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媒体融合改革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前几天中信国安的改革,那么大个集团,控制那么多上市公司,那么点钱就被民企全部控股了,有道理没有?”在8月23日的“国企改革进行时一一共识与务实”沙龙现场,经济学家、东南大学教授华生连环发问。
在他看来,改革要成功,要得到人民的拥护,必须有一条生命线。就混合所有制的角度而言,华生表示,“其中非常重要的生命线就是公平、公正、公开”。
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幕开启后,混合所有制成为不少地方推动改革的抓手和突破点。据统计,目前已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甘肃、山东、江苏、云南、湖南、贵州、四川、湖北、江西、山西、青海、广东等超过20个省份国企改革方案,发展混合所有制成为所有改革方案的“标配”。
在已出台改革方案的20个省份中,有一半的省份明确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时间表和目标,但频频曝光的国资流失大案让人担忧:发展混合所有制会否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距7月15日央企的“四项改革”试点会已有两月,作为国企改革的“重头戏”,混合所有制改革怎么“混”,谁来“混”,“混”什么,地位的平等性如何保障仍是关注焦点。
中石化孤军奋战
中石化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的先行者,但在整个上半年,国资委的“混改”试点一直没有启动,所以只剩下中石化一个人在战斗。
今年初,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便早早地向外界“吹风”,高调宣布要搞“混改”。2月19日,中石化公告,启动资产审计、评估。3月17日,中石化易捷销售有限公司正式成立。3月24日,中石化通过官方微博公布油品销售板块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时间表:3月31日,设立全资子公司――油品销售有限公司;6月底,完成审计和评估,公布引资方案;力争第三季度前完成融资。
然而,中石化的一系列行动非但没有引来更多人加入“混改”阵营,反倒遭到多方质疑。
在今年两会上,身为政协委员的傅成玉在分组讨论会上布道式地宣讲中石化的“混改”设想,发言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却并未引起在场民企大佬的兴趣。
当时坐在傅成玉右手边的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接受媒体专访时就抛出了“鲸鱼论”,质疑中石化的“混改”,他打比方说:“我抓一条鲸鱼进去,你只要扔一把盐。你没有就不要投了,我来投,两下子就把你的股权稀释掉了。”
事实上,中石化还没把民资“娶”进门,便对未来的“新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根据公布的引资方案,中石化对投资者的行业地位、投资规模、资金实力、业务属性、注册地址、品牌声誉均设了条条框框。外界戏称中石化是在“照着画像讨老婆”。
据了解,中石化此次将引入10个左右的投资方,每一个投资方可以由多家企业组团发起,每个投资方的门槛至少100亿元,预计引入千亿元左右规模资金,而每个投资方将按照具体的持股比例选举人员进驻董事会。
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复星、绿地集团以及一些民营能源企业已经与中石化进行接触,但是这些外部资金尤其是民营企业,对于人局之后有多大的发挥空间、能否被公平对待、可以获得多少话语权,都存在疑虑。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说出了徘徊在中石化门口那些潜在投资者的顾虑:想进,又担心进去之后做不了什么,只是一个纯粹的财务投资者。傅成玉试图打消郭广昌们的疑虑,并表示相比于财务投资者更倾向于战略投资者,就是那些可以帮助中石化扩展业务空间、带来增值的投资者。傅成玉说:“中石化不缺钱,缺的是活力。”引资的关键是改变机制,通过混合所有制把国有经济搞活,实现公司的真正市场化治理。
但现在的情况是,复星集团已经参股了一些国企,却都没有话语权,经营上也没有改变。
近日,中石化又公布了对外引资方案,明确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规划,重组销售业务板块并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涉及千亿元资产。尽管离最终完成引资还有时日,但傅成玉已经开始担心外部资本的积极性了。
各有各的顾虑
傅成玉和中石化遇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在混改过程中,民营资本的实力相对于央企而言,相差过于悬殊,国有企业设置的投资门槛已经把一大批社会资本挡在了门外。即使进入混合制企业中的社会资本,对这些“巨无霸”参股,也很难获得相应的话语权,自然也难以发挥自身的优势。
另一方面,国企也有自己的顾虑。因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银行信贷、行政审批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对待”,国有企业担心“混合”之后失去这些“待遇”,这些体制机制以及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都对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形成了阻碍。
此外,还存在决策机制问题。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决策理念并不一致,国有资本的决策依据相对公益化,民营资本决策的出发点则是利润最大化。
在治理结构层面,混改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如高管的任命,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高管应由股东大会推举,董事会决定。但在混合所有制情况下,仍会有很多高管由组织部门任命,这就产生了矛盾――私有产权方对任命干部认不认可?不认可怎么办?
再如激励机制,国有企业高管是委托人,而非产权所有者;私有企业高管则一般是产权所有者,股权收益分配自由,混合之后,就会出现两类高管在待遇方面极大的“不公平”。
据了解,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民营股份占比为6:4,国有资本控股并承担主要的经营管理职责,但在利益分配的时候就产生了问题:代表国有资本的管理人员的收益以薪酬体现,民营资本代表人的收益则是以分红体现,二者之间相差悬殊,虽然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不相矛盾,但在个人之间难免产生心理不平衡,也会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
这是既存的也是将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隐患。也许民营企业控股可以较好地解决类似问题,但从目前的体制看,很难过渡到这一步。而若将股权收益分配给管理者,则会带来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主管部门也不认可。
事实上,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忧已经是国有企业在推进混合所有制实施时遇到的阻碍。对于中石化和傅成玉来说,在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这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当中,所要面对的决不仅仅是外部资本对于话语权的担忧,还必须面对政府以及公众对于国有资产可能存在流失风险的顾虑。
因此,中石化无缘国资委确定的“混改”试点。用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的话来讲,就是垄断企业涉及垄断利益,无论是搞混合所有制试点还是搞员工持股,在没有破除垄断前,都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所以,垄断性行业企业纳入试点,“应该放在后面一点”。
中石化都不例外,更何况其他国企了。
国资委怎么了
“混改”的发令枪早已响起,各地也都陆续出台了国资改革意见,但众国企们仍在起跑线上左顾右盼,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跑道上的线还没有画好,这样跑下去,不仅不知道会跑到哪里,更重要的是,可能会“跑偏”。
于是,国企看着央企,央企看着中石化,地方又在看着中央,究竟谁来画这个线?矛头自然指向了国务院国资委,谁叫你是坐拥50万亿国有资产的“大管家”呢!
