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

小学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

第1篇:小学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诗、歌谣、创编、语流、语感

说唱能力是儿童语言技能的重要方面,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分级目标中对小学生说小诗、唱歌谣的数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将诗歌引入小学英语课堂,不仅便教利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还能开启心智,发展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小学英语以学习语言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要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诗歌以它词句简单、内容生动、形式活泼、韵律优美等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叩开小学英语入门教学的有效形式。

一、诗歌的运用

1、诗歌与字母教学

字母教学是英语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的教学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字母学习如果充满乐趣,学得轻松,就会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形象增趣,巩固记忆

在字母教学中,字母的读音、书写和辨认是教学的重点,而且学生容易把英语字母和汉语拼音混淆,如果在同一学习形式上不断重复读写,或者单纯地用对中学生一样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的话,小孩子会感到了无生趣、枯燥乏味,从而影响了他们注意的稳定性,抑制他们的记忆力。利用儿歌来刺激孩子们的大脑神经兴奋点,对巩固记忆有一定的效果。如把大写字母编成中英文结合的歌谣:

尖尖三角长双腿AAA;双劈葫芦齐又齐BBB;

新月弯弯亮无比CCC;半圆气球打足气DDD;

搬来青山横竖起EEE;风儿吹起两条布FFF;

凳子搁在月亮里GGG;一跟条档难成梯HHH;

笔直旗杆人人爱III;一条钓钩把鱼牵JJJ;

……

两个V字手牵手WWW;会打叉叉做老师XXX;

弹弓光剩木柄在YYY;白鹅一游游出海ZZZ。

又如:写字母时编首儿歌帮助学生掌握书写要求:四线三格,大写字母上两格、可顶格;小写字母认准格、撑满格。

类似这样的儿歌,孩子们读起来很上口,如同玩游戏一样,在轻松愉快的吟唱中记住字母与书写要领。

(2)适度拓展,掌握规律

在语言的游戏中,我让学生不断地、重复地练习优美、生动规范的语言,如小诗、绕口令、儿歌等。在字母教学中,我采用chant来训练学生的语音、语感和语流。

突破重点难点:按发音归类是字母教学的难点,为此,我们可以编首儿歌帮助学生找出规律:AAA Let’s say A; HHH What a day; JJJ Don’t play; KKK Don’t stay; AHJK KJHA; Let’s say AHJK

注重情景操练:如O, O, it’s a bone.;It’s a big bone;Bone, bone, a big bone;The dog likes the big bone. O, O, it’s a rose.;It’s a red rose;Rose, rose, a red rose;I like the red rose.

总结拼读规则: 如cake,face,date;white, kite,bike,nice;nose, home, note;

拼读单词时,可让学生根据汉语拼音的发音规则进行拼读,并鼓励学生举例,找出发音的规律,经过多次的总结,从而掌握单词拼读的规则。

这些语言游戏不仅促进了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培养学生自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空间。

2、诗歌与单词教学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概念,词汇不丰富,也必然影响思想交流。学生掌握的词汇越多,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就越强。但词汇相对句子教学单词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容易脱离语境而变得枯燥乏味。诗歌既押韵,又琅琅上口,深受学生喜爱,如果把学生要记忆的单词编成诗歌,学生记忆单词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1)词句一体化

词汇是建房子的砖头,但光有砖头还建不出房子。李阳认为“学习的对象不应该是孤立的发音、单词、语法,而应该是句子”,“人与人交往的最基本单位是句子” ,“句中掌握的单词是有生命力的单词”。现代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直接法”和“全身反应法”都强调“句本位”。孤立的单词在特定的情况下是可以表达完整意思,但很多情况下会引起歧义。把单词放入句中,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单词的含义,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感。如学了颜色类单词时,我把单词放入句中:“red, red, I like red; blue, blue, it’s blue; orange, orange, my favourite colour is orange…”又如学习了家居类单词后我让学生这吟诵:“door, door, open the door, please open the door; tap, tap, turn on the tap, please turn on the tap… ”另外如:“man, man, he is a man; woman, woman, she is a woman; tall, tall, the boy is tall; long, long, the hair is long…” 词句一体化,学生记忆的单位则是句子,有整体感,有助于他们体会英语的语流。长期训练可以培养学生造句的能力,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2)说唱表演化

歌谣通常短小精悍,音韵和谐,为孩子所喜爱。学生学唱一首小诗或学说一段歌谣,远比他们学说几句英语来得容易。因此我在教学中,常用此法,屡试不爽。同时,我还根据内容设计相应的动作,结合游戏,让学生边唱边演。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又能帮助其准确理解意义,帮助记忆。这类语言活动学生在校园内外都可以边玩边说,能将英语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在无意识中反复操练语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如:在学牛津教材3A 动物单词时,我让学生边说单词边模仿其动作,学生说演不亦乐乎。bird, bird, I’m a lovely bird.(边做小鸟飞行的动作);cat, cat, I’m a small cat.(两手五指分开在脸前由中间向两边分开);dog,dog, I’m a little dog.(两手放头上作耳朵的样子);monkey,monkey, I’m a thin monkey.(把手放在头顶学孙悟空的样子);elephant,elephant, I’m an elephant.(双手握住,下垂摇晃); tiger,tiger, I’m a big tiger.(作出向前猛扑的姿势); zebra,zebra, I’m a tall zebra. (双手向前划动,象马一样奔跑);panda,panda, I’m a nice panda. (双臂轮流向前环抱) 。又如:在教学4A Unit7 It’s late.一课时,我让学生边说口令(数字)边做运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One, two, stand up; Three, four, how are you? Five, six, have a seat; Seven, eight, sit up; Nine, ten, work hard.

