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地面积测量方法范文

土地面积测量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地面积测量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土地面积测量方法

第1篇:土地面积测量方法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国土资源越来越紧张。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人们对土地的价值越来越看重,国家对土地的利用及管理也越来越规范,在征地过程中对土地测量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就要求我们掌握更多更先进的测量手段来满足这一要求。文章主要介绍测绘新技术在土地测绘中所发挥的作用,阐明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新进展。

一、传统土地测绘技术

(一)钢尺结合比例尺的测量法

此种办法丈量误差大,人为因素干扰多,且碰到弧型、折线多的宗地较难处理,征地工作经常由此引发争议。

(二)经纬仪结合钢尺的测量法

采用经纬仪帮助测量,解决了不规则宗地所遇到的困难。在钢尺结合比例尺的测量法的基础上,将经纬仪固定架设在宗地上各个拐点处,进行角度的测量,结合钢尺丈量的长度再计算出宗地的面积。

(三)全站仪测量法

随着生产建设的不断发展,地面建、构筑物日益增多。经纬仪固定架设在拐点上及通视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往往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被动局面。这两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非常烦琐,工作效率非常低,而且只能测量土地的面积和标高,对于宗地拐点的坐标值是无能为力的。为适应时展的要求,引进了全站仪,该仪器提供了一种方便适用的面积测量功能,它和经纬仪相比最大的优越性就是不必再将仪器固定架设在宗地上各个拐点处。可以做到“站得高。望得远”。

1.全站仪测量土地面积方法

全站仪测量土地面积方法。测量人员选择可以通视各目标点的位置架设全站仪(不一定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将全站仪附件棱镜按照顺时针顺序依次摆放到各目标点上。A为起始点,测量顺序依次为B,C,D,E,F。选择全站仪的面积测量程序,可以在全站仪显示屏上实时读取目标点之间连线所包围的面积。还可以在程序中显示周长和各目标点之间的距离。目标点的点数没有限制,遇到弧形地块时采用多点模拟法确定界址点,将这些界址点作为目标点用仪器瞄准测距后录人全站仪,仪器便会自动闭合到起始点并将宗地面积计算出来。

2.标高及坐标测绘

将宗地附近已知的两个城市坐标控制点引至宗地内,然后再测出宗地内各个界址点的坐标。此方法与测量土地面积方法相同。将全站仪放置在已知点A坐标(XO,YO,HO)的位置上,用全站仪可以方便地测量出斜距L、水平位置D、垂直距离V等数值。这样就可以测出目标点B的坐标和高程(X,Y,H)。这种测绘方法的缺点在于对于离城市较远的地区,将城市坐标控制点引至宗地内时必须设置传算点、过渡点,工作量大,耗时长,内部作业量巨大,容易出现错误,且精度偏低。

二、土地测绘技术的发展

(一)测绘技术的方法

1.GPS全站仪结合数字测图系统的测量方法GPS(Global Positioning svstem)称为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它历时20年,于1994年3月完成其整体部署,是一种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的测绘工具。用户只需购买GPS全站仪就能够捕获到卫星的信号,再对所接收到的GPS信号进行变换、放大和处理,实时地计算出测站的三维位置,甚至三维速度和时间,享受免费的导航、授时和定位服务,到任何点在北京坐标系上的具置。GPS全站仪测量得到数据后,采用国内数字测图软件,例如南方测绘仪器公司的CASS数字测图系统、清华山维公司的EPsw电子平板测图系统等进行数据处理,编辑成dwg图形文件和Word文档。dwg图形文件将土地利用现状详细绘制出来,并且在界址点上直接标注本地区城建坐标系;Word文档将坐标值批量输出。此测量方法灵活,操作简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已广泛用于地形、土地测量中。

(二)新一代3D激光扫描系统结合测量GPCAD软件

第2篇:土地面积测量方法范文

摘要 本文简介测绘新技术——GPS动态、数字化测绘系统在南水北调南四湖~东平湖段工程移民迁占调查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GPS;RTK;界址点权属;调查数字化测图

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0-0101-02

1 工程概述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南四湖~东平湖段工程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工程上接南四湖的上级湖,下至东平湖,输水线路全长115.24km,途径济宁市的微山县等7个县(区)和泰安市的东平县,流域水系属淮河沂沭泗流域的南四湖水系。该工程是南水北调

东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胶东、鲁北输水干线并进而向天津和河北送水的纽带。工程的实施可实现南四湖向东平湖调水100m3/s,满足山东半岛、鲁北地区用水、向河北天津应急供水和沿运河经济带经济发展对水运的要求,同时可打通“两湖段”京杭运河水运通道,实现3级航道通航至东平湖的目标。此段工程由相对独立而又联系紧密的梁济运河输水工程、柳长河输水工程、泵站枢纽工程、南四湖湖内输水工程、灌区灌溉影响处理工程等五部分组成(图1)。工程建成后,南四湖可通航至东平湖,还可以结合当地排涝,发挥综合功能。

此次移民迁占调查工作线路长,范围广,交通条件差,给工程测量带来了诸多挑战。测量中采用 GPS静态定位整体控制、GPS RTK实时动态进行占地边界线放样、权属界线测量、地类界线测量并现场绘制草图,最后用威远图sv300电脑绘图系统绘制成图,用解析法进行面积量算,顺利完成了移民工程测量任务。

2 工作程序

2.1 前期准备工作

移民迁占测量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协调工作、资料收集工作、实地查勘、技术方案制定、工作底图的选择与整饰。其中与常规测量模式不同的是组织协调工作,协调工作包括与用地单位及相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协商土地确权定界工作的时间、了解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状况、收集相关资料等。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中权属、用地调查涉及用地范围内的很多部门,只有做好前期的协调准备工作,才能降低工作难度,使土地勘界工作顺利进行,保证最终成果的客观准确。

