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防火教育范文

小学生防火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防火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防火教育

第1篇:小学生防火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064-01

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过程都具有封闭性,统一的教材和固定的教室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分离开来,不利于数学学科的发展和创新。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和基础教育的改革,加强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等能力,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方向。生活中渗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是数学发展的源头,实现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改善传统的教学制度,密切日常生活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联系,从源头抓好数学的教育,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具有现实意义。

1 小学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1.1 小学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的现状

1.1.1 教师方面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已经在理论层面掌握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也有了基本的认识。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积极的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但是很难将小学数学教材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开发出具有特色的生活化教学,绝大部分的生活化教学的素材都来源于网络,缺乏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还有一部分教师仍没有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片面的重视基础知识的认知,认为生活化教学浪费时间。目前,生活化教学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并不是很理想[1]。

1.1.2 学生方面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课程的生活化教学应该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步增加,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则呈现出了递减的现状。低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接受了生活化教学,而高年级的学生迫于升学压力,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大大缩水。随着生活化教学的日益普及,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也逐步加强,多数学生能够独立的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根据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值得关注的如何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在自由、平等的探究活动中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现状成因分析

综合考察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发现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第一,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实践性效果不明显,忽视或过分重视生活化教学都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第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形式大于内容,在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中,教师的过分干预,降低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不到应有的锻炼;第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需要数学教师知识结构体系的多元化;第四,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观念上缺乏对生活化教学的重视,大部分小学生从家庭教育中认为学校教育就应重视成绩,对生活化教学的本质缺乏客观、系统的认识[2]。

2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方法分析

2.1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数学的发展源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的进步也依靠数学的发展,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教育中实行生活化教学,从基础教育抓紧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生活教学中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调发展,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巨大魅力。通过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大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2.2 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时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主要目标。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新课标先进理念的指导下树立大数学观,在小学教学的整体框架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数学作为工具性学科要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让数学走进生活,将枯燥的演算训练转变为丰富、活泼的生活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3]。

2.3 组织数学活动,丰富生活化教学的形式

教师经过精心设计,适当的组织小学生参加一定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发现数学应用的普遍性,培养自觉的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的能力。近年来,数学建模在全国不断推广,数学建模活动中的许多问题与生活联系密切,乘车、测量等数学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生活化教学的兴趣,建模活动中新颖的数学专题,有利于锻炼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组织生活化的数学实验也是锻炼学生观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

2.4 综合利用小学数学教材,布置开放性的作业

在新课标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教材已经做了相关调整,增加了许多生活情境,小学教材更具趣味性和生活性。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综合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生活情境与自身的生活情境建立联系,缩小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传统的作业训练片面重视对演算的巩固,缺乏生活气息,枯燥、无味的数学演算挫伤了小学生的积极性。生活的、开放性的数学作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从根本上做好了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工作[4]。

3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生活化教学将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联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生活中汲取数学素材和资源,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武.注重实效,专注于教学本色――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思考[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7):74.

[2] 董德潜.让数学与“生活”牵手――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教育界,2010(7):111.

第2篇:小学生防火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活化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99-01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有关实践结果表明,此方法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展小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从生活化角度着手,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和质量。

1 拓展小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文章因为记叙的事件和人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还有的是与生活联系不大,在生活中根本不会遇见,所以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这些文章时兴趣不大,导致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都很不理想。同时,有些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中经常遇见,但这类内容却常常被学生忽视。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根本在于学生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都很少,生活视野、学习视野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不断拓展自身生活和学习视野,从而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

如:在学习《》这首诗时,小学生对事件的经过和历史背景都不了解,如果语文教师将事件知识硬传授给小学生,小学生难免会有些接受不了,甚至觉得这首古诗乏味、枯燥。因此,在讲述这节知识内容前,语文教师应带领小学生先了解故事,这样在讲授这首诗时,小学生会更有兴趣学习。在学生积极的扩展视野中,可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可见,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让小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有利于消除语文知识与小学生间的陌生感,还能够引导小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

