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演讲技巧和方法范文

小学演讲技巧和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演讲技巧和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演讲技巧和方法

第1篇:小学演讲技巧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演讲教学;语文人生

人总要学会成长,学会用更多的知识让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升华,如果要问,一个人的三观是从什么时候形成的,很难有人能回答出来,但要说一个人学业生涯中语文学科对于三观的成长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却没有人能够反对,所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学好语文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在课文难度,又或者在教会学生人生道理上都有了跨越,需要我们的语文老师更加悉心去教导和用心去教学,思考出符合初中生的语文教学方法。“演讲式”教学因此应运而生,是语文教学众多方法的一种组成,它意在强调语文老师在讲授初中语文时的精神风貌和交流技巧,用一种更加有特色的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初中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对初中语文中运用的“演讲式”教学作具体介绍:

一、“演讲式”教学的基本概念

初中语文“演讲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一些演讲上的技巧融入语文课堂中去,因为演讲也是基于汉语之上,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处理,在技巧上有许多讲究。总体来说,演讲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有很多的共性,就比方说:演讲者在语言表达上就会通过一些声调的抑扬顿挫和语言的转音停顿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通过这种技巧可以让疲惫的观众重新焕发激情;演讲者经常会用一些“口号万岁”,都是一种对文字的浓缩,旨在使听众内心产生共鸣等,而将这些技巧就可以用到语文课堂中去,教师可以刻意地去学习这些技巧,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个人魅力,更能让整个语文课堂焕发生机。在演讲中,对于演讲者以及讲稿都有非常多的技巧,甚至形成了系统的规范,我们甚至可以假设,演讲者就是语文老师,通过对自己声音的处理以及教学大纲的梳理为自己打造量身定做的舞台,将语文课堂讲授当成做一场演讲,让学生享受到一场饕餮盛宴,整堂课都处在一种被引导状态,跟随老师的思路,被老师刻意去引导,提升整个课堂的质量。初中语文“演讲式”教学是一种特色教学,对语文教师个人素质及魅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为了学生去改变,而这种改变也有益于教师自身的成长。

二、“演讲式”教学的基本策略

演讲是一门大学问,正规来说整个演讲过程只有短短的几分钟,要在这几分钟内,让演讲者和自己的讲稿都达到一种尽善尽美的状态,带动全场氛围,是一种严苛的要求,但是这也是他的魅力所在,也正因此,演讲更像是一种魔力,拥有让全场观众呐喊的效果。演讲的成果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演讲者自身的个人魅力,包括对一些姿态或者声音的处理;另一方面就是讲稿的处理。由此可以类比到课堂,初中语文课堂要达到演讲氛围中所凸显的那种激情生动,也需要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老师自身的个人魅力,需要老师去了解一些基本的演讲技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要一调到底,而是要有变化,值得激情的时候就要激情,值得低沉的时候就要低沉,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对自己的语言特点进行改变,多用一些能吸引学生的幽默式语言,使语文课堂不要变得那么呆板;另一方面就是教师对于自己每堂课教学大纲的处理,这节课要讲什么?怎么讲?如何和上一节课联系起来?又怎样使课堂有意思?这就是对文字的处理,教师需要花费心思在大纲上,要将整节课安排得有层次、有质感,使学生感到充沛,对于知识点趣味化,就比如:在古诗词讲授过程中,就可以借用现代语言使一些艰涩的知识变得白话,或者使场景变得有趣起来,加一些历史知识在里面等。只有语文教师把握好这两个方面,才能将演讲融入语文课堂中,初中语文课堂定然能够焕发出演讲的魅力,充满激情与生动。

综上而言,初中语文课堂“演讲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对教师教学风格的转变,将原先沉闷、呆板的语文课堂加入一些演讲元素而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更加主动,愿意去听老师讲课,因为有意思!因为有激情!因为更像是艺术!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演讲技巧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说话;训练

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交流信息离不开说话,尤其是青年人,都应具备较强的说话能力,以此作为立身处世的基础。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加强阅读而促进说话水平训练,以读促说,所以我在教学中就采用下列几种方式:

跟读:学生听朗读录音,这样可以注意正音、停顿、感情、表达和朗读技巧等方面,并能通过标准清晰的语言、抑扬顿挫、情感变化等朗读技巧,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时也可为以后的独立朗读、说话奠定基础。