2.2 外业调查工作

2.2.1 测区基本情况

本次移民迁占测量测区属乡村农耕区,地貌单元为黄河冲积平原与冲积湖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平坦开阔,稍有起伏,高程相差较小,通视情况良好,测区地理位置:东经:116°05''~116°34''、北纬:35°01''~35°55''。

本次勘界测量仪器为首级平面控制部分采用Leica SR530型双频GPS接收机布网施测,碎部测图仍采用Leica SR530型双频GPS接收机施测。坐标系统为1954北京坐标系,3度分带,中央经线为东经117°。

2.2.2 界址点放样

为了进行放样工作,首先应该确定放样元素,获得拟用地界址点坐标。界址点坐标可由设计部门提供,也可从设计图纸中解析获得。由GPS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进行实地放样。这样移民专业即可在用工程地范围内进行地面附着物的清点与统计。

2.2.3 权属调查情况

移民迁占测量工作在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配合下,组织权属单位有关人员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要求到现场指界,现场采用Leica SR530(Rush)型双频GPS接收机运用GPS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测量界址点的坐标,并存储于GPS接收机的PC卡内。

2.2.4 地类调查情况

根据《全国土地分类》的要求,通过权属人员现场指界及实地勘测,将用地范围内及其附近的各类界线测绘到现状图上,并标注地类名称,之后组织有关部门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地类进行了核实。

2.2.5工作体会

采用GPS 进行RTK实时动态测量,改变了传统的移民迁占测量方法,为测绘工作开拓了新的工作领域。采用GPS 进行RTK 实时动态测量简洁、高效,但它也受周边环境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尤其是在高大树木密集的地区,会干扰卫星信号和无线电信号的传输接收,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确定基站与移动站的距离,基站宜设在地势平坦和附近无干扰源的控制点上。

2.3 内业工作

2.3.1 土地勘测定界图编制

土地勘测定界图是量算项目用地占用各权属单位土地面积、基本农田面积、不同地类面积的基本图件。土地勘测定界图可以利用实测界址点坐标和实地调查测量的权属、地类等要素在地籍图或地形图上编绘或直接测绘。

定界图的内容:土地勘测定界图的只要内容包括用地界线、界址点、用地总面积,用地范围内各权属单位名称及地类符号或名称,用地范围内占用各权属单位土地面积及地类面积,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限、各权属单位的界址线、基本农田线、地类界线,地上物、文字注记、数学要素等。

2.3.2 面积量L算与汇总

1)面积量算内容。项目面积量算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用地的总面积,占用集体土地、国有土地的面积和占用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征用面积及其中占耕地、基本农田的面积、划拨土地的数量,出让土地数量,代征土地面积、临时用地面积及占用的集体土地或国有土地的面积;

2)面积量算方法及原则。面积量算一般采用坐标法,图上面积量算应遵循分级量算,按比例平差,逐级汇总的原则;

3)量算面积汇总。为保证数据和资料的一致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土地分类、面积单位和所填表格是必须一致的。面积量算汇总后,勘测单位要与各权属单位核实地类和面积量算数据,经各权属单位确认后无误后,将数据填写到土地勘测面积表。

2.3.3 最终成果

勘测定界的最终成果就是技术报告书,技术报告书内容包括勘测定界技术说明、勘测定界表、土地分类面积表、界址点坐标成果表等,另外,土地分类面积表应以涉及的市(县、区)为单位进行编写。

3 结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先进测绘仪器的不断进步,经过不断地研究和学习,将其充分地应用于生产,发挥最大效能。南水北调南四湖~东平湖段工程移民迁占测量通过采用先进仪器和测绘新技术,不仅提高了测绘成果的精度和项目进度,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徐绍铨,等.GPS测量原理与应用[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

第3篇:土地面积测量方法范文

为确保测量的结果符合土地开发整理高标准技术要求,并得到最好的测量结果和勘测内容。在土地开发整理的每个不同阶段和时期,对完成画图的技术方法测量的准确度和图件的大小比例等细节的要求是完全各不同的。在过去的地形测量中,所反映出来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种是地面物体,即用特殊指定的符号表示地面物体的平面位置;一种是地址面貌,即用特殊指定的符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形状。而土地开发整理的测量内容不但包括地形测量的这两个方面,还应该对地块的面积范围地类及权属等有所表示。

2土地开发整理变更调查要点

土地登记土和地开发整合的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措施,为的是实现总耕地的动态平衡和合理使用土地,同时土地开发整理,因为土地的变化和合并,将涉及土地的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土地其他权力。因此,测量和土地登记变化的调查是我们完成了土地开发整理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调查之前,依据的地图找到相应的位置并把它圈起来。如果涉及到土地所有权,所有权双方还需要清楚地界定每块土地所有者的土地位置和边界,然后才能,进行测绘,最后得出详细的土地实际面积和测绘图。土地开发整理完成后,如果仍使用原来的所有权界限不清晰,那么需要测量人员准确放样将所有权边界,因此,他们的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实际的改变只是地类。如果你真的需要调整的土地所有权,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办理相关认界手续,实地测量以确认边界,制定符合土地相关规程的实际权属图,并进行土地所有权确认,然后再土地薄上登记。