国资委不可谓不努力,三中全会后专门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半年内已召开了9次全体会议和5次专题会议,研究审议12项改革方案、4份工作细则、7条意见建议等。加班是常有的事儿,有时连双休日都贡献了出来。
在7月15日召开的央企“四项改革”试点会,“混改”的试点方案和名单终于出台。但试点方案并不是一个非常清晰的政策框架,“混改”该怎么走,持股比例上限的设定,并没给出答案。
至于被纳入试点的两家央企――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同样也受到质疑。目前,中国医药集团国家股份不到50%,中国建材超过三分之二都是社会资本,留给民资入股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另外,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房地产市场低迷,受此影响,建材行业也不景气,而社会资本尤其是民资都是逐利的,追求利润最大化,试点的时机选择也存在问题。
天时、地利,都不占优势,试点的效果恐怕也会打折扣。
那么人和呢?最近不止一家财经媒体在质疑国资委,把国企改革滞后和相关文件迟迟未能出台归责到了国资委身上。
外界质疑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至今,在管资本、分类管理和混合所有制大方向明确后,国资委并未迅速推出一个完整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案,这令许多人失望。
但这的确有些冤枉了国资委,因为目前国企改革整体意见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办法,都不是由国资委牵头的,既然牵不了头,也就很难主导改革的进度。
日前,有消息称国资委和相关部门正在加快研究和制定被称为国家版的国企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该方案有望在年内出台。
尽管如此,难免有人仍要发发牢骚,在以“管资本”为改革目标的历史新阶段,国资委成了国资改革的天然障碍,甚至有人说,国资委“老”了。
成立至今11年来,国资委努力实践行政整合央企的“管资产”职能,完成了“统一管理”和“做大做强”的历史任务。经年累月,形成了一套资产管理思路,通过“管人管事”实现管理资产,通过国资委这一国务院特设机构对所辖央企进行指导、监管甚至直接统一管理。
这套国资管理体制日趋完善的同时,也开始暴露出僵化的弊病。国资委出现了行政化的趋势,国资委7位副主任当中,有6位官员出身,唯独张喜武这位前任神华集团董事长有些商界经历。
操刀国企改革的国资委,或许也到了进行自身改革的时候了。
(本刊据《华夏时报》等整理)
观点链接
民资为何对混合不感冒 滕斌圣
所谓“混合”是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其难点在于具体如何实施,允许民营资本控股到什么程度?由于这两个原因,不少民企倾向于“等等看”。
不可否认的现实是,无论央企还是地方国企,都还没有做好让渡企业控制权的准备,它们的底线只是出售一小部分股份,或者撬动更大的资本。
最近新华都收购云南白药股权官司败诉,这一案例能够为混合所有制实施提供些启示。首先,国企现有治理结构对“混合”的排斥。云南白药可以划归竞争性国有资本,引入民营资本本来是最为正常不过的事,但是结局惨淡。究其原因,云南白药的第二大股东是红塔集团,红塔集团的母公司中国烟草反对新华都的股权收购。可见,如果不能建立上下共识,混合所有制在执行过程中会处处掣肘。所以,即使民营资本和地方国企谈妥了“混合”,具体的操作也会受很多场外因素的影响。有时因素太多,民企连告状的主体都难以确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学环节 实施方案
“盆景制作与欣赏”课程历年来沿用传统的教学、考试方式,先由教师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讲解。然后安排学生在随堂实训和实习周中对课堂知识的内容进行训练。课程考核以卷面成绩这种简单的形式体现,在这种方式下,学生考试分数可能较高,虽然也能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但是较难承担制作盆景的实际工作,与市场需要的盆景制作应用型人才存在较大的差距,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本人感觉到本课程实践操作性强,对学生知识的教授应从教学各环节进行适当的调整,确定课程改革与探索的实施方案,尝试在各教学环节中加以改进,应用现代化传媒技术,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直观形象,相应缩小卷面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重点放在实际操作各环节,加强实训各环节力度,培养每个同学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训成绩比例,实训成绩相应在各环节中细化,最终与我们园林、花卉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高等专业技术人才相匹配。
(一)理论教学环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
1.在理论教学环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制作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增加作品图的数量,链接一定长度的影像材料,增加直观、形象的内容,丰富教学用的盆景素材以弥补学生的感性经验的不足,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盆景设计水平。
2.收集整理、储备丰富的作品图及影像资料,教师为历届学生的教学,解决多媒体课件中资料库的建设。
3.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的优势,使学生对“盆景制作与欣赏” 课程的学习兴趣逐渐增加。
4.理论卷面考核成绩占40%,平时作业成绩占20%。
(二)实践教学环节中,各环节考核量化。
1.结合园林、花卉专业教学实践,实训考核在考试成绩中扩大比例,细化各操作环节,各环节考核量化。
2.盆景制作与欣赏课程实训项目考核量化标准。
(1)树木盆景攀扎造型基本技法技能考核标准。棕丝、棕绳蟠扎的基本技法考核标准:要求熟练掌握南方用棕丝、棕绳蟠扎的技术要点。①扬州盆景系棕丝的方法(起点)。②扬州盆景棕丝打结方法(结束点)。③各种棕法要领(南方十一种棕法)。
优:各种棕法均符和要求。
良:有一处不符和要求,经修正后符和要求。
合格:有两处不符和要求,经修正后基本符和要求。
不合格:有三处不符和要求,经修正后仍不符和要求的、 以及未参加实训者。
(2)金属丝蟠扎基本技法考核标准 :要求熟练掌握北方金属丝蟠扎的技术要点。 ①起点。②角度。③松紧度。 ④方向。
优:起点、角度、松紧度、方向均符和要求;
良:起点、角度、松紧度、方向有一处不符和要求,经修正后符和要求。
合格:起点、角度、松紧度、方向有两处不符和要求,经修正后基本符和要求。
不合格:起点、角度、松紧度、方向有三处不符和要求,经修正后仍不符和要求的以及未参加实训者。
(3)山石盆景造型基本技法技能考核标准。要求熟练掌握山石盆景软石雕刻的技术要领。①图纸。②山体纹路。③植物材料与小配件搭配。④题名。
优: 图纸与作品基本符和要求;山体纹路、颜色基本一致;植物材料与小配件搭配恰当;题名贴切。
良:图纸与作品基本符和要求;山体纹路、颜色有一处不符和要求或植物材料与小配件搭配有一处不符要求或题名欠贴切。经修正后符和要求。
合格:图纸与作品基本符和要求;山体纹路、颜色有两处不符和要求或植物材料与小配件搭配有两处不符要求或题名欠贴切。经修正后基本符和要求。
不合格: 图纸与作品不符和要求;山体纹路、颜色有三处不符和要求或植物材料与小配件搭配有三处不符合要求或题名欠贴切。经修正后仍不符和要求、以及未参加实训者。
(三)总结树木盆景的创作体会并相互评比交流。
关键词:装饰工程;工程预算;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校企合作
1《装饰工程预算》教学现状
《装饰工程预算》在室内设计专业属于必修课程,包含装饰工程分项,计算工程量和定额等内容,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该课程是一门涉猎范围广、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具备绘图、设计等综合能力,且具备施工工艺、结构设计、装饰材料等知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将全部知识灵活应用于装饰设计中,取得可行性强的专业设计。目前各个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均开通了《装饰工程预算》课程,目前我国的室内设计专业经常归属于艺术学院,造成学生产生一定误解,认为室内设计和工科没有太大关系,学生缺少工科知识,对于设计的理解停留在图纸设计上,忽视了装饰设计预算和施工的考虑,导致室内设计方案受到严重影响,和现场情况存在很大出入,同时造成超预算的问题,降低装饰工程设计的专业性。室内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设计能力的人才,很多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加偏向于艺术生的培养,很多人体工程学、工程预算等重要知识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上学校更加重视对设计思维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忽略了对施工工艺和材料的培养,造成学生毕业后进入岗位工作缺少造价管理的能力。国外很多国家如德国、日本等,将室内设计专业纳入工科中,装饰工程预算课程也是重要课程。对此各个院校需要对教学进行改革,需要通过教学改革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设计方案中考虑到预算造价,提高设计方案的专业性和可行性。
2《装饰工程预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对于课程内容了解程度较低
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畏难心理,对于工程预算课程的学习存在畏难情绪问题,缺少学习本课程的信心,对于课程内容了解程度较低。很多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招聘的学生属于艺术生,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存在畏难心理,学生看到预算知识内容,产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丧失学好课程的信心。造成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很难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2.2学生动手能力薄弱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和材料相关知识,但是学生学习本课时动手能力薄弱,对于图纸使用的结构、工艺、材料和尺寸,无法清晰表述出来,导致预算报价产生大量漏洞。另外学生对于材料、工艺等市场价格完全不了解,无法准确得出报价,或修改方案降低预算,影响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2.3学生学习装饰工程预算
在教学装饰工程预算课程时,学生并未参与过真实项目的装饰设计,装饰工程的实践能力薄弱。面对这种情况,为了让学生可以提高独立编制的能力,必须要在实践项目中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获得成长,可以对装饰项目展开深入学习,具备工程预算的能力,可以灵活改动设计方案,达到业主的需要。
