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第1篇: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范文

一、积极采用尝试练习法,强化学习过程中的目的性

小学学生由于其学习的方法还不完善,学习的自律性还没有养成,同时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学生基本失去了独立思考和探究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实际的计算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有效地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课程学习的目的性也不明确,这种情形造成了数学计算教学的效率低下,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尝试练习法,以有效的习题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进而明确学习的目的性,提升计算学习中的效率。

例如,在“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程教学开展之前先为学生布置一些混合运算的习题,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尝试进行练习。而学生受到原有计算题解题思路的影响,一定会采取顺序运算的方式来对混合运算的题目进行解答,进而在对照参考答案后发现自己的错误,为课程学习寻找到了实际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课程中,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课程中听课的效率也会更高,当教师讲到四则运算规律的时候,学生就会对知识点有更深的记忆,进而数学计算教学的效果得以发挥出来。

二、教学过程与习题练习同步,注重学生计算技能的熟练化

小学数学教材在知识介绍的同时也为学生配备了很多的练习题目,因此小学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在课堂上进行随堂练习的教学,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就能对相关的知识点产生深刻的印象。但是在计算技能的教学中,由于计算题高强度锻炼的需求与课程教学时间的冲突,整个计算教学的习题训练量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进而使得计算教学的效果也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很多学生在新课学习完成后,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产生计算错误。

在实际的计算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合理地安排好课程的教学时间,借助课堂之前的尝试练习法的帮助,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效率。一方面,教师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能缩短重复讲解知识点的时间,让更多的教学被真正有效地应用到计算技能的锻炼上;另一方面,教师在习题选择的时候,可以将尝试练习法下布置给学生的题目作为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原有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方法的修整,进而将疑问解答与计算技能的锻炼进行合并,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得小学计算教学课真正发挥出其教学效果。

三、适当增加数学训练量,强化学生计算能力的锻炼

现阶段在应试教育的声讨声中,很多教师对数学训练进行否决,即认为大量的训练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低效率、无目的的机械复习法。但事实上,数学计算技能不同于其他的数学知识,计算技能的有效掌握和准确率的提高往往取决于有效而长时间的锻炼。所以在小学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教师要适当地对数学训练进行改变,将数学训练从低效的复习转变为高效的教学方法。

小学计算教学基本就是简单的自然数混合运算,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多督促学生进行教学技能的训练,学生的计算水平一定能够得到提升。所以在课程教学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每日一练习题集,通过每日一练让学生在自习课时间完成,使得学生能够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提升学生数学计算的技能水平。

四、鼓励学生坚持纸质演算,促进学生计算技能的应用

现阶段,有些小学生过度依赖计算器,导致学生的基础技能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整个课程教学的效果无法得到合理的保持。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使用草稿纸,即在有限的草稿纸版面内进行合理的设计,为计算题的运算规划出最大的空间,从而保障学生计算题的准确率。而在数学平日的测验过程中,教师就要人为地根据升学考试的要求,限制学生使用计算器,让学生在多次的实战演练中,获得计算技能应用能力的提升。

第2篇: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困惑;优化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以往片面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侧重卷面成绩的教学方法已逐渐显露弊端,学生在考试中如鱼得水,但在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却束手无策.小学数学过于重视学生的精算能力,这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都有一定关系.因此,优化当前的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就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困惑

(一)教师缺乏估算教学意识

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其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教师没有意识到估算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很多教师在观念上没有重视估算教学的意识,在此部分的教学中往往一带而过,学生也经常是云里雾里,对于估算知识内容不能做到有效掌握.另外,有的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精算能力和考试成绩的提升,这种现象给当前的小学数学估算教学造成了很大阻碍,因此要想改善小学数学估算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首先改变教师对于估算教学的观念.

(二)估算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在当前的各科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多是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传授.教师僵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毫无乐趣可言,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自制力还不够强,如果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贯穿始终,学生很难长久保持注意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估算教学中另一个重要问题便是教师往往单方面地为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只侧重于完成教学任务,却忽视了学生的接受情况.好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偏重于教的部分,对于学生存在的困惑也不能及时解决,学生无法进行高效积极的学习,如此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差强人意了.最重要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课堂效果就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所以,优化小学数学的估算教学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合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加强学生的探索学习效果.