通过教师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热情。同时还可以消除对书本教材的距离感,有效提升了对语文知识学习的效率,既拓展了小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活中有关的素材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经典的生活案例融入到课堂知识中,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生活素材的融入,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如: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时,为了可以使小学生深入了解这篇文章的意义,别里科夫将自身包裹起来不希望与他人接触,表现出他害怕、恐惧的心理,从他的行为中反映出当时沙皇统治的黑暗,作者以塑造别里科夫为主,在暗讽当时黑暗的、残酷的社会现实。如果把这些知识直接讲述给学生们,学生自然不会理解,即便理解了,也没有体会到这篇文章的意义,语文教师可以举出与别里科夫相似的人物,这些人物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看见的,同时还可以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举一些与别里科夫相似的人物,对他们的性格、行为、言语等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总结出某个时期某一社会现状。在引导学生积极的发言下,也是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这样讲解要比教师单纯讲解的效果要好太多。

3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所谓的生活化教学,就是以学生的丰富的、有趣的日常生活为主,在教学中,教师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就必须要根据学生实际生活,以丰富的、多样的生活情景为基础,为小学生营造出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气氛,引导小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以便于在实际生活中充分应用。创设生活化情景包括两种,即:硬环境、软环境,教室环境便是硬环境,但在教育教学中,教室环境经常被教学者忽视,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布置教室环境有利于教学者对生活化情境进行创设,让小学生迅速的、高效的进入到生活化情境中。生活化教室建设方式有很多种。

如:语文教师可在教室窗台上摆放几盆花,也可以用一些藤蔓装饰门和窗,也可以在教室角后面墙上设置“读书天地”,让小学生在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教室中学习,不知不觉中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创设“软环境”便是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一系列教学手段,创设出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个性相符的教学情境,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将课文描述的内容通过生动形象、丰富有趣的形象呈现到小学生的眼前,让小学生有一种亲自体验、亲眼看见的感觉,从而迫不及待的想要学习新知识。

如:在学习《草》这首诗时,语文教师可以在学习前,先播放一段视频,画面中展现出小草如何突破重重障碍生长起来的。在这段小视频观看后,小学生会被小草的毅力所折服,告诫自身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也要像小草一样迎难而上。接下来在学习这首古诗时,学生会更加有兴趣的学习。可见,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既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也能引导小学生更好的感悟生活。

4 结语

总之,语文生活来源于、服务于生活。在新课改的实施下,生活化教学方法正好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不但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而且还能优化和整合语文教学过程,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更多的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第3篇:小学生防火教育范文

教学片段剖析:

片段1:

师:农产品是个大家庭啊,家里的成员还真不少呢!这些物品中哪些是农产品?

【课件出示:豆腐、自行车、馒头、衣服、爆米花、茶叶蛋、棉被、山芋、米糕】

师:衣服与农业有没有关系呢?

生:没有,衣服是布做的。

生:是的。

师:请大家找找身上穿的衣服商标处?(学生低头找衣服里的成分商标)

生:找到了。

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你的这件衣服上成分商标的注明?

生:涤纶45%,棉55%

师:同学们,这件衣服里的棉成分就是从棉花中提取出来的。这样看来,衣服与农产品有没有关系呢?(学生纷纷点头)

棉花与农产品有没有关系?这一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孩子们每天身上穿的衣服不正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让他们来一探究竟吗?只有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认识到的才是最真实、最深刻的。在课堂上,我们发现每位学生都在认真地查看自己的衣服面料成分,尤其是找到衣服上有棉成分的学生显得格外的兴奋。“我的衣服上有10%的棉!”这样的设计,对孩子们来说是最直观的,他们今后对衣服与农产品密切关联的概念也会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片段2:

师:你们平时见过周围的人在田间地头割稻子吗?许多学生摇头,个别学生点头。

请参加过割稻劳动的学生谈一谈自己割稻时的动作和感受。

师:咱们先看一下这段录像,注意观察他们的动作。【课件】

有同学愿意体验一下怎么割稻子吗?我们先来学学割稻子的动作(如果有同学会,请他来指导一下)

生:腿要分开站,腰要弯下,与地面平行。(几位学生进行模拟体验,采访这几位同学割稻子的感受)