齐读:全体学生齐读,这样可以训练胆小者的胆量,并能振奋精神,增强记忆力。

点读:指名学生个别朗读,这种读法可以自由调节音速,根据朗读材料自由表情达意,并充分发挥朗读者的朗读特色,还可以暴露学生的不足之处,以及时指导学生。

分角色读:对课本中有特色的课文如剧本,由学生扮演课文中人物角色进行朗读,这种读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以上各种方法的使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语文教学角度来说,我认为语感教学就是使学生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对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

除了以读促说以外,我还运用了课前演讲形式来促进学生敢说、能说、会说,学生中总有部分是学困生、后进生,从未登台作过正式发言,因而就呈现出不敢说、不会说,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台后竟浑身发抖,面红耳赤,憋不出一个字。课堂上也从未主动发过言,并且我发现,许多学生上课不说、不读、不问,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心理障碍:怕读得不好、说得不好,同学看不起,老师指责批评。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多种形式的演讲活动,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首先,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克服惧怕心理,能大胆畅所欲言,并给予激励的话语,特别是后进生,不仅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还肯定他们发言、朗读中的点滴优点及进步。许多学生逐渐消除了心理障碍,原来总是不发言的学生慢慢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采用的方法是根据现成的材料进行复述,即在教学中选择一些典型的课文或段落让学生复述,也可变换角度或人称,如学完《奇妙的人体》后,我要求学生用“人体的自述”方式复述课文内容,以增加训练兴趣。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将故事性强、对话多的课文编成课堂剧,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其他学生听完后进行评议,让学生转述他们表演的某一环节,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主动参与到说的训练中来,如学完《雷雨》《威尼斯》这两篇剧本后,要求学生分组、分角色演剧中人物,一组表演时,其他组仔细听、看,等到这组表演完后其他组同学对他们进行了评议,并转述他们演得最精彩的段落,这样,基本上每一位学生都会积极参与进来,他们的积极性非常高。

其次,要求学生能围绕话题,不偏离中心,表述要完整流利,表情自然恰当。这时和学生实际生活挂钩,采用课前五分钟演讲。每节课开始时,用五分钟安排五个学生说话,每人讲一分钟,命题切合学生实际,让其有话可说,比如,学生刚从小学升到中学,入校后他们处处事事感到新鲜,心里有说不完的话,这时可以让他们说“我是初中生啦”“告别小学后”“来到中学第一天”等话题。这种方法耗时少,见效大,学生积极性较高。这个环节完后进行“自我介绍”,重点说明自己的性格爱好,接着进行“取长补短说他人”,要求学生说出班内其他同学的优点,以补己不足,容许学生可事先拟定说话要点,可持提纲上台,但不能照念讲稿。

最后,就是到说话训练较高阶段,要求学生会说。众所周知,要想说得好,就得讲技巧,因此,这时讲求说话的技巧,如音量、力度的控制,语调、语态(含手势、身势以及面部表情)的运用,并且表达时做到说话得体、语言推敲的方法运用等。这个阶段主要采用即席说话的形式,即事先向学生征集题目,课前以抽签方式确定说话内容,采用“说――议”的教学结构,全班学生按座位先后依次上台,每节课一人,每人说话控制在两到三分钟。台上学生说话时,其余学生边听边做好要点记录,台上学生说话结束,全班学生先互相交换一下看法,然后对该学生的说话进行评议,老师结合学生意见有侧重地进行分析和小结。

总之,说话训练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要,训练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上只是我的初探性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步伐,我想会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培养,找到更加简便易行、效果显著并且受学生欢迎的更好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篇:小学演讲技巧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语言艺术;谈话技巧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误国"。言语得失,小则牵系做人难易,大则连及国家兴亡。谈话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正面教育,提高学生认识,提升学生觉悟的最基本和常见的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对教师比较崇拜和信任,他们对教师的话也相对比较容易接受和遵从,所以,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尤其要重视语言的艺术,在与学生谈话时要注重谈话的方式、环境和技巧,这样才能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