3土地开发整理测量与成图方法分析

测量方法。土地开发整理勘测图是对土地工程规划整体设计和土地施工非常重要的。为此,有条件的测试区域,必须建立基本控制点在国家大地控制网上面,并对其加密以满足以后满足测绘需要。在正常情况下,考虑操作方便,节约成本。近年来测量面积基本都在一千亩以下,因为自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推出这个以来,都未能与国家控制网联网。坐标系统。由于的普及,实施单位没有特殊要求,确定坐标的方法一般都是自由定位法。它不同与过去在坐标自由自由定位确定你的经纬度是通过接收四颗以上以上卫星所发出的信号源,同样叫做地理坐标,然后根据纬度和经度计算出大地坐标,俗称三度带。一般来说,只要观测条件保持良好,卫星信号没有收到特殊的干扰,其准确度大多数都能满足要求。比例尺问题。近年来,在土地开发整理调查地块的过程中,对比例尺的要求大多没有作详细的规定。只要你不交叉测量,根据所要进行开发整理的土地面积大小图纸清晰度和图纸尺寸大小,自动调整比例尺的大小。从过去实际测量情况上来讲,比例尺一般定在范围内,特殊情况下会达到。成图方法。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的大量普及,以及不断提高的测绘技术,映射方法是高效快速漂亮的礼物,只要现场收集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中,再通过相关的画图软件编辑这些数据,就可以快速画出美观清晰的成图,还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彩色打印输出或黑白打印输出图。线划图与影像图叠加的新技术就是利用航拍技术配合数字摄影测量仪,通过航拍图生成数字化正射影像图。项目区域内的所有地质地貌及其形态都可以直接通过影像图反映出来,但因为成像时间和影像图的摄制效果和现场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影像图拍摄的地质地貌出现的误差进行及时的修正。规划设计人员如能将现场实测的数字化地形地类线划图和通过航拍生成的数字化正射影像图相结合,就能够真实地反映出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质形态和实际土地分类利用状况,就能够全面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4结束语

第4篇:土地面积测量方法范文

【关键词】GPS -RTK技术;地籍测量;控制测量

地籍测量的常规测量方法是先采用全站仪导线测量,布设控制点,然后在导线控制点的基础上进行界址点的碎部测量。导线测量经常受到起算控制点密度不足、测站间通视差以及精度不均匀等问题困扰,而且耗费人力、时间和资金。随着近些年GPS-RTK技术的出现以及GPS接收机空间定位精度的不断提高,GPS-RTK已经广泛地应用到控制测量、地籍测量、地形图测量中。使用GPS-RTK进行空间定位具有定位精度高、布点灵活、观测时间短、测站间无需通视、操作简便以及全天候作业等优点。因此使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得以广泛应用。

1 GPS-RTK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构成

1.1GPS-RTK技术的基本原理

RTK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它突破了常规RTK差分作业系统相对独立、基准站临时性以及频繁架设等问题,实现了无需架设基准站的梦想。其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基准站、流动站(一个或多个)、数据链。一般情况下,基准站设在具有已知坐标的高等级控制点上,连续接收所有可视卫星信号,并将测站点坐标、载波相位观测值、伪距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及接收机工作状态等参考信息通过数据链发送给流动站,而流动站在跟踪GPS卫星信号的同时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通过差分处理解求与基准站之间的三维坐标增量X、Y、Z,由此计算流动站的坐标。

1.2 GPS-RTK技术的基本构成

RTK测量系统主要由GPS接收设备、数据传输系统和软件系统构成。

1.2.1 GPS接收设备。在基准站和用户站上,分别设置双频GPS接收机。由于双频观测值不仅精度高,而且有利于快速准确地解算整周未知数。当基准站为多用户服务时,其接收机的采样率应与用户接收机采用率最高的相一致。

1.2.2数据传输设备。数据传输设备也称数据链,由基准站的无线电发射台与用户站的接收机组成,其频率和功率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用户站与基准站的距离、环境质量、数据的传输速度。

1.2.3软件系统。支持实时动态测量的软件系统的质量和功能,对于保障实时动态测量的可行性、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具有决定性意义。这种软件系统突出的功能是能够快速解算整周未知数,能选择快速静态、准动态、和实时动态等作业模式,实时完成对解算结果的质量分析和评价。

2 GPS-RTK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城镇地籍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城镇地籍工作,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动态监管体制,为城镇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城镇地籍测量的任务主要是在测区布设基本控制网、图根控制网、进行界址点测量和地籍图测绘;在地籍图上综合注记地籍概况与面积量算内容及原图清绘复制等。

GPS卫星定位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地籍测量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GPS-RTK技术一经出现,其在测量中的应用立刻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应用GPS-RTK进行地籍控制测量,与传统的地籍测绘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点与点之间不要求互相通视,不受天气、时间的影响,这样就避免了常规地籍测量控制时,控制点位选取的局限条件,并且布设成GPS网状结构对网精度的影响也甚小。由于GPS-RTK技术具有布点灵活、全天候观测、观测及计算速度快、精度高,并且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RTK技术误差分布均匀,各点之间不存在误差累计,避免了传统地籍测绘中由于边长过长等因素带来的误差累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作业效率。使GPS-RTK技术在城镇地籍控制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采用GPS-RTK技术进行测量时,不要求通视、全天候作业、不受常规的多个技术条件限制,只需一人背着仪器在待测的点位上停留10~30s,同时输入特征编码,通过电子手簿或便携机进行记录,在满足点位精度要求下,将一个区域内的地形、地貌点测定后,回到室内用专业测图软件输出所需要的地形图。利用GPS-RTK技术测定点位时,仅需一人操作,便可完成测图工作,节省人力、物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测图的工作效率。传统的地籍测量方法,主要是用全站仪、电子手簿,采用地物编码的方法,再利用测图软件编绘地形图。但都要求测站点与被测的地物、地貌点之间通视,至少要2人操作,而RTK技术进行地籍测量则不要求站间通视,不需要频繁换站,并且可以多个流动站同时工作,测量时间节省一半以上,测量精度和可靠性都能满足要求。RTK技术已经逐步取代常规测量方式,成为地籍控制测量的主要手段,在距离基准站10km的范围内则可考虑采用RTK技术,测定每一宗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都能快速,实时测定有关地籍控制点、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测量精度。将GPS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PS系统,可快速精确地获得地籍图。具有传统测量无法比拟的高速度,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对于要长期大面积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鉴别的单位,RTK技术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在建设用地勘界测量中,RTK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桩位置,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计算用地面积。完全能满足建设用地勘测界址点坐标对邻近地物或邻近界线的距离中误差不超过10cm的精度要求,而且效率高。土地利用动态检测,是对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及时、准确地调查,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政府和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制定各项政策,落实各种管理措施提供依据。传统的野外测量受限于条件、地形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及时反映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而应用RTK技术进行动态监测则可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精度,省时省工,真正实现实时动态监测,保证了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的现实性。