生:割稻子太累人了。

生:腰都快直不起来了……

生:农民们在田间劳作确实很辛苦,我们以后要爱惜粮食……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学习,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人工割稻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虽然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过这种劳动,但是班里有一小部分学生有过这种体验,课上,教师请参与过割稻的这一小部分学生来谈自己参与割稻子的情形和感受,指导参与体验的学生模拟割稻。通过观看农民割稻子的视频,使他们对割稻子的动作有了初步认识。让学生体验割稻,感受割稻的艰辛,懂得了珍惜粮食。

片段3:

师: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中午都在学校用餐,这是老师拍到的同学用餐后归还饭盆时的情况。【课件出示学生倒饭的视频】

师:你们都说倒剩饭剩菜不对,可这些同学都是有原因的,今天他们也有话说,他们说的究竟有没有道理?咱们来场辩论吧!

生:好!

小辩论赛:正方:饭菜吃不完,也不应该倒掉。反方:饭菜吃不完,倒掉一点没关系。

第4篇:小学生防火教育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生活化教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69-01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法的意义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认知水平以及知识掌握水平等都还处于启蒙阶段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其思维特点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年龄和生活经验等都决定了其大部分的数学知识都建立在对具体的生活事物认识和感受的基础上。然而,目前一些农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忽略了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这一理念,未根据学生实际出发,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此外,由于农村生活环境与城市生活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目前小学数学教材明显具有城镇化的特征,农村小学生对教材中很多事物都不熟悉,从而导致教材与生活实际脱节,学生对教材内容不敢兴趣,加之机械化的同类计算练习且枯燥无味,学生很难实现知识的内化,很难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十分必要。通过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可以加强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计算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

2 生活化教学法在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2.1 生活化的知识导入,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数学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在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应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挖掘其生活原型,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地改造、替换或者补充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符合农村学生的兴趣取向和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抽象化,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比如在《平均数》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创设了如下情境:将选13位同学分成两组,一组5个人,一组8个人,进行两分钟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比赛结束后,第一组一共得了95分,第二组一共得了120分,提问学生哪一组的成绩更好。有的学生认为第二组的成绩更好,因为第二组得到的分数更高,而有的学生则认为不公平,因为第二组人更多。此时抓住重点,提问学生怎样才能做到公平,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从而引出平均数。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思维和能力。

2.2 创设生活化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各类问题基本上都是经过数学化或者情景化了的。但目前很多教材都过于城镇化,许多内容农村小学生并不熟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地发现并挖掘生活中与数学计算紧密相关的富有趣味性的生活化的问题。比如在100以内的加减运算中,可以模拟买菜的过程,由几个同学分别扮演菜农和买菜的人,要求学生正确找零。计算找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数学加法运算的过程,可由此来引导学生练习计算。

2.3 设计生活化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使数学能成为一种必要的生活工具。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在实际生活中熟练地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比如在《年月日》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丽的爸爸外出打工了,小丽一天天在家数着日子盼着爸爸快点回来,爸爸在五个月之后回来了,小丽一共等了多少天?这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低年级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让教师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将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问题中。如在学习时间与数学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数学实践的机会。比如鼓励学生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并事先为自己制作一份时间表。如一个学生列出做家务的时间表,内容为烧开水需要10分钟,洗茶杯需要5分钟,扫地需要8分钟。让学生分析表的内容,提出一些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比如可以提问,这位同学至少需要多少分钟才能够完成这三个家务活。有的学生说把每一项家务所需的时间相加,为23分钟。有的同学表示不赞同,可以在烧开水的同时扫地,扫完地后用去了8分钟,然后接着洗杯子,水烧开以后继续洗3分钟,完成时间为13分钟,可以节约时间。通过将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鼓励学生用数学的方式来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勤劳和珍惜、节约时间的品质。

3 结束语

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农村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用生活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农村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挖掘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原型,积极地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来获取数学知识,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究精神。

参考文献

[1] 李润金.农村“数学生活化教学”―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4):162-163.

[2] 王新尊.浅谈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科技创业家,2011,(3):231.