二、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改变师生对估算教学的观念

当前的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要优化教学的课堂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就必须要从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入手.对此,在小学估算教学中就小学数学的估算教学,教师之间可以展开思想交流,表达自己对于小学数学估算的看法,使教师从观念上加强对估算教学的重视.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为学生详细说明估算学习对于实际生活中问题解决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估算的重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完善.例如教师带领全班42名同学去某景点参观,而门票是每人18元,让学生估算大概需要多少钱.教师最后再针对该问题给学生解答,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多是利用纸笔或计算工具等进行计算,但现在要求学生用最快的时间给出一个大概数,学生就只有借助于估算方法了.这样首先改变教师的估算教学观念,并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够使估算教学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

(二)创新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方式

对于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师应该有侧重地从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课堂气氛也可以有效调动起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以外,还可以创造其他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大致了解了估算的相关知识后,可以创设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并让学生轮流进行角色扮演,将具体的估算问题融入实际情境内.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模拟一个去商店购物的情境,分配好具体的角色,让学生对所出售的几种商品自行定价,而让购买者迅速估算出其所花费的价格.教师再在最后进行简单的点评,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估算的魅力,有助于改善估算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估算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其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是任何时候教学都应该奉行的一项宗旨.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的始终是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最终的学习道路还得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并加以合理应用.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类似数学竞赛的活动,将全班分为若干组,然后就一个具体问题让各组自行讨论,然后进行交流.例如教师可以就100以内的加减法估算和混合运算的特点与技巧让学生进行讨论,比如98+39-17-42+20=?让学生讨论如何快速地得到估算结果.经过讨论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并进行具体的分析,为学生讲解具体的估算技巧.这样一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就得到了极大增强,进而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小结

总之,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在估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估算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立足教材,依据班级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方式,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在学习估算中获得乐趣,进而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马艳芳.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问题及改进[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第3篇: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手段;优化

在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优化下,课堂的教育手段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正在改变现阶段小学教学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更加深入。

一、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使数学知识时刻运用

小学正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纪,这个时候,学生对一切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可以通过这一特征来进行数学教学。比如,在学到“元,角,分”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采取一些情景法:课前让学生去一些商店里找一些自己喜欢吃的零食、喜欢喝的牛奶,把上面的价格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教学的时候示范一些购买时需要使用的数量,让学生之间互动,熟悉这些使用方式,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悉这些方式和数量,在潜移默化中把生活和数学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这些情景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想到这些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数学意识更加深刻。

二、利用兴趣,使过程事半功倍

古往今来,兴趣都是影响一个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一个学生缺乏兴趣,即使教师讲得再怎么天花乱坠,最终也只是无用功。学生习惯了教条般的课堂,自然是兴趣缺乏。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天生爱玩的性格来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比如,教师在讲到重量的时候可以带一些蔬菜向学生讲述重量的概念与应用。让学生假扮买东西的商人或买菜的小贩。课堂结束后,可以布置一些亲子作业,让学生和父母一起去菜市场实践一下,之后在课堂里讲述自己实践的经历。这些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课堂上讲解的“元、角、分”、重量等知识得到更实在的认识,还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课堂教学的优化是让学生进步和成长的必经之路,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收获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希望在有关教育人士的关注和探讨下,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育模式和课堂教育的手段能够得到更多的优化,让小学数学课堂的整体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第4篇: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范文

 

数字的本质是抽象的、精准的、确定的,并具有应用性及丰富的文化美。但传统数学教学过于注重逻辑推理和演绎,忽略了概念和原理的形成及发展。教师为了讲解数学知识而阐释概念,对数学概念及原理的发展过程、应用价值较少进行说明。因此,有必要把数学史、数学文化和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把数学视为文化范畴来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深厚的文化底蕴、认知数学智慧的精髓思想,进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数学思维。

 

一、数学文化的具体内涵及特征

 

1.数学文化的具体内涵

 