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抑扬顿挫的语调,像哗哗流淌的山泉,给人,再加上手舞足蹈这就充分调动了孩子们所有的感官,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记住了单词。

(3)操练韵律化

教学单词离不开操练,但大量的机械操练使学生味同嚼蜡,毫无趣味。学生总是喜欢新奇的事物,如果我们在词句的节奏上稍作变化,就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首先,可以改变单词音的长短。这项练习结合句子操练更好,如:“Jim’s juice and key are in the kitchen.”(边说边引导学生有节奏地拍手),同一句话说几遍,随着学生认读的熟练程度,击掌的速度也随之逐渐加快,比一比谁说得又准又快。这样训练可以改变学生一字一顿说英语和拖调的习惯,通过朗读让他们体会弱读、失去爆破等朗读技巧,培养良好的语感。

其次,可以改变音的高低。如:一对反义词long和short可以这样操练:long,long,long(声音越来越高),short,short,short(声音越来越低);又如tall,tall,tall(声音越来越高,用手演示越来越高),short,short,short(声音越来越低,用手演示越来越矮),还有fat和thin等等。把这些反义词放在一起比较着操练,声音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学生乐于参与,兴致盎然,单词的含义也记得牢、记得准。

二、诗歌的创编

处于成长期的小学生,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敢于标新立异。在教学中,教师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尊重他们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创编小诗、儿歌等,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小学英语语言浅显、语法结构单纯,英语儿歌作品的语言特别强调形象性,着力于对人和事物的具体描绘,突出它的形态感、色彩感和动作感。因此,它所描绘的人、物,使孩子们念起来感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触其物。为此,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创编小诗、儿歌等。

1.摹声法

小学生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器接受外部事物的,进入大脑的许多信息中,音响效果给孩子们的印象是很深刻的。所以摹声能引起小学生的听觉直感,唤起他们对事物的注意、想象和理解。例如在教学3A动物单词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动物的叫声来编类似这样的歌谣:

“Cat,cat,cat,miaow-miaow-miaow.

Dog,dog,dog,woof-woof-woof.

Duck,duck,duck,quack-quack-quack…”。

2.问答式

这种英语儿歌的特点是以设问作答形式表达内容,可以一问一答,也可以多问多答。此外,还可以延伸连续问答,直至问不出答不出才终止。这类问答式儿歌形式活泼、问者自由,答者也无拘无束,句式简单,便于小学生自编自答。例如:在学牛津教材3B Do you play…?一课对话时,可编成歌谣:

× × × ×

××× × × × ×

What’s your name? I am … Do you like football?

× × × × × × × ××× ×

No, I don’t.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baseball.

3.猜谜式

猜谜是富有游戏趣味的活动。含蓄的谜面中所蕴含的强烈悬念正投合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猜谜是一种机敏和智慧的竞赛,对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提高辨别、联想能力大有裨益。如:牛津教材4A unit2这一单元,“What’s this/that?”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将B板块单词与句型结合起来编说歌谣 :“What's this ? Guess,guess,guess. A pen? A ballpen? No, no, no. What's that?Guess,guess,guess. A book? A bookmark? Yes,yes,yes.”。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勾勒简笔画,并根据图画内容激发其创编诗歌的灵感。如:在教学牛津教材4A unit3时,我在教学了“in, on, under, beside, behind, between”等方位词后,我创编了一首My study的小诗:

Oh, where? Oh, where?

Where’s my notebook? It’s on the desk.

Where’s my desk? It’s beside the bed.

Where’s my bed? It’s between the walls.

我把小诗的内容用画表示出来,孩子们看到我能边说边画,也跃跃欲试。我便顺水推舟,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自己的卧室,模仿老师,自编 My bedroom的小诗。每个学生各尽其能,参与其中,画画说说,其乐融融。

三、诗歌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根据教学实际选用或自编一系列的诗歌,通过教学的实践、探索和总结,我认为所采用的诗歌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导向性 诗歌要生动活泼,易学易记,要与所学的新知密切相关,能强化教学目标,突出教材重点、难点,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2、启发性 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培养交际能力的根本条件。教师所选的英语诗歌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必须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3、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设计诗歌需要教师多费心思,诗歌教学的形式应活泼多样,这样才有利于学习,又符合寓教于乐的原则。对小学生来说,单一的朗诵方式会令他们厌烦,老师应善于营造气氛,充分运用生动的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灵活性 诗歌朗诵的形式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同桌或是小组合作;诗歌既可以是课堂任务型教学的一种形式,也可作为任务型教学的课外延伸。如:布置学生一个调查任务,让学生课后就一个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课外收集、欣赏或创作一首英语诗歌等等。

另外,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还应把握好诗歌教学的度,诗歌只是英语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切不可单纯地为了“诗歌”全盘围绕诗歌教学。

著名英语教材《基础英语》的作者C.E埃克斯利说:凡能激发学生喜爱学习英语的方法,则是教英语的最好方法。而使学生厌恶学习英语的方法则是最坏的方法。实践证明,用诗歌来进行英语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在乐中学,学中乐,是一种成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由此获得的知识和情感,必将给孩子们未来的英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愿英语诗歌之花在英语教学中更加美丽地绽放。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胡澄宜 “英语诵读教学法——激或小学英语入门教学的有效途径”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2期

第2篇:小学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

【摘 要】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重要目标,高度重视诗歌教学,是语文新课程改革在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中追求教育本土化和民族化的战略选择,也是捍卫母语教育民族尊严,引导学生吸收本民族文化智慧的有效措施,本文就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创新对策