3《装饰工程预算》产教融合教学改革的原则
3.1重视理论知识的连贯性
装饰工程预算课程要积极利用社会企业和学校实训室作为实践平台,大部分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方式展开,教学主要围绕现场情况进行,学生来提出问题,教师负责解答,需要将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连接起来,改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上理论知识体系将作为核心,在实践训练中将零散知识点融合起来,方便学生进行理解和学习。
3.2利用考核双向评价
装饰工程预算课程作为实践性教学,教师教学期间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分工合作可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教师的安排,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式学习,保证小组成员可以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得到成长,提高自身能力。
3.3着重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产教融合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通过实训项目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学校基建项目关键在于推动项目进展。为了让项目建设得到顺利进行,甲方和乙方都要适当让步,得到统一的结论,要求学生在岗位上可以动用自己掌握的全部知识,能够利用自身知识体系,完善教学方案。因此在考核上要着重对学生实际技能展开考核,调整考核方向,让学生可以提高实践技能,能够灵活应用学科知识。
3.4合理应用教学资源
学校和企业建立合作,要注重和企业资源共享,可以和企业进行联合办学,得到企业资金的支持,保证学生得到综合性培养。同时要合理使用学校经费,将学校经费用在刀刃上,保证学生教育可以得到充足的资源,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支持课程教学的开展。
4《装饰工程预算》实例产教融合的教学改革方案
4.1深入分析市场需要进行教学规划改革
为推进教学改革,需要对教学规划着手改革,目前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后,需要先对工程业务进行熟悉,从材料市场、工地等场所取得实践经验后,至少需要1年时间才能成长为室内设计师,才能接手具体的项目,和客户进行接洽。社会中大部分装饰公司不愿意花精力培养应届生,更愿意招聘具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因此学校在教学规划上要重视社会和行业的需要,在校期间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展开培养,更加重视岗位和校园的衔接。另外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可通过摸底考试、实践设计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可以从学生的成绩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规划上对学生进行分层,注意教学过程中分层化教学,保证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学习并掌握专业知识,保证教学整体质量。
4.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装饰工程预算这门课程存在一定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可以正常应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为后续教学建立基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对学习工程预算的目的进行详细介绍,可以结合装饰工程行业的发展前景,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对于本课程更加重视。教师可以利用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课程计算的难度,学生通过案例了解计算难度水平后,可以缓解畏难情绪,建立学习课程的信心,可以更加积极的学习课程。
4.3利用工程案例展开课堂讨论
产教融合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融入实际工程案例。如教学工程计量和计价相关课程时,课堂教学工程量计算方法,教师讲完知识点后可以运用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模拟计算,从选择清单开始逐步教学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讲解案例后,在考试中使用相似案例进行考试,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出主导作用,可以对案例中的内容自主分析。若学生无法准确分析,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提出核心问题和引导,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给学生安排任务,安排能力强的学生作为组长,可以领导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都能掌握专业知识。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利用该教学方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活动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工程量计算方法时,教师要善用多媒体技术,以具体的项目为背景,制作PPT课件,通过多元化图像、图形和表格演示课件,利用课件播放3D工程现场动画,让课堂教学更加科学,改善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不仅仅将专业知识局限在文字理解上,充分结合图片和动画,让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具体,可以切实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4.4重视装饰计价软件的应用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室内设计逐渐使用现代化辅助软件,装饰工程预算工作也逐渐使用计算机软件对造价进行管理。学生学习期间需要得到计价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常用软件。在学校机房进行学习。教学期间同样结合装饰工程实际项目,利用教学任务书,让学生可以使用计价软件编制规范的造价文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目标。教学期间,需要围绕真实的装饰工程项目,教师负责提供施工组织方案和图纸,要求学生使用计价软件完成项目的建立、造价预算、计算税金等工作。通过计价软件的学习,学生可以具备岗位必要能力,可以将校园专业学习和岗位工作能力形成衔接,大量节约企业的培训时间,让学生社会竞争力得到有效改善。
4.5建设学校专业实训室
产教融合教学的关键在于专业知识的实践性,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学生消化理论知识,更重视专业知识的输出率,学生脱离教师的指导后,无法立刻在岗位上展开工作,难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产教融合是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前实训设备和基地,对学生职业技能进行深入培养。学校要中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建设专业实训室,利用校园内的实训室,对学生展开教学,配合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楼内设置样板间或者模型,让学生在实训室中进行实践。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实训室中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布置具体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利用实训室整合应用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6和社会企业建立合作
要重视装饰企业和学校资源的开发合作。以双赢、互惠互利为目标,积极和装饰企业建设资源共享。在合作时,学校和装饰企业之间可以创立专项课程,以此项目为基础,在基础理论知识教育基础上,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装饰企业提供资深设计师,以“一对一”模式对学生培训。教师通过进入装饰企业参与实训教学工作,可以深入了解装饰企业运营模式。同时也能够学习到实际装饰设计知识,可以整合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培养质量。另外,加强装饰企业设计师与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学校可聘用装饰企业设计师到学校上课,在“兼课”时,与教师共同授课。设计师结合项目实践进行授课,促使学生深入了解行业相关内容。同时也能让教师进入装饰企业增长见识,提高教师教学素养,从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学校需要和社会装饰企业建立合作,让装饰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实际职业技能,学生可以进入装饰企业,在岗位中参与实践项目,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岗位教学中,装饰企业安排学生跟随设计师参与设计,进入工地现场观摩,设计师可以在工作间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讲解施工工艺以及材料,学生经过实地学习,可以不断学习到装饰行业工作经验和材料,学习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学校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实习活动中,在察觉到学生有听不懂或者其他问题时,可以立即对问题进行讲解。学生可以在现场使用手机拍摄,学习设计师的设计方案。回到学校后可以将现场图片画出来,通过设计图的方式交给教师,让学生可以形成逆向思维。经过不断训练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得到有效升级,让学生可以从编制工程中掌握专业技能。
4.7建立双向考核评价体系
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在期末考核中,也需要改革考核内容,将理论知识考核改变为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项目评分的结合,实践项目评分主要有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提出,对学生在实训项目中的表现进行评定。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可以让考核评价更加科学,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真实表现,了解自己身上的不足,不断完善自我。
