土地、资金、劳动力和科技有机地集合起来,实现果农、农场的多方共赢。

4.5积极引导和扶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目前,农场绿橙经营规模小、布局分散、管理粗放的生产格局,与现代农业的要求、与精品果业的要求是很不相适应的。因此,农场要积极主动加强引导,促使绿橙基地向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种植大户流转,推进绿橙适度规模经营。同时,根据需要,农场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专门用于扶持绿橙产业建设,重点扶持绿橙科技示范、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培训、技术推广、现代管理与营销、绿橙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的工作。

4.6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千家万户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通过“龙头企业”等中介组织集散到国内外终端市场,才能实现商品的有效转化。因此,农场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1)以标准化生产基地为突破口,培育“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引导较大规模的果场,通过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在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基础上,农户从事专业生产,而公司向农户提供技术、原材料以及按一定价格标准收购农户绿橙产品。

(2)以批发市场为突破口,培育“批发市场+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

(3)以品牌商标为突破口,培育“品牌+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重点把农场注册的“乌石红”商标培育成海南绿橙品牌。

(4)以绿橙协会为突破口,培育“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要引导会员遵守协会章程,明确协会对会员的利益价值,统一生产技术措施,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使用商标品牌,加强协会的活动等。

4.7树立品牌、创建名牌,开拓培育营销市场

树品牌、促营销是果业生产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质量是果品的生命,品牌是果品的灵魂。农场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抓精品,铸品牌,在提高绿橙品质上狠下功夫。以“乌石红”海南绿橙等高品质绿色品牌占领市场份额。有了好品牌,还要积极开拓培育市场,以促进绿橙营销。要建立优质绿橙基地,培育产地市场。兴建绿橙初级市场和专业市场,做到产得出,销得掉。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传媒进行宣传推广,通过海南省举办的海南省农产品冬交会和琼中县举办的农展会等展示乌石农场绿橙产品,扩大绿橙营销网络。

4.8 发展绿橙加工和深加工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

乌石农场现只有一家水果冷冻加工厂,只能对绿橙进行简单的抛光、打蜡、筛选、分级和冷藏保鲜。为此要在绿橙精深加工上实现突破,要引进罐头、果汁、果脯、果酒、果醋、绿橙含片、绿橙果皮加工等深加工项目,以增加绿橙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积极争取外贸业务,扩大出口量,使农场绿橙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5 结语

第5篇:新土地承包法全文范文

1.1搞好组织保障为顺利把补贴资金发放到农户手中,固始县成立了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农业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领导小组。各乡镇高度重视农资综合补贴工作,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成立相应机构,明确3~5名业务骨干,确保工作顺利实施。农业局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补贴日常工作,协调、指导、监督全县补贴工作。固始县还制定了《固始县对种粮农民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发放补贴资金的范围、标准、程序、措施、责任等,保证了资金及时、顺利、安全发放。

1.2大力进行宣传为使农民清楚、明白国家各项补贴政策,固始县加大了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县财政部门和各乡镇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宣传车、张贴标语、悬挂条幅、设立政策咨询台等多种形式宣传补贴政策。如在直补发放期间,在县电台黄金时段将县直补办《通告》连续15天全文播放;采取电视讲话和答记者问方式对政策进行宣讲。广泛、深入的宣传使广大群众对农资综合补贴政策了解充分,调动了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促成了项目区领导高度重视、政府统一组织、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干部积极工作、群众涌跃参与等有利于项目实施的良好氛围,为补贴工作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1.3严格补贴程序严格按程序操作是保障资金及时、安全发放到农民手中的关键,所以,在制定方案时要详细考虑发放中的各个环节和重点,加以明确、细致规定。一是严把方案制定关。由乡镇财政所以村组为单位编制《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兑现底册》,并以村组为单位,张榜公示每个农户的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无异议后,县直补办根据《底册》编制资金落实方案,报省财政厅批复。二是严把补贴资金分配关。根据省直补办批复的《实施方案》和省财政厅拨付的资金总额分配资金,县直补办严格执行省粮补办核准的每亩补贴标准。三是严把资金兑付关。直接将补贴资金拨入到在农村信用联社开设的“粮食直补资金”专户,营业网点将每个农户的补贴资金打到粮补专用存折上,农民凭本人身份证(户口簿)、粮补通知书和“一折通”存折可在全县任何一家农信社营业网点随时办理存取款。四是严把资金管理关。资金实行专户管理,设立“粮食直补资金”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专帐,单独核算。

