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育的基本性质范文

小学教育的基本性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育的基本性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教育的基本性质

第1篇:小学教育的基本性质范文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 研究型高校 研究比较

一、研究型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一)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

(1)对人文素质内涵缺乏认识了解。何为人文素质,如何养素质,是一些大学生明显陌生的话题。

(2)重功利,重实用。大部分学生认为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更重要,只有掌握了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才能更好的就业,而人文素质的养成对就业的作用不大,索性便放弃培养。

(3)人文知识缺乏,知识片面化。大部分学生表示对哲学和思想政治等人文知识兴趣不大,而对经济、法律等知识性的人文课程需求较高,人文知识缺乏,知识片面化。

(4)创新能力严重缺乏。现如今,学校采用的多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高,创新能力十分缺乏。

(5)心理承受能力与自我调适能力差。大学生由于身心尚未成熟,且缺乏团队协作、与他人沟通交流等人文素质,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表现为自我调适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做事极端,甚至有轻生念头等现象。

(二)学校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现状

(1)教育机制有所偏离,重科技轻人文。原因在于学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还不够,为了更好的就业,更倾向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功利思想浓重;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活动热情不高。

(2)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由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多为选修课,必修课过少,教师授课时间有限,导致授课内容有限,学生感受不到人文课程的魅力,起不到应有的效果;选修课学分设置较低,功利思想促使学生对此重视不够。

(3)研究型高校多为理科生,理工科的学生对文科接触较少,导致学生对人文课程的喜爱程度不高,文化、艺术、社科、技能等社团实践活动举办不起来,进而导致校园人文氛围缺失,使学生难以提高人文素质。

二、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一)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

(1)重视专业教育、忽视人文教育。当今的社会形势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掌握了专业知识,将来才好就业。因此他们很少去主动学习甚至接受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其所具有的人文素质方面的知识仅仅是初高中阶段所得,因此,他们的人文方面的知识十分贫乏,特别是历史知识、人际交往、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都很弱。

(2)心理素质不稳定。心理素质包括健康的情绪、适度的反应、意志的健全、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心里承受能力等等。但是由于大学生身心还不够健全,心理素质不稳定,所以情绪很容易出现波动,心里承受能力较差,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磨练,很容易被困难所压倒,进而产生自卑心里。

(3)缺乏对自身的认识。由于现如今的大学生大多为温室里的花朵,未经过挫折的磨练,对未来生活抱有过高的幻想,难以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进而产生心理上的失衡。

(二)学校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现状

(1)偏科教育。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大多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专才,所以很容易出现偏科教育,文化氛围不强。特别是有些院校图书馆人文资料缺乏,图书过于陈旧,不能满足学生对人文书籍、资料的需求。

(2)管理者与教师的人文素质有待提高。一些院校的管理者往往专注于一些硬性的发展指标,在实际工作中也就缺乏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文化建设措施。

(3)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缺陷。虽然较比研究型高校来说,文理生人数分布较为合理,但由于文理科生以往所接受人文方面的教育有很大不同,进而产生理重理、文重文这种两级分化的现象。

三、两者的比较及存在的问题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与研究型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相同点是,在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二者都存在重专业、重功利思想,忽视接受人文素质教育,心里素质弱等现象;在学校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方面,二者均表现为教育机制上偏科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缺陷。其不同点是,研究型高校对人文素质的内涵缺乏认识,人文知识缺乏、知识片面化,创新能力缺乏;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则更多表现为缺乏对自身方面的认识;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管理者与教师的人文素质相对较差。

四、解决对策

(1)引导学生主动培养人文素质。学校应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处理好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关系。

(2)转变教育观念。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成为高等教育的主题,必须确立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高校应在学校管理,课程设置,资源配置,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充分重视。

(3)建立心理咨询中心。面对面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及时纠正其有偏差的思想。

(4)开设人文课程,对人文素质课程给予高度重视,适当将选修课设置为必修课,充分调动起老师与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和爱好,达到一种老师爱教,学生爱学的状态。