一、选择合适的谈话方式

演讲、谈心、组织讨论是班主任常用的三种谈话方式,旨在阐明观点、答疑解惑、沟通心灵。因受教人数、事件及时空差异等因素影响,不同谈话方式有着各自的独特之处。

演讲的谈话方式一般多用于集体活动当中。内容灵活多变,可以系统讲,也可以专题讲;时间可长可短,不受限制。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精彩的故事能让班主任的演讲发挥最大的教育效果。谈心一般用于面对面交流,可以在集体和个人间进行,可以在课内或课外,一般多用于个别教育。它要求班主任有情有爱,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在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事件的基础上与学生谈心交流。讨论是在学生对某些问题认识不明、意见不一时常用的教育手段。班主任要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畅所欲言,班主任主要发挥引导、点拨、纠正等作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

二、创设和谐的谈话氛围

教师与学生谈话应注意地点的选择。办公室是教师办公的场所,在学生心目中,办公室代表着庄重和严肃。对于一些重大的、严肃的问题,班主任可以在办公室与学生谈话。而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涉及学生自尊心的问题,班主任则可以选择在校园中漫步交流,或者寻找一处能与学生单独相处而学生又感到相对轻松的场所。对于一些关闭心扉,拒绝和班主任交流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参与到学生喜爱的活动中,寻找机会与学生谈话。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要注意体态语的适切。班主任站在班级讲台前义正词严地讲话,代表的是一种权威,显示的是一种庄重;班主任与学生并肩前行,边走边谈,彰显的是平等与和谐;班主任与学生同坐课桌旁交流,透露的是亲切和自然。班主任应从谈话的目的出l,选择合适的体态语与学生交流。此外,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除了要展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表形象,还要扮演好学生的“大姐姐”“大哥哥”“好朋友”等形象,让学生乐于接近,愿意倾心。

三、学会倾听,平等对话

叶澜曾说过:"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就是在互相倾听中通过沟通和了解建立起来的。作为一名班主任,做个忠实的听众,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可以让学生乐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对你诉说,成为学生可信赖,可以交心的大朋友。因此,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不管学生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也不管学生说的是井井有条还是语无伦次,班主任都应尊重学生,不能打断他们的话,以"察言观色"来抓住学生在谈话中表达出来的"心声",再予以灵活巧妙的引导或化解。

四、磨炼娴熟的谈话技巧

儿童不是复制品,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正因为儿童的千差万别,所以在与学生谈话时,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下面介绍几种谈话的技巧:

1.单刀直入式。与性格直爽、外向开朗的学生交流时,班主任不妨单刀直入,直接指出问题所在,揭示其严重后果。这种直接明了的谈话方式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和真诚,能够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反之,如果班主任婆婆妈妈、东拉西扯、迟迟不进入主题,只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反感。性格耿直的学生一般都有分辨是非的能力,班主任只要做好提醒和引Чぷ骶涂梢粤恕

2.和风细雨式。对于性格内向、感情细腻的学生,尤其是女生,班主任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谈话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这一类学生如果犯了错,班主任首先要带着他(她)认真分析、找寻原因,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有“和风细雨”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奇妙境界。

3.循循善诱式。儿童的心智发育不成熟,比较容易引导。对于一些习惯差的学生,班主任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班主任在与这一类学生谈话时一定要做到真心、信任、尊重、关爱。

4.蜻蜓点水式。对于表现优异、自觉性高、自尊心强,偶犯或初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的旁敲侧击、蜻蜓点水式的提醒既能维护学生颜面,又能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有时候,优秀的学生也可能会犯错,班主任可以不直接批评,而是借助表扬其他学生的契机来提醒。如针对部分优秀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情况,班主任可以这样说:“XX同学听讲很认真,老师为你点赞,可惜我们一直表现很好的个别同学,今天表现就有点不尽如人意了,说的是谁,你懂得。”老师只要微笑着看他一眼,学生便会心领神会。教师心中装着学生,关注他的成长,从师爱出发,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便都有了教育意义,尤其对那些心思细密、积极向上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做到点到即可。

5.响鼓重敲式。对于屡教屡犯、错误不断的学生,教师在教育中要态度明确、措辞严厉地指出问题的严重性,让学生加深认识、幡然醒悟。如,有学生曾经因为排队时与同学发生口角而用板凳砸同学,对于这样的学生,我首先旗帜鲜明地摆明态度,非常严肃地批评:“这样做,一时痛快,考虑后果了吗?砸伤人怎么办?不知道控制情绪,只会害人害己。如果今天你面对一个比你壮实很多的同学,控制力和你一样差,你和他动手,吃亏的会是谁呢?你想过没有?”一段抢白,痛陈利害关系,让他认识到冲动行为的后果。

