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提高演讲能力的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看一些书啊,文章什么的,比如手头的以前买的这本书。以及网络上的一些关于提高演讲,口才的文章。多看些,从多个角度了解说话,口才,演讲。以及提高的方法,方式。
3: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当然,这个方法肯定是不断完善改进的,方法又分2种,一种是核心的本质的,就是每个人都认可的或者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另一种是不断与时俱进的。比如,此阶段是这个方法,另一个阶段是另一个方法。这类方法要不断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完善。
4:锻炼。这个是核心。看书,方法仅仅只能占很小的部分,尤其是从时间上来说。不能占据很多。主要的精力,时间要花在锻炼上。比如对照镜子说,喊,自我感受,说的过程中自己完善,录音,各种形式的说话模式,各种风格的探讨。等等。技巧的,方法的,方式的应用。关于如何锻炼,要有自己的方法。关于如何锻炼的方法,另外起文章论述。可以参考之前的我写的文章。当然也是可以参考广大人们的经验,心得的。
关键词:高职语文;口语表达能力;复述活动;演说;面试
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进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进而为学生社会竞争力的提高做出相应的贡献。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组织的相关活动进行论述。
一、组织有效的复述活动
复述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及概括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有效的复述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以确保学生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例如,在教学《泰坦尼克号》时,我选择了复述活动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小组“讲故事”活动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在复述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交代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切记不能简单地概括中心思想,也不能简单地背诵,否则,复述活动的开展将失去效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因此,在复述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概括故事,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模仿“演说家”节目
“我是演说家”是大型原创新锐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主要的形式就是让演说者通过对某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模仿“演说家”的节目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借助演讲来阐述自己对某话题的观点和看法,进而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同时,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水平也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即兴演讲。在教学《听听那冷雨》时,我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选择了以“雨”为主题进行的即兴演讲,给学生留出几分钟对“雨”这个话题组织语言,并进行演讲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演讲。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学生自选主题,并组织演讲活动,给学生展示的平台,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除了上述两种演讲活动之外,我们还可以进行命题演讲,比如,中国梦、亲情、父母等,引导学生针对这些命题进行演讲,一来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来能够使学生在自主走上演讲平台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而且有效的演讲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能够确保学生在高效的演讲中综合语言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模拟真实的面试训练
模拟真实的面试过程是为了削弱学生对进入社会的“畏惧感”,也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使学生能够轻松地面对步入社会后的面试,能够在流利的对答中完美地展现自己,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进而为学生的健全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分别扮演面试官、面试者,然后,让两者充分搜集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搜集相关面试中常遇到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模拟,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现场模拟中提高自身的面试技巧,进而也能使学生感受职场,提高学生的面试能力。所以,在实际的模拟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鼓励学生在真实的模拟面试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对学生交流能力的提高也做出相应的贡献。而且有效的模拟活动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对准确地抓住面试官问题的重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之,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要从多角度入手,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给学生搭建表达的平台,进而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理解能力,最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出相应的贡献。
表达被誉为“敲开企业大门的第一块砖”:应聘者首先要向用人单位递上一份简历,表现的是文字表达能力,与用人单位一见面,开口就是口头表达能力的展示。宁夏人才交流中心有关负责人也谈到,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成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说,表达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是很重要的,如果不善于表达,必定影响人际关系,影响自己其他能力的发挥。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公布的2007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其比例高达40.23%,这比上一年度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无独有偶,清华大学对用人单位进行的回访调查显示,理工科学生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上有所欠缺,一些理工科学生在面试时往往表现紧张,连自我介绍也说得结结巴巴,而求职时的面试时间一般也就10分钟,如果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好好表现,可能就与一个好机会擦肩而过。
《宁波市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中也提到:大学生的就业准备和学校的就业工作,应该从关注就业机会及相应的求职技巧,转向关注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既包括大学生作为一个普通人为适应社会生活而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也包括作为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对学校来说,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意味着,就业工作是贯穿始终的,要把学生作为就业的主动者,通过各种措施,指导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把表达能力列为大学生的基本功
不少高校都把“行胜于言”作为一条行为准则来要求大学生,主要是强调做学问的人,应该少说多做。但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你有一个好的产品、一个好的想法,应该让别人尽快了解,为此,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把“一口话”、“一笔字”、“一手文章”列入培养目标,作为大学生的3项基本功。为把“一口话”基本功落实到实处,学校还专门实施了“一口话”水平测试,并计入学分。