【关键词】多层次 融合培训 创新 实践 效果
部件装配技术专业是我校的一个特色专业,培训层次主要包括生长干部本科学员和士官学员,主要承担某部件装配检测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任务。其中,生长干部本科学员为学历教育,侧重原理教学及指挥能力培养,士官学员为职业技术教育,侧重实践能力培养。针对两个培训层次的特点,结合专业教学实际,通过多年来教学实施过程中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了一套相近专业多层次融合培训的新模式,充分发挥了各层次学员的特点和优势,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坚持“资源共享、有机结合、多方受益”的创新原则,创建多层次学员融合教学培训新模式
通过不断对各层次教学训练规律与特点的研究,针对教育资源有限、培训内容相关、任职岗位能力需求部分一致的实际,在不改变各自教育规律与特点的原则下,瞄准两个培训层次培养目标对专业技能要求的“共通点”,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内容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保障条件建设、实践操作训练、教学方法创新与应用等方面入手,加强各层次教学训练有机融合,提出并实践了多层次学员融合培训的新模式,实现了基于同一平台的“联教联训”及不同层次学员之间的“互导互学”,提高了教学资源利用效率,达到了不同层次学员相互取长补短的教学效果。
2.坚持“区分层次、突出特点、存异求同”的组训原则,构建有机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
以任职岗位能力需求为牵引,结合生长干部本科学员与士官学员不同的培训特点与目标,分别制订了具有不同特色的培养方案[1,2]。按照两个层次各自的培养目标,分别优化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士官学员按照“强技能、懂管理、能组训、会指挥”的原则,突出应用技能培训特点;生长干部本科学员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强指挥”的原则,突出技指合一的培训特点。针对两个层次学员应知应会的基本专业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寻求共同点,设置通开专业基础课程、实践类课程、设备管理类课程以及拓展类课程。课程内容的具体设计,区分不同层次,明确侧重点,准确把握难度与深度,结合学员基础实际及培训要求,合理设置学时数与内容要点。
3.坚持“教用一致、多重并举、虚实共融”的总体原则,创建多元融合的教学训练共享平台
按照教学训练的基本指导思想,坚持训练设备、教材规程、教学场地、网络平台、考核规范等条件建设并重的原则,依托“2110工程”重点学科建设、模拟训练设备建设、结合学校训练场地整体建设,建成了军队重点实验室、专业教室,建立了实践训练中心,研制了一批模拟训练设备,开发了部件装配虚拟操作系统、部件结构原理计算机三维仿真示教系统,编写了实践操作规程20余册、各层次专业教材30余部,制订了专业实习方案,设计制作了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20余套,建成了4门网络课程,制作了教学模型30余件、原理教学挂图120余幅,规范了专业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创建了满足课堂教学、现地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操作、专业实习、考核评价要求的综合性教学训练共享平台,为促进各层次学员综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拓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条件。
4.坚持“教学创新、教练创新、教导创新”的教改原则,建立了多层次学员融合训练的教学方法体系
针对本专业课程与实际设备结合紧密的特点,对理论课程,积极探索案例式、研讨式、现地式等教学方法[3]。注重收集整理用户在设备日常管理和操作使用中的经验教训,整编成典型教学案例,融入到专业教学训练中,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组织安全管理、应急处置等重大课题研讨,提高了学员安全意识与管理水平。广泛开展现地教学,将课堂拓展至库房,加深了学员对实际设备的认知水平。
在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具体教学组织中,将两个层次学员的教学、训练与指导融为一体,不断凝练了“学、练、导”三结合的“层次训练法”。其中,“学”是指在训练前期组织士官学员现地参观、学习规程、观摩操作、熟悉流程等,以掌握设备操作的基本内容与要求;“练”是指学员按照操作要求,开展部件装配各小专业的装配检测、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实际训练;“导”是指学员在“学”、“练”的基础上,协助教员指导生长干部本科学员开展设备操作与管理训练。这种层次式训练法,不仅培养了学员过硬的设备操作技能,同时锻炼了学员的管理、指挥和组训能力。
5.坚持“一专多能、技指融合、全面发展”的培育理念,打造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在目前教员队伍编制有限、实践训练教练员力量薄弱,建成两支相对独立师资队伍存在困难的现实情况下,采取融合式课程教学与实践训练保障,实现了同一支教员队伍和实践训练教练员同时满足本专业两个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
针对新任课教员缺乏专业教学经验,专门组织了生长干部本科学员与士官学员两个层次的教学培训活动;针对大专层次专业教学的特殊性,组织开展了实践训练教练员教学经验交流会与教学方法研讨会;针对最新设备的教学需求,组织教员到设备研制部门跟踪学习,邀请设备研制专家来校讲学;针对教员实践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组织部分教员到设备使用部门见学;针对师资队伍力量不足,使用单位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员,充实教员队伍。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整体提高了任课教员和实践训练教练员的专业教学水平和组训能力,建成了一支既能胜任生长干部学员专业教学又能胜任士官学员专业教学的人才队伍,为搞好专业教学训练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撑。
6.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评”的评价原则,健全实践操作技能评价体系
为加强实践操作训练技能考评的科学性,不断开展专业技能考评方法研究,科学构建专业技能考评体系规范。制订了《部件装配技术专业学员技能考核标准》及《部件装配技术专业学员技能考核实施细则》,明确了考核项目与内容、考核方法、成绩评定方法,细化了评价指标,规范了组织与实施程序,实现了专业技能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合理性。提出了专业理论课程考试的“现场科目考试模式”和专业技能课程考试的“分段综合考试模式”,制订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操作考试改革方案”,实现了全过程全要素评价、学员参与评价,有力地促使了考试目的以检验学习效果为主向以促进学习为主的转变,提高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通过考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达到了总部对两个培训层次学员教学评价的总体要求,促进了学员学习训练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有效调动,促进了专业教学训练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促进了专业教学评价的完善与发展。
多层次学员融合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贯彻了高等教育理念,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实践,创新成果成功应用于教学训练,有效解决了训练设施数量不足与多层次训练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现地教学法、“学、练、导”三结合的“层次训练法”、“现场科目考试模式”和“分段综合考试模式”等先进的教学、组训方法的应用,充分发挥了两个层次学员的特长,激发了学员专业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强化了设备操作技能的培养,学员动手能力明显增强。融合培训模式的创新成果得到了学校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其理论思想与实践成果在我校多个专业的教学训练中得到推广应用,发挥了较好的借鉴参考价值与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第二炮兵工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M].第二炮兵工程学院,2005.
[2]第二炮兵工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M].第二炮兵工程学院,2009.
[3]张鹏,王臻臻,何山.军校士官任职教育教学方法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8).
关键字: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六个一;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3-0018-03
1 引言
进入21世纪,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计算机水平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高校新生计算机知识的起点也有显著提高。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很多专业课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各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有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考虑到上述情况,国家教指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为了适应新形势,提高教学水平,我们着手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课题。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改革与实践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三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经过五年的建设,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研究内容,分成五个子课题,全面实施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坚持从顶层设计开始教改,以顶层设计指导底层研究与实践,以全局性教改指导局部性教改,实现了教改的整体优化;提出了“六个一”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按照“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边完善”的改革思路,在五届学生的教学中实施与推广了课题的研究成果。
