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即兴演讲的要点及技巧范文

即兴演讲的要点及技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即兴演讲的要点及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即兴演讲的要点及技巧

第1篇:即兴演讲的要点及技巧范文

关键词:师范生;基本功大赛;通用技能;口语表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5C-0007-04

自2012年起,江苏省启动了全省范围内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大赛既是促进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全省各师范院校教师培养质量的检测,对教师教育工作具有指导、示范和引领作用。笔者有幸担任了大赛第四届小学教育组“口语表达”项目的专家评委,在此,结合评委经历与平时的教学研究,对“口语表达”项比赛略谈拙见。

一、设计理念

“口语表达”作为师范生的一项通用技能,在大赛中覆盖面较广,遍及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艺体教育各组。在第一届至第三届的大赛中,皆命名为“即兴演讲”,自第四届起更名为“口语表达”。赛题由简单的短短一行字的命题式,变成提供教育教学实际案例的材料式,比赛时要求选手就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以口语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样的变化,绝不仅仅是名称和形式上的改变,而是凸显了实践取向的转变,反映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符合学校对新教师的基本要求,践行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2016〕2号)精神。该《意见》指出:“师范生教育实践依然是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中小学(含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需要。”

大赛本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根本原则,将“即兴演讲”改为“口语表达”,由形式比较单一的“命题式即兴演讲”转变为综合性的“材料式口语表达”;由单纯考查师范生的语言表达技能,转变为紧扣师范生的核心专业素养,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查,更强化了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意识,引导他们关注现实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形成实践智慧,切实满足《意见》提出的“促进师范生深入体验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形成良好的师德素养和职业认同,更好地理解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等能力,为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和持续的专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的目标要求。

二、比赛特征

“口语表达”项比赛由选手抽签决定比赛顺序和热荩根据所给材料,独立准备10分钟后,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限时3分钟。

(一)检测综合性

相对于一般演讲而言,“口语表达”项更能反映选手的综合素质。大赛不仅考查选手的知识储备、语言表达、演讲技巧、心理素质等综合水平和实际能力,也能考查选手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案例材料分析能力、教书育人领悟力等。

(二)赛题规定性

“口语表达”项的内容和主题是选手现场抽题确定的,这种形式好处在于选手不必苦心构思主题,然而不足之处是限制选手发挥,无法表达自己最擅长、熟悉的话题。

(三)发挥即时性

相对于过去有准备的“命题演讲”项而言,“口语表达”项要求选手限时10分钟准备。一些选手因为时间仓促准备不够充分,临时发挥时出现思维短路、表达不畅、语无伦次甚至词不达意等情况。

(四)表达时限性

“口语表达”项的时间要求是3分钟,比赛现场利用投影倒计时,超时将被扣分,不足2.5分钟也要被扣分。有些选手可能边讲边想,刚刚转入正题,却因时间问题不得不草草收场;有些选手可能因过分紧张,准备的内容也没有充分展开,三言两语便结束比赛。因时间限制的比赛规则,选手在表达深度、广度以及完整度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赛题类型

大赛“口语表达”项赛题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内容集中在教育、教学、教师等主题范围内,有明显的专业特点,要求选手对材料中某种现象或问题进行分析,用有关教学、教育理论等阐述观点、表达见解。

(一)教育语录评析类

有的赛题摘录中外教育名家如夸美纽斯、第斯多惠、杜威、于漪等语录,要求参赛选手谈认识、说理解、析观点,可以从相关教育教学理论角度进行分析与回答,也可以结合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进行评析。有的则选录某个片面教育观点如教育万能论、环境决定论等,让选手辨析对错并以相关教育理论评述判断依据。

(二)教育理念认识类

赛题涉及的理念主要有:教书育人理念,强调既要“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以生为本理念,强调重视、理解、尊重、爱护学生;教学主体性理念,强调“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个性化理念,主张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义务教育理念,强调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坚持依法治教;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及内化为学生的良好素质等。

(三)教师道德评议类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与灵魂。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赛题甚多,涵盖对师德认识、师德情感、师德行为、师德习惯等层面的评议,如爱岗敬业问题,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种崇高的事业来做,不以教师职业之便谋取私利;严谨治学问题,要勤恳认真,诲人不倦,认真备课上课;学生问问题,要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学生严爱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等。