表达能力是人的一项基本素质,是非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无论今后求职还是工作,首先需要能准确地运用汉语进行表达。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该校不仅把“一口话”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功,还为此开设了“普通话”、“演讲与口才”、“大学语文”等课程。对学生进行“一口话”测试,也重在督促和引导大学生夯实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普通话流利、标准,口头表达准确、流畅、层次清楚、思维敏捷。
单纯的“普通话”测试尽管也有表达能力的测试,但主要侧重于发音的测试,侧重于普通话的正确度,“演讲与口才”只是作为“一口话”的训练过程和知识学习,侧重于知识方面的测试,而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一口话”的测试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实际测试。对于“一口话”测试,学生多持赞成态度,很多学生认为“有利于督促自己提高演讲和表达能力,免得以后一登台或公开讲话就浑身发抖”。
良好的表达能力是成功就业的一半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今天,不少高校都在想方设法通过就业指导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在抓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同时,通过诸如“一口话”测评等方式增强学生非专业素质的探索,无疑为高校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带来了诸多思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就目前来看,大学生对于事物的分析能力弱,分析程度低,缺少辩证思维能力,喜欢想当然,在对待问题上,习惯感情用事,不多做思考,这些都是影响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原因。我们要想提高大学生的思辨能力,需找准大学生思维与全球化对其思维要求的差距,并根据这些差距,作出合理的解决。
1 当前英语学习现状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十分堪忧,在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尤其是在进行对话或者发言,语言的时候,缺乏逻辑思维,组织语言上面,缺乏条理性。在演讲与辩论时,常常出现主题不突出,观点不明确的现状,想到什么说什么,缺乏分析与思考、综合判断与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稍稍遇到疑难的问题,就开始漫天说一通,根本不去考了答案的对与否,合适与不合适,不善于说理和议论,并常常由于各种随意性语言造成笑话。这些都是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缺乏思辨能力的体现。
2 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
原因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找。首先存在于学生本身。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良好的思辨能力是需要自己去培养的,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说用的最少,尤其对于一些学习稍微差一点的学生来说,由于平时很少用英语交流,所以造成了其学习的时候依赖性强,即使进行对话也是被动的,最多也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很少深入话题,平时不注意扩大知识面,导致他们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受到限制。
其次就是教师方面的原因,老师在英语教学的时候,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想象与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等能力的培养,有的老师教学手段单一,照本宣科,平时课堂上也很少开展演讲和辩论等活动,这样,没有给学生一个培养思辨能力的环境。第三,就是学校和有关教育部没有将此类问题进行那个落实贯彻,放任自流。导致下层的教师对待这个问题上抓的不牢,这也是原因之一。
3 提高英语思辨能力的方法
提高英语思辨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大致可分为 :兴趣引导、创新思维、语言交流等三个方面进行提高。
3.1兴趣引导
兴趣是学生学习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丰富的兴趣能够推动教学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创造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的东西来启发学生,带动学生。刺激他们的好奇心,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地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增设一些场景:商场购物、警察与小偷、记者采访之类的,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组织语言,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带动学生积极去思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引导学生,尽量把学生带入特定语境,让学生跟着思维出发,开发智力潜能,在对待英语学习上,达到灵活运用语言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自主现象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多开发自己的想象,多创造新的英语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2创新思维法
学生喜欢接受新事物,因此,学会带动学生创新很重要。随着最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对于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从创新角度抓也成看关键。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利用当前的科技来实现,多媒体、幻灯片等。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达到影音结合,通过一些图片或者视频之类的,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例如:教师分别给学生播放了四个视频,并让学生根据这四个视频,分组进行讨论,将视频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想法,并通过讨论得到表达,从而有利于思辨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学会在课堂上设立小组,常常进行小组讨论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力的产生。让学生可以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从而激起他们的主动创新思维。再者,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设立一些随机性多角度的问题, 注意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思考题,从而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带动学生思维的转动。让学生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探索,去创造,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通过课堂上一些灵活巧妙的问题,带动学生积极思考,诱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高的提升。
3.3语言交流
对于语言来说,良好的语言交流是提高语言学习能力,带动思维开发的重要途径。对于英语来说,进行英语演讲和辩论是提高英语学习能力,提高思辨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的进行英语方面的阅读,鼓励学生进行英语实践,提高演讲的技巧,同时,常常在课堂或者其他的环境开展演讲比赛之类的活动,让学生参加。另外,经常组织一些有效地辩论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与分析和创新能力。在辩论赛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自己组织材料进行辩论,再综合对比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增强了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和临场应变能力,提高了思辨能力。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仅需要带动学生怎样去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适应社会要求。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赵彩然,刘艳萍,等.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客观性量具构建的先导研究[J].外语教学.2010(10):136-137.
[2] 王敏.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型[J].山西大学.2010,10(11):167-168.