3 RTK技术的应用前景

建设用地中的土地勘测定界是实地确定土地使用界线范围,测定界桩位置,测量使用界线范围内各类土地面积并计算用地面积等测绘技术工作,它为各级政府的国土资源部门审批土地、地籍管理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为:审查用地文件及有关图件现场踏勘图上红线设计实地放样复核测量面积量算绘制建设用地界图填绘建设用地管理图资料整理归档,经反复实地踏勘、图上设计、权属调查后制定放样数据。利用GPSRTK技术进行勘测定界放样,能避免解析法和关系距离法放样等放样方法的

复杂性,同时也简化了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对公路、铁路、河道、输电线路、管道等线性工程和特大型工程的放样更为有效和实用。

参考文献

[1]张述清.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第32卷 第2期2007年4月

第5篇:土地面积测量方法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地籍测量;城镇地籍调查;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 P271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城镇化建设脚步的较快,使得我国城镇地籍调查工作也在全国迅速开展,为了更好地促进地籍测量工作在国内大范围的开展,同时提高其测量的精度,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在城镇地籍调查过程中逐渐被应用,数字化地籍调查是利用数字化测量仪器对城镇宗地进行位置和面积的测量,通过对测量过程中收集的相关地籍数据进行汇总,从而形成完整的地籍图,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的应用逐渐提高了城镇地籍测量的精度和自动化程度,值得被推广应用。

1.内容分析

数字化地籍测量就是利用数字化的测量仪器,比如GPS接收机、电子全站仪以及自动化成图软件等,对城镇宗地进行位置和面积的测量计算,通过对测量过程中收集的相关地籍数据进行汇总,从而形成完整的地籍图。城镇地籍调查就是为了明确的知道城镇宗地的权属、面积、位置等,从而形成完整的城镇地籍资料,方便日后人们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查阅。

数字化地籍测量能够城镇的地籍形势、位置、面积等进行准确的计量,从而经过一定的信号接收和转换,再通过绘图软件操作,从而形成完整的地籍图,将所获得的地籍图以及一些其他的经济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从而建立完善的城镇地籍管理系统,实现地籍管理的自动化操作。数字化地籍测图的主要内容就是基本地籍图、宗地图、控制网点图、宗地面积大小等。

在城镇地籍测绘过程中,主要是利用GPS接收机、电子全站仪以及自动化成图软件来完成操作,GPS接收机能够对各个地方的进行实时地定位跟踪,是比较新的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在地籍测量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固定点,不定期地对卫星的动态进行实时观测,从而通过无线电将所监测的数据进行传输,GPS接收机接受信号,从而准确地对城镇的宗地点、地形点等进行测定。而电子全站仪在整个地籍测量过程中,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角度和距离测量,通过GPS接收到信号地点以后,就可以通过全站仪进行角度和距离测量,再将所获得的数据等信息输入到自动化成图软件中,就可以形成精度高且比较完整的城镇地形图。

2.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作业流程

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作业流程主要是按照以下几个顺序开展地籍测量工作:收集资料 ――首级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数据处理――图形图表数据编辑处理――面积测量计算大小――输入地籍管理系统。

3. 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具体的作业步骤

3.1平面控制测量

数字化地籍测量开始工作,以后首先要做的平面控制测量就是对首级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监控地点,通常根据城镇监测地区面积大小,从而设置一、二级导线控制网,通过GPS来对需要监测的网点进行加密操作,从而设置测量点位,将所选择的一二级点坐标作为GPS控制网的起算数据,整个测量点选择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均匀的分布在整个需要监测的地区中,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和精度。在选择测量点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选择海拔较高的隐密处,否则GPS无法接受有效的信号,从而造成整个监测的误差,一定要确保监测地点和GPS接收机之间信号传输的畅通无阻,同时控制点要选择在比较远离大功率的无线发射设备的地方,同步监测卫星,通过将GPS接收信号,不定期地对卫星的动态进行实时观测,最后通过无线电传送装置将监测的数据传输给控制点。控制点接受GPS传送的信号之后,就会针对信号进行分析,从而计算数据,并在控制点中显示测量地点的三维坐标和精确程度。

3.2界址点测量

界址点测量时,对于比较容易测量的,我们可以直接利用极坐标法进行测量,但是对于一些地形比较复杂,且测量过程中,信号又比较容易中断的且相对较隐蔽的地方,我们不能够直接测量,就必须利用间接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在测量过程中,通过利用激光测距仪来完成远距离测量,之后通过内插计算,从而综合计算获得界址点。

3.3地籍图测绘内容

地籍图测绘主要就是对宗地进行测绘,对于有地籍资料的宗地,那么就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审核、汇总等,在测量过程中一旦界址点的误差超过10厘米时,就必须对该宗地测量的数据进行重新测量和检测,重新来测量新的地籍测绘图。那么对于没有地籍资料的宗地,对宗地进行地籍测量时,就需要先测量界址点,之后编绘地籍图,编辑房地平面图,再将所采集到的信号经过无线传输,电子全站仪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角度和距离测量,再将所获得的数据等信息输入到自动化成图软件中,自动进行转换,从而利用自动化成图软件将所测量的宗地的界址点、房屋等信息进行描绘,同时做好相应的位置标记和编号等,进一步形成完整的地籍测绘图,就可以形成精度高且比较完整的城镇地形图。

3.4内业面积计算

地籍外部测量完成以后,就需要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形成图形和图表数据,将宗地的名称、土地面积大小、用途等属性输入到计算机中,最后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房地平面图。

4.结束语

在城镇化地籍测量过程中,我国地籍测量技术不断发展,从传统的人工测量到现在的自动化监测测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些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我们的地籍测量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不但能够有效地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同时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和精度,因此数字化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调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地推动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卫星,周懿.城镇地籍调查中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3,09:261-262.

