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家庭教育感悟范文

小学生家庭教育感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家庭教育感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家庭教育感悟

第1篇:小学生家庭教育感悟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教学管理;养成教育;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落实养成教育理念,发挥学校、教师、家庭教育的作用,将道德教育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小学生规范个人思想与行为,有利于素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落实。

一、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养成教育规划,积极明理

规范,是在小学教育环节落实养成教育的重要前提。落实养成性的训练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教师明确养成教育的目标,建立完整且科学的养成教育落实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教育工作者落实养成教育的基本指南,也是政策性的教育依据。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出发,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在个人生活与学习中关注个人仪表,做到自尊与自爱,在学校中遵规守纪,努力学习,做一位真诚友爱之人,在自己的生活中礼貌待人等。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出发,教师要以学生的个人形象、个人行为、课堂纪律等多个角度入手提出规范且严格的要求,让小学生明确个人行为的制度约束,也通过制度的建立让小学生时刻有规可依。规划好小学生养成教育规划,有重点,有层次地实施小学生养成教育规划,才能促进小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快速成长。在建立小学生养成教育规划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向小学生反复明理,通过反复说明道理,让小学生产生自主管理的意识,促进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只给小学生建立制度与守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小学生理解为什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每一位小学生这样做,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善恶观念、是非观念,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开发出小学生自我养成的潜能,让小学生找到个人进步的动力,才能让每一位学生严于律已,促进学生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

二、分层实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计划,因材施教

讲究因材施教,是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成功的关键。对于不同年级与不同年龄的小学生,教师要建立不同的养成教育目标,设计差异化的养成教育内容,采取不尽相同的养成教育方法。只有养成教育的层次明晰,才能让每一个年龄段的小学生都能在养成教育中成长起来。第一,分层动员。宣传与动员是养成教育落实的开始,也是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实践。学校可以在校内的醒目位置张贴像“轻声细语”、“文明礼让”、“爱护公物”、“尊敬师生”等提示语,让文明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这些提示语外,学校还可以利用鼓励语去引导年龄较低的小学生,像“捡纸一片纸屑,真不愧是一位环保小卫士”的语言能够激发低年级小学生的实践热情,促进小学生爱护卫生,保护环境。第二,分层训练。训练活动的实施,能够促进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礼仪,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小学生素质的重要教育模块。在小学阶段,教师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安排不同的训练活动。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教师可以从他们的个人形象入手,要求每一位小学生保持个人形象整洁,以示对他人的尊重。对于中高年级小学生,要提出“见到长辈主动问好、行走过程中文明礼让、按时完成作业”等要求,在学习与生活实践中训练学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从学生的个人品德现状以及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入手实施分层教育。一些小学生的家长具有错误的教育观念,只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与引导。面对具有这样家庭教育背景的学生,教师要理解学生现有的不良行为,通过做家长工作转变其家庭环境,实施针对性的养成教育。一些小学生的家长工作太忙,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建议与引导。教师要做好家访工作,在校内与校外给予小学生必要的帮助。

三、引导小学生在实践中养成正确的习惯,做好榜样

利用实践活动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教师,是小学生成长路上的榜样,家长,更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模仿对象。发挥引导作用,才能促进小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在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发挥其为人师表的作用,并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思想,通过家庭与学校的合作、配合,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另外,教师要做好实践上的引导,将认知与行为结合在一起。让小学生认识到身边值得学习的人与事,从点滴小事做起,形成良好习惯。比如,在上课前,教师要坚持提前两分钟到教室,以此来为学生树立守时的好榜样。除了实践上的榜样,教师还能为教育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以身作则。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借助特殊的节日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获得更加真实的感悟,促进学生在体验中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比如,在三月份,学校可以设计学雷锋月。在三月份期间,学校的物质环境要以“乐于助人”为主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每天做一件雷锋之事,在生活中积极帮助他人。两个星期的坚持,可以促进好习惯的形成,一个月的熏陶,可以促进正确思想的形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才能让学生真正认可规范的行为。