论文摘 要: 众所周知: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至关重要,如何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才需求的日益更新预示着英语教学的方向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一、引言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打好基础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重视语言学习的规律,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必要性
1.理论上的必要性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规定:本要求适用于高职高专教育(即普通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专科教育)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生入学时一般应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和语法知识,认知英语单词1000个(较低要求)—1600个(标准要求),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受过初步的训练。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实践中的迫切性
我校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35所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之一,是国家依据IT产业发展战略、软件蓝领专业人才需求创建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基地,毕业生毕业后应具有国际化视野、实用化技能,实践特色鲜明、善于与人合作,英语水平好。学院的教学目标是“创一流软件学院,育一流软件人才”。针对以上情况,面对着每届约1700位专科生和大约100位本科生的教学任务,我们在复合型软件工程人才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方面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冲击。
三、实施方案
1.加强口语教学
英语口语大致分为四个层次:语音语调、词汇、句式和演讲。其中前三项构成口语的基本要素,第四项为重点提高对象。针对这几项,我们课题组在平时课上加强训练。演讲训练分为基础演讲和提高演讲。通过各个阶段的训练,指出了大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最容易犯的错误和最可以提高的地方,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2.强化听力教学
听力教学并非是孤立的,在某种程度上,听力是驾驭英语的基础,也是学好英语的前提,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何加强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关心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新生入学的语音问题纠正,利用其他课堂有效时间,对学生逐步进行单词、单句、片段、篇章的听写练习,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组织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3.实践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我们对阅读课的试验主要采取精细阅读与快速阅读相结合的方法。无论哪种阅读都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材料,然后通过分析问题与讲授答题方法与技巧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改革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在我们的教学中,实施了“写长法”教学,对写作教学实施逐步增加写作的字数,鼓励学生多写,不断变化句子结构及形式,使文章的句式变化多样,从而提升文章在作文评分中的档次。
5.采用多媒体教学
在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并实践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习者自主学习、自主输入,兼顾教师指导和语言输出。而多媒体教学正适合当前的教学趋势。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6.开辟听说自主课堂
在听说自主学习课堂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其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一个接近现实的英语语言环境,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将历史事件、人物、地点呈现给学生,图文并茂,画面动感,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使学生消除恐慌、紧张的心理,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引起其积极参与的意愿,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听说课程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开展独立自主的学习,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大量事实证明,在从模仿走向创造的过程中,教学艺术的介入以及教学模式和教学艺术的互渗互补最为关键。
参考文献
那么,它同我们熟见的文学语言有何区别呢,下面,我们以列表的方式表达职业汉语和文学语言的差异:
从上表可以看出,职业汉语是全然不同于我们熟知的文学语言,它要求语意清晰,表达准确,有较强的交际目的性。而文学语言允许有它的模糊性和不同的分析阐释。那么,对应职业汉语的概念,什么是职业汉语能力?以及如何提高这种能力,如何测查这种能力,本文将展开阐述:
一、职业汉语能力的概念及培训
1.职业汉语能力的概念
职业汉语能力,是指在职业活动中运用汉语交流表达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也可称之为“职场交际能力”。思维决定语言,因此职业汉语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两个方面。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越严密,语言表达能力越高,当然,这些能力都可以通过有效的锻炼得以提高。
2.职业汉语能力的性质
(1)职业汉语能力标志着人的思维水平
职业汉语能力强的人往往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善于运用多维思考,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处理事务得心应手,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相对较高。
(2)职业汉语能力通常表现为在职场中的思想交流与信息沟通能力
职业汉语能力强的人,信息处理能力很强,有较高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对身边的人往往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善于发挥所长激发他人热情,因此一般都有良好的协调、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职业汉语能力强的人容易成为“复合型人才”
职业汉语能力是基础的也起决定性作用的职场能力之一,它决定着人进一步获取知识和自我成长的能力,因此,职业汉语能力强的人往往有较强的发现、创造和创新能力,具有触类旁通的悟性,容易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3.职业汉语能力训练的三个阶段
(1)基础知识储备阶段
职业汉语能力的基础是汉语,因此首先需要掌握汉语的基本知识,包括文字、语法、语调的基础知识以及词汇、语法等的使用规则。
(2)文从字顺训练阶段
