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政数字化改革范文

财政数字化改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政数字化改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政数字化改革

第1篇:财政数字化改革范文

第二条专项资金由省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全省广电低保数字化工程的补助,实施期限为2011—2012年。

第三条专项资金按照“目标管理、分级负担、公平分配”的原则进行管理。

(一)目标管理原则。设立专项资金的基本目标是:从2011年到2012年,用两年时间使全省城乡“低保户”群众都能方便地收看有线数字电视节目,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全省困难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能力,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二)分级负担原则。广电低保数字化工程实施主体为各市、县(市、区)政府,工程实施所需资金由省和市、县(市、区)分级负担,以市县为主。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集资金,省财政按地区实行分类补助,并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宁波市及所属各县(市、区)实施广电低保数字化工程建设所需经费,由宁波市自行解决。

(三)公平分配原则。专项资金对同类地区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补助(详见附1)。

第四条项目实施主体。各市、县(市、区)建有有线数字电视前端,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广播电视台(集团、中心)或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中心(公司),承担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覆盖范围内广电低保数字化工程的具体实施任务。

第五条专项资金补助对象。经县及县以上民政部门确认的城乡“低保户”家庭(含低保户集中供养点)为专项资金的补助对象(低保户集中供养点按实有有线数字电视终端计)。广电低保数字化工程为每个补助对象免费安装一台基本交互型机顶盒,接通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提供有线数字电视基本节目服务,并免除其每年有线数字电视“收视维护费”。

第六条专项资金补助标准。省财政按每户600元的建设标准和一定的比例给予各地一次性补助,其中:一类一档地区补助50%;一类二档地区补助45%;一类三档地区补助40%;二类一档地区补助30%;二类二档地区补助20%;二类三档地区补助10%。

第七条专项资金申报程序。各市、县(市、区)广电低保工程实施单位应制定本地区广电低保数字化工程年度实施方案,填写《广电低保数字化工程建设专项资金申报表》和《年度广电低保数字化工程实施计划明细表》(详见附2、3),及时报同级广电行政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同级广电行政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后,连同实施方案上报省广电局、省财政厅,各县(市)应同时报送市广电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市辖区由市广电行政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汇总申报。

省广电局对各市、县(市、区)上报的年度实施方案和计划进行审核,提出资金补助初步方案报省财政厅审定。省财政厅会同省广电局将补助资金下达到各市、县(市)财政部门。市、县(市)财政部门应在收到省财政补助资金文件一个月内,将资金拨付至各实施单位。各市、县(市)年度计划数与实际完成数的差额,在下一年度考核验收后再作调整。

第八条建立项目验收制度。省、市、县(市、区)广电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广电低保数字化工程建设年度完成情况组织验收,重点查看经民政部门审核确认并发放相关证件的低保户家庭,是否都落实了相关的政策优惠;接入的有线数字电视信号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群众对广电低保数字化工程的满意程度;以及向社会公示的情况。考核验收参照广电低保工程验收办法(详见浙广局发〔2008〕173号文件)。

第九条建立绩效评价制度。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由县及县以上财政、广电部门组织实施。省财政厅会同省广电局组织力量对各地广电低保数字化工程的实施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安排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

第十条专项资金必须按规定用途使用,任何部门、单位不得截留和挪用。各市、县(市、区)财政部门应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接受审计部门和社会监督。

第2篇:财政数字化改革范文

1972年1月,长沙市发掘马王堆古汉墓,轪(dài)侯夫人辛追惊艳出世。与此同时,还出土了三幅西汉地图:《城邑图》、《驻军图》和《形胜图》,这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以实测为基础绘制的地图,历史把“最早的城建档案”这份光荣赋予了长沙。而今天,长沙又以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领跑全国,在素来风平浪静的兰台掀起了强劲的波涛……

抓住机遇

2005年5月1日,全国第一部地方性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法规《长沙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条例》实施,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按照《条例》“开发利用管线档案信息”的要求,通过市领导批准、市发改委立项、市财政投资3370多万元,启动了“长沙市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程”,这是有史以来长沙市财政投资的最大的信息化工程项目,在全国城建档案行业也是绝无仅有的。为了保证该项目的成功,长沙市城建档案馆多次赴厦门、上海、济南、天津、沈阳等市调研,几易其稿,形成了可行性论证报告和项目建设方案。又通过市财政招标,明确由长沙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设计和开发,信息化工程全面推进。2008年12月,完成了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的采集和系统集成;2009年,项目投入试运行;至2012年8月,已累计完成投资3000余万元,录入地下管线信息12000公里。该系统可以准确地显示已建管线工程状况并进行有效管理,在精确的地形图上通过属性、关键字或坐标检索,可以查询到管线的准确位置、管线信息和详细的数字化档案,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和应急追踪处理;实现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动态管理,提高了管线资源综合利用效益,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防灾等提供决策与支持,作为数字城市的基础信息平台在全国同类项目中处于领先地位,为新时期城建档案工作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长沙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已为长沙市地铁工程、橘子洲提质改造工程、营盘路过江隧道工程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和城市管理、城市反恐工作提供了准确的地下管线及相关的地上建筑资料和数据,得到相关职能部门的充分肯定,也为政府节约了大量的投资。其中,一次就为营盘路过江隧道工程建设提供地下管线电子地图17张,促进了施工方案的优化调整,节约工程投资2000多万元;还为市反恐办提供了180个建设单位、共11G的电子地图和工程信息,为长沙市反恐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撑。

整体推进

思路一新天地宽。地下管线信息化工程的建设成效,使得市政府,特别是市财政对城建档案工作更加重视和支持,对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如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提升城建档案管理水平加大了投入。2005年以来,长沙市城建档案馆以“长沙市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了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一是完成了“城建档案业务管理系统”建设,把建设工程档案业务指导、责任书签订、档案初验、合格验收及竣工档案接收等流程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高效。二是完成了“声像档案媒质管理系统”建设,该项目采用双码技术实现了馆藏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列入了湖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计划,并通过了专家鉴定。三是完成了“城建档案数字化系统”建设,完成了全部馆藏共50多万卷档案的扫描、建库和应用系统开发,实现了档案查阅利用全数字化,不用再调阅原始档案,也更好地保护了原始档案。

人才是事业的保障。在加强数字化城建档案馆业务建设的同时,长沙馆还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数字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最近5年,长沙市城建档案馆通过面向全国公开招考,引进了硕士研究生8人、本科生1人,专业涵盖计算机硬件、网络技术、软件开发、地理信息系统(GIS)、动画制作、电视采编等;还通过参加国家档案局、省档案局组织的各种培训班,不断加强了职工继续教育。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正在推动长沙市城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螺旋式上升、阶梯式推进”:既稳打稳扎,又成绩斐然,既活力充沛,又前景广阔,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全国各兄弟单位的广泛关注,前来学习考察的单位更是络绎不绝。