第5篇:小学生防火教育范文

摘要 体育教学中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努力创设体育问题情景,优化体育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把学生的创新能力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体育 教学 方法 教师 学生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不断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下面具体谈一些方法。

一、忆一忆

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让学生先回忆与本课有关的内容,以便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链。在背越式跳高教学时,让学生先回忆学过了哪几种动作?掌握得如何?掌握了哪些基本知识?通过这样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自己设置学习目标。

二、读一读

在教师示范动作技术前,要求学生提前读体育课本,使学生明白技术的动作要领、重难点、保护与帮助方法等,这也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理论储备。

三、看一看

教师示范要注重示范的方法,激发学生积极观察与思考,做到“边看边思”。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时,先让学生读课本,再示范,但不直接做正确动作,而是做三个不同的投篮动作:一是下肢不用力;二是有蹬伸屈拔四个动作;三是仅有蹬与伸,而无屈腕拨球的动作。然后让学生选择。这样既突出了正确动作,又纠正了错误动作,学生便会牢记蹬伸屈拔这一动作要领。

四、想一想

体育教学不单是肢体的活动,更是一门动脑的学科,追求的是肢体与思维活动的有机结合,所以想想很有必要。同时让学生思考,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主体,还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想的内容很多,如在引体向上教学中想一想采用正握为什么比反握费劲?在双杠教学中想一想分腿坐前进时两条腿能屈膝进杠并且怎样才能连贯而有弹性?

五、议一议

议一议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迸发出智慧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可以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在双杠联合动作教学时,让学生议一议摆动动作的原理是什么?这套动作有没有屈臂、屈腿过程?掌握好这套组合动作的关键又是什么?你的学习难点在哪儿?你准备如何突破重难点等等?

六、选一选

课堂上教师要多安排有选择性的练习,让学生按照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器材和场地,独立练习。耐久跑本是一个良好健身的项目,却很不受欢迎,这并不完全是学生怕苦,因为学生能在喜爱的运动中乐此不疲,奔跑的距离远超过单独练习时的距离。所以,要本着如何让学生接纳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置换场地,定位于多种选择。跑道上的跑往往是一种被动的、带有指令无趣地跑,所以学生也就没有愉悦的心情。其实,耐久跑的关键不是跑,而是耐力,跑仅是手段,发展耐力才是我们的学习目标,而耐力的评价方法是测定心肺功能。因此,只要能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有效手段都可供选用。让学生选一选学习的场地、器材、方法等,对学习拥有一定的自,更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完成自己学的目标,又能体现出教学中师生地位的平等和民主。

七、分一分

分一分,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应当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注意区别对待,不能采用“齐步走”的教学方法,因为这样往往会造成优等生与后进生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而得不到相应的发展。只有采取分一分的办法,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从运动中得到满足、找回自信、体验成功。

八、比一比

比一比的主要特点是“竞争”,这一特点非常符合学生争取比赛胜利的心理,因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竞争中的激烈场面与紧张气氛、本队同学的热情鼓励以及对方顽强对抗、胜利与失败的转换等都能使学生产生多种多样的情绪,这种情绪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比一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协作、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

九、创一创

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调动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与思维,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思维与肢体活动的有机结合,从而产生出独特、新颖,并具有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的体育知识、技术以及学习的方法等,关键是要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多一些想象,多一份自主创新的主动权。如在课的准备部分,不是在教师指挥下的整齐的徒手操,而是在教师提示下由学生创造四肢及全身的练习;在学习前滚翻动作后,请学生想象出一至二个优美的动作与前滚翻组合起来。经过老师的启发和学生的讨论,学生们肯定会创造出许多惊喜的动作。

十、评一评

评一评是一个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完善提高的民主化学习过程,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是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掌握技术动作,注重个性的发发展的过程。评一评的方式很多,有师与生的评价,生与生的评价、组与生间的评价、组与组的评价等形式。特别是在每一节课的结尾,让学生评出学习最努力、技能最优美、技术提高最快,进步最大的学生等,并给予表扬,从而不断地激励和推动学生进一步学习。一次体育课上,下起大雨,学生们纷纷跑向教室,我却发现“头疼”学生在收器材。我表扬了他。没想到那位同学不仅在体育课上有了转变,在学习上也有了转变,老师和家长十分高兴。这就体现了评一评的作用。

总之,在体育课上,能根据不同教材和学生,灵活地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定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第6篇:小学生防火教育范文

二、活动目的:

引导队员自己撰写教育箴言、选选喜欢的箴言、展示的优秀箴言,在锤炼语言中碰撞思想,在文化的熏陶中提升追求。既丰富校园文化,又践行了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

