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投资行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03年新年伊始,证券市场在价值投资理念的支配下,钢铁、汽车和银行等三大板块在良好的业绩预期下强劲上扬,带动大盘指数也一路攀升。
与热点板块相比,第一季度医药板块表现并不突出,医药指数甚至还落后于大盘。部分医药原料药生产企业有较抢眼的表现,主要得益于2002年开始化学原料药价格上升带来的额外收益,特别是维生素C价格从2002年初的不足3美元,一路狂涨到4美元、5美元、8美元,到2002年底甚至出现过13美元左右的高价,部分相关医药企业业绩大幅上扬,医药企业一季度业绩增长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化学原料药上市公司2003年第一季度业绩同比增长34.35%,带动整个医药行业业绩增长17.17%。业绩的成长使以华北制药为代表的相关医药个股有突出表现。
第二季度的医药板块表现突出,主要原因在于SARS疫情的影响,特别4月中旬以后,在钢铁、汽车和银行板块全线回落的过程中,医药板块表现活跃,成为支撑大盘维系人气的重要力量。同时医药板块成为SARS期间的短期热点,板块内热点个股变化与SARS疫情的发展息息相关,存在地域轮动和产品轮动的特点。
2月下旬,广东SARS影响扩散,导致广东地区医药个股的全线飚升,带动整个医药板块上扬,以白云山、丽珠集团、广州药业等为首的广东板块在SARS概念中获利较大,如白云山和丽珠集团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同比分别上升22.59%和43.83%。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医药板块也出现回落。到4月中旬,北京地区疫情的变化,再次导致医药板块的热潮,北京地区医药个股以同仁堂为首大幅上行,医药个股占据涨幅排行榜的前列。随着疫情的发展,市场认可的治疗方法的变化,也带动不同产品类型企业的轮动。疫情开始时,市场对板蓝根等的消费需求剧增,白云山等板蓝根生产企业被追捧。随着疫情深入,罗红霉素等抗衣原体、抗病毒以及激素类药物得到认同,相关企业如丽珠集团、星湖科技、天药股份等表现突出。随着社会逐步认知到,“非典”缺乏有效的特异性药物,主要依赖自身免疫力,因此提高免疫力的产品成为热点,而对防治性疫苗的预期也被市场关注,相关企业如天坛生物、海王生物等后来居上,一领。
6月以来,随着“非典”的控制,医药板块的热点逐步退潮,市场走势弱于大盘,一些业绩增长幅度比较大的个股,如复星实业、海正医药等表现较好。
二、2003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2003年二季度SARS疫情的爆发,促进相关医药企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到5月份医药工业同比增长35.40%,其中化学药品制剂、中药饮品及中成药加工、生物生化制品、医疗器械等成为行业亮点。随着SARS疫情的控制,化学制剂、中成药、医疗器械的市场规模将逐步恢复到以前水平,疫情受益产品的产销量环比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下半年相关企业的业绩增长速度将明显趋缓。同时由于在抗击SARS疫情的过程中,医药流通企业大量储备有关产品和药物,企业也大幅扩大产能,生产满负荷进行。而在疫情结束后,部分SARS相关产品滞留于生产企业的库存和医药流通环节,这对相关企业特别是医药流通企业将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另外2002年开始的化学原料药价格的上扬也受到抑制,特别是市场比较关注的维生素C的价格明显回落,目前已经从高位时的12、13美元下降到7、8美元,由于国内维生素生产企业还将扩大生产,因罗氏等国际大医药企业停产而形成的维C缺口将很快被补上,预计下半年维C价格可能进一步回落,年底或2004年可能会到4-5美元左右,维C价格的滑落对相关化学药生产企业将有较大影响,下半年盈利能力环比下降。
而2003年上半年受到SARS负面影响的部分医药上市公司,下半年的业绩将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主要包括以生产处方药为主的制剂生产企业,上半年由于SARS影响,医院就诊率大幅下降,对一些处方药产品的影响比较大,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预计部分企业中期业绩不会理想,而下半年业绩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同时SARS疫情对老百姓的保健意识的刺激,对医药市场的发展有推进作用,预计在秋冬季节,治疗呼吸道类药物将有比较大的销售提升,提高免疫力的产品也会得到市场青睐,相关企业四季度的业绩将有比较好的表现。
总体上,医药行业将保持15-20%的增长速度,2003年下半年医药上市公司业绩同比增长速度趋缓,全年预计保持20%左右幅度的业绩增长,低于5月份统计的35.40%的高速度。
三、医药板块投资策略
1.医药板块很难成为投资热点
医药板块由于在市场中所占的规模和权重限制,很难成为带动整个大盘的龙头板块。由于医药个股的流通盘一般都比较小,即便是华北制药也只有11.69亿股的总股本和4.69亿股的流通股,与金融、钢铁、汽车等行业的个股规模不可同日而语,机构投资者在目前市场下比较多考虑股票流动性的时候,更关注盘子大、流动性好的个股,而QFII等使市场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绩优蓝筹股。
同时市场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对自己不熟悉的投资领域都有规避的倾向,与传统产业相比,对医药上市公司的价值判断需要更专业的技术,而目前市场对医药类企业的判断缺乏有效的标准,投资者往往难于把握企业的机会和风险,也使部分投资者远离所不熟悉、不透明的医药板块。因此医药板块在一定时期内将受到投资者的冷落。
医药板块虽然作为整体缺乏影响力,但由于医药行业的成长性,医药板块一直是投资者比较关注的板块,在医药板块具有整体投资价值的时候,市场最终会发掘这一机会的。
2.重点关注中药板块
分析医药板块的规模特点,我们认为未来一年内医药板块作为整体很难有所作为,但由于医药产业良好的发展速度,以及部分企业的业绩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一些医药个股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未来一年我们重点看好中药板块和重组板块,相对看淡化学药板块、生物医药板块、医药流通板块。
中药板块
中药板块业绩相对较好,一季度中药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08元,而医药板块平均每股收益为0.055元,超过行业平均41.82%。同时随着SARS疫情的刺激,老百姓的健康预防意识大大加强,中药的保健功能具有传统的市场基础,而中成药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所起的作用甚至已经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预计下半年中药市场将有比较大的发展。
同时中药板块中具有龙头地位的绩优企业,目前市盈率都比较低,这为中药板块整体走强提供了基础,在价值投资不断挖掘的市场理念下,中药板块的投资价值不会长期被低估。
重组板块
近几年医药行业并购事件不断出现,形成了医药市场的各系奔腾的局面,影响了中国的医药行业布局。随着医药市场的开放和国退民进的逐步实施,医药行业的并购事件将会更多,其中流通企业的并购将成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试水之旅,民营企业在争夺国有医药资产中将各显身手。
不过对于企业的重组行为,不是分析师能预测的,市场上很多关于企业重组的传言,在尘埃落定之前都会有很大变数,如业内广泛认同的华北制药与石家庄制药的合并,已经传闻很久,虽然合并的趋势不可扭转,但什么时候完成则谁也不能预料。而上实联合合并上实医药,也是公司的既定目标,但还存在先在香港市场完成回购上实医药的前提条件,并且即使完成回购,上实联合如何合并也是市场无法预计的。
化学药板块
随着维C价格的逐步回落,因维C涨价而获益匪浅的医药企业,如华北制药、华源制药等的盈利能力也将回落到较低的水平,而制剂企业仍缺乏有效的盈利点。虽然2003年化学药企业业绩的大幅增长基本已成定局,但对盈利能力下降的预期将影响投资者的热情。
而一度成为市场话题的东北药的维C转让,则让投资者有上当的感觉,公司在4月份宣布集团公司准备将维C生产线转让给上市公司,市场投资者马上计算出这可能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收益,公司股价也一路上扬,但在公司股东大会上,这一转让被否决,公司股价也一落千丈。不知公司是否还会有类似受让维C的公告,受伤的总是中小投资者。
而华源制药的维C控制权之争也还没有定论,虽然这不影响公司的报表业绩,但这块生金蛋的资产的控制权,对企业的发展和融资都有巨大的影响。
生物医药板块
在医药上市公司中,生物医药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都比较低,第一季度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同比增长率仅为4.49%,远低于行业平均的17.17%,平均每股收益仅为0.033元,是行业平均0.055元的60%,低盈利能力和低成长性,与生物医药的产业特征大相径庭,主要因为国内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缺乏真正的科技实力和产业化能力,在投资者心目中成为有概念而无实质的鸡肋。
医药流通板块
2003年医药流通企业的日子不好过。医药流通企业的盈利能力本来就不高,一季度医药流通企业的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为14.58%,同比下降8.47%,平均利润率为1.91%,同比下降12.04%,主要因素是行业内推行的药品招标、药价下调等政策影响。
下半年医药流通企业还将受到SARS后遗症、价格下调和外资进入的冲击。由于SARS疫情的影响,医药流通企业普遍采购了大量的相关产品,以备不时之需,随着疫情的控制,在流通环节仍滞留比较多的库存产品,而这批库存将占用企业不少的资金,对企业是雪上加霜。在国内许多地区的平价药房旋风,对医药流通企业的价格体系产生巨大冲击,将进一步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而随着药品分销业务的放开,外资的进入对医药流通企业产生更大的经营压力。
3.重点关注的个股
未来一年医药行业存在的投资机会并不多,主要原因是主流医药板块化学药企业的盈利能力,随着原料药价格的回落而有所减弱,同时医药行业的发展速度将随着SARS疫情的控制而恢复到以前水平。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内容探讨、投资风险的探讨。1、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内容探讨《办法》新增五个资产类的科目,同时也对资产负债表的科目做出了适当的修改与补充:在短期投资里加入了短期委托贷款项目,这可以体现出投资公司在短期的委托贷款里的表面价值。建议: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将“短期投资”项目调整为“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下增加“其中:短期委托贷款”项目。在流动资产的项目中单独列出待处置资产项目,这样可以清晰地表现出投资公司各个等待处理资产的账面价值。在长期债权投资的项目中加入了长期委托贷款的项目,反映了投资企业委托的长期贷款的账面价值。建议: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将“长期债权投资”项目调整为“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下增加“其中:长期委托贷款”项目。在长期投资合计的项目里加入定向投资的项目,能够反映投资企业定向投资的价值,不过仅是账面价值,但长期股权投资以及长期债权投资的项目不含有定向投资的项目。建议:建议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把定向投资的有关项目划进到非流动资产的项目里去。在其他长期资产的项目里面加入待转投资费用的项目,表现出和投资项目有关联的一些前期的投资费用。建议: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把其他长期资产这一项目改变成其他非流动资产,并且在这中间加入待转投资资金这一项。2、投资风险的探讨民营投资公司逐步成为各新兴产业发展的资金主要供给渠道,不仅解轻了国家资金的资助压力,更有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国家政策和税法均没有对民营投资公司给予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尤其是对民营投资公司存大最大的资金安全风险问题也没有明确风险防范措施。建议一:计提“投资风险准备金”计入当期损益。可参照财政部于1999年2月21日《国有投资公司财务管理若干暂行规定》第十四条第(六)点第1小点:投资风险预备资金。凡是投资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应该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可以将企业每年上半年的投资金额的0.3%作为投资风险的预备金。如果这笔资金在年末的余额达到了一定金额,比如去年投资余额的1%,那么就可以进行提取。如果企业投资失败,发生了亏损情况,呢么可以使用投资风险预备金进行抵消,如果投资预备金仍然不能抵消全部亏损,那么可以算入当期损益里面。这时企业可以收回已经确认了而且也抵消的风险预备金,然后依据实际情况增加投资的风险预备金。投资中所造成的损失指的是投资收回的资金少于账面价值的差距额。企业的委托款里面一年和一年以上不能收回来的过期贷款资金,可以得到财政机关准许之后抵消投资风险预备金,然后增加投资项目的风险预备金。建议二:在可供分配利润中提取“投资风险基金”,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中增加“投资风险基金”项目。建议三:双管齐下,即:采用建议一的税前抵扣“投资风险准备金”,同时采用建议二在可供分配利润中提取“投资风险基金”,达到对投资行业存大的资金安全风险问题的双保险、双缓冲的防范措施,以利投资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利润表的项目内容探讨
