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防火教育范文

小学生防火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防火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防火教育

第1篇:小学生防火教育范文

人类发展的历史也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史,我们在重视德育、语言数字等的教学时,能轻视自然科学和相关能力的培养吗?可以发现,我们的学生是解题高手,却是科学发明的奴隶。回顾世界“诺贝尔”的获奖者,我们中国人却寥寥可数,不得不让国人深思,原因何在?归根结底就在于我们的教育,当下的教育缺乏对自然科学知识及相关能力的培养。现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重要素质的科目,它所培养的相应能力是某些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下面就科学课教学、实验教学及其生活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改变观念,重视科学课的教学。

在一些地方,特别是落后地区,往往不重视科学课的教学,在他们的观念里,小学的主要课程就是语文、数学,其他的都不重要,所以他们往往是以应付的态度来对待的。配备的科学课的教师不是专业的,有的是兼职;课堂上照本宣科,毫无课堂艺术之感,更别说学生是收获有多少了。还有的干脆就不开科学课,学生发下的科学课本只有自己简单看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得不到这个阶段应有的教育,是孩子在开发智力和潜能的重要时段得不到开发,使孩子在以后真正的接触到自然、物理、化学等学科到时候,觉得无所适从,很陌生的感觉,当然学起来会更加的吃力。更重要的是这个阶段他们的潜能没有得到开发,造成对他们思维的一种禁锢,虽然他们在以后努力的学习,可是他的思维观念、他的创新高度依然无法达到所期望的那个顶点。历史上很多伟大的科学家无一不是有一个很注重开发智力、重视科学的童年。所以我们科学教师要重视这些问题。

二、注重科学实验,培养学生能力

1.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科学》课不同于语文、数学,它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探究性课程,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使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2.注重科学实验中的科学猜想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有一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太阳系的家族中,冥王星是一位姗姗来迟的小弟弟,它的发现和命名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本世纪初,美国著名天文学家佩西华尔?洛费尔认为,天王星和海王星运行轨道的误差是由于受到一颗离太阳更远的未知星体的影响。并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轨道,最后被年轻的美国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科学猜想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假设,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猜测的理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假设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并使学生明白提出假设不是凭空乱猜的。

如在教学《我们的食物安全吗》一课时,让学生猜一猜猪肉被烤熟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大胆猜测,并用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测。又如在《加热和冷却》实验中,先让学生猜测铜球加热后会通过铜环吗?为什么?通过猜测,然后实验验证这一系列科学过程,得出一个正确结论。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液体的热胀冷缩》、《空气的热胀冷缩》两个实验做进一步的研究,学生都能正确猜测并说出科学依据。然后用科学实验证实学生的猜测。看到自己的猜测一个个被证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3.注重科学实验中实验报告的填写和学生汇报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亲历以观察、实验为主的探究过程,而且还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单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记录下来。这一环节是对实验过程的再现和总结,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的科学概念的理解,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一个实验做完之后,教师必需了解学生是怎样做的,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发现和疑问,这就有了交流汇报的环节。这一环节既是教师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需要,也是学生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的需要。实验汇报是学生发现事物本质、科学真谛的必要途径。实验汇报力求做到“”。

如在教学《叶和花》一课时,让学生解剖油菜花,发现同学们的实验报告单上雄蕊的数量有的小组填的是6,有的小组填的是5或4,汇报时同学们就雄蕊的数量产生了争论,我没有制止学生的争论,也没有马上把正确的数量说出来,而是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几朵油菜花,说说有6个雄蕊的油菜花与只有5个或4个雄蕊的油菜花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说有6个雄蕊的油菜花开的很好,只有5个或4个雄蕊的油菜花已经开始凋谢了。我又提醒学生观察这几朵油菜花的雌蕊有什么不同?同学们仔细观察后说:“只有5个或4个雄蕊的油菜花的雌蕊要粗一些。”“喔!我知道了,油菜花本来是有6个雄蕊,是后来掉了的。”