(1)数学文化是一种多元性的文化

 

不同的学科对数学有不同的定义,这也体现了其多元性。从哲学文化角度来看,数学是一种哲学,古希腊许多数学家也是哲学家。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一般规律的学科,其理论具有普遍性,适用于包括数学在内的具体学科。而数学中也蕴含着许多哲学思想,如直线和曲线两者是对立的,但直线可以是半径无穷大的圆,半径为无穷大的圆又可以是直线,两者相互转化又达成统一,这就反映了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从符号文化角度来看,数学是一种高级的符号语言。数学赋予了符号活生生的内涵,如代表任意小的符号E就是极限的本质,这些抽象的符号反映了现实事物。从科学文化角度来看,数学是一门精密的科学,数学是其他科学的基础,为其他科学提供了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应用广泛无处不在。从工具文化角度来看,数学被认为是所有知识工具的源动力。工具是完成任务或促进事物发展的一种手段,数学不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还提供了达到目的的方法。

 

(2)数学文化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文化

 

数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数学家创造了许多概念和理论。数学家和艺术家的思维方法是一致的,都需要抽象和丰富的想象力。美是艺术家所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界所公认的评价标准。当人们探究数学问题时,其获得了新证明,这个创造过程中,美感就会产生。数学的法则、公式、定理等都是通过人们不断创造和演绎得出来的,都凸显了数学的创造美。数学中处处渗透着创造美,能够陶冶人的美感、锻炼人的思维、塑造人的理性。

 

(3)数学文化是衔接自然与社会的思维导体

 

数学文化是一种思维工具,其连接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一方面,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密不可分的,数学文化兼具了社会性与科学性,是这两门科学的基础。自然科学被认为是研究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发展的科学,而社会科学则是考察人的主观世界及与客观世界联系的科学,两门科学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点是数学。另一方面,数学文化借助模型构建来发挥其双重性。数学与社会科学在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异,但大部分社会现象则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实证研究,进而认知发展规律。随着数学及数学文化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人们会更深层次体会到数学文化揭示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

 

2.数学文化具有的本质特征

 

(1)数学文化的确定性

 

数学文化的确定性是指其具有确定的理论和概念,在特定时期内具有相对不变的特性。数学所探究的内容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数学的研究方法、推理法则及结论是确定无误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变化的。数学文化一旦产生,就具有了确定性,虽然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但不会改变它的发展方向。数学文化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相一致,会持续稳定地发展。

 

(2)数学文化的抽象性

 

数学文化的抽象性是指数学研究仅保留了事物的关系及空间形式,运用符号来把知识进行浓缩处理。这种抽象性经过了一系列的文化发展阶段,从对象的具体性质抽象到具体数和量的抽象,之后转为与现代数学相联系的抽象。数学研究本质上就是从抽象到抽象的过程,其完全进入了一个抽象理论及相互关系中,无论概念、法则、方法和结论都是抽象的,即数学是对各个具体文化的高度抽象。

 

(3)数学文化的渗透性

 

数学文化具有高度的渗透性,其包括内在和外显两个方面。内在渗透是指数学理性精神对人类思维的影响,这种精神促使人们不断探究,尝试回答人类存在的问题。数学历史中的每次发现都启迪了人类的文化思想,如非欧几何改变了人们认为几何是经验判断的思想。外显渗透是指数学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信息技术为数学注入了新元素,进而出现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

 

二、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缺失的表现及成因

 

1.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有偏差

 

从数学观上来看,有些师生对数学的理解是片面的,认为数学就是概念、符号、法则、公式的集合体,其仅仅看到了数学的抽象性,而忽视了数学的生动部分;有些师生认为数学是永恒不变的真理,禁锢了思想,以套用公式和公理作为数学的内容;有少部分师生认为数学是不断发展和探究的科学体系,要带有批判精神来学习数学。从数学价值认知上看,师生意识到了数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他们认为数学与生活仍是有距离的,不能用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这就说明了,他们还不能从文化层面来理解数学。长期以来,人们对数学价值的认识都存有偏差,其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如何深化师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值得研究和解决。数学教学不是追求用最好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是要先让学生了解和清楚什么是数学,理念上的价值得以澄清,教学实践活动才能有效进行。