1. 当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目的过于功利化。 虽然我国一再提倡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但是应试育观念在传统诗歌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教师在开展诗歌教学过程中,只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对于备考知识的传授与强化方面,在诗歌教学中,将对于诗歌的解析转化成为“填鸭式”的背诵与默写课。而学生迫于老师、家长对于成绩的过于重视,常常将重心放在英语、数学等成绩提升较快的学科,从而淡化了对于诗歌的学习。

1.2 诗歌教学的方法存在问题。 不注重方法的改革,不讲究上课环节,就是老三套,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这个程序成了不少老师的一成不变的模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课内古诗的教学绝大多数教师还是秉承传统采用串讲法,即按照逐字逐句地解释,串讲诗意,最后让学生背诵默写的步骤进行”而且,教学时往往不是从学生已有的基础为起点,比如教学那些学生幼小时就接触过,甚至能背诵如流的古诗(如骆宾王的《咏鹅》,李白的《静夜思》等),教师仍然当作全新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样,既浪费时间,效果又不是很好,其实教师可以采用自学点拨法,即让学生先自学,然后交流,老师对难点进行点拨。

2. 改进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策略

2.1 明确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的主体参与就是学生作为具有自为性、可为性与作为性的主体对教学在自己角色上的一种主观能动。这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非常像中国传统谚语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自己感受到学习的需要, 并能从学习中得到快乐,这种学习才是最有效的, 这种课堂才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因此,在课堂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 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主体。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如果课堂是一个舞台, 那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 真正的参与者、学习者并展示才华的人, 应该是也只能是学生。即以《别董大》而言, 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试着自己说出这首诗表现出来的分别的留恋、安慰和乐观的意义来,至于诗中表现的喜悦感情, 以及深层的对祖国的热爱, 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表述。这既是对诗歌大意的掌握, 也是对儿童说话表述能力的培养, 对爱国精神的培养。

2.2 以读为本、领会诗意、感悟诗情。 “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的魂。古人对诗歌的理解有着十分精辟的论断,他们强调读诗主要品味诗中表达出来的一种意,一种情,一种韵,而不是落得太实,讲解太清楚,因为很多诗是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回肠荡气,使人百读不厌。只有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体会诗歌之精妙,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通过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3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诗歌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的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根据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作品。我所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有两方面特别优势。一方面是多媒体的画面,因为教材上的图画比较简单,不够生动形象,激发不出学生的感情,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让学生欣赏更多的图片,这些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领悟诗意、诗境。诗是抒发诗人的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如果教师能把诗歌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多媒体具体形象的图画联系起来,将诗歌中的形象化为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那诗歌教学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多媒体的音乐。许多诗歌都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读来琅琅上口,扣人心弦。

第3篇:小学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131-0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古诗作为我国科学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学里的一个奇葩,是我国丰硕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诗歌记载着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历史,有着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博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爱国思想、审美情趣、健全人格,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诗歌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代表着高品味的文学趣味,小学生可以从古代诗歌中吸取精华,陶冶情操,丰富小学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通过古代诗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爱国主义熏陶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学生在古代诗歌教学实践中受到心灵的陶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培养伟大的人文精神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现将小学古代诗歌教学作一初探,其方法如下:

一、提前预习、查找资料、了解背景

提前预习、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拉近作品与学生的距离。古诗词,它用的是古汉语语言含蓄精炼,句子跳跃性大,许多生活环境与学生实际相距甚远。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很快的融入诗歌的美妙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时代背景等资料,这样即为下一步学习古诗作了铺垫 ,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以读为本、领会诗意、感悟诗情

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的魂。古人对诗歌的理解有着十分精辟的论断,他们强调读诗主要品味诗中表达出来的一种意,一种情,一种韵,而不是落得太实,讲解太清楚,因为很多诗是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回肠荡气,使人百读不厌。只有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体会诗歌之精妙,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通过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如,我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采取多种读法。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背诵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意境,配合诗歌内容,我还让学生扮演诗人诵读古诗。并配合乐曲伴奏诵读,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融入了诗境,深刻体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创设情境,激发想象,领会诗境

诗歌的文字是具有概括性,诗歌描绘的图画是粗线条的,意境的跳跃往往较大,因此,要学生准确地理解诗意,深入地融入诗境,离不开教师教学情景的创设。只有让学生进入诗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引起情感上共鸣。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自读自悟,初步领会诗意,再结合诗人当时的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指导学生将自己置身其中,去品味诗人当时的心境,领悟诗的意境。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可以升华学生的思想感情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而且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如,我在教学《泊船瓜洲》这一首诗时,首先设景激情,了解诗意。基本过程:1.教师导语揭示题目。2.解题,教师问:“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解读。3.谁能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在学生简介的基础上,教师再投放课件加以补充。4.品读诗歌,理解诗意。先让学生自读,读出韵味,再同桌交流,初步领会诗意。再深究诗意,悟出诗情。在学习诗句时我提出以下问题:1.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候泊船瓜洲的?2.京口,瓜州,钟山在什么地方?3.王安石的故乡是哪里?4.“一水间”“一水”指什么?“间”是什么意思?5.“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要用“绿”字?这个“绿”字好在哪里?6.“明月何时照我。”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心情?通过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慢慢地走入诗境。不但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意,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引导学生,领会诗人在写作时发挥想象,用词巧妙。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诗歌教学

第4篇:小学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教学;目标层次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5-0059-05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界多年来关注的焦点,教师和学者做了许多相关研究和探索,取得了大量成果和显著的进步,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很多教师注意到了语文能力的迁移和运用,但是仅仅停留在对语言文字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上,缺乏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思考,导致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徘徊在浅层次的分析理解上。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本文以《石灰吟》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作为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总结语文阅读教学的得失,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两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干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人顽强不屈、清白做人的高尚情怀。

