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年级简单实验作文范文

三年级简单实验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年级简单实验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三年级简单实验作文

第1篇:三年级简单实验作文范文

【关键词】作文承接性梯度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7X(2014)07-005-01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框架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可以说这是不争的事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中明确指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里面提出了突出作文的“需要”选择“表达”,在文体上,也提到了“叙事性文章”、 “说明性文章”、 “议论性文章”、 “应用文”等文体,但是,我们的教学实践,不是一下子就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而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充分说明,中学生的写作应该有一个承接性、梯度性,不应该是一蹴而就。

一、对于课标的解读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号称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作文,应该更加注重“独立”、“表达”、“文体”的需要。所谓作文梯度训练 ,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认知结构水平,采取与之相应的训练方法,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之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种写作教学方法。

二、训练目标梯度训练设计

为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好这门言语交际工具,充分发挥其基础性作用,为促使学生学好其它学科奠定基础,为使学生全面综合发展,中学生作文教学应从初一至初三年级实行作文系列化的梯度训练,体现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纯向深刻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训练层次。以下为具体的梯度训练目标分解:

(一)整体目标

(二)能力目标

(三)各年级话题梯度目标

(四)各年级写作技法梯度目标

(五)各年级积累训练梯度目标

第2篇:三年级简单实验作文范文

[关键词]作文起步;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6-0052-03

[作者简介]易军(1972―),男,专科,江苏省南京市天景山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作文的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高一个层次,这个阶段的学生习作,一般存在一些这样的问题:

1.对作文产生畏惧感,一提写作文就茫然不知所措。

2.对作文感觉无从下手,面对作文题目想不出几个句子,不知道写什么,往往能写出的字数很少。

3.错别字多,还有一些不会写的字。

4.不懂得将口头语转化为书面语。

5.东一句,西一句,没有条理,对表达的内容写不明白,写不清楚。

6.不懂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明白作文的一些格式。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笔者觉得可采取如下措施加以解决:

一、激发写作兴趣,明白基本格式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三年级习作的阶段性目标是:要让学生“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面对刚刚才开始学写作文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习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作文的兴趣,消除恐惧感,帮助他们建立写好习作的信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地经常练习,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比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写日记时,就跟他们说:“我们每天经历了那么多的事,如果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在本子上,不管写多写少,让老师也知道,怎么样?”结果学生兴趣很浓厚,每天来到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写的本子从书包里掏出来交给笔者。教师如果硬要求学生写多少字以上,他们也许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有畏难情绪。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因此,作文题目的确定,应让多数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选材要结合学生实际,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能力。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比如“我的妈妈”“一件让我高兴的事”等。刚开始写作,学生从简单的程序性的事情写起,比如:洗碗、洗衣服、煎荷包蛋、大扫除等,让学生先体验,整理完成这些工作的顺序和步骤,再动手写。另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以欣赏的口吻肯定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每一点成绩,使学生在愉快祥和的气氛中感悟写作的乐趣,主动写作,比如教师可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念给大家听或抄写在“学习园地”上。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固然重要,让他们明白作文的一些基本格式也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在上第一节作文课时,就先让学生自由谈谈他们对作文的认识,然后使他们明白哪些属于作文内容。第二节作文课,笔者让学生用作文纸抄写简短的范文,同时讲一些作文的有关格式以及使用标点符号应注意的问题。比如:题目应占一行,写在第一行的中间;每一段开头应空两格开始写;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都占一个字的位置,紧靠在文字的右边偏下,这七种符号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应紧跟着一句话末尾的字;引号、括号都写在文字的前后,也各占一个字的位置,引号的前半边用在文字的左边偏上,后半边用在文字的右边偏上,括号的前后半边也应紧靠注释的文字。引号和括号的前半边,可以放在一行的开头,不能放在末尾,后半边不能放在开头,引号或括号的前后半边,可以和其他符号合占一个字的位置;破折号和省略号各占两个字的位置,这两种符号都写在行次中间,可以放在每行的开头或末尾,但不可以把一个符号分成两段;书名号的书写格式和括号相同。

二、加强语言训练,推动条理写话

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要写好作文,必须先学好说话。因此,要学生把话写连贯,写得有条理,就要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加强说话的训练。

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说话的顺序,如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的先后顺序,按地点的转换,先概括后具体,从色彩到形状,由外貌到语言到动作再到心理等。还可按“先……接着……然后……最后……”的顺序,按“有的……有的……还有的……”的顺序等。话说得有条理了,习作时自然就写得有条理,就能把事情写清楚。

其次,教师要重视上好口语交际课。语文课本中一般每个单元都是先安排口语交际内容,才让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口语交际课上,除了让学生认真听,可以提问、补充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说时,要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要讲清楚、完整,让别人听明白,尽量说得生动一些,讲的时候要有感情,使听的人受到感染。当学生知道了怎样才能把一件事或一个物说清楚、具体时,学生的思维也最活跃,学生最有写作欲望。这时,教师就可顺势抓住时机,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

再者,教师要开展各种活动,诱导学生说话,同时加强诵读能力的训练。诵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增强语感,学会多种句式,把课文中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吸收、积累,形成连贯、准确的表达习惯。

三、用好规范汉字,规范习作语言

三年级的学生,运用汉字的能力还不强,因此经常写错别字,影响了意思的表达。还有的学生是提笔忘字,只好用拼音代替。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汉字。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习作时,学生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写完后,自己读读,也可请老师、同学帮自己纠错,找出错别字或不通顺的句子自己修改。对于不会写的字,学生自己查字典或问老师、同学,然后去掉拼音写上汉字。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写错的字收集起来,搞一些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养成不写错别字的好习惯。例如,教师把学生出现的错别字写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上,让学生“把错别字领回家”。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看看自己有没有写错,如果有,就要改正过来。这样反复练习,直到学生会写为止。

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嘴上很会说,但写起来就很困难,用词贫乏、语无伦次,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的能力很差。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一定要通过大量的背诵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语言材料。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除了背诵课本上的内容,还可以布置学生从课外阅读的书中摘抄好的词句进行背诵训练,教师定期检查。教师平时可以组织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教师让学生收集相关内容,以人物、季节、景物、事物等为主题进行背诵比赛等。除了加强背诵课文及课外书上摘抄的好句子的训练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口头语言,有助于他们写好书面语言。这样,学生无论是说话还是写话,就都会逐步文从字顺了。

四、引导学生观察,教给观察方法

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去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材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小组等;在家里,有生活、做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社会上,有繁荣的市场经济带来的热闹景象,假日和同学、家人一同游玩的亲身经历,还有奇异的家乡变化等。可利用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训练学生的观察,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来,就不会觉得难了。此外,教师还应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的写作语言资料不断丰富完善,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比如,三年级上册习作“三写秋天的景物”,笔者在进行这次习作前,让学生去看看田野的稻田、果园的果树、校园的桂花树和柏树等,去捡一捡落叶,看一看天空……让他们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他们的互相讨论交流,学生就写出了比较真实的文章。