再掀

创业难,守成更难;在守成的基础上再继续创新,继续突破则是难上加难。2012年,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新一届领导班子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提出了“承前启后,稳中求进,紧张有序,再创辉煌”的基本工作思路,决心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要形成新的思路,拓展新的领域,掀起新的。一是坚持城建档案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两条腿走路,做大做强“长沙市建设信息中心”,以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信息资源整合和“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门户网站改版为契机,做好各种建设信息的接收、积累、管理和,由档案管理向信息管理跨越。目前,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正在对市住建委机关各处室及下属二级机构进行信息化调研,对门户网站信息进行需求分析,准备建立各种专业信息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向“信息采集”、“统计分析”和“研究”三位一体信息管理模式迈进。二是实现建设工程档案在线报送。数字化城建档案馆不仅要求对馆藏信息实现数字化管理,也要求对进馆原始档案实现数字化管理,这就要求建设单位在编制纸质档案的同时,也要编制数字档案,并直接向城建档案馆报送。今年以来,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正在开发建设工程档案编制软件,一方面促成建设单位纸质档案收集编制的标准化,使其报送档案不再需要整理,可以直接入库上架;另一方面促成建设单位按照施工进度,与施工过程同步编制电子档案,通过互联网直接报送到城建档案馆,直接并入数据库,提供查阅利用。三是实现地下管线信息全市的共享。作为地下管线信息化工程的升级版,今年,长沙市城建档案馆又启动了长沙市地下管线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把馆内现有管线信息成果与各单位,如电力、电信、广电、燃气、给水、排水、规划、国土、公安等部门共享,使城建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3篇:财政数字化改革范文

(一)数字化虚拟产品在线交易税收的国际比较

1.OECD组织

1998年渥太华会议通过了《电子商务税收框架公约》,确立了电子商务税收中性、效益、确定、简化、有效和公平及灵活性的基本法律架构;主张数字化虚拟产品应视为一种服务,而非货物;不主张开征新税;税基的开设要确保各国财权合理的分配;建议企业自境外非居民售方取得服务或无形资产可以适用逆向课税①、自我评估(self-assess-ment)或其他类似的机制。

2.欧美和大洋洲地区

(1)美国美国是电子商务的发源地,对电商交易是否征税各州至今未达成共识,但这几年逐步从不征税的态度向征税过渡。美国电子商务税收的法律主要有《全球电子商务选择性的税收政策》、《全球电子商务政策框架》和《网络免税法案》。美国对数字化虚拟产品在线交易认为其是商品,而不是服务,且应当适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96年开始,美国就主张数字产品国内外电子商务交易免税,将数字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免税期限延长至2014年。具体而言,美国主张对有形货物的销售要缴销售税,对无形产品区别对待,其中对电子书籍、音像制品、软件等数字化虚拟产品及在线劳务免税,而对虚拟货币交易征税,特别是美国税收署2014年3月25日通知拟对虚拟货币交易征税,指出财产税收的交易原则也适用于虚拟货币交易。在监管方面,美国提出建立以监管支付体系(金融机构)为主并由银行扣税的电子商务税务征管体制,规定凡电子商务交易都通过银行结算支付,交易的订购单、收据、支付等全部数据均存在银行的计算器中。

(2)欧盟欧盟对电子商务的基本原则即建立“清晰和中性的税收环境”。欧盟电子商务税收的主要法律有《欧洲电子商务动议》、《波恩部长级会议宣言》和《关于保护增值税收入和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报告》。数字化虚拟产品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同OECD一样,认为数字化虚拟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属于服务而不是商品,应当适用《服务贸易总协定》,主张应当长期对其征收增值税。欧盟增值税征税范围包括商品、服务及数字化产品。第二,税收管辖权由消费地行使,以商品购买者或劳务接受者的所在地作为来源地,由收入来源国征税并按该国的增值税税率征税,但服务商所在国对此增值税有权按30%逐年递减的比例提留部分。第三,2008年2月,欧盟成员国通过了增值税改革方案,更好地协调欧盟内部不同国家的税收利益,同时还积极推动电子记账、电子发票和电子申报。

(3)澳大利亚面对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澳大利亚税务当局(ATO)积极应对,规定凡在澳大利亚境内从事除金融以外的一切货物及劳务销售(包括销售不动产、无形资产以及进口货物和劳务)全部纳入GST的征收范围。这说明对数字化虚拟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澳大利亚采取的是征税态度,但对数字化虚拟产品具体分为提供服务和销售数字化产品两种。对网上提供服务而言,若是澳大利亚居民企业为本居民企业网络提供数字化服务,与传统方式的税收处理没有差别。若双方中有一方为澳大利亚非居民企业,则特定条件下属于免税或不征税范围。在销售数字化产品方面,澳大利亚非居民企业一般不必向澳大利亚交所得税,或该数字产品允许挎贝并销售,则澳大利亚会向其征收特许权预提使用费。至于是否符合GST的征收范围,ATO也规定了严格的条件,如是否在提供数字产品的同时提供服务,销售是通过澳大利亚非居民企业运营的机构进行的等等。

3.亚洲地区

(1)新加坡新加坡是世界上率先在电子商务领域立法的国家之一。自1998年起,新加坡陆续颁布了《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所得税指引》和《电子商务货物和服务税指引》,同时成立了国家电子商务行动委员会,确认了他们有关电子商务所得税及货物劳务税(GST)的立场。涉及数字化虚拟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主要有二个方面:明确电子商务交易要征税,不管是有形财产还是无形产品及服务;提供劳务则由购买劳务方缴货物劳务税(GST)。

(2)日本日本有关电子商务税收的法律是《反避税天堂规则》和《特商取引法》。其主要内容包括:日本要求其境内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同样遵从格式化收税条例规定,即网络经营的收入跟传统企业一样缴税;软件和信息这两种商品通常不征收关税,但用户下载境外的软件、游戏也有缴纳消费税的义务,境内提供劳务必须征收消费税;1996年设立“日本电子商务促进委员会”(ECOM)的组织,用以监督日本的B2B和B2C业务。2000年组建了电子商务税收稽查队,目的在于收集网络交易相关信息,并对交易人进行现场稽查。

(3)韩国韩国有关电子商务税收的法律主要是《电子商务基本法》、《税收例外限制法》、《地方税法》。韩国主张对电子商务征税,其不同之处主要有三个方面:国家税收服务局(NTS)要求在线的零售和批发交易都用信用卡支付,以便合理地收税。信用卡公司则应将所有电子商务交易汇报给(NTS);税收管辖权由消费者第一居住地税务机关所有,并设置了起征点的规定;政府可以对为促进电子商业而成立的法律实体或组织在实施根据促进方案为促进电子商业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支出的费用,在预算内给予部分的补贴,或对该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或税收豁免,以促进电子商业的发展。

