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档案专项管理范文

档案专项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档案专项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档案专项管理

第1篇:档案专项管理范文

档案专业人员来说,做好工程项目档案管理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既有工程项目本身专业性、复杂性的原因,也有档案专业人员自身的原因。

一是“档案员”代替不了“资料员”。在工程建设项目中,“五大员”是必备的,且需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所谓“五大员”,即“资料员、施工员、安全员、材料员、质检员”,其中,对资料员的一般要求如下:必须具备一定的建筑专业知识、档案专业知识及操作计算机建筑应用软件的能力;能看懂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图,能编制修改工程竣工图;了解各种施工技术并正确填写各种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及竣工技术资料表格等。根据以上要求,档案专业人员从事“资料员”工作往往是不能胜任的。在实际工作中,档案员除了具体的组卷整理工作外,更注重的是宏观上的管理,即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而资料员则更注重微观上的效果,即直接形成和掌握现场施工技术资料。资料员兼职档案员的工作容易,而档案员兼职资料员的工作则难,专业的差异和工作重点的不同,造成档案专业人员在进入工程项目档案管理这个行业时显得尤为困难,而做好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二是档案专业人员在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中“话语权”不足。在工程建设项目中,档案管理的难点和重点是如何保证文件材料的形成质量,在档案专业术语中叫做“前端控制”。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档案员不了解施工技术规范和要求,对资料员形成的施工技术资料只是被动接收,前端控制原则往往也只体现在对纸张、字迹的要求上,对施工技术资料的内容则缺乏判断能力,从而也使得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准大打折扣,也直接导致了“档案员”这一职位的可有可无,用人单位往往直接以“资料员”取而代之。在薪酬待遇上,资料员也会高出档案员许多,在岗位定义上,资料员为“技术类”,档案员则为“文职类”。种种的差异,导致档案员在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中“话语权”不足,纵然有“三纳入、四参加”制度作为保障,但也经常沦为签字、盖章的工具。

在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中,档案员往往会沦为弱势群体,归根结底,还是由专业的差异性决定的。要想认真做好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在熟知档案管理知识的同时,档案工作人员一定要了解工程建设项目的基本知识,对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内在质量要有基本的判断能力,把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融入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之中,苦练内功。只有这样,档案专业人员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打破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困境,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

(摘自《档案界》网站 作者单位:珠海中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第2篇:档案专项管理范文

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主要方向与途径是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研究的内容之一,本文对有关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主要方向与途本文由收集整理径研究作一简单梳理。

1 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方向

何伯轩认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职能的方向是进一步加强宏观,放开微观。”对此宋芳也持相似的观点,认为档案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方向就是要对档案事业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由行政管理向以法律监督管理为主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此外,张怀笔将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方向归纳为:“一是把档案事业由封闭型改为开放型;二是把过去的行政管理型改为服务型;三是把治理方式由过去的人治型改为法治型;四是把管理手段由过去的手工操作改为科技型;五是在管理效益方面由过去的无偿利用改为效益型;六是把档案资产(无形资产)的管理由过去的不计价管理改为计价管理。”对此,笔者认为,张怀笔先生所说的前3种可视为档案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方向,而后3种则不属于档案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方向。

2 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途径

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是一个目标,达成目标需要具体的途径。张怀笔认为:“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是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途径。”要施行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不仅须提高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而且还须联系实际,调查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联系实际,调查研究,是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保证”。而宋芳认为:“法制手段应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事业调控的主导,加快档案事业建设,必须依法治档,依法行政,搞好行政执法。”

3 转变后的档案行政管理职能

对转变后的档案行政管理职能有5项论:“合并后的档案局(馆)在行政职能上主要抓统筹规划、执法监督、教育培训、协调服务和舆论宣传。”有7项论:一是以法制建设为职能;二是以制定标准规范为职能;三是以科技进步为职能;四是以组织培育档案信息市场为职能;五是以开发利用为职能;六是以建立档案产业为职能;七是以对档案无形资产评估界定委员会、监事为职能。还有10项论:一是制定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抓好规划实施,确保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同步发展;二是协调档案事业内部馆与馆,馆与室,机关、企事业之间,档案基础工作与利用工作,档案业务与教育、科研、宣传之间等内部关系,协调档案部门与文化建设及有关部门的关系;三是争取党政领导重视支持档案事业,制定档案工作方针政策,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人、财、物等基本条件;四是对管辖范围内的档案工作依法进行监管,搞好重要档案申报登记和超前控制,对档案的权属、流向、转让、交换、出卖、赠送等进行控制,把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作出鉴定,面向全社会监督管理,确保档案财富的完整与安全;五是对同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制定档案业务技术规范和标准,搞好业务目标管理和咨询服务,依法搞好业务建设;六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围绕社会热点和档案工