第2篇:小学教育的基本性质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血尿酸;缬沙坦;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3-87-03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的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1],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2]。近年研究显示,血尿酸(serum wricacid,SUA)水平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存在着相关性[3-4],提示血尿酸水平可能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或独立的预报因子之一。笔者通过缬沙坦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研究,旨在探讨两种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对血尿酸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4例作为观察对象。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WHO高血压指南诊断标准的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标准进行诊断,即静息状态下经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血压测定,血压值或测定所得的平均值均超过正常(收缩压≥140mm Hg和/或舒张压≥140mm Hg)。全部病例均能够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伴有性低血压、心动过速;除外心力衰竭、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者;或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者;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共入组8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治疗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41~75岁,平均(65.3±6.5)岁;病程1~14年,平均(4.3±1.6)年。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42~74岁,平均(64.8±6.9)岁;病程1~13年,平均(4.7±1.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低盐、低脂饮食的基础上予以缬沙坦片80mg,每日1次,空腹或餐前口服。治疗组:在低盐、低脂饮食的基础上予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药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H19991083]5mg,每日1次,空腹或餐前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血压达标率及血尿酸水平。诊所血压达标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中制定的降压目标,计算诊所血压达标率。血压达标标准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完成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变化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血压达标率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组治疗后血压达标有26例,

2.3 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变化比较

由表3可见,两组治疗前血尿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体内产生嘌呤后,会在肝脏中再次氧化为(2,6,8-三氧嘌呤),有20%来源于含嘌呤或白的食物,其余的80%由体内合成或核酸分解代谢产生;2/3尿酸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1/3通过消化道和汗液排出。当机体嘌呤代谢发生紊乱和(或)肾脏等排泄障碍均可引发血中尿酸水平增高。实验研究表明,血尿酸可能通过炎症物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及胰岛素抵抗等机制导致高血压的发生[5]。与此同时,高血压状态下微血管病变能够致使组织缺氧,增加血乳酸水平,使肾脏清除尿酸减少,且能增加尿酸形成过程中的次黄嘌呤、腺嘌呤以及酶等底物。高血压的发病随着尿酸水平的增加而升高。有研究报道,高血压和肾脏本身疾病引起的肾脏病变时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6]。

目前,已证实长效钙离子拮抗剂(CCB)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有较好的降压效果。缬沙坦是一种口服有效的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提起拮抗剂,它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使AngⅡ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结合被阻断,使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被抑制,从而产生降压作用。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缬沙坦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均能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李峤,金文,王妍芳.缬沙坦对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评价[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5):361-362.

[2] 张德太,宋斌,张科,等.长病程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多指标检测的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9):1934-1935.

[3] 张华,毕海宁,施文贺.不同分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252-253.

[4] 曾晓琼,刘淘真,史俊敏,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J].贵州医药,2007,31(5):446-447.

[5] 蔺子,马娟珍,闫香华,等.原发性高血压与血脂、血尿酸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4B):1028-1030.

第3篇:小学教育的基本性质范文

关键词:教研模式;创新内容;日常教学;交流学习

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小学教育是其他教育的保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在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因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就需要对小学数学进行校本教研,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创新,从根本上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以及整体教学水平。下面本文就针对小学数学的校本教研问题进行概括与分析。

一、改革小学数学的教研模式

传统的教研方式都是分散式的,有时只是形式上的教研,并没有集中教师进行合理的教研工作。在进行教研工作时要改变这样的教研方式,要设立数学教研组,注重对教研组教师的合理调控和指导,并要对数学备课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规范。在对“分数的加减法”进行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就要让所有进行数学授课的老师参与到教研当中,教研组的组长根据具体的情况通过教研对教师进行合理的指导,让他们更加有效地对这一内容进行教学。如,有的老师在对分数加减法时直接授课,在讲授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通分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教研组长如果发现教师有这样的问题,就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先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通分,再进一步讲授加减法的知识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教研模式的改革,对提高教学效率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创新小学数学的教研内容