 

2.对数学文化的认识较片面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进行了明确的概念阐述,但没有对其内涵及外延进行解释。一方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没能把握住数学文化的内涵,大部分教师解释不清数学文化到底是什么,其原因在于数学文化的概念相对复杂,难以全面地做简单的诠释。另一方面,教师对数学文化的外延认识不清晰,教师难以界定数学文化的范畴。由于教师教育阶段和在职培训,主要是专业知识及教学技能的学习,较少涉及数学文化的内容,而平时教学任务过重,因此,教师难以有精力研究数学文化。教师对数学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认为数学文化仅仅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能透彻理解其人文价值,忽视了其对培养学生数学精神、提高数学素养的作用。

 

3.对数学文化的应用不重视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不重视数学文化,让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自学,不做过多得讲解。这种现象的发生不仅是因为教师对数学文化缺乏认知,更是因为教育理念的缺失,大部分教师认为数学文化不在考试范围之中,不能快速提高学生的成绩,他们不愿投入过多时间。数学文化突出其社会文化功能,这种价值需要长期培养才能有效,不像讲授解题方法可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这与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相矛盾,致使它难以得到教师的重视。还有一些教师认识到数学文化的重要性,但考虑到教学压力过大,真正在教学中融入文化内容的教师非常少。以考试为衡量标准的教学活动,仅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讲解,必然会导致情感、态度及价值的缺失。

 

4.对数学教学的评价不合理

 

传统的数学教学评价注重于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忽略了教学的具体过程和方法。这种评价体系仅考察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反映学生的心理过程,更无法体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仍沿用传统的评价标准,以成绩来判断数学教学的效果,这种评价模式难以适应现代数学教学,新课改更强调数学文化的人文价值,这就要求数学教学评价体系要增加对数学文化的评价内容。同时,数学教学评价体系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种单向度的评价,难以衡量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效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分析其原因在于教师对数学文化定位不明确,难以做出合理的评价;教师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已经形成了统一标准、分数衡量的思维定式。

 

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有效策略

 

1.探寻数学历史揭示规律,培养学生鲜明的数学观

 

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史料,让学生了解数学理论的发展进程,会使他们受益匪浅。将数学史料融入教学内容中,就是把相关数学历史文化引入课堂教学,其不是简单地讲解数学发展的历史脉络,而是在数学教学中有机融合历史资料,用其来解读现实问题,重视数学知识的演变过程,使得数学知识更为直观,让学生轻松掌握及运用知识,进而理解数学的本质。教师要利用历史脉络中数学家不同的解题思路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考弹性。比如,定积分的微元法思想要讲解对曲边梯形的间接分割,要设想把一个大的曲边梯形分为无穷个小的面积。但课堂上枯燥的讲解,难以让学生发挥其想象空间,而“曹冲称象”的思想与其相似,他运用石块来代替一块块的大象肉,通过称量每块石头的重量来获得大象的实际重量。教师向学生讲解这个数学史料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定积分的微元思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历史文化,能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博大精深,了解数学家们的丰富思想,利于学生形成鲜明的数学观。

 

2.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数学教学倡导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目前数学教材中已将文化价值渗透在各个章节中。比如,教材中每章都安排有阅读了解,其中蕴涵了丰富的人文因素。因此,教师要赋予枯燥的知识讲解、理论推演等生动、有趣的文化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向学生讲授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内容时,可以拟编题目:诸葛亮和臭皮匠团体三人进行解题比赛,诸葛亮解题概率为0.8,臭皮匠团体三人解题概率为0.5、0.45和0.4,比较诸葛亮和臭皮匠团体三人中一人解出题目的概率谁大。当同学们解出题目时,教师可告知学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俗语的内涵,引导学生学会合作,这个俗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概率思想,还实现了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认识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3.引入数学名题分析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来选取数学名题进行讲解,充分挖掘数学名题的文化价值,向学生全面展示数学家解决名题的思路,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数学探究精神。教师可选取牛顿的“牛吃草问题”“哥德巴赫猜想”问题等,这些精妙的数学名题具有独特的解题思路与策略,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着学生,启迪他们的数学思维。比如,向学生讲解如何求平面内到两个定点距离之比等于常数λ的动点轨迹方程。这个动点轨迹就是阿波罗尼斯圆的问题,教师可利用名题把问题展开,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如阿波罗尼斯圆上的任意一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商为定值,什么图上任意一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因此,研究这样的经典名题,利于丰富学生的数学探索体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为今后数学学习留下发展空间。