第4篇:小学演讲技巧和方法范文

时 间

内 容

人 员

开学典礼讲话

第2周(2.16)

起跑在今天 收获在明天

第3周(2. 23)

爱护校园环境 争当文明使者

第4周(3. 2)

发扬奉献精神 做新时代的小雷锋

第5周(3. 9)

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

第6周(3.16)

强化安全意识,避免意外伤害(安全教育)

第7周(3.23)

亲近自然 保护环境

第8周(3.30)

感恩幸福生活 向革命先烈致敬

第9周(4. 6)

弘扬勤俭节约的革命传统

第10周(4.13)

热爱科学,努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保护视力 合理用眼 (健康教育)

做热爱劳动的好少年

第13周(5. 4)

成功在于坚持不懈

第14周(5.11)

悼念汶川地震遇难同胞 学会自然灾害逃生技巧

第15周(5.18)

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积极参与校园艺术节

欢庆六一儿童节

第17周(6 .1)

(放 假)

第18周(6. 8)

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第19周(6.15)

遵纪守法,做合格小公民(法制教育)

(6.22)

如何处理好学习与压力(心理健康教育)

第21周

第5篇:小学演讲技巧和方法范文

    经过多年的教学,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总结出了听力教学的几种方法。

    1坚持听写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

    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我坚持每天进行5分钟的听力训练。训练顺序为:单词--句--句组。听词是对课文的四会单词进行听写,单词量不多,每次5个左右,可反复进行;听句子主要是训练学生快速听和反应的能力,听时可让学生边听边做动作或画简笔画等;听句组就是听连贯话语,主要是训练学生听熟一些话套。

    2开展“小小演说家”的活动

    每节英语课前,找一名同学用英语进行演讲,然后要求全班同学就演讲内容进行问答。同时演讲内容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起初可以说一两句,随着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学生们就可以表达一些复杂的自己喜欢的故事、童话等。这种活动的开展既使演讲学生得到了训练,又训练了台下学生的听力,学生听说能力普遍加强,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大了语言实践量,培养了学生听的辨析能力。

    3充分挖掘教材,训练学生听的理解能力

    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些不错的听力素材。例如:Let’slearn部分,我们可以利用它进行听音标号的训练;Let’stalk部分,我们可以在学习前,根据Let’stalk的内容提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

    4创设“听力语境”,强化学生听说能力

第6篇:小学演讲技巧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形式;训练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一理念明确地贯穿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之中,为我们的口语表达教学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若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达到与人正常交流的水平,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因素:健全的大脑、健全的神经系统和语言器官、对他人语言的学习和模仿的能力、与周围环境的语言交际活动以及个人的情感态度等。但现实生活中却总会出现表达不清和沟通不畅的现象,甚至因此造成误解。所以,笔者认为对小学生进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十分有必要。

一是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教养对其语言技巧的影响,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出口语训练计划。二是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口语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去运用和发展他们所学到的语言结构和形式。三是对学生强调说话的内容,而不是方法。四是通过提供第一手的资料以及替代它的那些间接经验,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并要求他们练习用这些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使他们的语言日臻完善。五是从复述回答问题再发展到独立发表演讲,从学习讨论教材再发展到自由讨论问题,从有教师指导的练习发展到独立发表见解。这些训练,教师必须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安排好。说话训练的方式、方法大体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结合语文教学进行有目的性的说话训练

(一)利用阅读教学课进行训练

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正确发音,指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掌握好语调、语气和语速,注意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训练学生说话时口齿清楚和恰当表达感情的良好习惯。通过复述方式培养学生用连贯语言有条理地口头叙事的能力。

(二)结合写作教学课进行训练

在书面作文之前进行口头作文训练,不仅让学生在与教师面对面的发言中提升了敢于表达的勇气,还可以为学生积累一定的作文素材。这就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确定自己表达的中心,选好材料,安排好顺序,并运用恰当的词句表达出来。这种有中心有条理的快速表达活动能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性、条理性、敏捷性和灵活性,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益,而且对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大有益处。

二、运用各种方式加强说话训练

人们的日常语言活动按照信息传播的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项传播的独白语言活动,如演讲、讲故事、致辞、做报告等;另一类是在两个或更多人之间进行的双向或多向交流的会话语言活动,如谈话、采访、打电话、讨论等。我们可以根据条件创设下面的一些语言活动情境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