在以前的教研活动中大多数都是以“走过场”的方式进行,其中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内容,要进行有效的教研,达到教研目的就要对教研的内容进行丰富以及创新。在进行教研之前首先要确定研究的课题,要组织所有的数学教师一起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把所有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进行探讨。如,对“负数”教学这一课题进行教研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可能无法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这样就可以由教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无法很快有效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研究,通过对这些教学难点的分析,加深教师对这一授课内容的认识,让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授。

三、以日常教学为切入点

进行校本教研的基础资料就是老师日常授课和教学的内容,所以,在进行教研的过程中要以日常的教学作为切入点,从日常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出发,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困惑,进而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完备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如,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问题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对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观点不太统一,有的老师认为授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进行计算和比较来进行;有的老师则认为应该是在计算、概括和应用的学习过程掌握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以这一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为教研的切入点展开教研活动,让参加教研的教师进行探讨,找出最适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问题的授课过程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教研活动。

四、以交流学习为途径

在进行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取其精华来与自己的教学方法相融合,把自己教学过程中不恰当的部分进行合理的替换和改正,从交流中得到教学经验,进而进行有效的教学,由此可见,交流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如,在对“应用题”进行教研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通过交流学习的方式进行教研。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在解决应用题时,应该运用常规的解题方法进行,不运用“单位1”或者是设置未知数的方法;而有的老师认为,在对这一内容进行授课时设置未知数的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时就可以让这些老师进行交流,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通过授课过程中对问题的总结来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来设计出最好的授课方案。所以说,交流学习是校本教研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对教研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校本研究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授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通过改革数学教研模式、创新数学教研内容等措施有效地达到教研的目的和教学的效果,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小学教育的基本性质范文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小学数学;应用

小学教育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人才的启蒙和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问题式教学,作为教育改革一个重要的方向,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不断思考的习惯,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关键性的作用。问题式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小学教育改革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问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式教学。学生和老师的互动较多,老师需要有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要跟着老师的思维步步深入,与老师密切配合,二者缺一不可。在问题式教学的实践应用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小学数学教师的问题意识不足

小学教师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和领路人,要将问题式教学方法渗透到小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是前提条件。只有教师具有问题意识,才能在课堂中提出难度适中、启发思维、趣味性强的问题。但是在当下的小学课堂中,小学教师问题意识仍然不强,对于学生的问题和质疑大多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这样的思维模式会影响学生个性化想法的提出,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质疑,就很难在小学教学中推行问题式教学。

2.小学生的提问习惯没有养成

由于长期的死板传统教学的影响,造成我国小学生主动提问题的意识缺失,丧失了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作为知识的唯一输出对象,在n堂中不停的讲课,学生在课堂中主要是听讲和记笔记,课后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这种教学模式当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失去了质疑的能力。课堂不够活跃,使得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变得思维僵化,对问题式教学的推广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教学环境不够开放

问题式教学要求学校拥有一个开放的教学氛围,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会得到眼界的开阔和思维的开放。而现在学校为了完成教学进度,给学生留下的学习空间本身就少,加之原有僵化思维的束缚,开放的问题式教学的氛围很难形成。没有这种教学氛围,就没有办法彻底的让问题式教学深入人心。

二、如何将问题式教学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

1.提出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优秀的问题能极大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在问题的思考和解答过程中,学生能发现和获得传统教学方法得不到的收获。在问题式教学过程中,老师设置的问题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小学教师应当将问题设置为最能反映文章主旨思想、勾起小学生兴趣的问题。同时,小学教师也应注意到不同小学课程教学主旨的不同,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对待不同的学科,避免重复的套路式情景使学生失去兴趣。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目标制定不同的问题。比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教师可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直接提问学习,“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入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这样的问题打破了学习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一下子把学习推到主动探索的位置上,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更有利于学习加深对“体积”的理解。