1.4责任督导到位在落实补贴政策过程中,强化责任,指定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制,把落实补贴工作列入年终考核内容。同时,加强督导,保证落实补贴政策不走过场,让农民得到“真金白银”。在农资综合补贴中,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直补工作第一责任人。县乡两级必须做到“四到户”、“七不准”,“四到户”即政策宣传到户、清册编制到户、张榜公示到户、补贴兑现到户。“七不准”即不准降低补贴标准;不准由村组干部代领存款折(银行卡);不准借发存款折(银行卡)之机向农民收取任何费用;不准用补贴款抵扣各种收费和债务,特别是不准抵扣水费、修路等集资款项;不准截留、挤占和挪用补贴资金;不准违规向享受补贴农户以外的个人或集体支付补贴资金;不准拖延补贴兑现时间。财政、监察部门加强对补贴兑现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县直补办坚持二十四小时值班和“四个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方法,让群众满意、上级放心。《直补通知书》必须由财政所人员亲自发放,坚决杜绝村组干部代领,防止资金截留。对财政所直补政策落实实行“一票否决”。案件查证属实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补贴效应分析

2.1对粮食生产的效应分析自2005年以来固始县粮食种植面积、粮食单产及粮食总产基本呈上升趋势,连续多年创历史新高,除2006年上升幅度较大外,其他年份上升幅度均较小(见表2)。毋庸置疑,农资综合补贴对粮食生产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由于农资价格上升幅度较大等原因,虽然近年来的农资综合补贴的绝对值上升,但实际补贴却大打折扣,加上粮食价格的上涨幅度远小于其他物品,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并没因为农资综合补贴而大幅度提升。当前,农资综合补贴基本上是按计税面积进行补贴,但补贴面积小于种植面积,种粮大户也没有得到更多的补贴,而且农民获得补贴现金后,较少用来购买农资,因此农资综合补贴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2.2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分析自2005年以来,固始县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05元,是2005年的2.26倍(见表3)。从农资补贴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刺激作用来看,主要是农民获得补贴现金的直接作用,但这种作用的贡献率较低,2011年补贴额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4%。由于粮食的比较效益远低于其他产业,并且补贴对粮食生产的作用也不明显,因此农资综合补贴对农民收入增长的间接贡献率更少。

3存在问题

3.1补贴标准相对偏低目前,农资价格大幅上升,使农资综合补贴实际补贴额大打折扣。经调查,就小麦生产而言,除人工费之外,一亩地种子投入约40元,化肥约100元,农药约50元,浇水灌溉约40元,机耕、机收、机播约120元,合计约400元,而目前的补贴额仅有96.74元,还不到四分之一。与美、欧、日等国家相比,我国的粮食补贴幅度仍然较小。调查中,90%的农民认为,农资综合补贴对农资投入起到的补贴作用小,对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激励作用不明显,大多数农户反映“国家给予的惠农补贴,都让生产资料涨价给吃光了,甚至还不够”。虽然国家对农资价格进行了限价,但是效果不明显。河南省粮食综合补贴无法抵销农资价格增长带给农民的负担,政府的补贴随着农资价格的上涨通过中间渠道从农民的手中流了出去,农民增收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3.2补贴对象有失公允一是农资补贴并没对所有耕地进行全覆盖。固始县的农资补贴面积自2006年以来一直是139.29万亩,这是按照2004年计税面积确定的,一直没有进行调整。实际上,固始县现有耕地面积175万亩,因土地丈量形成30多万亩耕地未享受补贴,因土地流转、逃避税费等因素形成的“黑地”有5万亩也未享受补贴。二是种粮大户没有获得应有补贴。由于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等原因,农户之间私下转包土地比较频繁,而粮食补贴仍补给了原土地承包户,真正种粮的代耕户却没有得到补贴。种种不公平现象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被挫伤,也使得农民失去了通过种粮实现增收的动力。

3.3补贴资金发放成本较高农资综合补贴是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在核实面积、档案管理、资金兑付等各环节中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势必增加相关部门的开支。2005年以来,财政部门、农业部门为执行农资补贴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2005~2010年发放补贴通知书、存折时,乡镇财政所的工作人员一年几乎有大半年在找农户发补贴。近两年,存折丢失严重、挂失随意,财政部门通过原存折账号常常打不进补贴款。

3.4资金发放形式不规范经调查,有个别村农资补贴资金是由村干部直接以现金形式发放的,并且以签字的方式来证明。这种方式是最直接的,也比较方便,但是这种看似简单的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其一,补贴内容混为一体,补贴数额模糊。农户对政策缺乏了解,所以当他们能领到补贴时就觉得非常满足,当问他们领到是什么补贴时,98%的农民都是模棱两可;其二,降低了补贴额的实际效果。虽然领到补贴,但是对于国家的初衷并不了解,大大降低了补贴的实际效果;其三,容易滋生腐败。采取现金发放方式,不分条目,很容易造成资金不明流动,也会让一些蛀虫有机可乘。