(四)教育教学策略类

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很大一部分体现在教育教学方法的正确把握上,所以赛题有一大半涉及到教育方法的探讨问题,尤其是德育工作的策略、方法、途径、功效等,诸如班主任工作、班集体建设、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后进生的转化、校园暴力问题、网络成瘾现象、安全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涉及这类案例的表达,不要简单地判断哪种方法更正确,关键是要讲清判断的依据、由此所产生的效果或后果以及个人见解和看法。也有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学法指导、教学设计等有关教学层面的案例分析。

四、u价内容

(一)综合的专业素养

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师专业素养,方能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口语表达”项评价重点为师范生应该拥有的教师专业素养,即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特质,一般主要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实践。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教师应具有的理想追求、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等基本理性价值取向,包括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和专业态度;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在教师教育和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实用性知识,涵盖了学科知识、实践知识和教育类知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以及科研能力;教师的专业实践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认知、达成教学目标的师生共同实践活动,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外化形式。[1]

(二)系统的分析能力

“口语表达”项比赛时,选手抽到的是有关教育教学的各种案例材料,并按照指定的要求发表个人看法和见解。这就考查了师范生对案例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选手须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地占有材料,对材料进行阅读思考、分析整合,通过文字表面迅速深入到事物本质上去认识,把符合要求、切合主题的材料组合、凝炼在一起,找出有深度的主线,形成自己的观点,再围绕观点去条分缕析的阐述或论证,连贯成文,以免事例繁杂、游离主题。所以,选手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注重阐释内容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

(三)流畅的表达能力

教师口语是师范生将来从业的工作用语,不仅仅要发音准确清晰、语调自然、语流通畅、符合现代汉语规范,更要注重科学、简洁、形象、审美等,体现教育口语的针对性、说理性、引导性、感染性和可接受性等要求,体现教师口语表达的思想性和教育性、规范性和科学性,针对性和直观性等特征。该项设计旨在检测师范生的教师口语表达水平。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素质的优劣,关系到教师能否胜任各种复杂的教学工作,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才能起到稳定和催化作用。“口语表达”项对选手的心理素质作了重要的检测,虽在评分标准中没有明确的说明,但它却通过选手的具体表现得到反映,它比书面表达更能检测一个师范生心理素质的优劣。因为口语表达是个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尤其是面对专家评委专业的眼光,选手能够克服心理障碍,在表达交流中神态自若、心绪镇静、表意明确、表达流畅,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这唯有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能做到。[2]

五、表达技巧

选手要针对赛题中的教育教学现象或论说进行分析评判,精准把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合乎专业要求,格调积极向上;表达的观点明确,紧扣赛题,且有个人独特的看法与见解;表达时思维清晰,说明、阐述、论证充分,具有说服力;表达语言流畅生动,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注重礼仪风貌,仪表整洁得体,举止自然大方,上场致意、下场致谢。在现场比赛中,须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审题,明确表达的指向点

“口语表达”项赛题大多数是提供一则有关教育教学的案例材料或言论观点。选手须认真仔细地阅读材料,快速审题立意,对之进行分析归纳,明确话题的指向点,搞清楚要求你表达什么。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赛题最后通常明确要求从某个方面(如运用教育学相关理论,或请用德育规律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回答,这其实是指明了答题的角度和方向。

(二)紧扣赛题,找准表达的切入点

确定表达的指向范围,明确将要说什么之后,就得寻找恰切的切入点。所谓切入点是指能够将主旨与话题、主题与材料、观点与论据联系起来的某种关联物,如赛题中提供的某件事、某句话、某个场景、某个教育对象等。由此切入,引出赛手的观点与见解,再以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原理作依据进行论证,便能应对题旨针对表达。须注意的是:切忌脱离赛题,自说自话,一点不提及材料,泛泛而谈。

(三)调动储备,丰富表达的中心点

能否将内在知识体系外化为对各种教育教学现象的理解、分析和评判的实践运用能力,是决定此项比赛成败的关键。选手在明确表达的指向点、找准表达的切入点之后,应着力于调动丰富的知识储备,以简明清晰的语言,科学规范地阐述有关教学教育理论思想,并作为科学有力的论据,佐证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使表达显示一定的专业深度和广度。

(四)语言生动,激起感情的爆发点

在比赛中,很多选手只注重表达内容,而忽视了口语表达的语言特点,表达不够规范,声音缺乏激情,语调平直无趣,缺乏节奏情感,面部表情僵滞,眼神交流不够等等。选手要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应积极调动情感体验,注重语言的声、色、姿、情, 激发深埋在心中的最深厚、最真挚的感情积淀,通过音调的抑扬顿挫、情感的浓淡相宜和语音的轻重缓急等语言技巧,爆发出内心深处的思想火花,打开情感表达的闸门,调动自己和评委的情绪,达到感染评委的良好效果。[3]

大赛将“即兴演讲”演变为“口语表达”强化了教学实践环节,反映了实践取向的转变。各师范院校要加强教师对实践重要性的认识,更新对师范生专业素养的培养要求,更好地促进师范生的成长,提升新师资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硕林.师范生即兴演讲的准备[J].语文建设,2012(20).