转贴于

作重点,加强调查研究,制定档案政策,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七是参与重点工程项目档案验收,参与重大活动组织,负责文件材料的前期控制和档案信息服务;八是搞好法制建设,将法制监督与业务指导从对象、范围和任务上分开,形成独立的法制工作体系,做好执法监督检查;九是建立区域档案目录中心,搞好档案信息系统建设;十是搞好档案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档案意识,搞好决策咨询研究,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

第3篇:档案专项管理范文

—、目标任务

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工作指导力度,聚焦巩固提升我县脱贫攻坚工作,规范2014-2020年脱贫攻坚档案管理,全面、真实、及时、完整记录我县脱贫攻坚的历程,确保我县精准扶贫档案真实、完整、准确、安全、规范,高质量完成全县精准扶贫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一领导、分级实施。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由县脱贫攻坚领导组办公室、县档案部门联合监督指导,各乡镇是精准扶贫档案实施主体,除负责乡镇本级档案资料外,还需组织指导各村及时做好村级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负责实施县级扶贫专项的牵头部门,要严格对照每年的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及时规范和完善专项扶贫档案。

(二)坚持系统收集、分类管理。要按照省档案局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意见》和省档案局印发的《省扶贫开发项目档案管理细则》文件要求,对照县、乡、村、户扶贫资料清单进行分类收集和整理归档,要重点做好精准扶贫文书档案、科技项目档案、会计档案、照片档案、音像档案以及实物档案的管理工作。

(三)坚持集中保管,及时移交。县脱贫攻坚办各类精准扶贫档案由县扶贫开发局集中管理,县级扶贫专项档案资料由各专项牵头部门集中管理;乡级各类精准扶贫档案由各乡镇集中统一管理;村级精准扶贫档案由各村集中保管,个别村不具备档案保管条件的可由乡镇政府代为保管。具备移交条件的档案,要及时依法向县档案部门移交。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机制。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由县脱贫攻坚领导组办公室统一协调指导,并牵头组织扶贫、档案部门联合对专项牵头部门、乡镇和村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配备适应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开展和满足档案安全管理的设施设备。县级扶贫专项部门、各乡镇要为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必需办公设备和条件。精准扶贫档案库房要符合防光、防尘、防潮、防虫、防高温、防盗、防鼠、防火等要求,确保档案安全保管。

(三)建立文件材料齐全完整、整理规范的精准扶贫档案。

精准扶贫档案文件材料要收集齐全完整,规范整理。特别是特殊载体类档案要广泛收集反映脱贫攻坚历史伟业和先进感人事迹的图片、音像、实物等珍贵资料,做到应收尽收、应归尽归。

四、工作要求

(一)时间节点

县、乡、村三级2014—2020年度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自本方案下发日起,村级档案在2021年4月10日前完成;乡级档案在2021年4月20日前完成;县级档案在2021年4月30日前完成。

(二)分类管理

精准扶贫档案相关文件材料应收集齐全完整,归档的文件材料要真实有效,做到字迹工整、数据准确、图样清晰、签章手续完备。归档文件材料的印制书写材料、纸张和装订材料等要符合要求。

精准扶贫档案应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整理,文书档案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15)进行整理。扶贫项目档案按照《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08)进行整理。扶贫资金档案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整理。照片档案按照《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da/t50-2014)进行整理。电子档案按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gb/t18894-2016)和《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进行整理。

特殊载体类档案,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整理,并与关联纸质档案建立档号对应关系。

户别管理类按照“一户一档”进行整理归档。

以卷为保管单位的档号结构为:全宗号—类别号—案卷号,以件为保管单位的档号结构为:全宗号—类别号—件号。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乡、村三级必须明确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具体负责人员。县脱贫攻坚办联合档案部门抓好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各乡镇、扶贫专项牵头部门要具体抓好组织实施。

(二)加强监督考核

各乡镇、扶贫专项牵头部门,要提高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本次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将纳入各乡镇和扶贫专项牵头部门2021年度档案工作目标考核任务,未按期完成或未按规定规范管理的乡镇和扶贫专项牵头部门,由县档案部门视具体情况扣减相应年终目标考核分值,情节严重的全县进行通报。