在掌握了汉语使用的基本规则之上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从而达到“文从字顺”的标准。
(3)解决问题阶段
职业汉语最终是要运用到职场交际当中的,是要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当然,运用职业汉语解决实际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不但包括汉语使用规则,还包括个人的思辨能力、判断能力等。在通常状况下,人们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积累相关经验才能不断提高用职业汉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个阶段需要反复实践。
4.职业汉语基础能力培训
职业汉语的基础能力可以分解为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分别加以针对性训练。
(1)“听”的能力培训
注意力集中训练:包括学会专心听讲;记笔记速度明显加快,克服拖拉磨蹭;错字、漏字、多字、串行现象明显减少;杜绝粗心马虎。
聆听技能训练:听读训练、听写训练、角色观察训练、快速听记训练。
(2)“说”的能力训练
口语是自己的有声名片,因此这项能力尤其重要。口语能力的培养主要应突出四个方面:加强思想修养;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知识积累;加强语感训练,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如演讲、模拟面试场景等展开实景训练。
(3)“读”的能力训练
信息爆炸的时代需要我们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针对重复阅读、阅读效率低下等书面阅读问题可以进行视觉能力训练、影像阅读等训练,达到阅读效率提高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辅以诵读训练,针对记忆速度慢、遗忘快,漏记、错记、混淆、框架不清晰等问题,进行快速记忆技巧培训。总之,读和记的能力训练相辅相成,互为提高。
(4)“写”的训练
在培训写作能力方面,注重对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与应用技巧的培训,培养思路清晰,行文结构严谨,克服写作构思慢,作文主题不清晰,脉络混乱等问题,同时要加大对应用性文体如公务文书写作能力的训练。这项能力的训练同样需要反复进行。
5.职业汉语能力分解及标准
(1)交流讨论能力
能够独立主持一个较大规模的主题讨论或会议;代表一个单位就实际问题对外进行对话和谈判;在交流谈论中,能够把握主题、听懂别人谈话内容并做出反应,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当众演讲能力
在较大型的演讲场合,能明确主题,当众作发言演讲。能提前做可行性准备、当众流利发言,能准确把握说话的内容、方式、语气及恰当借助各种有效手段提高演讲效果。
(3)阅读能力
能有效阅读多种公务文书并准确提炼出主旨;阅读复杂主题的长篇文字资料,找到需要的资料和信息;为解决实际问题或研究课题查找有关资料;能看懂资料包含的思路和要点,看懂资料本身存在的价值和问题;利用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4)书面表达
熟悉多种文书的体裁及行文特点,熟练应用多种写作方法及技巧。在面对具体事务时,能就指定的主题,巧妙利用和组织材料,采用适当的写作风格,撰写相应类型的文稿。
二、职业汉语能力的测查——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简称ZHC)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OSTA)组织国内语言学、语言教学、心理学和教育测量等方面的专家开发研制。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面向所有就业者,主要考查他们在职业活动中实际应用汉语的能力。合格者可以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国家职业汉语等级证书》。获得ZHC等级证书意味着测试者所具有的相应等级的汉语能力。考生除了获得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汉语水平等级证书》以外,还会获得由北京华美杰尔教育咨询中心开出的《ZHC(ZHC)成绩单》。ZHC成绩单结合了先进的教育测量理念,除给出考试总分和各分项得分外,对分数层级给与了一定解释。成绩单的分数解释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对于每名考生成绩的描述有针对性,对于成绩在全体考生间的排队情况、分项分数解释及相关的语言能力描述以及可胜任的工作岗位等方面都做出解释,使得成绩单更接近于一份“职业汉语能力报告”。对于单名考生在全体考生组里各分项成绩的排队情况及与学历的关系,通过图表进行说明。这无论对考生、考点还是用人单位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ZHC项目于2006年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截止2011年底,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在全国已经建立起400多个考试网点,参加考试的人数达12万多人。同时,很多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著名企业把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作为人才招聘选拔的重要工具。
1.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主要内容
主要测查内容为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共有102道题,其中阅读理解50道,书面表达52道。测试时间为150分钟。其中1~100题为客观试题,而101~102题为主观题,分值共计1000分。其中,测查能力可以分解为如下7项:
(1)归纳理解:测查归纳、概括、理解的能力;
(2)综合理解:测查对篇章的综合理解的能力;
(3)演绎理解:测查分析、理解、逻辑推理的能力;
(4)别字辨析:测查准确掌握和运用汉字的能力;
(5)词语应用:测查在具体语境中恰当运用词语的能力;
(6)句子应用:测查充分理解和正确运用句子的能力;
(7)篇章表达:测查在语篇表达中“遣词造句”的综合应用能力。
2.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的原则
(1)着重考查职业活动中所需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形式,是交际的工具。语言能力是个体胜任职业工作的核心能力,从计划总结到上传下达,从电话邮件到沟通谈判,语言不但影响到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工作效率,也影响到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职业形象。所以,语言能力成为各行各业选人用人时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必然成为ZHC考查的重点和核心。
(2)着重考查语言能力而不是语文知识、“文学”和“人文”
ZHC主要考查语言交际能力,考查语言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考查运用语言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考查运用语言完成一定的工作和学习任务的能力。它不同于以往的语文考试,不考基本语文知识,而是侧重能力的检验。
(3)考查稳定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而不是短期的记忆力
ZHC成绩高低跟一个人的记忆力无关。参加ZHC不需要突击背诵或参加学习班提高,它不反映一个人对考试的准备程度,ZHC主要考查一个人稳定的、内化的语言能力。这种能力既是长期学习的积累,又是刻苦学习的结果。
总之,关于职业汉语能力的研究是一个庞大的课题,应该远远还不止这些,学界对相关内容的研究可以大大丰富该学科的知识体系,同时能促使更多的在校学生及从业者去有意识地培养并提高这种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宇.职业汉语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谢小庆.谢小庆教育测量学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8.