三、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让学生接触生活实际,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也就能更好的学习科学。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真正使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锻炼。学生本身就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所以科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让他们自己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讲解更有效。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生活背景下,丰富他们学习的经历,根据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范围和生活经验,这种源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其实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有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而碰撞出师生情感的火花,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深入学生、深入生活,善于发现,精于设计,就能使我们的课堂生机无限,也能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和锻炼。

四、精心备课,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教学实践中,课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对引发学生探究兴趣,激发儿童学习的好奇心和上好本节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备课要精心设计好导入激趣这一环节,通过猜谜语、故事和游戏等活动,给学生以悬念和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所以教师要精心备课,钻研教材。教材是提供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但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圣经来念。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尤其是科学课的教学,更要认真备课。因此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由于课程是动态的、发展的,是师生互动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学过程也并不是对教案原封不动的执行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灵活驾驭的过程。

第2篇:小学生防火教育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A-

0022-02

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学评价意义重大,教学评价是否科学、公允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品德培育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开展品德与生活教学评价时,应该客观、公平地表扬学生在日常表现、品德等方面的优点,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意见或者建议。在教学中,笔者经常使用发展性评价和开放性评价。

一、发展性评价

教师进行品德与生活教学评价时,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以及学生的成长、变化,不要一成不变,不能总是用老眼光看待事物。

(一)关心学生的生活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看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还要注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举办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主题活动。教师所组织的主题活动应做到活动主题明确,目的鲜明,能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状态。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针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或开展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

(二)注重教师的奖励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言行的重要性,谨言慎行,树立榜样,用自身的魅力来感染学生,陪伴学生成长。首先,教师要主动为学生营造积极、和谐、向上的学习评价氛围,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多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信地度过自己的校园生活。教师的鼓励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肯定,能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充满信心,使学生可以坚持自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对学生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例如“你真棒”“你真厉害”“你真是太了不起了”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欣赏。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发小红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在学生表现优良的时候发给学生一朵小红花。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优良”的界定要慎重,不能单纯地以学习成绩的优良为“优良”,应该涉及学生在校的多重表现,对学生的在校情况给予公正的评价。

(三)尊重学生的选择

由于学生的家庭条件、生活经历不同,所以他们对生活的认知、对学习的态度和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不能用个人的标准来武断地评价学生的行为,更不能生硬地要求学生接受自己的价值判断,而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正确指引,引导他们接受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进而健康地成长。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展现自身的优点,凸显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比如,可以组织主题活动,请学生为大家表演节目。这时候,学生会根据自身特长来选择表演什么节目,如选择跳舞、唱歌、弹奏乐器等,同样是舞蹈表演,学生还可以表演拉丁舞、民族舞等不同类型的舞蹈。教师可以进行鼓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多元化的选择。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这也体现了尊重学生差异化选择的重要意义。

二、开放性评价

随着品德与生活教学内容逐渐趋于开放,品德与生活教学的评价方式也趋于开放。这种开放表现在品德与生活教学的评价不再由教师一人完成,而是由学生、家长、教师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参评等评价方式,实现开放性的、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使评价结果更公正,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一)学生自评与互评

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学习状态进行反思,更好地了解自己。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比如利用个人作品展示园、进步阶梯卡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表现,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改正缺点,不断进步,提高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为了实现学生之间互评的公正性,防止出现学生之间“恶意报复”、相互挑刺的状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肯定他人的优点,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和大度的胸怀,使互评结果具有可参考性,促使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互帮互助,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二)家长参与评价

家长参与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体现了家长对儿女生活现状的了解,还体现了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期望以及教学现状的满意度。家长参与品德与生活教学评价,不仅可以增强家长对学生在学校表现的了解,还可以帮助家长加强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在家庭生活中给予学生良性引导,让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里接受品德教育,也可以在家庭中接受品德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可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走进课堂,如:让家长观看学生的表演,从而对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有直观的了解;让家长与学生就某个主题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加深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了解;在班内组织小型的比赛,请家长担任孩子的拉拉队,为孩子摇旗呐喊,让孩子在比赛过程中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支持与鼓励,从而增强其挑战困难、超越自我的力量与信心。