第6篇:土地面积测量方法范文

关键词:地籍测量;现代测绘;数字化测图;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地籍测量把土地信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为地籍管理部门土地管理部门提供数据与图形依据,数字化测图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得到大力推广,运用也越来越多,从而又促进地籍测量技术进一步发展。

2数字化地籍测量

2.1数字测图特点

数字化测图在多媒体数字自动测图过程中,数据以电子数据格式根据需要处理成图,在全过程中保证数据准确性、实时性,最大限度保留测量精度。它具有很高自动化程度,野外作业体力劳动强度小,获得到数据自动存输在仪器中,数据自动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成图编辑,大大缩短野外作业工作时间,提高劳动效率。数字信息通过硬盘、光盘、计算机文件等形式存储、传递信息方便,能通过网络传输。在数据存储、传递优势也无与伦比,有利于成果更新数字化测图成果以点定位信息和绘图信息存人计算机,进而保证地图可靠性和实时性。

2.1数字化地籍测量

数字地籍测量在测区内部不受图幅限制,作业组以河流、道路等现状地物自然划分,也可按街道或街坊来划分。当测区整体控制网建立后,在测区内任何位置进行实地测量和分组作业,成效显著,细度精确,降低常规测量过程中一些普遍问题。数字地籍测量可不按照固定比例大小来储存地籍图,而以数字形式储存数字比例地籍图。媒体提供数字地图以记载数据形式传送、处理和资源共享,通过自动提取两点距离、点位坐标、方位以及地块面积等;可供地理信息系统建库使用,数字地籍测量准确保证精度而且提供多媒体数字化信息,达到多媒体信息系统需要。

数字化地籍测量一种自动化管理模式,主要从各城市构建数据库和相关地籍管理系统中获取所需要表册和宗地图件等信息资料,并进行相应地籍测量工作。其内容主要有:测量地籍图根、绘制基础图和宗地图、土地权属问题以及土地面积测量等。其以数字测绘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通过外接输人和输出以及其他一些设备,对实际土地进行测量,采集有效信息,加以整理以达到所需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地籍测量中,一个综合作业过程,有赖于计算机也其发展必然趋势。此外,需要注意,数字化测图技术优势在于其不但能够完成地籍测量工作,还能够将测出数据信息收集到相关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现代化地籍测量发展。

3数字化地籍测量应用分析

3.1数字化测图方法

目前数字成图方法主要有三种:原图数字化、航测数字成图、地面数字测图。原图数字化将原有图件进行矢量化处理,使图形数据变成矢量数据,通过各种编辑,获得数字化地籍图一种方法;或者将原有图纸通过扫描仪扫描,通过一些矢量化软件,将由扫描得到栅格数据转化为矢量数据,然后通过编辑处理,进而得到数字化地籍图方法。航测数字成图将航摄像片通过解析测图仪,获得地面立体模型,采集地面模型数据,从而得到数字化地籍图一种方法。这些方法主要作业过程均需要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编辑以及成果图件数据输出。这三种方法适用情况和作业方法各异,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在没有符合要求大比例尺地形图地区,可直接采用地面数字测图方法,即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成图。

3.2在地籍测量中作业流程

目前应用数字法进行地籍测量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根据城镇地籍调查范围,划分好区、街道街坊;进行地籍权属调查,实地标出每宗地界址点位置;布设控制网;划分每个作业小组测区范围。

1)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为地籍界址点测量和日常地籍测量服务,它具有传递点位坐标及限制测量误差传播和积累作用。在地籍测量工作中,为限制测量误差积累,保证必要测量精度,使各街区测绘地籍图能够拼接成一个整体,就必须首先在全调查范围内选定一些控制点,构成一定几何图形,用精密测量仪器和精确测算方法,在统一坐标系统中,确定它们平面位置和高程,再以这些控制点为基础测算其他界址点点坐标。通常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建立控制网。

2)界址点测量。地籍界址点测量采用GPS(RTK)、全站仪配合草图方式测图,关键部分绘制在草图上。草图清晰、明对内业工作至关重要,草图绘制比例尺不宜过小,地物之间相对关系大体能够得到体现。

3)数据传输。野外数据采集后,用专用电缆将外业采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一般每天野外作业后都要及时进行数据传输,以避免数据丢失。数据处理。首先进行数据预处理,即对外业采集数据各种可能错误检查修改和将野外采集数据格式转换成图形编辑系统要求格式。接着对外业数据进行图形生成,建立图形文件等操作,再进行等高线数据处理,即生成三角网数字高程模型(DTM)、自动勾绘等高线等。

4)地籍图编辑。对照宗地关系图与宗地草图,根据分幅地籍图坐标范围,选定该幅图所波及作业分区数据文件,由测点平面坐标和地块描述信息自动生成平面图。地籍图生成后,在输出前利用制图软件图形编辑功能进行图形编辑处理。图形编辑处理后,要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查看否有漏测及处理不当地方,并加以修改,消除一些地物、地貌矛盾,进行文字注记说明及地形符号填充,进行图廓整饰等。也可对图形地物、地貌进行增加或删除、修改。

5)生成地籍要素,注记相关地籍要素内容,打印初步地籍图。进行外业巡查,根据初步地籍图利用钢尺对测量精度进行审核,这一步质量控制关键所在。汇总量算面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量算,块块检核,按面积平差原则进行面积量算、面积平差、面积汇总等工作。生成图表,在检核无误情况下利用制图软件功能生成地籍图、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绘总表、土地面积分类表等图表文件。

6)地籍信息系统建立,进行图表一致性、勘丈边长与反算边长一致性检核,经检核无误或对检核问题修改后,建立初始地籍调查数据库文件,再进行人库前数据检查,如无错误则人库,即建立地籍信息系统。在地籍测量工作中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提高数字化测图技术和效率,保证成图精度,满足小城镇建设需求,为后续规划和调整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取得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4结语

现代化测绘技术会对地籍测量起到很有重要的作用. 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广泛使用,使得新地籍测量方式要比传统的测量方式更先进。目前各种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尤其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推广,测量技术也不断的发展,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也给测绘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参考文献

林娟.农村地籍测量方法调查研究:以新疆疏勒县洋大曼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29).