4政策建议

4.1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个体生产者,如果直接补贴力度弱到不能够平衡粮食生产收入与非粮食生产收入,农户就会减少粮食生产或放弃粮食生产。因此,直接补贴力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本地区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程度。政府应根据国家财力状况,加大补贴力度,逐步提高补贴标准。最低限度的补贴水平要达到农业资源的平均收益临界水平,因此,建议每亩耕地补贴达到物资投入成本的50%。应建立和完善粮食综合补贴动态调整制度,根据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及时安排粮食综合补贴资金,合理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以便进一步发挥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刺激作用,促使农民收入增加。同时,要对以前计税时漏报的耕地以及近年来重新开垦的耕地重新核实,并给与农资补贴,达到全部耕地的全覆盖。

4.2加强对种粮大户的补贴扶持可以借鉴四川的经验,出台针对种粮大户的农资综合补贴措施。粮食种植面积在30亩以上的粮食种植户或者合作社,自行向耕地所在的乡镇政府提出补贴申请。种粮大户或合作社提供第二轮土地承包证明、租种耕地合同书原件和身份证原件以及相关复印件,村委会在申报表上签注审核意见。各乡镇核对后,将原件退回种粮大户,补贴资金由县或乡镇财政部门于9月底前通过农民“一折(卡)通”账户发放,建议补贴标准为每亩100元。同时,建议地方政府在农地流转管理过程中,对农地流转用作粮食生产的农户给予奖励。另外,中央和地方政府可对典型的种粮大户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扶持,例如对种粮大户的水利、道路、土地质量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提高建设标准。

4.3加快粮食直补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省、市、县、乡镇四级联网的农民补贴信息网络,整合各项农资综合补贴等涉农补贴,及时各种惠农政策信息,尊重粮农的知情权、监督权、申诉权。建议建立粮食补贴发放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财政与涉农部门和中国邮政储蓄的联网操作,发放“涉农补贴专用存折”,将农资综合补贴等涉农补贴集中整合、打卡发放,并通过网络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电子对账,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补贴效果。这样也有利于杜绝补贴资金被截留、挪用或克扣,方便各级政府与农民群众对补贴政策与补贴资金的监督与查询,减少补贴的行政操作成本。

第6篇:新土地承包法全文范文

关键词国有林场;问题;对策;宁夏西吉

中图分类号F32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278-01

国有林场是森林资源的重要基地,也是维护林区生态的重要屏障。多年来,西吉县林场职工在艰苦的条件下积极工作,为林业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达到绿化和改善生态的目的。经过多年的天然林保护、国有林场扶贫等项目资金的投入和建设,基础设施有了一定改变,场部办公及职工宿舍、林区道路、生活用水、场区硬化绿化等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林木种苗工程建设、国有林场扶贫、危房改造、林区通水电路工程等项目都为西吉国有林场的改革与进步夯实了基础,注入了活力,增强了发展后劲。

1西吉县国有林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不顺

西吉县国有林场大多数都分布在生态区位十分脆弱的地区,主要承担着造林、林木管护、为生态林业建设提供造林苗木等任务,从事的是公益性生产经营。由于多年来国有林场实行生产性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体制,财政实行差额拨款,致使原本收入有限的国有林场,背负发展与生存的双重压力,部分林场陷入生产停止、生存危机的局面,致使管理经费和苗木生产资金始终存在缺口,严重制约了林场的发展[1]。

1.2经营机制不活

西吉县国有林场分布在边远山区,尽管近年来在土地承包、内部用工分配制度上进行了改革,但由于其发展基础较差,缺乏开发资金,多种经营缺乏技术和资金,加之事业单位进行企业管理,使林场事企不分,经营机制未完全放开、搞活。

1.3人员超编严重

目前,全县国有林场职工按编办核定的事业编制226人,而实有在职职工305人。

1.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国家投资不足,林场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致使目前该县林场仍有2 146 m2危房得不到及时改造,有6个林场没有通上自来水或饮用水未达到安全饮水标准,部分场区路面得不到改建,供电线路老化。落后的基础条件严重阻碍了林场的发展,亟需更新建设。

1.5外部发展环境差

长期以来,国有林场为改善该县生态、美化环境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国有林场所发挥的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没有引起社会和决策部门的重视,赋予林场的社会地位不高。同时,因为配套政策不健全,林场本应享有的权益无法落实[2]。