 

4.完善教学评价促进渗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教学要融入数学文化,就要构建现代化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改变传统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方式,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数学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数学态度、数学思维情感、思考数学问题的潜力等。要构建结合数学课程的多样化评价体系,把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采取开闭卷两种形式来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察基础知识可用闭卷,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文化知识可采用开卷调查。发挥数学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更为全面地掌握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总之,数学教学要融入数学文化,向学生展现数学的历史脉络、应用发展等内容,挖掘数学科学的思想内涵和美学价值,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认知数学的文化价值,使学生具有创新性的数学思维,崇尚数学的理性思维,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最终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第5篇: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范文

一、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 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素养薄弱. 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动态活动过程,意想不到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 掌握教学艺术的教师能够时刻把握课堂变化的脉搏,及时地采取灵活有效的应变策略,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2. 课堂过于形式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主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 因此有的老师甚至能在一节课中安排多次讨论、多次活动. 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整节课热热闹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却没有了思考机会,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权.

3. 不够重视数学课堂练习.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有些老师因为创设情境占用了很多时间,便挤掉了学生练习的时间. 当前数学课堂练习的几种现象有:一是忽视基本练习;二是刻意追求形式上的新颖;三是机械重复,盲目使用大量的辅助材料.

4. 多媒体手段使用不当. 很多教师就认为:只要上公开课就一定要用多媒体课件. 如果主次不分,由“辅”成了“主”,就收效甚微了. 还有很多教师把练习题、计算过程、板书等也事先做成课件,一节课下来,学生几乎看不到教师工整的板书,教学内容也没有完整地保留下来,课件成了高级电子黑板.

二、优化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都是客观的,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进行改善,甚至改变.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下面具体从几方面来谈一下优化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的策略:

1. 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素养

首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 下面就谈谈课前准备五部曲:第一,认真学纲,深入研究教材. 第二,认真研究学生,预测认知基础. 在设计教案之前,必须切实研究所教班级学生的学情,做到既吃透教材又了解学生. 第三,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课堂上仅仅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在备课选择教法时,要考虑优化组合的具体方案. 第四,认真撰写教案. 青年教师、新教师写得详细些,老教师、经验丰富的教师写得简略一些. 第五,精心设计教学板书. 精心的板书是备课不可忽视的工作.

其次,明确教学的重难点. 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往往需要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一般地说,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性质都是教学的重点. 确定教材的重点,要以教材本身为依据,研究所教的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 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关系全局的这部分知识,可定为教材的重点. 所谓难点,就是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最后,有效的导入方法. 在小学阶段,课堂导入非常重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课堂导入做得好,学生就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才会有序地持续下去,学习过程就会变得十分有效. 其实教师只要大致从三个方向出发来设计课堂导入,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兴趣.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既能体现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又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如果教师上课时实行“一言堂”,就会使学生养成凡事都依赖教师的不好习惯. 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开阔解题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使学生人人都开动脑筋,人人都独立思考.

新授课内容一般都要给学生安排一定分量的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为了使练习达到较高的效益,安排练习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以课本上的练习为主. 认真备好练习内容,掌握教材安排的每道练习的教学、发展和教育功能. 如果教材安排的练习不足,或内容有缺漏或形式单调,可针对本课堂内容做适当的补充. (2)基本练习题,即教材上安排的新授课第一节课的练习内容,应做到“两个百分之百”,即:一是练习面百分之百,就是每名学生都动手或动口,一般不点名口答;二是正确率百分之百,就是全体同学基本正确. (3)要让学生及时得到练习结果的反馈信息. 这样,做对了,学生能初次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的信心;做错了,也能及时明白错误的症结,把错误纠正在萌芽状态.