如何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呢?1.按一定的目的,按一定的要求选择观察一定的景、物、人、事。2.可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等顺序进行观察。3.注意对比,采用对比的方法区别相同和不同之处,抓住事物的特点。如观察动物时,要抓住外貌、动作、神态、生活习性等方面。观察水果时,抓住颜色、外形、吃法等进行对比,观察的印象就会深刻。4.要注意细节,如观察石榴树时,石榴树的花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的。5.学会想象和联想。比如观察茶花树时,发现茶花树有的枝叶开始枯黄,就引导学生对看到的现象进行联想:“这茶花树根是不是被地老鼠咬了?”“是不是有虫子了?再不治理虫害,可能整棵茶花树就要枯死。”通过观察,学生在头脑中留下事物的深刻印象,再进行想象和联想,就深化了对事物的认识。

总之,指导小学阶段作文起步,教师要指导学生坚持多说、多读、多写、多改,体现直观性和趣味性原则,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思想特点,引导学生多接触社会,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从而不断增强写作自信心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第3篇:三年级简单实验作文范文

三年级知识学习广泛了,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们主要是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拼音、生字、词语读几遍抄几遍,也就是说只要孩子肯下功夫记,一般不成问题,但是,现在可就有点不同了,因为现在除了以上的基础知识以外,作业本上有更多比较“活”的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这些题目是没有什么最标准的答案,可以是一题多解,不像学生字、拼音该怎么读就怎么读,所以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还必须扎扎实实地掌握、同时还要拓展孩子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习方面的改变还表现在内容增加了,并开始练习写作文,如果基础方面不扎实,写作也就困难了,因为写作文必须要有事实的语言,如果积累少了,写作文时就没话说,这就要辛苦我们各位家长,要辅导孩子进入中年级,顺利过渡到高年级。因此,有一些学生因为不想学,为了逃避写作业在家长面前说:今天老师没布置作业,或者说:“在校已经做好了。”这就要我们家长检查一下是否已经完成,为什么有的孩子越来越想学,成绩越来越好,而有的孩子越来越差,除了孩子的主观原因以外,相应的还要我们家长多抽点时间看看孩子的作业,辅导一下他们的学习,让他们把成绩搞上去。

二、语文学习方面的年级特点以及家长如何配合

1、关于写钢笔字。

本学期开学初各个班的老师就已经布置学生准备了钢笔,这就是本学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一项——写好钢笔字。学生由写铅笔字过渡到写钢笔字,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执笔方法不对、写字姿势不正确、笔顺写错、出现错误很难修改和无法保持作业本整洁等。钢笔的正确执笔方法应该是食指与拇指执住笔杆,用中指抵住笔杆。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却是将食指弯曲,让食指的指甲背压住笔杆,再用大拇指紧紧包住,握紧了拳头写字。用这种执笔方法写字,不仅样子难看,而且费力,速度慢,还阻挡视线,写字累且慢了。此外,少数学生执笔时,手腕向外翻出,手心向内,其状如同画素描中的线条一样,力不在指上、掌上、而在向外翻出的腕上。这样写出来的字,特别难看。这种情况必须及时纠正。另外,写错了字,该怎样去修改订正呢?通常情况下,我们推荐学生选择的是用橡皮擦或是用透明胶带粘这两种方法,而不推荐使用修正液和涂改液。不管使用哪一种方法,都会在作业上留下痕迹,影响作业本的美观,因此在我们要叫他们先动脑筋想好了再下笔,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写一个字看不合适了再擦掉重写。

2、关于语文作业方面的要求

从我们发下去的作业本,家长们可以看出,三年级不但课程增加了,作业本也增多了。就我们语文学科来说,每学完一课,需要完成的作业就有:《补充练习》、《习字册》、《练习与测试》以及内容包括抄写生字词语、造句、抄写段落、小练笔等多种形式的《笔记》,除此之外,学生们每两个星期要完成一片精心写就的作文,还有我们例行的周末练习。其中,《练习与测试》和《笔记》是家庭作业。这些作业我们也有统一的格式要求,即:所有作业开始用钢笔完成,这就需要家长们在作业的整洁度上多下功夫;《笔记》本的书写要按照各班老师要求的格式,尽可能做到整齐美观,写完后再后面画上记分格;写作文要先打草稿,草稿经反复修改后才可以誊写到作文本上;所有的课堂作业不可以带回家,这一点还要请家长们特别注意。

(一)关于阅读:

有些家长一些苦恼孩子的作文写的不好,想尽了一切办法为孩子找补习班等,结果还是见不到效果,其实,孩子头脑中空空的,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让孩子写出好的作文,就要增加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量,让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对于一些重要的经典的语句,要让孩子们朗读背诵。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读中学写,增长知识,丰富语言。

如何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孩子的阅读习惯自觉的养成。例如,孩子每天临睡前留出半小时至一小时的时间,进行读书,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孩子的自觉行为。在这当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2、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

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我们要经常强调阅读的卫生习惯:如,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提醒孩子千万不要躺在床上读书;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不要让孩子养成边读书边做小动作的陋习,如挖耳挠腮,摆弄小玩意儿,吃零食,东张西望等。因为孩子本身的身心特点发展有过程,这一阶段的孩子好动、自主性差,所以这一点需要我们有一定的监督措施和奖惩措施,从而更好地强化这一习惯的养成。

3、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

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要养成这一习惯,必须做到:姿势要端正;环境要安静;作息要定时;学习地点要固定;养成默读的习惯。

4、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

5、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从本质上讲,阅读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在孩子们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孩子阅读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指导孩子读书时常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习惯。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问自己“为什么”,可以由表及里,深入思索;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培养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

6、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我们要着重培养孩子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孩子们在学完汉语拼音后,就能够利用工具书进行阅读。我们要适当地加以指导,并且身体力行,常常和孩子一起带上工具书,多创造机会强调带工具书阅读的好处,使孩子们谨记在心。

7、培养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

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的效率。如:以积累知识为目的,可以精读;以欣赏为目的,可以朗读;为了消遣,可以速读浏览;以搜集资料为目的,可以跳读等。

8、培养有序阅读的习惯。

有序阅读指阅读要有计划性,阅读时不能见异思迁,半途而废。阅读的行为要有条不紊:书放在什么位置,笔记和笔放在哪里,暂时不读时怎么做记号等。教师在课堂上要边说边示范,并让学生做,逐渐习惯成自然。

关键一点,我们要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逐步培养,由小积大,最终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量增加了,有的家长又有新的烦恼了:我的孩子看了很多书,家里也有很多书,怎么见他的阅读能力、作文水平提高呢?我想,阅读和作文都不是一步登天、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反复曲折的历程。

(二)关于写作:

这是我要重点讲的第二点。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正式开始起步,这是小学生从口头语言转而发展书面语言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决定学生走稳习作之路的关键一步。尤其是三年级,作为作文时代的开端,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作文和语文水平发展。要写出好文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从平时做起,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善于积累等等。