3.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二)课堂观察记录表1课堂观察记录表

〖XB,HT10.H,WT,ST,J*2;Y0〗序号1教师的问题1学生的行为1教师对学生

行为的反馈1教学行为的

有效性分析11“吟”是什么意思?1吟诵。1朗诵、吟诵、抒情、言志。1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运用。21还知道哪些题目中有“吟”字的诗歌?1《游子吟》《暮江吟》。1131对作者有哪些了解?1为官清正;军事家、诗人。1真好!还有吗?1除了对作者的了解,还应首先掌握学生对石灰的了解程度。4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通、读顺。1自读。1指导读“粉身碎骨”,并范读。1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情况。51同学们互相说说对诗句的理解好吗?1学生互相讨论,书写“焚”字。1“若等闲”说得很准确。161对这首诗你还想了解什么?1为什么写?代表了于谦的什么品质?在什么情况下写的?1不仅要知道诗句意思,还要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品质。1质疑。71你们见过石灰吗?有什么印象?1看图片、视频。1品读诗句。1顺学而导。81作者为什么写石灰?1诞生过程和于谦的经历相似;正直磊落、坚强不屈。1对哪句话最有感受?带着你的想象再读。1解疑。91用什么形容石灰?1不屈不挠,历经磨难。11生成的资源,可引导学生理解石灰经过锤炼达到清白的过程。101清白指的是什么?1做人要清廉。1要清清白白做人。1111当时是什么样的时代背景?1内忧外患,瓦剌入侵。看关于于谦的资料,听教师解说。1内忧是什么?

看完后有什么想说的?1121于谦是怎样的人?1大爱。1他的精神就是石灰的精神。1结论不应出自教师之口,教师可以回应学生的答案。131有一个词最能体现于谦的品质,是哪一个?1清白。

当官员们……时,他的清白是……;当强敌入侵时……,他的清白是……;当枉遭诬陷时……,他的清白是……1这个清白指的是什么呢?

你能不能体会得更深?这是中华民族的气节。

再读诗歌。1通过背景理解内容和情感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强敌入侵与清白无关,而是与烈火焚身、千锤万击相关。本诗仅注重“清白”一词不够。

小结学法。可回应学生的质疑,让学生自主判断。141借助石灰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方法叫做什么?1托物言志1“志”,就是远大志向。读一读《满江红》《过零丁洋》《出塞》,这些诗歌分别托什么物?言什么志?1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更好。

教师指导学生迁移学习,可以促进学习深入。(三)课堂现象分析

教师的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破题引入――初读质疑――内容理解――表达迁移。这一教学流程基本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读、质疑、交流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注重了理解、迁移,是大多数教师通常采用的教学流程,我们平时看到和网上查询到的教学案例大多没有能够超过这个设计思路。

但是,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思考:学生理解了“吟”,是否能真正感悟“吟”?是否能够尝试“吟诵”诗歌呢?学生理解了作者的“不屈”“清白”,是否内化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行为参照呢?学生理解了“托物言志”,是否能够运用在自己的表达上呢?要探讨这些问题,就需要思考课堂教学的层次。

二、语文课堂教学的层次

学习本身是有层次的。由于受到课堂教学诸多变量的影响,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不同的内容,均会对教学效果的实现产生影响。其中,除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影响以外,最重要的变量就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知识结构、生活经验、思想方法以及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的差异,使每个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实现程度(这里所说的“理解和实现程度”,是指学生学习达到的层次)都是不同步、不均衡的。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现状把学生引导向“最近发展区”。

因此,课堂教学的层次,指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实现程度。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类:认知领域――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动作技能领域――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情感领域――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1]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活动首先是认知活动,而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渗透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内容之中。区培民基于认知发展的层次性,将阅读教学水平划分为四个层级,即认知性阅读技能、理解性阅读技能、评价性阅读技能、创造性阅读技能。[2]因此,从认知的角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识记(认识、记忆)――了解(理解、概括、分析)――掌握(综合运用、创造性运用)――鉴赏(欣赏、鉴别、评价)”四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层次。表2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层级表

1识记1理解1运用1评析记忆1了解1分析1概括1掌握1综合1创造1欣赏1鉴别1评论字词阅读写作明白托物言志的方法好在哪里(鉴赏)会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阅读写作(运用)知道托什么物言什么志(理解)记住什么是托物言志(识记)

图1语文能力目标层次图示因此,教学设计应当考虑学生现有的学习层次,而尽可能地指导学生往更高的层次发展。在上述案例,如果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了托什么物、言什么志,那么就可以进一步迁移到其他托物言志的文本学习;如果大多数学生也能顺利完成迁移,那么可以尝试练笔、写作。

三、教学层次设计的策略与建议

(一)以课标的层次来把握教学的层次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高年级阅读理解的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3]

课标提出的语文阅读教学层次包括:1.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3.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4.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重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还是比较到位的,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作者以石灰自许、坚强不屈、清白做人的志向和品格。但是,这都是学生接受了作者或者是教师的思想,他们是否将之真正内化了呢?是否真正认同这一思想呢?这一点难以在课堂上观察到,但是从教师授课的方式可以看出来,课标要求学生“作出自己的判断”,通过学习“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的目标恐怕还没有落实。

关于“领悟”表达方法,“悟”,除了“理解,明白”外,还有“觉醒、领悟、觉悟”等意思。《说文》曰:“悟,觉也。”本案例中学生基本理解和接受了教师的传授,知道了什么是托物言志,还迁移到其他诗词,理解“托”什么物、“言”什么志,对“托物言志”基本上有了了解。但是,还缺乏高层次的引领,对于坚强不屈、大义凛然、清白做人的品格和气节,是否还需要在学生生活中进一步体会、领悟呢?也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层次