其次,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延伸性和启发性,让学生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感悟到教育意义。这样的问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习惯,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思维延伸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学习了分数应用后出示两个条件:李庄造林2.5公顷,张庄造林2公顷。教师可直接提问“你会提哪些问题?从这些数据中你相到了什么?”老师不仅可以让学生回答自己的问题,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提问,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增加思维的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老师的问题要多样化,不能太过死板。问题的多样性,才能激发学生不断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才能在参与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练习时出示,老师除了让学生说其意义,分数单位,其含有几个分数单位,还可问“再增加几个分数单位就变成一个整体或最小的质数?”“它是一个什么分数?”“怎样将它改写成除法形式?”等等,这些问题对小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使他们对课上内容充满好奇,从而达到使学生对学习始终感到新鲜、有趣,由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小学数学老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

老师要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氛围中敢于质疑、敢于提问。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让小学课堂在生动活泼氛围中进行成为了可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好奇心。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质疑,在质疑和解决质疑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并使学生不断进步。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老师即出示两个说法:①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分数大小不变。②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让学习自己理解、提问、讨论,再分辨出正确与错误之处。让孩子学会质疑,敢于提出问题,是问题式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老师已经不再是传播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获取想要学习的内容。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老师不再是教育的掌控者,领导者,不再是教学的中心,而是“平等地位的首席”。虽然,当代小学数学教学素材内容丰富、新颖,但是如果小学教师的教学模式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运行,学生和老师缺乏沟通交流,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那么教学成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在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中,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转变思维,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领导者的位置上,应该和学生平等沟通,教学相长,作为参与者加入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使学生提高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问题式教学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问题式教学方法,能够锻炼小学生的思维,开发小学生智力,是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针对问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进行论述,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黄丽娟.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思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4.(09)

第5篇:小学教育的基本性质范文

关键词:预设;情境;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181-01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发展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发挥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效地巩固知识、受到教育。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下面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对提高教学有效性策略的一些粗浅理解。

一、 精心预设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众所周知,教师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上好一节课、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那么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应该怎样进行“预设”?

(一)研究教材是基点。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关系到教学的质量。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认识教材各知识间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确定所教教材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为自己的教学活动找到依据;其次研究单元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让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有哪些,难点是什么;第三是研究教材,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进而吃透教材。做到居高临下、融会贯通,才能使教学设计目的明确,预设与生成才能有机融合。

(二)研究学生是要点。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思考习惯、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化解这些问题,重点、难点应该怎样突破。

(三)教学设计是焦点。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上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因此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科学;其次教学内容的处理要优化: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科学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课时数的安排要符合规定,内容必须是符合学校现有的教学手段;第三,教学方法要优化选择,可用讲授法、探究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实验法、图例法等等;第四,教学过程要优化安排,即精心设计情境,精心设计问题,精心设计过程,精心设计练习。

二、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就是说产生数学学习的根本动因是问题。新课改强调的是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问题”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内因,是学习的起点。另一方面学生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从而把学习看作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才能激活学生思维,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这样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兴趣性情境。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为主要目的的学习情境。一般在新课导入部分创设兴趣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的情绪氛围,使学生想问、敢问。

我们要利用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切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悬念的、新颖别致的、有趣味的,能够唤起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学生揭秘的问题意识。

(二)创设参与性情境。即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服务于学生学习新知识,有利于组织学生高度参与数学思考、操作等学习活动,并能够进行有深度且有效地数学思维活动,培养学生会问、善问。

教师关键要把握的是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生学习的核心知识为中心,惯穿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思考、操作、体验中开展高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联系处质疑。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许多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与发展。可以在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如学习“比的基本性质”,可引导学生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提出问题。

其次,引导学生在矛盾处质疑。我们要善于发现、创造矛盾,引导学生去提问,去质疑,去反思。

第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猜想,创设探究性情境,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可以运用在类比中猜想,在分析中猜想,在操作活动中猜想,在归纳总结中猜想的方法。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课堂实效性

体验对学生而言,是一种亲身经历的学习活动,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缺乏情感的投入,学生就缺乏主动求知的欲望与动力。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知”“情”密切的结合,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一是创设实践教学情境,体验认知的真伪;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发现。二是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思维,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三是运用多媒体模拟创造与实物相似的情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唤起学习动机,让体验成为可能。