(三)任课教师的多角度评价

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这体现了任课教师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于整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在评价之前,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评价的重要性,不要草率、盲目地进行评价,要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涉及学生的学习状况、人际交往、日常表现等,应充分挖掘学生的亮点、闪光点,对学生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以激发学生的潜力。教师的评价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发展,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选择,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允许学生大胆“发出自己的声音”,不断改善、调整自己,实现自身发展。

此外,学校在设计学生品德与生活评价手册时,应考虑全面,既要包含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要包含学生的在校表现,要具有整体性,可按照主题单元的模式进行划分,并将活动分为多个模块进行评论。学生品德与生活评价手册的涉及面一定要广,体现出其有效性。这样的学生品德与生活评价手册,能够使学生对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有全面、综合的了解,根据教师、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实现个性化发展。

第3篇:小学生防火教育范文

教学片段剖析:

片段1:

师:农产品是个大家庭啊,家里的成员还真不少呢!这些物品中哪些是农产品?

【课件出示:豆腐、自行车、馒头、衣服、爆米花、茶叶蛋、棉被、山芋、米糕】

师:衣服与农业有没有关系呢?

生:没有,衣服是布做的。

生:是的。

师:请大家找找身上穿的衣服商标处?(学生低头找衣服里的成分商标)

生:找到了。

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你的这件衣服上成分商标的注明?

生:涤纶45%,棉55%

师:同学们,这件衣服里的棉成分就是从棉花中提取出来的。这样看来,衣服与农产品有没有关系呢?(学生纷纷点头)

棉花与农产品有没有关系?这一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孩子们每天身上穿的衣服不正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让他们来一探究竟吗?只有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认识到的才是最真实、最深刻的。在课堂上,我们发现每位学生都在认真地查看自己的衣服面料成分,尤其是找到衣服上有棉成分的学生显得格外的兴奋。“我的衣服上有10%的棉!”这样的设计,对孩子们来说是最直观的,他们今后对衣服与农产品密切关联的概念也会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片段2:

师:你们平时见过周围的人在田间地头割稻子吗?许多学生摇头,个别学生点头。

请参加过割稻劳动的学生谈一谈自己割稻时的动作和感受。

师:咱们先看一下这段录像,注意观察他们的动作。【课件】

有同学愿意体验一下怎么割稻子吗?我们先来学学割稻子的动作(如果有同学会,请他来指导一下)

生:腿要分开站,腰要弯下,与地面平行。(几位学生进行模拟体验,采访这几位同学割稻子的感受)

生:割稻子太累人了。

生:腰都快直不起来了……

生:农民们在田间劳作确实很辛苦,我们以后要爱惜粮食……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学习,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人工割稻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虽然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过这种劳动,但是班里有一小部分学生有过这种体验,课上,教师请参与过割稻的这一小部分学生来谈自己参与割稻子的情形和感受,指导参与体验的学生模拟割稻。通过观看农民割稻子的视频,使他们对割稻子的动作有了初步认识。让学生体验割稻,感受割稻的艰辛,懂得了珍惜粮食。

片段3:

师: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中午都在学校用餐,这是老师拍到的同学用餐后归还饭盆时的情况。【课件出示学生倒饭的视频】

师:你们都说倒剩饭剩菜不对,可这些同学都是有原因的,今天他们也有话说,他们说的究竟有没有道理?咱们来场辩论吧!

生:好!