统一的利润表项目内容可以分为这几类:主营业务的收入以及利润、营业的利润、利润总额以及净利润。而《办法》对其项目内容进行了重大变革,项目内容变革为新的五大类:收益、费用、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变革后的收益不等于主营业务收入,收益主要根据投资行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了五项内容:投资的获利、股权转让获利、利息收益、委托管理费获利、其他业务收益。作者认为关于利润表的项目内容调整直接参照《办法》提供的投资行业的利润表的样表。
(三)现金流量表的探讨
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探讨、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探讨、补充资料的探讨。1、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探讨投资行业的特点决定其投资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一种日常经营活动,而普通行业的投资属于投资活动并不属于经营活动,因此统一的现金流量表的主表根本无法满足投资行业的财务信息需求。建议:主表中的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量可以改变成投资经营活动带来的的现金流量,主要反映投资公司因为投资所产生收益的现金流入,并与收益现金流入相关的现金流出的现金流量净额情况。删除不适合投资行业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同时增加五个适合投资行业且具有实质意义的项目:投资项目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委托贷款利息收入收到的现金、股权投资股权转让净收益收到的现金、委托管理费收入收到的现金、待处置资产处置收入收到的现金。2、主表投资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探讨由于笔者将主表的“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更改为“投资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因此笔者现将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调整为“投资本金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反映投资公司因为投资所付出或收回的本金的现金流量净额情况。删除属于投资经营活动的“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并根据《办法》的规定在“收回投资所收到的本金”项目下增加“其中:收回的权益性投资所收到的本金”和“其中:收回的债权性投资所收到的本金”;在“投资所支付的本金”项目下增加“其中: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其中:债权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3、补充资料的调整《办法》里面现金流量表的主表把投资活动中的日常经营所带来的获益以及收益归为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项目,而《办法》里面利润表把投资活动产生的收益进行日常经营损益反映,从而导致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反映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内容不一致现象。建议:根据调整后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投资行业的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增加四个实质性的项目:处置待处置资产损失、委托贷款利息损失、股权转让损失、委托管理费损失。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电子行业发展呈现急速下滑趋势。为应对这一局面,电子行业企业不得不通过缩减成本、节约开支来维持企业基本运作。计世资讯研究显示,2008年电子行业的信息化投资增速比2007年下降近一半,2009年将延续2008年的增速减缓趋势,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减少幅度会比2008年小。信息化需求将相对集中在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更需要运用ERP等IT系统来有效控制成本,因此大批中型企业会积极投入到ERP等系统的建设中,随着ERP概念的普及和应用需求的提升,ERP投入呈现了快速上升的趋势,而已经实施了ERP的企业会考虑SCM、CRM等系统的扩展应用。计世资讯调研发现,在中型电子企业中,近40%的企业选择ERP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这也是导致部分企业对生产和业务系统投资趋弱的原因所在。在实施ERP系统时,财务和供应链管理是很大一部分企业的第一目标。
2009年,CRM和HR虽然投资额度偏小,但增长幅度大、后劲十足。另外,办公自动化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加,由于信息系统的逐渐完善,原有的办公软件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办公需求,所以,办公软件方面的投资正在逐步攀升。
日前,由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与投中集团联合的《2015中国天使投资年度报告》显示,互联网、文化传媒、汽车交通是天使投资最爱投的行业前三强。
互联网最受天使投资人追捧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我国天使投资市场正在快速发展。2015上海天使投资年会近日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举行,这场聚集了近70家专业投资机构合伙人,近百位投资人的活动由连筹(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天使投资俱乐部承办。
在2015上海天使投资年会上,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与投中集团联合了《2015中国天使投资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从天使投资的行业分布来看,2015年,互联网是最受天使投资人追捧的细分领域,2015年初至今的投资案例数量占比为63%,投资金额为71.7亿元;另外,文化传媒行业也受到投资人青睐,2015年初至今的投资案例数量占比为11%,投资金额为5.5亿元。此外,汽车交通、IT、医疗健康等行业也受到了天使投资人的广泛关注。在这个大的框架下,细分行业逐渐多元化,例如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餐饮,O2O等等都受到投资者重点关注。
双创时代,除了创业者这个主体之外,投资人的角色也必不可少。政府对于天使投资的支持力度日益增大,例如近日出台的《上海市天使投资风险补偿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上海从2月1日起,对投资机构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最终回收的转让收入与退出前累计投入该企业的投资额之间的差额部分,给予以一定比例的财务补偿。对投资机构投资种子期科技型企业项目所发生的投资损失,可按不超过实际投资损失的60%给予补偿。对投资机构投资初创期科技型企业项目所发生的投资损失,可按不超过实际投资损失的30%给予补偿。
北京排名第一,上海占比19%
报告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共披露天使投资案例985个,总投资金额95.58亿元;与2010年相比,投资案例数量增长7.2倍,金额增长17.8倍。在各省市中,北京排名第一,创业项目获得的天使投资金额占全国总投资额的41%;上海占比19%,比2014年增长两个百分点。从单笔投资金额分布上看,大多数案例的投资金额在300万元以下(占案例总数的64.37%)。
接力天使合伙人徐毅律在解读报告时说,去年,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建立了一批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出台了一系列众创空间扶持政策,有效拉动了天使投资市场。在上海,市政府已建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并制定风险补偿政策,鼓励创投机构投资早期创业项目。2015年,天使众筹也逐步兴起。这种模式降低了天使投资门槛,让更多人参与其中,有望把中国带入“全民天使”时代。一大批企业挂牌新三板,也是利好消息。上市门槛的降低,为天使投资机构提供了很好的退出渠道,缩短了投资回报周期。
天使投资已成个人投资新方式
我国天使投资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起点创投合伙人查立介绍,近年来,美国平均每年的天使投资总额约为200亿美元;有近30万天使投资人,个人数量是机构数量的100倍左右。而在我国,个人天使数量不足一万。日本的个人天使活跃度也高于中国。许多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者中,有几十名个人天使,大多数人的投资金额都不高,相当于人民币几万至十几万元。“天使投资不只是‘富人的游戏’,而是有一定资金、有远见的个人所看中的一种投资方式。希望更多人少买两平方米房子,参与天使投资。”查立说。
从天使投资行业的变化趋势来看,在募资与投资方面,目前的天使投资基金在过去一年中,“快”速募集的现象确实很突出,尤其是很多新成立的机构开展的前一两支基金融资,部分老机构推出的新类型基金也往往采取此种策略。
新三板市场交易趋于火爆,无限制定增机制和蜂拥而至的投资资金令挂牌企业欣喜若狂,大量拟A股IPO企业转投新三板,为许多投资机构拓宽了退出渠道。退出回报预期水平将超过2015年。
戈壁创投合伙人徐晨分析指出,国内科技型创业项目融资的一个趋势是,过去B轮融资后,企业已基本稳定,可以盈利;而如今,完成E轮、F轮融资后,创业项目仍存在失败风险。也就是说,中后期投资的风险加剧了,这使得更多创投资本开始涌向天使轮、A轮。“天使投资虽然风险较高,但其风险程度是比较稳定的。”
有人说2015年是股权众筹元年,股权投资成为出现于大众视野中的一个高频词汇,也被视为中国经济环境调整下极具前景的商业模式之一。连筹,就在此次风口中应运而生。
年会上,连筹(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揭牌。据了解,在本次天使投资年会上揭牌的“连筹”,是一家专注于早期创业私募股权投融资服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旨在为创业者筹智,让投资人智投,使创业企业加速成长,连筹同时也是上海市首批四家股权众筹试点单位之一。
在世界金融领域的巨大变革中,全球范围内的混业经营全面取代分业经营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二十世纪后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发达国家金融管制的不断放宽,金融业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工具创新的日新月异,使得占主流地位的金融分业经营体制难以为继;尤其是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颁布,标志着混业经营时代的来临,“混业——分业——混业”是国际银行业走过的轨迹。目前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已是当代国际银行业的一种趋势,在2006年度全球千家银行排名前25位的大银行中除中国三大国有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采取分业经营模式外,其余的均为混业经营机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承诺的压力下中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是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过程中的路径选择问题。