(二)世界各国数字化虚拟产品

在线交易税收立法的借鉴在线交易的数字化虚拟产品大多涉及知识产权的保护,随着外在压力的增强和自身保护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在线交易会愈加频繁。加快数字化产品电子商务税收立法进程,是客观经济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比较,美国采取数字化虚拟产品在线交易免税的态度,欧盟等国采取征税的态度,彼此之间的迥异主要是基于不同国情与国家利益的考虑。美国有着先进的技术优势和税收政策的支持,在国际市场上始终保持着最大净出口国地位,数字化虚拟产品在线交易免税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损害了作为数字化产品输入国的发展中国家的税收利益。迄今为止,发展中国家都没有表示对数字化虚拟产品在线交易免税的态度。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属于电子商务输入国,若采用美国的做法势必对我国财政税收造成严重影响。我们可以借鉴欧盟等国相配套的立法态度和立法模式,当然其他国家的一些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如美国、欧盟、日本各国都有专门设立电子商务委员会等专设机构负责电子商务信息的采集或监管;欧美国家的银行支付监管体系;多数各国都采用消费地税收管辖原则等等。

二、“营改增”政策下构建完善的数字化虚拟产品在线交易电子商务税收模式

(一)总体要求

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因为由于制度不同、经济体制不同等多方面因素的存在,所以我国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坚持法定、公平、效率、中性和维护国家税收的原则上借鉴各国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税收模式。

(二)措施和建议

1.明确数字化虚拟产品

在线交易的税种归属对数字化虚拟产品在线交易应当视为货物还是服务,各国的意见不一致。我们要先明确是属于货物还是服务,然后研究属于哪个税种。不仿借鉴澳大利亚的立法,将数字化虚拟产品在线交易分为产品和服务,二者的区别是能否脱离计算机使用。若产品下载后能重复使用特别是能输出打印(提供给不同人使用)以有形物体出售,则视为产品销售,若仅是在线观看,不能脱离计算机使用,或仅是一次不可复制性的服务(如律师意见书等)则与销售货物有明显区别,则视为服务。我国从2013年8月1日起全国推广“营改增”政策,目前“营改增”的范围扩大到部分现代服务业,包括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鉴证咨询服务等。数字化虚拟产品在线交易中的服务要通过互联网及服务器传送,有别于传统服务业,比较适合归属于现代服务业。传统服务业征收的是营业税,而现代服务业征收的是增值税。但我们也不排除现阶段数字化虚拟产品在线交易存在保险金融等在线服务,这些在线服务仍属于信息技术服务征收增值税,因为营业税里的保险金融业务最终都是通过柜台或业务员面对面展开,这与单纯的互联信息技术服务交易明显不同。因此,本着通过“营改增”的提速、理顺增值税链条、为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服务的理念,认为可将数字化虚拟产品在线交易视为增值税应税范围内的应税货物和服务,开征增值税,其中货物按传统增值税的规定征收17%,对服务按现代服务业的规定征收6%,这样既不会改变现有税制,不增设新税,又能适应当前中国的税制潮流。

2.强化数字化虚拟产品

在线交易的税收管辖权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税法中“行为地”或“发生地”已不具备原来的物理意义。我国是数字化产品和服务输入国,国外收入相对较少,境外消费强化来源地税收管辖权显得更为重要。我国增值税相关规定明确了境内消费增值税是由销货方缴税,即由纳税人登记注册地的税务机关统一征收,因此,数字化虚拟产品在线交易可按传统增值税的规定由销售方或服务提供方向税务局缴税。对境外机构向境内企业提供的数字化交易,我国可考虑借鉴OECD的做法适用逆向课税,由接收方向税务机关代扣代缴税款。对境内企业向境外提供的数字化交易仍采用出口退税的规定,以维持我国原有税法的规定。

3.健全数字化虚拟产品

在线交易的工商登记及纳税管理办法我国可在相关法律中规定,凡是通过网络销售货物或服务的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无论事前有无实体销售都必须进行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同传统销售一样,若是纯电商销售的纳税人,可以先将电子商务纳税人的电子信息,如法定代表人、公司类型、经营范围等先进行网上交易纳税申请,填写表格后,再到主管税务机关递交原件办理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取得网上税务登记号即纳税识别ID号码,并在商业银行开立电子商务专用账户。其次,要将纳税人客户端链接到税务登记的数据库服务器,以便实时监控交易信息。然后,税务机关需要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将征税系统与支付系统相连接,并要求支付平台将交易情况报送税务机关进行备案。通过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息交流及电子商务专用账户的监控,可以进一步确认纳税人电子商务交易金额的大小。最后,设立电子商务专用发票系统,便于在网络上直接开具和传递。在电子商务交易完成的同时,开具全国统一的电子商务专用发票(可视增值税、营业税等不同税种而定),并且规定填写完毕后不能随意更改。若纳税人已获得前手给予的电商专用发票,可根据传统税法规定给予相应抵扣。

4.加强虚拟商务的管理

现在不少企业将采购、生产、交换、流通、销售等实体经营活动全程网络运行虚拟化,并且还出现了虚拟货币支付工具。虚拟货币交易与数字化产品在线交易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过程都是虚拟的,但交易的货币却是真实与否的关键。对于这一新生支付工具是否在现实中需要缴税,国家税务总局(2008)第114号函曾批复对虚拟货币加价后出售取得的收入按转让财产所得收20%的所得税征收,但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虚拟财产的法律归属,这一点还将有待进一步提升到法律层面进行规范。

5.协调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税收分配关系

第4篇:财政数字化改革范文

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注重带动了城市的园林绿地建设,城市园林绿地面积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已有绿地成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证良好的园林绿化效果,做好园林绿化的养护工作,园林城市与森林城市创建、城市美化与人民生活丰富的目的才能达成。本文对我国园林绿化管养的瓶颈进行了解和分析,在分析园林绿化管养市场化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市场化

管理者责任心缺失是“瓶颈”的最大制造者,“分段承包,责任到人,分工协作”政府统一管理的理念并不落后,缺失的是责任心。监督机制的落后,管理者没有了顾虑,少了竞争,缺少了激情,态度的老化,管理者的惰性以及管理者综合素质低等都是“瓶颈”形成的土壤。怎样冲破“瓶颈”?管理者要拿出勇气,屏蔽自私,透明标准,公开制度,细化办法,责任分清,用制度管人,用标准评定。数字化模块化智能化管理,清除人为因素。

1市场化运营

多方位拓宽渠道节约资金。同时注入第三方监理机制,社会化监督。将制度放在阳光下,让全社会监督。公开招标,建竞争机制,适者生存,管养分离,解决管养人员懈怠现象。加强管理,细化标准,精细化管理,预防管理人员责任心缺失。智能化运行,建数字化平台,实现管护模块化,责任明确,便于监督。加强监管,公开招标注入第三方监理机制;聘请老干部,社会爱心人士,网络教练等,社会化监督。监督,考核,管理,监管,责权利分清。互相配合,相互监督。建设多功能组合绿地,合理规划,以绿养绿,以园养园。加大宣传,标准透明,制度透明,管理透明。

2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

向全社会公布《总规》《绿规》“红线”“绿线”“蓝线”等,法律法规要宣传到位,让所有人都知道怎么干,谁在干,因果关系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全社会监督。