四、小结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个人思想与行为习惯,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关注小学生个人习惯的养成,用良好的教育氛围以及创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认清个人发展的方向,使之成长为明理之人,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晓利.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龙小佳.小学生养成教育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第2篇:小学生家庭教育感悟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 生命教育 开展途径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生活状况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现在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一家人宠爱一个孩子,孩子的受教育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溺爱导致孩子任性、脆弱,不能很好地面对社会上的一些问题。现代小学生的生命意识极为薄弱,因为缺乏这方面的专门教育,孩子不懂得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在遭遇一些突况、遭受到威胁时也不能够正确的处理问题,这导致很多小学生会出现自我伤害或者是意外伤害的情况发生。伤害事故一旦发生,不仅会给小学生的生理带来很大的疼痛和打击,也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伤害,这对于年纪尚小的小学生来说是很严重的伤害,对于他们的快乐和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学校父母和老师应该加强合作,从小开始对孩子开展有效的生命教育,提升他们的生命意识,让他们在任何时刻都能够保护好自己,特别是在遭受到突发的由伤害性的事故的时候能够有良好的应对能力,能够使自己不受伤害。开展行之有效的生命教育能够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能够相应国家素质教育和全方位发展的号召,还能够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工程。开展生命教育需要有一定的策略和方法,本文作者就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一、生命教育的含义

生命教育就是公民在各个阶段学习的与生命有关的教育内容,包括对生命的起源、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的思考和学习,能够使我们更好地认识生命。生命教育在公民成长和生活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必须的,能够给公民带来最恰当的教育和引导,能够让我们对生命有一个更加细致、更加直接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享受生命,让我们的生命价值能够在每一个阶段都得到最好的体现。

二、对小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一)帮助学生养成珍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生命是我们所拥有的最珍贵的东西,因为没有人的生命可以重来,这就使得我们必须要珍惜生命,更加有尊严地享受生命。小学生时期还是生命很稚嫩的阶段,很多小学生都不理解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容易遭受到伤害。小学生的心智和思维模式尚未成熟,他们不能够较好地思考生命的价值,并且珍爱生命。小学生自杀、伤害同学、溺水等事故往往让我们沉痛不已。小学生不知道一旦生命消逝是怎样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生命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命观,知道生命的重要性,养成珍爱生命的良好品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保护好自己,同时不去伤害他人。

(二)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现在的小学生虽然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下长大,但是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比如说,在教室里吵闹追逐就容易摔倒,造成伤害;与同学打闹也容易使自己受伤;学生在上下学的路上以及在公共场所都可能遭遇到危险的情况……这些情况可能对学生造成失分严重的伤害,追悔莫及,但是学生还尚未成熟,他们不懂得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让自己不受伤害。防范于未然永远比亡羊补牢来得重要,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生命教育能够让学生增强对危险的防范能力,更好地保护自己。当危险发生时,接受过系统化的生命教育的小学生不会慌乱,更能够冷静地面对问题,并且采取措施来规避风险或者降低对自己的伤害,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生命。

三、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家长要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学生的起步教育。因此对于学生的家长来说,必须要注重在家庭中开展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不是只凭借一次课程或者一次谈话就能够完成的,需要的是长期的坚持和常规化的教育。因此,家长可以在每天的晚饭结束后和学生进行简短的交流和谈话,可以是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的知识,也可以是针对“512地震”、“强台风”“校园踩踏事故”等事情展开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养成应对这些问题的能力。总之,家庭教育是不能忽视的,在生命教育中必须落实到位。

(二)学校要开展专门教育

学校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的很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因此要开展有效的生命教育,就必须要注重在学校中的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熏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学校可以在宣传窗中放一些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相关图文和事迹,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也能学到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如此之外,课堂教育也是重中之重,教师要定期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主题课堂,并且在常规的课程中渗透进去,让学会懂得珍爱生命。

(三)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

理论化的生命安全教育可能对于学生来说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和感知能力还不强。学校可以开展一些适当的实践活动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知道生命的可贵,同时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让学生感知那些为了正义的事业而牺牲的勇士们的精神,使他们对生命的价值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另外,学校还要定期开展“地震安全逃生”“火灾安全逃生”的演习,让学生能够在遇到这样的灾难的时候学会安全逃生,保护好自己。

总而言之,生命安全教育能够让学生感知生命的价值,学会珍惜生命,同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伟龙.农村小学生命教育实践初探[J].考试周刊,2015,(16).