提高习作水平除阅读之外,最重要的还要写好“两记”:读书笔记和日记。写读书笔记就是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它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所以要让孩子们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作好课外读物的读书笔记,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写日记也是一项有效的训练措施。日记形式灵活,内容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浅,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

另外,我始终坚信: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在孩子们作文刚刚开始起步阶段就应培养他们自主修改习作的习惯。

三、送给各位家长朋友的几点温馨提示。

1、每天请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家庭作业,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坚持不懈。检查完后作业本上请签名。

2、必须掌握字词句部分。

3、家长的善导是家庭教育的黄金,要多给孩子一点信心,做孩子成长的强有力的后盾。每天与孩子进行亲切交流,和他们谈谈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哪篇新课文,知道哪些道理,今后打算怎样做,交谈时,要有耐心,不能简单粗暴。

4、定期与教师进行沟通,对孩子的优点、不好的习惯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疑惑,可以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共同寻找最好的教育方法。

5、经常带孩子们接触社会、研究社会的各种现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双休日、假期交好朋友、参加有益的社区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做小实验、搞小发明、编手抄报、编作文集等,使孩子们全面发展。)

6、让学生多读书,家长给孩子舍得买有关学习和课本上有关的作家的书籍。多读作文选。

7、多让学生写观察或纪实日记,指导孩子的习作,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8、教育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上学习,做好笔记,课下有选择的做阅读练习,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9、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家长必须辅导,把知识补上。

10、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做好每一次考试的分析和改进措施。

总之,我将和各位家长一道共同教育好你的子女,我的学生。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走到一起来了,为了我们的理想,我们必须一起努力,实现这个理想,而你们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工作最大的动力,即使苦累,我也会感到欣慰。

第4篇:三年级简单实验作文范文

一、“创”写作之“源”

策略:建立素材库。

1、让孩子们准备一本小本子,引导孩子有意识地观察生活,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如:发生在教室里的故事;家庭里的故事;自己搞的小制作;自己做的小实验;刚学会的新本领??)赞可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广阔了。”不是吗?其实,生活中天天都有故事,只是我们没有留意,或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

2、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如: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等。游戏、活动实际上是儿童存在的一种形式,儿童生存的一种状态。这既解放了儿童的肢体,也解放了儿童的精神,能有效地为习作提供素材。

教师可每天花上十分钟时间让孩子们一起静心回忆一下今天发生的有趣的、值得留下痕迹的事情。这些素材,哪怕是只言片语,只要能在今后的写作时唤起自己的记忆就行。关键所在是要提醒孩子们及时记录。

二、“炼”写作之“法”

有了“米”,如何烧成香喷喷的白米饭呢?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孩子尽管有事可写,但也表达不出,不知该从何写起,如何描述。我班一个孩子在写《擦玻璃》这篇作文中,用了近十个“擦呀,擦呀”这样的嗦的话语。由此可见,有了素材,为师的还得引导学生习得方法,使之顺藤摸瓜摸到其门道。

其实,我这里所说的“法”并不是写作的方法,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大文学家鲁迅先生曾在答复别人问他怎样才能写通写好文章的时候所过,要多读多看,千万不要相信《文章作法》一类的书籍。我这里指的“法”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习得的,经过自己内化的方法,换言之,就是习得作者是怎样写好文章的。那么,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如何才能引导其得法呢?

策略:

1、引导有序观察。作文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之一。三年级孩子观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往往满足于表面认识,所以要教给孩子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会教孩子怎样积极启动他们的耳、目、鼻、舌等感官去感知事物,教孩子时时、处处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观察人、观察事、观察景、观察物,并有意地引导孩子们去集中看同一类文章,从而让孩子知道写文章要有一定顺序,读者看了才不眼花缭乱。如:观察静物时,方位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一件事也有起因、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

2、阅读中得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在作文起步阶段,我引导孩子们选择一些内容好、思想健康、文笔优美的文章来阅读,让孩子们通过大量的阅读欣赏,欣赏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熏陶,激发创作欲望。“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此言就是劝诫我们通过大量阅读与欣赏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作文能力。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

当然,在具体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始终遵循由“扶―――放”的原则,孩子们在写作的道路上经历了跌撞的过程,才能使他们走上自己的写作轨道,发挥最佳的写作水平。

三、“塑”写作之“形”

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一定要让孩子多动笔,少些束缚。

策略:

1、广度练习。

这里的“广”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时间上的,一个是内容上的。平时可利用课堂小练笔,日记,还有每天放学前的小回顾以确保练笔时间。在内容上,也可以引导孩子多角度地去写。

2、深度练习。

主要使孩子们学会围绕中心从抓外貌、神态来写,或从抓语言、动作来写,或从抓心理活动来描述,学会拍电影的技巧,来个近镜、特写镜头。

3、速度练习。

让孩子们练就一般的写作速度,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模仿文中的片段结构写尤为重要。再者要能根据题目快速在脑海里搜索素材,形成一定的框架也很重要。

四、“固”写作之“根”

学生的作品面对的是单一的读者―――老师,而老师的评价也许对于部分孩子来说,也是摸不着头脑的。因此,为让刚刚学习习作的孩子能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便尝试着让孩子做自己作文的主人,接受多元评价。

策略:

1、自己修改。作文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好作文也一定是学生自己改出来的。每次习作完成后,先让孩子们自己修改,每发现一处有问题的地方,并能自己修改正确,可附加一分,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

2、同桌互改。自己写出的文章往往很难发现错误,正所谓“当局者迷”。在学生自己修改的基础上,可组织同桌互改。我们都知道,孩子要挑起别人的毛病来,那个个都兴致很高。我在尝试过程中就发现,同桌互相修改作文的时候,气氛特别好,孩子们个个都很投入,即使是平时被我们认为是学困生也是正儿八经地拿着同桌的作文,逐字逐句地在推敲。

3、优生巡改。经过两轮修改的作文,又能在老师那儿通过的作文的主人,可作为小老师进行巡改作文。对自己审视过的满意的作文,可在其作文本上签上自己的大名,意为“此文通过”。值得一提的是,每次获得巡改作文特权的孩子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会获得这个殊荣。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写作的积极性。

第5篇:三年级简单实验作文范文

本文以提高小学作文写作能力为目的,以小学作文起步阶段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为前提,从营造写作氛围、变化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写作需要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作文起步阶段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小学作文 起步阶段 写作教学 策略研究

一、小学作文起步阶段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

1.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现代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相一致,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把学生的潜力调动起来,促进学生的智力不断发展。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好,但逻辑思维能力偏弱,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加,逻辑思维能力会不断的增强,小学作文阶段写作教学要遵循这个特点。另外,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书面表达能力还比较差,写作能力比较弱,到三年级之后书面表达能力才能进一步提升到口语表达相当的水平。而小学生作文就是要把学生看到的,听到的,通过一定的书面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在小学入学阶段主要练习小学生的口头语言,比如看图讲故事,给几个词语让学生组合成一句话,这些可以给小学生的写作提供准备。在第二个阶段就是要向写作过渡了,如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改写,给文章提炼中心思想,对简单的作文进行仿写等,这是学生写作的萌芽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阶段。到了第三个阶段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写作技巧,如文章如何构思,立意选材的方法等。在这个阶段要遵循小学生心理发育特征,做到以学生为本,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进行奖赏,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自信。