第4篇:档案专项管理范文

一、湖南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实践

1.规范标准。根据国家、行业和国家电网公司有关标准规范及文件要求,湖南省电力公司组织编制和印发了《湖南省电力公司输变电工程档案管理标准化指导书》,对电网建设项目归档文件材料的类目设置、文件材料内容、工作要求、保管单位、保管期限等进行了规范,并对竣工文件(含竣工图及数码照片等)的整理、目录的编制、档案的审核程序、运作方式等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使各参建单位在输变电工程档案管理上具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2.强化把关。①施工单位加强把关。各项目部均配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工程资料的完整、准确把关;加强了对设备开箱资料的收集和对隐蔽工程记录的规范,注意了档案整理中相关文件的衔接和参见;对档案资料的消缺整改进行了规范和验收签证。对归档文件材料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组卷,做到分类准确、组卷合理、排列有序。②工程监理加强了对项目档案的审核把关。竣工档案的移交一般经过了三级审查,首先是承包单位对各自承包范围内的竣工档案进行自检,然后是监理单位对承包单位整理后应移交的竣工档案进行复检;监理检查通过后进行签字(含竣工图);第三是接收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对竣工档案进行交接前审核。不符合要求的提出整改意见并要求补充完善,最后办理档案交接手续。监理工作应移交的监理文件,如监理规划、监理大纲、监理工作通知单、监理工作联系单、旁站记录等,原则上都是原件归档及时移交,做到归档文件材料与工程建设同步,监理资料与施工资料吻合一致。③设计单位加强把关。竣工图由设计单位编制,竣工图的编制要求执行《电力工程竣工图编制规定》(DL/ T5229-2005)和《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电网办[2010]250号)的规定,其编制深度与施工图的编制深度一致,并编制了竣工图总说明和分册说明。竣工图的提交套数按设计合同执行,设计单位将CAD竣工图转换成PDF等版式文件,刻录光盘同步移交。

二、档案规范化管理控制措施探讨

1.以档案专业化管理为基础,强化标准、制度的执行、监督与管控。首先,我们总结了档案管理同步化、资料标准化、操作精细化的专业管理要点:管理同步化,是指与工程建设同步策划。包括同步收集资料,质量监督同步检查、督促资料,中间验收同步核查资料,竣工验收同步检查、要求资料,达标投产同步考核资料等;资料标准化,指工程资料归档范围、文件材料内容、工作表式、载体要求等严格执行国家、行业、企业对档案资料的各项标准要求;操作精细化,指按照湖南省电力公司档案管理标准化指导书以及优质工程检查标准等具体标准和要求,在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编目、归档、移交等方面,逐条逐项地进行精细化操作。其次,规范工作流程,加强档案的专业管控能力。其重点是:工程前期、项目管理、设计、施工、监理、设备、竣工、系统调试及运行管理资料的收集和归档范围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归档文件材料是否真实、清晰、易辨认,没有涂改或伪造;各类表式的编制、填写是否符合要求,并真实反映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施工过程中的资料是否与工程进度同步形成;工程重要文件和重要节点资料之间有关联时,是否能够相互间正确衔接、印证;档案分类、组卷、装订以及移交是否满足档案管理有关规定等。

第5篇:档案专项管理范文

2008年医院投资一亿元的新病房大楼投入使用,2009年医院投资3000万元的门诊大楼焕然一新,医院的高投入设施建设带来了一个优化的就医环境,医院的发展突飞猛进。医院的档案建设在医院发展的春风中迎来了大格局、大投入建设,2012年医院在机关行政楼专门为档案大格局设置了一层楼区域,医院文书、病案、财务、基建、设备、专科及科研档案专室管理,投资近30万元购买了现代化的大容量移动密集架设施,存放文书档案量可达20年,病案量可达到75万份,配置了独立的病案调阅室、病案复印室、信息统计室,现代化的办公设备,高效能的中央空调、烟雾探测报警监视系统,在医院管理上突出了人性化与现代化的结合,实现了档案室的整洁、整齐和清爽的优美环境,为医院档案发展奠定了创新基础。

2标准高的创新管理,打造档案工作新平台

2010年医院投资百万元建立了后平台信息化管理体系,医院档案管理集文书、病案、财务、基建、设备、专科及科研档案为一体,分设专项档案员负责日常整理成档,年终专项档案统一归入档案大室,档案室查阅由专人管理,做到了专项档案专人管理,档案归室专人管理的合理分级管理模式。同时医院档案也实现了文书档案分别与市卫生局和院内OA办公网络连接,病案统计与省、市主管部门,与全院临床科室的连接,实现了医院档案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医院职工可在院内网站随时查阅医院已经公开的档案,社会群众可在医院对外网站查阅医院已经公开的档案。目前医院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专科建设、中医药文化建设、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建设等特色档案纳入专项档案归档,医院档案已经通过了省级1A考核标准,档案建设实现了标准化。