(一)独白语言能力的训练

这种语言活动是讲话人在公共场合单独面向听众进行的较长时间的讲话,比如演讲、讲故事、致辞等。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类似的活动练学生的独白语言能力。

1.演讲训练。这是独白语言活动中最高级的形式,可要求学生就本身感兴趣或近期的热点事件等话题发表见解。演讲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充分的材料、严密的逻辑顺序以及富有感彩的语言。演讲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和演说阶段。准备阶段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确定演讲的目的;第二步,选择材料,明确观点和主张;第三步,组织好讲稿;第四步,熟记、背诵讲稿。演说阶段也包括四个步骤:一是掌握好讲话的声音;二是注意身体的姿势、表情和手势;三是态度要乐观、热情、充满自信;四是演讲时要注意适应听众。

2.讲故事训练。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种口头训练活动。它也分两个阶段。准备阶段首先要选好故事,故事内容要完整,情节曲折,对听众有吸引力。讲故事之前要求学生熟悉故事的发展线索,掌握事件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然后熟记,默诵。讲故事的时候,要运用富有感彩的语言、声调,配合手势、动作、表情等,绘声绘色地将人物性格及环境气氛表达出来。

3.致辞训练。这是在特定场合下,讲话人就当时的情景发表讲话,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感情。比如开学典礼上的欢迎词、毕业典礼上的欢送词、新年联欢会或生日晚会的贺词、对别人的欢迎词和答谢词等。

(二)会话语言能力的训练

会话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语言交流形式,它包括交谈、讨论、辩论、讲座等。其中交谈、讨论是最常见的会话形式。我们要善于创造和利用这种机会训练学生的交谈、讨论能力和技巧。

1.交谈训练。交谈一般包括六个步骤:一是寻找自己和别人都感兴趣的话题;二是注意集中注意力倾听别人的讲话并敏锐地抓住对方的中心意思;三是发表自己的意见;四是注意适时地转换话题;五是注意恰当地结束交谈;六是注意交谈的态度。

2.讨论训练。讨论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发现新思想的过程。通过讨论,可以用别人的智慧来丰富自己的头脑。讨论活动应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参加讨论的学生都要明确本次讨论的主题,紧紧围绕主题进行讨论;二是应确立讨论的原则和依据;三是对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对所有有关事实或观点都应当充分考虑;四是要做一个讨论结果的总结。另外,讨论活动的组织者还要强调讨论活动的规则,主要有:完成集体分给自己的任务,积极发表意见和参加分析问题;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并认真分析他人的发言;系统地陈述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单纯地回答问题;说话要有条理,观点要明确,声音要响亮,让人听得到。

(三)其他方式的口语训练

1.看图说话训练。图画是形象直观的反映,学生看到图画会有感而发,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这在我们的口头作文中经常看到。

2.游戏说话训练。语言课上,可以结合口语训练组织语言游戏。这种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运用的知识,并能训练学生准确、熟练说话的能力。

第7篇:小学演讲技巧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中 问题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结合我在边远贫困的山村小学任教已达三十来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视课堂前伸,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前伸工作应针对不同的课文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情感型的课文,如《夕阳真美、《在大海中永生》、《明天我们毕业》等课文,重在朗读的课文,要求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反复朗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适合的音乐作为背景练习配乐诵;对说明议论性的课文,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说勤奋》、《海洋——21世纪的希望》等重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可在课前阅读时圈画出不理解或者有疑问的地方,这样做,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更有针对性。

二、重视课堂后延,加强课堂教学反馈

不同的课堂后延,会以不同的方式向教师反馈教学信息:对于低年级学生,课后复习可不布置或少布置书面作业,加强朗读及口语练习,如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根据课文讲故事等。如学完《天鹅的故事》后,可以布置学生把这个打动人心的故事结合自己的理解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这样,既复习巩固了课堂教学内容,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多从学习方法上加强训练,如《埃及的金字塔》,该文介绍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时,采用了列举数字、做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给人直观的感知。课后可以一起学生学习课文中的说明方法介绍家乡的一处名胜景区。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既进一步熟悉了课文,又对课文的写作手法及什么方法加深了认识和理解。