2.遵循作文教学目标

教育部推出的《语文课程标准》讲到要遵循学生的语言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组织教学,这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第一,要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兴趣是写作的内部动力,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不要给小学生提出太多苛刻要求,让学生自由表达,只要小学生愿意写,而且能写出来,就要给予一定的鼓励。第二,打破形式和内容上的僵化。到三年级的时候,就要开始进行书面语言的引导,在这个阶段同样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作文教学还不能用条条框框约束学生,要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大胆发挥,自由表达。第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为以后的写作打好基本功。

二、小学作文起步阶段写作教学策略

写作的兴趣是小学生写作的内在动力,可以驱使着小学生向写作目标奋进,转变为学习动机,直接关系着学生写作的成败。因此,在小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重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动机,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一种满足感。

1.营造写作氛围

轻松活泼的写作氛围可以给学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能够乐于表达,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具体做法是上课前几分钟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最近觉得感兴趣的事情,玩一下故事接龙游戏,每周开展一些故事会,选出故事大王,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设置黑板报,创设作文角等。另外教师对教学还要有饱满的精神状态,把这种状态再传染给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振。

2.变化课堂组织形式

在学生练习写作的初级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让他们觉得写作就像讲故事一样有趣,为开发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打下基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对一切事物都感觉比较好奇,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可以组织合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练习写作。第一,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练习写作。比如教师可以表述一个故事,让学生把故事表述出来,最好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故事进行扩展,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述。教师也可以把故事讲到一半,让学生发挥想象,继续把结尾编出来,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写作能力。第二,可以把小游戏、小实验、小制作等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三只小猪》的故事很多学生都听过,可以让学生把听完故事的感悟写出来。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发挥想象,思考如何让鸡蛋从课桌上滚到地上而不碎,然后可以通过实践来检验学生的想法是否正解,让学生把整个过程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些有趣的小故事和小实验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3.激发写作需求

学生的写作需要通过外部因素进行刺激,但要想从根本上把学生的写作从外部动力转化为写作的内部动力,还是要让学生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意义。首先,创设交际需要,让学生增强参与意识。例如每天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定期向学生,用以评选最有兴趣的事。鼓励学生做小记者去采访父母、教师、同学,把采访结果用文字表达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做编辑,出班报等形式激发学生交往动机,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第二,可以让学生用书面形式进行自我介绍,可以介绍自己的个人状况,也可以介绍自己家的小猫小狗,也可以介绍学校的状况等,让学生在自我介绍中锻炼写作能力。第三,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小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都想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认可和鼓励,因此,新课程要求小学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在分享中获得快乐。

【结 语】

教学策略是提升教学能力的基础,因此,要提升小学作文的教学能力就要在教学策略上下功夫,找出适应于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升华为教学策略,用以促进小学生作文起步阶段的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华.生活是小学作文的创造源泉【J】.中国校外教育, 2010(05)

第6篇:三年级简单实验作文范文

[关键词] 概念图; 思维导图; 写作困难; 写作障碍;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曹培杰(1983—),男,河南许昌人。博士,主要从事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数字化学习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E-mail:。

一、引 言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将知识和情感通过书面语言准确地表述出来,从而满足个体的情意表达需要,即“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学生在写作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包括遣词造句、推敲字词、凝练语言等,并且能够围绕主题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也就是布局谋篇的能力。写作的这些内在要求,使得作文教学成为一个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烫手山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反映,“越是到高年级,学生写作就越容易出问题”,“每个班级里面总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遭遇到写作障碍”。很多学生畏惧作文,拿到题目后往往咬上半天笔头,也还是不知该从何处落笔。近年来,我们在北京和宁夏的16所小学中开展了写作现状调研,结果发现,写作困难现象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普遍存在,6%至21%的学生存在写作障碍,而且这一比例随着年级上升呈现明显攀升的趋势,遭遇写作困难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尤其到了高年级,写作将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那么,写作困难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如何改进?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概念图支持作文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写作困难现象的归因分析

针对写作困难现象,我们收集了160份写作困难学生的作文样本。通过分析发现,这些作文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无法在给定的时间内写出作文;写作内容贫乏、言之无物;词汇使用单一;作文像是写流水账,没有任何新意;句子之间缺乏联系;结构松散等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很多语文教师认为,“生活积累不足是主要原因,因为小学生年龄尚小、阅历尚浅而导致无话可写”。但是,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指出,[1]在这个知识爆炸年代,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量远远超过前人。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辨别是非的要求,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爱好、追求和理想,并且身处一个时而变幻色彩、时而涌起波澜的天真烂漫的年代,其中不仅蕴含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饱含扣人心弦的情感体验。在我们的访谈中,一位拥有三十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就提到,“我私底下观察到娃娃们在课下交谈时,一讲到身边的趣事就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中间还总能蹦出一些富有童趣的语句。可是,一旦让他们写下来,就会遇到困难,说和写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见,写作困难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而在于内隐写作能力的欠缺。

从作文心理学来看,[2]写作需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在工作记忆中加工,并及时将加工的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写作中伴随着各种不同加工水平之间的竞争。而写作困难的原因也正是在于作者既要进行高水平加工,如确立作文的目标、进行总体计划等,又要进行低水平加工,如分配注意给拼写、标点、简单句法等。这种低水平加工与高水平加工的同时性,增加了写作时各加工水平间注意分配的难度。在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与时限内,完成如此多的任务,并不是一件易事。在写作教学中,如果能将这两种不同水平的认知加工进行分层处理,将有助于克服写作困难。相关研究表明,[3]作者对写作前构思的计划和管理,将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策略之一。作家(专家型作者)写作前投入大量的计划时间,相反,写作困难学生(新手型作者)投入很少时间做计划。此外,新手型作者往往使用无效的、不成熟的计划策略。结果,他们的作文总是离题万里、冗余、机械错误、缺乏组织与协调。可见,能否进行有效的写作计划将会对作文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概念图是支持写作计划的有效认知工具

概念图是近年来在教育教学中逐渐兴起的一种认知工具,非常适合在计划和构思阶段帮助学习者厘清思路、拓宽思考空间,从而更好地谋划、统筹全局。概念图首倡者Novak认为,[4]概念图是一种形象表达命题网络中一系列概念含义及其关系的图解,主要由节点(概念)、连接节点的线段(关系标签)、命题关系等部分组成。概念图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功能,在学科教学、教学评价等领域应用广泛。概念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征知识,能有效呈现思维的过程及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在写作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方兴未艾。从已有相关研究来看,[5]使用概念图等可视化工具来设计写作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和写作兴趣,学生的作品会呈现出更多的观念、更详细的内容及更长的篇章,体现出更好的文字组织能力。并且,概念图有利于小学生写作思维与技能的培养,[6]有助于提高学生选择合适主题词构建作文框架、将事件整合到作文主题中以及描绘事件情景等方面的能力。[7]此外,由于在教学中使用了概念图,语文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学生在写作态度上也有了积极的变化。[8]总之,概念图可以有效支持写作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厘清写作思路、拓展构思空间,从而突破写作障碍。