小辩论赛:正方:饭菜吃不完,也不应该倒掉。反方:饭菜吃不完,倒掉一点没关系。

第4篇:小学生防火教育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生活化教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69-01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法的意义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认知水平以及知识掌握水平等都还处于启蒙阶段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其思维特点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年龄和生活经验等都决定了其大部分的数学知识都建立在对具体的生活事物认识和感受的基础上。然而,目前一些农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忽略了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这一理念,未根据学生实际出发,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此外,由于农村生活环境与城市生活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目前小学数学教材明显具有城镇化的特征,农村小学生对教材中很多事物都不熟悉,从而导致教材与生活实际脱节,学生对教材内容不敢兴趣,加之机械化的同类计算练习且枯燥无味,学生很难实现知识的内化,很难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十分必要。通过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可以加强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计算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

2 生活化教学法在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2.1 生活化的知识导入,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数学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在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应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挖掘其生活原型,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地改造、替换或者补充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符合农村学生的兴趣取向和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抽象化,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比如在《平均数》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创设了如下情境:将选13位同学分成两组,一组5个人,一组8个人,进行两分钟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比赛结束后,第一组一共得了95分,第二组一共得了120分,提问学生哪一组的成绩更好。有的学生认为第二组的成绩更好,因为第二组得到的分数更高,而有的学生则认为不公平,因为第二组人更多。此时抓住重点,提问学生怎样才能做到公平,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从而引出平均数。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思维和能力。

2.2 创设生活化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各类问题基本上都是经过数学化或者情景化了的。但目前很多教材都过于城镇化,许多内容农村小学生并不熟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地发现并挖掘生活中与数学计算紧密相关的富有趣味性的生活化的问题。比如在100以内的加减运算中,可以模拟买菜的过程,由几个同学分别扮演菜农和买菜的人,要求学生正确找零。计算找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数学加法运算的过程,可由此来引导学生练习计算。

2.3 设计生活化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使数学能成为一种必要的生活工具。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在实际生活中熟练地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比如在《年月日》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丽的爸爸外出打工了,小丽一天天在家数着日子盼着爸爸快点回来,爸爸在五个月之后回来了,小丽一共等了多少天?这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低年级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让教师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将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问题中。如在学习时间与数学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数学实践的机会。比如鼓励学生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并事先为自己制作一份时间表。如一个学生列出做家务的时间表,内容为烧开水需要10分钟,洗茶杯需要5分钟,扫地需要8分钟。让学生分析表的内容,提出一些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比如可以提问,这位同学至少需要多少分钟才能够完成这三个家务活。有的学生说把每一项家务所需的时间相加,为23分钟。有的同学表示不赞同,可以在烧开水的同时扫地,扫完地后用去了8分钟,然后接着洗杯子,水烧开以后继续洗3分钟,完成时间为13分钟,可以节约时间。通过将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鼓励学生用数学的方式来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勤劳和珍惜、节约时间的品质。

3 结束语

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农村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用生活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农村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挖掘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原型,积极地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来获取数学知识,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究精神。

参考文献

[1] 李润金.农村“数学生活化教学”―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4):162-163.

[2] 王新尊.浅谈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科技创业家,2011,(3):231.

第5篇:小学生防火教育范文

摘要 体育教学中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努力创设体育问题情景,优化体育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把学生的创新能力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体育 教学 方法 教师 学生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不断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下面具体谈一些方法。

一、忆一忆

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让学生先回忆与本课有关的内容,以便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链。在背越式跳高教学时,让学生先回忆学过了哪几种动作?掌握得如何?掌握了哪些基本知识?通过这样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自己设置学习目标。

二、读一读

在教师示范动作技术前,要求学生提前读体育课本,使学生明白技术的动作要领、重难点、保护与帮助方法等,这也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理论储备。

三、看一看

教师示范要注重示范的方法,激发学生积极观察与思考,做到“边看边思”。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时,先让学生读课本,再示范,但不直接做正确动作,而是做三个不同的投篮动作:一是下肢不用力;二是有蹬伸屈拔四个动作;三是仅有蹬与伸,而无屈腕拨球的动作。然后让学生选择。这样既突出了正确动作,又纠正了错误动作,学生便会牢记蹬伸屈拔这一动作要领。

四、想一想

体育教学不单是肢体的活动,更是一门动脑的学科,追求的是肢体与思维活动的有机结合,所以想想很有必要。同时让学生思考,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主体,还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想的内容很多,如在引体向上教学中想一想采用正握为什么比反握费劲?在双杠教学中想一想分腿坐前进时两条腿能屈膝进杠并且怎样才能连贯而有弹性?