三、活动时间:2014年3月10日~2014年4月30日

四、活动地点:校内

五、活动对象:全体少先队员

六、活动内容及要求

㈠ 活动内容:

1、 队员撰写各类教育箴言,内容可包括:文明礼仪、励志进取、绿色环保、爱心

互助、生命礼赞等方面。

2、 组织全校少先队员参与“我最喜欢的教育箴言”评选。

3、 教育箴言牌子制作。

㈡ 箴言要求:

1、队员自拟。

2、语言要求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七、活动程序:

1、第一阶段(3月10日~3月17日):发动队员收集相关材料,思考撰写内容,

进行撰写、修改并上交辅导员老师处(每位队员争取撰写2条箴言)。

2、第二阶段(3月18日~3月21日):中队(或班级)内汇总,辅导员老师组

织队员评选本中队优秀教育箴言,汇总后上交大队部(上交的箴言内容每方面内容至少3条)。

4、 第三阶段(3月22日~3月25日):初步评选,大队部组织有关教师进行初

步筛选,初选出100条入围箴言。

4、第四阶段(3月26日~3月31日):全校少先队员参与“我最喜欢的教育箴

言”评选。

5、 第五阶段(4月1日~4月30日):评奖、表彰,并选取优秀的教育箴言,由

学校制作标牌,印上教育箴言、作者姓名和所属的届名中队名,安放在校园的绿化带

和楼梯走廊处。

第7篇:小学生防火教育范文

根据教育局文件精神,为了更好地开展此次活动,我校将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素养,使学生真正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能力、养成安全习惯。

一、活动目的

2017年3月27日是第x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了切实做好我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使广大的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开展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日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并通过疏散演练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熟悉疏散路线,掌握基本自救自护技能,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进一步强化我校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避险能力,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学校各项安全工作。

二、活动主题 我安全,我健康,我快乐

三、活动时间 2017年3月27日--4月1日

四、“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韩x清

副组长:路x杰、杨x芳、秦x瑛、李x芝

成 员:彭x荣、王x成、邢x波、宋x明等副主任

各班主任老师,校医,食堂、宿舍老师

学校安保人员等

五、活动安排

围绕主题开展“六个一”安全教育活动

1、举办一次主题升旗仪式。

2016年3月x日(星期一),开展以“我安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升旗仪式。由校长对全体师生进行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2、收看一次安全教育节目。

为创新安全教育形式,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委托湖南卫视策划制作了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为主题的节目,将于3月31日18:00-18:30在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栏目播出。提前一天彭玉荣通过微信群、通知栏等通知各班主任并及时把节目播出时间及频道通知到每一位学生,请父母一起共同观看。少先队收集学生观后感整理装订归档。

3、开展一次安全疏散演练。

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全体师生于3月30日上午9点35分对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通过有序而行动迅速的撤离“事故”现场的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并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王铁成)、学会自救互救知识(周丽莉)。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的。与此同时由秦校长组织一次安保人员应急演练。

4、组织一次安全大排查。

于3月26日--31日期间,针对学生布置一份安全隐患排查作业,主题是“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学校安全隐患我排查”。包括学生使用的教室、各功能教室、各项体育设施、校园围墙等重要设施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不留“死角”,班主任整理筛选出“学校安全隐患”,以班级为单位,于4月1日前书面上报德育办。学校将由校长带领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对学校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由学校总务处和安全管理员立即整改。

5、开展一次安全乘车教育。

德育办利用校园广播进行一次安全乘车教育,让师生了解掌握“安全走路、安全骑车、安全乘车”等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乘车的意识和责任。

6、召开一次学生宿舍会议。

3月26日,由路艳杰书记组织召开宿舍安全会议,当班领导、值班宿舍老师及全体住宿生参加,进行宿舍用水、用电、采暖设备、疏散通道等安全教育,同时渗透节水、节电、节粮的“三节”教育。

七、活动要求

1、今后要把应急疏散演练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组织疏散演练的全体师生,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把安全教育活动落到实处,要加强对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指导,在疏散演练过程中坚决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2、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广播、墙报、宣传栏等媒体,开展安全教育主题宣传活动。