教学的切入点,无疑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引入课文之后,教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吟”是什么意思?还知道哪些题目中有“吟”的诗歌?对作者有哪些了解?对这首诗你还想了解什么?你们见过石灰吗?有什么印象?似乎是关注了学生,但仍然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例如,教学的出发点是否可以调整一下?是否可以从学生最需要了解的地方又是最感兴趣的地方,同时又是本诗理解的最基础的地方,那就是“物”。本诗的表达方法是“托物言志”,那么,学习者首先想到的问题应该是“托什么物”,对于小学生,让他们了解石灰是学习的第一层次。教师通过提问“了解石灰吗?石灰是怎样形成的?石灰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对石灰这个“物”有了疑问,继而教师通过介绍石灰的锤炼、焚烧的过程以及洁白、驱虫、防潮的特点,让学生对所托之“物”形成清晰的认识。然后考虑到所言之“志”。最后点题,可以说明“吟”即是“言志”的形式。

关于石灰的比喻意义,教师已经讲得比较清楚了,就是清清白白做人,坚强不屈做事。作者以石灰自许,体现出来的精神就是对国家、对民族的“大爱”。但是仅理解到这个程度,离教学目标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因为,现在的学生往往不知道石灰具有驱虫、防潮的作用,还是重要的土木工程建筑材料,甚至可以入药。如果仅仅是样子洁白,寄托作者的志向,这是“虚”的层次;那么石灰具有的重要的作用,是否意味着作者希望自己不仅清白做人,还能够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做点事,成为有用的人呢?这就是“实”的理解层次了!因此,从生活经验出发,就能够进一步深化、丰富对语言和情感的理解。

(三)在运用实践中深化教学层次

作为一种表达技巧,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咏物诗托物言志的关键在拟人,而拟人是为了移情,给读者留下亦物亦我的想象空间。有人认为,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对文章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就可以了。笔者认为,基本的理解学生并不陌生,学生学过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三年级上学期还学过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学生还学过这一类的散文,如五年级上册的《落花生》、下册的《白杨》。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托物言志”的理解经历了长时间“量”的积累,在这个时候就应该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学生应该达到“觉醒、领悟、觉悟”的层次,甚至部分学生可以达到内化、运用、鉴赏的层次,为初中阶段更好地掌握这种写作手法做好铺垫。要达到这样的层次,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运用这一写作手法,具体包括迁移阅读(巩固运用)和练笔写作(创造运用)两个层次,本课的表达迁移环节就是运用的前一个层次。那么,本课教学中学生是否能够真正达到感悟“托物言志”的方法,并学会创造性运用呢?我们来看五、六年级学生的习作:

案例1:《小花》

是的,小花在人们的视野中确实小得可怜,以至有人压根儿没有注意到她。她既不能和色彩艳丽的牡丹、娉婷窈窕的荷花、红似彩霞的杜鹃花相比,也不能与洁白如雪的茶花、冰肌玉骨的水仙花媲美,但她却有自己独特的风姿。你看,那红的、白的、蓝的、黄的,共同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点缀着苍茫的大地。无论是人迹罕至的偏僻荒野,还是无人企及的悬崖峭壁,到处都有她的影子;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烈日曝晒,都无法使她屈服。小花,她使自然界更加美丽,她给世界的各个角落带了生机。

案例2:《仙人球》

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在仙人球“妈妈”的身下钻出了许多小苞苞,那是小仙人球。小仙人球显得那么渺小,那么脆弱,好像是小泡泡,一阵微风就能把它们吹跑似的。而它们的妈妈不让别人碰和欺侮,仙人球却不断地往上钻,终于,在太阳公公和雨露姐姐的陪伴下,小仙人球克服了重重困难,长大了。(来源:小学生作文网http://)

小花、仙人球,都寄托了作者平凡、瘦小而顽强、向上的思想情感,这不正是众多普通孩子、普通人的真实写照吗?可见,小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运用“托物言志”这种表达手法。因此,在理解了文本的内容和思想情感之后,教师可以把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作为下一阶段目标,进入深层学习。

总之,有层次的学习是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键。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学习的状态和需要,设计逐渐深入的多个层次的教学,只要学生能够达到本层次,即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这样的课堂才是顺学而导、因材施教,才是高效的课堂,也是学生学喜欢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布卢姆 B S,等.教育目标分类学[M].施良方,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第5篇:小学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教学所占的比重较大。所选作品皆为历代杰出诗人极具想象力的杰出之作。这些匠心独具的艺术精品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力大有用武之地。然而,在传统的古诗教学实践中,习惯于对古诗内容进行过细的理解,而忽视对古诗意境进行体验。教师们陷于词句教学,学生们忙于品词解句,古诗的完美意境在教学中被肢解,即使是略有涉猎,也只是浅尝辄止,敷衍一二。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对学习古诗感到索然无味,折断了孩子在古诗意境中自由想象的翅膀,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古诗意境教学理应成为古诗教学的重中之重。

借景抒情是意境的基本特征。意境总是以具体物象为依托,离开了客观事物,诗的意境就无从谈起。我们在开展古诗意境教学时,必须紧紧把握住教材中古诗特定的景物,让学生插上自由想象的翅膀。实践中,不妨采用如下几种教学方法进行尝试。

一、话语描述法

诗歌是一种诉诸视觉的文字艺术,语言的凝炼性和形象性往往留给读者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间。诗歌的意境又并非那种让人一眼就能看穿的自露表白,而是一种“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朦胧境界。于是,教师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个人体悟到的意境用恰当的话语表达出来,就成了意境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在指导学生充分理解诗歌语言的基础上,要巧设话题平台,让学生抓住诗定景物,想象出诗中之景,诗外之意。要计学生先想后说,边想边说。想得清楚才能说得明白,想得丰富才能说得精彩。如李白《望天门山》一诗: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束。