五、议一议

议一议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迸发出智慧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可以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在双杠联合动作教学时,让学生议一议摆动动作的原理是什么?这套动作有没有屈臂、屈腿过程?掌握好这套组合动作的关键又是什么?你的学习难点在哪儿?你准备如何突破重难点等等?

六、选一选

课堂上教师要多安排有选择性的练习,让学生按照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器材和场地,独立练习。耐久跑本是一个良好健身的项目,却很不受欢迎,这并不完全是学生怕苦,因为学生能在喜爱的运动中乐此不疲,奔跑的距离远超过单独练习时的距离。所以,要本着如何让学生接纳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置换场地,定位于多种选择。跑道上的跑往往是一种被动的、带有指令无趣地跑,所以学生也就没有愉悦的心情。其实,耐久跑的关键不是跑,而是耐力,跑仅是手段,发展耐力才是我们的学习目标,而耐力的评价方法是测定心肺功能。因此,只要能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有效手段都可供选用。让学生选一选学习的场地、器材、方法等,对学习拥有一定的自,更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完成自己学的目标,又能体现出教学中师生地位的平等和民主。

七、分一分

分一分,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应当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注意区别对待,不能采用“齐步走”的教学方法,因为这样往往会造成优等生与后进生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而得不到相应的发展。只有采取分一分的办法,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从运动中得到满足、找回自信、体验成功。

八、比一比

比一比的主要特点是“竞争”,这一特点非常符合学生争取比赛胜利的心理,因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竞争中的激烈场面与紧张气氛、本队同学的热情鼓励以及对方顽强对抗、胜利与失败的转换等都能使学生产生多种多样的情绪,这种情绪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比一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协作、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

九、创一创

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调动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与思维,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思维与肢体活动的有机结合,从而产生出独特、新颖,并具有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的体育知识、技术以及学习的方法等,关键是要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多一些想象,多一份自主创新的主动权。如在课的准备部分,不是在教师指挥下的整齐的徒手操,而是在教师提示下由学生创造四肢及全身的练习;在学习前滚翻动作后,请学生想象出一至二个优美的动作与前滚翻组合起来。经过老师的启发和学生的讨论,学生们肯定会创造出许多惊喜的动作。

十、评一评

评一评是一个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完善提高的民主化学习过程,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是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掌握技术动作,注重个性的发发展的过程。评一评的方式很多,有师与生的评价,生与生的评价、组与生间的评价、组与组的评价等形式。特别是在每一节课的结尾,让学生评出学习最努力、技能最优美、技术提高最快,进步最大的学生等,并给予表扬,从而不断地激励和推动学生进一步学习。一次体育课上,下起大雨,学生们纷纷跑向教室,我却发现“头疼”学生在收器材。我表扬了他。没想到那位同学不仅在体育课上有了转变,在学习上也有了转变,老师和家长十分高兴。这就体现了评一评的作用。

总之,在体育课上,能根据不同教材和学生,灵活地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定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第6篇:小学生防火教育范文

二、活动目的:

引导队员自己撰写教育箴言、选选喜欢的箴言、展示的优秀箴言,在锤炼语言中碰撞思想,在文化的熏陶中提升追求。既丰富校园文化,又践行了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

三、活动时间:2014年3月10日~2014年4月30日

四、活动地点:校内

五、活动对象:全体少先队员

六、活动内容及要求

㈠ 活动内容:

1、 队员撰写各类教育箴言,内容可包括:文明礼仪、励志进取、绿色环保、爱心

互助、生命礼赞等方面。

2、 组织全校少先队员参与“我最喜欢的教育箴言”评选。

3、 教育箴言牌子制作。

㈡ 箴言要求:

1、队员自拟。

2、语言要求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七、活动程序:

1、第一阶段(3月10日~3月17日):发动队员收集相关材料,思考撰写内容,

进行撰写、修改并上交辅导员老师处(每位队员争取撰写2条箴言)。

2、第二阶段(3月18日~3月21日):中队(或班级)内汇总,辅导员老师组

织队员评选本中队优秀教育箴言,汇总后上交大队部(上交的箴言内容每方面内容至少3条)。

4、 第三阶段(3月22日~3月25日):初步评选,大队部组织有关教师进行初

步筛选,初选出100条入围箴言。

4、第四阶段(3月26日~3月31日):全校少先队员参与“我最喜欢的教育箴

言”评选。

5、 第五阶段(4月1日~4月30日):评奖、表彰,并选取优秀的教育箴言,由

学校制作标牌,印上教育箴言、作者姓名和所属的届名中队名,安放在校园的绿化带

和楼梯走廊处。

第7篇:小学生防火教育范文

根据教育局文件精神,为了更好地开展此次活动,我校将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素养,使学生真正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能力、养成安全习惯。

一、活动目的

2017年3月27日是第x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了切实做好我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使广大的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开展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日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并通过疏散演练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熟悉疏散路线,掌握基本自救自护技能,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进一步强化我校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避险能力,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学校各项安全工作。

二、活动主题 我安全,我健康,我快乐

三、活动时间 2017年3月27日--4月1日

四、“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韩x清

副组长:路x杰、杨x芳、秦x瑛、李x芝

成 员:彭x荣、王x成、邢x波、宋x明等副主任

各班主任老师,校医,食堂、宿舍老师

学校安保人员等

五、活动安排

围绕主题开展“六个一”安全教育活动

1、举办一次主题升旗仪式。

2016年3月x日(星期一),开展以“我安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升旗仪式。由校长对全体师生进行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2、收看一次安全教育节目。

为创新安全教育形式,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委托湖南卫视策划制作了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为主题的节目,将于3月31日18:00-18:30在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栏目播出。提前一天彭玉荣通过微信群、通知栏等通知各班主任并及时把节目播出时间及频道通知到每一位学生,请父母一起共同观看。少先队收集学生观后感整理装订归档。

3、开展一次安全疏散演练。

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全体师生于3月30日上午9点35分对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通过有序而行动迅速的撤离“事故”现场的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并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王铁成)、学会自救互救知识(周丽莉)。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的。与此同时由秦校长组织一次安保人员应急演练。

4、组织一次安全大排查。

于3月26日--31日期间,针对学生布置一份安全隐患排查作业,主题是“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学校安全隐患我排查”。包括学生使用的教室、各功能教室、各项体育设施、校园围墙等重要设施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不留“死角”,班主任整理筛选出“学校安全隐患”,以班级为单位,于4月1日前书面上报德育办。学校将由校长带领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对学校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由学校总务处和安全管理员立即整改。

5、开展一次安全乘车教育。

德育办利用校园广播进行一次安全乘车教育,让师生了解掌握“安全走路、安全骑车、安全乘车”等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乘车的意识和责任。

6、召开一次学生宿舍会议。

3月26日,由路艳杰书记组织召开宿舍安全会议,当班领导、值班宿舍老师及全体住宿生参加,进行宿舍用水、用电、采暖设备、疏散通道等安全教育,同时渗透节水、节电、节粮的“三节”教育。

七、活动要求

1、今后要把应急疏散演练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组织疏散演练的全体师生,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把安全教育活动落到实处,要加强对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指导,在疏散演练过程中坚决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2、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广播、墙报、宣传栏等媒体,开展安全教育主题宣传活动。

3、各部门将“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写出书面材料(含活动照片及视频资料)整理存档,4月1日前电子稿上报秦剑瑛处。

4、学校安保人员要加强校园防控和治安排查,要落实校门口值班和校园定时巡查,确保学校安全有人管、有人看、有人巡、有人防。学校积极协调交警、特警部门定时到学校周边地区巡逻,上下学时学校门口、校园周边,要 “见值班领导、见安保人员”。