2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的对策

2.1科学分类界定,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西吉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生态脆弱,国有林场都是以面向生态建设、保护和培育国有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因此,改革中应科学定位为生态公益型事业单位。

2.2深化人事改革,加强队伍建设

国有林场作为公益事业单位,要按照“因事设岗,因岗定人” 的原则,实行定编定岗,从严设置林场内设机构,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实行竞聘上岗,对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深化劳动用工合同制、干部管理聘用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工资分配制等改革。加强职工科技教育,鼓励职工自学,以不断提高其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3]。

2.3创新经营机制,发展多种经营

国有林场要在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深化内部改革,创新经营机制,按照强化第一产业、优化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鼓励职工以林为主,大力发展育苗、花卉、养殖等多种经营,积极从事第三产业。通过发展多种经营,实现强场富民,形成多种经营反哺林业和林业建设支撑多种经营的良性循环。

2.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林区社会稳定

对国有林场以事业单位性质办理职工养老保险,将全县国有林场职工全部纳入地方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国有林场职工的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基本社会保险,按照自愿的原则进入社会统筹[4]。

2.5建立投资体制和持续发展政策

要根据国有林场森林培育发展规划目标和森林经营的长周期、连续性特点,按照森林分类经营的要求,对林场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产林改造、中幼林抚育的经营管护森林资源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林业建设投资,列入同级政府的基本建设计划统一安排,建立长期稳定的投资渠道。由于国有林场处在农村或条件更艰苦的地区,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差,各地政府部门要把国有林场的发展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通过实施危房、电网、水利设施改造等政策,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国有林场的发展。

2.6加强班子建设和职工培训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实行年度政绩考核制度,为国有林场配备年轻有为、懂经营、善管理的场长,把德才兼备、年富力强、敢抓敢闯的优秀分子充实到林场班子中。同时,加入对领导班子的考核力度,对政绩突出、职工拥护的班子给予表彰奖励,对不思进取及“软、懒、散”的班子应及时调整。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职工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形成促进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巨大合力。

2.7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大型国有林场

结合西吉县实际,对面积小、起不到调节生态作用、效益低微、机构复杂的国有林场,要通过撤、并等手段精简机构,整合资源,建立跨区域的大型国有林场,将就近的荒山荒地或退耕林地划归国有林场管理,做强、做大国有林场,增强其发展潜力。

3参考文献

[1] 张永栋.广西市县国有林场建设和发展的几点思考[J].广西林业,2007(13):10-11.

[2] 叶君花,唐隆校,唐昌贻,等.遂昌县国有林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2009(10):56,58.

[3] 谢复明.对社会主义新林场建设的思考[J].湖南林业,2006(12):16-17.

第7篇:新土地承包法全文范文

一、我国档案开放目录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档案网站都推出了档案开放目录,有些还停留在原始的目录浏览阶段,为纸质版本的数字化,但多数已建立起具有查询功能的检索系统。国家级档案馆的在线数据库尚未建立,从省、市、区(县)三级档案馆网站的档案开放目录来看,各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系统有一定亮点,但整体质量不高。

(一)国内开放目录典型调查

本文以北京、上海、辽宁、沈阳、绍兴和青岛等地的档案开放目录为典型案例,进行了调查统计,见表1。

(二)典型案例分析

除以上几个网站外,对比全国多个开放目录的内容及功能可知:

1、档案种类

文书档案是档案开放检索的主体,但提供全文使用的网站很少,部分网站对这些文书进行扫描,以图片格式保存后提供线上利用,如北京市档案馆的全文阅览系统。其次,照片、录像开始加入到系统中,有些照片提供免费查看并可下载,视频的可链接率较低,但可看出档案馆开始重视对多媒体信息的提供。

2、数据内容

目前几乎所有的档案馆都提供革命历史档案、民国档案及建国后档案,政务色彩较浓,对特色档案的开发不够。北京与沈阳的劳模档案、沈阳与上海的工商档案、北京的诉讼档案、大连的调配书、湖北的档案以及福建省档案馆包括体育、地政、海关、禁毒、闽台关系、名老中医等多达59个专题档案材料的提供给各级档案馆开了个好头,但就全国范围来讲,专题档案检索依然任重而道远。

3、著录层次

很多系统都在档案题名上建立了二次链接,但著录项大多数为责任者、形成时间、发文单位、文件编号、档号等几项,缺乏其他描述。然而也有比较出色的,如上海档案馆网上检索服务系统。对每个文件,系统都提供了详细的文件著录项目,并可链接查看所属全宗、类别、案卷的详细信息。