三、基于概念图的作文教学模式构建

为了克服传统写作教学的不足,我们与三名优秀语文教师共同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在借鉴先进写作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她们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初步构建出概念图的教学应用模式。之后,在北京延庆一所重点小学的三个班级中进行了一个月的教学实践。根据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了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基于概念图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旨在将概念图技术整合到写作教学中,通过图形表征来显化写作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扩充概念节点,建立更广泛的概念联系,以此打开写作思路,形成写作框架,最终达到“乐于写、专于写”的目标。

该模式包括以下五个教学环节。第一,联系生活、确立主题。“写什么”和“怎么写”是写作的两个主要问题。其中,“写什么”是起决定作用的。[9]传统写作教学往往把重心放在“怎么写”上,只关心写作技能、方法和策略的训练,而忽视了写作的现实性、趣味性以及表达真情实感的重要性。即只着眼于“导流”,而忽略了“开源”,久而久之,写作就变成了“无源之水”,这也是当前很多学生面对写作题目搜肠刮肚却不能下笔成文的主要原因。所以,在确定写作主题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关注点,选择一些可以打动人心、能够激起学生想象空间的话题作为作文题目。之后,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搜集生活里面经历过或看过、听过的鲜活案例作为写作素材。

第二,交流共享、罗列概念。组织学生围绕写作主题开展头脑风暴,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想法。同时,教师有意识地在黑板上板书出学生提及的关键概念。比如,在围绕“春游”进行的头脑风暴中,教师先展示了一张“春游”的图片,然后询问学生是否有过春游的经历,在春游的过程中有何见闻。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出现了“天气”、“人物”、“风景”、“趣事”、“语言”、“时间”、“地点”等方面的相关词汇,教师依次将这些概念提取出来并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就可以把众多与春游相关的概念罗列出来,为下一个环节的合作绘图奠定基础。此外,如果遇到一些主观色彩比较强的题目时,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厘清题意,避免因为无法把握主题而列举不出概念的问题。

第三,合作绘图、厘清关系。首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绘图。为什么是小组合作绘图而不是个人单独绘图?这主要来源于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小组合作至少具有两个优势:一是“人多力量大”,相对一个人而言,一个小组可以提出更多的写作概念,这有助于写出内容更加丰富的文章;二是小组协作可以有效降低绘制概念图的难度,对于小学生而言,厘清概念的层级关系是有一定难度的,同伴之间的互相启发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清晰的作文条理。在概念图教学初期,学生往往会遭遇到很多困难,包括罗列不出更多的概念、分不清楚概念之间的类属关系等。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厘清概念之间的层次和类属关系。比如,在上述与春游有关的概念中,第一个层次的概念有“天气”、“人物”、“趣事”等,“相貌”、“语言”、“心理活动”等概念在层次上应该隶属于“人物”这一上层概念,“起因”、“时间”、“地点”、“活动”则隶属于“趣事”这一上层概念。随着教学的开展,学生逐渐熟悉了概念图的绘制方法,这时就应逐步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绘制作文概念图。

第四,修改完善、形成特色。同一个作文题目,可以勾画出不同的概念框架图。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小组合作绘图的基础上,自主修改并完善自己的概念图,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写作框架,从而为每个学生都能写出具有特色的文章奠定良好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一问,说一说,想一想”的启发式教学,从元认知的层面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写作思路,找出其中的不足,并进一步完善写作构思。

第五,写作文章、总结提高。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已经绘制出了一幅蕴含丰富内容和层级关系的概念图。这其实就是一个逻辑清晰的写作提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内容,用书面语言将心中的想法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完成作文后,选择一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从中提炼方法,帮助其他学生尽快掌握常用的写作手法。

四、研究方法

为了验证这种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我们在新疆库尔勒市HS学校选择小学三年级的两个班进行对比实验研究。HS校是当地名校,师资力量雄厚,硬件设施一流。本研究选择的两个班级都是“网络班”,即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利用Inspiration和Office软件绘制概念图并当堂打写。在实验前,我们对参与实验的人员进行了两场“概念图教学理念与方法”方面的培训,以保证教师和学生都具备绘制概念图的能力。实验于2011年10月开始,共持续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本研究的实验假设:同等条件(相同课时、相似的教师与学生的水平等)下应用概念图辅助写作的学生与不使用概念图辅助写作的学生在作文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一)被试

本研究的被试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包括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比班。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我们对无关变量进行了严格控制。具体做法为:选取三年级所有学生进行统一命题作文测试,根据测试得分及其他变量情况选择水平最为接近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比班。这两个班级在教师变量(年龄、学历、工作经验、教学水平等)和被试变量(原始写作水平、平均年龄、性别比例、作文课时等)上基本一致,不存在显著差异,可以作平衡处理。其中,实验班学生共31人,男生17人,女生14人;对比班学生共31人,男生16人,女生15人。

(二)材料

在教学材料上,采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课本。在作文评分标准上,我们采用了朱作仁教授编制的《小学生作文量表》。[10]该量表是小学作文评分的常用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总分为100分,具体各项分值为:“中心”占30分,“质料”占18分,“条理”占20分,“语言表达基本功”占24分,“修辞”占8分。

(三)实验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为防止出现霍桑效应,学生均未被告知正在进行的实验,在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上,实验班和对比班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在实验班的写作教学中采用基于概念图的写作教学模式,而对比班则按传统方法进行教学。为了考查实验班和对比班写作技能的初始水平,我们以《太空见闻》为题进行了命题作文,并严格按照《小学生作文量表》进行评分,选择写作水平最为接近的两个班级分别作为对比班和实验班。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写作总分和各项分值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符合对比实验的前提要求。教学活动从2011年10月开始,至2012年1月结束。实验班以概念图辅助写作教学,平均每两周一次,每次一个课时(40分钟),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写作教学课时完全一致。在实验班,每次作文教学都要求学生根据作文题目绘制概念图,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完成作文。而在对比班,采取传统作文教学,一般流程为先讲解渗透写作方法,然后以“小练笔”形式进行随堂写作,期间不做其他无关的干预。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后进行后测,作文题目、评分标准等与前测时保持一致。

(四)数据处理

收集测试数据并整理,运用SPSS15.0进行统计处理。

五、结果分析

运用SPSS对两组学生的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见表1):从作文总分可以看出,实验班平均得分为78.90,对比班为74.13,实验班比对比班的作文总分高4.76分,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T=2.69,P