第6篇:小学教育的基本性质范文

一、创设新奇情境,引发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对许多事情喜欢问为什么,还常常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这样的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对此教师必须加以保护和鼓励,并努力调动和培养。例如在讲《分数》时,为了让学生亲自区分分数的大小,可以利用唐僧取经的故事来比较。一天,天气酷热,悟空让八戒找西瓜解渴。找回西瓜,悟空说:“为了公平,每人吃四分之一吧。”八戒一听不干了,说:“西瓜是我找回来的,我应多吃些,最少也是吃六分之一,看在师傅的面上吃五分之一吧!”悟空连声说:“好,好。”随即把西瓜切成五份给了八戒一份。大家都吃起来,并说八戒“傻瓜”、“傻瓜”,这是为什么?一段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什么“五不如四”大呢?大家急于知道其中的奥妙,从而为探求新知创设了情境。

二、打破定势思维,鼓励求异思维

要鼓励学生质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小学生年龄小,经验少,认识水平低,因此,教学中应启发学生自己用脑去思考,从不同方位、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究、获取知识。

如在学习“三角形”时,有学生提出:用四条边可围成形态各异的无数个平行四边形,那么用三根小棒能否围成无数个三角形呢?教学中,启发学生分组实验,结果发现,用同样的小棒围成的三角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问”和“疑”,是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前提,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保证。学生在学习中有疑,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所以要鼓励学生提问,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质疑提问,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能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鼓励学生向一切不明白的问题挑战。教师只有充分利用“疑”、“问”,才能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会创新。

第7篇:小学教育的基本性质范文

[关键词]复习铺垫;因“材”所需;小学数学

新课改前后,复习铺垫作为引入新课的重要方式,渐渐被人们忽视。当下,从教材编排到新授课,基本见不到复习环节,取而代之的是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引入。事实上,作为引入新课的两种方式,它们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到底采用哪种方式,什么时候需要组织复习导入,怎样的内容适合由复习铺垫引入,其决定的重要依据应该是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特点,或者说是学生的认知停靠点――数学教材知识的“逻辑起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起点”,我们应因“材”而异,因“才”而施,因“需”设置复习铺垫。

一、因“材”所需,复习铺垫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选择和安排是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认知基础是决定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没有旧知识作为依托的新知学习只能是机械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我们在教学时应依照教材本身内在的逻辑关系,准确把握新授知识的“逻辑起点”,根据教材的不同需求,设计出既能联系旧知,又能铺垫新知的复习内容,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难以理解或者孤僻深奥”的内容宜复习铺垫

复习铺垫作为新课教学前的一个准备环节,不但可以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而且可以为学生学习新知“铺路架桥”,有效分散学习难点,将难点前置。

例如,商不变性质是转化除数是小数除法运算的基础,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填空:3.6÷0.4=( )÷4;3.6÷0.04=( )÷4;3.6÷0.004=( )÷4,然后让学生说说填写的想法和依据。当然,仅就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而言,这里主要用到商不变性质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的情况,所以对此进行强化练习是有必要的,而且要兼顾到除数变整数后被除数相应变化位数不够需要补零的情况,为后面的新知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借助原有知识可以推理”的内容宜复习铺垫

数学教学应注意借助于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同化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从而不断完善认知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与其煞费苦心地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倒不如借助旧知“生长”,推导出新结论。首先,让学生口答完成下面两道题:① 3÷4=( )/( );13÷3= ( )/( );m÷n=( )/( )(n≠0);② 12÷3 =(12×10)÷(3 ×);15÷60=5÷( );18÷6=(18÷)÷(6÷),学生口答时让他们说明理由,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在分数中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具体内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这样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进行复习导入,充分利用了旧知“生长”、直奔重点,能够先声夺人,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统领整节课的教学,达到省时高效的效果。