4、检索功能

档案检索大体可分为案卷级和文件级两种,案卷级在数量上比文件级占优。系统的设置通常将这两个类别分开,利用者需要在不同的数据库进行检索。上海的查询系统给这些数据库提供了统一的检索入口,利用者可以选择案卷级、文件级或者对所有档案进行查询,不受档案著录层次的限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开放目录采用文件夹内层层浏览的形式,使利用者在直观感受档案组织层级的同时,随时在每一层级内查询所需档案,既增强了灵活性,又可提高目标针对性。

5、检索效率

虽然几乎每个系统都提供了关键词检索,但目前所谓的“关键词检索”实质上只是对文件标题进行检索,且加上著录质量总体不高,特别是很多照片档案都没有详细描述,在这种情况下,检全率低成为各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

6、提供方法

由于库藏量小,特别是数字化信息在系统中所占的比例还很小,很多开放目录都无法提供高吸引力的档案资源。绍兴市档案信息网通过开放目录与网站栏目“视频点播”的对接,实现“绍兴新闻视频库”库藏的在线观看,与辽宁的“声像档案”出自同一原理,这种站点资源与目录系统的整合值得注意。

7、资费标准

很多网站提供了部分档案的免费查看或下载,但也有部分档案馆对档案实行有偿使用。如浙江省和青岛市档案馆就对大多数馆藏实行利用收费。以青岛市档案馆为例,利用者在该档案馆网站进行注册并以现金、查档卡、邮局汇款或银行汇款等方式交纳查档费后成为高级会员,可通过“留言板”或“在线提交查阅需求”要求查阅所有开放的档案资料全文信息。这种行为目前受欢迎程度不大,但是否具有市场前景关键还在于档案馆能否提供高质量、高实用性的档案材料。

二、构建我国档案开放目录的途径

(一)内容选择

1、把握利用需求,有选择地数字化馆藏

“根据了解,目前一般区(县)档案馆馆藏量在12-15万卷,按每卷档案50页计算,大约共600-750万页。如将这些档案全文数字化,按照目前市场价格(扫描和输入0.25-0.4元/页)计算,一个区(县)级档案馆全文数字化将需投入150-200万元。”然而,“‘十五’期间,中央财政对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基础设施共投入136.4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约50%。而对比之下,同期中央财政对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投入则为零。”在此情形下,对所有馆藏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显然脱离实际。因此。档案目录数字化应成为档案数据库建设的首选环节,然后逐步扩展到档案原文的数字化。档案馆必须正确把握本馆的利用需求,根据目前档案利用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数字化。强调突出馆藏特色,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2、整合档案资源,增加民生档案的比例

“民生档案包括社会保险档案、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档案、婚姻登记档案、房地产档案、拆迁安置档案、人口计生档案、药品食品监督档案、环境检测档案、土地承包和林权改革档案等百姓关注、涉民密切的20余个门类档案。”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档案馆与民众的生活一直处于相对脱离的状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便是档案部门长期注重对政府机构文书的收集,缺少对社会变迁的记录,另一原因是档案部门缺乏服务意识。但随着近年来群众维权意识的提高,档案意识也随之增强,到档案馆查档解决实际问题的趋势越来越突出。据四川省档案馆查阅利用室的工作人员介绍,2007年“查阅社保养老、房屋产权、婚姻登记档案的人员增长特别明显……以成都市为例,2007年该市档案利用人(次)增长幅度达到50%,金牛区、锦江区、青羊区甚至达到了60%以上。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民生档案与百姓生活渐行渐近。”0这种现象在全国其他地方档案馆也普遍存在,据张家港市档案馆利用情况的统计,“2005年和2006年的个人利用比例分别为87%和81%。……民生类档案的查阅则在此期间从579卷次/年上升到5740卷次/年,增幅达十倍之巨,并且在‘十五’期间一直高高占据档案利用量榜首之位。”这种个人与机构查档比例大逆转的出现反映了群众对档案利用需求的一种新趋势,说明民生档案正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

3、多媒体检索

档案载体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纸张、缩微胶片、照相印刷品、实物、电影胶片、磁带、声音磁盘、录像带、视频卷带等。将载体类型作为其基本检索途径,利用 者可以选择其所关心的一种或几种载体类型限制检索结果,专指度强,检索效率高。目前,我国还很少将载体类型作为检索途径(上海很可能是全国惟一的一家),少数网站建立了独立的照片档案目录,但收录照片数量很少,且缺乏详细著录。在目前的技术背景下,文字是最主要的检索手段,图像检索还未得到大范围推广,多媒体文件只有配合详细的文字描述,才能取得用户预期的查询结果。因此,档案馆应加强多媒体档案著录,早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检索。