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分业经营削弱了银行业的实力,因业务范围的严格限制使许多银行丧失了许多盈利机会;特别是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分业经营反而加剧了银行业的风险,使其生存能力受到限制。为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新业务品种,从专业化逐步走向多样化、全能化,从分业走向混业。
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随着近年来中国金融业改革的进一步加速,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进展顺利,利率市场化进程将不断加快,传统的商业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走向消亡,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格局将打破原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格局,市场集中度将呈下降趋势;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进一步连接,外汇衍生市场逐步开展,发展金融期货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市场品种不断增加: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当前国际金融业的一大发展趋势,对金融混业化经营的探索始终没有停步,银行、证券、保险相互渗透的局面已经出现,业务经营自由化势不可挡。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迅速发展的金融中介机构为资本市场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催化作用,而资本市场的激励作用又促进了金融中介机构的日益完善。所以,一方面需要加快证券公司、基金、信托、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坚持发展资本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快银行类金融中介的改革,调整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逐步从综合经营走向混业经营。
此外,随着中国逐渐开放中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国际全能银行和一流投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必将竞争中国商业银行的一流客户,那些达到投资级以上信用级别的优质公司客户可以通过国际全能银行和一流投资银行直接到海外发行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等筹集低成本资金也可以在国内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和机构投资者群体的发展反过来也将吸引公司和个人存款通过基金等投资管道流入资本市场,客户资源和资金来源的相对甚至绝对萎缩,必将对已经存在过度竞争的商业银行业务带来负面冲击。因此,处于包夹之中的中国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维持和拓展客户资源稳定存款资金来源。
总之,中国金融业面临的市场结构、竞争格局和经营环境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实力强大的外资金融机构银行不断进入市场,使国内银行在规模与业务创新方面具有强大的竞争压力。面对资本约束、利率市场化、融资结构失衡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国外混业经营的强烈冲击和严峻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向更广阔的资本市场拓展成为必然选择。
因此,开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研究,探索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有效发展模式,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必要性
(一)完善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发展的需要
中国的金融改革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中国的金融体系仍然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与挑战。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定需要非常强大的、完善的金融系统来支撑。从整体上看,近年来中国一直保持着以中介贷款融资为主市场,证券融资为辅的格局,银行体系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同时,资本市场过小与银行过多的融资负担又使得金融体系整体发展水平落后,效率低下。因此,中国目前的这种融资体制不利于长远的金融稳定,经济增长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因此,改善中国的金融结构,使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之间存在着稳定的互动发展,才能使金融系统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能力。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迅速发展的金融中介机构为资本市场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催化作用,而资本市场的激励作用又促进了金融中介机构的日益完善。所以,一方面需要加快证券公司、基金、信托、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坚持发展资本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快银行类金融中介的改革,调整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逐步从综合经营走向混业经营。
(二)中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面临考验
银行业作为一种服务行业,其服务特性更多地是体现在其中间业务领域。由于种种原因,国内的银行主要是依靠利息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各银行来自中间业务的收入比重都很小。
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之比从1930年代至今经历了高——低——高的轮回,这与美国混业——分业——混业的历程有很大关系。美国商业银行1934年的非利息收入与总收入之比为24.57%,198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非利息收入占比达到最低点,在1981年仅为7.09%:1990年后,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逐步增加,特别是1999年以后,占比上升到40%以上,2005年的占比为43%。其中,在2005年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中,手续费收入占比不到20%,并且有下降趋势,大量的是其它非利息收入。其它非利息收入较多,与美国金融市场发达从而商业银行投资工具多、以及混业经营有很大关系。
与美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明显偏低,而且来源单一,主要来自于手续费收入。这充分反映了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特点,银行基本上没有来自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等方面的收入,只能依靠网点优势赚取结算、等收入;另外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银行也没有来自存款账户管理的收入。
目前,国际一流银行的业务结构中,投行业务基本上占总收入的30%以上。2006年全球十大投行业务排名中,以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等为代表的“银行系”金融机构占据了半壁江山,资本市场及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和潜力如何,正日益成为国际投资者对上市银行估值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中国金融业面临的市场结构、竞争格局和经营环境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实力强大的外资金融机构银行不断进入市场,使国内银行在规模与业务创新方面具有强大的竞争压力。面对资本约束、利率市场化、融资结构失衡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国外混业经营的强烈冲击和严峻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向更广阔的资本市场拓展成为必然选择。
(三)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开始从事部分投资银行业务
虽然我国实行了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但实行的分业经营并不是绝对的分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交叉和合作,而且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加快,混业经营的步伐逐步加快,我国正逐步走美国类似的道路,即从混业到分业再到混业。
我国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目前主要通过银证合作方式实现。
银行与证券公司的合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银证转账、基金托管、证券业务以及资金的合作。
银证转账业务主要是指证券公司通过银行网络进行客户资金的划转是指投资者通过银行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或者证券公司的网上委托、电话委托系统以及双方的自助终端等方式,实现证券保证金账户与银行储蓄账户之间的资金实时划拨。根据《证券法》第132条第2款的规定,“券商客户的交易结算资金必须全额存入指定的商业银行,单独立户管理。”随着证券公司管理的日益规范,银行与证券公司之间建立了托管银行的制度,一方面具有经济性,另一方面更强化了风险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基金托管是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商业银行作为基金的法定监管人,不但要保管基金的全部财产,办理基金名下的资金往来,还要监督管理人的投资运作、审核基金净值及基金价格。
证券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合作,开展“银证通”业务,即指在商业银行业务系统与证券公司交易系统相联接的基础上,以银行活期储蓄存款作为个人投资者证券资金清算帐户,通过银行电话银行或网上银行系统进行证券交易等相关业务,是为提供客户同时投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便捷金融服务。
资金合作,是指商业银行为证券公司提供合法资金。虽然,《证券法》、《商业银行法》都规定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但《证券法》同时又规定“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必须使用自有资金和依法筹措的资金”,因此,证券公司可以通过股票质押方式向银行借款。
商业银行可开展部分债券业务,但目前仅限于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发行、兑付和承销政府债券,发行短期融资券业务;法律上并不禁止商业银行在境外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包括成为资产发起人以及二级市场上进行投资;财务顾问业务,《商业银行法》和《证券法》对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的财务顾问业务都没有禁止性条款规定;基金管理业务,2005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要求的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可以进行证券投资。