[2]夏春梅.对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师,2008,(S1).

第3篇:小学生家庭教育感悟范文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农村小学阶段的教育事业也开始引起重视,尤其在新课程标准下,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而且灌输式教学方式也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在《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尤其对于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需要他们接触到大量的阅读材料才能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在当前的新课标中对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来说,一是要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二是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三是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四是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二、当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城乡之间的差异也不断缩小,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不比城镇小学差。而即使现状如此,很多农村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并不乐观。究其原因,一是和城乡之间小学生所处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关,农村小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并不注意对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培养,即使小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也被家长们认为是“看无用的书”而加以责备;二是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普遍不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国古语也曾经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引导,很多小学生都不喜欢阅读,即使有一些小学生喜欢阅读,也只是在阅读一些娱乐性比较强的故事读本。三是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普遍存在着一节课四十分钟下来,基本上都是老师在讲,而学生在被动的听。无论老师在讲什么,学生都完全不用思考,这个过程完全是简单的知识迁移。

三、新课标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重视家庭教育,做好家校联动。由于家庭教育在孩子们的成长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努力克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孩子们所面临的“家庭教育问题”。教师应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增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对于提升小学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作用,使其主动参与到小学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去。另外,学校也应该在阅读教学中有区别地对待课内和课外,目前教育部对农村小学的建设也比较重视,很多农村小学都建立了丰富的图书阅览室,这也为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这些都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挖掘。因此,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小学生课内阅读中所遇到问题的点拨和引导,有充足时间的时候可以进行适当的讲解,让他们能够充分掌握。

2.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思维。兴趣是小学生阅读的前提,而如何才能有效激发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需要教师、家长、学校都应该重视起来的问题,而阅读教学也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发挥的更好。教师可以通过设立问题、开展竞赛以及课外阅读等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习。比如,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声情并茂的进行阅读,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时也使他们理解总理在群众心里的至深地位。作为教师来说,也可以每周都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阅读的图书,以培养他们的多方向、多层面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此外,还可以在课后安排阅读成果展示的环节,比如,采用黑板报、定期对读书笔记进行检查等等。

3.调整课堂策略,鼓励学生质疑。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课堂的40分钟是一个常数,如果教师讲的多,留给学生的时间相应的就比较少。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大胆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自主学习的课堂类型和结构,从而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避免出现以“听讲”为主的现象。而且还要强化教师在关键问题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拥有充足的阅读时间。由于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质疑的过程,因此,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质疑,可以按照疑问设计成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从合作学习中获得答案,这样的话,就从原来的“授人以鱼”转变成为了“授人以渔”,能够取得明显的阅读效果。

4.开展阅读活动,培养阅读习惯。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好的习惯可以获益终身。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各种类型的阅读活动的开展,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获取更多知识的目的,以提升自行解决阅读问题的能力,增强阅读水平。阅读活动主要包括阅读欣赏课、阅读研讨课、阅读指导课、读书汇报课以及读物推荐课等等。在开展阅读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相关的阅读步骤和方法,以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在教师内设立图书角,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以最终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还可以让他们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一旦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必定能够让他们终生受益。

5.注重阅读积累,提升语文能力。阅读的一个重要目的便是帮助小学生有效地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对语言文章的感悟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积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语文知识积累过程中,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反复撞击,反复刺激才能汇成“涓涓细流”,只有通过日积月累最后“奔涌而出”,为学生的写作等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进一步指出了在农村小学中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比如,笔者在教授学生《匆匆》等名篇时,就要求他们大声阅读并背诵下来,然后抄写自己喜欢的片段,配上插图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从而积少成多,不断丰富他们的语文知识。