2 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改革方案
在系列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群策群力,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构建一个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开发一个资源丰富的网络教学平台和考教分离的考试系统,尝试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编写一套高水平的实用教材,创建一个完善的实验教学和网络硬件环境,提出了提高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水平的“六个一”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
图1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改革方案图
(1)发挥学科优势,建立适应不同专业和学生的分类、分层次课程教学体系。首先,将计算机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学校明确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统管本校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并在此基础上统筹规划、协调组织。将我院工、管、文、理、经学科计34个专业的学生分为两大类,使计算机系的教学资源、人力资源与全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系的学科优势,有利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深入发展;第二,计算机基础教学执行“1+X”的课程体系,即一门大学计算机基础和一组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相结合。对不同的专业大类,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科学地划分教学模块;第三,开办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辅导班。这也是为部分在计算机方面有一定特长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入计算机的某个领域提供一种机会和学习途径;第四,广泛开设选修课程。我们根据学生的自身素质和课程特点,将分类、分层次、适应性教学落到实处,从而构成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化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结构。
(2)变革教学手段,构建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和考教分离的考试系统。我们以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为突破口,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专项资金220万建立了基础实验室计算机中心,开发了网络教学系统平台和考试系统平台,在突出教师教学特征与个性的同时,将传统教学的主要环节融入网络化教学中,做到信息可见、过程可控、资源可重用,体现现代教学手段的动态、大容量、多媒体的特点,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使计算机教学达到了“三结合”,即: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网络将课堂教学延伸,增强了师生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自主研发了基于B/S结构的网上考试系统,考试时,计算机在局域网环境下随机抽题,现场给分,变传统的笔试和部分上机编程考试为全面上机编程的机考形式,全面检验学生的实际应用开发能力,真正做到了考教分离,促使学生平时多上机、多实践,真正熟悉开发软件的各个环节,做到学以致用。
(3)强化实践教学,推行“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和“三层次”的教学模式。我们施行“教师精讲,学生多练”的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教师“精讲”是指对每个教学单元内容的核心概念和重要知识点,强调要讲精、讲透。上课时,要求学生注重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弱化语言本身的具体细节。“多练”就是鼓励学生多上机练习,教育学生认识到学好计算机知识的最佳途径是上机练习。我们采取了教学、实验1:1配套学时的方法,即在课程总学时中,拿出一半作为实验上机。通过大量的例题、习题训练,使学生计算机编程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大大加强。将系列课程实验分为三个层次:计划内实验、开放性实验和大型综合实验。第一层次是计划内基础与验证型实验训练,主要针对学时比较少的学生,通过16个基本实验,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程序设计方法与思路,具备一般的编程求解能力。第二层次是设计与开放型实验训练,面向多学时学生,除了16个基本实验以外,还设计了20个开放性实验,一般以“任务书”或“课题”的形式提出实验任务及目的和要求,通过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来设计、开发并最终完成实验项目的要求。第三层次是面向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对他们的教学主要采用讨论式教学,鼓励他们参加各种认证考试和各种类型的科技竞赛,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能力。同时注重开辟第二课堂,积极组织各类计算机等级考试和院电脑文化艺术节;协助其他系部、部门指导和组织学生参加省和全国大学生电子科技大赛、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和数学建模竞赛。
(4) 紧跟技术发展,编写高水平的系列课程教材。融合国内外优秀教材长处与科学研究相关进展,根据国家教委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新要求,编写新教材,使之具有内容先进、重点突出、体系严谨的特色。
(5)抓住发展机遇,配置完善实验教学和网络硬件环境。2001年以来,我院通过实施中央和地方共建专项资金和自筹经费,投入近700万用于计算机系列课程实验教学和网络硬件环境建设。实验教学环境已明显改善,实验室面积1900平方米,拥有870余台套的各类计算机设备、服务器,并构成高速局域网与校园网联接,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课程学习各环节的基本资源并进行实验报告和作业的撰写及提交等。配置多媒体教学环境,利用多媒体网络辅助实验教学,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和网络作为教学手段的优势。
(6)培养引进并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四个方面着手建立一支能够胜任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一是从高校、工商界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二是制定在职教师“充电”制度,为教师攻读高一级学位提供条件;三是制定了青年教师培训、指导、竞赛制度和到企业参加工程实践制度,提高其工程师素质;四是通过科研定向和产学合作,鼓励教师承接企业的横向科研课题,参与企业的攻关项目,不断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3 课题实践效果
通过近五年的课程改革,我们经历了不断“思考探索创新实践”的过程,不仅将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改革的感性认识提升到了理论高度,将单一研究变成了系统研究,将局部探索变成了全面铺开,而且通过边研究、边实施、边完善、再实施的科学高效的研究模式,推动了课程建设,加快了教研教改速度,在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第一,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系列课程实施改革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在学好本课程的同时,踊跃参加课外计算机技能培训。近两年学院有4126名学生参加了CAD、Pro/E和数控技术培训,90%以上获得相应认证资格等级证书;有6700多人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40%以上获得相应认证资格等级证书,少数学生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证书;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学生参加全国的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机械创新竞赛等都明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第二,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 结束语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担负着信息技术在各学科领域的普及和应用任务。为使大学生具备应有的知识和能力,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不断地适应新形势和新技术发展的要求,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创造复合型或工程应用型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历经五年,在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改革与实践方面进行了深层次和系统的探索及研究,该成果改革思路明确、措施得力、特色鲜明、实践性强、覆盖面广、效果显著,特别在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进、实践教学网络化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迈出了新步法,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改革将继续下去,以促进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意见[R].2005.