六、讨论与建议

本次实验初步验证了概念图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研究假设,在提高写作条理性和确立文章中心上具有显著效果。在近半年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建构了概念图教学模式,开展了对比实验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一)利用概念图进行写作教学的策略

第一,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如果教学理念没有转变,实施基于概念图的新型写作教学模式只能是空谈,很有可能陷入“穿新鞋,走老路”的危机之中。传统写作教学过于注重写作技能的学习,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尤其是把学生当作一个按照固定流程完成任务的“写作机器”,而不是一个具有丰富情感体验和充分生活积累的“人”,这是造成目前写作教学低效、写作困难凸显的主要原因。写作能力作为一种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仅仅通过教师讲授写作方法并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引导学生充分调动生活体验,并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经历写作的全部过程,包括构思、完善、撰写、修改等,通过“做中学”、“练中悟”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本研究提出的概念图辅助写作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在课堂中创设了语言训练、拓展阅读、协作构图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沉浸到写作学习之中,通过类似真实的学习活动来体验文字表述、布局谋篇、下笔成文的方法,从而达到提升作文能力的目标。

第二,虽然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但在应用概念图进行作文教学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接触写作时间不长、写作底子薄弱、学习能力尚需加强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多一些引导和示范。比如,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在学生绘制完概念图后展示自己绘制的、具有更丰富内容的概念图,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模板,这其实就是一个形象化的“脚手架”,有助于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对于写作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在巡堂中进行针对性指导,讲概念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厘清思路、拓展思考空间。

(二)概念图辅助写作的优势和不足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有效应用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写作障碍、提升写作能力。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作文的条理性方面,概念图层级清晰,可以提供一个形象化的写作框架,帮助学生克服结构松散、逻辑混乱、语言颠三倒四等常见问题,有效提升作文的层次性和条理性;第二,在作文的主题确立方面,通过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作文题目绘制概念图,其中的每一个概念都反映了作文主题的一个侧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景式的写作框架,帮助他们在写作时兼顾事物的每一个侧面,更全面地阐释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不至于出现文章跑题、中心不明确等问题。比如,在描写人物时,学生依据绘制出的人物特点概念图进行写作,不仅能够从动作、语言、神态等外在特点上进行描写,而且能够关注到人物的个性、品质等内在特点,从而更全面地描绘人物的整体形象。另外,概念图教学有助于提升写作兴趣,学生对于绘制概念图充满兴趣,甚至主动利用课下时间搜集图片来美化概念图。于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了写作恐惧感,逐渐对作文课产生了兴趣。

但是,任何认知工具都有局限性,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座架”是技术存在和活动的方式,“技术能够存在和发展是由于对人和物进行限定性强求”。[11]概念图并不是一剂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培养学生的整体写作能力,单靠概念图是远远不够的。本研究发现,概念图并不能帮助学生提升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也不能提高行款正确、书写规范的意识,更不能帮助学生写出更精准的词汇、优美的语句以及运用更加丰富的修辞手法。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在提升修辞手法、升华主题等方面下更多的工夫。

总之,通过实验验证,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利用概念图辅助写作教学能够促使小学生的写作技能向积极方面转化,对于提升写作条理性、逻辑性、全面性以及确立文章中心思想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但在修辞运用、语言表达等方面作用有限,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国正.写作教学管窥[J].课程·教材·教法,1992,(9):43~45.

[2] 刘淼.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8.

[3] 戴健林,许尚侠,莫雷.作文前构思时间分配及其对写作成绩影响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2):36~40.

[4] Novak, J. D., & Alberto Canas, J.. The Theory Underlying Concept Maps and How to Construct Them [DB/OL].[2011-11-21]. 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137.2955&rep=rep1&type=pdf. Retrieved.

[5] 赵金坡,黎加厚.概念图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4,(7):65~67.

[6] Lewis, R. B.. Assistive Technology 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 Today’s Realities and Tomorrow’s Promises[J].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1998,31(1):16~26.

[7] 胡来林.语音识别和概念地图技术支持写作困难学生写作的实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28~31.

[8] Montali, J. & Lewandowski, L.. Bimodal Reading: Benefits of a Talking Computer for Average and Less Skilled Readers[J].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1996,29(3):71~79.

[9] 刘国正,张定远.作文教学漫谈[J].中学语文,1993,(5):20~22.

第7篇:三年级简单实验作文范文

一、发挥舌体操在聋生语音训练中的根基作用

1.舌体操可以帮助聋生建立完整的语音体系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载体。舌体操的重要作用就是在把一个个不同的语音区别开来的同时,又把一个个相同的音联系起来,最终形成语音体。尽管有时候聋生对舌体操中的某个部位方法掌握不了,但是只要让其知道每个音之间是有区别的,他们便可以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下,使用各种方法把某个音和其他音区别开来,以达到发准每个音。另外,总有一部分音素,它们或者在发音部位上,或者在发音方法上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只要聋生发出和发准了其中的一个,就可以借助舌体操的归类体系推广到其他的音素,进而建立完整的语音体系。

2.运用舌体操锻炼聋生的发音器官

用舌体操来锻炼聋生的发音器官是设计舌体操的初衷。虽然聋生在训练之前也会喊一些无意义的音节,再加上吃饭、喝水等动作,发音部位也得到了锻炼。然而聋生仍然不能有意识地控制发音器官却是事实。我们在编排舌体操时就是把音素作为贯穿始终的线条,主要训练聋生正确的使用发音器官和发音方法。在分节教给聋生舌体操时,尽量让他们摆正发音部位,做好发音动作。如果暂时学不会,可先学体操,用体操动作帮助聋生做好发音动作。这样有意识地让他们正确运用发音器官,可以对发音部位的肌肉及神经控制能力有良好的锻炼。等到聋生熟练掌握之后,就可以不用意识来控制,达到自如发音的目的。另外,伴有音乐、节奏感很强、动作扩张的体操对身体锻炼也有许多好处,特别是在紧张学习之后做一遍舌体操,可以起到多重作用。[1]

二、发挥语文课堂的作用,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

语文课是聋生学习语言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精心策划教学过程,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聋生创设学习语言的环境,使聋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语言,发展语言能力。

1.设计紧凑、高效、轻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为了不致使聋生觉得枯燥乏味,在设计每堂课时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考虑聋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制订一个符合聋生认知规律的最好的教学方案。使其学得轻松,学得灵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设计有利于开发聋生多种感官功能的学习活动,调动聋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在一年级下学期时我们有意识开始培养聋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年级学的大部分是简单的一两句话,而且这些句子结构简单,句式固定。我们先隐去句式中某一成份,进行内容的替换,训练聋生学习“提问”,然后再换其他句子成份提问。经过反复的训练,调动了聋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聋生再联系实际生活说句子、写句子。三年级已进入较长的句子、句群教学,聋生能从简单的提问,发展到联系文章前后内容的提问,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聋生参与学习,学会学习,又为他们提供了表现的机会。[2]