(二)系统功能方面

1、完善系统使用指南

使用帮助工具的提供是国外网站优于国内网站的一个明显特征,这在专业检索系统的使用中尤其重要。特别是在大众较为生疏的档案领域,一定的提示与引导将大大提高检索的效率。从我国各档案馆网站提供的开放目录来看,利用者明知所需档案存于库中却难以检出的情况非常普遍。因此,当利用者输入关键词但没有得到理想结果时,系统需要有相应的自动响应,提示查询者更换主题或提供相似检索词,以改善查询结果,使利用者耐心在系统上停留。

2、编制索引辅助查询

除检索帮助及使用指南外,方便利用的最便捷方式是提供专题目录,并编制各种索引。主题浏览和索引利用都是提高利用效率的方法,尤其对于不熟悉库藏或不擅于编写检索式的利用者更是如此。开放目录索引可以以全宗号或拼音、笔画为序建立树型连接,让利用者对某一机构形成档案或某一专题所有相关材料有一个总体把握,符合档案的来源原则,既起到引导作用,又使部分利用者不至因检索式编写不当而导致漏检。由于检索系统建设还处于初期,所存条目少,这个问题目前在我国档案开放目录中表现不明显,但随着系统内容逐渐增加,索引的编制将越来越迫切。

3、实现系统无缝链接

自档案馆开始网站建设以来,“专题展览”、“特色展厅”等栏目一直是各档案馆网站的亮点。但档案开放目录与网站其他内容处于完全分开的两套系统,目录与网页信息无法实现相互链接,使得很多存在于网络的全文资料无法于库内检索时直接获得,利用者需要两边同时搜索才可确定所需信息是否存在。因此,在检索系统自身建设的基础上,如何实现网上展览材料与查询系统的无缝链接是档案开放目录建设的一大课题。

4、采用标准兼容技术

目前提供档案开放原文在线阅览的网站不多,北京市档案馆的档案全文检索阅览系统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个。虽然该系统目前只提供了北平市五个部门专题目录数据库近152万页的数字化档案,但也可以看出开放目录数据库将提供全文利用的趋势。惟一的不足是,在该系统上查看档案无论是图片还是文档都要安装原文浏览的Accex控件,而这些插件的安装只有对IE浏览器重新设置才不至于被~dOW$拒绝。这是许多利用者较为反感的事情。因此,使用与浏览器标准兼容的技术,消除利用障碍,是档案开放目录检索系统建设应注意的另一问题。

第8篇:新土地承包法全文范文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民生档案工作稳步推进。一是深入到市民政局慈善总会,对“市慈善捐赠档案管理办法”进行工作调研,为出台管理办法奠定基础。二是提供我市《留守学生档案管理办法》,为省局出台《省留守学生(儿童)档案管理办法》文件提供了基本素材,同时与团市委和关爱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印发《关于转发<省留守学生(儿童)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遂市青联发[2013]3号)。三是配合对全市社保档案开展指导,推动全市社保系统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四是配合开展水利普查档案专项验收,全市三县两区以3个优秀和2个良好等级全面通过验收工作,市级已通过省级验收。五是加强对林权改革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会同林业部门完成了验收的整改工作。六是积极服务民生工作,根据信息分类的原则,对馆藏档案案卷级电子目录和招工、知青档案个人名录的进行核对,逐步建立涉及婚姻、招工等民生档案数据库。

(二)农村档案工作扎实开展。一是年初对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进行安排布署,射洪、蓬溪、大英、船山、安居分别重点抓好1个省级示范乡(镇)的创建。二是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登记档案试点工作。各区县积极配合农业局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并深入到试点乡镇进行档案管理指导,召开档案工作业务培训会,船山区结合实际,制发了“承包土地确权档案管理办法”。

(三)项目档案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年初印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省属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通知》(遂档发〔2013〕6号),对重点建设档案工作进行了安排和布置。二是主动深入到原经济开发区和市创新工业园区管委会及其下属机构展开档案工作调研和指导,为园区整合档案管理工作提出建议意见,得到了市委副书记杨天宗批示:“工作抓得及时,点得到位,请督导抓好落实,下步要建规范档案馆,提升档案管理工作”。

(四)法制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召开业务培训会,学习贯彻国家档案局10号令、监察部30号令。二是开展“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局长杨世洪接受中国•门户网站在线访谈,在线回答网友提问,与广大网友良性互动,取得了极好的社会影响;组织市、县(区)档案干部参加“档案在你身边”征文活动,进一步弘扬情系兰台、和谐创业、拼搏奉献的档案精神;送法进社区、乡镇、村、企业,在日报上登载《监察部30号令》法制宣传文章。三是制定市档案局《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暂行规定》并在局外网进行公示。四是对全市检察系统开展档案执法检查。