第4篇:小学生家庭教育感悟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 道德素养

近代学者康有为说"育人重在育心"。"育心"就是要加强人的道德品质的培养。道德品质是人的发展的核心部分,对人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促进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学习。学校是培养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场所,更应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由于小学生处在道德观念、学习品质和兴趣爱好等基本素质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基本道德素养的养成入手,开辟学生基本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新空间,促成相对稳定的健康心理、健全人格、良好品德和生态道德意识的形成,对于提高学生今后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命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几年的教学教育,深感现在的教育应该育人重于育才。为落实道德素养教育,为了使学校道德素养教育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行学生道德素养状况调查。调查主要采取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调查对象是部分学生、家长、教师和小区代表。经过对问卷统计、汇总、分析和归纳,发现学生的道德素养现状呈现如下特征:

(一)学生的道德素养发展缺乏均衡性。通过对学生10个道德好习惯的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能微笑待人、能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能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也就是在卫生习惯、环保意识等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大多数的学生淡化"节约",主要表现--用钱"不心疼"、自来水龙头不随手关、班级的电灯不随手关等;自理能力也较差,主要表现为"三乱"--书包乱、课桌乱、家里小房间乱;学生的诚信度也不太令人满意,主要表现为--作业不及时、答应别人的事容易忘记等。

(二)家长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不太重视。通过家长问卷,经数据统计发现:家长非常注重的为2.73%,能做到的为32.18%,有时的为55.45%,不能的为9.64%。从调查、访谈中大多数家长注重孩子的学习情况如何,很少关注孩子的道德习惯的养成。

(三)教师之间对学生的道德素养教育也存在偏差。从这几年的班级月考核(游食、乱扔垃圾、班级室内外卫生、课桌椅的排放、课桌、讲台和三角橱的物品摆设等)的抽查数据汇总,发现--班主任能关注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能时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科教师普遍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道德行为的教育;而且普遍认为对学生道德素养的教育应是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针对当前小学生道德素养的现状,从学生道德素养教育的现状入手,开展了小学生道德素养教育的实践研究。在此提出以下几种教育途径以供探讨:

一、严格执行行为规范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学校开展德育共组指明了方向,学校应结合校情,将行为规范具体化,使其更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一建立德育教育长效机制,长期坚持。在教育中要尽量给学生讲清道理,以理服人,对学生一时还不能完全理解的要求,要按照年龄阶段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让学生逐步实现,逐渐养成习惯,以期最终达到碱性规范的目的。

二、以校园文化创建为突破口,营造教育氛围,耐心训练、指导

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育者有耐心,要做细致地示范引导,让小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众所周知,德育的任务是要影响人格,形成美德,而美德的培养不能靠说教,必须靠感染,靠"动情"。学校领导和老师要设计能触动学生心灵的人文教育环境,营造和谐温馨的人际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动情中养成德性。因为小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比较差,常常会不自主地违反行为规范,教育者不能急躁,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多正面引导,多表扬,少批评训斥,以情促进习惯养成。

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创建教育的多样性。

我们以活动为载体,体现道德素养教育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的主动性。让活动走近学生,融入学生,贴近学生,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保证获得个别化教育,使我们每个学生在参与--体验--感悟--内化--转化--践行的过程中,寓教于乐,增强道德体验,促进学生道德品行的内化。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好动的习惯,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组织一些针对性的活动,把学习、教育寓于活动中,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又可以教育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何乐而不为。

四、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是加强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只要被模仿的对象具有权威性和可接近性,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因而可选择教材中英雄模范和著名人物,引导学生学习、模仿;更重要的是教师以身作则和同龄人(学生)中的先进典型。教师本身就是学生的表率,只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必定是学生的榜样,常言说得好:身教重于言教。学生中的先进典型,植根于学生群体中,引导得当更易于学生学习模仿,更能让学生接受,示范效果更好。

五、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

第5篇:小学生家庭教育感悟范文

一、让学生在家庭中学会感悟生活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那么,家庭教育同样也很主要。“人之初,性本善”,如果家庭教育出现了误区,造成了学生的心理畸形,学校的教育又能改变多少学生身上的恶习呢?特别是初中生,他们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充满激情、充满梦幻、充满新奇……特别是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突飞猛进快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特别激烈,如何在优胜劣败竞争之中谋求生存、发展,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生活的体验中有所感悟。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中的成功与失败,回味收获与失落,品尝喜乐与忧愁,学会享受生活、欣赏生活,有一个美好的心态笑傲一切。在家庭教育中,不要满足学生不合理的需求,甚至适当给他们设置一些生活的障碍,让他们享受到一些战胜困难的喜悦。

二、让学生在家庭中勇敢面对挫折

1.在挫折中培养自信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敲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要因为失败而情绪低落,一蹶不振,让他们在挫折中自己总结失败的教训,寻找走向成功的途径,从而具有再次奋发进取的内动力。学生在心理感受上体验到:我能行!我一定会做得更好!