教师让学生巩固新知识时,要经常进行课堂巡视. 进行巡视,一是可以了解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可以督促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学习,并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我实习时上“角的度量”,当我在黑板上讲解时,学生感觉都已经会做了,但是,当他们自己在草稿本上用量角器量角时,却又不知道如何去操作量角器. 通过巡视我就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针对他们的问题,再在黑板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真正照顾到每一个小组每一个成员,这样才能保证讨论课上得有意义.

3. 合理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增大课堂容量,缩短板书时间;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板书更规范完整,减少板书内容;使抽象变形象,便于直观演示;增添趣味性,激发趣味性;再现场景或事物. 课件的优点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课件的使用时机非常关键,如果使用得当,有利于突破难点,扩大视野,加速达成教学目标.

第6篇: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范文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眼睛总是东看看西望望。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们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一切。

在教学美术第二册时,学生们翻阅了课本后,就发现了这学期要注意搜集一些石子、瓶盖、包纸、纽扣、珠子、彩色塑料管,各种形状的纸盒……为了激发学生的搜集兴趣,可以在班组中设置几个纸筒,让学生把平时搜集的可以进行分类,并定期展示,对表现积极的同学,可以鼓励表扬,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留心生活的好习惯。

二、开展生活化的课内外相结合的美术教学

1.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兴趣

生活化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在美术课上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吸引学生的身心参与,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将美术创作与生活留言相结合

孩子内心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通向孩子心灵之路要靠倾听与交流。我们以朋友的身份,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流,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使孩子们感到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朋友,这样宽松的氛围形成以后,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3.通过美术日记,再现生活情境,表达感受

孩子的绘画作品,大多反映孩子的生活,而且大部分的作品都有孩子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我在教学的同时,主动与学校的语文老师沟通,鼓励学生在完成日记的时候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描绘、记叙,主张让孩子们画美术日记。童眼看世界,美术来表达。记日记除了写,还可以画,图画同样可以表达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而且比文字形式更有趣,更富有想象力,更具巧妙的表达力。

4.及时创作,表现生活

儿童的感受源于对生活的体验,是他们心灵的反映,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认为应该及时、正确地引导和激励学生乐于动笔、勤于动笔,及时创作,表现生活。

三、运用美术,美化生活

第7篇: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范文

关键词: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强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010-01

美术不仅可以锻炼创新能力,还可以提高个人气质素养,提高审美素质等,美术课在幼儿师范学校的艺术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重视美术课程,切实抓好美术课的教学工作,势在必行。对于如何强化幼儿师范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幼师学校的美术教学要有针对性

幼师专业的学生所学习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是为了以后在教授给孩子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的,而他们的教授对象主要是小朋友,因此幼师美术课的教学,应围绕着幼儿园的小朋友能够接受的程度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像剪纸、编织、折纸、粘贴画、墙饰设计、橡皮泥制作等,而难度稍微大一些像素描、写生也是必须开设的课程。有一些幼师学生可能觉得开设这些课程没什么大的必要,而一些手工课更是不用学习,因此就忽视手工制作部分。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展开一系列的参赛活动和考核活动。设立一个硬性考核指标,只有通过考核的学生。教师在美术课教学时,一定要注重教授适合幼儿的美术内容,尤其是手工制作这一方面。手工制作的硬性要求不光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调整学生散漫和不重视的心理,为幼儿师范学校其它课程的开设也起了很好的规范作用。老师的教授内容有了针对性,会使美术教学成果得到很大提高。

2.从广度与深度加强美术教学

幼儿师范学校是培养幼师的摇篮,其教育应该使学生具有广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厚实的美术理论功底,这样才能适应幼儿教育的需要。在幼儿师范学校美术理论教学改革中,注意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注意把美术教学与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相联系,加入一些具有现实感的知识,使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产生兴趣。同时也促使学生产生相应的问题,在问题的诱导、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积极主动查阅相关图书资料,不断的探究,从而不但巩固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扩大了知识面。在教材的选择上,幼儿师范学校也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坚持以在有限的课时内能取得更为良好的效果为前提。不断注重传统苏联教材的使用,同时也注意引进更能反映中国传统绘画的新编教材。这些新编教材以中国传统绘画方式为主,同时也并不排斥外国绘画技术。现在的美术理论教材结构基本完善,科学规范,难易协调,分部合理。