目前商业银行开展的部分投资银行业务,为商业银行进一步综合经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管理
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部门成立和运作的时间尚短,与行内其他机构和部门存在职能交叉和业务重合,业务流程和协作还需进一步磨合。一方面行内其他机构和部门与投资银行部门存在分工合作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许多项目上也存在竞争关系。因此,需要投资银行部门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借鉴国外金融机构的业务定位和竞争策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业务定位和方向,在此基础上,加大业务创新、组织机构、风险控制机制以及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创新,充分整合内部资源,实现投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成为未来金融机构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工行、建行、中行等国有商业银行近期都把投资银行业务作为今后主要的业务拓展领域,集中力量打开投资银行业务市场。而部分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也都已成立了投资银行部,从事除股票和债券的承销和交易外的投资银行业务。在实际操作方面,我国目前存在的投资银行业务品种少,发展较慢,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更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如何发展,如何寻求突破是各商业银行面前的主要问题。
(一)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重点
从美国金融业的历史看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如果说四大国有银行凭借其天然的规模优势和庞大市值具备了成为“中国花旗”、“中国汇丰”的雏形,而城市银行则凭借其区域性优势占据了地区银行的生存空间。而对于其它13家全国股份制银行来说,在中国所有银行中成为大型的综合性银行的银行可能只有
一、两家,多数股份制银行都将分化为各种形式的专业化银行,在这一分化过程中,谁能最先找到自己的定位,建立起专业化的优势,谁就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胜。
因此,一般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时,应和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明确发展定位,与原有优势资源相结合,选择适合自己的业务发展模式,并将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结合起来,打造核心行业,像投行一样的定制化服务,以及细化交易结构等。结合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不断创新,走出有特色化的、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在目前,商业银行可以从搭建的七个投行业务创新平台中进行选择,并结合内部的优势业务,向专业化发展,可以重点发展以下业务:
1、综合性资产管理业务
随着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的试点扩大,通过基金公司为富裕个人客户提供的各类理财服务,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票据投资、委托贷款等业务;加上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原有的外汇理财、人民币理财以及衍生工具理财产品,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覆盖不同风险和收益的理财平台。将资产管理业务进行整合,并进行联合营销,将满足不同客户的风险偏好和收益需求,并为客户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将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并购业务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但随着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之间的整合和行业之间的整合,许多并购行为将发生,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并购提供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并购提供所需资金。
3、专业化行业金融服务
通过对某一行业的发展进行充分研究,围绕行业发展的价值链,专门为该行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并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提供不同的资金需求方案,形成自己的业务特色,进行专业化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以及管理服务。如民生银行投资银行部开展的“封闭式房地产项目”就是属于此种类型,围绕房地产的开发提供全方位的资金需求,同时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将风险控制到最低。
此外,探索探矿权、采矿权抵押贷款业务,并对矿产类公司的价值链进行规划,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方案。由于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资源的逐步消耗,其价值越来越体现出来,目前矿产资源的价格在近年来一直保持持续上涨的趋势,行业的风险较小,但市场价值却非常巨大,发展潜力高。
4、股权直接投资
直投业务特别是对拟上市公司的投资利润收入丰厚。从国际上看,直投业务是国外投行的重要利润来源。如高盛投资中国工商银行、以及2006年收购西部矿业3,205万股权;摩根斯坦利投资蒙牛并运作公司上市,之后获得了巨额的投资回报,其投入产出比近550%,而对平安保险、南孚电池、恒安国际、永乐家电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的投资与套现均非常成功。从有关数据可以看出,高盛投行业务的PE的账面价值在2006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公司类PE业务增长近78.22%,发展迅速。
从国际上的私募股权投资(PE)情况看,国际上的PE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势,出资人45%来自于养老金,10%来自于银行、保险公司,还有12%来自于个人和企业。
随着国内创业板的即将推出,将出现更多的投资机会。目前,信托公司已经被批准进行PE投资,证监会也批准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两家证券公司开展直投业务的试点。
因此,虽然目前银行资金不能直接进行投资,但可以通过信托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的通道间接将资金进行股权投资,获得更多收益。
5、资产证券化业务
关于商业银行如何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推行结构化融资。
总之,由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无论是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风险控制,还是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与现有的商业银行体制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详细分析自己的组织结构、业务特色、风险控制能力以及与专业投资银行相比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上所具有的优劣势,根据投资银行的行业特点进行相应的管理变革和产品创新,为投资银行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建立具有投行竞争力特点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起一整套与商业银行原有的、保守的风险管理制度不同的投资银行风险管理制度,在规范发展的同时有效地控制风险;同时,还需要加强投行部门与行内其它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加强和行外的机构进行合作,有效规避政策的限制和监管风险,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综合优势,不断完善和整合投行业务平台,不断推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在竞争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为今后进一步发展综合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未来营销战略
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把投资银行业务作为今后业务发展的主攻方向,并利用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和声誉开展业务,在项目融资、银团贷款、财务顾问、收购兼并等投资银行业务上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业务的开展,内部资源的整合,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营销时,应在考虑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重点从以下方面的实现突破。
1、投资银行业务营销应结合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发挥自身优势,实施长远规划。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业务运行和市场开发能力等方面还不成熟,客户也有一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加快,投资银行业务今后的市场潜力非常大,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因此,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投资银行业务营销工作,在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规划上,要树立长远目标,制定适合本行实际的长期发展战略;同时,要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信誉、客户资源、机构网络、资金实力等优势,积极开展融资、理财、并购、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
2、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营销应以客户为中心,在拓展业务上实施多元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战略。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营销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开发多元化、系统化的投资银行业务产品,为客户设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对客户实施多元化营销策略。同时,要针对VIP个人客户和重要公司客户进行专业化营销,为客户提供专项服务、个性化服务。
3、商业投资银行业务应树立特色观念,在实际运作中实施品牌战略。目前,各家金融机构都在瞄准投资银行业务市场,如果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要树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这是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营销的“重中之重”。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需要都根据各自在不同领域的优势,不断创新,以便在今后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营销时有所侧重,注意树立“品牌意识”,在某些投资银行业务的领域中突出各自的“品牌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抢占市场份额,创建具有本行特色的投资银行业务品牌。