诗的前两句写李白所见到的天门山水雄奇壮观之势,后两句写诗人行舟楚江时的内心感受。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诗中“断”、“开”、“回”、“出”等动词,想象出浩荡长江之水奔腾澎湃、回旋反复的气势,以及两岸青山相峙而立的壮观景象。继而话锋一转,提问学生诗人为何能把天门山水写得如此壮美?自然就能让学生很快地体悟出李白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和乐观豪迈的宽大情怀。

二、绘图想象法

诗歌和绘画有不解之缘,两者同为一种发散性思维艺术。宋代诗人苏轼在其《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一文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明确揭示了“诗画相通”的主张。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诗歌大多景致鲜明,诗境明朗,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不仅属对工整,更是“诗中有画”的上乘之作。“黄”、“翠”、“白”、“青”色彩斑斓、春意盎然;“鸣”、“上”、“含”、“泊”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诗人凭窗远眺,思绪邈远。在意境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愉快地拿起手中的画笔,抓住这类诗歌的特定景物,涂鸦出诗歌如画的意境。绘画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在意境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切忌心中无诗,仓促行事;绘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诗中景物的色彩、光线、形状、角度展开联想,既忠实于诗歌原文,又描绘出诗外之意;绘画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议画评画,亦可进行绘画比赛,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绘画中体会意境,培养想象力的目的。

三、故事作文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叙事小诗也有不少,如《回乡偶书》《赠汪伦》《清明》《寻隐者不遇》等,它们虽然并不注重事件的本身铺叙,只是作为诗人抒情言志的一种特殊手段,但是叙事成分仍然较浓,一般情节完整,叙事方式较为灵活,或直叙、或倒叙、或插叙,娓娓道来,意境感染力较强,对于训练小学生思维想象力大有裨益。教学中,教师应该把理解诗歌内容和想象故事情节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联想力,把故事情节以改写、续写习作的形式写成记叙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诗歌的意境、情感,又训练了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可谓事半功倍。如教学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可启发学生将诗歌改写成记叙文。

四、媒体演示法

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稳定,加上其生活阅历不深,对一些思想内容较为深奥的古诗意境体会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古诗教学全凭教师口传身授,教学效果肯定不佳,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正好弥补了这种不足。如:教山水诗时投影一张风光图片,教送别诗时播放一段伤感音乐,教农事诗时放映张稼穑影片,为学生创设最佳情境。亦可让学生上台操作、演示、解说,锻炼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如李绅《悯农・二》: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闭田,

农夫犹饿死。

第6篇:小学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方法;问题

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存在着很多的阅读问题,我们将对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索创新、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我国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阅读中存在几点问题

(一)阅读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常常被教师所忽略,认为广泛阅读并不一定能够培养语文综合能力,只有对课本教材的钻研才能够夯实基础,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很多教师认为,小学就是夯实基础的阶段,如何将课上好,让小学生背诵、熟读课文,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他们没有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也没有注重对阅读方向和阅读方法的引导。

(二)阅读缺乏兴趣

很多小学生都是从小看电视、玩游戏长大的,没有读书的习惯,家里和课堂上也缺乏阅读的氛围,很多小学生都认为阅读就是学习,失去对阅读的兴趣,不愿意在课余时间花费时间去进行阅读,家长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而逼迫小学生阅读一些艰难、枯燥的大部头书籍,使小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动力。

(三)良性的评价机制的缺失

当前,很多小学中都没有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小学生一直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阅读,没有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认同。有的小学生在获得良好成绩之后能够获得教师和家长的夸奖。但是,很少有小学生因为阅读大量书籍而获得教师的奖励。由于缺乏激励措施,很多小学生的热情被浇灭,从而难以调动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帮助学生拓宽阅读渠道

为了能够使小学生获得更多的阅读机会,从繁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感受阅读的魅力,教师可以成立课外阅读小组,为学生们提供课外阅读的地点和场所,使学生在业余时间能够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阅读书籍。在这个场所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书籍,让学生能够自由自在地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而不是进行“阅读分析”,这种自由的阅读方式能够消除小学生对阅读的抵触心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在小学生具备基础阅读能力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按照喜好分成小组,在小组内对自己喜欢的读物进行交流,从而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二)对学生进行良性阅读指导

很多教师强迫学生按照自己推荐的方式进行阅读,这样不仅会使小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还会干扰小学生自己的方式和观念,“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教师个人的阅读方法并不一定适合小学生,强制小学生遵循教师的方法反而会增加小学生在阅读中的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小学生阅读方法的引导,对书籍的好与坏提供辨别方法,让小学生能够认识到什么是好的文章、什么是不好的文章。在小学生阅读之后,教师要积极与小学生交流阅读感受,使小学生能够学会从阅读中进行思索,并且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阅读中发现真善美。例如,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推荐《小王子》《彼得・潘》《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木偶奇遇记》《金银岛》《鲁滨逊飘流记》《绿野仙踪》《哈里波特》《科学家故事100个》等书籍,让学生从这些优秀读物中吸取知识,感受阅读的魅力。

(三)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而不断变换的,小学生处于阅读初级水平,没有掌握多样化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采用各种阅读方法,从而实现对文章的把握,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涵,并吸取养分,提高阅读的有效性。阅读有精读、泛读、默读、朗读等各种方式,在阅读诗歌的时候,可以采用朗读的方法,将诗歌中的韵律和节奏进行把握,并感悟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而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可以采用先略读再精读的方法,大致对文章构架进行浏览和掌握,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精读,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人物的性格进行了解,从而分析整个作品的思想和感情。