3.现代教育理论和美术理论相结合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就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指导作用。在幼儿师范学校强化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主要在学生欣赏、参与或团体合作的形势下,感受美术的神奇和魅力,并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理论知识加以分析、讨论和归纳,从而得出结论。之后再作进一步的同化和迁移。现代教育理论的引入,教材不单单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教本",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读本"。美术理论在整个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育中起到基础作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很多学生不注重美术理论的学习,甚至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美术理论在以后从事的幼儿教育中无用武之地。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幼儿师范学校的美术理论教学自身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美术理论教学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美术理论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的问题、教学手段和设施陈旧等。近些年,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幼儿师范学校美术理论教学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4.加强美术教学和其他教学的联系

在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和其他教学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教学改革中,一方面,美术课与其他专业课的横向联系得到加强。两一方面,美术理论教学与哲学、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教学之间的关系得到加强。学习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有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美术理论问题。美术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特征。一些美术作品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产生的,可以说是历史的见证者。运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美术理论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美术与社会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美术,也是美术教学的一个科学方法。在社会的不同时期,会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通过分析这些作品,就可以得到当时的社会信息,为历史研究也起了重要的作用。美术创作是个复杂的工程,因为美术作品中往往包含了作者内心的想法和问题,而这些想法和问题也往往是社会、历史中的问题,甚至有些创作也融入了一些政治问题。目前,在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提高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的质量,必须继续进行必要的强化措施。

5.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设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代教育手段已经进入了幼儿师范学校的美术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基本普及,这使美术课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具体,调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同时,一些新的软件,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绘画、修改。对于名家的字画,我们没有条件去看其真迹,但是运用网络,我们就可以看到古代、现代绘画大家的真迹,可以看到各地的魅力建筑,我们可以从网上进行学习和分析,从而将美术的各个技巧和注意事项,了然于胸。同时,也使抽象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教学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回话交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的。与传统的教育理论相比,在这种教育理论下形成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的作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能使美术教学有效进行的新的模式。

结合以上各点,可以看出要想强化幼师中的美术教学工作,不光要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还要宽度和深度相结合,更要能会运用现在高科技。将这些方面应用恰当,不光能强化幼儿师范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在其它科目的教学上也能收到良好效果,从而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幼儿教师工作者。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范文

一、准确掌握学生间的差异

准确把握学生间的差异性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前提。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多样的,就学习数学而言,他们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数学思维的差异、学习兴趣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之前要了解学生的这些差异,以实施针对性的教学。为了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的执教者应该做好以下工作。首先,通过试卷测评方式来了解学生们学习能力的差异。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一般不好掌握,但是试卷测评能将学生的基本情况摸清。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从学生听课的状态中了解一些学生学习的特点。其次,通过家访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学生档案中,我们的教师要把以上统计的信息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并记录于档案中,以供参考。还有,学生的档案应及时更新、调整。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是有变化的,这种变化也许表现在学习能力上,也许表现在小学习惯中,为了更好的实施个性化教学,我们应及时调整、补充学生档案,以备教学之需。

二、建立和谐的教学交往关系

教学交往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信息、思想与情感及共享信息的人际沟通活动。通过实践发现,和谐的教学交往关系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重要客观条件。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做的。

首先,用宽容的心态接纳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比如,在讲“圆柱的体积”这一内容时,笔者就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回答这样的问题:一个圆柱形粮囤,从里面量底面周长是12.56米。这个粮囤能装稻谷37.68立方米,它的高是多少米?对于学生能力差的学生,让他们回答这样的问题: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半径是4分米,长是30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样以来,不仅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其次,鼓励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正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所以才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做出努力,定能受到不一样的学习效果。其实,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一个人只有在放松的环境下才能更好的发散思维、大胆想象。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是讲授式教学。这样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局限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但是关于学生的参与度我们不能很好的掌握,因此,为了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对中等生可以根据自学提纲采用探究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引导他们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学习,从而使学生们在合作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学困生我们的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教学指导指导,让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会思考,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