2.1新建改建扩建小区单位审批(绿色图章)综合科,社会科,技术科联合办公:综合科将资料整理归档后交技术科,技术科审核评算后交社会科,社会科和综合科一起办理审批;最后综合科,社会科,技术科共同验收。全程资料归档并由综合科报档案室,由档案室建立电子档案并向社会公布。

2.2街道公园审批综合科,养护科(公园),技术科联合办公:综合科汇总资料归档转交技术科,技术科审核评算后转交养护科(公园),养护科(公园)综合科共同办理审批,最后综合科,养护科(公园),技术科共同验收,互相监督。全程资料归档由综合科报档案室,由档案室建立电子档案并向社会公布。

2.3绿化资质初步审核综合科受理,社会科初审上传备案,综合科报省。全程资料归档由综合科报档案室,由档案室建立电子档案。

2.4建立一事一议,联审联签制度集体讨论研究确定,综合科负责汇报,相关科室,技术科补充,办公室全程记录。联审联签,现场签字盖章。程序,标准,制度全透明。全程资料归档由综合科报档案室,由档案室建立电子档案备查。

2.5养护管理建立数字化平台,网格智能化管理,数字化验收。管理标准数字化,监管人员网格化,检查监督影像化,统计归档电算化,阶段验收多元化,决算验收智能化。养护管理科(公园管理科)监理公司负责日常监管,分别统计归档(影像);综合科负责检查监督;阶段性验收由综合科组织监,技术科,养护管理科(公园管理科),监理公司,财政综合,评审,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合进行,由监理做出文字材料6份;不定期由综合科组织社会监督人员检查;决算验收由综合科组织技术科,养护管理科(公园管理科),监理公司,财政综合,评审,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合进行,由监理做出文字材料12份;决算依据,综合科,监理公司组织决算材料,财政评审,智能化评定(社会意见评分),综合考量。所有信息公开透明,数据资料各科室资源共享,每天专人更新,每10d1次由办公室信息中心向社会公布,全社会监督。

2.6制定标准公开透明制定办事流程,发出明白卡,做好制式表。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窗口透明,办事人员透明,过程透明,信息共享,互相监督,责任明确。通过市场运作,冲破园林养护管理中的瓶颈。逐步推进在园林绿化管理市场中从无形到有形、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应该建立一个坚定不移的工作目标,即构建有序、开放、竞争共存的良好市场体系。将与时俱进,克难攻坚,推动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运作,使任丘市区园林绿化养护水平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金柱.浅议城市绿地养护产业化趋向[J].宁夏农林科技,2007(04).

[2]魏喜俊.深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改革[J].辽宁经济,2005(10).

[3]刘豫明.关于广州市城市道路绿化管养市场化机制的探讨[J].广东园林,2003(04).

第5篇:财政数字化改革范文

关键词:高校;数字图书馆;问题;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12-0083-02

高校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传播者,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摇篮。而图书馆则是高校的知识宝库。在新一轮信息技术数字化的过程中,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成为了现代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丰富的馆藏资源,服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当今高校数字图书馆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高校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据统计,目前我国70%左右的高校图书馆已经基本实现了计算机管理,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建起了较好的硬件环境,联合编目、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网上资源导航和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获得纵深发展,各类有关图书馆的业务培训开展有声有色,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了较高的文献保障服务。但是从总体上看,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仍然存在有着不少问题。

1.经费不足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的购置、网络布线工程、数字化资源的更新、馆藏文献的数字化转换等,都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后盾。

然而,近年来,各类图书、期刊价格大幅度上涨,虽然,进入“985工程”与“211工程”大学的数字图书馆的开发与建设有专项的拨款,然而,大量普通高校图书馆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学校单一财政拨款。许多图书馆的经费在每年的纸质文献购置、业务培训、科研等方面都难有保障,更不用说花大量资金购买许多急需的数据库资源,经费短缺使数字图书馆建设步履维艰。存储设备严重不足、网络安全系统有待建设、机房条件急需改善、电子阅览室规模较小、信息资源不能满足师生需要等等都是因经费不足而困扰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问题。

2.人才短缺

人才是事业成功之本。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不但需要专业计算机人员,而且需要图书馆学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能相融合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而现实的情况却根本不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图书馆多年来承担着收容队的角色,人员结构不合理,性别比例失衡,馆员队伍中专业人员与技术人员少、工作热情欠缺、年龄老化等一系列问题非常严重;图书馆地位一直很少受到足够重视,计算机、自动化等专业人才择业时很少会将图书馆置之优先考虑的范围,同时馆内不少人才又跳槽另谋高就;对现有馆员队伍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在职学习和培训,馆员的业务水平难以出现质的提高,知识结构和观念落后陈旧,无法适应提供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的要求。

3.重复建设严重,资源共享程度低

短短几年,从数字图书馆概念的提出到现在许多高校图书馆已经纷纷投身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行列。然而,各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建设仍以自建为主,各馆独立建库。有的单位抱着“急功近利”的思想片面地追求数字化资源的量,有的单位忽视自身馆藏的特点和学校教学科研的实际情况,这就造成我国不少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盲目性:

一方面,数据库的重复建设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不利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享;与此同时,不考虑后果的盲目建设无法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高质量的、能够进入国际市场的数据库。另一方面,信息资源收集不够广泛,不同馆的数据库各不兼容,各系统之间难以相互联通、应用;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上。

4.体制陈旧僵化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很多高校在数字图书馆管理体制方面仍然沿袭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体制,这样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中产生许多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

众所周知,传统图书馆管理体制、投资体制等与数字化图书馆之间存在很多矛盾,如果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还处于传统体制之下,将会产生诸如资源数字化、信息化的规范与标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网络知识产权等问题,也将会因为资本缺乏、资源的陈旧等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

二、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路径选择

目前,高校数字图书馆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与高校数字图书馆承载的文化传承和教育教化功能极不相称,建设好高校数字图书馆已经刻不容缓。

1.加大投入,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个庞大、系统、长期的工程,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的购置、网络布线工程、人员培训、数字化资源的更新、馆藏文献的数字化转换等等,都需要充足的经费做后盾,需要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

高校图书馆除依靠国家的资金投入外,一方面各高校领导应当以战略的眼光来考虑和重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实行倾斜政策,分阶段加大资金投入,甚至从年科研经费和扩招收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增加投入,另一方面高校应积极对外宣传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意义和将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吸引更多行业和领域参加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从而多方筹措资金。在实力不够的情况下,各地高校可以考虑联合进行数字资源的采购,各个图书馆成立专家委员会,对数据库进行评价选择,最后投票表决,多数赞成就买,经费各馆按比例分担,这样做,将大大缓解经费紧张的局面。

2.加强人才培养,增强图书馆员整体素质

数字化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关键。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书,或者说是人――书――人,更多的是手工操作,而数字化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计算机,手工操作被机器取代,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即服务手段自动化、自助化,服务对象社会化、虚拟化。数字化服务环境要求现在的图书馆员应该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沟通能力,良好的计算机素养和网络素养,较高的数据库使用、维护能力和一定的开发能力复合型人才。