3、各部门将“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写出书面材料(含活动照片及视频资料)整理存档,4月1日前电子稿上报秦剑瑛处。

4、学校安保人员要加强校园防控和治安排查,要落实校门口值班和校园定时巡查,确保学校安全有人管、有人看、有人巡、有人防。学校积极协调交警、特警部门定时到学校周边地区巡逻,上下学时学校门口、校园周边,要 “见值班领导、见安保人员”。

5、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有关要求,落实好"一岗双责"制,将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一位教职员工,明确各个岗位的安全职责任务,实现安全工作“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做,处处有人管,人人能管好”,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不断加大考核力度,将学生安全事故纳入班级工作考核,切实将安全教育和管理融入到班级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

教育是安全的前提,安全是教育的目的。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学生生命和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人人参与的要求,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历年主题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自1996年起,“安全教育日”主题分别是:

1996年:“全社会动员起来,人人关心中小学校安全工作”

1997年:“交通安全教育”

1998年:“注重防范,自救互救,确保平安”

1999年:“消防安全教育”

2000年:“保证中小学生集体饮食安全,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2001年:“校园安全”

2002年:“关注学生饮食卫生,保障青少年健康”

2003年:“大力提高中小学生及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004年:“预防校园侵害,提高青少年儿童自我保护能力”

2005年:“增加交通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006年:“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2007年:“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

2008年:“迎人文奥运,建和谐校园”

2009年:“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

2010年:“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

2011年:“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

2012年:“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

2013年:“普及安全知识,确保生命安全”

第8篇:小学生防火教育范文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方式;低年级;语文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的学习更需要相关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智课堂的构建对于低年级学生的成长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知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人格,使学生得到综合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学的良好实施。

一、情智课堂概述

情智课堂,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侧重“情”和“智”两个方面培养的课堂,情指的是情感,智指的是智慧,以情促智,以智生情,实现情感和智慧的共同生长。课堂是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情智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提升、智力成长,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这和新课程改革中的三个维度目标是一致的。从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角度来说,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趋势,而复合型人才不仅仅是一个具有较强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品质健全的人。

二、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概述

生活化教学方式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和生活中的知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内容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对应的载体,同时教学方式多样,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

三、小学低年级语文生活化教学方式对于情智课堂建构的意义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情智课堂的建构。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学的内容和生活良好的结合,从而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好的掌握,在情感上有提前的认可。在生活化教学方式的作用下,学生可以从生活化的背景中更好地内化课堂的知识,从而更有利于智慧的培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感性思维占据绝对的地位,因此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生活中的内容,会使得学生对知识学习产生兴趣。从情智课堂的发展目的上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不仅能应对学习,更能适应社会的生活和发展,而生活化教学从生活的背景出发,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因此和情智课堂的目标是一致的。

四、生活化教学方式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情智课堂上的应用策略

1.利用生活小故事培养学生的“情”与“智”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首先要用生活中的素材,利用生活中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情”和“智”。从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设置上说,充分考虑了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了许多非常具有趣味性的素材,但是有的教学素材和低年级学生的生活背景相去甚远,因此不利于学生情感和智慧的培养。例如,在《乌鸦喝水》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在遇到苦难的时候勇于用智慧来解决问题的小故事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中心。通过生活小故事的融入,学生可以从情感上对内容有共鸣,从而培养自己遇到苦难时勇于探索的精神。此外,学生还会受到启发,勇于在遇到苦难的时候动脑找出解决的办法,提升自己的智慧。要通过生活小故事培养学生的“情”与“智”,教师要善于收集生活中的故事,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主动参与课堂知识的生成。

2.利用生活中的元素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

语文教材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可以多利用生活中的元素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让学生意识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与语文的学习息息相关。例如,在《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感恩行为进行记录,然后根据自己的数据记录和其他同学的形成对比,从而培养感恩的情感。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从小培养感恩的情感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利的,是健全他们人格的一个部分。

3.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过于注重语法、词语的学习,学生在反复的生字听写和阅读中失去了学习兴趣,不利于“情”与“智”的培养。生活是一个丰富的语文教学素材,用好生活中的内容,可以较好地丰富课堂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小故事,从而在课堂上进行讲故事比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智”的培养。此外,学生通过生活中故事的收集更能融入故事的情节中,和故事中的情感融为一体,从而培养自己的“情”。又如,在学习《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等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收集大自然的美丽照片来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摄影水平和发现美的情感。