三、重视阅读积累,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

古人云“厚积而薄发”,说的就是积累的重要性。如何积累呢?第一,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进阅览室,《语文课程标准》对各个年级段学生的阅读量也有明确要求,目的也在于“丰富语言的积累”。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们阅读的东西比要求他们记住的东西多两倍。“因此要让学生在书海中遨游,享受知识与科技的馈赠,学生会兴趣盎然。第二,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博览群书,同时还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第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是一个硕大的语文课堂。许多语言大师都非常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做有心人,要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自觉地摄取语言营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素养。

四、重视读写表达,提供学生实践机会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具体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提供说话的场所。每天的晨会课可以设“3分钟演讲”,各人可以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即兴演讲;还可以定期举办“你说我说大家说”的活动,把近期自己在书刊、广播、电视、网络上看到的、听到的新闻趣事进行交流;组织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自己写演讲稿,举行演讲比赛等。另一方面,提供写作的机会,留心生活处处皆文章。因此,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留心生活,捕捉写作契机,如根据编抄报的经历,迟到尴尬的经历,考试失败的经历,在日记本上尽情发挥,

五、重视“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操作的变通方法

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对不同的学生和教材在不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的,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模式。为此我们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设计了基本模式,并提出适应具体课授课情境的调节变通方法。1、基本模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可随学生年级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学自悟表达和质疑、讨论的独立性。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自读提示和表达指导,选择或增加有关的字、词、句以及看图、观察、朗读、说话、表演等教学操作内容;中年级着重选择和增加有关自然段、简单的结构段,以及背诵、复述、深入理解、读写结合、质疑问难、小组讨论、有序表达等项目;高年级则着力于较复杂的结构段和篇,以及理解语句内含和表现手法,把握结构,领悟中心,体会情感,认识事物,质疑争辩,美读鉴赏等教学操作内容。

2.基本模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一般来说,侧重体会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语句内涵、朗读欣赏、背诵复述等练习;侧重提高认识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内容、体会情感,质疑问难、把握中心等练习;侧重结构联系、表现手法和读写结合的,要增加认识段、篇层次关系、理解语句含义、学习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读后写练等练习。

3.特殊类型的课文,可以进行较大的改动或调整,甚至打破三个阶段的布局。写出真实、生动、感人的文章。

总之,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个渐进的过程,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亲自品尝学习的味道,才是最佳的途径。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想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只有立足课堂教学,重视课堂前伸,重视课堂后延,重视阅读积累,重视读写表达,重视“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操作的变通方法,才能切实提高山区学校小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宗丽《浅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黄河之声2009年6期

第8篇:小学演讲技巧和方法范文

据专家调查测定,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大约有70%的时间用在阅读上。语文课程标准中又提出:“在学习语文的各种环节中,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前苏联教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书非同小可。读书是最原始、最简单、最普通的教学形式,却又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方法。

在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中,读是听、说、写的基础,它对听、说、写的培养和锻炼,起着示范、点拨、促进和检查的作用。读书是各个环节的基础,文字词语的识记理解,语段的分析理解,篇章的领悟与写作都是在读的基础上发展的在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甚至个别教师往往重视“写”而忽略“读”,“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其实“读”在语文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对于精读课文和课外的好文章,要反复读。现代教学重视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读不行。阅读能力包括: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对文中的哲理的领悟能力;对文章主题的发掘能力;对文章艺术性的欣赏能力,等等。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学生如果能不读或只读一遍就能学透,那是不可能的。篇幅较长的文章,有的同学略读一遍,只等上课老师讲解。但毕竟课时是有限的,教师在一两课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讲解,要想全面透彻地理解课文,明白文中所写的深刻哲理,体会文中人物的真实感受,是非多读而不能解决的,通过读通文字,通过读发扬主题,通过读产生问题,通过读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课上再有目的地听取教师讲解,则茅塞顿开。久而久之,阅读能力会大大提高。

其次,大量阅读好的课外书,有益于写作水平的提高。读书人便是写书人,写书人更是读书人。作家之所以能够创作出大量的文学精品,是与他们博览群书分不开的。著名评剧艺术家新凤霞从六岁开始学戏,没有上过学,但她写文章却清新隽永,她完全是靠阅读名著而成为作家的。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更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多读,才能较课堂所学更多地接触不同文章的不同构思去写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正如杜甫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三,朗读是培养学生演讲口才的关键。演讲需要声情并茂,除了好的讲稿之外,重要的还要靠演讲者的演讲口才。而演讲口才的培养,重在平日多练朗读。小学语文课本就有许多练朗读的好文章。只要同学们平时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时间一长,你的演讲口才自然会高人一筹。