2.在作文教学中发展聋儿的语言

学生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人生独特的看法见解,生活处处是语文,关键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感悟,并养成勤于思考动笔的好习惯。生活杂记,让学生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收集写作素材。写身边小事,写自己的朋友、亲人。读后随笔,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边读边想,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随时记下阅读感受。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有感而发是聋生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聋生虽然身心缺陷,但他们的观察力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活动,让聋生感受生活、享受生活、有言要发,拓宽作文训练的渠道。让聋生在生活中,展开联想与想象,尽情放飞自己的梦想,有感而作,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3.加强课外阅读,发展聋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根本的目的是提高聋生的整体语文素质。目前,聋生课外阅读量极少,严重制约了他们说话、写话(作文)能力的培养。从三年级开始我们把重点转移到课外阅读和写句能力的培养。如果能使语言活动与聋生兴趣需要相适应,依据聋生的兴趣及个性精心设计语言活动过程,就比较容易吸引聋生产生兴趣。这是激发聋生积极主动地去感知语言现象,努力探寻和总结语言规律的必要条件。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续,大量的阅读,对于聋生来说,既可丰富词语,又可广泛地学习语言的表达方法,提高语言能力,还可以开阔聋生的知识面,帮助他们掌握读书方法。

三、生活体验是训练口语的必经之路

生活多姿多彩,在聋生的世界里,同样有许多有趣的事、精彩的活动。在生活中对聋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基本方法有如下两种。

加强发音训练和汉语拼音的教学。生活中充分利用聋生的视觉、运动觉来进行发音说话的技能训练,进行呼吸练习、共鸣腔各种拟声语的练习等,使学生懂得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这样,学生对学习汉语拼音有了一个基础。汉语拼音是语言训练最起码阶段,它是学生识字正音和掌握有声语言、局面语言的工具,必须把好这一关。

视话要求做到联系反射和运用实物。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一张嘴巴。这是最生动的实物。通过发展聋生的视觉感觉性,使他们能观察说话对方嘴巴的动作,来了解别人所说的言语。这里所说“了解”是经过数百次的反复练习,使聋生从模糊的感知提升到真正的理解,教师要把所说的词语用自己嘴巴的动作充分地显示给聋生看。每一句话要完整,文理要通顺,应从整句为主,避免单音、单字,就是教名词也要用整句话。[3]

四、走“融合教育”之路,挖掘聋生的语言潜力

对有残余听力的聋生,将他们送入相应学习水平的健听学生班上课。从2006年起,我们学校相继送了8名聋生进入健听班学习。这8名聋生,在健听班上课、学习,生活、住宿时间则和聋生在一起,在健听班听(看)教师上课,剩余时间,则由我们聋教教师对其进行个别辅导。通过实践,这8名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很快,有5名聋生基本能够靠看口型用口语和我们进行对话,写出的句子比较通顺,接近于健听学生的语言。这些聋生语言能力发展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融合教育”在聋生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今后,对部分有残余听力的学生,我们会继续走“融合教育”之路,充分发展和挖掘他们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丽君.听力障碍儿童语音意识发展的实验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11).

[2]季佩玉,黄昭鸣.聋校语文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8篇:三年级简单实验作文范文

【摘 要】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甚为严重,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学生除了拿手机上网或者阅读一些相关或无关的电子书之外,几乎对文学作品、杂志报纸、文言诗词等都不接触。而出现被电视或者手机取代正当课外阅读的趋势,所以,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担忧和对策。【关键词】中学生

课外阅读

语文北大教授孔庆东在2013年10月19号的微博中发出一条他曾在一个公开场合的发言,提出了当前国人阅读的两极分化现象。现在,在农村中学中课外阅读分化的现象很严重。造成这种危机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和我们现在国家的这种社会大趋势是一脉相承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教育的现状所决定。针对农村中学存在的这种问题和现状,我们做了一个小型的课堂问卷调查。一、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首先对我们进行问卷的情况做个说明:我们问卷的对象是高一年级和高三年级的学生;参与问卷的人数有140人,其中高一年级有40人,高三年级100人。问卷主要方面:关于课外阅读的态度;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学生课外阅读的倾向(现代作品、文言作品);课外阅读的书籍来源和方式。通过对上述问卷调查的结果汇总我们知道如下情形:在课外阅读的态度方面:30%是比较喜欢课外阅读,17%的人倾向是很喜欢,其余就很明显呢;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主动性26%,还有25%的人处在有时被动有时主动之间摇摆。课外阅读的主要书籍有60%的人集中在作文类和报纸杂志,而对古今中外名著和传统文学作品以及其他科学等书籍很少,甚至空白。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接近60%人还不足一个小时,在半小时上下徘徊;并且阅读的目的通过阅读方式显示有10%的人是随便翻阅,而精读写感想的也不过55%,至于阅读后交流心得的人只是偶尔,甚至多数不做交流。课外阅读的主要书籍有60%的人集中在作文类和报纸杂志,而对古今中外名著和传统文学作品以及其他科学等书籍很少,甚至空白。就在课外阅读的倾向方面现代的作品有25%的人,但对鲁迅、莫言等这些人的作品还不到10%,多数是网络作品和流行言情书籍;对文言作品那就是出境凄惨呢,25%的是一般的感觉,比较喜欢的人是25%,其余就是不喜欢;甚至对四大名著35%只看过部分,全阅读0.02%,而且主要途径还是通过影视作品而了解的。二、调查总结现在,我们通过上述调查可以做出如下的总结:农村中学高中生阅读是明显落后,而且,这种落后主要表现在思想上是不愿意去阅读。通过调查发现这个群体的阅读就是只为了解决燃眉之急,比如作文类和杂志等类型的书籍;阅读的时间很短暂。在阅读作品的范围上除了作文类和杂志之外,大多是网络作品和现代言情小说,对名著名作和古典作品明显减少,甚至对文言作品趋于排斥。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现象:1、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不高,甚至对名著和文言文作品排斥,阅读趋于零状态;2、虽然有44%的是纸质阅读,但从阅读的书籍类型上看,还是以电子书、电视、网络空间等方式为主要途径,这样就出现了影视剧和手机代替课外阅读。究其原因:1、书价太高,这是一个客观因素,但不是阻碍阅读的主要原因和绝对因素。2、课业太多,现在我们的时代的考试和分数量化时代,对内性的要求相对减弱,这在事实上也成为一个追求功利的客观因素,对阅读造成一些障碍。3、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重视程度不够,通过问卷反映43%的时间语文老师偶尔安排课外阅读,14%的时间不安排,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原因。4、而主要原因还在这个时代和社会对学生的引向上出现偏差,阅读被悬置呢。结论: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急剧下降。其情其状,我们甚为担忧。三、担忧与对策面对上述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有下面几个方面的担忧并相应地提出我们的补救对策。(一)担忧1. 阅读能力的下降和语文教学的兴趣问题。语文是一门以阅读为主的课程,仅仅依赖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和有限篇幅的内容作为阅读训练和学习,势必会造成学生阅读能力的下降。而学生阅读量的下降一定影响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下降理解能力也就下降。语文教学的兴趣那就只能是一句空谈。2. 学习的自觉性和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不能自觉去阅读和积累一定的阅读量就形不成自觉的学习培养和自学能力的提升,这样的结果是学生不会说话,不会写作,甚至是不会思考。如何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对学生的人格和人品发展至关重要,而现在恰好是瓶颈。3. 阅读能力下降造成理解与写作的困境。这其实就是语文教学的瓶颈和语文素质提高的主要困惑,阅读是所有学生进行表达和表述的最基础训练,而现在学生的现状造成理解简单机械,说话写作的能力受到极大限制,不要说今后的民族思想的建设,就连最基本的表达能力我们都不得不怀疑呢。(二)对策鉴于我们针对现实问题的调查和研究,我们也试图摆脱这种困境而提出了一些实验对策。1.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做有意的课外阅读安排。2. 为语文加分,也就是重视语文阅读,注重语文阅读部分的分值偏重和整体语文科目的重视。3. 进行语文课堂改革,减少不必要的课堂环节,进行有利于课堂阅读的方向发展。4. 进行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外阅读比赛。5. 组织定期读书会,或读一本书或同一主题的读书会,而这类活动在现在的中学是空白。6. 为了有利于学生阅读,除了学校完全开放图书室之外,班级上可以进行创造性建设一些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如组建课堂流动图书室等。总之,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了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这就提醒我们作为教育环境,必须要重视并且要对这些问题做出解决的思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我们教育的发展。