[3]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大纲.法律出版社,2004,(2).
[4]谢小庆.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的效度分析.中国考试,2008,3.
[5]谢小庆.“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开发中的一些思考.
[6]ZHC官方网站.
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策略课前五分钟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愈显重要。口语日渐成为每个人必备的技能,看今天大学生求职、人才招聘、公务员竞争上岗、人才频繁流动,都让我们意识到,口语交际不仅是人与人沟通的主要手段,而且也是展示个人才华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而口语交际教学是一个需要长期训练的过程,决不是短评快的培训就能解决的,必须从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培养。在全面系统地训练中,才能使口语交际能力获得稳扎稳打的提高。
然而,实际的基础教育过程中,在新课程背景下,虽然口语交际在新教材中也有专门的呈现,但教师们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难显成效,有些教师常以无从下手、课时不够、考试不考为由,而挤占了原本属于口语交际的时间。叶圣陶先生曾多次呼吁重视口语的训练,他说:“必须认识到看书读书其实就是听他人说话――用眼睛从书面上说自己的话,读和听一回事,写和说是一回事,不能丢开听和说不顾,总是读和写。认识了这一层,语文教学才能切合实际,对学生才能真有益处。”
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中,安排的口语交际课时量远远不够。作为教师,应从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利用零星时间渗透口语交际教学。读写听说的能力中,“说”是最重要的一种实际的能力,对个体、对社会来说都是那么重要,教师应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口语表情达意的能力、思维能力等来展示学生的才华。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不仅知道“说什么”“怎么说”,还要“会说”“说好”,处处体现睿智和洋溢才华。做到这些,才会凸显个人魅力,并且将汉语的精华精彩地展现出来。
一、教师应时刻注意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假如在言语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在年轻人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一个优秀的教师,仅有渊博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得拥有美的言语。美的言语是教师高度的智慧、高超的能力、高尚的修养、高尚的情怀的生动体现,其本身就是美的典范。这种美的语言必然会以自身丰富的审美特征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下,情感得到陶冶,灵魂得到洗礼,精神境界得到不断提升。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在文章中呼吁:“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的要学好语言。”教学语言,是对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要求,准确性是教学语言的生命,它时刻考察着一个教师的教学精神和工作态度。
教师美的言语,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爱因斯坦也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教师言语的审美创造,不仅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的优化,更重要的是他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语言能力的发展。
美的言语,是教师给学生做出的运用语言的最直观、最有效的榜样。教师言语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实践证明,学生受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动情、言之生趣的言语的长期熏陶,就会逐步产生对语言的浓厚的兴趣,进而获得灵活机智地、准确有效地运用语言的本领。古罗马美学家朗吉弩斯说过:“美的语言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它将对其他的心灵产生深远的震撼。”学生对美的语言的热爱和陶醉,必将促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去进行审美创造,从而在创造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总之,教师的话讲得得体就是感染力,讲得精彩就是影响力,讲得智慧就是催生力,讲得深情就是冲击力。所有这些力加起来,就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它推动着教学活动顺利高效地向前展开,推动着学生向身心俱美的目标健康地成长。
二、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训练过程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不应因重视指导过程,而忽视了学生的训练过程。在课堂上,往往喜欢表现的学生侃侃而谈,而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总是处于“倾听者”的角色,缺少口语锻炼的机会,造成教学中学生训练机会不均等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使之在交际过程中为完成各自的任务而积极参与其中,和谐交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立足点。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成为交际的主体。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以人文关怀,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沟通心灵,形成必要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充分展示自己,并从中获得自信和乐趣。
把课堂教学作为口语交际教学的主阵地,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应对能力,从而达到“会说”“说好”的目的。
(一)重视朗读,以读起步
朗读是培养说的最简单最常用的方式,在反复的朗读中,还可以培养敏锐的语感,潜移默化地把优美语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比如,要求学生学会正确停顿、读准字音、读美节奏、读出情感,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在课堂上,学生发言时,教师随时评价他们的说话质量,随时纠正语病。
(二)进行复述训练
所谓复述,就是把读过听过或见过的内容、材料、事情,用自己的话重新叙述出来的一种口语表达方式。复述训练需要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学习详细复述和概要复述,然后再学习创造性的复述。其中,创造性地复述是最重要的。在训练初期,教师不妨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或者就以课堂教学中的文本材料为例,先让学生尝到复述的成功。此后再选择一些说明性较强的材料,逐步加深难度,讲究训练的层次性。
(三)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口头作文需要学生边想边措辞,边表达,要求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有效的口头表达训练,能培养学生敏锐灵活的思维和系统连贯的讲述能力。