3素质高的创新队伍,完善档案工作新梯队

知识的时代日新月异,对于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是持久的挑战和考验。医院档案管理者集档案、医疗专业知识、计算机、保密特性于一身,同时还要兼顾档案管理和医疗专业的不断更新发展。为此,医院加强了档案人员合理配置,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工作梯队,确保档案工作的进一步专业化进程,同时医院还经常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市、局专业学习,院内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对医院档案管理的认识,尤其是对病案室、信息科、医务部、护理部、人力资源部等职能科室的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档案管理意识和技能。今年为提升工作者的服务沟通能力,鼓励并组织职工参加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培训,从而有效地帮助了档案工作者提高自身成长,提升心理素养,积极营造了他们与临床科室、与患者和社会群众的良好沟通关系。

4实效高的创新服务,展现档案工作新格局

大档案建设是时代的要求,现已逐步形成了医院发展的又一特色,更加完善的档案服务构成了档案工作的重要部分和新任务,尤其是病案档案面向院内和院外两大阵地提供服务,针对医院科研和临床任务的日益增多,临床医务人员和患者对病案借阅需求量的增加,病案的查找、借阅、复印及归档,工作者的接待工作量每月近千份,医院大档案阵地发挥了有效的服务作用。档案分室管理,档案借阅专室设置,院内与院外借阅分开,并在临床科室护士站设立了病案借阅须知温馨指导牌,极大地满足了各方人员的不同需要,受到各方借阅人员的好评。同时,医院注重利用档案开展医疗品牌的编研活动,对近十年来医院开展的“冬病夏治”“冬病冬治”、专科特色服务等品牌医疗服务项目建档编研,为临床、科研、领导决策提供主动服务,收集利用反馈信息,了解档案信息发挥作用的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档案利用率,以此提高医院各项工作的效率,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完善医院特色医疗服务品牌,有效助力了医院中医药特色医疗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6篇:档案专项管理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档案工作;加强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1(C)-0252-01

从水利工程项目档案内容上看,其主要记录了工程项目不同环节的处理状况,如:提出、立项、审批、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这样便能从各项信息中收集重点的内容,最终结合文字、图表、声像等来收录工程状况。可以说,水利工程档案是一项综合性的资料信息库,对档案加强管理也是水利部门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一、水利工程档案的具体的特点

(1)渗透性: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各个方面的知识内容,其不仅仅是本专业知识理论的记录,也对其他运用到的学科知识进行描述。水利工程档案的渗透性表现在多项知识的融合,如:科研、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这就使得业务性文书与科技档案之间存在较大的联系,大部分文书除了作为档案的前期活动记录外,也是各项科技研究成果的集合。

(2)局限性:这种特点主要是针对水利工程档案内容的时效性而言,由于工程项目实施所处的阶段不同,某一阶段记录的档案资料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失去时效性。此外,水利工程改造的同时也是人们在改变自然的过程,有的项目实施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给档案信息的记录带来阻碍。尤其是对防治洪涝灾害而抢做紧急工程的信息等,常会受到时间、季节等方面的限制。

(3)差异性:由于各个水利工程项目大小不一样,给后期的档案记录工作带来变化,这些都会使得项目档案的周期差异变大。另外,在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也会造成档案信息资料出现差异性。

二、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优化措施

(1)严格控制质量

通常情况下档案管理质量的提升需内容完整、准确、系统;资料结构纸用笔规范、字迹清楚、图样清晰、图表整洁;竣工图和声像材料要经过领导审核批准。另外,对工程档案整编选择规范的档案整理软件,对信息资料优化处理后拟写案卷题名,编制案卷目录、卷内目录、备考表,规范装订,保证收藏的档案能将工程各个方面内容的信息记录清楚。

(2)制定分类方案

水利工程是一项复杂性的施工项目,这决定了工程档案资料内容的复杂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要对档案资料进行详细地分类处理。在项目划分结束后需结合具体的工程单位需求,对复杂的档案内容具体区分开来,将文件进行分类管理后分开摆放。档案资料需顾及到各个不同的工程内容,既要包括大项目的内容资料,也要涉及到一些小项目的标准要求,不仅涉及纸制载体,也要顾及声像档案。在管理过程中包含的文件应有:工程可研、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建设的文件材料。对文件资料内容的真实性需经过领导审核,对其中存在的错误信息要及时调整修改。