5、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有关要求,落实好"一岗双责"制,将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一位教职员工,明确各个岗位的安全职责任务,实现安全工作“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做,处处有人管,人人能管好”,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不断加大考核力度,将学生安全事故纳入班级工作考核,切实将安全教育和管理融入到班级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

教育是安全的前提,安全是教育的目的。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学生生命和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人人参与的要求,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历年主题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自1996年起,“安全教育日”主题分别是:

1996年:“全社会动员起来,人人关心中小学校安全工作”

1997年:“交通安全教育”

1998年:“注重防范,自救互救,确保平安”

1999年:“消防安全教育”

2000年:“保证中小学生集体饮食安全,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2001年:“校园安全”

2002年:“关注学生饮食卫生,保障青少年健康”

2003年:“大力提高中小学生及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004年:“预防校园侵害,提高青少年儿童自我保护能力”

2005年:“增加交通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006年:“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2007年:“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

2008年:“迎人文奥运,建和谐校园”

2009年:“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

2010年:“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

2011年:“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

2012年:“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

2013年:“普及安全知识,确保生命安全”

第8篇:小学生防火教育范文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 差异化教学 多媒体教学 评价体系

一、概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不断促进教师形成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学思路及新的教学方法,这些内容的转变为师生教学活动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无限可能。在小学语文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最核心的任务是通过新课程的实施转变师生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语文方式和教师语文教学方式的双重转变。因此,要想实现小学语文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的新突破,就要从转变教师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入手,探索出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目标,又符合教师自身实际的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二、新课程实施与小学语文教学师生活动方式的转变

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师生活动方式的转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是实施新课程实施转变师生教学活动方式的理论基础。众所周知,学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也是最终服务对象,任何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创新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地有效提高。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必备条件有两个:一是教师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结合自身教学能力与学生学习能力,实现教师“教”“学”的最佳效果。二是积极发挥学生主体性,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只有真正具备以上两个方面条件才有可能实现师生教学活动方式的根本改变。

2.进行差异化教学是新课程实施转变师生教学活动方式的基本方式。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条完全相同的河流”一样,小学生每一个个体本身存在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包括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知识接受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基础以及接受能力设置出层次化、弹性化的教学目标,在满足学生个体化需求的基础上以追求更高层次目标的发展,从而为转变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这一目标服务。

3.运用电教法教学进行情境创设是新课程实施转变师生教学活动方式的有效途径。在笔者多年小学语文执教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光靠教师“言传”,很难有效彰显教材所描述情境的丰富性和形象性,学生的个人想象只能禁锢在老师的“一家之言”中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充分发挥想象力,久而久之,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并滋长学习惰性。随着科技水平地不断提高,以互联网、多媒体技术为支撑的“电教法”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科学技术进行教材文本内容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这些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感受文本知识带来的魅力,从而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目的。

4.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是新课程实施转变师生教学活动方式的有效保障。在对学生做评价时,不能再沿用过去“以成绩论高低”的评价方法,应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都做出公正、合理地评论,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重点之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只重视学科成绩的高低,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在无形之中扼杀了学生的潜能。而要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首要任务则是从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进行完善,从小学生整体上考虑,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知识的悟性、以及德、智、体等全方位评价,将学习成绩与其他方面并重,对学生有一个正确而全面地认识,给家长、社会一个满意地交代。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立足于自身实际,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着眼于学生个体差异,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从而真正达到小学语文教学师生活动方式地有效转变。

参考文献:

[1]郝爱莲,王淑美.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1).

[2]罗翠萍.丰富教学内涵,提升教学质量——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新思考[J].考试周刊.2012(90).

[3]刘小娟.小学语文课堂改革不“改味”[J].新课程(小学). 2011(11).

[4]倪丽玮.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因材施教[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8).

[5]乔有录.对小学语文教育课程改革的探讨[J].新校园(理论版).2011(11).

[6]苏俊荣.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怎样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以学生为主题的阅读教学[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08).