4、投资银行业务营销应统一集中管理,在业务管理上实施团队营销。目前商业银行内部的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参差不齐,大都分散在各业务部门,各地分支机构的发展程度也不均衡。随着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今后商业银行应对投资银行业务要集中统一规口管理,不能归口的,由总行成立专门部门负责协调;同时总行投资银行部应加强分支投资银行机构的业务联动,通过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争取优质高端客户,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此外,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营销时,应注意实现多目标营销并重,尤其是对优质客户的业务要实行交叉营销,形成投资银行业务和传统银行业务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中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在充分发挥商业银行业务的品牌、资金、业务网络、客户资源等优势的同时,需要整合行内、行外以及证券公司的业务资源,制定长期经营战略,全力打造投行业务品牌,通过管理、机构、产品、业务流程、销售、人才规划等全范围的创新,构建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结构合理、风险可控的经营管理格局。
(三)经营战略和目标模式
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需要通过对商业银行业务的特征、优势和投资银行业务的特点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从投行业务发展全局出发制定经营战略和发展目标。
鉴于银行业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商业银行内部对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有一个逐步认识、理解和接受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考虑以下经营战略:
1、建立业务管理机构
鉴于当前各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松散、自发性较强的现实,商业银行有必要按市场导向重新考虑内部职能机构的设置,建立独立的专门投资银行业务管理组织机构。当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为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商业银行可在总行层面建立按事业部制运作的投资银行部,给予投资银行部相对独立的经营决策权,以有效把握市场机遇,充分调动内外部各种资源,对投行业务实行系统的策划、拓展和管理。
2、进行准确的客户定位和客户需求挖掘
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客户定位应建立在现有客户分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客户的综合特征,分析潜在需求,作出准确定位。从商业银行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出发,投行业务的开展应以公司客户和VIP个人客户为主要客户群,以大型优质企业为当前重点发展的客户,以成长性良好,与银行服务实力相匹配,具有潜在投行业务需求的中型客户为未来重点业务开发对象。
3、多元化业务组合战略与重点业务战略相结合
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初期,需要构建相对平衡、能够带来稳定收入流的多元化业务组合;随着优势客户资源的挖掘,逐步形成了优势业务,此时,需要优先发展那些具有发展潜力巨大、客户资源聚集的业务,逐步形成某一业务领域独特的经营能力和经营特色,并形成较大的竞争优势,培育出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树立自己的品牌。
4、全面创新战略
这是塑造大型专业化投资银行核心竞争优势的决定性战略之一,需要在制度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等三个领域协调展开。在业务和产品领域方面,首先结合传统商业进行产品创新,拓宽业务领域,重点放在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业务领域,开发高质量的全新产品;在制度创新方面,重点建立和完善组织结构创新、决策体系创新、业务流程创新、风险控制和财务监督体系创新以及资源分配与共享机制创新方面。
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一方面,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并促进两个业务的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增强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投资银行自身业务的发展,打造出业务品牌,随着政策的放开,通过投资银行业务资源的整合,将可能成为独立的公司,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中心。
5、业务整合
为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优势,快速有效的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建立投资银行部为核心的投行业务运营平台,采取相应的策略有效的整合内外部资源,对业务进行整合,准确的细分客户并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6、核心竞争力培育
综合化经营的着力点,就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为客户提供不断创新的综合化金融产品,来提升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同样,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也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利用商业银行的优势和内部管理来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四)业务流程管理
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需要在执业规程、业务流程、管理与决策方面遵循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市场化原则。在业务操作中,需要进行业务流程管理,以防范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在投资银行业务流程设计中,首先应当弄清楚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围绕产品的信息流、物流和服务流这三个主要方面而进行设计,找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一般而言,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来说,能够创造核心竞争力的是“研究报告和解决方案”和“提供资金”。
一般来说,普通投资银行业务项目流程包括了信息收集、项目立项、项目实施和优选、内核、方案实施、项目总结等,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具体业务流程。但从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来看,可以根据项目的类型进行流程管理,如将业务分为顾问类(如财务顾问、投资、理财顾问)、操作类(并购、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处置等)和融资类(项目融资、银团贷款、结构融资、过桥贷款等)来管理。
对于总分行结构下投资银行组织结构,根据项目的来源、项目规模和难易程度采取的业务流程管理也不相同。首先,总行设投行业务管理中心(负责全行投资银行业务的组织和协调),分行设投行业务需求处理平台(负责集中辖区内客户的投资银行业务需求),并建立授权制度,按照品种、风险程度高低、金额大小、操作程度难易等标准来界定相应权限,确定总、分行经营种类与额度。其次,将业务需求分三类:分行解决类、总行解决类和外部解决类,然后分类实施处理。分行解决类客户需求,由分行组织业务团队,按照我国商业银行制定的业务模式和质量标准提供服务;总行解决类客户需求,由总行在全行范围内组织团队提供服务;外部解决类客户需求,由总行负责联系海内外专业机构。
(五)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品牌定位及品牌管理
作为从事高风险产业的商业银行。历来都非常重视信誉,把信誉作为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优良的信誉是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先决条件,可以获得投资者的信赖、取得筹资者的认同。同样,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并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市场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中得到很好的落实及突出品牌的顶尖特性。所以,商业银行的信誉优势和产品品牌都将有助于投资银行业务介入市场并得到商机。
但是,由于投资银行的业务产品是结合传统商业银行业务进行的创新,也是满足客户需求的需要,加上创新是塑造投资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克服风险的最佳手段。因此,投资银行业务产品可以同原有商业银行的产品有不同的品牌,在两者品牌没有冲突的情况下,投资银行可以自己发展自己的品牌,并进行管理。
四、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风险控制与监管
风险是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一方面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也增加了风险机会。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属于非银行传统业务领域,所面临的风险构成将会有很大改变,信用风险将不再是主要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信誉风险、交易对手风险、操作风险等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一直以来,国内银行业主要致力于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和水平,市场风险管理和操作风险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银行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加强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的控制,促进投资银行业务长期稳定发展。
(一)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内部风险控制
一般而言,投资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不同的投资银行业务有不同的具体风险(如承销风险、并购风险、投资风险等);而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是金融风险(包括流动性、信用、偿付风险等)、操作风险、商业风险(包括宏观经济和政策,法律和制度、声誉等)和偶然风险(各种外部风险)。可见,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有许多相同的风险因素,但商业银行更关注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一直以来,国内银行业主要致力于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和水平,市场风险管理和操作风险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而随着投资银行业务的开展,商业银行除了继续关注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外,还需要重点关注市场风险、法律风险、信誉风险、交易对手风险、操作风险、关联风险、利益冲突风险等。因此,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需要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内部风险控制。针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和控制:
1、完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
(1)完善风险管理平台。
在原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将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纳入风险管理体系,不仅是针对投资银行各业务单元风险进行风险控制,更多的是立足于全行的层次,全面监控整体风险。同时,将业务、风险管理、审计稽核三条线独立,使风险管理和审计稽核独立于经营系统,直接向总行风险管理部门负责。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制度框架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设立两个层面的组织架构。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在总行内部
控制部门建立投资银行业务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是要合理地制定投资银行部门的责任和权限,明确授权方式,建立有效的监督方式;二是通过在投资银行部门内部建立专门的内控组织来实施对投行业务的内部控制,负责对具体投行项目实施监督和稽核。
第二,根据投资银行的业务特点制定内部控制的手段和方法。包括对每一项业务、业务模块做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风险评估应当区分哪些风险是银行可以控制的,哪些是银行不能控制的,并做不同的处理。
第三,建立集中信息系统并有有效沟通渠道。商业银行应该建立一个涉及全部业务活动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保证其安全可靠。通过这个信息管理系统,所有相关人员都能够得到所需要的信息,使所有员工充分了解与他们履行职责有关的政策和程序。这样,可以将投资银行业务加入信息系统,使公司决策层能够及时获得有关投资银行业务财务、经营状况的综合性信息,以及与决策有关的外部市场信息。
2、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一方面需要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将投行业务风险与银行业务风险进行隔离,建立健全风险约束机制。
首先,建立规范和完善的内核制度。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下,结合投资银行业务自身的特点,并借鉴国内外大型证券公司的内核制度建设的经验,建立一套权责分明、规章完整、运作有序、高效的内核工作机制。
其次,在总行一级部门之间建立内部防火墙,增强风险控制意识,强化风险教育。“防火墙”制度能够有效地减弱商业银行内的风险传递与风险外溢,具体包括信息防火墙、人事防火墙、业务防火墙等。防火墙的设置是一项非常具体、复杂的制度建设。
第三,增强依法经营的意识。由于金融政策因素的影响,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中常受到监管的约束和法律的障碍,要求投行人员提高依法开展业务的自觉性,努力寻找改善和转化风险的有效途径。
3、从人力资源角度控制投资银行业务风险
首先,建立有关投资银行业务人员的人才招聘、储备方案,选择适合的招聘渠道,建立完善的投资银行业务人员的人才评价体系,保证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高的道德水准;其次,定期进行投资银行业务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并定期进行有关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的法律法规培训;此外,还需要对投行人员进行包括内控意识与风险理念培养。
4、建立投资银行业务创新过程中风险防范措施
创新是投资银行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开展就是为了满足客户的新需求,提供新产品和服务。因此,在业务创新中可能会受到银行监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以及其它监管部门的监管,一方面需要完善有关创新性业务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还应与监管部门沟通,避免监管风险的发生。同时,还应该对新产品和服务对现有产品和服务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建立新型业务应急预警机制。此外,新产品的推出、服务协议的制定、收费项目与收费标准的确定和调整等都要经行内法律事务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
(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外部风险监管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混业趋势明显的影响下,确保金融体系的整体安全、鼓励竞争、强调效率和保护投资者利益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主导监管理念,并不断推动着金融监管制度的重构和金融监管方式的转变。从全球范围看,出现了货币政策制定与金融监管职能的分离趋势以及金融监管一体化的趋势。
2004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简称“新协议”)。“新协议”提出了银行监管的新框架体系,主要由“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检查评估、市场约束)所构成,代表着最新的银行风险监管理念,为改进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奠定了基础。
“新协议”的内容更加广泛、更加复杂、摈弃了“一刀切”的资本监管方式,提出了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几种方法供选择。“新协议”有以下三方面的创新:
第一,进一步扩展、完善最低资本充足率的内容与要求,并就资本充足率计算中的各种风险测算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第二,转变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的方式和重点,监督检查被监督银行的资本金与其风险数量、风险管理水平是否相匹配,鼓励银行不断改进风险管理方法、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对银行进行全面的行业监管。
第三,对银行的信息披露范围、内容、要点及方式,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银行风险进行全面的社会监管。
根据“新协议”,对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要求更全面,更为严格。面对资本约束和资本困境的严峻挑战,国内商业银行加快业务转型,大力拓展低资本消耗的零售银行业务、中间业务,包括投资银行业务,积极调整传统的以公司信贷为主导的业务结构。
在原协议中,风险主要是指信用风险,而“新协议”的风险包括了三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其中,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是投资银行业务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特别是对各种理财产品、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监管当局监管的重点。
“新协议”要求银行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其中要求必须将投资银行业务与交易业务与其它业务一起分别归结为三类风险,并应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度量,并进行风险汇总。这对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外,“新协议”适当扩大了资本充足约束的范围,以抑制资本套利行为。原协议中,对证券化资产的风险水平确定得比较低,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新协议”对银行投资于非银行机构的大额投资要求从其资本扣除,即对资产证券化的投资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总之,“新协议”鼓励商业银行不断改进风险管理方法、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建立起能及时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种风险的管理系统,以增强有效防范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监管
首先,要更新监管理念。与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相比,“新协议”不仅推动了银行监管理念的重大变革,还勾画出了一个新的银行风险监管框架。银行监管当局作为一种外部监管,要重点检查、评估商业银行决策管理层是否充分了解、重视和有效监控本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是否已经制定了科学、稳健的风险管理战略与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已建立了能够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种风险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要检查、评估商业银行采用的内部评级法是否可行,以及通过内部评级法计量风险和确定资本水平是否可靠;要对所建立的内部风险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及有效性进行及时检查和评估。在此基础上,监督检查商业银行是否根据其实际风险水平,建立和及时补充资本金。此外,要监督检查银行是否及时、充分、客观地披露所规定的相关信息。
我国IC设计业近两三年以来一直是创业投资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去年中星微和珠海炬力的成功上市,更是鼓舞了创业投资对IC行业的热情,增加了其信心,业内许多专业人士预计,IC设计领域据此将出现创业投资热潮。在过去很长时间,中国一直大力发展IC产业,兴建了一些IC企业,而且与Ic行业相关的装配、测试与封装产业也在迅速发展。资料揭示,2005年国内IC设计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幅超过52.5%,规模首次突破100亿元人民币,达到了124.3亿元人民币。按照最新的统计数字,目前我国内地正式注册的IC设计公司已达479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回国创业的海归团队正在筹资设立IC公司。这些设计公司和团队大都处于初创期,资金缺乏是其面临的普遍问题。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绝大多数IC设计公司属于中小企业,因其特有的创新性和市场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风险性,这些公司往往很难采用银行贷款和发行股票债券等传统的方式融资,所以对于创业投资等创新融资模式的需要十分迫切。但从投资者一方来看,许多创司却对IC这块等待开发的土地窥视良久,蠢蠢欲动。在投资中国的许多创业资本家拥有大把闲置资金却苦于找不到赚钱的好项目的市场背景下,IC领域成为了他们开发的又一块领地。中国拥有众多的IC芯片设计公司,这是许多创业资本家的关注焦点,但从中寻找金矿却需要时间。有创投人士认为,2005年,尽管中国IC产业吸收了数量较多的创业资本,但迄今为止的多数企业的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PO)却不那么轰轰烈烈。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创业资本家的信心。iGlobe Partners的股东SooBoonKoh表示:“之前,所有大规模的、成功的海外上市活动都属于中国互联网企业,缺少IC企业的份,但未来5至10年情况将发生变化,中国本地的企业家将能够利用正在营造之中的本地生态系统。”AmadeusCapital的创业投资家ShantanuBhagwat则指出,印度在近期内引起了创业投资关注,因为印度政府发出了发展本地IC供应链的信号。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以IC产业为主的创业资本家仍然认为中国比印度更有吸引力。许多海外创投于是闻风而动,美国华平投资集团、凯雷投资集团、高通公司创业投资部等知名投资公司都对中国的IC设计企业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在澜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刚刚宣布获得英特尔技术投资基金和永威投资公司领导的1000万美元投资的利好消息下,这一行业赋予了创业投资想象的色彩。