宋传良.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图特点及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李新秀.数字化测图在地籍测量中应用[J].科技支付向导,2012,(21)

第7篇:土地面积测量方法范文

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同时,地籍测量必须为进一步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提供准确、合理、规范、全面的基础数据。传统的地籍测量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所以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技术的结合日渐紧密,使地籍测绘工作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 遥感技术(RS)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方法主要有影像――影像对比判读、影像叠加分析、影像――矢量地图对比判读等。在工作实践中需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特点选择利用合适的方法,有时需要几种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准确发现变化区域,达到动态监测的目的。在利用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前需对波段组合进行选择。在土地利用监测中将遥感影像以不同方式组合,其所产生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目前,遥感影像的融合方法主要有基于贝叶斯法则的分类融合、基于小波理论的特征融合。影像融合技术可以提高已有的SPOT影像和TM影像的利用价值。各种专题地图可以与融合后的彩色影像地图相结合比较分析各种信息,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支持。多时相的RS影像融合技术是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光谱分析可以确定土地利用变化的目标,由此,可再进行准确的人工测量,这样就减少了动态监测所需的成本和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GPS卫星定位技术

GPS卫星定位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测绘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对地籍测量工作,特别是土地控制测量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应用GPS进行土地控制测量,点与点之间不要求互相通视,这样避免了常规地藉测量控制时,控制点位选取的局限条件,并且布设成GPS网状结构对GPS网精度的影响也甚小。由于GPS技术具有布点灵活、全天候观测、观测及计算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使GPS技术在国内各省市的城镇土地控制测量中得以广泛应用。利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测量的控制,没有常规三角网(锁)布设时要求近似等边及精度估算偏低时应加测对角线或增设起始边等繁琐要求,只要使用的GPS仪器精度与等级控制精度匹配,控制点位的选取符合GPS点位选取要求,那么所布设的GPS网精度就完全能够满足地籍测量规程要求。3、 RTK定位技术

常规的GPS测量方法,如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历时不到一秒钟。

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可在固定点上先进行初始化后再进入动态作业,也可在动态条件下直接开机,并在动态环境下完成周模糊度的搜索求解。在整周末知数解固定后,即可进行每个历元的实时处理,只要能保持四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跟踪和必要的几何图形,则流动站可随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实时动态定位技术与传统地籍测量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观测效率高;应用实时动态测量系统,连续采集单点坐标仅需十几秒钟,而实时计算坐标,观测坐标精度,既减少了多余观测量,又避免了事后发现观测成果不合格;其次,布点方式比较灵活,节省费用、在控制测量中,应用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各控制点间无须通视,不需要传统一角测量、导线测量中的连接点,这极大地降低和节省了测量费用。 4、全野外数字测绘

数字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是建立适用于国土、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在数据采集软件的控制下,实时传输给电子记录簿,经过预处理后,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全站电子速测仪、电子手簿是目前最新的测量仪器,同传统的测量手段相比,智能化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实现角度、距离的自动计算,技术容易掌握,但受硬件设备的限制,操作可视性较差,草图容易出错,功效不高。地籍测量也是如此,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同时如果基础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标准较好,可供不同部门使用,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5、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准地籍测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账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仪器设备的出现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现代地籍测量区别于传统地籍测量的显著标志,在于地籍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地籍测量资料的管理方面,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支持的现代化仪器设备,获得了较高程度的自动化。工作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数倍,大大节省人力,不仅完全能够达到地籍控制测量和界址点的精度要求,而且误差分布均匀。

参考文献:[1]徐绍铨.GPS测量原理及应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2]覃其进.浅谈数字化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J].广西地质2001

[3]付世峰.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07.

第8篇:土地面积测量方法范文

关键词:地籍测量;测绘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 P271 文献标识码: A

一、地籍测量的含义

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地籍测量不同与普通的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应随着宗地的土地登记的变更而不断地更新,时时保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地籍测量是测绘技术与法律的综合应用,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测绘人员不仅要具有熟练的测绘技能,而且还应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二、地籍测量的基本方法 

1、地籍碎部测量的极坐标法

在控制点A 上架设仪器,并以控制点A和点B 定向,由于全站仪的广泛应用,该法已成为目前获取地籍要素的主要方法,通过直接将每个碎部点的高度角,水平角和斜距自动记录在电子手簿或掌上电脑上,直接解算界址点的三维坐标。 2、利用全站仪的界址点测量

对于高层建筑物或较为隐蔽的地区,R TK 接收机接收条件不好,测量状态无法固定时,则应用全站仪进行界址点测量。所用全站仪都具有自动记录和内存管理功能,外业直接观测界址点的平面坐标,并记录在全站仪内存中。在测量过程中注意画草图,由于全站仪的测量的坐标精度高,且又能如实记录数据,方便地向计算机传输数据,所以也是数字测图的主要方法。在部分界点和地物点无法用仪器直接施测时,可在图根点或界点上用钢尺测量取栓中采用距离交会法,内外分点法等几何方法求其坐标,量取栓距时应注意要有多余条件检核,以排除粗差,对作为起算点的界址点应量取至少1~ 2 条界址边长,检核其精度。 3、白纸成图法

白纸成图法包括大平板仪,小平板仪配合经纬仪等作业模式,它是一种图解成图法,在建立图解地籍时,最初图解地籍测量是建立在平板仪测图技术基础上的,由于平板仪测量法不能提供精确的野外实测坐标数据,而只能得到图解资料,因而只能提供图解地籍,随着解析测量方法以及摄影测量法的广泛采用,平板仪测量法已逐步被取代。