[7]王芳.走进“低碳”作业新时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新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02).

第9篇:小学生防火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生活化”;发展方向

新课标实施背景下,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生活化”教学理念是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开展的前提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将“生活化”模式与教学内容相互融合,进而达到对学生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逐步提高的教学目的。

一、“个性化”与生活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内在联系

1.“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开展前提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思想主要以教学联系生活实际为主,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从而充分了解学生内心发展动态,使得学生个性特点得以充分展现,实现“个性化”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进行总结,进而对学生个性发展进行全方位了解,教学过程“针对性”较强,将学生自身存在的个性展开具体培养。

2.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是“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体现

“个性化”教学是“新课标”对当今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学生能力全方位培养的具体体现形式。“生活化”教学注重课堂教学与生活元素相融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激发,从而使学生“个性”充分展现,教师进行正确引导,达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正确培养目的。在此之中,“生活化”教学理念对教师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思想的转变过程发起了巨大的挑战。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是“新课标”发展的主要方向

“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站在学生发展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习作2》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对学生进行系统分组,开展小组讨论,这样学生自身的观点能够充分表达。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特点在于普遍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正确引导,这是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思想的体现形式之一。

三、“生活化”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模式

1.“体验教学”成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构成的重要部分

小学语文“体验教学”是对“生活化”教学理念加以实施过程中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过程走向生活环境,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生活体验,这样的教学环节往往会使学生印象更为深刻,教学效果也会更加明显。例如,在进行《居里夫人的三克镭》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她的这种行为,你认为她很傻,还是觉得她大公无私,具有伟大的人格,给予你们怎样的启发?很自然地“拎”出主题,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将自身观点进行阐述,从而教师进行正确引导,达到“个性化”教学目标。

2.实践拓展教学是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主要体现形式

实践拓展教学过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手段,结合不同地域特色展开相应的教学过程,最终使得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融入民俗文化之中,进而使得学生通过实践过程对自身兴趣特点进行展现,同时对自身问题思维方式也能进行充分体现。例如,在四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转移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体验“不爱护环境”的感受,这样对学生的启发过程会更加全面。

3.观察生活是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关键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个性化”教学理念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所在。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例如,在五年级口语交际《个性与性别》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将学生进行系统分组,开展小组讨论,个性差异与性别差异在为人做事及学习上都有什么表现呢?哪一种差异更大?男生、女生各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呢?这样学生自身的观点能够充分表达,并且学生可以针对其他人的想法对自身思考范围进行不断完善。

四、“个性化”与“生活化”教学模式相互融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1.通过“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融入生活元素,通过对学生的生活启发使得学生问题思考方向逐渐发生转变,进而使得学生自身内心情感得到初步培养。这样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将课堂教学“生活化”与“个性化”教学理念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实现“以学生为本”这一教学目的。

2.“生活化”教学模式以“个性化”教学为契机,展现学生发展特点

“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应以“个性化”教学过程为根本,使得学生自身兴趣爱好以及发展特点进行充分体现。结合学生不同发展状况展开具体研究过程,从而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并对学生思想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对学生内心以及思想的发展过程具有积极促进的意义,同时也是对学生自身特点以及发展方向不断明确的重要教学理念。

3.“个性化”与“生活化”有机结合,形成小学语文教学“多元化”发展

小学语文“多元化”教学过程的形成主要在于不同教学形式的有机结合,通过不同教学形式的运用,形成教学形式的优势互补,促使学生“个性化”教学目标的实现。“个性化”与“生活化”教学形式的有效结合,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对学生发展特点进行有效引导和培养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这两种教学形式进行有效结合,运用到教学实际之中,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爱好以及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此之中,“个性化”与“生活化”教学过程是重中之重。对学生能力提高以及个性培养具有关键作用,广大学者及教师应加以充分地重视。

参考文献:

[1]殷淑平.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J].成功:教育,2008(12).

[2]曹春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探究[J].科教文汇:下旬,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