教师可以采取各种形式的口头作文。可以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形象表达的习惯。教师也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根据情境、对象恰当地表达的能力。
(四)进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训练
演讲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口语表达训练,也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进行的,以有声语言和辅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表达某种主张和看法,以达到说服人、感染人、教育人、鼓励人的一种交际方式。演讲要获得听众的信服取得成功,需要演讲者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包括表达、自信、思维、台风等,这对初中生来说,虽有一定的难度,但还是可以进行初步训练的。所以,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写好演讲稿;其次,通过实战来不断提高演讲的质量。
(五)巧用课前五分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不可能一朝一夕速成,更不可能通过几节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课就能达到目标。作为一种能力培养,它是一项长期不断的工程,应贯穿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实践中,我历时三年,进行尝试,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在不断改进中取得了一些效果,具体想法和做法如下:
1.概念解读
(1)“课前五分钟”是指上本节课内容前的五分钟而不指――上课之前的五分钟。利用课前五分钟是指导在这五分钟内进行听说能力的有序训练,与阅读、写作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的语文素质。
(2)利用的形式有讲故事,一事一议(内容可以是身边发生的小事,社会热点,国际时事等),演讲等。
(3)每次一人发言,两分钟左右。然后让两至三名学生简评,学生集体打分,最后教师简单总结。
2.理论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9条: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3)《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都有详细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3.具体操作
课前五分钟的利用分为两部分。第一,是训练;第二,是检验。训练又分为叙说古今故事,关注身边事物,探讨热点话题等。三年每个阶段都有细致而明确的目标,循序渐进,要求逐步提高。每一次演讲结束由同学评价,集体打分,每学期评选出“演讲之星”。
训练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如下:
(1)叙说古今故事。古今中外的神话传说、童话寓言、轶闻趣事,都是讲述的题材。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课前发言的习惯,锻炼学生的胆量,以便使学生在公共场合发言能做到情节完整、吐词清晰和基本流利。同时,初步让学生了解讲述故事要注意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声音变化和态势等。
(2)关注身边事物。每天都会发生许多的事情,即便是学校生活,只要善于观察,有一颗敏感的心,也会觉得身边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此,要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一事一物,对看到的、听到的事物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在课前把自己的见闻感受表达出来。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即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达生活感受的良好习惯。
(3)探讨热点话题。这是第二阶段的深化和提高,所谓热点话题,是指在社会上影响比较大而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比如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玉树地震、西部干旱、上海世博会,等等。当然,也可以向学生征集他们关心的话题。探讨之前,教师或同学讲述事情的基本事实,这―阶段旨在拓宽学生视野,开阔眼界,且从这些事情中进行分析、思考,学会提出观点,从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思辨能力。
今年的初一年级,为了使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准备,我让学生间隔进行两分钟的演讲和一分钟名言的阐述。一分钟的名言阐述:即请学生精心准备名言于课前板书在黑板的名言角,并精心准备个人对名言的解读展示给大家。养成积累习惯的同时,锻炼了解读能力,每天都能沐浴在名家箴言带给我们的彻悟中。
4.案例
2006年,我开始对自己所任教的初一(1)班进行训练,去年临毕业时估算了一下,40名同学中,能够进行成熟、精彩演讲的同学已经不少于22个(从表达、自信、思维、台风等角度来衡量),哪怕是平时被认为是非常腼腆、不善言辞的同学,一站上讲台,流畅的语言、读到的见解,往往让大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其中有14个同学曾经在学校进行巡回演讲,有一定的影响力。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学生中有近三分之一在新的学校里担任各种角色的学生干部,他们似乎一致认为,这些主要得益于三年的演讲带给他们的自信和才华。
三、实践成效的归纳与反思
这一活动我已进行到了第四年。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训练,作用是多方面的。最明显的情况是,学生的胆量提高,参与意识大为增强,表达能力提高。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班队活动中,学生都乐于表现自己的亮点,展现自己的才华,并在这一过程中增加了自己的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我分明感觉到学生对每天进行的这一活动的期待,而且通过这一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我们把这一活动戏称为学生的营养“加餐”。一方面,每一阶段的训练都促使学生去阅读,去观察;另―方面,一个人的阅读面极其有限,―个人的精力也是极其有限,但在课前的发言中,学生把各自所知道的知识讲述出来让大家听,使同学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增加了许多知识,无疑这也应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如在热点探讨中,许多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看法,相互启发,使他们学习从多层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法,而这样就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加强。同时,还是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绝佳时机,他们在绝对平等的交流沟通中互相认同,在彼此认同中思想升华。这种教育的力量,远远胜过老师的说教。