针对当前图书馆专业人才短缺的现状,一方面要引进人才,引进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算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和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现有图书馆员的培训,努力培养和提高现有图书馆人员的自身素质,使他们能够使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掌握信息处理技术。

3.加强合作,共享图书馆有效资源

任何一个图书馆,其规模再大、经费再多,也无法收集齐全所有的出版物,更不用说非正式出版的文献资料了,任何一个图书馆,其规模再大、馆藏再多,也无法完全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只有全社会的图书馆分工合作,共同建设,互借共享,才能有相对完整的文献资源的收藏,才能使读者的文献需求达到相对最高的满足率。作为学术、科研、教学都走在知识发展前列的高校,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方面应率先实现资源共享。各高校图书馆之间必须加强合作,取长补短,携手共建共同发展。国家教育部应当成立相应的权威机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指导委员会,集中领导、统一规划、加强协调、分步实施;并根据理、工、农、医、文、法等各科性质,下设若干个分支委员会,具体分工、负责、指导各自学科范围内的数字化资源建设。而且各高校图书馆可以建立数字图书馆之间的联盟,对商业性数据库的使用进行协调、谈判、签署共同协议,并逐渐扩大到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图书馆,开发有效服务和达到共同发展,这样,避免重复建设,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最终实现整个数字化空间中的资源共享。

4.创新体制,实现新旧完美融合

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是实现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化图书馆技术完美融合。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化图书馆只是图书馆发展史上的不同阶段,并没有本质意义上的区别。现代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也应把握这一主体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体制的改革要从文献处理一元化、馆藏建设虚拟化、读者服务自动化、馆员素质综合化、业务工作网络化等着手努力构建一个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与时俱进,立足本馆而又面向外界的充满活力的新型图书馆。为了便于协作和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在对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同时,对图书馆的预算与投资体制也要进行改革,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更应该改革一元化的投资体系,逐渐形成国家、社会、学校、私人多元投资体系,从而有效实现图书馆领域较为公平的竞争。

参考文献:

[1]王伟.新世纪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与理念的探讨[J].情报探索,2006(8).

第6篇:财政数字化改革范文

关键词:路径依赖;数字校园;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5-0040-04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探索新的教学、科研与管理模式,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校园的建设正是高校为适应信息化的需要而制定的战略决策,已经成为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助推器,成为促进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合作交流以及社会服务等各项事业的重要平台。

一、数字校园建设现状

从发展历程来看,数字校园的建设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校园网的连通问题;在第二阶段,主要是应用平台建设,解决数字化办公的问题;第三阶段是数字校园建设的全面规划与建设阶段,主要是深化各业务系统在学校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最终构建信息化的、高效的服务型学校。目前全国高校已经基本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的建设工作,先后步入第三个阶段,有些高校甚至已经在第三阶段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1]

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全国高校的数字校园建设为实现学校的发展、服务师生、促进学校教学改革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及实际调查发现,当前的数字校园建设中仍然存在着如下的一些突出问题:[2-5]

1.缺乏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数字校园发展规划

科学的、实践层面可操作的数字校园建设规划起着一种方向和指引的作用,但是很多学校在实际建设中,缺乏统一的规划,没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具体的建设方案,盲目地将数字校园建设当作一种潮流,不加以严格的论证,不切实际地投入建设。

2.条块分割、数据分散,信息难以有效共享

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建设的应用系统各自独立,分散在各单位、各部门,数据没有实现有效整合和充分共享,造成“数据孤岛”的存在,不能实时反映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利于学校领导的科学决策与资源调配。

3.缺乏完整有效的管理机构和制度

许多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和管理中,主要依靠处于教辅地位的网络中心(或信息中心)来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致使需要多部门协同办理的工作停滞不前,问题不能及时顺畅地解决。在建设中也没有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制度,导致各个部门对自己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定位与职责认识不清,在处理具体事务时无章可循,各部门缺乏统一协作,彼此相互推诿,严重影响数字校园的建设。

二、路径依赖理论简介

所谓“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本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它强调的是在一个具有正反馈机制的系统中,一旦一个制度或规则被系统所采用,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来规范系统的发展与演进,从而导致其不易被其他潜在的、异质的甚至更优的系统所取代。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某事物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正确或错误),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6]

路径依赖产生的原因,在于制度或技术的变迁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制度或技术变迁一旦走上某一路径,它的既定方向在以后的发展中会得到自我强化。所以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7]沿着既定的路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技术等制度的变化,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错误路径继续往下滑,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之下而停滞。而事物发展一旦进入了锁定状态,要抽身而出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路径依赖”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8]

(1)人们过去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现在的选择决定了将来可能的选择。

(2)偶然性因素对路径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路径依赖暗示了一个事件序列构成一个自增强的过程,最终被选择的路径是在多种潜在的状态中发展而成的。因此,一个小差别的稳定的积累可能导致技术锁定到一个轨迹上。

(3)人们一旦迫于实际或自主需要做出新的选择时,其前期投入就会因为新选择而变得没有价值或价值下降,理论上表述为“沉没成本”或“转轨成本”。

三、数字校园建设中的“路径依赖”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同样存在“路径依赖”现象,主要表现在有关政策与决策制定者的制度路径依赖、业务部门主管和业务系统管理员的技术路径依赖、广大师生与所有数字校园潜在受益者的思维和行为路径依赖。

1.制度路径依赖

数字校园建设中制度路径依赖的一个显著表现,就是通过参观、技术交流等形式借鉴或照搬其他已经开展数字校园建设的知名高校的建设模式。由于各个学校的历史传统、办学定位、所处环境的差异,简单地照搬其他高校的经验不仅会陷入建设误区,还会导致财政资金的浪费。

第7篇:财政数字化改革范文

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于2014年1月1日开始实行,这是继财政部2012年修订新《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后又一制度的颁布,属于近两年行政事业单位财会规范改革系列成果之一。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体现出我国公共财政管理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如部门预算、国库收支分类、国库集中支付等。本文就政府收支科目与行政单位会计科目区别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概述

我国于2006年进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目的是克服原有的政府预算科目体系财政信息反映功能不足和监督功能的薄弱,吸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编《政府财政统计手册》的先进做法,从而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现行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包括一种收入分类方式和两种支出分类方式。前者按资金的来源与性质进行划分,分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等六大类,再按“类、款、项、目”细分层次,从而保证政府收入范畴的每项收入均有归属科目。如各地地税局征收的“地方教育费附加”便属于“非税收入”类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款的“地方教育附加收入”项。两种支出分类方式是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前者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及其政策目标,后者则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通过两种方式综合反映政府资金的使用。支出功能分类的科目分“类、款、项”三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则为“类、款”两级。如税务局印制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花费按支出功能分类属于“一般公共事务”类的“税收事务”款的“税务登记证及发票管理”项,经济分类属于“商品和服务支出”类的“印刷费”款。

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与行政单位会计科目的区别

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与行政单位会计科目有不同的反映对象和使用范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不能相互取代。主要的区别如下:

(一)反映对象的区别

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对政府收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类别,政府收支为其反映对象。行政单位会计科目则是在行政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的分类,行政单位的资金运动为其反映对象。对比两者,可发现:一方面,政府的收支广于行政单位的收支,除了包含几乎全部的行政单位收支外,还包括事业等单位的收支;另一方面,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只体现政府的收支方面,不含资产、负债等其他资金运动,而行政单位会计科目体现行政单位全部的资金运动。

(二)使用范围的区别

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贯穿于预算工作的全过程,是编制政府预决算、组织预算执行、进行财政分析以及预算单位进行会计明细核算的重要依据。行政单位会计属于会计体系,因此行政单位会计科目作为会计程序的其中一步,一方面核算和监督国家预算资金的取得、使用及其结果,另一方面核算与监督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

(三)在预算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区别

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主要用于编制政府预、决算报表,行政单位会计科目则主要用于预算执行阶段。政府收支预算管理的大致流程是:首先,财政部门按照各预算单位上报、汇总的预算收支指标编制政府财务收支计划,经人大批准成为新一年度预算,其数字化表达形式是使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编制的预算报表;再是预算执行过程,这是由财政及各预算单位按其职能分别完成,其数字化表达形式则是通过预算会计体系实现,具体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和事业单位会计、基建会计等;最后当整个年度的预算执行进入终结阶段,对预算执行的总结便是决算,其数字化表达形式便是使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编制的决算报表。

四、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与行政单位会计科目的联系及对其影响

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与行政单位会计科目因预算管理流程而联系起来。在形式上,预、决算报表财政部门是使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编制的,但编制数据取自各预算单位的上报和汇总,行政单位作为预算单位的组成部分,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列数字的取得则依据于会计账簿,因而两者必然需要一定的对应关系。

这种相互关联影响行政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从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科目的变化可窥一斑。新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资产、负债、净资产均有较大变动,而收入和支出科目原本就较少,变化不突出,分别由之前的3个科目减为2个科目。收入类中,将“拨入经费”更名为“财政拨款收入”,并取消了“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支出类中,将“结转自筹基建”归入“经费支出”科目。这种变化与财政改革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国家财政近年来始终要求将预算外收支纳入预算,在政府收支分类中包含预算外收支,因此核算预算外收支的“预算外收入”及“结转自筹基建”科目不再使用。另外,新制度允许行政单位“因没有相关业务不需要使用的总账科目可以不设”,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增加、删减或合并明细科目。因此在“财政拨款收入”和“经费支出”总账科目下的明细设置要与政府预决算的统计相挂钩。 “财政拨款收入”是用来支持单位正常运行的,因此该科目首先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设置二级科目,再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设置三级科目。“经费支出”科目则对应的是支出经济分类,其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设置二级科目后,再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设置三级科目。

五、工作中的启示

第8篇:财政数字化改革范文

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江苏省人民政府认真贯彻中央部署要求,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文化建设基本思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提升行动纳入文化建设工程,提出“文化惠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的目标任务;专门召开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部署动员下一阶段工作;将公共文化服务、艺术创作生产等列入年度百项考核指标,将对经济薄弱地区低保农户有线电视基本费用给予补贴、为经济薄弱地区乡镇送书送戏送电影、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覆盖、推进省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院资源数字化等列入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省财政拨专款扶持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三送”(送书、送戏、送电影)、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惠民工程,2013年,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达173.54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2.23%;省政府以第77号令《江苏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法》,是江苏公共文化建设管理领域出台的首部政府法规。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南京图书馆新馆、江苏广电城、江苏国际书城、省美术馆新馆等先后建成,全省万人拥有文化设施面积1168平方米,南京博物院二期改扩建工程顺利竣工并正式展示开放,江苏大剧院项目有序推进,基本形成“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的五级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城市社区基层服务点、县级数字影院实现全覆盖;每年均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有线电视发展任务,直播卫星系统建设和地面数字电视一期工程基本完成,苏南五市和扬州基本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行政村1村1月放映1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基本实现;建成15379家行政村农家书屋,7500家数字农家书屋,所有农家书屋出版物实现新一轮更新。文化精品生产成果丰硕。话剧《枫树林》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获文华大奖,电影《白日焰火》在柏林国际电影节获金熊大奖,儿童剧《留守小孩》、影视剧《我的影子在奔跑》、《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等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金鸡奖、华表奖等国家级大奖,江苏出版物在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等评选中入选数量位居前列。文化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广播电视基本实现全境覆盖;制定下发《江苏省公共数字文化系统建设标准》,建成一批数字图书馆、云媒体电视、智慧社区、互联网出版等公共服务数字化平台,人民群众享受文化服务更加方便快捷。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精心办好昆剧艺术节、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江苏读书节、江苏书展等活动,举办首届中国・江苏文化艺术节和首届江苏艺术展演月,积极开展文化惠民巡演、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公益电影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全民阅读等活动,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总的看,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在了全国最前列,不仅实现了发展,而且创建了模式,积累了经验。可以说,相对于文化产业而言,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全国的影响力和认可度更为突出,优势更为显著。比如,在全国率先完成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达标建设任务,率先推进省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全省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总数,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区)总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总数均位居全国第一;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位居全国省级第一;农家书屋率先在全国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有119个地区被评为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苏州以全国总分第一的成绩成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意义重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新起点上的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总体部署,就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明确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落实文化体制改革任务的必然要求。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正处于新的重要关头。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走在前列为目标大力推进具有江苏特点的改革实践,以全面增强先进文化引领作用、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为目标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要看到,江苏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不够完善,与城乡居民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还有距离;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基层文化生活仍不够丰富,对弱势群体的文化服务还有待加强;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建设仍显滞后,还有不少“洼地”。必须抓住和用好文化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摆上文化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全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相关部署的落实,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形成与“两个率先”要求相适应、具有江苏特色的公共文化建设新格局。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现阶段主要包括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对于实现文化惠民、提高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要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客观决定现阶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在“保基本、强基层、惠民生”。我们要坚持把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有重点、分阶段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内容。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是中央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特点的高度概括,其中,公益性就是要由政府主导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而且基本上是免费服务,或是低于成本、收费很少的服务。我们要对文化建设中政府职责和市场功能进行科学定位,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履行政府基本职责;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做到两手抓、两加强。各级政府要切实把改善和发展文化民生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点工作,作为细化落实民生幸福工程的重要举措,对照《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认真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责,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明确责任,提高效能,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总之,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事关文化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事关政府执政能力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我们要科学把握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和拥有的特色优势,以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把各项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新时期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继续领先全国

今后几年是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要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系列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要求和《江苏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找准选好改革突破口,一着不让落实改革任务,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以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引导,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实用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保继续走在全国前列。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基础和平台。要在广覆盖、高效能上下更大功夫,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全面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抓基础。优先安排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建设项目,坚持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把乡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在调整行政区划、重新规划村镇、新建和改造居民小区时,都要做好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工作。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推动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二是抓骨干。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大中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高标准设计、大手笔运作一批省、市标志性文化设施,继续支持苏北欠发达地区规划建设一批综合性、多功能、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设施。三是抓使用。目前,一些地方文化设施虽然建起来了,但活动内容不多,使用率不高,作用发挥不好。要坚持建设、管理和使用并重,推进相关设施资源整合、互联互通,探索实行公共文化设施委托管理办法,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保障机制,逐步将科技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纳入免费开放范围。