(3)完善项目验收

对水利工程项目档案实施专项验收也是很重要的工作,在验收过程中可以处理好各种档案信息问题,同时能提前或与工程竣工验收同步进行。施工单位在验收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一些厂家的档案问题,若达不到审核指标的则不得通过档案专项验收;未通过档案专项验收或档案专项验收达不到要求的工程,禁止通过工程的总体竣工验收。因而,必须在思想意识上对档案验收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把握好档案的检验质量,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自检工作报告。当审核工程档案的内容与质量标准要求一致后,便可向有关单位报送档案自检报告,然后提出档案专项验收申请。

(4)坚持同步管理

对工程档案工作、工程建设进程两者采取统一管理模式,能够促进整个水利工程项目资料的科学整合,从而保证了工程档案材料完整、准确、系统,为后期档案资料的孕育提供了帮助。采取同步管理的主要作用是将档案管理融合到项目实施过程中,从而提高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也要运用到项目管理的不同时期,掌握好多个方面的资料信息来满足档案同步管理需要。采取的措施包括:可行性研究、立项时,就应开始进行文件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签订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协议需做好水利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竣工后工程项目的检查工作需做好资料统计,对涉及的相关数据内容加以审核。同时,还要积极进行单元与分部工程质量等级评定、项目成果评审、鉴定,对于一些重要的档案信息要重点保护。

(5)完善移交管理

如果工程项目的资料足够完成,则保管单位能结合具体的档案编制要求,确定不同文件材料的归档份数,然后在工程项目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将其处理保存,在需要使用的情况下拿出来参考运用。而工程档案移交过程中应该编制案卷级档案目录,将工程档案交接单填写清楚。交接双方需做好目录与实物的核对,将档案交给经手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后确定。

结语:综上所言,工程项目档案有着重要的作用,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料,对今后工程单位参加施工作业有着指导意义。对水利工程档案文件我们必须采取多项措施进行管理,以更好地为水利事业服务。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安华水库管理处

参考文献:

[1]GB/T50328―200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S].

第7篇:档案专项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n案管理;科学化;研究

一、提高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

提高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水平能够促进我国信息化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有很大的突破和提高,人们的生活逐步过渡到信息化的水平,信息技术已经渗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网络新媒体和新技术的介入,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所以,传统的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当前的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模式应该进行创新和改革,只有进行档案的管理模式的改革,才能使档案的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与优化。通过完善档案的管理渠道,档案的管理形式,强化档案的收集与管理,改变原有的档案传播模式,这样才能逐渐地实现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发展目标。这需要我们时刻关注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的发展模式,努力创新,这样才能提高我国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模式的科学化发展。

提高高校实验室档案的管理水平能够使档案的管理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档案的管理能够为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便利,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日常的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种类繁多,这就给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档案的统计和计划方面的难度也加大,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档案整理难度也加大,这样会大大影响档案的分类和传输。所以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能够推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提高高校实验室档案的科学管理能够满足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高校实验室专项档案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档案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它的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政治和经济所涉及的内容较多,能够集中体现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专项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的发展是对我国优秀传统的一个良好的见证。

二、配置管理在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及作用

改变传统的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模式。要想提高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就应该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并不是要抛弃传统的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模式,而是要将传统的观念进行解放,弥补传统管理模式的漏洞,正确地了解科学化的管理水平的必要性,树立全新的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理念,人们的主观意识提高了,才能真正地提高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另外,档案的科学化管理还应该增加配置管理的应用等。

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原有的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社会需要,传统的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模式主要就是档案的保管,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对档案的管理和保存,属于馆藏型,在保管工作方面要着重考虑档案的保密性,只有在进行人动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档案的变动,虽然这种管理方式是十分有效和严格的,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对档案的科学化管理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所以改变传统的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模式迫在眉睫,增加配置管理的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模式,使档案中的信息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使资源能够达到高效的利用,最终实现资源共享,这样才能实现用户的服务水平最优化。此外,档案资源的量与质都要达到一定的要求,这样才能实现科学化的管理水平。

配置管理在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的逐步应用有利于促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档案现代化水平的建设是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步骤,现代化建设不仅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水平,还要加大对档案的资金技术投入及硬件设备的使用和投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分步骤地实现现代化建设,这样能够促进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的高效。此外,最好建立一个健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对档案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还减少了雇佣人员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对档案的科学化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员处于主要的地位,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着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和前进,每个时期对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对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除了一些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外,还应该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和相关的使用技巧。使他们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整理和分类,熟悉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巧等。

建立健全配置管理在高校实验室档案的内部机制。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的内部人员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机制,在建立机制的过程中,应该结合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的特征和需求。在进行统一的管理过程中,还要将员工的任务分配到个人,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使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具有多方位的管理体系。政府还应该加强对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的指导,使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查尔斯・德普雷,丹尼尔・肖维尔.知识管理的现在与未来[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2]李瑞国.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课程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5.