3.“借助原有方法可以探究”的内容宜复习铺垫

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知识的研究方法具有共通之处。例如,讲“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再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接着呈现新问题,引发思考:能不能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你觉得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动手、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过程推导出新公式。这样的复习铺垫不仅能简单再现已经学过的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探究方法,提高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新知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更容易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二、因“才”施教,复习铺垫

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这是整个教学工作的起点。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个体差异,每个班级学生总体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时要对授课班级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知道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如果新知教学对旧知的依托特别明显,复习铺垫就能扫清障碍;如果面对不了解情况的学生,可以用复习铺垫来大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例如,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小数乘法需要处理积的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如果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还不准确、熟练,必然给新知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更谈不上旧知向新知的迁移。作为五年级上册(苏教版)开学第一课时的内容,面对长假后回校的学生,或一个新接的班级,学生情况还不太了解,那么就更有必要对旧知进行复习。通过复习,能激活学生计算整数乘法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呈现新问题,在探究的基础上与旧知进行比较沟通,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复习铺垫的本质是化难为易,让学生学习得更加容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端正学习态度。

总之,复习铺垫应根据教师教的需要和学生学的需要,教师通过适量、适度的复习铺垫,既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又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设空间,从而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教育的基本性质范文

【关键词】农村 课堂 思维能力 培养

陶行知曾经说过:"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初始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要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步和发展。"由于受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缓慢,学生的知识面窄、思维能力不强,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农村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应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1营造和谐、开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一般具有独立性。自信心、自制力,而且热情,判断力强、好奇、好胜: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既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认知,又要引导学生的知、情、意、行全方面健康发展。农村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

学习的思想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学"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时,我用故事形式把数学题表现出来。在复习旧知后,先有问题引入:"老师昨天在操场的一棵大树底下听到两个同学在争论一个问题:'如果不截断这棵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棵树的主树杆的直径是多少'。"然后设问:"同学们,你们也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呢?"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思考过程、方法和结果展示给大家,让大家评出最优方案,这样互相启示,相得益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此外,也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操作情境,形成乐趣,提高思维的主动性。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等实践活动,引导、激发学生思维。另外,还可以创设目标情境、认知情境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青少年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如果不去开发,那永远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只有适当的启发诱导才能使儿童潜在能力向显性能力转化。要使学生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充分发展的天地,就要使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与发展。为此,我们不仅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而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动机,促进主动建构。

俗话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很重要。教师须根据学生学情或知识内容,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导语。例如:"分数基本性质"一课,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小丽的妈妈给小丽买回一块巧克力,并对小丽说:"每天只能吃这块巧克力的1/5。"小丽听后很不高兴,求妈妈再让她多吃一点儿。妈妈听了说:"那每天你就吃这块巧克力的2/10吧!"小丽听后接着求妈妈,妈妈最后说:"好,每天最多你可以吃这块巧克力的4/20!"小丽听了很高兴,这时,妈妈也露出了微笑。老师问问大家:"妈妈为什么会也露出了微笑?"问题刚一提出,学生的兴趣就非常浓厚,并且积极投入到思考中。实践证明:带有故事、悬念性或学生感兴趣的导语,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快速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

2.2精心设计学习"小障碍"、培养敢于挑战困难的意志品质与能力。

平淡无奇固然可使学生的学习比较轻松,但往往也会使学生感到乏昧。因此,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开发其创造潜能,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巧妙地设置一些学习上的"小障碍"。只有这些"障碍"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发展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越过数学小障碍,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创造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述能力。这样一个个小小的数学"障碍"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又何不常常为学生设障引趣而乐呢!