4、摄影测量法

摄影测量法也称航空摄影测量法,是一种利用被摄物体影像来重建物体空间位置和三维形状的技术,主要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的方法求得界址点坐标。界址点的数目很多,地面通视不良的情形下,采有高精度的摄影测量方法是经济有效的,对于采用其它方法施测界址点坐标,而用航测法绘制地籍图,更是我国当前城镇地籍测量的主要方法之一。 

三、地籍测量技术的应用分析

1、GPS——RTK 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1.1控制测量 

传统的控制测量采用三角网、导线网方法来施测,不仅费工费时,要求点间通视,且精度分布不均匀,在外业中也不知道测量精度如何,采用常规的GPS静态测量,在外业测量过程中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外业完成后,回到业内处理后发现精度不合要求,还必须返测,而采用RTK来进行控制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同时接受基准站和卫星同步观测数据,实时解算整周未知数和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如果解算结果的变化趋于稳定,且其精度已满足设计要求,便可以结束实时观测,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观测效率。

1.2土地利用动态测量

主要包括宗地测量、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测量和违法用地测量等。传统的测量方法是利用已知控制点,利用全站仪逐步测量待测点坐标,都要求带测点和控制点完全通视,操作人员一般为2-3人。采用RTK技术后,仅需一人背着仪器到要测的待测点或特征点上停留1~2s,同时输入特征编码,把一整个区域或宗地测完后回到室内,由专业的软件接口就可以输出所要求的图幅。如配备电子手薄则可进行各种专题图的可视化测量,如铁路带状地籍图、电力系统地籍图、水利流域地籍图等专题图。

1.3界址点放样测量

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是界址点放样测量的主要内容,工作要求是采用一定仪器把设计好的点位在实地给标定出来。传统常规的放样方法很多,如经纬仪交会放样,全站仪的边角放样等,一般要放样出一个设计点位时,往往需要多次来回移动目标,而且需要2-3人操作。如果点位不通视,那么还需利用更多的已知点,程序十分复杂,工作效率很低。采用RTK技术放样时,仅需把设计好的点位坐标输入到电子手薄中,背着GPS接收机,它会提醒你走到要放样的位置,既迅速又方便,由于GPS是通过坐标来直接放样的,而且精度很高也很均匀,因而在外业放样中效率会大大提高,且只需一个人操作。 

2、全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全数字测绘是在现代机助制图技术下发展起来的高新测图技术。是以传统的白纸测图原理为基础,采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及数字处理方法,实现地图信息的获取、变换、传输、识别、存贮、处理、显示、编辑修改和计算机绘图。实用全数字测绘技术,实现一体化作业,大大减轻了室外作业的强度,缩短了成图周期,采用全站仪进行野外采集工作半径大,所需控制点数目比传统白纸测图大大减少。将传统的逐级控制方法与现代测量技术手段相结合,既保证了成果的高精度,又保证了作业的高速度。打破传统的观念与局限,使整个作业流程方便快捷,作业人员得心应手。精度永远保持不变充分体现出一图多用的优势,避免了重复测绘,节约了资金。 

4、GIS在 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在地籍、地形的测量技术中,其中的GIS技术正在不断的全方向发展。互操作地理信息系统是GIS 技术系统集成平台, 可实现异构环境下多个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之间的通讯协作。基于WWW的GIS (WEB GIS) 是利用Internet 技术在网络上空间信息, 供用户浏览使用, 成为GIS 社会化大众化最有效的途径。面向对象和构件的GIS 是把GIS 功能模块划分为若干个标准控件, 分别完成不同的功能, 并通过可视化工具集成起来, 形成最终GIS 的应用。嵌入式GIS 是把GIS 功能和嵌入式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相结合的创造更自由随意的GIS应用的模式。三维GIS (3D GIS) 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三维数据结构的设计优化实现, 立体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三维系统功能和模块设计等方面。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 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在GIS 软件的开发上, 更换平台和环境,扩展数据库管理系统、更改一切语言和开发模式。在理论研究的方面, 时空数据处理及其三维GIS还是当前的热点, 随着计算机处理的能力和多维空间可视化技术方面的进步, 推进商品化的多维GIS将为时不远。

结束语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9篇:土地面积测量方法范文

【关键词】土地测绘;技术变迁;质量控制

土地测绘工作是为了满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土地测绘成果的使用需要或者为了某项目建设用地的需要,是国土部门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测绘技术的不同、测绘方法与手段的差异,会引起测绘质量的变化;可以说,测绘技术的变迁在一个侧面确反应了测绘质量的变迁。如何控制测绘质量,影响因素较多,有必要讨论一下测绘技术的变化与测绘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

一、土地测绘技术的变迁

(一)常规土地测绘技术

1.钢尺+比例尺。将钢尺与比例词结合起来测绘是比较常规传统的方法。但是,此种方法由于人的因素干扰,丈量误差大,而且如果碰到弧型、折线多的宗地很难以正确处理,给征地工作带来麻烦,引发争议。

2.经纬仪+钢尺。为了有效解决不规则宗地测绘时所遇到的困难,人们采用了经纬仪。即在第一种方法的基础上,将经纬仪放到各个拐点处,测量角度,结合钢尺丈量的长度计算出宗地的面积。

3.全站仪测量法。以上两种方法都是人工投入较大的,遇到大量测绘工作,十分影响进度与质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地面建、构筑物日益增多,经纬仪测量拐点的通视性比较困难。因此,为解决这种问题,人们引进了全站仪,它和经纬仪相比最大的优越性就是不必再将仪器固定架设在宗地上各个拐点处可以实现大面积、大区域的测量(图1)。测量人可以通视各目标点的位置架设全站仪(可不在同一水平面),再将全站仪附件棱镜按照顺时针顺序依次摆放到各目标点上。图1中A为起始点,测量顺序依次为B,C,D,E,F。选择全站仪的面积测量程序,可以在全站仪显示屏上实时读取目标点之间连线所包围的面积。目标点的点数没有限制,遇到弧形地块时采用多点模拟法确定界址点,将这些界址点作为目标点用仪器瞄准测距后录入全站仪,仪器便会自动闭合到起始点并将宗地面积计算出来。