第8篇:档案专项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质量控制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都在以外包的方式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的质量控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外包质量控制未达到一定的深度,暴露了很多问题,作者通过文献调研并结合两年档案数字化外包质量控制的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遵循的原则和相应的对策。

一、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外包前档案部门质量控制规划不足

首先,企业档案部门对档案数字化外包质量控制缺乏科学的规划。很多企业在档案数字化外包项目启动时,并不是以替换档案原件为目的,而是为了按时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有的企业轻率地认为只要档案数字化外包出去完成任务就好,没有考虑外包成品的质量和利用,也没有对外包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进行预测,忽视了对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质量控制进行科学的组织和规划。其次,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质量控制的规范不健全。关于档案数字化外包的规范只有国家档案局印发的《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规范》,可作为指导企业档案部门在档案数字化外包中加强对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依据。而在档案数字化加工的规范较为充分,覆盖了业务规范、技术标准规范和人员管理规范等多个方面,但这些档案数字化加工规范在具体的档案数字化外包的落实中,各企业的实施标准并未统一。最后,参与外包的企业档案人员质量控制职责不清晰。在确定进行档案数字化外包并获得企业部门领导审批后,企业应该建立档案数字化外包专项小组。有些企业虽然成立了外包专项小组,但是没有清晰的制定相关规范,以明确各人的分工和职责,导致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过程中的问题无法解决和追责的现象。

2.外包中档案数字化加工质量控制不到位

企业档案部门对外包中档案数字化加工的质量控制不是很到位。虽然企业档案部门对档案数字化加工的外包进行了监督、指导,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首先,由于外包公司是独立运作、自我管理,企业档案部门很难对外包进行适当的管理,对外包成品的质量和项目进度不易做到准确的把握。如果外包公司再频繁的更换加工人员,则更加影响项目的进度和档案数字化外包成品的质量。其次,外包公司有时只是注重项目进度,对提出的质量问题视而不见。虽然企业档案部门安排了专职人员对外包过程进行检查,但是面对档案数字化加工大量的工作,企业档案人员较少,不可能全面的对外包工作进行检查。最后,外包公司有时会降低加工成本以获取更大利润,从而降低了外包成品的质量,导致在档案数字化外包中出现诸如偷工减料、扫描图像不清晰完整、OCR识别较低、著录信息不完整、与实体档案没有正确的对应关系等各种质量问题。

3.外包后档案数字化成品验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档案数字化成品验收是外包的最后环节,企业档案部门若忽视对这一环节的质量控制,也会使整个外包付之一炬。很多企业对外包的质量控制就是最后验收,验收的约束也仅限于数字化的案卷数、录入的条目数量、数据备份等,而很少对外包成品进行有效的检查。甚至,有的企业档案部门没有验收标准,对于他们来说验收就是一个“接收”的过程。这样一来,企业档案部门不能经过验收这一重要的环节,准确的了解外包成品的质量,甚至连外包成品数量缺少都不能及时发现。即使有的企业对提交的外包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但对发现的不合格数据只是进行修改,并未将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反馈给外包公司。

二、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质量控制的原则

为了实现档案数字化外包质量的控制,其前提要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质量控制的原则。考虑到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质量控制的问题,笔者认为实施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质量控制应遵循如下原则:

1.全程管理原则

本文认为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质量控制的工作有着完整的周期,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质量控制必须遵循全程管理的原则,就是从档案数字化外包立项开始到项目验收结束整个周期进行全程管理。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质量控制的全程管理也是一种过程管理,通过对外包过程质量的控制实现外包成品的控制。由于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过程质量控制的可控性较强,过程控制反馈的周期较短,因此,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中的企业档案的整理、扫描、图像处理、OCR识别、成品质检等每个环节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管理,便于及时发现质量控制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并根据质量控制的问题不断地调整外包质量控制的对策。