[2] 郝兴伟,柳秀丽,龙世立.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育[J].中国大学教育,2003,(1).
[3] 谭浩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计算机教育,2003,(12).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一、课程建设思路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针对培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为工作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保障。
本课程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要求,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典型零件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融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开展深入细致的企业调研,获取相应岗位需求信息,确定培养目标;依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把行动领域任务,转换到学习领域,最后细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项目,完成从工作任务到教学任务的转换。
二、教学设计
根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施“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课程以能力目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了素质教育。
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究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任务的实施者。
以企业真实典型零件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联系企业生产实际,综合课程知识,提出问题并形成任务,进行任务驱动教学,通过六部教学法进行分析,确定六个教学环节。
学习环节一:资讯――明确任务,搜集信息;
学习环节二:计划――分析任务,拟定方案;
学习环节三:决策――分析讨论,确定实施方案;
学习环节四:实施――任务实施,记录过程;
学习环节五:检查――自检互检,教师专捡;
学习环节六:评价――教师总评,归纳总结。
将学生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并通过合理安排实训环节,使学生在企业实际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
三、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型课程内容结构,以典型零件作为主要教学载体,按由简到难的能力递进关系构建了6个典型零件+1个产品装配,共7个项目课程内容,26个教学任务,将逻辑编排的知识框架和顺序变成按教学项目所需的内容进行编排,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职业性。学生在完成每一个教学任务的同时,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当前的能力需求很好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课改前后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及效果比较,见右表: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团队针对课程内容,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在教学情境设计中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采取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加工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环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职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很容易将理论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提升了学生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课改前后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对比,见下表:
五、课程考核与评价
课改前后所选取的考核方式不同,学生课程考核评价见下表:
六、教学改革效果与教学质量的学生满意度调查
此次教学改革中,有70%的学生认为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感到上课时间过的很快,学习比较投入;基本上学会了零件加工和产品装配工艺规程编制等技能;教学质量挺高,学到了不少工艺知识与技能;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收获较大。此次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学生知识吸收率,技能水平的提高,达到课程改革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技术;课程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正进行较大规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要求高职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解决工作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今后的工作。
一、课程设置的改革思路
课程设置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设置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这一思路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一种能直接上岗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把握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2.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应以毕业生应具备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重组课程内容,冲破原有课程体系,删除陈旧的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距过远的课程内容,增添新知识,围绕学生的就业方向,整合教学内容,设置几门核心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相配合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核心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3.在课程内部采用项目化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改造,应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以任务为引领,力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锻炼和技能训练。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从复杂程度上由浅到深,任务应是为学习而设计的任务,能够承载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4.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验实训课课程体系。以校内实验、工种实训以及理实一体化教学为基础,结合参观学习、社会实践和企业顶岗实习,完成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措施
1.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高技能人才面向的三个职业岗位的典型职业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分解成岗位工作职责,如将电子产品开发岗位的职业工作过程分解成技术论证、方案确定、方案实施等三项工作职责。在此基础上对每项工作职责进行分解,成为更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再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的特点和要求整合为开关电源设计、电子设计与制作等八门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项目为载体的专业课程。
以职业岗位工作流程为向导,将课程设置为若干模块。它的主要特点,一是综合性较强,各模块涉及的专业面较广,突破了单一课程内容,各课程、学科互相交叉渗透,有助于发展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二是开放性较强,可及时删减陈旧、重复的课程或内容,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始终保持课程的先进性和适应性。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教学相结合。该门课程的特点是图表较多,信息丰富,多媒体课件能够动态地显示这些内容,这样可以减少绘图时间、提高效率,以生动形象轻松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一些难理解的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多媒体课件是课前准备好的,教学节奏比较快,要求学生做到眼耳并用,稍有疏忽,前后的内容就可能衔接不上。授课形式呆板,教学灵活性不够。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学生不懂的或是比较重要的写到黑板上,详细讲解。
(2)网络教学。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实行师生互动式教学。在校园网建立网上师生交流平台和作业平台,教师将课件、教案、参考案例、阅读材料、讲课视频上传到网上,方便学生查阅。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处理问题。
(3)通过开办电子协会,鼓励吸收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为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和技能大赛做准备,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演示、观摩历届课程设计、创新制作技能大赛中的成果与产品等,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4)请有关行业专家来校开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中电子产品生产和检测等技能。
(5)仿真实训。仿真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同时又为硬件设计打下基础。
3.实践教学内容的构建
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构建各专业职业能力实践模块。根据职业岗位分析,确定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和各组成能力模块,确定形成能力模块的技术技能内容。实验按模块化设置,分期递进式完成。可把电子技术课程整合为“基础实践”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和“设计性实践”模块等教学环节。“基本实践”模块以训练常用电子元器件,常用电子仪器,交流电和安全用电,电路检测技术等基本测试方法,它所涉及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设计实验”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和制作、焊接技术、电路故障检测技术。“综合实践”模块以模拟电子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结合在一起,并采用较为先进的EDA技术,使实验更加接近工程实际。在设计实验别鼓励学生自拟实验项目,将课外科技活动、电子制作大赛纳入教学活动中来,课内外学习相互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使学生视野开阔、能力增强。(作者单位: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袁光德.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精品课建设体会[EB/OL]..