(二)现代测绘技术与方法

1.极标高及坐标测绘方法。这种方法是将宗地附近已知的两个城市坐标控制点引至宗地内,然后再测出宗地内各个界址点的坐标。此方法与测量土地面积方法相同。将全站仪放置在已知点A坐标(X0,Y0,H0)的位置上,用全站仪可以方便地测量出斜距L、水平位置D、垂直距离V等数值,这样就可以测出目标点B的坐标和高程(X,Y,H),如图2所示。缺点在于对于离城市较远的地区,将城市坐标控制点引至宗地内时必须设置传算点、过渡点,工作量大,耗时长,内部作业量巨大,容易出现错误,且精度偏低。

2.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称为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的测绘工具。用户只需购买GPS全站仪就能够捕获到卫星的信号,再对所接收到的GPS信号进行变换、放大和处理,实时地计算出测站的三维位置,甚至三维速度和时间,享受免费的导航、授时和定位服务,到任何点在北京坐标系上的具置。GPS全站仪测量得到数据后,采用国内数字测图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编辑成dwg图形文件和Word文档。dwg图形文件将土地利用现状详细绘制出来,并且在界址点上直接标注本地区城建坐标系;Word文档将坐标值批量输出。此测量方法灵活,操作简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已广泛用于地形、土地测量中。

3.新一代3D激光扫描系统结合测量GPCAD软件。虽然土地测绘方法很多,但是从以上测绘方法来看,最大的问题是野外作业时间较长,劳动强度很大,而且其输出的结果仅能从专业角度描述宗地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对非专业人员来说,看起来会比较吃力。因此,人们开始关注3D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问题,将3D激光扫描系统结合GPCAD软件进行应用,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3D激光扫描系统是一整、完全便携式的激光影像与数字化的测图系统,可以将任何复杂的现场环境及空间进行扫描操作,适用于高数据采样率和1500m以内的大动态范围。它可以直接将各种大型的、复杂的、不规则、标准或非标准等实体或实景的三维数据完整地采集到电脑中,进而快速重构出目标的三维模型及线、面、体、空间等各种制图数据,同时,它所采集的三维激光点云数据还可进行各种后处理工作,如:测绘、计量、分析、仿真、模拟、展示、监测、虚拟现实等。规划总图设计软件GPCAD是一套基于AutoCAD平台开发的国产软件,适用于城市规划设计、城镇规划设计、村镇规划设计、工厂总图设计、园林绿化设计等设计专业。GPCAD支持各种常用的地形输入方式(数字化仪输入、光栅矢量化、全站仪输入等),3D扫描仪到宗地现场用红外激光扫描,即可将宗地现场三维矢量化输入GPCAD软件。它可以根据地形离散点自动绘制出等高线,并根据等高线与离散点计算出任意点地面原始标高,测绘出任意处的地表断面,最后会自动生成三维地面模型,可以直观的体现宗地的现场情况。GPCAD在征地测量中的作用很多,诸多功能模块,如道路设计、地块规划、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土方计算、指标计算、管线综合及三维效果等,可提供最大、最系统的服务。

二、土地测绘质量的影响因素

影响测绘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即人、仪器设备、方法手段和环境条件。

(一)人的因素

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测绘工程项目的实施者、管理者、操作者,测绘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如设计、施测、数据处理和图件报告的编写,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人员的素质,将直接和间接地对设计、施测、数据处理和图件报告编写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测绘行业实行资质管理和各类专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是保证人员素质的重要管理措施。

(二)仪器设备因素

仪器设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外业的作业精__度。如仪器设备的类型是否满足相应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性能是否先进稳定,操作是否方便可靠等,都将会影响测绘产品的质量。所以,相关规范规程都对测绘仪器设备的签定检验期限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三)方法手段因素

在测绘施工中,施测方案是否合理,各项操作是否正确,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大力推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是保证测绘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的重要因素。一个测绘项目是由若干个工序组成,如控制测量、地形地籍要素测量、界址点测量、内业图形编辑、回放检查,权属调查,面积计算和统计汇总、各类表格编制、成果装订、验收检查等工序。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质量都将影响到最终的成果质量。且每个测绘项目都有其固有的特性,只有根据各测绘项目的特性,制定切实可行的作业方法、采用行之有效的手段,才有可能生产出符合用户要求的测绘产品。测绘单位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作业流程、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测绘质量必不可少条件。

(四)环境条件

测绘生产环境条件包括:测绘技术环境、测绘作业环境、测绘生产管理环境。这些都对测绘产品质量产生特定的影响。加强环境管理,改进作业条件,把握好技术环境,辅以必要的措施,是控制环境对质量影响的重要保证。

三、土地测绘质量控制措施

(一)人的控制

应本着量才而用,扬长避短的原则来控制人的使用,测绘单位技术负责人、质管部门人员、检查人员及主要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和上岗证。

(二)方法手段的控制

技术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应力求方案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三)仪器设备的控制

仪器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是选用设备的依据,要能满足施测需要和保证质量的要求,并应当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有效检验期限内使用。

(四)环境因素的控制

要关注环境变化对测绘作业成果质量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何保喜.全站仪测量技术[M].济南:黄河出版社,2001.

[2]杨晓明,王军德,时东玉.数字测图(内外业一体化)[M].北京:中国测绘出版社,2003.

[3]宁永香,崔建国.全站仪高程测量的新方法探讨[J].山西建筑,2008,34(5):358-359.

[4]王伟波.土地测绘技术及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5):77.

[5]杨存建,徐育建,冯亮.基于遥感和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