2.前端控制原则

在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中,把企业档案数字化加工之前的活动看成是前端,将外包公司对企业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各工序的活动是中端,项目验收是末端。前端控制要求对整个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质量控制的目标、要求和规则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整合,把需要和可能在实施数字化加工之前实现或部分实现的管理功能尽量在企业档案数字化加工之前的阶段实现。在外包前,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的组织、外包公司的选择、合同的签订、标准规范的制定等前端控制的内容,都是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实施顺利和项目验收的重要保障。前端控制的原则在外包的质量控制中至关重要,确保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质量控制对策的有效实施,也是优化档案数字化外包质量控制流程,提高外包管理效率的科学理念。

3.动态管理原则

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质量控制必须遵从动态管理的原则,就是企业档案人员对档案数字化加工全程加以监控,以动态适应性管理措施实时应对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中发生的变化和对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保证外包质量控制的实现。例如,外包公司员工流动性较大,而新员工熟悉数字化加工技术规范、岗位职责、数字化软件的应用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新员工会影响到企业档案数字化的工序质量、成品的质量,企业档案人员必须动态调整管理措施,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

4.注重效益原则

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质量控制的目的提高档案数字化外包成品的质量,以达到“替换原件”的目的。但是目前看来很多企业进行档案数字化外包后,疏于对外包进行质量控制,导致大批量返工或者外包结束后外包成品成了无法使用的数字垃圾。因此,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质量控制要注重效益原则。注重效益原则能使企业档案部门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能使企业在外包质量控制中减少过程中间环节的失误返工,节约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三、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质量控制对策

在遵循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质量控制的原则上,做到外包前准备工作的前端控制,外包中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控制排除各环节的低质量隐患,外包后成品验收质量问题的及时反馈,以解决档案数字化外包质量控制的问题。

1.加强外包前准备工作的前端控制

外包前准备工作的前端控制是指外包公司对企业档案数字化加工之前开展的外包前准备工作的控制,即档案部门对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进行事先考虑、规划,通过准确的定位和科学的规划,对外包控制阶段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进行事先控制。外包前准备工作的前端控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1)建立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专项小组。它是企业档案部门开展档案数字化外包的根基,是提高外包成品质量的重要保障。外包专项小组的架构要良好并且各岗位人员的职权分明,能够有效协调数字化外包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有效地避免出现问题无法追责的现象,确保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质量控制有效地开展。(2)鉴定企业档案原件,确定外包范围。企业档案鉴定环节是根据企业档案的级别、企业档案的利用频率及企业档案的利用价值大小,确定需要数字化的企业档案、企业档案数字化的先后次序以及企业档案数字化的组织方式,实现对扫描对象的控制,避免重复扫描的情况出现,以减轻对档案原件的质量影响。通常情况下,对于保管期限为30年及其以上的企业档案要进行数字化,但要根据企业档案的保存和实际利用频率的情况而定。(3)制定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实施方案。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专项小组根据本企业档案部门现有的资源确定档案数字化外包实施方案,以加强对外包公司的评选、外包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企业档案数字化成品满足合同技术规定要求。(4)制定外包公司选择依据,合理选择外包公司。根据本企业档案原件调研情况和外包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选择数字化外包公司。外包公司选择将决定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成品的质量水平以及外包公司履行合同的能力。(5)签订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合同。选定外包公司后,企业与外包公司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签订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合同。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合同是制约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双方,保障彼此的利益;是确保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按照规定的时间顺利进行;是企业档案数字化进行过程质量控制保障企业档案数字化成品质量的依据。(6)制定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质量控制标准体系。企业档案数字化加工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因此必须要有明确的标准体系作为指导。企业档案人员和外包公司共同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的特点,客观地制定外包质量控制标准,不仅保证参与档案数字化外包不同的人员在处理相同情况的规范性和一致性,避免在实践过程中出现质量控制标准模糊,无法界定的情况,还能作为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专项小组的工作依据。(7)搭建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工作环境。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工作环境包括档案数字化加工场所环境和档案数字化设备软硬件环境。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工作环境应参照国家档案局档办发的《档案数字化安全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搭建。

2.加强外包中企业档案数字化加工的过程控制

外包中企业档案数字化加工的过程控制是指企业档案部门对外包公司进行档案数字化加工的过程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安排专人负责监督审核每个环节的质量和协调解决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的问题。企业安排人员管理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安排几名档案人员同时对企业档案数字化的所有工序进行指导;二是按照企业档案数字化的工序安排各工序负责人进行管理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工作。通过企业档案工作人员对数字化加工进行常规检查、指导,保证提高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项目的质量。由于企业档案的数字化加工是一个环环紧密相扣的系统工程,只要上一个环节的质量问题没有及时排除,就会导致成品的不合格。因此,一定要加强外包中企业档案数字化加工的过程控制,制定档案数字化加工每个环节的工作标准、操作规范、质量标准、检查方法和解决方案。避免质量不合格的半成品留入下一环节,尽可能及时的消除生产过程各环节出现的质量问题,以达到外包中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控制阶段的质量控制。