第9篇:三年级简单实验作文范文

语文教学 课堂气氛 主动性学习

一、引导想象,使阅读入情入景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是学生通过触摸文字语言,感知作品形象、领悟思想内容,从而和作者实现心灵对话、引起共鸣的过程。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质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与影视作品相比,本身就有不确定性、间接和可拓展性,为读者的感知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这就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读者运用想象再造形象、体验情景的过程,它可以使读者在作者文笔的指引下,突破时空的局限,在作品世界中任思维自由徜徉,在反复阅读中常读常新。

1.通过想象,使图景有声有色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文笔清新、借景抒情,把一幅幅优美的自然景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通过想象,可以在大脑中将文字转化为高于实景的视觉艺术,既能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谐,更能品味到景色之外意味深长的情。

2.通过想象,使故事情节更丰富

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开天地》时,我让学生观察头顶天,脚蹬地的图画,想象当时战天斗地的情形,而没有引导学生该从哪方面展开想象。于是有同学想到了要穿多大的衣服;有同学想到了当时的想法:一定要把天地分开;还有的同学想到了睡在那里不吃不喝,他为什么还那么健壮等一些与主题不符的,表面的东西。后来,我说:“同学们,开天地中也有许多故事,就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西天取经所遇到的困难相似。”于是同学们惊“哦”一声,展开丰富的想象;想到了只手空拳打败南疆欲神;一口气把前来阻止分分开天地的灵火神雀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从此再也不敢来捣乱;一脚踩死了引诱他的青蛙怪兽;还割下大腿上的肉喂快要饿死了的小狗,等一系列对强恶决不手软;对弱小舍身相救的感人故事。也展现出战天斗地的勇气和谁与争锋的英勇气概。

3.通过想象,思想光芒彰显

许多诗歌和散文都通过特定的意象去传达作品的思想内容,这些意象所表达的内容往往较含蓄、隐秘,学生必须通过反复的阅读、联想、揣摩才能品味出其中之“味”,例如,《我爱这土地》一文,可以引导学生联想鸟在狂风暴雨中奋力歌唱,至死化为泥土的形象,让学生体悟到要和祖国土地融为一体的至死不渝的爱。又如,让学生理解《沁园春?雪》的思想境界时,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意思、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听充满激情的配乐朗读,同时充分发挥想象:茫茫的雪原、冰封的河流、巍巍的雪岭、高耸的冰峰、初升的骄阳、映红的雪川以及曾经在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千古帝王,通过联想,学生领悟到作者胸怀祖国山河的磅礴气势,认识到了只有人民才是这壮丽江山的真正拥有者,才是中国命运的真正主宰者。

4.通过想象,使朗读情真意切

学生在理解课文、初步把握主题思想的基础上,只有反反复复地读、仔仔细细地品、投入全部身心、认真揣摩吟诵,才能真正感受到作品语言的魅力,领悟到作品中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在含义。当然,这里的反复朗读并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学生集中精力将身心置身于作品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根据文章中的语言信息,充分发挥想象,调动各种感官,去触摸文章所表达的情思,和作者心灵相通,引起共鸣,使朗读有感而发,真情自然流露,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美妙境界。

5.通过想象,使学生视野更开阔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机会就让学生想像,只有在学生经常想像的环境下,一但让学生展开想象,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从本学期,我所教学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来讲,我总是多方位创设情景,让学生根据课文意思,想象出了许多我没有料到的,天真无邪的画面。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一想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孩子们就会滔滔不绝地说出其它一些书上没有的画面;比如:青蛙呱呱的叫着,蛇懒洋洋地爬着,黑熊在春天跑步,东北虎在森林中咆哮;人们在秋天采摘着山葡萄、木耳;挖参的人群在深山中寻找着宝贵的人参。小朋友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等一些天真烂漫的画面从而加深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渲染,让小读者更加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发挥想象,使写作有血有肉

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理解、感悟语言的能力。能够形象准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表达是语文教学的另一项重要任务。表达分为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写作是表达的基础。写作教学对表述事情的要求是鲜明生动,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想象这个词源于希腊语,表示生动的意思,这就要求写作时作者必须尽量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去,想象故事中人物的音容笑貌,想象他们的思想、行为感觉,想象故事发生的环境和当时的气氛。如果写作的人能像在大脑里回放故事情节那样讲述故事,那么他展现给读者的作品一定是生动的。泰戈尔曾说:“美的形象,是想象孕育出来的。”失去想象的作品犹如没有翅膀的鸟雀,难以搏击长空;犹如没有双足的骏马,难以驰骋旷野;犹如没有养分的植物,难以旺盛的生长。想象在写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文学作品葆有生机和活力的源泉。

随着新课标对人文教育理念的重视,作文教学已经开始注意保护学生的写作个性,教材安排也淡化了对课文体裁的分类和语法知识的灌输,原来一些在内容与形式有争议的作文,现在已成为百花齐放的作文园地中的一种。作文教学观念的发展要求教师在写作指导中对作文的选材和表达方式少一些禁锢,多一些开放,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创作、自由地歌唱。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文本的扩展。根据原文的情节发展,展开符合情理的想象,续写故事情节,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由于平时受学习时间的限制,接触社会生活的机会毕竟有限,写作素材容易短缺,而这类畅想未来的作文题目则可以将学生狭小的思维拓展开来,使之更具有广阔性和前瞻性,更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写作更富有深度和创新性、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