加快推进城乡文化发展一体化。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重点是把文化惠民工程作为重要载体和抓手,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改进管理,完善服务。着重加强乡镇文化站设施设备配套,充分发挥其综合服务功能;巩固扩大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成果,加快实现“户户通、优质通、长期通”,到“十二五”末,全省各县(市、区)基本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全面推进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系统建设,消灭广播电视覆盖盲区、盲点;强化农村电影公益服务,加快重点中心镇数字影院和乡村数字电影广场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逐步实现由流动向固定、由室外向室内转变;大力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解决好开放不正常、维护资金不足、管理队伍不稳、阅读引导服务不够等问题,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加大城乡阅报栏(屏)建设力度,不断壮大基层文化生活阵地。要认真贯彻执行《江苏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服务规范及奖惩措施等,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着力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这是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要依托江苏深厚的文化底蕴,围绕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努力把更多更优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提供给群众。重点在三个方面取得新进展:一是大力加强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以组织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文华奖、广播影视政府奖、新闻出版政府奖等活动为抓手,打造更多名家名作,创造更多文化品牌。从2014年开始,江苏省人民政府在省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中单列专项资金4000万元,专门用于加强对文化艺术精品项目的扶持。二是广泛开展公共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江苏文化艺术节、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江苏读书节、江苏书展等节展的知晓度和影响力。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高雅艺术进校园、百名艺术家百场惠民演出等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培育基层特色文化品牌。三是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推动社会资本和优质资源向文化服务领域流动聚集,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和资助目录,鼓励文化非营利组织和各类文化企业参与招投标。同时,不断完善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文化遗产公共服务水平。

积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与模式。抓住增强文化发展动力活力这个关键,鼓励各地大胆探索,先行先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的服务主体建设。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经费保障等制度改革,对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和理事会制度进行试点,并加紧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和绩效考核办法,促进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二是鼓励公共文化单位创新服务方式。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征集和反馈机制,推行菜单式服务。鼓励文化单位面向基层、农村及社区提供流动服务、网点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发放文化惠民卡、消费券等方式,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文化消费提供适当补贴。三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新型公共文化服务。大力推动传统文化单位发展互联网新媒体,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一批数字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剧场、农家书屋,率先完成全省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加快发展数字化出版、印刷和网络发行。

第9篇:财政数字化改革范文

3月29日,美国教育部和全美联邦通信委员会宣布将颁布美国数字化教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即未来5年在全美K-12公立学校普及数字化课本。

在这个计划中,美国教育部希望与数家IT公司合作,对目前联邦和州公立学校的中小学课本进行数字化改革,争取在2017年前后,让全美所有K-12公立学校都用上电子课本。

在这个计划名单上,出现的都是一些赫赫有名的名字:微软、英特尔、苹果、IBM、谷歌……一位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技术主管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几乎全美所有在数字教育产品方面有所涉足的大公司都加入到了这个五年计划中。

跟中国一样,在美国,数字化教育同样是个热门话题。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曾经委托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做过一个调研,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化课本能带来更统一的学习体验,因为新内容可以定期给全国的学生。

4月5日~7日,记者在洛杉矶和华盛顿分别采访了一些中学和大学老师,他们均对数字化产品引入到教育领域持一个赞成态度。

在采访中,记者提了一个问题:是否担心数字产品会让学生过分沉迷?

“孩子们玩XBOX的时间比看课本的时间多得多,他们早就沉迷到游戏中了,在课堂上引入iPad这样的东西对他们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华盛顿一所私立中学的数学老师斯科尔·金对记者说。

在洛杉矶某所公立中学担任教务管理工作的道格拉斯·达赫尔曾经在上海参加过中美中学教师交流项目,接触过中国学生。他在采访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数字化教育的看法:

“在中国,学习和生活分得很开,尤其是中学里面,所以很多中国老师担心学生在课堂上用平板电脑会分神,会用平板电脑去玩耍而不是去学习。但在美国,学习和玩耍的界限没有那么严格,你愿意拿平板电脑玩耍也无所谓,只要你按时完成课堂目标。”

美国教育部也通过全国训练和仿真协会的研究显示,数字化学习环境能够将学生学习一个主题的时间减少80%。另外,93%的教师认为,电子白板是一种积极的学习工具,81%的教师对平板电脑也是这个态度。

严格说来,美国作为这个地球上最发达的国家,IT技术也是走在最前列,但数字化教育的推进却一直非常谨慎。

这并不是说美国缺乏数字化教育产品,而是因为美国的教育体系不像中国统一,而是相对独立分散,随意性很强。

在记者读书的纽约商学院,尽管很多人都拥有两台甚至三台电脑,但大部分课程都是由老师一版一版的写板书,巨大的三截或环形黑板是所有教室的必备。甚至在讨论室中都有超过一块活动白板放在其中。虽然学生的校内生活,师生交流大部分通过网页和E-mail进行,但对于课堂这件严肃的事情却并没有太多人愿意抛弃传统。

当然,美国的这个五年计划的优势在于以下两点:

1.平板电脑在美国的普及已经大大增加了其在教育应用的可行性,有数据显示,美国学生拥有平板电脑的比例已经高达76%,笔记本电脑的比例更是高达85%以上。

2.美国的教科书极端昂贵,动辄100美元的价格,通过电子方式反而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苹果公布的信息显示,未来苹果多媒体教科书的单价不会超过15美元就是证明。

数字教育背后的商战

这个计划之所以引人关注,不仅仅因为它是美国官方第一个关于数字化教育的计划,而是在于这个计划有大批实力雄厚的IT厂商参与进来。

谁的产品会成为全美各大中小学的数字化课本?这成为所有IT厂商关注的一个焦点。

在这个群体里面,苹果当仁不让成为众星捧月的焦点。此前,它曾推出专门用于教育的电脑产品,算是捷足先登。

更何况,它刚刚在1月份推出了最新教育项目iBooks图书商店,在此次会议上,有三家出版商选择了通过iBooks内容。所以,苹果成为FCC和教育部计划最为青睐的对象之一。

在数字化教育中,最为关键的是什么?