2.3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以某问题为基点向多方面角度自由发散思考,追求多样性解答的思维方式,在知识上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能力上发散越广泛越灵活,越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1)尝试"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的流畅性。

我们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尝试探究,以开拓学生思路。让学生尝试"一题多解",从多方面寻求答案,集多种知识于一体,融多种方法于一题,不仅扩大了知识面,而且使其思路开阔,流畅。此外,让学生尝试"一图多解","一图多式"也能达到培养创造思维流畅的目的。

(2)"一题多变",培养发散思维的灵活性。

让学生尝试"一题多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发散性求异思维的灵活性。通过这种发展性的题组练习,加强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根据具体问题提出变通的解法,锻炼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灵活性。此外,让学生尝试"一体多问","一体多析","一果多验"也能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灵活性。

3鼓励学生创编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农村小学生见识面窄,参加的课外活动较少,因此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可多鼓励学生对练习题进行创编,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编有多种形式,在教学中,可以从创编计算题、看图编应用题、看算式编题这三个方面让学生大胆创编。

例如,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我设计线段图让学生看图编自己喜欢的应用题。通过这样的看图编题训练,不仅能启发学生解题思路,而且还能使学生利用图形形象、直观地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第9篇:小学教育的基本性质范文

关键词 几何;画板;中学数学;教学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电脑多媒体在课堂上开始广泛地被使用,大大地改善了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学数学使用《几何画板》制作多媒体CAI课件,已被广大中学老师所关注。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正确合理的使用多媒体,真正把计算机多媒体用在点子上,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运用《几何画板》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尝试。

《几何画板》软件是由美国Key Curriculum Press 公司制作并出版的几何软件。它的全名是《几何画板——21 世纪的动态几何》。1996 年我国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开始大力推广“几何画板”软件,几年来,几何画板软件越来越多的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它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几何画板动态探究数学问题的功能,使学生原本感到枯燥的数学变得形象生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软件大致有3类,即题库型教学软件、娱乐型教学软件和教案型教学软件。题库型软件,一般用于学生练习、复习,它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与综合;用题库型软件上课,不过是将认为的“满堂灌”改成了“电灌”。娱乐型软件没有课堂教学的实用性。教案型的教学软件,常是名校名师的用心之作,有普遍的指导性,授课教师可以用它作为自己备课时的参考,指导自己的教学,但它不能适应不同学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既然市场上没有成熟的针对课堂的教学软件,这就要求教师自己编制课件。

如何制作课件是每一位想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的教师所关心的问题。对于课件制作,首先是制作平台的选择。现在可用于课件制作的软件平台很多,我们认为《几何画板》应该是数学教师的首选。

《几何画板》是一个适用于几何(平面几何、解析几何、射影几何等)教学的软件平台。

它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几何图形内在关系的环境。它以点、线、圆为基本元素,通过对这些基本元素的变换、构造、测算、计算、动画、跟踪轨迹等,它能显示或构造出其它较为复杂的图形。它的特色首先能把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形象化,但是它最大的特色是“动态性”,即:可以用鼠标拖动图形上的任一元素(点、线、圆),而事先给定的所有几何关系(即图形的基本性质)都保持不变,这样更有利于在图形的变化中把握不变,深入几何的精髓,突破了传统教学的难点。

下面举个教学中的案例来与大家分享《几何画板》的运用操作。我们且以“勾股定理”演示,展现知识发生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运用《几何画板》开展教学,有利于教师应道学生广泛开展面向过程学习,以达到对知识形成过程更深刻地理解,因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过程中去,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例如在制作数学课件时,免不了数学定理的演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重要定理——“勾股定理”(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如果用几何圆板制作课件进行演示、可以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两直角边的平方与斜边平方的关系。

(1)制作结果和使用方法。

拖动点C可以改变两直角边的长度,拖动点B可以改变斜边的长度, 但两直角边各自所构成的正方形面积之和始终和斜边所构成的正方形面积相等,每个正方形的面积都是相应三角形边长的平方。

(2)制作思路和操作步骤。

绘制线段AB作为三角形的斜边;以AB的中点为圆心、B点为圆周上的点作圆.绘制从A点到B点的半圆弧;隐藏圆;夜半圆弧亡绘制自由点C,作为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由三角形ABC的各边出发绘出3个正方形,度量3个正方形的面积,进行计算比较。

运用多媒体展现整个“勾股定理”演示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加深对公式的深刻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发现,探究几何规律,增加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