也许,一些教师会认为,一堂课用五分钟进行这样的训练浪费了时间,课堂上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首先,从语文课程的性质来看,学习语文要为人们的日常交际服务,应具有日常交际工具的功能。而人们的日常交际最主要的方式,还是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来进行的。其次,从语文教学的目标来看,过去的《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能力。现在的《课程标准》更是对每个学段的口语交际训练作了具体而详细的规定。再次,从课堂效果来看,―节课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好四十分钟进行课文教学,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洪镇涛说:“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谓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语言材料(即吸收,其途径是听、读)和运用语言(其途径是说、写)来提高语文能力。”洪老师从语文教学的根本上来论述学习语文的途径,明确指出:学习语言,听说和读写同样重要,甚至听说比读写更重要。因此,我们大可不必为课前五分钟的口语交际训练而担忧,因为这和课文教学一样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我们要做的是,由于时间的相对缩短,在课前对教材要进行更加认真细致地分析和研究,设计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效率。
总之,口语交际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交际。但良好的交际结果是与良好的口语表达分不开的。所以,口语交际不是简单的听说相加,而是一个始终互动、充满变数和应对技巧的过程。所以,老师应着手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互动训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为保证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必须让学生认识并遵循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同时,还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精心创设情境,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实际的训练中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学习》编辑部.课堂教学艺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中央教科所.叶圣陶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
\[3\]教育部.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博物馆;创新;讲解工作;
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是通过讲解员的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以文物为依托来进行的。讲解工作对观众起到教育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博物馆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进行转变发展,只有不断的转变,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所以讲解员需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发挥创新精神,不断进行讲解工作的创新。
一、丰富讲解工作的专业知识
作为博物馆的讲解员,每天要面对众多的观众,向观众介绍博物馆展品的各种陈列的文物,历史背景及文化等,所以首先需要讲解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博物馆所陈列物品的起源、价值、所体现的历史、文化等,都要非常了解。虽然讲解员在工作之前,已经具备了某些知识,但仅仅这些知识是不够的,只有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才能在工作中能够轻松的应对所面临的观众的参观需求,轻松应对各种挑战,从而带给观众美好的印象。
二、讲解工作突出重点主次分明
讲解员每天要面对的观众的年龄、爱好,参观的目的各不相同,所以讲解者应当充分的了解观众的参观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例如对于一些学生群体,要分析学生群体的特点,学生群体一般思维活跃,有着较强的求知欲,但也有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所以讲解员要注意讲解风格,重点讲解与展览物品有关的历史故事的讲解,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参观兴趣。针对一些老年人团体,要注意讲解过程中与他们要多进行沟通和交流,因为老年人一般阅历和知识比较丰富,有着自己独立见解,应该多参考和采纳他们的正确观点和评论。还有些老年人听力差和反应慢,与他们多进行沟通才能充分的体现对老年人的关心和照顾,所以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讲解主次的分明,面对不同的观众进行不同讲解,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在有限的时间内给观众留下良好的印象。
三、讲解中展示语言的魅力
博物馆讲解员的工作主要是通过语言的表达来完成的,无论是对展品的介绍,还是与观众的交流。所以在讲解过程中,讲解员要充分的展现语言的魅力,以此吸引观众,语言特点可以进行不断的创新变换,而不是传统的仅仅只是死板的讲述内容,要把幽默、风趣元素的添加,讲解语言要高度精炼,重点突出,并注意礼节性的开场白和结束语,也可以多利用当下流行的语言,这样可以调节现场气氛,也缩短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这样即可以展现讲解员的智慧,也可以展现讲解员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在讲解员进行专心讲解的时候,也要考虑自己的体态和站姿,要给观众一种积极向上的的形象,忽视这些细节,不加以重视,就会影响到自己的讲解效果。
四、转变传统的讲解观念
传统的讲解理念就是要让观众去听讲解内容,让观众去接受所讲内容。殊不知,这些内容,观众并没有真正去接纳。所以,讲解员要改变传统的讲解理念,不能仅仅进行死板的讲解模式,要进行多渠道、开放式的创新性的讲解,传统的讲解模式不利于激发观众的参观兴趣和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讲解的效果。讲解员要真正主动起来,不能像传统观念认为的,只是把内容讲好,要改变这种错误的观念,要提高讲解水平,通过讲解工作把我们的展览推出去,.从而使更多的观众通过讲解学习到知识,让观众真正受益,发挥博物馆讲解工作的价值。
五、灵活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
在讲解过程中,要多利用表情和肢体语言,从而提高演讲效果。在讲解中,要注意口型的变化,不能变化过大,表情不能过于严肃、生硬;表情要亲切、自信、放松,这样才能实现与观众之间的双向交流,眼神是讲解中重要的肢体语言之一,所以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与观众眼神的交流,在讲解中也经常会利用手势来增加演讲效果,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配合讲解内容的需要,可以适当的使用手势动作配合演讲的需要,但手势也不能随便使用,手势运用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例如在指向一些文物时,应当指向文物的一角,手势的浮动不应过大以免影响到观众的视线,不能使用过多手势的讲解时,应当注意减少手势动作的运用。对这些肢体语言的运用要做到准确、科学和适度,才能真正的提高讲解工作效果。
结语
博物馆讲解工作的创新,需要讲解者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讲解经验,不断的改变传统的讲解模组,创新讲解方法,了解参观者的参观需求,不断地进行讲解内容的创新,才能激发观众兴趣,不断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博物馆讲解工作的创新,还需要工作者继续不断的努力和开拓。(作者单位:廊坊博物馆)
参考文献:
[1] 马自树.面对博物馆发展热潮,需要一点冷静思考[J].中国博物馆,2007(01).