3.加强外包中数字化加工和外包后成品验收的反馈控制

外包中数字化加工和外包后成品验收的反馈控制主要是指对外包公司进行数字化加工和外包后成品分批验收进行事后控制,为后边继续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成品验收总结经验。加强外包中档案数字化加工和外包后成品验收的反馈控制,可从两方面入手:(1)外包公司操作人员实现主动反馈,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良性循序。如何实现外包公司操作人员的主动反馈,就要求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加强对外包公司工作人员的反馈意识培训,让外包公司的操作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以实现质量监控的良性循环,保证最终的数字化外包成品质量。(2)企业档案数字化外包专项小组的质量监督。通过外包专项小组对外包公司进行质量监督,可以从旁边的视角观察并发现外包中企业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的质量问题,对于发现的影响档案数字化加工各工序成品和外包后成品质量的问题,及时反馈,督促问题的解决。

作者:郄红岩 单位:中海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参考文献

[1]俞洁丽.基于全流程的档案数字化质量控制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4.

第9篇:档案专项管理范文

一、全面把握档案业务监督指导的基本含义

1.档案工作业务的监督和指导主要集中在档案管理基础业务中,对档案信息的加工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档案管理部门主要以层级的形式存在,每个档案管理部门都包含相对应的下属部门,工作人员的监督和指导行为是职责所在。

2.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内容范围相对较广。第一是对机关、团体及各类单位的文件信息形成和利用的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第二是管理人员可以对档案馆的工作内容进行监督和指导。第三是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第四是对档案学会、协会等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第五是对相关的档案理论和科学技术研究所以及档案管理培训工作过程进行指导。

二、档案业务监督和指导的一般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统一指导原则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引导下,档案事业管理机构一般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对档案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分层次分专业加强管理,提高档案业务工作质量,达到管理监督和指导的目的。

2.总揽全局原则。所谓的总揽全局原则主要体现在具体的档案业务指导工作上,业务指导部门采用系统的理论来对档案工作进行分级指导,协调处理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

3.分级指导原则。分级指导原则是指在档案体系范围内,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工作原则,按照指导部门及相关单位的数量、层次和规模,确定指导的宽度和范围,以便指导者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开展工作。

4.分类指导原则。分类指导原则是指在具体工作业务中,对不同情况进行指导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要求和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片面采用相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针对指导对象的差异性,采用科学合理的指导路线。

5.重点指导原则。对存在问题较多的或档案管理人员频繁变更的单位进行个别重点指导,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档案业务,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对某一时期的重点活动或中心工作进行档案业务指导和监督,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完成重要档案材料的归档工作。

6.专项指导原则。通过建立协作组的方式检查各单位档案工作情况,对其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专项指导。如发现各单位对专项材料的标题不符合规范,就可以通过专项指导来解决。针对各单位出现的问题,从结构、内容、文字概括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明确规范,纠正错误。

三、做好档案业务指导具体工作

1.加强联系,进一步发挥档案业务指导的作用。一是各级组织要认真贯彻国家档案事业的法律、法规和地方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执行档案工作各项标准、规范,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档案资源建设、档案法制建设;二是要加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各系统、各级档案部门的联系、沟通,提高档案工作网络效能,保证档案业务工作的完成和档案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是掌握和了解档案事业发展的经验,不断推进档案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2.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改进业务指导方法。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业务指导工作一定要贯彻“服务”这个主题,在服务中实施监督,在服务中体现指导。在具体工作中要转变思想观念,突破传统做法,以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为基地向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全方位拓展,特别是私营经济领域、信用体系建设领域也应纳入档案业务指导的范围。

3.突出重点,注重业务指导工作的实效性。要做好对一般单位和一般业务工作的指导,要集中力量对重大活动、重点项目及改制企业档案管理的指导力度和频率。还要紧跟时展的脉搏,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4.加强教育,提高档案业务指导队伍的工作水平。首先要提高认识,增强业务指导工作的责任感;其次要加强学习,提高法制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第三要转变作风,增强业务指导工作的实效。要经常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掌握被指导单位的情况,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亮点,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要注意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抓住重点、难点,加强研讨,提出工作对策。第四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业务指导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要善于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中解放出来,敢于突破传统模式,与时俱进,开创符合档案事业发展规律的档案工作业务指导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