作为全球IC龙头的美国,具有一个很好的IC投融资平台,IC一直被美国视为高科技的核心支柱产业,并被认为是附加值最高的制造业。美国有3000家IC公司,包括设计、制造、封装、IDM、设备及服务等,许多著名IC企业在创立发展期间都吸收了创业投资商参与。对于IC制造公司,美国有着较为完善的融资体系及金融工具,除了一般的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外,许多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公司对IC企业从创业期到上市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反观国内,一般而言,国内IC设计企业大体有三种融资渠道:政府扶植资金、上市和创业投资。但是,政府的扶植资金数量有限,而上市对于一般性的IC公司而言也并非坦途,于是,寻找创业投资成为了大多数IC设计企业的必然选择。有专家预测,到2008年我国的IC设计产业产值将达到接近1000亿人民币的水平。对于中国的IC设计企业来说,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大量“海归”的回归,已经为其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IC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争取创业投资正是其获取资金来源的最便捷之路,IC设计公司通过与国外创业投资公司的合作,能够快速进入新兴领域,并有助于其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与此同时,关注于IC的创投也没有放慢脚步,有创投人士笑称,在北京举办的与创业投资相关的论坛上,在座无虚席、人声鼎沸的会场,总是可以看到上海时代创投董事长及执行总裁马启元的身影,作为一家主要投资IC行业的创司,马启元对贮行业创业投资的分析总是能吸引与会者极大的关注。“在国内投资设立芯片生产线,制造成本要比美、日等国家节省30%至40%。尤其是随着境外IT制造业向国内转移加速,国内芯片市场还将保持高速增长。内地的芯片制造还有很大的扩充空间,海外创业投资者们对该领域的投资充满了兴趣。”马启元评价。他介绍说,仅2005年国内IC芯片进口就高达700亿美元左右。相比之下,2005年国内IC芯片设计与制造的总产值只不过70亿美元。即便是要弥补目前一半的供需缺口,按产能计算,国内还需要兴建约40座8英寸厂。且在未来5年,绝大多数跨国电子公司都有将产能向中国转移的计划,它们将会是带动国内IC市场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面对如此大的诱惑,海外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创业投资者们不可能熟视无睹,IC领域的创业投资将在接下来几年呈现爆发性的势头。
有创投业界人士表示,目前活跃于中国IC行业的海外及中国台湾地区私募股权基金和创业投资公司约有30多家,包括高盛、汉鼎亚太、华登、华平、凯雷、Intel投资等。不过,这些创投主要还是集中于IC公司中期和后期进入,专注于早期投资项目的还非常少。一般来说,海外的投资基金比较关心IC公司的销售情况,但对处于创业期的IC企业而言,在两三年内很难有实实在在的销售额,但恰恰这个时期是IC企业发展的最关键时期,最需要资金的支持。一些业内专家指出,由于目前中国在市场上站住脚、销售额足够大的贮设计公司并不多,导致它们成为了创业投资争夺的为数不多的对象。结果造成好的项目因为很多人竞争而抬高了价钱,一些急需投资的案子,则由于看不清市场前景和商业模式而受到创业投资的冷落。如果没有早期投资支持,IC企业成功的概率会大大降低,这不但使创业投资做中后期选择的余地小,而且对整个IC产业的未来发展都会造成负面影响。缺乏早期创投的支持已经成为目前IC行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有创投业界人士认为,尽管目前我国IC行业的早期投资要吸引到国外大的财团和创投基金并不容易,但归跟结底还是好的IC案子较少。一般而言,创业投资对IC行业投资项目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公司团队的能力,要求团队主要成员拥有成功的从业经历,具有做过相关的产品开发并成功推向市场的实践;二是看重IC公司实际推进的能力、按计划达成的能力和产业化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公司的商业计划书。不过,可喜的是,目前业界已经出现了一些好的迹象,现在已经有许多基金在投资中后期项目的同时,也在逐步尝试IC产业的种子项目。也许这正如中国的古语所说的那样,“是金子总是能发光的。”当然,对于在中国IC行业寻找金矿的创业投资来说,还需要他们有相当的发现金矿的眼睛,并配以需要十足的信心和耐心。
关键词:投资;政策;改革
一、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撤退原因分析
1、典型行业撤资原因分析
电力行业。2005年3月,美国联合能源公司撤去了去了位于河北石家庄市郊的诚峰热电厂,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电力行业的外资企业,在坚守了9年之后,这家总部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全球著名能源公司最终走上了撤资中国的道路。那么,究竟是为何美国联合能源公司在坚守了9年之后要撤退。换句话说,是什么原因导致外商对我国电子行业的撤资呢?
主要原因有:
首先,取消超国民待遇。随着近些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方针,比如,面对中国越发的对电力的强劲需求,对投资发电行业实现“三保”政策,要知道,在煤价上涨的情况下,电价和热价却不能相应地调整,这会使得很多外商投资盈利并不理想,说起来,算是取消了外商对电力行业投资的超国民待遇了,跟从前不同,所以,美国联合能源公司在坚守了9年之后要撤退。
其次,电力体制改革进程缓慢。2002年,中国公布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是改革的核心内容。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其行动力太过的缓慢和缺乏。当然,这当中,也因为中国电力投资领域市场准入程序复杂和审批审批周期长,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中国还处在改革过程中的电力市场电力市场而不得不这样的谨慎。这当中,有我们的行动力缺乏的原因,也有处在这个时期早就的问题。
再次,电力投资政策变化比较的频繁。要知道,电力投资其实是比较大型的投资,但是,回收周期,却也相对比较的漫长,那么,热电项目很难找到新的投资机会,其间可以发生很多情况。在中国的现有体制下,外资中国电力市场盈利前景不看好的原因在于煤价上涨,但电价受到控制,导致电厂出现亏损。
2、典型国别撤资原因分析
近年来,在华的韩国企业纷纷退出中国市场。之所以这样,肯定是因为其没有获得其期望的利益和盈利。当然,导致韩国撤资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是韩国的技术优势,失去了收益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借鉴国外经验结合自身发展,使得中国在很多方面技术水平提升很快。另一个原因是韩国人的性格原因。在很大一部分的韩国人中,很多人进行投资和商业运作,并没有对其市场进行一个相对完善的分析和研究,只是盲目的去投资,这势必最终会造成了韩国企业投资轻率。当然,而更为直接的原因是,韩国的经济情况不太如意。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使得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在逐渐的减少,这对于外商在华的投资盈利,无疑也是一大损失。且由于中国政府正在减少对外资企业的税制优惠,双重压力使得,外资企业的经营活动面临进一步的严峻挑战。
二、针对外商在华投资撤退所引发的思考
首先,外商在华的投资,虽然也能够带动我国的经济发展,但是,要知道,外商在华投资的时候,半多时候都无视劳动者的权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工的素质的提高进程,也使得中国的经济长期只能处在一个低水平的发展动向中。当然,我们的政府,最终也提出了科技创新,也提出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要全民共享,这当中,也是要去我们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最终达到维护劳动者权益。
其次,国内宏观调控引起的外商撤资是导致实际使用外资下降的主要原因。另外,在人力资源管理这块,我国虽然有《劳动合同法》来维护彼此的权益,但是,这当中,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并没有研究劳资关系,而是集中研究如果管理工人上,这是明显的单向注重,而国外则不是如此,这也说明,我国对于劳资关系设置的法律和制度,其实存在着漏洞和不足,这些在法律上面的许多漏洞都需要我们不断去完善。也因为如此,由于法律不健全,和廉价劳动力正在逐渐减少,因此导致外商对我国的投资信心受到阻扰和干扰,因此,其在华投资的态度也越发的谨慎。
目前,外商投资在我国的投资领域存在着不合理的尴尬姿态:比如,独资企业比例增长的同时,合资企业却逐渐减少;国内在吸引新的外资的同时,已投项目大量流产。还有,在引资的同时,又丢掉了一些已经投资的大项目。导致人力、物力还有资源都不能正确运用在合理的地方上。
长期以来,我国在挖掘潜在投资者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前期招商的环节,而对于后续的服务工作,往往是没了下文。可以说,把科学发展的投资观念,抛到了九霄云外。另外,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也没有过多的去考虑让外商投资和我国的资产进行一个结合来达到合作的双赢。这一切的一切,只能导致招商引资后更多的投资流产。
三.如何有效的防范和减少撤资现象
面对撤资现象,我们既不能不重视,又不能荒了阵脚。因而,我们要冷静的分析其深层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我国引进外资目标的实现。
首先,对于外资政策,势必要进行恰与其分的调整来确保外资流入、流出量的稳定性,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税收、金融和海关进出口业务的监管。使之成为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运转的较确定性的因素。
其次,进行合适的事前控制,在招商引资之前,一定要把相关可能引起合作不愉快发生的情况和因素降到最低。一定要适时监控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行为,发现异动及时进行督查,从源头上防范和杜绝外商投资的撤资现象。
最后要注意的是,在为外商提供信息时,一定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简化外商投资企业正常撤资的审批手续。加强外资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外资企业工会组织的监督作用,同时利用中国产业多层次并存的特点,采取明确的产业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企业举办和清算的法律法规。
从现在起,我们不能说仅仅依靠优惠政策去吸引外资投资的基本格局,还要进一步切实减少外商投资企业依法撤资的审批负担,降低撤资成本,保证做到投资、撤资一样热情服务,让外商感到投资愉快,撤资方便,从而提高外商投资企业依法撤资的积极性,从而减少形成撤资事件的发生。(作者单位: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社会保险部)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既是宏观调控手段,也是风险约束机制。该制度自19*年建立以来,对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结构调整、控制企业投资风险、保障金融机构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发挥
了积极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有保有压,促进结构调整,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务院决定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进行适当调整。现就有关事
项通知如下:
一、*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按以下规定执行:
钢铁、电解铝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40%。
水泥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5%。
煤炭、电石、铁合金、烧碱、焦炭、黄磷、玉米深加工、机场、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
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化肥(钾肥除外)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5%。
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
其他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
二、经国务院批准,对个别情况特殊的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可以适当降低最低资本金比例要求。属于国家支持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高新技术投资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可以适当降低。外商投资项
目按现行有关法规执行。
三、金融机构在提供信贷支持和服务时,要坚持独立审贷,切实防范金融风险。要根据借款主体和项目实际情况,参照国家规定的资本金比例要求,对资本金的真实性、投资收益和贷款风险进行全
面审查和评估,自主决定是否发放贷款以及具体的贷款数量和比例。
四、自本通知之日起,凡尚未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准项目申请报告、办理备案手续的投资项目,以及金融机构尚未贷款的投资项目,均按照本通知执行。已经办理相关手续但尚未开工建设
的投资项目,参照本通知执行。
五、国家将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和宏观调控需要,适时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
【关键词】医药产业;风险投资
就目前中国和世界医药行业的发展来看,总体说来,医药企业在数量上会逐年下降,但从质量来看,每年都在提升。因为现在医药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要想更好的生存下去,必须要加大研发投入,不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不断在生活中发现更具有实用性、针对各种疑难病症的新药,才会具有较好的竞争优势,才会在市场战争中生存下来。因此,医药行业是否有前景,决定于医药企业会投入多少,这是关键。现阶段我国的医药行业的研发资金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药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绝大多数制药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仅占销售收入的1%左右,国外领先制药行业巨头的研发投入让国内制药商难以望其项背。由于各方面原因,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医药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很多医药企业陷入了“创新能力低-资金少-创新能力更低”的恶性循环,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医药行业要不断的加强技术和产品研发的能力,同时要积极的进行融资,为医药行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保障。
一、医药行业中的风险投资现状
1.1 传统资本已不能满足资金需求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在我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其实把它翻译成创业投资更为妥当。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1]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
目前我国医药研发除了自筹外,主要融资渠道是传统资本。传统资本主要包括部门和地方政府资金、银行贷款和股票市场。就目前现状来看,政府部门资金毕竟有限,主要流向是基础研究和重点建设项目,而医药行业的高风险性和行业中众多企业的不良运行状况,使得从十分注重资金安全性的银行取得可观贷款难度日益加大,而作为较理想融资渠道的股票市场门槛较高,虽然二板市场的产生是对中小企业的巨大鼓舞,但是目前大多数医药企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企业在规模等方面的要求远未达到上市要求。
1.2医药行业的风险投资具有广阔的前景
风险投资对医药行业的发展具有这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其发展和运营时刻都需要资金的支持,无论是创新一个新的技术和产品,还是让很多有潜力有技术的医药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都需要资金作为保障。风险投资除了给医药企业带来资金外,还能够参与到企业的运行中去。风险投资者不仅仅要对风险投资企业的日常经营进行监督管理,同时还要参与到风险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组织结构调整等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同时还要对医药行业的技术研发过程进行监督,提高研发的动力,为企业在管理和资本运营方面提供支持,从而来促进和引导企业的发展;协作企业不断的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市场支持。风险投资在我国医药行业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增长的速度也在逐年的提升。可以预测:随着风险资本的日益壮大,我国较完善的风险资本市场形成在即,我国的医药企业也将迎来再次高速发展。
1.3风险投资的发展障碍
目前在我国运用于科技研发的资金来源不太合理,据统计统计局统计企业法人自筹的约占60.9%。国家科技计划贷款占33.3%,风险投资仅占5.8%。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1)我国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没能够给风险投资的运作提供一个有利的制度保障。现阶段,我国有关风险投资的法律制度极为形式化,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无法满足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需求;2)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这一定程度上使风险投资企业更加的谨慎,因此要不断的加强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以此来提高风险投资业对医药行业的信心。
二、医药产业吸引风险投资的优势
2.1医药企业强有力的创新动力
创新动力其实就是风险投资机构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评价时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竞争日益激烈行业竞争为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动力。现在在需求一定的基础上,医药行业迅猛发展,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加强技术和产品方面的创新,这无疑成为了推动医药行业发展的隐形动力。
2.2相关的技术配套
医药尤其是制药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使其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不论是上下游技术的相对成熟还是其它行业技术的支持,都将对其技术及产品能否具备产业化前景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的医药行业研发力量本身就不强,产业化环节还没理顺,而生物医药的上游技术与国际的差距并不十分显著,而下游技术的差距却很大,这种不均衡性严重制约了产业化进程。因此,风险投资项目选择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就是相关技术的配套问题。相比于分散的医药企业,医药产业集群具有天然的优势。集群包括了医药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由于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和彼此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间信息和沟通相对显得便捷,产业链上的某个环节进行了技术上的变革和创新,其它技术相关的企业会被迅速地影响到并做出反应。一个企业进行某项技术创新研究,也会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关注和技术跟踪,相关技术的配套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因此,医药产业集群在技术配套方面占有很大优势。
三、医药行业如何更多更好地引入风险投资的策略
1)对于国家和透支体系来说,首先应该逐步构建和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和投融资素材的规划化和多层次化,将技术、产品和资本市场有机的结合起来;其次应该避免过多的政府行为,给创新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政府是市场的管理者,并不是产品创新过程中资金的投入者,政府的职责就是健全各种法律法规,制定合理优惠的税收政策,对医药行业的市场流动做好后盾。
2)对于医药行业来说,一是加大投入的力度,形成具有创造力的项目,并对研发的项目进行科学性和经济行的研究认证,因为这是吸引风险投资的关键因素;二是对医药行业加强管理和制度方面的创新,提高管理水平,逐渐的完善人才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的运作;三是提高企业和经营者的素质,以此来增强企业的稳定性,为增加风险投资的资金渠道提供保障。
3)对医药行业金融管理部门来说,一是完善针对医药行业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立专门服务于企业的投资决策、咨询服务机构,建立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之间有效沟通的纽带,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二是建立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加大资金、人力、基础设施扶持,大力倡导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同时建立高效的风险资本运作机制,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总结】
风险投资在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医药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依靠风险资本的增加,在不断成熟之后增加普通权益性的资本,这样不断发展。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现在的金融市场处于低谷状态,全球经济不太理想,但是医药的需求刚性较强,受到的影响较低,仍然是朝阳产业。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发现,医药行业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仍然还会保持一定的增长。资金会自主的寻找防御的地方,医药行业也理所应当的承担了这个任务。所以在金融危机下,应该抓住时机,充分的发挥医药行业的优势,积极的去吸引风险资本的加入,增强研发实力。
在现阶段,我国政府以及各企业对此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为医药行业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国家利用减免税收的有关优惠政策,管理风险投资机构加强对医药行业的投资。这对于医药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充分的相信,风险投资在医药行业领域将大有作为,会让医药行业筹集到更多的资金,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