[2]周国柱.即兴演讲成功的四个要点[J].工会论坛,2006(5).

[3]曹毅梅.浅论即兴演讲的审美标准[J].洛阳师专学报,2000(2).

第2篇:即兴演讲的要点及技巧范文

当今社会,随着人才就业竞争的加剧和人们合作的日趋频繁,口头表达在就业中的作用愈加显得重要。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过程中,已越来越重视对口头表达能力的考察。然而长久以来,在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片面强调课文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虽然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已经开始重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在教材中增加了说话能力的训练,但实际上由于口语表达能力考核尚未落实,不少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职校生生源整体素质比以往有所下降,很大一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且不同程度存在自卑心理,在课堂提问中或答非所问,或不知所云,或干脆三缄其口,在课堂外看似“高谈阔论”,但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有的碍于表面,有的强词夺理,有的甚至口头禅不断,粗话连篇。如果不重视职校生说话能力的培养,那么当他们两到三年后走上社会时,纵有精湛的技能,也会因为不懂得恰当的交流,使自我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和职业的需求。

二、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

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的知识面、心理素质、思维能力和表达技巧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要培养职校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既要抓全面学习,还得抓基础训练。

1.以课本为纲,拓宽学生知识面。语文课本是语文学习的主要载体,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语感,具有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但一个人如果仅具有课本知识,显然是不够的,一个人讲话中要做到左右逢源,旁征博引,精彩的话语信手拈来,就离不开平时大量的阅读和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人唠唠叨叨,一天到晚看似说个不停,实则毫无意义,或鹦鹉学舌,或东拉西扯,没有中心,没有内涵。任何一个人,良好的口才首先来自于知识的积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还必须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从生活中直接积累生动的“活”知识,做一个“肚中有货”的人。

2.疏导诱发,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有时也是心理因素造成的,“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的情况并不少见,我们知道职校学生很大一部分由于存在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行为不规范等问题,从小已经听惯了老师和家长的“教导”,慢慢地就有了一种“你说我不说,你问我不答,你说怎样就怎样”的逆反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克服这种心理障碍,从激励学生的说话动因做起,引导他们走出“失败的阳影”,克服自卑心理,逐步使学生树立一种“其实我也行”的自信心。

3.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说话能力。职业学校的语文教材在提供大量口语素材的基础上,还从理论上进行了指导,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理论为指导,以训练为中心,通过典型示范和示例评析,指导学生在反复、严格的训练和实践中,逐步掌握口语表达的技能技巧。

三、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具体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几种做法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1.聊天。针对有些性格比较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老师可安排一些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意识地接近他们,在平时多交流生活、学习、家庭、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内容,在没有任何思想压力的情况下使学生敞开心怀,直抒胸膛,激发学生畅所欲言,真诚吐露心迹。

2.畅想。以某一事物(或符号、谚语、名言等)为起点,要求学生进行联想。联想的事物互有联系,互成链,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使学生觉得有话好说。

3.复述。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往往具有较强的情节性,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这个基础上,可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根据原文的主要情况,开展合理想象,也可以在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请学生上台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和有关要点。

4.概括。语文课本中有不少篇幅较长的文章,学习后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抓住重点和主要内容,用精练的语言进行概括。也可让学生课外阅读情节较强的文章,要求他们书面进行缩写,再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

5.演讲。演讲是一种比较重要和常用的口才训练方法。演讲的要求可以逐步提高,分为带稿演讲,脱稿演讲,即兴演讲等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演讲活动可以安排在早读和课前三分种进行。

6.话题讨论。学生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后,往往对热点的或有争议性的事件、现象有发表见解的欲望。

7.辩论。在口语表达的诸多形式中,辩论是口才中的精华。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辩驳能力,也可以先做一些一对一简单的问答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辩论能力。

8.情境对话。职校生在校两三年后就要步入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交际及未来的求职应聘,工作中的谈判、主持、公关等,都与口头表达能力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和创设一些情境,增加语言环境的现场感,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对话训练。

以上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几种常用方式。我们如果把这些方法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就会收到应有的口语训练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西北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