第7篇:小学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

但是,当代小学生教育明显仅停留在简单地‘授鱼’阶段,并没有真正的到达传授方法的新阶层,大多数学生不能举一反三,缺乏良好的学习素养。面临当代古诗词教育的问题,教育工作者的难题在于创新教育方法,运用科学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鉴赏古诗手法的能力水平。

一般而言,古诗中的手法广义上包括表达方法、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特点,本文中的手法仅指狭义上的修辞手法。以《咏柳》为例,本文具体讲解鉴赏古诗手法的方法,并从中找寻作者想描述的意境之美和意欲表达的情感活动。本文总结概括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使用手法的特点,并结合多位前辈的教学经验,将鉴赏此类古诗手法的方法简要概括为两要义:摘字、解意。在一首古诗词的分析中,两种方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遇到特殊情况时,也需要灵活变通,“一条巷子走到黑”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所谓“摘字”,即指摘取古诗中的关键字眼。在白话文中,许多手法在使用时难以避免“显山露水”的字词,古诗中也不例外。比如:“似、如、像、若”等字出现时往往使用了比喻手法,“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中的“似”将春风的细如丝的特点形象化的比喻为剪刀,从而更加突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拈、飞、裁”等动词出现时要尤为注意,诗人往往会将人的动作化用在物身上,拟人手法呼之欲出,《咏柳》一诗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中的“裁”字就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化的写出柳叶出芽时的娇小柔美。

“解意”,顾名思义,言为“理解意义”,在这里即指理解诗句基本内涵大意,通过理解发现诗句中隐藏的手法。“解意”是发现诗句中内藏的手法,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解诗句本身内容时,不能简单地加以翻译,要结合语境,想象画面,用扩充语段的方式来进行形象化的描述。例如,《咏柳》一诗中“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句,通观本句,并没有使用任何显而易见的字眼,难以发现修辞手法的使用痕迹,再看在本句中,诗人想要表达的含义: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这里的“她”也就是指“柳树”,不难看出,诗人在此是将柳枝比喻为少女的丝带,使人不禁联想到《碧玉歌》中的“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碧玉美人”活灵活现。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古诗运用了对比、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此类手法较为少见,在《咏柳》一诗中毫无痕迹可寻,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即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飞流的瀑布壮观的瀑布从三千尺的高处急冲直流而下,疑是从天上倾泻下来的银河”,在此处,诗人放空想象,将瀑布遥想成从三千尺高处落下的银河,其壮阔浩瀚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同是写瀑布,在王安石笔下的“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俨然要灵秀三分;对偶手法的使用会使诗句上下对仗工整,平仄押韵,句子结构相同,同样位置的词语词性相同,比如杜甫的《绝句》中有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等。鉴赏古诗手法时要遵循逐字逐句的分析方法,通过想象联系上下意境,抓住诗歌主旨。

第8篇:小学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

一、古诗教学的“三从”

1.遵从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

我国古诗词一方面是小学生增强语感、陶冶情操的好教材;另一方面,孩子们难读懂古诗的语言,难体会古人的情感,学习古诗有一定的困难。同时,小学生自觉性不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会失去兴趣。所以,小学古诗文教学必须遵从孩子的学习心理特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选取贴近现实生活的、富有儿童情趣的、情感明朗易懂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读记古诗的积极性,诱发学习欲望,从而使之身心愉快,乐于学习。教法上,应避免繁琐的分析、机械的讲解,努力淡化诗意,注重激趣,把阅读兴趣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

2.遵从学生的语言发展规律

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小学生的词汇增加很快。他们的语言由口头语向书面语发展,从形象性向抽象语言发展,对词义的理解也从粗略渐向精细。针对各年龄段学生语言发展的特征,低中高各学段古诗教学的语言训练目标也应该各有侧重:低年级,熟读成诵,略知诗意,重在丰富积累;中年级,要掌握古诗的节奏和停顿,朗读时能抑扬顿挫,整体上把握诗意,重在品读感悟;高年级在此基础上还要将诗歌的语言和情感内化,并学会表达。

3.遵从大语文教育观

古诗文学习说到底是学习语文。课堂教学要基于古诗又不囿于古诗。我们的课堂要把孩子带到良好的氛围里让其对文字进行体悟和触摸,感受来自于诗情的“温度”;要把诗歌延伸到其他文体、把教材延伸到生活,由一首诗延伸到中华文化,体现语文教学的“广度”。古诗教学既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又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既要关注瞬间的顿悟,又要守护无限的想象;既要有人文的熏陶,又要有读写听说的训练。总之,古诗的课堂教学要有大语文的高度。

二、古诗教学“四得”

1.得“趣”

没有亲近感,没有愉悦感,就谈不上有什么好的效果。我们的教学要让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感受到古诗学习的趣味性。内容上,从贴近孩子生活、反映儿童情趣的诗歌入手;教法上,应灵活多样、富有变化。可以营造气氛,消除距离感;可以在画诗中找到画面;可以在诵诗唱词感受节奏韵律;可在情境表演中体验诗情。有位教师教学《池上》,抓住“偷采白莲回”中的“偷”字展开教学:“偷”的行为有没有破坏小娃在你们心中的形象?学生在进行合作探究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理解为小娃撑着小船在荷花池中行驶,看到颗粒饱满的莲蓬子,忍不住采了几个来解馋;有的理解成小娃趁大人不注意时,悄悄溜出去采莲;有的说自己小时候也有过偷采的经历,说着说着,大家都忍俊不禁。课堂上画荷塘美景、唱采莲曲、表演采莲情境,童心童真童趣溢满课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去缩短孩子们与古诗之间遥远的距离,带着孩子们走进古诗、亲近古诗、乐读古诗,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首要责任。