关键词:地方高校 应用型 会计教学
一、前言
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高校就业率按高低情况依次为: 985高校、高职院校、211大学、独立学院、科研院所和地方普通高校,由此可见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体系和就业形势上的尴尬。地方高校面对向应用技术型和职业教育转型的新形势,如何培养出既有别于传统办学理念下的科研学术型人才,又有别于普通职业院校独具特色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地方高校要重新定义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紧紧抓住“地方性”、“有特色”和“应用型”三个立足点,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目前会计专业课程建设基本上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更多地重视教材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侧重于如何教,较少关注意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遵循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重点就是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和职业性,本文立足于教学模式设计要关注价值创造和教学效果的两个基本点,详细阐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会计学专业课程设计,使地方高校会计教育与应用型、有特色学习环境相适应,为会计学专业课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二、会计教学过程一体化改革方案设计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应坚持“以学生为本,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先进教学理念,既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行启发式教学,全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对会计教学过程一体化改革方案设计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分析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学生主动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独立思维和见解;对教师每一节课教学效果的考核,首先关注教师的教学课程设计、教学日志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整体和局部的教学目标是否相得益彰。
三、仿真教学情境与各种教学媒体手段方式有效融合
这一部分作为教学设计的主体,在应用型目标指引下,应发挥好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基础会计为例,学生首先接触的是较为抽象的记账原理、会计分录,并如何将其应用到工业企业的资金筹集过程、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和财务成果的核算中;各种支票、汇票、发票如何填制和使用,各种财务报表如何编制填制等,如何使这些抽象概念为学生真正理解,所学为所用这是会计教学改革要考虑解决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对此,可采取仿真教学情境与各种教学媒体手段方式有效融合的方式,教师可以借用网络技术、多媒体、图形、文本、动画、声音等辅助手段直观立体讲解知识点,摒弃传统黑板教学教师上面写,学生下面抄,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仿真教学主要是会计模拟实验,往往是授课教师特定一个工业制造业,选取某一月份业务并规定好业务核算空间和时间,业务类型单纯、直接,五人到十人为一组,学生机械提供一些原始凭证,或直接用语言表述出具体的经济业务内容,这种非真实的核算环境使得实践教学课程又变成了教师全程讲解分录、学生被动完成任务的“填鸭”式的普通理论课程,学生得不到独立锻炼。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充分利用高仿真会计模拟实验室,健全完各项规章制度,对于整个实验过程在实验室管理员的有效监督下进行,明确指导教师权责和学生独立完成操作规范要求,实行双考勤双考核。
在硬性制度规定约束下,还要相应加强会计模拟实验课程的“软实力”,克服简单模式下机械做账的枯燥性,让学生感受到会计核算职能和监督管理职能的转换,在原来记账、算账、报账的基础上,全面对企业进行资金管理、人员工资核算、资产管理、投资收益等进行分析,同时增加财务管理、审计学、经济法等学科知识,激发学生主动承担模拟岗位职责,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现实践课的意义;还可以结合不同分组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行业或多元化经营企业,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全班共同完成某一企业的经济业务。
四、会计课程教学环境和学习方式选择的探索
以应用型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如何打破原有的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采取以模块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关键,即以职业工作岗位技能训练为单元,以单元组成模块、单元训练实现模块全新的教学模式。目前理论界对学习方式改革研究十分重视,在一些大学都设有学习改革指导小组。必须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学以致用”。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会计学习,可以效仿营销专业模拟商务谈判、品牌营销等情景,根据与会计打交道的各种岗位要求设计不同的角色,主要情景模式设计有别于会计模拟实验课程,偏重经济业务的填制完成,附加职业化的语言和会计人员解决问题的流程,寓教寓乐,使课堂教学更加综合,更加丰富,增强学生课下主动整合收集资料能力及自我学习能力。通过这一教学方式,使学生不仅掌握专业技能,也锻炼其与他人沟通协作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对多种能力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将企业上岗职业培训课程引入课堂,聘请职业讲师讲解,这样学生可以直接了解并感受企业实际场景流程,充分了解课程与自身职业化成长的关联,消除就业恐惧感以及对学业产生的迷茫,明确学习目标,建立步入职场和自主创业的信心。
抛锚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建构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只需要在共同的聊天室、BBS、微信圈进行一定课时限定和课题内容限定,学生自主组织设计模版、讨论课题,自发制定学习进度以及评价指标,在实施中没有过多约束、规则,对计算机操作技能要求不高,可展开想象思维,随意发表见解,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会计课程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五、多元化考核方式与弹性学分、学制相结合
事实上,什么样的教育结构,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最终决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会计教学模式由“应试教学”向“应对教学”转变,应以求职时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要求为课程考核目标,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有效结合在教学计划之中,使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以证书考试推动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为此,应建立分阶段完成学业,多元化考核方式与弹性学分、学制相结合,职业导向和终身教育体系相结合的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
实行弹性学分学制才能形成多元办学体制,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推动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应用型职业教育计算学分应以课程(含实践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课时数为主要依据,学校要允许学生根据职业偏好、自己兴趣跨专业选择课程和学习方式,学生实践工时和学习学时交替、分阶段、分学制完成学业。有效地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等考试学分相互转换,建立综合职业素养为核心、职业实践为导向、模块课程为主体的实践性专业课程体系,灵活机动地对学生进行多元、全面的考核。
六、实现会计学专业教师的“双师型”和学生的“双导师制”
会计学专业教师的“双师型”和学生的“双导师制”一直是各地方高校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如何能把“两双”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校内专业课教师、校外导师和学生良好配合,资源合理利用,既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又能使理论更加深入,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目前,地方高校在人才引进上对于教师的学历要求基本上是硕士或博士,并且有年龄限制,这些限制条件造成很多教师是出了校门又进校门,一直是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缺乏自身实践锻炼,为此,学校应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相关的执业资格考试,获取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审计师、精算理财师等资格证书,形成会计学专业教师架构 “双师型”结构,相互补充、灵活的弹性用人机制,努力打造服务教学的双师教学团队;与企业长期建立稳定的培训基地,尽可能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更好地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使他们在增强自身实际工作经历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完善教学知识;同时形成长效晋升机制,在职称评审、职务晋级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旅游公司季度工作总结
创新营销手段,着力提升江山旅游品牌市场竞争力。下面xx收集了关于旅游公司季度工作总结,欢迎阅读!