情智课堂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一个新型课堂,在低年级的语文情智课堂的构建中,用好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善于挖掘生活素材,将能受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9篇:小学生防火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生活化”;发展方向

新课标实施背景下,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生活化”教学理念是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开展的前提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将“生活化”模式与教学内容相互融合,进而达到对学生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逐步提高的教学目的。

一、“个性化”与生活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内在联系

1.“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开展前提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思想主要以教学联系生活实际为主,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从而充分了解学生内心发展动态,使得学生个性特点得以充分展现,实现“个性化”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进行总结,进而对学生个性发展进行全方位了解,教学过程“针对性”较强,将学生自身存在的个性展开具体培养。

2.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是“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体现

“个性化”教学是“新课标”对当今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学生能力全方位培养的具体体现形式。“生活化”教学注重课堂教学与生活元素相融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激发,从而使学生“个性”充分展现,教师进行正确引导,达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正确培养目的。在此之中,“生活化”教学理念对教师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思想的转变过程发起了巨大的挑战。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是“新课标”发展的主要方向

“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站在学生发展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习作2》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对学生进行系统分组,开展小组讨论,这样学生自身的观点能够充分表达。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特点在于普遍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正确引导,这是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思想的体现形式之一。

三、“生活化”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模式

1.“体验教学”成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构成的重要部分

小学语文“体验教学”是对“生活化”教学理念加以实施过程中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过程走向生活环境,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生活体验,这样的教学环节往往会使学生印象更为深刻,教学效果也会更加明显。例如,在进行《居里夫人的三克镭》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她的这种行为,你认为她很傻,还是觉得她大公无私,具有伟大的人格,给予你们怎样的启发?很自然地“拎”出主题,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将自身观点进行阐述,从而教师进行正确引导,达到“个性化”教学目标。

2.实践拓展教学是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主要体现形式

实践拓展教学过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手段,结合不同地域特色展开相应的教学过程,最终使得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融入民俗文化之中,进而使得学生通过实践过程对自身兴趣特点进行展现,同时对自身问题思维方式也能进行充分体现。例如,在四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转移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体验“不爱护环境”的感受,这样对学生的启发过程会更加全面。

3.观察生活是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关键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个性化”教学理念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所在。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例如,在五年级口语交际《个性与性别》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将学生进行系统分组,开展小组讨论,个性差异与性别差异在为人做事及学习上都有什么表现呢?哪一种差异更大?男生、女生各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呢?这样学生自身的观点能够充分表达,并且学生可以针对其他人的想法对自身思考范围进行不断完善。

四、“个性化”与“生活化”教学模式相互融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1.通过“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融入生活元素,通过对学生的生活启发使得学生问题思考方向逐渐发生转变,进而使得学生自身内心情感得到初步培养。这样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将课堂教学“生活化”与“个性化”教学理念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实现“以学生为本”这一教学目的。

2.“生活化”教学模式以“个性化”教学为契机,展现学生发展特点

“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应以“个性化”教学过程为根本,使得学生自身兴趣爱好以及发展特点进行充分体现。结合学生不同发展状况展开具体研究过程,从而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并对学生思想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对学生内心以及思想的发展过程具有积极促进的意义,同时也是对学生自身特点以及发展方向不断明确的重要教学理念。

3.“个性化”与“生活化”有机结合,形成小学语文教学“多元化”发展

小学语文“多元化”教学过程的形成主要在于不同教学形式的有机结合,通过不同教学形式的运用,形成教学形式的优势互补,促使学生“个性化”教学目标的实现。“个性化”与“生活化”教学形式的有效结合,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对学生发展特点进行有效引导和培养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这两种教学形式进行有效结合,运用到教学实际之中,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爱好以及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此之中,“个性化”与“生活化”教学过程是重中之重。对学生能力提高以及个性培养具有关键作用,广大学者及教师应加以充分地重视。

参考文献:

[1]殷淑平.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J].成功:教育,2008(12).

[2]曹春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探究[J].科教文汇:下旬,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