2.在挫折中培养责任心。对学生人生观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现在大多数的学生成长在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条件下,缺乏生活的锻炼。一旦遇到挫折,往往就会产生退缩的心理。家长在对学生自信心培养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责任心的培养,加强承受挫折能力的心理素质培养,承受生活中的失败。具有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精神;具有不达目的不罢休,坚决完成某项任务的责任心。

三、让学生在家庭中正确面对荣誉

第6篇:小学生家庭教育感悟范文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第7篇:小学生家庭教育感悟范文

赏识教育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不能更好应用的原因有许多,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文化底蕴因素的影响。我国历史悠久,而传统的教育观念贯穿于古今教育教学中,进而对现代教育教学有较大的影响,而以师为尊的思想深入人心,从而导致教师难以突破传统观念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第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受社会环境的熏陶程度不同,从而导致赏识教育不是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能奏效,这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第三,评价标准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所依据的评价标准过于狭隘,从而导致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很少。评价标准的手段促进了教学过程的实施,过于追求教学质量的教师缺乏欣赏学生的能力,而学生对自己也不能正确赏识,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难以更广泛地应用赏识教育。第四,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同时也是最好的教师,因此学校开展赏识教育需要有家庭方面的密切配合,为此学校教师与学生父母都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进而对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夸奖和鼓励,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被赏识和被教育。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实施赏识教育的方法

第一,教师应该善于表达对学生的爱,不仅表现在口语中,而且表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教室文化,进而对学生有更深入的理解,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并且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将爱更好地传递。第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进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力,又可以促进师生间的相互赏识。

三、结语

第8篇:小学生家庭教育感悟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责任意识;教育

“培养学生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有了责任感,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有了责任感,才善于去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展现自己的能力;有了责任感,才会时刻准备伸出一双援助之手,进入更高的境界。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尚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认为学习是给家长学,拿到考试卷,只看分数而不思索错题的原因,甚至没有人督促就不能认真写作业;认为自己作业完成便可以自由玩耍,家中家务理应由家长包揽;自己做错了事情,不知承担,却找出许多借口;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追逐打闹,旁若无人……殊不知,自古便有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培养小学生高度责任感,是为培养学生成为人格健全的发展型人才奠基,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

一、榜样激励,成长由自己负责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对小学生进行自我责任感的培养,不能光靠口号或抽象的结论,而是应该树立起形象、生动的榜样。通过学生身边榜样力量的挖掘,消除学生认为责任感高不可及的偏见。在学校中,教师应以日常教育为契机,明确责任目标,展开“每周之星”的评比,及时点评激励,“我成长,我负责”,培养学生班级主人翁意识。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意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当然,在出现不好后果之后,如考试不理想,父母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分析,在共同交流中一同找出避免这种后果的途径。这样学生的责任心才会慢慢培养起来。

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班级的事情抢着做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要从家庭生活做起。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家长只知为孩子付出,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干,导致一些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知道无条件获取别人的爱,并认为是理所当然,忽视给予别人同样的关心和爱。孩子的责任心是父母责任心的折射,父母富于责任心的言谈、举止会被子女模仿、认同、内化,从而对其责任感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可以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帮爸爸妈妈刷碗、拖地等,使孩子从小看到自己生活的意义,看到自己的行为能为他人带来幸福,感到自己是为别人所需要的,是有用的,从而萌发自豪感和责任心。

在学校教育中,要营造良好的班风,以强烈的集体责任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明白:在一个班里,就如坐同一条船,同起同落,班级就是每一个成员的第二个家!在班级中,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为班级建设添砖加瓦。要培养学生的小主人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合作能力,让学生们体验到为班级做事是光荣的,班级事务人人有责。