(五)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加强。一是积极与市博世龙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历史场景图”文化产品。二是加大档案宣传力度,积极向市级以上刊物报送稿件,1-6月共刊载文章信息37篇,其中被《中国档案报》采用2篇,《中国档案资源网》采用8篇,《日报》2篇,《档案资源网》25篇,扩大了对外影响。三是积极做好爱教基地改造相关工作。制定基地改造和布展设计方案,基本完成大厅展览内容的第一部分“尘封的历史”、第二部分“难忘的岁月”和第三部分“走进新时代”及实物陈列室资料的收集、拟写和完善。四是挖掘馆藏历史文化资源,对打造观音历史文化名城进行查证研究,形成《建设中国观音历史文化名城的思考与建议》,得到市委主要领导高度认可,市委书记杨洪波批示有关部门:当前我市正在全力推进“文化振兴计划”,要着力发掘我市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工作中认真研究,积极采纳所提的有关建议。

(六)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提升。一是对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并对数据库的数据逐一进行了清理和核对。1-6月完成了6个全宗、3205卷、95393件,扫描图片40万余页;完成了600卷开放民国档案的重新鉴定,并在档案资源网上进行公开。二是加强局网站管理,对网站栏目进行清理和及时更新。三是进一步加大已公开现行文件和政府公开信息的挂接力度,1-6月完成政府信息公开72条,挂接市级部门已公开现行文件40多件。

(七)档案馆建设工作成效显著。一是档案滚动移交进入常态化。上半年共接收15个单位的各种门类和载体档案1518卷、13310件。其中文书档案:1046卷、13264件;人事档案471袋;会计档案1卷;实物档案(印章)63件。接收捐赠资料7册,建立了馆藏珍品资料目录。二是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局9号令工作。市档案局修订《细则》已报省档案局审定,由市委办和政府办印发《市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实施细则》的通知(遂委办发[2013]11号),并在全市实施。目前已完成船山区档案馆《细则》审定工作。三是积极开展档案资料征集工作。征集到《抗战日记》等大量的珍贵档案资料,这些重要档案资料征集进馆,不仅丰富了馆藏,对文史研究起到积极作用。四是不断挖掘馆藏档案资料,在馆藏民国档案中找到26件清宣统年间的珍贵档案,并进行全文数字化处理。五是开展档案查阅利用工作。上半年来共接待利用者630人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4885卷次,为利用者复印档案、资料3922页。五是加强对船山区、蓬溪县和安居区档案馆库建设的指导和监督。蓬溪县档案馆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通过努力,省发改委下达档案馆项目资金575万元已经到位,目前档案馆建设项目主体已经竣工,装饰装修正在进行中,预计10份搬入新馆;船山区档案馆于今年5月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安居区档案馆初设方案已通过省档案局审查,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八)档案室建设工作逐步正常化。一是印发《关于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情况的通报》(遂档发〔2013〕2号),对2013年档案规范化管理复查和晋升的单位进行安排布署;二是开展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上半年对市质监局、市中级人民法院等12个单位进行了复查评定。三是开展规范化管理业务培训,对国家经济开发区、市委组织部、市档案规范化复查单位的专兼职档案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上半年共办3期,培训人数209人,送省培训1期,38人。

(九)自身建设不断提升。一是深入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动员和交流讨论,全体干部职工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机关作风明显改善、机关服务更加规范、机关办事效率得到提高。二是积极争创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工作。三是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工作台帐,机关自身规范化管理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9号和10号令,加强对机关、团体和企业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

(二)深入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进一步提高登记率、指导率和验收率。

(三)继续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开展村级档案文化信息管理新机制试点工作。

(四)继续推行《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评审和复查认定工作,促进未达标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

(五)加大重大活动档案、具有地方特色和与民生档案相关的档案资料的接收和征集工作。

(六)继续加大滚动移交档案接收力度,确保到期档案及时、规范进馆。

(七)继续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升级改造工作。

第9篇:新土地承包法全文范文

一、突出发展主题,强化资政服务和公共服务

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展好档案工作,真正发挥出档案工作的独特作用,为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准确把握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切实做好档案服务工作。

2、面向大众、服务社会。积极为社会各个层面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档案利用服务和档案文化服务。进一步拓展宣传功能,