2.得“意”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地。小小的古诗包含着诗人深邃的情感、独特的人生经历,有时还折射时事的变迁、民族的文化。给小学生教古诗,不能光看教的数量,还要看诗歌是否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学淡化对诗意的理解并不就是放弃对诗的推敲。诗词有“意”,课堂有“眼”。教学时抓课眼,抓一个关键的地方,牵一发而动全身,走进诗词的精神世界。《清平乐・村居》《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我们抓的是“醉”,因景醉,因趣醉,因情醉,因生活醉,从一个“醉”字走进诗词,品味研读,感受诗人的心灵和诗的精神。窦桂梅教学《游园不值》,围绕“怜”来进行教学。“怜”不仅仅是爱,还有惜,“怜”里带着深深的爱恋。读着,品着,琢磨出了不遇中有相遇,孩子们居然和诗人有了精神的相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教学,可抓住“孤”展开教学。“孤帆远影碧空尽”中的“孤”指什么呢?孤单啊。仅仅是指孤单单的一条船?还有孟浩然孤独,李白也孤独,为什么李白会这样孤独……一个“孤”字可以让学生感悟到李白舍不得和孟浩然分别。这样,自然而然就“得意”了。一首诗歌的教学并不是逐字解释就能“得意”,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诗歌所写的景、诗人心境、创作背景多角度去感受、品味、领悟、体验,体会其表现力,充分调动想象,进而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这样,学生在与文字相遇的过程中触摸诗词的灵魂。

3.得“言”

古典诗词语言简明凝练,画面感极强,感情表达自然含蓄,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现在学生普遍存在语言贫乏、缺少表现力的现象,原因之一就是在语文学习中严重存在着“重文(重视记叙文)轻诗(轻视诗歌)”的现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中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对文质兼美的诗词,高明的教师不仅要能带领学生跟着诗人的情感世界走一趟,还要揣摩诗人语言表达的魅力,学习语言文字。我们完全可以引领学生“经营”字句,用语言展开诗中的画面、用想象补充心灵的对话,通过触摸古典诗词的意象而学习寓情于景、托物寄情的表达方式。我们应立足于大语文,善于经营古诗而不会死守着几十个文字,通过扎实的训练,指导学生学会表达,促进学生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4.得“法”

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教学古诗一方面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教给他们古诗的学法(如扩词法、补充成分法、更换词语法、调整词序法)来疏通理解诗意;另一方面也要指导生通过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社会背景方法去体悟诗情,习得古诗词阅读的基本方法。对中高年级学生,还要指导他们在拓展比较(同类诗歌阅读比较、同一诗人不同时期作品比较、同一话题的不同情感述说比较)中触摸诗人的情怀和民族的文化。凭着“用教材学语文”的责任心,我们应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带着学生通过读一首诗学会读一类诗,通过读一个诗人学会读一群诗人。要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最终自会读诗。

第9篇:小学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 读 品 领悟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087-01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我国悠久绵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古诗就是其间较为丰厚的光辉灿烂的文化资源,诗词名人们犹如繁星般闪烁在波光荡漾的河上。这些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千古绝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愈久弥香的文化底蕴,非但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沦,反倒历久弥新,在新时代新思潮中更加源远流长、回味无穷。

一、古诗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古诗的特点是短小精悍,锤炼的语句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曲美妙的乐章,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从而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学习古诗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和历史,而且也丰富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不断塑造其人格魅力。

二、古诗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1.诵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反复吟诵古诗,口齿噙香,直意抒情。读的形式具体可分为:

(1)带有情感的朗读。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融入自身情感进行朗读,尽量做到正确、流畅,读出重音、节奏感以及诗词的韵律美。

(2)教师范读。老师给学生作示范性的朗读,或聆听多媒体教学的朗读课件。以传达教师本人的情感,从而影响学生产生共鸣。

(3)学生齐读。譬如对于那些抒发豪情壮志的边塞诗,不齐读就不足以体现出其雄浑豪迈的气势。

(4)配乐朗读。结合诗歌内容,配上合适的乐曲伴奏,在这种音乐背景中赏读诗歌的形式,别有一番情趣使人陶醉其中。

(5)学生自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行随意地读,可高声朗读、可低声吟读,或是默读、唱读、速读、表演读……

2.品读

诗歌教学中,教师不光是需要指导学生读诗句本身,还应把诗人人物背景、诗题含义、诗的注解、课后习题、以及同主题(或同内容)的诗和赏析文章,都尽可能地读到,使学生学得全面、深刻些。教学中就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感情朗读,细细品味文本,深切体会诗的意境,进而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体验。

3.画中领悟

直观性和形象性是图画的固有属性。借助图画将古诗变抽象为具象,变虚幻为真实,使学生更加容易的正确理解诗词的意思,明白诗中到底在描绘怎样的一番图景。具体而言,关于古诗教学图画的运用分为两种:

(1)教学观赏画。一般来说,小学语文课本内每篇古诗课文中都有一幅插图,借助插图可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大意。例如:《静夜思》的插图,通过插图学生就能一目了然;诗人在寂静漆黑的夜晚望向天空,一轮皎洁的圆月勾起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幅插图对于学生的视觉感官就是一种刺激,增强了形象性的感知,易突破教学重点,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2)学生创作画。这是让学生开拓创新、开发想象力创造能力的过程,让学生在对古诗已有的理解基础之上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画笔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同时学生自己融入诗意中去。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自己描绘出古诗的内容和涵义,并从中去享受那份成就感,不仅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无穷魅力。例如:《早发白帝城》一课,“朝辞白帝彩云间”的彩云是什么样子?“两岸猿声啼不住”的“猿声”在画中如何体现?“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快又该怎样描绘出来?这画的过程中不仅检查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是否正确,还对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想象力等多方面进行了考验与锻炼。

4.古诗鉴赏能力的培养