[2] 康晶.提升博物馆讲解员业务水平的方法研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3(12).
创新本身具有超越性,强调在积累前人的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分析前人的知识,以积极主动的精神,去丰富、创新、发展前人的知识。包括持续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探索创新能力。
二、毕业设计的特点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即将完成学业前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一种尝试,是提升学生软能力的一个平台,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学生主体性
毕业设计打破了传统实验时间、地点固定,内容一致,简单模仿等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学习和研究,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指导和监督作用。
2.综合实践性
毕业设计的选题、调研、开题、确定和实现技术路线、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素质的载体,能使学生受到完整的解决一个实际工程问题所必需的综合基本训练。
3.全面开放性
毕业设计的时间、内容以及指导等是全面开放的。毕业设计一般持续一学期时间,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可以按计划自主安排时间,按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毕业设计,教师的指导具有随时性、及时性和针对性,指导教师及时到位,并且能根据学生能力差异特点进行指导,做到有的放矢。
4.探索创新性
毕业设计要以科学理论和科研实践为基础,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去探索未知世界,最后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创新的基本训练。
三、毕业设计中软能力的培养
1.选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关系到毕业设计能否成功完成的关键。教师要进行科学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软能力。选题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指导教师要考虑每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对于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注重其专业基本内容的巩固和提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学生,可以考虑培养和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引导和鼓励他们深入钻研,设计内容的难度可以适当提高。二是结合科研课题,选题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延续性。指导教师可以根据科研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与能力,围绕科研项目的内容设计选题,这对指导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和创新,学生也能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和学科前沿。这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更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三是指导教师可以兼顾就业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选题。因为大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之前就已经基本确定工作单位,可以适当考虑与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相关的设计题目,这样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以很快熟悉自己的工作,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四是毕业设计的课题可以设计成一个工程项目分组进行,考虑每组在研究内容上既具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而且承前启后,这就要求每组成员在不断提高自己个人能力的同时,必须学会与其他成员沟通协作,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开题
在选题确定后,学生要有目的查找、收集大量与课题相关的中英文文献,并进行阅读,做到认识、熟悉、理解课题,熟悉国内外学术前沿,通过调研、辨析、比较确定初步的技术方案,完成开题报告。在这一环节中,有些学生认为,教师没有给资料,不知如何下手;课题涉及内容从来没有学过,看不懂;查找的相关文献太难了,不知所云。指导教师可以适当指导:教会他们如何利用图书馆、网络工具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如何看中外文献,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快速领悟能力和思辨能力;如果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困难,如何去查找有关的解决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他们自主而又愉快地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体验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带来的乐趣,最终建立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与信心。
3.技术路线的确定、实现
这是影响毕业设计成败的关键,在这个环节中,指导教师要用自己的业务水平、创新能力、工作态度及敬业精神等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他们勇于探索、吃苦耐劳、相互协作、敢于创新、树立科研道德观。在这关键的环节上,教师既要起到指导把关的作用,也要在具体细节上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研究方法和手段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既符合科学经典,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尤其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弘扬个性,鼓励冒尖,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鼓励学生在了解前期研究工作、获得间接的科研经验的基础上,增强技术方案成功的信心。方案的实现过程中,同一课题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自由讨论,甚至争论,启发他们的思维,通过相互有效交流协作,做到取长补短,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指导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失败,从失败中取得经验或教训,锻炼学生的承受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技术路线实现过程中,要处理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要求学生一定要遵循科学规律,实事求是,要有严谨求实的态度,使学生经历一次科研道德培养的过程。
4.撰写论文
论文的撰写是对毕业设计阶段实践过程的总结,一方面通过写论文可以使学生懂得科技论文、技术报告、产品说明书等的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对待科学的态度,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论点要站住脚,论据要充分。指导教师可以强调对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坚决杜绝数据作假和禁止抄袭,不做主观结论和不严谨的结论,培养他们诚信品质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论文严格按照有关格式进行编写,培养他们严谨认真的习惯。教会学生基本的论证方法,帮助学生用掌握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思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辩
学生在答辩过程中学会运用准确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毕业答辩不仅可以测试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反应,提高演讲和语言表达能力。有些学生答辩时比较紧张、介绍不得要领或照本宣科等等,指导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调整心态,注意表达主要内容,学习演讲技巧,做答辩稿等,做好充分的准备。总之,毕业设计是指导教师与学生近距离交流时间相对较长阶段,教师要言传身教,用自己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作风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激励学生,这必将对学生软能力的提高具有深远的影响。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