三、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浸润学生责任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意识古而有之。

“老老实实做人,工工整整写字。”在写字教学中,有时可将字的构字规则与为人处世的原则结合起来,在日常教育的点滴中融化哲理,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学习中既掌握写字规律,又感悟做人的道理。如相互支撑才为“人”,一人一半,善于分享是“伴”,有山有水组成“州”……人能写字,字也“写”人。

在诗文教学中,可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品味对家乡的爱恋;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传达对母爱的感恩;在“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中扬起努力拼搏的风帆……琅琅的诵读中,以德熏陶,用心感悟,潜移默化中增进学生责任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中外书籍中有关诚信、责任心等内涵丰富的文章,开展阅读竞赛,这样既丰富学生的人文积累,又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快乐成长。

第9篇:小学生家庭教育感悟范文

一、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没有离开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也没有缺乏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为此,我们应该把握好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课堂上创设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展示自我,使学生在课堂中了解自我与他人,明白某些事情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善抓细节,讲求实效,避免呆板,声情并茂,启发学生心智,调动学生心绪,拨动学生心弦。

小学语文教材选用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具体形象,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要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的,让学生感知课文内的具体情节,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比如小学三年级语文的《她是我朋友》,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抓住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语句,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 “颤抖”、“啜泣”、“捂住脸”、“竭力制止”等词语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加推敲,让他们想想这些语句表现了小男孩的什么思想,并深入领会作者的匠心所在,从小男孩的动作中体会他的的心情和品质,从而体会小男孩为了朋友舍生忘死的思想情感。

又如《七颗钻石》一课,文笔精彩,词汇优美,在情感态度目标制定上,主要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体会爱心对别人及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体会爱的神奇,博大无私。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一张笑脸,一次表示赞许的表情示意,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都能鼓励学生潜心读书,收到良好教育效果,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光靠教师的灌输和说教,而是要循循善诱,在教学时善于抓住最佳时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

二、在日常生活及活动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出的比喊出的有分量。小事情大内涵,大道理小行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德观念。另外,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学生的情感极为丰富且不稳定,很容易与外界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德育工作的反复性。为了收到正面强化效果,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好思想、好行为一次又一次地加以肯定,予以表扬,促使他们能比较稳固地向前发展。发现缺点和错误时,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说服教育,帮助学生纠正不足之处。教师在制定品德教育计划与组织品德教育活动时,应考虑如何从正面多次反复地进行教育,以确保教育的针对性、持久性和实效性。

“只要人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人间”。从小培养爱的情感,可使同学之间、家庭之间、师生之间充满爱的氛围,增强亲情、友情,增强凝聚力和团结精神。平时可以从小事做起:让学生做件让父母高兴的事、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帮助差生补课、让学生亲手为老师端上一杯热茶等,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学之间的真诚,师生之间的融洽和谐,从而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联系学生实际,召开主题班队会,深化思想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适合小学生的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好机会。有的放矢的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各种活动中,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更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会、热烈的演讲赛、精彩的歌舞表演、主题队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认真听、仔细看、用心想,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感悟,从活动中产生新的体验,新的感悟,新的收获。如:坚持开展以各种活动为载体的德育教育,如“人人争当好少年”,“我向雷锋叔叔学习” “如何使用零花钱”,“我是校园小主人”,“爸爸、妈妈我能帮你做” 等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如“美化校园,我来参与”,“净化环境,从我做起” “向白血病患儿献爱心”等活动。

四、充分利用读书活动,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熏陶

平时让学生阅读张衡、、、鲁迅、爱迪生等古今中外名人的书籍画册,从名人的成长经历中汲取力量、感受心灵、时刻对比,从而使自己幼小的心灵受到震撼,得到勉励和启示,平时要教育学生特别注意理想和实际相结合,切不可好高骛远、华而不实。让学生在逐步实现自己远大理想的大目标中不断设立相应的阶段性小目标,让他们懂得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去做,才能不断克服许多外在困难,不断战胜自私、骄傲、懦弱等内在“障碍”,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内涵”。

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互相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