曾经参与过美国教育部组织的数字化教育项目研究的达赫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完美的互动性,引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记者在苹果公司提供的资料上就看到一款最新APP,在这个APP里面,教师、学生用手指操控逼真的3D教科书进行互动,这款应用被命名为iBook2,即将登陆App Store供下载,平均一本15美元,大概相当于传统教科书价格的1/7。

这种互动教科书的作用到底如何?在加州某中学的两组学生,一组使用传统教科书,一组使用iPad互动书,经过了一年实验对比,在期末考试时,互动组有78%的学生拿到了优秀和先进,而传统组相应的数据仅为59%。

英特尔则是美国这个数字化教育五年计划的另一个积极推动者。

尽管英特尔是一家芯片公司,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它就参与到全美教育项目中。在十二年前,这家公司推出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并在七年后推出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线版,用以帮助15个国家的逾150万名教师更好地将技术融入教案,以促进学生学习成效。

跟苹果更多侧重具体产品相比,英特尔在五年计划中的重点则是整体方案的提供。

斯科尔·金曾经在工作中接触到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他对记者的描述中,记者发现英特尔在教育上更像一个方案提供商,利用电脑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在课堂上搭建一个整体的信息化教育架构,帮助中小学教师掌握数字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推动学生更快地接受各种课堂知识。

数字化教育离不开优秀的软件产品,在美国教育部制定的这个五年计划中,微软显然不会放弃自己的优势和机会,何况这家公司本身与美国教育部一直走得很近,今年2月才从美国教育部接过专供全美各地教师培育、聘用和职前训练的TEACH平台,负责进行全权管理。

在采访过程中,美国教育部提供了一些合作伙伴在教育方面的信息,记者注意到微软的一个数字教育项目“数字学习管理系统”。微软在数字化教育方面与英特尔比较类似,更多侧重教育方案的打造。

比如专门用于将教学内容生成与呈现的工具,即专门用于教育领域的“内容生成”软件和教学内容专用搜索引擎。这种专用引擎不但可帮助师生更为轻松和精准地找到他们所需的信息,还可以让他们通过加注“标签”的方式凸显其中最有价值的信息。

跟iPad相比,微软的教育产品更强调整个课堂系统的互动性,例如老师可以通过这个系统随时对学生进行一个简单测试,以了解他们对自己讲授内容的理解情况,学生也可以提出建议,请老师加快、放慢讲课速度,或对某个知识点进行更详细的讲解。

当然除了微软、英特尔和苹果这样的厂商,谷歌、三星同样希望在美国数字化教育的五年计划中获得自己应有的位置。

Google Apps产品经理沙恩·辛哈就告诉记者,谷歌在美国教育市场的优势非常明显,目前有超过1 000万学生使用Google Apps,其中仅纽约州就有310万。除了用于收发电子邮件和协作编辑文档的应用之外,该软件包还包括一些第三方应用,例如Endgrade Gradebook、为教师准备的备课软件、Class.io管理应用,以及为IT设备管理员准备的Thinkwave等。

爱荷华州公共教育系统数字学习技术协调员安迪·克洛泽表示,该州50%的学校,即27万名学生正使用Google Apps。他表示:“用户反馈非常好。”

谷歌方面还强调自己与其他厂商相比的优势,那就是免费模式:一旦能够为全美数字化教育五年计划提品,“我们并不试图通过这类业务来赚钱”,由第三方开发者提供的应用则采用免费和付费共存的模式,即应用的基本功能免费,而高级服务将收费。

美国人的数字化教育困扰

但是,美国这个数字化教育五年计划同样出现了困扰,那就是谁来负责数字化教育改革的成本支出?

以苹果的e-books为例,iPad2动辄500美元,让很多公立学校难堪重负。PC是可以安装在教室里的,属于学校的固定资产,但是iPad可是随身携带的。这就意味着必须一人一本。这就会让学校的财政支出提高10%,而9/10的公立学校都难堪重负,也就意味着5 800万学生,并不能立马享受到iPad教学的乐趣。

贫富差距,让iPad教学成了富二代的游戏,这显然不合理。

现在,美国高中平均一个学生在教科书方面的花费大概在100美元左右,学制5年的,每个年级的教科书不同,意味着每年100美元,5年500美元。这个价格看上去跟iPad价格相当,实则不然。因为如果使用iPad,它可能是会被损耗的,一旦遇到修理、升级、更新换代的问题,都要花钱。更何况学生至少要每年从iTunes上下载原价15美元的教科书,这么算起来iPad教学的额外成本高的离谱。

那么,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带iPad来上学呢?

私立学校或许会有这种情况,但是公立学校不会出现。因为这不公平,起点不公平,资源不公平,会让贫富差距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除了道德因素,阶级观念也会伴随着使用iPad得高分的现象而升级,这甚至可能导致法律诉讼。

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Inkling公司已经把目标指向了大学生,而不是中小学生了。Inking一年前为学术界奉献了60多本多媒体参考书。如今,他的书单增加到113本书。在iTunes上每个下载1.99美元。

当然,美国数字教育市场前景广阔,这是众多厂商从未怀疑过的。

此前认为只有大学生有能力负担,在中小学推出不合时宜。但是现在有了FCC和教育部撑腰,有厂商、运营商、出版商的通力合作,相信可以利用规模效应,把成本降下来,把质量提上去。这将会开创一个皆大欢喜的新局面。

总之,美国人为了让青少年在未来全球化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已经开始加速起跑。无论是苹果、三星、英特尔这样的科技厂商,还是新闻集团等出版商摩拳擦掌,甚至Sprint和T-Mobile等电信公司也希望加入进来。

对此,FCC主席Julius Genachowski和美国教育部长Arne Duncan喜笑颜开,他们期待着各位巨头能够联手开发一套低成本、高质量的互动数字课本解决方案,真正让美国的数字化教育也处在全球最发达的地位。

评论:从美国的数字教育学点什么

在美国,数字化教育更多的不像一个行政项目,而像一个由行业主管部门与社会教育团体以及学校共同推进的社会项目。

跟中国任何教育改革都是自上而下地统一推进不同,在美国,数字化教育的主力军是各种教育基金会和学校联盟以及背后的商业公司,而且他们分工非常明确。

教育基金是从教育理念上进行技术普及,商业公司则提供具体产品和方案的支持,而学校联盟则在教育部门的统一协调下来进行数字化教育的试点和普及。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美国数字化教育的重点并不是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一个学生的成绩,而是培养青少年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CK-12基金会是一个非盈利组织,致力于用开源的方式降低教学资源的成本。他们开发了一个叫FlexBook的平台,旨在为高中教师提供科学和数学的模块,用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此举立刻让学生自学能力大大提升。

CK-12还推出了一个理念地图的项目,目的是挖掘在科学和数学方面有天分的学生。共有5 000人参与了这个项目,一旦脱颖而出,便可以进入麻省理工或者斯坦福进行深造。

与此同时,比尔盖茨和米兰达基金会等组织也在支持Khan学院项目,用以发展开放型图书馆。他们搜罗了2 700个免费的视频公开课存在YouTube上,内容涵盖了从数学到金融,从历史到物理。这种视频可以让学生自己控制教学进度,以便于更大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某种意义上讲,Khan学院正在打造全球免费的虚拟学习平台。

硅谷投资人Vinod Khosla个人很看好高中教育的改革。他认为,与其墨守成规,把50人编成一班,搞大锅饭,还不如开小灶。让每个人都能在游戏中挑战自己的极限,顺便熟悉我们的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