创新服务,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和不同人员查阅利用的需要,并通过有效的档案宣传,让社会更多地了解、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3、贴近“三农”、服务农村。继续把做好“三农”档案作为重点来抓,按照《关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强化服务,规范管理,以点带面,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联合县涉农部门、镇、村建好管好用好农村土地承包、行政县划调整、农民素质培训、农村社会保障、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以及农业科技、农业经济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重点档案,为“三农”工作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打下坚实的档案工作基础。

4、继续抓好我县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监管,督促指导好重点建设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做好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确保我县重点工程档案材料齐全完整、管理规范、安全保管。

5、进一步抓好企业档案工作。找准找好切入点和服务方式,加强对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加快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继续扩大上规模民营企业建档范围,引导民营企业加强对专利、商标、客户信息、品牌等知识产权档案的收集和归档,切实提高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水平。

6、依托街道、服务社区。加强社区档案工作的指导力度,促进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按照《*县社区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巩固档案达标成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升社区档案管理水平。

7、建立机关单位档案工作年检制度。以县级机关部门为重点,以检促档案为工作方式,抓好我县已达标单位年检工作,以此来进一步规范档案达标成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二、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夯实档案事业发展基础

抓好各项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是促进档案工作发展,提高档案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水平的根基和前提,为此,20*年,我们将继续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

1、加强县级机关部门文件材料归档工作,确保各类应归文件材料齐全完整归档。继续以协作组为依托,采用集中培训授课的形式,认真抓好各镇(区)、机关各部门各类档案的归档工作,确保全县各行各业各类档案都能够系统、完整、齐全归档,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县各类档案归档工作要在6月底以前全部结束,并将20*年度形成的电子档案和目录移交县档案馆。

2、加强机关档案室建设,改善档案保管条件。为党和国家宝贵财富和人类社会重要文化遗产的档案得到更好的保护并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指导机关部门档案室完善硬件设施、设备,改善档案保管条件,确保各类档案的安全保管和利用。

三、推动档案馆功能建设,增强档案事业发展活力

将重点抓好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的开发两项工作。

1、按要求做好档案的移交进馆工作。根据两办《关于认真做好向县档案馆移交档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已到移交年限的单位,要按照标准对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搞好规范整理,按时向县档案馆移交。县档案馆也要加大接收力度,挖掘库房潜力,及时接收进馆。

2、多渠道开展面向社会的档案征集活动。向社会搞好宣传,提高人们对档案的认识和捐献档案的自觉性,开展好实物档案和重要历史档案的征集。重点做好部分知名度高、有社会影响的知名人士的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不断丰富馆藏档案的内容,从特色上改善馆藏结构。继续开展“社会记忆工程”活动,赴各镇对辖县内的地形、地貌和建筑设施情况通过影像的形式记录下来,拍成照片。

3、进一步强化档案资料编研工作。树立“大编研”观念,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优势,加强档案信息资源深度开发与利用,编研出版有价值、有品位的档案文化产品,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

4、深入开发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抓住档案馆是档案工作与社会各界的密切结合点这一特性,面向社会,面向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档案馆的开放性、公共性,充分发挥馆藏优势,深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主要是研究做好家庭档案展览,向广大人民群众推介家庭档案的作用、地位、历史意义以及家庭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方法,以适应人民群众对档案工作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在推动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

5、切实做好省一级馆复查认定工作。制定计划,责任到人,查漏补缺,分步骤进行,争取到10月底前完成复查认定工作。

四、坚持“三网并进”,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

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仍然是我们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将坚持“三网并进”,进一步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

1、加速推进档案数据库建设。补充和完善档案案卷级目录数据库、婚姻档案专题索引数据库、照片档案数据库,并着手婚姻档案全文数据库建设。继续开展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的建设,进行文件级目录输入工作,建立机读目录,完全实现计算机检索查询(主要是对新接收进馆的档案和部分馆藏开放档案)。

2、提高网站建设水平。对已改版的*档案信息网站进行逐步的完善和修改,及时进行信息的更新与补充,继续开展开放档案文件级目录和现行文件的文件级目录、全文上网工作,并向社会提供网上查询服务。同时完善与维护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档案信息网站办成知识网站、服务网站和门户网站。

3、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准确把握好开放与保密的关系,从录入的源头上把住审查关,避免控制数据的泄露。从思想、管理、技术等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异地备份等,既能监控预警,又能应急防范,以消除隐患,杜绝事故发生。

五、贯彻人才战略,强化档案队伍建设

20*年档案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强化队伍建设,是做好各项工作根本保证。

1、加强能力建设。根据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加强领导班子整体的能力建设和个体综合协调管理的能力建设,建立和谐的局馆氛围、凝聚全县档案干部队伍,围绕中心工作,不断创新档案服务机制。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