怎样培养学生的“读”的兴趣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应该怎样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高语文水平,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培养学生“读”的兴趣 ,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1)通过身边树立读书的榜样,让榜样产生力量将给他们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 ,产生名人效应;(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进行阅读活动。还要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学习情况,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励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收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激励表扬,这样便会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气氛;这样,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2. 寻找“读”的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中国旧时的私塾教育讲究读书三到:眼到、口到和心到,对此表示赞同,并有了新的体味。认为只有“三到”读书法还是不够的,应有第四到即“手到”。所谓“手到”就是强调多动手,这里主要包括标点分段、查阅字典和资料、作读书笔记。而读书笔记又包括四点:抄录备忘、提纲节要、笔记心得、探讨研究。“动手”不仅会帮助你开阔眼界、增强记忆,还会充分调动你的想象力与创造性,使书本上的知识变活,最终成为你自己的东西,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读、浏览“三读”法;及时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等几种阅读方法。

第9篇:小学演讲技巧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 兴趣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81-02

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对孩子的学习及一生发展的重要性。那我们该如何及早引领孩子走进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让孩子感受阅读带来的无限愉悦,做快乐的“读书郎”呢?

一、创建愉悦轻松的阅读环境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实效的。首先除了学校的图书馆还要建立班级图书角。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其次,建议家长建立家庭图书角,营造愉悦轻松的亲子阅读氛围。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愉悦轻松的阅读环境,还可以建设“读书郎”俱乐部。根据不同学生的阅读基础作纵向分层,即把学生应该读的书目作为核心层读物,可以读、拓展读的书目作为紧密层读物。达到无论在家还是在校,缤纷的读书乐园无时不在地吸引孩子们,从而形成一个愉悦轻松的阅读氛围。

二、向学生推荐合适的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1.注意推荐思想健康的好书。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小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差异选择读物。一般来讲:低年级学生可安排图文并茂的童话、儿歌等浅显的儿童阅读作品;中年级学生安排一些易懂的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科学知识短文等读物;高年级学生可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名著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等。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喜好,推荐课外读物时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

3.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推荐与课内相关的课外读物。教材中许多课文是名人名篇,有的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讲课时把这些片断的前后内容给学生作简要介绍,激发起学生欲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再把这本书介绍给学生。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这些课文,我就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学了《武松打虎》,就向学生介绍《水浒传》……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热情大大提高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

1.巧开故事会,诱发阅读兴趣。一听到要讲故事,每个小朋友都会竖起双耳,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听得津津有味。所以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2.坚持每天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利用预备铃开始的三分钟,指定学生演讲有关内容。以每一节课一个人为主,有时可几人合作。演讲人员、演讲顺序由教师或课代表提前安排。演讲内容由教师根据现阶段教学内容指定范围。每次演讲完,教师简要点评,从中发现闪光点让参与者享受成功的愉悦。这种教学形式,费时少收益大,为演讲者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也为听众引来了源头活水;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心情愉悦地进入学习状态。

3.每天背诵经典诗文,积累语言,陶冶情操。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诵读经典诗文”课题活动,指导学生每天背古诗文经典,不仅可以吸收祖国优秀的古文化,丰富语言积累,还可以陶冶情操。所以要求学生每天利用早读背诵古诗,周一早自习互相检查。每月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看谁上台背得最多。

其次还可以通过开展“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 “诗歌朗诵比赛”,每学期评选班级优秀“读书郎”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四、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有的小学生只凭兴趣马虎地读有生动情节的内容;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并逐步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查阅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难以认识、理解的字、词、句及时查阅工具书,直到弄明白为止。

2.培养思考质疑的习惯。鼓励质疑,引导发现,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3.培养批注的习惯。对文中不理解和值得揣摩和探讨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划出来,以便过后再思考。同时,要求学生对领悟之处也作特定的标识,以备忘却,必要时还可进行简单的旁注。

4.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将文质兼美的文章内容浓缩在小小的读书卡片或摘抄本上,将优美的语句或新了解的知识摘抄下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还可以通过朗读、背诵等形式,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只有学会积累,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