一季度,市旅游局围绕打造全国知名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目标,深入推进省级世界遗产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实施旅游业“二次创业”十大专项行动,扎实工作,务实推进,全市旅游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一季度工作总结
1、抓项目招商建设。一是规划整合提升。完成《江山市国家休闲区规划》编制,3月26日规划通过市政府评审。继续深化《江郎山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聚区规划》编制,启动集聚区12平方公里范围规划方案的编制,并于3月底完成了江郎山景区周边重要区域、重要节点的地形图测量。二是旅游项目建设。一季度完成投资2050万元,加快江郎山入口区提升工程建设,目前景区生态停车场、景观道路、游客中心工程进展顺利,游客中心西区等部分工程已完成形象进度的90%;花峡线至游客中心入口区道路连接线及相关设施配套项目道路部分工程,目前已完成施工图和预算编制等工作,于3月26日开标,力争尽早启动建设。启动廿八都、浮盖山景区提升工程建设,其中,廿八都入口区绿化提升工程已全面完工;古镇入口标志性雕塑项目完成与杭州雅格艺术品有限公司的洽谈,目前已启动工程建设。三是旅游项目招商。谋划了仙居寺养生山庄、国际房车基地、浮盖山户外运动区等25个旅游投资项目,丰富旅游投资项目库,并完成旅游招商项目本编制。全力抓好重点项目招商推介,发挥旅游专业招商小组作用,主动上门作专业化推介,进一步拓宽招商渠道,取得积极成效。其中,江郎山养心湖项目意向客商上海龙君置业有限公司,已启动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仙居寺养生山庄意向客商世界华商经济文化协会,已启动可研、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
2、抓市场宣传营销。一是开展媒体营销,继续做好北京首都机场LED屏、杭州地铁、杭金衢高速公路高炮广告的投放,及《中国旅游报》、《江南游报》、《浙江工人日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等主要目标市场平面媒体的投放,并在浙江电台交通之声投放江山旅游及乡村休闲旅游宣传广告。二是创新网络营销,实现了江山旅游景点门票在同程、驴妈妈、携程、美团、去哪儿等国内重点在线旅游企业网站的合作上线,并在淘宝和京东平台类的交易渠道进行销售;同时,丰富完善江山旅游淘宝旗舰店功能,将市区酒店、农家乐、乡村旅游休闲点(大陈、箬山)以及山里河马场等产品进行整合,推出江山自由行产品,并进一步完善了旗舰店的租车与导游预订服务功能。三是策划节会营销,春节期间策划推出江山旅游四免一大促活动,3月推出江山旅游春季产品促销活动,并策划组织了凯迪拉克车友会等系列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
3、抓业态融合发展。一是文旅融合。已着手对清漾、廿八都景区的展馆展示内容进行前期调研,整理挖掘可提升部分;启动廿八都地方特色大戏的策划,丰富廿八都景区民俗表演内容,增强可看性。二是工旅融合。在去年千红蜂业成功创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年初以来,我们先后确定了今年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的创建主体(福赐德蜂业),并赴参创单位围绕标准指导提升,启动创建工作。三是农旅融合。依托江郎山、廿八都等景区景点,精心设计“大陈—花园岗—清漾—江郎山”、“清漾—江郎山—保安—廿八都”,以及保安箬山等8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串联景区周边的乡村休闲农家乐,通过中国旅游报、浙江旅游微信微博、浙江工人日报、江南邮报、衢州晚报、江山旅游微信微博等平台,积极向我市主要目标市场作宣传推介;同时,策划推出了江山乡村休闲春季游箬山【唱双黄】的系列活动,举得了很好的反响。
4、抓产业规范提升。一是完善体制机制。配合市编办、财政等部门,在3月底前完成了旅游行政体制改革方案(初稿)和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初稿)。同时,积极开展仙霞关(戴笠密宅)景区经营权调整等相关问题的前期调研,并指导业主单位做好仙霞岭景区详规的编制。二是A级景区创建。自年初以来投资480万元,加快推进江郎山—廿八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提升工程,基本完成廿八都景区绿化及景观池提升工程,并邀请专业指导公司大地蜗牛(北京)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来江,明确5A捆绑创建的名称、方式及范围,对接做好创建的规划、资源评价视频及报告书、台账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实现A级景区多梯次联动创建,启动仙霞关—戴笠秘宅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及乡村休闲旅游片区创建工作。三是服务质量提升。制定出台《江山市旅游局景区服务品质提升活动实施方案》,每月定期不定期对景区管理服务进行明查暗访至少两次以上,通过检查情况与收入水平挂钩,有效提升了景区管理服务水平。
二、下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旅游局将继续坚持以十大专项行动为总抓手,着力加快旅游业“二次创业”,重点是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加快项目攻坚,着力提升核心景区品质内涵。要把项目招商建设摆在旅游业“二次创业”头等大事的地位,下步继续投资3450万元,于年底前基本完成游客中心、换乘中心、道路接线、景观绿化、市政给水排污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尽早启动花峡线至游客中心入口区道路连接线及相关设施配套工程项目施工。加快廿八都古镇二期部分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力争8月底前完成古镇入口标志性雕塑项目建设,年底前基本完成停车场改造等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加快启动浮盖山入口区提升工程建设,实现景区品质再提升。深化旅游重大项目招商,加强与西安大唐、深圳盛鹏达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的联系对接,重点推介江郎山养心湖、廿八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二期等一批招商项目,力争年内有1个以上重大旅游招商项目落地实施。
2、创新营销手段,着力提升江山旅游品牌市场竞争力。创新旅游营销渠道,先行启动高铁营销的形式和内容谋划,同时,结合第八届华东旅交会、5·19中国旅游日等节会庆典,策划“寻找江山最美摄影点”、廿八都民谣音乐节、浮盖山帐篷旅游节等系列活动,同时,加强与峡口镇的对接,力争航空飞行赛事能成功举办。深化网络营销,进一步加强与同程、驴妈妈、携程、淘宝等国内重点在线旅游企业网站的合作,继续扩大“江山旅游淘宝旗舰店”平台影响力,重点推出“景点+交通+酒店+餐饮”组合产品,并将策划包装一批特色体验乡村休闲游产品,融入到旗舰店主推产品中,进一步发挥好旗舰店在宣传营销江山旅游线路的产品导向和品牌展示的窗口作用,不断提升江山城市与旅游形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