第9篇: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开设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创新的能力及信息技术素养。一些教师教学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是照本宣科,或者在电脑房里利用广播系统做“新技术下的传统教学”,教学以“教师”为主,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及技能存在很大的差异。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显得越来越重要。当今社会,不懂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技能,将成为新时代的“文盲”。

一、熟悉学情,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教师必须了解全班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基础,掌握个别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数。其实你可别小瞧那些调皮的学生,他们可是有相当影响力的,不要看他们沉迷游戏,他们对电脑技术还是十分感兴趣的,如个性的电子小报、动态网页设计、PPT自定义动画等还是能引发他们的学习激情的。团结他们,会让你如鱼得水,甚至成为你有力的助手。我们不妨从套近乎入手,多与他们平等交流,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哪怕是游戏入手,再逐步引导到学科知识上。先抓好两头学生,这样你会很容易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教师身份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进而获得学生的支持。

二、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法,巧妙地设置教学情境,该策略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例如:在学习 Word的图片处理过程中,对于如何应用相关的复制、粘贴、剪裁、旋转、尺寸和添加备注等工具,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对比两张图片“找不同”的竞赛学习情境,以比赛竞技的形式,让学生尽快找出两张图片之间的区别。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动脑筋思考,如何才能使两张图片变得一模一样。比赛的情境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会自主探究图片处理命令及工具的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上述情境的设置,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能够在兴奋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三、重视让学生动手实践

几乎所有的学校电脑室教师机上都安装了“电子教室”软件,有些教师喜欢用教学广播软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程控制,甚至时常中断学生的学习,“好心”地为全体学生示范如何操作。这会阻碍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生实践的教学过程,我们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凡学生能动手操作的,教师绝不代替;凡学生能阐述的,教师绝不替代。通过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打包演示文稿时,让学生自己看书进行操作,学生完全是在兴趣和欲望的驱导下,自己边看打包步骤,边进行操作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兴趣的激发者和简单的指导者,而通过对未成功的同学的错误讨论后,学生把所有的要点都记住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有些东西我们真的需要教吗?

四、运用“伙伴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班级人数比较多,一个教师要面对几十个同时上机的学生,而且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上机操作时往往许多同学同时出现学习上的问题和困难,会请求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有一些学生感到问题很简单,很快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呆在那里不知道做什么。但是受教学条件和教学人员的限制,不可能实行一对一的个别教学,教师很难照顾到全体学生,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学生需要的现象。这样的现象长此以往,往往会打消学有余力同学的学习热情,也会打消有困难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人为地拉大了学生之间的差距,也拉大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距离,甚至会使学生丧失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而“伙伴教学”形式的出现,可以大大缓解教师指导学生的压力,弥补教师不能照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的缺陷。教师在上课时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要精解细讲,并作示范演示,然后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和上机实践。在教师讲授完后,可以选择学习成绩好、有耐心、有热情的学生作为“伙伴教师”,辅助教师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还可以培养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精神。

五、及时开展网络资源的学科整合

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电子收发邮件、网上浏览、资料检索等计算机技术,为此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网上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同时结合其他学科内容进行渗透式教学。例如,在信息技术课上组织学生在网上检索关于生物的起源、进化内容;查找有关社会、科技问题等资料;还可以进行网上作文,其他科目老师在网上作文题目和要求,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练习电子邮件的收发过程,通过电子邮件把作文发给老师,学生若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留言板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提问,寻求帮助。这样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既巩固了计算机知识也参与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极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未

由于学生自身水平、需求不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不同,没有任一教学策略适用于一切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多种教学策略,选择适用的教学策略运用到教学中。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以素质教育为已任,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将信息技术作为今后学习的一种工具为目标,将信息技术教学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 梁锦香.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33)

[2] 沈珍.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上). 2013(09)

[3] 何强.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 学周刊. 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